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5978C - 自行车轮毂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轮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5978C
CN1265978C CN02105831.8A CN02105831A CN1265978C CN 1265978 C CN1265978 C CN 1265978C CN 02105831 A CN02105831 A CN 02105831A CN 1265978 C CN1265978 C CN 126597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ke
maintaining part
hub
hub according
cy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058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89356A (zh
Inventor
田部耕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389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893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597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597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1/00Spoked wheels; Spokes thereof
    • B60B1/02Wheels with wire or other tension spokes
    • B60B1/04Attaching spokes to rim or hub
    • B60B1/041Attaching spokes to rim or hub of bicycle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1/00Spoked wheels; Spokes thereof
    • B60B1/02Wheels with wire or other tension spokes
    • B60B1/04Attaching spokes to rim or hub
    • B60B1/042Attaching spokes to hu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1/00Spoked wheels; Spokes thereof
    • B60B1/02Wheels with wire or other tension spokes
    • B60B1/04Attaching spokes to rim or hub
    • B60B1/043Attaching spokes to rim
    • B60B1/044Attaching spokes to rim by the use of spoke nipp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1/00Rims
    • B60B21/02Rims characterised by transverse section
    • B60B21/04Rims characterised by transverse section with substantially radial flan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7/00Hubs
    • B60B27/0005Hubs with ball bea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7/00Hubs
    • B60B27/0078Hub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xation of bea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7/00Hubs
    • B60B27/02Hubs adapted to be rotatably arranged on axle
    • B60B27/023Hubs adapted to be rotatably arranged on axle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cycles
    • B60B27/026Hubs adapted to be rotatably arranged on axle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cycles comprising quick release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7/00Hubs
    • B60B27/02Hubs adapted to be rotatably arranged on axle
