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93749A - 具有可枢动杆形无线电通信天线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枢动杆形无线电通信天线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93749A
CN1393749A CN02121777A CN02121777A CN1393749A CN 1393749 A CN1393749 A CN 1393749A CN 02121777 A CN02121777 A CN 02121777A CN 02121777 A CN02121777 A CN 02121777A CN 1393749 A CN1393749 A CN 13937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ain frame
frame body
rod shape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21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谷雄治
本田正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93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937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5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with computer equip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 sending/receiving arrangement to establish a cordless communication link, e.g. radio or infrared link, integrated cellular pho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08Means for collapsing antennas or parts thereof
    • H01Q1/084Pivotable antenn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mputer
    • G06F2200/1633Protecting arrangement for the entire housing of the compu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装置(1),它具有带有顶面(3)的主机身(2),在顶面(3)上配备显示器(14),它还具有底面(4),前面(5),后面(6)以及右和左侧面(7a,7b)。至少一个操作元件(27)是人工操作的,它设置在主机身(2)的第一侧面区。杆形天线(40)用于无线电通信,它设置在主机身(2)的第二侧面区,与主机身(2)的第一侧面区纵向分离。杆形天线(40)适合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动,在第一位置时杆形天线(40)沿主机身(2)保存,而在第二位置时杆形天线(40)由主机身(2)向外伸出。

Description

具有可枢动杆形无线电 通信天线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它具有杆形的无线电通信天线,以及操作元件,比如供电开关。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用于改进这种杆形天线和这种操作元件的可操作性。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例如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平盒形的主机身。主机身具有顶面、底面、前面、后面和左及右侧面。主机身含有液晶显示器和印刷线路板。液晶显示器具有显示屏,用于显示信息。显示屏设置在主机身的顶面和暴露在主机身的外面。
主机身补充设置操作元件,比如供电开关,以及接收PC卡的卡狭缝和一组连接器。操作元件,卡狭缝和连接器位于前面、后面和侧面上。
现在已有的电子装置配备了无线电通信特点,比如无线电局域网(LAN)。许多电子装置具有这种特点以及更接近用户,可以相互无绳地连接,以便相互交换数据。具有无线电通信特点的电子装置配备杆形的天线。杆形天线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动,在第一位置时天线沿主机身躺下以便存储,在第二位置时天线由主机身伸出。
日本专利申请书出版物(KOKA1)No10-150313公开一种带有杆形天线的电子装置。在该公开的装置中,显示屏设置在主机身的顶面上。杆形天线设置在主机身的后面的左末端部分,这样它可以枢动。一个按钮型供电开关设置在主机身的前面的左末端部分。
当使用这种已知的电子装置时,操作者用左手握住主机身的左末端部分和用右手握住其右末端部分。杆形天线和供电开关均设置在主机身的左末端,因此,当操作者在使用装置时需要操作供电开头,他必须向主机身的前面部分移动左手,他才能触及按钮型供电开关。同样,当操作者使用装置时需要改变杆形天线的方向时,他必须向主机身的后面部分移动左手,他才能触及杆形天线。
