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63523A - 路由选择方法、节点、分组通信系统、程序与记录媒体 - Google Patents

路由选择方法、节点、分组通信系统、程序与记录媒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63523A
CN1463523A CN02802134A CN02802134A CN1463523A CN 1463523 A CN1463523 A CN 1463523A CN 02802134 A CN02802134 A CN 02802134A CN 02802134 A CN02802134 A CN 02802134A CN 1463523 A CN1463523 A CN 14635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ing
address
intensive
destination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802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18326C (zh
Inventor
大前浩司
池田武弘
岡岛一郎
梅田成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463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635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832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832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4Protocols for data compression, e.g. ROH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12/00Encapsulation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Abstract

本发明的节点包括;抽取分组的目的地地址的抽取/改写装置(4);对于多个分组,基于所抽取的目的地址抽取到达各终点的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的抽取装置(8);集约此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构成包含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构成包含各分组信息的集约分组的集约分组构成装置(9);为使此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成为共同路径上邻接节点的地址,为集约分组附以目的地地址的目的地地址附加装置(10);基于此目的地地址对集约分组进行路由选择的集约分组路由选择装置(11)。

Description

路由选择方法、节点、分组通信 系统、程序与记录媒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采用分组交换方式的网络中用于提高网络资源利用效率的路由选择方法、节点、分组通信系统与记录媒体。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目的地为相同的节点且包含相同数据的多个分组,即使在连续地到达进行路由选择的节点的情况下,各分组也是独立处理的。具体地说,进行路由选择的节点参考到达的所有分组的标题信息,特定目的地的节点,向该目的地分别进行路由选择。
发明概述
但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当在某一链路上向同一节点发送多个相同的数据时,就会有链路层标题挤占带宽的问题。此外不进行分组的数据压缩时,也会引起链路带宽的拥挤。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使通信数据量减少并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的路由选择方法、节点、分组通信系统、程序与记录媒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所述的方法与装置。
具体地说,本发明的路由选择方法是基于分组中所附的目的地地址进行分组的路由选择的路由选择方法,它包括:抽取分组的目的地地址的步骤;对于多个分组,基于所抽取的目的地地址抽取到达各终点的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的步骤;集约此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构成包含各分组信息的集约分组的步骤;为使此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成为共同路径上邻接节点的地址,为集约分组附以目的地地址的步骤;基于此目的地地址对集约分组进行路由选择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在相对于多个分组到达终点地址的路径中至少一部分是共同的时,可集约多个分组信息再构成一个集约分组。于是可减少发送分组的总数同时能减少对路由选择表的参考次数。由此减轻了处理负担并提高了处理速度,结果能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本发明的路由选择方法是基于分组中所附的目的地地址进行分组的路由选择的路由选择方法,它最好包括:抽取分组的目的地地址的步骤;根据多个分组集约成的集约分组复原原来多个分组的步骤;判定从已复原的各分组的目的地地址到达各终点的路径中是否至少有一部分为共同的判定步骤;当判定的结果是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时,为使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成为共同路径上的邻接节点的地址而改写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进行路由选择,另一方面当不存在共同的路径时则对复原的各分组基于其各自的目的地地址进行路由选择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对集约分组状态下是否应中继到下一个节点还是应从此集约分组复原成原来的多个分组而中继各个分组进行判定。当此判定结果为路径中至少一部分是共同的时,为使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成为共同路径上邻接节点的地址,可改写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而进行路由选择。于是可减少网络上通信的分组总数。
本发明的路由选择方法是基于分组中所附的目的地地址进行分组的路由选择的路由选择方法,它最好包括:抽取分组的目的地地址的步骤;对于多个分组,基于所抽取的目的地地址抽取到达各终点的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的步骤;集约此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构成包含各分组信息的集约分组的步骤;为使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成为具有从集约分组复原原来多个分组的功能的预定节点的地址,为集约分组附以目的地地址的步骤;基于所确定的目的地地址对集约分组进行路由选择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为使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为具有从集约分组复原原来多个分组功能的预定节点地址,可给集约分组附以目的地地址而指定使集约分组复原的节点。这样,由于只是指定的节点进行集约分组的复原,未指定节点则进行通常的路由选择。结果可避免不必要的复原处理,提高了中继处理的效率。
本发明的路由选择方法是基于分组中所附的目的地地址进行分组路由选择的路由选择方法,它最好包括:抽取分组的目的地地址的步骤;判断所抽取的目的地地址是否与节点本身的地址一致的步骤;当判断的结果是抽取出的目的地地址与节点本身的地址一致时,从多个分组集约成的集约分组复原原来分组的步骤;将复原的各分组或具有与节点本身的地址不一致的目的地地址的集约分组,根据目的地地址进行路由选择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只当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与节点本身的地址一致时,才从集约分组复原原来的多个分组。这就是说,只是指定为复原节点的节点才使集约分组复原。这样,由于未指定的节点不进行通常的路由选择,故可避免不必要的复原处理,而能提高中继处理。
本发明的路由选择方法最好包括在集约分组标题信息中设定表示集约分组的集约标记的步骤。
于是能简捷地判断分组是否为集约分组。
