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1724C - 超细喷雾旋流双路双循环除尘脱硫装置 - Google Patents

超细喷雾旋流双路双循环除尘脱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1724C
CN1321724C CNB2005100506936A CN200510050693A CN1321724C CN 1321724 C CN1321724 C CN 1321724C CN B2005100506936 A CNB2005100506936 A CN B2005100506936A CN 200510050693 A CN200510050693 A CN 200510050693A CN 1321724 C CN1321724 C CN 132172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 valve
super
district
eddy flow
fine atom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5069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43054A (zh
Inventor
仲寿根
李欣禾
袁善栋
尹朝亮
胡志宏
王高云
吴有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 Zhihong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LIX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LIX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LIX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51005069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21724C/zh
Publication of CN1743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30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172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172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Separation Of Particles Using Liqui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细喷雾旋流双路双循环除尘脱硫装置,它用于环保行业的除尘脱硫作业。该装置包括主塔、位于主塔下方的进口烟道、进水管、截止阀和脱硫剂入口,还设置有旋流区、超细雾化区、第一循环水路结构和第二循环水路结构,其中旋流区位于主塔内,超细雾化区位于主塔和进口烟道内,在主塔的最底端设置有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在旋流区的最底端处设置有旋流区液体排放口,第一循环水路结构由旋流区液体排放口、第一沉淀池和旋流区依次连接组成,第二循环水路结构由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第二沉淀池和超细雾化区依次连接组成,第一、二循环水路结构为各自单独的水路结构。本发明具有用水量小、除尘效率高、并能解决旋流板结垢问题的优点。

