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30367C - 一种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30367C
CN1330367C CNB2005100116723A CN200510011672A CN1330367C CN 1330367 C CN1330367 C CN 1330367C CN B2005100116723 A CNB2005100116723 A CN B2005100116723A CN 200510011672 A CN200510011672 A CN 200510011672A CN 1330367 C CN1330367 C CN 133036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ortion
radix
fructus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116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06435A (zh
Inventor
黄生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Wuzhou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Wuzhou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Wuzhou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Wuzhou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51001167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30367C/zh
Publication of CN1706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64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3036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0367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有效成分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有效成分是由白芍、酸枣仁、桑寄生、续断、麦冬、石斛、菊花、蒺藜、黄芩、栀子、龙胆、青皮、郁金、合欢皮、丝瓜络等原料制成;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剂型可以是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茶剂、合剂、糖浆剂、散剂;其功能与主治:滋阴养血,疏肝解郁。用于血虚肝郁、阴虚肝旺引起的经行眩晕、头痛、乳胀、身痛、心烦易怒等症,以及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治疗妇女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月经前后诸证是指经行前后及经期出现一些全身症状,如头痛眩晕,烦燥失眠,乳房胀痛,浮肿泄泻,身痛发热等症状,一般经前及经期较多见,也包括了现代医学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在古代医籍中,根据不同的症状,分别称为“经行头痛”、“经行眩晕”、“经行乳房肿痛”、“经行发热”、“经行身疼”、“经行浮肿”、“经行泄泻”、“经行风疹块”、“经行口糜”、“经行吐衄”和“经行情志异常”等。该药在妇科临床中属多发病,且以中医辩证属血虚肝郁型及阴虚肝旺型居多。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个体差异性很大:
有的妇女月经逐渐后延,量少,血色淡而质薄,继而停闭不行,面色萎黄或苍白,头目眩晕,神疲肢倦,时有头痛、心悸失眠,舌淡,脉弱等。
有的月经数月不来,精神抑郁不乐,烦躁易怒,两胁胀闷,少腹胀痛或拒按,脉沉弦而涩。
有的月经数月不行,小腹冷痛,得温则舒,肢冷畏寒,大便溏泄,白带量多,苔白,脉沉紧或沉迟。
有的年过18周岁未行经,或月经错后、量少逐渐至闭经,体质虚弱,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少,脉沉弱或细涩。
有的月经渐少,数月不行,形体肥胖,胸闷脘胀,或头晕嗜睡,或面浮足肿,或带下量多色白,舌质胖,苔白腻,脉滑。
有些青年妇女,每逢经期或行经前后就会出现口腔溃疡,用药治疗只能暂时缓解,下次行经时溃疡又如期出现。与此同时,还伴有口干、心烦、易怒、大便干结等令人烦恼的症状,这都是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表现。
西医认为,这种溃疡病因复杂,个体差异性很大。是由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或与分泌功能紊乱或遗传因素、精神过度紧张、疲劳、消化机能障碍等有关。查明原因,对症下药,就可防治。
中医认为,这种口腔溃疡的原因是血虚、血瘀或肝火溃疡。
目前对于治疗妇女血虚和经期综合症的中药制剂有:乌鸡白凤丸、当归补血口服液、三宝双喜等,中国科技期刊和专利也公开了一些研究文章,如赵玉霞唐占府等,“温阳益肾法对36例绝经后妇女心血管保护作用观察”陕西中医.2001,22(11);郑筱文欧阳惠卿,“益妇止血丸治疗315例月经过多的临床报告”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9,10(6)等。
上述的中药制剂可以根据不同人不同病因进行治疗,有的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也有局限性,许多未经临床,治疗的药理和药效未完全明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新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申请人在研究传统中草药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试验,从广西民间流传的中药验方出发,将多种配方进行筛选,找到了治疗效果好、无副作用的几种药物,研究出了一种新的中药配方,并做成了中药制剂进行试验,发现该制剂具有滋阴养血,疏肝解郁的功效。用于血虚肝郁、阴虚肝旺引起的经行眩晕、头痛、乳胀、身痛、心烦易怒等症,以及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经过几年临床试验,证明了本药显效快,自觉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未见有副作用,且不易复发。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有效成分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制成的:白芍9-16重量份、酸枣仁6-12重量份、桑寄生6-10重量份、续断4-7重量份、麦冬4-7重量份、石斛4-7重量份、菊花6-10重量份、蒺藜4-7重量份、黄芩6-10重量份、栀子2-5重量份、龙胆2-5重量份、青皮4-7重量份、郁金4-7重量份、合欢皮4-7重量份、丝瓜络4-7重量份,以上原料药均包括生药及其炮制品。
