CN1477422A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77422A
CN1477422A CNA021418470A CN02141847A CN1477422A CN 1477422 A CN1477422 A CN 1477422A CN A021418470 A CNA021418470 A CN A021418470A CN 02141847 A CN02141847 A CN 02141847A CN 1477422 A CN1477422 A CN 14774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chip
driving
crystal indicator
th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1418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伟亮
何盛雄
陈慧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A0214184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477422A/zh
Publication of CN1477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74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由一液晶面板、多个驱动芯片,以及多条焊线所构成。其中,液晶面板上具有一显示区域与一驱动区域,且驱动区域上具有一串接线路。驱动芯片配置于驱动区域上,并通过串接线路彼此串联。焊线则配置于驱动区域上,此焊线用以与驱动芯片两侧的串接线路耦接。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通过焊线(bonding wire)与驱动芯片两侧的串接线路耦接。
背景技术
针对多媒体社会的急速进步,多半受惠于半导体组件或人机显示装置的飞跃性进步。就显示器而言,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因具有优异的显示品质与其经济性,一直独占近年来的显示器市场。然而,对于个人在桌上操作多数终端机/显示器装置的环境,或是以环保的观点切入,若以节省能源的潮流加以预测,阴极射线管因空间利用以及能源消耗上仍存在很多问题,而对于轻、薄、短、小以及低消耗功率的需求无法有效提供解决之道。因此,具有高画质、空间利用效率佳、低消耗功率、无辐射等优越特性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已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
图1为公知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折弯式印刷线路(Flexible PrintedCircuit,FPC)耦接于驱动芯片两侧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液晶面板100可区分为显示区域102以及驱动区域104两个部份。其中,显示区域102上具有阵列排列的像素(pixel),通过这些像素的组合即可构成图像;而驱动区域104上具有多个驱动芯片106以及一将这些驱动芯片106串联的串接线路108。通常驱动芯片106可分为栅极驱动芯片(gate driver)106a以及源极驱动芯片(source driver)106b两种类型,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为例,栅极驱动芯片106a与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以控制薄膜晶体管的开与关,而源极驱动芯片106b与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性连接,以将显示信息写入像素中。因此,液晶面板100的显示区域102必须通过驱动芯片106的驱动,方可正确的显示信息。
同样请参照图1,由于驱动区域104上的各个驱动芯片106通过串接线路108的连接而成为串联的状态,因此,当驱动信号经过每一个驱动芯片106之后,便会产生一压降,如此将会影像显示的品质。基于电性考量,必须再使用折弯式印刷线路110耦接于驱动芯片106两侧的串接电路108上,以改善驱动信号衰减(decay)的问题。折弯式印刷线路110通过异方性导电胶(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与串接电路108电性连接。然而,公知使用折弯式印刷线路将会衍伸出下列缺点:
(a)驱动芯片与折弯式印刷电路共享异方性导电薄膜,所使用的异方性导电薄膜必须满足晶粒-玻璃接合工艺(Chip On Glass,COG)的需求,如此,异方性导电薄膜在接合(bonding)之后的拉力值并无改善的空间。
(b)异方性导电薄膜价格昂贵,使得每一块面板的成本增加。
(c)采用折弯式印刷线路将驱动芯片串联,在工艺上必须重新规划,且机台必须重新设计。
(d)折弯式印刷线路与面板接合之后需要倒折黏贴,使得组装工艺繁琐。
(e)折弯式印刷线路在重工(rework)过程容易受损,造成制作成本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可以解决折弯式印刷电路板与液晶面板之间通过异方性导电薄膜组装时所带来的困扰。
为达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由一液晶面板、多个驱动芯片(栅极驱动芯片、源极驱动芯片),以及多条焊线所构成。其中,液晶面板上具有一显示区域与一驱动区域,且驱动区域上具有一串接线路。驱动芯片配置于驱动区域上,并通过串接线路彼此串联。焊线则配置于驱动区域上,此焊线用以与驱动芯片两侧的串接线路耦接。
本发明中,在驱动区域上例如可配置一封装胶材,以覆盖(保护)住驱动芯片以及焊线。其中,封装胶材的材质例如为硅氧烷(silicone)。
本发明中,焊线例如为金线(gold wire)。此外,焊线的位置有多种情况,其可配置于驱动芯片与显示区域之间、驱动芯片与液晶面板边缘之间,或是跨于驱动芯片上方。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折弯式印刷线路耦接于驱动芯片两侧的示意图;
图2A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焊线与驱动芯片两侧的串接线路耦接的俯视图;
图2B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封装胶材将焊线及驱动芯片包覆的示意图;
图3A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焊线与驱动芯片两侧的串接线路耦接的俯视图;以及
图3B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封装胶材将焊线及驱动芯片包覆的示意图。
100、200:液晶面板
102、202:显示区域
104、204:驱动区域
106、206:驱动芯片
106a、206a:栅极驱动芯片
106b、206b:源极驱动芯片
108、208:串接线路
110:折弯式印刷电路
210:焊线
212:封装胶材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2A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焊线与驱动芯片两侧的串接线路耦接的俯视图。液晶面板200可区分为显示区域202以及驱动区域204两个部份。其中,显示区域202上具有阵列排列的像素(未绘示),通过这些像素的组合即可构成图像;而驱动区域204上具有多个驱动芯片206以及一将这些驱动芯片206串联的串接线路208。通常驱动芯片206可分为栅极驱动芯片206a以及源极驱动芯片206b两种类型,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为例,栅极驱动芯片206a与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以控制薄膜晶体管的开与关,而源极驱动芯片206b与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性连接,以将显示信息写入像素中。因此,液晶面板200的显示区域202必须通过驱动芯片206的驱动,方可正确的显示信息。
同样请参照图2A,为了避免驱动信号衰减的问题,本实施例通过焊线210与驱动芯片206两侧的串接线路耦接,以维持液晶面板200操作所需的电性需求,所使用的焊线210例如为金线或是其它具有良好导电特性的材质。由于打线技术(wire bonding)已为成熟的技术,故以焊线210取代公知的折弯式印刷线路110(绘示于图1)将具有制作成本低、产能大、良率控制容易等优点。此外,由于焊线210本身的导通阻抗很低,故在电性上的表现将更胜于公知技术。
图2B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封装胶材将焊线及驱动芯片包覆的示意图。基于信赖性的考量,本实施例通过焊线210与驱动芯片206两侧的串接线路耦接之后,会再于驱动区域204上形成一封装基材212以将驱动芯片206及焊线210包覆。其中,封装基材212的材料例如为硅氧烷等绝缘胶材。
接着请同时参照图2A与图2B,由图中可知,焊线210沿着驱动芯片206的长边方向走线,且其位于驱动芯片216与显示区域202之间。
第二实施例
图3A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焊线与驱动芯片两侧的串接线路耦接的俯视图;而图3B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封装胶材将焊线及驱动芯片包覆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似,惟其差异之处在于焊线210的位置。本实施例中,焊线210位于驱动芯片206与液晶面板200边缘之间,其同样通过一封装胶材212包覆住,以确保其信赖性。
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焊线210的位置并非限定于上述两种情况,焊线210的位置也可位于驱动芯片206的上方或是其它适当位置。此外,上述揭露的焊线210也可以一导线材取代其,其制作方式并不限定于打线工艺。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焊线耦接于驱动芯片两侧,故可以省下折弯式印刷线路以及部份异方性导电胶的成本。
2.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在生产上具有相当的优势,原因在于所使用的打线技术成熟,价格低廉且产能大。
3.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以焊线取代折弯式印刷线路,具有导通阻抗较低的优点。
4.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以焊线取代折弯式印刷线路,可以减少组装的步骤。

