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72496A - 自动制冰机 - Google Patents

自动制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72496A
CN1472496A CNA021271887A CN02127188A CN1472496A CN 1472496 A CN1472496 A CN 1472496A CN A021271887 A CNA021271887 A CN A021271887A CN 02127188 A CN02127188 A CN 02127188A CN 1472496 A CN1472496 A CN 14724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dividing plate
ice making
connecting portion
uni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1271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04983C (zh
Inventor
长泽伸一
川隅政明
小谷政弘
鸟谷千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B0212718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04983C/zh
Publication of CN1472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2496A/zh
Priority to HK04104599.3A priority patent/HK1061709A1/xx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498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498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duction, Working, Storing, Or Distribution Of I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制冰机的制冰机构部,从下方向设置在制冰部壳体B内上部的制冰室(50)的制冰格(52)喷射制冰水进行制冰,所制造的冰块C落到制冰部壳体中间部的倾斜的冰块滑板(60)上并向前方滑动,将设置在开口Ba处的隔板(25)按开并送出。隔板分割成多个同时在每个上缘上一体形成C形截面形状的连接部25b,通过将连接部可自由转动地挂接在设置在制冰部壳体前侧上部的前壁(17)下缘上横方向设置的圆棒状的轴支撑棒(18)上,隔板被自由转动地吊装。让C形截面形状的开口部(25c)朝向制冰部壳体的外侧而安装各连接部。这种结构可以自由装卸设置在制冰部壳体的开口处的隔板,容易进行内部的检修维护,并且不会在冰块滑板上残留冰块。

Description

自动制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制冰机的制冰机构部,特别涉及对设置了将该制冰部箱中的冰块送出的开口的隔板的改善。
背景技术
在这种自动制冰机中,例如象特开昭60-89659号公报中所公开的那样,设置在制冰机本体8上部的制冰机构部,在制冰运转中,由冷却管5所冷却的制冰杯4中接到从下方的喷水器16喷射出来的制冰水并使其结冰,结冰结束后停止制冰运转,向冷却管5供给热气将在制冰杯4中产生的冰块沿倾斜的滑道13落下,通过制冰机构部前侧的开口落到下侧的贮冰库10中。制冰机构部前侧的开口处设置重力能让其垂下的柔软片等所构成的水遮挡板21,沿滑道13滑落的冰块按压打开水遮挡板21,落入到贮冰库10中,而制冰运转中从喷水器16喷射出来的制冰水由于有水遮挡板21遮蔽不会进入到贮冰库10内,因此不会出现让贮冰库10中的冰块溶化、或者在制冰运转过程中制冰水不足的情况。
上述现有技术的水遮挡板21由柔软片构成,而在特开昭60-86876号公报中,由支撑轴4a可自由倾斜地支撑短栅状的多个窗帘4的上部来作为水遮挡板。