优选地,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制成的:白芍10-14重量份、酸枣仁7-10重量份、桑寄生7-10重量份、续断5-6重量份、麦冬5-6重量份、石斛5-6重量份、菊花7-9重量份、蒺藜5-6重量份、黄芩7-9重量份、栀子3-4重量份、龙胆3-4重量份、青皮5-6重量份、郁金5-6重量份、合欢皮5-6重量份、丝瓜络5-6重量份。
更优选地,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制成的:白芍173.3g、酸枣仁130g、桑寄生130g、续断86.7g、麦冬86.7g、石斛86.7g、菊花130g、蒺藜86.7g、黄芩130g、栀子52g、龙胆52g、青皮86.7g、郁金86.7g、合欢皮86.7g、丝瓜络86.7g。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剂型可以是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茶剂、合剂、糖浆剂、散剂。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制备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按所述的重量份称取白芍、酸枣仁、桑寄生、续断、麦冬、石斛、菊花、蒺藜、黄芩、栀子、龙胆、青皮、郁金、合欢皮、丝瓜络,用水煎煮法煎煮,收集各次煎出液,过滤,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成清膏;
(2)在清膏中加入乙醇,静置,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成清膏备用;或减压干燥制备成干膏粉备用;
(3)在清膏液中加入辅料或在干膏粉中加入辅料制成所需剂型。
优选地,它包括如下步骤:
(1)按所述的重量份称取白芍、酸枣仁、桑寄生、续断、麦冬、石斛、菊花、蒺藜、黄芩、栀子、龙胆、青皮、郁金、合欢皮、丝瓜络,用水煎煮法煎煮,收集各次煎出液,过滤,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5(60℃~80℃);
(2)加入乙醇,使醇含量达到30%~95%,静置24~72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45(60℃~80℃)的清膏,备用;或减压干燥制备成干膏粉备用;
(3)在清膏液中加入辅料或在干膏粉中加入辅料制成所需剂型。
其中所述辅料根据剂型需要选自赋形剂、崩解剂、润滑剂、包糖衣材料、薄膜包衣材料、矫味剂、防腐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详述如下:
1、片剂
将白芍、酸枣仁、桑寄生、续断、麦冬、石斛、菊花、蒺藜、黄芩、栀子、龙胆、青皮、郁金、合欢皮、丝瓜络,以上十五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5(60℃~8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醇含量达到30%~95%,静置24~72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45(60℃~80℃)的清膏,与1-2倍的赋形剂制成颗粒干燥,加入崩解剂、润滑剂,压片,或直接包装,或包糖衣,或包薄膜衣即得到产品。
以上片剂所述的赋形剂为淀粉及其衍生物、糊精、磷酸氢钙等;所述的崩解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等;所述的润滑剂为硬脂酸镁等;所述的包糖衣材料为蔗糖、滑石粉、明胶、色素、川蜡等;所述的薄膜包衣材料为胃溶型包衣材料等。其中赋形剂、崩解剂、润滑剂、包衣材料用量的重量含量分别为:1~75%、0.2~20%、0.2~2.0%、1~45%。
2、胶囊剂
将白芍、酸枣仁、桑寄生、续断、麦冬、石斛、菊花、蒺藜、黄芩、栀子、龙胆、青皮、郁金、合欢皮、丝瓜络,以上十五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5(60℃~8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醇含量达到30%~95%,静置48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45(60℃~80℃)的清膏,加入赋形剂和崩解剂,减压干燥,装入胶囊,得到产品。
以上制备胶囊所述的赋形剂为淀粉及其衍生物、磷酸氢钙、硬脂酸镁、微分硅胶等。重量1~20%。
3、丸剂
将白芍、酸枣仁、桑寄生、续断、麦冬、石斛、菊花、蒺藜、黄芩、栀子、龙胆、青皮、郁金、合欢皮、丝瓜络,以上十五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5(60℃~8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醇含量达到30%~95%,静置48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45(60℃~80℃)的清膏,加入赋形剂和崩解剂,制丸,得到产品。
①制成浓缩丸;
②加入赋形剂重量5~60%、蜜糖,制成水蜜丸、大蜜丸、浓缩丸。
4、颗粒剂
将白芍、酸枣仁、桑寄生、续断、麦冬、石斛、菊花、蒺藜、黄芩、栀子、龙胆、青皮、郁金、合欢皮、丝瓜络,以上十五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5(60℃~8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醇含量达到30%~95%,静置48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45(60℃~80℃)的清膏,加入二倍于膏量的糊精,然后再加入约3倍量蔗糖,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得成品1000g,即得。
