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7452A - 阴极射线管中输出信号电极的安装方法,信号输出方法,和阴极射线管 - Google Patents
阴极射线管中输出信号电极的安装方法,信号输出方法,和阴极射线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77452A CN1277452A CN00118857.7A CN00118857A CN1277452A CN 1277452 A CN1277452 A CN 1277452A CN 00118857 A CN00118857 A CN 00118857A CN 1277452 A CN1277452 A CN 12774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output
- output electrode
- shell
- signal
- ray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9/00—Details of cathode-ray tubes or of electron-beam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31/00
- H01J29/92—Means forming part of the tube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i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29/00—Details of cathode ray tubes or electron beam tubes
- H01J2229/92—Means providing or assis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with or within the tube
- H01J2229/922—Means providing or assis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with or within the tube within the tub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1/00—Cathode ray tubes or electron beam tubes
- H01J2231/12—CRTs having luminescent screens
- H01J2231/121—Means for indica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beam, e.g. beam indexing
Landscapes
- Vessels, Lead-In Wires, Accessory Apparatuses For Cathode-Ray Tubes (AREA)
- Cathode-Ray Tubes And Fluorescent Screens For Display (AREA)
Abstract
一种安装用于输出在阴极射线管的外壳中产生的电信号到外面,而且不受消气剂的有害影响的信号输出电极的方法。信号输出电极以这样一种方式被安装在没有涂敷以外导电膜的区域中,以使得电极的周界通过中间的元件与漏斗形玻壳的内壁隔开。当消气剂在信号输出电极被安装的情况下被引入到管子时,阻止消气剂达到中间的元件。所以,这阻止了在信号输出电极与内导电膜之间的导电。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在构成阴极射线管的外壳中产生的电信号输出到外壳外部的信号输出方法,一种安装用来把电信号输出到外壳外部的信号输出电极的方法,以及一种具有输出电信号到外壳外部的功能的阴极射线管。
在图象显示设备中,例如电视接收机或用于计算机的监视器中,广泛地使用阴极射线管(CRT)。在CRT中(下面,也简称为“管子”),电子束从电子枪发射到荧光屏,图象按照电子束的扫描被形成。CRT通常包括一块形成荧光屏的面板和一个与面板组合在一起的漏斗形玻壳。在CRT的漏斗形玻壳的后部,形成一个伸长的管颈,其中有一个电子枪。从管颈到面板的荧光屏的内表面涂敷内导电膜,它被电连接到阳极,并保持为高电压。CRT作为一个整体的外形是由面板、漏斗形玻壳、和管颈形成的漏斗形状。在以下的描述中,由面板和漏斗形玻壳构成的CRT的整个部分也将被称为“外壳”。
在CRT中,有一种情况,其中希望把在管子中(也就是,在外壳中)产生的电信号输出到CRT的外面(也就是,外壳的外部,它也将被简称为“管子外部”)。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No.11-72658中发明申请人揭示了一种CRT,其中在管子的电子束的扫描区域中提供了用于按照入射的电子束产生检测信号的检测装置。按照该发明,由管子中的检测装置产生的检测信号被输出到管子的外面,并且被使用来控制电子束的扫描部分。在该发明中,通过把信号输出电极直接安装在外壳的内壁和外壁成为互相面对的形式,形成一个电容,使用外壳的一部分作为介质。通过把电子束检测装置电连接到电容,由检测装置产生的检测信号被输出到外壳的外面。被安装在外壳内壁上的电极与在管子中形成的内导电膜是互相绝缘的。
另一方面,CRT的制造过程包括所谓的吸气处理,用于把称为消气剂的诸如活性材料的物质(例如,钡),引入到管子中,以使得不必要的气体被消气剂吸收,由此保持管子中的高度真空状态。然而,在安装信号输出电极的方法中,担心在吸气处理中所引入的消气剂被粘结在安装在外壳的内壁上的电极的周界,以及信号输出电极和在管子中形成的内导电膜被做成导电的。当在管子中形成的内导电膜和信号输出电极被做成导电时,有可能在外壳中产生的检测信号不能精确地输出到外面。所以,希望在考虑到吸气处理的情况下安装电极。
本发明是在考虑到该问题下完成的,以及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安装用于将在阴极射线管的外壳中产生的电信号输出到外面,而且不受消气剂的有害影响的信号输出电极的信号输出电极安装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输出在阴极射线管中的信号的方法和阴极射线管,它可优良地将在阴极射线管的外壳中产生的电信号输出到管子外面,而不受消气剂的有害影响。
按照本发明的在阴极射线管中安装信号输出电极的方法,用于将在阴极射线管的外壳中产生的电信号输出到外壳外面的信号输出电极以这样一种方式被安装在外壳的内壁上,以使得至少信号输出电极的周界与外壳的内壁隔开。
