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5315C - 图像编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编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05315C
CN1305315C CNB2004100453633A CN200410045363A CN1305315C CN 1305315 C CN1305315 C CN 1305315C CN B2004100453633 A CNB2004100453633 A CN B2004100453633A CN 200410045363 A CN200410045363 A CN 200410045363A CN 1305315 C CN1305315 C CN 130531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ded data
data
encoder
co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453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74969A (zh
Inventor
田中泰资
大谷昭彦
渡部彰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74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49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0531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531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criterion affecting or controlling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46Data rate or code amount at the encoder output
    • H04N19/152Data rate or code amount at the encoder output by measuring the fullness of the transmission buff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selection a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15Selection of the code volume for a coding unit prior to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selection a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24Quant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criterion affecting or controlling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57Assigned coding mode, i.e. the coding mode being predefined or preselected to be further used for selection of another element or parameter
    • H04N19/159Prediction type, e.g. intra-frame, inter-frame or bidirectional frame predi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3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hierarchical techniques, e.g. scal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6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transform coding
    • H04N19/6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transform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predictive co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从单一图像数据的输入生成多个编码数据时,存储器的数据传输量及电路规模和处理时间不必增加的图像编码装置。在从单一输入图像输出两种不同的编码数据时,其构成包括存储输入图像数据的存储器(100);一个运动检测器(118);第一编码器(110)以及第二编码器(120);该第二编码器(120)根据来自第一编码器(110)中的DCT(112)的输出,将量化、可变长编码、发生代码量控制设定为与上述第一编码器(110)不同,生成与第一编码器(110)生成的第1编码数据不同的第2编码数据。

Description

图像编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视频信号及音频信号进行数字记录和再生的磁带录像机及视盘录像机等数字信号记录再生装置以及用来将视频信号及音频信号进行数字化分发的广播机器中配置的图像编码装置,特别涉及从单一的输入图像生成多个编码数据的图像编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视频信号及音频信号进行数字记录和再生的数字信号记录再生装置或对上述视频信号及音频信号进行数字化分发的广播机器中,为使该装置小型化,必须将在该装置中处理的数字视频信号的庞大的信息量进行压缩(编码)。于是,在对上述视频信号进行压缩(编码)的方法中,在运动补偿预测、正交变换、特别是,离散余弦变换(DCT)、利用频带分割的方法等之外,还有利用量化的采样、以及霍夫曼编码这样的可变长编码(VLC)、算术编码等等(比如,参照专利文献1:特开平10-108199号公报(第4-6页,图1))。
这样,在对输入到上述数字信号记录再生装置及广播机器等装置中的单一的数字视频信号,在该装置内的图像编码装置中进行压缩(编码)生成编码数据之际,有时生成多个编码数据输出,另外,有时生成的该多个编码数据的代码量或格式等等,因接收上述生成的编码数据进行译码的译码装置的性能而不同。
下面利用图6对输入的单一数字视频信号,编码为具有不同的代码量的两个编码数据而输出的图像编码装置的构成予以说明。图6为示出现有的从单一图像的输入,输出两个具有不同代码量的编码数据的图像编码装置的构成的示图。
在图6中,现有的图像编码装置50的构成包括:求出输入的图像数据S50的运动矢量的第1、第2运动检测器518、528;利用该第1、第2运动检测器518、528求出运动矢量,对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编码,输出第1、第2编码数据S51、S52的第1、第2编码器510、520;以及存储上述输入的图像数据S50及在上述第1、第2编码器510、520中重构的第1、第2本地再生图像数据S514、S524的存储器500。于是,上述第1编码器510的构成包括:利用来自上述第1运动检测器518的运动矢量,进行生成差分数据S511的运动补偿处理的第1运动补偿器511;对该第1运动补偿器511输出的差分数据S511进行DCT运算的第1DCT512;对该进行DCT运算的差分数据S512用量化系数相除的量化处理的第1量化器513;对该量化数据进行编码的第1可变长编码器516;对该量化数据进行逆量化处理的第1逆量化器514;对上述逆量化处理数据进行IDCT运算而返回到在上述第1DCT512中实施DCT处理之前的原本数据S515的第1逆正交变换器(以下称其为第1IDCT)515;以及根据在上述第1可变长编码器516中编码的编码数据量,通过控制上述第1量化器513的量化系数来控制从该图像编码装置50输出的编码数据量的第1发生代码量控制器517。另外,由于第2编码器520的构成与上述第1编码器510相同,此处不赘述。
下面对具有上述构成的图像编码装置50的动作予以说明。
首先,如果图像数据S50从外部输入到该图像编码装置50,就存储于存储器500中。于是,存储于存储器500中的图像数据分别输入到上述第1、第2运动检测器518、528而进行求出运动矢量的运算。于是,上述第1、第2运动补偿器511、521,利用在上述第1、第2运动检测器518、528中检出的运动矢量,参照存储于上述存储器500中的第1、第2本地再生图像数据S514、S524,分别生成第1、第2预测图像数据S513、S523并对各编码器510、520内的加法器输出,并且,取该第1、第2预测图像数据S513、S523和上述图像数据S520的差分,作为第1、第2差分数据S511、S521分别输出到第1、第2DCT512、522。
