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62639A - 照相机的防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照相机的防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62639A
CN1362639A CN01144880.6A CN01144880A CN1362639A CN 1362639 A CN1362639 A CN 1362639A CN 01144880 A CN01144880 A CN 01144880A CN 1362639 A CN1362639 A CN 13626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proof
camera
shell
bar shaped
protecgul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4488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03364C (zh
Inventor
松音英明
中野俊文
室井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Op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Olympus Opt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62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626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336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336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08Waterproof bodies or housings

Abstract

在使用本发明的照相机中,装有弹出式ST单元的照相机机身是夹装在前盖与后盖之间。在前盖和后盖彼此安装在一起时,设置在前盖上的前盖筋条,压紧设置在后盖内侧的插入式橡胶元件,由此,前盖和后盖彼此保持水密性。此外,在ST支座被夹装在前盖与后盖之间时,设置在前盖上的前盖筋条,还压紧设置在ST支座的周缘上的ST橡胶元件,由此,前盖、后盖和ST支座彼此保持水密性。同时,设置在后盖上的后盖筋条,压紧ST橡胶元件,由此,后盖和ST支座彼此保持水密性。从而,能够使三个元件(即前盖、后盖和ST支座)之间具有防水功能。

Description

照相机的防水结构
本专利申请要求申请号为2000-402879、申请日为2000年12月28日的日本专利申请的权益,其内容在此引用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相机的防水结构,特别是含有夹层部件的照相机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胶卷的各种小型照相机或其他类似设备如此构成,以致于用于摄影照明的频闪发光装置------例如:闪光装置或其他类似装置------包含在照相机机身之内,而且这种结果实际上已得到了应用。
特别是装有通常所说的弹出式(pop-up)频闪发光装置的照相机,由于具有令人满意的摄影性能及发光性能,而且有益于照相机机身的外形设计及功能设计,因此,现已非常流行,这种照相机采用了这样一种结构,使频闪发光装置能够在弹出照相机机身的照明位置与收回照相机机身的非照明位置之间运动。
就上述照相机的频闪发光模式而言,如果频闪发光装置是连接在照相机机身上,为了提高组装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及稳定摄影性能,非常需要增强弹出功能及必需的防水功能。
鉴于这种要求,现已提出有多种方案。举例来说,本发明的申请人在未经审查的、公开号为6-242497的日本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弹出式频闪装置,此外,在未经审查的、公开号为2000-122146的日本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供照相机的活动单元所使用的防水机构。
在未经审查的、公开号为6-242497的日本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供弹出式频闪装置所使用的技术。就这种技术而言,在频闪装置的收回和弹出过程中,作用在频闪装置主体上的负荷被吸收掉,以增强弹出功能,从而,频闪装置的主体能够安全、可靠地弹出和收回。
此外,在未经审查的、公开号为2000-122146的日本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防水机构的技术,供带有发光装置的照相机使用。就这种技术而言,当频闪装置是附设在照相机机身上时,为了增强必需的防水功能,可以减小由于发光装置或其他类似装置的收回运动和弹出运动所引起的负荷,而无需增大照相机本身的尺寸。
就装有普通频闪发光装置的照相机的防水功能而言,在通常情况下,这种照相机包括:一个照相机机身,其上安装了摄影所必需的光学系统元件及电路元件等元件;一个前盖和一个后盖,前盖和后盖是用来夹住照相机机身的外表元件,前盖上安装有一个频闪发光装置。前盖和后盖均具有防水功能,而且防水功能是通过在对应于三个元件接合部位的位置上配置防水元件而实现的。
为了使频闪发光装置具备防水功能,将一种粘结剂或其他类似物质涂敷于安装在前盖内侧上的频闪发光装置的安装部位。
就装有弹出式频闪发光装置的照相机的防水功能而言,根据未经审查的、公开号为6-242497及2000-122146的日本专利申请中所描述的方案,频闪发光装置是安装在前盖上。在夹住照相机机身的前盖和后盖之间,实现防水功能。就这种结构而言,必须在照相机机身与前盖之间提供输电连线,用来从照相机机身向频闪发光装置提供照明用电。因此,连线工作麻烦。
此外,在照相机机身上,还装有一个用来驱动频闪发光装置弹出的驱动源。因此,驱动-传动机构也是结构复杂。另外,在各元件相互连接之后,进行了弹出驱动或其他类似的驱动试验,而且也进行了布线和连线的试验。不方便的是,试验也是麻烦的。也就是说,这种相关技术存在着一个问题:不能够提高组装的效率。
作为一种最适用于解决上述各种问题的方法,弹出式频闪发光装置最好是安装在照相机机身上。但是,就这种结构而言,在安装到照相机机身上的三个元件之间,即前盖、后盖和频闪发光装置之间,必须具有防水功能,而这难以实现。没有具体的防水机构,可用来解决前面所提到的各种问题。
发明概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照相机的防水结构,这种防水结构能够提高照相机的组装效率,而且能够在三个元件之间通过使用两个防水元件,确保实现照相机的防水功能。
简单地说,本发明的防水结构包括:一个前盖,遮盖照相机机身的正面;一个后盖,遮盖照相机机身的背面;一个夹层元件,夹在前盖与后盖之间;第一防水元件,设置在后盖上,在前盖和后盖彼此结合时,通过前盖上的第一条形凸出来压紧,由此,前盖和后盖彼此保持水密性;以及第二防水元件,设置在夹层元件上,在夹层元件被夹在前盖与后盖之间时,通过第一条形凸出来压紧,由此,前盖和夹层元件彼此保持水密性,而且此外,还通过后盖上的第二条形凸出来压紧,由此,后盖和夹层元件彼此保持水密性。借助于这种结构,即能够确保防水功能,保持前盖、后盖和夹层元件彼此之间的水密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照相机的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外壳,具有一个用于连接的开口端,而且在开口端上还有第一条形凸出;第二外壳,连接到第一外壳上;一个夹层元件,夹在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第一防水元件,设置在第二外壳上,在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彼此连接时,通过第一外壳上的第一条形凸出来压紧;以及第二防水元件,设置在夹层元件上,在夹层元件被夹在前盖与后盖之间时,通过第一外壳上的第一条形凸出和第二外壳上的第二条形凸出来压紧。借助于这种结构,即能够确保防水功能,保持前盖、后盖和夹层元件彼此之间的水密性。
