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7138C - 镜头移动机构、摄像单元以及电子机器 - Google Patents

镜头移动机构、摄像单元以及电子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7138C
CN1277138C CN 200410048425 CN200410048425A CN1277138C CN 1277138 C CN1277138 C CN 1277138C CN 200410048425 CN200410048425 CN 200410048425 CN 200410048425 A CN200410048425 A CN 200410048425A CN 1277138 C CN1277138 C CN 127713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unit
extension
cam surface
optic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4842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73395A (zh
Inventor
荻野浩
太田政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73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3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713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713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Focusing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镜头移动机构、摄像单元以及电子机器。本发明的镜头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在镜头的光轴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撑保持镜头的保持框的导轨,和对所述保持框向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的一方施力的弹簧,和为使所述保持框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可自由动作地设置的杆部件。在所述杆部件与所述保持框中的其中一个部件上,形成相对于与所述镜头的光轴垂直的面倾斜的凸轮面,所述杆部件与所述保持框中的另一个部件,抵抗所述弹簧的力,与所述凸轮面靠接。

Description

镜头移动机构、摄像单元以及电子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使镜头向其镜头的光轴方向进行移动的镜头移动机构、带有该镜头移动机构的摄像单元以及具有该摄像单元的电子机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光学系统由多个单镜头构成,在把单镜头装入光学系统中时,是将一个或多个单镜头固定在保持框内、按每个保持框装入一个或多个单镜头。在固定单镜头时,一般是边进行单镜头的调心边固定在保持框内,这样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有记载。
另外,通过把装入到光学系统中的单镜头、按每个保持框向光轴方向移动而进行聚焦或变焦的镜头移动机构,可被搭载在照相机等光学机器上,这样的技术记载于专利文献2中。
[专利文献1]特开平-203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33280号公报
然而,在调心时,对单镜头向光轴方向施力,这样,使单镜头的光轴垂直于感光胶片及摄像元件等进行调心,但若具有以往的镜头移动机构,则由于单镜头的施力而向光轴方向移动。因此,就不能使单镜头的光轴垂直于感光胶片、摄像元件进行调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镜头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上、可自由移动地支撑保持镜头的保持框的导向部,和对所述保持框向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的一方施力的施力部,和为使所述保持框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可自由动作地设置的杆部件;在所述杆部件与所述保持框中的其中一个部件上,形成相对于与所述镜头的光轴垂直的面倾斜的凸轮面,所述杆部件与所述保持框中的另一个部件,抵抗所述施力部的力,与所述凸轮面靠接。