加入赋形剂的成分和含量:蔗糖50~95%、乳糖50~95%、糊精50~95%。
5、茶剂
将白芍、酸枣仁、桑寄生、续断、麦冬、石斛、菊花、蒺藜、黄芩、栀子、龙胆、青皮、郁金、合欢皮、丝瓜络,以上十五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5(60℃~8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醇含量达到30%~95%,静置48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45(60℃~80℃)的清膏,加入二倍于膏量的糊精,然后再加入约3倍量蔗糖,混匀,压成块状,即得。
加入赋形剂的成分和含量:蔗糖50~95%、乳糖50~95%、糊精50~95%。
6、合剂
将白芍、酸枣仁、桑寄生、续断、麦冬、石斛、菊花、蒺藜、黄芩、栀子、龙胆、青皮、郁金、合欢皮、丝瓜络,以上十五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5(60℃~8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醇含量达到30%~95%,静置48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45(60℃~80℃)的清膏,与矫味剂、防腐剂混合均匀,即得到产品。
加入的矫味剂及其含量:蔗糖(或蜜糖)10~60%、防腐剂山梨酸钾0.1~1%、尼泊金乙酯0.1~0.3%。
7、糖浆剂
将白芍、酸枣仁、桑寄生、续断、麦冬、石斛、菊花、蒺藜、黄芩、栀子、龙胆、青皮、郁金、合欢皮、丝瓜络,以上十五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5(60。℃~80℃),加入乙醇,使醇含量达到30%~95%,静置48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45(60℃~80℃)的清膏,与蔗糖、防腐剂溶液混合均匀,即得到产品。
加入的蔗糖量为60~70%、防腐剂山梨酸钾0.1~1%、尼泊金乙酯0.1~0.3%。
8、散剂
将白芍、酸枣仁、桑寄生、续断、麦冬、石斛、菊花、蒺藜、黄芩、栀子、龙胆、青皮、郁金、合欢皮、丝瓜络,以上十五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5(60℃~8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醇含量达到30%~95%,静置48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45(60℃~80℃)的清膏,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分装,即得。
以下是本发明中药制剂的药性和功能主治:
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白芍为常用中药,性微寒,味苦、酸。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之功能。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psinosa Hu)的种子。含酸枣仁皂甙A,B(jujubosideA,B)、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白桦脂醇(betulin)、黄酮、脂肪油、蛋白质等。性平,味甘、酸。养心,安神,敛汗。用于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盗汗。
桑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或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主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症。
续断,别名川续断,川断。为川续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续断(Dipsacus japonicus Miq.)的根。气微香,味苦、微甜而后涩。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用于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经多,胎漏下血,跌扑损伤。
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Thunb.)Ker-Gawl.)的干燥块根。成分:块根含多种皂甙,高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植物甾醇,71%的单糖类和寡糖类成分等。功效:养阴、生津、润肺、止咳。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具有疏风、清热、明日、解毒功效。现代药理表明,菊花总黄酮具有降血压,扩张冠状动脉,防止冠脉粥样硬化等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
蒺藜,蒺藜科剌蒺藜(Tribulus ierrestrisL.)的果实。味辛、苦,性微温。功能:疏肝熄风,行瘀去滞,解郁,明目,止痒,抗过敏,镇静,降压,通乳,通经。主治:肝风之头晕目眩,肝阳上亢之高血压、头痛。目赤多泪或痛或痒,翳障,角膜炎,急性结膜炎,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肝郁之胸胁闷痛,冠心病心绞痛,乳闭。
黄芩,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根。性寒,味苦。功能主治:消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寒,味苦。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能。用于热病心烦、黄胆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焦栀子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衄、尿血崩漏。
龙胆,龙胆科植物,根部可供药用。是治疗风湿关节痛、潮热骨蒸等症的主药之一。龙胆花含苦味素、口山酮类、单萜类生物碱。入药主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虫毒。
青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苦辛,温。归肝、胆、胃经。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主治:1、肝气郁滞所致的胁肋胀痛、乳房胀痛及疝气疼痛等。2、用于食积不化。