本发明的路由选择方法最好包括:将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的总位数与集约分组的位数比较的步骤;只当集约分组的位数比多个分组的总位数少时,才对集约分组根据其目的地地址进行路由选择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能将多个分组集约而置换为单一集约分组。由此可以减少分组的总数与可以在网络上通信的总信息量,而得以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本发明的路由选择方法,还最好要包括压缩集约分组的步骤。集约分组的压缩例如可把集约分组中所含的位模式变换为预定的代码,或是从多个分组内至少一个分组中取出上述多个分组中共同包含的位序列等方法来实现。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分组的总数与网络上可通信的总信息量,而能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本发明的路由选择方法中最好采用只把在路由器本身的发送队列中缓冲的分组作为集约对象的结构。
于是,在具有由多个分组构成集约分组的功能的节点中,能够抑制伴随集约分组的构成而使处理延迟时间增大。
本发明的节点是基于分组中所附的目的地地址进行分组的路由选择的节点,它所采用的结构包括;抽取分组的目的地地址的目的地地址抽取装置;对于多个分组,基于所抽取的目的地地址,抽取到达各终点的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的路径共同分组抽取装置;对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进行集约,构成包含各分组信息的集约分组的集约分组构成装置;为使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址成为共同路径上邻接节点地址,而给集约分组附以目的地址的目的的地地址加附装置;基于目的地地址对集约分组进行路由选择的集约分组路由选择装置。
根据上述结构,当相对于多个分组到达各终点地址的路径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时,由于将多个分组的信息集约再构成一个集约分组,就能减少于网络上通信分组的总数。通过分组总数的减少,就可能减少路由选择表的参考次数,减轻处理负担,从而提高处理速度,结果能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本发明的节点是基于分组中所附的目的地地址进行分组路由选择的节点,此节点所取的结构最好包括:抽取分组的目的地地址的目的地地址抽取装置;从多个分组集约成的集约分组复原原来多个分组的复原装置;根据复原的各分组的目的地地址判定到达各终点的路径中至少一部分是否为共同的判定装置;当判定的结果是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时,为使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成为共同路径上邻接节点的地址,可改写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而进行路由选择,另一方面当没有共同路径时,则基于各目的地地址而进行路由选择的分组路由选择装置。
根据上述结构,对是否应在集约分组状态下中继至下一个节点还是应从此集约分组复原成原来的多个分组而中继各个分组进行判定。当此判定结果为路径中至少一部分是共同的时,为使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成为共同路径上邻接节点的地址,可改写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而进行路由选择。于是可减少网络上的分组总数。
本发明的节点是基于分组中所附的目的地地址进行分组的路由选择的节点,此节点所取的结构最好包括;抽取分组的目的地地址的目的地地址抽取装置;对于多个分组,根据所抽取的目的地地址抽取到达各个终点的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的路径共同分组抽取装置;集约路径的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构成包含各分组信息的集约分组的集约分组构成装置;为使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成为具有从集约分组复原原来多个分组功能的预定节点的地址,为集约分组附以目的地地址的目的地地址附加装置;基于所决定的目的地址对集约分组进行路由选择的集约分组路由选择装置。
这样,由于为使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址成为具有从集约分组复原原来多个分组功能的预定节点的地址而给集约分组附以目的地地址,就能指定使集约分组复原的节点。由此,只是指定的节点对集约分组进行复原,而未指定的节点则进行通常的路由选择。结果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复原处理而提高中继处理的效率。
本发明的节点是基于分组中所附的目的地地址进行分组路由选择的节点,此节点所取的结构最好包括:抽取分组的目的地地址的抽取装置;判断抽取出的目的地地址是否与节点本身的地址一致的地址判断装置;当判断的结构是抽取出的目的地地址与节点本身的地址一致时,从多个分组集约成的集约分组复原原来多个分组的复原装置;对复原的分组或具有与节点本身的地址不一致的目的地地址的集约分组,基于目的地地址进行路由选择的分组路由选择装置。
这样,只当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与节点本身的地址一致时,才从集约分组复原到原来的多个分组。这就是说,只是指定为复原节点的节点才复原集约分组。由于未指定的节点只进行通常的路由选择,故可避免不必要的复原处理而能提高中继处理效率。
本发明的节点所取的结构最好包括在集约分组的标题信息中对示明集约分组的集约标志进行设定的集约标志设定装置。
由此能简捷地判断分组是否为集约分组。
本发明的节点最好取这样的结构:它具有将路径的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的总位数与集约分组的位数比较的位数比较装置,而只当比较的结果是集约分组的位数比多个分组的总位数少时,所述集约分组路由选择装置才根据其目的地地址对集约分组进行路由选择。
根据本发明,能将多个分组集约而置换成单一的集约分组,由此可以减少分组的总数和在网络上进行通信的总信息量而能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本发明的节点最好还具有压缩集约分组的集约分组压缩装置。集约分组的压缩例如是把集约分组中所含的位模式变换为预定的位码。或者可以采用从多个分组内的至少一个分组取出上述多个分组中共同包含的位序列的方法。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分组的总数和在网络上通信的总信的总信息量而能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本发明的节点最好采用只将发送队列中缓冲的分组作为集约对象的结构。
本发明的通信系统所取的结构具有发送分分组的主机、中继分组的上述节点与接收分组的主机。
根据本发明,由于当对于多个分组到达各终点地址的路径的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时,可将多个分组的信息集约再构成一个集约分组。故能减少网络上通信的分组的总数。随之便可减少路由选择表的参考次数而减轻处理负担。由此便提高了处理速度,结果能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本发明的程序是基于分组中所附目的地地址进行分组的路由选择的程序。它所采取的结构是在通信装置中执行下述处理:抽取分组目的地地址的处理;对于多个分组,基于所抽取的目的地地址抽取到达各终点的路径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的处理;集约路径的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构成包含各分组信息的集约分组的处理;为使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址成为共同路径上邻接节点的地址,而给集约分组附以目的地址的处理;基于目的地址对集约分组进行路由选择的处理。
根据本发明,由于当相对于多个分组到达各终点地址的路径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时,将多个分组的信息集约再构成一个集约分组,故能减少在网络上通信的分组的总数。此外,通过减少分组总数,减少了路由选择表的参考次数而减轻了处理负担,从而能提高处理速率。结果可以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本发明的程序是基于分组中所附目的地地址进行分组的路由选择的程序,它所取的结构是在通信装置中执行下述处理:抽取分组的目的地地址的处理;从多个分组集约的集约分组复原原来多个分组的复原处理;根据复原的各分组的目的地地址判断到达各终点的路径是否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判定处理;当判定的结果是路径的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时,为使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成为共同路径上邻接接点的地址,改写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址进行路由选择,另一方面,当不存在共同路径时,则基于各目的地地址而进行路由选择的处理。
根据本发明,是否应在集约分组状态下中继至下一个节点还是应从此集约分组复原成原来的多个分组而中继各个分组进行判定。当此判定结果为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时,为使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成为共同路径上邻接节点的地址,可改写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而进行路由选择。于是可减少网络上通信的分组总数。
