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55130A - 混凝土电梯导轨和引导系统 - Google Patents
混凝土电梯导轨和引导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55130A CN1355130A CN 00134256 CN00134256A CN1355130A CN 1355130 A CN1355130 A CN 1355130A CN 00134256 CN00134256 CN 00134256 CN 00134256 A CN00134256 A CN 00134256A CN 1355130 A CN1355130 A CN 13551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ide rail
- elevator
- cement concrete
- hoist trunk
- air cush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体浇筑的混凝土导轨系统,通过在浇筑升降通道的同时浇筑混凝土导轨,从而省去传统的金属导轨。节省了建造时间和费用,并使其结构和混凝土导轨持久耐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引导系统。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轿厢的导轨和引导系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混凝土导轨和适用于此的引导系统。
电梯轿厢通常在一对竖直固定在建筑物升降通道内的铁制导轨(例如:钢轨)之间被牵引。固定在轿厢上的辊子通常与导轨接触并将轿厢定位于升降通道内的适当位置上。导轨也被用作紧急制动装置的故障保护制动表面。在正常运行时,电梯的竖直运动及其运动的停止均由上、下运动并通过滑轮引导的提升绳来完成。上述的绳也与配重相连以便于为电梯轿厢的运动和停止提供良好的机械性能。滑轮的运动通过电梯驱动马达和机械制动器来控制,机械制动器与滑轮机械连接。机械制动器通常由弹簧致动而进入制动位置,从而与固定在滑轮上的制动鼓或制动盘贴合,并在电梯将运动时使用电磁铁来释放制动器使其脱离制动位置。就电能或电信号或电梯安全电路而论,这就提供了紧急制动。
通常,电梯系统的钢轨通过一系列的水平支承件固定在升降通道中。很多升降通道通常由混凝土材料构成,其是通过滑模施工或者是通过浇筑成一定的截面再进行组装而成。然后采用已知的方法将水平支承件固定在升降通道中,导轨使用紧固件进行固定,所述紧固件可允许导轨进行水平调整以避免其不对齐。导轨必须在升降通道内进行制造并进行定位以限制其误差,从而保证运行质量并均匀安全地进行制动。当建筑物和升降通道独立于导轨趋于运动和变位、例如在建筑物收缩、摆动、热膨胀或地震时,就很难使导轨保持必要的误差和布置。这种运动使得电梯设备很难固定在导轨上,其允许将设备放置在电梯升降通道中。导轨独立于建筑物所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分隔梁必须加在位于多个升降通道中的电梯或间距之间,间距通常为2.5m,小于办公楼标准层与层之间的距离。这就需要为电梯安全装置所施加的载荷提供支承。
使用钢轨的另一个问题是在钢的制造和运输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并且将导轨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轧制成标准形状是很困难的。对于每一个电梯,必须设置4条钢轨来支承轿厢的两侧和配重。每条导轨的重量范围是从12kg/m-34kg/m,且将导轨设置成5m的型材。另一个是工人的安全问题,因为导轨段必须吊起、安装并与所有的电梯升降通道对准。
当上述辊子持续不断地与导轨接触并高速转动时,辊子在高速电梯中会产生不希望有的噪声,并且辊子系统的摩擦造成电梯系统损失能量。现有技术的电梯系统通过使用固定在电梯上的电磁导引装置将轿厢左右、前后定位在升降通道中,从而来避免产生噪声。电磁导引装置产生变化的电磁力贴靠着铁轨,从而当轿厢上、下运动时使轿厢处于升降通道的中心附近。电磁导引装置需要很大的电能;例如:需要1-2KW的电能才能产生将轿厢保持在升降通道中心所必需的力。
现有技术导轨的一个问题是电梯安全装置会损坏铁轨,这样维修费用昂贵且需花费大量的时间,上述维修包括使导轨重新对准以及在紧急停止和进行测试后有时对建筑物所造成的损坏。
在复合建筑结构中,通常包括建筑物矩形开口混凝土电梯心墙。这部分是由于高压缩强度混凝土发展的结果。建造这些心墙的通常方法是采用“滑模”施工,升降通道的3面乃至所有的4面墙可通过将混凝土泵送到建筑物顶部或者通过将料斗提升到顶部并将混凝土倾倒在模中的方式从顶到底逐步进行浇筑。模可从心墙下部凝固部分中的坑穴顶起。在下部建起的建筑物中,使混凝土升降通道的预浇筑部分升起、对准并就位。
