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67624A - 呼叫接受控制方法,通信系统和基站装置 - Google Patents

呼叫接受控制方法,通信系统和基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67624A
CN1367624A CN02102771A CN02102771A CN1367624A CN 1367624 A CN1367624 A CN 1367624A CN 02102771 A CN02102771 A CN 02102771A CN 02102771 A CN02102771 A CN 02102771A CN 1367624 A CN1367624 A CN 1367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ervice
calling
relative importance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02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092C (zh
Inventor
岩村斡生
石川义裕
尾上诚蔵
中村武宏
林贵裕
大藤义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367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67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09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09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W48/06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based on traf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4Accounting or b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通过共用资源进行连接的通信中,与利用的服务相对应,通过呼叫接受控制很好地抑制通信品质恶化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通信系统和基站装置。对于作为监视对象的无线电资源,在资源测定装置32中,取得资源使用状况的测定值x。进一步,在比较器34,35中,分别比较测定值x和服务A中的呼叫接受阈值xA或服务B中的呼叫接受阈值xB。然后,在比较结果选择器36中,与在服务判别器33中判别的要求的呼叫的服务类别或优先度相对应,选择比较器34,35中的一方的比较结果,呼叫接受控制装置31根据选出的比较结果进行新呼叫接受限制。

Description

呼叫接受控制方法,通信系统和基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多个服务共用资源进行连接的通信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通信系统,和基站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由无线电基站和多个移动台构成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基站和移动台之间,通过无线电通信线路进行数据通信(发射接收)。作为用于这种数据发射接收的交换方式,具有线路交换方式和分组交换方式。
又,作为连接方式,具有码分多址联接(CDMA: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方式,频分多址联接(FDMA: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方式,和时分多址联接(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方式。
发明内容
在上述移动通信系统中,与所用的交换方式,连接方式无关,通过多位用户共用同一个无线电资源,进行基于多元连接的数据发射接收。
例如,在CDMA方式中,多位用户的通信波在同一个无线电波段中进行多路传输,多位用户共有上行干涉量,下行发射功率,扩展码等的无线电资源。
这里,在根据CDMA方式的多元连接中将扩展码分配给各用户,用于识别每位用户的通信波。因为通过在同步情况下用相互正交的扩展码作为这种扩展码,能够消除通信波间的影响,所以在容易实现同步的下行线路(从基站到移动台的发射)中,可以用正交扩展码组。但是,相互正交的扩展码的数目是有上限的,这样就由多位用户共有这些有限个数的扩展码。
又,在上行线路(从移动台到基站的发射)中,来自不同用户的通信波作为干涉波相互作用。对于这种通信波的干涉,当同时进行数据发射接收的用户数目增多上行干涉量增大时,为了确保必要的通信品质,可以增加来自移动台的通信波的发射功率。但是,因为发射功率存在上限,所以当上行干涉量超过界限值时通信品质下降。即,在CDMA方式的上行线路中,由多位用户共有有限的上行干涉量。又,在CDMA方式的下行线路中,由多位用户共有来自基站的有限的发射功率。
又,在用FDMA方式和TDMA方式的情形中,也与CDMA方式相同,由多位用户共有同一个无线电资源。在FDMA方式中,由多位用户共有基站的调制解调装置,发射功率,载波等无线电资源。又,在TDMA方式中,由多位用户共有基站的调制解调装置,发射功率,时隙等无线电资源。
对于由多位用户共用的上述有限的无线电资源,当全部接受由用户发出的线路交换呼叫和分组呼叫等引起的呼叫要求时,由于共用的无线电资源不足,产生对各用户的通信品质恶化的问题。
为了避免这种通信品质的恶化,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与无线电资源的使用状况相对应,进行控制在各时点的呼叫接受的呼叫接受控制。作为呼叫接受的控制方法,例如,具有设定成为对于无线电资源使用状况的上限值的呼叫接受阈值,在资源使用状况的测定值超出这个呼叫接受阈值的期间,限制新的呼叫接受的方法。
近年来,由于各种多媒体通信的发展,对通信系统经济化的要求提高,用同一个通信系统提供多种服务的必要性正在不断增大。例如,在固定电话网,因特网等中,已经在一个系统中混入多种服务,正在不断地推进服务的多样化。
这里,关于在通信系统中利用的服务,如通常的电话那样,是要求实时性的服务。又,如通过因特网下载数据那样,是在某种程度上允许数据传输延迟的服务。又,即便同是电话,也存在着个人间的通常通话和紧急电话等那样的重要性和紧急性不同的情形。