于是,在上述第1、第2运动补偿器511、521中得到的第1、第2差分数据S511、S521,在第1、第2DCT512、522中,分别进行DCT处理,在第1、第2量化器513、523中分别进行以第1、第2量化系数相除的量化处理之后,在第1、第2可变长编码器516、526中编码为第1、第2编码数据S51、S52。并且同时,在上述第1、第2可变长编码器516、526中编码的第1、第2编码数据S51、S52,也输入到第1、第2发生代码量控制器517、527中,在该第1、第2发生代码量控制器517、527中,根据该第1、第2编码数据S51、S52的代码量,控制第1、第2量化器513、523的第1、第2量化系数等,通过控制使该第1、第2编码数据S51、S52的发生代码量接近规定值。
此外,由上述第1、第2量化器513、523量化的数据,在第1、第2逆量化器514、524及第1、第2IDCT515、525中,实施与第1、第2量化器513、523及上述第1、第2DCT512、522相反的处理,使上述量化数据返回到在实施上述DCT处理之前的第1、第2差分数据S515、S525。于是,在各编码器510、520内的加法器中,利用从上述第1、第2IDCT515、525输出的第1、第2差分数据S515、S525和在上述第1、第2运动补偿器511、521中生成的第1、第2预测图像数据S513、S523,重构作为在接收上述第1、第2编码数据S51、S52的译码装置中得到的图像数据的第1、第2本地再生图像数据S514、S524并存储于存储器500。
这样,在现有技术中,在图像编码装置50中,在从单一图像输入得到多个编码数据时,在该图像编码装置50中设置的运动检测器和编码器与从该图像编码装置50输出的编码数据的数量一样,在各个运动检测器以及编码器中,相应于与该编码器配对的译码器的性能等,由输入到上述图像编码装置50的单一图像数据生成不同的多个编码数据。
此处,一般,设置于上述图像编码装置50中的求出运动矢量的第1、第2运动检测器518、528,与设置于该图像编码装置50中的对数据进行编码的第1、第2编码器510、520相比,具有大约数倍~10倍的电路规模。另外,就从存储器500传输的传输量而言,上述第1、第2运动检测器518、528,也是上述第1、第2编码器510、520的大约数倍~10倍,此外,关于其运算能力,与该第1、第2编码器510、520相比,必需为大约100倍的处理能力。
因此,为了从单一图像输入得到多个编码数据,如果像图6所示的历来的图像编码装置50那样,其构成为分别设置的上述运动检测器及编码器的数目与生成的多个编码数据的数目相同的话,就会产生图像编码装置50的装置规模,与得到单一编码数据的场合相比,增大很多的问题。
于是,作为防止这种现有的图像编码装置的装置规模增大的问题的方法,也曾经考虑将该图像编码装置内设置的运动检测器以及编码器作成为一个,利用同一电路资源,从单一图像数据生成多个编码数据。不过,在采样这样构成的场合,由于多个编码数据的生成必须分别每次只由一个运动检测器及编码器进行,该运动检测器及编码器的处理能力必须与从单一图像数据生成的多个编码数据的数目成比例地增大。另外,因为多个编码数据的生成必须分别每次只由一个运动检测器及编码器进行,产生导致处理时间增大的问题。此外,如果将运动检测器及编码器各作成一个,则因为从存储器对该运动检测器及编码器的数据传输量也按照在图像编码装置中生成的编码数据成比例地增大,所以为了增加其传输能力,就必须扩展该图像编码装置中的存储器接口宽度或提高数据传输率,其结果,就产生图像编码装置的系统成本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系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从单一图像数据的输入生成多个编码数据的图像编码装置与从单一图像数据输出单一编码数据的图像编码装置的场合相比较,其装置规模和编码所需要的处理时间几乎不必增加就可以实现并可以削减系统成本的图像编码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的构成是:在从单一输入图像输出不同的多个编码数据的图像编码装置中,包括:求出上述输入图像的运动矢量的运动检测器;利用由该运动检测求出的运动矢量对上述输入图像进行运动补偿,对通过该运动补偿得到的数据实施正交变换,对该正交变换后的数据进行量化和可变长编码而生成第1编码数据,同时将该正交变换后的数据输出到其它编码器的第1编码器;以及将从上述第1编码器输出的该正交变换后的数据作为输入,对该正交变换后的数据进行量化以及可变长编码而生成编码数据的与上述第1编码器不同的n个编码器,其中n是大于等于1的整数。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中,上述第1编码器的构成包括:利用上述运动矢量对上述输入图像进行运动补偿的运动补偿器;对经过该运动补偿的数据进行正交变换的正交变换器;对经过正交变换的该数据进行量化的第1量化器;对该量化数据进行逆量化的逆量化器;对该逆量化数据实施逆正交变换的逆正交变换器;对上述量化数据进行可变长编码而生成第1编码数据的第1可变长编码器;根据在上述第1可变长编码器中生成的上述第1编码数据的代码量控制上述第1量化器的发生代码量控制器;上述n个编码器的构成包括:对在上述第1编码器中经过正交变换的数据进行量化的n个量化器;对该量化数据进行可变长编码而生成编码数据的n个可变长编码器;以及根据在该可变长编码器中生成的上述编码数据的代码量控制上述n个量化器的n个发生代码量控制器。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是在上述技术方案2中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中,上述n个编码器,在比上述第1编码数据的发生代码量更少的情况下对n个编码数据进行编码。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是在上述技术方案3中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中,上述n个编码器,在上述输入图像的编码过程中,在使帧内编码图像及帧间正向预测编码图像的发生代码量与上述第1编码数据的代码量相同的情况下,对n个编码数据进行编码,在使帧间双方向预测编码图像的发生代码量比上述第1编码数据的代码量更少的情况下对n个编码数据进行编码。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是在上述技术方案2中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中,从上述第1编码器及上述n个编码器输出的上述第1编码数据及上述n个编码数据的每一个分别是同一格式的形式而发生代码量不同的编码数据。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是在上述技术方案2中,从上述第1编码器及上述n个编码器输出的上述第1编码数据及上述n个编码数据的每一个分别是不同格式的形式的编码数据。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是在上述技术方案2中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中,从上述第1编码器及上述n个编码器输出的上述第1编码数据及n个上述编码数据的每一个分别是同一格式的形式而流形式不同的编码数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的构成是:在从单一输入图像输出两种不同的编码数据的图像编码装置中,包括:求出上述输入图像的运动矢量的运动检测器;利用由上述运动检测器的运动矢量对上述输入图像进行运动补偿,对通过该运动补偿得到的数据实施正交变换,对该正交变换后的数据进行量化和可变长编码而生成第1编码数据,同时将该正交变换后的数据输出到第2编码器的第1编码器;以及将从上述第1编码器输出的该正交变换后的数据作为输入,将该数据进行量化以及可变长编码而生成第2编码数据的第2编码器。