Description

超细喷雾旋流双路双循环除尘脱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尘脱硫装置,尤其是一种超细喷雾旋流双路双循环除尘脱硫装置,它主要用于环保行业的除尘脱硫作业。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锅炉的除尘脱硫作业普遍采用的是湿法一体化技术,即在除尘脱硫塔内安装有旋流板等离心分离装置,然后在上面加碱性石灰水,其既利用离心分离除尘、又利用碱性石灰水进行气水混合脱硫,除下的粉尘和脱硫生成物(亚硫酸钙与硫酸钙)被除尘脱硫水带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的澄清水再循环使用。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方法简单、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用一组旋流板、一路循环水即可,液气比一般为1∶1~3∶1。这种技术的缺点是用旋流板的离心作用来除尘,效率已达不到目前环保的高标准,因为它的离心力对一些超细粉尘无法起到作用,超细粉尘很难被去除;另外由于旋流板既用于除尘又用于脱硫,因此脱硫生成物(亚硫酸钙与硫酸钙)特别容易粘着在旋流板叶片上并形成越来越厚的污垢,从而导致叶片堵塞,这就增加了锅炉烟气流通阻力、影响了锅炉燃烧,在实践中,有的锅炉仅仅使用一周就需要停炉清垢,大大影响了正常生产。
国外发达国家采用的是大水量方法(即使液气比达到15∶1),以此来解决脱硫生成物(亚硫酸钙与硫酸钙)的溶解度问题,以减缓结垢。这种方法显然不太适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和用水条件,对中小热电锅炉来说更是如此,循环水量大,势必带来电能消耗大、循环系统庞大、投资高、运行成本高等问题。
因此,石灰湿法脱硫造成的装置结垢和堵塞问题,是一直困扰我国除尘脱硫行业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水量小、除尘效率高、并能解决旋流板结垢问题的超细喷雾旋流双路双循环除尘脱硫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超细喷雾旋流双路双循环除尘脱硫装置包括主塔、位于主塔下方的进口烟道、进水管、截止阀和脱硫剂入口,其结构特点是还设置有旋流区、超细雾化区、第一循环水路结构和第二循环水路结构,其中旋流区位于主塔内,超细雾化区位于主塔和进口烟道内,且旋流区位于主塔内的超细雾化区上方,旋流区内安装有若干组旋流板,旋流区的最上端还安装有除雾器,超细雾化区内安装有若干组超细雾化喷嘴;在主塔的最底端设置有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在旋流区最底端的旋流板处设置有旋流区液体排放口,第一循环水路结构由旋流区液体排放口、第一沉淀池和旋流区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组成,第二循环水路结构由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第二沉淀池和超细雾化区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组成,第一循环水路结构和第二循环水路结构为各自单独的循环水路结构。
本发明在第一循环水路结构中还设置有第一循环泵、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和第三截止阀,其中旋流区液体排放口与第一沉淀池、第一截止阀、第一循环泵、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旋流区通过管路依次相连;在第二循环水路结构中还设置有第二循环泵、第四截止阀、第五截止阀和第六截止阀,其中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与第二沉淀池、第四截止阀、第二循环泵、第五截止阀、第六截止阀、超细雾化区内的超细雾化喷嘴通过管路依次相连;在第一循环水路结构和第二循环水路结构之间还设置有第七截止阀、第八截止阀和所述的进水管,其中第七截止阀的一端连接与第二截止阀和第三截止阀之间的管路相连,其另一端与进水管相连,第八截止阀一端与进水管相连,其另一端与第五截止阀和第六截止阀之间的管路相连。
本发明在第一沉淀池上还设置有第九截止阀和补充水管,第九截止阀的一端与第一沉淀池相连,其另一端与补充水管相连;所述的脱硫剂入口与第二沉淀池相连。
