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6934A - 光发送机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发送机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6934A
CN1276934A CN98810385A CN98810385A CN1276934A CN 1276934 A CN1276934 A CN 1276934A CN 98810385 A CN98810385 A CN 98810385A CN 98810385 A CN98810385 A CN 98810385A CN 1276934 A CN1276934 A CN 12769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nary
signal
optical
binary signal
mod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8810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迪尤普舍巴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276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69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01Structural aspects
    • H04B10/503Laser transmitters
    • H04B10/505Laser transmitters using external modulation
    • H04B10/5055Laser transmitters using external modulation using a pre-co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01Structural aspects
    • H04B10/503Laser transmitters
    • H04B10/505Laser transmitters using external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16Details of coding or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16Details of coding or modulation
    • H04B10/5167Duo-binary; Alternative mark inversion; Phase shaped binary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16Details of coding or modulation
    • H04B10/54Intensity modul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Optical Modulation, Optical Deflection,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Demodulation, Optical Logic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采用光强度调制的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系统和方法。这种系统包括:一个输入端(51),用来接收一个第一二进制信号;一个与输入端连接的驱动电路(53),用来将第一二进制信号变换成一个第二和一个第三二进制信号;一个与驱动电路连接的双电极光调制器(55),连接成它的上、下电极可分别由所述第二和第三二进制信号驱动,所述调制器配置成按照二进制驱动信号调制一个光载波的振幅和相位,从而提供一个与所述第一二进制信号相应的、具有预定负调制线性调频参数的光双二进制信号;以及一个与光调制器连接的输出瑞(57),用来将已调光双二进制信号馈送给光传输线。所述调制器也可以配置成用准三进制信号驱动。

Description

光发送机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与采用光强度调制技术的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系统和方法有关。
在高比特率的情况下,标准的单模光纤(SSMF)内的色散限制了1550nm窗口内的传输距离。业已提出了各种方法来克服这种限制,其中最为常用的是采用预线性调频调制器,色散补偿光纤,线性调频Bragg栅,中跨度谱倒置,以及诸如色散支持传输和双二进制传输之类的专用信号格式。
对于没有或只有极小线性调频的调制器,即α≈0,这种情况下的双二进制传输已有一些研究,例如可参见Gu等人的“在100km的标准光纤上的10Gbit/s不转发三电平光传输”(“10Gbit/sunrepeatered three-level optical transmission over 100km ofstandard fiber”,Electron.Leff.Vol.29,No.25,1993,pp.2209-2211)和May等人的“在1538nm利用双二进制接收机扩展的10Gbit/s光纤传输距离”(“Extended 10Gbit/s fibertransmission distance at 1538nm using a duobinary receiver”,IEEE,Phot.Technol.Lett.,Vol.6,No.5,1994,PP648-650)。线性调频参数α定义为:其中为光信号相位,而P为光信号强度。
双二进制信号是无直流分量的,它的传输频谱比二进制信号的频谱窄。如果将双二进制信号调制到一个载波上,调制后的信号将呈现为一个载波受抑制的双边带信号。
采用双二进制传输的主要优点是与普通的二进制传输相比传输频谱减窄了。在一个受色散限制的系统中,传送长度与传输频谱的宽度的平方成反比。这意味着,如果传输频谱降低一半,传送长度就增加为四倍。
此外,由于在双二进制传输频谱内载波频率受到抑制,因此可以放宽为了避免在光纤内激励起Brillouin散射而对输出光功率所作的限制。