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通过阅读下面的详细说明,将会变得更为清晰。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透视图,表示一种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照相机防水结构,而且示出了一种采用这种防水结构并装有弹出式发光装置的照相机的外形和结构;
图2为分解透视图,表示图1所示的ST单元的结构;
图3为透视图,示意性地表示ST单元和照相机机身的安装结构,并示意性地表示驱动一传动机构;
图4为放大视图,表示在ST单元没有弹出时,为ST单元而设置的驱动一传动连杆机构的基本结构部分,ST单元带有弹出定位装置;
图5为放大视图,表示在ST单元弹出时,为ST单元而设置的驱动一传动连杆机构的基本结构部分,ST单元带有弹出定位装置;
图6A为照相机的剖面图,该照相机具有另一个处于非弹出位置时的弹出定位元件;
图6B为照相机的剖面图,该照相机具有另一个处于弹出位置时的弹出定位元件;
图7为照相机的剖面图,该照相机具有另一个处于非弹出位置时的弹出定位元件;
图8为剖面图,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供照相机使用的一种防水结构;
图9A为组装和结构视图,主要表示应用于前盖的防水元件的组装和结构情况,并且表示前盖的前盖筋条的形状和ST支座的ST橡胶元件的形状;
图9B为放大视图,表示图9A中所示的ST橡胶元件的主要部分,ST橡胶元件是本发明的一个特征;
图10为照相机的组装及结构透视图,主要表示应用于后盖的防水元件;
图11是沿图9A中C-C线的照相机局部剖面图,表示在后盖、前盖和ST支座周缘部位的防水结构;
图12是沿图11中A-A线的照相机局部剖面图,表示在三个元件------即前盖、后盖和ST支座之间由两个防水元件所组成的防水结构,这是本发明的一个特征;
图13是沿图11中B-B线的照相机局部剖面图,表示在后盖和ST支座周缘上的防水结构;
图14A为示意图,表示前盖和ST支座的经改进的形状,以便能够有效地将ST支座13B结合到前盖上,而且表示ST支座13B正在通过前盖4上的开口,进行安装时的情形;以及
图14B为示意图,表示ST支座13B已经通过前盖的开口,安装完毕时的情形。
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为透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照相机防水结构的一个实施例,而且示出了采用这种防水结构的装有弹出式发光装置的照相机的外形和结构。
如图1所示,简单地说,应用了本发明的防水结构的照相机1包括:作为第一元件的正面盖4(在下文中,将其称之为前盖)和作为第二元件的背面盖5(在下文中,将其称之为后盖);前盖与后盖之间夹着照相机机身3(见图3),照相机机身装有光学系统元件及电路元件等摄影所必需的元件;以及一个连接在照相机机身上的作为频闪发光装置的频闪单元13(在下文中,将其简单地称之为ST单元)。前盖4和后盖5构成照相机1的机壳2。
快门按钮6、调焦按钮7及LCD指示部分8,布置在前盖4的上端。
快门按钮6是一种开关装置,用来按下来完成摄影。调焦按钮7由摄影者操纵,用来调整照相机的放大倍率。LCD指示部分8,由LCD组成,举例来说,用来显示胶片片格的数目及其他的摄影信息。
挡板4A设置在前盖4的正面上,可在前盖4的水平方向上左右滑动。当照相机1不用于摄影时,例如:当照相机1被携带或存放时,向右手方向滑动挡板4A,以遮盖保护诸如取景器窗口10、镜筒11及摄影光学系统12等设置在照相机1正面上的多个元件。
测距器窗口9设置在前盖4的正面上部。测距装置(图中未示出),设置在照相机内、对应于测距器窗口9的位置上。摄影物体与照相机之间的距离,由测距装置来检测。
取景器窗口10设置在前盖4的正面上部。镜筒11设置在前盖4的正面中央。镜筒11如此形成,以致于在摄影时能够支持用来接收物体反射光线的摄影光学系统12。
此外,后侧盖5A可打开地安装在后盖5上,后侧盖5A用来遮盖位于照相机机身3(见图3)内的胶片接纳空间,后盖5和前盖4夹着照相机机身3,构成照相机机壳2。
电池盖5B可打开地安装在后盖5的一边上,用来遮盖电池室的出入口,电池室设置在前盖4侧面的里面。
就本实施例而言,ST单元13作为第三元件(夹层元件),安装在照相机机身3上,并且安装在照相机机壳2的上面(见图3)。ST单元13是一种弹出式闪光装置,在不用来照明时,是收回在照相机机壳2的里面。当照相机的电源被接通时,ST单元13弹出到摄影位置,同时,与ST单元13相连接的镜筒11也伸出到摄影位置;而当照相机的电源被关闭时,ST单元13回复到收回位置,同时,与ST单元13相连接的镜筒11也缩回。
图2为分解透视图,表示图1所示的ST单元13的结构。
如图2所示,ST单元13的主要元件包括:ST主体13A,里面装有一个象发光源之类的发光装置及一个伞形的反光镜等元件;ST支座13B,收回ST主体13A和支承ST主体13A,在相对于照相机机壳2的弹出位置与收回位置之间运动;ST橡胶元件23,安装在ST支座13B周缘上的一个预定位置,在照相机机壳2、前盖4及后盖5的内侧,起到一个防水元件(第二防水元件)的作用;以及弹出驱动所必需的多个驱动一传动元件。
ST窗口13a位于ST主体13A的、靠近摄影物体的那一侧。此外,一个凸面13b,用于摄影定位,位于ST主体13A的上述那一侧的下端的一个预定位置。当ST主体13A弹出时,凸面13b接触到一个设置在前盖4上的摄影定位元件4b,从而,ST主体13A能够被止动在一个在最为适当的位置。
如图2所示,在ST主体13A的左下部位,有一对支轴面(bearings)。借助于这一对支轴面,ST主体13A被支承在ST主体轴15上。ST连杆14一端的端部,位于这一对支轴面的两端。ST主体13A和ST连杆14,通过ST主体轴15和ST闭合弹簧17a,可彼此相互转动地连接起来。ST闭合弹簧17a,通常施力于ST主体13A,施力方向是使ST主体13A闭合,ST主体13A安装在作为一根转动轴的ST主体轴15上。
此外,ST连杆14另一端的端部,通过ST连杆轴13C和ST闭合弹簧17b,可转动地支承在位于ST支座13B内侧两端的支轴面上。ST闭合弹簧17b,通常施力于ST连杆14,施力方向是使ST连杆14转动闭合到ST支座13B内,ST连杆14安装在作为转动轴的ST连杆轴13C上。另外,ST举臂16,在ST连杆14的、远离摄影物体的那一侧,也是可转动地支承在ST连杆轴13C上。ST举臂16,用于接合ST主体13A的底面,以保证ST主体13A的弹出。
ST支架13B,拥有一个容纳ST主体13A的空间,而且它也是一个壳体,这个壳体有一个弹出运动所必需的开口端,其形状如图2所示。用来支承ST连杆轴13C的支轴面,位于ST支座13B一端的两侧,ST连杆14装在ST连杆轴13C上。另外,安装孔13d和13d位于ST支座13B另一端的两侧。
第二ST凸轮推杆20,作为一个驱动一传动元件,装在ST支座13B的、靠近摄影物体那一侧的安装孔13d内,同时,安装孔13d利用O形环20a进行密封。这也就是说,通过O形环20a,实现了ST支座13B的一项防水功能。
此外,ST凸轮推杆轴19,固定安装到第二凸轮推杆20的内侧上。ST凸轮推杆轴19的基准端,通过一个与ST举臂16相连接的ST连杆18和一个ST开启弹簧19a,固定安装到ST开关控制杆21上。ST开关控制杆21,安装在ST支座13B外边一侧的安装孔13d上。就ST开关控制杆21而言,安装孔13d也利用O形环进行密封。从而,获得了ST支座13B的一项防水功能。
第二ST凸轮推杆20和ST开关控制杆21,分别装入安装孔13d和13d。这些驱动—传动元件,可转动地安装到ST支座13B上,同时,ST压紧元件22,压紧自这些元件中伸出的轴端。
采用上述结构的ST单元13,是一种频闪发光装置。因此,需要从位于照相机机身3内的电源向位于ST主体13A内的发光单元(图中未示出)进行供电。从而,与发光单元(图中未示出)相连接的导线,穿过导线橡胶元件13D,连接到一个设置在照相机机身3内的预定电路板上,导线橡胶元件13D安装在位于ST支座13B一个侧面上的孔13f之中。
就本实施例而言,ST单元13是安装在照相机机身3上,这不仅便于从照相机机身3到ST单元13的供电连线,而且还可以简化用于弹出ST单元13的驱动—传动机构。
此外,连接槽13e,位于ST支座13B周缘上的一个预定位置,用于放置作为防水元件的ST橡胶元件23。ST橡胶元件23装入连接槽13e。ST橡胶元件23起到一个防水元件的作用,它能够使前盖4和后盖5相对于照相机机壳2的内侧,获得防水功能。
图3为透视图,示意性地表示具有上述结构的ST单元13和照相机机身3的连接结构,并表示驱动—传动机构的构形。
如图3所示,照相机机身3上装有光学系统元件、电路元件等摄影所必需的元件。举例来说,照相机机身3装有:一个驱动单元(图中未示出),用来在胶片接纳空间(图中未示出)内实现胶片的输片或回卷,胶片接纳空间设置在照相机机身3内侧后部的一个预定位置;一个取景器单元10A,安装在照相机机身3的上部;镜筒11,安装在照相机机身3的正面;以及其他元件。