本发明在所述主塔的上方设置有出口烟道,出口烟道通过引风机与烟囱相连。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还有:该超细喷雾旋流双路双循环除尘脱硫装置包括主塔、通过烟道与主塔相连的预处理塔、进水管、截止阀和脱硫剂入口,其结构特点是还设置有旋流区、超细雾化区、第一循环水路结构和第二循环水路结构,其中旋流区位于主塔内,超细雾化区位于主塔、烟道和预处理塔内,且旋流区位于主塔内的超细雾化区上方,旋流区内安装有若干组旋流板,旋流区的最上端还安装有除雾器,超细雾化区内安装有若干组超细雾化喷嘴;在主塔的最底端设置有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在旋流区最底端的旋流板处设置有旋流区液体排放口,第一循环水路结构由旋流区液体排放口、第一沉淀池、旋流区和预处理塔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组成,第二循环水路结构由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门、第二沉淀池和超细雾化区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组成,第一循环水路结构和第二循环水路结构为各自单独的循环水路结构。
本发明在第一循环水路结构中还设置有第一循环泵、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第十截止阀和第十一截止阀,旋流区液体排放口、第一沉淀池、第一截止阀、第一循环泵、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通过管路依次相连后分成两路,一路与第十截止阀、旋流区通过管路相连,另一路与第十一截止阀、预处理塔通过管路相连;在第二循环水路结构中还设置有第二循环泵、第四截止阀、第五截止阀和第六截止阀,其中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与第二沉淀池、第四截止阀、第二循环泵、第五截止阀、第六截止阀、超细雾化区内的超细雾化喷嘴通过管路依次相连:在第一循环水路结构和第二循环水路结构之间还设置有第七截止阀、第八截止阀和所述的进水管,其中第七截止阀的一端连接与第二截止阀和第三截止阀之间的管路相连,其另一端与进水管相连,第八截止阀一端与进水管相连,其另一端与第五截止阀和第六截止阀之间的管路相连。
本发明在第一沉淀池上还设置有第九截止阀和补充水管,第九截止阀的一端与第一沉淀池相连,其另一端与补充水管相连;所述的脱硫剂入口与第二沉淀池相连。
本发明在所述主塔的上方设置有出口烟道,出口烟道通过引风机与烟囱相连。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从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实践来看,在如此小的液气比(1∶1)条件下要彻底解决结垢和堵塞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该装置则转换了思路,采用“大禹治水”的方法,宜疏不宜堵。在承认结垢和堵塞必然会发生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延缓结垢和堵塞的速度,改变结垢和堵塞的分布位置,使关键部位不受或少受影响,使其与锅炉维护周期相接近;另外通过超细喷雾旋流技术使超细粉尘先“长大”再分离,其除尘效率提高到可与电除尘媲美的程度。结垢通常发生在旋流板、喷嘴、管道等部位,影响除尘脱硫的效果,严重时会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针对该问题,该装置采用高效超细雾化、旋流技术和双路双循环给液系统,使脱硫和除尘分别在主塔的两个不同部位进行,既互相作用又相对独立。