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镜头移动机构,是根据技术方案1的镜头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杆部件,使其从在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上所述凸轮面的高位置与所述另一个部件靠接的位置、到在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上所述凸轮面的低位置与所述另一个部件靠接的位置之间可自由移动。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的摄像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技术方案1所述的镜头移动机构和与所述镜头的光轴垂直设置的摄像元件。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的摄像单元,是根据技术方案3的摄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对所述保持框向靠近摄像元件的方向施力;所述凸轮面,以被设置在比和所述保持框成一体设置的延伸部更靠摄像元件一侧的状态与延伸部靠接。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的摄像单元,是根据技术方案3的摄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对所述保持框向离开摄像元件的方向施力;所述凸轮面,以被设置在比和所述保持框成一体设置的延伸部更离开摄像元件一侧的状态与延伸部靠接。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的摄像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技术方案2所述的镜头移动机构和为与所述镜头的光轴垂直设置的摄像元件。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的摄像单元,是根据技术方案6的摄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对所述保持框向靠近摄像元件的方向施力;所述凸轮面,以被设置在比和所述保持框成一体设置的延伸部更靠摄像元件一侧的状态与延伸部靠接。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的摄像单元,是根据技术方案6的摄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对所述保持框向离开摄像元件的方向施力;所述凸轮面,以被设置在比和所述保持框成一体设置的延伸部更离开摄像元件一侧的状态与延伸部靠接。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搭载了技术方案3所述的摄像单元。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搭载了技术方案4所述的摄像单元。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1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搭载了技术方案5所述的摄像单元。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2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搭载了技术方案6所述的摄像单元。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3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搭载了技术方案7所述的摄像单元。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4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搭载了技术方案8所述的摄像单元。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在近摄影状态下的摄像单元1的侧视图,图1B是表示在通常摄影状态下的摄像单元1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摄像单元1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摄像单元1上所具有的杆部件6的图。
图4A是表示在近摄影状态下其他摄像单元101的侧视图,图4B是表示在通常摄影状态下的摄像单元101的侧视图,图4C是表示在无限远摄影状态下的摄影单元101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在图4所示的摄像单元101上所具有的杆部件6的图。
