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47183A - 发动机的发电电压增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的发电电压增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47183A
CN1347183A CN01132517A CN01132517A CN1347183A CN 1347183 A CN1347183 A CN 1347183A CN 01132517 A CN01132517 A CN 01132517A CN 01132517 A CN01132517 A CN 01132517A CN 1347183 A CN1347183 A CN 13471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rator
voltage
cpu
produce
oscil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325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149C (zh
Inventor
大田淳朗
畑山淳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47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47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14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14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dynamo-electric generators driven at varying speed, e.g. on vehicle
    • H02J7/141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dynamo-electric generators driven at varying speed, e.g. on vehicle with a generator driven by a prime mover other than the motor of a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01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operating on vehicle systems or fittings, e.g. on doors, seats or windscreens
    • B60R25/04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operating on vehicle systems or fittings, e.g. on doors, seats or windscreens operating on the propulsion system, e.g. engine or drive motor
    • B60R25/045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operating on vehicle systems or fittings, e.g. on doors, seats or windscreens operating on the propulsion system, e.g. engine or drive motor by limiting or cutting the electrical supply to the propulsion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04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8Overvoltag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9/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generators for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a desired output
    • H02P9/08Control of generator circuit dur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of driving means, e.g. for initiating excit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9/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generators for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a desired output