光双二进制传输可以看作一种能用普通的二进制接收机检测的三电平信号传送方式。在二进制传输中的通常传符(mark)是“0”和“1”,而在双二进制传输中的传符是“-1”、“0”和“1”。在光传输的情况下,双二进制传符调制为
Figure A9881038500071
、“0”和
Figure A9881038500072
,其中P为光的峰值功率。这些传符将在普通的光电平方律检波器中变换为“P”、“O”和“P”。
构成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的常用方式是采用一个双电报Mach-Zehnder(DEMZ)调制器,例如可参见美国专利5,543,952或国际申请WO95/29539。DEMZ调制器也已用于可调的线性调频应用,见A.H.Gnauck等人的“利用带可调线性调频的光调制器降低色散影响”(″Dispersion penalty reduction using an optical modulatorwith adjustable chirp,IEEE Phot.Technol.Lett.,Vol.3,No.10,1991,PP 916-918″),以及同时2∶1多路复用和调制,见P.B.Hansen等人的“用作10Gbit/s同时多路复用和调制的光电逻辑门的双向驱动Ti:Linbo3 Mach-Zehnder调制器”(“A dual-drive Ti:LiNbO3Mach-Zehnder Modulator used as an optoelectric logic gate for10 Gbit/s simultaneous multiplexing and modulation”,IEEEPhot.Technol.Lett.,Vol.4,No.6,1992,PP592-593)。
下面结合如图1所示原理图说明以现有技术的DEMZ调制器为基础的典型光双二进制发送机。
这种发送机的输入信号是电二进制信号S1和它的补S2= S1。这两个信号分别通过二进制到双二进制编码器1、3和AC放大器5、7。可得到的双二进制(即三电平)信号S3、S4经放大后加到调制器9的两个电极上,用作驱动信号。
来自激光二极管11的连续光耦合入调制器9后在调制器左部的Y结9a分裂成两个分量。光调制器的两个支路9b、9c内的光在调制器的中部受到正或负的相移,这相移由加到调制器的两个电极上的电压,即双二进制驱动信号S3和S4,所引起的线性电光效应控制。上支路内的相移由上电极控制,而下支路内的相移由下电极控制。这两个电极上都加有偏压13,使得在没有驱动信号加到这两个电极上时两个支路内的相移相同。
两个支路内的光在调制器右部的Y结9d相干合并。如果分量之间的相移为0°,所有的光都将注入输出光波导。如果相移为180°,将没有光注入输出光波导。在这种情况下,光将辐射入调制器。
双二进制传输的编码过程非常简单。在图2中示出了利用两个触发器15、17和一个时钟脉冲信号19将二进制信号S1变换成双二进制信号S3的二进制到双二进制编码器1。触发器15、17的二进制输出信号S5、S6与输入二进制信号相同,但分别位移了一个比特和两个比特。二进制输出信号S5、S6送至具有功能。
S3=S5+S6-1的加法器21,从而产生双二进制信号S3。在图3中例示了二进制信号S1的双二进制调制的输出信号S3和编码中间信号S5、S6。可见,在双二进制调制中决不会出现传符“-1”与“1”之间的直接跃变。二进制到双二进制编码器3的结构和功能都与之相同,只是输入信号S2是二进制信号S1的补信号。
光双二进制调制器的上、下支路内对于各传符所引起的相移如图4a所示。逻辑“1”的传符相应于一个全振幅、0°相移的光脉冲,“0”传符相应于两个分量相位相反相互抵消而没有光脉冲,而“-1”传符相应于一个全振幅、180°相移的光脉冲。
图4b示出了光输出信号轨迹(粗实线)和各双二进制传符位置(点)的极座标图(幅相图)。光输出信号的相位在传符之间的行程中并不改变。因此,按上面所列公式有d/dt=0,从而可得α=0。
上述双二进制发送机的主要问题是色散仍然限制了传输距离,因此对于长距离光纤传输系统来说可能还是一个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抗色散性能上得到改善的光双二进制发送机。
这个目的和其他目的是通过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引入蓝移频线性调频(blue-shift frequency chirp)的独创性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系统和方法来达到的。
这种独创性系统和方法包括一个输入端、一个驱动电路、一个双电极光调制器(Mach-Zehnder型)和一个输出端。
输入端用来接收一个第一二进制信号,驱动电路与所述输入端连接,用来将第一二进制信号变换成一个第二和一个第三二进制信号。双电极光调制器与驱动电路连接成使得它的上、下电极可由所述第二和第三二进制信号分别驱动,按照这两个二进制驱动信号调制一个光载波的振幅和相位,从而提供一个与所述第一二进制信号和一个预定的负调制线性调频参数相应的光双二进制信号。最后,与光调制器连接的输出端将调制可得的光双二进制信号馈送给光传输线。
最好,驱动电路包括一个第一和一个第二逻辑门,这两个逻辑门的输出端分别接至双电极光调制器的相应电极。逻辑门分别可以是“与”或“与非”门和“或”或“或非”门。
这两个逻辑门分别由两个可以是由第一二进制信号驱动的一个多路分路器或两个触发器的输出的二进制信号驱动。
多路分路器配置成将第一二进制信号,例如为ABCDEFGH,分路为两个二进制信号,例如分别为AACCEEGG*和*BBDDFFHH,其中*为不定信号传符。
两个触发器串联连接,用来将第一二进制信号,例如为ABCDEFGH,分路为两个二进制信号,例如分别为*ABCDEFGH和**ABCDEFGH。
此外,第二和第三二进制信号可以光放大后再驱动调制器的相应电极。
双电极光调制器最好配置成对于一个给定的所加电压使引入两个分支的光载波分量产生相同的位移。所提供的三种光双二进传符为无光脉冲(或振幅很小的光脉冲)、高振幅的第一光脉冲和高振幅的第二光脉冲。第一和第二光脉冲在相位上是相互相反的。
双电极光调制器还可以配置成提供强度上升时相位具有负的时间导数(即d/dt<0)的已调光。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调制器的上、下电极分别由一个第一和一个第二准三进制信号驱动。最好,第一和第二准三进制信号由非等距传符构成,例如分别为“1”、“0.25”、“0”和“1”、“0.75”、“0”,以便获得预定的负线性调频量,例如α3dB=-0.5。
本发明的优点是可以在某些程度上补偿诸如采用标准单模光纤工作在1550nm的光纤系统之类的色散系统中的色散。