本发明的程序是基于分组中所附目的地地址进行分组的路由选择的程序,它所取的结构是在通信装置中执行下述处理:抽取分组的目的地地址的处理;对于多个分组,基于所抽取的目的地地址抽取到达各终点的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的处理;集约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构成包含各分组的信息的集约分组的处理;为使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成为具有从集约分组复原到原来多个分组的功能的预定节点的地址,而给集约分组附以目的地地址的处理;根据所决定的目的地地址对集约分组进行路由选择的处理。
根据本发明,为使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成为具有从集约分组复原原来多个分组功能的预定节点的地址,为集约分组附以目的地址,从而能指定使集约分组复原的结点。由于只是指定的节点复原集约分组而未指定的节点进行通常的路由选择。结果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复原处理而提高了中继处理的效率。
本发明的程序是基于分组中所附的目的地地址进行分组的路由选择的程序,它所取的结构是在通信装置中进行下述处理:抽取分组的目的地地址的处理;判断抽取的目的地地址是否与节点本身地址一致的判断处理;当判断的结果是抽取出的目的地地址与节点本身地址一致时,进行从多个分组集约的集约分组复原原来多个分组的处理;将复原的各分组或具有与节点本身的地址不一致的目的地地址的集约分组基于目的地地址进行路由选择的处理。
根据本发明,只当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与节点本身的地址一致时,才从集约分组复原原来的多个分组。这就是说,只是指定为复原节点的节点才复原集约分组。这样,未指定的节点由于是进行通常的路由选择,就可避免不必要的复原处理而提高中继处理的效率。
本发明的记录媒体采用记录了上述程序能由计算机读取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当相对于多个分组到达各终点地址的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时,由于将多个分组的信息集约再构成一个集约分组,故能减少在网络上通信的分组的总数。此外,通过分组总数的减少,就使路由选择表的参考次数减少,也就减轻了处理负担而能提高处理速度。
附图简述
图1概示本发明第一实施形式的分组通信系统。
图2是要求具有集约功能与复原功能的路由器结构的框图。
图3是实现集约功能的流程图。
图4是实现复原功能的流程图。
图5示明IP分组的结构。
图6例示压缩用表的数据存储。
图7是示明分组I、II与位模式的比较处理的概念图。
图8是示明用第一分组压缩方法压缩的分组结构的概念图。
图9A示明查找分组I与分组II的共同部分的处理,图9B例示检测出的位序列。
图10是示明用第二分组压缩方法压缩的分组结构的概念图。
图11A例示路由前的分组1的结构,图11B例示路由后的分组1的结构。
图12A例示分组II的结构,图12B例示集约的集约分组V的结构。
图13概示本发明第二实施形式的分组通信系统。
图14是概示具有集约功能与复原功能的路由器结构的框图。
图15是实现集约功能的流程图。
图16是实现复原功能的流程图。
图17示明IP分组的结构。
图18概示本发明第三实施形式的分组通信系统。
图19是示明以太网(注册商标)级的集约功能的流程图。
图20示明以太网帧的结构。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式
第一实施形式
图1概示本发明第一实施形式的分组通信系统的结构。第一实施形式的节点是将多个IP分组汇集,通过使用一个IP分组封装而构成集约分组。在此,作为前提的是在网络上有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等路径控制协议起作用。图1中,网络内的所有路由器都具有将集约分组复原为原来多个分组的复原功能。图1中例如有路由器C、D、G、H。此外,路由器C与H不仅具有复原功能。还具有进行IP封装化即将多个分组集约而构成一个集约分组的分组集约功能。只有复原功能的路由器G、D,对于各个接收的分组执行图4所示的复原流程。此外,在兼具有复原功能与集约功能的路由器C、H中,对所接收的各个分组在执行图4所示的复原流程,在发送侧的队列中执行图3所示的集约流程。
图2是概示第一实施形式的具有集约功能与复原功能的路由器结构的框图。此路由器具有复原功能部1与集约功能部2。在复原功能部1于通信接口3相对于链路收发分组。目的地地址抽取/改写装置4抽取接收的分组的目的地地址,还具有改写接收的分组的目的地地址的功能。复原装置5将由多个分组集约后形成的集约分组复原为原来的多个分组。判定装置6判定从复原的各分组的目的地地址到各目的终点的路径中是否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在目的地地址抽取/改写装置4中,当判定装置6判定的结果是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时,为使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成为共同路径上邻接节点的地址(第一实施形式中的路由器),改写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分组路由选择装置7根据所改写的目的地址进行集约分组的路由选择。另一方面,在分组路由选择装置7中,当上述判定结果为复原的各分组中不存在共同的路径时,则基于各目的地地址进行路由选择。
集约功能部2在路径共同分组抽取装置8中,对于多个分组,基于所抽取的目的地地址,抽取到达各终点的路径中至少一部分是共同的多个分组。集约分组构成装置9集约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构成包含各个组的信息的集约分组。
集约分组压缩装置18应用后述的第一与第二分组压缩方法压缩集约分组。此外,集约分组压缩装置18具有压缩用表18a。压缩用表18a如图6所示,具有代码区181a和位模式区182a。在代码区181a中作为代码存储着3位的数据(例如“000”、“001”、“010”、…)。位模式区182a中作为位模式存储着可以更新的具有任意位数的数据(例如“1011110011010100011110010111”、“0000100011111111”)。为了能随着位模式的特定而确定,代码与位模式一一对应地存储。
目的地地址附加装置10为使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成为共同路径上的邻接路由器,而给集约分组附加目的地地址。集约分组路由选择装置11基于目的地地址对集约分组进行路由选择。集约标志设定装置12于集约分组的标题信息中设定示明集约分组的集约标志。位数比较装置13比较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的总位数和集约分组的位数。在此,集约分组路由选择装置11仅限于位数比较的结果是集约分组的位数比多个分组的总位数少时,才根据其目的地地址对集约分组进行路由选择。此外,在第一实施形式中,在发送队列中只将缓冲的分组作为集约对象。
输入/输出接口14读取CD-ROM等记录媒体上存储的程序,实现由图像显示数据的功能。本实施形式的路由选择方法的程序能利用此输入/输出接口14从记录媒体进行读取。存储装置15存储从输入/输出接口14读取的程序。以上各构成要素连接到控制总线16a与16b上,受控制装置17的控制。控制装置17执行存储装置15中存储的程序。
图1所示的路由器C与H为具备集约功能与复原功能而具有图2所示的复原功能部1与集约功能部2。此外,为使路由器G与D只具有复原功能,它们只设有复原功能部。但显然也可使路由器G与D具有集约功能。
下面说明图3所示的集约流程。首先判断发送队列中是否存在多个IP分组(步骤S1)。在发送队列中不存在IP分组时,重复步骤S1中的判断;当发送队列中存在多个IP分组时,则参考队列中任意两个IP分组的标题信息(步骤S2)。在此设这任意两个IP分组为IP分组①与②。
其次判断是否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共同部分(步骤S3)。在无共同部分时转换至步骤S1,在有共同部分时,压缩IP分组①与②而构成封装化的集约分组(步骤S4)。在此设所构成的集约分组为IP分组③
假设分组I、II由路由器C集约,经路由器D发送给主机E、F,下面说明这时的本发明的集约分组的第一与第二分组压缩方法。
首先参考图6~8说明第一分组压缩方法。路由器C例如图7所示,将从主机A、B分别接收到的分组I、II与从压缩用表18a(参看图6)取得的位模式进行比较,判定分组I、II中是否包含有预定的位模式。
由于分组是由以8位(1字节)为单位的位序列构成,从处理效率观点考虑,位模式最好各错开1字节进行比较。当比较的结果是分组I、II中含有预定的位模式时,将判定的位模式变换为对应的代码。
图8是示明由第一分组压缩方法压缩的分组结构的概念图。如图8所示,压缩的集约分组V的数据部分由压缩信息V1与压缩数据V2构成。压缩信息V1由场(field)F1~F9构成。
场F1具有对所有包括有集约与复原功能的路由器为共同的固定长度a,存储着集约分组V的数据部分中所存在的压缩部分的个数(例如为4)。场F2具有对所有包括有集约与复原功能的路由器为共同的固定长度b,但鉴于下一个场的位数为可变长度,故存储了用于说明场F3的位数的下一个场的位数c1。场F3具有可变长度c1(例如1字节、500字节),存储着从压缩数据V2的起始到第一个压缩部分的代码1的字节数d1。
