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8617A - 无线通信装置及发送天线切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及发送天线切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88617A
CN1288617A CN99802164A CN99802164A CN1288617A CN 1288617 A CN1288617 A CN 1288617A CN 99802164 A CN99802164 A CN 99802164A CN 99802164 A CN99802164 A CN 99802164A CN 1288617 A CN1288617 A CN 1288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antenna
communication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802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05764C (zh
Inventor
平松胜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88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8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576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576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1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ath interference
    • H04B1/7115Constructive combining of multi-path signals, i.e. RAKE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73Synchronisation aspects
    • H04B1/7087Carrier synchronisation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64Delay profi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7/061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1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ath interference
    • H04B1/7113Determination of path profi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1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ath interference
    • H04B1/7115Constructive combining of multi-path signals, i.e. RAKE receivers
    • H04B1/7117Selection, re-selection, allocation or re-allocation of paths to fingers, e.g. timing offset control of allocated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07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2201/70707Efficiency-related aspects

Abstract

在移动台的判定电路213中,测定下行线路的路径数,在路径数小于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需要实施天线切换操作,在此以外的情况下,则判定为无需实施天线切换操作。在复用电路214中,将携带判定电路213的判定结果的控制信号与发送数据进行复用来发送。在基站中,从接收信号中分离控制信号,根据控制信号的内容,来决定是否实施天线切换操作。由此,能够只在通过切换发送天线能改善接收品质的情况下才实施发送天线切换操作,能够将发送天线的切换的实施抑制到必要的最小限度。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装置及发送天线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选择分集(ダイバ一シチ)来进行无线发送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装置及发送天线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采用空间分集,即基站装置包括多个天线分支(以下,只称为“天线”)以确保多个路径。作为空间分集的一种,有选择分集,即按照传播状态来选择最佳的天线。以下,将选择分集用于发送端的方法称为发送选择分集。
TDD (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中的发送选择分集已经公开于文献“次世代W-CDMA/TDDシステムの伝送特性(下一代W-CDMA/TDD系统的传输特性)(電子情報通信学会 信学技報 SSE97-41,RCS97-36(1997-06))”等中。
