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4066A - 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4066A
CN1834066A CNA2006100254412A CN200610025441A CN1834066A CN 1834066 A CN1834066 A CN 1834066A CN A2006100254412 A CNA2006100254412 A CN A2006100254412A CN 200610025441 A CN200610025441 A CN 200610025441A CN 1834066 A CN1834066 A CN 18340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tilizer
straw
organic waste
organic
dila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254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6652C (zh
Inventor
沈松涛
叶伟
张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anye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YE BIOTECH CO Ltd SHANG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YE BIOTECH CO Ltd SHANGHAI filed Critical LIANYE BIOTECH CO Ltd SHANGHAI
Priority to CNB20061002544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96652C/zh
Publication of CN1834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4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665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6652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微生物菌种的扩容、培养,(2)微生物菌种的抗秸抗培养,(3)载体吸附、干燥成有机物料腐熟剂,(4)有机废弃物的预处理,(5)接种混合发酵,和(6)连续高温发酵无害化处理。本发明生产工艺先进,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稳定,肥力持续时间长,对土壤的改善作用明显,能广泛地用于粮食、蔬菜、瓜果以及各种经济作物的生产上。同时绿色环保、无公害,具有相当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工农业及生活有机废弃物通过多菌种生成有机物料腐熟剂混合有机废弃物料同时发酵的方法。
背景技术
肥料作为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源,一直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传统农家肥肥力差的缺点就表现出来了,为了增加肥力,只有采取增加用量的办法。
由于传统农家肥的生产是利用堆肥自然发酵的方法,因此其中的大量致病菌、寄生虫卵不能有效地被杀灭,增加用量后,作物病虫害及各类土传疾病的发生率也因此大大提高,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及人民健康。
化肥及农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化肥的肥力高,加上农药的使用,有效地减少了病虫害,一度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地提高。但长期使用化肥农药后,人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土壤的理化性状急剧恶化,土壤板结、盐渍化、养分失调、地力下降,有机质含量越来越少,单位肥料的增粮率不断减少,为保证产量,只有逐年增加化肥的使用量,不但使生产成本大大增加,而且使土壤环境的恶化程度更为严重,陷入恶性循环中。近十几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如何在确保农作物产量的前提下使土壤环境的恶化程度得以控制甚至改善,成为了农业发展的重点。
生物有机肥的出现,使这一问题的解决趋于明朗。随着这十几年的发展,生物有机肥的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仍存在着不少缺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工艺落后;2.生产成本高;3.产品质量不稳定等。
造成这几个缺点的原因主要在于:目前的生物有机肥生产主要采用的是菌种单独培养,有机肥分步发酵的方法,不但工艺落后,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可控程度抵,最后的产品质量很不稳定,而且成品中各菌种相互之间及与环境之间存在相当程度的秸抗,在最后配制的时候,由于水分下降,各菌种处在低活性的休眠状态,配制好的产品在微生物含量上短时期内可以被控制在较高的水平,但是一旦进行田间施放或环境发生变化时,半休眠的菌种被激活,相互间产生秸抗,再加上对环境的不适应,微生物数量就会急剧下降,因此在肥效的持续性及对土壤环境的修复作用上效果有限。另外,许多生物有机肥在分步发酵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厌氧与好氧发酵分开进行的方式,两种发酵过程的代谢产物不能很好的为参与对方发酵过程的微生物所利用,结果在最终产品的成分含量上无法达到一个较好的水平,因而大多采用发酵后添加化肥以增加肥力或是另外添加其它的化学药品使产品的微量元素含量增加等方法进行配制。以这些方式生产的有机肥,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能算是复合肥,不能算作生物有机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的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微生物菌种的扩容、培养:
枯草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褐色诺卡氏菌采用普通细菌培养基,斜面培养,1000ml水中,各个组分的含量如下:
酵母膏          5~8g
蛋白胨        5~8g
吐温-80       1~2ml
糖            50~60g
NaCl          0.5~1g
K2HPO4     0.5~1g
