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5406A - 扫描电子束速度调制的信号处理 - Google Patents

扫描电子束速度调制的信号处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5406A
CN1295406A CN00133992A CN00133992A CN1295406A CN 1295406 A CN1295406 A CN 1295406A CN 00133992 A CN00133992 A CN 00133992A CN 00133992 A CN00133992 A CN 00133992A CN 1295406 A CN1295406 A CN 12954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ransistor
amplifier
amplitude
res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33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2708C (zh
Inventor
杰弗里·O·艾伦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omson Licensing SAS
Original Assignee
Thomson Licensing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omson Licensing SAS filed Critical Thomson Licensing SAS
Publication of CN1295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54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270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70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3/00Scanning 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Combination thereof with generation of supply voltages
    • H04N3/10Scanning 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Combination thereof with generation of supply voltages by means not exclusively optical-mechanical
    • H04N3/30Scanning 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Combination thereof with generation of supply voltages by means not exclusively optical-mechanical otherwise than with constant velocity or otherwise than in pattern formed by unidirectional, straight,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 or vertical lines
    • H04N3/32Velocity varied in dependence upon picture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ails Of Television Scanning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中的图象增强的装置包括用于扫描速度调制信号的放大器(100、200、300、400)。该扫描速度调制信号具有一个交流分量(Vac)和一个直流值(Vdc)。反馈电路(500)响应该放大器中的功耗以用于使用第一控制信号(11)控制交流分量(Vac)和直流值(Vdc),并且使用第二控制信号(Icomp)仅仅控制直流值(Vdc)。

Description

扫描电子束速度调制的信号处理
本发明一般涉及扫描电子束的速度调制(SVM),并特别涉及其中所采用的一种电路配置。
