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8113C - 扫描丢失检测器 - Google Patents

扫描丢失检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8113C
CN1268113C CNB988042401A CN98804240A CN1268113C CN 1268113 C CN1268113 C CN 1268113C CN B988042401 A CNB988042401 A CN B988042401A CN 98804240 A CN98804240 A CN 98804240A CN 1268113 C CN1268113 C CN 126811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can
scan loss
current
det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88042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52915A (zh
Inventor
J·B·乔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nicolor USA Inc
Original Assignee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252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29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811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811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3/00Scanning 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Combination thereof with generation of supply voltages
    • H04N3/10Scanning 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Combination thereof with generation of supply voltages by means not exclusively optical-mechanical
    • H04N3/16Scanning 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Combination thereof with generation of supply voltages by means not exclusively optical-mechanical by deflecting electron beam in cathode-ray tube, e.g. scanning corrections
    • H04N3/20Prevention of damage to cathode-ray tubes in the event of failure of scan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ails Of Television Scanning (AREA)
  • Video 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For Color Tv System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系统包括一个显象管(20,图3)。一个行扫描检测器与行扫描电流信号(40)源耦合,并检测一个行扫描的丢失。另外,一个场扫描检测器(52,54)与一个包括一个反馈路径(Rs)的场扫描电流信号源耦合,并检测场扫描的丢失。一个场反馈检测器(Z1,R12,R13)也与场扫描电流信号耦合并检测场扫描电流信号源中反馈路径的故障。一个可控制的显象管驱动电路(T4,图3)与该显象管、场扫描检测器、和场反馈检测器耦合,如果行扫描检测器检测到一个行扫描丢失,场扫描检测器检测到一个场扫描丢失或场反馈检测器检测到一个反馈路径的故障,则截止该显象管。

Description

扫描丢失检测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器,它检测一个显示设备上的扫描何时丢失。
在已知的一些显示应用中,显象管响应代表图象的视频信号来产生图象。显象管通过扫描其上有光致发光荧光粉的屏幕上的光栅中的电子束,调制电子束的强度以改变荧光粉的光输出,从而在屏幕上产生图象来进行工作。众所周知,高能量的电子束连续聚焦于荧光屏的一个小区域将会烧毁荧光粉,进而损坏显象管。
这样的一种情况会发生在已知的投影电视(PTV)系统中。在这个系统中,使用三个显象管,每个代表一种色度分量:红、绿、蓝。这三色显象管是同步光栅扫描,并且代表希望的合成图象的三个色度分量的视频信号被提供到对应的显象管。从这三个显象管来的色度分量图象被一个光学系统组合并被投影到一个无源(PASSIVE)显示屏上,从而产生合成视频图象。由于显象管图象是被投影到一个无源显示屏上而不是直接从它们的荧光屏上直接看的,因此由这些显象管产生的图象必须具有高亮度输出。因此,用于产生这些图象的电子束必须具有高能量。