Claims (9)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至少包括:
一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上具有一显示区域与一驱动区域,其中该驱动区域上具有一串接线路;
多个驱动芯片,该些驱动芯片配置于该驱动区域,并通过该串接线路彼此串联;以及
多个焊线,该些焊线配置于该驱动区域上,且该些焊线分别与该些驱动芯片两侧的该串接线路耦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是,该些驱动芯片包括多个栅极驱动芯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是,该些驱动芯片包括多个源极驱动芯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是,该些焊线为金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是,更包括一封装胶材,该封装胶材配置于该驱动区域上,以覆盖住该些驱动芯片及该些焊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是,该封装胶材为硅氧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是,该些焊线位于该些驱动芯片与该显示区域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是,该些焊线位于该些驱动芯片与该液晶面板边缘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是,该些焊线跨于该些驱动芯片上方。
CNA021418470A 2002-08-23 2002-08-23 液晶显示装置 Pending CN14774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021418470A CN1477422A (zh) 2002-08-23 2002-08-23 液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021418470A CN1477422A (zh) 2002-08-23 2002-08-23 液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7422A true CN1477422A (zh) 2004-02-25

Family

ID=34147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21418470A Pending CN1477422A (zh) 2002-08-23 2002-08-23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477422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4552C (zh) * 2004-07-27 2007-01-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方法
CN100437236C (zh) * 2005-10-28 2008-11-2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与其上的线路布局
US9798409B1 (en) 2015-03-04 2017-10-24 Apple Inc. Multi-force input device
CN108983477A (zh) * 2018-09-27 2018-12-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4552C (zh) * 2004-07-27 2007-01-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方法
CN100437236C (zh) * 2005-10-28 2008-11-2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与其上的线路布局
US9798409B1 (en) 2015-03-04 2017-10-24 Apple Inc. Multi-force input device
CN108983477A (zh) * 2018-09-27 2018-12-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
CN108983477B (zh) * 2018-09-27 2021-04-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
US11171069B1 (en) 2018-09-27 2021-11-09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23712B2 (en) Curved display device
US681937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two PGB for outputting signals to the same conductive wires and a repair line
CN1495700A (zh) 集成电路和包括集成电路的显示器
US7245015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07765467A (zh) 显示装置
CN1570718A (zh) 接合芯片与其它装置于液晶显示面板上的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924657A (zh) 液晶显示板和具有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841720A (zh) 用于封装驱动集成电路的显示器件的基板
US10529701B2 (en) MicroLED display panel
CN111142295A (zh) 显示装置
CN1928978A (zh) 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
CN1629704A (zh) 用于显示器的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
CN1776512A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修补线结构
CN100339966C (zh) 平面显示器
CN1755465A (zh) 液晶显示器
CN1690778A (zh) 显示设备
CN101252105A (zh) 电路板结构、覆晶电路和驱动电路的布线结构
CN100335950C (zh) 安装有芯片的薄膜封装
CN1477422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619367A (zh) 用于lcd模块的面板模块
CN1243273C (zh) 使用旁通排线制作玻璃基板及显示器面板的方法及显示器面板
CN1928670A (zh) 显示器以及覆晶玻璃封装结构
CN1797076A (zh) 玻璃覆晶结构和采用该玻璃覆晶结构的液晶显示器
CN1838209A (zh) 显示面板模块
CN1206886C (zh) 平面显示器及其印刷电路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