在上述第1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水遮挡板21整体一体形成,当只有少数冰块残剩在滑道13上时,仅靠其重量不能按压打开水遮挡板21而残留在滑道上,被从喷水器16喷射出来的制冰水所溶化,而成为无谓消耗,或者成为制冰水喷水时的障碍。在第2现有技术中,水遮挡板分割成多个窗帘4,每个的上部可以独立自由倾斜地支撑,1个冰块可以按压打开一个窗帘4落入到贮冰库10中,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这种制冰机构部,为了检修设置在内部的喷水器(喷水喷嘴)和滑道(冰块滑槽)等,需要将设置在制冰机构部前侧开口处的水遮挡板(隔板)取出,在上述各现有技术中,取出任何一种水遮挡板都非易事,因而存在制冰机构部内部检修很麻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的发明,其目的在于将各隔板分割成多个同时可以自由装卸、并且分割成多个的各隔板仅由很少的冰块就能轻松打开,而且不会产生错误安装各隔板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的自动制冰机,具有由前壁下侧形成有开口的箱状制冰部壳体、安装在该制冰部壳体内下部具有向上方喷射制冰水的喷出口的喷射喷嘴、安装在制冰部壳体内上部的向下开口并具有接受从喷出口向上喷出的制冰水的多个制冰格同时由冷却管冷却的制冰室、在制冰部壳体内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倾斜安装的接受从制冰格落下的冰块并倾斜向下方滑动并通过开口从制冰部壳体内将冰块送出的冰块滑板、和可自由转动地吊装在制冰部壳体内并可自由开闭的关闭开口的隔板所构成的制冰机构部,其特征是隔板被分割成多个,同时所分割的各隔板的上部可装卸地卡接在制冰部壳体上。
上述的本发明优选,前壁下缘上一体连接横方向延伸的圆棒状的轴支撑棒,多个各隔板由平板部、与其上缘一体形成的具有可自由转动地卡接在轴支撑棒上的圆弧状内面的C形截面形状并在横方向延伸的连接部所构成,通过将连接部卡接在轴支撑棒上而可自由转动地吊接各隔板。
另外,上述的本发明优选,各连接部的圆弧状内面两端之间的开口部的宽度比轴支撑棒的外径要小,通过让各连接部弹性变形扩大开口部的宽度而可自由转动地卡接在轴支撑棒上。
另外,上述的本发明优选,在各隔板自然吊接的状态下让开口部朝向制冰部壳体的外侧而将各连接部卡接在轴支撑棒上。
另外,上述的本发明优选,前壁下缘上在和轴支撑棒之间与各隔板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形成可插入连接部的槽,在各隔板上在连接部的横方向上形成从中心向外的位置的外周面上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扇状凸部,在槽上与扇状凸部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可插入该扇状凸部的凹部。
另外,上述的本发明优选,相互相邻各隔板的各平板部的相互相邻侧缘中的至少一方中设置至少1个凸部。
另外,上述的本发明优选,让相互相邻各隔板的各平板部的相互相邻侧缘中的至少一方的前端的厚度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依据本发明的自动制冰机的一实施例的制冰机构部的一部分剖视的整体主视图。
图2为表示除去图1的右支架附近后的右侧视图。
图3为表示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部分的隔板及其附近部分的放大正视图。
图4为表示沿图3的4-4线的剖视图。
图5为表示沿图3的5-5线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6为表示图1的左侧视图。
图7为表示包括制冰机构部的自动制冰机的整体构造的侧视剖视图。
图8为表示安装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隔板时的侧视剖视图。
图9为表示图1所示实施例的隔板处于打开状态时的侧视剖视图。
图10为表示让其开放部成为内侧来安装隔板时的侧视剖视图。
图11为表示错误安装了隔板时的侧视剖视图。
图中,10L、10R—支架、17—前壁、18—轴支撑棒、19—槽、19a—凹部、25—隔板、25a—平板部、25b—连接部、25c—开放部、26—扇状凸部、27—侧缘、29a、29b—凸部、40—喷水喷嘴、43—喷出口、50—制冰室、52—制冰格、53—冷却管、60—冰块滑板、A—制冰机构部、B—制冰部壳体、Ba—开口、C—冰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图1~图9所示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该实施例的自动制冰机,如图7所示,由自动制冰机本体70和设置在其内部的上部的制冰机构部A所构成。自动制冰机本体70包括由前侧板71a、后侧板71b、左右两侧板71c以及地板71d所构成的机械室71、由绝热性厚周壁所构成其上面和前面上半部为开放状的箱体被机械室71的上侧所支撑的贮冰库72,分别覆盖贮冰库72的上面和前面上半部的绝热性顶板73以及上部正面板75,覆盖机械室71的前面和贮冰库72的下部前面的下部正面板74,其下缘部通过铰链76a安装在下部正面板74的上缘并对在下部正面板74和上部正面板75之间形成的开口进行开闭的绝热性门76;门76的上缘和内面的外缘部上分别安装有把手76b以及内饰76c。在机械室71内设置为向制冰机构部A供给冷却后的冷媒的压缩机、凝缩器、冷却扇所构成的冷冻机(图中未画出)等,与设置在贮冰库72底部的排水口72a连接的排水管(图中未画出)也通过该机械室71内导向外部。