只要在每个显象管中被扫描的光栅是正常的,高能电子束就不会在一个区域停留过长的时间而烧毁任何荧光粉,显象管是安全的。然而,一旦光栅中的电子束扫描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之一或者是二者都损坏,若是行扫描丢失则电子束会开始扫描垂直线,若是场扫描丢失则扫描水平线,若是行扫描和场扫描均丢失则扫描一个点。这种电子束能量在屏幕上的一个小区域的聚焦将会烧毁那个区域的荧光粉,并且将损坏显象管。显象管成本高且更换困难,所以希望能够避免扫描失败而不损坏显象管。
已有技术的PTV系统包含一个检测器,它检测何时场和/或行扫描丢失。当检测到扫描丢失时,将视频信号提供到显象管电子枪的显象管驱动电路将根据情况关闭电子束。更具体地,众所周知,行偏转线圈的行扫描电流是通过响应来自视频信号的行同步分量由与回扫变压器耦合的线圈来产生的。另外一个回扫变压器上的线圈用来为显象管产生热丝电源。已有技术中的行扫描检测器与回扫变压器的的加热丝线圈耦合。如果行扫描检测器从这个线圈上检测到一个正常的信号,则可确定行扫描是存在的;如果这个线圈上的信号不正常,则可确定行扫描丢失,并且显象管的驱动电路根据情况关闭显象管中电子束电流。
场扫描电流是通过响应视频信号中的场同步分量由场扫描电流放大器产生的。这样一个场扫描电流放大器包括一个与场偏转线圈一端耦合的输出端,和一个通过隔直流反馈电容器与场偏转线圈的另一端耦合的反馈端。一个检测(SENSING)电阻连接在反馈环中。检测电阻检测流过场偏转线圈的电流。场扫描检测器检测该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如果场扫描检测器在该检测电阻的一端检测到一个正常的信号,则可以确定场扫描是存在的;如果该检测电阻一端的信号是不正常的,则可以确定场扫描丢失,并且显象管驱动电路根据情况关闭显象管中电子束电流。
然而,有几种错误的模式上述已有技术的行和场扫描检测器是不能检测的。首先,因为行扫描检测器与回扫变压器的线圈耦合而不是与偏转线圈耦合,则有可能线圈上的信号是正常的,而并没有行偏转电流提供到行偏转线圈中。已有技术的场扫描检测器监测场偏转线圈,并且如果在其中发生开路,它将能正确地检测到,并且切断显象管中电子束。然而,如果在电流检测电阻和场扫描电流放大器的反馈终端之间反馈路径中发生开路或者是如果检测电阻断开,则与检测电阻耦合的场扫描检测器将会错误地检测一个场速率信号,即使此时没有场偏转电流流过场偏转线圈。
在这些情况中,场和/或行扫描可能丢失,但是没有被场和/或行扫描检测器检测到。未被检测到的扫描丢失将使得没有扫描的电子束烧毁显象管上的荧光粉,并破坏它们。因此希望有一个改进的扫描检测系统,它将检测这些故障,并且防止由这些故障可能对显象管造成的损坏。
根据本发明的原理,一个显示系统包括一个显象管。一个行扫描检测器与一个行扫描电流信号源耦合,并检测行扫描丢失。另外,一个场扫描检测器与包括一个反馈路径的场扫描电流信号源耦合,并检测场扫描丢失。一个场反馈检测器也与场扫描电流信号源耦合,并且检测在场扫描电流信号源中的反馈路径的故障。如果行扫描检测器检测到一个行扫描丢失,场扫描检测器检测到一个场扫描丢失或是场反馈检测器检测到反馈路径的一个故障,一个与显象管行扫描检测器,场扫描检测器和场反馈检测器耦合的可控显象管驱动电路将会关闭显象管。
实现本发明一个方案的视频显示装置包括一个偏转放大器,它响应与偏转频率相关的一个频率处输入信号,从而产生一个与偏转线圈耦合的输出电压。一个偏转电流产生后,它能在阴极射线管产生一个电子束扫描。当发生扫描丢失情况时,输出电压在正常操作范围之外。当第一或第二扫描丢失指示信号之一被产生时,一个保护电路则响应第一扫描丢失指示信号和第二扫描丢失指示信号以使相应的级(STAGE)不能工作。当输出电压在正常操作范围之外时,第一扫描丢失检测器响应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以检测输出电压并产生第一扫描丢失指示信号。当偏转电流在相应的正常操作范围之外时,第二扫描丢失检测器响应偏转电流以检测偏转电流并产生第二扫描丢失指示信号。
在图中:
图1是结合本发明的投影电视系统的一部分的框图。
图2是部分以框图形式,部分以示意图形式的可用于图1所示系统中的行扫描检测器40,场扫描检测器50和场反馈检测器60的更详细的电路图。
图3是部分以框图形式,部分以示意图形式的可用于图1所示的系统中的控制电路的更详细的电路图;以及
图4和5是波形图,用于理解在图1,2和3中所示框图的操作。
详细地说,图1,2和3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线路图。图4和5的波形图用于理解图1,2和3所示的操作。图4和5所示的波形图将在图1,2和3描述的适当位置被涉及到,但不会被单独描述。
图1是结合本发明的投影电视的一部分的一个框图。在图1中,只有那些对于理解本发明是必要的PTV系统中的部分才会被显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其它哪些部分是必需的,并且知道如何设计,构成和将这些部分与所示部分相连。
一个PTV系统包括三个显象管:一个红色显象管,一个绿色显象管和一个兰色显象管。三个显象管产生光学图象并由光学系统(未显示)将这些光学图象组合并投影到显示屏上(未显示)。每个显象管包括各自的场和行偏转线圈以移动由显象管中的电子枪所产生的电子束,从而产生光栅图象。每一个显象管还接收来自显象管驱动电路的信号,该驱动电路以已知的方式控制到达光栅的电子束的强度。图1只详细地示出了红色R显象管20,并且简略地示出绿G和兰B显象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绿G和兰B显象管具有与下文描述的红R显象管20类似的连接电路。