图6A是表示在近摄影状态下的摄像单元151的侧视图,图6B是表示在通常摄影状态下的摄像单元151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搭载了摄像单元1、摄像单元101或摄像单元151的携带电话机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搭载了摄像单元1、摄像单元101或摄像单元151的数字照相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镜头移动机构10所搭载的摄像单元1的侧视图,该镜头移动机构10,是应用本发明的镜头移动机构,在实施例中作为聚焦机构,图2是摄像单元1的俯视图。
该摄像单元1,具有:由多个单镜头构成的镜头单元2,和用镜头单元2成像的固体摄像元件3,和用于使镜头单元2沿光轴移动的镜头移动机构10,和由镜头单元2、固体摄像元件3及镜头移动机构10组合成的、作为固定镜筒的主体7。另外,镜头移动机构10,具有导轨4、弹簧5和杆部6,该导轨4,作为导向部对镜头单元2进行支撑,使镜头单元2可相对于固体摄像元件3接近、离开;该弹簧5,作为施力部施加弹簧力,使镜头单元2靠近固体摄像元件3;该杆部6,抵抗弹簧5的弹簧力而与镜头单元2靠接。为能容易了解主体7的内侧,在图1中图示了主体7的剖面。
主体7呈箱状,在主体7的上面,形成贯通其上面的圆形状的开口部7a。在主体7内侧的底面上,以直立状态设置着直线状的导轨4,该导轨4的一方端部被固定在主体7的底面,导轨4的另一端部被固定在主体7的上面。
固体摄像元件3被安装在主体7的内侧底面上,并且该固体摄像元件3的受光面指向开口部7a。固体摄像元件3,可作为根据受光量转换成电信号的光电二极管、光电晶体管等光电转换元件、沿着受光面排列成二维列状(例如矩阵状、蜂窝状)。固体摄像元件3,也可以是具有把由光电转换元件进行了光电转换的电信号进行电荷传送的CCD的CCD型固体摄像元件,也可以是具有把由光电转换元件进行了光电转换的电信号加以增幅的放大器的CMOS型固体摄像元件。另外,导轨4实质上垂直于固体摄像元件3的受光面。
镜头单元2,具有最接近物体(被拍摄体)侧的第一单镜头2a,和其次接近物体侧的第二单镜头2b,和最接近固体摄像元件3的第三单镜头2c,和作为保持单镜头2a、2b、2c的移动镜筒的保持框2d。
保持框2d,是把直径小的小圆筒部与直径大的大圆筒部形成同心后使小圆筒部在大圆筒部的端部上一体形成。单镜头2a、2b、2c的外周边被固定在保持框2d的内周面上,这些单镜头2a、2b、2c被调心后固定在保持框2d上,具体地讲,单镜头2a、2b、2c中的任何光轴都与保持框2d的中心线保持一致。另外,也可以把具有规定这些单镜头2a、2b、2c全体F号码的开口部的光圈板设置在保持框2d的内侧。
延伸部2e与保持框2d成一体地设置在保持框2d的外周面上,该延伸部2e相对于保持框2d的中心线垂直延伸。在从延伸部2e的原端到凸端之间的中间部,形成有贯通孔2f,它和保持框2d的中心轴呈平行状。上述导轨4,滑动自由地插入在该贯通孔2f内,这样,镜头单元2整体以导轨4导向,可与固体摄像元件3自由接近、离开。
导轨4的横截面形状,是从截面重心到截面外轮廓边一点的距离与从截面重心到截面外轮廓边另一点的距离是不同的形状(如多角形、非圆形)。贯通孔2f的开口形状,实际上和该导轨4的横截面形状是一致的,镜头单元2不以导轨4的横截面重心为中心旋转。
当镜头单元2在被支撑于导轨4上的状态下,单镜头2a、2b、2c的光轴在固体摄像元件3的受光面中心上,实际是与受光面呈垂直,从固体摄像元件3起,按第三单镜头2c、第二单镜头2b、第一单镜头2a的顺序排列。
在镜头单元2的可移动范围内,镜头单元2在最靠近固体摄像元件3的位置上,其单镜头2a、2b、2c全体可使从镜头单元2离开的规定物体面的像、在固体摄像元件3上成像,但是,单镜头2a、2b、2c全体会成为全焦点状态(图1(b))。另一方面,在镜头单元2的可移动范围内的镜头单元2,在离开固体摄像元件3最远的位置上,由这些单镜头2a、2b、2c全体构成的景深、与全焦点状态的情况相比变浅,但是,单镜头2a、2b、2c全体,使比上述规定物体面靠近镜头单元2的物体面的像在固体摄像元件3上成像,由单镜头2a、2b、2c全体形成的景深范围,比全焦点状态更靠近固体摄像元件3一侧(图(a))。以下,把镜头单元2的可移动范围内的最靠近固体摄像元件3的位置称为通常摄影位置,把镜头单元2可移动范围内的离开固体摄像元件3最远的位置称为近摄影位置。
弹簧5的一端部,从延伸部2e的贯通孔2f到延伸部2e的凸端之间、与延伸部2e相连结,弹簧5的另一端部,与主体7的底面连结。该弹簧5,通过延伸部2e对保持框2d施力,以使保持框2d接近固体摄像元件3,尤其是沿着单镜头2a、2b、2c的光轴和平行方向施力。另外,镜头单元2,即使是在位于通常的摄影位置时,弹簧5处于比自然长延长的状态,总是施加弹力使镜头单元2靠近固体摄像元件3。
杆部件6,相对于延伸部2e被设置在弹簧5的施力方向一侧,并从主体7的内侧向主体7的外侧延伸。从位于该主体7内侧的杆部件6的一端到位于主体7外侧的杆部件6另一端之间的中间部,在比延伸部2e凸端向延伸部2e的延伸方向延长的位置上,绕与单镜头2a、2b、2c的光轴平行的轴心转动自由地支撑在主体7上。
在位于主体7内侧的杆部件6的一端部上,形成有凸轮面6a。图3是表示从杆部件6的旋转半径方向上看杆部件6的一端部示图,凸轮面6a,当朝向延伸部2e的延伸方向(即,杆部件6的纵向)看时,是相对于杆部件6的旋转面倾斜的。即,该凸轮面6a,其图2中的杆部件6的旋转周方向的逆时针旋转侧,比杆部件6的旋转面高,旋转周方向顺时针旋转侧与杆部件6的旋转面大体同样高。另外,由于杆部件6的旋转轴心与单镜头2a、2b、2c的光轴成平行,所以杆部件6的旋转面对于单镜头2a、2b、2c的光轴呈垂直的。