MgCl2        0.5~1g
CaCO3        0.5~1g
琼脂          15~18g
pH值          7.2~7.5
所说的培养基不局限于上述的配方,可用的培养基在《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8版》(科学出版社,1984)、《微生物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02.8)中均有详细的描述。
白色链霉菌采用高氏1号培养基,1000ml水中,各个组分的含量如下:
KNO3          1~3g
MgSO4         0.5~1g
NaCl           0.5~1g
K2HPO4       0.5~1g
FeSO4         0.01~0.05g
可溶性淀粉     20~25g
琼脂           15~18g
pH值           7.2~7.4
培养时间与温度:
枯草芽孢杆菌、褐色诺卡氏菌22~38℃培养20~30小时;白色链霉菌22~38℃培养45~55小时;嗜热脂肪芽孢杆菌55~68℃培养20~30小时。
液体扩容:将经过斜面培养的各菌种转入液体培养基培养,配方除去琼脂外,其它成分、培养温度与时间和斜面培养完全一样。
培养方式:所有菌种在液体扩容期间均用摇床以150~180转/分钟的转速进行培养;
所说的枯草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褐色诺卡氏菌和白色链霉菌均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
(2)微生物菌种的抗秸抗培养:
将摇床培养后的培养液混合,在35~45℃的环境中放置40~50小时,以增强菌种抗秸抗的能力;
摇床培养后的培养液一般以如下的体积份数比例混合:
枯草芽孢杆菌    1~2份
褐色诺卡氏菌    1~2份
白色链霉菌      1~1.5份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1~3份。天青
按照本发明,最好将摇床培养后的培养液以等体积比混合;
(3)载体吸附、干燥成有机物料腐熟剂:
以秸杆粉过40~80目筛为载体,按1∶1~1.5的重量比与步骤(2)的培养物搅拌混合,并于32~45℃的环境中鼓风干燥,干燥时间为40~50小时;
(4)有机废弃物的预处理:
将有机废弃物与秸杆粉混合,调节水分至水的重量含量为60~70%;
所说的有机废弃物包括人畜粪便排泄物、啤酒渣、白酒渣、柠檬酸渣、鱼骨粉、贝壳粉、蚝壳粉、豆粕、花生饼、棉籽饼等中的一种或其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有机废弃物与秸杆的重量比例为:
有机废弃物∶秸杆=1∶0.1~0.5;
(5)接种混合发酵:
将步骤(4)中吸附菌种后的载体,按待处理的有机废弃物总重量的0.3~0.8‰进行接种,搅拌,堆积成宽2.5~3.5米、高1.3~1.8米的长条状垛堆;
(6)连续高温发酵无害化处理:
垛堆完成后,由于发酵的作用产生热量,垛堆将不断升温,为了增加垛堆内部的物料与空气接触的机会及调节垛堆的温度在40℃~60℃左右,因此需要翻堆;
按照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每40~50小时翻堆一次,目的是让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交叉发生同时进行;
反复的翻堆、发酵使垛堆的温度在40℃~60℃左右的范围内以40~50小时为周期来回振荡,翻堆10~15次,物料由原先的腐臭、质地粘稠,有大量苍蝇叮咬,变为开始散发泥土腥味,同时异味全无,原先物料中的大颗粒有机物杂质也已经彻底分解,手感松软。经冷却干燥后,即获得本发明的生物有机肥;
按照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如下步骤:
(7)其实至此,发酵已基本完成,但为保持其中的微生物活性及将无害化处理进行彻底,因此最好再以40~50小时为周期进行翻堆,翻堆3~5次,使物料含水率下降至重量含量为30%以下,温度下降至常温。
本发明的生物有机肥能广泛地用于粮食、蔬菜、瓜果以及各种经济作物的生产,使用方法及用量如下:
  作物   单位   用量   使用方法
  水稻   200kg一季一次   大田:全面撒布3~5cm深秧田:100kg/亩,施肥2~3
层后再播种
果树 200kg 在树根周围开环形沟,沟深5~15cm,施肥、浇水、掩土
  蔬菜   200kg一季一次 种植穴施或条施,也可撒布,浇水后掩土,深度3~8cm
瓜果类   200kg一季一次 同上
花草 平方米 100~200g 全面撒施,搅入土层2~5cm即可,但水分必须充足
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具有以下特点:
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含量超过4亿个/克。施用后能迅速在作物根区土壤繁殖,形成有利于作物生长的优势菌群,高速同化根区土壤环境,修复、调理受损土壤,使土壤达到优生态的平衡。提高土壤氮素水平,能有效分解土壤中的磷钾化合物,具有促进土壤物质转化的功能;其中包含的大量褐色诺卡氏菌,由于菌丝发达,因此能在板结的土壤中形成立体网状脉络结构,从而使原先板结的土壤松散化,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同时为作物根系发育提供充分的空间,增加作物根系与养分的接触,增强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使种植生态系统能够进行高效的良性循环,达到增产的效果;能有效地降解和氧化土壤中的残留农药、硫化氢和胺类等有毒化合物,对土壤起一定的解毒作用,从而减少甚至避免上述毒物在农作物中的积累。保证了农副产品的质量,使口味、色泽都进一步提高,达到优质效果;菌种在自身繁殖代谢过程中能分泌出多种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和抑菌活性物质。能抑制病原菌的入侵、定殖,减少土传病害;从而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及抗病能力,使农业生产做到少用甚至不用农药,缓解土壤自然净化的压力;能刺激细胞分裂膨大,调节酶促反应过程,增强光合作用,促进种子发芽,提高出苗率、座果率,防止落花落果,抑制衰老使作物生长更旺盛。保证产品的最大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高效生物有机肥与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生物有机肥相比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点:
1.生产工艺先进:本发明的高效生物有机肥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与其它有机肥所不同的方式——混合发酵的方式进行生产,一次发酵成功,高温持续时间长,无害化处理彻底,生产周期相对较短,三十五天即可完全腐熟。
