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6886A - 偶数/奇数数据轨道的交替随机化 - Google Patents

偶数/奇数数据轨道的交替随机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6886A
CN1276886A CN98810475A CN98810475A CN1276886A CN 1276886 A CN1276886 A CN 1276886A CN 98810475 A CN98810475 A CN 98810475A CN 98810475 A CN98810475 A CN 98810475A CN 1276886 A CN1276886 A CN 12768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ck
read
write
random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810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617C (zh
Inventor
J·S·斯托藤伯格
F·C·迈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agate Technology LLC
Original Assignee
Seagate Technology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agate Technology LLC filed Critical Seagate Technology LLC
Publication of CN12768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68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61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61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02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5/09Digital 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33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by adding special lists or symbols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processing data by operating upon the order or content of the data handled
    • G06F7/58Random or pseudo-random number generators
    • G06F7/582Pseudo-random number gene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出现数据错误比较误差的方法和存储装置。该方法包括将目的地轨道(164)识别为偶数轨道或奇数轨道,并基于这种识别选择伪随机组数据(320)。将伪随机组数据(320)与写数据(263)结合起来产生随机化数据(322),并把它作为准备写到目的地轨道(164)的写信号(279)的基础。

Description

偶数/奇数数据轨道的交替随机化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数据存储在媒体上的存储装置,尤其涉及减少恢复数据误差的编码技术。
                           发明背景
存储装置沿嵌埋在存储媒体中的轨道存储数据。在应用盘片的存储装置中,诸轨道围绕盘的转轴呈同心。在磁带的存储装置中,沿着磁带移动方向布设的并行路径形成轨道。在任何一种情况中,存储装置通过将头定位在目的地轨道上并改变局部媒体而写数据。恢复数据时,存储装置必须将读出头定位在同一轨道上,检测代表写入头所作的更改的媒体的局部特性。
要正确地恢复存储的数据,读写操作期间头的定位很关键。在写操作期间,如果写入头未正确地定位在轨道上,数据将被写在存储装置要求的地点以外,这样会造成读误差,因为存储装置试图将读出头直接置于它想找到该数据的轨道上。如果数据在这一地点以外,读出头则不能读该数据而导致读误差。
许多存储装置具有恢复这类读误差的能力。具体地说,作为恢复程序的一部分,许多装置使读出头偏离设想的轨道布设,试图恢复已经写在该设想轨道以外的数据。如果读出头成功地读出数据,存储装置就继续余下的读操作。如果读出头不能读出数据,它就报告有不可恢复的误差。
随着媒体上轨道密度的增大,头偏移恢复技术产生了诸附加问题。具体地说,将读出头偏出设想的轨道布设之外会使读出头移至邻近的轨道。如果读出头成功地读出近轨道的数据,那么存储装置就会错误地识别属于初始目标轨道而不属于邻近轨道的被恢复数据。这类误差就称为数据错误比较。
此类误差是不希望有的,因为这类误差让盘驱动器报告在数据恢复中不存在误差,而事实上当时已将错误的数据送回主控计算机了。此类误差极难以识别,且会造成计算机操作的严重后果。
                           发明概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出现数据错误比较误差的方法和存储装置。该方法包括把目的地轨道识别为偶数轨道或是奇数轨道,并基于这种识别选择一组伪随机的数据。这组伪随机数据与写数据相结合产生的随机化数据用作准备写到目的地轨道的写信号的基础。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该方法也包括将源轨道识别为偶数轨道或是奇数轨道。通过从源轨道的读出,产生读信号。随机化读数据从读信号里取出后,同伪随机组数据相结合而再现原来写在轨道上的数据。伪随机组数据是根据轨道是偶数轨道还是奇数轨道而选择的。