在这样的各种服务共存的通信系统中,只通过设定呼叫接受阈值进行控制,已不能充分实现对基于呼叫接受控制的各个服务的保护。即,当只通过设定呼叫接受阈值进行控制时,既会对基于优先度高的服务的呼叫限制呼叫接受,又会由于受到基于优先度低的服务的呼叫的压迫使基于优先度高的服务的呼叫的通信品质恶化,与不同的情况有关会发生强制切断服务等的问题。这种呼叫接受控制的问题,不限于移动通信系统,一般在资源共用的通信系统中也会发生。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共用资源进行连接的通信中,与利用的服务相对应,通过呼叫接受控制能够很好地抑制通信品质恶化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通信系统和基站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通信系统,和基站装置,如以上详细说明了的那样,得到如下的效果。即,在存在基于具有相互不同的优先度的多个服务的呼叫的通信中,如果根据用与服务优先度相对应地设定的呼叫接受阈值,对于资源使用状况应用呼叫接受阈值对新的呼叫接受进行限制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通信系统,和基站装置,则在通信系统中与用户利用的服务相对应,通过呼叫接受控制可以很好地抑制通信品质的恶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实施形态的构成的模式图。
图2是表示基站装置的一个实施形态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在用图2所示的基站装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的一个例子的程序操作图。
图4是表示在适用图3所示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状况的图。
图5是表示在适用已有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状况的图。
图6是表示基站装置的其它实施形态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在用图6所示的基站装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的一个例子的程序操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是在存在基于具有相互不同的优先度的多个服务的呼叫,各呼叫通过共用资源进行连接的通信中,控制呼叫接受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它的特征是与各个服务的优先度相对应预先设定与多个服务对应的多个呼叫接受阈值,并且对于要求的呼叫,比较作为监视对象的所定资源的资源使用状况和与该呼叫的服务对应的呼叫接受阈值,根据这个比较结果限制对于上述要求的呼叫是新的呼叫接受。
又,根据本发明的呼叫接受控制系统是在存在基于具有相互不同的优先度的多个服务的呼叫,通过各呼叫共用资源进行连接的通信中,适用控制呼叫接受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的通信系统,它的特征是与各个服务的优先度相对应预先设定与多个服务对应的多个呼叫接受阈值,并且对于要求的呼叫,比较作为监视对象的所定资源的资源使用状况和与该呼叫的服务对应的呼叫接受阈值,根据这个比较结果限制对于上述要求的呼叫是新的呼叫接受。
又,根据本发明的基站装置是在存在具有基于相互不同的优先度的多个服务的呼叫,通过各呼叫共用资源进行连接的通信中,适用控制呼叫接受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的基站装置,它的特征是与各个服务的优先度相对应预先设定与多个服务对应的多个呼叫接受阈值,并且对于要求的呼叫,比较作为监视对象的所定资源的资源使用状况和与该呼叫的服务对应的呼叫接受阈值,根据这个比较结果限制对于上述要求的呼叫是新的呼叫接受。
在上述呼叫接受控制方法,通信系统和的基站装置中,在基于具有相互不同的优先度的多个服务的呼叫共存的移动通信等的通信中,与资源使用状况相对应适用呼叫接受阈值,对新的呼叫接受进行限制,同时用与服务优先度相对应分别设定的呼叫接受阈值,作为用于这种限制的呼叫接受阈值。
这时,能够与各服务优先度的不同相对应,变更新的呼叫接受的限制方法。因此,在通过共用资源进行连接的通信中,控制通信品质的恶化,同时与利用的服务相对应,很好地控制呼叫接受成为可能。此外,所谓各服务的优先度,具体地说就是与上述通信的实时性,重要程度,紧急程度相对应的参数。
作为与服务优先度相对应的呼叫接受阈值的设定,它的特征是,具体地,多个服务至少包含优先度高的第1服务和比第1服务的优先度低的第2服务,并且将与第1服务对应的呼叫接受阈值设定得比与第2服务对应的呼叫接受阈值高。
通过这样地设定呼叫接受阈值,能够与各服务的优先度相对应,很好地控制呼叫接受。
这时,在多个服务中,最好将线路交换方式用作交换方式的服务取为优先度高的第1服务,并且将用分组交换方式的服务取为优先度低的第2服务。
线路交换方式是,对于通过线路交换呼叫连接的用户通信,与有无传输数据无关占有一定资源的方式,可以用于实时性的必要程度(优先度)高的服务。另一方面,分组交换方式是,对于通过分组呼叫连接的用户通信,由称为分组的小单位数据构成传输数据,与需要相对应地占有资源,以分组为单位传输数据的方式,可以用于实时性的必要程度(优先度)低的服务。
对于这样2种交换方式,通过在线路交换方式中将呼叫接受阈值设定得高,在分组交换方式中将呼叫接受阈值设定得低,可以简易地进行与各服务的优先度相对应的呼叫接受控制。
又,呼叫接受控制方法的特征是它备有(1)测定资源使用状况,取得这个测定值的资源测定步骤,(2)比较测定值和与要求的呼叫的服务对应的呼叫接受阈值,得到比较结果的比较结果取得步骤,和(3)当得到测定值超过呼叫接受阈值的比较结果时,拒绝对于要求的呼叫是新的呼叫接受的呼叫接受限制步骤。
同样,基站装置的特征是它备有(1)测定资源使用状况,取得这个测定值的资源测定装置,(2)比较测定值和与要求的呼叫的服务对应的呼叫接受阈值,得到比较结果的比较结果取得装置,和(3)当得到测定值超过呼叫接受阈值的比较结果时,拒绝对于要求的呼叫是新的呼叫接受的呼叫接受限制装置。
这样,通过在取得关于资源使用状况的测定值,并且比较这个测定值和呼叫接受阈值的大小判断许可还是拒绝新的呼叫接受,能够高效率地实现新的呼叫接受限制。
作为根据与在各呼叫中的服务对应的呼叫接受阈值,得到用于呼叫接受控制的比较结果的具体方法,呼叫接受控制方法是(4)进一步备有判别要求的呼叫中的服务的服务判别步骤,(2)取得比较结果的步骤包含(2a)比较测定值和多个呼叫接受阈值中的各个呼叫接受阈值,得到多个比较结果的比较步骤,和(2b)根据经过判别的服务,从多个比较结果选择对应的比较结果的比较结果选择步骤的方法。
同样地,基站装置是由进一步备有(4)判别要求的呼叫中的服务的服务判别装置,(2)比较结果取得装置包含(2a)比较测定值和多个呼叫接受阈值中的各个呼叫接受阈值,得到多个比较结果的比较装置,和(2b)根据经过判别的服务,从多个比较结果选择对应的比较结果的比较结果选择装置构成的。
或者,呼叫接受控制方法是进一步备有(4)判别要求的呼叫中的服务的服务判别步骤,(2)比较结果取得步骤包含(2c)根据经过判别的服务,从多个呼叫接受阈值选择对应的呼叫接受阈值的阈值选择步骤,(2d)比较测定值和选出的呼叫接受阈值,得到比较结果的比较步骤的方法。
同样地,基站装置是由进一步备有(4)判别要求的呼叫中的服务的服务判别装置,(2)比较结果取得装置包含(2c)根据经过判别的服务,从多个呼叫接受阈值选择对应的呼叫接受阈值的阈值选择装置,(2d)比较测定值和选出的呼叫接受阈值,得到比较结果的比较装置构成的。
又,关于用于呼叫接受控制的资源,最好具有,例如,用于通信的连接方式是FDMA方式或TDMA方式,作为监视对象的资源是信道数或无线电装置数中的至少一个的特征。
或者,最好具有用于通信的连接方式是CDMA方式,作为监视对象的资源是上行干涉量,下行发射功率,使用装置数或扩展码数中的至少一个的特征。
