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2611A - 端子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端子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2611A
CN1252611A CN 99106718 CN99106718A CN1252611A CN 1252611 A CN1252611 A CN 1252611A CN 99106718 CN99106718 CN 99106718 CN 99106718 A CN99106718 A CN 99106718A CN 1252611 A CN1252611 A CN 12526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framework
connecting means
terminal
energi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910671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248C (zh
Inventor
冈下广史
德永义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52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26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24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4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cts (AREA)
  • Trip Switchboards (AREA)

Abstract

一种端子连接装置,设有位于一对相对置的触头两端侧上、作用于各通电构件的对插入在该触头之间的导体进行夹压动作的施力装置,所述施力装置是一种位于所述各通电构件背面侧的沿各通电构件长度方向延伸的弹性构件,其两端部在与通电构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侧卡合的同时,其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与构架卡合,具有高质量、高性能的优点。

Description

端子连接装置
本发明涉及端子连接装置,具体涉及在引出型电路断路器中将端子与电路断路器的导体连接的端子连接装置。
图13和图14表示为实用新型公开1993-6641号公报中所示的传统的引出型电路断路器的端子连接装置,图13为立体图,图14为主视图。
在图13和图14中,1为板状构架,横向并排设有两组上下一对的方孔1a、1a。2为触头,形成为大致板状的多个通电构件3,呈横向并列设置,各自独立地可略微作上下和杠杆式动作,各通电构件3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凹部13b(参照图2)在向所述构架1的方孔1a的框架边缘插入状态下被卡合。
插入在上下一对的所述方孔1a、1a内的两组触头2、2以位于上下的方孔1a、1a之间的中框架5作为杠杆式动作的支点,同时将该中框架5的上下宽度作为中央间隔,沿上下方向相互对置配设。即,触头2、2以其两组为一对,以上下方向有间隔地相对置的状态被保持在构架1上。
4为作为施力装置的1片比较平整的板簧,被夹在构架1的上下一对框架1a、1a与分别配置在其一对框架1a、1a上的相对置的一对触头2、2各自背面之间,作用于各通电构件3,以夹持的方式从所述一对的相对置的触头2、2的两端侧向该触头2、2之间,对连接用的被插入的导体7、8进行夹压。
在该示例中,如图14所示,板簧4位于所述一对触头2、2背面侧的一面,通过构成该触头2的通电构件3、3,从上下方向向被插入在该一对触头2、2两端侧至该上下的触头2、2之间的导体7、8夹持的方向施加力的作用,以规定的接触压力推压该导体7、8。
5为支承触头2的支承板,以使触头2在将其中央部分作为支点产生上下和杠杆式动作时也不会从构架1上脱落,所述的中框架5与其相对应。6为将作为支承板的中框架5固定在构架1上用的铆钉,7为引出框架一侧的导体,8为主体一侧的导体。9为滑动片,将平板按其剖面略呈U字状弯曲,使无毛边的平滑面与板簧4对向配置,以此形态分别盖在构架1的各方孔1a的与板簧4相对的边上。
按照图15至图17说明上述电路断路器端子在连接装置上的导体连接。图15为表示传统的端子连接装置与导体连接状态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图16为表示传统的端子连接装置与导体连接状态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图17为表示传统的端子连接装置的触头与导体接触状态的详细图。
在该引出型电路断路器的端子连接装置中,先将触头2安装在引出框架一侧(图中的右上侧)的导体7上,然后在这一状态下连接主体一侧(图中的左上侧)的导体8。
