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9718A - 改进的生产类鞘氨醇碱的微生物菌株 - Google Patents

改进的生产类鞘氨醇碱的微生物菌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09718A
CN1309718A CN99808092A CN99808092A CN1309718A CN 1309718 A CN1309718 A CN 1309718A CN 99808092 A CN99808092 A CN 99808092A CN 99808092 A CN99808092 A CN 99808092A CN 1309718 A CN1309718 A CN 13097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terial strain
sphingoid bases
derivative
productivity
st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9808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H·鲁伯尔
H·斯特里克司特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SMFFORM BV
Original Assignee
COSMFFORM B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SMFFORM BV filed Critical COSMFFORM BV
Publication of CN1309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97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13/00Preparation of nitro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13/02Amides, e.g. chloramphenicol or polyamides; Imides or polyimides; Urethanes, i.e. compounds comprising N-C=O structural element or 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Fungi;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6Yeasts;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Fungi;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6Yeasts;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65Yeast iso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645Fungi ; Processes using fungi
    • C12R2001/84Pichia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otan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与Pichia ciferriiY-1031 F-60-10相比具有大大提高的类鞘氨醇碱生产力的毕赤酵母属菌株。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获得具有提高的类鞘氨醇碱生产力的微生物菌株的方法,包括以类鞘氨醇碱的抗微生物活性为基础的最初的筛选步骤。

Description

改进的生产类鞘氨醇碱的微生物菌株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其类鞘氨醇碱(sphingoid base)生产力提高的微生物菌株和其制备方法。
发明背景
术语“鞘脂类”指一组从类鞘氨醇碱衍生的脂质象鞘氨醇。鞘脂类常常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细胞膜中。人中鞘脂类的确切功能还不得而知,但是在神经系统中的电信号传递中以及在细胞膜的稳定化作用中涉及这一组化合物这一点是清楚的。还曾经提出糖鞘氨醇在免疫系统中具有功能:作为细菌毒素的受体,还有可能作为细菌和病毒的受体的特异性糖鞘氨醇功能。
神经酰胺是一组特殊的鞘脂类,包含作为与脂肪酸键连的酰胺键中的碱的鞘氨醇,二氢鞘氨醇或植物鞘氨醇。神经酰胺是皮肤上层角质层的主要脂质成分。角质层具有重要的屏障功能,外部的化合物一般被其屏障阻挡在外并且限制水分的减少。局部施用含有例如神经酰胺这样的鞘脂类的组合物改进了例如皮肤的屏障功能和保持水分的性质(Curatolo,1987,药物研究(Pharm.Res.)4,271-177;Kerscher等,1991,欧洲皮肤病学杂志(Eur.J.Dermatol.)1.39-43)。
已知这样的类鞘氨醇碱通过抑制蛋白激酶C的活性而介导几种生理学作用,所述蛋白激酶C是信号传导途径中关键的酶。此外,因为其抗炎和抗微生物活性,在化妆品或皮肤病学组合物中含有类鞘氨醇碱。
