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68487A - 通过异步数据网络传输opc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过异步数据网络传输opc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68487A
CN1468487A CNA018166814A CN01816681A CN1468487A CN 1468487 A CN1468487 A CN 1468487A CN A018166814 A CNA018166814 A CN A018166814A CN 01816681 A CN01816681 A CN 01816681A CN 1468487 A CN1468487 A CN 14684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opc
client computer
server
inter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18166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14596C (zh
Inventor
��������ˡ��ֶ�
弗兰克·沃尔克曼
托马斯·塔拉尼斯
马库斯·西博尔德
-����˹�и���ʩĪ����
海茵茨-克里斯托弗·施莫尔卡
罗兰·海曼
托马斯·鲍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468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684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1459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459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4Director, elements to supervisory
    • G05B2219/34263OLE 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 OPC ole for process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33Protocols for remote procedure calls [RP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9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layer [OSI layer 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数据网络、特别是因特网传输OPC数据的系统和方法,用于一种双向的有效数据连接,该连接甚至可以在防火墙后由在因特网上不象服务器那样可见的客户机1发起。其中,由OPC客户机(1)的第一数据处理装置(1)通过数据连接(6,7,8)向自动化系统(5)的OPC服务器(4)发送建立第一传输信道(6a,7a,8a)的第一连接请求。OPC服务器(4)使用第二传输信道(6b,7b,8b)来响应该请求。其中,数据连接(6,7,8)保持长久开放,允许在OPC客户机(1)和OPC服务器(4)之间通过至少一数据网络、特别是因特网进行与时间无关的双向数据发送和接收。为了保证数据连接(6,7,8)在使用时间上不受限制,在没有OPC有效数据时,由OPC服务器(4)按一定时间间隔向OPC客户机(1)传输伪数据。

Description

通过异步数据网络传输OPC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异步数据连接的数据网络、尤其是因特网传输OPC数据的系统及方法。
OPC(用于过程控制的OLE)被理解为在视窗(Windows)应用和自动化系统之间的统一的、与制造商无关的软件接口描述。这里,自动化系统尤其是指生产控制系统和生产自动化系统,其中,数据能在不同的系统、应用以及装置间毫无问题地流动。因此OPC表示一种过程控制、统计生产控制、过程优化和其它生产应用(如为了实现加工或者生产管理的应用)、相应的实时装置以及视窗应用之间的连接。OPC还提供一系列基于OLE或COM的标准接口,以及其它合适的接口。
借助于数据网络,使得有可能从任何具有网络访问权的计算机,即所谓的客户机出发,建立一个到服务器的数据连接。这一点尤其适用于万维网(WWW),该网络也被称为因特网。下面使用的Web或因特网服务器、以及Web或因特网客户机等概念,是用来说明特殊的数据网络因特网,但在功能上客户机或服务器则没有区别,它们可以用于所有数据网络。下面将OPC客户机及OPC服务器的理解成,能额外处理OPC格式数据的计算机。下面,将客户机或服务器理解成OPC客户机或OPC服务器。
在因特网中,建立至所谓的Web或因特网服务器的数据连接。对因特网服务器的访问例如可以通过熟知的因特网浏览器、例如微软公司的IternetExplorer或网景公司的Netscape等实现。在建立数据连接时,从一个所谓的Web或因特网客户机发出一个请求,即通过输入并发出一个所谓的URL地址向因特网服务器发出一个所谓的请求(Request)。当数据连接形成后,被请求的因特网服务器回答一个所谓的HTML(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页,也称为网页。该所谓的Web客户机借助于传输协议与Web服务器通信。因此,每个Web客户机和Web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连接,都基于一个请求、即所谓Request协议,和作为对请求的反应的一个回答,即所谓的Response协议。
