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45619A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45619A
CN1445619A CN 03120717 CN03120717A CN1445619A CN 1445619 A CN1445619 A CN 1445619A CN 03120717 CN03120717 CN 03120717 CN 03120717 A CN03120717 A CN 03120717A CN 1445619 A CN1445619 A CN 1445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ort tape
transmission part
imaging device
drive power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312071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4462C (zh
Inventor
铃木渡
北村笃行
仓本新一
佐藤雅弘
山本光雄
渡边幸市
西出秀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1865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1341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45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45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446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446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图像传输带,该图像传输带直接或间接承载图像,并布置在多个拉伸辊上,以便进行循环运动;以及子单元,该子单元有旋转辊,该旋转辊与图像传输带接触,并由驱动部分旋转驱动,该驱动部分包括驱动源以及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该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传递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并吸收图像传输带和旋转辊之间产生的圆周速度差。该驱动部分还包括滑动传输部件,该滑动传输部件与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啮合,并在超过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的圆周速度差吸收范围的情况下滑动。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
本说明书涉及包含于2002年3月1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No.2002-073975以及2002年6月2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No.2002-186599中的主题,这些文献被本文参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例如复印机和印刷机,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图像传输带的成像装置,该图像传输带直接或间接承载图像,并循环运动。
背景技术
通常,对于该类型的成像装置,有采用电子照相系统的中间转印类型的成像装置。在该成像装置中,各色彩分量(例如Y(黄色)、M(洋红色)、C(蓝绿色)和K(黑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于图像承载件例如光导鼓上,这些调色剂图像暂时多层转印到中间转印物质的相同部分上(第一转印)。然后,该多层调色剂图像全部转印到纸张上(第二转印),然后,通过清洁装置除去残留在中间转印物质上的调色剂。
对于该类型的中间转印物质,经常采用带状物质,因为它能够很自由地布置在装置内,且它占用的面积较小。
在使用该类型的中间转印带的模式中,该中间转印带以张紧状态布置在多个拉伸辊上,循环运动,并传输多层转印的调色剂图像。不过,当中间转印带的速度变化时,各色彩分量的分层调色剂图像将会产生位置错误,因此,在纸张上发生色彩重合错误,这引起图像质量降低的技术问题。
由于在上述成像循环中第二转印辊与中间转印带压力接触,且纸张从该中间转印带和第二转印辊之间经过,因此将引起这样的技术问题。即,当第二转印辊与中间转印带压力接触,以便对通过第一转印而转印在中间转印带的相同部分上的多层调色剂图像进行第二转印时,变化负载施加在该中间转印带上。而且,施加在拉伸辊上的驱动负载增加,其中驱动力从驱动源传递给该拉伸辊,中间转印带的运动速度和驱动源的速度改变,且通过作用在压力接触部分和驱动部分之间的拉伸应力而产生中间转印带的拉长和在中间转印带表面中的拉紧。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已知一种方法(例如JP-A-11-52757),其中,设置旋转驱动源用于第二转印辊,并通过力矩限制器而彼此相连,且第二转印辊被驱动成使它的表面速度高于中间转印带的表面速度,从而使中间转印带中产生的变化负载减小,并使中间转印带的运转性能稳定。
不过,在该方法中,在中间转印带中产生沿运动速度加速方向的变化负载,这对中间转印带的运动速度产生影响。
而且,尽管能防止由拉伸力引起中间转印带伸长,但是相反,该中间转印带能够沿收缩方向变化。特别是,当在中间转印带中使用杨氏模量较小的材料时,上述影响更大。
而且,在该方法中,因为第二转印辊的驱动力矩传输需要力矩限制器,结构将复杂,成本也较高。
上述技术问题并不局限于中间转印带,而且在带状部件中也产生该技术问题,例如在光导带和纸张传输带中,该纸张传输带直接或间接承载在它上面的图像,并对它进行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中,减小了由于圆周速度差而施加在图像传输带上的负载,保证图像传输带的稳定运转性能,且色彩多层(color multilayer)的准确性良好。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包括:图像传输带,该图像传输带直接或间接承载图像,并布置在多个拉伸辊上,以便进行循环运动;以及子单元,该子单元有旋转辊和驱动部分,该旋转辊与图像传输带接触,而该驱动部分用于旋转驱动该旋转辊,其中,该驱动部分包括驱动源以及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该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传递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并吸收图像传输带和旋转辊之间产生的圆周速度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包括:图像传输带,该图像传输带直接或间接承载图像,并布置在多个拉伸辊上,以便进行循环运动;以及子单元,该子单元有旋转辊和驱动部分,该旋转辊与图像传输带接触,而该驱动部分用于旋转驱动该旋转辊,其中,该驱动部分包括:驱动源;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该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传递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并吸收图像传输带和旋转辊之间产生的圆周速度差;以及滑动传输部件,该滑动传输部件与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啮合,并在超过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的圆周速度差吸收范围的情况下滑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驱动部分轮廓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使用滑动传输系统的模式和使用弹性传输系统和滑动传输系统的模式的比较的曲线图;