近来,用于化妆品的异源鞘脂制剂主要从动物来源提取。明显地,这在工业规模上是花费相当大的方法。此外,发现这些材料具有潜在的不安全性,例如由于在牛组织中可能存在牛海绵状脑病(BSE)。因此,化妆品工业证明从除动物组织之外的来源获得纯的完全确定的鞘脂类新的来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
已经发现例如酵母Pichia ciferrii(Wickerham和Stodola,1960,细菌学杂志(J.Bacteriol.)80,484-491)的微生物生产鞘脂类,例如鞘氨醇,植物鞘氨醇和/或它们的衍生物。该发现提供了鞘脂类本身和其用作制备其他商业有价值的化合物的起始物的来源,提供了对这些化合物的动物来源的应用的可行的另一种选择。
例如,Pichia ciferrii生产的鞘氨醇,二氢鞘氨醇和植物鞘氨醇的乙酰化衍生物可以去乙酰化,并且这样获得鞘氨醇,二氢鞘氨醇或植物鞘氨醇可以化学转化为相关的化合物,例如神经酰胺,假神经酰胺和/或糖神经酰胺,它们接着可以在化妆品和皮肤病学产品中使用(国际专利申请WO93/20038)。
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所研究的菌株中,甚至包括Pichiaciferrii NRRL Y-1031 F-60-10,没有一种生产足够量的鞘脂类碱,例如鞘氨醇,植物鞘氨醇或者它们的衍生物,成为这样的化合物的有效的经济上吸引人的来源。
国际专利申请WO95/12683公开了Pichia ciferrii菌株,其与亲本菌株NRRL Y-1031 F-60-10相比具有增大的TAPS生产力。但是,这些“改进的”菌株的生产力被提高到至多1.6倍。尽管强烈期望获得具有高得多的生产力的菌株,但是由于类鞘氨醇碱对微生物细胞的毒性还不能确定是否能实现生产力的进一步改进(Pinto等,1992,J.Bacteriol.174,2565-2574;Bibel等,1992,皮肤病研究杂志(J.Invest.Dermatol.)98.269-273)。
发明的描述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大大提高的类鞘氨醇碱或者其衍生物的生产力的毕赤酵母属菌株。在本发明说明书中,大大提高的类鞘氨醇碱或者其衍生物的生产力指当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时,是保藏为CBS408.94的(参见WO95/12683)Pichia ciferrii Y-1031 F-60-10的生产力的至少2倍的生产力。优选地,大大提高的类鞘氨醇碱或者其衍生物的生产力指是保藏为CBS408.94的Pichia ciferrii Y-1031 F-60-10的生产力的至少4倍,更优选至少6倍,更优选至少8倍,最优选至少10倍的生产力。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分离具有提高的类鞘氨醇碱或者其衍生物的生产力的微生物菌株的新的方法。
本发明的新的方法包括最初的筛选步骤,其中通过测定所述菌株系列中存在的各菌株生产的类鞘氨醇碱或者其衍生物的抗微生物活性来测定一系列菌株的类鞘氨醇碱生产力。该最初的筛选步骤有利地对大量各菌株筛选它们的类鞘氨醇碱生产力,并且选择一小组与参照菌株相比具有提高的生产力的在菌株中富集的菌株。
特别地,本发明方法涉及选择或分离与参照菌株相比具有提高的类鞘氨醇碱或者其衍生物的生产力的微生物细胞或其衍生菌株。所述参照菌株优选是Pichia ciferrii Y-1031 F-60-10或者其衍生物。
本发明方法主要包括下面步骤:-通过测定所述系列菌株中存在的每一各菌株生产的类鞘氨醇碱的抗微生物活性来筛选一系列菌株的类鞘氨醇碱生产力,-选择一小组(subset)菌株,用于至少一次进一步传代细胞,-通过将一定量的所述选择的小组中每一各菌株的细胞转移至下一个的培养基并且在有助于生产类鞘氨醇碱的条件下在所述下一个的培养基中培养所述量的细胞进一步传代细胞,-选择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时,与参考菌株的生产力相比具有提高的类鞘氨醇碱生产力的菌株。
要理解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类鞘氨醇碱包括下文具体提到的类鞘氨醇碱衍生物,尽管术语衍生物可能并不总是具体提到。
还要理解上文提到的本发明方法代表筛选和选择一个周期。但是重复周期的筛选和选择也适用于获得具有提高的类鞘氨醇碱生产力的微生物菌株。
作为对所述系列菌株的最初筛选的第一步,在合适的培养基中接种所述系列菌株中存在的每一各菌株的细胞,注意不要混合来自不同的各个菌株的细胞。在下一步中,在有助于生产类鞘氨醇碱化合物的条件下培养细胞。当充分生长后,通过测定含有的类鞘氨醇碱的培养上清液的抗微生物活性来测定每一各培养物的类鞘氨醇碱生产力。
获得用于方便地测定其抗微生物活性的培养上清液的细胞培养可以在任何合适的系统中进行。例如,培养可以在摇瓶或者在微量滴定板中进行。
通过测定通过在所述培养上清液存在下培养所述指示菌株产生的合适的指示菌株的生长的抑制程度方便地测定含有类鞘氨醇碱的培养上清液的抗微生物活性。合适的指示菌株可以是敏感于类鞘氨醇碱或者其衍生物的抗微生物活性的任何微生物菌株。优选地,指示菌株是细菌菌株,更优选地是革兰氏阳性细菌菌株。