ST单元13的安装空间,位于照相机机身3上部的一端。ST单元13即安装在这个空间之内。在这种情况下,在ST单元13的ST主体13A的底部,加工有多个安装孔,而且在照相机机身3的ST单元13的安装面上所加工的多个安装孔3a,均为螺纹孔,由此,ST主体13A能够安装到照相机机身3上。
此外,在ST单元13下面的照相机机身3中,还装有多个驱动一传动元件。特别是,齿轮轴3b,设置在照相机机身3正面的一个预定位置上,用来支承ST凸轮齿轮24。ST凸轮齿轮24,连接着安装在照相机内的一个驱动单元(图中未示出),在驱动单元的驱动下进行转动。ST凸轮齿轮24将驱动单元所产生的转动力,传递给用来弹出ST主体13A的驱动—传动连杆机构。
此外,连接轴3c,设置在齿轮轴3b的附近。第一根ST凸轮推杆25,可转动地支承在连接轴3c上。第一根ST凸轮推杆25,与ST凸轮齿轮24上的凸轮相接合,并且将驱动力传递给安装在ST支座13B下部的第二根ST凸轮推杆20。位于第一根ST凸轮推杆25端部的滑动销25a,与装在ST支座13B上的第二根ST凸轮推杆20上的凸出相接合。
ST凸轮齿轮24和第一根ST凸轮推杆25,通过从照相机机身3外侧安装的ST压紧元件26,可转动地安装在照相机机身3的正面。
因此,就上述结构而言,ST单元13是安装在照相机机身3上。从而,便于实现从照相机机身3到ST单元13的供电连线。此外,由于ST单元13靠近照相机机身3内的驱动单元,还能够简化用于弹出ST主体13A的驱动一传动机构。
根据本实施例,就安装在照相机机身3上的ST单元13而言,实现了结构的改进,从而,不仅能够获得弹出位置和收回位置,而且还能够安全、平稳地实现ST主体13A的弹出和收回。下面,将参照图4和图5,对上述结构的一个实例进行描述。
图4和图5为放大视图,示出了ST单元的驱动—传动机构的基本结构部分,其中,包括前面所述的弹出定位装置。图4表示在ST主体处于收回位置(非摄影位置)时的情况。图5表示在ST主体处于弹出位置(摄影位置)时的情况。
就本实施例而言,其特点是,用来将ST主体13A定位在弹出位置和收回位置的定位装置,设置在前盖4的相应部位,从而,不仅能够以低成本、简单地使ST主体13A弹出和收回到弹出和收回位置,而且还能够安全、平稳地实现ST主体13A的弹出和收回。
具体细节如图4所示,用来将ST主体13A定位在收回位置的收回定位元件4a,是设置在前盖4内侧的一个预定位置上,而由两个凸出所组成的接合元件13g,是设置在ST主体13A的底面上,其位置对应于收回定位元件4a的位置。当ST主体13A处于收回位置时,设置在ST主体13A底面上的接合元件13g,与设置在前盖4上的收回定位元件4a相接合。这样,就限定了ST主体13A的收回位置,并确定了ST主体13A的位置。
此外,如图5所示,用来将ST主体13A定位在弹出位置的摄影定位元件4b,是设置在前盖4内侧的一个预定位置上。当ST主体13A运动到弹出位置时,设置在ST主体13A下端的摄影定位凸面13b,与摄影定位元件4b相接触。这也就是说,当ST主体13A处于弹出位置时,摄影定位凸面13b,与设置在前盖4上的摄影定位元件4b相接合,从而使ST主体13A止动。这样,就限定了ST主体13A的弹出位置(摄影位置),并确定了ST主体13A的位置。
下面,将针对有效地利用上述定位装置的ST单元的驱动—传动过程进行描述。
假设ST单元13的ST主体13A现处于收回位置(非摄影位置)。
ST主体13A,通过ST主体轴15和ST闭合弹簧17a,可转动地安装在ST连杆14的一端。而且,ST闭合弹簧17a,施力于ST主体13A,使ST主体13A在作为转动轴的ST主体轴15上,朝着靠近ST连杆14另一端的方向转动。从而,如图4所示,接合元件13g接触到设置在前盖4上的收回定位元件4a,由此,能够限定ST主体13A相对于前盖4的收回位置(非摄影位置)。另外还有,图5中用“α”表示的箭头,表示ST闭合弹簧17a的弹力。
ST连杆14的另一端,通过ST连杆轴13C和ST闭合弹簧17b,可转动地支承在ST支座13B的支承面上。而且,ST闭合弹簧17a,通常朝着ST支座13B底部的方向,施力于ST连杆14。从而,如图4所示,ST连杆14在作为转动轴的ST连杆轴13C上转动收回到ST支座13B的里面。
这时,设置在ST主体13A底部的接合元件13g,与设置在前盖4上的收回定位元件4a相接合,由此,限定了ST主体13A的收回位置,从而,确定了ST主体13A的位置。另外,图5中用“β”表示的箭头,表示ST闭合弹簧17b的弹力。
此外,在图4中,弹出驱动—传动机构的第一凸轮推杆25,在ST闭合弹簧17a和ST闭合弹簧17b的弹力作用下(弹力在图5中用“α”和“β”表示),在连接轴3c上以逆时针方向转动。这时,第一凸轮推杆25的接触部位25b接触到ST驱动凸轮元件24a的起始位置(凸轮的最低端),这是因为这个起始位置是处于ST驱动凸轮24a的频闪装置驱动区域之内,从而,这个起始位置是处于一个这样的转动位置上:设置在与照相机机身内的驱动单元相连的ST凸轮齿轮24的外表面上的ST驱动凸轮24a,能够接触到第一凸轮推杆25的接触部位25b。
ST主体13A,通常是在ST闭合弹簧17a和ST闭合弹簧17b的弹力作用下,收回到收回位置。因此,由弹力所产生的转动力,以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作用在装在ST推杆轴19上的并以ST推杆轴19为转动中心的ST推杆18和第二ST凸轮推杆20上。由于第二ST凸轮推杆20的臂20b接合着第一凸轮推杆25的滑动销25a,这个转动力又传递给了第一凸轮推杆25。因此,安装在连接轴3c上的并以连接轴3c为转动中心的第一ST凸轮推杆25,以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被施予转动力。
借助于上述结构,跟随着ST凸轮齿轮24的ST驱动凸轮24a从图5所示的弹起位置向图4所示的收回位置转动,第一ST凸轮推杆25在连接轴3c上以逆时针方向转动。随着第一ST凸轮推杆25的转动,第二ST凸轮推杆20以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在ST推杆轴19上转动。
随着第二ST凸轮推杆20的转动,通过第二ST凸轮推杆20和ST推杆轴19所支承的ST推杆18,也在作为转动轴的ST推杆轴19上,以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这也就是说,ST推杆18(见图5)的驱动部分18a,是朝着ST支座13B的底部方向转动,从而,与驱动部分18a相接合的ST举臂16,在作为转动轴的ST连杆轴13C上,以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因此,设置在ST举臂16端部的驱动部分16a,在ST主体13A的底面上接触滑动。从而,驱动部分16a与ST主体13A之间脱离接触,而且同时,在ST闭合弹簧17a和ST闭合弹簧17b的弹力作用下(弹力在图5中用“α”和“β”表示),ST主体13A收回到ST支座13B的里面。在这种情况下,如前所述,由于设置在ST主体13A底部的接合元件13g与设置在前盖4上的收回定位元件4a相接合,从而,限定了ST主体13A的收回位置,由此,也就确定了ST主体13A的位置。图4所示的、ST主体13A的定位和收回状态,即能够实现。
那么,要使ST单元13的ST主体13A从图4所示的收回位置运动到图5所示的弹出位置(摄影位置),则驱动—传动机构执行弹出运动。
当挡板4A从关闭位置移动到开启位置时,照相机1的主开关(图中未示出)接通,从而,驱动和控制一个作为驱动源的电机(图中未示出),使镜筒11从缩回照相机1的缩回位置伸出到达到最短焦距长度的“广角(wide)”位置。此时,ST凸轮齿轮24,其连接着一个用来将电机驱动力传递给镜筒11的减速机构,在作为转动中心的齿轮轴3b上,以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UP方向)转动。
相应地,与ST驱动凸轮24a相接合的第一ST凸轮推杆25,由于ST驱动凸轮24a的凸轮结构或形状,而被向上推动。从而,第一ST凸轮推杆25,在作为转动轴的连接轴3c上,在UP方向上转动一个预定距离,以便定位在弹出位置。在转动时,设置在第一ST凸轮推杆25另一端的驱动销25a,也以UP方向转动,从而,安装在ST支座13B下面的第二ST凸轮推杆20的接合部位,在驱动销25a的作用下,也是被向上推动,使接合部位在UP方向上转动。在这种情况下,驱动销25a的转动方向,与ST闭合弹簧17a和ST闭合弹簧17b的弹力方向,是相反的。
因此,由第二ST凸轮推杆20和ST推杆轴19所支承的ST推杆18,也在UP方向上转动。这也就是说,ST推杆18(见图5)的驱动部分18a,在作为转动轴的ST连杆轴13C上,以UP方向转动,接合并向上推动ST举臂16。