郁金(Curcuma aromatica salisp.)块根。行气解瘀,健脾阵痛。辛、苦,温。归肝、脾经。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主治: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
合欢皮,为豆科落叶乔本植物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 urazz.)的树皮。甘平,入心、肝经。功用:安神解郁,活血消肿。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肺痈吐脓,筋骨折伤,痈疮肿毒等症。
丝瓜络,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L.)Roem.)的果实的维管束。性症,味甘。主治:通络,活血,祛风。用于痹痛拘挛、胸胁胀痛、乳汁不通。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白芍、酸枣仁、石斛、麦冬为主,取其养阴增液,育阴清火;辅以桑寄生,续断补益肝肾,合主药滋肝肾阴液;佐以黄芩、龙胆、栀子清热泄肝火除烦,合主药育阴养血,合辅药以扶正泄火,火不内拢,则阴液内守;又佐以合欢皮、青皮、郁金、丝瓜络疏肝解郁、行气通络,使气机畅通、肝主条达;又佐以合欢皮、青皮、郁金、丝瓜络疏肝解郁、行气通络,使气机畅通、肝主条达;又佐以菊花、蒺藜平肝潜阳,以清阴虚肝旺上窜之火。诸药合用,具有养阴清热,疏肝解郁之效。如此滋阴血、除内热、解肝郁,则经行自守。故本方主治因血虚肝郁、阴虚肝旺所致的经行乳胀、经行头痛、经行发热、经行口舌糜烂、经行便血等月经前后诸证。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功能与主治:滋阴养血,疏肝解郁。用于血虚肝郁、阴虚肝旺引起的经行眩晕、头痛、乳胀、身痛、心烦易怒等症,以及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白芍173.3g、酸枣仁130g、桑寄生130g、续断86.7g、麦冬86.7g、石斛86.7g、菊花130g、蒺藜86.7g、黄芩130g、栀子52g、龙胆52g、青皮86.7g、郁金86.7g、合欢皮86.7g、丝瓜络86.7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80℃),加入乙醇,使醇含量达到30%,静置48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60℃)的清膏,与5%淀粉制成颗粒干燥,加入15%羧甲基淀粉钠、0.5%硬脂酸镁,压片,或直接包装,或包糖衣(蔗糖、滑石粉),或包薄膜衣(胃溶型)即得到产品。
实施例2:
将白芍170g、酸枣仁(炒)125g、桑寄生125g、续断85g、麦冬85g、石斛85g、菊花125g、蒺藜85g、黄芩(炒)125g、栀子(炒)50g、龙胆(炒)50g、青皮85g、郁金85g、合欢皮85g、丝瓜络85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60℃),加入乙醇,使醇含量达到95%,静置48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60℃)的清膏,与10%淀粉制成颗粒,干燥,加入硬脂酸镁2%,装胶囊,即得到产品。
实施例3:
将按实施例1制得的清膏与蜜糖5%制成浓缩丸,即得到产品。
实施例4:
将按实施例2制得的清膏,加入3倍重量的蔗糖、2倍重量的糊精,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得到产品。
实施例5:
将按实施例2制得的清膏,加入3倍重量的蔗糖、2倍重量的糊精,混匀,压成块状,制成茶剂。
实施例6:
将按实施例1制得的清膏,与蔗糖55%、山梨酸钾0.1%、尼泊金乙酯0.3%混合,加水适量制成合剂。
实施例7:
将按实施例2制得的清膏,与蔗糖量为70%、山梨酸钾1%、尼泊金乙酯0.1%合并,加水适量制成糖浆剂。
实施例8:
将按实施例2制得的清膏,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以下通过试验阐述该中药组合物的功效。
实验例:临床试验
按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经排除标准筛选的合格病例共440例,门诊388例,病房52例。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颗粒剂治疗320例为治疗组,用加味逍遥丸治疗120例为对照组,其自然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A)440例临床资料自然分布情况比较(X±SD)
  例数     年龄(岁)     病情(评分)     病程(月)
  治疗组对照组   370120     31.91±7.1532.13±6.50     8.49±5.017.63±3.66     33.12±38.1227.08±29.00
P>0.05
表1  (B)病情程度自然分布情况
  例数     轻度   中度   重度
    例数 百分比%   例数 百分比%   例数     百分比%
  治疗组对照组   320120     9146 28.4438.33   13948 43.4340.00   9026     28.1321.67
(一)病例选择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
(1)月经来潮前7-14天,出现全身无力、易疲劳、精神紧张、忧郁、神经过敏、烦躁、失眠、头痛、乳房胀痛、钝性腰背痛及盆腔沉重感、浮肿、体重增加、肠胃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症状,随月经周期性出现,行经后消失。
(2)基础体温测定,有黄体期缩短,排卵后体温上升缓慢或不规则。
(3)内分泌测定,可能雌激素/孕激素比值升高,体内雌激素过多或相对过多。
2、中医辨证
(1)血虚肝郁证:经前或经期或经后头痛眩晕,乳房胀痛,胸肋作胀,腹痛泄泻或经行浮肿,发热身痛,眼花目眩,风疹等,舌质淡,脉弦细或虚细。
(2)阴虚肝旺证:经前或经期或经后头痛眩晕,巅顶尤剧,烦躁失眠,身体疼痛,发热,口舌糜烂,或经行吐血或衄血等,两眼干涩,口苦咽干,尿黄便结,舌质偏红,无苔或薄黄苔,脉弦细数。
(二)评分标准
1、发热项:体温在37℃以下记0分,每增加0.5℃加1分,反之减1分。
2、疼痛项:无疼痛记0分,轻微疼痛记1分,有疼痛但可忍受记2分,疼痛不能忍受记3分。
3、出血项:无出血记0分,出血量少记1分,出血量较多记2分,出血量多记3分。
4、舌脉项:有病理现象各记0.5分,正常0分。
5、其余各项:按无、轻、中、重分别记0、1、2、3分。
(三)病情轻重分级