类似地,场F4、F6、F8与场F2相同,分别存储有用于说明下一场F5、F7、F9的位数的下一场位数c2、c3、c4。场F5、F7、F9与场F3同样地具有可变长度c2、c3、c4,分别存储着从压缩部分(例如代码1)的终端到下一压缩部分(例如代码2)的字节数d2,d3,d4。
场F5、F7、F9与场F3相同,也可设定存储有从压缩数据V2的起始到各压缩部分(例如代码2、3、4)的字节数。
不论在上述何种情形下,场F5、F7、F9例如能设定为12位的固定长度,在固定长度的情形下,用于说明位数的场F2、F4、F6、F8不是必须的。
压缩数据V2构成为,字节数d1、d2、d3、d4的非压缩部分与所给予的3位数据压缩部分代码1、代码2、代码3、代码4交错排列。F1~F9中存储的各个数据,在解压缩集约分组V的数据部分而复原分组I、II之际,用于从压缩数据V2之中特定将成为向位模式变换的变换对象的位序列。
下面继续参看图9A、9B与10来说明第二压缩方法。路由器C从分组II检测由主机A、B分别接收到的分组I与分组II之间的共同数据部分(以下记作“共同部分”。具体地说,如图9A所示,从分组I的前端部分与分组II的终端部分一致的位置到分组1的终端部分与分组II的前端部分一致的位置为止,检索使分组II每移动1字节的共同部分,希望从检索效率方面考虑,所移动的分组最好是位数较短的分组。
检索是通过在分组I与分组II之间对每一位计算“或”进行。检索的结果如图9B所示,在分组I与分组II之间,相同的位作为“0”而不同的位作为“1”表示。在本实施形式中检索距离分组II的前端部分为f字节的位置处具有g字节的位数的共同部分。
具体地说,检索分组I与分组II的共同位序列的处理按以下方式进行。在此将集约的两个分组中长度长的一方设为分组I,短的一方设为分组II,且设分组1的分组长度为L1字节、从分组I的开始起的第k位的值为B1(k-1)(这就是说,开始位设为B1(0),最后的尾位为B1(L1*8-1))。此外,设分组II的分组长度为L2字节、从分组II的开始起第h位的值为B2(h-1)。再有,在分组II的开始不成为检索对象时,设分组I与分组II的重复部分的字节数为e’,而在开始处成为检索对象时,设从分组I的开始处数起到分组II的开始处的字节数为e。
对为0以上但不到L2的整数e’,取位序列B1(0)~B1(8*e’-1)与位序列B2(8*L2-8*e’)~B2(8*L2-1)的“或”。在取“或”的结果所得到的位序列中,从起始处起隔f字节连接g字节部分排列0时,分组I中的位序列B1(8*f)~B1(8*f+8*g-1)和分组II中的位序列B2(8*L2-8*e’+8*f)~B2(8*L2-8*e’+8*f+8*g-1)为共同部分。
对为0以上但不到L1-L2的整数e,取位序列B1(8*e)~B1(8*e+8*L2-1)与位序列B2(0)~B2(8*L2-1)的“或”。在取“或”的结果得到的位序列中,从起始处起隔f字节连续g字节部分地排列0时,分组I中的位序列B1(8*e+8*f)~B1(B*e+8*f+8*g-1)和分组II中的位序列B2(8*1)~B2(8*f+8*g-1)为共同部分。
对为L1-L2以上但不到L1的整数e,取位序列B1(8*e)~B1(8*L1-1)与位序列B2(0)~B2(8*L1-8*e-1)的“或”。在取“或”结果求得的位序列中,从起始处起隔f字节连续g字节部分地排列0时,分组I中的位序列B1(8*e+8*f)~B1(8*e+8*f+8*g-1)和分组II的位序列B2(B*f)~B2(8*f+8*g-1)为共同部分。
图10是示明由第二分组压缩方法压缩的分组结构的概念图。如图10所示,压缩的集约分组V的数据部分由压缩信息V3与压缩数据V9构成。此外,压缩信息V3由场F11~F23构成。
场F11具有对所有包括有集约与复原功能的路由器中共同的固定长度h,存储着集约分组V的数据部分内存在的压缩部分个数(例如为4)。场F12具有对所有包括有集约与复原功能的路由器共同的固定长度i,存储着分组I中从起始处到第一共同部分的字节数j1。同样,场F13具有固定长度i,存储着分组II中从起始处到第一共同部分的字节数k1。场F14具有对所有包括有集约与复原功能的路由器为共同的固定长度m,存储着表示第一共同部分位数的字节数n1。
这就是说,字节数为g的共同部分,压缩处理结果变更为字节数为(i×2+m)的压缩信息。于是,至少具有使g>i×2+m的关系成立的字节数g的位序列虽然选定为压缩对象的共同部分,但是成为用于产生第二分组压缩方法的压缩效果的条件。也即从此共同部分的字节数减去i×2+m字节部分的字节数越大,压缩处理的效果越好。
同样,场F15、F18、F21具有对所有包括有集约与复原功能的路由器为共同的固定长度i,分别存储着表明从分组I的开始处到第二、第三、第四共同部分的字节数n2,n3,n4。同样的,场F16、F19、F22具有固定长度i,分别存放从分组II的开始处到第二、第三、第四共同部分的字节数R2、R3、R4。场F17、F20、F23具有对所有包括集约和复原功能的路由器为公共的固定长度,分别存放表示第二、第三、第四共同部分的位数的字节数n2、n3、n4。
压缩数据V4如图10所示由非压缩部分V41与压缩部分V42构成。非压缩部分V41与压缩前相同一方的分组(分组I)相当,压缩部分V42则相当于取出第一~第四共同部分的另一分组(分组II)。也即压缩部分V42成为对应于分组I与分组II的相差部分的数据。存储于F11~F23中的各数据,于解压缩集约分组V的数据部分而复原分组I、II之际,用于从压缩数据V4中特定插入各共同部分的位置。此外也可将第一与第二压缩方法重叠地用于同一分组。又,集约的分组显然可以在三个以上。
不论采用上述第一与第二何种压缩方法,压缩的结果使得集约分组V的数据部分的位数一般要缩短从压缩前的压缩部分的位数的合计值减去压缩信息后所得的位数。但当集约的分组通过压缩而缩短的位数少时,集约与压缩的结果有可能相反使位数增加。在此,为了比较分组I、II的总位数与集约分组V的总位数的大小,执行下述处理。
具体地说,计算IP分组①、②、③(分别相当于上述分组I、II、V)的位数,设此计算结果分别为L1、L2、L3,比较(L1+L2)与L3的大小(步骤S5、S6)。当比较的结果不是L3≤(L1+L2)时,则废弃IP分组③(步骤S7),转移至步骤S1。另一方面,在L3≤(L1+L2)时,则废弃IP分组①与②,代之以IP分组③而对共同路径上的邻接路由器进行路由选择(步骤S8)。
其次说明图4所示的复原程序。当接收到IP分组后(步骤T1),判断接收到的IP分组中是否附有集约标志(步骤T2)。在未附有集约标志时,进行通常的路由选择(步骤T3)。另一方面,附有集约标志时,则进行解封装,暂时复原为原来的IP分组(步骤T4)。
在由第一分组压缩方法压缩的分组复原之际,作为预处理需要进行解压缩处理,但在解压缩时,路由器D将参考压缩用表18a变换为原来的位序列。此外,在由第二分组压缩方法压缩的分组复原之前进行的解压缩处理中,路由器D将压缩时取出的共同部分的数据插入压缩数据中。
然后参考原来各分组的目的地。根据参考结果,判断路径是否有共同部分(步骤T5)。在没有共同部分时,对复原的各分组进行通常的路由选择,废弃集约分组(步骤T6)。另一方面,当路径有共同部分时,则只变动集约分组的标题,以共同路径上的邻接节点(路由器)为目的地(步骤T7)。在此,数据部进行复制。在对步骤T7中构成的集约分组进行通常的路由选择的同时,废弃复原的各分组(步骤T8)。
通过集约标志的存在,能简单捷判断分组是否是集约分组。
下面参看图1与5说明第一实施形式的具体的路由选择。如图5所示,IP分组格式中,在起始处附加发送源IP地址,随即附加目的地IP地址。然后,在有必要时设定集约标志,最后设置数据部。图1中,主机A向宿至E发送IP分组I。IP分组I如图5所示,发送源为主机A,目的地为主机E。此外,主机B向主机F发送IP分组II。对IP分组II,发送源为主机B,目的地为主机F。
接收了分组I与分组II的路由器C通过其集约功能执行图3所示的集约流程,构成集约分组III。IP分组III如图5所示,发送源成为路由器C,目的地成为路由器G,设定集约标志,在数据部,应用引入运动图像中帧间相关编码的差分压缩技术,存储分组I以及分组I与分组II的差分。由于分组III的位数比分组I、II的位数少,将分组III进行路由选择。
中继点的路由器G接收集约分组III后,执行图4所示的复原流程。对于复原后的原来的分组,当判定在今后也会有共同路径时,即废弃复原的分组。将集约分组对共同路径上的邻接路由器H作路由选择。此集约分组具有图5所示的结构。即发送源为路由器G,目的地为路由器H,设定有集约标志。数据部中则存储有分组I以及分组I与II的差分。
中继点的路由器H起到与路由器G相同的作用,将集约分组V发送给路由器D。集约分组V如图5所示,发送源为路由器H、目的地为路由器D,设定集约标志,数据部中存储分组I以及分组I与II的差分。
路由器D接收集约分组V后,抵行图4所示的复原流程。如图4所示,例如由于集约分组V中设定了集约标志,所以进行复原,使分组VI(与分组I有相同的数据结构)与分组VII(与分组II有同一数据结构)复原。分组VI与分组VII由于此后已不存在共同路径,即废弃集约分组而对复原的分组进行路由选择。复原的分组能通过执行集约流程还可与发送队列的别的分组进行集约。然后,将IP分组VI、VII分别发送给主机E、主机F。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形式的分组通信系统,在多个分组到达各终点地址的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情形下,由于能集约多个分组的信息重构成一个集约分组,故可减少网络上通信的分组的总数。此外,通过减少分组总数,也减少了路由选择表的参考次数,从而可减轻处理负担,提高处理速度。结果可以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而在集约分组状态下判定,是应中继到下一链路,还是从集约分组复原原来的多个分组而中继各个分组。当此判定结果为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情形下,由于可改写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使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成为共同路径上的邻接路由器,故可减少网络上通信的分组总数。