    • B60B27/04Hubs adapted to be rotatably arranged on axle housing driving means, e.g. sprockets
    • B60B27/047Hubs adapted to be rotatably arranged on axle housing driving means, e.g. sprockets comprising a freewheel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与切线自行车幅条一起使用的的自行车轮毂。自行车轮毂包括一毂轴和一毂体。毂轴包括一套幅条开口。幅条开口围绕毂体周边布置,并在外和内表面间延伸。每个幅条开口具有一扩大的插入部和一保持部。一内头接收座最好邻近每个保持部。一内邻接支座最好布置在每个插入部和每个头接收座间。外表面,头接收座和邻接支座构造成保持幅条的弯端。外表面最好具有从每个保持部延伸的沟部。保持部和沟部被构造成保持幅条的弯端。

Description

自行车轮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的来说涉及一种自行车轮毂。尤其是,涉及一种使用常规的切线辐条的自行车轮毂。
背景技术
骑自行车正在成为一种日益受欢迎的娱乐和交通形式。而且,骑自行车已经成为一种十分受欢迎的竞技运动。无论自行车是否用作娱乐,交通还是用于竞技,自行车工业正在不断地改善它们的组件。近年来,自行车的制动系统已经包括盘式制动器的使用。盘式制动器的使用导致对自行车车轮的轮毂进行改进,以便能在其上安装制动盘。
大多数基本的自行车车轮包括一轮毂,多个辐条和一环形轮圈。为了相对转动,轮毂固定到自行车车架的一部分上。辐条的内端连接到轮毂上,并从轮毂向外延伸。环形轮圈连接到辐条的外端,并具有一用于在那儿支撑一充气轮胎的外部。一般,自行车车轮的辐条是薄的金属丝辐条。轮毂的端部设置有用于连接辐条到轮毂上的凸缘。尤其是,在轮毂凸缘内设置有孔。在金属丝辐条的内端部通常是弯的,并且设置有一扩大的头或凸缘,其是一钉子头状。内端支撑在一个轮毂凸缘内的一个孔中。辐条的外端一般设置有与辐条接头啮合的螺纹,其紧固金属丝辐条的外端于轮圈上。特别是,辐条接头具有凸缘,其与轮圈的内表面啮合。
对于用这种方式构成的一辐条,接头安装在轮圈内的接头孔中。辐条横向地插入穿过轮毂凸缘内的孔,直到辐条的扩大的头啮合轮毂凸缘内的孔的周围区域。辐条端部上的公螺纹与安装在轮圈内的辐条接头的母螺纹螺合。
当轮毂是制动盘毂或是一后轮毂时,辐条的安装和/或更换是困难的。当是一盘式制动器毂时,轮毂的一端通常具有一制动盘安装部。一般,制动盘安装部是多个接收螺栓的盲孔,以直接安装制动盘于轮毂的端部。因此,盘式制动盘难于沿横向插入辐条。同样,如果轮毂是一后轮毂,链轮也妨碍辐条的安装或更换。
考虑到上述,存在一种对自行车轮毂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所述问题的需要。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这一需要和其它需要而提出的,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本申请公开内容而明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辐条容易的自行车轮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用常规切线辐条的自行车轮毂。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较轻量的不需辐条凸缘的自行车轮毂。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其上安装一制动盘的自行车轮毂。
上述目的基本上通过提供一种自行车轮毂来达到,该轮毂和切线辐条一起使用,辐条具有一直线段和一带有一扩大头的弯端,这样直线段相对弯端以95°的角度延伸。毂轴具有一在一第一端和第二端间延伸的中心轴线。毂体具有一内通道,一外表面,一内表面和一套第一辐条开口,其中毂体可旋转地支撑在内通道中。第一辐条开口围绕毂体周向布置,并在外和内表面间延伸。每个第一辐条开口具有一插入部和一保持部。每个插入部具有大的宽度,其尺寸允许切线辐条的扩大头穿过。每个保持部的宽度小于插入部的宽度,而保持切线辐条的扩大头于其中。内表面具有一邻近第一辐条开口的每个保持部的内头接收座和布置在每个插入部和每个头接收座间的内邻接部分。
上述目的也能基本上通过提供一种自行车轮毂来达到,轮毂与切线自行车辐条一起使用,辐条具有一直线段和一带有一扩大头的弯端,这样直线段相对弯端以95°的角度延伸。自行车轮毂包括一毂轴和一毂体。毂轴具有一在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间延伸的中心轴线。毂体具有一内通道,一外表面,一内表面和一套第一辐条开口,其中毂轴可旋转地支撑在内通道中。第一辐条开口围绕毂体周向布置,并在外和内表面间延伸。每个第一辐条开口具有一插入部和一保持部。每个插入部的具有大的宽度,其尺寸允许切线辐条的扩大头穿过。每个保持部的宽度小于插入部的宽度,以保持切线辐条的扩大头于其中。内表面具有一内头接收座和一布置在每个插入部和每个头接收座间的内邻接部分,其中内头接收座邻近第一辐条开口的每个保持部。外表面,头接收座和邻接部分形成所需尺寸并配置成保持辐条的弯端于第一辐条开口的保持部内。