简要地说,指示菌株合适的稀释液和从要筛选其类鞘氨醇碱生产力的各菌株获得的培养上清液一起培养。通过稀释指示菌株的静置培养物,例如过夜培养物,可以获得合适的稀释液。过夜培养物的合适的稀释一般是大约100至大约500倍。通过测定培养的样品的光密度来测定含有类鞘氨醇碱的培养上清液产生的生长抑制程度。培养条件取决于所使用的指示菌株和类鞘氨醇碱生产力。例如,根据获得的生长抑制的程度,培养时间周期可以自4-8小时至过夜培养不同。培养温度可以依据指示菌株生长的最佳条件。一般情况下,培养温度是37℃。对于延长时间的培养,温度可以降低到大约25℃。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指示菌株是细菌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化脓链球菌。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使用用于培养和分析步骤的微量滴定板系统进行最初的筛选步骤。使用微量滴定板系统的好处在于可以在基本上自动化条件下筛选大量各菌株。
根据抗微生物测定结果,选择一小组菌株用于至少一次进一步的细胞传代。
所述进一步的细胞传代包括将所述选择的小组菌株中存在的每个各菌株的细胞转移到下一个的培养基并且在有助于生产类鞘氨醇碱化合物的条件下接着培养各菌株。然后使用合适的测试方法对培养基或者其合适的稀释液分析类鞘氨醇碱生产力。
例如,在摇瓶中培养或者试管培养选择的小组中存在的各菌株的细胞。通过分析,优选定量分析培养基或者其合适的稀释液,测定各培养物的类鞘氨醇碱生产力。然后鉴定与参照菌株相比满足生产力一定程度的提高的菌株。
进行本发明筛选和选择方法的所述系列菌株可以以几种方法获得,所述方法对于本发明来说并不是关键的。
例如,所述系列菌株可以包括要分析其类鞘氨醇碱生产力的一系列不相关的菌株,例如来自不同种,不同属,不同科的菌株。
可以使进行本发明筛选和选择方法的菌株包括能自然生产类鞘氨醇碱和/或其衍生物的酵母,细菌和真菌菌株。优选地,通过本发明方法筛选的菌株是证实有最高的固有的期望产物的生产水平的菌株。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酵母菌株可以选自酵母属,克鲁维酵母属,德巴利酵母属,毕赤酵母属,汉逊氏酵母属,油脂酵母属,掷孢酵母属,隐球酵母属,球拟酵母属,拟内孢霉属,假丝酵母属,丝孢酵母属,有孢汉逊氏酵母属和红酵母属下的种。优选的酵母菌株属于毕赤酵母属,汉逊氏酵母属,拟内孢霉属,假丝酵母属,酵母属和有孢汉逊氏酵母属,特别是Pichia ciferrii,产朊假丝酵母和酿酒酵母。最优选的是属于毕赤酵母属的酵母菌株,最优选地属于Pichia ciferrii(特别是Pichia ciferriiNRRL Y-1031 F-60-10)。
优选的真菌是曲霉属和青霉属,更优选聚多曲霉(Aspergillussydowi)和点青霉。
优选的细菌是鞘氨醇杆菌属(特别是S.versatilis,多食鞘氨醇杆菌和水氏鞘氨醇杆菌),醋杆菌属(特别是木醋杆菌),拟杆菌属(特别是产黑素拟杆菌,脆弱拟杆菌,栖瘤胃拟杆菌和多形拟杆菌),蛭弧菌属(特别是食菌蛭弧菌),黄单胞菌属(特别是野油菜黄单胞菌)和黄杆菌属(特别是贪食黄杆菌)。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系列菌株是通过合适的亲本菌株的诱变获得的。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案,为了在所述亲群中诱导遗传学变化使细胞亲群进行诱变处理。使用的诱变处理的类型对于本发明不是关键的。诱变处理一般可以包括所谓常规处理,但是也可以包括DNA介导的转化。
常规诱变处理包括用化学诱变剂处理,例如烷基化试剂,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TG)或甲磺酸乙酯(EMS),或者物理处理,例如UV照射,或者两种处理的结合。处理优选以这样一种方式进行,使获得被诱变的细胞种群,其中大量细胞接受了单一突变和/或提供了突变株,其当在相同条件下培养时,与其亲本菌株相比,能生产提高水平的期望的产物。
DNA介导的转化包括用同源或异源核酸的随机片段转化和/或用具体选择的DNA片段例如包括类鞘氨醇碱或者其衍生物的生物合成中涉及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的DNA片段转化。
例如,已经克隆了用于第一生物合成步骤的基因,LCB1和LCB2(编码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的亚基)(Nagiec等(1994),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Natl.Acad.Sci.USA)91,7899-7902)。可以预期增强这些基因的表达,例如通过提高基因剂量,可以导致更高的将来自中心代谢途径的碳捕获到类鞘氨醇碱生物合成序列中的速度。类似地,SUR2(编码导入植物鞘氨醇的4-OH基的羟化酶;Haak等(1997),生物化学杂志(J.Biol.Chem.)272,29704-29710)和;LCB3(涉及类鞘氨醇碱的运送;Qie等(1997),生物化学杂志(J.Biol.Chem.)272,16110-16117)的超表达能导致更高的类鞘氨醇碱生产力。另外,已知很多基因涉及自类鞘氨醇碱的神经酰胺的生物合成,例如EL02和EL03(涉及非常长链脂肪酸的生物合成,Oh等(1997),生物化学杂志(J.Biol.Chem.)272,17376-17384)和AUR1(涉及神经酰胺与肌醇部分的偶联;Nagiec等(1997),生物化学杂志(J.Biol.Chem.)272,9809-9817)。调控这些基因的表达的效果难以预期,但是这些表达的下调会导致更大部分的类鞘氨醇碱乙酰基化并以可恢复的形式分泌出这一点明显是可能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要进行诱变处理的亲本菌株是毕赤酵母属的菌株,更优选Pichia ciferrii菌株,最优选Pichiaciferrii Y-1031 F-60-10菌株或者其衍生物。