本发明的原理如下:烟气从锅炉尾部出来后,进入进口烟道或预处理塔,进口烟道与预处理塔中装有数组大通径的高效超细雾化喷嘴,在该区段空间充满着由超细雾化喷嘴喷出的粒径为100-300μm的雾化液,喷雾系统的合理选型及科学布置,使该超细雾化区形成无死角、重叠少的雾状液体均匀分布的超细雾化区段,烟气较长时间内在超细雾化区中穿行,在此处正如加了一个水浴式除尘器,它与水浴式除尘器所不同的是烟气穿越水浴式除尘器水层时阻力很大,烟气穿越超细密集水雾时几乎无阻力,气液的交换性能却相当好,烟尘与SO2有了充足的机会与脱硫液接触,相当于烟尘长时间在水中浸泡。从锅炉里出来的烟尘是干燥的多孔体,它在超细雾化区中穿行好比一块红砖浸在水中,烟尘内部马上吸足水份,产生吸水“增重”。更重要的是烟尘内部吸饱水后外表面也会带上水份,烟尘外表带水相当于刷上了一层粘结剂,湿烟尘相撞会粘在一起,也就是后面所说的“长大”,不管吸水增重也好,长大也罢,烟尘的总体重量都得到增加,除尘过程起了“质”的变化,特别是为后面的旋流板中使细小烟尘与大颗粒水点的结合“长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烟气在流动中,始终处于紊流状态,也就是说烟气在流动过程中走的不是直线,其中某一处的一颗小烟尘有可能跟前后左右的其它烟尘和水相碰,烟气在流动过程中流速不可能恒定,同一横截面上各点的流速也不一样,它的乱窜造成前后碰撞。烟气不断与雾点相碰,烟气中的SO2就与脱硫液进行反应,SO2被脱除,烟尘则被带上“水珠”。带上“水珠”的烟尘在运动中与其他雾点碰撞,“水珠”由小结大,带“水珠”烟尘也与其他带“水珠”的烟尘碰撞,通过水的“粘结”作用,由小结成大,成为“小微团”,“小微团”经碰撞结成“大微团”,增加了烟尘的有效质量,称之为“长大”。烟气在前进运行中,SO2不断与雾点碰撞,形成脱硫,带“水珠”的烟尘相互间或它与雾点间或它与未带“水珠”的烟尘间的碰撞使得小微团不断形成及长大,这样,在超细雾化区内烟气中的SO2完成脱硫、烟尘“长大”。这里所说的“长大”是指经预除尘后中等颗粒烟尘间和烟尘与小水雾之间的碰撞“长大”,这时由于烟气中的含尘浓度较高,烟尘间碰撞的机率较高,烟尘“长大”快,“长大”效率高。经过前面预除尘脱硫后的烟气再切向进入主塔,产生高速旋转,“长大”了的烟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到塔壁,顺塔壁上的水膜流到主塔的底部,又一次进行除尘。在主塔下部也装有超细雾化喷嘴,螺旋上升的烟气进入主塔下部的超细雾化区,再一次与超细喷雾相触,对烟气进行二次脱硫与除尘。在进口烟道、预处理塔内和主塔下部的超细雾化区内经过除尘脱硫后的灰水与脱硫产物通过主塔底端的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排出塔外,经过水沟到第二沉淀池中进行沉淀浓缩,经过沉淀浓缩后的清液中在补充一定量的脱硫剂后,用循环泵又打回到进口烟道、预处理塔和主塔内地超细雾化区内供超细喷雾使用。这时,经过上面除尘脱硫后的烟气中的SO2含量已达标含尘浓度也很低,尘的颗粒也极其微小,烟尘间碰撞的机率已变得很小,靠烟尘间的碰撞产生长大已作用很小,为此,在主塔中部装设了多组旋流板,下面为除尘脱硫板,上部为除雾器,最下一层旋流板周边间隙封固,旁边预埋多根出水管,使旋流区域的除尘脱硫灰水从这些出水管排出。完成多次脱硫和除尘的烟气进入旋流板,在旋流板上采用偏酸性除尘水实施双向布液系统,使偏酸性除尘水在旋流板叶片上均匀形成多层次水膜,在旋流板上已加速的高速烟气逆向与除尘水相触,将液体吹起,在气道内气液形成流化态,形成强烈搅和、碰撞,细小烟尘和SO2与旋流板上喷淋的大颗粒水产生碰撞长大,又一次完成长大及脱硫,长大后的微团以一定的仰角自叶片射出,沿着螺线轨迹甩向塔壁,随着水膜流下,通过塔体中部出水管排出塔外,又一次完成除尘。在旋流板内,由于气液混和充分,加上气液混合体冲出叶片时角度、速度的巧妙配合,使得气液混和体在冲出旋流板后,在其上方形成强烈径向扰动的云团(称之为“汽腾床”),烟尘和SO2又与液体在径向方向上再次充分接触,微团的再次长大,使得单板除尘脱硫效率大大提高。另外,由于在旋流板的中心设置了盲板,在高速旋转气流的作用下在盲板下产生了真空区,在负压的作用下,微尘向中心移动,在负压区的水雾中继续吸水粘连而增重,直到增重后烟气旋转的离心力对其能起作用,它才被甩出负压区而被脱除。如此经过第一层板、第二层板、……。经过一次次反复脱硫、除尘净化后,烟气中的烟尘及SO2的含量均已达标。由于发计的特殊性,最上方的旋流板还具有粗化烟气中所带水份的特殊作用,使烟气原带细小的雾点增大,有利于提高除雾器的脱水效率。达标后的洁净烟气进入除雾器,含有一定水份的烟气经除雾器后,水份被脱去,烟气的含湿率达到标准,达标的烟气最终被排入大气中。上述从主塔旋流板出来的除尘水,经过主塔中部的出水管排入第一沉淀池,经重力沉降后经循环泵再次被送入主塔中部旋流区的宝塔型配液系统中重新脱硫及除尘。
由此,脱硫效率和除尘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其中脱硫效率可达90%以上,除尘效率可达到99.7%以上,并且还有效解决了叶片结灰、结垢问题。