图3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在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的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弹性驱动力传输带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弹性驱动力传输带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滑轮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第六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的中间转印带和第二转印辊之间的压力接触状态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第七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第八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14A是表示在第九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的第二转印辊和驱动装置的中间转印带之间的压力接触的示意图;图14B是第二转印辊与驱动装置的中间转印带分离的示意图;
图15A是表示在第十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的第二转印辊和驱动装置的中间转印带之间的压力接触的示意图;图15B是第二转印辊与驱动装置的中间转印带分离的示意图;以及
图16A是表示在第十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的第二转印辊和驱动装置的中间转印带之间的压力接触的示意图;图16B是第二转印辊与驱动装置的中间转印带分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成像装置有:图像传输带2,该图像传输带2直接或间接承载图像,并布置在多个拉伸辊1上,以便循环运动;以及子单元4,该子单元有旋转辊3,该旋转辊3与该图像传输带2接触,并由驱动部分5旋转驱动,该驱动部分5包括驱动源6和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该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传输来自驱动源6的驱动力,并吸收在图像传输带2和旋转辊3之间产生的圆周速度差。
在该技术方面,只要图像传输带2在其上直接或间接承载图像,并布置在多个拉伸辊1上以便循环运动,该图像传输带2例如可以是中间转印带。不过,图像传输带2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光导带或纸张传输带。
而且,子单元4有旋转辊3,该旋转辊3与该图像传输带2接触,并由驱动部分5旋转驱动。其中,第二转印辊和清洁辊可用作旋转辊3,但是拉伸辊、驱动辊和光导鼓并不使用,尽管它们都为辊形。
而且,驱动部分5包括:驱动源6,用于产生驱动旋转辊3的驱动力;以及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该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传输来自驱动源6的驱动力,并吸收在图像传输带2和旋转辊3之间产生的圆周速度差。
其中,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由弹性部件制成,它不仅将旋转力传输给旋转辊3,而且在图像传输带2通过改变它的运动速度而膨胀和收缩之前,由于旋转辊3与图像传输带2接触,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自身也膨胀和收缩,从而吸收图像传输带2和旋转辊3之间产生的圆周速度差。
在该技术方面,优选是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的拉伸应变大于图像传输带2。只要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的拉伸应变大于图像传输带2,它就能比图像传输带2更容易膨胀和收缩。因此,能够吸收圆周速度差,并能保证图像传输带2的运转性能稳定。
而且,优选是驱动部分5除了驱动源6和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外还包括滑动传输部件8,该滑动传输部件8与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啮合,并在超过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的圆周速度差吸收范围的情况下滑动。
当图像传输带2和旋转辊3之间产生的圆周速度差累积时,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的膨胀和收缩达到最大值,该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不能吸收圆周速度差,滑动传输部件8将与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接触并滑动,从而减小图像传输带2的速度变化因子。对于滑动传输部件,例如为滑轮。
因此,在驱动部分5包括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和滑动传输部件8的模式下,在图像传输带2和旋转辊3之间产生的圆周速度差中的圆周速度变化因子通过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的弹性吸收,由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中的圆周速度差累积而产生的速度变化通过滑动传输部件8的滑动而抑制。因此,能够防止图像传输带2的速度变化。
也就是,如图2所示,在没有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的情况下通过仅利用作为滑动传输部件的力矩限制器来抑制在图像传输带2和旋转辊3之间产生的圆周速度差的模式(图2中的虚线A)与通过利用弹性传输系统和滑动传输系统来抑制圆周速度差的模式(图2中的实线B)进行了比较。在圆周速度差从零到最大静摩擦的范围内,在圆周速度差变化时的传输动力的变化在具有弹性传输系统和滑动传输系统的模式中(实线B)比在只有滑动传输系统的模式(虚线A)中更柔和,施加给图像传输带2的负载变化也变得柔和。
而且,当圆周速度差超过最大静摩擦时,在只有滑动传输系统的模式(虚线A)中,当圆周速度差超过最大静摩擦并向动摩擦运动时的摩擦变化将很陡峭。另一方面,在有弹性传输系统和滑动传输系统的模式(实线B)中,因为在圆周速度差变化时的传输动力变化柔和,施加给图像传输带2的负载变化也很柔和。
而且,在圆周速度差运动到动摩擦范围内之后,两种模式进行相同的运动。
而且,优选是驱动部分5的驱动源6与使得图像传输带2循环运动的驱动源相同。通过采用相同的驱动源,由于驱动源引起的速度变化分量能够抵消。与分别有用于图像传输带2和旋转辊3的驱动源的模式相比,可以抑制在它们之间产生的圆周速度差。
而且,优选是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由图像传输带2的拉伸辊1(驱动辊1)驱动。例如,在一种模式中,在旋转辊3的端头处提供有外径与驱动辊1相同的滑轮,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布置在该滑轮以及图像传输带2的驱动辊1上,驱动力从图像传输带2的驱动源通过驱动辊1和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而传递给旋转辊3,从而使旋转辊3旋转。
根据该模式,因为旋转辊3可以通过直接驱动图像传输带2的驱动辊1而获得驱动力,旋转辊3的圆周速度可以精确地与图像传输带2的圆周速度相配合。
因此,旋转辊3的圆周速度近似与图像传输带2的圆周速度相同,这样,能够抑制由不同圆周速度引起的、作用在图像传输带2上的变化负载的影响。
而且,变化负载作用在图像传输带2上的意思是负载阻碍图像传输带2运转并且变化。
而且,优选是,相对于图像传输带2进行定位的跟踪部分布置在旋转辊3的一部分上。例如,在一种模式中,其中采用与旋转辊3同轴、直径稍微小于该旋转辊3、并与该旋转辊3形成一体的跟踪辊,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布置在该跟踪辊以及图像传输带2的驱动辊1上,旋转辊3通过由驱动辊1和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从图像传输带2的驱动源传递的驱动力而旋转。
根据该模式,因为跟踪辊和旋转辊3形成一体,与采用滑轮的模式相比,旋转驱动力直接传递给旋转辊3,因此提高了旋转的精确性。
而且,优选是图像传输带2由弹性部件构成。通过由弹性部件构成的图像传输带2,将几乎没有游动,且不需要拉伸机构。而且,光导鼓和中间转印带之间的接触表面压力能够降低,从而能有效防止例如空心符号(hollow character)这样的图像缺陷。
其中,尽管从图像传输带2由弹性部件构成的上述观点看,由于变化负载引起的图像传输带2的膨胀和收缩将变大,因此易于产生色彩重合错误。
不过,根据本发明,可以抑制作用在图像传输带2上的变化负载,并使它减至最小。因此,当图像传输带2由弹性部件构成时,本发明的效果很明显。
而且,优选是图像传输带2与鼓形图像承载部件接触,并沿该鼓形图像承载部件的形状布置。
根据该模式,通过使图像传输带2(例如中间转印带)尽可能沿鼓形图像承载部件(例如光导鼓)布置,从而消除了由于在转印时在夹住区域之前和之后的无用空间引起的放电(discharge),并能防止调色剂图像的色散。
而且,当由硬树脂制成的带用作中间转印带2时,压靠光导鼓的压力很高,以至于产生调色剂图像的空心(hollow)缺陷。因此,在该模式中,采用弹性材料,可以在较低接触压力下提高该带2和光导鼓之间的紧密性。