因此本发明提供与参照菌株相比能生产提高水平的类鞘氨醇碱或者其衍生物的微生物菌株的分离方法。
特别地,提供能生产提高水平的鞘氨醇和/或其酮基,糖基化或乙酰化衍生物,包括3-酮基鞘氨醇,三乙酰基鞘氨醇,二乙酰基鞘氨醇和N-乙酰基鞘氨醇;二氢鞘氨醇和/或其酮基,糖基化或乙酰化衍生物,包括3-酮基二氢鞘氨醇,三乙酰基二氢鞘氨醇,二乙酰基二氢鞘氨醇和N-乙酰基二氢鞘氨醇;和/或植物鞘氨醇和/或其酮基,糖基化或乙酰化衍生物,包括四乙酰基植物鞘氨醇,三乙酰基植物鞘氨醇,二乙酰基植物鞘氨醇和N-乙酰基植物鞘氨醇的微生物菌株。优选的菌株是能生产提高水平的植物鞘氨醇及其部分或全部乙酰化衍生物例如三乙酰基植物鞘氨醇(TriAPS)和四乙酰基植物鞘氨醇(TAPS)的菌株。
如实施例中详细描述,提供了生长条件的描述作为本发明菌株生产期望的产物的水平的测定参考。但是,不超出本发明范围,也可以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有助于生产期望的产物的其它培养条件。
例如,当在摇瓶培养中分析时与参照菌株相比表现出类鞘氨醇碱生产力一定程度提高的菌株当在大规模测定时表现出基本上类似的提高。
通过本领域公知的多种方法可以进行定量分析。例如,用合适的溶剂例如CDCl3萃取所述培养上清液并且通过NMR分析,可以对摇瓶培养物的培养上清液进行以TAPS生产力水平为基础的定量测定。TAPS优选用作NMR分析的标准品。
用相同的方法并且用TAPS标准品作为参比,可以定量测定其它期望的产物,例如鞘氨醇,植物鞘氨醇和二氢鞘氨醇;鞘氨醇,植物鞘氨醇和二氢鞘氨醇的三乙酰基,二乙酰基和N-乙酰基衍生物;鞘氨醇,植物鞘氨醇和二氢鞘氨醇的糖基化衍生物;3-酮基二氢鞘氨醇和/或3-酮基鞘氨醇。
在本发明实施方案中,分离毕赤酵母属的菌株,更优选Pichiaciferrii菌株,其与参照菌株Y-1031 F-60-10相比生产提高量的TriAPS。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分离毕赤酵母属的菌株,其生产TriAPS作为主要类鞘氨醇碱,即生成低或零水平的TAPS。
本发明的进一步方面涉及类鞘氨醇碱或者其衍生物的生产方法,包括在有助于产生所述类鞘氨醇碱或者其衍生物的条件下发酵根据本发明方法获得的菌株。使用常规的提取和回收技术,从发酵肉汤,优选地从发酵上清液可以回收这样生产的类鞘氨醇碱或者其衍生物。
一旦获得期望的产物,其可以直接使用或者可以根据期望的用途进一步处理。例如,可以用酶学方法或化学方法将鞘氨醇,二氢鞘氨醇和/或植物鞘氨醇的乙酰化衍生物去乙酰化。
去乙酰化的类鞘氨醇碱衍生物,例如鞘氨醇,二氢鞘氨醇和/或植物鞘氨醇,可以直接使用或者可以接着用作商业上有价值的鞘脂类产物例如神经酰胺(参见WO93/20038),糖神经酰胺和假神经酰胺的合成的起始物。
根据本发明获得的类鞘氨醇碱化合物的直接应用包括在化妆品和皮肤病学组合物中使用所述化合物。
提供下面的实施例,以便给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本发明完全公开和描述,但不是限制本发明人认作其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用于TAPS生产的生物测试的指示菌株的试验
在琼脂平板上对下面的指示菌株测试它们对TAPS标准品的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14458化脓链球菌ATCC12344藤黄微球菌ATCC10204粘质沙雷氏菌ATCC14041
在37℃下在500毫升摇瓶中在100毫升脑心浸液(BHI)肉汤中培养这四个细菌菌株,直到达到稳定期。接着,将0.5毫升稳定期培养物与含有1mM CaCl2的100毫升熔融BHI琼脂(45℃)混合。将该混合物倒入培养皿中使其固化。然后将灭菌金属环(内径6mm)放置于琼脂表面,在环中加入50μl 50%乙醇中的50mg/ml TAPS贮备溶液。接着琼脂板在37℃下保温,评价从金属环扩展的生长抑制区。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链球菌发现明显的生长抑制,对于藤黄微球菌抑制程度较小。相反,在这些条件下TAPS溶液没有抑制粘质沙雷氏菌的生长。
实施例2在微滴定板上TAPS生产的生物测定:第一次选择
在深冷冻条件下保藏指示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14458。用一个冷冻试管接种含有25毫升BHI培养基的100毫升摇瓶。培养物在37℃下培养过夜(16-17小时)。接着,用含有1mM CaCl2的新鲜BHI培养基将过夜培养物稀释250-500倍。
将生产菌株从琼脂平面接种到含有25毫升的含有33克/升葡萄糖,1克/升酵母提取物,4.83克/升NH4Cl,1.0克/升KH2PO4,0.88克/升MgSO4.7H2O,0.06克/升NaCl,0.2克/升CaCl2.2H2O20克/升KH-邻苯二甲酸盐,0.3毫升/升浓缩痕量元素溶液,1.5毫升/升浓缩维生素溶液和0.16毫升/升Structol消泡剂的培养基的100毫升摇瓶中。在旋转式摇瓶机上(25℃)培养72小时后从烧瓶中取样,样品在4000rpm下离心10分钟。