    • H02P9/14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generators for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a desired output by variation of field
    • H02P9/2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generators for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a desired output by variation of field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2P9/3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generators for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a desired output by variation of field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ntrol Of Charge By Means Of Generators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 Stand-By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s (AREA)
  • Ignition Installation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发电机的发电电压增压方法,即它通过发动机15驱动交流发电机33以便给电池21补充输出直流电和/或给电负载供应输出直流电并且对由交流发电机33产生的输出交流电进行整流并在把经过整流的输出直流电转换成部分交流电的同时进行增压整流的斩波,在所述斩波中,进行通过在输出直流电中输入用振荡器54产生的振荡脉冲Pb而增压的步骤以及通过在输出直流电中输入由中央处理器55a生成的CPU脉冲Pc而增压的步骤。能够先用振荡器或中央处理器中的任何一方进行增压并随后通过另一方进行增压,能够在各自的增压范围内更有效地进行增压。因此,在发动机起动时,能够给发动机的点火系统和燃料供应系统提供足够高的电压,由此能够早早地起动发动机。

Description

发电机的发电电压增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即使在发动机起动时发电电压低的情况下,也能给燃料供应系统及点火系统提供足够高的电压、提高发动机起动性的发电机的发电电压增压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提高由发电机产生的输出电压以便在发动机起动时供给燃料供应系统负荷和其它电负荷的发电电压增压的方法,公知的有记载在例如特开平8-51731号公报的“内燃机用电源装置”中的方法。
在上述公报的图3中记载了这样的第一供电电路10,即它具有在发电机的发电线圈Wp上由MOSFET(F1)、MOSFET(F2)及整流二极管D21、D22组成的增压整流电路10a和在连接于该增压整流电路10a的直流输出端子t1、t2之间的同时赋予MOSFET(F1)、MOSFET(F2)的各栅极以驱动信号Vg的FET控制电路10b。
增压整流电路10a通过桥接整流二极管D21、D22、设置在MOSFET(F1)的漏极与源极之间的寄生二极管Df1和设置在MOSFET(F2)的漏极与源极之间的寄生二极管Df2而构成了电桥全波整流电路,它通过由FET控制电路10b发送给MOSFET(F1)、MOSFET(F2)的矩形波形驱动信号Vg来控制MOSFET(F1)和MOSFET(F2)的接通和断开并且使发电线圈Wp产生高电压并将经过上述电桥全波整流电路整流的输出直流电供给燃料泵11。
根据上述公报的技术,发电机的发电电压在发动机起动时低而无法起动FET控制电路10b,如果不进行增压,就不能获得所需的电压,燃料泵11和点火系统就不能工作,即使尝试起动,发动机起动也在电压升高前耗费了许多时间。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发电机发电电压增压方法,即,即便发电电压在发动机起动时低也能给燃料供应系统及点火系统提高足够高的电压,从而能够早早地起动发动机。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方案1的特征是,在这样一种发电机的发电电压增压方法中,即所述方法通过发动机驱动交流发电机以便给电池补充输出直流电和/或给电负载供应输出直流电并且对由所述交流发电机产生的输出交流电进行整流,而且在把经过整流的输出直流电转换成部分交流电的同时进行增压整流的斩波,在所述斩波中,进行通过在所述输出直流电中输入用振荡器产生的振荡脉冲而增压的步骤以及通过在所述输出直流电中输入由中央处理器生成的CPU脉冲而增压的步骤。
通过进行利用振荡器的振荡脉冲的增压和利用中央处理器的CPU脉冲的增压,例如发电机的发电电压在发动机起动时低的场合,首先对振荡器或中央处理器中的一方进行增压并随后对另一方进行增压。