上面参考图1——10说明了集约分组V的发送对象是路由器的情形,但本发明也可适用于集约分组V的发送对象是移动终端的情形。下面参看图1、图11A、图11B、图12A与图12B,说明使用移动IPv6(因特网协议版本6)由分组I、II生成集约分组V的过程。在本说明中设定为,分组I、II的集约分组V从主机A、B经路由器C发送给移动终端M(未图示)。
作为前提,分组I如图11A所示,由基本IPv6标题P11、路径控制标题P12与数据区P13构成。基本IPv6标题P11中将移动终端在移动目标中临时使用的IP地址作为途经地址1存储。路径控制标题P12中将分组I到达的移动主机M固有的地址(主地址)作为终点地址2存储。这里的终点未必要是分组的最终到达点,也包含任意的节点或主机间共同路径的终端点。在数据区P13中存储着作为实际数据的数据I。
分组II如图12A所示,由基本IPv6标题P21与数据区P22构成。在基本IPv6标题P21中将分组II到达的移动主机M的固有地址作为终点地址2存储。在数据区P22中存储着作为实际数据的数据2。
当分组I与分组II一起到达路由器C后,路由器C集约分组I与II,同时附加示明移动主机M的现在位置的终点地址,生成集约分组V。集约分组V如图12B所示,将终点地址1作为路由选择目标存储于基本IPv6标题P51中。在数据区P52中,分组I与分组II成为同报的。
集约分组V到达由终点地址1表示的节点(移动主机M)后,移动主机M从集约分组V生成分组I与II(复原)。此时,终点地址1与终点地址2同为移动主机M的地址。于是移动主机M,以起始处具有终点地址1的集约分组V为基础,也能接收起始处具有终点地址2的分组I、II。这样,与将分组II于其他节点[主代理(Home Agent)]处封装传送给移动主机M的情形相比,能够避免冗长的路径而可高效地发送分组。
第二实施形式
图13概示本发明第二实施形式的通信系统。在第二实施形式中,通过集中多个IP分组由一个IP标题封装而构成集约分组。此外,作为前提是以在网络上有OSPF等路径控制协议在起作用,具有集约功能的路由器设定为已知网络拓扑结构和哪种节点具有复原功能。此外,对于具有集约功能的路由器,也可通过手控进行网络拓扑以及具有复原功能的节点的设定。网络中的路由器G不具有复原功能与集约功能。路由器H只具有通过去封装进行复原的功能。路由器C与路由器D则具有进行封装化的集约功能和进行去封装的复原功能两者。这里的集约功能是执行图15流程图中所示处理的功能,而复原功能是指执行图16的流程图所示处理的功能。具有这两种功能的路由器C与D相对于分别接收到的分组,在执行复原流程的同时于发送队列中并行地执行集约流程。
图14是概示第二实施形式的具有集约功能与复原功能的路由器结构的框图。与第一实施形式不同,取代复原功能部1中的判定装置6,设有判断抽取出的目的地地址是否与节点本身地址一致的地址判断装置70。此外,目的地地址附加装置10,为使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成为具有将集约分组复原为原来多个分组功能的预定节点的地址,而给集约分组附加目的地地址,由此可以指定复原节点。其他结构要素与第一实施形式的相同,故略去其说明。
图13所示的路由器C与路由器D由于具有集约功能与复原功能而具有图14所示的复原功能部1与集约功能部2。此外,路由器H由于只具有复原功能而只设有复原功能部1。
下面说明图15所示的集约流程。首先,路由器C判断发送队列中是否存在多个IP分组(步骤R1)。当发送队列中不存在多个IP分组时,重复步骤R1的判断。另一方面,当发送队列中存在多个IP分组时,则参考队列中的任意两个IP分组的标题(步骤R2)。设此任意两个IP分组分别为IP分组①与②。
接着判断路径中是否有共同部分(步骤R3)。当路径中无共同部分时转移到步骤R1,当路径中有共同部分时,则于共同路径上存在的复原节点之中检索最远的节点(步骤R4)。以后将此共同路径上存在的复原节点内最远的路由器记为FC(最远的共同)路由器。路由器C以FC路由器的路由器D作为目的地发送IP分组,因此,省略掉路由器G、H中的标志参考处理与复原处理,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
于步骤R4的检索后判断是否有FC路由器(步骤R5),在设有FC路由器时,转移到步骤R1。当具有FC路由器时,压缩IP分组①与②,构成封装化的集约分组(步骤R6)。以此集约分组为IP分组③,设目的地为FC路由器。在集约分组的压缩中可采用参考图6-10说明的第一或第二分组压缩方法或是这两种方法。
再将IP分组①、②与③的位数分别设为L1、L2与L3,比较(L1+L2)与L3的大小(步骤R7)。当比较的结果为L3≤(L1+L2)不成立时,废弃IP分组③(步骤R9),转移到步骤R1。另一方面,L3≤(L1+L2)成立时,则废弃IP分组①与②,代之以IP分组③,进行对FC路由器的路由选择(步骤R8)。
再来说明图16所示的复原流程。在接收到IP分组后(步骤ST1),判断接收到的IP分组是否附有集约标志(步骤ST2)。未附着集约标志时,进行通常的路由选择(步骤ST6)。另一方面,附有集约标志时,则判断该IP分组的目的地是否是该路由器本身(步骤ST3)。当该IP分组的目的地不是该路由器本身时,则进行通常的路由选择(步骤ST6),而当该IP分组的目的地是该路由器本身时,则进行去封装,复原为原来的IP分组(步骤ST4)。再判断复原的IP分组是否附有集约标志(步骤ST5),在未附有集约标志时则进行通常的路由选择(步骤ST6)。另一方面,在附有集约分组时便转移到步骤ST3。
下面参考图13与17说明第二实施形式具体的路由选择。如图17所示。IP分组格式于起始处设有发送源IP地址,随后附加有目的地IP地址,再依需要设定集约标志,最后设置数据部。图13中向主机A与E发送IP分组I。IP分组I如图17所示,发送源成为主机A而目的地成为主机E。此外,主机B向主机F发送IP分组II,对IP分组II,发送源成为主机B,目的地成为主机F。
接收到分组I与II的路由器C通过其集约功能,执行图15所示的集约流程,构成集约分组III。如图17所示。数据部应用引入运动图像帧间相关编码的差分压缩技术,存储分组I以及分组I与II的差分。于标题部中设定集约标志,指定成为FC路由器的路由器D作为集约分组的目的地节点。分组III的位数比分组I、II的位数都少,因此对分组III进行路由选择。
于是,仅仅是指定的节点才复原集约分组。也就是说,未指定的节点由于只进行通常的路由选择,故可避免不必要的复原处理而能提高中继处理的效率。
中继点的路由器G不具有复原功能,对此分组III进行通常的路由选择。不具有复原功能的这一路由器G不成为由路由器C封装的分组的终点。
作为中继点的路由器H接收到集约分组III后,执行复原程序。根据图16虽然于分组III中设定了集约标志,但由于目的地地址不是路由器G,结果进行通常的路由选择。
路由器D在接收到集约分组III后,执行图16所示的复原流程。如图16所示,于分组III中设定了集约标志,由于目的地地址是路由器D(路由器本身),因此复原为分组V1(与分组1的数据结构相同)与分组VII(与分组II的数据结构相同)。在此,分组VI与集约分组V也能再度集约成别的分组。此外,IP分组V1、V分别发送给主机E与主机F。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形式的分组通信系统,由于是把多个分组集约置换为单一的集约分组再对集约分组进行压缩,因此可减少分组总数以及网络上通信的总信息量。
第三实施形式
图18概示本发明第三实施形式的分组通信系统。在上述第一与第二实施形式中是由两个IP分组用封装构成集约IP分组。但也能不用封装技术而从两个IP分组构成集约以太网(注册商标)帧,在第三实施形式中,由两个IP分组构成集约以太网帧。作为前提,在此网络上,与已有的因特网相同,也采用路径控制协议。
在此,路由器A与B具有以太网级的集约功能,网络上所有的路由器具有复原功能。这里的以太网级的集约功能是执行图19流程图中所示处理的功能。此外,以太网级的复原功能则是指识别集约的以太网帧的集约标志,从帧中取出两个分组的功能。具有这两种功能的节点,相对于所接收的各以太网帧执行复原功能并且于发送队列中并行地实施集约流程。
下面说明图19所示的集约流程。首先判断于发送队列中是否存在多个以太网帧(步骤W1)。当发送尾接令上不存在多个以太网帧时,重复步骤W1的判断。另一方面,当发送队列中不存在多个以太网帧时,则比较队列中任意两个以太网帧①与②的目的地MAC地址(步骤W2)。判断MAC地址是否共同(步骤W3),若不是共同的则转移到步骤W1。另一方面,当MAC地址为共同的时,将以太网帧①与②的数据部中两个上位层分组一起存储于数据部中,构成将共同的下一个转发MAC地址为目的地的以太网帧③(步骤W4)。其次判断帧③是否在MTU(最大传输单元,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以内(步骤W5),不在MTU以内时,废弃以太网帧③(步骤W6),转移到步骤W1。另一方面,于步骤W5中,当以太网帧③在MTU以内时,废弃以太网帧①与②,取代以太网帧③,对下一转发进行路由选择(步骤W7)。
再来参考图18与20说明第三实施形式的具体的路由选择。如图20所示,以太网帧的格式在起始附加有目的地MAC地址,随后附加有发送源MAC地址,再其次视需要性设定集约标志,最后设置数据部。数据部中依顺序存储着发送源IP地址、目的地IP地址。
将从以太网链路A上主机A1发送给以太网链路B上的主机B1的IP分组用数据部中具有的以太网帧I发送,此外将从链路A上主机A2发送给链路B上主机B2的IP分组II用数据部中具有的以太网帧II发送。接收到这两个以太网帧的路由器A既构成用于将IP分组I发送给路由器B的以太网帧III又构成用于将IP分组I发送给路由器B的以太网帧IV。
当这两个帧于属接指令上形成后,执行路由器A的集约流程。也即路由器A构成以共同目的地的路由器B为目的地的以太网标题,而于数据部中存储IP分组I与IP分组II。构成的以太网帧V示明于图20中。以太网帧V通过以太网链路C中继到路由器B。此时在以太网帧格式中,在集约分组时于以太网标题中存在设定的标志,以太网帧V由于是“集约分组”,因此设立集约标志。
接收到以太网帧V的路由器B确认复原标志,从数据部取出IP分组I与IP分组II。接着,路由器B于队列中存放以主机B1为目的地MAC地址的以太网帧VI以及以主机B2为目的地MAC地址的以太网帧VII。即使在此队列中也能执行集约流程,但由于以太网帧的目的地是共同的,实际上不进行集约。