将10μl上清液级分转移到96孔平底微量滴定板的一个孔中。为了装满微量滴定板的一列,该过程重复7次,即一个样品8个复制品。在每一个微量滴定板上包括8个TAPS标准品溶液复制品,以及2*8培养基空白。
接着,向孔中加入150-200μl稀释的指示菌株悬浮液。在FlowLaboratories“Titertek”摇荡培养箱中(速度4)在37℃下将微量滴定板温育5-6小时。温育后,使用Anthos Htlll微量滴定板读数器在620nm处测定孔的光密度,并且将一个菌株的8个复制品的平均值作为其TAPS生产的量度。
如果生长抑制太严重,则在26℃下延续培养过夜。
实施例3第二次选择中生物测试的应用
为了检查利用第一次选择中的生物测试选择的菌株是否确实是更高生产力的生产者,使它们进入第二次选择,一式三份。将每一个选择的菌株从深度冷冻甘油悬浮液接种到含有实施例2中描述的100毫升培养基的500毫升带挡板的摇瓶中。在25℃下在旋转式摇瓶机上培养40小时后,使用该种子培养物接种三个含有100毫升相同培养基的500毫升带挡板的摇瓶,水平是5%体积比。接着这些生产培养物在摇荡器上又保温48小时,并取样。根据实施例2所述处理这些样品。
根据实施例2所述取上清液级份进行生物测试,但是这次也使用NMR光谱直接测定TAPS浓度。根据NMR结果为基础选择菌株,其也用来评价该生物测试是否仍然能区别较高生产水平。发现总是这样的,条件是样品上清液以TAPS浓度的比例稀释。使用最高5倍的稀释度使生物测试适合更高级的菌株的培养物中发现的更高的TAPS浓度。
作为区分不同生产水平的菌株的生物测试的能力的例子,下面的表中汇集了具有已知生产水平的几种菌株的结果。
    菌株 生物测试OD(620) 相对TAPS生产力
    空白     649       -
    COS1A     567     100%
    COS6     465     152%
    COS10     361     182%
    COS17     344     242%
实施例4直接比较COS1A和COS10菌株
比较两种菌株:_COS1A,其是单倍体野生型菌株Pichia ciferriiF-60-10的工作细胞库,和COS10,其是COS106的工作细胞库,是通过化学诱变和通过实施例2描述的第一次选择选择的菌株之一。COS10于1998年7月23日在“真菌菌种保藏中心(Centraal Bureau voorSchimmelcultures)”保藏,保藏号CBS101070。
根据实施例3所述进行比较。结果在下面的表中给出:
菌株 生物测试OD(620) NMR测定的TAPS(g/l)
COS1A(F-60-10的工作细胞库) 0.2420.3690.160 0.350.310.41
COS10(COS106的工作细胞库) 0.1180.1290.119 0.750.740.79
很清楚生物测试中的生长抑制和NMR测定的TAPS生产之间存在好的相关性。作为结果,选择了在相同的条件下生产是野生型菌株的两倍TAPS的菌株。
实施例5比较COS17和COS144
在菌株改良(诱变和选择)的下面的周期中,迄今为止获得的最好的菌株COS17作为对照。在该项试验中,使用实施例3描述的方法,但是将样品上清液稀释4倍,将选择的菌株COS144的结果与该对照相比较。
菌株 生物测试OD(620)1∶4 NMR测定的TAPS
COS17 204159327 0.90.90.6
COS144 11010394 1.11.21.1
很清楚菌株COS144表现出超过COS17大约25%的提高的TAPS生产力,与COS1A相比COS144的生产水平是302%。因此由该菌株制备工作细胞库,指定为COS19A,表现出与COS144具有相同的TAPS生产力。
实施例6生物测试选择TriAPS生产菌株的能力
该生物测试也可以用来选择TriAPS生产菌株,因为由该化合物引起的生长抑制似乎是与TAPS的处于相同的数量级。通过使用实施例2描述的方法,发现选择主要生产TAPS,生产TAPS和TriAPS,和只生产TriAPS的菌株,如下面的表所示:
 菌株 NMR测定的总乙酰化PS,以COS17的百分比表示 以总的APS的百分比表示的TAPS 以总的APS的百分比表示的TriAPS
 COS17     100     90     10
 COS141     60     0     100
 COS19A     133     80     20
 COS154     213     53     47
 COS159     173     85     15
很清楚总乙酰化植物鞘氨醇的生产力在COS154中最高,与野生型菌株COS1A相比该菌株生产水平为515%。

Claims (13)

1.一种毕赤酵母属的菌株,当在相同条件下培养时,其表现出的生产类鞘氨醇碱或者其衍生物的生产力是保藏号为CBS408.94的Pichia ciferrii Y-1031 F-60-10的生产力的至少2倍。
2.权利要求1的菌株,当在相同条件下培养时,表现出是保藏号为CBS408.94的Pichia ciferrii Y-1031 F-60-10的生产力的至少4倍,优选至少6倍,更优选至少8倍,最优选至少10倍的生产力。
3.权利要求1或2的菌株,其属于Pichia ciferrii种。
4.权利要求3的菌株,其是Pichia ciferrii Y-1031 F-60-10种的衍生物。