上述目的基本上能通过提供一种自行车轮毂而达到,该轮毂和与切线自行车辐条一起使用,辐条具有一直线段和一带有一扩大头的弯端,这样直线段相对弯端以95°的角度延伸。自行车轮毂包括一毂轴和一毂体。毂轴具有一在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间延伸的中心轴线。毂体具有一内通道,一外表面,一内表面和一套第一辐条开口,其中毂轴可旋转地支撑在内通道中。第一辐条开口围绕毂体周向布置,并在外和内表面间延伸。每个第一辐条开口具有一插入部和一保持部。每个插入部的具有大的宽度,其尺寸允许切线辐条的扩大头穿过。每个保持部的宽度小于插入部的宽度,经保持切向辐条的扩大头于其中。外表面具有一从每个保持部延伸的沟部,以在邻近每个保持部的外表面内形成一槽。保持部和沟部的形成所需尺寸和配置成在第一辐条开口的保持部内保持辐条的弯端。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从下面的详细说明明了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其中详细说明结合附图公开了本发明一最佳实施例。
附图说明
现在参照作为原始公开一部分的附图:
图1是一带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前后制动盘毂的常规自行车的侧视图;
图2是图1中图解的拆下链轮的自行车后轮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图解的自行车的轮圈、一个辐条和一个辐条接头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4是图2中图解的链轮拆下的后轮后制动盘毂的侧视图;
图5是图3图解的后轮后制动盘毂的侧视图,其中为了图示,将制动盘毂的某些部分剖开;
图6是图4和5中图解的后制动盘毂体的左端正视图,其中带有安装在其上的制动盘螺栓;
图7是图4和5中图解的后制动盘毂体的左端正视图,其中安装在其上的制动盘螺栓被拆下;
图8是图4和5图解的后制动盘毂的后制动盘毂体的放大侧视图,其中制动盘被拆下;
图9是图4、5和8所示的后制动盘毂体沿图8的剖面线9-9所取的一局部横截面图;
图10是图4、5和8所示的后制动盘毂体沿图8的剖面线10-10所取的一局部横截面图;
图11是图4、5和8所示的后制动盘毂体沿图8的剖面线11-11所取的一局部横截面图;
图12是图4、5和8所示的后制动盘毂体沿图8的剖面线12-12所取的一局部横截面图;
图13是图4、5和8所示的后制动盘毂体沿图8的剖面线13-13所取的一局部横截面图;
图14是图4、5和8所示的后制动盘毂体沿图8的剖面线14-14所取的一局部横截面图;
图15是图4、5和8所示的后制动盘毂体沿图8的剖面线15-15所取的一局部横截面图;
图16是图4、5和8所示的后制动盘毂体沿图8的剖面线16-16所取的一局部横截面图;
图17是图4、5和8图解的后制动盘毂体的一个辐条开口的放大局部外侧正视图;
图18是图17图解的辐条开口的内部正面图;
图19是图4、5和8图解的后制动盘毂的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其中带有两个从那儿向外延伸的辐条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3,如下面讨论的,图解的自行车10带有某些根据本发明而作出改进的部件。自行车10基本上包括一车架12,其中一前叉13可转动地连接在车架上。一后轮16可旋转地连接于前叉13上。车架12也具有可调节地连接到车架12上的车座18,一用于转动前轮16连接到前叉上的把手13,和一用于驱动自行车10的动力传递装置20。自行车10也设置有一对盘式制动器总成21,其包括一制动钳21a和一制动手柄21b。
既然这些自行车10的部件在本领域是公知的,除本发明作出改进的部件外,其它的部件将不再在此详细讨论或图解。而且,各种常规的自行车部件,如制动器,变速器,附加的链轮等,在此将不再详细图解和/或讨论,并且它们能与本发明一起使用。
如图2所示,后轮14具有一后毂22,多个从后轮毂22向外延伸的链轮,一通过辐条接头连接到辐条外端的轮圈,和一位于轮圈26外表面的轮胎30。如下所述,后轮毂22也设置有一通过六个螺栓32a和六个螺母32b固定到后轮毂22上的制动盘32。很明显从这个公开内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有多种辐条布置而不会脱离本发明。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时,本发明能构造成二十四根辐条车轮,三十二根辐条车轮,三十六根辐条车轮或四十根辐条车轮。基本上,辐条数目取决于轮圈(这是常规的)和本发明的轮毂的辐条开口的布置(数目)。无论如何,常规的辐条布置能用于本发明的轮毂。
最好辐条24,轮圈26和辐条接头28全都是常规部件,如图3所示,这些部件与本发明的后轮毂22一起使用。换言之,后轮毂22的典型设计允许其与常规部件一起使用,如切线辐条24和常规轮圈26。因此,当装配后轮14时,辐条24沿圆心在后轮毂22的旋转中心轴线上的虚拟圆的切线延伸。最好偶数根辐条24按照常规辐条排列连接到轮圈26上(其外端彼此圆周间隔相等)。而且,辐条的数目是后轮毂22的辐条开口数的两倍,在下将详细讨论。
术语“切线辐条”指具有一直线段24a和一带有扩大头24c的弯端24b的辐条,这样直线段24a相对弯端24b以大约95°的角度延伸。这种辐条在自行车领域是公知的。如图3所示,每个图解的实施例的辐条24具有一外螺纹端24d,其处于直线段24a的与带有扩大头24c的弯端24b(内端部)相对的端部上。弯端24b的中心轴线与直线段24a的中心轴线大约成95°角。辐条24的弯端24b设计成安装在第一和第二辐条开口内。尤其是,辐条24的扩大头24c啮合毂体38的内表面,直线段24a基本上沿圆心在后轮毂22的旋转轴线上的一虚拟的圆的切线延伸。