换句话说,由于左手需要用于操作按下供电开关和改变杆形天线的方向两者,操作者不可能同时做这两种操作。当操作者进行这两项工序时,他必须沿装置主机身的左面移开左手,而用右手握住主机身,或者改变为右手用于握住主机身。因此,操作的顺序是不连续的。操作者不能连续地进行压下供电开关和改变杆形天线方向的操作。
再者,当操作者操作供电开关和杆形天线时,他的右手简单地握住主机身,不能参与按下供电开关和移动杆形天线的操作。简短地说,这种已知的电子装置的杆形天线和供电开关的排列没有考虑其可操作性。因此,它们远不能满足可操作性。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的情况,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具有杆形天线和操作元件,它们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和可以方便地使用。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将在以下的说明中体现,以及由说明而变得明显,或者可以由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实践中获得。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优点可以借助以下特别指出的手段和组合而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以下的附图组成了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它们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以及与前面的一般说明和以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一起作为本发明的原理的解释。
图1A是按照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顶视图;
图1B是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实施例的左侧视图;
图1C是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实施例的右侧视图;
图1D是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2是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实施例的顶视图,其杆形天线枢动至第二位置;
图3是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放大的局部透视图,示出指纹探测段;
图4是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其杆形天线枢动至第二位置;
图5是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其杆形天线枢动至第一位置;
图6是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实施例的顶视图,示出盖子和主机身彼此分离的状态;
图7A是用于盖住主机身的盖子的顶视图;
图7B是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左侧视图,示出盖子和主机身组合的状态;
图8是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实施例的顶视图,示出展开盖子时暴露的主机身的显示/输入屏;
图9是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实施例的透视图,示出展开盖子时暴露的主机身的显示/输入屏;
图10是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实施例的透视图,示出盖子束带和第二盖子段彼此解开的状态;
图11是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实施例的透视图,示出主机身完全被盖子盖住的状态;以及
图12是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实施例的透视图,示出主机身被操作者手握住操作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本发明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应用于个人数字助理(PDA)获得的附图进行说明,但不作为限制的实例。
图1A至1D是电子装置PDA的实施例的视图,它具有笔型输入。电子装置1具有无线电通信特点,它可以是无线电局域网(LAN)特性。电子装置1具有由合成树脂制造的主机身2。主机身2具有扁平的盒形剖面以及它的宽度W大于深度D。主机身2具有顶面3,底面4,前面5,后面6及左和右侧面7a和7b。顶面3和底面4实质上是矩形的。前面5和后面6是带形的和延伸以限定主机身2的宽度。侧面7a和7b是带形的和延伸以限定主机身2的深度。