当ST举臂16如前所述以UP方向转动时,设置在ST举臂16端部的驱动部分16a,在图5中向右手方向运动,在ST主体13A的底面上接触滑动,并且向上推动ST主体13A。由此,ST连杆14,在作为转动轴的ST连杆轴13C上,以顺时针方向转动。此外,ST主体13A,还在ST主体轴15上,以逆时针方向转动。这也就是说,由于ST连杆14的转动和ST主体13A在ST主体轴15上的转动,ST主体13A和作为ST主体13A的转动轴的ST主体轴15一起,运动到弹出状态。
设置在ST主体13A下端的摄影定位凸面,接触到设置在前盖4上的摄影定位元件4b,使ST主体13A停止运动。这样,就限定了ST主体13A的弹出位置(摄影位置),从而,将ST主体13A定位在图5所示的弹出位置。
此外,在第二ST凸轮推杆20转动时,设置在ST支座13B背面的ST开关推杆21,也随之转动,以操纵用来探测ST主体13A是处于弹出位置还是处于收回位置的ST开关29(见图9A)。由此,能够探测出ST主体13A是处于弹出位置还是处于收回位置。因此,当ST主体13A处于收回位置时,能够避免错误地进行摄影。
在镜筒11从缩回位置伸出到“广角”位置的同时,ST主体13A也从收回位置运动到弹出位置。因此,当摄影者打开挡板4A时,不仅镜筒11伸出到“广角”位置,而且,ST主体13A也运动到弹出位置。从而,摄影准备工作完成。
此外,当摄影者操纵调焦按钮7来调整焦距时,由于ST凸轮齿轮24连接着用来驱动镜筒11的减速机构,因此,在调整焦距期间,ST凸轮齿轮24也转动。为了使第一ST凸轮推杆25能够保持在图5所示的位置,在以齿轮轴3b为转动中心的ST驱动凸轮24a上,设有一个延续自频闪装置驱动区域E1(置位区域)的弧形自由转动区域E2(焦距调整区域)。这样,在调整焦距期间,ST主体13A也能够保持在弹出位置。图5中所示的标号L1,表示频闪装置驱动区域的起始位置。标号L2表示自由转动区域E2(焦距调整区域)的起点位置,它对应于ST主体13A的升起位置(弹出位置)。
当摄影者关闭挡板4A时,照相机1的主开关被关闭,ST主体13A从弹出位置收回到收回位置。镜筒11,也随着主开关的关闭,缩回到叠合(collapse)位置。此时,ST凸轮齿轮24,在down方向上转动。ST主体13A,在前面所述的ST闭合弹簧17a和ST闭合弹簧17b的弹力作用下,收回到收回位置。
如前所述,ST开启弹簧19a是安装在前面所述的第二ST凸轮推杆20与ST凸轮推杆18之间,从而,施力于第二ST凸轮推杆20和ST凸轮推杆18,施力方向是使第二ST凸轮推杆20与ST凸轮推杆18之间相互打开。顺便指出,图5中的标号“18b”表示ST凸轮推杆18的接合部位,ST凸轮推杆18连接着ST开启弹簧19a的基准端;而标号“20a”表示第二ST凸轮推杆20的接合部位,第二ST凸轮推杆20连接着ST凸轮推杆18的另一端。另外,用“γ”表示的箭头,表示ST开启弹簧19a的弹力。
由此,第二ST凸轮推杆20和ST凸轮推杆18,在一个预定负荷范围内,是整体转动,而当负荷超过这个预定范围时,第二ST凸轮推杆20和ST凸轮推杆18,则是相互之间独立转动,转动方向是与ST开启弹簧19a的弹力方向相反。因此,当ST主体13A从收回位置被驱动到弹出位置时,第二ST凸轮推杆20和ST凸轮推杆18是整体转动,以驱动ST主体13A。另一方面,当ST主体13A已处于弹出位置时,如果还有从收回位置向弹出位置方向的推力作用在ST主体13A上,则与第一ST凸轮推杆25相接合的第二ST凸轮推杆20,不会发生转动,但ST凸轮推杆18能够在与ST开启弹簧19a的弹力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转动。因此,即使有过大的力量作用在ST主体13A上,也能够避免破坏频闪装置驱动机构100。
下面,将描述作为发光元件的ST主体13A在收回位置和弹出位置的定位。正如前面所描述的那样,ST主体13A是通过两种类型的转动,在收回位置和弹出位置之间进行运动,这两种类型的转动即是:(1)以ST主体轴15为转动轴的转动;(2)因连杆14的转动而引起的ST主体轴15的转动。因此,要确定ST主体13A的位置,就需要对上述两种类型的转动进行定位。
首先,就ST主体13A以ST主体轴15为转动轴、转动收入到前面所述的如图4所示的收回位置而言,ST主体13A的定位,是通过设置在ST主体13A底面上的接合元件13g与设置在前盖4上的收回定位元件4a相接合来实现的。就图5和图8所示的弹出位置而言,ST主体13A的定位,是通过设置在ST主体13A下端的摄影定位凸面13b与设置在前盖4上的摄影定位元件4b相接合来实现的。因此,ST主体13A以ST主体轴15为转动轴、转动到收回位置和弹出位置,是借助于前盖4来实现的。
下面,将描述因连杆14的转动而引起的、ST主体13A在ST主体轴15上的定位。就本实施例而言,因连杆14的转动而引起的、ST主体13A的收回位置的定位,是通过ST支座13B来实现的。如图4、6A、6B所示,ST主体13A的ST主体轴15的轴孔,是设置在ST支座13B上,而且,随着连杆14的转动而一起运动的ST主体13A的定位,是通过作为收回定位元件的接合元件13j与设置在ST支座13B上的收回定位元件13h相接合来实现的。从另一方面来说,ST主体13A的弹出位置的定位,是通过设置在ST主体13A背面上的摄影定位凸面13i与设置在后盖5上的摄影定位元件5c相接合来实现的。
正如前面所描述的那样,就本实施例而言,ST主体13A的弹出位置的定位,是通过构成照相机外壳的前盖4和后盖5来实现的。因此,ST主体13A能够相对于外部元件,精确地定位在弹出位置。就ST主体13A的收回位置的定位而言,因以ST主体轴15为转动轴的运动而引起的ST主体13A的运动,其定位是借助于前盖4来实现的,而因ST连杆14的转动而引起的ST主体13A的运动,其定位是借助于后盖5来实现的。
由于ST连杆14的转动将引起ST主体13A的运动,因此,需要在ST主体13A的外表面(这个表面在图4中用R2表示)、前盖4和后盖5之间,保持精确的相互位置关系。但是,ST主体13A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大于ST主体13A的端部表面(这个表面在图4中用R1表示)的曲率半径。因此,ST主体13A的外表面的位置偏差所产生的影响,小于ST主体13A的端部表面的位置偏差所产生的影响。从另一方面来说,就ST主体13A的端部而言,由于具有小的曲率半径R1,因此,前盖4与后盖5之间的位置偏差,对外观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ST主体13A的端部的定位,是通过前盖4来实现的,在这个位置上,ST主体13A、前盖4和后盖5之间的位置偏差,易于对外观产生影响。ST主体13A的外表面的定位,是通过ST支座13B来实现的,在这个位置上,位置偏差对外观几乎没有影响。
因此,就上述结构而言,不用说,采用如图7所示的弹出式ST单元的照相机,其组装效率能够有效提高。此外,借助于这种简单的结构,还能够以低的成本,可靠地确定ST主体13A的弹出位置和收回位置。从而,能够安全、平稳地实现弹出和收回运动。
就采用上述结构的照相机1而言,弹出式ST单元13是安装在照相机机身3上。就采用上述结构的、ST单元13是简单地安装在照相机机身3上的防水照相机和防滴水照相机而言,必须在前盖4、后盖5和安装在照相机机身3上的ST单元13之间提供防水功能,这一点虽然能够实现,但利用现有技术非常麻烦。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照相机具有这样的一种结构:通过使用防水元件23和30,就能够在三个元件之间------即前盖4、后盖4和频闪单元13之间------实现防水功能。由此,能够确保在上述三个元件之间实现防水功能。下面,将参照图8到图14,对这种照相机防水结构进行详细描述,这种防水结构是本发明的特征。
图8到图14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照相机防水结构的一个实施例。图8为照相机的剖面图,表示照相机防水结构的组成。图9A和图9B为透视图,主要表示设置在前盖上的防水元件的结构。图10为透视图,表示照相机的装配和结构,主要表示设置在后盖上的防水元件的结构。图11为局部剖视图,其剖面线见图9A中的C-C,表示在后盖、前盖和ST支座周缘部位的防水结构。图12为局部剖视图,其剖面线见图11中的A-A,表示在三个元件之间------即前盖、后盖和ST支座之间------由两个防水元件所组成的防水结构,这种防水结构是本发明的特征。图13为局部剖面图,其剖面线见图11中的B-B,表示在后盖和ST支座周缘的防水结构。图14A和图14B表示前盖和ST支座的经改进的形状,从而,ST支座能够更为有效地安装在前盖上。
就本实施例的照相机防水结构而言,ST支座13是夹在前盖4与后盖5之间,在ST支座13周缘的一个预定位置上,装有作为第二防水元件的ST橡胶元件23。
在前盖4内侧整个周长上和在前盖4对应于ST橡胶元件23的位置上,设置有凸形的前盖筋条28(28a,28b)。这也就是说,在ST支座13B夹在前盖4与后盖5之间的情况下,前盖筋条28压紧ST橡胶元件23,从而,前盖4和ST支座13B彼此保持水密性。因此,能够实现可靠的防水功能。