IP分组I、II分别由以太网帧VI、VII载运到主机B1、B2。
如上所述,根据第三实施形式的分组通信系统,通过用以太网帧进行集约,就能减少系统开销,此外还能最大限度利用各链路的MTU。
最后说明实现本发明的路由选择技术的程序以及记录了该程序的可由计算机读取的记录媒体(以下简记为“记录媒体”)。所谓记录媒体是相对于作为通用计算机等硬件资源的读取装置,根据程序的记述内容引起磁、光、电等能量变化状态,以对应于此的信号形式传递读取装置中程序的记述内容的记录媒体。作为有关的记录媒体,除IC卡、磁盘、光盘、磁光盘之类可相对于计算机(包含便携式终端机)自由装卸的设备之外,相应的还有计算机中固定地内设的HD(硬盘)与固定的固件等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
此外,上述程序也可构成为从其他设备经通信电路等传输媒体、由本发明的路由器或节点接收其一部分或全部。进而,上述程序也可构成为由本发明的路由器或节点经传送媒体而传输给其他设备的安装程序。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多个分组到各终点地址的路径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时,可集约多个分组的信息而重构成一个集约分组。因此,可以减少网络上通信的分组的总数。此外,通过减少分组总数,使路由选择表的参考次数减少,减轻了处理负担从而能提高处理速度。结果可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Claims (24)

1.一种路由选择方法,基于分组中所附的目的地地址进行上述分组的路由选择,其特征在于:包括:
抽取分组的目的地址址的步骤;
对于多个分组,基于所抽取的目的地址地址抽取到达各终点的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的步骤;
集约上述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构成包含各分组信息的集约分组的步骤;
为使上述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址址成为上述共同路径上邻接节点的地址,为集约分组附以目的地地址的步骤;
基于上述目的地地址对集约分组进行路由选择的步骤。
2.一种路由选择方法,基于分组中所附的目的地地址进行分组的路由选择,其特征在于包括:
抽取分组的目的地地址的步骤;
根据多个分组集约成的集约分组复原原来多个分组的步骤;
从上述已复原的各分组的目的地地址判定到达各终点的路径中是否至少有一部分为共同的判定步骤;
当上述判定的结果是上述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时,为使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址成为上述共同路径上的邻接节点的地址而改写上述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进行路由选择,另一方面当不存在共同的路径时则对上述复原的各分组基于其各自的目的地地址进行路由选择的步骤。
3.一种路由选择方法,基于分组中所附的目的地址进行上述分组的路由选择,其特征在于包括:
抽取分组的目的地地址的步骤;
对于多个分组,基于上述所抽取的目的地地址抽取到达各终点的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的步骤;
集约上述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构成包含各分组信息的集约分组的步骤;
为使上述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址成为具有从集约分组复原原来多个分组的功能的预定节点的地址,而为上述集约分组附以目的地地址的步骤;
基于所确定的目的地地址对集约分组进行路由选择的步骤。
4.一种路由选择方法,基于分组中所附的目的地址进行分组的路由选择,其特定在于包括:
抽取分组的目的地地址的步骤;
判断所抽取的目的地地址是否与本身的地址一致的步骤;
当判断的结果是抽取出的目的地地址与本身的地址一致时,从多个分组集约成的集约分组复原原来分组的步骤;
将上述复原的各分组或具有与其本身的地址不一致的目的地地址的上述集约分组,根据目的地地址进行路由选择的步骤。
5.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路由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上述集约分组标题信息中设定表示集约分组的集约标记的步骤。
6.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路由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上述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的总位数与上述集约分组的位数比较的步骤;
作为上述比较结果,只有当上述集约分组的位数比上述多个分组的总位数少时,才对上述集约分组根据其目的地地址进行路由选择的步骤。
7.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路由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只把在发送队列中缓冲的分组作为集约对象。
8.一种节点,基于分组中所附的目的地地址进行上述分组的路由选择,其特征在于包括:
抽取分组的目的地地址的目的地地址抽取装置;
对于多个分组,基于上述所抽取的目的地地址,抽取到达各终点的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的路径共同分组抽取装置;
对上述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进行集约,构成包含各分组信息的集约分组的集约分组构成装置;
为使上述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成为共同路径上邻接节点地址,而为上述集约分组附以目的地地址的目的地地址加附装置;
基于上述目的地地址对上述集约分组进行路由选择的集约分组路由选择装置。
9.一种节点,基于分组中所附的目的地地址进行分组路由选择,其特征在于包括:
抽取分组的目的地地址的目的地地址抽取装置;
从由多个分组集约成的集约分组复原原来多个分组的复原装置;
根据上述复原的各分组的目的地地址判定到达各终点的路径中是否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判定装置;
当上述判定的结果是上述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时,为使上述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成为共同路径上邻接节点的地址,改写上述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进行路由选择,另一方面当没有共同路径时,基于上述复原的各目的地地址进行路由选择的分组路由选择装置。
10.一种节点,基于分组中所附的目的地地址进行分组的路由选择,其特征在于包括:
抽取分组的目的地地址的目的地地址抽取装置;
对于多个分组,根据上述所抽取的目的地地址抽取到达各个终点的路径中是否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的路径共同分组抽取装置;
集约上述路径的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构成包含各分组信息的集约分组的集约分组构成装置;
为使上述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成为具有从上述集约分组复原原来多个分组功能的预定节点的地址,为上述集约分组附以目的地地址的目的地址址附加装置;
基于上述所决定的目的地址对上述集约分组进行路由选择的集约分组路由选择装置。
11.一种节点,基于分组中所附的目的地地址进行分组的路由选择,其特征在于包括:
抽取分组的目的地地址的抽取装置;
判断上述抽取出的目的地址是否与本身的地址一致的地址判断装置;
当判断的结果是上述抽取出的目的地地址与本身的地址一致时,从多个分组集约成的集约分组复原原来多个分组的复原装置;
对上述复原的各分组或具有与节点本身的地址不一致的目的地地址的集约分组,基于目的地地址进行路由选择的分组路由选择装置。
12.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上述集约分组的标题信息中设定示明集约分组的集约标志的集约标志设定装置。
13.权利要求8或10所示的节点,其特征在于,上述节点具有将上述路径的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的总位数与上述集约分组的位数进行比较的位数比较装置,只当上述比较的结果是上述集约分组的位数比上述多个分组的总位数少时,所述集约分组路由选择装置才根据其目的地地址对集约分组进行路由选择。
14.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只将发送队列中缓冲的分组作为集约对象。
15.一种分组通信系统,具有发送分组的主机、中继上述分组的权利要求8~14中任一项所述的节点、接收前述分组的主机。
16.一种程序,基于分组中所附目的地地址进行分组的路由选择,它在通信装置中执行下述处理:
抽取分组目的地地址的处理;
对于多个分组,基于上述所抽取的目的地地址抽取到达各终点的路径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的处理;