主机身2具有上壳体8,下壳体9和框架10。上壳体8限定主机身2的顶面3。上壳体8具有外周边段8a,它沿4个侧面围绕顶面3。外周边段8a由顶面3向下延伸。下壳体9限定主机身的底面4。下壳体9具有外周边段9a,它沿4个侧面围绕底面4。外周边部分9a由底面4向上延伸。上壳体8和下壳体9在主机身2的高度H方向上相互对立地设置。框架10插入在上壳体8和下壳体9之间。框架10具有4个外周边壁段10a。外周边壁段10a的顶端邻接上壳体8的周边段8a。外周边壁段10a的底端邻接下壳体9的外周边段9a。因此,主机身2的前面5,后面6,左和右侧面7a和7b是由上壳体8的外周边段8a,下壳体9的外周边段9a以及框架10的外周边壁段10a形成的。
如图2和3所示,上壳体8,下壳体9和框架10是用一组螺钉11相互连接到一起。螺钉11通过下壳体9和框架10拧入上壳体8。因此,框架10在上壳体8和下壳体9之间压紧。
主机身2具有液晶显示器和印刷线路板(图中末示出)。液晶显示器和印刷线路板包容在被框架10的周边壁段10a限定的空间内。
参见图1A,小平板13放置在液晶显示器上。小平板13具有输入/显示屏14。显示屏14借助在顶面3上形成的窗口15暴露在主机身2的外面。一组图标(图中未示出)排列在显示屏14上。当一个图标被触笔16触及时(如图10所示),信息输入预约时间开始,随后由菜单选择的操作开始。
如图1A和图8所示,显示屏14具有尺寸实质上等于主机身2的顶面3。主机身2的顶面3具有一对拇指接收段17a和17b。拇指接收段17a排列在显示屏14的左面。拇指接收段17b排列在显示屏14的右面。因此,拇指接收段17a和17b在主机身2的纵向(即宽度W方向)彼此被插入在它们之间的显示屏隔离。
如图12所示,电子装置1被操作时,操作者用左手L和右手R握住主机身2。左手L的拇指触按顶面3的拇指接收段17a,而右手R的拇指触按顶面3的拇指接收段17b。换句话说,拇指接收段17a和17b是当操作者使用电子装置1时接收相应的拇指的区域。
如图1A所示,拇指接收段17b在主机身纵向上具有尺寸大于拇指接收段17a。光标键18以及第一至第三操作按钮19a,19b和19c排列在拇指接收段17b上。光标键18用于操作显示屏14上的光标。第一至第三操作按钮19a,19b和19c分别用于启动因特网浏览联机定题检索(Internet browser),邮件软件和应用程序。光标键18以及第一至第三操作按钮19a,19b和19c在主机身2的深度方向上排列成一行。
主机身2还配备一组指示器灯20。指示器灯20用于指示电子装置1的工作状态。指示器灯20沿被主机身2的顶面3和后面6限定的边缘排列以及相对于主机身2的纵向上这些面的中点偏向于顶面3和后面6的左侧。在纵向上这些指示灯20被间隔彼此隔离。
如图1B,1C和1D所示,主机身2具有第一卡狭缝21和第二卡狭缝22,电源连接器插座23,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器插座24,耳机输出塞孔25,话筒输入塞孔26,以及供电开关27,它是一个操作元件。
第一卡狭缝21用于接收存储卡进入主机身2和由其排出。第二卡狭缝22用于接收PC卡进入主机身2和由其排出。第一和第二卡狭缝是开启的和在主机身2的左侧面7a上边靠边地开口和设置。供电连接器插座23和USB连接器插座24在主机身2的右侧面7b上边靠边地设置。与此相似,耳机输出塞孔25和话筒输入塞孔26在主机身2的右侧面7b上边靠边地设置。
供电开关27具有按钮28。按钮28由操作者用右手操作。供电开关27在用指尖按压按钮28时接通和断开。按钮28位于主机身2的后面6和右末端段,它邻接主机身2的右侧面7b。因此,按钮28位于主机身2的纵向侧面区。
如图1D和图4所示,主机身2具有位于其后面上的凹槽29。凹槽29制造在框架10的一个周边壁段10a上。供电开关27的按钮28设置在凹槽29内。换句话说,当按钮28暴露在主机身2的后面6时,它不会由后面6凸起。因此,按钮28可以防止操作错误。与此同时,当装置1放在袋内携带时,可以防止按钮28被某些其它物体偶然地触及和按压而引起的操作错误。
供电开关27的位置不局限于主机身2的后面6。因为供电开关27仅需要操作者握住主机身2的右手操作,供电开关27可以代替地设置在主机身2的右边,例如拇指接收段17b。
如图2和3所示,主机身2的底面4设置空腔31,空腔31的尺寸可以舒适地接收左手L的食指I。空腔31位于主机身2的左末端部分,它邻接主机身2的后面6。空腔31在主机身2的底面4和左侧面7a上开启。
此外,空腔31具有平底面32a和周边面32b,它在底面32a和主机身2的底面4之间延伸。底面32a设计用于接收左手食指I的指尖,以及平行于主机身2的底面4排列。周边面32b围绕底面32a。周边面32b具有末端段33,位于距主机身2的左侧面最远处。末端段33具有扇形弯曲形状,因此它可以使左手食指I的指尖舒适地触及。
指纹探测传感器35设置在空腔31的底面32a的中心区。指纹探测传感器35设计用于光学探测食指I指尖的指纹。指纹探测传感器35具有光发射段,光吸收段(图中未示出)和透明的引导板36,支承在底面32a上。光发射段和光吸收段包容在主机身2内。引导板36用于供食指I的指尖按压,以及暴露在空腔31内。由光射段发射的光射到按压引导板36的指尖上。被导引板36反射的光射到光吸收段。光吸收段光学探测吸收光时的指尖的指纹,以及传送代表指纹的信号至安装在上述印刷线路板上的收集段。收集段存储装置1的操作者的食指I的指纹,它已预先寄存在这里。因此,收集段收集寄存的指纹以及指纹被指纹探测传感器35探测,以及如果它们彼此符合,它传送一个控制信号至设置在印刷线路板上的控制段。当接收控制信号时,控制段控制电子装置1,使其进入备用状态。
如图12所示,当使用装置1时,操作者握住主机身2,将主机身2的左末端部分夹在左手L的拇指和其它指之间。因此,左手L的食指I来到主机身2的上面和食指I的前端触压主机身2的底面4,其位置接近主机身2的后面6。配备引导板36的空腔31位于邻接主机身2的后面6处。因此,食指I的前端必然地被引导至空腔31。所以,操作者可以将左手L的食指I放入空腔31,而不必观察主机身2的底面4。