                           附图简述
图1是可以应用本发明的一类存储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存储媒体的数据轨道布设的俯视图,表示非设想的写轨道。
图3是存储媒体的数据轨道布设的俯视图,表示非设想的写轨道,其中头偏移以恢复写轨道。
图4是存储媒体数据轨道布设的俯视图,其中非设想写轨道与头正在读的轨道相邻。
图5是存储媒体数据轨道布设的俯视图,表示头偏向非设想的写轨道。
图6是盘驱动器的方框图。
图7是图6中读写通道的方框图。
图8是图7中随机化器与去随机化器的方框图。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较佳实施例详述
图1是盘驱动器100的平面图,包括配备底板102与顶盖104的外壳(顶盖104部分已除去,以便看得更清楚)。盘驱动器100进一步包括装在主轴电机(未示出)上的盘组合件106。盘组合件106可以包括多张单独的盘片,它们安装成绕中心轴一起旋转。每张盘面有一联合的头方向接头组件(HGA)112,它安装到盘驱动器100与盘面相联系。每个HGA包括一个万向接头和一个滑动器,装载一个或多个读写头。每个HGA 112由悬架118支持,接着连接到轨道访问臂120,而后者通常称为驱动器组件122的固定架。
驱动器组件122由音圈电机124绕轴126转动,它受内部电路128内的伺服控制电路控制。HGA 112在盘内径132与盘外径134之间的弓形路径130中运行。当头正确定位时,内部电路128内的写电路对存储在盘上的数据编码,并向HGA 112中的头发送编码的信号,将信息写到盘上。在另一些场合中,HGA 112中的读出头从盘中读出存储的信息,并把恢复的信号提供给内部电路128内的检测器电路和解码器电路以产生恢复的数据信号。
图2~5都是轨道布设的俯视图,有助于描述本发明试图避免的数据错误比较误差。
具体地说,图2是存储装置轨道布设的俯视图,示出了三条轨道150、152和154。虽然图示的为并行的轨道,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白,对于盘驱动的存储装置而言,轨道150、152和154实际上是相互同心的。
在轨道150和154内部,写入的数据遵循预期的轨道布设。然而,轨道152的写入数据156并不遵循设想的轨道布设158。事实上,写入数据156从设想的轨道布设158向轨道150朝外弯成弓形。由于这一弓形,正试图跟随预期轨道布设158的读出头160将不与数据156的全宽度相遇。如果读出头160读出的写入数据156部分被预期轨道布设158中的媒体部分产生的信号遮盖了,由此会引起读误差。
通常,通过许多已知的编码技术,存储装置能识别图2所示的弓形效应产生的读误差。这类编码技术包括纠错码。如果存储装置检出这样一种误差,这就试图运用几种不同的恢复技术恢复数据。一种这样的技术是将读出头偏离预期的轨道线,看看数据是否已写得偏离轨道。
图3示出应用图2轨道布设的这样一种误差恢复技术。图3中,读出头160已经偏向轨道150。根据图2和3的轨道布设,这种偏移将允许头读出更多的写入数据156,因而将允许头恢复已写到轨道152上的数据。
虽然头偏移将很可能导致图3的数据恢复,但是在特定场合下,如图4和5的情况下,这种头偏移将导致数据错误比较误差。图4表示存储媒体上轨道布设的俯视图,其中读出头162正试图从轨道164中读出有误的数据。轨道164位于轨道166与168之间,这里的轨道168具有设想的轨道布设170和向轨道164弯成弓形的实际写入数据轨道172。
由于轨道164的数据有误,故存储装置将试图利用各种恢复技术恢复该数据。这种方法有时包括将读出头偏移至设想的轨道线之外,看看数据是否已经写离轨道。在图5中,存储装置已将头162偏向邻近的轨道168,看看是否已将轨道164的数据在轨道168的方向上写离了轨道。如图5所示,这种头偏移使读出头162越过了邻近轨道168的写入数据172。
如果读出头162从写入数据172中读出了足够多的数据,存储装置会错误地断定它已经成功地恢复了与轨道164相关的数据,而实际上其时它恢复了与邻近轨道168相关的数据。如上所述,这类误差就是众所周知的数据错误比较误差,而本发明减少了它的出现率。
图6是代表本发明的一个存储装置实施例的盘驱动器198的方框图。盘驱动器198通过主计算机接口200与主计算机联系,接口200连接至盘驱动器198内的接口控制器202。当主计算机希望将数据写到盘204上时,它将主数据包传到接口控制器202。主数据包含有数据和相关的逻辑块地址,逻辑块地址用于识别数据应存储在盘204上的地点。在较佳的实施例中,这一信息沿着主计算机接口200内的串行接口发送,并被接口控制器202分析为并行数据值。
对于每个数据包,接口控制器202将数据与逻辑块地址相分离,并把逻辑块地址传给主接口微处理器205。
主接口微处理器205根据逻辑块地址确定数据的柱区与扇区。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在存储装置为多盘片驱动器的场合,主接口微处理器204还确定用于把数据写到盘上的头。由于这一原因,轨道包含一个相对于柱区施加在特定盘上的特定的头。
主接口微处理器204向伺服微处理器与控制逻辑(SMCL)208发送头与柱区标识。伺服微处理器和控制逻辑208将并行柱区地址信息转换成通过串行接口212传给伺服控制系统210的串行信号,而且利用头标识通过接在前置放大器216的前置放大器串行接口214选择所需的头。
伺服控制系统210根据它沿着伺服串行接口212接收到的柱区值而在盘204上旋转头220。头220旋转时从盘中读出伺服信息,并将这一伺服信息提供给读/写通道222。后者将这一伺服信息作为模拟伺服数据224转交给伺服控制系统210,而控制系统210进一步校正头的位置把它最终定位在需要的柱区上。
当伺服控制系统210正在对头220定位时,主接口微处理器205准备好读/写通道222将信息写到盘上。具体地,主接口微处理器205用柱区标识创建一个控制字节,它作为并行数据值传给伺服微处理器与控制逻辑(SMCL)208。此外,主接口微处理器205通过一个寄存器地址,该地址用于识别准备存储该控制字节的读/写通道222中的一个寄存器。伺服微处理器和控制逻辑208将并行控制字节转换成串行值,并把寄存器地址附加于该串行值,接着,将寄存器地址与控制字节传给读/写通道222,由后者把控制字节存入有关的寄存器。