另一个优点是与现有技术的发送机系统相比对于给定传输距离所要求的接收机灵敏度比较低。
本发明的又一个优点是在用AC放大器放大二进制信号而不是双二进制信号时可以放宽对这些AC放大器的要求。
还有一个优点是,本发明实现简便,只使用很少的编码电子器件。
从下面结合附图5-11的详细说明中读者可以对本发明有更充分的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有所限制。在这些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一种光双二进制发送机;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的一种将一个二进制信号变换成一个双二进制信号的编码电路;
图3示出了按现有技术对一个二进制信号进行编码所产生的输出信号和编码中间信号的一个例子;
图4a示出了对于各双二进制传符图1的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的上、下支路内的相移情况;
图4b示出了图1的双二进制发送机的光输出信号轨迹和各双二进制传符位置的极座标图;
图5示出了按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设计的光双二进制发送机;
图6示出了用图5的独创性光双二进制发送机对一个二进制信号进行双二进制调制所产生的输出信号和编码中间信号的例子;
图7a示出了对于各双二进制传符图5的独创性双二进制发送机的上、下支路内的相移情况;
图7b示出了图5的独创性双二进制发送机的光输出信号轨迹和各双二进制传符位置的极座标图;
图8示出了按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设计的光双二进制发送机;
图9示出了用图8所示的独创性光双二进制发送机对一个二进制信号进行双二进制调制所产生的输出信号和编码中间信号的例子;
图10示出了对于现有技术的三种不同调制方式和本发明的一种调制方式在不同传送长度情况下模拟得出的所要求的接收机灵敏度;
图11a示出了对于各双二进制传符按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用准三进制信号驱动的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的上、下支路内的相移情况;以及
图11b示出了具有按图11a的相移特性的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的光输出信号轨迹和各双二进制传符位置的极座标图。
按本发明设计的双二进制发送机也是基于DEMZ调制器,但调制方式与现有技术中所描述的调制技术完全不同。
下面结合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这种光双二进制发送机包括一个输入端51、一个驱动电路53、一个双电极光调制器(具体为一个DEMZ调制器)55和一个输出端57。
驱动电路与输入端连接,包括一个多路分路器59和两个逻辑门61、63,这两个逻辑门最好一个是“与”门而另一个是“或”门。多路分路器配置成将一个输入的二进制信号分路成两个二进制信号S7和S8,比特率均为输入二进制信号S1的二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这些信号相互异相地改变它们的传符。例如,应将进入的信号序列ABCDEFGH多路分路成序列AACCEEGG*和*BBDDFFHH,其中*为一个不定信号传符。
如果在输入端已经可获得分路的信号S7和S7,就不需要多路分路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配置一个例如包括四个触发器和使用一个时钟脉冲信号的同步电路(图5中未示出),同步这两个分路的信号,保证它们相互异相地改变它们的传符。
各有两个二进制信号S7和S8作为输入的逻辑门产生两个二进制信号S8和S10,用来驱动双电极光调制器55的相应电极。
交流放大器65、67可以配置成分别放大二进制信号S9和S10,以放大了的二进制信号S9和S10驱动调制器的电极。
电极上加有偏压69的光双电极调制器55用来按照二进制驱动信号对例如是来自激光二极管71的连续光的光载波的振幅和相位进行调制,从而提供一个与输入二进制信号S1相应的、具有预定负调制的线性调频参数,即α<0,的光双二进制信号S3。输出的双二进制信号S3含有与输入的二进制信号S1相同的数据信息,但是具有较窄的传输频谱。
最后,输出端57与光调制器连接,用来将经调制的光双二进制信号S3馈送给光传输线(图5中未示出)。
在图6中示出了按本发明对一个二进制信号进行双二进制调制所产生的输出双二进制信号S3和调制中间信号S7、S8、S9和S10的一个例子。
双电极光调制器最好是这样类型:对于相应信号的给定电压偏移ΔV它使通过调制器的两个支路的光载波受到相同的相移Δ,即Δ/ΔV应相同。这为获得高质量调制的信号提供了最佳的可能途径。
在分别由二进制信号S9和S10驱动时,双电极光调制器提供基本无光脉冲和两个具有大振幅但相位相互相反的光脉冲这样的三种光双二进制信号传符“0”、“1”和“-1”。
在图7a中示出了对于各传符在双二进制调制器的上、下支路内引起的相移。“0”传符相应于由于两个分量相位相反而相互抵消的基本上无光脉冲,逻辑“1”传符相应于一个全振幅0°相移的光脉冲,而“-1”传符相应于一个全振幅180°相移的光脉冲。假设在电极上的电压升高时调制器的上支路内的光受到负相移,而调制器的下支路内的光受正相移。
具体地说,由图6和7a可见,二进制信号S9和S10的传符,因此也就是可引起的调制器上、下支路相移,从不同时改变。这是为提供本发明这个实施例的这些所需特性必需的根本特征。
图7b示出了光输出信号轨迹(粗实线)和各双二进制传符位置(点)的极座标图(幅相图)。
干涉仪的上臂利用极座标图的第一和第二象限调制在0°和180°之间,而下臂利用第三和第四象限调制在0°-180°之间。光输出信号在它的如图所示的“0”和“1”传符之间的行程中相位在90°和0°之间改变。因此,在dp/dt>0时,d/dt<0,按照前面说明有关技术中所介绍的公式可得α<0。在“0”和“-1”传符之间,相位在-90°和-180°之间改变。同样,在dp/dt>0时有d/dt<0,从而α<0。
这样,光调制器就配置成提供这样的已调光,它的相位在它的强度增大时具有负的时间导数,即d/dt,而在它的强度减小时具有正的时间导数,即d/dt>0。
对于所有的轨迹来说,线性调频参数α都小于零,这意味着发生蓝移频线性调频。这种频率的线性调频在某些程度上补偿了在诸如在SSMF上以1550nm工作的光纤系统之类的反常色散系统中的色散。线性调频参数α3dB在光峰值功率的一半处确定,在所说明的这个实施例中等于-1。这个值稍大于最佳值。