根据显示图象视频信号的微分,阴极射线管图象的视在清晰度可通过扫描电子束的速度调制得到提高。微分信号,或SVM信号可由视频显示信号的亮度分量导出,并且用于产生扫描电子束的速度变化。减慢电子束的扫描速度会引起显示图象的局部发亮,而扫描速度加快则使显示图象局部变暗。因此,通过改变显示图象的边缘附近的显示强度可以看出显示图象的边缘具有更快的瞬态变换或更快的上升时间。这种提高清晰度的方法所提供的各种优点优于视频频率响应峰化所提供的优点,例如,避免了峰化的高亮度像素的光晕,另外,不会增加在视频峰化配置的带宽之内出现的不希望的视频噪声。
扫描电子束的速度可通过位于CRT管颈上的SVM线圈进行调制,从而产生一个附加的或SVM的偏转场。结合主偏转场,SVM场通过响应SVM线圈中的电流的极性产生电子束的加速或减速。因此,电子束的加速或减速量正比于SVM电流量,它依次与显示图象信号的分量成正比。
由于SVM信号通常代表显示视频信号的高频成份,因而可知SVM线圈的电流非常大,而且频谱成份易于被耦合而产生不希望有的附加的交扰成份。此外,SVM信号的任何不希望的非线性处理都会因为谐波而产生相关的频谱产物,它们易于通过各种交扰结构而被耦合。
一种用于阴极射线管显示中的图象增强的装置包括一个用于扫描速度调制信号的放大器。扫描速度调制信号具有一个交流分量和一个直流值。一个反馈电路响应放大器中的功耗以用于通过使用第一控制信号控制交流分量和直流值,并且用于通过使用第二控制信号仅仅控制直流值。
图1表示一种典型的扫描电子束速调驱动放大器和扫描速调线圈。
图2表示供更高分辩率的电视信号使用的一种典型的SVM电路配置。
图3表示一种具有DC稳定的SVM信号幅度控制的本发明的SVM电路配置。
图4表示作为SVM信号幅度的信号V1被改变。
图5A表示根据本发明配置的信号V1。
图5B表示与图5A处在相同坐标系中的幅度控制信号V3。
图1表示一种扫描电子束速度调制信号处理器和SVM线圈驱动放大器。SVM输入信号Y’和Y’gnd与差分放大器100耦合,而且可通过已知的方法产生,例如,通过显示信号亮度分量的差分。放大器100提供SVM输入信号的放大,并且还提供输出信号V1的幅度控制。缓冲放大器200接收输出信号V1,并且提供放大器100的增益确定部分和驱动功率放大器400及SVM线圈L3的驱动放大器300之间的分隔。流入功率放大器400的电流I2产生一个电压V2,该电压被耦合到低通滤波器500以形成一个控制电压V3。电压V3反馈到差分放大器100中的电流I1。因此,随着功率放大器400中的电流I2的增加,电压V2和V3也增加。电压V3的增加降低了晶体管Q3的基极发射极的偏压,从而使差分放大器100中的电流I1减小。差分放大器电流I1的减小使信号幅度V1降低,于是形成了一个负反馈控制环路,它降低SVM驱动信号的幅度并且防止SVM线圈驱动放大器400中的过耗散。但是应当认识到,由于SVM信号幅度是由差分放大器100通过响应电压V3进行控制,所以可通过响应用户的清晰度控制产生一个控制信号。SVM信号幅度或峰化的这种人工控制可通过一个开路控制环变得容易,其中用户确定的控制信号Vs与差分放大器100耦合。而且,结合闭合的控制环路可使用户控制清晰度变得容易,从而防止输出放大器400中的过耗散。
处理的SVM信号Y’提供给NPN晶体管Q1的基极,晶体管Q1与NPN晶体管Q2一起形成差分放大器100。SVM信号Y’gnd提供给晶体管Q2的基极,其集电极经电阻R6与电源耦合。输出信号V1在电阻R6的两端产生。晶体管Q1的集电极直接与电源连接且发射极经一对串联的电阻R1和R2与晶体管Q2的发射极耦合。这两个晶体管的结点与NPN晶体管Q3的集电极连接。晶体管Q3的基极与在分压电阻R3和R4的结点形成的约1.2V的电压连接,其中电阻R3与24伏的电源连接并且电阻R4接地。晶体管Q3的发射极经电阻R5接地。因此,如果功率控制信号V3不足以导通二极管D1,那么电流I1,以及由此的晶体管Q2的集电极的SVM信号幅度V1通过电阻分压器R3和R4部分确定。
在射随器晶体管Q4的基极,幅度控制的SVM信号V1被耦合到缓冲放大器200。晶体管Q4的集电极连接电源并且发射极经电阻R7接地。晶体管Q4的发射极还在连接晶体管Q5和Q6的射随器的基极与驱动放大器300连接,Q5和Q6分别为NPN和PNP晶体管。该射随器的配置可看作是推挽跟随器的功能,其中晶体管Q5在正信号振幅时导通,而晶体管Q6在负信号振幅时导通,该信号的中心部分约为±600毫伏,无论是去除的或是核心的(removed or cored)。晶体管Q5的集电极连接电源且晶体管Q6的集电极接地。晶体管Q5和Q6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6连接,电阻R6形成输出负载电阻。驱动放大器300的输出信号经电容器C1和C2而分别从晶体管Q5和Q6的发射极耦合到功率放大器400。在SVM线圈驱动晶体管Q7和Q8的各自基极,电容器C1和C2向功率放大器400提供SVM信号的交流耦合。
