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76581A - 阶段式蚀刻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阶段式蚀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76581A
CN1376581A CN 01111880 CN01111880A CN1376581A CN 1376581 A CN1376581 A CN 1376581A CN 01111880 CN01111880 CN 01111880 CN 01111880 A CN01111880 A CN 01111880A CN 1376581 A CN1376581 A CN 13765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tch process
protective layer
substrate
stepped
e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11188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672C (zh
Inventor
徐聪平
李英尧
胡宏盛
周忠诚
陈苇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nQ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nQ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nQ Corp filed Critical BenQ Corp
Priority to CNB0111188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672C/zh
Publication of CN1376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765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67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67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 We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阶段式蚀刻方法,其提供一基底,并在该基底相对的顶、底表面分别形成一图案化的第一保护层以及一第二保护层,随后对该基底进行一第一蚀刻工艺,以同时蚀刻部分该基底并完全去除该第一保护层,最后再进行一第二蚀刻工艺以继续蚀刻该基底,直至一预定厚度,以控制该基底被蚀刻后的厚度及芯片尺寸大小。

Description

阶段式蚀刻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阶段式蚀刻工艺,尤其涉及一种能广泛地应用于打印机喷墨头、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及半导体等相关工艺上的阶段式蚀刻工艺。
目前,硅晶片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集成电路、光电(opt electronics)、微电子元件(microelectronics)、微机电系统等等的产品制造上,蔚为主流,然而硅晶片于应用时,也并非毫无缺点。举例而言,硅晶片是一具有方向性的结晶材料,若以一氢氧化钾(KOH)蚀刻液对一表面为<100>晶格方向的硅晶片进行一各向异性蚀刻时,会由于氢氧化钾蚀刻液对硅晶片上各晶格方向的蚀刻速率不同,而在硅晶片表面产生一与原<100>面夹角54.74度的晶格方向<110>的斜面,而此晶格方向的斜面即会造成空间上的损失与浪费,而且当工艺中所使用的硅晶片尺寸越大,厚度越厚时,这一问题将更显著。
请参阅图1与图2,图1与图2为现有的喷墨头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揭示于US Pat.No.6,019,907“Forming refill for monolithic inkjetprinthead”,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打印机喷墨头形成于一硅基底10之上,其包含有两导流槽11、12,用来输送至少一墨水(未显示),两喷嘴腔14、15设于导流槽11、12的表面,用来喷出该流体,以及两电阻器16、17分别设于喷嘴腔14与导流槽11以及喷嘴腔15与导流槽12之间,用来提供该墨水喷出的能量。其中,两导流槽11、12构成一回填槽13,而回填槽13的功能为减少该墨水喷出后回填时,对邻近喷嘴腔14或15所产生的流体干扰现象。
请参阅图2,其揭露于US Pat No.5,658,471“Fabrication of thermalink-iet feed slots in a silicon substrate”,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打印机喷墨头形成于一硅基底20之上,其包含有一导流槽21,形成于硅基底20的中央,用来输送至少一墨水(未显示)、一介电层22形成于硅基底20之上,两加热器23、24形成于介电层22的表面,用来提供该墨水喷出的能量,而介电层22则系用以隔绝硅基底20与加热器23、24。其中,图1及图2虽分属不同的结构,但仍具有相类似的制作方式,并且均面临到相同的工艺瓶颈,即前述硅晶片上各晶格方向的蚀刻速率不同的问题。