5.一种分离具有提高的类鞘氨醇碱或者其衍生物的生产力的微生物细胞或其衍生菌株的方法,包括下面步骤:
-通过测定所述系列菌株中存在的每一各菌株生产的类鞘氨醇碱的抗微生物活性来筛选一系列菌株的类鞘氨醇碱生产力,
-选择一小组菌株,用于至少一次进一步传代细胞,
-通过将一定量的所述选择的小组中的每一各菌株转移至下一个的培养基并且在有助于生产类鞘氨醇碱或其衍生物的条件下在所述下一个的培养基中培养所述量的细胞而进一步传代细胞,
-选择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时,与参考菌株的生产力相比具有提高的类鞘氨醇碱或其衍生物生产力的菌株。
6.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所述系列菌株是通过使亲本菌株经诱变处理得到的。
7.权利要求5或6的方法,其中参照菌株是Pichia ciferriiY-1031 F-60-10。
8.权利要求5-7的方法,其中所述系列菌株属于毕赤酵母属,优选Pichia ciferrii种,更优选Pichia ciferrii Y-1031 F-60-10种及其衍生物。
9.一种生产类鞘氨醇碱或者其衍生物的方法,包括在有助于生产所述类鞘氨醇碱或者其衍生物的条件下发酵根据权利要求1-4的菌株,并且任选地,从发酵肉汤回收所述类鞘氨醇碱或者其衍生物。
10.一种生产类鞘氨醇碱或者其衍生物的方法,包括在有助于生产所述类鞘氨醇碱或者其衍生物的条件下发酵根据权利要求5-8的方法获得的菌株,并且任选地,从发酵肉汤回收所述类鞘氨醇碱或者其衍生物。
11.权利要求9或10的方法,其中类鞘氨醇碱或者其衍生物是乙酰化植物鞘氨醇。
12.权利要求11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乙酰化植物鞘氨醇去乙酰化得到植物鞘氨醇。
13.一种制备神经酰胺的方法,包括将根据权利要求9-12的方法生产的类鞘氨醇碱或者其衍生物N-乙酰化。
CN99808092A 1998-07-03 1999-07-02 改进的生产类鞘氨醇碱的微生物菌株 Pending CN13097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98202265 1998-07-03
EP98202265.9 1998-07-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9718A true CN1309718A (zh) 2001-08-22

Family

ID=8233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808092A Pending CN1309718A (zh) 1998-07-03 1999-07-02 改进的生产类鞘氨醇碱的微生物菌株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1093525A1 (zh)
JP (1) JP2002519070A (zh)
KR (1) KR20010071721A (zh)
CN (1) CN1309718A (zh)
BR (1) BR9911674A (zh)
WO (1) WO2000001839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3882A (zh) * 2010-12-30 2012-07-04 花王株式会社 神经酰胺产生促进剂的制造方法
CN102827876A (zh) * 2011-06-14 2012-12-19 花王株式会社 神经酰胺产生促进剂的制造方法
CN102994555A (zh) * 2011-09-15 2013-03-27 花王株式会社 神经酰胺和/或葡萄糖神经酰胺产生促进剂的制造方法
CN102994556A (zh) * 2011-09-15 2013-03-27 花王株式会社 神经酰胺和/或葡萄糖神经酰胺产生促进剂的制造方法
CN103060382A (zh) * 2011-10-18 2013-04-24 花王株式会社 神经酰胺产生促进剂的制造方法
CN103060383A (zh) * 2011-10-18 2013-04-24 花王株式会社 神经酰胺和/或葡萄糖神经酰胺产生促进剂的制造方法
CN103060385A (zh) * 2011-10-18 2013-04-24 花王株式会社 神经酰胺和/或葡萄糖神经酰胺产生促进剂的制造方法
CN101490260B (zh) * 2006-05-11 2016-08-17 赢创工业股份公司 使用遗传工程化的微生物菌株的改进的鞘氨醇类碱的生产
WO2022148191A1 (zh) * 2021-01-07 2022-07-14 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产鞘脂类微生物菌株、它的筛选方法和它的用途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80062B2 (en) 2001-10-05 2004-01-20 Color Access, Inc. Anti-irritating rosacea treatment
WO2006048458A2 (en) 2004-11-05 2006-05-11 Cosmoferm B.V. Microbial strains producing sphingoid bas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P1767644B1 (en) 2005-09-22 2010-01-13 Cosmoferm B.V. Microbial strains producing sphingosine