与此同时,接口控制器202计算输入数据的纠错码,并把纠错附加给数据。这类纠错码在本技术领域是众所周知的。
当伺服控制系统210已经将头220定位在正确的柱区上时,它通过伺服串行接口212把信号传给伺服微处理器和控制逻辑208。伺服微处理器和控制逻辑208将这一信息传给接口控制器202,而后者产生一个沿写控制线229传给读/写通道222的写控制信号。写控制信号对读/写通道222表示它应该开始将数据写到盘上去了。同时,接口控制器202沿读/写数据总线232将输入数据及其相关的ECC数据传给读/写通道222。
在将数据写到盘上之前,读/写通道222使输入数据与ECC数据随机化,以削弱固定图案对读/写通道的性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读/写通道222执行的特定随机化部分受到控制字节中找到的随机化器控制值的控制,而所述控制字节由主接口微处理器205产生。下面进一步讨论随机化的特征。
在读操作期间,连同读逻辑块地址上的信息的请求一起,主计算机将逻辑块地址通过主计算机接口200传给主接口控制器202。接口控制器202将逻辑块地址传给主接口微处理器205,而后者根据该逻辑块地址识别头、柱区与扇区。主接口微处理器205通过伺服微处理器和控制逻辑208以与上述写操作类似的方式将头与柱区信息传给伺服控制系统210。
伺服控制系统210使用读/写通道222提供的模拟伺服数据224将头220定位于需要的柱区。一旦头处于所需的位置,伺服控制系统210就通过伺服串行接口212和伺服微处理器和控制逻辑208将一信号传给接口控制器202。
在伺服控制系统210正在定位头的同时,主接口微处理器205根据需要的柱区创建一控制字节。该控制字节作为并行值送给伺服微处理器和控制逻辑208,后者把它转换成串行控制字节。主接口微处理器205还将寄存器地址传给CMCL208,后者把该并行寄存器地址转换成串行地址并把它附加给串行控制字节。组合的控制字节与寄存器地址传给读/写通道222,在那里把该控制字节存入被寄存器地址识别出的寄存器里。
在接收到伺服控制系统210已把头定位在需要的柱区上的确认后,接口控制器202在读控制线230上向读/写通道222发一信号,该信号令读/写通道222接收由头220从盘204上读出的数据。
读/写通道222对从盘上读出的随机化数据与纠错码作去随机化。根据主接口微处理器205产生的控制字节中的随机化器控制值,对随机化数据与纠错码作去随机化。
去随机化的数据与纠错码以并行格式通过读/写数据总线232传给接口控制器202,后者接着确定是否已根据纠错码对读出数据作了纠正。如果数据已纠正了,接口控制器202就通过主计算机接口200将该数据传给主计算机。如果数据未作纠正,则接口控制器202指出在读数据时有差错。
图7是图6中读/写通道222的方框图。图6的读/写数据总线232接收并行接口260。在写操作期间,并行接口260在读/写数据总线232上取得并行信息并以8位字节把它提供给随机化器262作为输入数据263。
随机化器262根据随机化器控制值使输入数据263随机化,该控制值在控制寄存器264内的控制字节中找出。控制寄存器264就是上述的寄存器,它由图6的伺服微处理器和控制逻辑208置位。
具体地说,伺服微处理器和控制逻辑208通过串行接口266设置控制寄存器264,串行接口266从伺服微处理器和控制逻辑208接收串行格式的控制字节和控制寄存器264的地址。串行接口266将串行控制字节转换成并行控制字节,串行接口266将串行控制字节转换成并行控制字节,并根据串行寄存器地址把并行控制字节存入控制寄存器264。在有些实施例中,存入控制寄存器264的控制字节还包括超出随机化器控制值的附加控制位,供不同的控制目的使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整个控制字节就是控制值。
随机化器262对它接收的每个8位字节的输入数据263产生8位字节的随机化数据322。每个8位字节的随机数据322提供给编码器268,后者利用例如限制运行长度码对随机化数据322编码。编码器268产生的N位编码输出提供给并行/串行转换器270,后者则将并行的N位转换成串行信号。
串行信号提供给编码器272,后者对串行信号应用通道专用编码法产生提供给多路复用器274的输出信号。多路复用器274可通过来自预编码器272的输出信号或者来自同步图案发生器276的输出。同步图案发生器276用于产生置于轨道上数据前面的字段中的同步图案。多路复用器274允许通过的信号提供给写数据预处理电路278,后者执行特地为盘驱动器的写入头设计的进一步处理,然后写数据预处理电路278将写信号279提供给图6的前置放大器216。
在读操作期间,自动增益控制(AGC)放大器280从前置放大器216接收读数据281。AGC放大器280调节读信号的幅值,并把调节的读信号提供给信号处理与数据检测电路282,而后者根据调节的读信号向AGC放大器280提供反馈信号以帮助控制调节后的读信号的幅值。
信号处理与数据检测电路282还将时序脉冲提供给时钟发生与数据同步电路284,后者根据这些时序脉冲产生与从盘上读出的数据同步的时钟信号285。由于时钟信号285被提供给其余的读电路单元,所以它允许读电路工作于读数据的位边界上。
信号处理与数据检测282还将串行数据信号提供给串行/并行转换器286和码字边界检测器288。码字边界检测器288确定串行数据中码字的边界,并产生与这些边界同步的边界检测信号。串行/并行转换器286利用边界检测信号将该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N位码字。
串行/并行转换器286将其N位码字提供给解码器290,后者采用与编码器268所使用的相反的编码器规则。这就导致形成以并行方式提供给去随机化器292的8位字节的随机化读数据291。去随机化器292利用一组基于控制寄存器264中随机化器控制值的伪随机数据对先前随机化的读数据291去随机化,而控制寄存器以与上述设置与操作一样的方法设置成读操作。下面进一步讨论去随机器292的操作。
