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5595A - 通信网络中服务间的交互工作 - Google Patents

通信网络中服务间的交互工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5595A
CN1325595A CN99812793.0A CN99812793A CN1325595A CN 1325595 A CN1325595 A CN 1325595A CN 99812793 A CN99812793 A CN 99812793A CN 1325595 A CN1325595 A CN 1325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interworking
service
service routine
ss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98127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海基·图纳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Oyj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Network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Network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Networks Oy
Publication of CN1325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55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016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exchanges
    • H04Q3/0029Provisions for intelligent networking
    • H04Q3/0037Provisions for intelligent networking involving call modelling techniques, e.g. modifications to the basic call state model [BCS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Exchange Systems With Centralized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尤其是智能网络中,分布式服务间的交互工作。本发明以把至少一个新的交互工作点引入呼叫处理模型,并借助该交互工作点,实现分布式服务间的交互工作的构思为基础。交互工作点可被定义为在该处,从一个服务程序接收的指令被报告给感兴趣的服务程序的点,或者被定义为在该处,将由负责的服务程序执行的服务被其它一些服务程序请求的点。服务程序使交互工作点处于待命状态,与交互工作点的遭遇被通知给使交互工作点处于待命状态的服务程序。

Description

通信网络中服务间的交互工作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中,尤其是智能网络中分布式服务之间的交互工作。
通信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向用户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服务。这样的一种提供先进服务的网络结构被称为智能网络,其简称通常使用IN。这种服务的例子是虚拟专用网络VPN和个人号码,虚拟专用网络允许专用网络的用户之间短号码(short number)的使用,在个人号码的情况下,智能网络按照用户可控的方式对发给个人号码的呼叫重新进行路由选择。IN服务被各种网络使用,例如移动通信网络和与IN相连的固定网络。
图1中图解说明了智能网络的物理结构,这里物理实体被表示为矩形或圆柱体,位于它们之中的功能实体被表示为椭圆形。由于将参考后面的本发明说明中的智能网络环境,因此下面只对这种结构作简要描述。感兴趣的读者可从ITU-T推荐标准Q.121X,或者从Bellcore的AIN推荐标准更详细地理解智能网络。在本发明及其背景的说明中,将使用ETS 300 374-1 CorelNAP术语,不过本发明也可用在根据其它智能网络标准实现的智能网络中。
可以是电话,移动站,计算机或传真机的用户设备SE或者与服务交换点SSP直接相连,或者与网络接入点NAP直接相连。服务交换点SSP向使用者提供对网络的接入,并留意所有必需的拨号功能。SSP还能够检测对于智能网络服务请求的需要。从功能上来说,SSP包括呼叫管理,路由选择及服务拨号功能。
服务控制点SCP包括用于产生智能网络服务的服务逻辑程序SLP。下面,“服务程序”也将用作“服务逻辑程序”的缩略形式。