轮圈26能是任一种常规轮圈,其中有多个辐条孔34用于安放固定辐条24的外螺纹端24d在那儿的辐条接头28。在图解的实施例中,轮圈26是常规的钢或铝轮圈,其横截面为U形,在其中作有辐条孔34。辐条孔34沿周向间隔距离相等。辐条孔34最好处于一个平面P内,如图3所示,其将横截面分为二半。当然,如果需要和/或想要,具有更少或更多的辐条孔34的轮圈能与本发明的轮毂一起使用。例如,如下面所述的,轮圈26能有24,28,32,36或40个辐条孔,这取决于后轮毂22的辐条开口的数目。
如图5所示,后轮毂22基本上包括一毂轴36,一毂体或毂壳38,一飞轮44和一快速解除机构46。后毂22的部件,只有毂体38是一非常规件。后轮毂22剩下的部件是较常规的,因此,在此不再对后轮毂22的剩下的部件进行详细讨论或图解。
当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很明显,前轮毂22’最好根据本发明构造。换言之,除前轮毂22’没有一飞轮外,前轮毂22’与后轮毂22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这样,前轮毂22’的结构将在此不再详细讨论或图解。
如图5所示,毂轴36具有在一第一端36a和一第二端36b间延伸的中心轴线A。快速解除机构46延伸穿过毂轴36的一中心孔径36c,这样快速解除机构46以一常规方式连接到毂轴36上。毂轴36的第一和第二端36a和36b车有接收一对螺母50a和50b的螺纹,螺母向毂体38,轴承总成40a、40b和飞轮44施加轴向力。第一和第二轴承总成40a、40b可旋转地安装毂体38和飞轮44于毂轴36上。飞轮44允许毂体38相对后链轮(无图示)沿一个方向自由地转动,而在相反的转动方向上相对毂体38以常规方式固定连接后链轮。
本发明的毂体38被图解。在本实施例中,毂体38是一中空件,其定义了一内通道52,毂轴36通过第一和第二轴承总成40a、40b支撑在其中。因此,毂体38基本上是一管形件。特别地,毂体38具有一中央管形部38c,其第一和第二端段38a、38b与中央管形部38c作为一件整体件一体形成。第一端段38a具有一体安装的制动盘连接部38d,而第二端段38b具有固定地连接于那里的飞轮44。
如图8-19所示,毂体38具有一套设置在毂体38的第一端段38a处的用于安放辐条24的弯端24b的第一辐条开口60a。同样,毂体38的第二端段38b设置有用于安放辐条24的弯端24b的第二套辐条开口60b。辐条开口60a和60b的数目取决于轮圈26的结构和辐条24的数目。辐条开口60a、60b的总数是辐条24总数的一半。第一端段38a的直径(内外直径)最好比第二端段38b稍小。第一和第二端段38a、38b最好具有相同的径向厚度并且较厚,这将在下面详细讨论。辐条开口60a、60b关于毂体38的圆周间隔相等。最好,第一辐条开口60a的数目等于第二辐条开口60b的数目。当然,第一辐条开口的数目能不同于第二辐条开口60b的数目。无论如何,如下面解释的,每个辐条开口60a、60b被设计成接收两根辐条24。于是,后轮毂22被设计成具有多个沿通常的切线方向从那里向外延伸的辐条。
最好,第一和第二套辐条开口60a、60b基本上是同样的。第一和第二辐条开口60a、60b被设计成与常规的切线辐条24一起使用。当然,第一和第二套辐条开口60a、60b能是不同的,这样切线辐条24被用在毂体38的一端内,并且不同类型的辐条被用在毂体38的另一端。第一辐条开口60a绕邻近制动盘连接部38d的毂体38周边地排列。最好第一辐条开口60a朝向制动盘连接部38d向内轴向间隔开,这样制动盘32能容易地用螺栓32a和螺母32b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辐条开口60a、60b是长槽,其每个设置有一插入部61和一对保持部62。于是,每个辐条开口60a、60b被设计成具有一对保持在其中的辐条24,辐条24沿相反方向延伸。
每个辐条开口的插入部61处于每个辐条开口的那对保持部62间。每个插入部61由一对间隔开的面对的弯曲表面64构成,其间隔等于或稍大于辐条24的扩大头24c的宽度或直径。这样,辐条24的内端(带有扩大头24c的弯端24b)能容易地经插入部61插入辐条开口60a、60b。
保持部62宽度或直径比插入部61小。尤其是,保持部62的直径或宽度小于辐条24的扩大头24c的直径或宽度,以便将辐条24保持在辐条开口60a、60b内。保持部62每个最好由一局部为圆筒形的表面66定义,该表面通过一对直表面68连接相连的插入部61的弯曲表面64。
毂体38的内表面最好包括多个邻近第一和第二辐条开口60a、60b的保持部62的内部的头接收座63。一内邻接部分65布置在每个插入部61和每个头接收座63间。最好,在每个插入部61和每个头接收座63间布置两个内邻接部分65。每个内邻接部分65离毂体38的外表面的距离大于每个辐条24的弯端24b的长度。这样,辐条24的弯端24b保持在第一和第二辐条开口60a、60b的保持部62内。
每个头接收座63基本上是一带有头接触表面63a的槽。头接收座63的头接触表面63a离毂体38的外表面的距离不大于辐条24的弯端24b的相应长度。每个头接收座63从毂体38的内表面沿相应的保持部62的相应的中心轴线C2向内延伸。尤其是,每个头接触表面63a与形成在毂体38外表面内的沟部67间隔开,下面将进行详细讨论。每个头接触表面63a从毂体38的内表面径向向外地间隔开,这样毂体38的内表面形成内邻接部分。最好头接触表面63a是截头圆锥体的表面(frustoconical surfaces),其与辐条24的弯端24b的形状相应。