2.生产成本低:本发明的高效生物有机肥由于采用混合发酵的方式,因此生产环节相对较少,管理成本较低,而且一旦开始发酵,不再添加任何其它天然或人工的化学成分,生产成本的可控程度大大提高。
3.产品质量稳定:本发明所涉的高效生物有机肥的菌种在培养过程中采用混合培养的方式,因此秸抗程度很低,再加上菌种经多年的驯化,在参与混合发酵的过程中能充分利用有机废弃物本身所包含的各种大分子有机物及各种元素,使有机废弃物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成为菌种的良好培养基,最终分解后成为生物有机肥的重要成分。并且,由于混合培养时,各菌种以相互间的代谢产物为生长的纽带,在生长的同时处于共生状态,不但最终产品中的菌种含量高,而且由于共生所形成的生物链作用,使最终产品中的各项理化指标十分稳定,能使产品在田间施用后的环境变化中处于稳定状态,不断对植物根区土壤产生同化影响。同时由于发酵时连续的高温使各种致病菌及虫卵在发酵过程中大量被杀灭。以这种方式生产的生物有机肥不但肥效稳定,而且在施用后菌种活性不受影响,肥力持续时间长,又能减少农药的用量,对土壤的改善作用明显,这些都是目前市场上的生物有机肥所不具备,且无法被替代的优点,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物有机肥。
本发明可操作性强,除发酵菌剂用原料外,其余原料,如:人畜排泄物、农用秸杆、工农业有机废弃物等量大易得,因此成本低廉。同时又具有:菌种抗秸抗混合培养、有机废弃物混合一次发酵、连续高温发酵彻底无害化处理等多种目前行业先进工艺,操作简单、生产周期短。利用本发明生产的高效生物有机肥不但能使农业生产增加产量,提高品质,而且能对由于长年使用化肥农药而严重受损的土壤环境在短期内起到不同程度的修复作用。因此本发明的高效生物有机肥能广泛地用于粮食、蔬菜、瓜果以及各种经济作物的生产上。同时绿色环保、无公害,具有相当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微生物菌种的扩容、培养:
将枯草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褐色诺卡氏菌分别采用如下组分培养基,斜面培养,1000ml水中,各个组分的含量如下:
酵母膏5克,蛋白胨5克,吐温-80 1毫升,糖50克,NaCl0.5克,K2HPO4 0.5克,MgCl2 0.5克,CaCO3 0.5克,琼脂18克,pH值7.3;
白色链霉菌采用如下组分培养基,斜面培养,1000ml水中,各个组分的含量如下:
KNO3 1克,MgSO4 0.5克,NaCl 0.5克,K2HPO4 0.5克,FeSO40.01克,可溶性淀粉20克,琼脂18克,pH值为7.3;
培养时间与温度:
枯草芽孢杆菌、褐色诺卡氏菌30℃培养24小时;白色链霉菌30℃培养48小时;嗜热脂肪芽孢杆菌65℃培养24小时;
液体扩容:将经过斜面培养的各菌种转入液体培养基培养,配方除去琼脂外,其它成分、培养温度与时间和斜面培养完全一样。
培养方式:所有菌种在液体扩容期间均用摇床以180转/分钟的转速进行培养;
(2)微生物菌种的抗秸抗培养:
将摇床培养后的培养液以等体积比混合,在40℃的环境中放置48小时,以增强菌种抗秸抗的能力;
(3)载体吸附、干燥成有机物料腐熟剂:
以秸杆粉过60目筛为载体,按1∶1的重量比与步骤(2)的培养物搅拌混合,并于30℃的环境中鼓风干燥,干燥时间为48小时;
(4)有机废弃物的预处理:
将80公斤新鲜牛粪与20公斤秸杆粉混合,调节水分至水的重量含量为65%;
(5)接种混合发酵:
将制备方法步骤(4)的吸附菌种的载体,按待处理的有机废弃物总重量的0.3‰进行接种,搅拌,堆积成宽2.5米、高1.5米的长条状垛堆;
(6)连续高温发酵无害化处理:每48小时翻堆一次,翻堆14次:
(7)再以48小时为周期进行翻堆,翻堆3次,使物料含水率下降至重量含量为30%,温度下降至常温。
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生物有机肥,采用NY 884-2004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其各项主要的理化指标为:
指标微生物含量            ≥4亿个/克
有机质                    ≥30%
总养分(N+P2O5+K2O)    ≥6%
水分                      ≤30%
pH值                      7
杂菌率                    ≤15%
大肠杆菌群数              ≤100个/克
蛔虫卵死亡率              ≥95%
有效期(各理化指标稳定期)  ≥6个月
                       实施例2
其他均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为:
(1)采用的有机废弃物为:
新鲜猪粪70公斤、豆粕5公斤和花生饼5公斤的混合物与20公斤秸杆粉混合;
(2)将制备方法步骤(4)的吸附菌种的载体,按待处理的有机废弃物总重量的0.8‰进行接种;
检测结果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二○○五年四月至五月间,在同等价格(用量分别为:本项目产品-300公斤/亩,对照产品-140公斤/亩)的前提下就本发明产品与各类肥料产品中除化肥外总养分含量要求最高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做了在茄果类蔬菜种植上的应用比较试验,结果如下:
1.对作物外观、数量上的影响(平均):
  作物               杭椒               茄子
处理 复混肥 本项目 ±   复混肥   本项目 ±
  株高(cm)   52.9   60.7   7.8   40.9   39.1   -1.8
  开展度(cm)   43.7   51.9   8.2   49.2   49.1   -0.1
  分支数(个)   5.1   5.5   0.44   3.2   3.9   0.7
  花(朵)   9.1   10.7   1.6   4.1   4.3   0.2
  果(个)   4.7   4.3   -0.4   0   0.67   0.67
  果长(cm) - - -   12.7   16.58   3.88
  果粗(cm) - - -   2.62   3.00   0.38
2.前期产量调查分析(平均):单位:公斤
  作物          杭椒          茄子
  处理   复混肥   本项目   复混肥   本项目
  折合亩产   957.1   985.6   1505.0   1591.0
  ±          28.59          86
  ±%          2.99          5.71
该试验表明了虽然总养分含量(≥300公斤×6%)没有复混肥(≥140公斤×15%)高,但由于本项目产品中所含的养分结构更易被作物吸收,因此肥效较为显著。
二○○四年四月至七月间,以本项目产品为基肥结合常规施肥与无基肥常规施肥,做了在黄瓜及油麦菜的种植上的比较试验,结果如下:
1.黄瓜经济效益:
  项目   处理a   处理b
  区别   无基肥常规施肥   本项目产品为基肥结合常规施肥