在图1中,电视调谐器5接收来自如天线或光缆的电视节目信号,且全部以已知的方式处理这个信号并产生(在其它信号当中)一个红视频分量信号(VIDEO),一个行扫描锯齿电流信号LORIZ SCAN(图5a),一个电压信号VERT SCAN(图4a),一个电压信号VERTSCAN(a),和一个行脉冲信号H PULSE(图5b)。在一对终端分别产生的信号VERT SCAN和VERT SCAN(a)是与未在图1所示的场偏转线圈串联耦合的电阻的锯齿状信号。红视频分量信号VIDEO与控制电路70的视频输入端耦合。行脉冲信号H PULSE与控制电路70的H PULSE输入端耦合。控制电路的视频输出端与显象管缓冲放大器10的一个输入端耦合,例如它可以是一个是如一个已知设计的推-挽(级B)放大器。显象管缓冲放大器10的输出端与红色R显象管20的阴极耦合。
红色R显象管(HR),绿色G显象管,和兰色B显象管的行偏转线圈是以已知的方式并联耦合(下面做更详细描述)。行扫描电流信号HORIZ SCAN是通过红色R显象管,HR,和那些绿色G和兰色B显象管的行偏转线圈并联连接的。行扫描电流信号也是通过一个变流器30(下面做更详细描述)的初级线圈耦合的。变压器30的次级线圈与行扫描检测器40的一个输入端耦合。行扫描检测器40的一个输出端与一个NPN晶体管T2的基极耦合。
红色R显象管(VR),绿色显象管,和兰色显象管的场偏转线圈是以已知的方式串联耦合(下面做更详细描述)。场扫描信号VERTSCAN和VERT SCAN(a)从未在图1显示的场扫描电流放大器耦合连接,该放大器产生一个偏转电流与红色显象管,VR,和那些绿色G和兰色B显象管的场偏转线圈串联。然后,信号VERT SCAN或VERTSCAN(a)以已知的方式(下面做更详细描述)通过一个包含反馈电容和一个电流检测电阻的网络返回连接到场扫描放大器的反馈输入端。信号VERT SCAN也以下面将做更详细描述的方式分别与一个场扫描检测器50和一个场反馈检测器60的输入端耦合。场扫描检测器50的一个输出端与一个NPN晶体管T1的基极耦合,并且场反馈检测器60的一个输出端与一个NPN晶体管T3的基极耦合。
晶体管T1的集电极与控制电路70的一个SCAN LOSS输入端耦合。晶体管T1的发射极与晶体管T2的集电极耦合。晶体管T2的发射极与一个参考电源(接地)耦合。晶体管T3的集电极与晶体管T2的基极耦合并且晶体管T3的发射极与地相连。
在操作中,在控制电路70的控制下红色缓冲放大器10响应在HPULSE和SCAN LOSS输入端的信号,将红色视频分量信号VIDEO从电视调谐器5连接到红色显象管20的阴极。控制电路70分析HPULSE和SCAN LOSS输入端的信号。如果这些信号指示扫描存在,控制电路70启动以将红色分量信号VIDEO从电视调谐器5连接到红色显象管20。然而,如果扫描丢失,控制电路70启动以关闭红色显象管20。
行脉冲信号H PULSE以一种已知的方式(未在简化图中显示)与红色显象管20的灯丝耦合。行脉冲信号H PULSE(参见图5b)是在电视信号的行频(H)下的一序列行脉冲。这个脉冲在水平线的回扫期间(RT)发生。这个脉冲的电压幅度在回扫期间为+25V,其它情况下为-5V。控制电路70检测这个脉冲序列的存在(以下面详述的方式进行)。如果没有检测到该脉冲序列,行扫描则被认为是丢失,缓冲放大器10关闭。
行扫描检测器40检测到行扫描时,它以下面详述的方式在它的输出端产生一个电压信号,否则将产生一个地电位信号。类似地,当场扫描检测器50检测到场扫描时,它也以下面详述的方式在它的输出端产生一个电压信号,否则将产生一个地电位信号。相反地,只要场扫描反馈电路被检测为工作正常时,场反馈检测器60也以下面详述的方式产生一个地电位信号,否则将产生一个电压信号。
当行扫描检测器40和场扫描检测器50都产生了电压信号,并且场反馈检测器60产生了一个地电位信号以指示正常操作,晶体管T3根据情况则不导通以将晶体管T2的基极与地分离,并且晶体管T1和T2根据情况导通以将控制电路70的SCAN LOSS信号输入端接地。相应的,(鉴于上述的H PULSE被正常检测到),控制电路70控制缓冲放大器10将红色视频分量信号从电视调谐器5连接到红色显象管20。这是正常的工作模式。
如果行扫描检测器40在行扫描时检测到一个故障,它将在其输出端产生一个地电拉信号以控制晶体管T2变为不导通,从而将控制电路70的SCAN LOSS输入端与地断开。类似地,如果场扫描检测器50在场扫描时检测到一个故障,它将在其输出端产生一个地电拉信号以控制晶体管T1变为不导通,从而将控制电路70的SCAN LOSS输入端与地断开。同样类似地,如果场反馈检测器60在场偏转装置的反馈环路中检测到一个故障,它将在其输出终端产生一个电压信号以控制晶体管T3变为导通。这将使得晶体管T2的基极与地连接,控制晶体管T2为不导通,从而将控制电路70的SCAN LOSS输入端与地断开。在所有情况下,控制电路70启动来关闭红色显象管20。
在检测到扫描故障时通过关闭红色显象管20,可以避免由于在显象管的荧光屏上投射相对高能的未扫描电子束而对显象管造成的损坏。
图2是一个关于图1的行扫描检测器40,场扫描检测器50和场反馈检测器60的更详细的框图。图1和2中相似的符号指示相似的项目和功能。在图2中,电视调谐器5(在图1)的一个行输出级80在第一输出端产生行脉冲信号H PULSE,并且在一对电流终端产生一个行扫描电流信号iH。这些信号以一种已知的方式利用回扫变压器(未显示)来产生。行扫描电流信号iH被通过变流器30的初级线圈32的串联联接和红、绿、兰行偏转线圈的并联联接从行输出级80的一个电流端连接到可以是地电位的行输出级80的第二电流端上。
