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44699A - 链霉菌微生物肥料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链霉菌微生物肥料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44699A
CN1344699A CN 00124616 CN00124616A CN1344699A CN 1344699 A CN1344699 A CN 1344699A CN 00124616 CN00124616 CN 00124616 CN 00124616 A CN00124616 A CN 00124616A CN 1344699 A CN1344699 A CN 13446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tilizer
substratum
cake
strepto
star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012461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446C (zh
Inventor
邓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ulongsheng Microbial Resource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邓伟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邓伟 filed Critical 邓伟
Priority to CNB0012461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446C/zh
Publication of CN1344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446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4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4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链霉菌微生物肥料及其生产方法。该微生物肥料采用特定链霉菌DW999为生产菌种,利用多种农副产品为基质,选用多功能全自动固体发酵罐发酵制成的,每克产品含有效活菌数比一般细菌肥料高10-50倍;含有多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其含量是细菌肥料的10-100倍;产生多种抗病原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活性物质;该产品具有增产效果显著,抗逆性强,改善作物果实品质、改良土壤结构的综合效果。经过大量试验,粮食作物增产约10%,经济作物增产16%以上,蔬菜水果增产25%以上。

Description

链霉菌微生物肥料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肥料及其制造方法。
人们都知道,农作物,园艺作物等植物的生长与自然植被的生长不同,自然植被一般在覆盖地面后不再灌溉和施肥,植被在当地的生态条件下自然生长和繁育,而农作物、园艺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都是在人为的干预下度过的,其人为控制的方式包括对作物进行灌溉、施肥和进行病虫害防治等,以求获得作物高产,果实品质优良。为了解决人口增长对产量的需求,在农业生产中长期依靠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作为增产的主要措施,于是绿肥、农家肥被忽视,化肥的施用量越来越多,农业生产成本急增,同时还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由于化肥、农药的流失、残留,影响了农产品品质和人体健康,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破坏了作物根际土壤中原有的微生态平衡,使土传病害加重。土壤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营养源,它是由矿物质、有机物和微生物三大部分组成。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物质组成的主体,既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又是植物无机营养的主要来源。有机质是土壤供肥、保肥的重要物质基础,又是形成土壤团粒结构和防止土壤板结的必要成份。微生物是土壤中活的有机体,是转化土壤肥力不可缺少的活性物质。土壤中矿物质、有机物和微生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好像动物的骨架、肌肉和血球的关系,而微生物是其中最活跃组成部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直接参与土壤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腐殖质的形成和分解、养分释放、氮素固定等重要的土壤肥力形成和发育过程。因此,向土壤中增施有益微生物数量,也能够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特别是农作物根际周围的土壤微生物活性对植物根系营养环境改善更为重要,在根际施用菌肥即可增加根层土壤中有益菌类数量及作用。农业的基础在土壤,微生物是土壤发生发育的活跃因素,从发展可持续农业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的角度来讲,提倡有机、无机、微生物均衡施用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持作物高产、稳产的科学施肥措施。
CN89102107.8公开了一种利用链霉菌生产细胞分裂素混合制剂的方法,CN99100373.X对这种生产方法作了进一步改进,细胞分裂素含量很大提高,发酵水平提高4.2倍,回收率达90%以上,产品水份含量低,存储稳定。
CN88100023.X、CN95116540.3等专利都涉及利用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等微生物,采用发酵方法得到发酵液,再用吸附性物质吸附发酵液,然后补充一些营养元素便制造出微生物肥料。这些微生物肥料可以活化被土壤固定的磷、钾营养元素,使其能被植物吸收;在微生物繁衍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植物生长刺激素可以增强植物生长,还能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抑制病害;改良土壤,减少化肥施用量等。
但是,CN89102107.8与CN99100373.X只是利用微生物获得细胞分裂素,微生物活体没有继续被利用;CN88100023.X、CN95116540.3等利用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等细菌微生物经发酵后,用载体吸附而制成微生物肥料,这样一些肥料尽管也产生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但是发现它们的含量不高,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作用有限,不能充分发挥微生物的作用。本产品是筛选特定菌株采用先进发酵工艺及设备制成,富含有益微生物及多种代谢产物(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抗菌活性物质)的复合体,施用后可综合调节植物生长与发育。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链霉菌微生物肥料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链霉菌微生物肥料(通常俗称九隆升微生物肥料)。
本发明是按照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链霉菌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
(1)斜面菌种培养基制备与菌种培养:取已洗净削皮马铃薯200-400重量份,加入水,其马铃薯与水重量比为0.8-1∶1-1.2,煮沸20-30分钟,经过滤后,滤液加葡萄糖10-30重量份,琼脂15-30重量份,加水将其总量补充到1000-1200重量份,加热直至琼脂完全熔化,这样制得所述的培养基;
上述得到的培养基分装到试管中,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5-1.0小时,接种菌株链霉菌(Streptomyces sp.)DW999(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专利培养物受理登记号CCTCC No.M200022),在28℃-32℃斜面培养一周,直至气生的孢子堆呈白色;
(2)摇瓶菌种培养基制备与菌种培养:将葡萄糖和/或蔗糖、玉米粉、豆粕粉、MgSO4、K2HPO4、(NH4)2SO4、CaCO3与NaCl溶于水制备成摇瓶菌种培养基,该培养基的pH7.5-8.0;
将上述培养基分装到瓶中,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8-2.0小时,冷却温度降至30-35℃,接种上述斜面培养菌种,在180转/分旋转式摇床上,于28-32℃摇培18-24小时;