EP1854878A1 (en) * 2006-05-10 2007-11-14 Cosmoferm B.V. Methods and material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yeast Pichia ciferrii
CN103060384B (zh) * 2011-10-18 2015-04-01 花王株式会社 神经酰胺和/或葡萄糖神经酰胺产生促进剂的制造方法
JP5967754B2 (ja) 2011-05-02 2016-08-10 興人ライフサイエンス株式会社 酵母エキス抽出残渣の利用法
JP6514867B2 (ja) * 2014-09-05 2019-05-15 花王株式会社 不飽和を含むアセチルスフィンゴイドの製造方法
KR102187234B1 (ko) * 2019-06-11 2020-12-04 아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Taps 과생산 돌연변이 균주 및 이를 이용한 taps 생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432152T2 (de) * 1993-11-03 2009-09-10 Cosmoferm B.V. Mikrobielle stämme zur produktion von sphingolipidbasen
EP0688871A3 (en) * 1994-06-24 1998-07-08 Quest International B.V. Preparation of phytosphingosine derivative
CN104017734A (zh) * 1996-03-28 2014-09-03 Dsmip资产有限公司 粒状微生物生物质的制备及其有价值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
KR100188857B1 (ko) * 1996-12-19 1999-06-01 백운화 스핑고리피드의 발효생산성이 우수한 신규한 효모균주 피키아 시페라이 dscc 7-25의 분리 방법
KR100221357B1 (ko) * 1996-12-19 1999-10-01 유병택 신규 효모균주 피키아 시페라이 dscc 7-25의 발효 최적화를 통한 고효율 스핑고리피드의 제조방법
US6147118A (en) * 1997-05-02 2000-11-14 Dsm N.V. Antimicrobial compositions for topical use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0260B (zh) * 2006-05-11 2016-08-17 赢创工业股份公司 使用遗传工程化的微生物菌株的改进的鞘氨醇类碱的生产
CN102533882A (zh) * 2010-12-30 2012-07-04 花王株式会社 神经酰胺产生促进剂的制造方法
CN102827876A (zh) * 2011-06-14 2012-12-19 花王株式会社 神经酰胺产生促进剂的制造方法
CN102827876B (zh) * 2011-06-14 2015-04-08 花王株式会社 神经酰胺产生促进剂的制造方法
CN102994555B (zh) * 2011-09-15 2014-10-08 花王株式会社 神经酰胺和/或葡萄糖神经酰胺产生促进剂的制造方法
CN102994555A (zh) * 2011-09-15 2013-03-27 花王株式会社 神经酰胺和/或葡萄糖神经酰胺产生促进剂的制造方法
CN102994556A (zh) * 2011-09-15 2013-03-27 花王株式会社 神经酰胺和/或葡萄糖神经酰胺产生促进剂的制造方法
CN102994556B (zh) * 2011-09-15 2014-10-08 花王株式会社 神经酰胺和/或葡萄糖神经酰胺产生促进剂的制造方法
CN103060385A (zh) * 2011-10-18 2013-04-24 花王株式会社 神经酰胺和/或葡萄糖神经酰胺产生促进剂的制造方法
CN103060385B (zh) * 2011-10-18 2014-12-10 花王株式会社 神经酰胺和/或葡萄糖神经酰胺产生促进剂的制造方法
CN103060383A (zh) * 2011-10-18 2013-04-24 花王株式会社 神经酰胺和/或葡萄糖神经酰胺产生促进剂的制造方法
CN103060382B (zh) * 2011-10-18 2015-10-28 花王株式会社 神经酰胺产生促进剂的制造方法
CN103060383B (zh) * 2011-10-18 2016-01-20 花王株式会社 神经酰胺和/或葡萄糖神经酰胺产生促进剂的制造方法
CN103060382A (zh) * 2011-10-18 2013-04-24 花王株式会社 神经酰胺产生促进剂的制造方法
WO2022148191A1 (zh) * 2021-01-07 2022-07-14 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产鞘脂类微生物菌株、它的筛选方法和它的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9911674A (pt) 2001-03-20