SVM线圈驱动晶体管Q7和Q8形成一个辅助放大器,其中基极通过由电阻R9、R10、R11和R12形成且在高压电源和地之间耦合的电阻分压器偏压以用于标称为乙类的操作。电阻R9连接在高压电源和晶体管Q7的基极之间,它还接收来自电容器C1的交流耦合的SVM信号。晶体管Q7的基极还通过串联电阻R10和R11与晶体管Q8的基极连接。电阻R10和R11的结点通过电容器C3与地去耦,它还与SVM线圈L3的一端连接。电阻R12把晶体管Q8的基极接地以实现该偏置分压器。来自电容器C2的交流耦合的SVM信号还与晶体管Q8的基极连接。
功率放大器的晶体管Q7和Q8的集电极被连接起来以形成耦合于SVM线圈L3的SVM输出信号。电阻R17跨接在SVM偏转线圈L3的两端以阻尼线圈的布线和寄生电容的谐振效应。SVM线圈L3的低信号端和电阻R17与电阻R10、R11和电容器C3的结点连接,它被偏压至约为高压电源的一半的电位。功率放大器400可看作是一个桥接装置,其中SVM线圈通过晶体管Q7和Q8的集电极驱动,该线圈的低侧经低阻抗交流耦合的串联网络返回到晶体管的发射极,其中低阻抗交流耦合的串联网络分别由电容器C4和电阻R15到晶体管Q7的发射极以及电容器C5和电阻R16到晶体管Q8的发射极形成。通过电阻R13,晶体管Q7的发射极具有来自高压电源的电流,并且晶体管Q8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4实现输出放大器电流路径接地。因此,简而言之,施加到晶体管Q7的基极的SVM信号中的负瞬态变换可被认为是使电容器C3导通并将其充电至电源电位,而应用到晶体管Q8的SVM信号中的正瞬态变换使电容器C3放电至地电位。
电阻R18与电容器C5和电阻R16的结点连接并且连接到在电阻R14的两端形成的电压V2,它正比于流入驱动放大器的电流I2。电阻R18的另一端与接地的电容器C8连接,从而形成低通滤波器500并且产生DC功率限制电压V3。DC功率限制电压V3提供给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在电压V3超过二极管电位并且晶体管Q3的发射极存在正电位时导通。因此,当二极管D1导通时,差分放大器的电流源晶体管Q3的基极发射极偏压被降低。晶体管Q3的基极发射极偏压的降低使电流I1减小,从而降低SVM信号V1的幅度。类似地,清晰度信号Vs可通过电阻R30施加到低通滤波器的电容器C6,并且如上所述,功率限制电压V3使电流I1改变,并且同样通过SVM信号V1的幅度控制改变可觉察的图象清晰度。因此,SVM信号幅度可被控制正比于电流I2,以限制功率放大器的晶体管Q7和Q8中的耗散和过热,或者响应用户确定的清晰度要求,或者是作为二者的组合。
但是,尽管SVM信号V1的幅度被控制以限制功耗或控制显示的清晰度,但差分放大器100的幅度控制结构在幅度改变时还产生SVM信号V1的DC分量的相应变化。例如,电流I1的减小降低了信号V1的幅度,而且还在电阻R6两端产生较小的压降。因而,随着信号V1的幅度降低,信号V1的DC分量向电源电位靠近,如图4所示。因此,由于SVM幅度被控制,所以随后的DC耦合的放大器级200和300经受改变直流偏置,其中SVM信号的线性或具有信号极性的增益的差异随之变化。当电流I1标称接近零时,输出电压将标称达到电源电压。这在接着差分放大器的电路需要被DC耦合时会成为一个问题。由于输出DC增加,所以接着差分放大器的电路可产生过高、过低或不对称的偏置电流。过低或过高的电流可使装置截止或饱和,并且成为不对称的电流可引起波形、频率响应和阻抗值的差异。
高清晰度电视(HDTV)信号的显示对扫描速调系统的操作提出了额外的性能要求。图2表示SVM信号处理器和SVM线圈驱动放大器,以供高清晰度电视(HDTV)信号使用,其中附加的SVM带宽和增加的峰值线圈电流与SVM驱动信号的对称性一起都是必须的要求,是在不产生和或发射乱真、无用的SVM相关的谐波或混叠的情况下提高性能所必需的。
在图2中,处理的SVM信号Y,提供给NPN晶体管Q1的基极,晶体管Q1与NPN晶体管Q2一起形成差分放大器100。SVM信号Y’gnd提供给晶体管Q2的基极,其集电极经电阻R6与电源连接。输出信号V1在电阻R6的两端产生。晶体管Q1的集电极直接连接电源,且发射极经一对串联电阻R1和R2与晶体管Q2的发射极耦合。这两个晶体管的结点与NPN晶体管Q3的集电极连接,晶体管Q3与晶体管Q1形成差分放大器150。晶体管Q3的基极与在分压电阻R3和R4的结点形成的约1.8V的电位连接,其中电阻R3与24伏的电源连接并且电阻R4接地。晶体管Q3的发射极经串联电阻R27和R29与晶体管Q1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27和R29的结点经电阻R28接地。晶体管Q11的集电极与电源连接且基极通过电阻R26与增益控制电压V3连接。