2、该装置中的主塔和预处理塔外壳采用了花岗岩、不锈钢或碳素钢材料,具有耐酸、耐碱和耐磨等特点,进一步提高了使用寿命,整体使用寿命可达20~30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实施例包括主塔6和位于主塔6下方的进口烟道15,主塔6的外壳材料为花岗岩,在主塔6的上方设置有出口烟道5,出口烟道5通过引风机3与烟囱4相连。在主塔6内设置有旋流区8,在主塔6和进口烟道15内设置有超细雾化区10,且旋流区8位于主塔6内的超细雾化区10上方,旋流区8内安装有若干组旋流板9,旋流区8的最上端安装有除雾器7,超细雾化区10内安装有若干组超细雾化喷嘴13,在主塔6的最底端设置有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32,在旋流区8最底端的旋流板9处设置有旋流区液体排放口33。
在旋流区液体排放口33和旋流区8之间设置有第一循环水路结构I,第一循环水路结构I包括第一沉淀池28、第一循环泵23、第一截止阀25、第二截止阀24和第三截止阀12,其中旋流区液体排放口33与第三管路2、第一地沟1、第一沉淀池28、第一截止阀25、第一循环泵23、第二截止阀24、第三截上阀12、第一管路11和旋流区8依次相连,构成第一循环水路结构I。
在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32和超细雾化区10之间设置有第二循环水路结构II,第二循环水路结构II包括第二沉淀池29、第二循环泵21、第四截止阀20、第五截止阀22和第六截止阀16,其中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32与第二地沟31、第二沉淀池29、第四截止阀20、第二循环泵21、第五截止阀22、第二管路14和超细雾化区10中的超细雾化喷嘴13依次相连,构成第二循环水路结构II。
第一循环水路结构I和第二循环水路结构II为各自单独的水路循环结构。
在第一循环水路结构I的第一管路11和第二循环水路结构II的第二管路14之间还设置有第七截止阀18、第八截止阀17和进水管19,其中第七截止阀18的一端与第二截止阀24和第三截止阀12之间的第一管路11相连,其另一端与进水管19相连,第八截止阀17的一端与进水管19相连,其另一端与第五截止阀22和第六截止阀16之间的第二管路14相连。
在第一沉淀池28上还设置有第九截止阀27和补充水管26,第九截止阀27的一端与第一沉淀池28相连,其另一端与补充水管26相连;在第二沉淀池上还连接有脱硫剂入口30。
工作时,打开第一截止阀25、第二截止阀24和第三截止阀12,第一循环泵23抽取第一沉淀池28中的液体经过第二截止阀24、第三截止阀12、第一管路11进入到主塔6中的旋流区8进行除尘脱硫处理,处理后液体由旋流区液体排放口33流出后,经第三管路2流入第一地沟1,再由第一地沟1进入第一沉淀池28中,这样就完成了第一循环水路结构I的循环过程。
打开第四截止阀20、第五截止阀22和第六截止阀16,第二循环泵21抽取第二沉淀池29中的液体经过第五截止阀22、第六截止阀16和第二管路14进入主塔6和进口烟道15内的超细雾化区10进行除尘脱硫处理,处理后的液体由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32流出后,经第二地沟31引入第二沉淀池29中,完成第二循环水路结构II的循环过程。
锅炉出来的烟气从进口烟道15进入到超细雾化区10进行脱硫与除尘和细小烟尘的长大,然后再经过进入到旋流区8进行精除尘脱硫,最后经过除雾器7除雾脱水后从出口烟道5经引风机3和烟囱4排入大气。同时通过以上两路循环,将旋流区8内的灰水和超细雾化区10内的液体分离开来,有效地减少了脱硫液体中沉淀物对主塔6中旋流板9的结垢现象。
此外,打开第七截止阀18可由进水管19对第一循环水路结构I进行供液,打开第八截止阀17可由进水管19对第二循环水路结构II进行供液,进水管19作为备用水源。与第二沉淀池29相连的脱硫剂入口30用于补充第二沉淀池29中的脱硫剂消耗量。打开第九截止阀27可从补充水管26向第一沉淀池28中补充清水。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地沟1和第二地沟31也可以通过管路来替换,管道与地沟的作用及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是相同的,两者用其一即可。
实施例2:
参见图2,本实施例包括主塔6和预处理塔35,主塔6和预处理塔35的外壳材料为经过防腐处理的不锈钢,预处理塔35通过烟道34与主塔6相连,在主塔6的上方设置有出口烟道5,出口烟道5通过引风机3与烟囱4相连。在主塔6内设置有旋流区8,在主塔6、预处理塔35和烟道34内设置有超细雾化区10,且旋流区8位于主塔6内的超细雾化区10上方,旋流区8内安装有若干组旋流板9,旋流区8的最上端安装有除雾器7,超细雾化区内安装有若干组超细雾化喷嘴13,在主塔6的最底端设置有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32,在旋流区8最底端的旋流板9处设置有旋流区液体排放口33。
在旋流区液体排放口33和旋流区8之间设置有第一循环水路结构I,第一循环水路结构I包括第一沉淀池28、第一循环泵23、第一截止阀25、第二截止阀24、第三截止阀12、第十截止阀36和第十一截止阀37,其中旋流区液体排放口33与第三管路2、第一地沟1、第一沉淀池28、第一截止阀25、第一循环泵23、第二截止阀24、第三截止阀12通过第一管路11依次相连后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第四管路39与第十截止阀36、旋流区8相连,另一路通过第五管路38与第十一截止阀37、预处理塔35相连,构成第一循环水路结构I。
在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32和超细雾化区10之间设置有第二循环水路结构II,第二循环水路结构II包括第二沉淀池29、第二循环泵21、第四截止阀20、第五截止阀22和第六截止阀16,其中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32与第二地沟31、第二沉淀池29、第四截止阀20、第二循环泵21、第五截止阀22、第二管路14、超细雾化区10中的超细雾化喷嘴13依次相连,构成第二循环水路结构II。
第一循环水路结构I和第二循环水路结构II为各自单独的水路循环结构。
在第一循环水路结构I的第一管路11和第二循环水路结构II的第二管路14之间还设置有第七截止阀18、第八截止阀17和进水管19,其中第七截止阀18的一端与第二截止阀24和第三截止阀12之间的第一管路11相连,其另一端与进水管19相连,第八截止阀17的一端与进水管19相连,其另一端与第五截止阀22和第六截止阀16之间的第二管路14相连。
在第一沉淀池28上还设置有第九截止阀27和补充水管26,第九截止阀27的一端与第一沉淀池28相连,其另一端与补充水管26相连;在第二沉淀池上还连接有脱硫剂入口30。
工作时,打开第一截止阀25、第二截止阀24、第三截止阀12和第十截止阀36,第一循环泵23抽取第一沉淀池28中的液体经过第二截止阀24、第三截止阀12、第十截止阀36、第一管路11和第四管路39进入主塔6的旋流区9进行除尘脱硫处理,处理后的液体由旋流区液体排放口33和第三管路2引入第一地沟1中,再由第一地沟1进入到第一沉淀池28中,这样就完成了第一循环水路结构I的循环过程。
打开第四截止阀20、第五截止阀22和第六截止阀16,第二循环泵21抽取第二沉淀池29中的液体经过第五截止阀22、第六截止阀16和第二管路14进入超细雾化区10进行除尘脱硫处理,处理后的液体由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32排入第二地沟31引入第二沉淀池29中,这样就完成了第二循环水路结构II的循环过程。
打开第一截止阀25、第二截止阀24、第三截止阀12和第十一截止阀37,第一循环泵23抽取第一沉淀池28中的液体经过第二截止阀24、第三截止阀12、第十一截止阀37、第一管路11和第五管路38进入预处理塔35中进行除尘脱硫处理,处理后的液体通过烟道34由第二地沟31流入到第二沉淀池29中,这样就完成了对第二循环水路结构II的补充。
锅炉出来的烟气从预处理塔上的进烟口进入到超细雾化区10进行脱硫与除尘和细小烟尘的长大,然后再经过进入到旋流区8进行精除尘脱硫,最后经过除雾器7除雾脱水后从出口烟道5经引风机3和烟囱4排入大气。同时通过以上两路循环,将旋流区8内的灰水和超细雾化区10内的液体分离开来,有效地减少了脱硫液体中沉淀物对主塔6中旋流板9的结垢现象。
此外,打开第七截止阀18可由进水管19对第一循环水路结构I进行供液,打开第八截止阀17可由进水管19对第二循环水路结构II进行供液,进水管19作为备用水源。与第二沉淀池29相连的脱硫剂入口30用于补充第二沉淀池29中的脱硫剂消耗量。打开第九截止阀27可从补充水管26向第一沉淀池28中补充清水。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地沟1和第二地沟31也可以通过管路来替换,管道与地沟的作用及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是相同的,两者用其一即可。主塔6和预处理塔35的外壳材料为也可为经过防腐处理的碳素钢。