如图3所示,图3为现有制作打印机喷墨头芯片的示意图。请参阅图3A,现有技术提供一宽度W1、厚度T的硅基底30,并对其进行一标准清洗程序。接着如图3B所示,于硅基底30的顶、底面各形成相同材质的一保护层31、一图案化的保护层32P,以得到两孔槽33、34的表面图案,且两孔槽33、34间的距离为L1,距硅基底30边缘的距离则为L0。随后将硅基底30浸入一氢氧化钾(KOH)蚀刻液中,进行一蚀刻工艺,直至硅基底30完全被蚀穿为止,以得到一具有孔槽33、34的整体结构,如图3C所示。其中,形成保护层31、32P的材料可为二氧化硅(SiO2)或氮化硅(Si3N4)。
然而,将图3所揭露的工艺应用于图1及图2所述的喷墨头晶片时,则会因为该蚀刻工艺所产生的晶格方向斜面,而造成结构设计上的一些限制以及空间的损耗。此外,由于后段加工工艺的需要,该喷墨头芯片必须在如图3C所示的L0及L1处上胶以与一墨匣(未显示)结合,进而达分色供墨及不漏墨的功效。故在芯片尺寸设计上,不但需考虑各向异性蚀刻时晶格方向的斜面所造成的空间损失,更需将其后段加工工艺时,上胶处所须的面积考虑进去(即必须有足够大的L0及L1),以达到这一目的,上述两点为造成现有技术中芯片面积过大的原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阶段式蚀刻方法,以解决上述(喷墨头)芯片面积过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阶段式蚀刻方法,首先在一基底相对的顶、底表面分别形成一图案化的第一保护层以及一第二保护层,接着对该基底进行一第一蚀刻工艺,以同时蚀刻该基底以及该第一保护层,该第一保护层被完全去除后,继续蚀刻该基底,直至一预定深度,以控制该基底被蚀刻后的厚度及芯片尺寸大小,进而能在维持原有的喷墨功能下,大幅缩减(喷墨头)芯片的尺寸与厚度。
本发明的优点是能控制该基底被蚀刻后的厚度及芯片尺寸大小,本发明的另一优点是能广泛地应用于打印机喷墨头、微机电系统及半导体等相关工艺上的阶段式蚀刻工艺。
以下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附图中:
图1与图2为现有喷墨头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制作打印机喷墨头晶片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阶段式蚀刻工艺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7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20、30、40、50、60、70硅基底
11、12、21导流槽                13 回填槽
14、15喷嘴腔                    16、17电阻器
22介电层                        23、24加热器
W1、W2、W3、W4宽度
T1、T2、T3厚度
L0、L1、L2、L3、L4、L5、L6、L7距离
31、32P、41、42P、51、52P、61、62P、71、72P保护层
33、34、43、44、53、54、63~65、73~78孔槽
图4至图7为本发明的阶段式蚀刻工艺示意图,请先参阅图4A,本发明提供一与图3A中的硅基底30相同宽度W1及厚度T1的一硅基底40,并对其进行一标准清洗程序。接着请参阅图4B,再于硅基底40的顶、底两面各形成不同材质的一保护层41、一图案化的保护层42P,并得到与图3B的孔槽33、34尺寸相同的两孔槽43、44的表面图案。其中,保护层41、42P对同一蚀刻液有不同的蚀刻速率,而且本发明中的硅基底主要做打印机喷墨头的芯片之用,故孔槽43、44主要作为喷墨头芯片中的导流槽之用。此外,本发明的硅基底也可由玻璃、陶瓷、金属或一具有单晶结构的半导体材料来取代。
然后参阅图4C,将硅基底40浸入一氢氧化钾蚀刻液中进行一蚀刻工艺。由于氢氧化钾蚀刻液会蚀刻硅基底40与保护层42P,且硅基底40的被蚀刻速率较保护层42P的被蚀刻速率大,所以,当硅基底40蚀刻至如图4C所示的T2厚度时,保护层42P也会被移除,而保护层41被保留。最后请参阅图4D,继续进行一蚀刻工艺,待蚀刻至硅基底40完全被吃穿后取出,即可得基底厚度T3(T3<T1),以及具有两孔槽43、44的结构体,且两孔槽43、44间的距离为L2,距硅基底40边缘的距离为L3。其中保护层41、42P的材料分别由金属、陶瓷或高分子材料所构成,而且若保护层41、42P的材料由同一种材料所构成,则保护层42P的厚度需小于保护层41;反之,若保护层41、42P由不同材料所构成,则保护层42P的被蚀刻速率必须大于保护层41。在此,上述的蚀刻工艺也可为一湿式蚀刻工艺、干式蚀刻工艺或机械式加工工艺所取代,且图4C与图4D中的蚀刻工艺中,至少有一为各向异性蚀刻即可。
相比于图3C所示的现有技术,在相同的保护层几何图形距离L1下,利用本发明的方式所得到的两孔槽43、44距离L2增大(L2>L1),且两孔槽43、44与硅基底40边缘的距离L3亦变得较大(L3>L0)。此外,利用本发明的方式所制备的喷墨头芯片,也具有一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厚度较薄的硅基底。
