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5701A - 一种制冷装置余热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装置余热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75701A CN1275701A CN 00117118 CN00117118A CN1275701A CN 1275701 A CN1275701 A CN 1275701A CN 00117118 CN00117118 CN 00117118 CN 00117118 A CN00117118 A CN 00117118A CN 1275701 A CN1275701 A CN 12757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water
- pipeline
- hot water
- was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要由换热器、快速保温罐、保温水箱、用户网组成的制冷装置余热利用系统,在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加接换热器,换热器与冷却装置和快速保温罐连接,保温罐与保温水箱和用户网串接,使在整个系统运行中,当需要利用余热时,通过换热器完成大量吸热,在不需利用余热时,通过冷却装置排热,从而达到充分利用余热,而不产生对制冷装置产生背压和反加热的现象。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装置余热利用系统。
目前,现有的技术只着重余热的回收利用(如制取热水)却忽视了余热回收满足后反过来对原设备(余热产生的主体)产生的不良后果——当需要余热时因降低原设备的功耗而产生的经济效益被不需要余热时因安装了单纯热回收设备不吸热时产生的背压和反加热带来的增加的功耗所抵消。成为原设备的一个运行负担,这是与节能的目的相违背。忽视余热回收与传统的加热设备在热量取得方面的差异,没有考虑最大限度的完善热回收系统而造成回收效率低下而直接影响到回收后热量转化(如制热水量)的满足供应。忽视了在余热回收过程中(如制热水)可影响效率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合理安装水处理装置,确保热回收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由于卫生用水的要求,热水系统不允许采用传统的化学处理方式(如钠离子交换,投放阻垢剂等),只能采用物理处理方式。现有技术虽然也考虑了水处理的问题,但将水处理装置安装在冷补水管路上是不科学和达不到最终的处理效果的一——因为物理水处理方式是有时效性的(一般有效时间6~8个小时),如经过处理的水在规定的时效内不使用或用不完,其水质会复原到水处理前的原状态,而热水是要不断循环加热的,那么对热回收设备的影响则不言而喻。控制部分的不完善,没有合理利用现有科学技术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表现也是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其使用户不能直观了解节能的效果、储存节能数据和进行科学的运行设置。以到直接影响产品的管理和推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利用率高,不产生对制冷装置背压和反加热现象的制冷装置余热利用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制冷装置余热利用系统,由具有三条管道的换热器、具有二条管道的快速保温罐、保温水箱、用户网组成,换热器的其中一管道接在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其一另管道通过管路与快速保温罐其中一管道相串接,换热器的最后一条管道接在冷却装置与冷凝器之间;快速保温罐的另一条管道与保温水箱、热水用户网串接。
本发明在通过在传统的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压缩机和冷凝器之间加装特殊热回收换热器,此换热器除有与原制冷循环系统制冷工质管路连接的专用管路外,还设有两组(共四条)独立的管路:其中一组连接快速循环热水管路;在需要余热的情况下,起到完成快速大量吸热的作用;另一组连接加强冷却管;在不需要余热的情况下,直到完成加强排热的作用。此特殊热回收换热器的设计,完全可解决余热利用中节能和增加能耗之间的矛盾,达到高效的节能的最终目的。
图1为本发明具体的一种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制冷装置余热利用系统,在由压缩机1,冷凝器3,节流膨胀装置4,蒸发器5,制冷工质管路6、7组成的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压缩机1与冷凝器3之间加装特殊热回收换热器2其工质接口进口端与制冷工质管路6连接,出口端与制冷工质管路7连接。另特殊热回收换热器2上还设有两组(其四条)管路;其中一组连接快速循环热水管种17、18,在特殊热回收换热器2进口端与快速循环热水管路17之间安装快速循环热水泵16和电子水质处理器15,在快速循环热水管路17、18之间安装快速循环热水保温水罐19,水罐上设有温度传感器T1和压力传感器P1组成快速制热水系统;另一组连接加强冷却管11、12。在特殊热回收换热器2进口端与加强冷却管12之间安装电子媒质处理器13媒质流量调节阀14,加强冷却管11、12的另一端分别和冷却媒质管路9、10连接并连接冷却装置8,加强冷却管11、12上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T5、T6和压力传感器P5、P6组成加强冷却系统,两个系统内介质流向按箭头指示方向定。在循环热水保温水罐19与末端保温热水箱(罐)25之间安装供热水泵23,供热水管路24,管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P4。末端保温热水箱(罐)25,热回水管路26之间为热水用户管网。热水用户管网28与快速循环热水保温水罐1 9之间的热回水管路26上安装有热回水泵27和温度传感器T4压力传感器P3。热回水管咱26一端与热水用户管网28连接,另一端与快速循环热水保温水罐19连接,末端保温热水箱(罐)内装有水位传感器32和温度传感器T2。在特殊热回收换热器上安装有电气执行机构31通过控制导线22与触摸屏20可编程序控制器21连接组成控制部分。冷补水管路29上设补水调节阀30水流量计温度传感器T3和压力传感器P2。冷补水管路29一端接水源,另一端接快速循环热水管路17连接组成补水系统。
当用户使用本系统时,可直接在控制部分中的触摸屏20输入运行指令,也可用对外接口进行远程遥控开机。控制部分接到运行指令后即按已设定的运行程序控制各执行机构进行合理高效的运行。首先由特殊热回收换热器2电子水质处理器15快速循环热水泵16快速循环热水管路17、18快速循环热水保温水罐19组成的高效吸热制热水系统投入快速运行。根据制冷机、空调机的运行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达到要求的热水制出并储存,供水系统中的供热水泵23通过供热水管路24将热水供到末端保温热水箱(罐)25后直接供给热水用户管网使用。用不完的热水则通过热回水管路26热回水泵27进行恒温循环,确保用户随时可用到按设定要求制出的卫生热水。在使用过程中补水调节阀30随时可根据需要经冷补水管路29进行水补给。此系统完全可替代锅炉制取热水,水温可设定在40~75℃之间。触摸屏可随时显示工作情况。用户可随时随意设定新的运行程序。