而且,在一种模式中,中间转印带2根据光导鼓而驱动和旋转,扩大它们之间的接触面积将使得很容易采用该模式,因此,能够避免由于它们之间的驱动干涉而引起图像干扰。
在该技术方面中,在驱动部分5有驱动源6、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和滑动传输部件9的模式中,优选是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是环形带,该环形带具有近似圆形截面,且滑动传输部件8与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配合的部分的截面的曲率半径大于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的截面的曲率半径。通过选择近似圆形的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截面,在它们的配合表面中,与滑动传输部件8的接触面积很小,因此很容易产生滑动。
而且,优选是在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和滑动传输部件8之间的配合表面近似平坦(plain),且它们中的一个沿纵向方向为凹形和凸形。尽管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根据滑动传输部件8的尺寸和圆周速度差的程度在它的带宽(例如弹性驱动力传输带)和它的拉伸程度上有限制,但是在该模式中,它们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调节,从而可以调节滑动量。
其中,只要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和滑动传输部件8之间的配合表面近似平坦,它们可以合适设计成使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由扁平带构成,而在滑动传输部件8(例如滑轮)的表面上提供有槽,从而提供非均匀形状,或者在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的表面上提供有槽,从而提供非均匀形状,并且滑动传输部件8由普通滑轮构成。
而且,滑动传输部件8安装在驱动源6和旋转辊3的至少一个上。
特别是,当滑动传输部件8安装在至少旋转辊3的旋转轴上,或者安装在至少驱动源6和旋转辊3的旋转轴上,优选是,该滑动传输部件8与旋转辊3成一体旋转。提供使滑动传输部件8与旋转辊3成一体旋转,驱动源6的驱动力直接传输,且提高了旋转辊的旋转精确性。
而且,优选是滑动传输部件也用作旋转辊3的构成部件。根据该模式,旋转辊3自身的旋转轴当作滑动传输部件8(例如滑轮)。因此,不需要作为单独部件的滑动传输部件8。
而且,在该技术方面,优选是驱动部分5的部件装在子单元4中,该子单元4可拆下地安装在成像装置本体上。通过将子单元4可拆下地安装在成像装置本体上,包括旋转辊3的子单元4可以与该旋转辊一起从成像装置本体上拆下。因此,当旋转辊3由于其寿命而更换时,可以在装置外部的宽阔空间中将该旋转辊3从子单元4内拆下,因此,旋转辊3很容易更换。
而且,优选是子单元4的旋转辊3可以与图像传输带2分离。因此,当旋转辊3与图像传输带2分离时,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的弹性变形能够复位,也就是,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7可以返回到初始状态。
而且,在本发明中,尽管驱动部分5的部件基本装在子单元4内,但是它们也可以独立地布置在成像装置本体侧和在子单元4侧,因此,当子单元4安装在成像装置本体上时,该分离的部件可以与其它部件连接。
驱动部分5的部件独立布置的具体分离模式将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介绍。
下面将参考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来详细介绍本发明。
第一实施例
图3表示了采用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在附图中,成像装置包括在装置本体50中的光导鼓20和中间转印带30,该中间转印带30布置成与光导鼓20相对,以便从该光导鼓20上转印调色剂图像,该成像装置是四循环中间转印类型的成像装置,其中,在中间转印带30上进行四次多层转印,以便获得四种色彩的色彩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光导鼓20有光导层,该光导层的电阻值通过光照射而降低。在该光导鼓20周围布置有:充电装置21,该充电装置21向光导鼓20充电;曝光装置22,该曝光装置22在充电的光导鼓20上形成各个色彩分量(在本实例中为黑色(K)、黄色(Y)、洋红色(M)和蓝绿色(C))的静电潜像;旋转类型的显影装置23,该显影装置23通过各个色彩分量的调色剂而使得形成于光导鼓20上的各个色彩分量的潜像可视化;中间转印带30;以及清洁装置27,该清洁装置27能够清除残留在光导鼓20上的残留调色剂。
这里,对于充电装置21,例如采用了充电辊。不过,也可以采用例如电晕充电这样的充电器。
而且,只要曝光装置22能够通过光在光导鼓20上形成图像,任何装置都可以采用。在本实例中,尽管采用了使用LED的打印头,但是曝光装置并不局限于此。使用EL的打印头或者通过多角镜(polygon mirror)扫描激光束的扫描仪都可以合适选择。
而且,旋转类型显影装置23上可旋转地安装了显影单元23a至23d,各个色彩分量的调色剂储存在该显影单元23a至23d中。只要显影装置能够使各个色彩分量的显影剂粘附在光导鼓20上的、通过曝光而使电势降低的部分上,任意显影装置都可以合适选择。至于所用的调色剂,并不限制形状和微粒直径,只要该调色剂能够准确到光导鼓20的静电潜像上。而且,在本实例中,尽管采用了旋转显影装置23,但是也可以采用四个显影装置。
而且,对于清洁装置27,只要它能清除在光导鼓20上的残余调色剂,可以合适选择任意清洁装置,例如采用叶片清洁类型的清洁装置。不过,当采用具有高转印速度的调色剂时,可以有不使用清洁装置27的模式。
而且,中间转印带30布置在三个拉伸辊31至33上,如图3所示,它利用拉伸辊31作为驱动辊而循环运动。
其中,对于中间转印带30,可以合适选择树脂材料例如聚酰亚胺(polyimide)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不过,为了有效抑制图像缺陷例如空心符号,需要降低中间转印带30和光导鼓20之间的接触表面压力。而且,从无游动和无拉伸的观点考虑,优选是采用橡胶带材料作为中间转印带30,在该橡胶带材料中,弹性橡胶为基体(弹性层)。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在中间转印带30的与光导鼓20相对的部分处,作为第一转印部件的第一转印辊25布置成在中间转印带30的后侧与该中间转印带30接触,预定的第一转印偏压施加在第一转印辊25上。
而且,在与中间转印带30的拉伸辊32相对的位置处,作为第二转印部件的第二转印辊35布置成以该拉伸辊32用作支持辊。例如,预定的第二转印偏压施加在该第二转印辊35上,而用作支持辊的拉伸辊32接地。
而且,在与中间转印带30的拉伸辊33相对的位置处,布置有带清洁装置36,以便清除在该中间转印带30上的残余调色剂。
而且,纸张40储存在图外的供纸盘中。当纸张通过送纸辊41供给后,通过阻力辊(resistroll)42将该纸张导向第二转印部分,并通过传送带43传送到定影装置45。然后,通过纸张传送辊46和排出辊47而储存在形成于装置本体50的上部上的排出盘48中。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转印辊35有驱动装置60。
即,与拉伸辊32相对的第二转印辊35有驱动源61。而且,由弹性部件构成的带状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布置在驱动源61的驱动轴61a以及第二转印辊35的旋转支承轴35a上,来自驱动源61的驱动力通过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传递给第二转印辊35。
另一方面,中间转印带30的拉伸辊31有驱动源37。而且,驱动力传输带38布置在驱动源37和拉伸辊31上,来自驱动源37的驱动力通过驱动力传输带38传递给拉伸辊31。利用该拉伸辊31作为驱动辊,中间转印带30循环运动。
而且,考虑到中间转印带30的循环运动的稳定性,优选是驱动力传输带38由具有刚性的部件构成。
这里,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由弹性部件构成,传送来自驱动源61的驱动力,并吸收中间转印带30和第二转印辊35之间的圆周速度差,其中,满足关系εd>εi,其中,εd是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对于任意负载的应变,而εi是中间转印带30对于它的负载的应变。
在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对于任意负载的应变大于中间转印带30对于它的负载的应变的情况下,当与中间转印带30压力接触的第二转印辊35将改变中间转印带30的运动速度时,在中间转印带30膨胀和收缩之前,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自身膨胀和收缩,这样,该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能够吸收中间转印带30和第二转印辊35之间的圆周速度差。