按照本发明的在阴极射线管中的信号输出方法,用于输出在阴极射线管的外壳中产生的电信号到外壳的外面信号输出电极以这样一种方式被安装在外壳的内壁上,以使得至少信号输出电极的周界与外壳的内壁隔开,以及在外壳中产生的电信号通过被安装在外壳内壁上的信号输出电极而被输出到外壳的外面。
按照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包括:外壳;光发射部分,用于按照外壳中发射的电子束的扫描发光;以及信号输出电极,它以这样的方式被安装在外壳的内壁上,以使得至少周界是与外壳的内壁隔开的,以及它把在外壳中产生的电信号输出到外壳的外面。
按照本发明的按照信号输出电极的方法,信号输出电极以这样一种方式被安装在外壳的内壁上,以使得至少电极的周界是与外壳内壁隔开的。
按照本发明的信号输出方法和阴极射线管,在外壳中产生的电信号通过以这样一种方式经由安装的信号输出电极输出到外壳的外面,以使得至少电极的周界是与外壳的内壁隔开的。
从以下的说明,将更全面地明白本发明的其它和进一步的目的、特性和优点。
图1示意地显示了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CRT的结构,连同电子束的扫描方向的例子。
图2是图1所示的CRT中的指引电极及其周界放大的截面图。
图3A和3B是显示图1的CRT的信号输出电极的结构例子的正视图和截面图。
图4是显示在图1的CRT中围绕指引电极的电路元件形成的电路结构的电路图。
图5是显示图4电路的频率响应的特征图。
图6是显示在图1的CRT中信号处理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7A到7G是显示在图1的CRT中提供给处理电路的各种信号的波形的说明图。
图8是用于解释在图1的CRT中图象校正方法的图。
图9是用于解释在图1的CRT中要被校正的扫描屏幕的图。
图10是用于解释在图1的CRT中在指引电极的周界的电子束的扫描周期的图。
图11A和11B是用于解释图3所示的信号输出电极的行动的截面图。
图12A和12B是用于解释图11A和11B所示的信号输出电极行动的对比性实例的截面图。
图13A和13B是显示信号输出电极结构的另一个例子的正视图和截面图。
图14A和14B是显示信号输出电极结构的再一个例子的正视图和截面图。
图15A和15B是显示信号输出电极结构的又一个例子的正视图和截面图。
图16A和16B是示意地显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CRT结构连同电子束扫描方向的例子的图。
图17是用于解释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CRT中电子束扫描方向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B是CRT的主视图。图1A是沿图1B的A-A’线所取的截面图。按照实施例的CRT包括其上形成荧光屏11的面板10,和一个漏斗形玻壳20,它与面板10组合在一起。在漏斗形玻壳20的后部,形成一个伸长的管颈30,其中有一个电子枪31。CRT作为一个整体的漏斗形的外形是由面板10、漏斗形玻壳20、和管颈30形成。在实施例中,相应于阴极射线管的整个形状的部分将被称为“外壳”。面板10的开放部分和漏斗形玻壳的开放部分通过焊接互相粘接在一起,其内部可保持真空状态。在荧光屏11上形成由荧光粉制成的条形图案(未示出)。荧光屏11相应于本发明中“发光板”的例子。
在CRT中(也就是,在外壳中),由金属薄膜制成的选色12被放置成面对荧光屏11。选色12是符合系统的小孔栅网,障板等。彩色选择机构12的周界由一个框架支持,并通过支撑弹簧14附着在面板10的内表面。面板20具有阳极24,其上加上阳极电压HV。在漏斗形玻壳20和管颈30的周界,安装有用于偏转从电子枪31发射的对于各种颜色的电子束eB的偏转线圈21和用于聚焦从电子枪31发射的电子束eB的聚焦线圈32。从管颈30到面板10的荧光屏11的内表面被涂敷以内导电膜22。内导电膜22被电连接到阳极24,并维持在高电位的阳极电压HV上。漏斗形玻壳20的外部周界面被涂敷以外导电膜23。
虽然图上未示出,电子枪31具有一种结构,其中多个电极(栅格)被安排在具有用于红(R)、绿(G)和蓝(B)三色的三个阴极(热阴极)的热阴极结构的前部。通过每个电极实行对于从阴极发射的电子束eB的控制、加速等等。用于每个颜色的从电子枪31发射的电子束eB穿过选色12等,并打在荧光屏11上的相应颜色的荧光物质上。
在CRT的两个侧面,提供有右指引电极25R和左指引电极25L,每个电极具有矩形板形状(下面,两个电极25R和25L一起被称为“指引电极25”)。指引电极25被提供在管子中电子束eB的水平方向的过扫描区域中,面向荧光屏11,并根据入射电子束eB产生电子检测信号。从指引电极25产生的检测信号被提供给处理电路,用于管子外部(也就是,外壳的外部)的图象校正,它主要被用来控制电子束eB的扫描位置。在实施例中,过扫描区域表示在电子束eB的扫描区域中在有效屏幕区域以外的区域。在图1上,区域SW相应于在水平方向上荧光屏11上的有效屏幕,以及OS是水平方向上过扫描区域。
指引电极25R和25L相应于本发明中“电子束检测装置”的例子。
指引电极25是由诸如金属的导电物质制成的。例如,指引电极25是通过使用支撑选色12的框架13作为一个基座,经过绝缘材料(未示出)而吊悬的。指引电极25被电连接到附着在框架13上的电阻R1。阳极电压HV经过内导电膜22、框架13、电阻R1等被加到指引电极25上。
指引电极25经过弹簧26也被电连接到通过使用漏斗形玻壳20的一部分形成的电容Cf的在管子中的信号输出电极42。电容Cf是以以下的方式形成的。在漏斗形玻壳20上提供一个局部的区域(例如,圆形或方形),它没有被涂敷以内导电膜22和外导电膜23。在该区域的内部区域,形成圆形或方形的信号输出电极41和42,以使得在漏斗形玻壳上互相面对。信号输出电极41和42每个的形状不限于圆形或方形,而可以使用其它形状。
信号输出电极42相应于本发明中的“信号输出电极”的例子,以及弹簧26相应于本发明中的“按压元件”的例子。
电容Cf的在管子外部的信号输出电极41通过粘接剂等被直接附着在漏斗形玻壳20的外壁上。信号输出电极41被连接到信号放大器AMP1。由放大器AMP1放大的信号被从输出端口43输出到图6所示的处理电路,这将在以后讨论。在电容Cf的信号输出电极41与放大器AMP1之间,放大器AMP1的输入电阻Ri和输入电容Ci被连接。输入电阻Ri的一端和输入电容Ci的一端被连接到地。在指引电极25和被连接到阳极24的内导电膜22之间,产生一个寄生电容Cs。