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中,是在上述技术方案8中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中,上述第1编码器的构成包括:利用上述运动矢量对上述输入图像进行运动补偿的运动补偿器;对经过该运动补偿的数据进行正交变换的正交变换器;对经过正交变换的该数据进行量化的第1量化器;对该量化数据进行逆量化的逆量化器;对该逆量化数据实施逆正交变换的逆正交变换器;对上述量化数据进行可变长编码而生成第1编码数据的第1可变长编码器;根据在上述第1可变长编码器中生成的上述第1编码数据的代码量控制上述第1量化器的第1发生代码量控制器;上述第2编码器的构成包括:对在上述第1编码器中经过正交变换的数据进行量化的第2量化器;对该量化数据进行可变长编码而生成的第2编码数据的第2可变长编码器;以及根据在该第2可变长编码器中生成的上述第2编码数据控制上述第2量化器的第2发生代码量控制器。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是在上述技术方案9中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中,由上述第1发生代码量控制器及上述第2发生代码量控制器之中的一方对发生代码量进行可变控制,在另一方进行固定控制。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1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0中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中具有对上述第1编码数据的发生代码量和上述第2编码数据的发生代码量进行比较,并根据该比较结果,对该第1编码数据和第2编码数据的输出进行切换的切换器,在上述第1编码数据代码量大于上述第2编码数据的代码量的场合,将该第1编码数据作为第1编码数据输出,将该第2编码数据作为第2编码数据输出,在上述第1编码数据的代码量小于等于上述第2编码数据的代码量的场合,将该第2编码数据作为第1编码数据输出,而将该第1编码数据作为第2编码数据输出。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2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是在上述技术方案9中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中,从上述第1编码器输出的上述第1编码数据是有线用的格式的编码数据,而从上述第2编码器输出的上述第2编码数据是无线用的格式的编码数据。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3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是在上述技术方案9中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中,从上述第1编码器输出的上述第1编码数据是存储媒体用格式的编码数据,而从上述第2编码器输出的上述第2编码数据是通信线路用的格式的编码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图像编码装置的构成的示图。
图2为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图像编码装置中,在输出大于等于3个的编码数据之际的构成的示图。
图3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的图像编码装置的构成的示图。
图4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的图像编码装置的切换器的详细构成的示图。
图5为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的图像编码装置中,在对发生代码量进行固定控制或对发生代码量进行可变控制的场合的变化的示图。
图6为示出本发明的现有技术的图像编码装置的构成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形态1)
下面利用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图像编码装置予以说明。
在本实施形态1中,在从单一输入图像生成不同的多个编码数据的图像编码装置中,不是像历来那样,设置的上述运动检测器和编码器与生成的多个编码数据的数量一样,而只对上述多个编码数据之中的一个编码数据(第1编码数据)设置具有历来的构成的运动检测器及编码器,对于此外的编码数据,不设置上述运动检测器,并且上述的编码器内的结构也简化。
首先,利用图1对本实施形态1的图像编码装置的构成予以说明。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图像编码装置的构成的示图。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1中,在图像编码装置10中,举例说明的是生成两种发生代码量不同但具有同样格式的编码数据的场合。
在图1中,本实施形态1的图像编码装置10的构成包括:检测输入的图像数据S10的运动矢量的运动检测器118;利用在该运动检测器118中检出的运动矢量,对输入图像数据S10进行编码,输出编码数据S11、S12的第1、第2编码器110、120;以及存储上述输入的图像数据S10及在上述第1编码器110中重构的本地再生图像数据S114的存储器100。于是,上述第1编码器110,与上述现有的图像编码装置50的编码器的构成一样,在其内部,其构成包括:运动补偿器111;DCT112;第1量化器113;第1可变长编码器116;第1发生代码量控制器117;逆量化器114;以及IDCT115。另一方面,上述第2编码器120的构成包括第2量化器123;第2可变长编码器126;以及第2发生代码量控制器127;其构成为削除了在上述现有的图像编码装置50中设置的第2运动检测器、第2编码器内的运动补偿器、加法器、DCT、逆量化器以及IDCT。
下面对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实施形态1的图像编码装置10的构成予以说明。
首先,如果从外部向图像编码装置10输入图像数据S10,就存储于存储器100。于是,存储于存储器100中的图像数据,输入到上述的运动检测器118,进行求出运动矢量的运算。于是,利用在该运动检测器118中检出的运动矢量,参照存储于上述存储器100中的本地再生图像数据S114,生成预测图像数据S113并输出到第1编码器110内的加法器,取该预测图像数据S113和上述输入图像数据S10的差分,作为差分数据S111输出到DCT112。
在上述运动补偿器111中得到的差分数据S111,在DCT112中进行DCT处理,该DCT处理后的差分数据S112,输入到上述第1量化器113和上述第2编码器120内的第2量化器123。于是,输入到上述第1、第2量化器113、123的DCT处理后的差分数据S112,在该第1、第2量化器113、123中分别进行以第1、第2量化系数相除的量化处理之后,在第1、第2可变长编码器116、126中,编码为第1编码数据S11和第2编码数据S12。并且同时,在上述第1、第2可变长编码器116、126中生成的第1、第2编码数据S11、S12,也输入到第1、第2发生代码量控制器117、127,在该第1、第2发生代码量控制器117、127中,根据该第1、第2编码数据S11、S12的代码量,控制第1、第2量化器113、123的第1、第2量化系数等,通过控制使该第1、第2编码数据S11、S12的发生代码量接近规定值。
于是,由上述第1量化器113量化的数据,在逆量化器114、及IDCT115中,实施与上述DCT112及第1量化器113相反的处理,使上述量化数据返回到在实施上述DCT处理之前的原来的差分数据S115。于是,在第1编码器110内的加法器中,利用从上述IDCT115输出的差分数据S115和在上述运动补偿器111中生成的预测图像数据S113,重构作为在接收上述第1编码数据S11的译码装置中得到的图像数据的本地再生图像数据S114并存储于存储器100。
这样,在本实施形态1的图像编码装置10中,由于在上述第2编码器120中生成的第2编码数据S12,是由在第1编码器110中重构的本地再生图像数据S114生成差分数据S111,将对该差分数据进行DCT处理后的差分数据S112,在第2量化器123中,以第2量化系数进行量化处理后,在第2可变长编码器126中进行编码得到,所以本图像编码装置10的运动检测器可作成为1个,并且可将第2编码器120内的逆量化器、IDCT、加法器、运动补偿器削除。
于是,如上所述,由于在上述第2编码器120内,没有设置逆量化器及IDCT,在第2编码器120内,上述第2编码数据S12,受到与第2量化器123及上述DCT112相逆的处理,不会返回到实施DCT处理前的原本的差分数据,并且,由于在上述第2编码器120中,也不设置运动补偿器以及加法器,在作为在接收上述第2编码数据S12的译码装置中得到的图像数据的本地再生图像数据重构之后不存储于存储器100中,所以在本图像编码装置10中,在从单一图像数据S10以两种不同的发生代码量生成同一格式的编码数据S11、S12之际,上述存储器100,与从单一的输入图像数据生成编码数据的场合一样,可以将数据传输对象只定为上述运动检测器118及第1编码器110,并且在以上述两种不同的发生代码量生成同样格式的第1、第2编码数据S11、S12之际所需要的处理时间,可以以利用现有的图像编码装置50从单一输入图像生成两种不同的编码数据之际大致相同的处理时间实现。