毂体38邻近第一和第二辐条开口60a、60b的厚度大于辐条24的弯部24b的长度。但是,毂体38的有效厚度由于头接收座63和沟部67而减少。无论如何,毂体38的外表面、头接收座63和邻接部分65形成所需的尺寸并配置成能保持辐条24的弯端24b在第一和第二辐条开口60a、60b的保持部62内。换言之,每个头接收座63的头接触表面63a与每个沟部67的距离不大于辐条24的弯部24b的长度。这样,沟部67保持辐条24于正确的方位。
最好如图9和10所示,沟部67处于毂体38的外表面内,并从每个保持部62切线地向外延伸。这样,如图17和18所示,沟部67在邻近每个保持部62的外表面内形成多个槽。保持部62和沟部67形成需要的尺寸并配置成将辐条24的弯端24d保持在第一和第二辐条开口60a、60b的保持部62内。尤其是,每个沟部67包括一凹入的弯曲表面,其构造成允许每个辐条24的每个直线段24a的内端被凹进并保持在其中。每个沟部67相对相应的每个保持部62的中心纵向轴线C2基本上成直角地延伸。沟部67相对辐条开口60a、60b的整体长度转动一个角度,这样辐条24上的轴向力不会使辐条移入插入部61。而且,沟部67相对与轴线A垂直的平面转动一个角度。
首先通过将辐条24的内端(带有扩大头24c的弯端24b)插入辐条开口60a、60b的插入部61,而将辐条24安装在辐条开口60a、60b中。接着,拉辐条24进入辐条开口60a、60b的保持部62,这样辐条24的直线部24a、24b处在沟部67中。内邻接部分65和沟部67一起起作用,保持辐条24于辐条开口60a、60b的保持部62中的正确方位处。
辐条开口60a、60b是与轴线A成角度的长槽。于是,插入部61以环形方式排列,其中一套保持部62从插入部61轴向地向外放置,其它套保持部62从插入部61轴向向内的间隔开。换言之,第一套保持部62形成外周保持部62,第二套保持部62形成内周保持部62,其中插入部61处于内外周保持部62间。
最好,插入部61和每个辐条开口的保持部62同时作成。同样最好,辐条开口60a、60b的保持部62的内外端是锥形的,以避免啮合辐条24的尖边。每个保持部61的长度L1稍小于接收在其中的每个辐条24的每个弯端24b的长度。每个端部38a、38b的厚度大于每个辐条24的每个弯端24b的长度。长度L1是每个保持部62的外和内锥表面的相应地内外边间的长度。如上所述,辐条开口60a、60b的保持部62最好在圆周方向等间隔。这样,辐条开口60a、60b的保持部62的中心点间由一角度θ间隔开。角度θ的值取决于所用的辐条数。插入部61也由角度θ间隔开。
每个插入部61具有一中心纵向轴线C1,其最好如图12和15所示穿过毂轴36的中心轴线A。保持部62,另一方面,具有中心纵轴线C2,其没有穿过毂轴36的中心轴线。更确切地,保持部62的中心纵向轴线C2平行于每个辐条开口60a、60b的插入部61的中心纵向轴线C1。保持部62的这种角度配置使辐条24的直线段24a易于沿圆心在毂体38上的虚拟圆的切线方向排列。而且,保持部62的这种成角度的配置允许辐条24的直线段24a易于对准轮圈26的辐条孔34,而不用相当大地弯曲辐条24。在图解的实施例中,辐条24的弯曲不超过5度。当然辐条24的弯曲越小越好。
如果保持部62的中心轴线穿过毂轴36的中心轴线A,那么常规辐条24将处于过大的挠曲力下,这导致辐条24在使用车轮的过程中断裂。相反,随着辐条24的保持部62形成一个角度,辐条24的弯曲量能被减少和/或消除。
参见图5-7,制动盘连接部38d与毂体38的中心管形部38c作为一个整体件一体形成。在该图解的实施例中,制动盘连接部38d有六个带有螺纹通孔70的连接件或点。图解的是六个单独的连接点,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公开的内容很明显地能采用更少或更多的连接点。而且,从公开的内容很明显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如果需要和/或想要可以使连接部是一连续的凸缘。
通孔70可以是有螺纹的或无螺纹的。通过用通孔替代盲孔,后轮毂22能容易地以较低的成本制造。当采用无螺纹的通孔(无图示)时,螺栓32a延伸进入制动盘32的开口中,然后穿过通孔。螺栓32a的自由端上有一有螺纹的螺母32,用于将制动盘32固定到毂体38上。这种布置允许毂体38和制动盘连接部38d用一种相同的轻量材料,如铝来制成。在这种布置中,如果通孔70损坏时,不需要更换毂体38。
在(该图解实施例的)有螺纹的通孔70中,螺栓32a延伸进入制动盘32的开口中,然后螺纹连接通孔70。可选地,螺栓32的自由端上有车有螺纹的螺母32b,用于更紧固地将制动盘32固定到毂体38上。在这种布置中,如果通孔70的螺纹损坏,不需要更换毂体38。更确切地,螺栓32a和螺母32b紧固地固定制动盘32于毂体38上。
轴承总成40a、40b可转动地支撑毂体38于毂轴36上。轴承总成40a基本上包括多个处于一内座圈件76a和一外座圈件78a间的滚珠74a。类似地,轴承总成40b基本上包括多个处于一内座圈件76b和一外座圈件78b间的滚珠74b。既然轴承总成40a、40b在自行车领域是公知的,在此将不再详细讨论或图解。
一对辐条密封件42a、42b布置在毂体38的内通道52中,以便邻近辐条开口60a、60b,以隔开辐条开口60a、60b和毂轴36和/或飞轮44部件。换言之,辐条密封件42a、42b阻止污染物经辐条开口60a、60b进入后轮毂22。辐条密封件42a、42b最好是弹性件,其由橡胶或类似物构成。当然,从公开的内容很明显,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用其它类型的材料中来制造密封件,这取决于它们的形状和布置。