该方法是:将上行线路的各分支的相关值在紧前的时隙(0.625ms)范围内进行平均来求通信信道的接收功率,选择接收功率大的天线来进行下行线路时隙(0.625ms)的发送。
这样,在上行线路及下行线路都利用相同频率的TDD方式的情况下,能够根据上行线路的接收功率来选择发送天线。
与此相对,在上行线路和下行线路利用不同频率的FDD方式中,不能根据上行线路的接收功率来选择发送天线,所以根据1个时隙前控制信号在终端装置中的接收功率,来选择基站装置的发送天线。
以下,以CDMA方式的情况为例来说明现有FDD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中的发送选择分集。
首先,在基站装置中,从天线A发送扩频码A的控制信号,而从天线B发送扩频码B的控制信号。然后,在终端装置中,分别测定扩频码A的接收功率和扩频码B的接收功率,将该接收功率大的扩频码、即天线号报告给基站装置。基站装置根据来自终端装置的报告,来选择向终端装置发送数据的天线。
这里,在CDMA等对延迟波的分辨率高的通信方式中,有时进行RAKE合成,即通过合成到达时间不同的接收信号来提高接收性能。根据RAKE合成的特性,在接收路径数多时,即使在发送端切换发送天线,接收端的接收特性也几乎不提高。此外,如果切换发送天线,则在其他终端装置中,干扰信号的接收功率变化很大,所以接收品质恶化。因此,如果考虑整个系统,则最好将发送天线切换的实施抑制到必要的最小限度。
然而,上述现有的FDD方式中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发送选择分集具有的问题是,在接收端的接收特性几乎不提高的情况下,即,在无需天线切换的情况下,也实施天线切换。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种FDD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及发送天线切换方法,只在通过切换发送天线能改善接收品质的情况下,才实施发送天线切换操作。
该目的是如下实现的:根据接收信号的延迟分布(プロフアイル)来测定线路的路径数,根据测定出的线路的路径数来决定是否实施天线切换操作。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终端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延迟分布的说明图;
图4是实施例1的判定电路的处理流程图;
图5是实施例2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6是实施例2的终端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7是实施例3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8是实施例3的终端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9是实施例4的终端装置的结构方框图;以及
图10是实施例4的判定电路的处理流程图。
实施发明的最好形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实施例1是下述形态:在接收路径数多的情况下,通过RAKE合成能得到路径分集效果,所以通过天线切换得到的分集效果小,有鉴于此,终端装置根据接收信号来测定接收路径数,根据路径数来判定是否需要天线切换,将表示判定结果的信息发送到基站装置,基站装置根据从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判定结果来选择是否实施天线切换。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在图1的基站装置中,天线共用器103是为了在发送和接收中使用同一天线,将天线101无线接收到的信号输出到接收RF部105,将从发送RF部121输出的发送信号输出到天线101。同样,天线共用器104将天线102无线接收到的信号输出到接收RF部106,将从发送RF部122输出的发送信号输出到天线102。
接收RF部105、106分别放大从天线共用器103、104输入的接收信号,变频为中频或基带频率,分别输出到匹配滤波器107、108。匹配滤波器107、108分别通过将接收RF部105、106的输出信号乘以终端装置所乘的扩频码D来进行解扩,输出到延迟分布测定电路109、110及RAKE合成电路111。
延迟分布测定电路109、110分别测定匹配滤波器107、108的输出信号的延迟分布,求各路径的信号的到达时刻和该到达时刻的功率,将接收路径的时间信息输出到RAKE合成电路111。
RAKE合成电路111根据从延迟分布测定电路109、110输出的接收路径的时间信息,将从匹配滤波器107、108输出的到达时间不同的各信号在时间上对齐进行合成,输出到解调电路112。解调电路112对RAKE合成电路111的输出信号进行解调,输出到分离电路113。
分离电路113从解调电路112的输出信号中分离控制信号并提取接收数据,从控制信号中取出表示是否需要天线切换操作的是否需要切换信号、及表示发送天线号的天线选择信号,输出到天线切换控制部114。
天线切换控制电路114读取从分离电路113输出的是否需要切换信号,在需要天线切换操作的情况下,进行天线切换操作,即,进行切换器118的切换,以便从分离电路113输出的天线选择信号所示的天线发送信号。
调制电路115对控制信号A进行PSK等初级调制处理和乘以扩频码A的次级调制,输出到加法器119。调制电路116对控制信号B进行PSK等初级调制处理和乘以扩频码B的次级调制,输出到加法器120。调制电路117对发送数据进行PSK等初级调制处理和乘以扩频码A的次级调制,输出到切换器118。