1、轻度:微有头痛,眩晕,乳房作胀或稍感疼痛,心绪不宁,颜面浮肿,大便软,日1-2次,工作学习如常。评分4-8分。
2、中度:眩晕头痛,乳房胀痛,心烦失眠,精神紧张或忧郁,四肢肿胀,大便溏薄,日行2-3次,尚能工作学习,评分为9-13分。
3、重度:头痛眩晕,视物昏花,头痛剧烈难忍,巅顶掣痛,乳房肿胀不能触衣,颜面四肢或全身肿胀,按之没指,或体重增加1-2公斤,大便溏薄或清稀如水,日行3-5次,不能坚持工作和学习,评分14分以上。
(四)试验病例标准:
1、凡符合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者,均可纳入试验病例。
2、排除病例标准(包括不适应证及剔除标准)
(1)年龄<15岁或>45岁,属于青春期或更年期月经功能紊乱之妇女。
(2)有严重心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或精神病患者。
(3)患者有前述症状,但未能排除高血压,视力障碍,前庭功能障碍(美尼氏综合征),乳房肿瘤,慢性结肠炎或肠道肿瘤等疾患者。
(4)有过敏史者。
(5)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三、试验方法
(一)分组:对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经排除标准筛选合格的受试对象,按“随机数目表”随机分配,治疗组320例,对照组120例。
(二)给药方法采用单盲法,治疗组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颗粒剂,对照组用加味逍遥丸(WS3-B-0260-90)。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颗粒剂,每次10克,每日3次,开水冲服。从症状出现时开始服药,连续7天为一疗程。第二、第三疗程自经期前10天开始服用,连服七天。对照组用加味逍遥丸,每次6克,每日二次,温开水送服。从症状出现时开始服药,连服7天为一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三)疗程:7天为一疗程,第一疗程从症状出现开始服药,第二和第三疗程从经前10天开始服药,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
(四)观察方法:
1、按制定的观察项目表:需在就诊(初诊及复诊)时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
2、记录方法:在观察项目部份,疗程前后的症状、体征,按无、轻、中、重分别按评分标准评分并记录。
3、观察过程中应严格按计划要求,不得加用任何其它同类药物手段。
4、观察过程中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应在“备注”栏如实记录。
5、疗程结束后,需就疗效和安全性作出最后评定。
四、试验结果
(一)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症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1、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基础体温测定或内分泌测定基本正常,停药后观察三个月经周期无复发,积分为0分。
2、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好转,基础体温或内分泌测定有所恢复或接近正常,停药后观察三个月经周期无复发。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三分之二以上。
3、有效:主要症状得到控制程度有所减轻,停药后部份症状虽反复,但较治疗前仍有好转。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三分之一以上。
4、无效:各种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加重。
(二)疗效分析:
1、总疗效:按照疗效判定标准,将月经前后诸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判断,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愈显率% 总有效率%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治疗组 320 140  43.75 124   38.75     37  11.56 19  5.94   82.50 94.06
  对翟组 120 28  18.33 43   35.83     29  24.17 26  21.61   54.16 72.33
等级资料的Ridit分析(II)
  分组     例数     平均R值   标准差   标准误     95%可信区间
    AB     320120     0.44990.6335   0.25900.2630   0.01450.0240     0.4216-0.47830.5865-0.6806
经Ridit分析:P<0.01
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治疗前后两组间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间评分比较
 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     t     P
  治疗组对照组     320120  8.49±5.017.63±3.66 1.53±1.292.48±1.21     2.31     <0.05
统计学表明:治疗后两组间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
3、治疗组病程与疗效比较,见表4。
表4  病程与疗效比较(治疗组)
  病程(月)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愈显率%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6 71     34  47.09     22  30.99 9  12.68 6   8.45   91.55
  7-12 80     28  35.00     34  42.50 12  15.00 6   7.50   92.5
  13- 169     76  46.15     68  40.24 16  9.47 7   4.14   95.86
等级资料的Ridit分析(II)
    分组     例数   平均R值   标准差   标准误     95%可信区间