在图解的实施例中,辐条密封件42a具有一管形段和一对端部。端部被构造成与毂体38(在一内端处)的内表面的一邻接部分,和轴承总成40a的外座圈的一内表面相啮合。当然,根据毂体38的形状和它的内部组件,辐条密封件42a的特定形状将被改变。无论如何,当装配后轮毂22时,施加一轴向力到辐条密封件42a的端部,以在其间形成环形密封件。这样,辐条密封件42a在辐条开口60a下形成一隔离区域。这个在辐条开口60a下的隔离区域是连续的环形空间。
类似于辐条密封件42a,辐条密封件42b形成一在辐条开口60b下的隔离区域。这样,污染物被阻止不能进入后轮毂22。在辐条开口60b下的隔离区域是连续的环形空间。密封件42a、42b的确切结构对于本发明不是关键。这样,在此不再对密封件42a、42b详细讨论或图解。
飞轮,如飞轮44在自行车领域是公知的,这样,在此不再对飞轮44进行详细的讨论或图解。飞轮44只沿一个方向将链条的驱动力传递到后自行车车轮。飞轮44允许自行车10自由前进,而无需旋转踏板。飞轮44以常规方式作为后轮毂22的整体部件固定到后轮毂22上。飞轮44具有一外环形部件94、一内管形部件96和一单向离合器98。内管形部件96径向地向外管形部件94的内部安装,这样内管形部件96相对外管形部件94自由地旋转。单向离合器98安装在外管形部件94和内管形部件96间,用于将驱动力只沿一个方向从外管形部件94传递到内管形部件96。外管形部件94具有多个安装在其上的齿轮或链轮(无图示),而内管形部件96通常安装在毂轴36上。
表示程度的术语,如在此使用的“基本上”,“大约”和“近似”意味着该变动的术语的一适当的偏差量,以便最后结果没有显著变化。如果偏差不会否定它变动的词的意义,那么这些术语应该解释为包括该变动的术语的至少±5%的偏差。
虽然,只有选出的实施例被用于图解本发明,但是很明显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所公开的内容在此能作出各种变动和改进,而不会排出到附加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发明的范围之外。而且,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只是图解地提出的,并无限定如附加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所定义的的发明的目的。

Claims (21)

1、一种与切线自行车辐条一起使用的自行车轮毂,辐条具有一直线段和一带有一扩大头的弯端,这样直线段相对弯端以约95°的角度延伸,所述自行车轮毂包括:
一毂轴,具有一在一第一端和第二端间延伸的中心轴线;
一毂体,具有一内通道,一外表面,一内表面和一套第一辐条开口,其中毂轴可旋转地支撑在内通道中,第一辐条开口围绕毂体周向布置,并在外和内表面间延伸,
每个所述第一辐条开口具有一插入部和一保持部,每个插入部具有大的宽度,其尺寸允许切线辐条的扩大头穿过,每个保持部的宽度小于插入部的宽度,而保持切线辐条的扩大头于其中,每个辐条开口的插入部处于每个辐条开口的那对保持部之间;
所述内表面具有一邻近所述第一辐条开口的每个所述保持部的内部的头接收座,和一布置在每个所述插入部和每个所述头接收座之间的内部的邻接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轮毂,其特征在于,为了保持辐条弯端于所述第一辐条开口的所述保持部内,每个所述内邻接部分与所述毂体的所述外表面间的距离大于每个辐条的弯端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头接收座包括一从所述内表面沿所述保持部的一中心轴线向内延伸的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头接收座包括一从所述毂体的所述内表面径向向外间隔开的接触表面,以便所述毂体的所述内表面构成所述邻接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毂体的所述内表面包括一对处于每个所述第一辐条开口的所述保持部和所述插入部间的所述邻接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毂体邻近所述第一辐条开口的厚度大于辐条的弯部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面有一从每个所述保持部延伸的沟部,以在邻近每个所述保持部的所述外表面内形成一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头接收座包括一头接触表面,其与每个所述沟部的距离不大于辐条弯部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面,所述头接收座和所述邻接部分形成所需尺寸并配置成保持辐条的弯端于所述第一辐条开口的所述保持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头接收座包括一从所述内表面沿所述保持部的一中心轴线向内延伸的槽。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头接收座包括一从所述毂体的所述内表面径向向外间隔开的接触表面,以便所述毂体的所述内表面构成所述邻接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毂体的所述内表面包括一对处于每个所述第一辐条开口的所述保持部和所述插入部间的所述邻接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毂体邻近所述第一辐条开口的厚度大于辐条的弯部的长度。