(3)液体发酵罐种子培养基与扩大培养:其培养基与摇瓶菌种培养基相同,该培养基在121℃、0.1兆帕压力灭菌0.5-1.0小时,冷却到室温后接入上述摇培种子,发酵罐压力为0.02-0.08兆帕,通风量以体积/体积表示为1∶0.5-0.7;
(4)固体发酵:固体发酵物料选自下述物料:谷糠和/或农作物秸杆、麦麸、磷矿粉、草炭土、腐殖土、塘泥和/或肥土中的一种或多种、玉米粉或淀粉和植物油饼,让其物料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8-2.0小时,冷却到室温后再接种发酵罐种子液;在28-32℃进行培养,通风量以体积/体积表示为1∶0.3-1,发酵罐压力为0.02-0.08兆帕,发酵72-100小时,其后加入磷肥、钾肥和/或微量营养元素肥料,再烘干得到所述的产品。
所述发酵罐种子液的加入量以重量计是固体发酵物料重量的5-15%。
在所述摇瓶菌种培养基中,葡萄糖或蔗糖、玉米粉、豆粕粉、MgSO4、K2HPO4、(NH4)2SO4、CaCO3与NaCl的重量百分含量分别是0.5-1.0%、0.5-2%、1.5-3%、0.02-0.3%、0.02-0.3%、0.1-0.3%、0.3-0.5%与0.1-0.5%。
在固体发酵物料中,以重量百分数计谷糠和/或农作物秸杆为20-30%、麦麸1-3%、磷矿粉5-10%、草炭土、腐殖土、塘泥和/或肥土中的一种或多种30-50%、植物油饼4-8%和玉米粉或淀粉5-10%,水量为固体发酵物料重量的35-50%,pH调至6.5-8.5。
所述的植物油饼是黄豆饼、芝麻饼、棉籽饼、油菜籽饼和/或花生饼;所述的淀粉是玉米淀粉、稻米淀粉、小麦淀粉、大麦淀粉、燕麦淀粉、和/或薯类淀粉;所述的农作物秸杆是高粱、玉米、小麦、大麦、燕麦、棉花、大豆、水稻、蚕豆、豌豆、油菜和/或芝麻秸杆。
所述的磷肥是磷酸二氢钾、普通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酸二氢钙和/或骨粉。
所述的钾肥是氯化钾、硫酸钾和/或水泥窑灰钾肥。
所述的微量营养元素肥料是硼肥、锌肥、钼肥、锰肥、铜肥和/或铁肥。
所述的硼肥是硼酸和/或硼砂;所述的锌肥是七水硫酸锌、氯化锌和/或氧化锌;所述的钼肥是钼酸铵、钼酸钠和/或三氧化钼;所述的锰肥是硫酸锰、氧化锰、氯化锰和/或碳酸锰;所述的铜肥是五水硫酸铜、氯化铜、氧化铜和/或铜矿渣;所述铁肥是七水硫酸亚铁和/或碳酸亚铁。
所述固体发酵是在多功能全自动固体发酵罐中进行的,该固体发酵罐集拌料、灭菌、接种、发酵和烘干于一体。
该链霉菌肥含有20亿/克以上活孢子链霉菌。
下面将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本发明使用链霉菌(Streptomyces sp.)DW999(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专利培养物受理登记号CCTCC No.M200022)。在ISP 4号和ISP 5号培养基内其营养(基内)菌丝体为黄褐色,成熟气生菌丝体,孢子堆白色。基内菌丝体多元分枝,菌丝体宽1.2到1.5微米,气生菌丝体单槎分枝,形成或紧或松的螺旋。在有机培养基上不生成类黑素。分生孢子表面光滑。该菌代谢时产生玉米素、双氢玉米素、异戊烯基腺嘌呤、吲哚乙酸、赤霉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等多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还产生多种抗生素类的活性物质。
所述的ISP4号培养基为无机盐--淀粉琼脂培养基,其培养基制备方法如下:
首先制备溶液I,可用少量冷的蒸馏水将10克可溶性淀粉调成糊状,再加蒸馏水补加到500毫升得到溶液I。
其次,制备溶液II:
取1.0克K2HPO4、1.0克MgSO4·7H2O、1.0克NaCl、2.0克(NH4)2SO4、2.0克CaCO3加入500毫升蒸馏水,溶解后再加入1.0毫升微量元素盐溶液便得到溶液II。该微量元素盐溶液是将0.1克FeSO4·7H2O、0.1克MnCl2·4H2O、0.1克ZnSO4·7H2O溶于100毫升蒸馏水中得到的。
溶液II的pH为7.0-7.4,或将其pH调节到所述的范围内。
最后,将溶液I和溶液II混合,往混合液中加入20克琼脂,然后在100℃融化15-20分钟,分装并灭菌。
所述的ISP5号培养基为甘油--天门冬素琼脂培养基,其培养基制备方法如下:
将1.0克无水L—天门冬素、10.0克甘油、1.0克无水K2HPO4溶入1.0升蒸馏水中,再加入1.0毫升微量元素盐溶液,得到一种混合溶液。该微量元素盐溶液是将0.1克FeSO4·7H2O、0.1克MnCl2·4H2O、0.1克ZnSO4·7H2O溶于100毫升蒸馏水中得到的。
该混合溶液的pH为约7.0-7.4,或将其pH调节到所述的范围内。
最后,往混合溶液中加入20克琼脂,然后在100℃融化15-20分钟,分装并灭菌。
现在更详细地描述链霉菌肥料的制备方法。
首先制备斜面菌种培养基。使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这种培养基制备方法如下:马铃薯洗净,除去杂物,削皮,切成小块,取其马铃薯200-400重量份,放入800毫升烧杯中,加入水,加水量为马铃薯与水重量比0.8-1∶1-1.2,优选地是1∶1,煮沸20-30分钟,优选地是0.5小时,煮过的马铃薯用三层纱布或其他过滤设备过滤,去掉滤渣,收集滤液,再往滤液加葡萄糖10-30重量份,优选地是20重量份,琼脂15-30重量份,优选地18-20重量份,然后用水将总量补充直到1000-1200重量份,再缓慢加热直至琼脂完全熔化,加热时应注意搅拌,这样制得所述的斜面菌种培养基;
然后进行斜面菌种培养。将上述得到的培养基分装到16×160mm试管(每管3-4毫升)中,这些试管用棉塞塞住,再把这些试管放在高压灭菌锅中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5-1.0小时,其后将这些试管培养基摆放成斜面。所述的高压灭菌锅是由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生产的,商品名为电热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上述已灭菌的摆放成斜面的培养基接种菌株链霉菌DW999,然后把这些试管放进培养箱中在28℃-32℃斜面培养,培养时间至少一周,直至气生的孢子堆呈白色;所述的培养箱是由重庆四达实验仪器厂生产的,商品名为电热恒温培养箱。
其次,制备摇瓶菌种培养基。根据下述重量百分含量将葡萄糖或蔗糖0.5-1.0%、玉米粉0.5-2%、豆粕粉1.5-3%、MgSO4 0.02-0.3%、K2HPO40.02-0.3%、(NH4)2SO4 0.1-0.3%、CaCO3 0.3-0.5%、与NaCl 0.1-0.5%溶于水中得到所述的培养基,其溶液的pH7.5-8.0。
然后进行摇床培养。将上述培养基分装到500ml三角瓶中(一般装100-150毫升/瓶),让该培养基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5-1.0小时,灭菌后,该培养基进行冷却,温度降至30-35℃,然后接种上述斜面培养菌种,每支斜面用无菌水作成的孢子菌悬液接种1瓶液体培养基,在180转/分旋转式摇床上,于28-32℃摇培18-24小时;所述旋转式摇床是由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名为振荡培养箱。
第三步,制备液体发酵罐种子培养基与扩大培养:种子罐培养使用的培养基与前述摇瓶菌种培养基相同。扩大培养是按照下述步骤进行的:在500升发酵罐内配制300升培养基,该培养基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5-1.0小时,冷却到室温后接入上述摇培种子,接种量是以液体发酵罐种子培养基计1-5%,发酵罐压力为0.02-0.08兆帕,风量以体积/体积表示为1∶0.5-0.7;所述的液体发酵罐是由汇丰生化成套设备厂生产的,商品名为液体发酵罐。
第四步,固体发酵。固体发酵物料选自下述的一种或多种物料:谷糠或农作物秸杆、麦麸、磷矿粉、草炭土、腐殖土、塘泥和/或肥土中的一种或多种、玉米粉或淀粉和植物油饼,在固体发酵物料中,以重量百分数计谷糠或农作物秸杆为20-30%、麦麸1-3%、磷矿粉5-10%、草炭土、腐殖土、塘泥和/或肥土中的一种或多种40-50%、植物油饼4-8%和玉米粉或淀粉5-10%,加入水量是所述固体发酵物料量的35-50%,pH6.5-8.5。所述的固体发酵罐是由北京九隆升微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研制,商品名为多功能全自动固体发酵罐。
所述的植物油饼是黄豆饼、芝麻饼、棉籽饼、油菜籽饼和/或花生饼;所述的淀粉是玉米淀粉、稻米淀粉、小麦淀粉、大麦淀粉、燕麦淀粉和/或薯类淀粉;所述的农作物秸杆是高粱、玉米、小麦、大麦、燕麦、棉花、大豆、水稻、蚕豆、豌豆、油菜、蓖麻和/或芝麻秸杆。
磷矿粉、农作物秸秆、油饼等物料都需要进行粉碎,达到80-100目。可以使用任何粉碎机进行粉碎。草炭土、腐殖土、塘泥、肥土还应该适当控制原料含水量,如果水份含量太高,则需要预先进行脱水。
让上述的固体发酵物料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8-2.0小时,冷却到室温后再接种发酵罐种子液;发酵罐种子液接种量按固体发酵物料重量计为5-15%,接种后充分搅拌,使其物料接种均匀,在28-32℃进行培养,注意通风,通风量以体积/体积表示为1∶0.3-1,发酵罐压力为0.02-0.08兆帕,每8小时取样观察物料中菌体生长状况,发酵72-100小时停止发酵,如果需要的话,在发酵后加入磷肥、钾肥和/或微量营养元素肥料,再烘干,控制水含量达到<10%,这样得到所述的产品。