然而,本实施例的硅基底面积仍然维持不变。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其提供一与图4A相同宽度W1厚度T1的硅基底50,接着于硅基底50的顶、底两面各形成不同材质的一保护层51、一图案化的保护层52P。随后在保护层52P上形成两孔槽53、54,并将两孔槽53、54间的距离从图4的孔槽43、44的L1缩小为L4,而两孔槽53、54的宽度大小维持不变,且两孔槽53、54距硅基底50边缘的距离为L5,几何结构如图5B所示。此外,图案化的保护层52P由一照相腐蚀工艺(photo-etching-process,PEP)所完成,而其余工艺与图4中所揭露的步骤大同小异,待蚀刻完毕后即可得到一几何形状如图5D所示的结构体。
相比于图4D所揭露的第一实施例,图5D的两孔槽53、54间的最终距离L6明显地减少(L6<L2)。而若能在光掩模图案设计上使两孔槽53、54间的距离L0与图3C中现有技术所得到的孔槽33、34间的距离L1相等,则此时两孔槽53、54外侧所多出的宽度L7部分,可做充分空间利用,以上胶并与一墨匣(未显示)相结合,进而达到分色供墨及不漏墨的效果。此外,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更可缩减硅基底50宽度尺寸W2(W2<W1),以达到缩小芯片尺寸的目的。
兹将利用此设计的光掩模几何图案上的尺寸L4、L3及蚀刻后晶片宽度尺寸W2与现有蚀刻工艺相比较列表如“表1”所示的本发明应用于双孔槽结构的结构尺寸表。
请参阅图6,图6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请参阅图6A,其也提供一与图5相同宽度W1厚度T1的硅基底60,再来参阅图6B,并于其顶、底两面形成不同材质的一保护层61、一图案化的保护层62P,随后于保护层62P上形成三孔槽63、64、65,并将各孔槽63、64、65间的距离从L1缩小为L4,而各孔槽63、64、65的宽度大小维持不变,且两旁孔槽63、65距硅基底60边缘的距离为L5,其余工艺与图4中所揭露的步骤大同小异,待蚀刻完毕后即可得到一几何形状如图6C所示的结构体。
兹将利用此设计的光掩模几何图案上的尺寸L4、L5及蚀刻后芯片宽度尺寸W3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列表如“表2”所示的本发明应用于三孔槽结构的结构尺寸表。
请参阅图7,图7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7A所示,其提供一与图6相同宽度W1厚度T1的硅基底70,再参阅图7B,并于其顶、底两面形成不同材质的一保护层71、一图案化的保护层72P,随后于保护层72P上形成六孔槽73、74、75、76、77、78,并将各孔槽间的距离从图4的L1缩小为L4,而各孔槽的宽度大小维持不变,且孔槽73、78距硅基底70边缘的距离为L5,几何结构如图7B所示。其余工艺与图4中所揭露的步骤大同小异,待蚀刻完毕后即可得到一几何形状如图7C所示的结构体。
兹将利用此设计的光掩模几何图案上的尺寸L4、L5及蚀刻后芯片宽度尺寸W4与现有蚀刻工艺相比较,列表如“表3”所示的本发明应用于六孔槽结构的结构尺寸表。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先对前面任一个实施例中的其中的一硅基底进行一第一蚀刻工艺,再对硅基底上的其中一保护层(非图案化的保护层)进行一第二蚀刻工艺,以先去除之,最后再对硅基底进行一第三蚀刻工艺,以蚀刻硅基底直至一预定厚度,其余工艺则与前面的实施例大同小异。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利用两不同的保护层对同一蚀刻液的不同蚀刻速率,而制造出一缩减尺寸的芯片。此外,即使两保护层对同一蚀刻液有相同的蚀刻速率,也可以先移除其中的一个保护层的方式(即对该保护层进行一额外的蚀刻工艺),而达到本发明的目的。而当晶片厚度越厚时,使用本发明所得到的芯片大小改变量比例越高,且当蚀刻光掩模的几何图案其孔槽数目越多时,晶片面积缩小率也越高。而配合未来晶片迈向大尺寸及高结构密度的工艺下,利用本发明所揭露的阶段式蚀刻制造方式对产能及产值的提升,定能提供莫大的帮助。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可大幅缩减喷墨头芯片尺寸及增加喷嘴(即孔槽)的数目,对整体制造上也具有提高产能的功效。此外,藉由此技术,也可应用于常见的装置,如:过滤系统、打印机喷墨头系统、微流道系统及感测器等不同的装置上。本发明所揭露的阶段式蚀刻方式可减低各向异性蚀刻所造成的晶面倾斜角效应,而工艺所包括的步骤均与原蚀刻程序所用的步骤类似,不需额外复杂的工艺,且于最终得到的结构体在形状上也可经由蚀刻液及保护层的几何图案设计达到相似的功效。
虽然本发明已结合前述的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内,可作出一些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由后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所界定。
Figure A0111188000101
                                                       单位:μm
Figure A0111188000102
                                                       单位:μm

Claims (19)

1.一种阶段式蚀刻方法,该阶段式蚀刻方法是应用于一基底的蚀刻工艺,以控制该基底被蚀刻后的厚度及芯片尺寸大小,该阶段式蚀刻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该基底相对的一顶、底表面分别形成一图案化的第一保护层以及一第二保护层;
