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8234A -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 Google Patents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8234A
CN1298234A CN00128328A CN00128328A CN1298234A CN 1298234 A CN1298234 A CN 1298234A CN 00128328 A CN00128328 A CN 00128328A CN 00128328 A CN00128328 A CN 00128328A CN 1298234 A CN1298234 A CN 12982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data
data sequence
signa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28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62779C (zh
Inventor
菊池英男
芹泽睦
横井时彦
渡边荣一
平川秀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riority to CN20061012690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83866B/zh
Priority to CN200610126906.3A priority patent/CN1983902B/zh
Publication of CN1298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82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277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277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73Synchronisation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9Convolutional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73Synchronisation aspects
    • H04B1/7075Synchronisation aspects with code phase acqui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02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ynchronising information used
    • H04J3/0605Special codes used as synchronising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5Transmission of coding parameters to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1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ath interference
    • H04B1/7115Constructive combining of multi-path signals, i.e. RAKE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4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 H04L7/041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using special codes as synchronising signal
    • H04L7/046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using special codes as synchronising signal using a dotting sequ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将易使接收侧扩展码同步的同步用信号与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结构有关的信息或有关同步的信息,进行时分复用,于接收侧用已知的扩展码作频率扩展调制,生成用作同步信号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并将其码分多路复用为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生成传输信号。由此,接收终端在限于接收同步信号下,能取得全体传输数据序列的参数信息。进而得以容易和迅速地进行各传输数据序列的接收处理。

Description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本发明涉及码分多路复用(CDM)传输方式以及用于这种方式的接收设备,特别涉及到多路复用的多个传输数据序列的同步再生技术。
众所周知,在码分多路复用传输中是把多个传输数据序列的每个序列采用不同的扩展码进行频率扩展调制,并将这多个调制信号叠加到同一频率上传输。在这种码分多路复用传输中,作为在接收终端容易进行扩展码的同步处理的方法,采用的是只把接收方已知的特定扩展码所调制的信号与其他频率扩展调制信号叠加到同一频率上来传送的方法。
一般,对码分多路复用的各个传输数据序列施行纠错编码与交织处理等。此纠错码的编码率、交织长度等参数则可针对各个传输数据序列而改变。
在上述的纠错码中使用卷积码与分组码等,而交织则使用卷积交织与分组交织等。在发送方,当选择地设定了卷积码的穿孔码、分组码、卷积交织、分组交织的各处理时,在接收方就需要延迟段数的同步。为此采用在发送时于各传输数据序列中分别插入同步字,而在接收端通过检测出同步字而取同步的方法。
如上所述,在码分复用多路传输中虽可对各传输数据序列改变纠错码的编码率和交织长度等参数,但到了接收端而预先不知各传输数据序列的参数时,就需要进行在能接收正常数据之前一面改变参数一面尝试接收的复杂处理。因此在到达正常数据输出时的定时是很长的。
此外,如上所述,为了取得纠错码或交织的同步需要插入同步字,而为了于各个传输数据序列中独立地插入同步字,当从接收中的传输数据序列变换为接收其他的传输数据序列时,就必须再次检测同步字。因此,这样的变换需要较多的时间。
再有,在码分多路复用传输中或是接收传输数据序列的接收终端,由于没有接收有关传输数据序列以外的传输数据序列,当相对于所有的接收终端来传送共用的信息时,就必须将相同的信息传送给所有的传输数据序列。
考虑到上述种种情形,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它当接收终端即使预先不知有关各个传输数据序列在接收中所需参数时,也能于短时间内从任意的传输数据序列接收正常的数据。
第二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它当对各传输数据序列加有纠错码和交织处理等为使它们同步而需要同步字时,即使对接收的传输数据序列进行变换,也不必要再次检测同步字。
第三目的在于,即使在各接收终端接收中的传输数据序列不同时,也能在所有的传输数据序列中不包含共用的信息,而能将共用的信息传送到所有的或特定的接收终端并使之接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具备了以下有特征意义的结构。
(1)在把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个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进行码分多路复用传输的码分多路用传输方式中,其特征在于,这种传输方式具备有:
同步信号处理部(15,16,17,201,202),它应用易使接收侧扩展码同步的扩展码同步用信号(PS,D1,D2,D51)和有关上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个结构的信息或有关同步的信息(D3~D50)的时分复用,以及采用对接收侧已知的扩展码(W0)进行频率扩展调制,生成用作同步信号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
码分多路复用部(19),它把上述同步信号处理部(15,16,17,201,202)求得的用作同步信号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码分多路复用化而生成传输信号。
(2)在(1)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同步信号处理部具有:时分复用部(15),它对易使接收侧易使扩展码同步而采用的扩展码同步用信号(PS,D1,D2,D51)和有关上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个结构的信息或有关同步的信息(D3~D50)进行时分复用;频率扩展调制部(16,17),它用在接收侧已知的扩展码(W0)将此时分复用部(15)求得的时分复用信号进行频率扩展调制,生成用作同步信号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
(3)在(1)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同步信号处理部具有:第一频率扩展调制部(16,17),对为易使接收侧扩展码同步而采用的扩展码同步用信号(PS,D1,D2,D51),用于接收侧已知的扩展码(W0)进行频率扩展调制;第二频率扩展调制部(201,202),对上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个结构的有关信息或有关同步的信息,用在上述接收侧已知的扩展码(W0)进行频率扩展调制;时分复用部(15),对上述第一与第二频率扩展调制部(16,17,201,202)各自求得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进行时分复用。
(4)在(1)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有关传输数据序列结构的信息(D3~D50)中至少包括有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纠错码的编码率的参数信息。
(5)在(1)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有关传输数据序列结构的信息(D3~D50)中至少包括有上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交织长度的参数信息。
(6)在(1)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有关传输数据序列同步的信息(D3~D50)中至少包括有上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纠错码的同步所需的同步字。
(7)在(1)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有关传输数据序列同步的信息(D3~D50)中至少包括有上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纠错码的同步所需的同步字;而所述同步字的传输周期则作为这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纠错码的同步所需最小同步字传输周期的最小公倍周期,同时使码分多路复用的所有传输数据序列的纠错编码的定时与前述同步字相一致。
(8)在(1)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有关传输数据序列同步的信息(D3~D50)中至少包括有上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交织同步所需的同步字。
(9)在(1)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有关传输数据序列同步的信息(D3~D50)中至少包括前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的交织同步所需的同步字;而所述同步字的传输周期则作为这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交织同步所需最小同步字传输周期的最小公倍周期,同时使码分多路复用的所有传输数据序列的交织同步的定时与前述同步字相一致。