因特网连接使得在空间上间隔遥远的地区之间可以迅速地进行数据交换。因此,与OPC技术相结合,可以使在空间上相隔可能很远的不同系统、应用以及仪器间简单而迅速地互相通信。但是,直到今日还不能将OPC技术在全部功能范围内与因特网相结合,因为,这里需要一种异步数据传输方法,即一种与时间无关的、双向通信,而这种通信在因特网上到目前还不可能。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给出一种通过数据网络、特别是通过因特网传输OPC数据的系统及其方法,在此,可以进行一种时间上独立的、双向OPC数据传输,这种传输还可以在至少两个可耦合到数据网络、特别是因特网上的数据处理装置之间、甚至在数据保护装置(特别是防火墙)之后进行,即便是当数据处理装置在数据网络中、特别是因特网中不可见时,也可以进行数据传输。
上述问题的解决是通过一种在数据网络中、特别是因特网中传输OPC数据的方法实现的,其中,由一个OPC客户机通过数据连接向至少一个OPC服务器发出建立至少一个第一传输信道的第一连接请求,其中,至少有一个数据连接、特别是传输信道是永久开放的,用于在任何时间、独立于OPC客户机的操作、由至少一个OPC服务器通过至少一个数据网络向OPC客户机发送数据。
上述问题的解决还通过一种在数据网络中、特别是因特网中传输OPC数据的系统实现,其中,该系统具有至少一个耦合在数据网络、特别是因特网上的OPC客户机的数据处理装置,其中,第一数据处理装置用于建立至少一个第一传输信道的形式的、到OPC服务器的数据连接,其中,至少一个数据连接(特别是一个传输信道)是永久开放的,它允许在任何时候,独立于OPC客户机的操作,由至少一个OPC服务器,通过至少一个数据网络向OPC客户机发送数据。
本发明基于如下认知,即借助于因特网对一个在因特网上见不到的客户机(特别是OPC客户机),建立一个“主动的”数据连接是不可能的,而是只能建立一种任何连接在因特网的客户机与任何在因特网上是可见的服务器(特别是OPC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连接。这种缺点可以以惊人简单的方式得到解决,即首先由客户机建立到自动化系统的服务器的第一传输信道。在此,是由客户机向自动化系统的服务器发出第一连接请求,该客户机在建立了双向数据连接之后可以作为自动化系统的全面的操作和监视系统。服务器回答该连接请求,在为长久保持该数据连接的开通,并在不存在的有效数据、特别是OPC数据时向客户机发送例如伪数据(Scheindaten),或发过的信息,以此通知客户机,还准备发送有效数据。伪数据在此是指为保持数据连接而由服务器自己产生并发送给客户机的数据。
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了长久开放的数据连接,服务器、特别是OPC服务器以及由此而自动化系统通过该连接,随时且与客户机(特别是OPC客户机)操作无关地向客户机,也就是向操作和监视(B&B)系统,异步地发送数据、特别是OPC数据。
与此独立且并行地,客户机和服务器也可以按常规在因特网上相互通信,其中,客户机每次向服务器提出一个新请求,而服务器对此进行相应的回答。
这样,系统可以使用一种相互间独立的数据连接,客户机、即B&B系统以及自动化系统都可以借助该连接从自身出发,相互通信。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或换言之在操作和监视系统与自动化系统之间,在功能上保证了一个双向的数据连接,特别是也可以从服务器出发向客户机传输数据,因为服务器始终通过一个长久开放的传输信道和客户机相连,因此可以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实现一个独立于时间的、在两个方向上的双向数据传输。这种数据连接特别适合于自动化系统的操作和监视,其中,客户机可以担任操作和监视系统,它可以由任何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激活。因此,与传统因特网数据连接相反,这里产生了一种异步数据连接方法,其中,不要求客户机在因特网上是可见的,或必须安装一个所谓的Web服务器(IIS=因特网信息服务器)。这样,就可以从世界上任何地方,在数据保护装置(特别是防火墙)之前或之后,建立与服务器的双向数据连接。由于该连接是从客户机、即B&B系统出发激活的,所以不必要求服务器从自身出发主动建立与客户机的数据连接。此外,也不需要改变客户机的配置。
按下列方法可以保证一个长久的数据连接,即为了保持至少一个传输信道,在没有有效数据时发送伪数据。
本发明的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由服务器向客户机发送伪数据。其中,特别优选的是,在没有有效数据时,每25至35秒由服务器向客户机发送伪数据,以保持数据连接的开通。
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为了保持数据连接、特别是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的传输信道的永久开通,由服务器向客户机发送信息,通知客户机准备传输数据。
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为了保持数据连接、特别是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的传输信道的永久开通,由服务器通过该连接向客户机传输直到规定大小的数据量,在到达的规定数据量之前,服务器向客户机发出一个新数据连接请求的要求,接着,由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一个建立至少一个新传输信道的新数据连接请求。已经证明,通过一个传输信道传输的数据量的大小为15至25MB是非常具有优点的,因为它能使系统性能或者响应时间因超越防火墙计算机的通信极大地得到改进,因而使成本/使用比最为有效。
本发明的另一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采用了用于控制数据传输的传输协议、特别是因特网传输协议。这里使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作为传输协议是特别具有优点的,因为其应用及其简单且适应性的花费极低。