在所有现有技术的结构中,导轨是金属的,因此电梯系统就存在上述缺陷。因此希望有这种导轨的替代物用在电梯中。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铁导轨和电梯引导系统。根据本发明,导轨整体设置在升降通道结构上,并最好包括混凝土材料。在滑模施工过程或者局部预浇筑过程中,导轨是作为建造升降通道的一部分而形成的。本发明电梯引导系统包括多个气垫,所述气垫设置在靠近混凝土导轨的电梯轿厢上。在电梯轿厢竖直运动的过程中,控制气垫使之向至少一条导轨且最好是所有导轨的每一个表面且至少是轿厢导轨上喷射气流,并在每条导轨与轿厢之间产生偏压力。空气通过风机或其它装置来提供。射在各个表面上的气流使轿厢处于升降通道每个电梯井的中心,以使其平稳安静地上升和下降。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气垫包括多个孔,所述孔具有设置在轿厢与导轨之间的密封件来包容或限制其中的气流。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一个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一个由控制器进行控制的可变孔口,以便于改变从每个气垫喷射出的空气量。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控制风机或其它气源装置的输出以改变从每个气垫喷出的空气量。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自调节阀组件调节每个气垫的气流量以使轿厢在导轨上基本保持对中。每个气垫产生的偏压力与气垫内的气压成比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包括有普通辊子或气胎来对轿厢或配重进行引导,以代替上述这些气垫装置中的一个,特别是对于“运行质量”不是特别重要的配重。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简要地描述了一种倾斜式电梯或载人运送装置。所示系统在主要方面与普通倾斜式电梯类似,但使用了与前述本发明实施例相同的整体形成的混凝土导轨。本发明的倾斜式电梯系统在高速情况下使用气垫,而在低速情况下则使用辊子/气胎。
图1A是本发明电梯系统升降通道顶部的透视图;
图1B是导轨端接在升降通道顶部以提供设备支承点的侧视简图;
图2是图1沿2-2线的横截面图;
图3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浇筑导轨的形状;
图4是另一个可供选择的浇筑导轨的形状;
图5是又一个可供选择的浇筑导轨的形状;
图6简要地表示了作用于相邻的混凝土导轨正面及其一个侧面的气垫;
图7是图6所示的气垫处于第一位置时的横截面图;
图8是图6所示的气垫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横截面图;
图9是用于本发明混凝土导轨的由滑阀驱动的气垫的顶部横截面简图;
图10是本发明可变节流阀系统的顶部横截面简图;
图11是本发明变速风扇系统的顶部横截面简图;
图12是用于本发明空气引导系统的支承辊轮的横截面简图;
图13是处于另一位置时的图12所示的视图;
图14是用于倾斜式电梯或载人扶梯的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混凝土升降通道10包括导引件或导轨12,该导引件或导轨12在浇筑时形成混凝土升降通道或升降通道部分的一个整体部分。这些导引件或导轨12垂直于混凝土壁14延伸或者可以是其它的取向或结构,其可完全代替现有技术中的金属导轨并具有上面所提到的优点。在多个升降通道内电梯井18之间的柱子16以及其它导轨的尺寸和形状也可用于使结构优化,从而在建造自身所需的材料量之外减少电梯导轨所需的额外材料量。
本发明使用了现有技术中的滑模施工,并包含以导轨结构的形式来用混凝土浇筑导轨。该方法提供了一种以极其严格的偏差简便快捷地建造升降通道和导轨系统的方法。在模板系统中使用单一的“模”确保了导轨始终浇筑成相同的尺寸、距其它导轨具有相同的距离以及距心墙具有相同的距离,而导轨是心墙的一部分。滑模施工的基本概念是人们所熟知的,在此不必讨论了,但除了墙以外,滑模技术也适宜于制造同时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导轨。
滑模施工的性质使混凝土导轨之间的距离在每层保持大致相等。鉴于在给定升降通道和建筑物重量的情况下导轨“能”以其它的方式向底部略微变大,可调整模子,从而逐渐确定导轨的横截面尺寸以便于为升降通道压缩的时间依赖效应创造条件和/或当浇注升降通道时可以采用压缩强度逐渐降低的混凝土。但是,本发明考虑到这种变化,顶部对底部,采用了用于空气导管的“波纹管”式结构,以及在辊子系统中采用了弹簧结构以保持靠近于导轨。象如今的高压缩强度混凝土、模板和搅拌系统一样,滑模施工或“现场浇筑”系统的性质也从顶部到底部提供了非常平滑和无接缝的表面。这对在初始结构中减小平滑过程的必要性是有益的,而且也延长了电梯部件的使用寿命;显然粗糙表面加速了与其接触部件的磨损。应当注意的是:虽然要付出一些很少的额外劳动,但使用便携式工具和材料就可使缺陷得到平整或修补。类似的技术也可在用于低层无电梯楼房的预浇筑升降通道部分的平滑接缝中进行使用。