下面将参考用于第二转印辊的驱动装置来介绍该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工作情况。
如图4所示,为了将通过第一转印而转印在中间转印带30的相同位置上的多层调色剂图像通过第二转印而转印到纸张上,其中该中间转印带30通过由驱动力传输带38从驱动源37传递的驱动力而循环运动,当第二转印辊35与中间转印带30压力接触时,变化负载作用在中间转印带30上,因此,中间转印带和第二转印辊35之间产生圆周速度差。
这时,尽管来自驱动源61的旋转驱动力通过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而由驱动装置60传递给第二转印辊35,但是因为该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由弹性部件构成,而该弹性部件对于任意负载的应变都大于中间转印带30,因此,在中间转印带30膨胀和收缩之前,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自身膨胀和收缩,这样,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吸收了中间转印带30和第二转印辊35之间产生的圆周速度差。
根据本实施例,因为来自驱动源61的旋转驱动力通过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而传递给第二转印辊35,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弹性传递旋转驱动力,而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吸收在中间转印带30和第二转印辊35之间产生的圆周速度差。因此,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防止中间转印带30的速度变化以及膨胀和收缩,因此,可以提供中间转印带30运转性能稳定的成像装置。
而且,即使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对于任意负载的应变小于中间转印带30对于它的负载的应变,当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和中间转印带30由相同的弹性部件(杨氏模量相等的部件)构成时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的截面面积比中间转印带30的截面面积小得多。因此,对于相同负载,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的应变更大。
第二实施例
图5表示了采用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图中表示了驱动装置。
在图5中,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70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类似的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不过,在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中间转印带30和第二转印辊35通过来自同一驱动源71的驱动力而驱动。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70有驱动源71以及同步皮带72,该同步皮带72布置在该驱动源71的驱动轴71a的端部以及位于拉伸辊31(驱动辊31)的旋转支承轴31a的端部(在本实施例中的左侧)的滑轮73之间,同时弹性驱动力传输皮带62布置在驱动轴71a端部的、比同步皮带72更靠近驱动源71侧的部分以及位于第二转印辊35的旋转支承轴35a的端部(在本实施例中的左侧)的滑轮73之间。
参考标号74是牵引器臂(retractor arm),用于使该第二转印辊35可通过摆动而与中间转印带30相连和分离。
而且,第二转印辊35覆盖有由泡沫橡胶制成的部件35,从而消除第二转印辊35表面和滑轮73之间的外径差。
当第二转印辊与中间转印带30压力接触时,来自驱动源71的驱动力通过同步皮带72传递给中间转印带30的驱动辊31,且该驱动力还通过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和滑轮73传递给第二转印辊35。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并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根据本实施例,在中间转印带30和第二转印辊35之间产生的圆周速度差由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吸收。而且,因为中间转印带30和第二转印辊35由相同的驱动源71驱动,与两者分别提供有驱动源的情况相比,可以消除由于驱动源引起的速度变化分量,这样,可以保证中间转印带30的运转性能更稳定。
第三实施例
图6表示了采用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图中表示了驱动装置。
在图6中,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80有与第二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类似的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不过,在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二转印辊35由中间转印带30的驱动辊31旋转驱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驱动装置80中,弹性驱动力传输皮带62布置在位于第二转印辊35的旋转支承轴35a的端部(在本实施例中的右侧)的滑轮73以及中间转印带30的拉伸辊31(驱动辊)之间,驱动源在驱动辊31的旋转支承轴31a的端部(在本实施例中的左侧)。
而且,滑轮73的外径近似与第二转印辊35的外径相同。
当第二转印辊35与中间转印带30压力接触时,驱动辊31通过来自驱动源71的驱动力而旋转,且该旋转驱动力通过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和滑轮73传递给第二转印辊35。
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并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根据本实施例,因为第二转印辊35获得来自驱动辊31的、直接驱动中间转印带30的驱动力,第二转印辊35的圆周速度能够与中间转印带30的圆周速度精确匹配。
因此,在中间转印带30和第二转印辊35之间产生的圆周速度差只是由于位于第二转印辊35的旋转支承轴35a的端部的滑轮73与驱动辊31表面之间的外径差。因为它们的外径近似相同,且它们能够以相同速度旋转,因此,可以保证中间转印带30的运转性能稳定。
尽管由于第二转印辊35的径向跳动(run out)的影响以及与该第二转印辊35相对的拉伸辊32的径向跳动的影响而实际上有圆周速度差,但是第二转印辊35的径向跳动和拉伸辊32的径向跳动是周期性变化的分量,速度变化量允许在预定范围内。因此,通过抑制在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可吸收范围内的圆周速度差,可以减小作用在中间转印带30上的变化负载。
不过,当中间转印带30和第二转印辊35彼此接触且它们重复旋转时,滑轮73和第二转印辊35之间的外径差形成累积的圆周速度差,因此担心该累积的圆周速度差超过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的圆周速度差可吸收范围。
这时,因为滑轮73与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接触和滑动,因此将抑制由在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中累积的圆周速度差所产生的速度变化,从而能够减小中间转印带30的速度变化因子。
即,在中间转印带30和第二转印辊35之间产生的圆周速度差中的周期性变化因子由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的弹性来吸收,而在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中累积的圆周速度差中的变化因子可以由滑轮73的滑动来吸收。
这里,当第二转印辊35的半径等于滑轮73的半径时,作用在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和滑轮73之间的摩擦力F必须在以下范围:
Tr/R<F<E1×εmax×A
其中,Tr是第二转印辊35需要的驱动力矩,R是第二转印辊35和滑轮73的半径,E1是中间转印带30的杨氏模量,εmax是在中间转印带30中的允许应变,而A是中间转印带30的截面面积。