电容Cf的在管子内部的信号输出电极42通过作为按压元件的弹簧26被按压和附着在漏斗形玻壳20的内壁上。信号输出电极42经过中间的元件42a被安装在漏斗形玻壳20的内壁(图3)。中间的元件42a被提供来使得信号输出电极42的周界与漏斗形玻壳的内壁隔开,它具有防止信号输出电极42受到消气剂在所谓的吸气处理中的有害影响的功能。中间的元件42a被提供在信号驱动电极42周界的内部区域,以使得不受到消气剂的有害影响。中间的元件42a可以按照信号驱动电极42的周界的形状来提供。例如,中间元件42a被提供以使得包围区域比以圆形或方形的信号输出电极42的周界更靠里边。例如,中间的元件42a可以在相应于图3的方形信号输出电极四个角的内部四个位置处局部地被提供。中间的元件42a的材料没有特定的限制,只要它没有对于信号输出电极42a的信号发送功能施加影响。通过提供中间元件42a得到的作用将在后面参照图11等特别进行描述。
弹簧26例如,接触除信号输出电极42周界以外的区域,它把信号输出电极42按压在漏斗形玻壳20的内壁上。弹簧也具有从指引电极25传输电信号到信号输出电极42的功能,它是由导电物质制成的。例如,除弹簧26以外,当提供了连接信号输出电极42和指引电极25的导电信号传输线时,弹簧26不一定要由导电物质制成。
现在将描述从指引电极25到管子外部的处理电路的检测信号的路径。
当在过扫描区域的电子束eB入射到和碰撞到指引电极25时,电位从阳极电压HV(V)降低IbxR(V)。在实施例中,电压降信号作为检测信号经过电容Cf被引出到管子的外部。Ib表示由于电子束eB的通过所产生的电流值。CRT通过用电子束eB扫描而起作用。在实施例中,由与被安装在管子的特定区域的指引电极25的碰撞所产生的信号变成为间歇的信号。所以,不必通过DC(直流)耦合传送来自指引电极25的检测信号。检测信号可以通过经电容Cf的交流耦合被引导通过传输线传送到用于管子外部的图象校正的处理电路。
现在将说明电容器Cf的电容量。电容器Cf由作为介质的玻璃材料制成,玻璃也是作为CRT外壳部件的漏斗形玻壳20的材料。漏斗形玻壳20的玻璃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χ通常约为6。当假定作为电容器Cf的介质的玻璃的厚度是5mm时,每个信号输出电极41和42的面积是4cm2,由于真空的介电常数ε0数是8.85×10-12[C/Vm],电容器f的静态电容C可从C=χε0S/d得出为4.25pF。正如后面将描述的,这样的小电容是足够完成由管子外部的图象校正处理电路进行的处理的。
现在将描述在来自指引电极25的检测信号的信号路径上的电路的特性。在图4所示的电路图上,与指引电极25碰撞的电子束eB被表示为完全的电流源IB。在如图所示的等效电路中,电流源IB,电阻R1,寄生电容Cs,输入电阻Ri,和输入电容Ci以这种次序被并联连接,以及电容Cf被连接在寄生电容Cs和输入电阻Ri之间。在电容Cf正端处的电极被连接到电流源IB,电阻R1,和寄生电容Cs的正端。在电容Cf负端处的电极被连接到输入电阻Ri,输入电容Ci的正端,和放大器AMP1。
在图5上,垂直轴代表增益(dB)以及横轴表示频率(Hz)。特征图可通过在如图4所示的等效电路中的每个电路元件中设置电阻R1的电阻值为1kΩ,寄生电容Cs的电容值为10pF,电容Cf的电容值为5pF,输入电阻Ri的电阻值为10MΩ,和输入电容Ci的电容值为1pF,作为特征值的一个例子而得出。从特征图,可清晰地看到以下结果。在指引电极25中产生的信号电压VIN由于电容Cs的并联影响在高于几MHz的高频段开始衰减。加到放大器AMP1的输出电压VOUT的低频段特征由电容Cf和输入电阻Ri构成的高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控制。在中间范围(10kHz)或更高频率处,输出电压与信号电压的比值被控制到在电容Cf与输入电容Ci之间的电压比值。在具体的例子中,当频率处在从几kHz到大约10MHz的范围时,可以以几乎平坦的频率响应检测到信号。由于在正常的CRT中的扫描频率处在从几kHz到几百kHz的范围,所以频率响应对于用于信号检测的电路是足够的。
在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指引电极25R和25L被放置在管子的右侧和左侧。也有可能使得电极25L和25R是电独立的,同样地,使得电容Cf是电独立的,以及从右面和左面分开的信号路径得出检测信号。也有可能电连接管子中的右面和左面的指引电极25R和25L,以及因为以下原因从单个电容Cf得出信号。在CRT中,用于光栅扫描的电子束eB不是同时与右面和左面的指引电极25R和25L碰撞,这样,哪一个指引电极被电子束eB击打到,可通过管子外部的处理电路来鉴别。当右面和左面的指引电极25在管子中被电连接时,寄生电容Cs增加以及高频特性恶化。当特性处在可容许的范围时,按照电连接右面和左面的指引电极25R和25L的方法的结构是更简单的。
在CRT中,传统上,放置一个具有类似于指引电极25的形状的被称为电子束挡板的屏蔽元件,以便使得荧光屏11与过扫描区域的电子束eB屏蔽,以阻止过扫描区域的电子束eB在管子中反射和入射到荧光屏11,以及由此引起不当心的光发射。在实施例中的指引电极25也可被用作为电子束屏蔽。显然,指引电极25和电子束屏蔽可以分开地提供。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电子束屏蔽被放置在指引电极25和框架13之间。
如图6所示,CRT包括:指引驱动信号产生单元51,其上加上同步信号SS以及它产生指引驱动信号S1;混合器52,用于把由指引驱动信号产生单元51产生的指引驱动信号S1与加上的视频信号SV混合,并输出结果的信号;视频放大器VAMP,用于放大混合器52的输出;指引信号处理电路53,其上加上从放大器AMP1输出的指引信号S2和同步信号SS以及它输出聚焦校正信号S3和偏转校正信号S4;聚焦电路54,用于根据来自指引信号处理电路53的聚焦校正信号S3来控制聚焦线圈32;以及偏转电路55,用于根据来自指引信号处理电路53的偏转校正信号S4来控制偏转线圈21。
指引驱动信号S1是用于以电子束eB在过扫描区域中扫描的信号。在该过扫描区域中放置了指引电极25。指引信号S2相应于来自指引电极25的检测信号。下面将具体地描述通过使用这些信号执行图象校正的方法。
现在将描述具有这种结构的CRT的运作。
首先将整体地描述该运作。在图1所示的CRT中,用于每个颜色的电子束从用于R,G和B(未示出)的阴极的每个阴极被发射,这些阴极被放置在电子枪31中。从电子枪发射的用于各个颜色的电子束eB由聚焦线圈32的电磁作用进行聚焦和由偏转线圈21的电磁作用进行偏转,由此,用电子束扫描整个荧光屏,并在面板10的表面的有效屏幕区域SW上显示想要的图象。