对于浇筑混凝土导轨来说,还可有很多种不同于图1A所示的矩形形状的导轨;图2的导轨是“T”形的,其它形状的导轨表示在图3-5中。为清楚起见,在附图中尽管外轨和中心轨起同样的作用,但外轨用标号12表示,中心轨用标号16表示。实际上,出于各种不同工程或结构的原因,例如使空气力均衡从而“矫正”并引导轿厢以及为升降通道自身提供所额外构筑的稳定性,可采用任何的横截面形状。本发明示出的每个可供选择的混凝土导轨形状提供了引导装置可在其上运行的不同表面,且必须对引导装置的精确运行进行修正以便于使用所示的这些可供选择的形状。所示的引导装置是朝向带有垂直和平行引导表面的矩形和“T”形形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导轨12比升降通道10短,从而为设备机座或支架13提供了立脚点或紧固支承,而且也在左右横向支承了多个升降通道中的中心轨柱。另外,混凝土导轨可浇筑在固定于升降通道或“井”底部的设备和机座组件的顶部,因为结构下方的设备通常是已知的。
在多个升降通道中,电梯之间轿厢导轨柱的横向支承件最好由位于每层的普通钢“分隔梁”或类似件来承担,并在“现场浇筑”结构的情况下离开固定于滑模设备下面的后工作面对其进行安装。另外,可利用辅助滑模系统以竖直导轨柱的形式来浇筑水平分隔梁。
代替普通滚子或需要钢轨或其它金属轨的先进电磁引导装置,本发明的电梯系统利用一种气垫装置来在左右和前后平面内进行引导,该气垫装置类似于用于进行水平运送的机场自动载人运送系统(APM)的Otis气垫装置。这种气垫装置只需要很小的动力,因此非常适用于本发明。作为比较,100人的APM运载系统只需12kW的风机马达就可使完全承载的运载系统浮动,每个气垫恰好需要10cfm的空气。由于电梯通常悬在钢丝绳上并保持静态平衡,或者通过液压缸来顶起,因此,不必提起或“浮起”电梯轿厢,而只需在升降通道内将其移到优选的位置上。因为轿厢的横向负载较小,所以作用于导轨的压力也较小。这就将所需的动力降低到所希望的水平上。例如,对于一个2250+2250=4500kg承载能力的高速双层舱电梯来说,其通常被认为是所制造的最大载客量电梯,只需总共1.5kW就可将其保持在升降通道中所预期的电梯轿厢位置处。这种电梯1000-2000N标准横向引导力在气压约为3psi情况下所需要的气垫作用面积约为968平方厘米。气垫尺寸大约为15cm×65cm,与顶部和底部处轿厢侧边相吻合。作为进一步的比较,标准电梯尺寸所需要的引导力大约只有56kg。利用图2和外轨12可对该实施例所优选的衬垫位置有更深的理解,衬垫位于每个表面20、22和24处,缓冲垫可设置在导轨16的表面26、28和30上。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导轨12的一部分上两个气垫组件32的位置。每个气垫的至少一个孔34最好是两个孔34与一台风机或压缩流体(空气)源(未示出)相连。每个气垫包括可膨胀的套管或“波纹管”36(如图7和8所示)和密封件38。套管36最好可在不与柱接触时保持伸展状态并可保持被电梯轿厢压缩的状态。通过限制套管36的轴向长度,密封件38直接起作用并确定由套管36和导轨12所限定空间40内所包含的流体压力量。特别是,当载荷作用于气垫32时,电梯轿厢(未示出)的摆动或者由于人站在轿厢中所引起的不平衡,因此促使气垫32靠近导轨12。这就使密封件38与导轨12接触,相对避免了输送到空间40内的流体发生泄漏。相反,当没有载荷作用于气垫32时,密封件38就离开而不与导轨12接触,并导致有较高的流体泄漏率。较低和较高的流体泄漏率分别与空间40内较高和较低的流体压力相对应。套管36也是可伸缩的,从而渐渐地将空间40内的压力增大到足够高的水平以阻止电梯沿此方向运动,在一个实施例中采用了图示的手风琴形状。当沿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另一组多个气垫就象上面所描述的那样起作用。如果没有其它装置来补偿壁的压缩效应的话,“波纹管”也可补偿由于壁的压缩所引起的顶部对底部导轨尺寸的可能变化。总之,气垫可有效并缓和地使电梯轿厢保持位于其电梯井18的中部位置上。
为前后左右运动而设置在电梯两侧的气垫具有平衡或矫正的作用,从而使电梯轿厢高质量地运行。设有闸阀以便将压力保持在预定的最大压力以下,从而根据振动情况来保持运行质量。通过使摩擦极小,空气导引系统所产生的噪音就极小并减少了电梯的能量消耗。当任何气垫被推向引导表面时,气垫可自然调整其自身位置,气垫与混凝土导轨之间的背压趋于增大,从而导致产生很大的力使气垫离开导轨。相反,当任何气垫离开引导表面时,该气垫所产生的力就减小,而相对的气垫就使轿厢向电梯井18中部返回。通过这种方式,当轿厢在电梯井18中运动时,气垫就可自身自动地调整电梯轿厢的位置。
为了提供更多的自身调整,本发明还包括图9所示的滑阀。根据前述可分辨出导轨12和位于导轨12每侧的套管36和密封件38。为补充本发明的这些部分,供应管线42、44和反馈管线46、48与滑阀50相连。当反馈管线46和48中的压力是静态的和相等的情况下,滑阀50弹性地偏压到其中心位置。弹性偏压最好通过弹簧52来实现。实际上,滑阀50包括壳体54和双分路活塞56。活塞56最好包括两个流动区,这两个流动区是可以移位的,从而使得更多或更少的来自压力流体供应源(未示出)的压力流体经过滑阀50并有选择地进入其中一条供应管线42或44。通过其中一条或另一条反馈管线46或48,活塞56被偏压向滑阀壳体54的一侧或另一侧。在图中,(使用术语“上”和“下”以及“向下”和“向上”仅仅是用于表示部件在图中的相对位置,而不是表示在本发明装置中的任何具体位置)在反馈管线46所供压力的作用下,活塞56的上部被向下推。由于轿厢框架60推压密封件38使其与图上部的导轨12接触,因此,在上气垫的空间40内产生压力。这使得滑阀50中的活塞56向下运动,从而使高压流体沿箭头62所示的方向经过阀50而进入管线44。