(10)在(1)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码同步用信号的长度比根据多径传输环境预想的各路径间传输时延差的最大值长,而所述扩展码同步用信号的传输周期比传输线路上发生的衰减变动周期短。
(11)在(1)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同步信号而言,将1个单位期间内收容的上述扩展码同步用信号的个数,取作为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的位交织深度整数倍的个数。
(12)在(1)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来说,使各相应γ前述位交织时延0的位所出现定时是在紧接前述扩展码同步用信号之后。
(13)在(1)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的各个成为MPEG-2系统规定的TS分组结构时,对所述同步信号,使1个超级帧中的帧数不依赖于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的卷积码的编码率,而选定使MPEG-2系统规定的TS分组按整数个进入1个超级帧内;同时使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的各个由MPEG-2系统规定的TS分组的同步字节与穿孔码的穿孔图案的起始部分,对应于上述同步信号1个超级帧中的第一帧的预定位置。
(14)接收(1)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所传输的码分多路复用信号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由已知的扩展码(W0)解调所接收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而求得同步信号的解调部(330);根据此解调部(330)求得的同步信号,再生有关传输数据序列结构的信息或再生有关同步的信息的再生处理部(35~38)。
(15)在(14)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具有纠错处理部(39,441~44n),当上述有关传输数据序列结构的信息中至少包括有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的各相应纠错码编码率的参数信息时,可从上述再生处理部(35~38)的输出中,提取所述传输数据序列结构有关信息中所含上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的纠错码的编码率参数信息,根据这些参数信息来进行任意传输数据序列的纠错处理。
(16)在(14)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去交织处理部(39,431~43n),当上述有关数据序列结构的信息中至少包括有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的各相应交织长度参数信息时,可从上述再生处理部(35~38)的输出中,提取所述传输数据序列结构有关信息中所含的上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个的交织长度参数信息,根据这些参数信息来进行任意传输数据序列的去交织处理。
(17)在(14)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具有纠错处理部(34,441~44n,461~46n),它当上述有关传输数据序列同步的信息中至少包括有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的纠错码同步所需的同步字时,可据前述解调部(330)的输出检测所述传输数据序列同步有关信息中所含的前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纠错码同步所需的同步字,根据此检测定时来进行电传输数据序列纠错码的同步。
(18)在(14)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去交织处理部(34,431~43n,451~45n),当上述有关数据序列结构的信息中至少包括有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的各相应交织同步所需的同步字时,可据前述解调部(330)的输出检测出与所述传输数据序列同步有关的信息中所含的前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交织同步所需的同步字,根据此检定时来进行任意传输数据序列的去交织同步。
(19)在(14)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具有纠错处理部(34,441~44n,461~46n),当上述有关传输数据序列同步的信息中至少包括有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的各相应纠错码同步所需的同步字,而所述同步字的传输周期是前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中纠错码同步所需最小同步字传输周期的最小公倍周期,且码分多路复用所有的传输数据序列的纠错编码定时与所述同步字相一致时,可从上述解调部(330)的输出检测出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个纠错码同步所需的同步字,求出同步字的传输周期,根据此同步字的传输周期确定任意传输数据序列中纠错码的处理定时。
(20)在(14)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去交织处理部(34,431~43n,451~45n),当上述有关传输数据序列同步的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多个数据序列各相应交织同步所需的同步字,而所述同步字的传输周期是前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交织同步所需最小的同步字传输周期的最小公倍周期,且码分多路复用所用的传输数据序列的交织定时与上述同步字的相一致时,可从上述解调部(330)的输出检测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交织同步所需的同步字,求出同步字的传输周期,根据此同步字的传输周期确定任意传输数据序列中去交织处理的定时。
(21)在(14)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位交织处理部,它对于所述的同步信号当1单位期间内所收容的前述扩展码同步用信号的个数选定为上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位交织深度的整数倍的个数时,可据所述解调部(330)的输出求得上述同步信号1个单位期间中扩展码同步用信号的个数,由此求出任意传输数据序列中位交织深度而进行相应传输数据序列的位去交织处理。
(22)在(14)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位去交织处理部(34,431~43n),它对于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当各个前述位交织的时延O的位出现的定时设定于紧接上述扩展码同步用信号之后时,可根据上述解调部(330)的输出检测紧邻所述扩展码同步用信号后的情形,判别位交织延时0的位而进行任意传输数据序列的位去交织处理。
(23)以用于(1)中所述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为其特征的码分多路复用发送设备。
(24)以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传输多个传输数据序列的各相应频率扩展调制信号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其特征在于此方式中包括:同步信号处理部(15,16,17,201,202),它应用易使接收侧为易使扩展码同步而采用的扩展码同步用信号(PS,D1,D2,D51)和所有的或特定的接收终端的共用信息(D3~D50)的时分复用,以及用在接收侧已知的扩展码(W0)进行频率扩展调制,而生成用作同步信号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码分多路复用部(19),它把上述同步信号处理部(15,16,17,201,202)求得的用作同步信号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码分多路复用化为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
(25)在(24)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信号处理部具有:时分复用部(15),它对易使接收侧扩展码同步而采用的扩展码同步用信号(PS,D1,D2,D51)和所有的或特定的接收终端中共用的信息(D3~D50)进行时分复用;频率扩展调制部(16,17),它将此时分复用部(15)求得的时分复用信号用于接收侧已知的扩展码(W0)进行频率扩展调制,生成用作同步信号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
(26)在(24)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信号处理部具有:第一频率扩展调制部(16,17),它对易使接收侧扩展码同步而采用的扩展码同步用信号(PS,D1,D2,D51)用接收侧已知的扩展码(W0)进行频率扩展调制;第二频率扩展调制部(201,202),它用上述接收侧已知的扩展码(W0)对所有的或特定的接收终端中共用的信息进行频率扩展调制;时分复用化部(15),它对上述第1与第2频率扩展调制部(16,17,201,202)分别求得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进行时分复用处理,生成用作同步信号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
(27)在(24)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终端的共用信息(D3~D50)中包括地区识别信息,而把能接收共用信息的接收终端限定于特定地区。
(28)在(24)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终端的共用信息(D3~D50)中包括预编目的组识别信息,而将能接收共用信息的接收终端特定为预编目的组用户的终端。
(29)在(24)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终端的共用信息(D3~D50)中包括促使接收终端起动的起动信号。
(30)在(24)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码同步用信号的长度比根据多路径传输环境预想的各路径间传输时延差的最大值长,而所述扩展码同步用信号的传输周期比传输线路上发生的衰减变动周期短。
(31)在(24)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同步信号而言,将1单位期间内收容的上述扩展码同步用信号的个数,设定为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个中的位交织深度整数倍的个数。
(32)在(24)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来说,使各个前述位交织时延0的位所出现的时刻是在紧接前述扩展码同步用信号之后。
(33)在(24)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的各个成为MPEG-2系统规定的TS分组结构时,对所述同步信号,使1个超级帧中的帧数不依赖于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的卷积码的编码率,而选定使MPEG-2系统规定的TS分组按整数个进入1个超级帧内;同时使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的各个由MPEG-2系统规定的TS分组的同步字节与穿孔码的穿孔图案的起始部分,对应于上述同步信号,超级帧中的第一帧的预定位置。