由此一来,能够在振荡器及中央处理器的各自增压范围内更有效地进行增压。因此,在发动机开始起动时,能够给发动机的燃料供应系统和点火系统提供足够高的电压并能够早早地进行发动机的起动。
本发明方案2的特征在于,使所述振荡器能够以比所述中央处理器产生所述CPU脉冲的起动电压低的起动电压产生所述振荡脉冲。
例如,通过当发电机的发电电压低时通过由振荡器产生的振荡脉冲来增压以及当发电电压增大到中央处理器的起动电压以上时通过由中央处理器产生的CPU脉冲来增压这样两个步骤,当发动机起动时,即使在中央处理器因发电电压低而无法起动的状态下,也能给发动机的点火系统与燃料供应系统提供足够高的电压,从而能够提高发动机的起动性。
此外,在利用反冲式起动机进行发动机的起动时,只要用小作用力操作反冲式起动机,就能确保发电电压,能够轻松地进行反冲式起动。
本发明方案3的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在达到起动电压后在预定时间内产生了所述CPU脉冲。
通过使中央处理器在预定时间内产生CPU脉冲,从而能够将所述预定时间定为检测如点火脉冲发生器信号用的待机时间,当在预定时间内检测到点火脉冲发生器信号时,经过预定时间后,在需要利用CPU脉冲的增压前,也能继续生成CPU脉冲。
本发明方案4的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在检测到发动机开始转动时开始产生所述CPU脉冲。
当发动机开始转动时,即在发电机开始发电时,通过产生CPU脉冲,能够更有效地增大发电电压。
本发明方案5的特征是,所述中央处理器在发动机转数达到预定值以上或所述电池电压达到预定值以上时结束产生所述CPU脉冲。
在发动机转数达到预定值以上或电池电压达到预定值以上时,由于发电电压十分高,所以通过结束产生CPU脉冲,能够抑制无效耗电。
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发挥了以下效果。
由于在所述斩波中进行通过在所述输出直流电中输入用振荡器产生的振荡脉冲而增压的步骤以及通过在所述输出直流电中输入由中央处理器生成的CPU脉冲而增压的步骤,所以,方案1的发电机的发电电压增压方法,能够在例如发动机起动时发电机的发电电压低的情况下,先利用振荡器和中央处理器之一进行增压并随后利用另一方进行增压并能够在各自增压范围内更有效地进行增压。因此,在发动机起动时,能够给发动机的点火系统与燃料供应系统提供足够高的电压并能够早早地进行发动机的起动。
由于所述振荡器能够以比所述中央处理器产生所述CPU脉冲的起动电压低的起动电压产生所述振荡脉冲,所以,方案2的发电机的发电电压增压方法,例如能够通过在发电机发电电压低时用振荡器产生的振荡脉冲进行增压;并在发电电压达到中央处理器的起动电压以上时用由中央处理器生成的CPU脉冲进行增压这样两个步骤,即便发电电压在发动机起动时低的场合下也给发动机的点火系统和燃料供应系统提供足够高的电压,并能够提高发动机的起动性。
此外在用反冲式起动机进行发动机的起动时,只要用小操作力操作反冲式起动机,就能确保发电电压,从而轻松地进行反冲式起动。
由于所述中央处理器在达到起动电压后在预定时间内产生了所述CPU脉冲,  所以,方案3的发电机的发电电压增压方法能够将所述预定时间定为检测如点火脉冲发生器信号用的待机时间,当在预定时间内检测到点火脉冲发生器信号时,经过预定时间后,在需要利用CPU脉冲的增压前,也能继续生成CPU脉冲。
由于所述中央处理器在检测到发动机开始转动时开始产生所述CPU脉冲,所以,方案4的发电机的发电电压增压方法,能够在发动机开始转动时,即在发电机开始发电时,通过产生CPU脉冲而更有效地增大发电电压。
由于所述中央处理在发动机转数达到预定值以上或所述电池电压达到预定值以上时结束产生所述CPU脉冲,所以,方案5的发电机的发电电压增压方法,能够在发动机转数达到预定值以上或电池电压达到预定值以上时,因发电电压十分高而通过结束产生CPU脉冲来抑制无效耗电。
附图说明
图1是装有实施本发明发电机的发电电压增压方法的供电装置的自动两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装有实施本发明发电机的发电电压增压方法的供电装置的自动两轮车的局部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供电装置的电路图。
图4是说明利用本发明发电电压增压装置的发电电压增压方法的作用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发电电压增压方法的第一曲线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发电电压增压方法的第二曲线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发电电压增压方法的第三曲线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发电电压增压方法的第四曲线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发电电压增压方法的第五曲线图。
图10表示本发明发电电压增压方法的第一流程。
图11表示本发明发电电压增压方法的第二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附图为从符号的方向观察的附图。