即,作用在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和中间转印带30之间的摩擦力大于使第二转印辊35旋转所需的力,但它必须在使得中间转印带30的膨胀不会影响图像质量的力的范围内。
而且,在中间转印带30中的允许的应变εmax是对图像产生干扰影响的应变量,通常希望在色彩成像时允许应变量低于50-100μm。
第四实施例
图7表示了采用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第四实施例,图中表示了弹性驱动力传输带。
在图7中,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基本结构与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类似。不过,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3为有近似圆形横截面的环形带,它与滑轮73配合的部分的截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滑轮73的截面的曲率半径。
根据该模式,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3和滑轮73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得很小,从而能够很容易地产生滑动。
而且,弹性驱动力传输带的另一模式如图8中所示。
在图8中,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4由扁平带构成,其中,在它的表面上沿纵向方向形成有槽。该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4在带宽尺寸上以及根据传递驱动力和吸收圆周速度差的程度而进行的拉伸上有限制。因此,需要调节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4和滑轮73之间的滑动量。根据该模式,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4的表面上的非均匀性可以调节与滑轮73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调节在带64和滑轮73之间的滑动量。
而且,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并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第五实施例
图9表示了采用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第五实施例,图中表示了滑轮。
在图9中,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基本结构与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类似。不过,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滑轮75在它的表面上有沿纵向方向的槽。
根据该模式,在滑轮75和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之间的配合表面中,与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的接触面积可以通过滑轮75的表面均匀性进行调节。因此,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和滑轮75之间的滑动量可以以与第四实施例类似的方式进行调节。
而且,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并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第六实施例
图10表示了采用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第六实施例,图中表示了驱动装置。
在图10中,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90有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与第二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类似。不过,在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布置在跟踪辊91上,来自驱动源71的驱动力通过跟踪辊91传递给第二转印辊35。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90包括在第二转印辊35的一部分处的跟踪部分(跟踪辊91),该跟踪部分进行相对于中间转印带30的定位,以便通过将第二转印辊35压靠中间转印带30而调节挤压量。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布置在该跟踪辊91上,以便将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给第二转印辊35。
其中,如图11所示,跟踪辊91与第二转印辊35的旋转支承轴35a同轴,直径稍微小于第二转印辊35,且与该第二转印辊35形成一体。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环绕该跟踪辊91布置。
而且,当布置在拉伸辊32上的中间转印带30与第二转印辊35压力接触时,它压迫和挤压由泡沫橡胶构成的第二转印辊35的表面部件35b。能够通过跟踪辊91防止中间转印带30的这种挤压。
而且,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并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根据本实施例,在驱动装置90中,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布置在与第二转印辊35模制成一体的跟踪辊91上,从而将来自驱动源71的驱动力传递给第二转印辊35。因此,与将来自驱动源71的驱动力利用滑轮73间接传递给第二转印辊35的模式相比,因为来自驱动源71的驱动力直接传递给第二转印辊35,因此提高了旋转精确性。
第七实施例
图12表示了采用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第七实施例,图中表示了驱动装置。
在图12中,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大致相同。不过,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提供有与中间转印带30压力接触的光导鼓101,中间转印带30通过它和外切的光导鼓101之间产生的表面摩擦力而循环运动。
而且,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00包括滑轮102和103,该滑轮102和103在光导鼓101的表面上,并与光导鼓101整体旋转,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布置在这些滑轮和位于第二转印辊35的旋转支承轴35a的端部的滑轮73之间。
当光导鼓101通过来自图外面的驱动源的驱动力而旋转时,不仅驱动中间转印带30被驱动和循环运动,而且来自光导鼓101的旋转驱动力通过布置在滑轮102、103和73上的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传递给第二转印辊35,从而驱动第二转印辊35旋转。
参考标号104是用于使第二转印辊35与中间转印带30压力接触或分离的驱动源。
而且,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并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还有,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驱动力通过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传递给第二转印辊35。因此,中间转印带30和第二转印辊35之间的圆周速度差由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吸收,因此,能够保证中间转印带30的运转性能稳定。
而且,因为中间转印带30和第二转印辊35由来自光导鼓101的旋转驱动力来驱动旋转,能够消除由于驱动源引起的速度变化分量,其中当分别提供驱动源时将引起该速度变化分量。
在本实例中,尽管滑轮102和103用于光导鼓101,但是它们也可以与光导鼓101的驱动轴同轴,并与该光导鼓101成一体旋转。
第八实施例
图13表示了采用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第八实施例。