(34)接收(24)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所传输的码分多路复用信号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由已知的扩展码(W0)解调所接收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而求得同步信号的解调部(330);根据此解调部(330)求得的同步信号,再生扩展码同步用信号、所有的或特定的接收终端的共用信息的再生处理部(35~38)。
(35)在(34)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共通信息再生部(41),它当前述接收终端内的共用信息中包含有地区识别信息而且能接收共通信息的接收终端限定于特定地区时,从上述再生处理部(35~38)的输出中提取前述同步信号的共用信息中所含的地区识别信息,同时经其他途径求得本设备的存在位置信息,根据上述同步信号的共用信息中所含地区识别信息,判别本设备是否是相符合的设备,而在相符合时则接收再生共用的信息。
(36)在(34)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共用信息再生部(41),它当前述接收终端的共用信息中包括有预编目的组织识别信息而且能接收共用信息的接收终端特定为预编目的组用户的终端时,从所述再生处理部(35~38)的输出中提取上述同步信号的共用信息中所含的组识别信息,同时由其他途径求得本设备的编目组信息,根据上述同步信号的共用信息中所含的组识别信息判别本设备的编目组是否相符,而在相符时则接收再生共用的信息。
(37)在(34)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具有接收起动处理部(40),它当所述接收终端的共用信息(D3~D50)中包括促使接收终端起动的起动信号时,从前述再生处理部(35~38)的输出检测前述同步信号的共用信息中所含的促使接收终端起动的起动信号,根据此起动信号而起动接收处理。
(38)在(34)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具有位长交织处理部(34,431~43n),它对所述同步信号而言,当将1个单位期间内收容的上述扩展码同步用信号的个数。选定为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个中的位交织深度整数倍的个数时,根据上述解调部(330)的输出,求出所述同步信号1个单位期间中的扩展码同步用信号的个数而求得任意传输数据序列中位交织的深度,由此进行相应传输数据序列的位去交织处理。
(39)在(34)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具有位去交织处理部(34,431~43n),它对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来说,当各个前述位交织时延0的位所出现的时刻设定是在紧接前述扩展码同步用信号之后时,根据上述解调部(330)的输出,紧接检测上述扩展码同步用信号之后,判别位交织的延时0的位,进行任意传输数据序列的位去交织处理。
(40)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它是用于(24)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中的。
具体地说,为了实现上述第一至第三目的,本发明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对于历来用作易进行接收终端扩展码同步处理的方法,把注意力集中于在接收终端把只由已知的特定扩展码(以下称为“同步用扩展码”)调制的信号,由所有的接收终端与各传输序列的接收并行地接收,将作为第一目的中的各传输数据序列的纠错码加编码率或交织长度等参数,作为第二目的中的各传输数据序列的纠错码或交织同步中所需的同步字以及作为第三目的中的所有的或特定的接收终端所对应的共用信息(以下称为“参数等”)中的至少某个,由同步用扩展码扩展,对此频率扩展调制信号和只由同步用扩展码调制的信号进行时分复用,以此时分复用信号作为同步信号与传输数据序列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叠加到同一频率上。
但在进行上述时分复用时,为使接收终端的扩展码同步处理中不产生故障,应使扩展码同步用信号的长度比根据多径传输环境预想的各路径间的传输时延差的最大值长,而使扩展码同步用信号的传输周期比传输线路上衰减的变动周期短。
此外,上述同步字的传输周期取作为各传输数据序列中纠错码或交织等同步所需最小的同步字传输周期的最小公倍周期,使码分多路复用的所有的传输数据序列的纠错编码和交织等定时与同步字相一致。
在以上的结构下,接收终端的扩展码同步处理中不会产生故障,而所有的接收终端能与各传输数据序列并行地接收参数,通过利用所接收的各传输数据序列的纠错码编码率和交织长度等信息,就能容易和快捷地进行各传输数据序列纠错码的译码以及交织等接收处理。
再有,由于各传输数据序列中的纠错编码与交织等的定时与所述同步字同步,因而不必对各传输数据序列取同步,加以各传输数据序列中的纠错编码和交织等的同步能迅速地进行,在变换为接收别的传输数据序列的情形中也不需要再同步,从而可以缩短变换所需的定时。
还由于是把所有的或特定的接收终端相对应的共用信息由所有的或特定的接收终端继续地接收,就能不将相同的信息传送给所有的传输数据序列,而可相对于所有的或特定的接收终端来传送共用的信息。
图1A、1B示明本发明实施形式的码分多路复用方式下同步信号的格式结构。
图2示明由图1A所示同步信号区域D2传输的信息的格式结构。
图3例示由图1A所示同步信号区域D3~D50传输的信息。
图4例示图3所示CDM信道结构信息。
图5例示图4所示接收机起动时的附加信息。
图6例示由图1A所示同步信号区域D3~D50所传送的另一种信息。
图7例示图1所示同步信号的1个超级帧的结构。
图8是示明本实施形式的CDM传输信号生成设备结构的框图。
图9是示明本实施形式的CDM传输信号生成设备另一结构的框图。
图10例示图8或图9所示电路结构中同步信号区域D3~D50的字节交织。
图11例示图8或图9所示电路结构中传输数据序列的字节交织。
图12A、12B分别例示图8或图9的电路结构中传输数据序列的位交织。
图13例示图8或图9电路中所用的伪随机信号生成电路。
图14是示明本实施形式的CDM传输信号接收机结构的框图。
下面参照附图详述本发明的实施形式。
图1A、1B示明本发明的码分多路复用方式中所用同步信号的格式结构。此同步信号例如图1A中所示,是把每隔250μsec是由同步用扩展码调制的125μsec长的信号(下面记作“导频符号(PS)”)和由与导频信号相同的同步用扩展码扩展各种参数等数据而生成的125μsec长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D)相组合,相对于此两信号进行时分复用的结果。这一同步信号例如图1B所示,是把导频符号与频率扩展调制信号所成的对共51个作为1个单位构成1帧,此外还把6帧作为1个单位构成1个超级用帧。
将同步信号1帧内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从开始依次取D1、D2、D3、……、D51时,D1~D51例如视作为如下的信息。
D1作为具有帧同步用固定图案的同步字,例如由同步用扩展码扩展“01101010101101010101100110001010”而生成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
D2作为示明相应的帧是否是超级帧中的某一号帧的同步字,例如图2所示,将从0×0开始每次增加1帧,经0×5次的帧返回到0×0的将4位2进数作8次反复的值,作为由同步用扩展码扩展生成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
D3~D50例如图3所示,将识别信息(8位)、接收机起动信号(1位)、CDM信道结构信息(568位)、接收机起动时附加信息(48位)、纠错用CRC的检查位(16位)、里德-索罗门码检查字节(128位)构成的数据进行字节多织、卷织编码后,通过同步用扩展码扩展,生成数率扩展调制信号,作为每隔125μsec分开的信号。
在此,上述识别信息是用于识别在其后面的数据内容的信息,例如按表1所示的定义。
表1
数据内容
0000000 无分配
0000001~0011111 备用
0100000 由CDM信道结构信息与接收机起动时附加信息构成
0100001~1111110 备用
1111111 无分配
上述接收机起动信号是紧急情形时等用来促使接收机起动的信号,例如设意图促使接收机起动时为“1”而其他情形时为“0”。
上述CDM信道结构信息例如由图4所示的起始CDM信道号(8位)和10信道大小的CDM信道个别结构信息(56×10位)组成。各CDM信道个别结构信息则由交织方式(4位)、卷积方式(4位)、TS-ID(16位)、备用(3位)、PID最小值(13位)、版本号(3位)、PID最大值(13位)组成。
起始CDM信道号,例如相应CDM信道结构信息中开头的CDM信道个别信息,表示其是否是某个CDM信道的信息,第n个CDM信道个别结构信息则成为CDM信道号(起始的CDM信道号+n-1)的CDM信道的信息。
交织方式是用于指定相应CDM信道的交织大小的数据,例如取表2所示的值。
表2
 值  交织大小
 0000  0
 0001  53
 0010  109
 0011  218
 0100  436
 0101  654
 0110  981
 0111  1308
 1000-1111  备用
卷积方式是规定相应CDM信道的卷积码编码率的数据,例如取表3所示的值。
表3
编码率
0000 备用
0001 备用
0010 编码率1/2
0011 编码率2/3
0100 编码率3/4
0101 编码率5/6
0110 编码率7/8
0111~1110 备用
1111 无分配方式
【表4】
【表5】
TS-ID例如是表示相应CDM信道传输的传送信息流号的数据,在没有传输数据时,例如成为TS-ID=0xFFFF。
上述的备用例如是用作CDM信道结构信息未来的扩展区的区域。
PID最小值例如是示明相应CDM信道传输TS分组中PID范围最小值的数据,而当别的CDM信道分配有相同的PID范围时,则表示由多个CDM信道集束构成TS。
版本号例如是每次变更设定时增加1的数据。
PID最大值例如是示明相应CDM信道传输TS分组中PID范围最大值的数据,而当别的CDM信道分配有相同的PID范围时,则表示由多个CDM信道集束构成TS。
上述接收机起动时附加信息是可以有效地用作接收机起动信号的辅助信息的信息,例如图5所示,由示明紧急性等级别的种类信息(4位)、示明紧急播送对象地区的地区识别信息(12位)、紧急播送节目的TS-ID(16位)、紧急播送节目的节目号(16位)组成。
上述CRC的检查位是用于进行检查数据误差的信息,例如供给生成多项式G(x)=x16+x12+x5+1的CRC的误码检查用的。
上述里德-索罗门码的检查字节例如设定为使用简化的里德-索罗门(96,80)代码时的检查字节。此简化的里德-索罗门(96,80)码是在代码生成多项式g(x)=(x+λ0)(x+λ1)+(x+λ2)……(x+λ15);λ=02h,体生成多项式ρ(x)=X8+x4+x3+x2+1的里德-索罗门(255,239)码中,于输入数据字节之前附加159字节的“00h”,编码后除去开头的159字节生成。
D3~D50除图3所示的CDM信道结构信息和接收机起动时附加信息之外,还能如图6所示,传送用作扩展信息(616位)的种种信息。
D51是预备区,例如设定为只是由同步用扩展码调制的信号。
如上所示的CDM信道结构信息、接收机起动时附加信息、扩展信息等是以1个超级帧为单位,例如取图7所示结构的形式。另外,图中的记号※表示接收机起动信号。
图8是示明进行上述格式结构的同步信号的生成和第1至第n数据序列的码分多路复用的CDM信号传输信号生成设备的结构框图。
在图8中,首先说明进行同步信号的生成及频率扩展调制的电路结构。
作为上述D3~D50在所传输的第1~第n传输数据序列中参数等各种数据,是在由里德-索罗门(96,80)编码电路11编码,经位交织电路12施行位交织后,由卷积编码电路作压缩编码,再通过串行/并行转换电路14变换为并行数据,传送给切换开关(SW)15。
此切换开关15将上述传输数据和输入的用于生成上述传输数据以及由另外系统供给的导频码PS、D1、D2、D51的“0”、固定图案、帧号的数据中的任何一个数据作有选择地导出。此输出数据于初始段的EX-OR(异)电路16用Walsh码(W0)扩展,再于下一段的EX-OR电路17用伪随机码扩展,生成上述格式结构的同步信号。此同步信号由QPSK调制电路18作QPSK调制,作为同步信号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供给合成电路19。
下面说明进行第1~第n传输数据序列的频率扩展调制的电路结构。