除了前面提到的操作要点之外,其他操作,其中包括一些操作条件,都应该严格地按照生物工艺学中确定的原则进行,这些原则应是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具体地可参考在俞俊棠、唐孝宣主编的“生物工艺学”(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1年12月第一版中所描述的内容。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22-94《微生物肥料》规定的平板计数法检测,上述方法制得的链霉菌肥可以达到20亿/克以上活孢子链霉菌,最高可达到100亿/克活孢子链霉菌,这些链霉菌肥还可以含有磷肥、钾肥与微量元素肥料及大量的有机质,因此,本肥料集有机物、无机物与微生物于一体。
这种肥料可用作农作物种子处理、沾根、育苗、基肥和叶面喷施。种子处理方法包括拌种、闷种、浸种。拌种方法是先将种子用水浸湿,再与本肥料拌匀,阴干后播种。作物种子与本发明肥料的重量配比为20∶1。蔬菜种子与本发明肥料的重量配比为1∶1。每亩用量为0.5-1千克本肥料。
闷种方法是按照每千克肥料加4千克水比例,本发明肥料加水浸泡30分钟,然后倒入种子拌匀,种子加入量为每千克肥料可加入10-15千克种子。再在避光处闷12-20小时后摊开阴干播种。
浸种方法是本发明肥料按照每千克产品兑水20千克后,加入20千克种子浸泡10-12小时。
沾根方法是本发明肥料按照每千克产品兑水20千克后,其溶液供作物移栽时沾根用。
育苗方法是将每千克本发明肥料与50千克营养土(腐熟的有机肥)混合后,作苗床或营养钵育苗使用。
基施方法是每亩用2-3千克本发明肥料与约40千克有机肥(最好再加10-15千克饼肥)混匀后穴施或沟施,也可按此配比混匀后开沟作追肥使用。
喷施方法是本发明肥料与水按照重量比1∶20-50混合浸泡30分钟后,取上清液喷施。
链霉菌类微生物肥料具有下述积极效果:
(1)该微生物肥料采用经诱变筛选得到的特定链霉菌DW999为生产菌种,能利用多种农副产品为基质进行生长繁殖,每克产品有效活菌数比目前细菌肥料高10-50倍。
(2)据现代研究的资料表明,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是植物体内天然存在的一系列有机化合物,其含量非常低,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种胚形成,种子萌发,茎叶生长、开花结果等)与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利用特定的有益微生物在繁殖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多种植物生长物质,刺激和调节作物生长,具有纯天然、成本低、作用全面的特点。该微生物肥料代谢产物含有多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如玉米素,双氢玉米素,异戊烯基腺嘌呤,吲哚乙酸,赤霉素,脱落酸等,其含量是一般细菌肥料的10-100倍。
本发明链霉菌肥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分析中心采用高压液相色谱分析,其结果列于下表1。
            表1  链霉菌肥料高压液相色谱分析结果
    样品名称      含量,微克/克
    Z     GA3     IAA
微生物肥料(链霉菌DW999 005批)     4.4     29.8     0.8
微生物肥料(链霉菌DW999 008批)     4.5     34.7     0.8
微生物肥料(链霉菌DW999 010批)     4.5     19.8     0.8
微生物肥料(链霉菌DW999 031批)     4.5     29.3     1.6
微生物肥料(链霉菌DW999 066批)     3.0     43.6     0.8
微生物肥料(链霉菌DW999 086批)     3.1     24.8     0.8
Z代表玉米素GA3代表赤霉素IAA代表吲哚乙酸
(3)该微生物肥料集中施用于农作物根区后,休眠的孢子迅速复活繁殖,它们通过位置的抢占,营养物质、氧气的竞争及产生的多种抗病原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活性物质,在作物根际形成一种生物屏障,阻止有害菌的定殖、入侵,并抑制根部病原菌的生长,从而减少土传病害,增强了作物的抗病能力。曾进行如下试验:先在培养皿底层培养基中分别接种两种病原菌菌悬液,再接种4个DW999菌块,培养一段时间后在菌块周围出现明显的抑菌圈,从而可以说明本发明产品具有防病抗病作用。以DW999菌株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拮抗试验)为例,其实验操作条件为:先在培养皿底层培养基中分别接种病原菌菌悬液,再接种4个DW999菌块,培养一段时间后在菌块周围出现明显的抑菌圈,从而验证了本肥料的田间防病作用。
(4)本发明链霉菌肥料接入土壤,经大量繁殖后,土壤有机物中N,P,K的转化能力可提高10-25%。
(5)该产品具有增产效果显著,抗逆性强,改善作物果实品质、改良土壤结构的综合效果。经过大量试验,统计分析确定,粮食作物增产约10%,经济作物增产16%以上,蔬菜水果增产25%以上。
通过下面实施例更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而这些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附图为DW999菌株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拮抗试验)图示。
实施例1
首先制备斜面菌种培养基。使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这种培养基制备方法如下:马铃薯洗净,除去杂物,削皮,切成小块,取其马铃薯200重量份,放入800毫升烧杯中,加入水,加水量为马铃薯与水重量比0.8∶1,煮沸0.5小时,煮过的马铃薯用三层纱布过滤,去掉滤渣,收集滤液,再往滤液加葡萄糖10重量份,琼脂15重量份,然后用水将总量补充直到1000重量份,再缓慢加热直至琼脂完全熔化,加热时缓慢搅拌,这样制得所述的斜面菌种培养基;
然后进行斜面菌种培养。将上述得到的培养基分装到16×160mm试管(每管3-4毫升)中,这些试管用棉塞塞住,再把这些试管放在高压灭菌锅中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5小时,其后将这些试管培养基摆放成斜面。所述的高压灭菌锅是由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生产的,商品名为电热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上述已灭菌的摆放成斜面的培养基接种菌株链霉菌DW999,然后把这些试管放进培养箱中在28℃斜面培养,培养时间一周,直至气生的孢子堆呈白色;所述的培养箱是由重庆四达实验仪器厂生产的,商品名为电热恒温培养箱。
其次,制备摇瓶菌种培养基。根据下述重量百分含量将葡萄糖0.5%、玉米粉0.5%、豆粕粉1.5%、MgSO4 0.05%、K2HPO4 0.05%、(NH4)2SO4 0.1%、CaCO3 0.3%、与NaCl 0.2%溶于水中得到所述的培养基,其溶液的pH7.5。
然后进行摇床培养。将上述培养基分装到500ml三角瓶中,让该培养基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5小时,灭菌后,该培养基进行冷却,温度降至30℃,然后接种上述斜面培养菌种,每支斜面孢子菌悬液接种1瓶液体培养基,在180转/分旋转式摇床上,于28℃摇培18小时;所述旋转式摇床是由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名为振荡培养箱。
第三步,制备液体发酵罐种子培养基与扩大培养:种子罐培养使用的培养基与前述摇瓶菌种培养基相同。扩大培养是按照下述步骤进行的:在500升发酵罐内配制300升培养基,该培养基在121℃、0.1兆帕压力灭菌0.5小时,冷却到室温后接入上述摇培种子,接种量是以液体发酵罐种子培养基计1%,发酵罐压力为0.05兆帕,风量以体积/体积表示为1∶0.5;所述的液体发酵罐是由汇丰生化成套设备厂生产的,商品名为液体发酵罐。
第四步,固体发酵。固体发酵物料选自下述物料:谷糠、麦麸、磷矿粉、黄豆饼和玉米淀粉,在固体发酵物料中,以重量百分数计谷糠为26%、麦麸2%、磷矿粉8%、草炭土48%、黄豆饼8%和玉米淀粉8%,加入水量是所述固体发酵物料重量的35%,pH调至8.5。
磷矿粉、草炭土、大豆饼物料都需要进行粉碎,达到80-100目。
让上述的固体发酵物料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8-2小时,冷却到室温后再接种发酵罐种子液;发酵罐种子液接种量按固体发酵物料计为5%,接种后充分搅拌,使其物料接种均匀,在28℃进行培养,注意通风,通风量以体积/体积表示为1∶0.3,发酵罐压力为0.05兆帕,每8小时取样观察物料中菌体生长状况,发酵72小时,停止发酵,再烘干,控制水含量达到<10%,这样得到所述的产品。所述的固体发酵罐是由北京九隆升微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研制,商品名为多功能全自动固体发酵罐。
该实施例制得的肥料进行了青椒苗期盆栽试验,同时使用市售的细菌微生物肥料进行了对比试验。该试验是采用通常的试验方法进行的。其试验结果列于表2。
                  表2青椒苗期长势调查
  处  理   叶色   叶长(cm)    叶宽(cm)    株高(cm)   茎粗(cm)   根数(条)   株鲜重(g)   主根长(cm)   侧根长(cm)
本发明链霉菌微生物肥料   浓绿    4.6    2.7   6.8   0.2    22     1.0     6.2     3.6
细菌微生物肥料(CK)   浅绿    3.5    2.4   5.1   0.15    18     0.6     3.6     3.0