当在有效屏幕区域SW以外的过扫描区域OS用电子束eB扫描和电子束eB击打指引电极25时,在指引电极25上出现电压降。按照电压降的信号作为检测信号通过在漏斗形玻壳20中提供的电容Cf被引导到管子外面,以及指引信号S2从放大器AMP1输出。指引信号处理电路53(图6)根据指引信号S2输出聚焦校正信号S3和偏转校正信号S4。聚焦电路54根据聚焦校正信号S3控制聚焦线圈32。偏转电路55根据偏转校正信号S4控制偏转线圈21。因此,电子束eB的扫描位置被控制,从而校正了图象失真等。
参照图7到10,将更具体地描述根据指引信号S2校正图象的方法。
在下面,如图8所示,将描述电子束eB以水平方向从左至右(图8的X方向)进行行扫描和以垂直方向从顶部至底部进行场扫描的情况。在图8上,用于水平扫描的电子束eB的左端用eL表示,而右端用eR表示。在下面,如图9所示,将描述进行图象校正的情况,以使得枕形的扫描屏幕81被校正为正确的长方形扫描屏幕82。扫描屏幕81具有在水平方向上变窄的中心部分和在水平方向上伸长的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
图7A显示了被加到混合器52上的视频信号SV的波形。在CRT中,在视频信号SV的显示时间间隔TH1内,有效的屏幕区域SW用电子束eB来扫描。时间间隔TH2是视频图象的消隐时间间隔,在其中不提供实质性的视频信号。图7B显示CRT中水平偏转电流的波形。图7C显示偏转消隐信号的波形。时间间隔tb相应于在水平偏转扫描中所谓的回程时间间隔。
图7D显示通过把图7所示的视频信号SV与来自指引驱动信号产生单元51的指引驱动信号S1(图6)进行混合而得出的信号的波形。所得的信号相应于从混合器52输出的信号(图6)。如上所述,指引驱动信号S1是在过扫描区域中的电子束eB的扫描信号,在该过扫描区域中放置了指引电极25。指引驱动信号S1是通过选通一个具有脉冲周期(例如,2×tm的周期)的信号而得出的脉冲信号,该脉冲周期略短于周期TH2,相差在如图7A所示的视频消隐时间间隔TH2内的图7C所示的偏转消隐信号。在图7D上,脉冲信号S1L相应于一个扫描到左面过扫描区域的信号,而脉冲信号S1R相应于一个扫描到右面过扫描区域的信号。每个脉冲信号S1L和S1R的脉冲时间间隔是ti。时间间隔tm是实际上不发射电子束eB的时间间隔。该时间间隔是被提供来减小扫描过扫描区域OS的电子束eB对于有效屏幕区域SW影响的消隐时间间隔。
图7E到7G显示了当电子束eB根据包括图7D所示的指引驱动信号S1的视频信号进行扫描时,根据从指引电极25检测的信号从放大器AMP1输出的指引信号S2的波形。图7E所示的波形是当进行适当的偏转扫描时要被输出的指引信号S2的理想波形。图7F所示的波形是当与正常的屏幕相比较,在水平方向在展宽屏幕的方向上进行偏转电子束时所输出的指引信号S2的波形。例如,屏幕具有展宽的上部和下部,像图9所示的枕形扫描屏幕81那样。与图7F相反,图7G的波形是当与正常的屏幕相比较,在水平方向在压窄屏幕的方向上进行偏转电子束时所输出的指引信号S2的波形。例如,屏幕具有如图9所示的枕形的扫描屏幕81的被压窄的中部。
电子束eB的偏转被控制成使得指引信号S2的如图7F或7G所示的波形变成为图7E的波形。更具体地,偏转校正信号S4从指引信号处理电路53发射,以使得在由左面指引电极25L得出的指引信号S2的内部边沿61与由右面指引电极25R得出的指引信号S2的内部边沿62的每个内部边沿和视频消隐信号的边沿之间的时间间隔变成为预定的时间间隔tg(tg>tm)。因此偏转电路55的在水平方向上的幅度和相位被自动地控制。自动控制操作被执行,以使得从电子束到达在有效的屏幕区域SW以外的过扫描区域OS中所提供的指引电极25L或25R的内侧边沿25L1或25R1至到达相应于视频显示时间间隔TH1的一个区域之间的时间被控制为预定的时间间隔tg。结果,偏转电路55的水平的幅度和相位被自动地稳定。由于CRT可以显示彩色图象,用于R,G,和B的电子束eB要被调整。当聚焦电路54和偏转电路22被同时控制以及在每个颜色R,G,和B上进行调整时,聚焦也可被自动校正。通过每次水平偏转扫描时重复进行这样的自动控制连同垂直偏转扫描,例如,图9所示的扫描屏幕81那样的枕形的图象失真可在整个区域中被校正。
在以上描述中,通过使用长方形指引电极25使得有可能检测在过扫描区域中电子束eB在一个方向(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例如,通过在指引电极25上形成一个凹孔,电子束在两个方向上的扫描位置可被检测。通过检测电子束eB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扫描位置,可以执行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图象校正。
虽然已经描述了在管子中的右面和左面过扫描区域中提供两个指引电极25R和25L的例子,但指引电极可被提供在管子中的上部和下部过扫描区域中。通过也在上部和下部过扫描区域中提供指引电极,电子束eB的位置不单在扫描图象的右面部分和左面部分被提供,而且也可检测上面和下面部分。这使得图象能够被校正,以使得图象更正确地被显示。
由于在由本发明的代理人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11-72658中,揭示了这样的指引电极的修改,这里略去进一步的说明。
根据指引信号S2的来控制电子束eB的时间间隔可被任意地设定。该时间间隔可如下地选择。例如,该控制可以在CRT启动后,以正常时间间隔间歇地进行,或经常地进行。当采用所谓的反馈环的结构,以使得电子束eB的校正结果在电子束eB反映在下一场的扫描时,即使在运行期间改变CRT的的安装位置或方向,由于诸如地球磁性那样的环境的改变而造成图象失真等可被自动校正。而且,当扫描屏幕由于处理电路中的长期改变而变动时,该变动可被自动地吸收,而可以显示正确的图象。当处理电路的运行是稳定的和安装位置没有改变时,只在启动CRT后才执行校正就足够了。如上所述,在实施例中。诸如地球磁性那样的环境的改变和在处理电路中的长期改变对于显示图象的影响可被自动地校正。
现在参照图11A和11B的截面图,将描述作为按照实施例的CRT的特性的信号输出电极42的作用。
图11A显示了信号输出电极42的结构和在执行用于保持管子中的高真空度的吸气处理以前的周界情形。正如通过参照图2和3所描述的,实施例采用通过中间的元件42a把信号输出电极42以一种方式安装在没有涂敷内导电膜22的区域上的方法,其中信号输出电极42的周界是与漏斗形玻壳20的内壁分开的。通过如上所述地安装信号输出电极42,在信号输出电极42与内导电膜22之间提供绝缘的区域110。因此,信号输出电极42是与内导电膜22绝缘的。在信号输出电极42如上所述地被安装的情况下,当把诸如活性金属(例如,钡)那样的物质作为消气剂100引入到管子中时,导致如11B图所示的状态。