对随机化数据去随机化后,去随机化器292将去随机化数据293提供给并行接口260,后者将并行数据置于读/写数据总线232上。
图8是图7中随机化器262和去随机化器292的方框图。在图8的较佳实施例中,随机化器262与去随机化器292共享某些元件。采用由写控制229与读控制230控制的两个多路复用器300与302来实现组合操作。
在写操作期间,写控制229令多路复用器300将来自并行接口260的输入数据263传给X-OR(异或)电路304,而后者还从随机数发生状态机306接收8位字节的伪随机数据。8位字节的伪随机数据被定时成与8位字节的输入数据263通过多路复用器300的同一时间出现于X-OR电路304。对于每个分离的输入数据字节,随机数发生状态机306提供一个分离的伪随机数据字节。
随机数发生状态机306产生的数是相互没有明显关系的伪随机数。然而,这些数并非完全随机,因为随机数发生状态机306如果用同一个随机化器种子初始的话,它每次将以同样的次序产生同一组数。对于不同的随机化器种子,随机数发生状态机306将提供不同组的伪随机数据。
在有些实施例中,随机数发生状态机306由控制逻辑294复位,后者在写操作期间根据写控制信号229的边沿送出复位信号。复位后,随机数发生状态机306开始产生一组伪随机数据,该数据起自于它从并行多路复用器308接收的随机化器种子。
在有些实施例中,并行多路复用器308提供一个10位的随机化器种子,它选自两个有效的随机化器种子。在这些实施例之一中,并行多路复用器308可选的两个随机化器种子是3FF十六进制和177十六进制,它们贮存在连接至并行多路复用器308的两个存储器310与312中。在这些实施例中,并行多路复用器308根据来自控制寄存器264的随机化器控制值的值,在两个有效的随机化器种子之间进行选择。在这些实施例之一中,控制值是一位,当控制位为零时,并行多路复用器308就选择随机化器种子3FF十六进制,而当控制位是1时,它选择随机化器种子177十六进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随机化器控制值包含了随机化器种子。在这类实施例中,不出现多路复用器308和存储器310与312,而是由控制寄存器264将控制值直接供给随机数发生状态机306。
X-OR电路304根据逐位的原则,在每个8位字节的输入数据与每个对应的8位字节的伪随机数据之间执行异或逻辑操作,以产生一组8位字节的随机化数据。8位字节的随机化数据依次提供给多路复用器302,而后者将随机化数据322引入图7的编码器268。
在读操作期间,读控制信号230会多路复用器300将来自解码器290的8位字节的随机化读数据291传给X-OR电路304,后者运用随机化读数据291和随机数发生状态机306提供的一组伪随机数据320执行异或逻辑操作。把X-OR电路304的输出提供给多路复用器302,而后者在读控制信号230控制下将该输出作为读数据293引入图7的并行接口260。
在读操作期间,响应于控制逻辑294提供的复位信号和随机化器种子,随机数发生状态机306产生伪随机数据320。复位信号根据读控制信号230中某个边沿提供并用来复位状态机306,从而开始从随机化器种子起产生数字。
在有些实施例中,根据在控制寄存器264中找到的随机化器控制位的值,并行多路复用器308让两个可能的随机化器种子之一通过。在这些实施例之一中,当随机化器控制位为“1”时,并行多路复用器308就通过存储器312的随机化器种子177十六进制,而当随机化器控制位为“0”时,复用器308则通过存储器310的随机化器种子3FF十六进制。
在其它实施例中,由控制寄存器264直接提供随机化器种子,与上述的随机化数据一样。
为了运用X-OR电路304对先前随机化的读数据291去随机化,应用于X-OR电路304的伪随机组数据必须与用来使相应的输入数据在写到盘上之前实现随机化的伪随机组数据匹配。换言之,必须用同一组伪数据对特定组的输入数据实行随机化和去随机化。
如果用于使随机化读数据去随机化的伪数据不同于用于使相应的输入数据随机化的伪数据,则得到的读数据将含有误差,这种误差用现有的纠错码技术很容易识别。
根据本发明,如果正在读的数据实际上属于主接口微处理器205要读的柱区,则随机数据发生状态机306产生的伪随机组数据将用来使相应输入数据随机化的伪随机组数据匹配。然而,如果读出头实际上正在读邻近的轨道而不是读主接口205要读的轨道,则随机数发生状态机306产生的伪随机组数据将完全不同于用来使邻近数据随机化的伪随机组数据。
这种情况与下面的事实相符,即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邻近的轨道与产生不同组的伪随机数据的不同随机化器种子相关。具体地说,偶数轨道与第一随机化器种子相关,而奇数轨道与第二随机化器种子相关。例如,如果要读的标称轨道是奇数且应用随机化器种子3FF建立的,那么其两条相邻的轨道将是偶数且已应用随机化器件种子177十六进制写入了。
根据本发明,如果读出头错误地从相邻的轨道读取数据,那么去随机化器292产生的最终的读数据增充有误差,根据埋入该读数据的纠错码,接口控制器202能容易地识别已出现了读误差。通过识别这种误差,本发明减少了数据错误比较误差的出现。
在上述描述中,随机数发生状态机306可以是多种不同的产生给定初始随机化器种子的连贯组伪随机数据的随机数发生器的任何一种。在较佳实施例中,用10位循环的移位寄存器产生8位字节的伪随机数据。较佳地,取移位寄存器的前8位作为8位的伪随机数据,并将过去的移位寄存器状态的第7位与第10位作异或而产生第8位。此外,移位寄存器较佳地在状态机产生的每一个伪随机字节之间移位8次。
图9是本发明减少出现数据错误比较误差的方法的流程图。本方法从步骤398开始继续到步骤400,此时存储装置确定目的地轨道是偶数轨道还是奇数轨道。如果目的地轨道是偶数轨道,过程就继续到步骤402,此时根据偶数种子产生与偶数轨道相关的一伪随机组数据。如果目的地轨道是奇数轨道,则过程继续到步骤404而不是步骤402,并根据奇数种子产生与奇数轨道相关的一伪随机组数据。
在步骤402或404后,过程继续到步骤406,在此将伪随机组数据与写数据相结合而产生随机化数据。在步骤408,部分地根据该随机化数据产生写信号。接着在步骤410将写信号施加予写入头,将数据存储在媒体上。过程在步骤411告结束。