此外,在后盖5内侧对应于ST橡胶元件23的位置上,还设置有凸形的后盖筋条5b。这也就是说,在ST支座13B夹在前盖4与后盖5之间的情况下,后盖筋条5b压紧ST橡胶元件23,从而,后盖5和ST支座13B彼此保持水密性。因此,能够实现可靠的防水功能。
图8表示ST主体13A在弹出时的状态。图中具体地表示通过设置在ST主体13A下端的摄影定位凸面13b与设置在前盖4上的摄影定位元件4b相接合,ST主体13A被定位在弹出位置(摄影位置)。此外,在没有弹出时,ST主体13A收回在位于ST支座13B内的收回位置。因此,借助于本实施例的照相机防水结构,能够可靠地实现ST支座13B、前盖4和后盖5之间的防水功能。
就本发明的照相机防水结构而言,还进一步提高了照相机机壳的整体防水功能。
具体地讲,本实施例的照相机1采用了这样的结构:ST单元13是安装在照相机机身3上。因此,要实现可靠的防水功能,防水元件不仅必须考虑到ST支座13B的正面和背面,而且还要考虑到ST支座13B的两个侧面。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前盖4上的前盖筋条和后盖5上的后盖筋条,其形状和尺寸与ST支座13B的ST橡胶元件23的环形相吻合。此外,为了保持前盖4和后盖5彼此的水密性,还采用了一种防水结构,其中,线形插入式橡胶元件30被作为第一防水元件,用来保持前盖4和后盖5彼此的水密性,当后盖5和前盖4连接在一起时,前盖筋条压紧插入式橡胶元件30。
图9A为装配和结构视图,表示设置在前盖上的前盖筋条的形状及安装在ST主体上的ST橡胶元件的形状。图9B为局部放大视图,表示ST橡胶元件的主要特征部分。
如图9A所示,前盖4和后盖5一起,用来夹住照相机机身3。前盖4上设置有一个开口,通过这个开口,安装在照相机机身3上的ST支座13B被装入前盖4。在前盖内侧、开口周缘上,延续有前盖筋条28b,它与ST支座13B的ST橡胶元件23的形状和布置相吻合。这也就是说,在安装ST支座13B时,延续的前盖筋条28b压紧ST橡胶元件23的、除了位于ST支座13B背面那一部分之外的其余部分。
如前所述,前盖筋条28a设置在与后盖5相连接的前盖4的外侧边缘,即:在前盖4上除了对应于ST支座13B的ST橡胶元件23那部分之外的部分的外侧边缘。当前盖4安装到后盖5上时,前盖筋条28a压紧安装在对应于后盖5位置上的插入式橡胶元件30。这也就是说,前盖筋条28a起一个压紧筋条的作用,用来压紧使前盖4和后盖5彼此保持水密性的插入式橡胶元件。
ST橡胶元件23安装到ST支座13B的背面(照相机1的背面),形成弯曲部位23c,从而,ST橡胶元件23在ST支座13B的一个预定位置上,围绕着ST支座13B的外缘。
更具体地讲,如图9B所示,ST橡胶元件23包括:第一压紧区域23a,实质上在前盖4和后盖5相互接合的方向延续;以及第二压紧区域23b,经由弯曲部分23c,实质上在与上述接合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延续。这也就是说,在前盖4开口附近延续的前盖筋条28b,压紧ST橡胶元件23的第一压紧区域23a。另一方面,在后盖5内侧延续的后盖筋条5b(见图10),压紧ST橡胶元件23的第二压紧区域23b。
如图10所示,后盖5和前盖4一起,用来夹住照相机机身3。槽5a用来安装插入式橡胶元件30,设置在后盖5内侧、除了预定区域(从C1到C2的区域)------即在图10中用箭头Q1和Q2所表示的区域------之外的外缘部分,槽5a的位置和形状与设置在前盖4上的前盖筋条28a的位置和形状相一致。这也就是说,插入式橡胶元件30安装在槽5a上,由此,当前盖4和后盖5相互结合时,设置在前盖4上的前盖筋条28a将压紧插入式橡胶元件30。从而,能够保持前盖4和后盖5彼此的水密性。插入式橡胶元件30的两端,放置在垂直于前盖4和后盖5相互接合的方向上,以便能够叠加在ST橡胶元件23上面。因此,在压力的作用下,插入式橡胶元件30和ST橡胶元件23相互接触,这一点将在下面进行描述。
这个预定区域,即在图10中用“μ”所表示的对应于ST橡胶元件的区域,在图10用标号C1和C2表示。在这个区域中,后盖筋条5b是延续的,其形状和ST橡胶元件23相吻合,它如图8所示的那样压紧设置在ST支架13B背面的ST橡胶元件23。后盖筋条5b在靠近区域C2的位置构成连接槽5a,而且后盖筋条5b的凸出高度和形状对应于连接槽5a。因此,靠近区域C2的后盖筋条5b,将压紧ST橡胶元件23的第二压紧区域23b。
如图9A和图10所示,将三个元件------即具有上述防水结构的前盖4、后盖5和安装有ST装置13的照相机机身3------相互连接在一起。这样,就获得了具有本发明防水结构的照相机1。
在这种情况下,就后盖5、前盖4和照相机1的ST支座13B的周缘的防水结构而言,设置在前盖4上的前盖筋条28a,如图1 1所示,压紧安装在后盖5的连接槽5a之内的插入式橡胶元件30,从而,插入式橡胶元件30发生如图11所示的变形。因此,前盖4和后盖5彼此保持水密性,由此,获得了防水结构。
同时,在后盖5内侧延续的后盖筋条5b,压紧ST支座13B的ST橡胶元件23。对应的ST橡胶元件23,形成如图11所示的受压状态,因此,后盖5和ST支座13B彼此保持水密性。由此,获得了防水结构。
此外,就ST支座13B的两个侧面的防水结构而言,ST橡胶元件23和插入式橡胶元件30,作为应用在前盖4、后盖5和ST支座13B之间的两个防水元件,构成了如图12所示的可靠防水结构,这是本发明的特征。这就是说,就上述的照相机防水结构而言,三个元件------即前盖4、后盖5和ST单元13,是与安装在ST支座13B上的ST橡胶元件23和插入式橡胶元件30连接在一起,ST橡胶元件23和插入式橡胶元件30在压力的作用下彼此相互接触。因此,三个元件之间的周缘彼此保持水密性,而这是利用现有技术非常难以实现的防水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ST橡胶元件23所使用的弹性材料的硬度,大于插入式橡胶元件30所使用的弹性材料的硬度,则在前盖4安装到ST支座13B时,在前盖4所施加的力的作用下,前盖筋条28a压紧ST橡胶元件23,如图12所示。因此,ST橡胶元件23膨胀到前盖筋条28b的端部,从而,形成一个膨胀部分23d和一个由前盖筋条28b所挤压的受压部分23e,如图12所示。同时,由ST橡胶元件23所形成的膨胀部分23d,压紧连接着ST橡胶元件23的插入式橡胶元件30,从而,插入式橡胶元件30被挤压到靠近前盖筋条28的端部。就本实施例而言,作为防水元件的ST橡胶元件23,其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插入式橡胶元件30。
就后盖5与ST支座13B之间的防水结构而言,在后盖5安装到ST支座13B时,在后盖5所施加的力的作用下,后盖5上的后盖筋条5b压紧ST橡胶元件23。因此,ST橡胶元件23在后盖筋条5b上膨胀,形成一个膨胀部分23f,而且在后盖筋条5b的挤压下,还形成一个受压部分23e。在图11到图13中,标号50和51表示ST橡胶元件23的非受压状态和插入式橡胶元件30的非受压状态。标号52表示后盖筋条5b的端部。
因此,利用上述简单的防水结构,就能够以低成本确保三个元件------即前盖4、后盖5和ST支座13B------之间的防水功能。
此外,本实施例的照相机防水结构还被改进,以能够提高照相机的组装效率。图14表示这种改进的一个实例。
图14A表示ST支座13B正在通过前盖4的开口而安装到前盖4上的状态。图14B表示ST支座13B已经通过前盖4的开口而安装到前盖4上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就安装ST支座13B的前盖4的开口而言,前盖筋条28b和前盖4的开口,如图14A所示,分别被设计成与前盖4和ST支座13B的连接方向成一个预定的夹角θ。因此,前盖4的开口的两个侧壁40a和40b,分别以预定角度θ延伸到前盖4的正面壁面40c,从而,构成如图14A所示的前盖4的开口。
根据本实施例,ST支座13B是通过这个开口安装到前盖4上。如果这个开口的形状是两个侧壁的方向与连接方向相同,则从上述组装过程的可操作性观点来看,由于作为防水元件的ST橡胶元件23是设置在ST支座13B的周缘上,因此,难以通过前盖筋条28b压紧ST橡胶元件23的方式,将ST支座13B安装到前盖4上。
但是,根据本实施例,前盖4的开口是被设计成以一个预定角度θ倾斜于ST支座13B和前盖4的连接方向。从而,在开始安装ST支座13B和前盖4时,易于将ST支座13B通过开口来插入就位。
如图14A所示,在ST支座13B还没有安装到前盖4上时,在安装的最后阶段,相对于安装方向、位于ST支座13B两侧的ST橡胶元件23,接触到开口的侧壁。因此,在前盖筋条28b的压紧作用下,易于实现对ST橡胶元件23的压紧,而且能够实现平滑的连接。最后,位于ST支座13B的安装方向前端的ST橡胶元件23,接触到开口的壁面40c,从而,在对应的前盖筋条28的压紧作用下,ST橡胶元件23被压紧。