因为升压变压器的变压作用,初级线圈32上的电容C34作为一个大容抗出现,或被反射。反射的容抗值直接与电容C34的电容量以及线圈34和32各自的转换率的平方有关。反射容抗使得初级线圈32两端产生一个行频抛物线形电压。结果是穿过每一个线圈34和36的电压都是抛物线形。电容C34两端的电压被耦合到传统的动态聚焦产生电路134。电路134以一种众所周知的方式与CRT的聚焦极耦合。变流器30的次级线圈36产生抛物线信号以表示行扫描电流。这个信号是由二极管D1和电容C1以已知方式检测到的一个峰值。检测到峰值信号以已知的方式通过偏压电阻R1和R2连接到第一晶体管T2的基级。
当电流流过行偏转线圈HR,HC和HB时,它也流过变流器30(图5a-501)的初级线圈32。在这种情况下,它也流过次线线圈36。这将在峰值检测器电容C1两端产生一个非零信号。只要在R1和R2之间联接端的电压大于晶体管T2的VBE,它将使晶体管T2变为导通。相反地,当没有电流流过行偏转线圈HR,HG和HB(图5a-502)时,则也没有电流流过变流器30的初级线圈32和次级线圈36。在这种情况下,电容C1将通过R1和R2对地放电,使得晶体管T2的基极接地(即低于VBE)。这样,晶体管T2将据此情况变为不导通,并且控制电路70(在图1中)以下面将要详述的方式关闭红色显象管20。
在电视调谐器5产生的一个场锯齿信号VERT SAW(图4a)与图1的调谐器5的图2的场扫描电流放大器82的一个非反向输入终端耦合。图2的场扫描电流放大器82的一个输出端与串联连接的红,绿和兰场偏转线圈VG,VR和VB的第一端耦合。串联连接的红,绿和兰场偏转线圈VG,VR和VB的第二端与串联连接着的一个第一电流检测电阻RS,一个反馈电容CV和一个第二电流检测电阻RS2连接。在电容CV的第二电极和电阻RS2之间的一个连接端与场扫描电流放大器82的反馈(反转)输入端耦合。
电阻R3的第一电极与电流检测电阻RS的第一电极耦合,并且电阻R3的第二电极与第一运算放大器52的一个反向输入终端耦合。电阻R4的第一电极与电流检测电阻RS的第二电极耦合,并且电阻R4的第二电极与第一运算放大器52的非反向输入端和电阻R5的第一电极耦合。电阻R5的第二电极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52的一个输出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54的非反向输入端及反馈电阻R6的第一电极相耦合。反馈电阻R6的第二电极与第一运算放大器52的反向输入终端耦合。第一运算放大器52(未显示)的一个负电源端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52作为一个差分放大器而工作。
第二运算放大器54的一个输出端与一个反馈积分电容C2的第一电极耦合。反馈电容C2的第二电极与第二运算放大器54的反向输入端耦合。串联的电阻R7和R8连接于工作电源VCC和地之间。电阻R7和R8的联接点也与第二运算放大器54反向输入端耦合,以使第二运算放大器产生偏压。第二运算放大器54(也未显示)的一个负电源端接地。因而,第二运算放大器54作为一个积分器工作。
第二运算放大器54的输出端与电阻R9的第一电极耦合。电阻R9的第二电极与电阻R10的第一电极和晶体管T1的基极耦合。电阻R10的第二电极接地。
当串联的红,绿和兰场偏转线圈,VR,VG和VB断开时,场扫描丢失可能会发生。场扫描检测器50通过串联的红,绿和兰场偏转线圈,VR,VG和VB来检测场扫描电流的存在,反之在没有电流时则检测不到。
在工作过程中,场扫描电流放大器82响应场锯齿信号VERT SAW(图4a)产生场扫描电流IV。场扫描电流流过红,绿和兰场偏转线圈,VR,VG和VB,然后经过检测电阻RS,作为隔直流电容的反馈电容CV和电阻RS2后接地。该电流是响应在场扫描电流放大器82的非反向输入端的场锯齿信号VERT SAW,而产生的60Hz频率的一个锯齿电流。
在正常工作时(图4-401),检测电阻RS产生一个电压信号(图4d-401)以响应经过红,绿和兰场偏转线圈,VR,VG和VB的电流。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这个信号是一个叠加在13V的直流分量上的,60Hz场频的一个峰-峰值为3V的锯齿信号。这个信号通过由第一运算放大器52形成的放大器来放大的。由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电源负端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不会低于地电位,输出信号被箝位在或仅高于接地电位(图4b)。在一个最佳实施例中,只要扫描电流通过红,绿和兰场偏转线圈,VR,VG和VB(图4b-401),则第一运算放大器52的输出信号是峰值为2V,频率为60Hz的正向锯齿脉冲。
在最佳实施例中,当反向输入端被第七和第八电阻R7和R8产生的偏置电压约1V时,这个脉冲序列提供到由第二运算放大器54形成的积分器的非反向输入端。因此,无论何时当非反向输入端的电压超过1V(图4b-403)时,积分器54开始累积正值(图4b-404)直到积分器54的输出电压达到一个最大电压(图4b-405),并且当非反向输入端的电压低于1V时,积分器54的输出电压开始衰减(图4b-406)。积分器54的积分时间常数被设置以在积分器54的输出端提供一个最小电压保持在1.2V以上的波纹电压(Ripplevoltage)。晶体管T1的偏置电阻的值被选择,从而只要积分器54的输出端的电压保持在1.2V以上(表示在检测电阻RS的场扫描电流),晶体管T1保持导通,如果积分器54的输出端电压降到1.2V以下(表示在检测电阻RS的场扫描电流丢失),晶体管T1变为不导通。图2所示的场扫描检测器50的一个优点是在已有技术的电路中不需要电解质电容器。因为电解质电容器由于热或时间长而损坏,所示的扫描检测器提供了可长期使用的改进方案。