切换器118根据天线切换控制电路114的控制,将调制电路117的输出信号输出到加法器119或加法器120中的某个。加法器119、120对输入的信号进行复用,分别输出到发送RF部121、122。
发送RF电路121对加法器119的输出信号进行正交调制、变频、放大等处理,通过天线共用器103从天线101进行无线发送。同样,发送RF电路122对加法器120的输出信号进行正交调制、变频、放大等处理,通过天线共用器104从天线102进行无线发送。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终端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在图2的终端装置中,天线共用器202是为了在发送和接收中使用同一天线,将天线201无线接收到的信号输出到接收RF部203,将从发送RF部216输出的发送信号输出到天线201。接收RF部203对从天线共用器202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放大,变频为中频或基带频率,输出到匹配滤波器204、205、206。
匹配滤波器204通过将接收RF部203的输出信号乘以扩频码A来进行解扩,输出到功率测定电路210。同样,匹配滤波器205通过将接收RF部203的输出信号乘以扩频码B来进行解扩,输出到功率测定电路211。
匹配滤波器206通过将接收RF部203的输出信号乘以扩频码C来进行解扩,输出到延迟分布测定电路207及RAKE合成电路208。
延迟分布测定电路207测定匹配滤波器206的输出信号的延迟分布,求各路径的信号的到达时刻和该到达时刻的功率,将接收路径的时间信息输出到RAKE合成电路208及判定电路213。在突发地发送数据的情况下,对控制信号进行延迟分布测定。在此情况下,根据匹配滤波器204或匹配滤波器205的输出进行延迟分布测定。
RAKE合成电路208根据从延迟分布测定电路207输出的接收路径的时间信息,将从匹配滤波器206输出的到达时间不同的各信号的时间对齐来合成这些信号,解调电路209对RAKE合成电路208的输出信号进行解调,提取接收数据。
功率测定电路210测定匹配滤波器204的输出功率,将测定结果输出到比较电路212。同样,功率测定电路211测定匹配滤波器205的输出功率,将测定结果输出到比较电路212。比较电路212比较功率测定电路210及功率测定电路211测定出的功率,生成表示大的扩频码、即基站装置的天线号的天线选择信号,输出到复用电路214。
判定电路213根据接收路径的时间信息来测定路径数,根据路径数,来生成是否需要切换信号,表示是否需要天线切换操作、即通过切换天线是否有可能提高接收品质,输出到复用电路214。
复用电路214在发送数据中对从判定电路213输出的是否需要切换信号和从比较电路212输出的天线选择信号在帧格式上进行复用,输出到调制电路215。调制电路215对复用电路214的输出信号进行PSK等初级调制处理和乘以扩频码D的次级调制,输出到发送RF部216。发送RF部216对调制电路215的输出信号进行正交调制、变频、放大等处理,通过天线共用器202从天线201进行无线发送。
接着,用图3的延迟分布的示例图来详细说明图1的延迟分布测定电路109、110及图2的延迟分布测定电路207中的延迟分布的测定处理。在图3中,横轴是时间,而纵轴是功率。
在无线通信中,除了发送的信号直接到达接收端的直接波以外,还存在由山、建筑物等反射后到达的延迟波。在图3中示出,在时刻t0,功率为p0的直接波信号到达,而在时刻t1、t2、t3,功率为p1、p2、p3的延迟波信号到达。
延迟分布测定电路109、110及延迟分布测定电路207测定图3所示的延迟分布,求功率高于预先设定的阈值的路径数及各路径的到达时刻。在图3的情况下,时刻t0和时刻t1的接收信号的功率大于阈值,所以求出路径数为“2”。
接着,用图4的流程图来说明实施例1的判定电路213的判定处理。
首先,判定从延迟分布测定电路207输入的路径数是否小于预先设定的阈值(ST11)。然后,在路径数小于阈值的情况下,生成是否需要切换信号,携带表示需要天线切换操作的信息(ST12)。此外,在路径数大于或等于阈值的情况下,生成是否需要切换信号,携带表示无需天线切换操作的信息(ST13)。
例如,在预先设定的阈值是“3”、而延迟分布测定电路207测定出图3所示的延迟分布的情况下,输入到判定电路213的路径数是“2”,小于阈值“3”。因此,判定电路213生成是否需要切换信号,携带表示需要天线切换操作的信息,输出到复用电路214。
接着,说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线路的信号的流程。
来自终端装置的发送数据在复用电路214中在帧格式上对是否需要切换信号和天线选择信号进行复用,在调制电路215中进行PSK等初级调制处理和乘以扩频码D的次级调制。调制电路215的输出信号在发送RF电路216中进行正交调制、变频、放大等处理,通过天线共用器202从天线201进行无线发送。
从终端装置的天线201无线发送的信号被基站装置的天线101及天线102接收。
被天线101接收到的信号通过天线共用器103输入到接收RF电路105,在接收RF电路105中被放大,变频为中频或基带频率。接收RF电路105的输出信号在匹配滤波器107中用扩频码D进行解扩,输出到延迟分布测定电路109及RAKE合成电路111。在延迟分布测定电路109中,测定匹配滤波器107的输出信号的延迟分布,求各接收路径的到达时刻和各个到达时刻的功率,接收路径的时间信息被输出到RAKE合成电路111。
同样,用天线102接收到的信号通过天线共用器104输入到接收RF电路106,在接收RF电路106中被放大,变频为中频或基带频率。接收RF电路106的输出信号在匹配滤波器108中用扩频码D进行解扩,输出到延迟分布测定电路110及RAKE合成电路111。在延迟分布测定电路110中,测定匹配滤波器108的输出信号的延迟分布,求各接收路径的到达时刻和各个到达时刻的功率,接收路径的时间信息被输出到RAKE合成电路111。