当左手L的食指I的指尖放入空腔31时,指尖的前端邻接空腔31的周边面32b的前端。其结果是,食指I放在空腔31内的正确位置,以及携带着指纹的指尖严格地位于引导板36上。因此,食指I可以容易地对准指纹探测传感器35,以及指纹可以被正确地探测。
如图2和4所示,装置1的主机身2配备天线容纳段38。天线容纳段38具有凹槽39,在主机身2的纵向上直线地延伸。凹槽39沿被主机身2的底面4和后面6限定的边缘延伸。凹槽39由主机身2的宽度的中点(即纵向)向左偏移,以及邻接主机身2的左侧面7a。
杆形天线40设置在天线容纳段38内。杆形天线40用于传送电子装置1的数据至其它装置和接收其它装置的数据。杆形天线电连接至主机身2的印刷线路板。杆形天线40借助枢轴41支承在天线容纳段38的左端。枢轴41沿主机身的站立方向设置。杆形天线40由主机身2宽度的中点向左偏移,以及位于接近主机身2的左侧面处。换句话说,杆形天线40和供电开关27位于主机身的两个侧面区,在纵向上彼此分离。
杆形天线40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动。图5示出杆形天线40枢动至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杆形天线40包容在天线包容段38的凹槽39内,以及沿主机身2的后面6躺下。图2和4示出杆形天线40枢动至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杆形天线40由主机身向外凸起,因此,杆形天线40被操作者人工枢动至第二位置,用于无线电通信。
如图2和10所示,天线容纳段38配备止动器43。止动器43用于限定杆形天线40的最大站立角。止动器43位于天线容纳段38的左端,邻接杆形天线40的相应端。止动器43具有止动面44,用于接触杆形天线40。止动面44由天线容纳段38的左端延伸至主机身2的后面6。更具体地说,止动面44倾斜地接近主机身2的后面6,由天线容纳段38的左端前进至主机身2的左侧面7a。如图2所示,当杆形天线40由第一位置枢动至第二位置时,杆形天线在枢动角度180°之前邻接止动面44。使用这种安排,杆形天线40可以防止倾斜过度以及保持在由主机身2凸起的状态。
止动面44向着主机身2的后面6倾斜。因此,止动面44可制成沿杆形天线40的轴向为长方形的,以增加杆形天线40和止动面44的接触面积。其结果是止动面44可以可靠地支承杆形天线,以及杆形天线可以在稳定基础上保持其姿态。
如图4至9所示,电子装置1配备盖子50用于可拆卸地盖住主机身2。盖子50保护主机身2和同时增加了主机身2的便携性。盖子50具有第一盖子段51,第二盖子段52,第三盖子段53和束带54。第一盖子段51用于覆盖主机身2的顶面3。第一盖子段51具有矩形外形,其宽度和深度相应地稍大于顶面3的宽度和深度。第二盖子部分52用于覆盖底面4。第二盖子段52具有矩形外形,其宽度和深度相应地稍大于底面4的宽底和深度。第三盖子段53用于覆盖前面5。它是条带形和沿前面5延伸。第三盖子段53设置在第一盖子段51和第二盖子段52之间以及连接第一盖子段51和第二盖子段52。
第一至第三盖子段51、52和53是整体地制造以及它们的外包覆元件是用软材料制造的,比如皮革。第一盖子段51和第二盖子段52的外包覆元件是使用相应的硬芯元件增强的。其结果是,第一和第二盖子段51和52是硬质的和可以保持它们的正确的平整性。第三盖子段53的外包覆元件没有用硬芯元件增强和因而是软的。因此,盖子50可以在相当于第三盖子段53的部分折叠,换句话说,盖子50可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弹性地变形,在第一状态时,这些盖子段未折叠和展开,使对准第一至第三盖子段51、52和53,如图6所示,在第二状态时,这些盖子段折叠,使第一盖子段51和第二盖子段52彼此面对,如图4,5和7B所示。
第一盖子段51具有边缘51a,沿着主机身2纵向延伸。类似地,第二盖子段52具有边缘52a,沿着主机身2纵向延伸。当盖子50沿着主机身2的后面6折叠和展开时,边缘51a和52a进入彼此面对。再者,边缘51a和52a由主机身2向外展开时,超出后面6。杆形天线40设置在后面6,位于边缘51a和52a之间。当杆形天线40枢动至第二位置时,它凸出超过第一盖子段51的边缘51a和第二盖子段52的边缘52a。
如图4至6所示,上述束带54是长方条带形的。束带54用缝纫法固定到第一盖子段51的外表面的中心区。当盖子50展开和延伸时,束带54位于与第三盖子段53对立的位置。束带54具有延伸段55,它由第一盖子段51的边缘51a延伸。如图7B所示,束带54的延伸段55具有这样的长度,使束带54的前端在盖子50折叠时到达第二盖子段52的外表面。因此,束带54在与第三盖子段53对立的位置桥接第一盖子段51和第二盖子段52,并使主机身2介于它们之间。
如图10所示,插柱56配合至束带54的延伸段55的前端区。插柱56在延伸段55的前端前进至第二盖子段52时面对着第二盖子段52的外表面。再者,第一和第二插座57a,57b配合至第二盖子段52的外表面。第一和第二插座57a,57b可以可拆卸地固定至插柱56,以及沿限定装置1的深度的方向排列,并且带有彼此分离的间隙。第一插座57a比第二插座57b更接近第二盖子段52的边缘52a。因此,当插柱56固定到第一插座57a或第二插座57b时,束带54桥接第一盖子段51和第二盖子段52。其结果是,第一盖子段51和第二盖子段52保持对立,并且主机身2插入在它们之间,以便使盖子完全地盖住主机身2,从而可以方便地携带主机身2。