 比CK+/-    +1.1   +0.3  +1.7  +0.05    +4    +0.4    +2.6    +0.6
由上表可以看到,青椒苗期在根数、主根长与侧根长方面比对照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实施例2
首先制备斜面菌种培养基。使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这种培养基制备方法如下:马铃薯洗净,除去杂物,削皮,切成小块,取其马铃薯300重量份,放入800毫升烧杯中,加入水,加水量为马铃薯与水重量比1∶1,煮沸0.5小时,煮过的马铃薯用三层纱布,去掉滤渣,收集滤液,再往滤液加葡萄糖20重量份,琼脂18重量份,然后用水将总量补充直到1000重量份,再缓慢加热直至琼脂完全熔化,加热时进行搅拌,这样制得所述的斜面菌种培养基;
然后进行斜面菌种培养。将上述得到的培养基分装到16×160mm试管(每管4毫升)中,这些试管用棉塞塞住,再把这些试管放在高压灭菌锅中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5小时,其后将这些试管培养基摆放成斜面。所述的高压灭菌锅是由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生产的,商品名为电热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上述已灭菌的摆放成斜面的培养基接种菌株链霉菌DW999,然后把这些试管放进培养箱中在28℃斜面培养,培养时间一周,直至气生的孢子堆呈白色;所述的培养箱是由重庆四达实验仪器厂生产的,商品名为电热恒温培养箱。
其次,制备摇瓶菌种培养基。根据下述重量百分含量将葡萄糖0.6%、玉米粉0.5%、豆粕粉1.8%、MgSO4 0.2%、K2HPO4 0.1%、(NH4)2SO4 0.1%、CaCO30.3%、与NaCl 0.1%溶于水中得到所述的培养基,其溶液的pH7.5。
然后进行摇床培养。将上述培养基分装到500ml三角瓶中,让该培养基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6小时,灭菌后,该培养基进行冷却,温度降至32℃,然后接种上述斜面培养菌种,每支斜面用无菌水作成的孢子菌悬液接种1瓶液体培养基,在180转/分旋转式摇床上,于32℃摇培20小时;所述旋转式摇床是由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名为振荡培养箱。
第三步,制备液体发酵罐种子培养基与扩大培养:种子罐培养使用的培养基与前述摇瓶菌种培养基相同。扩大培养是按照下述步骤进行的:在500升发酵罐内配制300升培养基,该培养基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6小时,冷却到室温后接入上述摇培种子,接种量是以液体发酵罐种子培养基计2%,发酵罐压力为0.05兆帕,风量以体积/体积表示为1∶0.5;所述的液体发酵罐是由汇丰生化成套设备厂生产的,商品名为液体发酵罐。
第四步,固体发酵。固体发酵物料选自下述物料:谷糠、麦麸、磷矿粉、腐殖土、玉米粉和花生饼,在固体发酵物料中,以重量百分数计谷糠为26%、麦麸2%、磷矿粉8%、腐殖土48%、花生饼8%和玉米粉8%,加入水量是所述固体发酵物料重量的38%,pH调至7.5。
磷矿粉、腐殖土、花生饼等物料都需要进行粉碎,达到80-100目。
让上述的固体发酵物料在121℃、0.1兆帕压力压力下灭菌0.8-2小时,冷却到室温后再接种发酵罐种子液;发酵罐种子液接种量按固体发酵物料计为6%,接种后充分搅拌,使其物料接种均匀,在32℃进行培养,注意通风,通风量以体积/体积表示为1∶0.3,发酵罐压力为0.06兆帕,每8小时取样观察物料中菌体生长状况,发酵80小时停止发酵,再烘干,控制水含量达到<10%,这样得到所述的产品。所述的固体发酵罐是由北京九隆升微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研制,商品名为多功能全自动固体发酵罐。
使用该实施例制得的肥料进行了烟株病害试验,同时使用市售的细菌微生物肥料进行了对比试验。该试验是采用通常的试验方法进行的。这些试验结果列于表3。
                表3烟株发病率调查
处理         病毒病(花叶病) 叶面病(包括野火,气斑、赤星病等)
  发病率(%)  病指(%)  防治效果(%)   发病率(%)  病指(%)  防治效果(%)
细菌微生物肥料(CK)     37.5     56.7     0     25.5     40.1      0
本发明的微生物肥料*     18.8     30.8     45.7     10.6     32.2     19.7
本发明的微生物肥料**     15.5     21.6     61.9     9.8     27.5     31.4
*每亩使用1千克本发明微生物肥料。
**每亩使用2千克本发明微生物肥料。
由上表可以看出,与现有市售的细菌微生物肥料相比,本发明链霉菌微生物肥料对于防治烟叶病毒病和叶面病具有极好的结果。
实施例3
首先制备斜面菌种培养基。使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这种培养基制备方法如下:马铃薯洗净,除去杂物,削皮,切成小块,取其马铃薯300重量份,放入800毫升烧杯中,加入水,加水量为马铃薯与水重量比1∶1,煮沸0.6小时,煮过的马铃薯用三层纱布过滤,去掉滤渣,收集滤液,再往滤液加葡萄糖15重量份,琼脂15重量份,然后用水将总量补充直到1000重量份,再缓慢加热直至琼脂完全熔化,加热时缓慢搅拌,这样制得所述的斜面菌种培养基;
然后进行斜面菌种培养。将上述得到的培养基分装到16×160mm试管(每管3-4毫升)中,这些试管用棉塞塞住,再把这些试管放在高压灭菌锅中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5小时,其后将这些试管培养基摆放成斜面。所述的高压灭菌锅是由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生产的,商品名为电热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上述已灭菌的摆放成斜面的培养基接种菌株链霉菌DW999,然后把这些试管放进培养箱中在30℃斜面培养,培养时间一周,直至气生的孢子堆呈白色;所述的培养箱是由重庆四达实验仪器厂生产的,商品名为电热恒温培养箱。
其次,制备摇瓶菌种培养基。根据下述重量百分含量将葡萄糖0.6%、玉米粉0.8%、豆粕粉2%、MgSO4 0.1%、K2HPO4 0.1%、(NH4)2SO4 0.2%、CaCO30.4%、与NaCl 0.2%溶于水中得到所述的培养基,其溶液的pH7.6。
然后进行摇床培养。将上述培养基分装到500ml三角瓶中,让该培养基在121℃、0.1兆帕压力压力下灭菌0.6小时,灭菌后,该培养基进行冷却,温度降至30℃,然后接种上述斜面培养菌种,每支斜面用无菌水作成的孢子菌悬液接种1瓶液体培养基,在180转/分旋转式摇床上,于30℃摇培20小时;所述旋转式摇床是由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名为振荡培养箱。
第三步,制备液体发酵罐种子培养基与扩大培养:种子罐培养使用的培养基与前述摇瓶菌种培养基相同。扩大培养是按照下述步骤进行的:在500升发酵罐内配制300升培养基,该培养基在121℃、0.1兆帕压力压力下灭菌0.6小时,冷却到室温后接入上述摇培种子,接种量是以液体发酵罐种子培养基计2%,发酵罐压力为0.06兆帕,风量以体积/体积表示为1∶0.6;所述的液体发酵罐是由汇丰生化成套设备厂生产的,商品名为液体发酵罐。
第四步,固体发酵。固体发酵物料选自下述物料:谷糠、麦麸、磷矿粉、小麦秸秆、棉籽饼和大豆淀粉、塘泥,在固体发酵物料中,以重量百分数计谷糠为26%、麦麸2%、磷矿粉8%、小麦秸秆8%、棉籽油饼8%和大豆淀粉8%、塘泥40%,加入水量是所述固体发酵物料重量的40%,pH调至8.0。
磷矿粉、小麦秸秆、棉籽油饼、塘泥等物料都需要进行粉碎,达到80-100目。
让上述的固体发酵物料在121℃、0.1兆帕压力灭菌0.8-2小时,冷却到室温后再接种发酵罐种子液;发酵罐种子液接种量按固体发酵物料计为5%,接种后充分搅拌,使其物料接种均匀,在28℃进行培养,注意通风,通风量以体积/体积表示为1∶0.3,发酵罐压力为0.06兆帕,每8小时取样观察物料中菌体生长状况,发酵72小时,停止发酵,再烘干,控制水含量达到<10%,这样得到所述的产品。所述的固体发酵罐是由北京九隆升微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研制,商品名为多功能全自动固体发酵罐。
该实施例制得的肥料进行了小麦浸种田间试验,同时使用市售的细菌微生物肥料进行了对比试验。该试验是采用通常的试验方法进行的。其试验结果列于表4-6。
                表4小麦各处理出苗率调查表表5小麦各处理测产汇总表表6小麦各处理防白粉病统计表
Figure A0012461600183
由表4-5可以看到,与现有的细菌微生物肥料相比,本发明的肥料对小麦出苗率具有显著贡献,小麦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由表6可以看到本发明的肥料对防治小麦白粉病具有极为显著的效果。
实施例4
首先制备斜面菌种培养基。使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这种培养基制备方法如下:马铃薯洗净,除去杂物,削皮,切成小块,取其马铃薯400重量份,放入800毫升烧杯中,加入水,加水量为马铃薯与水重量比1∶1,煮沸0.6小时,煮过的马铃薯用三层纱布过滤,去掉滤渣,收集滤液,再往滤液加葡萄糖25重量份,琼脂25重量份,然后用水将总量补充直到1000重量份,再缓慢加热直至琼脂完全熔化,加热时缓慢搅拌,这样制得所述的斜面菌种培养基;