图10是本发明进一步减少出现数据错误比较误差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与图9的方法协同操作。图10的方法从步骤412开始继续到步骤413,此时利用读出头从源轨道产生读信号。在步骤414,从读信号中取出随机化的读数据。
在步骤416,存储装置确定源轨道是偶数轨道还是奇数轨道。对于偶数轨道,过程继续到步骤418,此时根据偶数种子建立与偶数轨道相关的伪随机组数据。如果读出的数据真的来自偶数轨道,那么在步骤418中应用的伪随机组数据就与用来使写数据在写到轨道上之前随机化的伪随机组数据匹配。
如果源轨道是奇数轨道,则过程继续到步骤420而不是418。在步骤420,根据奇数种子建立与奇数轨道相关的伪随机组数据。如果读出的数据真的来自奇轨道,则在步骤420中应用的伪随机组数据就与用来使写数据在写到轨道上之前随机化的伪随机组数据匹配。
在步骤422,伪随机组数据结合随机化读数据而产生读数据。这一读数据最好包含ECC数据。
在表I中,B列示出的随机化写数据从A列中相应的主写数据得出。表列出了两组数据。第一组是随机化器种子为0×3FF时产生的随机化数据,第二组是随机化器件种子为0×177时产生的数据。两组都具有同样的主数据。
在典型的读操作中,将随机化读数据解码,然后用写数据时用过的同一个随机器种子对其去随机化。列C与D表示这一处理的结果。D列出的送给主机的去随机化读数据,与A列中对主机写的原始数据相同。如果数据被无差错地读出,纠错码将与数据一致,检测不出差错。若检出差错,则用一般方法恢复数据。
如果在读操作期间使用的种子不是在写轨道时使用的同一个种子,那么返回主机的去随机化数据将不是原始的主写数据。在D列与F列中可以见到对两个不同的种子由同一个读数据产生的去随机化数据。正如这些列所表示的,在读时使用不同于在写时使用的种子,在提供给主机的数据中会产生极大的差别。当去随机化数据与原来的主数据有这些大差别时,纠错码与数据不一致,误差就检出了。
    A     B     C     D     E     F
  原始主写数据 将数据随机写到编码器 解码器输出,随机读数据 将数据去随机读到主机 解码器输出,随机读数据 将数据去随机读到主机
  用种子0×3FF写     用种子0×3FF读     用种子0×177读
    62     9D     9D     62     9D     EA
    C1     A2     A2     C1     A2     75
    91     98     98     91     98     2B
    00     59     59     00     59     62
    6F     B2     B2     6F     B2     AF
    75     9F     9F     75     9F     D1
  用种子0×117写     用种子0×117读     用种子0×3FF读
    62     15     15     62     15     EA
    C1     16     16     C1     16     75
    91     22     22     91     22     2B
    00     3B     3B     00     3B     62
    6F     72     72     6F     72     AF
    75     3B     3B     75     3B     D1
总之,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现现数据错误比较误差的方法和一种盘驱动器。本方法包括把某条目的地轨道166、164和168识别为偶数轨道164或奇数轨道166、168的步骤。写数据263与伪随机组数据320相结合而产生随机化数据322,这里的伪数机组数据320基于该目的地轨道164是偶数轨道还是奇数轨道而选择。把至少部分基于随机化数据322的写信号279写到目的地轨道164上。
在较佳实施例中,本方法还包括将源轨道识别成偶数轨道164或奇数轨道166、168,并从源轨道读出而产生读信号281。随机化读数据291从读信号281中取出并与伪随机组数据320结合而产生读数据293。伪数机组数据320以源轨道是偶数轨道还是奇数轨道为基础。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装置,用于将信息存入媒体上的轨道中。存储装置包括能从主机接收输入数据的输入电路202,还包括能将某条目的地轨道指定为偶数轨道或奇数轨道的寻址电路204、208。与寻址电路204、208耦合的随机化器306,能在目的地轨道为偶数轨道时产生第一组随机数据,在目的地轨道为奇数轨道时产生第二组随机数据。随机化器306还能将输入数据263与一组随机数320组合起来产生随机化数据322。耦合至随机化器306的输出电路302、268、270、272、274、278能从随机化数据322中产生写数据279。头220、216耦合至输出电路,能把写数据279写到目的地轨道。
在较佳实施例中,随机化器306基于随机化器种子建立一组伪随机数据。
在其它较佳实施例中,把从源轨道读取数据281的读出头220耦合到读电路280、288、286、290,读电路对读信号281作调节而产生随机化的读数据291。耦合到读电路的去随机化器292能将随机化读数据291与一组随机数据320结合起来产生去随机化的读数据293。
虽然参照较佳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变更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将信息存入媒体上轨道中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装置包括:
输入电路,能从主机接收输入数据,并能基于输入数据建立存储数据;
寻址电路,能将目的地轨道指定为偶数轨道或奇数轨道;
耦合至寻址电路和输入电路的随机化器,能在目的地轨道为偶数轨道时产生第一组随机数据,而在目的地轨道为奇数轨道时产生第二组随机数据,并能将存储数据与一组随机数据结合起来产生随机化的数据;
耦合到随机化器的输出电路,能由随机化器数据建立写数据;及