制冰机构部A的制冰部壳体B左右具有支架10L、10R,从各支架10L、10R的下部向左右两侧突出的伸出部10a向后方突出,该伸出部10a的凸出部载置在固定在贮冰库72后壁内面的略为上部上的支撑部件77上,进一步通过用螺钉将左右的支架10L、10R固定在顶板73上,将制冰机构部A固定在贮冰库72内的上部。在伸出部10a的上方的制冰机构部A后面和贮冰库72的后壁之间具有相当的间隙,在该处设置蓄能器78、供水以及冷媒用管道、电线等。
制冰机构部A,如图1以及图2所示,由制冰部壳体B、设置在其下端部的制冰水箱30、分别设置在制冰部壳体B的下部、上部以及中间部上的喷水喷嘴40、制冰室50以及冰块滑板60所构成。制冰部壳体B整体为箱状,主要由左右1对支架10L、10R、与其前后缘连接的前壁17和后壁20所构成。由于前壁17的上下宽度比后壁20要小很多,制冰部壳体B前侧的下半部上形成开口Ba,该开口Ba由后述的可自由开闭的隔板25所关闭。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左右的各支架10L、10R,从前侧观察的形状整体为上部向外弯曲的倒立L字形,在每个外侧分别形成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增强肋14a、14b以及14c。各支架10L、10R的下部形成向外侧凸出在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向内为コ字截面形的伸出部10a,伸出部10a的下缘和上缘上形成有向内侧延伸的下法兰13a和支撑凸部13b。
该伸出部10a比后壁20要向后方凸出,下法兰13a和支撑凸部13b之间形成的水箱支撑槽11也比后壁20要向后方延伸。支撑凸部13b的上面倾斜使得后部上升,和该上面形成间隙,在和平行延伸让各支架10L、10R向内凸出所形成的凸出板13c之间所形成的喷嘴支撑槽12延伸到接近后壁20。另外,在凸出板13c的上方在各支架10L、10R的内面前后部上形成的圆形支撑凸部14e,让其前侧的部分比后侧的要低。在左支架10L的下部一体形成安装后述的排水仓37以及喷水泵45的延伸部16,在中间部在2个增强肋14a之间(参见图6)形成将制冰水供给喷水喷嘴40的供水管47通过的插通孔15。
前壁17为比支架10L、10R的上下宽度要小很多的长方形的合成树脂板,其上缘以及略为下部的前侧由横方向延伸的肋17a、17b所增强。另外,在该前壁17的下缘上一体形成横方向延伸的圆棒状的轴支撑棒18,其详细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该下缘上在与后述的各隔板25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槽19。在该槽19中插入隔板25的连接部25b,在与形成连接部25b的扇状凸部26所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可插入扇状凸部26的凹部19a。
制冰部壳体B的前侧下半部上形成的开口Ba,由后述的和喷水喷嘴40的喷出口43以及制冰室50的制冰格52的列数相同的分割成6个的可自由开闭的隔板25所关闭。主要如图3以及图4所示,各隔板25由纵长方形的平板部25a、为C形截面形状其基端侧的一侧缘一体连接在平板部25a的上缘上沿横方向延伸的连接部25b所构成。连接部25b的内面为可以在轴支撑棒18上自由转动的圆弧状,除去连接在平板部25a的基端侧以外的部分的横向宽度比平板部25a的横向宽度要小并且比槽19的长度只稍微短一些,连接部25b的圆弧状内面两端之间的开口部25c的宽度比轴支撑棒18的外径要小。在连接部25b的外周面上,在横方向上从中心向外的位置上从连接部25b的前端开始形成沿约90度范围的圆周方向上延伸的扇状凸部26。
为了将该隔板25安装在前壁17上,如图8所示,从外侧将连接部25b插入到制冰部壳体B内,其开口部25c从下侧挡接在轴支撑棒18上,用手指夹住制冰部壳体B外侧的平板部25a,并沿箭头P所示方向拉。这样,连接部25b弹性变形,开口部25c一时张开,连接部25b的前端侧以及扇状凸部26进入到槽19以及凹部19a内,如图4所示,连接部25b的员弧状内面连接在轴支撑棒18的外周面上可以自由转动,各隔板25的开口部25c朝向制冰部壳体B的外侧,可自由转动地吊挂在轴支撑棒18上,由重力垂下将制冰部壳体B的前侧关闭。如上所述,相对于连接部25b的扇状凸部26的形成位置,由于是在横方向从中心向外侧,隔板25不可能与上述相反的方向(参见图10以及图11)安装在前壁17上。将各隔板25的平板部25a打开到接近水平位置,通过向后按压连接部25b的前端部,可以从前壁17上取下各隔板25。