图11B显示了信号输出电极42的状态以及在执行吸气处理以后它的周界情形。如图所示,通过执行吸气处理而溅射消气剂100,消气剂100被粘接在信号输出电极42和内导电膜22上。消气剂100也部分地粘接到在信号输出电极42与内导电膜22之间的绝缘区域110。取决于消气剂100在绝缘区域110中的粘接状态(例如,当消气剂100达到中间元件42a),信号输出电极42和内导电膜22被做成导电的。然而,实际上,信号输出电极42以这样的方式被安装,其中由中间元件42a把信号输出电极42的周界与漏斗形玻壳20的内壁隔开。中间元件42a被提供在信号输出电极42的周界的内壁上,以免受消气剂的有害影响。因此,阻止消气剂100达到中间元件42a。这样,它阻止了在信号输出电极42与内导电膜22之间的导电。
接着,将描述在以上的实施例中的安装信号输出电极42的方法的比较性实例。在该比较性实例中,如图12A所示,信号输出电极42被直接安装在漏斗形玻壳20的内壁上,而不使用中间元件42a。图12A显示了在执行吸气处理之前信号输出电极42的结构及其周界情形。在这种状态下,以类似于图11A情形的方式,绝缘区域110A被提供在信号输出电极42和内导电膜22之间,以使得信号输出电极42是与内导电膜22绝缘的。在信号输出电极42如上所述地安装的状态下,当消气剂100被引入到管子中时,结果是图12B所示的状态。
图12B显示了在比较性实例中在执行吸气处理之后信号输出电极42及其周界的状态。如图所示,通过把消气剂100引入到吸气处理中,消气剂100被粘接在信号输出电极42和内导电膜22上。消气剂100也被粘接在信号输出电极42与内导电膜22之间的整个绝缘区域110。在比较性实例中,因此,信号输出电极42和内导电膜22被做成导电的。当信号输出电极42和内导电膜22被做成导电时,在外壳中产生的检测信号不能正确地输出到外面。
安装信号输出电极42而不受消气剂的有害影响的方法不单包括以上的使用中间元件42a的方法,也包括使电极本身变形而具有凸起部分的方法。
图13所示的信号输出电极42-1,例如,通过部分地按压电极,使得它具有相应于中间元件42a的功能,而具有凸起部分42-1a中。如图13A所示,凸起部分42-1a被部分地提供在相应于方形的信号输出电极42-1四个角的内部四个位置上。信号输出电极42-1被安装成使得凸起部分42-1a接触到外壳的内壁。因此,以类似于信号输出电极42的方式,信号输出电极42-1可以防止受到消气剂的有害影响。
凸起部分42-1a的位置和形状不限于上述的情形。另外的位置和形状也可被使用,只要电极以这一种状态被安装在内壁上,以使得至少周界是与外壳的内壁隔开的。
虽然凸起是在只是图11和13的电极的周界的区域中部分地形成的,但只是周界的整个区域可以被形成为凸起的形状。图14A和14B所示的信号输出电极42-2a涉及一个例子,其中中间元件42-2a被提供在只是电极的周界的整个区域,形成在只是电极的周界的整个区域中的凸起。图15所示的信号输出电极42-3涉及一个例子,其中凸起部分42-3a通过弯曲或按压电极而被提供在除电极周界以外的整个区域。在这些例子中,当凸起的区域足够大时,例如,电极可以仅仅通过只使用粘接剂而把凸起部分固定到外壳的内壁上就被安装。当只通过粘接剂不能得到足够的安装强度时,以图2所示的信号输出电极42情形的方式,通过用弹簧26按压电极,可以得到足够的安装强度。
如上所述,按照实施例,信号输出电极42以这样的方式被安装在外壳的内壁上,以使得至少周界是与外壳的内壁隔开的。因此,信号输出电极42可被安装而不受消气剂的有害影响。由于凸起物是通过使用中间元件42a或通过形成凸起部分而在电极上部分地形成的,作为以一种方式安装信号输出电极42,以使得周界是与外壳的内壁隔开的方法,该方法可以以低成本来实现。而且,通过用弹簧26作为按压元件按压信号输出电极42以使得它被安装在外壳的内壁上,信号输出电极42可被安全地固定在外壳的内壁上。
按照实施例,外壳中产生的来自指引电极25的电检测信号通过信号输出电极42被拿到外壳的外面,该信号输出电极42以这样的方式被安装,以使得至少信号输出电极42的周界是与外壳的内壁隔开的。因此,来自指引电极25的电检测信号可被优选地输出到管子的外面,而不受消气剂的有害影响。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以下的说明中,与第一实施例元件相同的的元件用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对它们的说明被适当地省略。
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普通的通过单个电子枪形成单个屏幕的CRT,但在第二实施例中,将描述一种提供有多个电子枪的CRT、由从多个电子枪发射的多个电子束形成的多个局部的屏幕、以及通过连接多个局部图象而形成的和显示的单个图象。
图16B是CRT的主视图。图16A是沿图16B的A-A’线所取的截面图。按照实施例的CRT包括:其上形成荧光屏11的面板10’;和一个漏斗形玻壳20’,它与面板10’组合在一起。在漏斗形玻壳20’的右面和左后部,形成两个伸长的管颈30R和30L,其中有电子枪31R和31L。CRT具有由面板10’、漏斗形玻壳20’、和管颈30L与30R形成的两个漏斗形状的外壳。
虽然未示出,但是以类似于图1的电子枪31的方式,每个电子枪31L和31R具有一种结构,其中多个电极被安排在具有用于红(R),绿(G),和蓝(B)的三个阴极的热阴极结构的前部。通过每个电极实行对于从阴极发射的电子束eBL和eBR的控制、加速等等。从电子枪31L和31R发射的对于每个颜色的电子束穿过选色12等,并打在荧光屏11上的相应颜色的荧光物质上。
在CRT中,图象的左半面是由从被放置在左侧的电子枪31L发射的电子束eBL画出的,而图象的右半面是由从被放置在右侧的电子枪31R发射的电子束eBR画出的。通过部分重叠和连接右面与左面的部分图象的末端,单个图象SA作为整体被形成和被显示。作为整体被形成的图象SA的中心部分相应于荧光区域OL,其中右面与左面的部分图象互相重叠。在重叠区域OL中的荧光屏11被电子束eBL和eBR共用。
图16B显示了电子束eBL和eBR的扫描方向的例子。来自左电子枪31L的电子束eBL的行扫描是以水平方向从右至左(图16A上的X2方向)进行的。场扫描是以垂直方向从顶部至底部进行的。在图16B上,来自右电子枪31R的电子束eBR的行扫描是以水平方向从左至右(图16A上的X1方向)进行,以及场扫描是以垂直方向从顶部至底部进行的。在图16B所示的例子中,由电子束eBL和eBR进行的行扫描是在水平方向从屏幕中心向着外侧地以相反的方向进行的,而场扫描是和普通的CRT一样从顶部至底部进行的。