在RAKE合成电路111中,合成到达时间不同的各信号,合成的信号在解调电路112中进行解调,在分离电路113中分离是否需要切换信号及天线选择信号,提取接收数据。
分离出的是否需要切换信号及天线选择信号被输出到天线切换控制电路114,在天线切换控制电路114中,根据是否需要切换信号来判定是否实施天线切换,在实施天线切换的情况下,根据天线选择信号来切换切换器118。
接着,说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下行线路的信号的流程。
从基站装置发送的控制信号A在调制电路115中进行PSK等初级调制处理,进而用扩频码A进行扩频处理等次级调制处理,输出到加法器119。同样,从基站装置发送的控制信号B在调制电路116中进行PSK等初级调制处理,进而用扩频码B进行扩频处理等次级调制处理,输出到加法器119。
从基站装置发送的下行线路的发送数据在调制电路117中进行PSK等初级调制处理,进而用扩频码C进行扩频处理等次级调制处理,通过切换器118输出到加法器119或加法器120,与控制信号A或控制信号B进行复用。
加法器119的输出信号在发送RF电路121中进行正交调制、变频及放大等处理后,通过天线共用器103从天线101进行无线发送。加法器120的输出信号在发送RF电路122中进行正交调制、变频及放大等处理后,通过天线共用器104从天线102进行无线发送。
从基站装置的天线101及天线102无线发送的信号被终端装置的天线201接收。
被天线201接收到的信号通过天线共用器202输入到接收RF电路203,在接收RF电路203中被放大,变频为中频或基带频率,输入到匹配滤波器204、205、206。
输入到匹配滤波器206的信号在匹配滤波器206中用扩频码C进行解扩处理,输出到延迟分布测定电路207及RAKE合成电路208。
在延迟分布测定电路207中,测定匹配滤波器206的输出信号的延迟分布,求各接收路径的到达时刻和各个到达时刻的功率,接收路径的时间信息被输出到RAKE合成电路208及判定电路213。
在RAKE合成电路208中,根据接收路径的时间信息,合成到达时间不同的各信号,合成的信号在解调电路209中进行解调,提取接收数据。
在判定电路213中,根据接收路径的时间信息来测定路径数,根据测定出的路径数,生成是否需要切换信号,输出到复用电路214。
输入到匹配滤波器204的信号在匹配滤波器204中用扩频码A进行解扩处理,在功率测定电路210中测定功率,测定结果被输出到比较电路212。同样,输入到匹配滤波器205的信号在匹配滤波器205中用扩频码B进行解扩处理,在功率测定电路211中测定功率,测定结果被输出到比较电路212。在比较电路212中,比较功率测定电路210及功率测定电路211测定出的功率,生成表示大的扩频码、即基站装置的天线号的天线选择信号,输出到复用电路214。
这样,在接收路径数少的情况下,通过选择传播路径来实施天线切换,能够提高接收性能。另一方面,在接收路径数多的情况下,通过RAKE合成能得到路径分集效果,所以进行控制,以便不实施天线切换,从而不会因为天线切换而使对其他终端装置的干扰功率发生急剧变化,能够抑制其他终端装置的接收品质的恶化。
(实施例2)
实施例2是下述形态:终端装置根据接收信号来测定接收路径数,将表示路径数的信息发送到基站装置,基站装置根据从终端装置接收到的路径数来判定是否需要天线切换,根据判定结果来选择是否实施天线切换。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图5所示的基站装置采用在图1所示的基站装置上追加判定电路301的结构。在图5所示的基站装置中,对与图1所示的基站装置操作相同的结构部分附以与图1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其说明。
分离电路113从解调电路112的输出信号中分离控制信号并提取接收数据,从控制信号中取出接收路径的时间信息及天线选择信号,将接收路径的时间信息输出到判定电路301,将天线选择信号输出到天线切换控制电路114。
判定电路301根据从分离电路113输出的接收路径的时间信息来测定路径数,根据路径数来生成是否需要切换信号,输出到天线切换控制电路114。
天线切换控制电路114读取从判定电路301输出的是否需要切换信号,在需要天线切换操作的情况下,进行切换器118的切换,以便从分离电路113输出的天线选择信号所示的天线发送信号。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终端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图6所示的终端装置采用从图2所示的终端装置削减判定电路213的结构。在图6所示的基站装置中,对与图2所示的基站装置操作相同的结构部分附以与图2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其说明。
延迟分布测定电路207测定匹配滤波器206的输出信号的延迟分布,求各路径的到达时刻和该到达时刻的功率,将接收路径的时间信息输出到RAKE合成电路208及复用电路214。
复用电路214在发送数据中对从延迟分布测定电路207输出的接收路径的时间信息和从比较电路212输出的天线选择信号在帧格式上进行复用,输出到调制电路215。
这样,根据在终端装置中测定出的接收路径数,在基站装置中判定是否实施天线切换,从而能够降低终端装置的硬件或软件的规模,能够实现终端装置的小型化及降低功耗。
(实施例3)
实施例3是下述形态:鉴于终端装置的延迟分布和基站装置的延迟分布大致相同,基站装置根据接收信号来测定接收路径数,根据测定出的路径数来判定是否需要天线切换,根据判定结果来选择是否实施天线切换。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图7所示的基站装置采用在图1所示的基站装置上追加判定电路401的结构。在图7所示的基站装置中,对与图1所示的基站装置操作相同的结构部分附以与图1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其说明。