随着增益控制电压V3的增加,电流I150从晶体管Q3逐级变换到晶体管Q11。因此,随着晶体管Q3中的电流减小,供给差分放大器100的集电极电流I1也减小。因而,随着电压V3的增加,电流I1减小,从而使晶体管Q2集电极的SVM信号V1的幅度降低。晶体管Q2的集电极经电阻R6与电源连接,并且如图1的电路所述,SVM信号V1的DC分量将在信号幅度被控制时改变。晶体管Q2的集电极与形成缓冲放大器200的晶体管Q4的基极连接。晶体管Q4的集电极与电源连接,其发射极经串联电阻R7和R8接地。电阻R7接地,电阻R8连接晶体管Q4的发射极和晶体管Q6的基极。电阻R7和R8的结点与晶体管Q5的基极连接。晶体管Q5和Q7以及晶体管Q6和Q8分别被配置以形成互补共射极放大器,在图2中以驱动放大器300表示。PNP晶体管Q5的发射极与互补NPN晶体管Q7的基极连接,并且经电阻R10连接电源。晶体管Q5的集电极接地。类似地,NPN晶体管Q6的发射极经电阻R9接地,并且与互补PNP晶体管Q8的基极连接,晶体管Q8的集电极接地。晶体管Q7和Q8的发射极通过串联的电阻R11、R12和R13连接在一起,其中电阻R11和R13分别与晶体管Q8和Q7的发射极连接。用于与驱动级400耦合的输出信号在电阻R12和R13的结点以及电阻R12和R11的结点形成。电容器C1在电阻R12和R13的结点以及功率放大器晶体管Q9的基极之间提供SVM驱动信号的交流耦合。类似地,电容器C2在电阻R12和R11的结点以及功率放大器晶体管Q10的基极之间提供交流耦合。由电阻R14、R15、R16和R17形成的分压器连接在诸如180伏的高压电源和地电位之间。该分压器产生约高于地电位0.7伏的电压以及约低于高压电源0.7伏的电压,以分别偏置输出晶体管Q10和Q9的基极。在分压器R15和R16的结点产生的电压基本上等于高压电源值的一半。这个DC电位耦合到电容器C3并且可被认为是源SVM线圈电流Isvm,其中经电容器C1耦合的负SVM信号瞬态变换使晶体管Q9导通,并且尽力将电容器C1充电至高压电源值。类似地,经电容器C2耦合的正SVM信号瞬态变换使晶体管Q10导通,并且尽力使电容器C1放电至地电位。但这些SVM信号相关电流通过SVM偏转线圈L3,分别经低阻抗串联电阻和电容网络R19、C5和R20、C6耦合到晶体管Q9和Q10的相应发射极,以产生所需的扫描电子束的速度扰动。通过功率晶体管Q9和Q10传导的平均电流经电阻R21接地,产生与该电流大小成正比的电压V2。电压V2由串联电阻R23和并联电容器C8进行低通滤波以形成电压V3。低通滤波的电压V3经串联电阻R26连接到形成差分放大器150的一部分的晶体管Q11的基极。如上所述,随着电压V3的增加,电流I150从晶体管Q3逐级变换,这样则减小了集电极电流I1并且降低晶体管Q2集电极的SVM信号V1的幅度。另外,如上所述,信号V1的DC分量还由于信号幅度被控制而改变。
为了便于提高显示HDTV图象所需的性能,要求增加SVM系统的带宽,同时保持或提高SVM信号的对称性。另外,在投影显示装置中,速度调制的使用可提高SVM电流并且/或者提高互联要求,两种结构在需要减小或消除发射的问题上发生矛盾。
HDTV图象信号所要求的增加的带宽在图2中由缓冲放大器300提供。放大器300包括两对射随器,它们提供互补并因而跟踪基极发射极的特性。但是,偏置电流的要求对于这些互补射随器来说是相反的。例如,由于信号V1的幅度降低,所以在晶体管Q2的DC分量增加,晶体管Q6的偏置电流也是如此,而晶体管Q5的偏置电流减小。因此,SVM的幅度控制对互补射随器Q6、Q8和Q5、Q7中的偏置电流产生相应的、不希望的、相反的变化。变化的偏置电流在SVM信号的正和负瞬态变换之间引起非线性操作以及随之的不对称性。信号的这种不对称性和非线性必然产生谐波产物,它们在显示器之内或之外均可能被发射或辐射。而且,正和负SVM信号瞬态变换的不对称性产生不一样的电子束偏转,这是不对称边缘增强的表现。另外,驱动功率放大器400的不对称SVM波形会导致进一步产生更大的功率,以及能够在显示装置内发射或传导的不希望的谐波产物。
由于SVM信号幅度被控制而引起的DC分量变化的问题通过本发明的电路配置可以消除,这将参考图3进行描述。处理的SVM信号Y’提供给NPN晶体管Q1的基极,晶体管Q1与NPN晶体管Q2一起形成差分放大器100。SVM信号Y’gnd提供给晶体管Q2的基极,其集电极经串联电阻R5和R6与电源耦合。输出信号V1在电阻R5和R6的两端产生并且既包括交流分量又包括直流值。晶体管Q1的集电极直接与电源连接且发射极经一对串联电阻R1和R2与晶体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和R2的结点与NPN晶体管Q3的集电极连接,晶体管Q3与晶体管Q11一起形成差分放大器150。晶体管Q3的基极与在分压电阻R3和R4的结点形成的一个电位连接,其中电阻R3与24伏的电源连接并且电阻R4接地。晶体管Q3的发射极经串联电阻R27和R29与晶体管Q1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27和R29的结点经电阻R28接地。晶体管Q11的集电极经放大器100的负载电阻R5与电源电压连接。晶体管Q11的基极经串联电阻R6与增益控制电压V3耦合。