本发明一种特别优选的、利用现有基本设施、特别是因特网进行双向数据传输的应用在于,通过至少一个数据网络、特别是因特网,可以操作和监视例如一个自动化系统的方法,由此可以简便地实现例如远程诊断,从而可以从空间上相隔很远的地方,以低廉的花费对正在工作的例如自动化系统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和排除。
本发明的另一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客户机在因特网上不必是可见的,或者说,不必须安装因特网信息服务器(IIS)。
自动化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可以按下列方式简单地实现,即客户机的操作和监视系统将至少一个传输信道的准备,作为分布的对象、特别是作为DCOM对象初始化;并通过一个DCOM服务器实现与自动化系统连接的建立。
下面,借助附图所示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和解释。其中,
图1为一个使用OPC技术、耦接到因特网上的用于操作和监视的自动化系统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2为通过OPC服务器的在OPC客户机和自动化系统之间可能的OPC有效数据通信的时序的示意图;
图3举例说明了连网的OPC客户机与连网的OPC服务器之间通过因特网的OPC通信。
图1示出了一个用于操作和监视自动化系统5的系统的实施方式,该系统包括例如存储程序控制系统(SPS)、数字控制系统(NC)和/或驱动系统(Drives)。该系统具有一个操作和监视系统1(B&B客户机),其通过内部数据网6,例如以太网和一个防火墙计算机耦接。B&B客户机1在本例中同时又是OPC客户机1。在下面被简称为B&B系统1的操作和监视系统1,被分配有在因特网上不必是可知的局部内部网地址。在图1中借助于线段9a表明了防火墙计算机2的防火墙,它围绕着防火墙服务器2的内部通信网络31(=内部网31)。附图标记10表示全球数据通信网因特网。防火墙计算机2通过连线7,例如ISDN可以和因特网10连接。自动化系统5可以通过因特网服务器4、经连线8以及第二防火墙计算机3与因特网10连接,其中,因特网服务器4是自动化系统5的B&B服务器4,并具有因特网地址例如dcomserver.khe.siemens.de/。B&B服务器4在所示实例中同时也是OPC服务器4。第二防火墙9b环绕防火墙计算机3所属的内部网32。防火墙计算机3在因特网10上以因特网地址例如khe.siemens.de可见。
在图1中,为了更好地表示和说明客户机1和服务器4之间通信时的各发送方向,对客户机1和服务器4之间的数据连6,7,8以两个分信道的形式表示。这些分信道包括表示从客户机1向服务器4通信方向的第一传输信道6a、7a、8a,和表示从服务器4向客户机1通信方向的第二传输信道6b、7b、8b。物理上这两条所示的分信道是一个单一的传输信道,也就是说,服务器4回答客户机1向服务器4发出相关请求时所使用的是同一个物理传输信道。
下面将根据客户机1和服务器4之间连接的建立举例说明,如何在客户机1和服务器4之间通过因特网10建立一个独立于时间的双向发送和接收连接。为此使用一种异步方法,该方法能够使服务器4向客户机1的数据发送独立于客户机1的操作,而客户机1本身在因特网上也不必是可见的,即其不需要有一个自身的有效因特网地址。
为此,客户机1借助因特网10通过第一传输信道6a、7a、8a向服务器4发出第一询问,即所谓的请求,服务器4响应该请求,通过第二传输信道6b、7b、8b发出一个回答,即所谓的响应。为了避免该回答在时间上中断,进而造成数据连接6、7、8的中断,发送回答的持续时间“无限”长地持续。其中,可以例如通知系统,还有其它数据要发送。这样,使得数据连接6,7,8保持持久开放,服务器4、进而自动化系统5通过这些连接可以随时且独立于客户机1的操作异步地向客户机1、进而B&B系统1发送数据。为了使数据连接6,7,8保持持久开放,还可以例如由服务器4以有规则的间隔(优选的是,每25至35秒)向客户机1发送伪数据。
此外,和该保持持久开放的数据连接6、7、8相独立,客户机1和服务器4之间还可以通过因特网10进行“普通”的通信,也就是说,客户机1通过一个新的传输信道向服务器4发出一个请求,而服务器4则通过该信道以相应的响应作出回答。在数据成功传输之后,该新的传输信道将被关闭。这样,客户机1和服务器4可以在时间上相互独立地发送和接收双向数据。
为了控制数据传输,使用一种传输协议,特别是因特网传输协议。按照优选的方式,使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作为传输协议。
图2示出了在OPC客户机1和OPC服务器4之间长久开放的数据连接6、7、8的建立过程26的时间过程,在服务器4上连接有例如被示为SPS(=存储程序控制)的自动化系统5。该连接的建立是借助于UML标记(统一建模语言)实现的。此外,图2示出了在建立数据连接之后的双向通信,其可以由OPC客户机1和OPC服务器4互相独立地启动。建立数据连接的时间顺序如下:OPC客户机1向服务器4提出请求11,服务器4用响应12作为回答,此时该数据连接还存在。由此,OPC客户机1例如被通知,还将有其它数据要发送,这样可以保持数据连接长久开放。为了保持数据连接长久开放,例如还可以在没有OPC有效数据时,由OPC服务器4以规则的间隔(特别是每25至35秒)向OPC客户机1发送伪数据。这样一来,OPC服务器4以及与其耦接的自动化系统5可以在任何时间、独立于OPC客户机1向其发送数据。在OPC服务器4响应12之后,B&B系统1向自动化系统5发出例如一个OPC数据格式的OPC呼叫。为此,OPC客户机1将以OPC数据格式表示的OPC呼叫转换成一个适合因特网数据格式的OPC预定(Subscribe)。OPC客户机1将该OPC预定通过一个新的数据连接发送给OPC服务器4。OPC服务器4将该适合因特网数据格式的OPC预定,再次转换成原始的以OPC数据格式表示的OPC呼叫。该呼叫被作为OPC请求28送到SPS 5。该SPS 5向服务器4回送以OPC数据格式表示的OPC回答29,服务器4将该回答转换成适合因特网的数据格式,并作为回答14继续传给客户机1(=同步方法)。该数据连接在实现数据传输后又被关闭。OPC客户机1又将该适合因特网数据格式的回答,再次转换成原始OPC格式,并将其继续传送给B&B系统1,以作进一步处理。