    ABC     7180169   0.49430.55000.4787   0.28570.26830.2577   0.03390.03000.0198     0.4278-0.56070.4912-0.60880.4399-0.5176
经Ridit分析:P>0.05
说明疗效与病程无差异。
4、单项疗效比较:对两组的主要症状进行单项疗程比较见表5。
表5  单项疗效比较
    例数     痊愈     未愈   痊愈率(%)   X     P
眩晕   治疗组     2122     152     60   71.7   16.27     <0.01
  对照组     67     30     37   44.70
头痛   治疗组     228     147     81   64.47   5.40     <0.05
  对照组     86     46     40   53.49
乳房胀痛   治疗组     146     103     43   70.55  11.13     <0.01
  对照组     59     27     32   45.76
发热   治疗组     57     48     9   84.21   4.46     <0.05
  对照组     16     9     7   56.25
身痛   治疗组     138     113     25   81.88   13.78     <0.01
  对照组     54     31     23   57.41
情志异常   治疗组     117     70     47   59.83   5.59     <0.05
  对照组     35     13     22   37.14
吐衄   治疗组     18     15     3   83.33   5.61     <0.05
  对照组     4     1     3   25.00
口糜   治疗组     57     41     16   71.93   0.80     >0.05
  对照组     15     9     6   60.00
风疹块   治疗组     13     10     3   76.92  1.64     >0.05
  对照组     3     1     2   33.33
泄泻   治疗组     47     38     9   80.85   3.37     >0.05
  对照组     11     6     5   54.55
浮肿   治疗组     29     20     9   68.87   3.43     >0.05
  对照组     16     7     9   43.75
统计学结果提示:治疗组对经行眩晕,经行乳房胀痛,经行身痛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经行头痛,经行发热,经行情志异常,经行吐衄等症的疗效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经行泄泻,经行浮肿,经行口糜,经行风疹块的疗效亦高于对照组,但统计学无差异。
5、疾病转归时间比较,见表6。
表6  疾病转归时间比较
  例数 初效时间(疗程) 显效时间(疗程)     痊愈时间(疗程)
  治疗组对照组   320120 1.23±0.661.48±0.86 2.02±0.762.25±1.21     2.35±1.212.63±1.90
统计结果:(1)初效时间比较t=2.74,P<0.01
(2)显效时间比较t=0.53,P>0.05
(3)痊愈时间比较t=3.53,P<0.001
统计学表明两组相比初效时间及痊愈时间有显著性差异,显效时间无显著差异。
6、治疗前后基础体温比较,见表7。
表7  治疗前后基础体温比较
  例数   排卵后体温上升正常(例) 排卵后体温上升缓慢或不规则(例)   黄体期正常(例) 黄体期缩短(例)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对照组   11430 619 8715 5321   2715   7916   9116 3514   2311
统计结果:(1)治疗组排卵后体温上升情况,治疗前后比较
X2=13.02  P<0.01
(2)治疗组治疗前后黄体期比较
X2=3.32  P>0.05
统计学表明:治疗组排卵后体温上升情况,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黄体期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7、治疗前后体重变化比较,见表8。
表8  对经前期浮肿患者治疗前后体重变化比较(单位:Kg)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组对照组     2916  54.98±2.6855.52±3.54  54.75±6.1555.44±4.43     0.230.46     >0.05>0.05
统计学表明:治疗组治疗前后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
对照组治疗前后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
8、中医证型与疗效比较,见表9。
表9  中医证型与疗效比较(治疗组)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愈显率% 总有效率%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血虚肝郁 175 82  46.86 60  34.29 23  13.14 10  5.71 81.15 94.29
阴虚肝旺 145 58  40.00 64  44.14 14  9.66 9  6.20 84.14 93.80
等级资料的Ridit分析(II)
  分组   例数   平均R值 标准差   标准误   95%可信区间
    AB     175145     0.49040.5116   0.27420.2597   0.02070.0216     0.4498-0.53100.4693-0.5539
经Ridit分析:P>0.05
结果表明:中医证型与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9、治疗组治疗前后实验检测结果,见表10、表11、表12、表13、表14。
表10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细胞比较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Hb(g/L)     WBC(10g/L)   Hb(g/L)   WBC(10g/L)
    320   134.85±16.79     8.15±2.24   131.14±10.71   8.33±4.65
统计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Hb比较:t=0.96,P>0.05