正如前面所描述的那样,ST支座13B是通过前盖4上的开口而安装到前盖4上,此外,ST支座13还安装到后盖5上。从而,实现了图14B所示的ST支座13B的周缘。这也就是说,通过使用ST橡胶元件23和插入式橡胶元件30,能够构成一种防水结构,可完全保持ST支座13B、前盖4和后盖5彼此之间的水密性,这是本发明的特征。
因此,采用根据本发明的防水结构的照相机1,其组装效率能够得以提高。
根据本实施例,ST单元13是安装在照相机机身3上。不用说,这能够提高照相机的组装效率,而且借助于这种简单结构,还能够确保弹出式ST主体13A以低成本来实现ST主体13A在弹出位置和收回位置的定位。此外,还能够安全、平稳地实现ST主体13A的弹出。这样,就获得了采用弹出式ST单元13的照相机1,这种弹出式ST单元13最适于用来减小照相机的外形尺寸。
此外,在三个元件之间------即前盖4、后盖5和ST支座13B之间的防水结构中,包括有作为防水元件的ST橡胶元件23和插入式橡胶元件30。从而,能够在这三个元件之间获得可靠的防水功能。因此,采用弹出式闪光单元的照相机1,能够避免进水,例如雨水等,从而,能够获得稳定的摄影性能。
应当指出的是,就本发明的实施例而言,照相机可以是电子照相机,例如:除了单反照相机和卤化银照相机之外的数字照相机。如果这种照相机的弹出式ST单元采用的是上述弹出驱动—传动机构和防水结构,显然也能够获得同样的优点。
就本发明而言,显然能够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基础上进行多种不同的改进。本发明并不受任何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只是受附属权利要求的限制。

Claims (22)

1.一种照相机防水结构,包括:
一个前盖,用来遮盖照相机机身的正面;
一个后盖,用来遮盖所述照相机机身的背面;以及
一个夹层元件,夹在所述前盖与所述后盖之间,
其特征在于:这种照相机防水结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后盖上的第一条形凸出;
设置在所述后盖上的第二条形凸出;
安装在所述后盖上的第一防水元件;以及
安装在所述夹层元件上的第二防水元件,
在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彼此连接在一起的情况下,所述的第一防水元件由所述的第一条形凸出压紧,由此,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彼此保持水密性,
在所述夹层元件夹装在所述前盖与所述后盖之间的情况下,所述的第二防水元件由所述的第一条形凸出压紧,由此,所述前盖和所述加层元件彼此保持水密性,同时,所述的第二防水元件由所述的第二条形凸出压紧,由此,所述后盖和所述加层元件彼此保持水密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防水元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条形凸出和所述第二条形凸出的压紧方向上,其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防水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相机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水元件有一个弯曲部分,它环绕所述夹层元件的周缘,所述第二防水元件还有:第一压紧部分,自所述弯曲部分沿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彼此连接的方向延伸;第二压紧部分,以垂直于所述连接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压紧部分由所述第一条形凸出压紧,而所述第二压紧部分由所述第二条形凸出压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相机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部分和所述第二压紧部分,在所述第二防水元件的所述宽度方向上,位于彼此不同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元件和所述第二防水元件都是由弹性材料制成,而且所述第二防水元件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防水元件的硬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元件是一个用来照明摄影物体的频闪单元。
7.一种照相机防水结构,包括:
第一外壳,有一个用来连接的开口端;
第二外壳,安装到所述第一外壳上;以及
一个夹层元件,夹在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
其特征在于:这种照相机防水结构包括:
第一条形凸出,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的开口端上;
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上的第二条形凸出;
第一防水元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外壳上,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彼此安装在一起的情况下,由所述第一条形凸出压紧所述的第一防水元件;以及
第二防水元件,安装在所述夹层元件上,在所述夹层元件夹装在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的情况下,由所述第一条形凸出和所述的第二条形凸出压紧所述的第二防水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相机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防水元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条形凸出和所述第二条形凸出压紧所述第二防水元件的方向上,其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防水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相机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防水元件有一个弯曲部分,它环绕所述夹层元件的周缘;所述第二防水元件还有:第一压紧部分,自所述的弯曲部分沿所述的第一外壳和所述的第二外壳彼此连接的方向上延伸;第二压紧部分,在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连接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一压紧部分由所述第一条形凸出压紧,而所述第二压紧部分由所述第二条形凸出压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相机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部分和所述第二压紧部分,在所述第二防水元件的所述宽度方向上,位于彼此不同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相机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元件和所述第二防水元件都是由弹性材料制成,而且所述第二防水元件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防水元件的硬度。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相机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元件是一个用来照明摄影物体的频闪单元。
13.一种照相机防水结构,包括:
第一外壳,具有一个开口端;
第二外壳,安装到所述的第一外壳上;以及
一个夹层元件,夹装在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
其特征在于:这种照相机防水结构包括:
在所述第一外壳的开口端的整个周长上形成的第一条形凸出;