后壁20为具有能关闭制冰部壳体B后侧的上下宽度的长方形合成树脂板,其上缘由横方向延伸的肋20a所增强,在其下缘一体形成向后方延伸的覆盖后述的制冰水箱30的后部上侧的大部分的盖子21。在该盖子21上形成向制冰水箱30供给制冰水的供水管要通过的切口(图中均未画出)。
这些各支架10L、10R、前壁17以及后壁20均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形。在该实施例中,在左右的各支架10L、10R上,各支撑凸部14e中插入滑槽支撑筒24的两端部,在前后缘上所形成的槽中插入前壁17以及后壁20的两端,虽然采用的是机械防拔出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粘接的连接方式。
制冰水箱30,如图1以及图2所示,从正面观察是中央部的左侧为向下方凹陷的略三角形状而上侧开放的箱体,向左右两侧张出的浅支撑部30a通过从前侧插入到上述制冰部壳体B的水箱支撑槽11中,可以装卸。制冰水箱30的更深的部分位于左支架10L侧,在该部分的前部上形成比左支架10L凸出的供水口33。另外,在接近左支架10L侧的支撑部30a的浅部分的底面上在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参见图6)形成溢出孔34。在制冰水箱30的前部形成的立壁30b向上延伸到接近各隔板25的下缘的位置,左右侧壁30c具有除去和立壁30b相同高度的前部后可以插入到水箱支撑槽11内的高度(参见图6)。
如图1、图2以及图6所示,在左支架10L的下侧,在位于比前后方向的中间部靠后侧并且比设置制冰水箱30的供水口33的部分靠左侧的位置上设置排水仓37。该排水仓37用螺钉固定在形成在左支架10L下部的延长部16的下侧的凸出部16a(参见图1)上,在设置在排水仓37的底部上的排出口38上连接排水管39。该排水管39的前端导入到设置在贮冰库72的底部的排水口72a中。
如图1以及图6所示,在左支架10L的延长部16的下面用螺钉固定的喷水泵45位于排水仓37的内侧,喷水泵45的泵部45a的吸入口45b从排水仓37向前方凸出,与吸入管46连接,吸入管46的另一端通过容易装卸的管接头46a连接在制冰水箱30的供水口33上。一端连接在泵部45a的吐出口45c上的供水管47通过在左支架10L上形成的2个增强肋14a之间以及插通孔15进入到制冰部壳体B内,而另一端连接在后述的喷水喷嘴40上。制冰水箱30的溢出孔34位于排水仓37内的一部分在上下方向形成的通路37a的上方位置。
喷水喷嘴40为上下一对合成树脂成形品形成的扁平形状,用超声波粘接密闭连接,内部为相互连通的纵横管状通路,在其上面形成4行6列的24个喷出口43。喷水喷嘴40的一侧形成有为清扫横方向的各管状通路的2个开口,各开口用硅橡胶制成的塞子42密闭。该喷水喷嘴40从前侧插入到制冰部壳体B的喷嘴支撑槽12内进行安装,在形成在其中央部上侧的供水口上连接供水管47的另一端。
位于制冰部壳体B内的上部的制冰室50,如图2所示,是在两端由左右的各支架10L、10R的上部所支撑的制冰基板51上与喷水喷嘴40的各喷出口43对应固定下侧开口的短圆筒状的24个制冰格52。各制冰格52以及制冰基板5由热传导性好的铜或者铝金属制成,在制冰基板51的上侧蛇行弯曲固定冷却管53并通过各制冰格52的中心,冷却管53循环供给来自机械室71内的冷冻机的冷媒,使得制冰格52冷却。
冰块滑板60,如图1以及图2所示,纵方向并排的多个细长滑道部件61的前后端以及中间部用连接部间62a、62b、62c连接,前后部的下面各由1对横方向的支撑脚片63连接成簧片状,整体由合成树脂一体形成。该冰块滑板60由各1对支撑脚片63弹性连接在2个滑板支撑筒24的外周面上,从临近喷水喷嘴40的上侧向下倾斜配置在制冰部壳体B内,各滑道部件61之间的间隙排列喷水喷嘴40的各喷出口43,从各喷出口43喷出的制冰水不会受到冰块滑板60的干扰。
在制冰运转时,让冷冻机运转,冷却各制冰格52,预先灌满到溢出孔34位置的制冰水箱30内的制冰水由喷水泵45吸入,通过供水管47供给喷水喷嘴40,从各喷出口43对着各制冰格52向上方喷出。所喷出的制冰水通过冰块滑板60的各滑道部件61之间喷向冷却的各制冰格52内,其一部分在其内面结冰,其余的由重力返回到制冰水箱30中,再次由喷水泵45供给喷水喷嘴40,由于反复向制冰格52的内面喷射,随着时间经过,各制冰格52内的结冰随之增多,制冰水箱30内的制冰水也随之降低。当制冰格52内大致由冰充满时,停止制冰运转,如果在冷却管53中通入热气,将加热制冰室50,各制冰格52与其内部制成的冰之间的边界部开始溶化,各制冰格52内的冰成为短圆柱形的冰块C落入到冰块滑板60上,向隔板25的斜下方滑落。自动按压并打开由于重力而自然垂下关闭的隔板25,从制冰部壳体B内落入到贮冰库72内。