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面有一从每个所述保持部延伸的沟部,以在邻近每个所述保持部的所述外表面内形成一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头接收座包括一头接触表面,其与每个所述沟部的距离不大于辐条弯部的长度。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和所述沟部的尺寸和配置使在所述第一辐条开口的所述保持部内保持辐条的弯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行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沟部包括一凹入的弯曲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行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沟部相对每个所述保持部的一中心纵向轴线基本上成直角延伸。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自行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在邻近每个所述保持部处有一内头接收座,在每个所述插入部和每个所述头接收座间布置有一内邻接部分。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自行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头接收座包括一头接触表面,其与每个所述沟部的距离不大于辐条弯部的长度。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行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包括一邻近每个所述保持部的头接触表面,其与每个所述沟部的距离不大于辐条的弯部的长度。
CN02105831.8A 2001-05-31 2002-04-11 自行车轮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597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9/870,020 2001-05-31
US09/870,020 US6485108B1 (en) 2001-05-31 2001-05-31 Bicycle hub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89356A CN1389356A (zh) 2003-01-08
CN1265978C true CN1265978C (zh) 2006-07-26

Family

ID=25354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10583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5978C (zh) 2001-05-31 2002-04-11 自行车轮毂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485108B1 (zh)
EP (1) EP1262335A3 (zh)
JP (1) JP3727286B2 (zh)
CN (1) CN1265978C (zh)
CZ (1) CZ20021809A3 (zh)
TW (1) TW5234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66525B1 (en) * 2002-06-17 2003-12-23 David J. Schroepfer Spoked wheel apparatus
JP2005231556A (ja) * 2004-02-20 2005-09-02 Shimano Inc 自転車用ハブ
US7360847B2 (en) * 2005-05-27 2008-04-22 Shimano Inc. Bicycle hub
US7306292B2 (en) * 2005-05-27 2007-12-11 Shimano Inc. Bicycle hub
US20070284934A1 (en) * 2006-06-13 2007-12-13 Kun Teng Industry Co., Ltd. Hub for assembly with straight spokes
US7837213B2 (en) * 2007-04-16 2010-11-23 Trek Bicycle Corporation Bicycle rear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WO2010148263A1 (en) * 2009-06-18 2010-12-23 Oclaro (New Jersey) Inc Accurately tunable laser source
JP2011201398A (ja) * 2010-03-25 2011-10-13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ホイール