流体的这种流动就进一步增大了图上部空间40内的流体压力,并趋于将轿厢框架60推向图的顶部和升降通道的中心位置。由于活塞56的阻挡,压力流体不会流入管线42。由于附加流体不会进入图下部的空间40,因此,在此就保持低压力状态,并促使轿厢框架60沿此方向向图顶部运动。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一个滑阀操纵每对前后气垫,而另一个滑阀操纵一对左右气垫。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压力调整通过一个与间隙传感器66相联的控制系统64来实现,间隙传感器66可以是能检测传感器与导轨12之间距离的任意一种普通传感器,例如:激光装置、声波装置等。控制系统64还与压力调整装置,如设置在流体压力源70与空间40之间的可变节流阀68相联。控制系统64用程序控制从间隙传感器66读取信息并控制节流阀68中的孔口大小来调整供给空间40的压力流体量。当导轨12距间隙传感器66更远时,节流阀68就减小孔口的大小,而当导轨12靠近间隙传感器66时,就增大孔口的大小。最好,控制系统64与系统中所有的气垫相联,以保持压力平衡,从而最有效地使电梯轿厢处于升降通道电梯井的中部。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控制系统72从间隙传感器66接受信号并对其进行响应,在这一点上其与控制系统64是类似的,但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程序控制用于可操纵地进行连接和变速马达驱动装置74的控制,变速马达驱动装置74可驱动与风机78相联的马达76。风机78产生供应到空间40中的压力流体,并可简单地通过马达速度来进行调节。该实施例不需要外界压力流体源和连接管道,且在难以接近这种外界压力流体源的地方使用优于其它系统。
如图12和13所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可有选择地包括的辊子一同运动并作为轿厢气垫32的横向推力支承。支承辊子也用于在紧急状态下限制轿厢横向运动(也可避免轿厢与其它升降通道固定装置相互干涉)。在这些图中,辊子80由托架82固定连接到支承板84上,支承板84固定在电梯轿厢(未示出)上。这些图顺序地描述了辊子80在控制电梯轿厢情况下的动作。在图12中,轿厢已离开导轨12的侧面,且辊子80不与其接触。在图13中,与上述相反,轿厢向导轨12运动,且辊子80与导轨12接触。在此位置,辊子80可使电梯轿厢稳定。即使轿厢沿一个方向运动超过预期位置,由于不均匀载荷或其它原因,辊子可阻止轿厢与导轨12接触,而轿厢与导轨12接触会减少气垫32和电梯系统其它部件的寿命。
显然,托架84可由弹簧或如螺线管这样的可选择致动装置来代替,以便于向辊子80提供附加弹性力,或者当电梯轿厢到达目标层时使电梯轿厢停止摆动,或者减小风机或风扇的大小,或者当电梯停在一层或到达停层时减小风机速度和/或停止风机工作。当轿厢在目标层快要停下来时,螺线管伸出辊子同时从所有的表面与导轨12接触,这就避免了电梯轿厢摆动,而这也是所希望的。这种螺线管最好通过控制器来操纵以保证同步动作。即使气垫装置失效,该系统也可使电梯轿厢保持正常工作。通过使用螺线管可将弹簧加载的辊子拉离导轨,螺线管丧失能量将使辊子运动与导轨接触。能量的丧失可直接编制到系统中,或者通过控制器来启动,或者简单地是一种实际能量损失。辊子可由聚氨酯或类似的固体材料制成,或者可以是用作平稳器的气胀式气胎。
这种气胎或辊子导引装置可以普通的方式进行使用,尽管在本发明中它们是在混凝土导轨上运动,在没有导气装置的情况下,对于低速或中速电梯,辊子或气胎将不会产生大的噪声。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还可作出各种不同的变型和替换。因此,上面对本发明的描述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倾斜式电梯或载人运送系统90支承在混凝土导轨系统92上,混凝土导轨系统92最好与升降通道94形成一个整体。电梯轿厢96是可与倾斜式电梯或载人运送装置一起使用的普通轿厢,但最好是在其导引装置上有所改进,或者是用于低速场合的辊子/气胎装置(未示出),或者是用于高速场合的气垫98。在低速情况下,辊子或气胎导引装置足以提供较好的运行质量,而气垫装置最好是用于高速场合,因为在高速情况下电梯轿厢96内的乘客会感觉到通过辊子或气胎所带来的冲击。气垫98最好是前述实施例所描述的。从图中可看到,配重100装有气胎导引装置102,而不是空气导引装置。在此当然可用空气导引装置来代替,但费用太高,且由于大多数倾斜式电梯系统运行速度较慢,因此,对于配重100来说,气胎导引装置102应当是足够了,虽然轿厢96上最好是用空气导引装置98。
另外,倾斜式电梯系统90如同其在现有技术中那样,其包括设备和滑轮组件104以及钢丝绳106。最好并根据相对于前述实施例所讨论的本发明的一个重要方面,混凝土导轨92端接在截短的升降通道94的顶部以使混凝土导轨提供立脚点或紧固支承点110,从而支承和紧固设备和滑轮组件104。
虽然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各种不同的变型和替换。因此,上面对本发明的描述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Claims (34)