然后,通过供水管(图中未画出)向制冰水箱30内供给指定量的制冰水,再次开动冷冻机,冷却制冰室50,重复进行制冰运行。供给制冰水时,如果制冰水箱30内的制冰水超过了溢出孔34,则多余的制冰水从溢出口34排出到排水仓37内,通过排水管39排出到外部。另外,在制冰运行中,各隔板25由于重力自然垂下将制冰部壳体B的开口Ba关闭,在制冰部壳体B内飞散的制冰水不会进入到贮冰库72内,因此,不会出现积存在贮冰库72内的冰块C溶化,或者由于再结冰使得冰块C连上,或者在制冰运行途中制冰水不足的情况发生。
依据该实施例,由于分割成多个的各隔板25通过其上部的连接部25b可自由装卸地挂接在前壁17的下缘部的轴支撑棒18上,容易从制冰部壳体B取出各隔板25,而且也容易安装上。因此,容易对设置在制冰部壳体B内的喷水喷嘴40或者冰块滑板60等进行检修维护。
此外,为了对喷水喷嘴40或者冰块滑板60等进行检修维护,并不一定要将所有的隔板25取下。即,只需取下1个隔板25,其他隔板25如图9所示,扇状凸部26从凹部19a退出,抬起到各槽19之间的前壁17进入到连接部25b的开口部25c的范围的角度,向取下的隔板25侧横向移动其他各隔板25,让连接部25b的前端与前壁17挡接,只要让隔板25能反抗重力而保持该角度即可。这样,各隔板25处于大开的状态,即使不取下,也可以对喷水喷嘴40的喷水状态和冰块滑板60及其他的清洗等,在制冰机构部A内部进行检修维护。
在该实施例中,隔板25被分割成和制冰基板51的制冰格52的列数相同的6个,另外,各隔板25的连接部25b由圆棒状的轴支撑棒18所支撑,其转动很轻,只需1个冰块就可以确切打开,不会在冰块滑板60上残留冰块。因此,不会出现在制冰运行中从喷水喷嘴40喷出的制冰水将冰块滑板60上残留的冰块C溶化而浪费,或者制冰水的喷出由于受到该冰块C的干扰而对制冰运行产生障碍的情况。
另外,各隔板25的连接部25b的开口部25c的宽度比圆棒状的轴支撑棒18的外径要小,通过让各连接部25b弹性变形一时让开口部25c张开,从而连接部25b的圆弧状内面可自由转动地挂接在轴支撑棒18的外周面上,因此,只要不对各连接部25b再次施加能让其弹性变形程度的力,隔板25就不会从轴支撑棒18上脱落。这样,由于吊在轴支撑棒18上的各隔板25不容易从轴支撑棒18上脱落,可以提高各隔板25的动作的可靠性。
如果不设置如上述实施例那样的扇状凸部26以及可插通的凹部19a,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隔板1,连接部1a和上述实施例相反方向,即连接部1a的开口部2b可以向制冰部壳体B的内侧安装。这样,由在滑道部件61上沿箭头E1方向滑动的冰块C施加在隔板1上箭头F1方向上的冲击力,让隔板1向箭头E2所示方向打开,同时连接部1a受到箭头F3所示的冲击力。该冲击力F3打开开口部2b让连接部1a从轴支撑棒18中脱落的方向作用,从滑道部件61上滑落的冰块C有时可能会让隔板1从轴支撑棒18上脱落。另外,有时也可能发生如图11所示那样错误的方式将隔板1取下,这时从滑道部件61上滑落的冰块C跑到隔板1上,而不从开口Ba落入到贮冰库72内,必须取下隔板1重新安装。
但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各隔板25,如图4所示,一定是让开口部25c朝向制冰部壳体B的外侧,可自由转动地吊装在轴支撑棒18上,而不会出现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那样相反方向地安装在前壁17上。在该状态下,由在滑道部件61上沿箭头E1方向滑动的冰块C施加在隔板25上箭头F1方向上的冲击力,让隔板25向箭头E2所示方向打开,同时连接部25b受到箭头F2所示的冲击力。该冲击力F2由于是作用在和C形截面形状的连接部25b的开口部25c相反侧上,这样的力不会让开口部25c打开而使得隔板25从轴支撑棒18上脱落。因此,可以提高各隔板25的动作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各隔板25的平板部25a相互邻接的侧缘27之间的间隙,如图3以及图5中的实线所示,在长轴方向和厚度方向都为一定窄小的宽度。在这样的隔板25中,由于进入到各侧缘27之间的间隙的制冰水的表面张力引起邻接的隔板25之间相互粘接,使得各隔板25的动作加重,出现有可能让少数冰块残留在冰块滑板60上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如图3中的2点虚线所示,在相互邻近的各隔板25的平板部25a的相互邻近侧缘27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少量(图中的例中为2个)的凸部29a、29b,在这些凸部29a、29b之外的部分上设置一定幅度M的切口28a、28b、28c,增大邻近侧缘27之间的间隙。另外,如图5中的2点虚线27a所示,在相互邻近侧缘27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斜面,减少侧缘前端的厚度。或者在相互邻近侧缘27的至少一方上设置设置少量凸部29a、29b减少其前端部的厚度。