服务数据点SDP是含有关于用户和智能网络的数据的数据库,SCP服务程序使用所述数据产生个性化服务。SCP可通过信令或数据网络,直接使用SDP服务。
智能外围设备IP提供诸如通知和语音识别之类的特殊功能。
图1中所示的信令网络是按照信令系统编号7(SS7)的网络,1988年在墨尔本,CCITT(现今的ITU-T)的信令系统No.7的规范说明书中描述的一种已知信令系统。
呼叫控制代理功能(CCAF)确保最终使用者(用户)能够接入网络。通过对现有的数字交换机进行添加,实现对IN服务的接入。这是通过使用基本呼叫状态模型BCSM来实现的,基本呼叫状态模型描述了呼叫处理的各个阶段,并包括被称为检测点的点,这里为了启动智能网络服务,呼叫处理可被中断。在这些检测点,允许智能网络的服务逻辑实体与基本呼叫及连接控制能力相互作用。于是,检测点DP描述呼叫和连接处理中,可产生控制转移的那些点。
在交换中,呼叫建立被分成两个部分:发起方的呼叫建立和终止方的呼叫建立。简单地说,发起方的呼叫处理与呼叫用户的服务相关,而终止方的呼叫处理与被呼叫用户的服务相关。对应的状态模型是发起基本呼叫状态模型(O-BCSM)和终止基本呼叫状态模型(T-BCSM)。BCSM是建立并保持使用者之间的联系所需的那些呼叫控制功能(CCF)的高水平状态自动描述。借助服务交换功能(SSF),功能性被加入该状态模型中(参看图1中CCF和SSF的部分重叠),使得该状态模型能够确定何时应请求智能网络服务(IN服务)。当已请求IN服务时,包括智能网络的服务逻辑的服务控制功能(SCF),参加(呼叫处理的)与服务相关的处理。这样,服务交换功能SSF使呼叫控制功能CCF与服务控制功能SCF相连,并允许服务控制功能控制呼叫控制功能CCF。
图2a和2b表示了基本呼叫状态模型O-BCSM(图2a)和T-BCSM(图2b)的简化流程图,基本呼叫状态模型O-BCSM和T-BCSM包括识别与呼叫处理相关的CCF活动的呼叫点(PIC)以及检测点(DP)。用箭头表示BCSM中的转变。这里没有更详细地说明图2a和2b中的呼叫点和检测点,不过稍后结合本发明对其进行了说明。
智能网络服务以这样一种方式被实现,即在与服务相关的检测点,例如图2a和2b中的DP1-10和DP12-18的遭遇方面,呼叫处理模型BCSM中的进程被暂停,服务交换点SSP借助通过SSP/SCP接口转发的消息,向服务控制点SCP请求指令。在智能网络术语中,这些消息被称为操作。例如,SCF可请求SSF/CCF执行某些呼叫或连接功能,例如计费或路由选择动作。SCF还可向服务数据功能(SDF)发送请求,服务数据功能(SDF)提供对与服务相关的数据及智能网络的网络数据的接入。这样,例如,SCF可请求SDF获取关于某一服务的数据,或者请求SDF更新该数据。
与用户相互作用中涉及的智能网络功能由专用资源功能SRF补充,专用资源功能SRF为那些网络机制提供接口。这种功能的例子是用户的消息及用户的拨号的收集。
下面是就IN服务而言,图1中所示的功能实体的作用的简要描述。CCAF接收呼叫方的服务请求,服务请求通常是由呼叫方拿起接收机和/或拨出某一号码序列发出的。CCAF进一步把该服务请求转发给CCF/SSF进行处理。CCF不具有任何服务数据,但是它被编程设计为识别可进行SCP接入的那些检测点。CCF中断呼叫建立片刻,并给出关于遭遇的检测点的服务交换功能SSF数据(关于呼叫建立阶段的数据)。SSF的任务是使用预定的标准,说明对智能网络的服务请求是否必需。如果必需,则SSF向SCF发送一个标准化的IN服务请求,它包括与该呼叫相关的数据。SCF接收该请求,并对其解码。随后SCF与SSF/CCF,SRF及SDF一起工作,以便为最终使用者产生请求的服务。
如上所述,当SSF向SCF发送标准IN服务请求时,服务被启动。可在呼叫的某些阶段内发送该服务请求。图3图解说明了在检测点处,智能网络的最新功能的少数基本操作。在点21,SSP向SCP发送初始DP服务请求,包括关于启动智能网络服务的呼叫的基本数据。随后进行SSP中的检测点的待命准备。在点22,SCP向SSP发送告知哪些检测点它应报告给SCP的请示报告BCSM事件操作。接下来,在点23,SCP通常发送收费和/或交互作用操作,例如申请收费(例如关于收费报告的请求),或发出通知(向用户发出通知)。在点24,SCP向SSP发送路由选择指令,例如连接(把呼叫发送给新的号码)或继续(继续呼叫建立)。当SSP遇到SCP保留的检测点时,SSP在点26,向SCP发送事件报告BCSM操作。
在智能网络的呼叫模型中确定的检测点是报告在呼叫建立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事件的基本机制。上面描述的图3中的操作21-24涉及称为触发检测点(TDP)的检测点。SSP可以只在与TDP服务相关的检测点向SCP发出关于服务的初始查询。于是,在TDP开始新的IN服务。在称为触发检测点-请求(TDP-R)的检测点处,呼叫处理被停止,直到SSP接收来自于SCP的指令为止。这样,在SSP和所讨论的服务程序之间形成一种控制关系。在触发检测点-通知(TDP-N)检测点处,从SSP只向SCP发送有与服务相关的检测点的遭遇通知,并且继续呼叫处理,而不必等待来自于SCP的指令。另一类型的检测点是事件检测点(EDP)。图2中的点26表示了呼叫过程中,当遇到EDP检测点时的时刻。SSP把与该和服务相关的检测点的遭遇报告给SCP,SCP在点28向SSP发送另外的呼叫指令。事件检测点-请求(EDP-R)是在该处,呼叫处理被暂停,直到SCP发送另外的指令为止的检测点。EDP-R检测点的待命准备产生SSP和SCP的特定服务程序之间的一种控制关系。当在呼叫建立方和SCF之间进行对话时,建立一种控制关系,在该对话过程中,SCF可发出改变呼叫处理的指令。在监视关系中,SCP不能影响呼叫处理的进程;SCP只能要求SSP报告涉及该呼叫的各种事件。在监视关系中,只可使事件检测点-通知(EDP-N)待命准备。