1.一种电梯升降通道,其包括:
混凝土壁结构;以及
与所述混凝土壁结构形成一体的电梯轿厢导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升降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由结构钢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升降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形状是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升降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形状是七角形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升降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形状是多角形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升降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形状是弯曲状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升降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形状是三角形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升降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升降通道包括多个电梯井,其还包括位于相邻电梯井之间由混凝土构成的中心柱状导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升降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导轨在所述升降通道的顶部或底部为固定在所述升降通道内的设备框架提供立脚点或紧固支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升降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固定在所述升降通道的顶部,所述设备框架还为导轨柱提供横向支承。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升降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柱状导轨由钢或混凝土分隔梁横向支承。
12.一种电梯系统,其包括:
混凝土升降通道,混凝土升降通道具有整体形成的混凝土电梯轿厢导轨;
悬吊在所述升降通道中的电梯轿厢;以及
至少一个气垫,所述气垫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上,并以气垫缓冲的方式与其中一个所述导轨的至少一个表面相联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气垫,所述第二气垫与所述至少一个气垫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气垫以气垫缓冲的方式与所述导轨的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表面的表面相联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相对的气垫与一个共同的滑阀流体连接,所述滑阀有选择地向每个所述气垫供应压力流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阀根据与其相联的每个气垫内的压力自动地作出响应,并将压力流体导向高压气垫。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接近度传感器;
与所述接近度传感器相联的控制器;以及
与所述控制器相联的压力调整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近度传感器提供的信号来控制所述调整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整器是一个与压力流体源相联的阀。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是一个可变节流阀。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整器是一个风机。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气垫包括:
辊子托架;以及
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托架上的辊子。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可在螺线管上移动,并将所述辊子从静止位置移动到所述辊子与其中一个所述导轨的表面接触的位置。