所提出的这种独创性调制方式可以用比传统的双二进制传输链路增添极少的电子器件来实现。在发送机方,加法器可以用诸如一个“与”门和一个“或”门那样的两个逻辑门来代替。在接收机方,不需要增添任何器件,可以使用标准的双二进制接收机。
这样,本发明将双二进制的窄信号频谱与线性调频调制的色散补偿特性这两个优点结合起来。而且,AC放大器在这种情况下是用二进制信号驱动的。与传统的双二进制调制方式相比,二进制的驱动信号将放宽对AC放大器的要求。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的第二优选实施例。这种发送机与上述实施例的非常类似,只有驱动电路73是不同的。
驱动电路73包括两个串联连接的D触发器75、77和一个时钟脉冲信号79,来代替多路分路器。D触发器75、77配置成将一个输入的二进制信号S1变换成两个相应的二进制输出信号S11和S13,各具有输入二进制信号S1的满比特率。在这种配置下,一个进入的信号序列ABCDEFGH相应变换成两个序列*ABCDEFGH和**ABCDEFGH,也就是等于输入的二进制脉冲但分别移位了一个比特和两个比特的二进制输出信号。
在这个实施例中各以两个二进制输出信号S11和S12作为输入的逻辑门61和63产生两个二进制信号S13和S14,用来驱动双电极光调制器55的两个电极。信号S13和S14与信号S9和S10完全一致,倘若逻辑门相同的话。这样,第一和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调制器由同样的信号驱动,产生同样的双二进制信号。这样,在这个实施例中也得到所希望的已调信号蓝移频线性调频。
在图9中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对一个二进制信号S1进行双二进制调制所产生的输出双二进制信号S3和编码中间信号S11、S12、S13和S14的一个例子。
可与本发明兼容的其他可能的驱动电路采用其他类型的逻辑门。例如,如果用LiNbo3作为调制器的波导媒体,在适当选择电极和偏压类型的情况下可采用表1内所列的任何一种组合。
 1  X切割   “与”   “或”
 2  X切割   “与”   “或非”
 3  X切割   “与非”   “或”
 4  X切割   “与非”   “或非”
 5  Y切割   “与”   “或非”
 6  Y切割   “与非”   “或”
                        表1
可以采用倒相或非倒相的驱动级。取得二进制驱动信号的原理是相同的。
调制器波导的其他可用材料有半导体材料,例如InP。利用这些材料较容易使调制器具有相同Δ/Δt的两个支路。
已经对以下四种不同的调制方式在理论上作了比较研究:
1.无线性调频的强度调制;
2.带线性调频的强度调制;
3.无线性调频的双二进制调制;以及
4.本发明的带线性调频的双二进制调制。
第一种调制方式包括一个用两个同步的二进制信号在它的两个电极上加以调制的DEMZ调制器。这种调制方式相应于在图4b的“1”传符和“0”传符之间跃变。峰-峰驱动电压为Vn/2,而所要求的驱动信号的低速率为Vn/2T,其中T为传符间的时间,而Vn为使光移相180°的电压。
在第二调制方式中,DEMZ调制器用单个二进制信号在它的上电极上加以调制。这种方式相应于在图7b的“1”传符和“0”传符之间跃变。峰-峰驱动电压为Vn,而所要求的驱动信号慢速率为Vn/T。
第三调制方式包括一个用两个同步的三电平信号加到它的两个电极上加以调制的DEMZ调制器。这种调制方式与在相关技术中所说明的相同。峰-峰驱动电压为Vn,而所要求的驱动信号慢速率为Vn/2T。在这种情况下,决不会出现传符“1”和“-1”之间的直接跃变。
在第四调制方式中,DEMZ调制器用两个相互不同相的二进制信号在它的两个电极上加以调制。这种调制方式与本发明中所提出的相同。峰-峰驱动电压为Vn,而所要求的驱动信号慢速率为Vn/T。在这种调制方式中,没有在传符“1”和“-1”之间的直接跃变。
已利用升余弦型驱动信号作为DEMZ调制器的输入信号而用四阶Bessel滤波器作为按照ITU(国际电信联盟)规范最佳化的接收机滤波器对这四种调制方式的性能作了分析。比特率设置为10Gbit/s,而光纤的色散参数设置为D=17ps/nm/km,相应于在SSMF工作在1550nm的STM-64(同步传送模式)系统。光纤模型化成传递函数为 H SSMF ( ω ) = e j λ 2 DL ( ω c - ω ) 2 4 πc 的相位旋转滤波器,其中λ为波长,D为色散参数,L为传送长度,ωc为载波频率,ω为信号频率,而C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此外,利用氧化铒掺杂的光纤放大器(EDFA)作为接收机方的前置放大器(增益G=29dB,噪声系数F=4.5dB)。EDFA的输出信号由Fabry-Perot滤波器(Δλ=2.5nm)进行滤波。
在图10中示出了以接收机灵敏度(分贝)与传送距离(公里)表示的研究结果。实线相应于无线性调频的强度调制,虚线相应于带线性调频的强度调制,点线相应于无线性调频的双二进制调制,而点划线相应于本发明的带线性调频的双二进制调制。对于这四种不同的调制方式都将比特差错率设为1·10-9。由图可见,第四种调制方式,即带线性调频的双二进制调制对于所考虑的所有传送长度(0至160km)都显示出具有最好的性能。
在本发明的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的第三优选实施例中,驱动信号是准三进制的,而不是二进制的。这样就可以以较复杂的驱动电路为代价来优化线性调频参数α3dB。例如,如果希望在3dB点的线性调频参数为-0.5,在调制器的两个支路内受到的相移之比应为1∶3。这是这样实现的:将一个二进制信号变换成两个准三进制信号,驱动调制器上支路电极的具有三种传符“1”、“0.25”和“0”,而驱动调制器下支路电极的具有三种传符“1”、“0.75”和“0”。
在图11a中示出了对于各传符在双二进制调制器的上、下支路内引起的相移。“0”传符相应于由于两个分量相位相反而相互抵消的基本上完全无光脉冲,逻辑“1”传符相应于一个全振幅0°相移的光脉冲,而“-1”传符相应于全振幅180°相移的光脉冲。假设在电极电压变高时,调制器上支路内的光受到负相移,而下支路内的光受到正相移。
由图11a可见,在这个实施例中,两个准三进制信号的传符,因而也就是在调制器的上、下支路内引起的光的相移,是同时改变的。
图11b示出了光输出信号轨迹(粗实线)和各双二进制传符位置(点)的极座标图(幅相图)。