如图1~图3所示,上述延伸部2e的凸端部与该凸轮面6a相靠接,并且该凸轮面6a接受弹簧5所施加的弹力,并为抵抗弹簧5的力而由该凸轮面6a支撑所述延伸部2e的凸端部。
另外,杆部件6的可旋转范围,利用未图示的限制机构(如可与杆部件6靠接的限位器),被限制在从延伸部2e与杆部件6的旋转周方向逆时针旋转侧的凸轮面6a端部相靠接的第一位置起到延伸部2e与旋转周方向顺时针旋转侧的凸轮面6a端部相靠接的第二位置。
以下,就以上所述构成的摄像单元1的使用方法及摄像单元1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当使用者将杆部件6向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时,延伸部2e,以通过弹簧5的弹力与凸轮面6a靠接的状态沿凸轮面6a、相对于凸轮面6a进行滑动,随之,镜头单元2向靠近固体摄像元件3的方向移动。而且,如图3所示的双点划线所示,延伸部2e与凸轮面6a的靠接位置,成为杆部件6的旋转周方向顺时针旋转侧的最低的第二位置,如图1(b)所示,镜头单元2位于通常摄影位置。镜头单元2即使位于通常摄影位置,弹簧5也是在比自然长延长的状态下,由弹簧5对镜头单元2向靠近固体摄像元件3的方向施力,但是,由于延伸部2e抵抗该弹力而与凸轮面6a相靠接,所以抑制了镜头单元2的移动。
在这里,由于弹簧5的作用,镜头单元2处于被施力的状态,因这个力由凸轮6a承受,所以镜头单元2的光轴被调心在固体摄像元件3的受光面中心上、与其受光面垂直,这样镜头单元2不会晃动。另外,由于通过弹簧5把镜头单元2拉向固体摄像元件3一侧,所以镜头单元2不会向离开固体摄像元件3的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当使用者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杆部件6时,延伸部2e由弹簧5的力、以在与凸轮面6a靠接的状态沿着凸轮面6a进行相对的滑动,随之,镜头单元2抵抗弹簧5的力、向离开固体摄像元件3的方向移动。而且,如图3的实线所示,延伸部2e与凸轮面6a的靠接位置为杆部6的旋转周方向逆时针旋转侧的最高的第一位置,如图1(a)所示,镜头单元2位于近摄影位置。镜头单元2即使位于近摄影位置,由于弹簧5的作用,也对镜头单元2向靠近固体摄像元件3的方向施力,但由于延伸部2e为抵抗其弹力而与凸轮面6a相靠接,所以抑制了镜头单元2的移动。在此,由凸轮面6a来承受弹簧5的力,所以镜头单元2的光轴被调心在固体摄像元件3的受光面中心并与其受光面垂直,这样,镜头单元2不会晃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总是由弹簧5的弹簧力作用于保持框2d,而凸轮面6a总是抵抗弹簧5的力而与延伸部2e靠接,因此,镜头单元2不会晃动,并且镜头单元2的光轴可被调心在固体摄像元件3的受光面中心并与其受光面垂直。另外,该摄像单元1是组装了镜头单元2、镜头移动机构10和固体摄像元件3的结构,所以,该摄像单元1是小型的成像和摄像装置。另外,在制造摄像单元1时,在对单镜头2a、2b、2c进行调心时,虽然把单镜头2a、2b、2c推向固体摄像元件3,但由于其推压时的载荷由凸轮面6a来承受,所以,镜头单元2不会晃动。
(第二实施例)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镜头单元2的可移动范围是从通常摄影位置到近摄影位置,但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镜头单元2的可移动范围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扩大到固体摄像元件3一侧。在此,图4表示了将第二实施例中的摄像单元101一部分断开的侧视图。以下参照图4来说明摄像单元101,在摄像单元101上,对于与第一实施例的摄像单元1的任何部分相同的部分标与相同的符号,并省略相同部分的说明。
如图4(a)所示,当镜头单元2离固体摄像元件3最远时,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同,为近摄影位置,如图4(c)所示,当镜头单元2最靠近固体摄像元件3时,由单镜头2a、2b、2c全体形成的物体面变得无限远,同时,由单镜头2a、2b、2c全体形成的成像面成为固体摄像元件3的受光面。即,当镜头2最靠近固体摄像元件3时,从单镜头2a、2b、2c全体的像侧主面到固体摄像元件3的受光面距离与单镜头2a、2b、2c全体的像侧焦距大体一致。而且,在第二实施例中,使镜头单元2最靠近可移动范围中的固体摄像元件3的位置称作无限远摄影位置。另外,尽管镜头单元2是位于无限远摄影位置上,弹簧5也是处于比自然长延长的状态,弹簧5的力会在使镜头单元2靠近固体摄像元件3的方向发挥作用。
如图4所示,当镜头单元2位于从无限远摄影位置到近摄影位置之间的规定位置上时,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同样,为通常摄影位置,单镜头2a、2b、2c全体成为全焦点状态。
另外,镜头单元2的可移动范围随着比第一实施例向固体摄像元件3一侧扩大,杆部件6的可旋转范围比第一实施例也向周方向扩大,同时凸轮面6a的范围也向周方向扩大。