差分放大器100和150的操作可通过下面的实例进行理解,其中增益控制电压V3在晶体管Q11的基极增加,电流I150随之从晶体管Q3逐级变换到晶体管Q11。因而,由于晶体管Q3中的电流减小,所以集电极电流I1也减小,电流I1供给差分放大器100且控制输出信号V1的幅度。有益地是,从晶体管Q11的集电极变换的电流Icomp根据本发明而连接到形成差分放大器100的输出负载的电阻R5和R6的结点。因此,控制信号V3的值的一个典型正增长会使电流I1和I100均减小,同时电流Icomp增加以产生一个补偿的直流电压,这样,不需要DC的任何明显的相应增加就可以降低SVM信号V1的幅度。
在晶体管Q3中,电流I1与差分放大器100耦合,并且在晶体管Q1和Q2之间分流。在放大器150中,如上所述,表示电流I150和I1间的差值的晶体管Q11的电流Icomp与负载电阻R5和R6的结点连接。所以,流经电阻R5到达电源的电流Itot约为Icomp+I100,但Itot小于I150的值等于晶体管Q1中的电流I99。因此,由于晶体管Q3中的增益控制电流I1被控制减小,所以在晶体管Q11中的相应互补电流Icomp增加。负载电阻R5的值被选择以便于在电流I100和Icomp被组合为Itot时,电阻R5的两端所产生的电压Vcomp基本保持恒定,而不用考虑SVM信号幅度控制所产生的电流的比率。因此,由于在放大器100中信号幅度降低,所以补偿增加的电流流经放大器100的负载电阻部分,结果,DC分量Vdc保持基本恒定。另外,由于差分放大器100的增益被控制,所以差分放大器AC的特性基本上不受影响。
图3的本发明配置的操作在图5A中示出,它表示通过响应在与图5B相同的坐标系上示出的控制信号V3,SVM信号V1的DC分量Vdc在SVM信号或交流分量的幅度被控制改变时基本保持不变。所以,DC分量Vdc保持不变有利于极大地消除在随后的SVM信号放大级中出现的线性和瞬态变换响应。另外,通过消除线性和瞬态变换失真,SVM信号的对称性被保持以提供基本上相等的前和后沿增强。而且,这种信号波形的对称性防止附带产生谐波信号的不相似驱动信号的形成。
图3的幅度控制的DC稳定信号V1与射随器晶体管Q4的基极耦合,晶体管Q4与作为一个可调二极管配置的晶体管Q5一起形成缓冲放大器200的一部分。晶体管Q4的集电极直接与电源连接且发射极经作为分压器连接的三个电阻R9、R8、R7接地。电容器C1连接在晶体管Q5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晶体管Q4的发射极与晶体管Q5的集电极连接,并且经串联电阻R10与晶体管Q6的基极连接。电阻R9、R8的结点与晶体管Q5的基极连接,其发射极与电阻R8、R7的结点连接。晶体管Q5的发射极还经串联电阻R11与晶体管Q7的基极连接。电阻R8两端的电压约为电阻R9、R8以及晶体管Q5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两端的电压的三分之一。但是,电阻R8两端的电压由晶体管Q5的基极发射极电压Vbe设置,所以集电极至发射极电压稳定在一个基本上三倍于基极发射极电压Vbe的值。所以,晶体管Q5可被看作是表示一个约2.1伏的可调参考二极管或一个Vbe电压乘法器,它建立的集电极至发射极电压约为晶体管Q5的Vbe电压的三倍。因此,与驱动器300的各个推挽射随器晶体管Q6和Q7的基极耦合的SVM信号是直流偏置的,彼此间的电压是晶体管Q5的Vbe的三倍。并联的射随器晶体管Q8/10和Q9/12的发射极间的SVM信号经历4Bbe的偏压。由于电阻R10和R11的信号被偏置为一个3Vbe的值,所以晶体管Q8/10和Q9/12的发射极的信号受到了1Vbe或约700毫伏的核心噪声(noise coring)。驱动放大器300包括NPN射随器晶体管Q6、Q8和Q10以及PNP射随器晶体管Q7、Q9和Q12。晶体管Q6和Q7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2连接在一起,晶体管Q6的集电极连接电源并且晶体管Q7的集电极接地。并联晶体管Q8和Q10的基极与晶体管Q6的发射极连接且集电极与正电源连接。晶体管Q8和Q10的发射极经串联电阻R15和R17彼此连接以形成一个用于耦合到功率放大极400的电容器C3的输出信号。类似地,并联晶体管Q9和Q12的基极与晶体管Q7的发射极连接。晶体管Q9和Q12的集电极接地,其中每个晶体管的发射极分别经串联电阻R13和R16耦合以形成一个用于耦合到功率放大级400的电容器C2的输出信号。输出电阻R15和R17以及电容器3的结点经电阻R14与晶体管Q9和Q12的相应部件连接。当晶体管Q7、Q9和Q12导通程度较大时,它们使电流流经电阻R14和电容器C3到达晶体管Q14的基极,它也增加导通。在该处理过程中,通过电容器C2的连接使晶体管Q16导通程度较低。否则,当晶体管Q6、Q8和Q10导通时,更多的电流流经电阻R14和电容器C2,从而使晶体管Q16导通程度较高,并且通过电容器C3使晶体管Q14导通程度较低。
所示功率放大器400与SVM偏转线圈L3耦合以用于驱动SVM信号电流Isvm,其中SVM偏转线圈L3位于阴极射线管CRT的管颈部分上,所示CRT还具有分别标记为V和H的垂直和水平偏转线圈。SVM线圈L3结合水平偏转线圈起作用以干扰水平扫描方向上的扫描速度。