如果开路发生在场扫描电流放大器的反馈路径,即在检测电阻RS后的反馈电路和包含电容器CV的路径中,则由于电路断开而不会有电流流过场偏转线圈VR,VG和VB。然而,场扫描放大器82响应场锯齿波信号VERT SAW以在检测电阻RS产生一个电压。由第一运算放大器52形成的差分放大器提供了某种程度的共模抑制信号。然而,在实际中第一运算放大器52的平衡并不能非常有效地完全抑制这个大的共模信号。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不考虑这个缺陷,在检测电阻RS上产生信号是一个峰-峰值为26V的60Hz的方波信号(图4d-402)。如上所述,这个方波信号不被放大器52抑制,并且促使积分器54提供一个控制信号给晶体管T1使其保持导通(显示场扫描电流正常),即使没有扫描电流流过T1。为了正常检测这个缺陷,图示的实施例包括一个场反馈检测器60(在图1中)。
再一次参见图2,检测器60体现了本发明的一个特点,检测电阻RS的第一电极与电阻R11的第一电极耦合。电阻R11的第二电极与二极管D2的阳极耦合。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容器C3的第一电极和齐纳二极管Z1的阴极耦合。电容器C3的第二电极接地。齐纳二极管Z1的阳极与电阻R12的第一电极耦合。电阻R12的第二电极与电阻R13的第一电极和图3中的第三晶体管T3的基极耦合。图2中的电阻R13的第二电极接地。
如上所述,在正常的操作情况下,检测电阻RS上信号电压为3V,60Hz且被叠加在了一个13V直流信号(图4d-401)。在操作过程中,检测电阻RS上的电压是由二极管D2和电容器C3结合检测到的一个峰值。检测到的峰值信号大约是一个16V的直流信号。齐纳二极管是一个20V的齐纳二极管,因而可以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不导通。图3所示的晶体管T3的基极由图2所示的电阻R13拉向地电位,并且保持不导通。
含有电容器CV的反馈路径即使存在故障,在检测电阻RS(图4d-402)上的26V方波信号是一个由电阻R11,二极管D2和电容器C3联合检测的相对于大约26V的直流信号的一个峰值。齐纳二极管Z1在这种情况下变为导通,并且提供一个6V的信号给由电阻R12和电阻R13形成的分压器。在图3中的第三晶体管的基极产生的电压足以使晶体管T3变为导通。这样,依次将第二晶体管T2的基极接地,使第二晶体管变为不导通。
有益地是,与场扫描检测器50结合,图2所示的场反馈检测器60检测场扫描故障模式,并且不需要电解质电容器。
图3的晶体管T1的集电极与控制电路70(图1中)的扫描丢失输入端及图3的一个负载电阻R14的第一电极耦合。负载电阻R14的第二电极与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为10V的操作电位源耦合。因而,当晶体管T1和T2是导通的,并且晶体管T3是不导通,指示工作状态正常时,在SCAN LOSS信号端的电压为地电位。当晶体管T1和T2中的任一个是不导通的,或是晶体管T3是导通的,指示扫描丢失时,在SCAN LOSS信号端的信号被负载电阻R14拉起(PULLED-UP)。
图3是图1的控制电路70的更详细的图。在图3中,那些与图1和图2相同的部分都具有相同的参考号码,下面不再对此赘述。在图3中,来自电视调谐器5(图1中)的行脉冲信号H PULSE(图5b)与二极管D3的阳极耦合。二极管D3的阴极分别与电阻R15的第一电极,电容器C4和电阻R16耦合。电阻R15的第二电极和电容器C分别接地。电阻R16的第二电极与电阻R17的第一电极和一个NPN扫描丢失转换器晶体管T4的集电极耦合。电阻R17的第二电极与PNP栅-阴静噪开关晶体管T5的基极耦合。栅-阴静噪开关晶体管T5的发射极与在图示实施例中为10V的工作电位源,电容器C5的第一电极和NPN栅-阴晶体管T6的基极耦合。电容器C5的第二电极接地。
栅-阴晶体管T6的集电极与缓冲放大器10的输入端耦合。栅-阴晶体管T6的发射极与发射极电阻R18的第一电极耦合。发射极电阻R18的第二电极与栅-阴静噪开关晶体管T5的集电极和电阻R19的第一电极耦合。R19的第二电极与视频放大晶体管T7的集电极耦合。来自电视调谐器5(在图1中)的视频信号与视频放大晶体管T7的基极耦合。视频放大晶体管T7的发射极与发射极电阻R20的第一电极耦合。发射极电阻R20的第二电极接地。
图2中产生SCAN LOSS信号的部分在图3中被显示:如负载电阻R14,和晶体管T1,T2和T3。SCAN LOSS信号与电阻R21的第一电极耦合。电阻R21的第二电极与扫描丢失反向晶体管T4的基极和电阻R22的第一电极耦合。电阻R22的第二电极接地。扫描丢失反向晶体管T4的发射极接地。
在操作中,来自电视调谐器5(图1中)的视频信号被由视频放大晶体管T7和栅-阴晶体管T6形成的栅-阴放大器放大。这个信号与缓冲放大器10耦合。例如,缓冲放大器可以是一个具有一个与栅-阴放大器以已知的方式耦合的输入端的已知的推挽放大器。