另外,在本图像编码装置10中,由于在生成上述两种第1、第2编码数据S11、S12之际,由上述存储器100传输的数据量,可以以与从单一输入图像生成一种编码数据的场合相同的数据量实现,所以不需要增加该图像编码装置10内的存储器100的传输能力、扩展存储器接口宽度或提高数据传输率,也可以削减本图像编码装置10的系统成本。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形态1,因为在本图像编码装置10中,运动检测器设置一个,并且削除第2编码器120内的运动补偿器、加法器、DCT、逆量化器、IDCT,在上述第2编码器120中,对从上述第1编码器110内的运动补偿器111输出的差分数据S111在DCT112中进行DCT处理,将经过该DCT处理后的差分数据S112在第2量化器123中进行量化处理,在第2可变长编码器126中编码,以生成第2编码数据S12,所以从第2编码数据S12的生成流程,对在第2量化器123中量化的数据进行逆量化处理、IDTC处理而返回到原本的差分数据,可以削除从该返回的差分数据和从运动补偿器输出的预测图像数据重构本地再生图像数据的处理,其结果,可大幅度削减从单一图像数据生成多个编码数据的本图像编码装置10的装置规模,并且从图像数据S10生成多个第1、第2编码数据S11、S12的处理时间也可以几乎不增加在现有的图像编码装置中所需的处理时间。
另外,根据本实施形态1的图像编码装置10,即使是从上述单一输入图像数据S10生成多个编码数据S11、S12的场合,也可以使存储器100对上述运动检测器118及运动补偿器111的数据传输量与从该单一输入图像数据生成一个编码数据的场合的相同,也可以有削减该图像编码装置10的系统成本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举例说明的是本图像编码装置10从单一输入图像数据S10生成具有相同格式不同的发生编码量的两种编码数据S11、S12的场合,但从上述单一输入图像数据以相同格式生成大于等于两种具有相同格式不同的发生编码量的编码数据的场合,其构成如图2所示的图像编码装置10a,在对在第1编码器110中生成的差分数据S111进行DCT处理后,将经过该DCT处理的差分数据分别输入到第1~第n量化器,在该第1~第n量化器中量化,在第1~第n可变长编码器中编码,可得到第1~第n编码数据。
另外,从单一输入图像数据,不仅以相同格式生成发生代码量不同的多个编码数据,而且,比如,如果在图1所示的本图像编码装置10的第1、第2可变长编码器116、126的后级,设置变换到特定方式的变换电路或附加代码的特征等的数据的数据附加电路(未图示),就可以从单一输入图像数据输出,比如,MPEG2的程序流(PS)和传输流(TS)等那样的格式形式相同而具有不同流形式的多个编码数据,并且如果,比如,使图像编码装置10的上述第1、第2编码器110、120;第1、第2量化器113、123;第1、第2可变长编码器116、126以及第1、第2发生代码量控制器117、127具有不同的构成,也可以从单一输入图像数据生成具有像,比如,MPEG1、MPEG2、或MPEG4等那样的不同格式的多个代码数据。
此外,通过组合上述的构成,也可以从单一输入图像数据输出无线用的编码数据和有线用的编码数据,或在上述第1、第2代码发生量控制器117、127中,一方面对发生代码量进行可变控制,另一方面进行固定控制,从单一输入图像数据,输出通信线路用的编码数据和存储媒体用的编码数据等,也可能由不同的代码发生量控制方式、格式形式、流形式之中形成最合适的组合而输出多个不同的编码数据。
(实施形态2)
下面利用图1对本实施形态2的图像编码装置予以说明。
在本实施形态2中,在本图像编码装置的第1、第2发生代码量控制器中,将第1编码数据的发生代码量控制为大于第2编码数据的发生代码量。
由于本实施形态2的图像编码装置的构成,与在上述实施形态1中说明的图像编码装置10的构成相同,此处对其说明不赘述。
如在上述实施形态1中所详述,本图像编码装置10的构成为,运动检测器作成为一个,并且在第2编码器120内,不设置运动补偿器、加法器、DCT、逆量化器、IDCT,从上述第2编码器120的第2编码数据S12的生成流程中削除运动检出处理以及本地再生图像数据的重构处理,在上述第2编码器120中,接受对在上述第1编码器110中生成的本地再生图像数据S114和图像数据S10的差分数据S111进行DCT处理的DCT处理后的差分数据S112,通过在第2量化器123、第2可变长编码器126中对该DCT处理后的差分数据S112进行量化和编码而生成第2编码数据S12。这样,在由上述构成组成的本图像编码装置10中,由于从第2编码数据S12的生成流程中削除根据第2编码数据S12重构本地再生图像数据的处理,与从单一输入图像数据输出单一编码数据的图像编码装置相比较,其装置规模和编码所需处理时间都几乎不增加,并且可以削减其系统成本,但不是基于上述第2编码数据S12的本地再生图像数据,在接收由在第1编码器110中重构的本地再生图像数据和图像数据S10的差分数据S112生成的上述第2编码数据S12进行译码的译码装置一侧,在对该第2编码数据进行译码之际误差发生累积,得不到良好的图像。
下面对此误差予以详述。首先,第1编码器110,如上所述,利用在运动检测器118中检出的运动矢量在运动补偿器111中生成差分数据S111,在DCT112中对该差分数据S111进行DCT处理,在第1量化器113中对该DCT处理后的差分数据S112以第1量化系数进行量化处理,将该量化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到第1可变长编码器116而生成第1编码数据S11。于是,上述量化处理的数据也输入到逆量化器114进行逆量化处理和IDC处理而返回到DCT处理前的原本的差分数据S115。于是,将该差分数据S115与来自运动补偿器111的预测图像数据S113相加而重构作为在接收第1编码数据S11的译码装置中得到的图像数据的本地再生图像数据S114并存储于存储器100。
此处,虽说在上述逆量化器114、IDCT115中,对于实施逆量化处理、IDCT处理后的差分数据S115和从上述运动补偿器111输出的差分数据S111,在逆量化器114及IDCT115中,进行与上述DCT112及第1量化器113相逆的处理,但不会完全一样,会有误差(以下称其为第1误差)产生。不过,此第1误差,因为是在生成第1编码数据S11之际生成的,在接收该第1编码数据S11、进行与上述第1编码器110的各构成相逆的处理而对上述第1编码数据S11进行译码的译码装置(未图示)中,上述第1误差不累积。
另一方面,在第2编码器120中,如上所述,不重构基于第2编码数据S12的本地再生图像数据,利用由在第1编码器110中生成的包含上述第1误差的差分数据S115和预测图像数据S113重构的本地再生图像数据S114,生成输入图像数据S10的差分数据S111,从第1编码器110接收对该差分数据S111进行DCT处理的DCT处理后的差分数据S112,在第2编码器120中,进行量化和编码而生成第2编码数据S12。所以,在生成上述第2编码数据S12之际,在利用在第1编码器110生成的包含上述第1误差的本地再生图像数据S114生成第2编码数据S12引起的误差(以下称其为第2误差)会产生。于是,由于在此误差中,如上所述,包含第1误差,在接收上述第2编码数据S12,进行与上述第2编码器120的各构成相逆的处理,对上述第2编码数据S12进行译码的译码装置(未图示)中,不能消除,上述第2误差会累积。
于是,在本实施形态2的图像编码装置中,通过在第1、第2发生代码量控制器117、127中的控制,使上述第1编码数据S11的发生代码量比第2编码数据S12的发生代码量多,尽量减小对在第1量化器113中量化的数据进行逆量化和IDCT处理而还原的差分数据S115和来自运动补偿器111的差分数据S111之间产生的第1误差,与此同时,使包含该第1误差的第2误差也减小。这样一来,在接受上述第2编码数据S12进行译码的译码装置一侧,上述第2误差可以减小,其结果,可以在将上述第2编码数据S12译码之际得到的图像良好。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形态2的图像编码装置10,因为通过控制使第1编码数据S11的发生代码量比第2编码数据S12的发生代码量多,在本图像编码装置10中生成第1编码数据S11之际产生的误差可以减小,与此同时,也可以使在生成第2编码数据S12之际产生的第2误差减小,由此可以在接收上述第2编码数据S12进行译码之际得到良好的图像。
另外,如上所述,在通过控制使上述第1编码数据的发生代码量比第2编码数据的发生代码量更多之际,在上述第2发生代码量控制器127中,上述帧内编码图像(I画面)及帧间正向预测编码图像(P画面),进行同一控制以发生和上述第1发生代码量控制器117相同的发生代码量,如果进行不同的控制,使只有帧间双向预测编码图像(B画面),发生与上述第1发生代码量控制器117不同的发生代码量,比如,第1发生代码量比第2发生代码量大,可以使上述第1误差更小,与此同时,由于可以使上述第2误差也更小,在接收上述第2编码数据S12进行译码的译码装置中,可以获得更良好的画质。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2中,举例说明的是生成两种代码量不同的同一格式的编码数据的场合,但如在上述实施形态1中所说明的,如果在图像编码装置的构成如图2所示时,在发生代码量控制器中,通过控制使第1编码数据的代码量大于其他的第2~第n编码数据,则在接收上述第2~第n编码数据进行译码的各译码装置中可以得到良好的图像。