与之独立且平行地,作为对在SPS 5上的结果30的反应,OPC服务器4可以通过长久开通的数据连接12,向OPC客户机1通报例如通知、警报或参数变化,而不需要在此之前由OPC客户机1提交一个申请(=异步按数据变化(OnDataChange)或回叫(Callback)16)。为此OPC服务器4和OPC客户机1分别对所需的数据格式执行已经描述过的、必要的转换。这种形式的通信在“通常”的HTTP连接下是不可能的。
异步回叫16尤其在时间上可以介于一个请求和一个尚未实现的响应之间。
由此得到一个通过因特网的双向OPC有效数据通信27,该通信可以由两端启动,并在时间上相互独立。这样就有可能使得现有因特网通信路径也在自动化技术领域,以常规的方式,特别是使用OPC技术,为操作和控制目的,作为HMI接口(人机接口)来使用。作为优选的应用实例,西门子公司的操作和监视系统WinCC引人注目。按照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能使由OPC客户机1向OPC服务器4传输DCOM任务。这里特殊之处在于,该方法允许OPC服务器将DCOM结果,即所谓的事件发送给其OPC客户机1,而不需要后者是“真实的”,即不需要其具有因特网上的可见地址。因此OPC客户机1不必在因特网上是可见的。它也不需要安装因特网信息服务器(IIS)。对客户机来说,因此不需要附加的花费,因为例如微软公司的Internet Explorer或网景公司的Netscape等因特网浏览器随处可得。因此,对于一个例如用于报警目的的自动化系统和B&B客户机间的数据交换,不需要特殊的解决方案。
图3示出了连网的OPC客户机和连网的OPC服务器之间通过因特网进行OPC通信的一个例子。
在第一个局部通信网络18中,例如企业内部网或LAN上相互连接有多个OPC客户机,为了清楚起见只标出了OPC客户机20。在和第一个局部通信网络分开的第二个局部通信网络19中,例如企业内部网或LAN上相互连接有多个OPC服务器,为了清楚起见只标出了OPC服务器21。
为了能通过因特网24在两个局部通信网络18、19间进行OPC通信,将计算机22作为HTTP客户机25。第一个局部通信网络18中的所有OPC客户机呼叫,将送往计算机22,并从那通过因特网24上的通信传送到HTTP服务器17,该服务器位于第二个局部通信网络19上的计算机23。从OPC客户机来看,计算机22的作用就是OPC服务器25,而同时对因特网24上的通信来说它又是HTTP客户机25。HTTP服务器17将接收到的OPC呼叫,继续送到第二个局部通信网络19所属的OPC服务器。从OPC服务器来看,计算机23的作用就是OPC客户机17,而同时对因特网24上的通信来说它又是HTTP服务器17。
因特网24上的通信通过图2描述的方式实现,即一种建立在HTTP客户机25或OPC服务器25,与HTTP服务器17或OPC客户机17之间的、可从两端启动的、在时间上相互独立的、双向发送和接收连接。当然,HTTP客户机25或OPC服务器25和HTTP服务器17或OPC客户机17,还各自执行在图2中已经描述的必要的数据格式转换。
综上所述,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数据网络、特别是通过因特网传输OPC数据、特别是传输用于操作和监视自动化系统5的OPC数据的系统及方法。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方法及系统,用于一种双向的有效数据连接,该连接甚至可以在防火墙后面,由一个在因特网上不象服务器那样可见的客户机1发起,其中,由客户机1(特别是由一个操作和监视系统1)的第一数据处理装置,将一个建立第一传输信道6a、7a、8a的第一连接请求,通过数据连接6、7、8发送给自动化系统5的B&B或OPC服务器4。对此的响应通过第二传输信道6b、7b、8b实现。一个使用时间上不受限制的数据连接6、7、8按下列方法得到保证,即为了保持数据连接6、7、8,例如在没有有效数据时传输伪数据,或者,向客户机1传输信息,通知它准备传送有效数据。这样实现一个持久开放的数据连接6、7、8,通过该连接B&B或OPC服务器4,进而自动化系统5能够随时地、独立于OPC客户机1的操作而向OPC客户机1,进而向B&B系统1发送异步数据。

Claims (25)

1.一种通过数据网络、特别是通过因特网(10)传输OPC数据的方法,其中,由OPC客户机(1)通过数据连接(6,7,8)向至少一个OPC服务器(4)发送建立至少一个第一传输信道(6a,7a,8a)的第一连接请求,其中,至少一个数据连接(6,7,8)是长久开放的,它允许在任何时候,独立于该OPC客户机(1)的操作,由至少一个OPC服务器(4)通过至少一个数据网络向OPC客户机(1)发送OPC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长久保持在至少一个OPC服务器(4)和至少一个OPC客户机(1)间的数据连接(6,7,8),在没有OPC有效数据时还发送伪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伪数据由OPC服务器(4)向OPC客户机(1)发出。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没有OPC有效数据时,每隔25至35秒由OPC服务器(4)向OPC客户机(1)发送伪数据。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长久保持数据连接(6,7,8),OPC服务器(4)向OPC客户机(1)发送信息,通知OPC客户机(1),准备传输数据。