如图4和5所示,束带54在主机身2的纵向的中间位置桥接第一盖子段51和第二盖子段52。换句话说,束带54在杆形天线40之外的位置桥接第一盖子段51和第二盖子段52。因此,束带54和杆形天线40不会相互干扰,以及因而束带54绝不会阻碍杆形天线40的枢动。这样一来,当束带54桥接第一盖子段51和第二盖子段52时,杆形天线40可以第一位置枢动至第二位置,反过来也是这样。
如图10和11所示,环形笔架59配合在束带54的延伸段55。笔架59设计用于可拆地保持触笔16。当束带54桥接第一盖子段51和第二盖子段52时,笔架59位于束带54的延伸段55和主机身2的后面之间。因此,触笔16沿主机身2的后面6保持至盖子50处。
更具体地说,当触笔16保持至笔架59时,它位于束带54和主机身2的后面6之间。之后,束带54的延伸段55离开后面6的距离对应于触笔16的直径。因此,当触笔16保持至笔呆59时,束带54的插柱56固定至第一插座57a,它较接近第二盖子段52的边缘52a。另一方面,当触笔16由笔架59拉出时,不再需要固定一个空间用于保持触笔16在束带54的延伸段55和主机身2的后面6之间。因此,束带54的插柱56固定至第二插座57b,它距第二盖子段52的边缘52a较远。
如图6所示,盖子50是可拆地保持至主机身2,这时使用表面紧固件61。表面紧固件61具有携带大量钩件的钩形带61a和携带大量环形件的环形带61b。钩形带61a和环形带61b是单独地一件放置在另一件上。钩形带61a粘接在主机身2的底面4。钩形带61a排列在底面4的外周边上,位于具有指纹探测传感器35的空腔31之外。环形带61b粘接在盖子50的第二盖子段52的内表面上。环形带61b排列在沿第二盖子段52的外周边的区域内。因此,当主机身2放置在第二盖子段52上用钩形带61a面对环形带61b时,主机身2和盖子50相互连接到一起。
由于钩形带61a排列在空腔31以外的区域,在主机身2的底面4的左边缘和第二盖子段52之间没有表面紧固件61。因此,盖住空腔31的第二盖子段52的一部分保持在这样的状态,它可以变形以便由主机身2的底面4移开。因此,如图12所示,操作者可将左手L的食指I放入主机身2的底面4和第二盖子段52之间的间隙内,而用左手L握住主机身2的左末端部分。之后,左手L的食指I可以容易地伸入空腔31内,使在不用由主机身2移开盖子50就可以收集指纹。
现在,将在下面讨论电子装置1的驱动操作程序。首先,束带54由第二盖子段52解开,以及第一盖子段51由主机身2的顶面3移开。其结果是主机身2的顶面3和显示屏14暴露在外面,如图9和12所示。
之后,主机身2的左末端部分被左手L握住,而主机身2的右末端部分被右手R握住。与此同时,左手L的食指I在周围移动和到达主机身2的底面4。之后,食指I的指尖插入主机身2的底面4和第二盖子段52之间,以及放入空腔31内。作为其结果,食指I的指尖放置在指纹探测传感器35的引导板36上。在一个实施例中,供电开关27排列在主机身2右边的纵向侧面区,以及用右手接通。指纹探测传感器35光学探测指尖的指纹以及收集已探测的指纹和预先寄存的指纹。如果发现此两个指纹彼此符合,作为收集的结果,电子装置1被驱动进入备用状态。
随后,杆形天线40,它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排列在主机身2左边的纵向侧面区,由第一位置枢动至第二位置,以及使其由主机身2向外伸出。其结果是,电子装置1做好操作准备。
如以上实施例所述,供电开关27可以排列在主机身2的后面6的右端部分和杆形天线40可以排列在主机身2的后面的左端部分。这样一来,操作者可以集中在左手L的操作在枢动杆形天线40上,以便增加无线电通信的灵敏度,以及集中右手R的操作在接通供电开关27上,而在这时使用电子装置1是握住主机身2的左端部分和右端部分。换句话说,操作者操作杆形天线40和供电开关27可以同时进行或先后进行,而这时用左手和右手握住主机身2。因此,杆形天线40和供电开关27可以更容易地操作,从而使电子装置1更容易地使用。
此外,如图12所示,在此实施例中,当操作者用左手和右手握住主机身2操作电子装置1时,他可以容易地达到主机身2的后面6上的杆形天线40和供电开关27。因此,当操作者需要操作供电开关27或杆形天线40时,不必由一只手换为另一只手来握住主机身2。因此,电子装置1显示出在此方面改进的可操作性。按照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操作元件,不局限于供电开关。它可以代替地是装置的光标键。此外,操作元件和杆形天线的纵向分离的位置不局限于主机身的后面的侧面区。例如,它们可以代替地设置在主机身一个面上的主机身的侧面区,这个面可以选择顶面、前面、后面和左和右侧面。此外,杆形天线和操作元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按上述实施例倒置,以及操作元件可以排列在主机身的左边纵向的侧面区,而这时杆形天线可以排列在主机身的右边纵向的侧面区。
最后,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不应局限于笔输入型。代替的方案是电子装置在其顶面配备键盘。
对于技术熟练人员,补充的优点和改进容易发现。因此,本发明在较广的方面不局限于这里所示和说明的专门的细节和代表性实施例。由此可见,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总的发明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可以做出各种改变。

Claims (15)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
带有顶面(3)的主机身(2),配备显示屏(14),主机身(2)具有第一和第二纵向分离的侧面区;
至少一个操作元件(27),它是人工操作的,上述操作元件(27)排列在上述第一侧面区;以及