根据当前的智能网络标准,有几种监视关系,但是只有一种控制关系可涉及一个呼叫(单点控制)。但是,已建议建立多点控制(MPC),其中多个服务程序可与呼叫处理相互作用。这种多点控制的问题在于单个服务程序不了解SSP已从同时控制该呼叫的其它服务程序接收的呼叫处理指令。于是,呼叫可被发送释放呼叫操作的一个服务程序释放,其它服务程序注意到该呼叫已被一个错误终止。这阻止了和该呼叫相关的所有服务的受控释放。在多点控制中,已知一个SCP内的服务程序可以相互通信。简化一个SCP内的通信方面的问题在于服务程序需要知道彼此的地址,并且服务程序通常需要遵守相同的协议,例如CoreINAP或CAMEL(关于移动增强型逻辑电路的用户化应用程序)。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通信网络,尤其是智能网络中的分布式服务之间的有效交互工作。
上述目的是借助根据本发明的,由独立权利要求表征的方法和通信网络实现的。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了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
本发明以在呼叫处理模型中引入至少一个新的交互工作点,并借助该交互工作点,实现分布式服务之间的交互工作的构思为基础。交互工作点可被定义为把从一个服务程序接收的指令报告给感兴趣的服务程序的点,也可被定义为在该处,将由有责任的服务程序执行的服务被其它一些服务程序请求的点,这些服务程序又被告知与交互工作点的遭遇。
分布式服务的交互工作的优点在于服务程序可请求其它服务程序授权范围内的服务,而不必知道执行请求的服务的服务程序。这样实现的分布式服务的交互工作高效并且简单。服务程序不必都具有相同的协议,也不必知道它们与之交互工作的其它服务程序的地址。
本发明的另一优点是由于在交换点保持交互工作的控制,因此不需要服务程序或服务控制点之间的复杂通信机制。
现在参考附图4-9中所示的例子,结合优选实施例,更进一步地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表示了对本发明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智能网络结构的各个部分,
图2a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了发端基本呼叫状态模型;
图2b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了终端基本呼叫状态模型;
图3表示了在检测点,最新智能网络的一些基本操作;
图4a和4b表示了其中实现根据本发明的交互工作的智能网络结构;
图5a和5b表示了在呼叫释放方面,根据本发明在BCSM中使用交互工作点的例子;
图6表示了在信息收集方面,根据本发明在BCSM中使用交互工作点的例子;
图7a和7b表示了在改变被呼叫的用户号码方面根据本发明,在BCSM中使用交互工作点的例子;
图8以网络操作的形式表示了相同网络动作中涉及的两个交互工作点的使用;
图9表示了BCSM中的两个交互工作点。
下面,将参考图4a和4b更仔细地说明本发明,图4a和4b表示了在服务程序之间具有根据本发明的交互工作的智能网络结构。图4a中描述了请求型交互工作点的一个例子,图4b中描述了报告型交互工作点的一个例子。在图4a和4b所示的例子中,智能网络服务被分配给分别位于两个控制点SCP1和SCP2的两个服务程序,SLP1和SLP2。我们假定服务程序SLP2具有释放呼叫的授权,服务程序SLP1是基于用户的预付服务,这里SCP数据库保存了分配给用户的、可用于所讨论的用户的呼叫的一定时间或收费脉冲(charging pulse)的总数。如果用户用于呼叫的收费脉冲数或时间用完,则呼叫被释放。
在图4a的例子中,当用户的预付费余额用完时,服务程序SLP1向交换点SSP发送释放呼叫操作,或者请求释放该呼叫的其它一些操作(步骤42)。遭遇根据本发明的交互工作点,因为该请求要求服务程序SLP1和SLP2的活动之间的交互工作。服务程序SLP2具有待命交互工作点IWP1,于是在步骤44接收来自于SSP的操作,例如通知与IWP1的遭遇的事件报告BCSM操作。当服务程序SLP2认为释放呼叫是正确的时,服务程序SLP2发出释放该呼叫的指令,例如释放呼叫操作。
在图4b的例子中,服务程序SLP2发送释放呼叫操作(步骤46)。该动作导致遭遇根据本发明的交互工作点IWP2。服务程序SLP1具有待命交互工作点IWP2,从而在步骤48接收诸如报告遭遇交互工作点IWP2的事件报告BCSM之类的操作,在本例中这意味着呼叫正被呼叫。此时,服务程序SLP1可提供例如用于统计或收费目的的指令。