延迟分布测定电路109、110分别测定匹配滤波器107、108的输出信号的延迟分布,求各路径的信号的到达时刻和该到达时刻的功率,将接收路径的时间信息输出到RAKE合成电路111及判定电路401。
判定电路401根据从延迟分布测定电路109、110输出的接收路径的时间信息来测定路径数,根据路径数来生成是否需要切换信号,输出到天线切换控制电路114。
天线切换控制电路114读取从判定电路401输出的是否需要切换信号,在需要天线切换操作的情况下,进行切换器118的切换,以便从分离电路113输出的天线选择信号所示的天线发送信号。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终端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图8所示的终端装置采用从图2所示的终端装置中削减判定电路213的结构。在图8所示的基站装置中,对与图2所示的基站装置操作相同的结构部分附以与图2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其说明。
延迟分布测定电路207测定匹配滤波器206的输出信号的延迟分布,求各路径的到达时刻和该到达时刻的功率,将接收路径的时间信息输出到RAKE合成电路208。
复用电路214在发送数据中对从比较电路212输出的天线选择信号在帧格式上进行复用,输出到调制电路215。
这样,鉴于终端装置的延迟分布和基站装置的延迟分布大致相同,在基站装置中测定接收路径数,判定是否实施天线切换,从而能够降低终端装置的硬件或软件的规模,能够实现终端装置的小型化及降低功耗。
(实施例4)
实施例4是下述形态:在多普勒频率高的情况下,接收信号连续骤降的时间短,所以发送分集的效果小,有鉴于此,终端装置根据接收信号来测定接收路径数及多普勒频率,将表示路径数及多普勒频率的信息发送到基站装置,基站装置根据从终端装置接收到的路径数及多普勒频率来判定是否需要天线切换,根据判定结果来选择是否实施天线切换。
图9是实施例4的终端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图9所示的终端装置采用在图2的终端装置上追加多普勒频率测定电路501的结构。在图9所示的基站装置中,对与图2所示的基站装置操作相同的结构部分附以与图2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其说明。
匹配滤波器206通过将接收RF部203的输出信号乘以扩频码C来进行解扩,输出到延迟分布测定电路207、RAKE合成电路208及多普勒频率测定电路501。
多普勒频率测定电路501测定匹配滤波器206的输出信号的多普勒频率,将测定结果输出到判定电路213。多普勒频率的测定方法已经公开于文献“移動通信の基礎(移动通信的基础)(電子情報通信学会,昭和61年10月1日発行)”等中。
判定电路213根据从延迟分布测定电路207输出的接收路径的时间信息来测定路径数,根据该路径数和在多普勒频率测定电路501中测定出的多普勒频率来生成是否需要切换信号,输出到复用电路214。
以下,用图10的流程图来说明实施例1的判定电路213的判定处理。
首先,判定从延迟分布测定电路207输入的路径数是否小于预先设定的阈值1(ST21)。然后,在路径数小于阈值1的情况下,判定从多普勒频率测定电路501输入的多普勒频率是否小于预先设定的阈值2(ST22)。然后,在多普勒频率小于预先设定的阈值2的情况下,生成是否需要切换信号,表示需要天线切换操作(ST23)。
此外,在路径数大于或等于阈值1的情况下,在多普勒频率大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阈值2的情况下,生成是否需要切换信号,表示无需天线切换操作(ST24)。
这样,在接收路径数少、而且频率偏移量小的情况下,通过选择传播路径来实施天线切换,能够提高接收性能。另一方面,在接收路径数多的情况下,或者,在频率偏移量大的情况下,通过RAKE合成能得到路径分集效果,所以进行控制,以便不实施天线切换,从而不会因为天线切换而使对其他终端装置的干扰功率发生急剧变化,能够抑制其他终端装置的接收品质的恶化。
实施例4的基站装置的结构及操作与图1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此外,实施例4也可以与实施例2或实施例3进行组合。即,可以由终端装置进行路径数的测定及多普勒频率的测定,而由基站装置实施是否需要天线切换的判定;可以由基站装置实施路径数的测定、多普勒频率的测定及是否需要天线切换的判定;可以由终端装置进行路径数的测定,而由基站装置实施多普勒频率的测定及是否需要天线切换的判定;也可以由终端装置进行多普勒频率的测定,而由基站装置实施路径数的测定及是否需要天线切换的判定。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可以以接收品质恶化的时刻作为起点来进行天线切换,再者,在通过天线切换而得到的接收性能的改善效果少的情况下,停止天线切换操作,能够减少对其他终端装置的干扰量的变化。
本说明书基于1998年11月18日申请的特愿平10-328293号。其内容包含于此。

Claims (21)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第1路径数测定部件,测定下行线路的路径数;第1判定部件,根据路径数来判定是否需要天线切换操作;以及第1复用部件,将携带该第1判定部件的判定结果的第1控制信号与发送数据进行复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第1判定部件在下行线路的路径数小于预先设定的第1阈值时判定为需要实施天线切换操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第1多普勒频率测定部件,测定接收信号的多普勒频率,第1判定部件根据下行线路的路径数及多普勒频率来判定是否需要天线切换操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第1判定部件在下行线路的路径数小于预先设定的第1阈值、而且多普勒频率小于预先设定的第2阈值时判定为需要实施天线切换操作。