图3的功率放大器级400与上述在图2中示出的功率放大器级相同。但是,在另一种输出配置中,输出功率晶体管Q14和Q16可由类似于晶体管对Q8、10和晶体管对Q9、12的方式并联的晶体管对代替。这种另外的并联输出功率晶体管的配置在图3中由元件Q14a、Q16a、R24a和R25a表示,它们全都以虚线表示。输出级中的功耗如图2所示来进行监视和控制。但是,清晰度控制信号Vs所示经电阻R30和R31与控制信号V3相加。清晰度控制信号Vs可通过响应用户确定的清晰度要求来产生。

Claims (12)

1.一种用于阴极射线管显示器中的图象增强的装置,包括;
一个用于扫描速度调制信号(V1)的放大器(109),所述扫描速度调制信号(V1)具有一个交流分量(Vac)和一个直流值(Vdc);并且,其特征在于
一个反馈电路(150/500),响应驱动放大器(400)中的功耗(I2),以用于通过使用第一控制信号(I1)控制所述交流分量(Vac)和所述DC(Vdc)值,并且用于通过使用第二控制信号(Icomp)仅仅控制所述直流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路(150/500)通过响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I1)的增加而降低所述交流分量的幅度(V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路(150/5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路(150/500)通过降低所述交流分量的幅度(Vac)同时保持所述直流值(Vdc)而独立地控制所述放大器(100)以降低功耗(I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响应所述放大器(400)中的所述功耗(I2),所述反馈电路(150/500)产生具有互补值的所述第一控制(I1)和第二控制(Icomp)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I1)控制所述放大器(100)以控制所述交流分量(Vac)的幅度,所述第二控制信号(Icomp)在所述放大器(100)内产生一个直流值(Vdc),以在所述交流分量(Vac)的幅度变化时保持所述直流值(Vac)。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路(150/500)还响应一个表示用户确定的增强设置的信号(VS)。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放大器与所述放大器(100)耦合并且产生驱动信号(Isvm)以用于调制扫描电子束的速度,所述驱动信号(Isvm)包括互补波形极性(complementary waveformpolarities),它在所述幅度变化时保持基本上对称的波形。
9.一种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包括
一个代表显示信号的信号(Y’)的源;
一个放大器(100),用于放大所述代表信号(Y’)并且产生具有一个可控幅度(Vac)和一个直流值(Vdc)的输出信号(V1);
一个功率放大器(400),接收所述输出信号(V1)并且通过响应所述输出信号(V1)的所述可控幅度(Vac)产生驱动信号(Isvm),以用于调制电子束的速度;以及,
一个传感器(R22),通过响应所述功率放大器(400)中的电流(I2)产生一个控制信号(V3)并且与所述放大器(100)耦合以用于控制所述输出信号的幅度(V1),
其中所述电流(I2)的增加使所述控制信号(V3)降低所述输出信号的幅度(V1),同时保持所述直流值(Vdc)基本恒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信号(Isvm)在所述可控幅度变化时保持波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信号(Isvm)包括在所述可控幅度变化时保持基本对称的波形的互补波形极性。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信号(Isvm)包括在所述可控幅度变化时具有基本相等大小的互补波形极性。
CNB001339923A 1999-11-05 2000-11-06 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及用于该装置中的图象增强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270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9/434,531 US6239561B1 (en) 1999-11-05 1999-11-05 Signal processing for scanning beam velocity modulation