如在本专利申请中所说明的双二进制传输的新创系统和方法将双二进制传输提供的窄频谱与线性调频技术提供的色散补偿结合在一起。理论研究表明,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执行的调制方式与较早的基于DEMZ调制器的已知调制技术相比在抗色散上呈现全面较好的性能。
按照首先说明的本发明实施例,DEMZ电极的驱动器用二进制信号代替三电平信号驱动,这将放宽驱动电路的设计要求。
按照最后说明的本发明实施例,DEMZ电报的驱动器用准三进制信号代替通常的双二进制信号驱动,从而可使线性调频参数得到优化。
虽然以上对本发明作了说明,但显然可以以多种方式加以改变。这样的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所有的这些修改对于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都应列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给定的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发送机系统包括:
一个输入端(51),用来接收一个第一二进制信号;
一个与输入端连接的驱动电路(53),用来将所述第一二进制信号变换成一个第二和一个第三二进制信号;
一个与驱动电路连接的双电极光调制器(55),连接成它的上、下电极分别可由所述第二和第三二进制信号驱动,所述调制器配置成按照二进制驱动信号调制一个光载波的振幅和相位,从而提供一个与所述第一二进制信号相应的、具有预定负调制线性调频参数的光双二进制信号;以及
一个与光调制器连接的输出端(57),用来将已调光双二进制信号馈送给光传输线。
2.一种如在权利要求1中所提出的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一个第一和一个第二逻辑门(61,63),它们的输出分别是所述第二和第三二进制信号。
3.一种如在权利要求2中所提出的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一个与输入端连接的多路分路器(59),用来将所述第一二进制信号(ABCDEFGH)分路成一个第四和一个第五二进制信号(AACCEEGG*,*BBDDFFHH),分别用来驱动所述第一和第二逻辑门。
4.一种如在权利要求2中所提出的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与所述输入端串联连接的一个第一和一个第二触发器(75,77),用来将所述第一二进制信号(ABCDEFGH)变换成一个第六和一个第七二进制信号(*ABCDEFGH,**ABCDEFGH),分别用来驱动所述第一和第二逻辑门。
5.一种如在任何权利要求2至4中所提出的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逻辑门是一个AND门或NAND门,而所述第二逻辑门相应是一个OR门或NOR门。
6.一种如在任何权利要求1至5中所提出的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发送机系统还包括一个第一和一个第二AC放大器(65,67),分别用来对所述第二和第三二进制信号在驱动所述调制器的电极前进行放大。
7.一种如在任何权利要求1至6中所提出的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双电极光调制器是一个Mach-Zehnder型的光调制器。
8.一种如在权利要求7中所提出的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双电极光调制器配置成对于一个给定的相应驱动信号电压偏移ΔV使通过所述调制器的两个支路的光载波产生相同的相移Δ,即对于两个支路来说Δ/ΔV应相同。
9.一种如在权利要求7中所提出的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双电极光调制器配置成提供三种光双二进制信号传符(0,1,-1),分别表示基本上无光脉冲、一个具有大振幅的第一光脉冲和一个具有大振幅而相位与所述第一光脉冲的相反的第二光脉冲。
10.一种如在权利要求9中所提出的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双电极光调制器配置成提供相位在强度上升即dP/dt>0时具有负的时间导数即d/dt<0的已调光。
11.一种用于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接收一个第一二进制信号;
将所述第一二进制信号变换成一个第二和一个第三二进制信号;
按照所述第二和第三二进制信号调制一个光载波的振幅和相位,从而提供一个与所述第一二进制信号相应的、具有预定负调制线性调频参数的光双二进制信号;以及
将已调光双二进制信号馈送给光传输线。
12.一种如在权利要求11中所提出的用于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二进制信号(*ABCDEFGH*)多路分路成一个第四和一个第五二进制信号(AACCEEGG*BBDDFFHH)的步骤和通过执行逻辑操作将所述第四和第五二进制信号变换成所述第二和第三二进制信号的步骤。
13.一种如在权利要求12中所提出的用于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执行逻辑操作的步骤是对所述第四和第五二进制信号执行AND或NAND操作和对所述第四和第五二进制信号执行OR或NOR操作。
14.一种如在权利要求11中所提出的用于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二进制信号(*ABCDEFGH*)移位后拷贝成一个第六和一个第七二进制信号(*ABCDEFGH,ABCDEFGH*)的步骤和通过执行逻辑操作将所述第六和第七二进制信号变换成所述第二和第三二进制信号的步骤。
15.一种如在权利要求14中所提出的用于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执行逻辑操作的步骤是对所述第六和第七二进制信号执行AND和NAND操作和对所述第六和第七二进制信号执行OR或NOR操作。
16.一种如在任何权利要求11至15中所提出的用于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和第三二进制信号分别经放大后再进行调制。
17.一种如在权利要求16中所提出的用于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的方法,其特征是提供三种光双二进制信号传符(0,1,-1)分别表示基本上无光脉冲、一个具有大振幅的第一光脉冲和一个具有大振幅而相位与所述第一光脉冲的相反的第二光脉冲。