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长久保持数据连接(6,7,8),OPC服务器(4)通过该数据连接向OPC客户机(1)传输直到规定大小的数据量,在达到该规定的数据量之前,OPC服务器(4)向OPC客户机(1)发出一个新连接请求的请求,接着,由OPC客户机(1)向OPC服务器(4)发出一个用于建立至少一个新传输信道的新连接请求。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一个传输信道传输的数据量的大小为15至25MB。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控制数据传输采用一种传输协议,特别是因特网传输协议。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传输协议可以是超文本传输协议。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和监视自动化系统(5)的方法,通过至少一个数据网络,特别是通过因特网(10)实现。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OPC数据在通过因特网发送之前,由发送站变换成适合因特网的格式,然后通过因特网发送到一个接收站,在接收之后,由接收站将该适合因特网格式的接收数据重新变换成OPC数据。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OPC客户机(1)在因特网上是不可见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OPC客户机(1)上不安装因特网信息服务器。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OPC客户机(1)的操作和监视系统(1)将至少一个传输信道(6a,7a,8a)的准备作为分布的对象、特别是作为DCOM对象初始化;以及与自动化系统(5)的连接的建立是通过一个DCOM服务器(4)和/或一个OPC服务器(4)实现的。
15.  一种用于通过数据网络、特别是通过因特网(10)传输OPC数据的系统,该系统具有至少一个和一数据网络相耦接的OPC客户机(1)的数据处理装置(1),其中,第一数据处理装置(1)以第一传输信道(6a,7a,8a)的形式,与至少一个OPC服务器(4)建立至少一个数据连接(6,7,8),其中,至少一个数据连接(6,7,8)是长久开放的,它允许在任何时候,独立于OPC客户机(1)操作,由至少一个OPC服务器(4),通过至少一个数据网络向OPC客户机(1)发送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为了长久保持至少一个OPC服务器(4)和至少一个OPC客户机(1)间的数据连接(6,7,8),具有在没有OPC有效数据时还发送伪数据的部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为了长久保持数据连接(6,7,8),具有使OPC服务器(4)向OPC客户机(1)发送信息的部件,通知OPC客户机(1),准备传输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为了长久保持数据连接(6,7,8),由OPC服务器(4)通过该数据连接向OPC客户机(1)传输直到规定大小的数据量,具有部件,使在达到该规定的数据量之前,由OPC服务器(4)向OPC客户机(1)发出一个新连接请求的请求,接着,由OPC客户机(1)向OPC服务器(4)发出一个建立至少一个新传输信道的新连接请求。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使用一种传输协议、特别是因特网传输协议作为控制数据传输的手段。
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作为控制数据的传输的手段,使用超文本传输协议作为传输协议。
21.根据权利要求15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通过至少一个数据网络、特别是因特网(10)实现对自动化系统(5)的操作和监视。
22.根据权利要求15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具有部件,在通过因特网发送之前,在发送站将OPC数据变换成适合因特网的格式,然后通过因特网发送到接收站,在接收之后,由接收站将该适合因特网格式的接收数据重新变换成OPC数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站是一个OPC客户机(1)和/或OPC服务器(4)。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站是一个OPC客户机(1)和/或OPC服务器(4)。
25.根据权利要求15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OPC客户机(1)的操作和监视系统(1)将至少一个传输信道(6a,7a,8a)的建立作为分布的对象,特别是作为DCOM对象进行初始化;以及与自动化系统(5)的连接的建立是通过一个DCOM服务器(4)和/或一个OPC服务器(4)实现的。
CNB018166814A 2000-08-03 2001-07-27 通过异步数据网络传输opc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21459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038552.4 2000-08-03
DE10038552A DE10038552A1 (de) 2000-08-03 2000-08-03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OPC-Daten über Datennetze, insbesondere Internet, mit asynchroner Datenverbind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68487A true CN1468487A (zh) 2004-01-14