还可以这样的方式结合图4a和4b的例子,以致呼叫处理模型BCSM至少包括这两个交互工作点IWP1和IWP2。这种情况下,在遭遇IWP1,以及来自于SLP2的释放呼叫操作之后,遭遇IWP2。
如同上述例子中描述的那样,请求型交互工作点被用于请求由一些服务程序执行的动作,报告型交互工作点被用于报告已发生或正在进行的动作。在一个BCSM中,这些请求型和报告型交互工作点可单独使用,也可一起使用。在至少一个服务程序具有所讨论的待命交互工作点的条件下,请求和报告经过交换点,从一个服务程序被转发给至少另一个服务程序。
根据本发明的交互工作点IWP的使用类似于根据现有技术的检测点DP的使用。这结新的特殊的交互工作点IWP与现有技术的检测点DP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反映服务程序的事件,而检测点反映呼叫建立的事件。由于某些服务程序执行的某一预定动作的结果,例如影响呼叫处理的动作或者关于另一服务程序执行将影响呼叫处理的动作的请求,遭遇交互工作点。当与现有技术的检测点DP比较时,另一差别在于当遇到根据本发明的交互工作点时,不必暂停CCF的呼叫处理。例如,当负责释放呼叫的服务程序否决关于另一服务程序释放呼叫的请求时,该请求对于CCF来说是完全不可见的。上述内容同样适用于发给服务程序的关于某一动作的报告。另一方面,可确定与根据本发明的交互工作的遭遇,以便暂停呼叫处理,直到根据本发明的功能性已被执行时为止。上面描述的内容即适用于请求型交互工作,又适用于报告型交互工作点。按照和检测点DP相同的方式,使交互工作点待命准备,即服务程序指示哪些IWP是这些服务程序希望被告知其遭遇的IWP。可通过请求报告BCSM事件操作或者其它一些适当的操作,执行交互工作的待命准备。可以关于检测点,使TDP或EDP待命准备的相同方式,使交互工作点以触发工作点TIP或事件交互工作点EIP的形式进入待命状态。此外,可以TIP-R,TIP-N,EIP-R和EIP-N的形式,使请求型交互工作点,即请求另一服务程序执行一项操作的交互工作点进入待命状态,可以TIP-R,TIP-N,EIP-R和EIP-N的形式,使报告型交互工作点,即向服务程序报告预定的操作正由一个服务程序进行的交互工作点进入待命状态。如果以通知点,即TIP-N或EIP-N的形式,使请求型或报告型交互工作点待命准备,则当统计,收费和/或后处理需要时,服务程序可在自发操作中向SSP发送指令。
下面参考图5a,5b,6,7a和7b中的BCSM流程图,借助几个例子,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交互工作点的使用,图5a,5b,6,7a和7b中,带箭头的曲线说明根据本发明对呼叫处理模型实施的修改。图5a表示了O_BCSM中,和呼叫释放相关的报告型交互工作点。如同曲线所示,可在任意检测点DP1-10处,或者在任意呼叫点PIC2-5处触发图5a中给出的交互工作点RC的遭遇,因为根据现有技术,在所有这些点允许释放呼叫操作。当遭遇交互工作点RC时,即当被授权释放呼叫的服务程序已发出释放呼叫的指令时,交换点将其报告给已使其交互工作点处于待命状态的所有服务程序。从而把该呼叫正被释放的消息报告给这些服务程序。等待来自于已以请求点,即TIP-R或EIP-R的形式,使交互工作点处于待命状态的服务程序的指令。在呼叫处理模型BCSM中,随后呼叫进行到PIC6 O_Exception,除了用户已启动的那些呼叫释放之外,PIC6 O_Exception处理所有的呼叫释放。在PIC6,按照现有技术释放呼叫资源。
图5b表示了在O_BCSM中,和呼叫释放相关的请求型交互工作点RC。如同上面结合图5a说明的那样,在图5b中,也可在任意检测点DP1-10或者在任意呼叫点PIC2-5处,触发交互工作点RC遭遇。当未被授权释放呼叫的服务程序请求释放呼叫时,遭遇图5b中的交互工作点RC。通过释放呼叫操作或者其它一些请求操作,未授权的服务程序可请求SSP释放该呼叫。当遭遇交互工作点RC时,交换点向已使该交互工作点处于待命状态的所有服务程序发送关于该遭遇的操作,例如事件报告BCSM,并且随后等待指令。在收到该操作之后,服务程序可检测来自于未授权的服务程序的呼叫释放请求是否是可接受的。如果该请求不可接受,则从收到来自于未授权服务程序的原始呼叫释放请求的点处,正常地继续该呼叫。如果没有服务程序已使该交互工作点RC处于待命状态,则不留意该释放呼叫请求,从在转变到交互工作点之前的点继续该呼叫。在呼叫处理模型BCSM中,从而呼叫或者回转到在转变到交互工作点之前的点,或者回转到PIC6O_Exception,在PIC6 O_Exception,按照现有技术释放呼叫资源。另外注意如果在一个呼叫点处进行的处理的过程中遭遇交互工作点,则当在服务程序使之进入待命状态的交互工作点处进行呼叫处理的同时,CCF还可在未受干扰的PIC处继续该呼叫处理。于是,不需要暂停呼叫处理。
在呼叫释放方面,在呼叫的发起方和终止方,本发明的功能性是相似的。于是,也可把图5a和5b中给出的该种交互工作点插入T-BCSM中。