控制电路70也包括一个第二行扫描检测器电路。如上所述,HPULSE(图5b)信号是一个在行回扫(RT)期间具有约25V电压的脉冲信号,而在其它时间则为-5V。这个是一个峰值,它被二极管D3,电阻R15,电容器C4检测到。当行脉冲信号H PULSE存在时,在电容器C4的电压大致是25V。当行脉冲信号H PULSE不存在,或是停止时,电容器C4通过电阻R15向地放电。在电容器C4的信号与栅-阴静噪开关晶体管T5的基极耦合。发射极与一个10V工作电源连接。当基极高于10V时,(即当行脉冲信号H PULSE存在时),栅-阴静噪开关晶体管不导通。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的栅-阴放大器正常工作。然而,如果栅-阴静噪开关晶体管的基极低于10V时(即当HPULSE不存在时),则栅-阴静噪开关变为导通。这就将栅-阴晶体管T6的发射极连接到与基极相同的电压,并且栅-阴晶体管关闭。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视频信号提供到缓冲放大器10并且显象管20被关闭。
如上所述,SCAN LOSS信号在正常情况下为地电位,在被拉到一个高电位时,则显示行或场扫描丢失,并与扫描丢失反向晶体管T4的基极耦合。在正常情况下,当SCAN LOSS信号处于地电位时,扫描丢失反向信号是不导通的,控制电路70的剩余部分如上所述进行工作。然而,当SCAN LOSS信号升到一个较高的电压,扫描丢失反向晶体管T4导通。这使栅-阴静噪开关晶体管T5的基极低于10伏(不考虑H PULSE信号的状态)。这使栅-阴静噪开关晶体管T5导通,接着栅-阴晶体管T6不导通。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视频信号提供给缓冲放大器10,并且显象管20被关闭。

Claims (8)

1.一种视频显示装置(PTV),包括:
偏转放大器(82),响应于与偏转频率有关的频率上的输入信号(VERT SAW),用于产生与偏转线圈(VR)耦合的输出电流,以便在阴极射线管中产生电子束的偏转;
保护电路(70),响应于第一扫描丢失指示信号,用于在产生所述第一扫描丢失指示信号时禁用相应级;以及
第一扫描丢失检测器,包括差分放大器(52),该差分放大器具有一对输入端(-)、(+),这一对输入端耦合到电流检测电阻(RS)的一对端子,该电流检测电阻耦合在所述偏转电流的电流通路中,用于在所述一对端子中形成的信号之间的差指示所述偏转电流的幅度超出正常操作范围时,产生所述第一扫描丢失指示信号,所述差分放大器相对于在所述电流检测电阻的所述一对端子中形成的信号提供共模抑制。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PTV),还包括具有峰值检测器(D2,C3)的第二扫描丢失检测器(60),用于在所述输出电压的幅度高于正常操作中的幅度时,产生第二扫描丢失指示信号,所述第二扫描丢失指示信号耦合到所述保护电路(70),用于禁用所述级。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装置(PTV),其中所述保护电路(70)耦合到所述阴极射线管的视频驱动器级,用于在产生所述第一和第二扫描丢失指示信号之一时,产生一个消隐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的装置(PTV),其中当在所述放大器(82)的反馈路径中发生导致扫描丢失的故障时,所述输出电压具有的幅度大于正常操作幅度,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扫描丢失检测器(60)包括峰值整流器(D2)和滤波电容器(C3),用于在恒定直流电平上产生所述第二扫描丢失指示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扫描丢失检测器(30)包括齐纳二极管(Z1),该齐纳二极管具有与所述输出电压耦合的第一端,用于在所述齐纳二极管在第一导通状态中时,在所述齐纳二极管的第二端(阳极)上产生所述第二扫描丢失指示信号,并且用于在所述齐纳二极管在第二导通状态中时,禁止所述第二扫描丢失指示信号的产生。
6.根据权利要求2的装置,其中在产生所述第一(50)和第二(30)扫描丢失指示信号之一时,所述保护电路耦合到所述阴极射线管的一个电极,用于产生一个消隐信号(在TI)。
7.根据权利要求2的装置,其中所述阻抗包括电流检测电阻(RS),该电流检测电阻耦合在所述偏转电流的电流通路中,用于产生与所述偏转放大器的输入耦合的反馈信号,其中当在故障状态中时,所述电阻从所述偏转电流通路中断开,所述输出电压的幅度大于其正常操作幅度,并且产生所述第二扫描丢失指示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所述偏转放大器产生垂直偏转电流。
CNB988042401A 1997-02-26 1998-02-24 扫描丢失检测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811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8/806,968 US5856730A (en) 1997-02-26 1997-02-26 Scan loss detector
US08/806,968 1997-0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52915A CN1252915A (zh) 2000-05-10
CN1268113C true CN1268113C (zh) 2006-08-02

Family