22.一种电梯,其包括:
混凝土升降通道,混凝土升降通道具有整体形成的混凝土电梯轿厢导轨;
悬吊在所述升降通道中的电梯轿厢;以及
至少一个辊子导引装置,所述辊子导引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上,并与其中一个所述导轨的至少一个表面相联通。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辊子导引装置,所述第二辊子导引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辊子导引装置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辊子导引装置与所述导轨的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表面的表面相联。
24.一种建造混凝土电梯升降通道的方法,其包括:
浇筑所述升降通道的第一部分;
滑动其中浇筑了所述第一部分的模以确定第二部分;
浇筑所述第二部分;以及
重复所述滑动和所述浇筑过程,逐渐地向建成完整长度的所述升降通道前进。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建造混凝土电梯升降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确定壁和侧导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建造混凝土电梯升降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还确定控制柱状导轨。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建造混凝土电梯升降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确定控制柱状导轨。
28.一种在混凝土导轨上引导电梯轿厢的方法,其包括:
由一个组件向混凝土导轨表面发出压力流体;以及
由一个组件向所述混凝土导轨的相对表面发出压力流体。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在混凝土导轨上引导电梯轿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电梯轿厢接近于所述导轨表面的接近度;以及
控制向所述导轨的所述表面发出的所述压力流体,从而保持距其所选定的距离。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在混凝土导轨上引导电梯轿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通过改变阀的孔口来实现,所述阀设置在压力流体源和所述导轨之间。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在混凝土导轨上引导电梯轿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通过改变沿所述导轨方向产生压力流体的风机的速度来实现。
32.一种倾斜式电梯或载人运送系统,其包括:
位于确定所述电梯或载人运送系统的升降通道内的混凝土导轨子系统;
由所述混凝土导轨子系统引导的电梯轿厢;以及
固定在所述混凝土导轨子系统上的设备和滑轮组件。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倾斜式电梯或载人运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导轨子系统与所述升降通道浇筑成一体。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倾斜式电梯或载人运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还至少部分地由所述混凝土导轨子系统支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01342568A CN1178846C (zh) | 2000-11-27 | 2000-11-27 | 混凝土电梯导轨和引导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01342568A CN1178846C (zh) | 2000-11-27 | 2000-11-27 | 混凝土电梯导轨和引导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55130A true CN1355130A (zh) | 2002-06-26 |
CN1178846C CN1178846C (zh) | 2004-12-08 |
Family
ID=4596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013425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8846C (zh) | 2000-11-27 | 2000-11-27 | 混凝土电梯导轨和引导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8846C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78717B (zh) * | 2003-12-09 | 2011-10-12 | 奥蒂斯电梯公司 | 升降机系统的导轨 |