图6中表示了具有与信息收集相关的请求型交互工作点CI的O_BCSM的一个例子。确定该交互工作点,以便只可通过检测点DPI-3遭遇该交互工作点。在SSP收到来自于希望其它一些服务程序收集信息的服务程序的收集信息请求之后,遭遇该交互工作点CI。SSP把关于遭遇该交互工作点的操作,例如事件报告BCSM发送给已使该交互工作点CI处于待命状态的服务程序。之后,负责的服务程序可进行信息收集。在呼叫处理模型BCSM中,随后呼叫回转到在SSP接收该请求的检测点,或者回转到PIC6 O_Exception,在PIC6 O_Exception,按照现有技术释放呼叫资源。
图7a表示了在O_BCSM中加入与新的被呼叫用户号码的连接操作相关的报告型交互工作点CON的例子。只可通过检测点DPI-9遭遇该交互工作点。在一个服务程序已向SSP发送在一个操作,例如连接操作中改变被呼叫用户的号码(B用户号码)的指令之后,遭遇该交互工作点CON。在交互工作点CON,SSP向已使该交互工作处于待命状态的所有服务程序报告已遭遇交互工作点CON,在这种情况下这意味着被呼叫用户的号码已被改变。如果这些服务程序中的任意服务程序已以请求点,即TIP-R或EIP-R的形式使该交互工作点处于待命状态,则SSP等待来自于这些服务程序的指令。在呼叫处理模型中BCSM中,随后呼叫前进到PIC 3 Analyse_Info,在该处按照现有技术分析新的被呼叫用户的号码。
图7b表示了在呼叫终止方的图7a的例子(T_BCSM)。现在,可通过检测点DP12-17遭遇交互工作点CON。按照图7a的描述类似的方式进行交互工作点的遭遇及从SSP发出报告。在呼叫处理模型BCSM中,在到达该交互工作点之后,呼叫前进到PIC 8Select_Facility&Present_Call。
图8借助信令图,表示了在同一网络操作方面,请求型和报告型交互工作点IWPx和IWPy的使用,在本例中,网络操作是呼叫释放。在图8的例子中,假定授权SLP1释放该呼叫,SLP2未被准许释放该呼叫。在检测点DP1,SSP首先使SLP1从初始DP操作开始(点81)。在点82,SLP1以使检测点DP9 O_Disconnect和交互工作点IWPx作好“SCP请求的呼叫释放”的准备的请求报告BCSM事件操作表示回答。作好准备的检测点是请求型检测点,作好准备的交互工作点是请求型交互工作点。接下来,SLP1向SSP发送继续操作(点83)。在检测点DP2,SSP使SLP2从初始DP操作开始(点84)。在点85,SLP2向SSP发送使交互工作点IWPy作好“SCP释放呼叫”的准备的请求报告BCSM事件操作。在本例中,以请求点EIP-R的形式使该交互工作点作好准备。随后,例如在注意到预付费服务已用完收费脉冲之后,SLP2发送释放呼叫操作(点86)。当释放呼叫的授权专供SLP1之用,来自于SLP2的释放呼叫操作被看作释放呼叫的请求。其它一些请求操作也可用于此目的。来自于SLP2的请求导致与交互工作点IWPx的遭遇。在点87的事件报告BCSM操作中,SSP把与交互工作点IWPx的遭遇,即把释放呼叫的需要通知已使交互工作点IWPx作好准备的SLP1。当需要时,可把请求该动作的服务程序的身份,在本例中即SLP2的身份,呼叫释放的原因,和/或其它相关信息附于该操作上。SLP1认为释放呼叫是正确的,并向SSP发送释放呼叫操作(点88)。释放呼叫操作导致与交互工作点IWPy的遭遇。在点90,在事件报告BCSM操作中,SSP把与交互工作点IWPy的遭遇,即把呼叫正被释放通知SLP2,并等待来自于SLP2的指令。当需要时,SSP可把关于释放呼叫的服务程序的身份,呼叫释放的原因,和/或其它相关信息附于事件报告BCSM操作上。在点91,在释放呼叫资源之前,SLP2仍能影响呼叫处理,并且它以请求SSP登记呼叫记录的提供收费信息(FurnishChargingInformation)操作表示回答。最后,在点92,SLP2发送继续操作,结束对话。
图9表示了图8中表示的例子的O_BCSM流程图。在呼叫处理模型BCSM中,呼叫从检测点DP2前进到交互工作点IWPx,在这里,关于呼叫释放的需要的消息被转发给SLP1。在SSP收到来自于SLP1的指令,即释放呼叫操作之后,呼叫前进到交互工作点IWPy,这该处,向SLP2发送呼叫正被释放的报告。接下来,呼叫前进到PIC6,在该处,按照现有技术释放呼叫资源。
上面描述的例子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交互工作点的使用。除了上述例子之后,本发明还可用在SCP或者其它一些控制机制发送的任意其它操作中,以便影响呼叫处理模型。从任意现有技术的检测点和/或呼叫点,以及如果在呼叫过程中,在一个交互点首次接触服务程序之后,到达其它一些交互工作点,则从所述一些其它交互工作点,与一个交互工作点的遭遇可被规定为是许可的。