耦合到输出电路的头,用于把写数据写到目的地轨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随机化器包括能反复产生特定组的随机数据的状态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状态机应用相同的方法但不同的随机化器种子产生不同组的随机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读出头,能从源轨道读出读数据而产生读信号;
耦合到读出头的读电路,用于调节读信号而产生随机化的读数据;
耦合到读电路的去随机化器,能将随机化读数据与随机化器里的一组随机数据结合起来产生去随机化的读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寻址电路能将源轨道指定为偶数轨道或奇数轨道,而随机化器能在源轨道为偶数轨道时产生第一组随机数据,并在源轨道为奇数轨道时产生第二组随机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读出头读偶数源轨道且寻址电路将该源轨道指定为奇数轨道时,去随机化的读数据含有可识别的误差。
7.一种适用于盘驱动器的用于减少出现数据错误比较误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a)将目的地轨道识别为偶数轨道或奇数轨道;
(b)将写数据与伪随机组数据结合起来产生随机化数据,所述伪随机组数据是基于目的地轨道是偶数轨道还是奇数轨道而选择的;及
(c)利用至少部分基于随机化数据的写信号写到目的地轨道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步骤:
(d)将源轨道识别为偶数轨道或奇数轨道;
(e)读取源轨道以产生读信号;
(f)从读信号里取出随机化读数据;及
(g)将随机化读数据与伪随机组数据结合起来产生读数据,伪随机组数据是基于源轨道是偶数轨道还是奇数轨道而选择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写信号通过对随机化数据编码而部分地产生。
10.一种对存储在具有轨道的存储媒体上的数据进行编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a)建立数据的纠错码并把纠错码与数据连在一起,以形成非随机化的数据;
(b)识别目的地轨道的类型,这里基于非随机化数据的写数据准备存储在媒体上;及
(c)运用伪随机化数据对非随机化数据作随机化处理而建立随机化的数据,所述伪随机化数据是基于对目的地轨道识别的类型选择的。
CNB98810475XA 1997-10-23 1998-10-22 偶数/奇数数据轨道的交替随机化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061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359697P 1997-10-23 1997-10-23
US60/063,596 1997-10-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76886A true CN1276886A (zh) 2000-12-13
CN1160617C CN1160617C (zh) 2004-08-04

Family

ID=22050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81047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0617C (zh) 1997-10-23 1998-10-22 偶数/奇数数据轨道的交替随机化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392829B1 (zh)
JP (1) JP2001521258A (zh)
KR (1) KR100596939B1 (zh)
CN (1) CN1160617C (zh)
DE (1) DE19882748T1 (zh)
GB (1) GB2346235B (zh)
WO (1) WO199902107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3701A (zh) * 2009-03-04 2010-10-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非易失性存储器件及其操作方法
CN101853699A (zh) * 2009-03-04 2010-10-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102236584A (zh) * 2010-04-20 2011-11-09 慧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来抑制数据错误的方法以及相关的记忆装置及其控制器
CN103562995A (zh) * 2011-06-01 2014-02-05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减轻虚假vfo检测的轨道相关数据随机化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9399B1 (en) 1998-09-03 2002-02-19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expect data from a captured bit pattern, and memory device using same
US7810012B1 (en) * 2003-08-06 2010-10-05 Oracle America, Inc. Format for randomized data block in a storage device