第1~第n传输数据序列分别由里德-索罗门(204,108)编码电路211~21n编码,用字节交织电路221~22n施行位交织后,再经卷积编码电路231~23n压缩编码。进而由位交织电路241~24n施行位交织,由串行/并行变换电路251~25n变换为并行数据。接着,于初始段的EX-OR电路261~26n用Walsh码(W1~Wn)扩展。再于下一段的EX-OR电路271~27n用伪随机码扩展。进而由QPSK调制电路281~28n进行QPSK调制,作为第1~第n传输数据序列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供给合成电路19。
合成电路19把如上生成的同步信号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和第1~第n传输数据序列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由同一频率进行多路合成,由此生成传输用的码分多路复用信号。
再有,在图8所示的结构中,于生成同步信号时是把导频码、D2与D51区域所载的信息和D3~D50区域所载的信息于时分复用后,由扩展码加以频率扩展调制,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首先由同一扩展码对各信息进行频率扩展调制后,经时分复用来生成同步信号,其结构如图9所示。
在图9中,导频码、载于D1、D2、D51区域的信息于初始段EX-OR(异)电路201经Walsh码(W0)扩展,再于下一段的EX-OR电路202经伪随机码扩展成频率扩展调制信号,送往切换开关(SW)15。另一方面,D3~D50区域所载信息经串行/并行变换电路14的输出,于初始段的EX-OR(异)电路16用Walsh码(W0)扩展,再于下一段的EX-OR电路17用伪随机码扩展成频率扩展调制信号,输送给切换开关(SW)15。
此切换开关15将上述传输数据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和输入的用于生成此传输数据以及由另外系统供给的导频码PS、D1、D2、D51的“0”、固定图案、帧号的数据中的任何一个频率扩展调制信号选择地导出,由此生成由图1所示格式构成的同步信号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此信号成为与供给图8的QPSK调制电路的信号完全相同的信号。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中的整体动作。
首先于同步信号生成、调制电路系统中,在导频码PS与D51的期间由切换开关15选择“0”生成只由同步用扩展码调制的信号。于D1期间,由切换开关15选择固定图案,将其由同步用扩展码扩展而生成频率扩展调制信号。于D2期间,由切换开关15选择帧号,将其由同步用扩展码扩展而生成频率扩展调制信号。于D3~D50期间,由切换开关15选择串行/并行变换输出,将CDM信道结构信息等的数据经里德-索罗门编码、交织以及例如由约束长度为7和编码率为1/2卷积编码的信号,由同步用扩展码扩展,生成频率扩展调制信号。
在此,D3~D50的字节交织方式例如图10所示,在字节单位下采用周期为12的卷积交织。然后,在将图3或图6所示数据的起始字节的位置设为0号时,则第n位置处的字节的延迟量D可由D=12×16×I(I为以12除n时的从0到11的整数余数)给出,进行交织。
另一方面,于第1~第n传输数据序列调制电路系统中,例如相对于MPEG-2的TS(传输流)分组进行里德-索罗门(204,188)编码、卷积编码和位交织的各种处理后,由传输数据序列用扩展码扩展,通过QPSK调制,生成传输数据序列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
这里的传输数据序列的里德-索罗门码例如可用约简的里德-索罗门(204,188)码。此约简的里德-索罗门(204,188)码是在代码生成多项式g(x)=(x+λ0)(x+λ1)+(x+λ2)……(x+λ15);λ=02h,体生成多项式ρ(x)=X8+x4+x3+x2+1的里德-索罗门(255,239)码中,于输入数据字节之前,附加51字节的“00h”,在编码之后除去前面的51字节而生成。
在传输数据序列的字节交织中,例如图11所示,字节单位可采用周期为12的卷积方式。然后,在附加有里德-索罗门码的TS分组中,将同步字节的位置设为0号,第n位置处字节的延迟量D可由D=12×17×I(I为以12除n时从0到11的整数余数)给出,进行交织。
在传输数据序列卷积编码中,例如采用约束长度为7而编码率为1/2的卷积码或编码率为2/3、3/4、5/6的穿孔(punctured)码。
此外,在第1~第n传输数据序列的位交织中,例如图14所示,在位单位下采用周期为51的分隔型卷积交织方式。位交织的延迟量例如按以下所述确定。首先,在紧接同步信号从D1变换到导频码后,在与同步信号同时传送的传输数据序列中,将到达QPSK调制的Ich侧的位延迟量设为0。然后将n位后的位延迟量D设为D=51×(I+17×J)×m(式中的I为以51除n时的余数由3去除时所得的商舍去小数点以下的值,是从0到16的整数;J为以3除n时的余数,是从0到2的整数;m为交织大小)。
上述情形下的交织和去交织的电路结构示明于图12B。在图12B中,交织电路A与去交织电路B分别具有相互连动的输入切换开关SWin、输出切换开关SWout和介于这些开关选择的51行中的预定行之间的多种延迟元件D。各延迟元件D的延迟量选定成,使两电路A、B顺次选择的行中的总延迟量相互相同,且位交织的深度为17。
由上述电路结构可知,为使接收侧的去交织选择行通常与发送侧的交织选择行为同一,需要在每次变换传输序列时取同步。在此,将1帧中的导频码数设为51,各传输数据序列中位交织深度选择为17的整数倍,同时设交织的延时0的位所出现的定时是在紧接同步信号的D1之后。由此,通过使用1帧中出现1次的固定图案(同步字)的D1,能容易和迅速地进行各传输数据序列的位交织同步。
传输数据序列用的扩展码在有与同步用扩展码不同的扩展码或有多个传输数据序列时,可采用各传输数据序列中固有的扩展码。例如对同步用扩展码,可采用由表4与表5所示Walsh码的W0和图13所示伪随机码生成电路生成的伪随机码进行“异”生成的码。而对于第n传输数据序列的扩展码,则可采用表4与表5所示Walsh码的Wn和图13所示伪随机码生成电路生成的伪随机码二者进行“异”生成的码。
此外,图13所示的伪随机码生成电路是一般的结构,在此设有采用12段延迟元件X1~X12的移位寄存器、用来求出X11与X12输出的“异”的EX-OR电路G1、用来求出此EX-OR电路G1的输出与X8的“异”的EX-OR电路G2、用来求出此EX-OR电路G2的输出与X6的“异”并输出给初始段延迟元件X1的EX-OR电路G3
在图13的结构中,作为伪随机码的生成方法采用将移位寄存器(X1~X12)的初始值设为“010101100000”,每隔2048位于延迟元件X1~X12中进行复位,使得位寄存器(X1~X12)的内容强制返回初始值的方法。
上述移位寄存器(X1~X12)的复位定时例如设定为,取导频码或D1~D51的起始部分,由用于同步用扩展码和所有传输数据序列的扩展码中的伪随机码作同一复位的定时。此外,Walsh码的W0、W1、…、Wn…有关的上述复位定时例如是表4与表5的起始码输出的定时。
最后,将同步信号与第1~第n的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合成,生成码分复用信号。合成的定时例如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同步信号的D2是从由同步用扩展码扩展0x00000000生成频率扩展调制信号时起至紧接变换为导频码之后。
(2)卷积编码电路的延迟元件保持从TS分组的同步字节的MSB起至6位部分时,到与同步信号同时传送的传输数据序列中QPSK调制的Ich侧的位,是从卷积编码电路输出的2位之中任一个特定的位,而且成为穿孔图案的起始相位。
上面所述接收生成码分多路复用信号的接收机的结构基本上是与发送侧相反的结构。具体构成图14所示的形式。
在图14中,由图中未示明的传输线路输入的码分多路复用信号经正交检波电路31进行正交检波后,供给传输线路应答测定电路32。此传输线路应答测定电路利用图中未示明的匹配滤波器等,通过由上述导频码部分分析输入信号的传输线路应答特性,获得扩展码的同步信息等。在此将求得的扩展码同步信息等供给RAKE合成电路330~33n
各RAKE合成电路330~33n应用扩展码(伪随机码+Walsh码(W0~Wn))以及扩展码的同步信息等,由正交检波后的信号中分离出码分多路复用同步信号与各传输数据序列,进行解调。其中由RAKE合成电路330求得的同步信号供给帧与超级帧提取电路34。在此由同步信号利用D1与D2提取帧与超级帧的定时,生成各自的定时信号。
由上述RAKE合成电路330求得的同步信号供给于D3~D50提取电路35。此D3~D5提取电路35根据帧定时信号识别同步信号中的D3~D50的区域,提取插入这些区域中的数据。于此求得的区域D3~D50的数据由维特比译码电路36进行译码,供给字节去交织器37。
此字节去交织器37,与帧定时信号同步,对已进行维特比译码D3~D50的数据进行去交织处理,将其输出供给于里德-索罗门译码电路38。此里德-索罗门译码电路38根据帧定时信号从维特比译码输出将里德-索罗门(96,80)码进行译码,此译码输出供给参数设定电路39,同时供给接收机起动信号检测电路40与共用信息再生电路41。
参数设定电路39从里德-索罗门译码输出中提取交织尺寸、编码率等参数信息。此外,接收机起动信号检测电路40从里德-索罗门译码输出中检测接收机起动信号,在检测出相应信号时产生起动信号,将此起动信号供给共用信息再生电路41。此共用信信息再生电路41接收到起动信号后,利用里德-索罗门译码输出,再生同步信号中的共用信息(例如图5中所示接收机起动时的附加信息),此再生结果输出给显示处理系统。此时,于共用信息中附加有地区识别信息时,利用GPS系统等获得的位置信息,再生只对应于有关接收机的位置由地区识别信息指出的地区的情形。
另一方面,RAKE合成电路331~33n所解调的各传输数据序列在分别由并行/串行变更器421~42n变换为串行信号后,供给于位去交织器431~43n。这些位去交织器431~43n根据参数设定电路39求得的交织大小等信息进行参数设定。然后与帧定时信号同步进行传输数据序列的位去交织,将其输出提供给维特比译码电路441~44n
上述维特比译码电路441~44n根据参数信息进行参数设定,然后与超级帧定时信号同步,对位去交织输出进行维特比译码,此译码输出经由字节去交织器451~45n、里德-索罗门译码电路461~46n,与超级帧定时信号同步,进行字节交织处理、里德-索罗门(204,188)码的译码处理,由此可取出第1-第n个传输数据序列。
通过采用上述的同步信号,可得下述效果。
首先于上述同步信号中,每隔250μsec插入只由同步用扩展码调制的导频码。由此,即使在移动接收时发生比1/250μsec=4KHz充分小的频率变动,也无碍于接收终端的同步处理。例如在使用2.6GHz的载波频率时,把4KHz的频率变动换算为速度,约相当时速1700Km,因而在实际应用中不会在接收终端的同步处理中产生故障。
此外,只由同步用扩展码调制的导频码长成为125μsec。因此,接收机可以分析的信号时延为125μsec。这在距离上相当于37Km。此值例如在使用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的卫星广播系统中,对于解决大楼背后等盲区的问题所采用的盲区填补,其目标的充分值可以考虑半径为数公里的覆盖区。
在同步信号中,各传输数据序列的卷积码的编码率以及交织深度等参数信息则与扩展码的同步处理中所用的扩展码相同,由同步用扩展码扩展而进行时分复用。因此,在限于接收的是同步信号的情况下,能与各传输数据序列的接收无关地取得参数信息。于是,通过接收同步信号,根据取得的各传输数据序列的参数信息,能容易和迅速地进行各传输数据序列的接收处理。
另一方面,1帧中的导频码数51选择为各传输数据序列中位交织的深度17的整数倍,而交织的延时0的位所出现的定时则紧接同步信号的D1之后。因此,通过使用在1帧中出现1次的固定图案的D1,就能容易和迅速地进行各传输数据序列的位交织的同步。
再有,1个超级帧中的帧数6,即使将各传输数据序列的卷积码的编码率设定为1/2、2/3、3/4、5/6、7/8之中的某个编码率,也能选定为使MPEG-2的TS分组以整数个数进入一超级帧内。此外,各传输数据序列的信号格式确定了,MPEG-2规格中TS分组的同步字节以及穿孔码的穿孔图案的起始部,是紧接于同步信号1超级帧中的第1帧的D2之后。因此,利用D2,通过计数帧号,就能容易和迅速地进行各传输数据序列的TS分组的同步、与TS分组同步的字节交织的同步以及穿孔码的同步。
如上所述,不应用各传输数据序列内的信息,由于通过利用同步信号中的D1与D2能使所有的传输数据序列同步,因而即使不变换别的传输数据序列的接收,也不必要再同步。
此外,同步信号、卷积码的编码率以及交织大小等,甚至各传输数据序列的接收处理中必要的信息以外的信息,可以利用D3~D50的区域而成为能传送的结构。因此,可以将紧急情形下的灾害信息等和热相对于所有的接收终端共用传输的信息载承于D3~D50的区域中,而不必将相同的信息传送给所有的传输数据序列。
上述情形下,由于包含有地区识别信息,也可以指定地区传送信息。此外,由于还能传输TS-ID或节目号码信息,就能自动地变换到特定的传输数据序列进行接收。这样,若是使经常接收的同步信号中包含变换前的信息,增多信息量,则即使在同步信号未加载的情形下,也能通过将想传送的信息分配给其特定的传输数据序列,来使所有的或特定的接收终端自动地接收。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使用的是接收共用信息的接收终端的特定地区识别信息,但是也可使用接收共用信息的接收终端的,特定的预编目任意组识别信息。由此也能提供将紧急信息等通知特定接收终端的携带者的服务。