  亩产(公斤)   4750.00   5396.20
  亩产值(元)   6650.00   7754.68
  亩肥料款支出(元)   83.50   218.50
  扣除肥料款(元)   6566.50   7336.18
  增值(元)               769.68
  增幅(%)               11.7
2.油麦菜经济效益:
  项目   处理a   处理b
  区别   无基肥常规施肥   本项目产品为基肥结合常规施肥
  亩产(公斤)   2516.70   2380.80
  亩产值(元)   2516.70   2380.80
  亩肥料款支出(元)   83.50   218.50
  扣除肥料款(元)   2433.20   2612.30
  增值(元)             179.10
  增幅(%)             7.4
该实验表明了以本项目产品为基肥施用虽然成本有所增加,但由于其对表土层的优化作用使黄瓜及油麦菜最终的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11.7%及7.4%。

Claims (9)

1.一种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微生物菌种的扩容、培养:
将枯草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褐色诺卡氏菌和链霉菌分别扩容、培养;
(2)微生物菌种的抗秸抗培养:
将扩容后的培养液混合,在35~45℃的环境中放置40~50小时,以增强菌种抗秸抗的能力;
(3)载体吸附、干燥成有机物料腐熟剂:
以秸杆粉为载体,按1∶1~1.5的重量比与步骤(2)的培养物搅拌混合,并于32~45℃的环境中鼓风干燥,干燥时间为40~50小时;
(4)有机废弃物的预处理:
将有机废弃物与秸杆粉混合,调节水分至水的重量含量为60~70%;
(5)接种混合发酵:
将步骤(4)的吸附菌种的载体,按待处理的有机废弃物总重量的0.3~0.8‰进行接种,搅拌,堆积成状垛堆;
(6)连续高温发酵无害化处理:
每40~50小时翻堆一次,翻堆10~15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再以40~50小时为周期进行翻堆,翻堆3~5次,最终物料含水率下降至总重量的30%以下,温度下降至常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扩容后的培养液混合,以如下的体积份数比例混合:
枯草芽孢杆菌        1~2份
褐色诺卡氏菌        1~2份
链霉菌              1~1.5份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1~3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扩容后的培养液按等体积比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有机废弃物包括人畜粪便排泄物、啤酒渣、白酒渣、柠檬酸渣、鱼骨粉、贝壳粉、蚝壳粉、豆粕、花生饼、棉籽饼等中的一种或其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机废弃物与秸杆的重量比例为:有机废弃物∶秸杆=1∶0.1~0.5。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的生物有机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其各项主要的理化指标为:
指标微生物含量              ≥4亿个/克
有机质                      ≥30%
总养分(N+P2O5+K2O) ≥6%
水分                        ≤30%
pH值                        5.5~8.5
杂菌率                      ≤15%
大肠杆菌群数                ≤100个/克
蛔虫卵死亡率                ≥95%
有效期(各理化指标稳定期)    ≥6个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有机肥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粮食、蔬菜、瓜果以及各种经济作物的生产。
CNB2006100254412A 2006-04-04 2006-04-04 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039665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254412A CN100396652C (zh) 2006-04-04 2006-04-04 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254412A CN100396652C (zh) 2006-04-04 2006-04-04 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4066A true CN1834066A (zh) 2006-09-20
CN100396652C CN100396652C (zh) 2008-06-25

Family

ID=37001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254412A Active CN100396652C (zh) 2006-04-04 2006-04-04 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96652C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7709A (zh) * 2010-05-06 2010-09-01 苏州荣基生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病功能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95549B (zh) * 2007-11-30 2010-09-15 上海绿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生物有机肥的生产方法
CN102093095A (zh) * 2010-08-31 2011-06-15 云南中烟工业公司 一种有机烟叶专用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32352A (zh) * 2011-10-12 2012-05-02 四川宏塔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增效剂
CN102531746A (zh) * 2011-12-26 2012-07-04 魏荣华 使用秸秆、化肥一次性混合发酵的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79718A (zh) * 2010-07-08 2013-05-01 科兹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食品废物消化系统