ID=25195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80424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8113C (zh) 1997-02-26 1998-02-24 扫描丢失检测器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5856730A (zh)
JP (1) JP4172823B2 (zh)
KR (1) KR100541789B1 (zh)
CN (1) CN1268113C (zh)
AU (1) AU6537298A (zh)
DE (1) DE19882129T1 (zh)
GB (1) GB2337678B (zh)
TW (1) TW373391B (zh)
WO (1) WO19980387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1908B1 (en) * 1999-05-27 2001-04-03 Thomson Multimedia Licensing S.A. Television apparatus with supplementary kinescope blanking and spot burn protection circuitry
CN101866620B (zh) * 2010-05-26 2015-07-08 北京中庆微数字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led显示屏控制装置
CN105355161B (zh) * 2015-12-05 2018-06-1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一种平视显示器防亮点烧蚀保护方法和保护装置
CN108761297B (zh) * 2018-08-28 2024-05-10 重庆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高频信号的干式空心电抗器局部放电故障在线监测仪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99324A (en) * 1965-02-09 1968-08-27 Sylvania Electric Prod Television camera circuits
US3555348A (en) * 1969-01-13 1971-01-12 Ibm Cathode ray tube screen protection system
US3501670A (en) * 1969-01-14 1970-03-17 Ibm Yoke di/dt monitoring cathode ray tube protection
US3810024A (en) * 1972-11-20 1974-05-07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Method and circuit for monitoring and detecting sweep signal failure
US4176302A (en) * 1976-04-19 1979-11-27 Hitachi, Ltd. Vertical deflection output circuit
US4402029A (en) * 1979-06-15 1983-08-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otective circuit for output transformer-less circuit
US4289994A (en) * 1979-09-20 1981-09-15 Zenith Radio Corporation Vertical drive circuit for video display
US4297619A (en) * 1981-01-02 1981-10-27 Zenith Radio Corporation Phosphor protection circuit for multiple CRT projection television
US4749919A (en) * 1982-05-10 1988-06-07 Zenith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hutdown circuit for video monitor
US4642532A (en) * 1984-05-10 1987-02-10 Rca Corporation Projection TV deflection loss protection circuit
US4754206A (en) * 1986-08-26 1988-06-28 Zenith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hutdown circuit for CRT high voltage system
JPH01228271A (ja) * 1988-03-08 1989-09-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Crt保護回路
US5255147A (en) * 1989-12-22 1993-10-19 Thomp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S.A. Vertical yoke protection system