5、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第1路径数测定部件,测定下行线路的路径数;以及第2复用部件,将携带表示下行线路路径数的信息的第2控制信号与发送数据进行复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第1多普勒频率测定部件,测定接收信号的多普勒频率,第2复用部件将携带表示下行线路路径数的信息的第2控制信号及携带表示多普勒频率的信息的第3控制信号与发送数据进行复用。
7、一种搭载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上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第1路径数测定部件,测定下行线路的路径数;第1判定部件,根据路径数来判定是否需要天线切换操作;以及第1复用部件,将携带该第1判定部件的判定结果的第1控制信号与发送数据进行复用。
8、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第1分离部件,从接收信号中分离第1控制信号;以及第1切换控制部件,根据上述第1控制信号来决定是否实施发送天线切换操作。
9、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第2分离部件,从接收信号中分离第2控制信号;第2判定部件,根据第2控制信号来判定是否需要天线切换操作;以及第2切换控制部件,根据上述第2判定部件的判定结果来决定是否实施发送天线切换操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第2判定部件在下行线路的路径数小于预先设定的第1阈值时判定为需要实施天线切换操作。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第2分离部件从接收信号中分离第2控制信号及第3控制信号,第2判定部件根据第2控制信号及第3控制信号来判定是否需要天线切换操作。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第2判定部件在下行线路的路径数小于预先设定的第1阈值、而且多普勒频率小于预先设定的第2阈值时判定为需要实施天线切换操作。
13、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第2路径数测定部件,测定上行线路的路径数;第3判定部件,根据上行线路的路径数来判定是否需要天线切换;以及第3切换控制部件,根据上述第3判定部件的判定结果来决定是否实施发送天线切换操作。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第3判定部件在上行线路的路径数小于预先设定的第3阈值时判定为需要实施天线切换操作。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第2多普勒频率测定部件,测定接收信号的多普勒频率,第3判定部件根据上行线路的路径数及多普勒频率来判定是否需要天线切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第3判定部件在上行线路的路径数小于预先设定的第3阈值、而且多普勒频率小于预先设定的第4阈值时判定为需要天线切换。
17、一种搭载无线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其中,上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第1分离部件,从接收信号中分离第1控制信号;以及第1切换控制部件,根据上述第1控制信号来决定是否实施发送天线切换操作。
18、一种发送天线切换方法,具有:测定步骤,测定线路的路径数;判定步骤,根据测定出的路径数来判定是否需要天线切换操作;以及切换控制步骤,根据上述判定步骤的判定结果来决定是否实施下行发送数据的发送天线切换操作。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送天线切换方法,其中,在判定步骤中,在线路的路径数小于预先设定的第1阈值时判定为需要实施天线切换操作。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送天线切换方法,具有测定步骤,测定接收信号的多普勒频率,判定步骤根据线路的路径数及多普勒频率来判定是否需要天线切换操作。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发送天线切换方法,其中,在判定步骤中,在线路的路径数小于预先设定的第1阈值、而且多普勒频率小于预先设定的第2阈值时判定为需要实施天线切换操作。
CNB998021644A 1998-11-18 1999-11-16 无线通信装置及发送天线切换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576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2829398A JP3583304B2 (ja) 1998-11-18 1998-11-18 通信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送信アンテナ切替方法
JP328293/1998 1998-11-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88617A true CN1288617A (zh) 2001-03-21
CN1205764C CN1205764C (zh) 2005-06-08