在图13中,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基本结构与第七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大致相同。不过,该实施例与第七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中间转印带30由弹性橡胶带材料构成,它布置成沿光导鼓101的形状在预定接触区域x处与光导鼓101接触。而且,与第七实施例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并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各个色彩分量的调色剂图像连续形成于光导鼓101上,并通过接触区域x(第一转印位置)连续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然后在第二转印位置通过第二转印辊35全部转印到纸张上。
在该成像处理中,光导鼓101和中间转印带30布置成在相当宽的接触区域x处彼此接触,且该光导鼓101由弹性橡胶带材料弹性按压。因此,光导鼓101和中间转印带30之间的粘附表面压力不会太高,调色剂图像的包入(wrap-in)操作通过弹性橡胶带材料进行,在光导鼓101上的调色剂图像全部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的侧面上。
这时,在中间转印带30上的转印图像不会由于较大的粘附表面压力而产生图像缺陷,例如空心符号,且转印以很高的转印效率进行。因此,在纸张上的色彩图像被保持得非常好。
而且,还在本实施例中,光导鼓101的旋转驱动力通过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传递给第二转印辊35。因此,在中间转印带30和第二转印辊35之间产生的圆周速度差由该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吸收,因此,能够保证中间转印带30的运转性能稳定。
第九实施例
图14A和14B表示了采用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第九实施例,图中表示了驱动装置。
在图14中,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10有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类似。不过,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起到滑动传输部件作用的滑轮73安装在第二转印辊35的旋转支承轴35a上,驱动装置110装入转印单元111中,该转印单元111有在它的单元本体中的第二转印辊35,该转印单元111可拆下地安装到成像装置本体上。
而且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并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A和14B所示,驱动装置110包括驱动源61,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布置在第二转印辊35的旋转支承轴35a的端部处的滑轮73与驱动源61的驱动轴61a之间,并且来自驱动源61的驱动力通过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和滑轮73而传递给第二转印辊35。
而且,转印单元111的摆动臂112的一端通过销钉114与驱动源113相连,该摆动臂112绕该销钉114旋转。
而且,第二转印辊35可与中间转印带30分离。在第二转印时间,第二转印辊35与该中间转印带30进行压力接触;而在完成第二转印时,它与中间转印带30分离。
下面将参考该驱动装置介绍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工作情况。
如图14A所示,在第二转印时间,转印单元111的摆动臂112通过来自驱动源113的驱动力而绕销钉114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二转印辊35与中间转印带30进行压力接触。这时,变化负载施加在中间转印带30上,从而在中间转印带30和第二转印辊35之间产生圆周速度差。
这时,来自驱动源61的旋转驱动力通过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和滑轮73而由驱动装置110传递给第二转印辊35。不过,因为与中间转印带30相比,该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由对于任意负载都有更大的应变的弹性部件构成,因此,它吸收在中间转印带30和第二转印辊35之间产生的圆周速度差。
而且,当中间转印带30和第二转印辊35之间产生的圆周速度差累积时,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的膨胀和收缩达到最大值,该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不能吸收累积的圆周速度差,滑轮73与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接触并产生滑动,从而能够减小中间转印带30的速度变化因子。
另一方面,当完成第二转印时,如图14B所示,转印单元111的摆动臂112通过来自驱动源113的驱动力而绕销钉114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二转印辊35与中间转印带30分离。
而且,在转印单元111的第二转印辊35与中间转印带30分离的状态下,转印单元111可从成像装置本体上拆下。当第二转印辊35由于其寿命而进行更换时,转印单元111可以作为一体而从成像装置上拆下,从而能够很容易地更换该第二转印辊35。
而且,因为第二转印辊35可与中间转印带30分离设置,因此,当第二转印辊35与中间转印带30分离时,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的弹性变形能够复位,也就是,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可以返回到初始状态。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滑轮73安装在第二转印辊35的旋转支承轴35a上。不过,只要滑轮73能够与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啮合并产生滑动,它可以安装在驱动源61的驱动轴61a上,或者它也可以安装在旋转支承轴35a和驱动轴61a两者上。
第十实施例
图15A和15B,表示了采用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第十实施例,图中表示了驱动装置。
在图15中,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20的基本结构与第九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基本结构近似相同。不过,该实施例与第九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驱动装置120的部件单独布置在成像装置本体侧部和转印单元111侧部,当转印单元111安装在成像装置本体上时,它们能够彼此连接。
而且,与第九实施例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并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A和15B所示,驱动源61、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和起到滑动传输部件作用的滑轮73单独地布置在成像装置本体侧部和转印单元111侧部。
即,在成像装置本体侧部提供有驱动源61,能够以旋转轴61a作为支承轴而打开和闭合的V形臂121布置在该驱动源61的驱动轴61a上,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沿V形臂121的外形布置,它的旋转类似于以驱动轴作为顶点的三角形。
而且,在每一个臂中间部分通过推压弹簧122来推压该V形臂121,从而使它总是返回到以恒定角度打开的状态。
另一方面,滑轮73安装在转印单元111中的第二转印辊35的旋转支承轴35a上。
当第二转印辊35与中间转印带30进行压力接触时,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和滑轮73彼此配合,因此,来自驱动源61的旋转驱动力通过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和滑轮73传递给第二转印辊35。
下面将参考该驱动装置介绍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工作情况。
如图15A所示,在第二转印时,转印单元111的摆动臂112通过来自驱动源113的驱动力而绕销钉114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二转印辊35与中间转印带30进行压力接触。