以下,就第二实施例的摄像单元101的作用及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当使用者把杆部件6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如图5的实线所示,延伸部2e与凸轮面6a的靠接位置为杆部件6的方向逆时针旋转侧的最高处,镜头单元2位于近摄影位置。
而且,当使用者把杆部件6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如图5的点划线所示,延伸部2e与凸轮面6a的靠接位置为最高处与最低处之间的规定位置,镜头单元2位于通常摄影位置。
而且,当使用者把杆部件6进一步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如图5的双点划线所示,延伸部2e与凸轮面6a的靠接位置为最低处,镜头单元2位于无限远摄影位置。
镜头单元2无论是在近摄影位置、通常摄影位置、还是无限远摄影位置的任何位置上,通过弹簧5的作用,也会对镜头单元2施力于靠近固体摄像元件3的方向,同时,由于延伸部2e抵抗其施力而与凸轮面6a靠接,所以镜头2不会晃动,镜头单元2的光轴被调心在固体摄像元件3的受光面中心上并与其受光面垂直。另外,在制作摄像单元101时的调心工序中,要把单镜头2a、2b、2c向固体摄像元件3按压,其按压时的荷载是由凸轮面6a来承受,所以保持框2d不会晃动。
(第三实施例)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弹簧5对镜头单元2向靠近固体摄像元件3的方向施力,凸轮面6a以被配置于延伸部2e的固体摄像元件3一侧的状态、与延伸部2e相靠接。而在第三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弹簧5对镜头单元2向离开固体摄像元件3的方向施力,杆部件6的凸轮面6a以被配置于离开延伸部2e的固体摄像元件3的一侧的状态与延伸部2e靠接。以下参照图6,就第三实施例的摄像单元151进行说明,在摄像单元151上,对于与第一实施例的摄像单元1的任何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有相同符号,并省略相同部分的说明。
在第三实施例的摄像单元151上,弹簧5的一端不与延伸部2e连结,而是在第二延伸部2g上与凸端部相连结。弹簧5的另一端部在主体7内侧与主体7的上面相连结。第二延伸部2g与保持框2d成一体设置,与延伸部2e相比,第二延伸部2g被设置在固体摄像元件3一侧。而且,弹簧5通过第二延伸部2g对保持框2d施力,以使保持框2d离开固体摄像元件3。
另外,延伸部2e不与凸轮面6a接触,在与延伸部2e中的固体摄像元件3一侧相反一侧的面上形成的凸部2j,与凸轮面6a靠接。在此,从凸轮面6a到位于主体7外侧的杆部件6的另一端部之间的杆部件6的中间部,被支撑在导轨4的上端并可绕平行于单镜头2a、2b、2c的光轴的轴心自由旋转。另外,凸轮面6a,顺时针旋转侧低,逆时针旋转侧高。
第二导轨11,以竖起的状态设置在主体7的内侧底面上,第二导轨的一方端部被固定在主体7的底面上,而第二导轨的另一端部被固定在主体7的上面。第二导轨11,以和导轨4平行的状态而被设置在与导轨4不同的位置上。而且,导轨滑块2h被安装在保持框2d的外周面上,该导轨滑块2h被支撑在第二导轨11上。导轨滑块2h,可相对于第二导轨11滑动。利用导轨4、11,镜头单元2沿着导轨4、11可在镜头单元2的光轴方向上移动。
固体摄像元件3不固定在主体7的内侧底面上,而固定在主体7的外侧下面。而且,在主体7的下面形成有从主体7的内侧到外侧贯通的开口部7b,固体摄像元件3与该开口部7b相对向。镜头单元2的光轴穿过该开口部7b,固体摄像元件3的受光面与镜头2的光轴垂直。
以下,就摄像单元151的作用进行说明。当使用者将杆部件6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延伸部2e的凸部2j,由弹簧5的力、在与凸轮面6a靠接的状态下,沿着凸轮面6a并相对于凸轮面6a进行的滑动,随之,镜头单元2离开固体摄像元件3。而且,延伸部2e的凸部2j与凸轮面6a的靠接位置,为杆部件6的旋转周方向顺时针旋转侧的最低的第二位置,如图6(a)所示,镜头单元2位于近摄影位置。镜头单元2即使位于近摄影位置上,弹簧5也是处于比自然长延出的状态,由弹簧5的作用,镜头单元2被施力于离开固体摄像元件3的方向,但延伸部2e抵抗其弹力要与凸轮面6a相靠接,因此抑制了镜头单元2的移动。
另外,当使用者将杆部件6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延伸部2e的凸部2j由弹簧5的力、在与凸轮面6a靠接的状态下,沿着凸轮面6a相对于凸轮面6a进行滑动,随之,镜头单元2抵抗弹簧5的力并向靠近固体摄像3的方向移动。而且,延伸部2e的凸部2j与凸轮面6a的靠接位置,为杆部件6的旋转周方向逆时针旋转侧的最高第一位置,如图6所示,镜头单元2位于通常摄影位置。镜头单元2即使位于通常摄影位置,由于弹簧5的作用,对镜头单元2也向离开固体摄像元件3的方向施力,但由于延伸部2e抗抵其弹力而与凸轮面6a靠接,所以抑制了镜头单元2的移动。