US09/434,531 1999-11-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5406A true CN1295406A (zh) 2001-05-16
CN1182708C CN1182708C (zh) 2004-12-29

Family

ID=23724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3399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2708C (zh) 1999-11-05 2000-11-06 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及用于该装置中的图象增强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239561B1 (zh)
EP (1) EP1098513B1 (zh)
JP (1) JP2001166724A (zh)
KR (1) KR20010051428A (zh)
CN (1) CN1182708C (zh)
DE (1) DE60005273T2 (zh)
MX (1) MXPA00010734A (zh)
MY (1) MY12341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0995B1 (en) * 1999-11-05 2002-01-22 Thomson Licensing Sa Emission control with scanning beam velocity modulation
TW548964B (en) * 2001-01-24 2003-08-2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Window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or LCD display
US6862372B2 (en) * 2001-12-27 2005-03-0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ystem for and method of sharpness enhancement using coding information and local spatial features
US6873657B2 (en) * 2001-12-27 2005-03-2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temporal consistency in sharpness enhancement for a video signal
US20040100213A1 (en) * 2002-11-26 2004-05-27 Jean-Michel Moreau Crt vertical scanning circuit with a low power standb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85301A (en) * 1977-06-01 1980-0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canning velocity modulation system
US4197558A (en) 1978-02-16 1980-04-08 Rca Corporation Overload protection circuit for video amplifiers
US5361020A (en) * 1988-08-12 1994-11-01 Innovative Solutions & Support, Incorporated A Corporation Of Pennsylvania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cathode ray tube image quality
US5196941A (en) 1990-08-02 1993-03-23 Rca Licensing Corporation Beam scan velocity modulation apparatus
US5093728A (en) * 1990-08-02 1992-03-03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nc. Beam scan velocity modulation apparatus