下面,我们按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通信系统,和基站装置的优先实施形态。此外,在附图说明中在相同要素上加上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对它们的重复说明。又,图面的尺寸比率不一定与说明中的一致。
图1是表示是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实施形态的构成的模式图。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是由多个无线电基站10,和通过无线电通信线路与基站10连接,进行数据通信(发射接收)的多个移动台60构成的。在这样构成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进行从移动台60到基站10的发射的通信线路是上行线路,进行从基站10到移动台60的发射的通信线路是下行线路。
这个移动通信系统是作为通过各呼叫共用无线电资源进行多元连接的移动通信系统构成的。即,由与多个移动台60对应的各用户的通信共有同一个无线电资源。我们将在后面具体地述说共用的无线电资源。
又,在本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优先度不同的多个服务用同一个通信系统。即,共存着基于具有相互不同的优先度的多个服务的呼叫。又,作为用于在基站10和移动台60之间进行数据发射接收的交换方式,可以用分组交换方式和线路交换方式中的任何一种方式或同时用它们两者。又,作为连接方式,例如,可以用CDMA方式,FDMA方式,TDMA方式等所定的通信方式。
图2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作无线电基站的,根据本发明的基站装置的一个实施形态的构成的方框图。此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具有相互不同的优先度的多个服务,可以提供是优先度高的第1服务的服务A和比服务A的优先度低的第2服务的服务B这样2种服务。
本基站装置10是通过备有发射接收部(收发信机)20和呼叫接受控制部件30构成的。又,呼叫处理控制装置40和存储器50与呼叫接受控制部件30连接。
发射接收部件20与到呼叫接受控制部件30和外部的传输路径(图中未画出)连接,根据来自呼叫接受控制部件30的指示等进行数据的发射接收。在图2中,作为发射接收部件20的构成的一个例子,表示了具有第1~第n的n个收发信机21,与这些收发信机21连接,分别对它们进行控制的收发信机控制装置22的构成的发射接收部件20。
呼叫接受控制部件30是通过具有呼叫接受控制装置31,资源测定装置32,服务判别器(服务判别装置)33,第1比较器(比较装置)34,第2比较器(比较装置)35,和比较结果选择器(比较结果选择装置)36构成的。呼叫接受控制装置31与发射接收部件20和比较结果选择器36连接,响应来自处理控制装置40的要求,对由发射接收部件20进行的呼叫接受工作和数据发射接收工作进行控制,并且对存储器50,进行必要的数据读出,更新,写入等。
资源测定装置32与发射接收部件20,第1比较器34和第2比较器35连接,测定成为监视对象的在发射接收部件20中的无线电资源的资源使用状况,将这个测定值输出到第1比较器34和第2比较器35。服务判别器33与发射接收部件20,呼叫接受控制装置31和比较结果选择器36连接,根据来自发射接收部件20或呼叫接受控制装置31的信息,判别要求的呼叫中的服务类别,或该服务的优先度,将服务信息输出到比较结果选择器36。
第1比较器34是与服务A对应地设置的比较器。这个第1比较器34与资源测定装置32和比较结果选择器36连接,比较资源使用状况的测定值和服务A中的呼叫接受阈值(第1阈值),将这个比较结果输出到比较结果选择器36。另一方面,第2比较器35是与服务B对应地设置的比较器。这个第2比较器35与资源测定装置32和比较结果选择器36连接,比较资源使用状况的测定值和服务B中的呼叫接受阈值(第2阈值),将这个比较结果输出到比较结果选择器36。
比较结果选择器36与呼叫接受控制装置31,服务判别器33,第1比较器34,和第2比较器35连接,根据从服务判别器33输入的服务信息,选择来自第1比较器34和第2比较器35的比较结果中的一方,输出到呼叫接受控制装置31。然后,呼叫接受控制装置31根据输入的比较结果,判断许可还是拒绝新的呼叫接受,进行限制呼叫接受的呼叫接受限制处理。
这里,呼叫接受控制装置31,成为根据资源使用状况的测定值和呼叫接受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新的呼叫接受进行限制的呼叫接受限制装置。又,2个第1比较器34和第2比较器35与比较结果选择器36构成取得用于限制新的呼叫接受的比较结果的比较结果取得装置。
图3是表示在用图2所示的基站装置10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的一个例子的程序操作图。当存在来自呼叫处理控制装置40的新的呼叫(基于服务A或服务B的呼叫)的连接要求时,开始包含呼叫接受限制处理的呼叫接受处理。
这里,在呼叫接受限制处理中,指定所定的无线电资源为监视对象。又,对于作为该监视对象的无线电资源的使用状况,与各服务的优先度对应,预先设定不同的呼叫接受阈值。
具体地,对于由优先度高的服务A要求的呼叫,设定是第1阈值的呼叫接受阈值xA(步骤S200)。又,对于由优先度低的服务B要求的呼叫,设定是第2阈值的呼叫接受阈值xB(步骤S300)。此外,设定服务A的第1阈值xA比优先度低的服务B的第2阈值xB高(xB<xA)。因此,与各服务的优先度相对应,能够很好的控制呼叫接受。又,这些呼叫接受阈值xA,xB等的必要数据存储在例如与呼叫接受控制部件30连接的存储器50中。
对于发生的新呼叫要求,开始进行适用呼叫接受阈值的呼叫接受限制处理。首先,关于作为监视对象的无线电资源,由资源测定装置32测定发射接收部件20中的资源使用状况(S101,资源测定步骤)。将取得的测定值x分别输出到第1比较器34和第2比较器35。
其次,在第1比较器34中,进行从资源测定装置32输入的资源使用状况的测定值x与服务A的第1阈值xA的比较(S201,比较步骤)。然后,将得到的比较结果(第1比较结果)输出到比较结果选择器36(S202)。具体地,例如,比较测定值x与第1阈值xA的大小。然后,如果测定值x在第1阈值xA以下(x≤xA),则输出作为比较结果的“0”。另一方面,如果测定值x比第1阈值xA大(x>xA),则输出作为比较结果的“1”。
又,在第2比较器35中,进行从资源测定装置32输出的资源使用状况的测定值x与服务B的呼叫接受阈值xB的比较(S301,比较步骤)。然后,将得到的比较结果(第2比较结果)输出到比较结果选择器36(S302)。具体地,例如,比较测定值x与第2阈值xB的大小。然后,如果测定值x在第2阈值xB以下(x≤xB),则输出作为比较结果的“0”。另一方面,如果测定值x比第2阈值xB大(x>xB),则输出作为比较结果的“1”。
另一方面,在服务判别器33中,根据来自发射接收部件20或呼叫接受控制装置31的信息,判别要求的呼叫中的服务类别,或该服务的优先度(S102,服务判别步骤)。将关于经过判别的服务类别或优先度的服务信息输出到比较结果选择器36。
接着,在比较结果选择器36中,与从服务判别器33输入的服务信息相对应,选择来自第1,第2比较器34,35的第1,第2比较结果中的一方(S103,比较结果选择步骤)。将选出的比较结果输出到呼叫接受控制装置31。通过以上步骤S201,S202,S301,S302和S103,取得用于新呼叫接受限制的比较结果(比较结果取得步骤)。