18.一种如在权利要求17中所提出的用于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的方法,其特征是提供相位在强度上升即dP/dt>0时具有负的时间导数即d/dt<0的已调光。
19.一种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发送机系统包括:
一个输入端(51),用来接收一个第一二进制信号;
一个与输入端连接的驱动电路(53),用来将所述第一二进制信号变换成一个第一和一个第二准三进制信号;
一个与驱动电路连接的双电极光调制器(55),连接成它的上、下电极分别可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准三进制信号驱动,所述调制器配置成按照准三进制驱动信号调制一个光载波的振幅和相位,从而提供一个与所述第一二进制信号相应的、具有预定负调制线性调频参数的光双二进制信号;以及
一个与光调制器连接的输出端(57),用来将已调光双二进制信号馈送给光传输线。
20.一种如在权利要求19中所提出的光双二进制发送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驱动电路(53)配置成提供分别具有不等距传符,例如为“1”、“0.25”、“0”和“1”、“0.75”、“0”,的第一和第二准三进制信号,以获得预定的负线性调频量,例如为α3dB=-0.5。
CN98810385A 1997-08-20 1998-07-08 光发送机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2769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SE9703001A SE522272C2 (sv) 1997-08-20 1997-08-20 Optiskt duobinärt sändarsystem och förfarande som använder optisk intensitetsmodulering
SE9703001-9 1997-08-20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65966A Division CN101309116B (zh) 1997-08-20 1998-07-08 光发送机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76934A true CN1276934A (zh) 2000-12-13

Family

ID=2040798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810385A Pending CN1276934A (zh) 1997-08-20 1998-07-08 光发送机系统和方法
CN20081008659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9116B (zh) 1997-08-20 1998-07-08 光发送机系统和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659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9116B (zh) 1997-08-20 1998-07-08 光发送机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6337756B1 (zh)
EP (1) EP1004174B1 (zh)
JP (1) JP4194751B2 (zh)
KR (1) KR100561947B1 (zh)
CN (2) CN1276934A (zh)
AU (1) AU8366498A (zh)
CA (1) CA2299296C (zh)
DE (1) DE69831678T2 (zh)
SE (1) SE522272C2 (zh)
TW (1) TW358266B (zh)
WO (1) WO199900968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3689C (zh) * 2003-07-11 2007-12-05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光信号发送机和光信号传输系统
CN1627667B (zh) * 2003-12-08 2010-05-05 朗迅科技公司 双二进制接收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94761B2 (ja) * 1999-03-01 2008-06-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変調装置、復調装置、その方法、光送信機及び光受信機
JP3361501B2 (ja) * 2000-03-02 2003-01-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閉回路翼冷却タービン
GB2366106B (en) * 2000-08-19 2004-06-23 Marconi Caswell Ltd Multi-level optical signal generation
US6959154B1 (en) * 2000-11-28 2005-10-25 At&T Corp. Diversity receiver for mitigating the effects of fiber dispersion by separate detection of the two transmitted sidebands
US6445476B1 (en) * 2001-01-29 2002-09-03 Stratalight Communications, Inc.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uobinary multilevel pulse-amplitude-modulated optical signals using subsequence-based encoder