US20060066972A1 (en) * 2004-09-30 2006-03-30 Agere Systems Inc. Read channel for simultaneous multiple bit data transfers
US7433141B2 (en) * 2005-03-09 2008-10-07 Tandberg Data Corporation Data randomization for rewriting in recording/reproduction apparatus
US7478220B2 (en) * 2005-06-23 2009-01-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product for prohibiting unauthorized access of data stored on storage drives
KR100836758B1 (ko) * 2006-09-11 2008-06-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메모리 카드의 암호화 장치 및 그것에 따른 데이터 기입 및독출 방법
US8131920B2 (en) * 2007-12-06 2012-03-06 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Netherlands B.V.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ally allocating read and write sequence randomizer
KR101554159B1 (ko) 2008-10-08 2015-09-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데이터 저장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데이터 저장 시스템
US8935309B1 (en) * 2011-04-22 2015-01-13 Sk Hynix Memory Solutions Inc. Generation of constrained pseudo-random binary sequences (PRBS)
US10474432B2 (en) * 2017-11-02 2019-11-12 Red Hat, Inc. Repeatable distributed pseudorandom number gener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37875A (ja) * 1989-07-04 1991-02-19 Toshiba Corp 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のヘッド駆動制御装置
US5784216A (en) * 1995-11-16 1998-07-21 Seagate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defective track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in a disk drive
DE69704111T2 (de) * 1996-04-11 2001-08-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ptische platte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3701A (zh) * 2009-03-04 2010-10-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非易失性存储器件及其操作方法
CN101853699A (zh) * 2009-03-04 2010-10-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US8874934B2 (en) 2009-03-04 2014-10-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CN101853699B (zh) * 2009-03-04 2015-07-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101853701B (zh) * 2009-03-04 2015-08-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非易失性存储器件及其操作方法
CN102236584A (zh) * 2010-04-20 2011-11-09 慧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来抑制数据错误的方法以及相关的记忆装置及其控制器
CN102236584B (zh) * 2010-04-20 2015-09-30 慧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来抑制数据错误的方法以及相关的记忆装置及其控制器
CN103562995A (zh) * 2011-06-01 2014-02-05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减轻虚假vfo检测的轨道相关数据随机化
CN103562995B (zh) * 2011-06-01 2017-02-15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减轻虚假vfo检测的轨道相关数据随机化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0009932D0 (en) 2000-06-07
DE19882748T1 (de) 2000-09-28
KR100596939B1 (ko) 2006-07-07
GB2346235B (en) 2002-07-03