DE4009920A1 (de) * 1990-03-28 1991-10-02 Thomson Brandt Gmbh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erzeugung eines vertikalfrequenten ablenkstromes
US5034665A (en) * 1990-04-30 1991-07-23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nc. Deflection loss protection arrangement for a CRT
US5036260A (en) * 1990-04-30 1991-07-30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nc. Self biasing protection arrangement for a cathode ray tube
US5036257A (en) * 1990-04-30 1991-07-30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nc. Projection TV deflection loss protection circuit
JPH04312072A (ja) * 1991-04-11 1992-11-04 Toshiba Corp 垂直偏向回路
US5111119A (en) * 1991-05-17 1992-05-05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nc. Scan loss detector for cathode ray tube
GB2288960B (en) * 1991-05-17 1996-01-03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Scan loss detector for cathode ray tube
GB9113924D0 (en) * 1991-06-27 1991-08-14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Fault protection using microprocessor power up rese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1998038795A1 (en) 1998-09-03
JP2001513960A (ja) 2001-09-04
KR100541789B1 (ko) 2006-01-12
TW373391B (en) 1999-11-01
AU6537298A (en) 1998-09-18
GB9919315D0 (en) 1999-10-20
CN1252915A (zh) 2000-05-10
DE19882129T1 (de) 2000-01-27
GB2337678B (en) 2001-03-07
US5856730A (en) 1999-01-05
KR20000075684A (ko) 2000-12-26
JP4172823B2 (ja) 2008-10-29
GB2337678A (en) 1999-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521237A1 (en) Television apparatus having kinescope spot burn protection circuit with extended grid cut-off time constant
KR100236509B1 (ko) 음극선관 스크린 보호 회로
CN1268113C (zh) 扫描丢失检测器
CA2041230C (en) Self biasing protection arrangement for a cathode ray tube
CA2039774C (en) Video display apparatus with kinescope spot burn protection circuit
CA2041229C (en) Projection tv deflection loss protection circuit
CN1033780C (zh) 阴极射线管扫描消失检测器
US5034665A (en) Deflection loss protection arrangement for a CRT
CN1160943C (zh) 具有辅助显像管消隐及光点保护电路的电视设备
CN1021273C (zh) 电源保护电路
CN1115863C (zh) 具有软启动器件的图象显示装置
GB2288960A (en) Scan loss detector for cathode ray tube
KR100194082B1 (ko) 음극선관의 수직 핀 쿠션 보정회로
CN1044425C (zh) 具有光点烧毁保护和余辉抑制设施的电视接收机
CN1308363A (zh) 光栅畸变校正电路
JPS598981B2 (ja) インキヨクセンカンノヘンコウテイシホゴカイロソウ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02

Termination date: 201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