使用本发明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的广播或传输系统,对于在高速移动的移动体中接收信号的情形,即使在由于多普勒效应和衰减等于接收信号中发生振幅与频率显著变动的环境中,也无碍接收终端中扩展码的同步处理。此外,码分多路复用中的各传输数据序列的纠错码的编码率和交织长度等参数、各传输数据序列的纠错码和交织同步所需的同步字以及所有的或特定的接收终端相对应的共用信息等,都可以由所有的或特定的接收终端与接收各传输数据并行地接收。还通过利用接收的信息与同步字等,容易和迅速地进行各传输数据序列的纠错码的译码和去交织等的接收处理。而在相对于所有的或特定的接收终端来传输共用的信息时,由于能将用于再生此信息的同步信号通过码分多路复用与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共同传送,就能减轻总体的数据量。
于是,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具有下述效果:(1)在接收终端即使预先不知有关各传输数据序列在接收中所需的参数,也能从任意传输的数据序列于短定时内接收到正常的数据;(2)对各传输数据序列施加纠错码与交织等时,在需要有用于它们同步的同步字时,即使变换接收的传输数据序列,也不必再去检测同步字;(3)即使在各接收终端接收中的传输数据序列不同的情形下,也能在所有的传输数据序列不包含共用的信息,而将共用的信息传送给所有的或特定的接收终端并使其接收。

Claims (40)

1.一种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用于把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个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进行码分多路复用传输,其特征在于,这种传输方式具备有:
同步信号处理部(15,16,17,201,202),它应用易使接收侧扩展码同步的扩展码同步用信号(PS,D1,D2,D51)和有关上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个结构的信息或有关同步的信息(D3~D50)进行的时分复用,以及采用对接收侧已知的扩展码(W0),进行频率扩展调制,生成用作同步信号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
码分多路复用部(19),它把上述同步信号处理部(15,16,17,201,202)求得的用作同步信号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码分多路复用化而生成传输信号。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其特征在于,上述同步信号处理部具有:时分复用部(15),它对易使接收侧扩展码同步而采用的扩展码同步用信号(PS,D1,D2,D51)和有关上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个结构的信息或有关同步的信息(D3~D50)进行时分复用;频率扩展调制部(16,17),它用在接收侧已知的扩展码(W0)将此时分复用部(15)求得的时分复用信号进行频率扩展调制,生成用作同步信号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其特征在于,上述同步信号处理部具有:第一频率扩展调制部(16,17),它对为易使接收侧扩展码同步而采用的扩展码同步用信号(PS,D1,D2,D51),用接收到已知的扩展码(W0)进行频率扩展调制;第二频率扩展调制部(201,202),它对上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个结构的有关信息或有关同步的信息,用上述接收侧已知的扩展码(W0)进行频率扩展调制;时分复用部(15),它对上述第一与第二频率扩展调制部(16,17,201,202)各自求得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进行时分复用。
4.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其特征在于,上述有关传输数据序列结构的信息(D3~D50)中至少包括有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纠错码的编码率的参数信息。
5.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其特征在于,上述有关传输数据序列结构的信息(D3~D50)中至少包括有上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交织长度的参数信息。
6.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其特征在于,上述有关传输数据序列同步的信息(D3~D50)中至少包括有上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纠错码的同步所需的同步字。
7.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其特征在于,上述有关传输数据序列同步的信息(D3~D50)中至少包括有上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纠错码的同步所需的同步字;而所述同步字的传输周期则作为这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纠错码的同步所需最小同步字传输周期的最小公倍周期,同时使码分多路复用的所有传输数据序列的纠错编码的定时与前述同步字相一致。
8.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分多路传输方式,其特征在于,上述有关传输数据序列同步的信息(D3~D50)中至少包括有上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交织同步所需的同步字。
9.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其特征在于,上述有关传输数据序列同步的信息(D3~D50)中至少包括前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交织同步所需的同步字,而所述同步字的传输周期则作为这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交织同步所需最小同步字传输周期的最小公倍周期,同时使码分多路复用的所有传输数据序列的交织同步的定时与前述同步字相一致。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码同步用信号的长度比根据多径传输环境预想的各路径间传输时延差的最大值长,而所述扩展码同步用信号的传输周期比传输线路上发生的衰减变动周期短。
11.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分多路使用传输方式,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同步信号而言,将1个单位期间内收容的上述扩展码同步用信号的个数,取作为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的位交织深度整数倍的个数。
12.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分多路使用传输方式,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来说,使各相应前述位交织时延0的位所出现的定时是在紧接前述扩展码同步用信号之后。
13.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的各个成为MPEG-2系统规定的TS分组结构时,对所述同步信号,使1个超级帧中的帧数不依赖于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的卷积码的编码率,而选定使MPEG-2系统规定的TS分组按整数个进入1个超级帧内;同时使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的各个由MPEG-2系统规定的TS分组的同步字节与穿孔码的穿孔图案的起始部分,对应于上述同步信号1个超级帧中的第一帧的预定位置。
14.一种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传输码分多路复用信号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由已知的扩展码(W0)解调所接收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而求得同步信号的解调部(330);根据此解调部(330)求得的同步信号,再生有关传输数据序列结构的信息或再生有关同步的信息的再生处理部(35~38)。
15.权利要求14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用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纠错处理部(39,441~44n),它当上述有关传输数据序列结构的信息中至少包括有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的各相应纠错码编码率的参数信息时,可从上述再生处理部(35~38)的输出中,提取所述传输数据序列结构有关信息中所含上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纠错码的编码率参数信息,根据这些参数信息来进行任意传输数据序列的纠错处理。
16.权利要求14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用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去交织处理部(39,431~43n),它当上述有关数据序列结构的信息中至少包括有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交织长度参数信息时,可从上述再生处理部(35~38)的输出中,提取所述传输数据序列结构有关信息中所含的上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的交织长度参数信息,根据这些参数信息来进行任意传输数据序列的去交织处理。
17.权利要求14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用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纠错处理部(34,441~44n,461~46n),它当上述有关传输数据序列同步的信息中至少包括有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纠错码同步所需的同步字时,可据前述解调部(330)的输出检测所述传输数据序列同步有关信息中所含的前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纠错码同步所需的同步字,根据此检测定时来进行任意传输数据序列纠错码的同步。
18.权利要求14所述的码分多中复用传输用的接收设备,共特征在于具有去交织处理部(34,431~43n,451~45n),它当上述有关数据序列结构的信息中至少包括有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的各相应交织同步所需的同步字时,可据前述解调部(330)的输出检测出与所述传输数据序列同步有关的信息中所含的前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交织同步所需的同步字,根据此检测定时来进行任意传输数据序列的去交织同步。
19.权利要求14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用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纠错处理部(34,441~44n,461~46n),它当上述有关传输数据序列同步的信息中至少包括有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的各相应纠错码同步所需的同步字,而所述同步字的传输周期是前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纠错码同步所需最小同步字传输周期的最小公倍周期,且码分多路复用所有的传输数据序列的纠错编码定时与所述同步字相一致时,可从上述解调部(330)的输出检测出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个纠错码同步所需的同步字,求出同步字的传输周期,根据此同步字的传输周期确定任意传输数据序列中纠错码的处理定时。