CN1214596C CN1214596C (zh) 2005-08-10

Family

ID=7651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166814A Expired - Lifetime CN1214596C (zh) 2000-08-03 2001-07-27 通过异步数据网络传输opc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302485B2 (zh)
EP (1) EP1305930B1 (zh)
JP (1) JP2004506284A (zh)
CN (1) CN1214596C (zh)
AT (1) ATE291808T1 (zh)
DE (2) DE10038552A1 (zh)
ES (1) ES2238462T3 (zh)
WO (1) WO200201348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1752A (zh) * 2011-05-26 2012-11-28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网络设备数据实时监视与调试装置及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55710A (en) * 1998-01-20 1999-09-21 Captivate Network, Inc.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use in an elevator
DE10038552A1 (de) * 2000-08-03 2002-02-28 Siemens Ag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OPC-Daten über Datennetze, insbesondere Internet, mit asynchroner Datenverbindung
DE10038557B4 (de) * 2000-08-03 2005-12-15 Siemens Ag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 über Datennetze, insbesondere Internet, mit asynchroner Datenverbindung
SE519905C2 (sv) 2001-10-05 2003-04-22 Abb Ab Dataåtkomstmetod för ett styrsystem
US8856345B2 (en) * 2002-03-11 2014-10-07 Metso Automation Oy Redundancy in process control system
DE10229923B4 (de) * 2002-07-04 2007-03-22 Reinhard Prof. Dr.-Ing. Langmann Verteilte Anordnung zum Betreiben von Automatisierungsgeräten
DE10317064A1 (de) * 2002-12-16 2004-07-15 Koenig & Bauer Ag Vorrichtungen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r Anlage
ES2324631T3 (es) * 2002-12-16 2009-08-11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Dispositivo y procedimiento para el control de una maquina impresora.
WO2005016552A2 (en) * 2003-08-12 2005-02-24 Nordson Corporation User-friendly control system for coating equipment
DE20313562U1 (de) * 2003-08-29 2003-11-06 Siemens Ag HMI System zur Bedienung und Beobachtung einer technischen Anlage mit einem mobilen Bedien- und Beobachtungsgerät und gesicherter Datenübertragung
DE10340234A1 (de) * 2003-08-29 2005-04-07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Fernbedienung in einer Textilmaschinenanlage
DE10359251A1 (de) * 2003-12-17 2005-07-28 Siemens Ag Vorrichtung zur Automatisierung von Werkzeug- oder Produktionsmaschinen
US20050149720A1 (en) * 2004-01-07 2005-07-07 Shimon Gruper Method for speeding up the pass time of an executable through a checkpoint
ATE459902T1 (de) * 2004-03-06 2010-03-15 Peter Renner System zur steuerung und bedienung technischer prozesse
JP2008077535A (ja) * 2006-09-25 2008-04-03 Yokogawa Electric Corp フィールド通信システム、フィールドサーバ、フィールド機器およびフィールド通信方法