附图及与附图相关的说明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构思。在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分布式服务的交互工作可在细节上变化。本发明可在具有用于描述在该处可发生控制转移的呼叫点的一些呼叫处理模型的任意通信网络中被实现。从而,本发明也可在包交换网络中被实现。于是,在本申请中,术语“呼叫”也指包交换连接。当需要时,可以其它适当的方式结合上面描述的实施例及实现。虽然主要在SCP连接方面描述了本发明,不过本发明也可和交换点与执行对应于SCP的功能的控制部件之间的其它类型的连接一起使用。上面给出的交换部件例子是IN网络中的SSP,但是移动服务交换中心或任意其它交换部件也是可能的。上面描述的服务程序可以是基于交换的服务,例如GSM的辅助服务,IN服务,或类似于IN服务的,在控制程序包和受控交换单元,例如个人号码可移植性(special numberportability)数据库或呼叫姓名数据库之间,具有不同于IN接口的其它接口的服务。当在同一BCSM中使用不同的协议,例如CoreINAP或CAMEL,甚至对于使用不同的协议接触控制点的服务程序,本发明也是适用的。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也可结合除上面给出的操作之外的其它操作传送要转发的信息。在网络中部分实现本发明也是可能的。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现可以只局限于网络中的某些服务程序,或者交互工作点的提供可以只局限于某些操作。

Claims (11)

1.一种在通信网络中的服务间交互工作的方法,该通信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交换点(SSP),至少两个服务程序(SLP1,SLP2),及一个用于处理呼叫并确定交换点(SSP)和服务程序(SLP1,SLP2)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呼叫处理模型,在该方法中,结合特定呼叫点上的呼叫处理模型,服务程序(SLP)能够与交换点(SSP)相互作用,并向交换点(SSP)提供指令,
其特征在于:
在呼叫处理模型中至少建立一个交互工作点(IWPx,IWPy),及
在交互工作点(IWP),发生至少两个服务程序(SLP1,SLP2)之间的交互工作。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一个服务程序执行预定的动作时,遭遇交互工作点(IWP),及
向已请求把与交互工作点(IWP)的遭遇通知其的服务程序发送关于该遭遇的信息。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一个服务程序(SLP2)请求另一服务程序(SLP1)授权的操作时,遭遇交互工作点(IWPx),及
在遭遇过程中,服务请求被转发给已请求关于与交互工作点(IWPx)的遭遇的信息的服务程序(SLP1)。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请求服务程序(SLP2)的身份被附于服务请求上,及
当合适时,接收服务请求的服务程序(SLP1)执行请求的操作。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一个服务程序(SLP1)执行预定的操作时,遭遇交互工作点(IWPy),及
在遭遇过程中,报告被发送给已请求关于与交互工作点(IWPy)的遭遇的信息的服务程序(SLP2)。
6.按照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与交互工作点的遭遇过程中,呼叫处理模型中的进程不被暂停。
7.按照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与交互工作的遭遇过程中,呼叫处理模型中的进程被暂停。
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收报告的服务程序(SLP2)向交换点(SSP)发送指令。
9.一种通信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交换点(SSP),至少两个服务程序(SLP1,SLP2),以及用于处理呼叫并确定交换点(SSP)和服务程序(SLP1,SLP2)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呼叫处理模型,其中,结合特定呼叫点上的呼叫处理模型,服务程序(SLP)能够与交换点(SSP)相互作用,并向交换点(SSP)提供指令,
其特征在于:
把至少一个交互工作点(IWPx,IWPy)引入呼叫处理模型中,
当一个服务程序执行预定的动作时,交换点(SSP)适于把呼叫转移给交互工作点,并联系已使交互工作点(IWP)处于待命状态的这些服务程序(SLP1,SLP2),及
服务程序(SLP1,SLP2)用于识别并使交互工作点(IWP)处于待命状态。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网络,其特征在于
当一个服务程序(SLP2)请求另一服务程序(SLP1)授权的操作时,交换点(SSP)用于把呼叫转移给交互工作点(IWPx),并用于把服务请求转发给已使交互工作点(IWPx)处于待命状态的服务程序(SLP1)。
11.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网络,其特征在于:
当一个服务程序(SLP1)执行预定的操作时,交换点(SSP)用于把呼叫转移给交互工作点(IWPy),并把报告发送给已使交互工作点(IWPy)处于待命状态的服务程序(SLP2)。