图1是装有实施本发明发电机的发电电压增压方法的供电装置的自动两轮车的侧视图。自动两轮车10将起动机开关12安装在把手11上并且主开关13被设置成比把手11靠下,在前罩14内安装了发动机15的点火用CDI(电容放电点火)装置16,在板17的下方的护体罩18内设置了电池21,在由配备点火火花塞22的发动机15与传动装置23构成的动力装置24上安装了作为反冲式起动机的反冲踏板25。在设置在踏脚板26的下方的油箱(未示出)上安装了作为燃料供应系统的燃料泵27。31、32是作为灯类负载的前灯、尾灯。
图2是装有实施本发明发电机的发电电压增压方法的供电装置的自动两轮车的局部侧视图,它表示图1所示自动两轮车10的侧面的另一方的侧面。
动力装置24是在侧部且护体罩18的下方设置了兼用作起动机马达的AC发电机33的装置。
图3是本发明的供电装置的电路图。
供电装置40由电池21、通过主保险丝41与电池21相连的电池中断继电器42、与电池中断继电器42及电池21相连的起动机继电器43、通过增压整流电路44与起动机继电器43相连的AC发电机33、驱动构成增压整流电路44的FET45-FET50驱动机构53、向驱动机构53供应斩波(斩波是指将直流变成交流并且在交流状态下增幅(增压),随后将输出交流电再整流成直流)用脉冲的振荡器54及计算机55、分别通过第一二极管56及第二二极管57与电池21侧及AC发电机33侧相连的主开关13、设置在主开关13及起动机继电器43各自之间的起动机开关12、通过副保险丝58从电池中断继电器42侧供电的一般负载61及分别与燃料泵27相连的FET62、63、与起动机继电器43相连的FET64、作为开关地接通断开这些FET62-FET64的控制机构65构成。
起动机开关12由与起动机继电器43相连的第一固定触点66、与主开关13相连的第二固定触点67、能够与第一、第二固定触点66、67相连的或与第一、第二固定触点66、67断开的活动触点68构成。
主开关13由与控制机构65相连的固定触点71、在能够与固定触点71相连或于固定触点71断开的同时与电池21及AC发电机33相连的活动触点72、与活动触点72相连的防盗开关73构成。
防盗开关73与未示出的防盗装置相连,当主开关13的活动触点72与固定触点71连接(接通)时,所述防盗开关断开,当活动触点72与固定触点71分开(断开)时,它被接通。
燃料泵27由电动机74、及用电动机74驱动的泵体75构成。
AC发电机33是三相交流发电机,它从定子线圈33a、33a、33a中获取输出功率。
电池中断继电器42由与主保险丝41相连的固定触点76以及在能与固定触点76相连的或与固定触点76分开的同时与起动机继电器43相连的活动触点77构成的开关78、使开关78接通断开的线圈81构成。当线圈81不通电时,开关78处于断开状态。
起动机继电器43由与电池断开继电器42相连的第一固定触点82、与电池21相连的第二固定触点83及分别与第一、第二固定触点82、83相连或与之分开的活动触点84构成的开关85、用于转换与活动触点84的第一、第二固定触点82、83的连接的线圈86构成,当线圈86不通电时,活动触点84与第一固定触点82相连,当线圈86通电时,活动触点84与第二固定触点83相连。
增压整流电路44由上述FET45-FET50、连接在FET45-FET50的各自漏极和源极之间的二极管91-96、连接在输出端子97、98之间的电容器101构成,通过二极管91-96形成了三相全波整流电路,通过FET45-FET50形成了斩波用开关电路。
FET45-FET50及FET62-FET64是P沟道MOS型FET(场效晶体管),它通过施加在控制极与源极之间的门电压来控制在漏极与源极之间流过的漏极电流。
FET53接受来自振荡器54或计算机55的脉冲并使之与脉冲频率同步地对FET45-FET50的各控制极施加矩形波形驱动信号Sd。
振荡器54在由电池21或AC发电机33所供给的电压达到v1时起动并且产生具有预定振幅、预定脉冲幅度和预定时间间隔的振荡脉冲即在起动电压达v1以上时产生振荡脉冲。
计算机55具有中央处理器55a(以下标为CPU55a),CPU55a具有产生具有一定时间间隔的周期脉冲的未示出的时钟发生器。
CPU55a在由电池21或AC发电机33所供给的电压达到v2时起动并根据时钟发生器的脉冲产生具有预定振幅、预定脉冲幅度和预定时间间隔的脉冲(在这里,这种脉冲是“CPU脉冲”)即在起动电压达到v2时产生CPU脉冲。
在开始生成CPU脉冲后,在预定时间内产生CPU脉冲,当在预定时间内检测到来自未示出的点火脉冲发生器信号发生装置的点火脉冲发生器信号时,CPU55a在预定时间后也继续产生CPU脉冲,直到发动机转数或电池电压达到预定值以上,当发动机转数在预定值以下时,或者在停止发动机转动时,CPU55a使CPU脉冲生成结束。
第一二极管56是电流从电池21流向主开关13侧的二极管,而电流不从AC发电机33流向电池21。
第二二极管57是电流从AC发电机33流向主开关13侧的二极管,电流不从电池21流向AC发电机33。
普通负载61是除燃料泵27等燃料供应系统负载以及图1所示CDI装置16与点火火花塞22等点火系统负载外的电负载,它们主要是前灯31、尾灯32、转向信号灯、计数器照明灯等灯类负载和喇叭。
再参见图3,FET62-FET64在各自的源极与漏极之间连接二极管103-105。
控制机构65通过接通主开关13而在由电池21或AC发电机33供应的预定电压V下起动,它在控制FET62-FET64的各自门电压的情况下接通/断开FET62-FET64的源极与漏极。
控制机构65产生了用于使CDI装置16(见图1)工作的控制信号。
CDI装置16通过点火线圈发电并且经过二极管整流,把所述电力部分供给点火电容器,通过给与点火电容器相连的且处于断开状态的闸流晶体管的控制极施加电信号,使闸流晶体管接通,积蓄在点火电容器中的电力被放出,放电电流流过点火线圈的一次线圈并在二次线圈中产生高电压,从而在点火火花塞上跳出火花。