作为比较结果选择器36,例如,具有与第1比较器34连接的第1端子,与第2比较器35连接的第2端子,和与呼叫接受控制装置31连接的第3端子,对于第3端子,可以用切换到第1端子或第2端子的连接的步骤。
这时,当从服务判别器33输入基于服务A的呼叫要求的服务信息时,通过第3端子与第1端子连接选择来自第1比较器34的第1比较结果,并输出到呼叫接受控制装置31。又,当输入基于服务B的呼叫要求的服务信息时,通过第3端子与第2端子连接选择来自第2比较器35的第2比较结果,并输出到呼叫接受控制装置31。
呼叫接受控制装置31根据从比较结果选择器36输入的比较结果,进行包含呼叫接受限制处理的呼叫接受处理。首先,判断由比较结果选择器36选择的比较结果是“0”或“1”中的哪一个(S104)。然后,如果输出的比较结果是“0”,即,资源使用状况的测定值x在呼叫接受阈值以下,则许可呼叫接受那样地对发射接收部件20进行控制(S105)。另一方面,如果输出的比较结果是“1”,即,资源使用状况的测定值x比呼叫接受阈值大,则拒绝呼叫接受(S106)。通过以上步骤S104~S106,进行与各服务的优先度相对应的新呼叫接受限制(呼叫接受限制步骤)。
下面,我们一面显示具体的通信状态的例子一面说明图1~图3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和呼叫接受控制方法的效果。
在根据本实施形态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和基站装置中,在基于具有相互不同的优先度的多个服务,在上述例子中服务A和服务B的呼叫共存的移动通信等的通信中,通过对无线电资源等的资源使用状况应用呼叫接受阈值,进行新的呼叫接受限制,并且作为用于这个限制的呼叫接受阈值,用与服务的优先度对应地分别设定的呼叫接受阈值。
这时,与各服务的优先度的不同相对应,能够变更新的呼叫接受的限制方法。因此,在通过共用资源进行连接的通信中,可以抑制通信品质恶化,同时可以与用户要利用的服务相对应很好地控制呼叫接受。此外,所谓各用户的优先度,具体地,就是与在这些服务中的通信的实时性,重要程度,紧急程度对应的参数。
又,通过关于作为监视对象的无线电资源,取得资源使用状况的测定值,并比较这个测定值和呼叫接受阈值的大小,判断许可还是拒绝新的呼叫接受。从而,能够高效率地实现新呼叫接受限制。
对于基于具有相互不同的优先度的多个服务的呼叫共存,共用同一个资源的通信系统,适用图3所示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时的通信状态的一个例子如图4所示。
图4是将横轴作为时间轴表示由服务A和服务B要求的呼叫一起的连接状况(连接的发生和结束),和资源使用状况的测定值x随时间t的变化的图。在服务A和服务B中,如上所述,服务A的优先度比服务B高。
这里,在表示资源使用状况的测定值x随时间变化的图4中,与图3的程序操作图有关,分别表示了上述服务A中的第1阈值xA,服务B中的第2阈值xB,测定值x,和实际上产生通信品质恶化的品质恶化阈值x0。第1阈值xA,与各服务的优先度对应,比第2阈值xB高(xB<xA)。
在图4所示的通信状况的例子中,在时刻t1,资源使用状况的测定值x等于对于服务A的阈值xA(x=xA),而且比对于服务B的阈值xB大(x>xB)。
在这种状况中,因为存在基于优先度低的服务B的呼叫要求CB,和测定值x超过对于服务B的呼叫接受阈值xB,所以这个呼叫要求接受新的呼叫接受限制,拒绝呼叫接受。此后进一步,因为存在基于优先度高的服务A的呼叫要求CA,和测定值x在对于呼叫A的呼叫接受阈值xA以下,所以对于这个呼叫要求许可呼叫接受。
与此相对,在图5中,表示了对于同样的通信状况,不管服务的优先度如何,能够适用同一个呼叫接受阈值xC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在时刻t1,资源使用状况的测定值x等于对于服务A和服务B是共同的呼叫接受阈值xC(x=xC)。
在这种状况中,因为存在基于优先度低的服务B的呼叫要求CB,和测定值x在共同的呼叫阈值xC以下,所以对于这个呼叫要求许可呼叫接受。此后进一步,因为存在基于优先度高的服务A的呼叫要求CA,和由于对于呼叫要求CB已经许可呼叫接受,测定值x超过呼叫阈值xC,所以这个呼叫要求接受新呼叫接受限制,拒绝呼叫接受。
即,在对于各服务设定共同的呼叫接受阈值的图5所示通信状况的例子中,为了接受基于服务B的呼叫要求CB,基于服务A的呼叫要求CA受到限制,基于优先度高的服务A的呼叫受到基于优先度低的服务B的呼叫的压迫。
与此相对,在图4所示的通信状况的例子中,通过用与服务优先度相对应地设定呼叫接受阈值的上述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基于优先度高的服务A的呼叫要求比基于优先度低的服务B的呼叫要求优先接受。所以,在通信系统中,用户要利用的服务与各优先度对应得到很好的保护。
作为由于来自各用户的多元连接被共用,并将资源使用状况用作监视对象的资源,可以适用种种资源。作为这种资源,例如,在FDMA方式或TDMA方式中,最好具有信道数或无线电装置数中的至少一个。又,在CDMA方式中,最好具有上行干涉量,下行发射功率,使用装置数或扩展码数中的至少一个。
又,关于多个服务中的各服务的优先度,将线路交换方式作为交换方式的服务取为优先度高的第1服务(在上述例子中为服务A),并且将用分组交换方式的服务取作优先度低的第2服务(在上述例子中为服务B)。
线路交换方式是,对于基于线路交换呼叫而连接的用户通信,与有无传输数据无关占有一定资源的方式,可以用于实时性的必要程度(优先度)高的服务。另一方面,分组交换方式是,对于基于分组呼叫连接的用户通信,由称为分组的小单位数据构成传输数据,与需要对应地占有资源,以分组为单位传输数据的方式,可以用于实时性的必要程度(优先度)低的服务。
对于这样2种交换方式,通过在线路交换方式中将呼叫接受阈值设定得高,在分组交换方式中将呼叫接受阈值设定得低,可以简易地进行与各服务的优先度相对应的呼叫接受控制。
又,例如,即便是同样用线路交换方式的通话,对于通常通话和紧急电话,重要性和紧急性是不同的,所以,优先度不同。在这种情形中,也能够适用上述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
图6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作无线电基站的,根据本发明的基站装置的其它实施形态的构成的方框图。此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与图2所示的实施形态相同,作为具有相互不同的优先度的多个服务,可以提供是优先度高的第1服务的服务A和是比服务A的优先度低的第2服务的服务B这样2种服务。
本基站装置10是通过备有发射接收部(收发信机)20和呼叫接受控制部件30构成的。又,呼叫接受控制部件30与呼叫处理控制装置40和存储器50连接。这里,关于发射接收部件20,呼叫处理控制装置40和存储器50的构成等,与图2所示的实施形态的基站装置相同。
呼叫接受控制部件30是通过具有呼叫接受控制装置31,资源测定装置32,服务判别器(服务判别装置)33,阈值选择器(阈值选择装置)37,和比较器(比较装置)38构成的。呼叫接受控制装置31与发射接收部件20和比较器38连接,响应来自处理控制装置40的要求,对由发射接收部件20进行的呼叫接受工作和数据发射接收工作进行控制,同时对存储器50,进行必要的数据读出,更新,写入等。