GB2346235A (en) 2000-08-02
WO1999021079A1 (en) 1999-04-29
US6392829B1 (en) 2002-05-21
CN1160617C (zh) 2004-08-04
KR20010031316A (ko) 2001-04-16
JP2001521258A (ja) 2001-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0617C (zh) 偶数/奇数数据轨道的交替随机化
US8797669B1 (en) Disk drive executing rotational position optimization (RPO) algorithm to facilitate a read-modify-write operation
JP6083677B2 (ja) デュアルチャネルhdd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6661591B1 (en) Disk drive employing sector-reconstruction-interleave sectors each storing redundancy data generated in response to an interleave of data sectors
US7102842B1 (en) Disk data storage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multiple head actuators
US6687850B1 (en) Disk drive for storing sector-reconstruction sectors and for storing a sector-reconstruction status in sectors distributed around a disk
US8194340B1 (en) Disk drive framing write data with in-line mapping data during write operations
US8413010B1 (en) Data storage device employing high quality metrics when decoding logical block address appended to a data sector
US8917469B1 (en) Disk drive correcting an error in a detected gray code
CN1249716C (zh) 确定盘表面上位置的方法和存储数据的盘驱动器
US9280477B2 (en) Data storage management in a memory device
CN1158659C (zh) 磁盘驱动器伺服模式写入方法和采用此方法的磁盘驱动器
CN1264164C (zh) 音频可视化数据盘存储装置中盘扇区出错时的重试方法
CN101814311A (zh) 在主机读取未写的数据扇区时返回虚假数据给主机的磁盘驱动器
US5953513A (e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device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information from different kinds of storage media having different sector formats
JP2003531451A (ja) 位置誤差信号補正情報をエンコード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314046C (zh) 存储控制器、存储设备和检验擦除校正功能的方法
US10530390B2 (en) Data storage device employing memory efficient processing of un-converged codewords
KR19980020110A (ko) 하드 디스크 드라이브의 데이타 어드레스 마크구성 및 처리방법
CN100353448C (zh) 数据记录/再现装置和方法
CN1627425B (zh) 数据记录/再现装置、方法、程序及记录介质
US20070168700A1 (en)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recovery of formatting in repair of bad sectors in disk drives
CN1967698A (zh) 磁盘系统
WO1998016919A1 (en) Method of insuring data integrity with a data randomizer
CN105976839A (zh) 通过缓存不同径向偏移处的信号样本执行重试操作的数据存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EAGATE TECHNOLOG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SEAGATE TECHNOLOGY LLC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American California

Patentee after: Seagate Technology LLC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California

Patentee before: Seagate Technology, Inc.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804

Termination date: 201410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