CN107934720A (zh) * | 2017-12-01 | 2018-04-20 | 赵丰 | 轨道箱体及楼道电梯 |
CN109789996A (zh) * | 2016-09-30 | 2019-05-21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用于电梯设备的独立式导轨和导轨结构以及具有这种导轨的电梯设备 |
-
2000
- 2000-11-27 CN CNB001342568A patent/CN117884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78717B (zh) * | 2003-12-09 | 2011-10-12 | 奥蒂斯电梯公司 | 升降机系统的导轨 |
CN109789996A (zh) * | 2016-09-30 | 2019-05-21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用于电梯设备的独立式导轨和导轨结构以及具有这种导轨的电梯设备 |
CN107934720A (zh) * | 2017-12-01 | 2018-04-20 | 赵丰 | 轨道箱体及楼道电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8846C (zh) | 2004-1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345565B2 (ja) | 可変式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 |
EP1705147B1 (en) | Elevator with Vertical Vibration Compensation | |
US5020639A (en) |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absorbing vibrations in cars of high-speed elevators | |
CN106946127B (zh) | 用于电梯系统的推力和力矩控制系统 | |
US20230121073A1 (en) | Climbing elevator with load-based traction force | |
JP2007055799A (ja) | 階間調整機能付き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 |
CN1178846C (zh) | 混凝土电梯导轨和引导系统 | |
KR101023310B1 (ko) | 자기부상열차용 궤도 구조물에서의 가이드레일 위치 조절장치 | |
CN106948593A (zh) | 一种轮式机器人爬架 | |
KR20030015379A (ko) | 최소의 건물 공간을 사용하는 승강기 시스템 | |
JP2000219441A (ja) | 制振装置 | |
KR20120130087A (ko) | 이단 승강기 장치 | |
US6578673B2 (en) | Concrete elevator rail and guidance system | |
JPH01242386A (ja) | 流体圧エレベータ | |
CN209522445U (zh) | 一种电梯机械吊装用缓冲装置 | |
EP4032845A1 (en) | Wall climbing elevator | |
CN205034913U (zh) | 电梯 | |
JP2000211857A (ja) |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タ | |
JPH07215634A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かご室床の浮上装置 | |
US11383959B1 (en) | Method for expanding a rise of an elevator hoistway | |
JPH11255443A (ja) | ロープ式エレベータのケージの位置調整装置 | |
KR20210002863A (ko) | 엘리베이터 카의 진동 저감 장치 | |
KR20180017373A (ko) | 중량물 운반용 공압식 리프트 장치 | |
JP4376036B2 (ja) |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の着床制御装置 | |
JP2004359396A (ja) | エレベータの釣合い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208 Termination date: 2010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