20.权利要求14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用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去交织处理部(34,431~43n,451~45n),它当上述有关传输数据序列同步的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多个数据序列各相应交织同步所需的同步字,而所述同步字的传输周期是前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交织同步所需最小的同步字传输周期的最小公倍周期,且码分多路复用所用的传输数据序列的交织定时与上述同步字的相一致时,可从上述解调部(330)的输出检测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交织同步所需的同步字,求出同步字的传输周期,根据此同步字的传输周期确定任意传输数据序列中去交织处理的定时。
21.权利要求14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用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位交织处理部,它对于所述的同步信号当1单位期间内所收容的前述扩展码同步用信号的个数选定为上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位交织深度的整数倍的个数时,可据所述解调部(330)的输出求得上述同步信号1个单位期间中扩展码同步用信号的个数,由此求出任意传输数据序列中位交织深度而进行相应传输数据序列的位去交织处理。
22.权利要求14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用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位去交织处理部(34,431~43n),它对于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当各个前述位交织的时延0的位出现的定时设定于紧接上述扩展码同步用信号之后时,可根据上述解调部(330)的输出检测紧邻所述扩展码同步用信号后的情形,判别位交织延时0的位而进行任意传输数据序列的位去交织处理。
23.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的码分多路复用发送设备。
24.一种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用于以码分多路复用来传输多个传输数据序列的各相应频率扩展调制信号,其特征在于此方式中包括:同步信号处理部(15,16,17,201,202),它应用易使接收侧扩展码同步的扩展码同步用信号(PS,D1,D2,D51)和所有的或特定的接收终端的共用信息(D3~D50)的时分复用,以及由在接收侧已知的扩展码(W0)进行的频率扩展调制,而生成用作同步信号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码分多路复用部(19),它把上述同步信号处理部(15,16,17,201,202)求得的用作同步信号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码分多路复用化为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相应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
25.权利要求24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信号处理部具有:时分复用部(15),它对易使接收侧扩展码同步而采用的扩展码同步用信号(PS,D1,D2,D51)和所有的或特定的接收终端中共用的信息(D3~D50)进行时分复用;频率扩展调制部(16,17),它将此时分复用部(15)求得的时分复用信号用在接收侧已知的扩展码(W0)进行频率扩展调制,生成用作同步信号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
26.权利要求24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信号处理部具有:第一频率扩展调制部(16,17),它对易使接收侧扩展码同步而采用的扩展码同步用信号(PS,D1,D2,D51)由接收侧已知的扩展码(W0)进行频率扩展调制;第二频率扩展调制部(201,202),它用上述接收侧已知的扩展码(W0)对所有的或特定的接收终端中共用的信息进行频率扩展调制;时分复用化部(15),它对上述第1与第2频率扩展调制部(16,17,201,202)分别求得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进行时分复用处理,生成用作同步信号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
27.权利要求24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终端的共用信息(D3~D50)中包括地区识别信息,而把能接收共用信息的接收终端限定于特定地区。
28.权利要求24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终端的共用信息(D3~D50)中包括预编目的组识别信息,而将能接收共用信息的接收终端特定为预编目的组用户的终端。
29.权利要求24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终端的共用信息(D3~D50)中包括促使接收终端起动的起动信号。
30.权利要求24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码同步用信号的长度比根据多路径传输环境预想的各路径间传输时延差的最大值长,而所述扩展码同步用信号的传输周期比传输线路上发生的衰减变动周期短。
31.权利要求24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同步信号而言,将1单位期间内收容的上述扩展码同步用信号的个数,设定为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个中的位交织深度整数倍的个数。
32.权利要求24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来说,使各个前述位交织时延0的位出现的时刻在紧接前述扩展码同步用信号之后。
33.权利要求24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的各个成为MPEG-2系统规定的TS分组结构时,对所述同步信号,使1个超级帧中的帧数不依赖于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的卷积码的编码率,而选定使MPEG-2系统规定的TS分组按整数个进入1个超级帧内;同时使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的各个由MPEG-2系统规定的TS分组的同步字节与穿孔码的穿孔图案的起始部分,对应于上述同步信号1超级帧中的第一帧的预定位置。
34.一种接收使用权利要求24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传输码分多路复用信号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由已知的扩展码(W0)解调所接收的频率扩展调制信号从而求得同步信号的解调部(330);根据此解调部(330)求得的同步信号,再生扩展码同步用信号、所有的或特定的接收终端的共用信息的再生处理部(35~38)。
35.权利要求34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用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共用信息再生部(41),它当前述接收终端内的共用信息中包含有地区识别信息而且能接收共用信息的接收终端限定于特定地区时,从上述再生处理部(35~38)的输出中提取前述同步信号的共用信息中所含的地区识别信息,同时经其他途径求得本设备的存在位置信息,根据上述同步信号的共用信息中所含地区识别信息,判别本设备是否是相符合的设备,而在相符合时则接收再生共用的信息。
36.权利要求34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用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共用信息再生部(41),它当前述接收终端的共用信息中包括有预编目的组识别信息而且能接收共用信息的接收终端特定为预编目的组用户的终端时,从所述再生处理部(35~38)的输出中提取上述同步信号的共用信息中所含的组识别信息,同时由其他途径求得本设备的编目组信息,根据上述同步信号的共用信息中所含的组识别信息判别本设备的编目组是否相符,而在相符时则接收再生共用的信息。
37.权利要求34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用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接收起动处理部(40),它当所述接收终端的共用信息(D3~D50)中包括促使接收终端起动的起动信号时,从前述再生处理部(35~38)的输出检测前述同步信号的共用信息中所含的促使接收终端起动的起动信号,根据此起动信号而起动接收处理。
38.权利要求34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的传输用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位去交织处理部(34,431~43n),它对所述同步信号而言,当将1单位期间内收容的上述扩展码同步用信号的个数,选定为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各个中的位交织深度整数倍的个数时,根据上述解调部(330)的输出,求出所述同步信号1个单位期间中的扩展码同步用信号的个数而求得任意传输数据序列中位交织的深度,由此进行相应传输数据序列的位去交织处理。
39.权利要求34所述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中所用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位去交织处理部(34,431~43n),它对所述多个传输数据序列来说,当各个前述位交织时延0的位所出现的时刻设定是在紧接前述扩展码同步用信号之后时,根据上述解调部(330)的输出,紧接检测上述扩展码同步用信号之后,判别位交织的延时0的位,进行任意传输数据序列的位去交织处理。
40.一种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它是用于权利要求24的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中的码分多路传输发送装置。
CNB001283286A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系统以及接收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277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26904.4A CN1983866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26906.3A CN1983902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7403/1999 1999-11-29