然后进行斜面菌种培养。将上述得到的培养基分装到16×160mm试管(每管3-4毫升)中,这些试管用棉塞塞住,再把这些试管放在高压灭菌锅中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6小时,其后将这些试管培养基摆放成斜面。所述的高压灭菌锅是由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生产的,商品名为电热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上述已灭菌的摆放成斜面的培养基接种菌株链霉菌DW999,然后把这些试管放进培养箱中在30℃斜面培养,培养时间一周,直至气生的孢子堆呈白色;所述的培养箱是由重庆四达实验仪器厂生产的,商品名为电热恒温培养箱。
其次,制备摇瓶菌种培养基。根据下述重量百分含量将葡萄糖0.7%、玉米粉1.2%、豆粕粉2%、MgSO4 0.1%、K2HPO4 0.2%、(NH4)2SO4 0.2%、CaCO30.4%、与NaCl 0.3%溶于水中得到所述的培养基,其溶液的pH7.6。
然后进行摇床培养。将上述培养基分装到500ml三角瓶中,让该培养基在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6小时,灭菌后,该培养基进行冷却,温度降至30℃,然后接种上述斜面培养菌种,每支斜面用无菌水作成的孢子菌悬液接种1瓶液体培养基,在180转/分旋转式摇床上,于30℃摇培20小时,培养时注意搅拌;所述旋转式摇床是由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名为振荡培养箱。
第三步,制备液体发酵罐种子培养基与扩大培养:种子罐培养使用的培养基与前述摇瓶菌种培养基相同。扩大培养是按照下述步骤进行的:在500升发酵罐内配制300升培养基,该培养基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6小时,冷却到室温后接入上述摇培种子,接种量是以液体发酵罐种子培养基计2%,发酵罐压力为0.06兆帕,风量以体积/体积表示为1∶0.6;所述的液体发酵罐是由汇丰生化成套设备厂生产的,商品名为液体发酵罐。
第四步,固体发酵。固体发酵物料选自下述物料:谷糠、麦麸、磷矿粉、腐殖土、草炭土、棉籽饼和玉米粉,在固体发酵物料中,以重量百分数计谷糠为26%、麦麸2%、磷矿粉8%、腐殖土35%、草炭土13%、棉籽饼8%和玉米粉8%,加入水量是所述固体发酵物料重量的42%,pH调至8.5。
磷矿粉、腐殖土、草炭土、棉籽饼物料都需要进行粉碎,达到80-100目。
让上述的固体发酵物料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8-2小时,冷却到室温后再接种发酵罐种子液;发酵罐种子液接种量按固体发酵物料计为8%,接种后充分搅拌,使其物料接种均匀,在30℃进行培养,注意通风,通风量以体积/体积表示为1∶0.5,发酵罐压力为0.06兆帕,每8小时取样观察物料中菌体生长状况,发酵80小时,停止发酵,再烘干,控制水含量达到<10%,这样得到所述的产品。所述的固体发酵罐是由北京九隆升微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研制,商品名为多功能全自动固体发酵罐。
该实施例制得的肥料进行了青椒、茄子田间试验,同时使用市售的细菌微生物肥料进行了对比试验。该试验是采用通常的试验方法进行的。其试验结果列于表7。
实施例5
首先制备斜面菌种培养基。使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这种培养基制备方法如下:马铃薯洗净,除去杂物,削皮,切成小块,取其马铃薯300重量份,放入800毫升烧杯中,加入水,加水量为马铃薯与水重量比1∶1,煮沸0.6小时,煮过的马铃薯用三层纱布过滤,去掉滤渣,收集滤液,再往滤液加葡萄糖25重量份,琼脂25重量份,然后用水将总量补充直到1000重量份,再缓慢加热直至琼脂完全熔化,加热时缓慢搅拌,这样制得所述的斜面菌种培养基;
然后进行斜面菌种培养。将上述得到的培养基分装到16×160mm试管(每管3-4毫升)中,这些试管用棉塞塞住,再把这些试管放在高压灭菌锅中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5小时,其后将这些试管中的培养基摆放成斜面。所述的高压灭菌锅是由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生产的,商品名为电热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上述已灭菌的摆放成斜面的培养基接种菌株链霉菌DW999,然后把这些试管放进培养箱中在30℃斜面培养,培养时间一周,直至气生的孢子堆呈白色;所述的培养箱是由重庆四达实验仪器厂生产的,商品名为电热恒温培养箱。
其次,制备摇瓶菌种培养基。根据下述重量百分含量将葡萄糖0.8%、玉米粉1.5%、豆粕粉2%、MgSO4 0.1%、K2HPO4 0.1%、(NH4)2SO4 0.2%、CaCO30.4%、与NaCl 0.2%溶于水中得到所述的培养基,其溶液的pH7.6。
然后进行摇床培养。将上述培养基分装到500ml三角瓶中,让该培养基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6小时,灭菌后,该培养基进行冷却,温度降至30℃,然后接种上述斜面培养菌种,每支斜面用无菌水作成的孢子菌悬液接种1瓶液体培养基,在180转/分旋转式摇床上,于30℃摇培24小时,培养时注意搅拌;所述旋转式摇床是由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名为振荡培养箱。
第三步,制备液体发酵罐种子培养基与扩大培养:种子罐培养使用的培养基与前述摇瓶菌种培养基相同。扩大培养是按照下述步骤进行的:在500升发酵罐内配制300升培养基,该培养基在在121℃、0.1兆帕压力灭菌0.6小时,冷却到室温后接入上述摇培种子,接种量是以液体发酵罐种子培养基计2%,发酵罐压力为0.06兆帕,风量以体积/体积表示为1∶0.6;所述的液体发酵罐是由汇丰生化成套设备厂生产的,商品名为液体发酵罐。
第四步,固体发酵。固体发酵物料选自下述物料:谷糠、麦麸、磷矿粉、黄豆饼、花生饼、肥土和大麦淀粉,在固体发酵物料中,以重量百分数计谷糠为26%、麦麸2%、磷矿粉8%、肥土48%、黄豆饼4%、花生饼4%和大麦淀粉8%,加入水量是所述固体发酵物料重量的42%,pH调至8.5。
磷矿粉、肥土、黄豆饼、花生饼物料都需要进行粉碎,达到80-100目。
让上述的固体发酵物料在121℃、0.1兆帕压力灭菌0.6小时,冷却到室温后再接种发酵罐种子液;发酵罐种子液接种量按固体发酵物料计为8%,接种后充分搅拌,使其物料接种均匀,在28℃进行培养,注意通风,通风量以体积/体积表示为1∶0.5,发酵罐压力为0.06兆帕,每8小时取样观察物料中菌体生长状况,发酵85小时,停止发酵,再烘干,控制水含量达到<10%,这样得到所述的产品。所述的固体发酵罐是由北京九隆升微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研制,商品名为多功能全自动固体发酵罐。
该实施例制得的肥料进行了芸豆田间试验,同时使用市售的细菌微生物肥料进行了对比试验。该试验是采用通常的试验方法进行的。其试验结果列于表7。
实施例6
首先制备斜面菌种培养基。使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这种培养基制备方法如下:马铃薯洗净,除去杂物,削皮,切成小块,取其马铃薯400重量份,放入800毫升烧杯中,加入水,加水量为马铃薯与水重量比1∶1,煮沸0.6小时,煮过的马铃薯用三层纱布过滤,去掉滤渣,收集滤液,再往滤液加葡萄糖25重量份,琼脂25重量份,然后用水将总量补充直到1200重量份,再缓慢加热直至琼脂完全熔化,加热时缓慢搅拌,这样制得所述的斜面菌种培养基;
然后进行斜面菌种培养。将上述得到的培养基分装到16×160mm试管(每管3-4毫升)中,这些试管用棉塞塞住,再把这些试管放在高压灭菌锅中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5小时,其后将这些试管中的培养基摆放成斜面。所述的高压灭菌锅是由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生产的,商品名为电热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上述已灭菌的摆放成斜面的培养基接种链霉菌菌株DW999,然后把这些试管放进培养箱中在30℃斜面培养,培养时间一周,直至气生的孢子堆呈白色;所述的培养箱是由重庆四达实验仪器厂生产的,商品名为电热恒温培养箱。
其次,制备摇瓶菌种培养基。根据下述重量百分含量将蔗糖0.8%、玉米粉1.5%、豆粕粉2%、MgSO4 0.1%、K2HPO4 0.1%、(NH4)2SO4 0.2%、CaCO3 0.4%、与NaCl 0.2%溶于水中得到所述的培养基,其溶液的pH7.6。
然后进行摇床培养。将上述培养基分装到500ml三角瓶中,让该培养基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6小时,灭菌后,该培养基进行冷却,温度降至30℃,然后接种上述斜面培养菌种,每支斜面用无菌水作成的孢子菌悬液接种1瓶液体培养基,在180转/分旋转式摇床上,于30℃摇培20小时;所述旋转式摇床是由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名为振荡培养箱。
第三步,制备液体发酵罐种子培养基与扩大培养:种子罐培养使用的培养基与前述摇瓶菌种培养基相同。扩大培养是按照下述步骤进行的:在500升发酵罐内配制300升培养基,该培养基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6小时,冷却到室温后接入上述摇培种子,接种量是以液体发酵罐种子培养基计4%,发酵罐压力为0.06兆帕,风量以体积/体积表示为1∶0.6;所述的液体发酵罐是由汇丰生化成套设备厂生产的,商品名为液体发酵罐。