第三实施例中,由于也是由凸轮面6a来承受弹簧5的力,所以,镜头单元2的光轴被调心在固体摄像元件3的受光面中心上并与其受光面垂直,这样,镜头单元2不会晃动。另外,在制作摄像单元151时,在将镜头单元2利用吸引机向离开固体摄像元件3的方向进行吸引的状态下,使镜头单元2位于通常摄影位置,通过调整固体摄像元件3的安装位置来调整镜头单元2的调心及焦点,不过,因吸引时的荷载是由凸轮面6a承受,所以保持框2d不会晃动。
(应用例)
如果把以上所述的摄像单元1、101、151搭载在笔记本电脑、携带电话、便携式终端、电子辞典、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电子笔记本、数字照相机、打印机及其他电子机器上,那么就能提供带照相机功能的电子机器。
例如,图7是表示搭载了摄像单元1、摄像单元101、摄像单元151中任何一种的携带电话机201的主视图。该携带电话机201是通过合叶204把下壳体203可转动地连结在上壳体202上的折叠式携带电话机。在该上壳体202内装着摄像单元1、摄像单元101或摄像单元151,镜头单元2面对于在上壳体202上形成的开口窗。另外,杆部件6的前端部,从上壳体202向外侧凸出,这样,使用者能操作杆部件6。另外,在上壳体202、下壳体203等上设有快门按钮,当使用者按动快门按钮时,固体摄像元件3动作,这样就可通过固体摄像元件3获得画像。
图8是表示搭载了摄像单元1、摄像单元151、摄像单元201中任何一种的数字照相机301的立体图。摄像单元1、摄像单元101或摄像单元151内装在该数字照相机301的壳体302上,镜头单元2面对于在壳体302上形成的开口窗。另外,杆部件6的前端部从壳体302向外侧凸出。另外,用于对数字照相机301的电源实施开—关的电源开关303和用于在数字照相机301上进行摄像工作的快门按钮304被设置在壳体302的上面,当使用者用电源开关303使数字照相机301处于开状态时,只要按下快门按钮304,固体摄像元件3就进行工作并能取得画像。另外,在壳体302的正面,设置了闪光灯305及取景器306。
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及各应用例,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范围内也可以变更设计及进行各种改动。
上述各实施例中,镜头移动机构10,是通过把单镜头2a、2b、2c全体向光轴方向移动来进行聚焦的。但也可以把单镜头2a、2b、2c中任何一个镜头进行固定,通过使其他镜头向光轴方向移动而使单镜头2a、2b、2c全体的焦距发生变化的变焦机构。例如,也可以使单镜头2a与保持框2d独立并固定在主体7上,把单镜头2b、2c固定在保持框2d上,并将保持框2d可与单镜头2b、2c一起在光轴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撑在导轨4上。这种情况下,也和上述各实施例的情况一样,由弹簧5对保持框2d施力,凸轮面6a与延伸部2e靠接并抗抵弹簧5的力,所以,单镜头2b、2c的光轴被调心在固体摄像元件3及单镜头2a的两方。这种情况下,单镜头2a为第一镜头组,而单镜头2b、2c为第二镜头组,不过,即使在两组以上的情况下,只要使镜头组向光轴方向移动,那么,在要移动的镜头组上就能应用本发明的镜头移动机构。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虽然在杆部件6上形成凸轮面6a,但也可以在保持框2d(包括延伸部2e)上形成相对于与单镜头2a、2b、2c的光轴垂直的面倾斜的凸轮面。这种情况下,将杆部6的凸端与保持框2d的凸轮面相靠接,抵抗弹簧5的力,但如果旋转杆部件6就能使镜头单元2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弹簧5是拉簧,但取代弹簧5,也可设置使镜头单元2靠近固体摄像元件3而实施按压力的压簧(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为了使镜头单元2离开固体摄像元件,也可以使用压簧来替代弹簧5(第三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中的应用压簧的情况下,压簧的一端部连结在延伸部2e上,压簧的另一端部连结在主体7的上面,镜头单元2即使位于通常摄影位置,压簧也处于比自然长压缩的状态。在第三实施例中的应用压簧的情况下,压簧的一端部连结在第二延伸部上,压簧的另一端部连结在弹簧5的底面上,即使镜头单元位于近摄影位置,压簧也处于比自然长压缩的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对镜头单元2向光轴方向施力而例举了弹簧5为例,但不限于弹簧5,也可以是橡胶及其他可达到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弹簧5被连结在延伸部2e上,不过也可在导轨4的保持框2d一侧连结保持框2d或延伸部2e。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通过旋转杆部件6,使延伸部2e相对于凸轮面6a进行滑动,以使镜头单元2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但也可以通过把杆部件6全体朝向垂直于图1或图2的图面向方滑动而使延伸部2e相对于凸轮面6a进行滑动,使镜头单元2向光轴方向移动。除此之外,杆部件6可自由移动,并通过使杆部件6向可移动的方向进行移动而使延伸部2e相对于凸轮面6a进行移动,只要镜头单元2向光轴方向移动,对杆部件6的可移动方向、凸轮面6a的形状就没有特定的限制。但是,如果通过凸轮面6a与延伸部2e的相对滑动而使镜头单元2向光轴方向移动,那么,至少必须使凸轮面6a相对于镜头单元2的光轴倾斜。无信纸任何情况,凸轮面6a要与延伸部2e相靠接以抵抗弹簧5的力。