如果在平板部25a的侧缘27上设置凸部29a、29b,由于邻近侧缘27之间的表面张力而进入的制冰水将减少凸部29a、29b的部分,从而减少由于所进入的制冰水的表面张力引起的相邻隔板25之间的粘接力,每个隔板25的动作不会过渡加重,只用1个冰块C就可以打开各个隔板25。因此,冰块不会残留在冰块滑板60上。各凸部29a、29b的长度N1、N2以及各切口28a、28b、28c的长度L1、L2、L3以及宽度M,可以在考虑由于表面张力引起的各隔板25的粘接力,以及由于设置了切口28a、28b、28c而增大了制冰水向贮冰库72的泄漏的情况进行设定即可。
另外,在平板部25a的侧缘27上设置斜面27a减少侧缘27的前端的厚度,相邻侧缘27之间由于表面张力进入的制冰水的量随前端的厚度减少而减少,从而减少由表面张力引起的相邻隔板25之间的粘接力,因此每个隔板25的动作不会过渡加重,冰块不会残留在冰块滑板60上。
此外,在图3中,凸部29a、29b以及斜面27a,虽然只是在相邻隔板25的平板部25a的相邻侧缘27中的1组中用2点虚线标记,这应在所有相互相邻侧缘27上设置。
依据本发明,分割成多个的各隔板由于其上部可自由装卸的挂接在制冰部壳体上,各隔板容易从制冰部壳体上取下,并且安装上。因此,容易对设置了喷水喷嘴或者冰块滑板等的制冰部壳体内进行检修维护。
另外,前壁的下缘上一体连接圆棒状的轴支撑棒并且形成槽,多个的隔板通过具有圆弧状内面的连接部可自由转动地吊装,这样,隔板的连接部由圆棒状的轴支撑棒所支撑引起可轻易转动,由于分割成多个,每一个隔板的重量减轻,用很少的冰块就可以打开,因此,冰块不会残留在冰块滑板上。
另外,各连接部圆弧状内面两端之间的开口部的宽度比圆棒状的轴支撑棒的外径要小,各连接部弹性变形后增大了开口部的宽度,因而可以自由转动地连接在轴支撑棒上,由于吊装在轴支撑棒上的各隔板不容易从轴支撑棒上滑落,可以提高各隔板的动作的可靠性。
另外,各连接部,在各隔板自然吊装的状态下开口部c朝向制冰部壳体的外侧而连接在轴支撑棒上,这样,在冰块滑板上滑动的冰块冲击隔板的内侧时的冲击力,作用在C形截面形状的连接部的开口部相反侧上按压轴支撑棒,这样的冲击力不会让开口部打开使得隔板从轴支撑棒上脱落。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各隔板的动作的可靠性。
另外,各隔板上在连接部的横方向上从中心向外侧的外周面上形成扇状凸部,在插入连接部的槽上与扇状凸部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可以插入该扇状凸部的凹部,这样,不会出现将隔板的连接部以相反方向错误地挂接在轴支撑棒上,而使得开口部朝向制冰部壳体的内侧安装在轴支撑棒上的情况,可以更明显地达到前述的效果。
另外,相互相邻各隔板的各平板部的相邻侧缘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至少1个凸部,这样,该凸部之外的部分将增大相邻平板部之间的间隙而减少由于相邻侧缘之间的表面张力引起进入的制冰水的量。这样,减少由进入的制冰水的表面张力引起的相邻隔板之间的粘接力,每个隔板的动作不会过渡加重,冰块不会残留在冰块滑板上。
另外,通过减少相互相邻各隔板的各平板部的相邻侧缘中的至少一方的前端厚度,可以减少与侧缘厚度减少部分相当的由于相邻侧缘之间的表面张力引起进入的制冰水的量。因此,减少由进入的制冰水的表面张力引起的相邻隔板之间的粘接力,每个隔板的动作不会过渡加重,冰块不会残留在冰块滑板上。

Claims (7)

1.一种自动制冰机,具有由前壁下侧形成有开口的箱状制冰部壳体、安装在该制冰部壳体内下部具有向上方喷射制冰水的喷出口的喷射喷嘴、安装在所述制冰部壳体内上部的向下开口的具有接受从所述喷出口向上喷出的制冰水的多个制冰格的同时由冷却管冷却的制冰室、在所述制冰部壳体内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倾斜安装的接受从所述制冰格落下的冰块并倾斜向下方滑动并通过所述开口从所述制冰部壳体内将冰块送出的冰块滑板、和可自由转动地吊装在所述制冰部壳体内并可自由开闭的关闭所述开口的隔板所构成的制冰机构部,其特征是所述隔板被分割成多个,同时所分割的各隔板的上部可装卸地卡接在所述制冰部壳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制冰机,其特征是所述前壁下缘上一体连接横方向延伸的圆棒状的轴支撑棒,所述多个各隔板由平板部、与其上缘一体形成的具有可自由转动地卡接在所述轴支撑棒上的圆弧状内面的C形截面形状并在横方向延伸的连接部所构成,通过将所述连接部卡接在所述轴支撑棒上而可自由转动地吊接所述各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制冰机,其特征是所述各连接部的圆弧状内面两端之间的开口部的宽度比所述轴支撑棒的外径要小,通过让所述各连接部弹性变形扩大所述开口部的宽度而可自由转动地卡接在所述轴支撑棒上。