CN99812793.0A 1998-10-30 1999-10-25 通信网络中服务间的交互工作 Pending CN13255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982364A FI106596B (fi) 1998-10-30 1998-10-30 Palveluiden välinen vuorovaikutus tietoliikenneverkossa
FI982364 1998-10-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5595A true CN1325595A (zh) 2001-12-05

Family

ID=8552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812793.0A Pending CN1325595A (zh) 1998-10-30 1999-10-25 通信网络中服务间的交互工作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760425B2 (zh)
EP (1) EP1125444A1 (zh)
CN (1) CN1325595A (zh)
AU (1) AU1048500A (zh)
FI (1) FI106596B (zh)
WO (1) WO200002713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00180A1 (zh) * 2008-07-02 2010-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传递方法、互通代理节点、数据网关及网络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9992579A (fi) * 1999-12-01 2001-06-02 Nokia Networks Oy Yhteyden käsittelyn ohjaaminen
KR100405600B1 (ko) * 2000-12-16 2003-11-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지능망에서 착신 이동통신 가입자의 통화중 상태 호 처리방법
CN1182740C (zh) 2001-07-30 2004-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移动智能网中由业务控制点主动建立呼叫的方法
US20080080696A1 (en) * 2006-09-28 2008-04-03 Stephen Keith Nicholson Utilizing multiple, sequential trigger detection points to enable intelligent network service call manag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7566A (en) * 1991-12-27 1994-11-22 At&T Corp. Common channel signaling message intercept system
US5430719A (en) * 1993-06-28 1995-07-04 Bellsouth Corporation Mediation of open advanced intelligent network interface by shared execution environment
JPH11513214A (ja) * 1996-06-26 1999-11-09 ベル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リサーチ,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ネットワークなどの電気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拡張機能インタラクションの管理
GB2315639B (en) * 1996-07-19 2000-09-1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hod for handling telephone calls
US5920618A (en) * 1996-11-29 1999-07-06 Sbc Technology Resourc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telephony-based services
US5946383A (en) * 1997-01-21 1999-08-31 Ericsson Inc. Dynamically associating service script logics to provide a subscriber feature within an advanced intelligent network