集约上述路径的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构成包含各分组信息的集约分组的处理;
为使上述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成为上述共同路径上邻接节点的地址,为上述集约分组附以目的地地址的处理;
基于上述目的地址对上述集约分组进行路由选择的处理。
17.一种程序,基于分组中所附目的地地址进行分组的路由选择,它在通信装置中执行下述处理:
抽取分组的目的地地址的处理;
从多个分组集约的集约分组复原原来多个分组的复原处理;
根据上述复原的各分组的目的地地址判断到达各终点的路径是否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判定处理;
当上述判定的结果是路径的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时,为使上述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成为上述共同路径上邻接节点的地址,改写上述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进行路由选择,另一方面,当不存在共同路径时,则基于各目的地地址对上述复原的各分组进行路由选择的处理。
18.一种程序,基于分组中所附目的地地址进行分组的路由选择,它在通信装置中执行下述处理:
抽取分组的目的地地址的处理;
对于多个分组,基于上述所抽取的目的地地址抽取到达各终点的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的处理;
集约上述路径中至少一部分为共同的多个分组,构成包含各分组的信息的集约分组的处理;
为使上述集约分组的目的地地址成为具有从上述集约分组复原原来多个分组的功能的预定节点的地址,为上述集约分组附以目的地址的处理;
根据上述所决定的目的地地址对上述集约分组进行路由选择的处理。
19.一种程序,基于分组中所附目的地地址进行分组的路由选择,在通信装置中进行下述处理:
抽取分组的目的地地址的处理;
判断上述抽取的目的地地址是否与本身地址一致的判断处理;
当判断的结果是上述抽取出的目的地地址与本身地址一致时,进行从多个分组集约成的集约分组复原原来的多个分组的处理;
将上述复原的各分组或具有与节点本身的地址不一致的目的地地址的上述集约分组基于目的地址进行路由选择的处理。
20.记录有权利要求16~19中任一项所述的程序的可由计算机读取的记录媒体。
21.权利要求5所述的路由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将上述集约分组中所包含的位模式变换为预定的代码,从而压缩上述集约分组的步骤。
22.权利要求5所述的路由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将上述多个分组中共同包含的位序列从上述多个分组内的至少一个分组中取出而压缩上述集约分组。
23.权利要求12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将上述集约分组中所包含的位模式变换为预定的代码,从而压缩上述集约分组的集约分组压缩装置。
24.权利要求22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将上述多个分组中共同包含的位序列从上述多个分组内的至少一个分组中取出而压缩上述集约分组。
CNB028021347A 2001-06-28 2002-06-28 路由选择方法、节点以及分组通信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832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197216 2001-06-28
JP197216/2001 2001-06-28
JP197216/01 2001-06-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63523A true CN1463523A (zh) 2003-12-24
CN100418326C CN100418326C (zh) 2008-09-10

Family

ID=19034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213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8326C (zh) 2001-06-28 2002-06-28 路由选择方法、节点以及分组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301948B2 (zh)
EP (1) EP1326387A4 (zh)
JP (1) JP3778912B2 (zh)
KR (1) KR100496217B1 (zh)
CN (1) CN100418326C (zh)
WO (1) WO20030036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83239B1 (en) 2003-01-07 2011-07-19 Raytheon Bbn Technologies Cor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structing a virtual model of a multi-hop, multi-access network
US7525994B2 (en) * 2003-01-30 2009-04-28 Avaya Inc. Packet data flow identification for multiplexing
US7881229B2 (en) 2003-08-08 2011-02-01 Raytheon Bbn Technologies Cor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an adjacency graph for exchanging network routing data
US7545813B2 (en) * 2003-08-26 2009-06-09 Teknovu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gistering multiple remote nodes in a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US7606927B2 (en) * 2003-08-27 2009-10-20 Bbn Technologies Cor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orwarding data unit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8166204B2 (en) * 2003-08-29 2012-04-24 Raytheon Bbn Technologies Cor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ally placing nodes in an ad hoc network
US8718089B2 (en) * 2003-09-08 2014-05-06 Toshiba America Research Inc. Aggregation and fragmentation of multiplexed downlink packets
US7680100B1 (en) 2004-09-30 2010-03-16 Avaya Inc. Internet protocol appliance manager
US7561573B2 (en) 2005-03-23 2009-07-14 Fujitsu Limited Network adapto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4532352B2 (ja) * 2005-06-10 2010-08-25 株式会社ネクストマジック 通信装置
US20070201440A1 (en) * 2006-02-28 2007-08-30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Improved voic-over-internet-protocol method
JP4572173B2 (ja) * 2006-03-17 2010-10-27 株式会社トヨタIt開発センター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経路情報テーブルの作成方法
US20070242676A1 (en) * 2006-04-13 2007-10-18 Corrigent Systems Ltd. Interface between a synchronous network and high-speed ethernet
WO2007144702A1 (en) * 2006-06-13 2007-12-2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Method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fragments and a device having information fragment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JP4899664B2 (ja) * 2006-06-28 2012-03-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アドレス学習方法およびアドレス学習プログラム