这时,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由安装在第二转印辊35的旋转支承轴35a上的滑轮73向上推,V形臂121的两个臂逆着加力弹簧122施加的力而逐渐闭合,滑轮73在它的弧形部分处与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配合。
而且,来自驱动源61的旋转驱动力通过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和滑轮73传递给第二转印辊35以进行第二转印。
另一方面,当第二转印结束时,如图15B所示,转印单元111的摆动臂112通过来自驱动源113的驱动力而绕销钉114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二转印辊35与中间转印带30分离。
这时,当第二转印辊35与中间转印带30分离时,滑轮73与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分离,由于加力弹簧122施加的力,V形臂121的两臂打开,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处于沿着V形臂121的周围的拉伸的状态。
因此,在驱动装置120的部件布置成使它们能够在转印单元111安装在成像装置本体上时彼此配合的情况下,它们能够单独地布置在成像装置本体侧部和转印单元111侧部。
而且,尽管在本实施例中滑轮73安装在第二转印辊35的旋转支承轴35a上,但是,只要它能够与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啮合并产生滑动,它可以安装在驱动源61的驱动轴61a上,或者它也可以安装在旋转支承轴35a和驱动轴61a上。
第十一实施例
图16A和16B,表示了采用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第十一实施例,图中表示了驱动装置。
在图16中,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30的部件单独布置在成像装置本体侧部和转印单元111侧部,与第十实施例类似,且它们能够在转印单元111安装在成像装置本体上时彼此连接。不过,该实施例与第十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驱动装置130的部件的分离形式。
而且,与第十实施例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并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6A和16B所示,驱动源61、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以及起到滑动传输部件作用的滑轮73是驱动装置130的部件,它们单独地布置在成像装置本体侧部和转印单元111侧部。
即,在成像装置本体侧部提供有驱动源61,滑轮73安装在该驱动源61的驱动轴61a上。
另一方面,能够以旋转支承轴35a作为支承轴而从一侧到另一侧打开和闭合的V形臂121布置转印单元111中的第二转印辊35的旋转支承轴35a上,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沿V形臂121的外形布置,类似于以旋转支承轴35a作为顶点的三角形。
而且,在各臂中间部分通过推压弹簧122来推压该V形臂121,从而使它总是返回到以恒定角度打开的状态。
当第二转印辊35与中间转印带30进行压力接触时,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和滑轮73彼此配合,来自驱动源61的旋转驱动力通过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和滑轮73传递给第二转印辊35。
而且,尽管在本实施例中滑轮73安装在驱动源61的驱动轴61a上,但是,只要它能够与弹性驱动力传输带62啮合并产生滑动,它可以安装在第二转印辊的旋转支承轴35a上,或者它也可以安装在驱动轴61a和旋转支承轴35a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提供有图像传输带和子单元的成像装置中,其中该图像传输带直接或间接承载图像,并布置在多个拉伸辊上,从而循环运动,并且该子单元有旋转辊,该旋转辊与该图像传输带接触,并由驱动部分驱动旋转,而驱动部分包括驱动源以及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该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传递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并吸收在图像传输带和旋转辊之间产生的圆周速度差。因此,可以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中,在不取决于部件精确性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结构可以防止速度变化以及转印带的膨胀和收缩,从而保证转印带的运转性能稳定,从而提高色彩图像的多层色彩的精确性,以便获得几乎没有色彩套准错误的良好图像。
而且,当驱动部分包括驱动源和滑动传输部件时,其中该滑动传输部件与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啮合,并在超过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的圆周速度差可吸收范围的情况下滑动,在图像传输带和旋转辊之间产生的圆周速度差中的周期性速度变化因子由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的弹性来吸收,而由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中累积的圆周速度差产生的速度变化通过滑动传输部件产生的滑动来抑制。因此,可以防止图像传输带的速度变化。

Claims (16)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图像传输带,该图像传输带直接或间接承载图像,并布置在多个拉伸辊上,以便进行循环运动;以及
子单元,该子单元有旋转辊和驱动部分,该旋转辊与图像传输带接触,而该驱动部分用于旋转驱动该旋转辊,
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分包括驱动源以及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该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传递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并吸收图像传输带和旋转辊之间产生的圆周速度差。
2.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图像传输带,该图像传输带直接或间接承载图像,并布置在多个拉伸辊上,以便进行循环运动;以及
子单元,该子单元有旋转辊和驱动部分,该旋转辊与图像传输带接触,而该驱动部分用于旋转驱动该旋转辊,
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分包括:驱动源;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该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传递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并吸收图像传输带和旋转辊之间产生的圆周速度差;以及滑动传输部件,该滑动传输部件与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啮合,并在超过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的圆周速度差吸收范围的情况下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在拉伸应变上大于图像传输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部分的驱动源与使图像传输带循环运动的驱动源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由图像传输带的驱动辊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图像传输带进行定位的一跟踪部分布置在旋转辊的一部分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图像传输带包括弹性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图像传输带与鼓形图像承载部件接触,并沿该图像承载部件的形状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是环形带,该环形带具有近似圆形截面,以及