对该基底进行至少一蚀刻工艺,以同时蚀刻该基底以及该图案化的第一保护层;以及
在该第一保护层被完全去除后,继续蚀刻该基底直至一预定厚度,以控制该基底被蚀刻后的厚度及芯片尺寸大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段式蚀刻方法,其中该基底包括玻璃、陶瓷、金属或一具有单晶结构的半导体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段式蚀刻方法,其中该第一、第二保护层的材料分别由金属、陶瓷或高分子材料所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阶段式蚀刻方法,其中该第一、第二保护层的材料由同一种材料所构成,但该第二保护层的厚度大于第一保护层。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阶段式蚀刻方法,其中该第一、第二保护层的材料由不同材料所构成,且该第二保护层的被蚀刻速率小于该第一保护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段式蚀刻方法,其中该蚀刻工艺为一湿式蚀刻工艺、干式蚀刻工艺或机械式加工工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段式蚀刻方法,其中该蚀刻工艺为一各向异性蚀刻工艺。
8.一种阶段式蚀刻方法,该阶段式蚀刻方法应用于一基底的蚀刻工艺,以控制该基底被蚀刻后的厚度及芯片尺寸大小,该阶段式蚀刻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该基底相对的一顶、底表面分别形成一第一保护层以及一第二保护层;
进行一光刻腐蚀工艺,以于该第一保护层形成一图案;以及
对该基底进行一蚀刻工艺,以同时蚀刻该第一保护层以及部分该基底;
其中在该蚀刻工艺完全去除该第一保护层之后,仍继续进行该蚀刻工艺一预定的时间,以蚀刻该基底至一预定厚度,进而控制该基底蚀刻后的厚度及芯片尺寸大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阶段式蚀刻方法,其中该基底包括玻璃、陶瓷、金属或一具有单晶结构的半导体材料。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阶段式蚀刻方法,其中该第一、第二保护层的材料分别由金属、陶瓷或高分子材料所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阶段式蚀刻方法,其中该第一、第二保护层的材料由同一种材料所构成,但该第二保护层的厚度大于第一保护层。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阶段式蚀刻方法,其中该第一、第二保护层的材料由不同材料所构成,且该第二保护层的被蚀刻速率小于该第一保护层。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阶段式蚀刻方法,其中该蚀刻工艺包括一各向异性蚀刻工艺。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阶段式蚀刻方法,其中该蚀刻工艺为一湿式蚀刻工艺、干式蚀刻工艺或机械式加工工艺。
15.一种阶段式蚀刻方法,该阶段式蚀刻方法应用于一基底的蚀刻工艺,以控制该基底被蚀刻后的厚度及芯片尺寸大小,该阶段式蚀刻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该基底相对的一顶、底表面分别形成一第一保护层及一第二保护层;
进行一光刻腐蚀,以于该第一保护层形成一图案;
对该基底进行一第一蚀刻工艺,以蚀刻该基底;
进行一第二蚀刻工艺,以去除该第一保护层;以及
进行一第三蚀刻工艺,以蚀刻该基底直至一预定厚度,进而控制该基底被蚀刻后的厚度及芯片尺寸大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阶段式蚀刻方法,其中该基底包括玻璃、陶瓷、金属或一具有单晶结构的半导体材料。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阶段式蚀刻方法,其中该第一、第二保护层的材料分别由金属、陶瓷或高分子材料所构成。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阶段式蚀刻方法,其中该第一、该第二与第三蚀刻工艺包括一湿式蚀刻工艺、干式蚀刻工艺或机械式加工工艺。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阶段式蚀刻方法,其中该第一蚀刻工艺与该第三蚀刻工艺中,至少有一个为一各向异性蚀刻。
CNB011118806A 2001-03-23 2001-03-23 阶段式蚀刻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967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11118806A CN1169672C (zh) 2001-03-23 2001-03-23 阶段式蚀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11118806A CN1169672C (zh) 2001-03-23 2001-03-23 阶段式蚀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76581A true CN1376581A (zh) 2002-10-30