资源测定装置32与发射接收部件20和比较器38连接,测定成为监视对象的在发射接收部件20中的无线电资源的资源使用状况,将这个测定值输出到比较器38。服务判别器33与发射接收部件20,呼叫接受控制装置31和阈值选择器37连接,根据来自发射接收部件20或呼叫接受控制装置31的信息,判别要求的呼叫中的服务类别,或该服务的优先度,将服务信息输出到阈值选择器37。
阈值选择器37与服务判别器33和比较器38连接,根据从服务判别器33输入的服务信息,选择与服务A对应的呼叫接受阈值(第1阈值)和与服务B对应的呼叫接受阈值(第2阈值)中的一方,并输出到比较器38。
比较器38与呼叫接受控制装置31,资源测定装置32和阈值选择器37连接,比较资源使用状况的测定值和由阈值选择器37选出的呼叫接受阈值,将这个比较结果输出到呼叫接受控制装置31。然后,呼叫接受控制装置31,根据输入的比较结果,判断许可还是拒绝新的呼叫接受,进行限制呼叫接受的呼叫接受限制处理。
这里,呼叫接受控制装置31,成为根据资源使用状况的测定值和呼叫接受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新的呼叫接受进行限制的呼叫接受限制装置。又,阈值选择器37和比较器38构成取得用于限制新的呼叫接受的比较结果的比较结果取得装置。
图7是表示在用图6所示的基站装置10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的一个例子的程序操作图。当存在来自呼叫处理控制装置40的新的呼叫(基于服务A或服务B的呼叫)的连接要求时,开始包含呼叫接受限制处理的呼叫接受处理。
这里,在呼叫接受限制处理中,指定所定的无线电资源为监视对象。又,对于作为该监视对象的无线电资源的使用状况,与各服务的优先度相对应,预先设定不同的呼叫接受阈值。
具体地,对于基于优先度高的服务A要求的呼叫,设定是第1阈值的呼叫接受阈值xA(步骤S500)。又,对于由优先度低的服务B要求的呼叫,设定是第2阈值的呼叫接受阈值xB(步骤S600)。此外,设定服务A的第1阈值xA比优先度低的服务B的第2阈值xB高(xB<xA),因此,与各服务的优先度相对应,能够很好地控制呼叫接受。又,将这些呼叫接受阈值xA,xB等的必要数据存储在例如与呼叫接受控制部件30连接的存储器50中。
对于发生的新呼叫要求,开始进行适用呼叫接受阈值的呼叫接受限制处理。首先,关于作为监视对象的无线电资源,由资源测定装置32测定发射接收部件20中的资源使用状况(S401,资源测定步骤)。将取得的测定值x输出到比较器38。
又,在服务判别器33中,根据来自发射接收部件20或呼叫接受控制装置31的信息,判别要求的呼叫中的服务类别,或这个服务的优先度(S402,服务判别步骤)。将关于经过判别的服务类别或优先度的服务信息输出到阈值选择器37。
其次,在阈值选择器37中,与从服务判别器33输入的服务信息相对应,选择与服务A对应的呼叫接受阈值xA和与服务B对应的呼叫接受阈值xB中的一方作为呼叫接受阈值xC(S403,阈值选择步骤)。将选出的呼叫接受阈值xC输出到比较器38。
接着,在比较器38中,进行从资源测定装置32输入的资源使用状况的测定值x与选出的呼叫接受阈值xC的比较(S404,比较步骤)。然后,将得到的比较结果输出到呼叫接受控制装置31(S405)。具体地,例如,比较测定值x与阈值xC的大小。然后,如果测定值x在阈值xC以下(x≤xC),则输出作为比较结果的“0”。另一方面,如果测定值x比阈值xC大(x>xC),则输出作为比较结果的“1”。通过以上的步骤S403~S405,取得用于限制新的呼叫接受的比较结果(比较结果取得步骤)。
呼叫接受控制装置31根据从比较器38输入的比较结果,进行包含呼叫接受限制处理的呼叫接受处理。首先,判断来自比较器38的比较结果是“0”或“1”中的哪一个(S604)。然后,如果比较结果是“0”,即,资源使用状况的测定值x在呼叫接受阈值以下,则许可呼叫接受那样地对发射接收部件20进行控制(S407)。另一方面,如果比较结果是“1”,即,资源使用状况的测定值x比呼叫接受阈值大,则拒绝呼叫接受(S408)。通过以上步骤S406~S408,进行与各服务的优先度相对应的新呼叫接受限制(呼叫接受限制步骤)。
根据图6,图7所示的实施形态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和基站装置,与图2,图3所示的实施形态相同,与各服务的优先度的不同相对应,能够变更新的呼叫接受的限制方法。因此,在通过共用资源进行连接的通信中,可以抑制通信品质的恶化,同时与用户要利用的服务相对应可以很好地控制呼叫接受。
此外,在日本平成10年公开的10-13937号专利公报中记载了,关于移动通信系统,对服务类别设定多个阈值。这种呼叫接受控制方法,与服务类别相对应设定了多个阈值,当呼叫接受时根据来自移动台的服务类别选择阈值,将选出的阈值与用户数目,干涉量等进行比较,对呼叫接受进行控制。可是,现在还不清楚这种方法中,通过设定什么样的阈值,才可以很好地进行呼叫接受控制。
与此相对,在根据本发明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通信系统,和基站装置中,关于多个服务,与它们各自的优先度相对应设定了多个对应的呼叫接受阈值。因此,与多位用户要利用的服务内容相对应,可以很好地保护各服务那样地对呼叫接受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通信系统,和基站装置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可以具有各种变形。例如,在图2,图6所示的基站装置10,和图3,图7所示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的程序操作图中,将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的服务分成服务A和服务B这样2类。与此相对,在进一步提供3类以上的服务的情形中,也可以通过扩大装置构成或处理顺序,进行相同的呼叫接受控制处理。
又,关于资源测定装置32中的资源测定方法,与作为监视对象设定的资源相对应,可以用适当的测定方法。又,关于通信系统,我们已经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例子,说明了通过共用无线电资源进行多元连接的移动通信系统,但是上述呼叫接受控制方法,不限于移动通信系统,也可以适用于共用资源的其它形态的通信系统。
此外,关于图3,图7的程序操作图所示的资源使用状况的测定和服务判别的2个步骤,也可以先进行其中的任何一个,或者也可以同时进行并行处理。又,关于预先设定与多个服务相对应的多个呼叫接受阈值,可以在实施呼叫接受前预先设定。所以,例如,在基站装置,也可以根据来自上位台的指示变更各呼叫接受阈值。

Claims (17)

1.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它的特征是
它是在存在基于具有相互不同的优先度的多个服务的呼叫,通过各呼叫共用资源进行连接的通信中,控制呼叫接受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
与上述各个服务的上述优先度相对应预先设定与上述多个服务对应的多个呼叫接受阈值,并且
对于要求的呼叫,比较作为监视对象的所定资源的资源使用状况和与该呼叫的上述服务对应的上述呼叫接受阈值,根据这个比较结果限制对于上述要求的呼叫是新的呼叫接受。