例如,如图17所示,也可以使用与图16B所示的不同的电子束eBL和eBR的扫描方向。在图16B中,由电子束eBL和eBR进行的行扫描是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和场扫描是从顶部至底部进行的。在图17的例子中,由电子束eBL和eBR进行的行扫描是从顶部至底部(图上的Y方向)进行的,和场扫描是在水平方向从屏幕中心向着外侧地以相反的方向(图上的X1和X2方向)进行的。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由电子束eBL和eBR进行的行扫描和场扫描是与图16B所示的例子相反的方向上进行的。
在CRT中,在连接右面和左面相邻的部分屏幕时的电子束eBL和eBR的过扫描区域(在该实施例中的整个屏幕的中心)中,提供了具有长方形平板形状的指引电极70,以便面对荧光屏11。而且,在CRT中在指引电极70与荧光屏11之间,放置了作为屏蔽电子束eBL和eBR的元件的V形电子束挡板27,以阻止在过扫描区域OS中的电子束eBL和eBR到达荧光屏11而导致有害的光发射。电子束挡板27,例如,通过使用用于支撑选色12作为基座的框架13而被吊悬。电子束挡板27通过框架13被电连接到内导电膜22,以使得加上阳极电压HV。在该实施例中,电极70相应于本发明中的“电子束检测装置”的例子。
虽然未示出,在指引电极70上沿着纵向形成多个凹孔。指引电极70根据入射电子束eBL和eBR检测信号。从指引电极70产生的检测信号被加到管子外面的用于图象校正的处理电路,该信号主要用来控制在电子束eBL和eBR的连接部分中的图象数据。
过扫描区域表示用电子束eBL和eBR扫描的、形成有效屏幕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在图16A和16B上,区域SW1表示在电子束eBR的水平方向上荧光屏11上的有效屏幕,以及区域SW2表示在电子束eBL的水平方向上荧光屏11上的有效屏幕。
指引电极70是由诸如金属的导电物质制成的。例如,指引电极70是通过使用作为一个基座的框架13,经过绝缘材料(未示出)而被吊悬的。指引电极70被电连接到电阻R1,电阻R1被连接到漏斗形玻壳20的内表面。阳极电压HV经过内导电膜22、电阻R1等被加到指引电极70上。指引电极70通过弹簧26也被电连接到由使用漏斗形玻壳20’形成的电容Cf的在管子内部的一个电极42’。
形成电容Cf的方法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参照图2描述的电容Cf的形成方法。在漏斗形玻壳20’中,部分地提供了没有涂敷内导电膜22和外导电膜23的区域。在该区域的内部区域中,例如,信号输出电极41’和42’被形成为在漏斗形玻壳20’上互相面对。
以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方式,在管子内部的信号输出电极42’被这样地安装在外壳的内壁上,以使得至少周界与外壳的内壁隔开,这样信号输出电极42不会受到在吸气处理中要被引入的消气剂的有害影响。以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方式,信号输出电极42’是通过使用中间元件42a或通过部分地突出电极而以一种方式被附着,以使得周界与外壳的内壁隔开。
由于,例如,在由本发明的代理人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11-144967中,揭示了这样的多电子枪类型的CRT,这里略去进一步的说明。
如上所述,按照实施例,以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方式,在多电子枪类型的CRT中,信号输出电极42’可被安装,而不受消气剂的有害影响。来自指引电极25的电检测信号可被输出到管子外部,而不受消气剂的有害影响。
在第二实施例中的其它结构、运作和作用类似于第一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而可进行各种修改。例如,虽然已经以实施例描述了用于显示彩色图象的CRT,但本发明也可被应用于用于显示单色图象的CRT。虽然在每个实施例中描述了提供在漏斗形玻壳20或20’中的信号输出电极42或42’的例子,但形成信号输出电极42或42’的位置可以是另一个部件(例如,在面板10或10’上),只要它是在CRT的外壳中。而且,虽然在每个实施例中描述了用于输出来自用于检测电子束位置的指引电极25或25’的信号的电极,但本发明也可被应用于用于输出来自管子内部的用于另外目的的信号的电极。
作为安装信号输出电极的方法,也可以采用除了在实施例中所表示的方法以外的方法,只要信号输出电极可被安装在外壳的内壁上以使得至少其周界是与外壳的内壁隔开的。
虽然在第二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具有两个电子枪的CRT,它通过连接两个扫描屏幕而形成单个屏幕,但本发明也可被应用于具有三个或多个电子枪的CRT,它通过连接三个或多个扫描屏幕而形成单个屏幕。在第二实施例中,局部的屏幕互相部分地重叠,由此得到单个屏幕。也可通过只线性地连接局部屏幕的末端而不使用重叠的区域,来得到单个屏幕。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用电子束eBL和eBR进行的行扫描是以从屏幕中心向着外侧的相反的方向进行的,以及场扫描是像普通的CRT一样从顶部到底部进行的。本发明不限于电子束eBL和eBR的扫描方向。例如,行扫描可以是从屏幕的外侧到中心进行的。虽然在第二实施例中,用电子束eBL和eBR进行的场扫描是以从中心向着外侧的相反的方向进行的,如图17所示,例如,场扫描也可以从屏幕中心向着外侧进行的。用电子束eBL和eBR进行的扫描也可以以相同的方向进行。
显然,从以上的教导看来,有可能作出本发明的许多修改和变化。所以,应当看到,在附属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以与具体描述不同的方式来实施。
Claims (17)
1.把信号输出电极安装在外壳上的方法,信号输出电极用于把在阴极射线管外壳中产生的电信号输出到外壳的外部,其特征在于,
其中信号输出电极以这样的方式被安装在外壳的内面上以使得至少信号输出电极的周界是与外壳的内壁隔开的。
2.按照权利要求1的在阴极射线管中安装信号输出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只是信号输出电极周界的区域中形成凸起部分,以使得与外壳的内壁接触,由此使得至少信号输出电极的周界是与外壳的内壁隔开的。
3.按照权利要求2的在阴极射线管中安装信号输出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信号输出电极上的凸起部分是通过部分地弯曲或按压信号输出电极而形成的。
4.按照权利要求1的在阴极射线管中安装信号输出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中间元件被提供在除信号输出电极周界以外的区域与外壳的内壁之间,以及信号输出电极通过中间元件被安装在外壳的内壁上。