US6018574A (en) * 1997-10-27 2000-01-25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tivation of an enhanced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00180A1 (zh) * 2008-07-02 2010-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传递方法、互通代理节点、数据网关及网络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10053217A1 (en) 2001-12-20
FI982364A0 (fi) 1998-10-30
FI106596B (fi) 2001-02-28
WO2000027138A1 (en) 2000-05-11
AU1048500A (en) 2000-05-22
EP1125444A1 (en) 2001-08-22
US6760425B2 (en) 2004-07-06
FI982364A (fi) 2000-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153704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телеголосования в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ой сети
US6101250A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intelligent network call
EP1303121A1 (en) Monitoring usage of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
CN1221541A (zh) 蜂窝移动网中呼叫计费标准的改进
EP1080587A1 (en) A method of managing a subscriber service by means of an intelligent network service
US5701412A (en)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 control method in intelligent network
CN1242908A (zh) 智能网交换点和控制点
US6463140B2 (en) Execution of services in intelligent network
CN1325595A (zh) 通信网络中服务间的交互工作
CN1145369C (zh) 一种执行智能网络业务的方法及一种智能网络业务控制点
US6687364B1 (en) Service provision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020018551A1 (en) Initiation of services in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EP1166567B1 (en) Distribution of service execution environments with respect to a centralized service supplier environment
FI107310B (fi) Palvelujen hajauttaminen tietoliikenneverkossa
US6714633B1 (en) Service provision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5883952A (en) Communication switching system with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system and a base switching system
EP0972412A2 (en) Method of playing announcements in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exchange
WO2000065849A1 (en) Enhancing an intelligent network service
CN1225779A (zh) 用户交互作用过程
KR0134710B1 (ko) 지능망 서비스 교환기의 응용 프로세스용 응용 서비스 요소 시뮬레이션 방법
KR19990061159A (ko) 전자교환시스템에서의 차세대 지능망 착신과금 호처리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