US8458350B2 (en) * 2006-11-03 2013-06-04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s architecture
US8155761B2 (en) * 2009-07-23 2012-04-10 Fisher-Rosemount Systems, Inc. Process control system with integrated external data sources
DE102009040384A1 (de) 2009-09-07 2011-03-10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Sensor und Anordnung zur Zustands- und Prozessüberwachung sowie Verfahren hierfür
US9122764B2 (en) 2010-03-24 2015-09-01 Fisher-Rosemount System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access process data stored on a server
US20110239109A1 (en) * 2010-03-24 2011-09-29 Mark Nix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display process data
US20120023234A1 (en) * 2010-07-21 2012-01-26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US9207666B2 (en) 2010-08-31 2015-12-08 Fisher-Rosemount System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display localized process control objects
US20130332522A1 (en) * 2012-06-08 2013-12-12 Microsoft Corporation Fast channel for system management
ES2634316T3 (es) * 2013-07-30 2017-09-27 Dmg Mori Co., Ltd. Sistema de control para controlar la operación de una máquina herramienta de control numérico, y dispositivos de control de extremo trasero y de extremo delantero para uso en tal sistema
US10530897B2 (en) 2015-08-20 2020-01-0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Providing process values in a process system having a real-time requirement
US10503681B2 (en) 2017-04-04 2019-12-10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Internet protocol (IP)-enabled smart transducer
US10673953B2 (en) * 2018-01-02 2020-06-02 Sap Se Transport channel via web socket for OData
CN112003861B (zh) * 2020-08-24 2022-11-08 宝牧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opc da数据包低时延穿透安全设备的方法
CN114710363A (zh) * 2022-05-05 2022-07-05 国能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有限公司 一种穿透物理隔离设备的opc协议通讯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6393A (en) 1996-11-08 1998-08-18 Compuserve Incorporated System for intergrating an on-line service community with a foreign service
JPH11327630A (ja) 1998-05-19 1999-11-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監視制御装置及び監視制御方法
CZ20011336A3 (cs) * 1998-10-16 2002-01-16 Iconics, Inc. Řízení procesů
JP3458374B2 (ja) 1998-12-14 2003-10-20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プラント監視システム
DE19904331C1 (de) 1999-01-28 2000-08-03 Siemens Ag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 insbesondere von Daten zum Bedienen und Beobachten eines Automatisierungssystems, über Internet mit asymmetrischer Internetverbindung
DE10112843A1 (de) 2000-03-17 2001-09-27 Langner Comm Ag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Verteilung von Automatisierungsdaten (Automation Data Distrubution, abgekürzt: ADD)