5.按照权利要求1的在阴极射线管中安装信号输出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信号输出电极是通过用按压元件进行按压而被安装在外壳的内壁上的。
6.按照权利要求1的在阴极射线管中安装信号输出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阴极射线管包括:
电子枪,用于发射电子束,用该电子束扫描有效屏幕和有效屏幕以外的过扫描区域;以及
电子束检测装置,被提供在电子束的过扫描区域中,和根据入射电子束产生电检测信号,
其中信号输出电极和电子束检测装置互相电连接,以使得由电子束检测装置产生的检测信号可作为电信号通过信号输出电极被输出到外壳外部。
7.按照权利要求6的在阴极射线管中安装信号输出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阴极射线管具有用于发射多个电子束的多个电子枪,通过用从电子枪发射的多个电子束进行扫描而形成多个局部屏幕,以及通过连接多个局部屏幕而形成一个单个屏幕。
8.阴极射线管中的信号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用于输出在阴极射线管外壳中产生的电信号的信号输出电极以这样的方式被安装在外壳的内面上以使得至少信号输出电极的周界是与外壳的内壁分隔开的,以及
在外壳中产生的电信号通过被安装在外壳内面上的信号输出电极被输出到外壳的外部。
9.按照权利要求8的在阴极射线管中的信号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只是信号输出电极周界的区域中形成凸起部分,以使得与外壳的内壁接触,由此使得至少信号输出电极的周界是与外壳内壁隔开的。
10.按照权利要求9的在阴极射线管中的信号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信号输出电极上的凸起部分是通过部分地弯曲或按压信号输出电极而形成的。
11.按照权利要求8的在阴极射线管中的信号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中间元件被提供在除信号输出电极周界以外的区域与外壳的内壁之间,以及信号输出电极通过中间元件被安装在外壳的内壁上。
12.按照权利要求8的在阴极射线管中的信号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信号输出电极是通过用按压元件进行按压而被安装在外壳内壁上的。
13.按照权利要求8的在阴极射线管中的信号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阴极射线管包括:
电子枪,用于发射电子束,用该电子束扫描有效屏幕和有效屏幕以外的过扫描区域;以及
电子束检测装置,被提供在电子束的过扫描区域中,和根据入射电子束产生电检测信号,
其中信号输出电极和电子束检测装置互相电连接,以使得由电子束检测装置产生的检测信号可作为电信号通过信号输出电极被输出到外壳的外部。
14.按照权利要求13的在阴极射线管中的信号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阴极射线管具有用于发射多个电子束的多个电子枪,通过用从电子枪发射的多个电子束进行扫描而形成多个局部屏幕,以及通过连接多个局部屏幕而形成一个单个屏幕。
15.阴极射线管,包括:
外壳;
光发射部分,用于按照外壳中发射的电子束进行的扫描来发射光;以及
信号输出电极,它以这样的方式被安装在外壳的内面上以使得至少其周界是与外壳的内壁隔开的,和信号输出电极把在外壳中产生的电信号输出到外壳外部。
16.按照权利要求15的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子枪,用于发射电子束,用该电子束扫描有效屏幕和有效屏幕以外的过扫描区域;以及
电子束检测装置,被提供在电子束的过扫描区域中,和根据入射电子束产生电检测信号,
其中信号输出电极和电子束检测装置互相电连接,以及具有把由电子束检测装置产生的检测信号作为电信号输出到外壳外部的功能。
17.按照权利要求16的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电子枪,用于发射多个电子束,
其中通过用从电子枪发射的多个电子束进行扫描而形成多个局部屏幕,以及通过连接多个局部屏幕而形成一个单个屏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1167982A JP3019102B1 (ja) | 1999-06-15 | 1999-06-15 | 陰極線管における信号取出し電極の取り付け方法および陰極線管における信号取り出し方法並びに陰極線管 |
JP167982/1999 | 1999-06-15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77452A true CN1277452A (zh) | 2000-12-20 |
Family
ID=15859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0118857.7A Pending CN1277452A (zh) | 1999-06-15 | 2000-06-15 | 阴极射线管中输出信号电极的安装方法,信号输出方法,和阴极射线管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337546B1 (zh) |
EP (1) | EP1067575A3 (zh) |
JP (1) | JP3019102B1 (zh) |
KR (1) | KR20010039654A (zh) |
CN (1) | CN1277452A (zh) |
TW (1) | TW46206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332185A (ja) * | 2000-05-24 | 2001-11-30 | Toshiba Corp | 陰極線管装置 |
JP3417394B2 (ja) * | 2000-09-13 | 2003-06-1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陰極線管および陰極線管における信号検出方法 |
KR20030016379A (ko) * | 2001-05-09 | 2003-02-26 |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 음극선 관을 위한 편향 시스템 |