2.权利要求项1记载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它的特征是
上述多个服务至少包含优先度高的第1服务和比上述第1服务的优先度低的第2服务,并且
将与上述第1服务对应的上述呼叫接受阈值设定得比与上述第2服务对应的上述呼叫接受阈值高。
3.权利要求项2记载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它的特征是在上述多个服务中,将线路交换方式用作交换方式的服务取为优先度高的上述第1服务,并且将用分组交换方式的服务取作优先度低的上述第2服务。
4.权利要求项1~3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它的特征是它备有
测定上述资源使用状况,取得这个测定值的资源测定步骤,
比较上述测定值和与上述要求的呼叫的上述服务对应的上述呼叫接受阈值,得到上述比较结果的比较结果取得步骤,和
当得到上述测定值超过上述呼叫接受阈值的上述比较结果时,拒绝对于上述要求的呼叫是新的呼叫接受的呼叫接受限制步骤。
5.权利要求项1~4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它的特征是
用于上述通信的连接方式是FDMA方式或TDMA方式,作为上述监视对象的上述资源是信道数或无线电装置数中的至少一个。
6.权利要求项1~4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它的特征是
用于上述通信的连接方式是CDMA方式,作为上述监视对象的上述资源是上行干涉量,下行发射功率,使用装置数或扩展码数中的至少一个。
7.通信系统,它的特征是
它是在存在基于具有相互不同的优先度的多个服务的呼叫,各呼叫共用资源进行连接的通信中,适用控制呼叫接受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的通信系统,
与上述各个服务的上述优先度相对应预先设定与上述多个服务对应的多个呼叫接受阈值,并且
对于要求的呼叫,比较作为监视对象的所定资源的资源使用状况和与该呼叫的上述服务对应的上述呼叫接受阈值,根据这个比较结果限制对于上述要求的呼叫是新的呼叫接受。
8.权利要求项7记载的通信系统,它的特征是上述多个服务至少包含优先度高的第1服务和比上述第1服务的优先度低的第2服务,并且
将与上述第1服务对应的上述呼叫接受阈值设定得比与上述第2服务对应的上述呼叫接受阈值高。
9.权利要求项8记载的通信系统,它的特征是在上述多个服务中,将线路交换方式用作交换方式的服务取为优先度高的第1服务,并且将用分组交换方式的服务取为优先度低的上述第2服务。
10.权利要求项7~9中任何一项记载的通信系统,它的特征是
用于上述通信的连接方式是FDMA方式或TDMA方式,作为上述监视对象的上述资源是信道数或无线电装置数中的至少一个。
11.权利要求项7~9中任何一项记载的通信系统,它的特征是
用于上述通信的连接方式是CDMA方式,作为上述监视对象的上述资源是上行干涉量,下行发射功率,使用装置数或扩展码数中的至少一个。
12.基站装置,它的特征是
它是在存在基于具有相互不同的优先度的多个服务的呼叫,各呼叫共用资源进行连接的通信中,适用控制呼叫接受的呼叫接受控制方法的基站装置,
与上述各个服务的上述优先度相对应预先设定与上述多个服务对应的多个呼叫接受阈值,并且
对于要求的呼叫,比较作为监视对象的所定资源的资源使用状况和与该呼叫的上述服务对应的上述呼叫接受阈值,根据这个比较结果限制对于上述要求的呼叫是新的呼叫接受。
13.权利要求项12记载的基站装置,它的特征是
上述多个服务至少包含优先度高的第1服务和比上述第1服务的优先度低的第2服务,并且
将与上述第1服务对应的上述呼叫接受阈值设定得比与上述第2服务对应的上述呼叫接受阈值高。
14.权利要求项13记载的基站装置,它的特征是在上述多个服务中,将线路交换方式用作交换方式的服务取为优先度高的第1服务,并且将用分组交换方式的服务取为优先度低的上述第2服务。
15.权利要求项12~14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基站装置,它的特征是它备有
测定上述资源使用状况,取得这个测定值的资源测定装置,
比较上述测定值和与上述要求的呼叫的上述服务对应的上述呼叫接受阈值,得到上述比较结果的比较结果取得装置,和
当得到上述测定值超过上述呼叫接受阈值的上述比较结果时,拒绝对于上述要求的呼叫是新的呼叫接受的呼叫接受限制装置。
16.权利要求项12~15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基站装置,它的特征是
用于上述通信的连接方式是FDMA方式或TDMA方式,作为上述监视对象的上述资源是信道数或无线电装置数中的至少一个。
17.权利要求项12~15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基站装置,它的特征是
用于上述通信的连接方式是CDMA方式,作为上述监视对象的上述资源是上行干涉量,下行发射功率,使用装置数或扩展码数中的至少一个。
CNB021027714A 2001-01-26 2002-01-25 呼叫接受控制方法,通信系统和基站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309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019071A JP3787496B2 (ja) 2001-01-26 2001-01-26 呼受付制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装置
JP019071/2001 2001-0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67624A true CN1367624A (zh) 2002-09-04
CN1163092C CN1163092C (zh) 2004-08-18

Family

ID=18885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0277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3092C (zh) 2001-01-26 2002-01-25 呼叫接受控制方法,通信系统和基站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120446B2 (zh)
EP (1) EP1227695B1 (zh)
JP (1) JP3787496B2 (zh)
CN (1) CN1163092C (zh)
DE (1) DE60207904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0202845D0 (sv) 2002-05-13 2002-09-2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asurements for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high-speed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HS-DSCH)
EP1551123B1 (en) * 2002-09-28 2017-06-28 ZTE Corporation Prediction of uplink received main power and admision control in cdma system