另外,如在上述实施形态1中所述,比如,如果在本图像编码装置10的第1、第2可变长编码器116、126的后级,设置变换到特定方式的变换电路或附加代码的特征等的数据的数据附加电路(未图示),就可以从单一输入图像数据输出,比如,MPEG2的程序流(PS)和传输流(TS)等那样的格式形式相同而具有不同流形式的多个编码数据,并且如果,比如,使图像编码装置10的上述第1、第2编码器;第1、第2量化器;第1、第2可变长编码器以及第1、第2发生代码量控制器分别具有不同的构成,就可以从单一输入图像数据生成具有像,比如,MPEG1、MPEG2、或MPEG4等那样的不同格式的多个代码数据。
(实施形态3)
下面利用图3至图5对本实施形态3的图像编码装置予以说明。
在本实施形态3中,在从单一输入图像数据生成同一格式的两种发生代码量不同的多个编码数据的场合,在上述实施形态1的图像编码装置中设置有切换器,通过控制使在第1编码器中生成的编码数据的发生代码量永远大于在第2编码器中生成的编码数据的发生代码量。
首先,利用图3及图4对本实施形态3的图像编码装置20的构成予以说明。图3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的图像编码装置的构成的示图。图4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的图像编码装置的切换器的详细构成的示图。
在图3中,本实施形态3的图像编码装20,是在上述实施形态1的图像编码装置10中,设置相应于第1、第2发生代码量,将从第1可变长编码器216输出的编码数据S216和从第2可变长编码器226输出的编码数据S226进行切换的切换器230。于是,如图4所示,上述切换器230,具有第1~第4选择器231~234及对上述第1、2发生代码量进行比较的比较器235。
下面对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实施形态3的图像编码装置20的动作予以说明。
首先,如果图像数据S20从外部输入到该图像编码装置20,就存储于存储器200中。于是,存储于存储器200中的图像数据输入到上述运动检测器218而进行求出运动矢量的运算。于是,利用在该运动检测器218中检出的运动矢量,参照存储于上述存储器200中的本地再生图像数据S214生成预测图像数据S213并对第1编码器210内的加法器输出,并且,取该预测图像数据S213和上述图像数据S20的差,作为差分数据S211输出到DCT212。
在上述运动补偿器211中得到的差分数据S211,在DCT212中,进行DCT处理,该DCT处理后的差分数据S212输入到上述第1量化器213和上述第2编码器220内的第2量化器223。于是,输入到上述第1、第2量化器213、223的DCT处理后的差分数据S212,在该第1、第2量化器213、223中,分别进行以该第1、第2量化系数相除的量化处理之后,在第1、第2可变长编码器216、226中分别编码为第1、第2编码数据S216、S226。于是,在上述第1、第2可变长编码器216、226中编码的第1、第2编码数据S216、S226输入到切换器230。并且同时,在上述第1、第2可变长编码器216、226中编码的第1、第2编码数据S216、S226,也输入到第1、第2发生代码量控制器217、227中,在该第1、第2发生代码量控制器217、227中,检出从上述第1、第2可变长编码器216、226输出的编码数据S216、S226的发生代码量,输出到上述切换器230。
在切换器230中,首先,第1、第2发生代码量由比较器235及第2、第4选择器232、234接收,并且来自第1可变长编码器216及第2可变长编码器226的编码数据S216、S226由第1选择器231及第3选择器233接收。于是,在上述比较器235中,将第1发生代码量与第2发生代码量进行比较,根据该比较结果将控制信号S235输出到各选择器231~234。
比如,在比较器235中,在判断第1发生代码量大于第2发生代码量时,从比较器235向各选择器231~234输出指示选择“a”的控制信号S235,而接收到该控制信号S235的各选择器231~234,将来自第1可变长编码器216的编码数据S216作为第1编码数据S21输出,并且将来自第2可变长编码器226的编码数据S226作为第2编码数据S22输出,而且,将第1发生代码量输出到第1发生代码量控制器217,将第2发生代码量输出到第2发生代码量控制器227。另一方面,在上述比较器235中,在判断第1发生代码量小于等于第2发生代码量时,从比较器235向各选择器231~234输出指示选择“b”的控制信号S235,而接收到该控制信号S235的各选择器231~234,将来自第2可变长编码器226的编码数据S226作为第1编码数据S21输出,并且将来自第1可变长编码器216的编码数据S216作为第2编码数据S22输出,而且,将第2发生代码量输出到第1发生代码量控制器217,将第1发生代码量输出到第2发生代码量控制器227。
以下,利用图5具体说明。图5为示出在代码发生量控制器中,在对代码量进行可变控制的场合(图5(a))和对代码量进行固定控制的场合(图5(b))的示图。
比如,假设对在可变长编码器中发生的发生代码数据的发生代码量在第1发生代码量控制器中进行固定控制(参照图5(b)),在第2发生代码量控制器中进行可变控制(参照图5(a))。在这种场合,在上述实施形态的图像编码装置10的构成中,在t1、t3期间,第1编码数据S11一方,与第2编码数据S12相比,其发生代码量多,而在t2、t4期间,第2编码数据S12一方,与第1编码数据S11相比,其发生代码量多。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永远使第1编码数据的代码量一方比第2编码数据的代码量多,在上述切换器230中,首先在比较器235中接收第1、第2发生代码量并进行比较,在第1编码数据的代码量多于第2编码数据代码量期间(图5(a)、(b)的t1、t3期间)),利用来自上述比较器235的控制信号S235,使在各选择器231~234中选择“a”,将来自第1可变长编码器216的编码数据S216作为第1编码数据S21输出,并且将来自第2可变长编码器226的编码数据S226作为第2编码数据S22输出,另一方面,在第1编码数据的代码量小于等于第2编码数据代码量期间(图5(a)、(b)的t2、t4期间)),利用来自上述比较器235的控制信号S235,使在各选择器231~234中选择“b”,将来自第2可变长编码器226的编码数据S226作为第1编码数据S21输出,并且将来自第1可变长编码器216的编码数据S216作为第2编码数据S22输出。
这样,如果在上述切换器230中,通过比较由上述第1、第2发生代码量控制器217、227检出的第1、第2发生代码量,通过切换永远将发生代码量多的一方作为第1编码数据S21输出,就可以使第1编码数据S21的发生代码量永远大于第2编码数据S22的发生代码量,加之如果对于从切换器230向第1、第2发生代码量控制器217、227输出的发生代码量的信息也同样地切换,使发生代码量多的一方永远向第1发生代码量控制器217输出,则在上述第1、第2发生代码量控制器217、227中,相应于第1、第2编码数据S21、S22的发生代码量,对第1、第2量化器213、223的第1、第2量化系数进行控制之际,可控制第1发生代码量永远大于第2发生代码量。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形态3的图像编码装置20,设置有切换器230,在该切换器230内的比较器235中,比较由第1、第2可变长编码器216、226编码的各编码数据S216、S226的代码量,可以对该图像编码装20输出的第1、第2编码数据S21、S22进行控制就可以使第1编码数据S21的发生代码量永远大于第2编码数据S22的发生代码量,由此在本图像编码装20中,就可以使生成第1编码数据S21之际产生的第1误差永远很小。于是,与此同时,可以使生成上述第2编码数据S22之际产生的第2误差很小,其结果,可以在接收上述第2编码数据S22进行译码之际得到良好的图像。
于是,根据如上所述的构成,就可以实现将发生代码量多的一方的编码数据适时切换给传输频带宽的网络(有线用),而将少的一方适时切换给传输频带窄的网络(无线用)。
如上所述,因为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其构成包括:在从单一输入图像输出不同的多个编码数据的图像编码装置中,求出上述输入图像的运动矢量的运动检测器;利用来自该运动检测器的运动矢量对上述输入图像进行运动补偿,将对通过该运动补偿所得到的数据实施正交变换后的数据进行量化和可变长编码而生成第1编码数据的第1编码器;以及将在上述第1编码器中实施了正交变换的数据作为输入,将该数据进行量化以及可变长编码而生成编码数据的n个编码器,其中n是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以可大幅度削减从上述单一图像数据生成多个编码数据的本图像编码装置的装置规模,并且从该装置的单一图像数据生成多个编码数据的处理时间与从单一图像数据生成单一编码数据的场合相比较也可以几乎不增加。另外,在从上述单一输入图像数据生成多个编码数据之际的该装置内的数据传输量也可以与从单一输入图像数据生成一个编码数据的场合数量相同。也可以削减系统成本。