CN103159553A (zh) * 2013-03-12 2013-06-19 向明军 生物有机肥料
CN103274841A (zh) * 2013-06-09 2013-09-04 苏州仁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蒜专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51188A (zh) * 2013-08-14 2013-10-16 苏州荣基生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以纯秸秆为原料的农用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04860783A (zh) * 2015-05-12 2015-08-26 湖州桑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提高油麦菜抵抗力的新型复合肥
CN104860759A (zh) * 2015-05-12 2015-08-26 湖州桑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防治油麦菜霜霉病的复合肥
CN105254437A (zh) * 2015-11-13 2016-01-20 张日龙 一种复合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01448A (zh) * 2014-11-15 2016-05-25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086121A (zh) * 2016-08-04 2016-11-09 杭州富阳佳畅机械有限公司 链霉菌发酵培养基的制备工艺
CN106086120A (zh) * 2016-08-04 2016-11-09 杭州富阳佳畅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链霉菌发酵培养基
CN107094467A (zh) * 2017-04-27 2017-08-29 安徽皖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乌菜栽培方法
CN108409411A (zh) * 2018-03-30 2018-08-17 陕西枫丹百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水稻抗逆性的生物壮秧剂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02018072160B1 (pt) * 2018-10-26 2024-02-27 Agrivalle Brasil Indústria E Comércio De Produtos Agrícolas S.A. Composição biológica de funções múltipla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476C (zh) * 2002-03-20 2004-07-14 刘铁军 微生物复合菌剂及使用其制成的微生物发酵剂和肥料
CN1184169C (zh) * 2002-08-24 2005-01-12 岳阳华威棉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生物有机肥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5549B (zh) * 2007-11-30 2010-09-15 上海绿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生物有机肥的生产方法
CN101817709A (zh) * 2010-05-06 2010-09-01 苏州荣基生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病功能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79718B (zh) * 2010-07-08 2016-02-24 科兹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食品废物消化系统
CN103079718A (zh) * 2010-07-08 2013-05-01 科兹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食品废物消化系统
CN102093095A (zh) * 2010-08-31 2011-06-15 云南中烟工业公司 一种有机烟叶专用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32352B (zh) * 2011-10-12 2014-04-16 四川宏塔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增效剂
CN102432352A (zh) * 2011-10-12 2012-05-02 四川宏塔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增效剂
CN102531746A (zh) * 2011-12-26 2012-07-04 魏荣华 使用秸秆、化肥一次性混合发酵的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59553A (zh) * 2013-03-12 2013-06-19 向明军 生物有机肥料
CN103274841A (zh) * 2013-06-09 2013-09-04 苏州仁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蒜专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74841B (zh) * 2013-06-09 2015-05-13 苏州仁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蒜专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51188B (zh) * 2013-08-14 2014-10-15 苏州荣基生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以纯秸秆为原料的农用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03351188A (zh) * 2013-08-14 2013-10-16 苏州荣基生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以纯秸秆为原料的农用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05601448A (zh) * 2014-11-15 2016-05-25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860783A (zh) * 2015-05-12 2015-08-26 湖州桑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提高油麦菜抵抗力的新型复合肥