当用热水量减少或储水装置全满且水温已达设定的上述温度时,控制部分即令快速加热系统和供水系统停止运行。同时指令由加强冷却管11、12,电子媒质处理13,媒质流量调节阀14组成的加强冷却系统投入运行,将不需要的余热经冷却媒质管路9、10冷却装置8迅速排到大气中,加强制冷机、空调机的冷却功能,维持20%以上的节电效果,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Claims (1)
1、一种制冷装置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具有三条管道的换热器(2)、具有二条管道的快速保温罐(19)、保温水箱(25)、用户网(28)组成,换热器(2)的其中一管道接在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压缩机(1)与冷凝器(3)之间,其一另管道通过管路与快速保温罐(19)其中一管道相串接,换热器(2)的最后一条管道接在冷却装置(8)与冷凝器(3)之间;快速保温罐(19)的另一条管道与保温水箱(15)、热水用户网(28)串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0117118 CN1275701A (zh) | 2000-05-31 | 2000-05-31 | 一种制冷装置余热利用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0117118 CN1275701A (zh) | 2000-05-31 | 2000-05-31 | 一种制冷装置余热利用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75701A true CN1275701A (zh) | 2000-12-06 |
Family
ID=4586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0117118 Pending CN1275701A (zh) | 2000-05-31 | 2000-05-31 | 一种制冷装置余热利用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275701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94267A (zh) * | 2013-08-06 | 2013-11-20 | 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结合冷凝和吸附的油气回收装置 |
CN107356137A (zh) * | 2017-06-15 | 2017-11-17 | 庞淮升 | 空调余热集热供水系统 |
-
2000
- 2000-05-31 CN CN 00117118 patent/CN127570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94267A (zh) * | 2013-08-06 | 2013-11-20 | 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结合冷凝和吸附的油气回收装置 |
CN103394267B (zh) * | 2013-08-06 | 2015-07-29 | 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结合冷凝和吸附的油气回收装置 |
CN107356137A (zh) * | 2017-06-15 | 2017-11-17 | 庞淮升 | 空调余热集热供水系统 |
CN107356137B (zh) * | 2017-06-15 | 2019-04-02 | 庞淮升 | 空调余热集热供水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07375C (zh) | 一种大温差集中供热系统 | |
CN202768089U (zh) | 一种汽动给水泵乏汽回收利用系统 | |
CN104196584B (zh) | 一种利用高炉冲渣水余热进行动力回收及供冷系统 | |
CN103075841A (zh) | 基于热泵新型低温热电冷联供系统 | |
CN202812795U (zh) | Lng冷能回收利用系统 | |
CN102226601B (zh) | 一种多功能引射式热泵机组 | |
CN105444247B (zh) | 基于多种低品位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的区域能源供应系统 | |
CN204126679U (zh) | 一种利用高炉冲渣水余热进行动力回收及供冷系统 | |
CN205137830U (zh) | 高温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 | |
CN104132541A (zh) |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和梯级利用系统 | |
CN105737235A (zh) | 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5464732B (zh) | 工业低品位余热能源供应系统 | |
CN204787404U (zh) |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与地源热泵复合冷热源系统 | |
CN1275701A (zh) | 一种制冷装置余热利用系统 | |
CN201429141Y (zh) | 橡胶行业凝结水的余热利用系统 | |
CN105385801A (zh) | 一种高炉冷却壁余热利用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 |
CN205591974U (zh) | 基于多种低品位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的区域能源供应系统 | |
CN209840253U (zh) | 一种电厂余热冷热耦合利用的热泵系统 | |
CN204829289U (zh) | 一种蒸汽减温减压系统 | |
CN211451090U (zh) | 一种循环水取热供暖系统 | |
CN207081361U (zh) | 一种利用锅炉烟气余热提供稳定热水的系统 | |
CN201706776U (zh) | 混合生产中的冷热水管道系统 | |
CN201963363U (zh) | 一种电厂余热再利用节能系统 | |
CN203702277U (zh) | 双元组合热泵发电系统 | |
CN219103728U (zh) | 一种转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