治疗组治疗前后WBC比较:t=0.45,P>0.05
统计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前后血细胞无差异。
表11  治疗组治疗前后尿常规比较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正常数     异常数     正常数     异常数
    320     209     111     221     99
统计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尿常规比较:X=3.19,P>0.05
统计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前后尿常规检查无差异。
表12  30例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变化比较(治疗组)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P(NG/ML) 0.65±0.25  0.59±0.28  1.17  P>0.05
 E(PG/ML) 92.38±58.63  120.83±89.87  1.73  P>0.05
 FSH(MIV/ML) 11.44±3.83  12.30±3.66  1.29  P>0.05
 LH(MIV/ML) 16.22±10.22  17.48±6.41  1.07  P>0.05
 PRL(NG/ML) 15.58±6.90  14.49±5.79  1.08  P>0.05
 T(NG/DI) 44.62±30.01  37.52±22.05  1.76  P>0.05
统计学表明:治疗前后性激素无显著差异,(P>0.05)
表13  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正常数     异常数     正常数     异常数
    治疗组     57     57     0     57     0
10、远期疗效
按照疗效判定标准的要求,对痊愈病例均在停药后观察三个月经周期,其中治疗组151例,复发率为15.40%。
(三)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通过临床观察,该药尚未发现有任何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Claims (8)

1、一种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有效成分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制成的:白芍9-16重量份、酸枣仁6-12重量份、桑寄生6-10重量份、续断4-7重量份、麦冬4-7重量份、石斛4-7重量份、菊花6-10重量份、蒺藜4-7重量份、黄芩6-10重量份、栀子2-5重量份、龙胆2-5重量份、青皮4-7重量份、郁金4-7重量份、合欢皮4-7重量份、丝瓜络4-7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制成的:白芍10-14重量份、酸枣仁7-10重量份、桑寄生7-10重量份、续断5-6重量份、麦冬5-6重量份、石斛5-6重量份、菊花7-9重量份、蒺藜5-6重量份、黄芩7-9重量份、栀子3-4重量份、龙胆3-4重量份、青皮5-6重量份、郁金5-6重量份、合欢皮5-6重量份、丝瓜络5-6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制成的:白芍173.3g、酸枣仁130g、桑寄生130g、续断86.7g、麦冬86.7g、石斛86.7g、菊花130g、蒺藜86.7g、黄芩130g、栀子52g、龙胆52g、青皮86.7g、郁金86.7g、合欢皮86.7g、丝瓜络86.7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剂型是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茶剂、合剂、糖浆剂、散剂。
5、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量份称取白芍、酸枣仁、桑寄生、续断、麦冬、石斛、菊花、蒺藜、黄芩、栀子、龙胆、青皮、郁金、合欢皮、丝瓜络,用水煎煮法煎煮,收集各次煎出液,过滤,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成清膏;
(2)在清膏中加入乙醇,静置,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成清膏备用;或减压干燥制备成干膏粉备用;
(3)在清膏液中加入辅料或在干膏粉中加入辅料制成所需剂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量份称取白芍、酸枣仁、桑寄生、续断、麦冬、石斛、菊花、蒺藜、黄芩、栀子、龙胆、青皮、郁金、合欢皮、丝瓜络,用水煎煮法煎煮,收集各次煎出液,过滤,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温度60℃~80℃下,相对密度为1.05~1.15;
(2)加入乙醇,使醇含量达到30%~95%,静置24~72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至温度60℃~80℃下,相对密度为1.25~1.45的清膏,备用;或减压干燥制备成干膏粉备用;
(3)在清膏液中加入辅料或在干膏粉中加入辅料制成所需剂型。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辅料根据剂型需要选自赋形剂、崩解剂、润滑剂、包糖衣材料、薄膜包衣材料、矫味剂、防腐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8、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
CNB2005100116723A 2005-04-29 2005-04-29 一种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33036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116723A CN1330367C (zh) 2005-04-29 2005-04-29 一种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116723A CN1330367C (zh) 2005-04-29 2005-04-29 一种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6435A CN1706435A (zh) 2005-12-14