杆形天线(40),用于无线电通信,排列在上述第二侧面区,上述杆形天线(40)适合于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枢动,在第一位置时杆形天线(40)沿上述主机身(2)延伸,而在第二位置时杆形天线(40)由主机身(2)向外伸出。
2.按照权利要求1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主机身(2)具有后面(6),在上述主机身(2)的纵向上延伸,以及上述操作元件(27)沿上述后面(6)的一个纵向侧面末端段排列,而上述杆形天线(40)沿上述后面(6)的另一纵向侧面末端段排列。
3.按照权利要求2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主机身(2)的上述后面(6)在其一个末端上具有凹槽(29)以及上述操作元件(27)具有按钮(28),暴露在上述主机身(2)的外面,以及排列在上述凹槽(29)内。
4.按照权利要求1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主机身(2)具有带有顶面(3)的上壳体(8),与上壳体(8)相对立排列的下壳体(9),以及插入在上壳体(8)和下壳体(9)之间的框架(10),上述上壳体(8),上述下壳体(9)以及上述框架(10)借助一组螺钉(11)彼此连接到一起。
5.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
主机身(2),上述主机身(2)具有底面(4),前面(5),后面(6),左和右侧面(7a,7b)以及配备显示屏(14)的顶面(3);
至少一个操作元件(27),它是人工操作的,上述操作元件(27)排列在上述后面(6)的一个纵向侧面末端段上;以及
杆形天线(40),用于无线电通信,排列在上述后面(6)的另一纵同侧面末端段上,上述杆形天线(40)适合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动,在第一位置时杆形天线(40)沿上述主机身(2)延伸,而在第二位置时杆形天线(40)由主机身(2)向外伸出。
6.按照权利要求5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主机身(2)的上述后面(6)在其一个末端段上具有凹槽(29)以及上述操作元件(27)具有按钮(28)暴露在上述主机身(2)的外面,以及排列在上述凹槽(29)内。
7.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
带有顶面(3)和底面(4)的主机身(2),显示屏(14)排列在上述顶面(3)上;
杆形天线(40),用于无线电通信,排列在主机身(2)的一个纵向侧面区,上述杆形天线适合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动,在第一位置时杆形天线(40)沿上述主机身(2)延伸,而在第二位置时杆形天线(40)由上述主机身(2)向外伸出;以及
盖子(50),它盖住上述主机身(2),上述盖子(50)具有第一盖子段(51),盖住上述主机身(2)的顶面(3),第二盖子段(52),盖住上述主机身(2)的底面(4),第三盖子段(53),桥接上述第一盖子段(51)和上述第二盖子段(52),以及束带(54),适合于单独地连接上述第一盖子段(51)至上述第二盖子段(52),并且将上述主机身(2)插入在上述第一盖子段(51)和第二盖子段(52)之间,上述束带(54)排列在上述第一盖子段(51)上与上述第三盖子段(53)对立的侧面上,以及其位置是当使用上述束带(54)连接上述第一盖子段(51)和上述第二盖子段(52)时,上述束带(54)不会阻碍天线(4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动。
8.按照权利要求7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携带上述杆形天线(40)的后面(6)排列在与前面(5)对立的侧面上,以及上述前面(5)沿上述主机身(2)的纵向延伸,在这里盖子(50)的上述第三盖子段(53)适合于盖住上述主机身(2)的上述前面(5),而这时盖子(50)的上述束带(54)用于桥接上述后面(6)。
9.按照权利要求8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和第二盖子段(51,52)具有相应的边缘(51a、52a)延伸超出上述主机身(2)的上述后面(6),以及上述杆形天线(40)位于上述第一和第二盖子段(51,52)的上述边缘(51a、52a)之间。
10.按照权利要求9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杆形天线(40)在枢动至上述第二位置时,上述杆形天线(40)适合于由上述盖子(50)向外伸出,超出上述第一和第二盖子段(51,52)的上述边缘(51a,52a)。
1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
主机身(2),它具有天线容纳段(38),排列在一个纵向的侧面区;
杆形天线(40),用于无线电通信,排列在上述天线容纳段(38)内,上述杆形天线适合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动,在第一位置时天线(40)保存在上述天线容纳段(38)内,以及在第二位置时天线(40)由上述主机身(2)的上述天线容纳段(38)向外伸出;以及