一个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上,而且其位置避免重叠所述夹层元件;
第一防水元件,其形状为线形,用来保持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彼此之间的水密性,而且是安装在所述槽之内,
第二防水元件,其形状为环形,环绕着所述夹层元件的周缘,它在所述夹层元件的周缘上,从三个方向上受到所述第一条形凸出的挤压;以及
第二条形凸出,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外壳上,它从不同于所述三个方向的一个方向上,挤压所述第二防水元件,
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的缝隙,因充满所述第一防水元件而实现水密性;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夹层元件之间的缝隙,以及所述第二外壳与所述夹层元件之间的缝隙,因充满所述第二防水元件而实现水密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相机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元件的两端,是在与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彼此连接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分别重叠在所述第二防水元件上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相机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元件基本上为四边形,所述第一条形凸出压紧四边形的三个边,而所述第二条形凸出压紧不同于所述三条边的另一条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照相机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彼此连接方向的所述夹层元件的两个边,与所述的连接方向成一个预定的夹角。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相机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防水元件具有一个弯曲部分,所述第二防水元件还有:第一压紧部分,自该弯曲部分沿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彼此连接的方向上延伸;第二压紧部分,以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连接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压紧部分由所述第一条形凸出压紧,而所述第二压紧部分由所述第二条形凸出压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照相机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水元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条形凸出和所述第二条形凸出压紧所述第二防水元件的方向上,其宽度是大于所述第一防水元件,而且所述第一压紧部分和所述第二压紧部分,在所述第二防水元件的所述宽度上,是处于不同的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相机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条形凸出被加工成凸出于一个具有所述槽的所述壁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相机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元件和所述第二防水元件,受到所述第一条形凸出和所述第二条形凸出的挤压,从而,所述第一防水元件的两端与所述第二防水元件相接触。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相机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元件是一个频闪单元。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照相机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频闪单元由单元支座和支承在该单元支座上的发光部分组成,其支承方式为:使所述的发光部分能够收入和弹出所述的支座;以及所述第二防水元件安装在所述频闪单元的所述支座上。
CN01144880.6A 2000-12-28 2001-12-27 照相机的防水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336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402879/2000 2000-12-28
JP2000402879A JP2002202557A (ja) 2000-12-28 2000-12-28 カメラの防水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62639A true CN1362639A (zh) 2002-08-07
CN1203364C CN1203364C (zh) 2005-05-25

Family

ID=18867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114488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3364C (zh) 2000-12-28 2001-12-27 照相机的防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574434B2 (zh)
JP (1) JP2002202557A (zh)
CN (1) CN1203364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5035A (zh) * 2012-03-30 2013-10-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弹出式闪光灯组件以及包括该弹出式闪光灯组件的相机
CN106090579A (zh) * 2016-08-10 2016-11-09 深圳市固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稳定平衡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09512B2 (en) 2001-11-19 2009-10-27 Otter Products, Llc Protective enclosure for electronic device
JP4035495B2 (ja) * 2003-09-11 2008-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4302548B2 (ja) * 2004-02-18 2009-07-2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カメラ及び電子機器
US7082264B2 (en) * 2004-07-08 2006-07-25 Olympus Corporation System comprising camera and waterproof housing
US20080170844A1 (en) * 2007-01-11 2008-07-17 Samuel Ehab M Camera wiper