另外,因为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中,上述第1编码器的构成包括:利用上述运动矢量对上述输入图像进行运动补偿的运动补偿器;对经过该运动补偿的数据进行正交变换的正交变换器;对经过正交变换的该数据进行量化的第1量化器;对该量化数据进行逆量化的逆量化器;对该逆量化数据实施逆正交变换的逆正交变换器;对上述量化数据进行可变长编码而生成第1编码数据的第1可变长编码器;根据在上述第1可变长编码器中生成的上述第1编码数据的代码量控制上述第1量化器的发生代码量控制器;上述n个编码器的构成包括:对在上述第1编码器中经过正交变换的数据进行量化的量化器;对该量化数据进行可变长编码而生成编码数据的可变长编码器;以及根据在该可变长编码器中生成的上述编码数据的代码量控制上述量化器的发生代码量控制器,所以可大幅度削减从单一图像数据生成多个编码数据的本图像编码装置的装置规模,并且从该装置的单一图像数据生成多个编码数据的处理时间与从单一图像数据生成单一编码数据的场合相比较也可以几乎不增加。另外,在从上述单一输入图像数据生成多个编码数据之际的该装置内的数据传输量也可以与从单一输入图像数据生成一个编码数据的场合数量相同。也可以削减系统成本。
另外,因为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是在上述技术方案2中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中,上述n个编码器,在比上述第1编码数据的发生代码量更少的情况下对n个编码数据进行编码,所以在生成第1编码数据之际产生的误差可以减小,与此同时,可以使在生成第2编码数据之际产生的包含该第1误差的第2误差减小,其结果,可以在接收上述第2编码数据进行译码的译码装置一侧得到良好的图像。
另外,因为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是在上述技术方案3中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中,上述n个编码器,在上述输入图像的编码过程中,在使帧内编码图像及帧间正向预测编码图像的发生代码量与上述第1编码数据的代码量相同的情况下,对n个编码数据进行编码,在使帧间双方向预测编码图像的发生代码量比上述第1编码数据的代码量比更少的情况下对上述n个编码数据进行编码,所以在编码之际不成为参照图像,只在生成上述帧间双向预测编码图像时,可以控制发生代码量使其不同,在生成第1编码数据之际产生的第1误差可以更小,并且与此同时,也可以使在生成第2编码数据之际产生的包含上述第1误差的第2误差更小,其结果,可以在接收上述第2编码数据进行译码的译码装置一侧得到更良好的图像。
另外,因为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是在上述技术方案2中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中,从上述第1编码器及上述n个编码器输出的上述第1编码数据及上述n个编码数据的每一个分别是同一格式的形式而发生代码量不同的编码数据,所以可以从上述第1编码器及n个编码器输出与接收上述第1编码数据及上述n个编码数据进行译码的各译码装置的性能相应的数据。
另外,因为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是在上述技术方案2中,从上述第1编码器及上述n个编码器输出的上述第1编码数据及上述n个编码数据的每一个分别是不同格式的形式的编码数据,所以,比如,可以使第1编码数据及n个编码数据分别成为MPEG1、MPEG2、MPEG4等,可以从上述第1编码器及n个编码器输出与接收上述第1编码数据及上述n个编码数据进行译码的各译码装置的性能相应的数据。
另外,因为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是在上述技术方案2中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中,从上述第1编码器及上述n个编码器输出的上述第1编码数据及n个上述编码数据的每一个分别是同一格式的形式而流形式不同的编码数据,所以,比如,可以使第1编码数据及上述n个编码数据分别成为MPEG2的PS和TS等,可以从上述第1编码器及n个编码器输出与接收上述第1编码数据及上述n个编码数据进行译码的各译码装置的性能相应的数据。
另外,因为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的构成包括:在从单一输入图像输出两种不同的编码数据的图像编码装置中,求出上述输入图像的运动矢量的运动检测器;利用从该运动检测器得到的运动矢量补偿上述输入图像,将对通过该运动补偿所得到的数据实施正交变换后的数据进行量化和可变长编码而生成第1编码数据的第1编码器;以及将在上述第1编码器中实施了正交变换的数据作为输入,将该数据进行量化,进行可变长编码而生成第2编码数据的第2编码器,所以可大幅度削减从上述单一图像数据生成第1、第2编码数据的本图像编码装置的装置规模,并且从该装置的单一图像数据生成第1、第2编码数据的处理时间与从单一图像数据生成单一编码数据的场合相比较也可以几乎不增加。另外,在从上述单一输入图像数据生成多个编码数据之际的该装置内的数据传输量也可以与从单一输入图像数据生成一个编码数据的场合数量相同。也可以削减系统成本。
另外,因为根据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中,是在上述技术方案8中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中,上述第1编码器的构成包括:利用上述运动矢量对上述输入图像进行运动补偿的运动补偿器;对经过该运动补偿的数据进行正交变换的正交变换器;对经过正交变换的该数据进行量化的第1量化器;对该量化数据进行逆量化的逆量化器;对该逆量化数据实施逆正交变换的逆正交变换器;对上述量化数据进行可变长编码而生成第1编码数据的第1可变长编码器;根据在上述第1可变长编码器中生成的上述第1编码数据的代码量控制上述第1量化器的发生代码量控制器;上述第2编码器的构成包括:对在上述第1编码器中经过正交变换的数据进行量化的第2量化器;对该量化数据进行可变长编码而生成的第2编码数据的第2可变长编码器;以及根据在该第2可变长编码器中生成的上述第2编码数据控制上述第2量化器的第2发生代码量控制器,所以可大幅度削减从上述单一图像数据生成第1、第2编码数据的本图像编码装置的装置规模,并且从该装置的单一图像数据生成第1、第2编码数据的处理时间与从单一图像数据生成单一编码数据的场合相比较也可以几乎不增加。另外,在从上述单一输入图像数据生成第1、第2编码数据之际的该装置内的数据传输量也可以与从单一输入图像数据生成一个编码数据的场合数量相同,也可以削减系统成本。
另外,因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是在上述技术方案9中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中,由上述第1发生代码量控制器及上述第2发生代码量控制器之中的一方,对发生代码量进行可变控制,在另一方进行固定控制,所以在从上述单一输入图像数据生成上述第1、第2编码数据之际,可以对该第1、第2编码数据的发生代码量,在一方进行可变控制,而在另一方进行固定控制。
另外,因为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1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是在上述技术方案6中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中具有对上述第1编码数据的发生代码量和上述第2编码数据的发生代码量进行比较,并根据该比较结果,对该第1编码数据和第2编码数据的输出进行切换的切换器,在上述第1编码数据代码量大于上述第2编码数据的代码量的场合,将该第1编码数据作为第1编码数据输出,将该第2编码数据作为第2编码数据输出,在上述第1编码数据的代码量小于等于上述第2编码数据的代码量的场合,将该第2编码数据作为第1编码数据输出,而将该第1编码数据作为第2编码数据输出,所以在本图像编码装置中,在从单一输入图像数据生成第1、第2编码数据之际,可以使第1编码数据的发生代码量大于第2编码数据的发生代码量,其结果,可以在接收上述第2编码数据进行译码的译码装置一侧得到更良好的画质。
另外,因为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2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是在上述技术方案9中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中,从上述第1编码器输出的上述第1编码数据是有线用的格式的编码数据,而从上述第2编码器输出的上述第2编码数据是无线用的格式的编码数据,所以可以以有线用格式生成代码量多的第1编码数据,输出到传输频带宽的网络,而以无线用格式生成代码量少的第2编码数据,输出到传输频带窄的网络。