TWI382718B (zh) * 2007-08-30 2013-01-11 無線傳輸移動語音資料之方法及其系統
US7760629B2 (en) * 2007-09-04 2010-07-20 Cisco Technology, Inc. Aggregate data frame generation
EP2073459A1 (en) * 2007-12-17 2009-06-24 Alcatel-Lucent Deutschland AG Transmission via a burst or frame switched network with timing preservation of the transmitted client packets
US8634316B2 (en) * 2010-10-19 2014-01-2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utilize route aggregation for exchanging route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065726B2 (en) 2010-10-19 2015-06-2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utilize route parameter sets for exchanging route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1188922B1 (ko) 2010-12-23 2012-10-08 숭실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무선 네트워크에 포함되는 노드 및 이의 주소 생성 방법
US9401853B2 (en) 2013-09-24 2016-07-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termining sampling rate from randomly sampled events
US9203711B2 (en) * 2013-09-24 2015-12-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ort mirroring for sampling measurement of network flows
JP7163093B2 (ja) * 2018-07-26 2022-10-31 株式会社東芝 ブロー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79400A (ja) 1986-05-29 1987-12-04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音声認識方法
JPS63197148A (ja) 1987-02-12 1988-08-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パケツト交換装置
DE69634401T2 (de) * 1996-03-08 2005-12-29 Ntt Docomo, Inc.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kurzzellenmultiplex-atm-übertragung
JP2000209228A (ja) * 1999-01-19 2000-07-28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Ipパケット転送方法
EP1032165A1 (en) * 1999-02-26 2000-08-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of assembling segmented frames of data transmitted over a backbone
JP3391291B2 (ja) * 1999-03-30 2003-03-3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波ネットワークデータ通信方式
WO2000072532A1 (en) 1999-05-24 2000-11-30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packet reduction
JP3593921B2 (ja) * 1999-06-01 2004-11-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転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US6385757B1 (en) * 1999-08-20 2002-05-0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uto design of VLIW processors
US6614808B1 (en) 1999-09-02 2003-09-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Network packet aggregation
US6359574B1 (en) * 2001-01-22 2002-03-19 Proxell Systems Lt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longest common substring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40014965A (ko) 2004-02-18
JPWO2003003673A1 (ja) 2004-10-21
EP1326387A4 (en) 2006-06-07
CN100418326C (zh) 2008-09-10
US7301948B2 (en) 2007-11-27
JP3778912B2 (ja) 2006-05-24
WO2003003673A1 (en) 2003-01-09
KR100496217B1 (ko) 2005-06-21
EP1326387A1 (en) 2003-07-09
US20030179751A1 (en) 2003-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63523A (zh) 路由选择方法、节点、分组通信系统、程序与记录媒体
CN1143486C (zh) 简化分组头标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JP6025880B2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292572C (zh) 数据通信网络中发现路径最大传输单元的网络系统和方法
CN1127833C (zh) 分组处理设备、分组处理方法和分组交换
CN101075937A (zh) 三层虚拟专用网转发报文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JP2022093474A (ja) 情報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EP2445250A1 (en) Data packet sending, receiving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438809A (zh) 上下文重定位方法
CN1943190A (zh) 洪泛抑制方法
CN101064547A (zh) 无线接入系统的中继方法及其基站、中继设备和中继系统
JPWO2005013576A1 (ja) 無線パケット通信方法
CN1949776A (zh) 扩展边界网关协议的4 over 6隧道封装及解封装方法
CN101848171A (zh) 一种基于gre隧道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270731A (zh) 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1123529A (zh) 基于pcie交换网的组播实现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1247765A (zh) 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125573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串联连接通信系统
CN1589548A (zh) 在以太网体系结构中实现动态信道化的接口和相关方法
CN1612501A (zh) 利用复帧传送数据
CN1913470A (zh) 一种以太网中设备间的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613245A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代理网络层协议支持
CN101557386A (zh) 数据发送方法与装置及数据接收方法与装置
CN1282342C (zh) 一种无线局域网网桥透明桥接的实现方法
KR100533669B1 (ko) 모바일 애드 혹 네트워크에서 데이터 패킷 전송 효율의개선을 위한 네트워크 장치 및 패킷 송수신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0

Termination date: 2011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