CN1330367C true CN1330367C (zh) 2007-08-08

Family

ID=35580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116723A Active CN1330367C (zh) 2005-04-29 2005-04-29 一种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3036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2696B (zh) * 2010-11-03 2014-10-29 贺毅 乌骨鸡黑色素提取物在制备防治抑郁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04435752A (zh) * 2014-11-19 2015-03-25 青岛祥翔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肝阴虚证型肝病的中药
CN104758838A (zh) * 2015-04-11 2015-07-08 成都市飞龙水处理技术研究所青白江第一分所 一种治疗经前期紧张症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66997A (zh) * 2016-09-20 2017-01-04 四川兴聚焦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胶囊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71509A (zh) * 2020-11-25 2021-03-12 梧州学院 一种高槲皮素含量桑寄生糖浆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国家药品标准新药转正标准32册 国家药典委员会,96,国家药典委员会 200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6435A (zh) 2005-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4054C (zh) 一种煮散型中药抗菌消炎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520572B (zh) 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90853B (zh) 一种治疗湿烂型脚癣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20514A (zh) 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
CN1330367C (zh) 一种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00164B (zh)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36838B (zh) 一种治疗先兆流产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23433A (zh) 一种用于治疗银屑病的中药混合物
CN104906430A (zh) 一种治疗干眼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48913B (zh) 一种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27460B (zh) 一种用于治疗妇科炎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06865A (zh)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2406893A (zh)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成药
CN102526620A (zh) 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应用
CN104906394A (zh)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兼气血亏虚型高血压的中药
CN105213905A (zh) 一种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423458A (zh) 一种用于治疗银屑病的中成药
CN105920409A (zh) 一种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制剂及其用途
CN104840774A (zh)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兼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中药
CN105168729A (zh) 一种治疗湿热癖阻型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98987A (zh) 一种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74467A (zh)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89128A (zh) 一种治疗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66663A (zh) 一种治疗湿毒浸淫型水肿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4460A (zh) 一种防治急性肾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43002 No. 1, Industrial Avenue, Wuzhou Industrial Park,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Guangxi Wuzhou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543002,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Wuzhou, Guangxi Wuzhou emerging two road, No. 3

Patentee before: Guangxi Wuzhou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