第四步,固体发酵。固体发酵物料选自下述物料:谷糠、麦麸、磷矿粉、腐殖土、棉籽饼和玉米粉,在固体发酵物料中,以重量百分数计谷糠为26%、麦麸3%、磷矿粉8%、腐殖土47%、棉籽饼8%和玉米粉8%,加入水量是所述固体发酵物料重量的40%,pH调至8.0。
磷矿粉、腐殖土、棉籽饼物料都需要进行粉碎,达到80-100目。让上述的固体发酵物料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8-2小时,冷却到室温后再接种发酵罐种子液;发酵罐种子液接种量按固体发酵物料计为10%,接种后充分搅拌,使其物料接种均匀,在30℃进行培养,注意通风,通风量以体积/体积表示为1∶0.6,发酵罐压力为0.05兆帕,每8小时取样观察物料中菌体生长状况,发酵80小时,停止发酵,再烘干,控制水含量达到<10%,然后加入以固体发酵物料重量计5%磷酸二氢钾、4%硫酸钾和0.1%微量元素化合物混合物,该微量元素化合物混合物是由硫酸锌、硫酸铜、钼酸铵与硫酸锰按照重量比1∶1∶0.5∶0.8混合得到的,经过充分混合后便得到所述的产品。所述的固体发酵罐是由北京九隆升微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研制,商品名为多功能全自动固体发酵罐。
该实施例制得的肥料进行了甘蓝田间试验,同时使用市售的细菌微生物肥料进行了对比试验。该试验是采用通常的试验方法进行的。其试验结果列于表7。
实施例7
首先制备斜面菌种培养基。使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这种培养基制备方法如下:马铃薯洗净,除去杂物,削皮,切成小块,取其马铃薯300重量份,放入800毫升烧杯中,加入水,加水量为马铃薯与水重量比1∶1,煮沸0.6小时,煮过的马铃薯用三层纱布过滤,去掉滤渣,收集滤液,再往滤液加葡萄糖25重量份,琼脂25重量份,然后用水将总量补充直到1200重量份,再缓慢加热直至琼脂完全熔化,加热时缓慢搅拌,这样制得所述的斜面菌种培养基;
然后进行斜面菌种培养。将上述得到的培养基分装到16×160mm试管(每管3-4毫升)中,这些试管用棉塞塞住,再把这些试管放在高压灭菌锅中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5小时,其后将这些试管中的培养基摆放成斜面。所述的高压灭菌锅是由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生产的,商品名为电热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上述已灭菌的摆放成斜面的培养基接种链霉菌菌株DW99,然后把这些试管放进培养箱中在30℃斜面培养,培养时间一周,直至气生的孢子堆呈白色;所述的培养箱是由重庆四达实验仪器厂生产的,商品名为电热恒温培养箱。
其次,制备摇瓶菌种培养基。根据下述重量百分含量将蔗糖0.8%、玉米粉1.6%、豆粕粉2%、MgSO4 0.1%、K2HPO4 0.1%、(NH4)2SO4 0.2%、CaCO3 0.5%、与NaCl 0.5%溶于水中得到所述的培养基,其溶液的pH7.7。
然后进行摇床培养。将上述培养基分装到500ml三角瓶中,让该培养基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6小时,灭菌后,该培养基进行冷却,温度降至30℃,然后接种上述斜面培养菌种,每支斜面用无菌水作成的孢子菌悬液接种1瓶液体培养基,在180转/分旋转式摇床上,于30℃摇培20小时,培养时注意搅拌;所述旋转式摇床是由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名为振荡培养箱。
第三步,制备液体发酵罐种子培养基与扩大培养:种子罐培养使用的培养基与前述摇瓶菌种培养基相同。扩大培养是按照下述步骤进行的:在500升发酵罐内配制300升培养基,该培养基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6小时,冷却到室温后接入上述摇培种子,接种量是以液体发酵罐种子培养基计4%,发酵罐压力为0.06兆帕,风量以体积/体积表示为1∶0.8;所述的液体发酵罐是由汇丰生化成套设备厂生产的,商品名为液体发酵罐。
第四步,固体发酵。固体发酵物料选自下述物料:谷糠、麦麸、磷矿粉、草炭土、芝麻油饼和玉米淀粉,在固体发酵物料中,以重量百分数计谷糠为26%、麦麸2%、磷矿粉8%、草炭土48%、芝麻油饼8%和玉米淀粉8%,加入水量是所述固体发酵物料重量的40%,pH调至8.5。
磷矿粉、草炭土、芝麻油饼物料都需要进行粉碎,达到80-100目。
让上述的固体发酵物料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8-2小时,冷却到室温后再接种发酵罐种子液;发酵罐种子液接种量按固体发酵物料计为12%,接种后充分搅拌,使其物料接种均匀,在28℃进行培养,注意通风,通风量以体积/体积表示为1∶0.8,发酵罐压力为0.05兆帕,每8小时取样观察物料中菌体生长状况,发酵80小时,停止发酵,再烘干,控制水含量达到<10%,然后加入以固体发酵物料重量计4%钙镁磷肥、4%硫酸钾和0.1%微量元素化合物混合物,该微量元素化合物混合物是由硫酸锌、硫酸铜、钼酸铵与硫酸锰按照重量比1∶1∶0.5∶0.8混合得到的,经过充分混合后便得到所述的产品。所述的固体发酵罐是由北京九隆升微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研制,商品名为多功能全自动固体发酵罐。
该实施例制得的肥料进行了胡萝卜田间试验,同时使用市售的细菌微生物肥料进行了对比试验。该试验是采用通常的试验方法进行的。其试验结果列于表7。
表7在不同作物上的增产效果
  作物品种       处  理                       小区产量,千克    比对照+、-
    I    II     III     平均   折亩产   Kg/亩     %
   青椒    本发明链霉菌微生物肥料    28   23.3   16.3    22.53    2253   +420  +22.91
   细菌微生物肥料(CK)    24    17     14    18.33    1833
   茄子     本发明链霉菌微生物肥料   36.7   33.4   43.4    37.83    3783   +556  +17.23
   细菌微生物肥料(CK)   33.4   26.7   36.7    32.27    3227
   芸豆    本发明链霉菌微生物肥料    26    21     22     23    2300   +333  +16.96
   细菌微生物肥料(CK)    23    17     19    19.67    1967
    甘兰     本发明链霉菌微生物肥料    34    31     31     32    3200   +440  +15.90
   细菌微生物肥料(CK)    28    26     29     27.6    2760
  胡萝卜    本发明链霉菌微生物肥料    40   34.4    32.8    35.73    3573   +960  +36.70
   细菌微生物肥料(CK)   30.4   25.6    22.4    26.13    2613
上述表4结果清楚地表明,本发明链霉菌微生物肥料增产效果非常明显地高于现有技术中细菌微生物肥料的增产效果。

Claims (11)

1、一种链霉菌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
(1)斜面菌种培养基制备与菌种培养:取已洗净削皮马铃薯200-400重量份,加入水,其马铃薯与水重量比为0.8-1∶1-1.2,煮沸20-30分钟,经过滤后,滤液加葡萄糖10-30重量份,琼脂15-30重量份,加水将总量补充到1000-1200重量份,加热直至琼脂完全熔化,这样制得所述的培养基;
上述得到的培养基分装到试管中,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5-1.0小时,接种菌株链霉菌(Streptomyces sp.)DW999(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专利培养物受理登记号CCTCC No.M200022),在28℃-32℃斜面培养一周,直至气生的孢子堆呈白色;
(2)摇瓶菌种培养基制备与菌种培养:将葡萄糖或蔗糖、玉米粉、豆粕粉、MgSO4、K2HPO4、(NH4)2SO4、CaCO3与NaCl溶于水制备成摇瓶菌种培养基,该培养基的pH7.5-8.0;
将上述培养基分装到三角瓶中,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5-1.0小时,然后冷却降至30-35℃接种上述斜面培养菌种,在180转/分旋转式摇床上,于28-32℃摇培18-24小时;
(3)液体发酵罐种子培养基与扩大培养:其培养基与摇瓶菌种培养基相同,该培养基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5-1.0小时,冷却到室温后接入上述摇培种子,发酵罐压力为0.02-0.08兆帕,通风量以体积/体积表示为1∶0.5-0.7;