DE10038552A1 (de) * 2000-08-03 2002-02-28 Siemens Ag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OPC-Daten über Datennetze, insbesondere Internet, mit asynchroner Datenverbindung
US7478126B2 (en) * 2002-04-08 2009-01-13 Sony Corporation Initializ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devices in a network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1752A (zh) * 2011-05-26 2012-11-28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网络设备数据实时监视与调试装置及其方法
CN102801752B (zh) * 2011-05-26 2015-10-21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网络设备数据实时监视与调试装置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E291808T1 (de) 2005-04-15
DE50105709D1 (de) 2005-04-28
ES2238462T3 (es) 2005-09-01
DE10038552A1 (de) 2002-02-28
JP2004506284A (ja) 2004-02-26
WO2002013482A1 (de) 2002-02-14
EP1305930A1 (de) 2003-05-02
US20040073680A1 (en) 2004-04-15
EP1305930B1 (de) 2005-03-23
CN1214596C (zh) 2005-08-10
US7302485B2 (en) 2007-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4596C (zh) 通过异步数据网络传输opc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US774315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operator control and for the monitoring of an automation system over the internet using an asymmetric internet connection
EP1527554B1 (de) Rechnernetzwerk mit diagnoserechnerknoten
US20030093460A1 (en) Remote fieldbus messaging via internet applet/servlet pairs
CN1592283A (zh) 与异类网络相连的设备之间的控制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设备
US728708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via data networks, particularly the internet, using an asynchronous data connection
EP3814856B1 (de) Echtzeit-automatisierungseinrichtung mit einem echtzeit-datenbus
US2009019312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via data networks with data conversion by a com automatic marshaller
US20030037122A1 (en) Remote control of a device over the internet
US7904583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and controlling an automation control module system
EP1851698A1 (en) Acces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related method and informatics product
EP1665651A1 (de) Nutzung von diensten innerhalb eines kommunikationsnetzes mit internetmechanismen und eines automatisierungssystems
CN111866108B (zh) 远端协助系统
EP1274215A2 (de)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Betriebsdaten einer TK-Anlage sowie TK-Anlage
Auriol et al. Design lab work in telecom
Auriol et al. Design lab work in telecom: Definition, design and test of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JP2000181845A (ja) 通信インターフェー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