US6490069B1 (en) 2001-01-29 2002-12-03 Stratalight Communications, Inc.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uobinary multilevel pulse-amplitude-modulated optical signals using subtraction-based encoder
US6424444B1 (en) 2001-01-29 2002-07-23 Stratalight Communications, Inc.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uobinary multilevel pulse-amplitude-modulated optical signals using finite-state machine-based encoder
JP3717418B2 (ja) * 2001-03-28 2005-11-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変調器
US6643471B2 (en) 2001-04-02 2003-11-04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Increased transmission capacity for a fiber-optic link
US6714695B2 (en) * 2001-09-17 2004-03-30 Dorsal Networks, Inc.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employing auto-synchronized chirped return-to-zero transmitter
US7099594B2 (en) * 2002-04-09 2006-08-2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transmission using all-optical regeneration and dispersion techniques
KR100469725B1 (ko) * 2002-09-30 2005-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오바이너리 광 송신장치
US6795594B2 (en) * 2002-10-03 2004-09-2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Duobinary modulation scheme for a Mach-Zehnder optical modulator
KR100493095B1 (ko) * 2002-10-16 2005-06-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전송 시스템
KR100492971B1 (ko) * 2002-10-31 2005-06-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오바이너리 광 전송장치
US6804472B1 (en) 2002-11-18 2004-10-12 Stratalight Communications, Inc. Transmitter and method using half rate data streams for generating full rate modulation on an optical signal
FR2857800B1 (fr) * 2003-07-18 2005-09-23 Cit Alcatel Codeur differentiel de signaux electriques
WO2005091534A1 (en) * 2004-03-24 2005-09-29 Terasea Ltd. An optical duobinary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KR100703267B1 (ko) * 2004-11-19 2007-04-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색분산 내성이 강화된 이진 데이터 전기신호를 사용하는듀오바이너리 광송신기
EP1672533B1 (en) 2004-12-20 2013-02-27 Dassault Systèmes Method and computer system for interacting with a database
US20070116476A1 (en) * 2005-11-18 2007-05-2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ptical duo binary signals with frequency chirp
JP2007248850A (ja) * 2006-03-16 2007-09-27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マッハツェンダ型半導体素子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0873159B1 (ko) * 2007-01-05 2008-12-10 충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전송선과 스위칭수를 줄이는 하이브리드 터너리 인코딩전송 방법 및 이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래퍼 회로
US8577224B2 (en) 2008-03-21 2013-11-05 Infinera Corporation Optical shaping for amplification in a semiconductor optical amplifier
ES2430467B1 (es) * 2011-03-04 2014-08-27 Universitat Politècnica De Catalunya Método y aparato para enlace óptico bidireccional con modulación simultánea de amplitud y fase mediante un dispositivo de semiconductor integrado y agnóstico a la longitud de onda.