WO2000001839A1 (en) 2000-01-13
EP1093525A1 (en) 2001-04-25
KR20010071721A (ko) 2001-07-31
JP2002519070A (ja) 2002-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9718A (zh) 改进的生产类鞘氨醇碱的微生物菌株
Fink [3] The biochemical genetics of yeast
EP0726960B1 (en) Microbial strains producing sphingolipid bases
Bonner Gene-enzyme relationships in Neurospora
Valle et al. Effects of pH, temperature, aeration and carbon sour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ycelial or yeast forms of Sporothrix schenckii from conidia
JPH08168392A (ja) フィトスフィンゴシン誘導体の製造法
CN101434910A (zh) 产生鞘脂碱的微生物菌株
Bacon A chemically defined medium for the growth and synthesis of ergot alkaloids by species of Balansia
Hutson et al. A genetical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mechanisms of pathogenicity in Botrytis/Vicia faba interactions
Burggraaf et al. Heterogeneity within Frankia sp. LDAgpl studied among clones and reisolates
EP1767644B1 (en) Microbial strains producing sphingosine
CN116042419A (zh) 一种解脂耶氏酵母及其筛选和在生产赤藓糖醇中的应用
Mattick et al.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e effects of acridines and other petite inducing drugs on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Bistis Pleomorphism and growth cycles in 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
CN102352317B (zh) 截短侧耳素产生菌的微量培养方法和其高产菌的高通量筛选方法
Jansson Isolation of fastidious mycoplasma from human sources
CN113337432A (zh) 一种产吡咯喹啉醌的食甲基菌及其应用
CN113337433B (zh) 一种产吡咯喹啉醌的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CN112715577B (zh) 一种苦参碱和布氏白僵菌在防治普通大蓟马中的应用
EP1018546B1 (en) Microorganisms producing 5-aminolevulinic acid and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5-aminolevulinic acid by using the same
Wurtz et al. Morphogenesis in Mucor mucedo: mutations affecting gamone response and organ differentiation
Rush Wayne et al. Physiological suppression of the temperature-sensitive sporulation defect in a Bacillus subtilis RNA polymerase mutant
Nikitina et al. Actinomycete variants with impaired differentiation: production in high yield, recognition and phenotypic characterization in seven species
JP2005110568A (ja) 微生物によるα−ホモノジリマイシンの製造方法
Nakashima et al. Phase determination of the circadian rhythm of conidiation in heterocaryons between two out-of-phase mycelia in Neurospora crass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