在上述传统的端子连接装置中,沿导体7、8夹持方向分别推压各触头2、2的施力构件是1片分别盖住该触头2、2整个背面的平整的板簧4,该板簧4沿其总宽度的方向与构架1的框架1a、1a的方孔边缘线接触,并且,该板簧4的两端侧与构成触头2的多个通电构件3的背面两端侧的卡合部分也沿通电构件3的厚度方向(厚度方向的总宽度)线接触,然后再将构成触头2的多个通电构件3按其侧面相互面接触的形态集束成横排式。
因此,当出现经冲压加工的构成触头2的各通电构件3在上下方向夹持导体7、8时接触的接触面3b的剪切角度未呈直角(90度)的现象时,由于这些通电构件3不能自由地向其左右任一侧面倾斜,因此如图17所示,即使由板簧4产生的箭头F方向的负载作用于通电构件3,也不能使导体7、8与触头2面接触,会形成图17的A部所示的点接触或线接触,使接触部的接触电阻增大,导体7、8与触头2之间的接触面部产生因发热而使温度上升的不良问题。
又,虽然对上下的各触头2、2施加夹压方向力的施力装置为平整的板簧4、4,但通常在使用经冲压加工的板簧4时,冲压加工时的平面度控制以及为提高容许弯曲应力的热处理后的平面度控制困难,难以获得推压导体7、8用的稳定的推压力。
又,因板簧4的容许弯曲应力的值较小,使推压导体7、8的推压力变小,故还存在短路电流等大的电流难以流过的不良问题。
本发明其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这样的问题,并提供高质量、高性能的端子连接装置。
本发明的端子连接装置,设有作用于各通电构件以将位于一对相对置的触头两端侧上的插入在该触头之间的导体进行夹压动作的施力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施力装置是一种位于所述各通电构件背面侧的沿各通电构件长度方向延伸的弹性构件,其两端部在与通电构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卡合的同时,其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与构架卡合。
又,本发明的端子连接装置的特点在于,在弹性构件长度方向中央部的与构架卡合的部分,该弹性构件的一部分与构架的一部分点接触。
又,本发明的端子连接装置的特点在于,在弹性构件两端部的与通电构件的一部分,该弹性构件的一部分与通电构件的一部分点接触或线接触。
又,本发明的端子连接装置的特点在于,弹性构件即为弹性销子。
又,本发明的端子连接装置的特点在于,各通电构件的侧面设有互相横向排列保持一定间隔的凸部。
图1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端子连接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端子连接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端子连接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通电构件的放大俯视图。
图5为通电构件的放大主视图。
图6为通电构件的放大侧视图。
图7为弹性销子与通电构件卡合部分的俯视图。
图8为弹性销子与通电构件卡合部分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9为导体连接状态的俯视图。
图10为导体连接状态的主视图。
图11为导体连接状态的侧视图。
图12为向触头倾斜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13为传统的端子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14为传统的端子连接装置与导体连接状态的主视图。
图15为传统的端子连接装置与导体连接状态的俯视图。
图16为传统的端子连接装置与导体连接状态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17为传统的端子连接装置与导体不良接触状态的说明图。
下面,按照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实施形态1
该实施形态所示的端子连接装置包括:横向并排设置的各自独立的可稍许作上下和杠杆式动作的由多个通电构件构成的触头、至少以所述触头的两组为一对的沿上下方向保持相对间隔的构架以及位于该构架与所述一对相对置的各触头背面之间的作用于各通电构件以将所述一对相对置的触头两端侧上的插入在该触头之间的导体进行夹压的施力装置。
图1为该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主视图,图3为侧视图,图4至图6表示通电构件,其中,图4为放大俯视图,图5为放大主视图,图6为放大侧视图。
在图1至图3中,11为板状构架,具有两组横向并排的上下一对方孔11a、11a。12为触头,由大致板状的多个通电构件13构成。由这些通电构件13构成的触头12由两组形成一对,一对触头12、12以相互对置的形态分开插入在上下一对方孔11a、11a内。通电构件13是由铜材料冲压加工后制成,在其表面经过镀银处理。
下面,参照图4至图6说明该通电构件13。
图中的13a是在一侧的剪切面上形成的推压导体17或18的一对接触面,13b是一侧的剪切面长度方向的中央部附近形成的第1凹部,13c是另一侧剪切面两端部附近形成的一对第2凹部,13d是非剪切面一方的侧面13e上形成的凸部。