Family

ID=18208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0216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5764C (zh) 1998-11-18 1999-11-16 无线通信装置及发送天线切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6980833B1 (zh)
EP (1) EP1049271A4 (zh)
JP (1) JP3583304B2 (zh)
KR (1) KR20010034201A (zh)
CN (1) CN1205764C (zh)
AU (1) AU744923B2 (zh)
BR (1) BR9907026A (zh)
CA (1) CA2317586A1 (zh)
WO (1) WO200003027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43887B2 (en) 2004-11-02 2010-11-30 Panasonic Corporation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partner selection method
CN106598004A (zh) * 2016-12-05 2017-04-26 渤海大学 一种机器人控制电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21314B2 (ja) * 2000-10-04 2003-06-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パス選択装置及びパス選択方法
JP2003332955A (ja) * 2002-05-17 2003-11-21 Toshiba Corp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20040008648A1 (en) * 2002-07-11 2004-01-15 Schmidl Timothy M. Diversity decisions for downlink antenna transmission
US8040788B2 (en) * 2004-08-13 2011-10-18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dimensional network resource allocation
US20070071149A1 (en) 2005-09-27 2007-03-29 Linbo Li Maximum ratio combining in broadcast OFDM systems based on multiple receive antennas
KR100796008B1 (ko) * 2005-12-13 2008-01-2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기지국 송신 장치 및 그의 송신 방법과,단말 수신 장치 및 그의 통신 방법
JP4905461B2 (ja) * 2006-12-14 2012-03-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多入力多出力通信のためのアンテナを選択する制御装置
JP4869972B2 (ja) * 2007-02-14 2012-02-0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送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532584B2 (en) * 2010-04-30 2013-09-10 Acco Semiconductor, Inc. RF switch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17165A (en) * 1987-07-13 1989-01-20 Toshiba Corp Picture processor
JP2751869B2 (ja) * 1995-04-28 1998-05-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送信ダイバシティ方式
KR0137684B1 (ko) 1995-05-10 1998-07-01 김광호 페이딩의 영향을 경감시키기 위한 무선통신시스템의 수신기
US5671221A (en) * 1995-06-14 1997-09-23 Sharp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Inc.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a spread-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363014B2 (ja) * 1996-02-14 2003-01-07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伝搬パス選択方法
JP3720141B2 (ja) * 1996-10-01 2005-11-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3348274B2 (ja) 1996-10-11 2002-11-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サイトダイバーシチ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及び移動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3108643B2 (ja) 1996-12-04 2000-11-13 株式会社ワイ・アール・ピー移動通信基盤技術研究所 アンテナ切り替え制御方式