止动器(43),设置在上述天线容纳段(38)内,上述止动器(43)用于邻接枢动至上述第二位置的杆形天线(40)和限定上述杆形天线(40)相对于上述主机身(2)的直立角。
12.按照权利要求11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主机身(2)具有沿其纵向的后面(6),以及上述天线容纳段(38)具有在上述后面(6)内制造的凹槽(39),上述杆形天线(40)保存在上述凹槽(39)内,以及适合于由上述凹槽(39)拉出。
13.按照权利要求12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天线容纳段(38)具有连接段,适合于连接上述杆形天线(40)至上述天线容纳段(38),以及在这里上述止动器(43)位于邻接连接段,以及具有止动面(44),用于接触上述杆形天线(40),上述止动器(43)的止动面(44)是相对于上述主机身(2)的后面(6)倾斜的。
14.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
带有顶面(3)的主机身(2),顶面(3)上配备显示屏(14),以及底面(4)设置空腔(31)用于接收用户的手指;
至少一个操作元件(27)它是人工操作的,上述操作元件(27)排列在上述主机身(2)的第一侧面区内;
杆形天线(40),用于无线电通信,排列在上述主机身(2)的第二侧面区,第二侧面区纵向离开第一侧面区,上述杆形天线(40)适合于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枢动,在第一位置时天线(40)沿上述主机身(2)延伸,以及在第二位置时天线(40)由主机身(2)向外伸出;以及
指纹探测传感器(35)设置在空腔(31)内,上述指纹探测传感器(35)适合于光学探测接收手指上的指纹。
15.按照权利要求14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空腔(31)用于接收使用者的左手食指。
CN02121777A 2001-06-29 2002-05-31 具有可枢动杆形无线电通信天线的电子装置 Pending CN13937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1/2001 2001-06-29
JP2001200221A JP2003017918A (ja) 2001-06-29 2001-06-29 携帯型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93749A true CN1393749A (zh) 2003-01-29

Family

ID=19037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121777A Pending CN1393749A (zh) 2001-06-29 2002-05-31 具有可枢动杆形无线电通信天线的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30002248A1 (zh)
JP (1) JP2003017918A (zh)
CN (1) CN1393749A (zh)
TW (1) TW5835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09113B2 (en) * 2002-05-09 2007-04-24 Gateway Inc. Stylus pen expansion slot
WO2006044030A2 (en) * 2004-10-14 2006-04-27 Starbucks Corporation Media display device
US20060082508A1 (en) * 2004-10-19 2006-04-20 Doczy Paul J Wireless WAN antenna
JP2006331287A (ja) * 2005-05-30 2006-12-07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US7643274B2 (en) * 2006-04-21 2010-01-05 Tech Shell Inc. Protective cover for laptop computer
TW200912446A (en) * 2007-09-10 2009-03-16 Hannspree In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adjustable view angle
US8372495B2 (en) * 2010-05-26 2013-02-12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enclosure using sandwich construction
US20130241381A1 (en) * 2011-09-20 2013-09-19 Speculative Product Design, Llc One-piece case for enclosing a tablet-computing device
JP5915434B2 (ja) * 2012-07-26 2016-05-1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カバー
TWM490648U (en) * 2014-07-16 2014-11-21 Ichia Tech Inc Keyboard device