在这里,增压电流电路44、FET驱动机构53、振荡器54及计算机55构成了发电电压增压装置110。
FET62-FET64及控制结构65构成了电力控制装置111。
以下,说明利用上述发电电压增压装置110的发电电压增压方法。
图4是说明采用本发明发电电压增压装置的发电电压增压方法的功能图。
首先,接通主开关13。
例如,电池21的电量减少,在即便接通起动机开关12而发动机也不起动的场合下,踩下反冲踏板25,开始反冲。
由此一来,AC发电机33转动地开始发电。
随后,由AC发电机33产生的交流电通过增压整流电路44被整流成三相全波电流并在输出端子97、98之间输出了直流。
直流输出电压通过主开关13施加在振荡器54及计算机55上
如果上述电压小于振荡器54的起动电压v1,则继续踩反冲踏板,继续通过AC发电机33来发电。由此一来,发动机转数及AC发电机33的转数增加,发电电压接着升高,不久,如果达到了振荡器54的起动电压v1(此时的电池电压等于v1),则振荡器54开始产生振荡脉冲Pb。
结果,振荡脉冲Pb施加在FET驱动机构53上,FET驱动机构53按照比AC发电机33的交流输出频率高的频率赋予FET45-FET50的各控制极以同相位的矩形波形的驱动信号Sd。
由此一来,在定子线圈33a上产生了高电压的交流电,所述交流电经过二极管91-96的全波整流而在电容器101变平滑。即,在增压整流电路44中,通过振荡脉冲Pb进行斩波。
随后,当经过整流和平滑后的直流电压达到了比振荡器54起动电压v1高的CPU55a起动电压v2(此时的电池电压等于v2)时,CPU55a向振荡器54发送脉冲停止信号Sp,结束振荡器54产生振荡脉冲Pb,与此同时,开始产生CPU脉冲Pc。结果,CPU脉冲Pc是在FET驱动机构53上并再次在增压整流电路44中进行斩波并进一步提高了输出端子97、98之间的输出电压。
随后,当输出端子97、98之间的输出电压达到预定电压v3(此时电池电压等于v3)时,CPU55a结束产生CPU脉冲Pc。
如此一来,当输出电压提高时,能够在发动机起动时给燃料供应系统负载的燃料泵27或点火系统负载工作的控制机构65供应很高的电压,并能够提高发动机的起动性能。
在电压v2下结束利用振荡器54产生振荡脉冲Pb并在电压v3下结束利用CPU55a产生CPU脉冲Pc,例如,当v1=3V、v2=6V、v3=8V时,振荡器54在3V-6V的电压下且CPU在6V-8V的电压下最有效地工作。
图5是说明本发明发电电压增压方法的第一曲线图,其中发动机起动时的电池电压VB(发动机起动时,在连接电池与AC发电机的情况下,电池电压与AC发电机的发电电压相同)为0≤VB<v1(例如v1=3V)。曲线图的纵轴表示电池电压VB(单位V)、发动机转数N(单位rpm)、点火脉冲发生器信号、振荡脉冲产生信号、CPU脉冲产生信号,横轴表示时间T(单位msec)。振荡脉冲产生信号及CPU脉冲产生信号是表示振荡器或CPU在L电平时分别不产生振荡脉冲或CPU脉冲,而在H电平时振荡器产生振荡脉冲且CPU产生CPU脉冲的信号。
首先,在时刻t1接通主开关,在时刻t2踩下反冲踏板并开始反冲。
由此一来,发动机转数逐渐增高,电池电压VB也因AC发电机发电而随之逐渐提高。
在时刻t3,电池电压达到振荡器起动电压的v1,振荡脉冲产生信号从断开(L电平)变为接通(H电平),就是说,振荡器开始产生振荡脉冲。
发电电压通过振荡脉冲而升高,通过该发电电压而充电的电池的电压VB进一步增大,但当电池电压VB达到CPU起动电压的电压v2时,在振荡脉冲产生信号变成断开(L电平)的同时,CPU脉冲产生信号从断开(L电平)变为接通(H电平),即在结束振荡脉冲生成的同时,CPU开始产生CPU脉冲。
在CPU脉冲产生信号变为接通的时刻,计时器起动,即从经过时间t=0开始地读秒,在检测到点火脉冲发生器信号的情况下,直到经过时间t变为预定时间ts,CPU在经过预定时间ts后也一直继续产生CPU脉冲。在发动机在时刻t6起动后的时刻t7,如果发动机转数N达到了n1(例如1600rpm),则CPU结束产生CPU脉冲。在这里,在发动机转数N达到n1前,如果电池电压VB达到了v3,则CPU在这个时刻结束产生CPU脉冲。
图6是说明本发明发电电压增压方法的第二曲线图,其中发动机起动时的电池电压VB为v1≤VB<v2(例如v1=3V,v2=6V)。曲线图的纵轴及横轴与图5一样。
首先,当在时刻t1接通主开关时,由于电池电压VB超过振荡器起动电压的v1,所以,在主开关接通的同时,振荡器开始产生振荡脉冲。
随后,在时刻t2踩下反冲踏板并开始反冲。
由此一来,发动机转数N逐渐增大,电池电压VB也因AC发电机发电而随之逐渐提高。
但当电池电压VB在时刻t10达到CPU起动电压的v2时,在使振荡器结束产生振荡脉冲的同时,CPU开始产生CPU脉冲。
在开始产生CPU脉冲的时刻,计时器起动(经过时间t=0),在经过时间t变为预定时间t2前,如果检测到点火脉冲发生器信号,则CPU在预定时间后也继续产生CPU脉冲,如果电池电压VB在时刻t12达到v3,则结束CPU脉冲的产生。
图7是说明本发明发电电压增压方法的第三曲线图,其中发动机起动时的电池电压VB为v2≤VB<v3(例如v2=6V,v3=8V)。曲线图的纵轴及横轴与图5一样。
首先,当在时刻t1接通主开关时,由于电池电压VB超过振荡器起动电压的电压v1,所以,在主开关接通的同时,振荡器开始产生振荡脉冲。
此外,由于电池电压VB也超过CPU起动电压的电压v2,所以,CPU在开始产生振荡脉冲后经过预定时间tb,结束使振荡器产生振荡脉冲,与此同时,它开始产生CPU脉冲。在这里,在CPU没有在预定时间内检测到点火脉冲发生器信号的场合下,在预定时刻ts结束CPU脉冲的生成。