CN104860759A (zh) * 2015-05-12 2015-08-26 湖州桑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防治油麦菜霜霉病的复合肥
CN105254437A (zh) * 2015-11-13 2016-01-20 张日龙 一种复合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86121A (zh) * 2016-08-04 2016-11-09 杭州富阳佳畅机械有限公司 链霉菌发酵培养基的制备工艺
CN106086120A (zh) * 2016-08-04 2016-11-09 杭州富阳佳畅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链霉菌发酵培养基
CN107094467A (zh) * 2017-04-27 2017-08-29 安徽皖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乌菜栽培方法
CN108409411A (zh) * 2018-03-30 2018-08-17 陕西枫丹百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水稻抗逆性的生物壮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09411B (zh) * 2018-03-30 2021-08-03 陕西枫丹百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水稻抗逆性的生物壮秧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96652C (zh) 2008-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96652C (zh) 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10548B (zh) 一种生物复合肥水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02653479B (zh) 一种以菌糠为原料制造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304912A (zh) 有机微生态肥料生产技术
CN101817702A (zh) 桃专用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434004A (zh) 一种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410397A (zh) 一种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2199049A (zh) 一种微生物有机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61309A (zh) 一种活性益生菌有机肥及其用途
CN102417416A (zh) 一种用中药渣生产的高效液肥及生产方法
CN104788144A (zh) 一种活性益生菌有机肥制备方法
CN104710202A (zh) 芽孢杆菌属细菌向循环型农业循环的使用
CN105724143A (zh) 一种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
CN111875422A (zh) 一种利用蔬菜尾菜、秸秆和菌渣制备有机肥的方法
CN1212292C (zh) 一种微生物多抗菌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3446C (zh) 链霉菌微生物肥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4250119A (zh) 一种发酵废水和农业废弃物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KR20150075167A (ko) 지렁이분변토를 이용하는 바이오 비료의 제조방법
CN112573951A (zh) 一种污泥混合秸秆制备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CN108558484A (zh) 一种富硒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301310C (zh) 一种盐碱地改良增肥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57261A (zh) 食用菌菌渣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286776C (zh) 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5347860A (zh) 一种梨果有机肥
CN105624056B (zh) 一株分离自叶际的植物促生菌及其菌剂的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NGHAI LIANY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ANYE BIOTECH CO., LTD., SHANGHAI

Effective date: 2011120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00011 HUANGPU, SHANGHAI TO: 200235 PUTUO, SHANGHA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1202

Address after: 200235, Shanghai, Putuo District No. 100 Chang ho Road, No. 3, building two, northwest side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Lianye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0011 Shanghai City Lu Robinson Road No. 1088 room 4010

Patentee before: Lianye Biotech Co., Ltd.,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