US9815322B2 (en) * 2015-01-19 2017-11-14 Shimano Inc. Bicycle hub and bicycle wheel assembly
DE102016107755A1 (de) * 2016-04-26 2017-10-26 Dt Swiss Ag Nabe und Laufra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9859C (zh) 1897-12-21
US553616A (en) 1896-01-28 Thomas v
FR2257439B1 (zh) * 1973-10-10 1976-10-01 Roulements Soc Nouvelle
DE8703618U1 (zh) 1987-03-11 1987-06-04 Weco Wehmeyer & Co Fahrzeug-Fahrzeugteile-Werke Gmbh & Co, 4806 Werther, De
US5429421A (en) * 1994-02-08 1995-07-04 Watson; Paul B. Hub for a spoked wheel
US5626401A (en) * 1994-05-17 1997-05-06 Innovative Bicycle Components Company Spoked wheel hub
US5795036A (en) 1995-05-26 1998-08-18 Campagnolo S.R.L. Bicycle rear wheel
FR2739059B1 (fr) 1995-09-22 1997-12-12 Mavic Sa Moyeu de roue notamment pour cycle
JP3069284B2 (ja) 1996-01-26 2000-07-24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ハブ
DE19724327B4 (de) 1997-06-10 2009-01-29 Sram Deutschland Gmbh Nabe für ein Speichenrad
JP2000264006A (ja) 1999-03-17 2000-09-26 Takatsugu Nakano 車輪用ハブ
US6511133B1 (en) * 2000-01-31 2003-01-28 Shimano Inc. Bicycle hub with spoke seal
US6309028B1 (en) * 2000-01-31 2001-10-30 Shimano Inc. Bicycle hub
US6354669B1 (en) * 2000-01-31 2002-03-12 Shimano Inc. Bicycle hub for tangential spokes
US6352314B1 (en) * 2000-01-31 2002-03-05 Shimano Inc. Bicycle hub for disc brak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3019902A (ja) 2003-01-21
EP1262335A2 (en) 2002-12-04
CN1389356A (zh) 2003-01-08
US20020180254A1 (en) 2002-12-05
EP1262335A3 (en) 2005-02-02
TW523472B (en) 2003-03-11
CZ20021809A3 (cs) 2003-11-12
US6485108B1 (en) 2002-11-26
JP3727286B2 (ja) 2005-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7659C (zh) 自行车盘式制动器毂
CN1185114C (zh) 带有紧密连接棘轮和可拆分飞轮的自行车轮毂
EP1495879B1 (en) Bicycle hub outer and bicycle hub
US6382381B1 (en) Bicycle hub assembly
CN1156376C (zh) 具有间距器和可拆下的飞轮的自行车轮毂
US7059686B2 (en) Bicycle hub
CN1167569C (zh) 自行车前链轮组件
TWI765107B (zh)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CN1314263A (zh) 自行车轮毂
CN1275784C (zh) 盘式制动用的自行车轮毂
US20080004143A1 (en)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US7631945B2 (en) Bicycle wheel with over-sized spokes
US6540306B2 (en) Bicycle disc brake hub
CN1868767A (zh) 自行车轮毂
US20040169418A1 (en) Bicycle hub axle
CN1265978C (zh) 自行车轮毂
CN1354092A (zh) 自行车轮
CN1281422C (zh) 自行车轮辋
US6354669B1 (en) Bicycle hub for tangential spokes
US6511133B1 (en) Bicycle hub with spoke se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