Claims (14)

1.一种镜头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上、可自由移动地支撑保持镜头的保持框的导向部,和
对所述保持框向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的一方施力的施力部,和
为使所述保持框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可自由动作地设置的杆部件;
在所述杆部件和所述保持框中的其中一个部件上、形成相对于与所述镜头的光轴垂直的面倾斜的凸轮面;
所述杆部件与所述保持框中的另一个部件,抵抗所述施力部的力,与所述凸轮面靠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杆部件,使其从在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上所述凸轮面的高位置与所述另一个部件靠接的位置、到在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上所述凸轮面的低位置与所述另一个部件靠接的位置之间可自由移动。
3.一种摄像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移动机构和与所述镜头的光轴垂直设置的摄像元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对所述保持框向靠近摄像元件的方向施力,
所述凸轮面,以被设置在比和所述保持框成一体设置的延伸部更靠摄像元件一侧的状态与延伸部靠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对所述保持框向离开摄像元件的方向施力,
所述凸轮面,以被设置在比和所述保持框成一体设置的延伸部更离开摄像元件一侧的状态与延伸部靠接。
6.一种摄像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移动机构和为与所述镜头的光轴垂直设置的摄像元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对所述保持框向靠近摄像元件的方向施力,
所述凸轮面,以被设置在比和所述保持框成一体设置的延伸部更靠摄像元件一侧的状态与延伸部靠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对所述保持框向离开摄像元件的方向施力,
所述凸轮面,以被设置在比和所述保持框成一体设置的延伸部更离开摄像元件一侧的状态与延伸部靠接。
9.一种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搭载了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单元。
10.一种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搭载了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单元。
11.一种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搭载了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单元。
12.一种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搭载了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单元。
13.一种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搭载了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单元。
14.一种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搭载了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单元。
CN 200410048425 2003-06-04 2004-06-03 镜头移动机构、摄像单元以及电子机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713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59077 2003-06-04
JP2003159077 2003-06-04
JP2003385381 2003-11-14