另外,因为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3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是在上述技术方案9中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中,从上述第1编码器输出的上述第1编码数据是存储媒体用格式的编码数据,而从上述第2编码器输出的上述第2编码数据是通信线路用的格式的编码数据,所以可以将代码量多的第1编码数据用作存储媒体用,而将代码量少的第2编码数据用作通信线路用。

Claims (13)

1.一种图像编码装置,从单一输入图像输出不同的多个编码数据,其特征在于包括:
求出上述输入图像的运动矢量的运动检测器;
利用由该运动检测器求出的运动矢量对上述输入图像进行运动补偿,对通过该运动补偿得到的数据实施正交变换,对该正交变换后的数据进行量化和可变长编码而生成第1编码数据,同时将该正交变换后的数据输出到其它编码器的第1编码器;以及
将从上述第1编码器输出的该正交变换后的数据作为输入,对该正交变换后的数据进行量化以及可变长编码而生成编码数据的与上述第1编码器不同的n个编码器,其中n是大于等于1的整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上述第1编码器的构成包括:
利用上述运动矢量对上述输入图像进行运动补偿的运动补偿器;
对经过该运动补偿的数据进行正交变换的正交变换器;
对该经过正交变换的数据进行量化的第1量化器;
对该量化数据进行逆量化的逆量化器;
对该逆量化数据实施逆正交变换的逆正交变换器;
对上述量化数据进行可变长编码而生成第1编码数据的第1可变长编码器;
根据在上述第1可变长编码器中生成的上述第1编码数据的代码量控制上述第1量化器的发生代码量控制器,
上述n个编码器的构成包括:
对在上述第1编码器中经过正交变换的数据进行量化的n个量化器;
对该量化数据进行可变长编码而生成编码数据的n个可变长编码器;以及
根据在该可变长编码器中生成的上述编码数据的代码量控制上述n个量化器的n个发生代码量控制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上述n个编码器,为使比上述第1编码数据的发生代码量更少,对n个编码数据进行编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上述n个编码器,
在上述输入图像的编码过程中,为使帧内编码图像及帧间正向预测编码图像的发生代码量与上述第1编码数据的代码量相同,对n个编码数据进行编码,而
为使帧间双方向预测编码图像的发生代码量比上述第1编码数据的代码量更少,对n个编码数据进行编码。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从上述第1编码器及上述n个编码器输出的上述第1编码数据及上述n个编码数据的每一个分别是采用同一格式的形式而发生代码量不同的编码数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从上述第1编码器及上述n个编码器输出的上述第1编码数据及上述n个编码数据的每一个分别是采用不同格式的形式的编码数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从上述第1编码器及上述n个编码器输出的上述第1编码数据及n个上述编码数据的每一个分别是采用同一格式的形式而流形式不同的编码数据。
8.一种图像编码装置,从单一输入图像输出两种不同的编码数据,其特征在于包括:
求出上述输入图像的运动矢量的运动检测器;
利用由上述运动检测器的运动矢量对上述输入图像进行运动补偿,对通过该运动补偿得到的数据实施正交变换,对该正交变换后的数据进行量化和可变长编码而生成第1编码数据,同时将该正交变换后的数据输出到第2编码器的第1编码器;以及
将从上述第1编码器输出的该正交变换后的数据作为输入,对该数据进行量化以及可变长编码而生成第2编码数据的第2编码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上述第1编码器的构成包括:
利用上述运动矢量对上述输入图像进行运动补偿的运动补偿器;
对经过该运动补偿的数据进行正交变换的正交变换器;
对经过正交变换的该数据进行量化的第1量化器;
对该量化数据进行逆量化的逆量化器;
对该逆量化数据实施逆正交变换的逆正交变换器;
对上述量化数据进行可变长编码而生成第1编码数据的第1可变长编码器;
根据在上述第1可变长编码器中生成的上述第1编码数据的代码量控制上述第1量化器的第1发生代码量控制器;
上述第2编码器的构成包括:
对在上述第1编码器中经过正交变换的数据进行量化的第2量化器;
对该量化数据进行可变长编码而生成第2编码数据的第2可变长编码器;以及
根据在该第2可变长编码器中生成的上述第2编码数据的代码量控制上述第2量化器的第2发生代码量控制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由上述第1发生代码量控制器及上述第2发生代码量控制器之中的一方对发生代码量进行可变控制,在另一方进行固定控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
对上述第1编码数据的发生代码量和上述第2编码数据的发生代码量进行比较,并根据该比较结果,对该第1编码数据和该第2编码数据的输出进行切换的切换器;并且
在上述第1编码数据代码量大于上述第2编码数据的代码量的场合,将该第1编码数据作为第1编码数据输出,将该第2编码数据作为第2编码数据输出,
在上述第1编码数据的代码量小于等于上述第2编码数据的代码量的场合,将该第2编码数据作为第1编码数据输出,而将该第1编码数据作为第2编码数据输出。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从上述第1编码器输出的上述第1编码数据是有线用的格式的编码数据,而从上述第2编码器输出的上述第2编码数据是无线用的格式的编码数据。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从上述第1编码器输出的上述第1编码数据是存储媒体用格式的编码数据,而从上述第2编码器输出的上述第2编码数据是通信线路用的格式的编码数据。
CNB2004100453633A 2003-05-23 2004-05-21 图像编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531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46890A JP4113044B2 (ja) 2003-05-23 2003-05-23 画像符号化装置
JP146890/2003 2003-05-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4969A CN1574969A (zh) 2005-02-02
CN1305315C true CN1305315C (zh) 2007-03-14

Family

ID=33487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4536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5315C (zh) 2003-05-23 2004-05-21 图像编码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247187A1 (zh)
JP (1) JP4113044B2 (zh)
CN (1) CN130531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52631B2 (ja) * 2006-06-08 2011-08-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画像符号化装置、及び画像符号化方法
US20080101455A1 (en) * 2006-10-25 2008-05-01 Digital Deck,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ultiple format encoding
JP2008228208A (ja) 2007-03-15 2008-09-25 Ricoh Co Ltd 画像符号化方法、画像符号化装置、画像符号化回路、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TWI349487B (en) * 2008-03-25 2011-09-21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Entropy encoding circuit and encoding method thereof