随后,在时刻t2踩下反冲踏板并开始反冲。当CPU检测到点火脉冲发生器信号时,CPU判断出发动机开始转动并开始产生CPU脉冲。
由此一来,发动机转数N逐渐提高,电池电压VB因AC发电机发电也随之逐渐提高。
如果电池电压VB在时刻t18达到v3,则CPU结束产生CPU脉冲。
图8是说明本发明发电电压增压方法的第四曲线图,其中发动机起动时的电池电压VB为v2≤VB<v3(例如v2=6V,v3=8V)。曲线图的纵轴及横轴与图5一样。
首先,当在时刻t1接通主开关时,由于电池电压VB超过振荡器起动电压的电压v1,所以,在主开关接通的同时,振荡器开始产生振荡脉冲。
此外,由于电池电压VB也超过了CPU起动电压的电压v2,所以,CPU在开始产生振荡脉冲后经过预定时间tb,结束使振荡器产生振荡脉冲,与此同时,它开始产生CPU脉冲。
如果CPU在预定时间ts内的时刻t22检测到了点火脉冲发生器信号,则CPU在预定时间ts后也继续产生CPU脉冲,如果电池电压VB在预定时间ts内达到了v3,则CPU在变为预定时间ts的时刻结束产生CPU脉冲。
图9是说明本发明发电电压增压方法的第五曲线图,其中发动机起动时的电池电压VB为VB≥v3(例如v3=8V)。曲线图的纵轴及横轴与图5一样。
首先,当在时刻t1接通主开关时,由于电池电压VB超过振荡器起动电压的电压v1,所以,在主开关接通的同时,振荡器开始产生振荡脉冲。
此外,由于电池电压VB也超过了CPU起动电压的电压v2,所以,CPU在开始产生振荡脉冲后经过预定时间tb,结束了使振荡器产生振荡脉冲,与此同时,它开始产生CPU脉冲。在这里,如果CPU在预定时间ts内没有检测到点火脉冲发生器信号,则在预定时间ts结束CPU脉冲的生成。
随后,在时刻t2踩下反冲踏板并开始反冲。CPU通过点火脉冲发生器信号来检测发动机已开始转动,由于电池电压VB为8V,所以,CPU不产生CPU脉冲。
图10是本发明发电电压增压方法的第一流程图,ST××表示步骤编号。
ST01是主开关接通步骤。
ST02是判断是否电池电压VB<电池电压预定值v3的步骤,如果不是VB<v3(否,即VB≥v3),则结束处理,如果是VB<v3(是),则进至ST03。
ST03是判断是否电池电压VB<CPU起动电压v2的步骤。如果不是VB<v2(否,即v2≤VB<v3),则进至ST04。如果是VB<v2(是),则进至ST10。
ST04是振荡器开始产生振荡脉冲的步骤。
ST05是CPU在结束产生振荡脉冲的同时开始产生CPU脉冲的步骤(在这里,起动(打开)计时器,经过时间t=0)。
ST06是判断是否经过时间t等于预定时间ts的步骤。如果t不等于ts(否),则进至ST07,如果t等于ts,则进至ST08。
ST07是判断是否开始反冲的步骤。如果不开始反冲(否),则返回ST06。如果开始反冲(是),则通过结合件C进至图11的ST18。
ST08是CPU结束产生CPU脉冲的步骤。
ST09是开始反冲的步骤。
ST10是判断是否0≤电池电压VB<振荡器起动电压v1的步骤。如果不是-B<v1(即,v1≤VB<v2),则进至ST11。如果是0≤VB<v1(是),则进至ST13。
ST11是振荡器开始产生振荡脉冲的步骤。
ST12是开始反冲的步骤,随后进至ST16。
ST13是开始反冲的步骤。
ST14是判断是否电池电压VB≥v1的步骤。如果不是VB≥v1(否),则再进行ST14。如果是VB≥v1(是),则进至ST15。
ST15是振荡器开始产生振荡脉冲的步骧。
ST16是判断是否电池电压VB≥CPU起动电压v2的步骤。如果不是VB≥v2(否),则再次进行ST16。
ST17是在CPU结束产生振荡脉冲的同时开始产生CPU脉冲的步骤(计时器起动(打开),经过时间t=0)。随后,通过结合件C进至图11的ST18。
图11是本发明发电电压增压方法的第二流程图。ST××表示步骤编号。
ST18是判断经过时间t是否等于预定时间ts的步骤。如果t不等于ts(否),则进至ST19。如果t等于ts,则进至ST21。
ST19是判断CPU在时间ts前是否检测到点火脉冲发生器信号的步骤。如果没有检测到点火脉冲发生器信号(否),则返回ST18。如果检测到点火脉冲发生器信号(是),则进至ST20。
ST20是CPU在t=ts后也继续产生CPU脉冲的步骤。
ST21是CPU结束产生CPU脉冲的步骤。
ST22是判断CPU在预定时间ts前是否检测到点火脉冲发生器信号的步骤。如果没有检测到点火脉冲发生器信号(否),则重新进行ST22。如果检测到点火脉冲发生器信号(是),则进至ST23。
ST23是CPU开始产生CPU脉冲的步骤。
ST24是判断是否电池电压VB<电池电压预定值v3的步骤。如果不是VB<v3(否),则进至ST27,如果是VB<v3(是),则进至ST25。
ST25是判断是否发动机转数N≥第一预定转数NH(第一预定转数NH等于图5-图9所示的发动机转数n1)的步骤。如果不是N≥NH(否),则进至ST26。如果是N≥NH(是),则进至ST27。
ST26是判断是否发动机转数N≤第二预定转数NL(如100rpm)的步骤。如果不是N≤NL(否),则返回ST24。如果是N≤NL(是),则进至ST27。
ST27是CPU结束产生CPU脉冲的步骤。
如结合图1、4、10、11所述的那样,第一,在为了给电池21充电和/或电负载提供输出直流电而通过发动机15来驱动AC发电机33并且在由AC发电机33产生的输出交流电经过整流而被转换成部分交流电的同时进行增压整流的斩波的发电机的发电电压增压方法中,本发明的特点是,它进行了利用在输出直流电中输入由振荡器54产生的振荡脉冲Pb而增压的步骤以及利用在输出直流电中输入由CPU55a产生的CPU脉冲Pc而增压的步骤。