US6400780B1 (en) * 1998-11-06 2002-06-0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pace-time diversity for wireless systems
US6724828B1 (en) * 1999-01-19 2004-04-2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obile switching between STTD and non-diversity mod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43887B2 (en) 2004-11-02 2010-11-30 Panasonic Corporation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partner selection method
CN101053177B (zh) * 2004-11-02 2010-12-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移动台装置和通信对方选择方法
CN106598004A (zh) * 2016-12-05 2017-04-26 渤海大学 一种机器人控制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317586A1 (en) 2000-05-25
JP3583304B2 (ja) 2004-11-04
BR9907026A (pt) 2000-10-17
WO2000030276A1 (fr) 2000-05-25
EP1049271A4 (en) 2006-07-12
US6980833B1 (en) 2005-12-27
AU1180700A (en) 2000-06-05
KR20010034201A (ko) 2001-04-25
AU744923B2 (en) 2002-03-07
JP2000156656A (ja) 2000-06-06
CN1205764C (zh) 2005-06-08
EP1049271A1 (en) 2000-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0872C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提供接收信号干扰的正确估计值的系统和方法
CN1310440C (zh) 窄带时分双工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的功率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263339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执行频间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186961C (zh) 用于产生导频强度测量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15937C (zh) 在越区软切换期间改变前向话务信道功率分配的方法和系统
CN1153480C (zh) 用于支持发送分集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正向链路功率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175592C (zh) 用于移动通信的基站设备
CN1084974C (zh) 扩展频谱无线传送数字移动通信机
CN1140073C (zh) 通信终端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49711C (zh) 自适应阵列装置
CN1171471C (zh) 通信终端装置及无线接收方法
CN1173101A (zh) 双模蜂窝电话系统
CN1180565C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205764C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发送天线切换方法
CN1473448A (zh)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294778C (zh) 双模移动电话的高频路径设置装置及方法
CN1231089C (zh) 基站装置、通信终端装置和通信方法
EP1104127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839602A (zh) 使用导频符号的信道估计
CN1342348A (zh) 无线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319289A (zh) 无线接收装置和无线接收方法
CN1112825C (zh) Cdma方式的移动无线电终端装置
CN1253420A (zh) 瑞克接收机及速度检测电路
CN1841967A (zh)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信息信号序列传输方法
CN1235355C (zh) 无线基站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