JP33740399A JP3677185B2 (ja) 1999-11-29 1999-11-29 符号分割多重伝送方式と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26903XA Division CN1983865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269078A Division CN1983903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118951A Division CN1983895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26904.4A Division CN1983866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269010A Division CN1983900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118970A Division CN1983897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11898.5A Division CN1983898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用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26906.3A Division CN1983902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11899.XA Division CN1983899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269025A Division CN1983901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118966A Division CN1983896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8234A true CN1298234A (zh) 2001-06-06
CN100362779C CN100362779C (zh) 2008-01-16

Family

ID=18308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1189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3897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B0012832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2779C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系统以及接收设备
CN20061011189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3899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2690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3901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2690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3900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1189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3898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用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2690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3903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1189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3896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1189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3895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2690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3865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2690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3866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2690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3902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1189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3897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0)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1189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3899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2690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3901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2690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3900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1189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3898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用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2690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3903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1189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3896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1189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3895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2690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3865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2690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3866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20061012690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3902B (zh) 1999-11-29 2000-11-24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法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791955B1 (zh)
EP (1) EP1104125B1 (zh)
JP (1) JP3677185B2 (zh)
KR (1) KR100356096B1 (zh)
CN (12) CN1983897B (zh)
AU (1) AU745696B2 (zh)
CA (1) CA2319873C (zh)
DE (1) DE60026912T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5325A (zh) * 2016-03-15 2016-07-20 东南大学 一种变周期汽车防撞雷达帧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N106899397A (zh) * 2005-08-08 2017-06-2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单载波频分多址系统中的码分多路复用的设备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12072B2 (en) * 1996-05-16 2008-08-12 Digimarc Corporation Variable message coding protocols for encoding auxiliary data in media signals
JP3677185B2 (ja) * 1999-11-29 2005-07-27 株式会社東芝 符号分割多重伝送方式と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JP2003110468A (ja) * 2001-09-26 2003-04-11 Sony Corp 受信装置および方法、送信装置および方法、通信システム、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KR20030027541A (ko) * 2001-09-29 2003-04-07 주식회사 케이티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비동기적인 시간기반의 데이터 송수신방법 및 장치
US8127137B2 (en) * 2004-03-18 2012-02-28 Digimarc Corporation Watermark payload encryption for media including multiple watermarks
US8582567B2 (en) * 2005-08-09 2013-11-12 Avay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network level and nodal level vulnerability protection in VoIP networks
US7933985B2 (en) * 2004-08-13 2011-04-26 Sipera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preventing denial of service attack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090094671A1 (en) * 2004-08-13 2009-04-09 Sipera Systems, Inc.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ecurity in an IP-Based End User Device
KR100640338B1 (ko) * 2004-09-20 2006-10-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채널 전환 시 화면의 끊어짐이 없는 디지털 멀티미디어방송 수신 방법과 장치
US20060063524A1 (en) * 2004-09-21 2006-03-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 servi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MXPA05012227A (es) * 2004-11-16 2006-05-31 Lg Electronics Inc Decodificador viterbi de vsb mejorado.