由于进行利用振荡器54的振荡脉冲Pb的增压与利用CPU55a的CPU脉冲Pc的增压,所以,例如在AC发电机33的发电电压在发动机起动时低的场合下,能够首先利用振荡器54和CPU55a中的任何一方进行增压,随后通过另一方进行增压。
如此一来,能够在振荡器54和CPU55a的各自增压范围内更有效地进行增压。因而,在发动机起动时,能够给发动机15的燃料供应系统和点火系统提高足够高的电压,从而能够早早地起动发动机15。
第二,本发明的特征是,振荡器54能够以比CPU55a所产生的CPU脉冲Pc的起动电压v2低的起动电压v1产生振荡脉冲Pb。
例如,通过当AC发电机33的发电电压低时进行利用由振荡器54产生的振荡脉冲Pb进行增压以及当发电电压超过CPU55a的起动电压v2时利用CPU55a的CPU脉冲Pc来增压的两个步骤,能够在发动机起动时给控制发动机15的燃料供应系统(燃料泵27等)或点火系统的控制机构65提供足够高的电压,从而能够提高发动机15的起动性能。
此外,在利用反冲踏板25反冲地进行发动机15的起动时,只要用小操作力操作反冲踏板25,就能确保发电电压,从而能够轻松地进行反冲起动。
第三,本发明的特征是,CPU55a在达到起动电压v2后在预定时间ts内产生CPU脉冲Pc。
由于使CPU只在预定时间ts内产生了CPU脉冲Pc,所以,能够将预定时间ts定为检测如点火脉冲发生器信号用的待机时间,当在预定时间ts内检测到点火脉冲发生器信号时,在经过预定时间后,也能一直继续产生CPU脉冲,直到不需要利用CPU脉冲的增压。
第四,本发明的特征是,CPU55a在检测到发动机15开始转动时开始产生CPU脉冲Pc。
当发动机15开始转动时,即在AC发电机33开始发电时,通过产生CPU脉冲Pc,能够更有效地增大发电电压。
第五,本发明的特征是,CPU55a在发动机15转数达到预定值NH以上或电池21电压达到预定值v3以上时停止产生CPU脉冲Pc。
在发动机转数达到预定值NH以上或电池21电压达到预定值v3以上时,通过因发电电压十分高而停止产生CPU脉冲来抑制无用耗电。
此外,虽然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只在预定时间ts产生CPU脉冲,但在电池电压VB大于等于v3时,也可以在该时刻不经过预定时间ts地结束CPU脉冲的生成。
尽管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振荡脉冲的生成只是在预定时间tb后接续的,而CPU脉冲的生成只是在预定时间ts后接续的,但当电池电压VB大于等于v3时,也可以不进行振荡脉冲与CPU脉冲的生成。

Claims (5)

1.一种发电机的发电电压增压方法,它通过发动机驱动交流发电机以便给电池补充输出直流电和/或给电负载供应输出直流电并且对由交流发电机产生的输出交流电进行整流并在把经过整流的输出直流电转换成部分交流电的同时进行增压整流的斩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斩波中,进行通过在所述输出直流电中输入用振荡器产生的振荡脉冲而增压的步骤以及通过在所述输出直流电中输入由中央处理器生成的CPU脉冲而增压的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的发电电压增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器能够以比中央处理器所产生CPU脉冲的起动电压低的起动电压产生所述振荡脉冲。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电机的发电电压增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在达到起动电压后在预定时间内产生了所述CPU脉冲。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电机的发电电压增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在检测到发动机开始转动时开始产生所述CPU脉冲。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电机的发电电压增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在发动机转数达到预定值以上或所述电池电压达到预定值以上时结束产生所述CPU脉冲。
CNB011325178A 2000-09-25 2001-05-30 发电机的发电电压增压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514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291013A JP3889212B2 (ja) 2000-09-25 2000-09-25 発電機の発電電圧昇圧方法
JP291013/2000 2000-09-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47183A true CN1347183A (zh) 2002-05-01
CN1155149C CN1155149C (zh) 2004-06-23

Family