滑动传输部件的与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配合的部分的截面的曲率半径大于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的截面的曲率半径。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弹性驱动力传输部件和滑动传输部件之间的配合表面近似平坦,且它们中的一个有沿纵向方向的非均匀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滑动传输部件安装在驱动源和旋转辊的至少一个上。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滑动传输部件安装在至少旋转辊的旋转轴上,或者安装在驱动源和旋转辊的旋转轴上,从而与旋转辊一体地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滑动传输部件也用作旋转辊的构成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部分的部件装在子单元中,该子单元可拆下地安装在成像装置本体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子单元的旋转辊可以与图像传输带分离地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部分的部件独立地布置在成像装置本体侧部和在子单元侧部,且当子单元安装在成像装置本体上时,该分离的部件可以与彼此连接。
CNB031207170A 2002-03-18 2003-03-18 成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446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073975 2002-03-18
JP073975/2002 2002-03-18
JP186599/2002 2002-06-26
JP186559/2002 2002-06-26
JP2002186599A JP4213413B2 (ja) 2002-06-26 2002-06-26 真空紫外光用高均質合成石英ガラス、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真空紫外光用マスク基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5619A true CN1445619A (zh) 2003-10-01
CN1294462C CN1294462C (zh) 2007-01-10

Family

ID=28043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2071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4462C (zh) 2002-03-18 2003-03-18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94462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6487A (zh) * 2011-03-29 2012-10-17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2114499A (zh) * 2019-06-19 2020-12-22 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曝光装置、光刻设备及太阳能电池电极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61756A (en) * 1984-12-13 1985-12-31 Xerox Corporation Short paper path copy sheet transport system
JPH1152757A (ja) * 1997-07-31 1999-02-26 Fuji Xerox Co Ltd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KR100327956B1 (ko) * 1998-06-08 2002-03-16 이토가 미찌야 개선된 전사장치, 방법 및 상기 전사장치 혹은 방법을 사용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6487A (zh) * 2011-03-29 2012-10-17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2114499A (zh) * 2019-06-19 2020-12-22 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曝光装置、光刻设备及太阳能电池电极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4462C (zh) 2007-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8226C (zh) 定影方法、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292315C (zh) 彩色图像的形成方法以及彩色图像的形成装置
CN2731503Y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145857C (zh) 采用环形中间转印带的成像装置
CN1924729A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920695A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664712A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CN1892493A (zh) 夹持部形成装置,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301446C (zh) 透明涂层形成设备及使用该设备的彩色成像设备
CN1804734A (zh) 成像设备
CN1229199A (zh) 图象形成装置、彩色图象形成装置以及传送带组件
CN1673892A (zh) 防止重合失调的成像装置
CN1591208A (zh) 处理盒、其定位机构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637636A (zh) 成像设备
CN101063749A (zh) 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及光扫描装置的有效控制方法
CN1122192C (zh) 包含接触式充电部件的图象形成设备
CN101075103A (zh) 片材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577165A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276314C (zh) 电子照相环形带、处理盒及电子照相装置
CN1304906C (zh) 电子照相环形带、处理盒及电子照相装置
CN1148617C (zh)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CN1497361A (zh) 带电部件、使用此带电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及成像处理盒
CN1244484C (zh) 纸张进给装置和图像成形设备
CN1234535A (zh) 定影设备和图象形成设备
CN1525257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I01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gazette

Correction item: [30] priority

Correct: [31]186559/2002

False: [31]186599/2002

Number: 40

Page: 154

Volume: 19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30] priority

Correct: [31]186559/2002

False: [31]186599/2002

Number: 40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19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30!PRIORITY; FROM: ¢31!186599/2002 TO: ¢31!186559/2002

ERR Gazette correction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30!PRIORITY; FROM: ¢31!186599/2002 TO: ¢31!186559/2002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10

Termination date: 2017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