Claims (8)

1、一种超细喷雾旋流双路双循环除尘脱硫装置,包括主塔(6)、位于主塔(6)下方的进口烟道(15)、进水管(19)、截止阀和脱硫剂入口(30),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旋流区(8)、超细雾化区(10)、第一循环水路结构(I)和第二循环水路结构(II),其中旋流区(8)位于主塔(6)内,超细雾化区(10)位于主塔(6)和进口烟道(15)内,且旋流区(8)位于主塔(6)内的超细雾化区(10)上方,旋流区(8)内安装有若干组旋流板(9),旋流区(8)的最上端还安装有除雾器(7),超细雾化区(10)内安装有若干组超细雾化喷嘴(13);在主塔(6)的最底端设置有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32),在旋流区(8)最底端的旋流板(9)处设置有旋流区液体排放口(33),第一循环水路结构(I)由旋流区液体排放口(33)、第一沉淀池(28)和旋流区(8)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组成,第二循环水路结构(II)由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32)、第二沉淀池(29)和超细雾化区(10)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组成,第一循环水路(I)结构和第二循环水路(II)结构为各自单独的循环水路结构;在第一循环水路结构(I)和第二循环水路结构(II)之间还设置有第七截止阀(18)、第八截止阀(17)和所述的进水管(19),其中第七截止阀(18)的一端连接与第二截止阀(24)和第三截止阀(12)之间的管路相连,其另一端与进水管(19)相连,第八截止阀(17)一端与进水管(19)相连,其另一端与第五截止阀(22)和第六截止阀(16)之间的管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喷雾旋流双路双循环除尘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循环水路(I)结构中还设置有第一循环泵(23)、第一截止阀(25)、第二截止阀(24)和第三截止阀(12),其中旋流区液体排放口(33)与第一沉淀池(28)、第一截止阀(25)、第一循环泵(23)、第二截止阀(24)、第三截止阀(12)、旋流区(8)通过管路依次相连;在第二循环水路结构(II)中还设置有第二循环泵(21)、第四截止阀(20)、第五截止阀(22)和第六截止阀(16),其中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32)与第二沉淀池(29)、第四截止阀(20)、第二循环泵(21)、第五截止阀(22)、第六截止阀(16)、超细雾化区(10)内的超细雾化喷嘴(13)通过管路依次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喷雾旋流双路双循环除尘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沉淀池(28)上还设置有第九截止阀(27)和补充水管(26),第九截止阀(27)的一端与第一沉淀池(28)相连,其另一端与补充水管(26)相连;所述的脱硫剂入口(30)与第二沉淀池(29)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喷雾旋流双路双循环除尘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塔(6)的上方设置有出口烟道(5),出口烟道(5)通过引风机(3)与烟囱(4)相连。
5、一种超细喷雾旋流双路双循环除尘脱硫装置,包括主塔(6)、通过烟道(54)与主塔(6)相连的预处理塔(35)、进水管(19)、截止阀和脱硫剂入口(30),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旋流区(8)、超细雾化区(10)、第一循环水路结构(I)和第二循环水路结构(II),其中旋流区(8)位于主塔(6)内,超细雾化区(10)位于主塔(6)、烟道(34)和预处理塔(35)内,且旋流区(8)位于主塔(6)内的超细雾化区(10)上方,旋流区(8)内安装有若干组旋流板(9),旋流区(8)的最上端还安装有除雾器(7),超细雾化区(10)内安装有若干组超细雾化喷嘴(13);在主塔(6)的最底端设置有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32),在旋流区(8)最底端的旋流板(9)处设置有旋流区液体排放口(33),第一循环水路结构(I)由旋流区液体排放口(33)、第一沉淀池(28)、旋流区(8)和预处理塔(35)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组成,第二循环水路结构(II)由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32)、第二沉淀池(29)和超细雾化区(10)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组成,第一循环水路结构(I)和第二循环水路结构(II)为各自单独的循环水路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细喷雾旋流双路双循环除尘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循环水路结构(I)中还设置有第一循环泵(23)、第一截止阀(25)、第二截止阀(24)、第三截止阀(12)、第十截止阀(36)和第十一截止阀(37),旋流区液体排放口(33)、第一沉淀池(28)、第一截止阀(25)、第一循环泵(23)、第二截止阀(24)、第三截止阀(12)通过管路依次相连后分成两路,一路与第十截止阀(36)、旋流区(8)通过管路相连,另一路与第十一截止阀(37)、预处理塔(35)通过管路相连;在第二循环水路结构(II)中还设置有第二循环泵(21)、第四截止阀(20)、第五截止阀(22)和第六截止阀(16),其中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32)与第二沉淀池(29)、第四截止阀(20)、第二循环泵(21)、第五截止阀(22)、第六截止阀(16)、超细雾化区(10)内的超细雾化喷嘴(13)通过管路依次相连;在第一循环水路结构(I)和第二循环水路结构(II)之间还设置有第七截止阀(18)、第八截止阀(17)和所述的进水管(19),其中第七截止阀(18)的一端连接与第二截止阀(24)和第三截止阀(12)之间的管路相连,其另一端与进水管(19)相连,第八截止阀(17)一端与进水管(19)相连,其另一端与第五截止阀(22)和第六截止阀(16)之间的管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细喷雾旋流双路双循环除尘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沉淀池(28)上还设置有第九截止阀(27)和补充水管(26),第九截止阀(27)的一端与第一沉淀池(28)相连,其另一端与补充水管(26)相连;所述的脱硫剂入口(30)与第二沉淀池(29)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细喷雾旋流双路双循环除尘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塔(6)的上方设置有出口烟道(5),出口烟道(5)通过引风机(3)与烟囱(4)相连。
CNB2005100506936A 2005-07-13 2005-07-13 超细喷雾旋流双路双循环除尘脱硫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1724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506936A CN1321724C (zh) 2005-07-13 2005-07-13 超细喷雾旋流双路双循环除尘脱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506936A CN1321724C (zh) 2005-07-13 2005-07-13 超细喷雾旋流双路双循环除尘脱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3054A CN1743054A (zh) 2006-03-08
CN1321724C true CN1321724C (zh) 2007-06-20