EP2285112A1 (en) * 2009-08-07 2011-02-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sending compressed data representing a digital image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
FR3024314B1 (fr) * 2014-07-25 2017-12-08 Allegro Dvt Codeur de video a faible latenc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7479A (en) * 1993-05-24 1996-09-17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digital video signal data by dividing the data and encoding it on multiple coding paths
CN1142144A (zh) * 1995-03-28 1997-02-05 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两个可变长度编码表的可变长度编码器
CN1162872A (zh) * 1996-01-25 1997-10-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可变长编码及可变长译码方法和装置
CN1206534A (zh) * 1996-09-06 1999-01-27 索尼公司 数据编码方法和数据编码设备
CN1215959A (zh) * 1997-07-25 1999-05-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图象处理方法和图象处理装置以及数据存储媒体
WO2001013646A1 (en) * 1999-08-17 2001-02-22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44423A (en) * 1990-12-11 1992-09-01 At&T Bell Laboratories Hdtv encoder with forward estimation and constant rate motion vectors
US6870884B1 (en) * 1992-01-29 2005-03-2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High-efficiency encoder and video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JP3788823B2 (ja) * 1995-10-27 2006-06-21 株式会社東芝 動画像符号化装置および動画像復号化装置
JP2888288B2 (ja) * 1996-10-03 1999-05-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画像符号化装置
US6483875B1 (en) * 1997-06-19 2002-11-19 Sony Corporation Picture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US6477202B1 (en) * 1997-09-03 2002-11-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aratus of layered picture coding, apparatus of picture decoding, methods of picture decoding, apparatus of recording for digital broadcasting signal, and apparatus of picture and audio decoding
US7580460B2 (en) * 2003-03-28 2009-08-25 Sony Corporation Video encoder with multiple outputs having different attribut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7479A (en) * 1993-05-24 1996-09-17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digital video signal data by dividing the data and encoding it on multiple coding paths
CN1142144A (zh) * 1995-03-28 1997-02-05 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两个可变长度编码表的可变长度编码器
CN1162872A (zh) * 1996-01-25 1997-10-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可变长编码及可变长译码方法和装置
CN1206534A (zh) * 1996-09-06 1999-01-27 索尼公司 数据编码方法和数据编码设备
CN1215959A (zh) * 1997-07-25 1999-05-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图象处理方法和图象处理装置以及数据存储媒体
WO2001013646A1 (en) * 1999-08-17 2001-02-22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4969A (zh) 2005-02-02
JP2004350162A (ja) 2004-12-09
US20040247187A1 (en) 2004-12-09
JP4113044B2 (ja) 2008-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526C (zh) 图象数据的自适应可变长度编码和译码方法
CN101420614B (zh) 一种混合编码与字典编码整合的图像压缩方法及装置
CN1520185A (zh) 加密和压缩多媒体数据的方法与设备
CN1968419A (zh) 利用人类视觉特性对图像进行编码及解码的方法和设备
CN1183491C (zh) 采用弱波变换和象限树编码压缩电信图象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CN1893666A (zh) 视频编码和解码方法及设备
KR100736096B1 (ko) 비디오 신호를 그룹별로 인코딩 및 디코딩하는 방법 및장치
EP2074830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ectively encoding and decod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N1627824A (zh) 位流控制的后处理过滤
CN104618731A (zh) 用于对视频数据进行熵编码和熵解码的方法和设备
CN1913642A (zh) 视频编码设备和视频编码方法
CN1496653A (zh) 运动图象编码装置及运动图象解码装置
CN1695168A (zh) 视频信息编码方法和视频信息解码方法
CN102792695A (zh) 通过使用大变换单元对图像进行编码和解码的方法和设备
CN1777285A (zh) 视讯/影像处理装置以及视讯/影像处理方法
CN1496095A (zh) 精细的可扩展性编码/解码设备和方法
CN1194544A (zh) 带有运动补偿的编码和译码装置
CN1622593A (zh) 用于实现信噪比可伸缩性的视频处理的装置和方法
JP7162532B2 (ja) ビデオデータに関係する構文要素を表す一連の2値シンボルをコンテキスト適応型2値算術符号化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305315C (zh) 图像编码装置
CN1725861A (zh) 压缩/解压缩图像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设备
WO2012011779A2 (ko) 전 방위 기반의 인트라 예측 부호화/복호화 장치 및 방법
CN1878309A (zh) 视频编码装置
CN1833446A (zh) 运动图像压缩编码方式转换装置及运动图像通信系统
CN1306818C (zh) 一种用于编码处理的8输入/输出的整数变换/反变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314

Termination date: 201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