CN1169672C CN1169672C (zh) 2004-10-06

Family

ID=4659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1188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9672C (zh) 2001-03-23 2001-03-23 阶段式蚀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672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3181C (zh) * 2003-09-19 2008-10-01 应用材料有限公司 在蚀刻处理中控制关键尺寸的方法
CN101143514B (zh) * 2004-07-16 2010-12-08 佳能株式会社 制造喷液元件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3181C (zh) * 2003-09-19 2008-10-01 应用材料有限公司 在蚀刻处理中控制关键尺寸的方法
CN101143514B (zh) * 2004-07-16 2010-12-08 佳能株式会社 制造喷液元件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672C (zh) 2004-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85635A (en)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silicon channel structures with variable cross-sectional areas
US5006202A (en) Fabricating method for silicon devices using a two step silicon etching process
EP0359417B1 (en) Fabrication of silicon structures by single side, multiple step etching process
US4961821A (en) Ode through holes and butt edges without edge dicing
US6171510B1 (en) Method for making ink-jet printer nozzles
US5277755A (en) Fabrica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silicon devices by single side, two-step etching process
EP1376663A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orm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JP2000225708A5 (zh)
CN1231102C (zh) 印刷板和其形成方法
CN1169672C (zh) 阶段式蚀刻方法
US8172370B2 (en) Planar heater stack and method for making planar heater stack
JPH0921636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ノズルプレ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216452A (zh) 一种压电式mems喷墨打印头及制作方法
JP5743718B2 (ja) 成形型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素子
US7677701B2 (en) Micro-fluid ejection head with embedded chip on non-conventional substrate
JP323001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EP1378363B1 (en) Method for making through-hole and ink-jet printer head fabricated using the method
US6693045B2 (en) High density wafer production method
CN1515411A (zh) 压电喷墨头墨水腔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JPH10172423A (ja) 薄型平面表示パネルの隔壁形成方法
CN114684777B (zh) Mems热泡打印头加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JP4026414B2 (ja) 表面パターニング方法
JP3478222B2 (ja) 記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H10209113A (ja) 単結晶シリコン基板の溝形成方法
JPH0431285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ノズル列の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