(4)固体发酵:固体发酵物料选自下述的一种或多种物料:谷糠和/或农作物秸杆、麦麸、磷矿粉、草炭土、腐殖土、塘泥和/或肥土中的一种或多种、玉米粉或淀粉和植物油饼,调好pH后让其物料在121℃、0.1兆帕压力下灭菌0.5-1.0小时,冷却到室温后再接种发酵罐种子液;在28-32℃进行培养,通风量以体积/体积表示为1∶0.3-1,发酵罐压力为0.02-0.08兆帕,发酵72-100小时,根据不同作物品种生长需求,发酵后加入磷肥、钾肥和/或微量营养元素肥料,再在35-40℃烘干得到所述的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霉菌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摇瓶菌种培养基中,葡萄糖或蔗糖、玉米粉、豆粕粉、MgSO4、K2HPO4、(NH4)2SO4、CaCO3与NaCl重量百分含量分别是0.5-1.0%、0.5-2%、1.5-3%、0.02-0.3%、0.02-0.3%、0.1-0.3%、0.3-0.5%与0.1-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霉菌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固体发酵物料中,谷糠和/或农作物秸杆20-30%、麦麸1-3%、磷矿粉5-10%、草炭土、腐殖土、塘泥和/或肥土中的一种或多种40-50%、植物油饼4-8%和玉米粉或淀粉5-10%,按此比例配制的固体发酵培养基加水35-50%,pH6.5-8.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霉菌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油饼是黄豆饼、芝麻饼、棉籽饼、油菜籽饼和/或花生饼;所述的淀粉是玉米淀粉、稻米淀粉、小麦淀粉、大麦淀粉、燕麦淀粉、大豆淀粉和/或土豆淀粉;所述的农作物秸杆是高粱、玉米、小麦、大麦、燕麦、棉花、大豆、水稻、蚕豆、豌豆、油菜和/或芝麻秸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霉菌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磷肥是磷酸二氢钾、普通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酸二氢钙和/或骨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霉菌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钾肥是氯化钾、硫酸钾和/或水泥窑灰钾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霉菌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量营养元素肥料是硼肥、锌肥、钼肥、锰肥、铜肥和/或铁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链霉菌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硼肥是硼酸和/或硼砂;所述的锌肥是七水硫酸锌、氯化锌和/或氧化锌;所述的钼肥是钼酸铵、钼酸钠和/或三氧化钼;所述的锰肥是硫酸锰、氧化锰、氯化锰和/或碳酸锰;所述的铜肥是五水硫酸铜、氯化铜、氧化铜和/或铜矿渣;所述铁肥是七水硫酸亚铁和/或碳酸亚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霉菌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罐种子液的加入量是固体发酵物料重量的5-1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霉菌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发酵是在多功能全自动固体发酵罐中进行的,该固体发酵罐集拌料、灭菌、接种、发酵和烘干于一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方法制造的链霉菌肥,其特征在于该链霉菌肥含有20亿/克以上活孢子链霉菌。
CNB00124616XA 2000-09-26 2000-09-26 链霉菌微生物肥料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344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0124616XA CN1163446C (zh) 2000-09-26 2000-09-26 链霉菌微生物肥料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0124616XA CN1163446C (zh) 2000-09-26 2000-09-26 链霉菌微生物肥料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44699A true CN1344699A (zh) 2002-04-17
CN1163446C CN1163446C (zh) 2004-08-25

Family

ID=4590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2461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3446C (zh) 2000-09-26 2000-09-26 链霉菌微生物肥料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446C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8089A (zh) * 2008-07-25 2008-12-24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利用低品位磷矿粉生产复合微生物磷肥的方法
CN101890426A (zh) * 2010-07-19 2010-11-24 南开大学 黑麦草-高效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方法
CN102910942A (zh) * 2012-10-25 2013-02-06 新疆际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274845A (zh) * 2013-06-09 2013-09-04 苏州仁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麻山药炭疽病的复合微生物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74827A (zh) * 2013-06-09 2013-09-04 苏州仁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凹叶厚朴的专用微生物肥料
CN103274836A (zh) * 2013-06-09 2013-09-04 苏州仁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麻山药炭疽病的多元微生物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94423A (zh) * 2015-02-12 2015-06-10 青岛青泉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发酵制备生物脱硫除臭剂的方法
CN105039196A (zh) * 2015-05-25 2015-11-11 吉林省利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菌株、其应用与生物肥料
CN105123327A (zh) * 2015-07-30 2015-12-09 合肥元政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蕨菜孢子育苗基质
CN106086120A (zh) * 2016-08-04 2016-11-09 杭州富阳佳畅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链霉菌发酵培养基
CN106086121A (zh) * 2016-08-04 2016-11-09 杭州富阳佳畅机械有限公司 链霉菌发酵培养基的制备工艺
CN107118045A (zh) * 2017-07-11 2017-09-01 烟台三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苹果种植使用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工艺技术
CN107324950A (zh) * 2017-07-11 2017-11-07 烟台三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烟草种植使用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工艺技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748492C1 (ru) * 2020-07-17 2021-05-26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казён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я "Ставропольски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противочум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Федеральной службы по надзору в сфере защиты прав потребителей и благополучия человека Питательная среда плотная для контроля количества живых микробных клеток вакцинного штамма чумного микроба y. pestis ev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8089A (zh) * 2008-07-25 2008-12-24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利用低品位磷矿粉生产复合微生物磷肥的方法