US7979561B2 (en) * 2005-03-10 2011-07-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of multiplexing over an error-prone wireless broadcast channel
WO2007033344A2 (en) * 2005-09-14 2007-03-22 Sipera Systems, Inc.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lassifying communication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20070068828A (ko) * 2005-12-27 2007-07-02 주식회사 팬택앤큐리텔 위성 디지털 멀티미디어 방송에서 영상 프레임을 추가하여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와, 이를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08002590A2 (en) * 2006-06-29 2008-01-03 Sipera Systems, Inc.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tecting a network or device against high volume attacks
WO2008008863A2 (en) 2006-07-12 2008-01-17 Sipera Systems, Inc.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oubleshooting an ip network
US9426522B2 (en) 2007-07-10 2016-08-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Early rendering for fast channel switching
US8068435B2 (en) * 2007-08-03 2011-11-29 Viasat, Inc. Rate adaptive modem
US20090034654A1 (en) * 2007-08-03 2009-02-05 Viasat Inc. Dynamic multiplexing and de-multiplexing technique with enhanced synchronization
US8842588B2 (en) * 2010-01-29 2014-09-2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WI546799B (zh) * 2013-04-05 2016-08-21 杜比國際公司 音頻編碼器及解碼器
US9811417B2 (en) 2015-03-12 2017-11-07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CN107979448B (zh) * 2015-03-13 2020-06-05 清华大学 基于穿孔交织映射的差错控制方法
EP3577773B1 (en) * 2017-03-16 2020-08-05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Broadcasting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230239075A1 (en) * 2022-01-21 2023-07-27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throughput
JP7214914B1 (ja) 2022-07-28 2023-01-30 通研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力系統保護用伝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0967A (en) 1992-01-13 1993-11-0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DMA/TDMA spread-spectrum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US5673260A (en) * 1994-02-09 1997-09-30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FI96154C (fi) * 1994-05-30 1996-05-10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enetelmä tilaajapäätelaitteiden synkronisoimiseksi, tukiasema sekä tilaajapäätelaite
US6122295A (en) * 1995-06-08 2000-09-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US5793757A (en) * 1996-02-13 1998-08-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having time orthogonal wideband and narrowband sytems
JPH1051354A (ja) * 1996-05-30 1998-02-20 N T T Ido Tsushinmo Kk Ds−cdma伝送方法
JP3720141B2 (ja) * 1996-10-01 2005-11-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3985299B2 (ja) * 1997-07-14 2007-10-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5930366A (en) * 1997-08-29 1999-07-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Synchronization to a base station and code acquisition within a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144650A (en) * 1997-09-25 2000-11-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385200B2 (ja) * 1997-11-07 2003-03-1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信号の伝送方法および拡散符号同期法
US6208632B1 (en) * 1998-01-29 2001-03-27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System and method for CDMA channel estimation
US6226315B1 (en) * 1998-03-09 2001-05-0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pread-spectrum telephony with accelerated code acquisition
FR2785118B1 (fr) * 1998-10-26 2004-06-18 Cit Alcatel Canal module d'acquisition et de poursuite pour un systeme de radiocommunications
JP3292161B2 (ja) * 1998-12-24 2002-06-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Cdma方式における受信装置
US6289228B1 (en) * 1999-07-20 2001-09-1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a communication device
KR20010020093A (ko) * 1999-08-14 2001-03-15 박기업 무선 이동통신에서 파일럿 채널을 슬롯으로 구분하는 시스템
KR100386567B1 (ko) * 1999-11-27 2003-06-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 링크 공통 채널의 공유 전송 방법
JP3677185B2 (ja) * 1999-11-29 2005-07-27 株式会社東芝 符号分割多重伝送方式と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9397A (zh) * 2005-08-08 2017-06-2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单载波频分多址系统中的码分多路复用的设备和方法
CN106899397B (zh) * 2005-08-08 2020-02-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单载波频分多址系统中的码分多路复用的设备和方法
CN105785325A (zh) * 2016-03-15 2016-07-20 东南大学 一种变周期汽车防撞雷达帧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N105785325B (zh) * 2016-03-15 2018-06-19 东南大学 一种变周期汽车防撞雷达帧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3896A (zh) 2007-06-20
CN1983897B (zh) 2013-11-06
EP1104125A2 (en) 2001-05-30
CA2319873C (en) 2006-12-19
CN1983900A (zh) 2007-06-20
JP2001156681A (ja) 2001-06-08
CN1983898A (zh) 2007-06-20
CN1983901A (zh) 2007-06-20
CN1983866B (zh) 2015-07-08
CN1983895A (zh) 2007-06-20
CN1983900B (zh) 2010-10-27
AU745696B2 (en) 2002-03-28
CN1983897A (zh) 2007-06-20
CA2319873A1 (en) 2001-05-29
CN1983903B (zh) 2010-09-08
CN1983899A (zh) 2007-06-20
EP1104125B1 (en) 2006-03-29
CN1983896B (zh) 2010-09-08
JP3677185B2 (ja) 2005-07-27
KR100356096B1 (ko) 2002-10-19
CN1983898B (zh) 2015-04-08
CN1983902A (zh) 2007-06-20
CN1983899B (zh) 2015-06-10
KR20010050948A (ko) 2001-06-25
CN1983865B (zh) 2013-06-05
CN1983895B (zh) 2010-07-21
CN1983901B (zh) 2011-07-27
CN1983903A (zh) 2007-06-20
CN1983902B (zh) 2015-10-14
CN1983866A (zh) 2007-06-20
DE60026912T2 (de) 2007-01-11
EP1104125A3 (en) 2003-10-15
AU5944900A (en) 2001-05-31
US6791955B1 (en) 2004-09-14
CN100362779C (zh) 2008-01-16
CN1983865A (zh) 2007-06-20
DE60026912D1 (de) 200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8234A (zh) 码分多路复用传输方式以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CN1310440C (zh) 窄带时分双工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的功率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294771C (zh) 通信方法和发射方法
JP5425750B2 (ja) 無線通信における高速データ伝送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526985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放送及びマルチキャストサービスのための符号化及び変調
KR100993150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를 부트스트랩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5642618B2 (ja) 無線マルチキャリアにおける複数のデータストリームの多重化と送信
CN1258895C (zh) 信息通知方法、移动通信系统、基站以及移动站
CN1258944C (zh) 向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分配辅助同步码的方法
CN1145325C (zh) 分组传输系统、发射装置及接收装置
TWI510044B (zh) 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用於高速率資料傳輸之方法及裝置
CN1369152A (zh) 用于正交编码跳跃多路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788439A (zh) 同步广播/多点传送通信
CN1561585A (zh) 在通信系统中传送和/或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设备
EP1575233A3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ub-channel signa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heme
CN1463563A (zh) 无线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
CN1256822A (zh)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交换不同长度的帧消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486546A (zh) 用于多路复用具有话音/数据发送的高速分组数据发送的方法和设备
CN1473448A (zh)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JP2001156748A5 (zh)
CN1599991A (zh) 在通信系统内处理共享子分组的方法
CN1297292A (zh) 数据传送信道间速率匹配方法及相应装置、基站和移动站
CN1175589C (zh) 采用正交发送分集的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扩展信道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CN1582001A (zh) Td-scdma系统中直放站获取转换点的方法
CN1930811A (zh) 在使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方案的通信系统中传送/接收导频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16

Termination date: 2014112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