US8965458B2 (en) 2009-08-21 2015-02-24 Otter Products, Llc Protective cushion cover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9025317B2 (en) 2010-03-17 2015-05-05 Otter Products, Llc Multi-material protective case for sliding/articulating/rotating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US9549598B2 (en) 2010-10-12 2017-01-24 Treefrog Developments, Inc. Housing for encas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NZ703209A (en) 2010-10-12 2016-06-24 Treefrog Developments Inc Housing for encasing an object
US9615476B2 (en) 2011-06-13 2017-04-04 Treefrog Developments, Inc. Housing for encasing a mobile device
CN105843331B (zh) 2011-06-13 2019-06-14 树蛙开发公司 用于保护平板电脑的外壳
USD736777S1 (en) 2012-06-13 2015-08-18 Treefrog Developments, Inc. Cas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AU2012358151B2 (en) 2011-12-22 2017-02-02 Treefrog Developments, Inc. Accessories for use with housing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WO2013106474A1 (en) 2012-01-10 2013-07-18 The Joy Factory, Inc. Protective casing providing impact absorption and water resistanc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WO2013181644A1 (en) 2012-06-01 2013-12-05 Treefrog Developments, Inc. Housing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amera, microphone and flash isolation
US9241551B2 (en) 2012-06-13 2016-01-26 Otter Products, Llc Protective case with compartment
AU2014268838B2 (en) 2013-05-18 2017-08-17 Otter Products, Llc Waterproof protective cas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9300078B2 (en) 2013-08-23 2016-03-29 Otter Products, Llc Waterproof housing for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waterproof adapter for accessory device
US9577697B2 (en) 2015-05-27 2017-02-21 Otter Products, Llc Protective case with stylus access feature
US9960521B2 (en) 2016-02-24 2018-05-01 Otter Products, Llc Connector for fluidly sealing an aperture of a protective case
US10042236B2 (en) * 2016-09-07 2018-08-0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maging device
US10178902B2 (en) 2016-09-07 2019-01-15 Otter Products, Llc Protective enclosure for encas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US10827809B2 (en) 2018-04-05 2020-11-10 Otter Products, Llc Protective case for 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96869B2 (ja) 1993-02-17 2002-07-02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ポップアップストロボ
JPH09203951A (ja) * 1996-01-26 1997-08-05 Minolta Co Ltd カートリッジホルダーの防水機構
JP2000122146A (ja) 1998-10-14 2000-04-2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の移動部の防水機構及びストロボ発光部の防水機構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5035A (zh) * 2012-03-30 2013-10-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弹出式闪光灯组件以及包括该弹出式闪光灯组件的相机
CN103365035B (zh) * 2012-03-30 2017-05-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弹出式闪光灯组件以及包括该弹出式闪光灯组件的相机
CN106090579A (zh) * 2016-08-10 2016-11-09 深圳市固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稳定平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03364C (zh) 2005-05-25
JP2002202557A (ja) 2002-07-19
US6574434B2 (en) 2003-06-03
US20020085841A1 (en) 200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3364C (zh) 照相机的防水结构
CN1295930C (zh) 摄像装置
CN1225894C (zh) 数字照相机系统
CN1152284C (zh) 防水型照相机
CN101078859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照相机
CN1581938A (zh) 相机装置,电子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1052185A (zh) 具有增强图像通信能力的移动通信装置
CN1497321A (zh) 闪光灯内藏式照相机
CN1740899A (zh) 用于电子装置的防水壳
CN1601307A (zh) 摄像装置和便携式终端
CN1458886A (zh) 用于汽车上的交通事故照相装置
CN1690756A (zh) 伸缩式镜筒与成像设备
CN1655043A (zh) 摄像装置、影像感测模组和摄像方法
CN1573497A (zh) 兼作光圈的快门驱动装置
CN1683984A (zh) 镜筒与成像设备
CN1798994A (zh) 成像装置、具有它的移动终端及该成像装置的组装方法
CN1296769C (zh) 装有镜头且带有保护盖的摄影胶片组件
CN101080148A (zh) 电子装置
CN1698006A (zh) 透镜适配器
CN1173223C (zh) 照相机的相片格式选择装置
CN1779547A (zh) 具有护盖的照相机
US20210063846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imaging device
CN2651782Y (zh) 照相机
CN1697485A (zh) 支座装置及照相机系统
CN1750747A (zh) 铰链装置和具有该铰链装置的便携式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525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