CN101890426A (zh) * 2010-07-19 2010-11-24 南开大学 黑麦草-高效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方法
CN101890426B (zh) * 2010-07-19 2011-11-30 南开大学 黑麦草-高效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方法
CN102910942B (zh) * 2012-10-25 2015-08-26 新疆际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910942A (zh) * 2012-10-25 2013-02-06 新疆际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274845A (zh) * 2013-06-09 2013-09-04 苏州仁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麻山药炭疽病的复合微生物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74836A (zh) * 2013-06-09 2013-09-04 苏州仁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麻山药炭疽病的多元微生物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74827A (zh) * 2013-06-09 2013-09-04 苏州仁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凹叶厚朴的专用微生物肥料
CN104694423A (zh) * 2015-02-12 2015-06-10 青岛青泉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发酵制备生物脱硫除臭剂的方法
CN105039196A (zh) * 2015-05-25 2015-11-11 吉林省利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菌株、其应用与生物肥料
CN105039196B (zh) * 2015-05-25 2019-03-12 吉林省利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菌株、其应用与生物肥料
CN105123327A (zh) * 2015-07-30 2015-12-09 合肥元政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蕨菜孢子育苗基质
CN106086120A (zh) * 2016-08-04 2016-11-09 杭州富阳佳畅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链霉菌发酵培养基
CN106086121A (zh) * 2016-08-04 2016-11-09 杭州富阳佳畅机械有限公司 链霉菌发酵培养基的制备工艺
CN107118045A (zh) * 2017-07-11 2017-09-01 烟台三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苹果种植使用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工艺技术
CN107324950A (zh) * 2017-07-11 2017-11-07 烟台三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烟草种植使用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工艺技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46C (zh) 2004-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761C (zh) 多菌种生物有机复合肥
CN103910548B (zh) 一种生物复合肥水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09618944B (zh) 一种超敏蛋白复合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218177B (zh) 利用蚕沙发酵制备复合微生物菌肥的方法
CN101037370A (zh) 一种全肥素复混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60045B (zh) 微生物菌剂及化肥过度使用促生次生盐碱及沙化土壤的改良应用
CN1834066A (zh) 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76030B (zh) 一种以虫粪为基质的草莓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434004A (zh) 一种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163446C (zh) 链霉菌微生物肥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2199049A (zh) 一种微生物有机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27452A (zh) 具有退化农耕地生态修复功能的土壤调剂材料及生产方法
CN1212292C (zh) 一种微生物多抗菌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16807A (zh) 一种生物炭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42926A (zh) 一种带腐植酸包膜的富硒复合微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51188B (zh) 以纯秸秆为原料的农用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08558484A (zh) 一种富硒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32366A (zh) 一种以蚕沙为有机原料的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生产方法
CN101078004A (zh) 一种利用菌种改良水体的微生物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11226742B (zh) 一种水稻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99493A (zh) 复合型微生物粪便腐熟剂及制备方法与粪便腐熟处理方法
CN1286776C (zh) 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2080052B (zh) 一株促进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木霉菌株fs10-c及其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9503259A (zh) 一种辣椒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204245C (zh) 制备农业生长材料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JIULONGSHENG MICRO-ORGANISMS SOURCE DEVEL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ENG WEI

Effective date: 200507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50715

Address after: 66, box 12,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100081 South Avenue,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Zhongguancun

Patentee after: Beijing jiulongsheng Microbial Resource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29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Ahn Jung Xili Shenzhen building 9C

Patentee before: Deng Wei

C57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Xiao Jian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o Pay the Fees

C57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Xiao Jian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