4.根据权利要求2和3所述的自动制冰机,其特征是在所述各隔板自然吊接的状态下让所述开口部朝向所述制冰部壳体的外侧而将所述各连接部卡接在所述轴支撑棒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制冰机,其特征是在所述前壁下缘上在和所述轴支撑棒之间与所述各隔板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形成可插入所述连接部的槽,在所述各隔板上在所述连接部的横方向上形成从中心向外的位置的外周面上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扇状凸部,在所述槽上与所述扇状凸部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可插入该扇状凸部的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制冰机,其特征是相互相邻各所述隔板的各平板部的相互相邻侧缘中的至少一方中设置至少1个凸部。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制冰机,其特征是让相互相邻各所述隔板的各平板部的相互相邻侧缘中的至少一方的前端的厚度减少。
CNB021271887A 2002-07-30 2002-07-30 自动制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498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21271887A CN100404983C (zh) 2002-07-30 2002-07-30 自动制冰机
HK04104599.3A HK1061709A1 (en) 2002-07-30 2004-06-26 Automatic ice making machin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21271887A CN100404983C (zh) 2002-07-30 2002-07-30 自动制冰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2496A true CN1472496A (zh) 2004-02-04
CN100404983C CN100404983C (zh) 2008-07-23

Family

ID=34143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2718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4983C (zh) 2002-07-30 2002-07-30 自动制冰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04983C (zh)
HK (1) HK1061709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1568B (zh) * 2006-04-18 2011-04-13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 包括装配式部件的制冷装置
CN103307829A (zh) * 2013-06-25 2013-09-18 独孤勇 管路转换送冰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513933A (zh) * 2019-08-05 2019-11-29 浙江久景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喷淋式方块冰制冰机
CN111829230A (zh) * 2019-04-17 2020-10-27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制冰系统及制冷设备
CN115031471A (zh) * 2018-11-16 2022-09-09 Lg电子株式会社 制冰机及冰箱