凸部13d虽然被设置在与长度方向的中心线C左右对称的位置上,但并非对称位置不可,例如也可将某一方设在中心线C的位置上。该凸部13d被设置在各通电构件13的侧面,可起到保持相互横排的一定间隔的作用。
14为施力装置即弹性构件,例如可将不锈钢丝或琴钢丝等杆状的弹簧用线材切断后制成,在本例中即为弹性销子。用作该施力装置的弹性销子14位于各通电构件13的背面侧,沿各通电构件13的长度方向延伸,在其两端部与通电构件13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卡合的同时,其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与构架11的框架的一部分卡合,可随着通电构件13作上下和杠杆式动作。
又,用作该弹性构件的弹性销子14在其长度方向中央部与构架11的卡合部分,该弹性构件14背面侧的一部分与构架11的一部分点接触。又在与其两端部的通电构件13的卡合部分,该弹性构件14的一部分与通电构件13的一部分点接触。
所述弹性销子14的两端部被分别插入设置在通电构件13背面的两端侧上的作为卡合部分的第2凹部13c、13c内卡合。
如图10所示,用作弹性构件的弹性销子14沿上下一对通电构件13、13的相对置的接触面13a、13a之间夹持被连接的导体17、18的方向,从其背面两端侧推压各通电构件13。
15为支承板,构成将设在构架11上的孔区分为上下一对方孔11a、11a的框架即中框架,形成构架11的一部分。该支承板15的上下两边部分别构成上下一对方孔11a、11a的边缘部,上下的方孔边缘与大致设在各通电构件13中央的第1凹部13b卡合,可作上下和杠杆式动作。当然,在这种卡合状态下,触头12在上下和杠杆式动作时也不会脱落。
另外,16为将支承板15固定在构架11上用的铆钉,17为引出框架一侧的导体,18为主体一侧的导体。
图7和图8分别表示弹性销子14与触头12的卡合部分。其中,图7为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8为主要部分放大的主视图。
在图中,各通电构件13背面的两端侧设有一对固定弹性销子14两端侧用的凹部13c、13c。当插在该左右的凹部13c、13c内的弹性销子14变形后推压触头12时,因该弹性销子呈圆杆状,故如图8所示,与通电构件13的作为卡合部分的支承点13f形成点接触,产生负载,将通电构件13沿箭头E方向推压。
下面,参照图9至图12,说明上述结构的端子连接装置的一般性使用状态。
图9为表示连接状态的俯视图,图10为其主视图,图11为其侧视图,图12为其主要部分放大的侧视图。
首先,分别将导体与上下一对的触头12、12的两端侧连接。在本例中,导体17与引出框架一侧(图中的右上侧)连接,在此状况下,将导体18与主体一侧(图中的左上侧)连接。
下面,对设在通电构件13上的凸部13d的作用进行说明。
通常,构成其触头12的通电构件13由冲压加工而成,在该通电构件13的与导体17、18接触的接触面13a、13a(如图5所示)冲压加工后的剪切面的剪切角度大致与通电构件13平坦的侧面13e呈直角状时,触头12与导体17、18形成理想的面接触。
但是,即使在通电构件13的接触面13a、13a冲压加工后的剪切面的剪切角度与侧面13e未呈直角的场合下,如图12所示,一旦将导体17(18)插入,上下的触头12的通电构件13也会因该导体的插入而被张开,使通电构件13与支承板(中框架)15边缘的上下方向的接触分离,在凹部13b的切口深度范围内,以原有的卡合形态向上浮起,作为施力装置的弹性构件,在本例中,每1个通电构件13的背面配设有弹性销子14,而且,该弹性销子14的中央部分与构架11的方孔11a的内侧端面11b的卡合部分形成点接触,弹性销子14的两端与通电构件13的卡合部分也形成点接触,故可以通电构件13的侧面13e上形成的多个凸部13d为转动支点,使各通电构件13沿着接触面13a自由转动地向稳定的方向倾斜。
因此,即使通电构件13的接触面13a的冲压加工后的剪切面与侧面13e未呈直角状,也可使通电构件13的接触面13a与导体17、18形成稳定的面接触,减小导体17、18与通电构件13之间的接触电阻,可抑制接触面部的发热。
在上述的实施形态中,举例说明了用作弹性构件的杆状弹性销子,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呈弹性构件至少对每个通电构件都起作用,与构架11以及左右对称的通电构件13的卡合部分呈点接触状态,则任何形状均可。例如,为使卡合部分呈点接触,也可采用在该部分设置半球状凸起的剖面为方形、椭圆形的弹性构件。
若采用本发明,即使通电构件的接触面的冲压加工后的剪切面与侧面未呈直角状,也可使通电构件的接触面与导体形成稳定的面接触,减小导体与通电构件之间的接触电阻,可抑制接触面部的发热,并可提供高质量、高性能的端子连接装置。
若采用本发明,由于在夹持导体的方向上设置分别推压各通电构件的弹性构件例如弹性销子,因此与传统装置的那种板状弹簧相比较,可提高容许弯曲应力,以更强大的接触压力推压导体,从而使短路电流等大电流容易流过。
又,若采用本发明,由于在构成触头的通电构件的侧面设置可确保该通电构件之间的间隙并使该通电构件顺利滑动的凸部,因此即使通电构件的冲压加工后的剪切面与侧面未呈直角状,也能根据导体的形状使该通电构件及其触头的接触面快速而又圆滑地向稳定的方向倾斜,与该导体形成面接触。