ID=18774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3251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5149C (zh) 2000-09-25 2001-05-30 发电机的发电电压增压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3889212B2 (zh)
KR (1) KR100451870B1 (zh)
CN (1) CN1155149C (zh)
ES (1) ES2188396B2 (zh)
IT (1) ITTO20010908A1 (zh)
MY (1) MY134874A (zh)
TW (1) TW53857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5369C (zh) * 2003-07-31 2007-10-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电机的输出控制装置
CN101932809B (zh) * 2007-11-20 2013-01-02 洋马株式会社 发动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09640B2 (ja) * 2002-07-03 2009-01-14 新電元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発電機用昇圧電源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10008548B1 (ko) * 1987-05-07 1991-10-18 가부시키가이샤 히타치세이사쿠쇼 충전발전기의 전압조정장치
BR9403723A (pt) * 1994-10-18 1995-11-21 C E V Componentes Electronicos Módulo reforçador de voltagem para alternadores em veiculos automotores
JPH1032937A (ja) * 1996-07-11 1998-02-03 Nippon Yusoki Co Ltd Ac−dcコンバ−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5369C (zh) * 2003-07-31 2007-10-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电机的输出控制装置
CN101932809B (zh) * 2007-11-20 2013-01-02 洋马株式会社 发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34874A (en) 2007-12-31
KR20020024559A (ko) 2002-03-30
ITTO20010908A1 (it) 2003-03-24
KR100451870B1 (ko) 2004-10-08
ES2188396B2 (es) 2004-04-01
JP3889212B2 (ja) 2007-03-07
ITTO20010908A0 (it) 2001-09-24
TW538576B (en) 2003-06-21
JP2002101697A (ja) 2002-04-05
CN1155149C (zh) 2004-06-23
ES2188396A1 (es) 2003-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5372C (zh) 车辆的供电装置
CN1197229C (zh) Dc-dc变换器
CN1044539C (zh) 同步发电装置及其激励控制方法
CN1405959A (zh) 开关电源装置
CN1885704A (zh) 开关电源装置
CN1860671A (zh) 开关电源装置
CN1156347A (zh) 车用发电设备
CN1725626A (zh) 车辆用驱动发电系统
CN1269003C (zh) 用来节省显示系统中电能的装置和方法
JP2007231927A (ja) 内燃機関の点火制御装置
CN1961471A (zh) Pwm循环转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99267A (zh) 车辆用发电机的控制装置
CN1780127A (zh) 开关电源器件
CN1264271C (zh) 开关电源
CN1327289A (zh) 供电设备和方法
CN1453470A (zh) 用于内燃机的电源单元
CN1155149C (zh) 发电机的发电电压增压方法
CN1079907C (zh) 起动器保护装置
CN1067500C (zh) 电源装置
CN1949636A (zh) 电动机
CN1520018A (zh) 电流/电压变换装置
CN100345369C (zh) 发电机的输出控制装置
CN1445923A (zh) 逆变器式携带混合发动机发电机
CN1059296C (zh) 功率消耗控制电路
CN1251733A (zh) 用于放电灯的供电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623

Termination date: 201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