Family

ID=36138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069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1724C (zh) 2005-07-13 2005-07-13 超细喷雾旋流双路双循环除尘脱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21724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98786B2 (en) 2008-12-12 2016-11-22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Dry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system with dual feed atomizer liquid distributo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60188C (zh) * 2007-09-30 2009-11-18 泉州市天龙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双循环锅炉烟气脱硫除尘装置
CN102764583B (zh) * 2012-08-14 2015-04-22 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使用双循环单塔脱硫系统的脱硫工艺
CN104415628B (zh) * 2013-08-19 2016-06-01 江苏博际喷雾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含尘蒸汽流烟气湿式高效降湿除尘装置
CN103846005A (zh) * 2014-03-10 2014-06-11 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分级洗涤的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及方法
CN106669397A (zh) * 2015-11-05 2017-05-17 宁夏琪凯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废气治理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46875A (ja) * 1998-03-04 1999-09-14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ガス化複合発電設備
JP2000325742A (ja) * 1999-05-21 2000-11-28 Babcock Hitachi Kk 脱硫装置出口ガスからの脱塵と水または水蒸気回収方法と装置
JP2001170444A (ja) * 1999-12-16 2001-06-26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湿式排煙脱硫装置
CN1460537A (zh) * 2003-06-19 2003-12-10 郑龙和 多级旋转冲击湿式脱硫除尘器
CN1461666A (zh) * 2002-05-28 2003-12-17 兰俊生 火电厂雾化水洗除尘脱硫装置
CN1522790A (zh) * 2003-09-12 2004-08-25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高温烟气除尘、脱硫装置及其控制技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46875A (ja) * 1998-03-04 1999-09-14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ガス化複合発電設備
JP2000325742A (ja) * 1999-05-21 2000-11-28 Babcock Hitachi Kk 脱硫装置出口ガスからの脱塵と水または水蒸気回収方法と装置
JP2001170444A (ja) * 1999-12-16 2001-06-26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湿式排煙脱硫装置
CN1461666A (zh) * 2002-05-28 2003-12-17 兰俊生 火电厂雾化水洗除尘脱硫装置
CN1460537A (zh) * 2003-06-19 2003-12-10 郑龙和 多级旋转冲击湿式脱硫除尘器
CN1522790A (zh) * 2003-09-12 2004-08-25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高温烟气除尘、脱硫装置及其控制技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98786B2 (en) 2008-12-12 2016-11-22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Dry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system with dual feed atomizer liquid distribu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3054A (zh) 2006-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5885C (zh) 涡轮式增压加速烟气脱硫除尘塔
CN204522737U (zh) 一种混流式湿法烟气脱硫除尘近零排放一体化吸收塔
CN1321724C (zh) 超细喷雾旋流双路双循环除尘脱硫装置
CN102805999B (zh) 湍球式涡轮增压复合脱硫除尘塔
CN202410502U (zh) 气液混合自动气冲雾化脱硫除尘塔
CN202700306U (zh) 高效湿式文氏管组合除尘脱硫器
CN107261808A (zh) 一种单循环双湍流双喷淋超净脱硫除尘塔
CN203002194U (zh) 湍球式涡轮增压复合脱硫除尘塔
CN108619872A (zh) 一种烟气脱硫塔和烟气脱硫及废水处理方法
CN1895748A (zh) 一种采用贴壁直流风的半干法烟气脱硫方法及装置
CN104941435B (zh) 一种常温半干法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及方法
CN2843595Y (zh) 多级旋流板叶片脱硫除尘装置
CN109529591A (zh) 火电厂转角式烟道+塔内喷雾脱硫除尘一体化系统
CN205886585U (zh) 一种脱硫除尘系统
CN103056045B (zh) 用于煤气净化的一级旋风分离器、煤气净化系统、煤气净化方法及其应用
CN102151480B (zh) 一种锅炉烟气脱硫方法及装置
CN114832587B (zh) 一种冲渣水脱硫系统
CN202478813U (zh) 一种用于燃煤电站锅炉的湿法烟气脱硫系统
CN2642391Y (zh) 一种水膜除尘混流布风板式脱硫改造设备
CN202052470U (zh) 一种锅炉烟气脱硫装置
CN2751235Y (zh) 湿法分流旋喷脱硫除尘器
CN108283881A (zh) 一种高效除尘脱硫一体化净化塔
CN205461680U (zh) 一种脱硫除尘装置
CN208287777U (zh) 一种新型燃煤锅炉高效除尘脱硫系统
CN102649026A (zh) 干除尘湿脱硫一体化高效烟气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ANGZHOU YUEZ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XIANG SCIENCE-TECHNOLOGY CO., LTD., HANGZHOU

Effective date: 201306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310004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TO: 310011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604

Address after: 310011, No. 170, Joe Road, Desheng East Road, Zhejiang, Hangzhou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Yueze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4 Chao Wang Road 43 East Verde writer Pavilion room 1801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Lix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YUAN SHANDO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ANGZHOU YUEZ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20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310011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TO: 310000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202

Address after: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Zhaohui six district 59 unit 3, room 605

Patentee after: Yuan Shandong

Address before: 310011, No. 170, Joe Road, Desheng East Road, Zhejiang, Hangzhou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Yueze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U ZHIHO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YUAN SHANDONG

Effective date: 2015052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529

Address after: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City District 59 building 3 Zhaohui six unit 605 room

Patentee after: Hu Zhihong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Zhaohui six district 59 unit 3, room 605

Patentee before: Yuan Shando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620

Termination date: 201607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