Claims (5)

1.一种端子连接装置,包括:横向并排设置的各自独立的可稍许作上下和杠杆式动作的由多个通电构件构成的触头、至少以所述触头的两组为一对的沿上下方向保持相对间隔的构架以及夹在该构架与所述一对相对置的各触头背面之间的作用于各通电构件以将所述一对相对置的触头两端侧上的插入在该触头之间的导体进行夹压的施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装置是一种位于所述各通电构件背面侧的沿各通电构件长度方向延伸的弹性构件,其两端部在与通电构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侧卡合的同时,其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与构架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弹性构件长度方向中央部的与构架卡合的部分,该弹性构件的一部分与构架的一部分点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弹性构件两端部的与通电构件的卡合部分,该弹性构件的一部分与通电构件的一部分点接触或线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构件即为弹性销子。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通电构件的侧面设有互相横向排列保持一定间隔的凸部。
CN 99106718 1998-10-27 1999-05-14 端子连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424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5527/1998 1998-10-27
JP10305527A JP2000134730A (ja) 1998-10-27 1998-10-27 端子接続装置
JP305527/98 1998-10-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52611A true CN1252611A (zh) 2000-05-10
CN1094248C CN1094248C (zh) 2002-11-13

Family

ID=17946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910671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4248C (zh) 1998-10-27 1999-05-14 端子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0134730A (zh)
CN (1) CN1094248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3233B (zh) * 2008-02-26 2010-09-08 上海华明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分接开关用的动触头
CN104937779A (zh) * 2013-01-18 2015-09-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端子连接装置
CN112136198A (zh) * 2018-05-10 2020-12-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开关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0308222D1 (de) * 2003-07-02 2007-10-31 Abb Technology Ag Kontaktfinger für Hochleistungsschalter
JP2008103328A (ja) * 2006-10-17 2008-05-01 Ls Industrial Systems Co Ltd 気中遮断機のコンダクタベース及びフィンガーモジュール
WO2009060513A1 (ja) 2007-11-06 2009-05-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開閉器
JP5631080B2 (ja) * 2010-07-02 2014-11-2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2290263A (zh) * 2011-08-08 2011-12-21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一种动触头单元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3233B (zh) * 2008-02-26 2010-09-08 上海华明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分接开关用的动触头
CN104937779A (zh) * 2013-01-18 2015-09-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端子连接装置
CN104937779B (zh) * 2013-01-18 2018-01-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端子连接装置
CN112136198A (zh) * 2018-05-10 2020-12-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0134730A (ja) 2000-05-12
CN1094248C (zh) 2002-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8184C (zh) 挠性基板连接用连接器
CN1094248C (zh) 端子连接装置
CN1619888A (zh) 扁平电缆用电气接头
CN1059985C (zh) 改进了触头保持的电连接器
CN1242879A (zh) 用于至少一根未除去绝缘层的电线的连接装置
CN1230946C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716582A (zh) 散热器扣合装置
CN1728311A (zh) 按键开关结构
CN1645676A (zh) 终端接头
CN2779652Y (zh) 电连接器
CN1729595A (zh) 双梳互连装置
CN2874867Y (zh) 电池连接器
CN1172383C (zh) 使用蓄电池的仪器设备用插座
CN1288274A (zh) 用于电气设备特别是熔断器的铝质连接夹具
CN1713321A (zh) 开关装置
CN1577686A (zh) 用于高功率开关的接触指
CN1206773C (zh) 导体连接元件
CN1085882C (zh) 开关
CN2692867Y (zh) 电连接器的端子
CN1494183A (zh) 能长期保持切换接触力的连接器
JP7403924B2 (ja) 端子構造
CN2612101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845210Y (zh) 电连接器
CN1181643A (zh) 导体连接端子单元
CN1459888A (zh) 用于插脚栅格阵列接插件的接触件及其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113

Termination date: 201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