JP2003385381A JP3912365B2 (ja) 2003-06-04 2003-11-14 レンズ移動機構、撮像ユニット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3395A CN1573395A (zh) 2005-02-02
CN1277138C true CN1277138C (zh) 2006-09-27

Family

ID=34196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4842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7138C (zh) 2003-06-04 2004-06-03 镜头移动机构、摄像单元以及电子机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912365B2 (zh)
CN (1) CN1277138C (zh)
TW (1) TWI2882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70214B2 (en) * 2003-09-08 2007-01-30 New Scale Technologies, Inc. Mechanism comprised of ultrasonic lead screw motor
CN102540382A (zh) * 2010-12-08 2012-07-04 佳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机构
KR101718490B1 (ko) * 2015-03-17 2017-03-21 (주)이오시스템 열상 조준경
CN105467542B (zh) * 2015-12-02 2017-09-12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双重封闭平面凸轮侧向调焦装置
JP6432118B2 (ja) 2016-10-31 2018-12-05 Thk株式会社 レンズ移動機構
CN109814320B (zh) * 2019-03-07 2021-02-05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一种基于盘形凸轮的调焦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018017A (ja) 2005-01-20
CN1573395A (zh) 2005-02-02
JP3912365B2 (ja) 2007-05-09
TWI288257B (en) 2007-10-11
TW200525202A (en) 2005-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0289C (zh) 照相机组件的镜头定位设备
CN100340890C (zh) 薄型拍摄装置以及使用它的薄型照相机及拍摄方法
CN1287184C (zh) 镜头驱动机构和图像捕捉设备
CN1797058A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组件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908736A (zh) 成像透镜设备和成像装置
CN207744004U (zh) 一种手机自动对焦摄像头
CN1892298A (zh) 光学图像稳定器
CN1813212A (zh) 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的照相机镜头的定位装置及采用该定位装置的照相机
CN1922894A (zh) 形成图像信息的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中的方法以及用于实现该方法的程序产品
CN1648710A (zh) 摄影镜头组件及照相机
CN1700047A (zh) 成像设备
CN1740836A (zh) 透镜镜筒装置
US20220132008A1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6816967B2 (ja) 撮像用機器及び撮像用装置
CN1277138C (zh) 镜头移动机构、摄像单元以及电子机器
KR101182775B1 (ko) 카메라 모듈
CN1797167A (zh) 像机镜头的快门机构
CN1877388A (zh) 变焦透镜光学系统
JP2013047731A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CN101061428A (zh) 摄像装置及光量调节机构
CN1284021C (zh) 用于具有拍照功能双筒望远镜的组装结构
JP2005352132A (ja) カメラユニット
TW201535005A (zh) 鏡頭模組
CN101034199A (zh) 变焦镜头及应用其的影像摄取装置
CN1431536A (zh) 图象读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927

Termination date: 2015060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