JP2003059430A (ja) * | 2001-08-09 | 2003-02-28 | Hitachi Ltd | 異径ネックを有する投射形陰極線管装置 |
JP2005267963A (ja) * | 2004-03-17 | 2005-09-29 | Hitachi Displays Ltd | 表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01803A (en) * | 1977-06-01 | 1978-07-18 | Zenith Radio Corporation | Arc suppression and static elimination system for a television crt |
US5361020A (en) * | 1988-08-12 | 1994-11-01 | Innovative Solutions & Support, Incorporated A Corporation Of Pennsylvania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cathode ray tube image quality |
US5396156A (en) * | 1992-09-28 | 1995-03-07 | Sony Corporation | Convergence correction circuit for cathode ray tube |
JPH07161308A (ja) * | 1993-12-07 | 1995-06-23 | Hitachi Ltd | カラー陰極線管用電子銃 |
JP3982020B2 (ja) | 1997-08-29 | 2007-09-26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アレイ |
-
1999
- 1999-06-15 JP JP11167982A patent/JP3019102B1/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
- 2000-05-23 TW TW089109924A patent/TW46206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0-06-09 KR KR1020000031612A patent/KR20010039654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0-06-14 US US09/593,167 patent/US6337546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06-15 CN CN00118857.7A patent/CN1277452A/zh active Pending
- 2000-06-15 EP EP00401705A patent/EP1067575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0357478A (ja) | 2000-12-26 |
KR20010039654A (ko) | 2001-05-15 |
EP1067575A3 (en) | 2004-02-18 |
EP1067575A2 (en) | 2001-01-10 |
US6337546B1 (en) | 2002-01-08 |
JP3019102B1 (ja) | 2000-03-13 |
TW462065B (en) | 2001-1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410C (zh) | 彩色阴极射线管 | |
CN1035140C (zh) | 彩色显像管装置 | |
CN1107967C (zh) | 小颈径彩色阴极射线管 | |
CN1277452A (zh) | 阴极射线管中输出信号电极的安装方法,信号输出方法,和阴极射线管 | |
CN1170228A (zh) | 彩色阴极射线管 | |
CN1168003A (zh) | 阴极射线管 | |
EP0251609B1 (en) | Color cathode ray tube display system and electron gun therefor | |
CN1268766A (zh) | 阴极射线管和图象校正方法 | |
EP1460673A3 (en) | Cathode ray tube apparatus having velocity modulation coil | |
KR100323977B1 (ko) | 두개의음극선관을갖는음극수상관 | |
CN1061168C (zh) | 彩色阴极射线管的电子枪 | |
CN1496576A (zh) | 电子枪、阴极射线管以及投影机 | |
CN1267958C (zh) | 阴极射线管的电子枪 | |
CN1060585C (zh) | 多模式混合型阴极射线管 | |
US6043598A (en) | High resolution color picture tube having a small diameter neck | |
US6437500B1 (en) | Seamless electron transfer for multiple-gun direct view CRTS | |
JPH0251831A (ja) | 陰極線管 | |
CN100521058C (zh) | 一种彩色显像管 | |
KR100396541B1 (ko) | 소형 멀티 음극선관(crt)을 이용한 평면 tv 구조 | |
EP0467304B1 (en) | Image viewing device | |
CN1670893A (zh) | 阴极射线管装置 | |
WO2006096186A1 (en) | Enhanced brightness beam index cathode ray tube | |
Anderson et al. | Flat displays for receivers and monitors | |
US20050242754A1 (en) |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agnetic shield device | |
CN1344011A (zh) | 阴极射线管和阴极射线管中的信号检测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