US9971379B2 (en) * 2015-08-26 2018-05-15 Apple Inc. Attachment features for an accessory device
US9762278B2 (en) * 2015-08-26 2017-09-12 Apple Inc. Accessory device having a retaining feature
US20180268649A1 (en) * 2017-03-14 2018-09-20 James Plescia User interface for electronic games
USD910621S1 (en) * 2018-11-28 2021-02-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7332A (en) * 1997-03-21 1999-08-10 Ericsson, Inc. Satellite telecommunications repeaters and retransmission methods
WO1999010860A1 (fr) * 1997-08-21 1999-03-04 Citizen Watch Co., Ltd. Afficheur a cristaux liquides portable
KR100291367B1 (ko) * 1997-10-07 2001-09-17 윤종용 책형태의정보단말기
DE29722222U1 (de) * 1997-12-16 1998-06-25 Siemens Ag Funkbetriebenes Kommunikationsendgerät mit Navigationstaste
US6064342A (en) * 1998-07-13 2000-05-16 3Com Corporation Antenna detach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US6256019B1 (en) * 1999-03-30 2001-07-03 Eremote, Inc. Methods of using a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multi-user access to the functionality of consumer devices
US6292146B1 (en) * 2000-06-05 2001-09-18 Novatel Wireless, Inc. Multi-position PC card antenna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30002248A1 (en) 2003-01-02
JP2003017918A (ja) 2003-01-17
TW583528B (en) 2004-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93749A (zh) 具有可枢动杆形无线电通信天线的电子装置
US8564574B2 (en) Input apparatus with multi-mode switching function
CN1193287C (zh) 无线笔式输入装置
CN101111817B (zh) 电脑鼠标周边装置
RU2386161C2 (ru) Схема оптической системы для универсального вычислитель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US20100021022A1 (en) Electronic Handwriting
CN101038524A (zh) 用于便携式设备的基于触摸板的输入系统和方法
CN1926604A (zh) 具有附加的功能性的可移动触摸板
CN1228194A (zh) 触感屏幕
EP1220081A2 (de) Transportabler Kommunikationsrechner
US20030222847A1 (en) Handheld computer having an adjustable length for selectively exposing a surface component
CN1397862A (zh) 便携式装置及其集配器
CN101393488A (zh) 柱状输入装置
US2003017412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obtaining mouse operation at finger tip
CN101031116A (zh) 移动电话的触敏结构
US7227539B2 (en) Electronic pen device
CN201562250U (zh) 一种光电鼠标扫描笔
CN201576368U (zh) 一种光电鼠标激光笔
US20040263493A1 (en) Portable wireless terminal device with a wireless mouse
CN1815411A (zh) 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信息输入装置及方法
CN2847369Y (zh) 带操纵杆的鼠标
CN2819307Y (zh) 一种可收藏手写板的输入装置
CN1347043A (zh) 数据处理装置
CN1445636A (zh) 平板型计算机的携带装置
CN2715233Y (zh) 可携式无线终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