US6985439B2 (en) * 2002-10-25 2006-01-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network admission control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JP2004328157A (ja) 2003-04-22 2004-11-18 Ntt Docomo Inc 呼受付制御装置及び呼受付制御方法
US7385920B2 (en) 2003-09-15 2008-06-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ow admission control for wireless systems
US7437157B1 (en) * 2004-06-02 2008-10-14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admission control based on fixed or mobile natur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8938249B2 (en) 2004-07-29 2015-01-20 Telecom Italia S.P.A.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d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related network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herefor
JP4548125B2 (ja) * 2005-01-18 2010-09-2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輻輳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US7809754B2 (en) * 2005-02-28 2010-10-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generating a lightweight ontological data model
JP4627461B2 (ja) * 2005-07-14 2011-02-0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通信サービス制御システムと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1761091B1 (en) * 2005-08-30 2012-11-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admission control in a cellular network
KR100685793B1 (ko) * 2005-09-14 2007-02-2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패킷 기반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호 수락 제어 방법
EP1793639B1 (en) * 2005-11-30 2012-01-11 NTT DoCoMo, Inc. Call admission control device and call admission control method
JP4699889B2 (ja) * 2005-12-08 2011-06-1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呼受付制御装置、呼受付制御方法
JP4699887B2 (ja) * 2005-12-08 2011-06-1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呼受付制御装置、呼受付制御方法
JP4811577B2 (ja) * 2006-03-09 2011-11-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lanシステム、そのサービスレベルによる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lanアクセスポイント
US8374622B2 (en) * 2006-12-13 2013-02-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all admission control for Wi-Fi
ATE553624T1 (de) * 2008-10-20 2012-04-15 Koninkl Kpn Nv Verfahren und system für dienstabhängige ressourcenzuweisung
JP4901905B2 (ja) * 2009-04-21 2012-03-2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呼制御装置および規制有無判定方法
KR20110044155A (ko) * 2009-10-22 2011-04-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임의 접근 채널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JP5061222B2 (ja) * 2010-06-15 2012-10-3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リソース管理方法およびリソース管理制御装置
US8660000B2 (en) * 2010-09-02 2014-02-25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Admission and eviction policies for mobile devices with non-telephonic functionality
JP5699881B2 (ja) * 2011-09-22 2015-04-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移動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363009B2 (en) * 2012-01-16 2016-06-07 The Boeing Company Routing information through a blocking splitter-combiner network
US9232531B2 (en) 2012-10-22 2016-0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ioritization of users for switching between co-existence wireless systems