CN103634052B (zh) * 2012-08-21 2016-11-16 北京邮电大学 光调制系统及其方法
TWI448094B (zh) * 2012-09-24 2014-08-01 Princeton Technology Corp 雙啁啾序列調變系統和方法
CN105471504B (zh) * 2015-12-20 2017-09-2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可见光的通信方法及可见光发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44688B1 (en) * 1990-03-01 1997-10-08 Fujitsu Limited Optical transmitter
CA2083219C (en) * 1991-11-19 1999-01-05 Hiroshi Nishimoto Optical transmitter having optical modulator
FR2719175B1 (fr) * 1994-04-20 1996-05-31 Cit Alcatel Procédé de transmission optique présentant une sensibilité réduite à la dispersion, et système de transmission pour la mise en Óoeuvre de ce procédé.
US5532857A (en) * 1994-09-07 1996-07-02 Ael Industries, Inc. Wide dynamic range optical link using DSSC linearizer
EP0701338B1 (en) * 1994-09-12 2003-07-23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An optical intensity modul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JP3027944B2 (ja) * 1996-08-16 2000-04-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デュオバイナリ信号光の生成方法および光送信装置
US5917638A (en) * 1997-02-13 1999-06-2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Duo-binary signal encoding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3689C (zh) * 2003-07-11 2007-12-05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光信号发送机和光信号传输系统
CN1627667B (zh) * 2003-12-08 2010-05-05 朗迅科技公司 双二进制接收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8366498A (en) 1999-03-08
CN101309116B (zh) 2013-01-02
JP2001516170A (ja) 2001-09-25
SE9703001D0 (sv) 1997-08-20
EP1004174A1 (en) 2000-05-31
EP1004174B1 (en) 2005-09-21
SE522272C2 (sv) 2004-01-27
WO1999009682A1 (en) 1999-02-25
CA2299296C (en) 2009-04-07
DE69831678T2 (de) 2006-05-04
SE9703001L (sv) 1999-02-21
TW358266B (en) 1999-05-11
CN101309116A (zh) 2008-11-19
US6337756B1 (en) 2002-01-08
KR20010023060A (ko) 2001-03-26
KR100561947B1 (ko) 2006-03-21
DE69831678D1 (de) 2005-10-27
JP4194751B2 (ja) 2008-12-10
CA2299296A1 (en) 1999-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6934A (zh) 光发送机系统和方法
CN1266849C (zh) 光传输系统和光通信方法
CN1244207C (zh) 把光信号总色散量减至最小的方法和设备
CN1233114C (zh) 光学传输线路
US6163394A (en) Optical signal transmitter, system and method of transmission
CN1694383A (zh) 直接调制激光光学传输系统
US20090080905A1 (en) High power, low distortion directly modulated laser transmitter
CN1337792A (zh) 喇曼放大光传输系统
CN1756134A (zh) 波分复用光传输系统以及波分复用光传输方法
CN1650549A (zh) 通过使用分布式放大用于在光学通信系统中传输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628431A (zh) 用于多路分解非强度调制的波分复用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CN1297630A (zh) Wdm光通信系统
CN1617012A (zh) 用在高度密集波分复用光传输系统中的光发射器
CN1252531C (zh) 具有动态增益波动控制的拉曼光纤放大器
EP1416654B1 (en) Duobinary optical transmission
CN1503500A (zh) 双二进制光学传输装置
CN1815928A (zh) 用于调制光信号的方法和光发射机
JP4181532B2 (ja) デュオバイナリーエンコーダ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光デュオバイナリー伝送装置
US6621617B1 (en) Displaced-bias interferometer-detection (DB/ID) modulation
CN1223133C (zh) 光信号调制方法、波分复用光传输系统中传输方法及系统
KR100557111B1 (ko) 듀오바이너리 광 전송장치
CN1497895A (zh) 光传输系统
Lu et al. Long-Distance Transmission of Directly Modulated 1550nm AM-VSB CATV Systems
Narimanov et al. Channel capacity of fiber optic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WDM vs. TDM
CN1419348A (zh) 光传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3339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