US11874045B2 (en) 2018-11-16 2024-01-16 Lg Electronics Inc. Ice maker and refriger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86876U (ja) * 1983-11-18 1985-06-1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製氷機
JPS60111863A (ja) * 1983-11-18 1985-06-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製氷機
JP2003014348A (ja) * 2001-06-28 2003-01-15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オープンセル型製氷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1568B (zh) * 2006-04-18 2011-04-13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 包括装配式部件的制冷装置
CN103307829A (zh) * 2013-06-25 2013-09-18 独孤勇 管路转换送冰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5031471A (zh) * 2018-11-16 2022-09-09 Lg电子株式会社 制冰机及冰箱
CN115031471B (zh) * 2018-11-16 2023-12-29 Lg电子株式会社 制冰机及冰箱
US11874045B2 (en) 2018-11-16 2024-01-16 Lg Electronics Inc. Ice maker and refrigerator
CN111829230A (zh) * 2019-04-17 2020-10-27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制冰系统及制冷设备
CN110513933A (zh) * 2019-08-05 2019-11-29 浙江久景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喷淋式方块冰制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061709A1 (en) 2004-09-30
CN100404983C (zh) 2008-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44828B2 (en) Ice discharging structure of ice making mechanism
KR102426182B1 (ko) 냉장고
CN1472496A (zh) 自动制冰机
CN1177188C (zh) 冰箱中的冷却空气循环装置
US6209340B1 (en) Ice clearing structure for ice makers
CN1156237A (zh) 电冰箱
CN1928474A (zh) 电冰箱
CN1212498C (zh) 自动制冰机
CN104613700A (zh) 一种冰箱
WO2010058970A2 (en) Refrigerator related technology
CN203865569U (zh) 一种高效负压谷物上料机
CN106238325B (zh) 大米加工的除尘装置
CN209944855U (zh) 新型的流态化速冻机
TW557347B (en) Automatic ice making machine
CN210675293U (zh) 一种胚芽在麦渣中的分离设备
CN111964326A (zh) 一种用于食品加工的冷却箱
CN204478708U (zh) 一种用于冰箱的滑道储存装置
KR101031948B1 (ko) 골프공 자동 공급시스템
CN1290844A (zh) 制冰装置
CN205561098U (zh) 一种可均匀落水的水帘装置
CN218821135U (zh) 一种商用制冰机
CN208894276U (zh) 一种新型凉米罐
CN211109071U (zh) 一种具有自动送料功能的橡胶桶
CN217346562U (zh) 一种水表机芯冷处理装置
CN216542761U (zh) 一种负压湿式打砂抛光除尘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6170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6170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23

Termination date: 20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