EP2809105B1 (en) * 2013-05-31 2017-03-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based determination of whether to add a device to a system using CSMA
JP6139431B2 (ja) * 2014-02-14 2017-05-3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呼処理制御装置、呼処理制御システム、呼量規制方法、呼処理制御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233003T2 (de) * 1991-05-29 2004-01-22 Nec Corp. Kanalzuweisungsverfahren in Mobil-Kommunikationssystem
CA2075022C (en) 1991-11-01 1997-04-22 Noach Amitay Communications resource assignment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JP3131446B2 (ja) * 1992-02-27 2001-01-31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ツ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 移動無線電話システムの呼出し優先順位
US5627876A (en) * 1994-06-10 1997-05-06 Uniden America Corporation Call priority override in a land mobile radio system
US5740537A (en) * 1996-01-30 1998-04-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circuitry for selectively permitting communication in a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179021B2 (ja) 1996-06-19 2001-06-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の呼受付制御方法
FI105136B (fi) * 1997-04-21 2000-06-15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Yleinen pakettiradiopalvelu
US5991618A (en) 1998-05-29 1999-11-23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imating a communication mode qual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4293680B2 (ja) * 1999-07-02 2009-07-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優先呼接続方法およ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787496B2 (ja) 2006-06-21
CN1163092C (zh) 2004-08-18
DE60207904D1 (de) 2006-01-19
US20020102986A1 (en) 2002-08-01
US7120446B2 (en) 2006-10-10
DE60207904T2 (de) 2006-07-06
JP2002223239A (ja) 2002-08-09
EP1227695B1 (en) 2005-12-14
EP1227695A1 (en) 2002-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3092C (zh) 呼叫接受控制方法,通信系统和基站装置
CN1199492C (zh) 传输过程
CN1158815C (zh) 移动电信中与加速度相关的信道转换
CN1199506C (zh) 随机接入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75702C (zh) 控制承载性质的方法以及用于控制承载的系统
CN1194582C (zh) 通信终端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1079777A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227937C (zh) 多用户通信系统中用于有选择地允许通信的方法和电路
CN1381108A (zh) 无线通信系统和使用该系统的通信终端装置
CN1819479A (zh) 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分配方法、无线基站以及无线网络控制器
CN1801669A (zh) 移动无线通信方法与系统、基站控制设备及移动终端设备
CN1194490C (zh) 移动通讯终端
CN1335032A (zh) 无线接入网之间的互通
CN1819696A (zh) 一种用于hsupa的业务接纳控制算法及其装置
CN1691797A (zh) 蜂窝系统中的无线电信道控制方法
US20070287442A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Resourc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Equipment for Carrying Out Said Method
CN1242646C (zh) 移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处理资源管理方法
CN101076181A (zh) Td-scdma系统n频点小区的接入频点选择方法
CN1815925A (zh)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基站、移动台以及移动通信方法
CN1381155A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通信终端装置
CN1115940C (zh) 一种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增加获得多信道连接概率的方法
CN1260999C (zh) 码分多址移动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183017A (zh) 移动通信系统
CN1144495C (zh) 基站装置及线路品质恶化防止方法
CN1612501A (zh) 利用复帧传送数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818

Termination date: 201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