KR0131511Y1 (ko) * 1992-10-12 1998-12-15 구자홍 텔레비젼 수상기의 속도변조 보상회로
KR950004960A (ko) 1993-07-20 1995-02-18 배순훈 대형텔레비전의 영상신호간섭제거회로
JPH07135577A (ja) * 1993-11-09 1995-05-23 Hitachi Ltd 走査速度変調回路及び該変調回路を含む輪郭強調回路を備えた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
US5600381A (en) 1994-06-20 1997-02-04 Thomsom Consumer Electronics, Inc. Scan velocity modulation circuit
US5587745A (en) 1994-07-05 1996-12-24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nc. Adjustment of scan velocity modulation concurrent with the amount of transition rise time, pre-shoot, and overshoot of a video signal
US5569985A (en) * 1994-08-03 1996-10-29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nc. Amplifier for scanning beam velocity modulation
KR960030635A (ko) * 1995-01-18 1996-08-17 프레데릭 얀 스미트 픽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005273D1 (de) 2003-10-23
MXPA00010734A (es) 2002-07-09
KR20010051428A (ko) 2001-06-25
US6239561B1 (en) 2001-05-29
DE60005273T2 (de) 2004-04-08
CN1182708C (zh) 2004-12-29
MY123418A (en) 2006-05-31
JP2001166724A (ja) 2001-06-22
EP1098513B1 (en) 2003-09-17
EP1098513A1 (en) 2001-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41039B1 (ko) 빔 주사속도 변조장치
CS269964B2 (en) Renewal direct-current component circuit
CN1182708C (zh) 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及用于该装置中的图象增强的装置
US5196941A (en) Beam scan velocity modulation apparatus
US5146142A (en) Dynamic focussing signal power amplifier for magnetically focussed raster scan cathode ray tube
CN1193592C (zh) 用于扫描射束速度调制的装置及其中的发射控制装置
JP2000156791A (ja) 動的合焦電圧振幅制御器
EP0934650B1 (en) Pincushion control circuit
CN1063003C (zh) 用于扫描束速度调制的放大器
US6580232B2 (en) Dynamic focus voltage amplitude controller
JP3628050B2 (ja) ビーム走査速度変調を有する画像表示装置
JP2002509398A (ja) 表示器駆動装置
KR100241048B1 (ko) 빔 주사 속도 변조 장치
EP1098518A1 (en) Control of emission in a video display
EP1453310A2 (en) Video display with emission control
JP2002232735A (ja) 速度変調回路、陰極線管表示装置
KR20050070115A (ko) 스캔 속도 변조 신호의 생성
JPH0242886A (ja) 両極性のこぎり波電力増幅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229

Termination date: 200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