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8890A - 棒状内容物旋出容器 - Google Patents

棒状内容物旋出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8890A
CN1248890A CN 97182037 CN97182037A CN1248890A CN 1248890 A CN1248890 A CN 1248890A CN 97182037 CN97182037 CN 97182037 CN 97182037 A CN97182037 A CN 97182037A CN 1248890 A CN1248890 A CN 12488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jection
main body
tube
body cylinder
limi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718203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中康弘
车田寿树
宫川幸治
福永健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KOKO PLASTICS Manufacturing Co Ltd
Rohto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KOKO PLASTICS Manufacturing Co Ltd
Rohto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KOKO PLASTICS Manufacturing Co Ltd, Rohto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KOKO PLASTIC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 9718203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48890A/zh
Publication of CN12488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88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棒状内容物旋出容器具有多段连接构造旋出结构,由主体筒(11)、与主体筒(11)的后端可回转地连接的旋转操作筒(13)、与主体筒(11)螺合并同时相对于旋转操作筒(13)不可旋转而可轴向进退的中继筒(14)、与中继筒(14)相反螺纹螺合并相对于主体筒(11)不可旋转而可轴向进退的推出棒构件(15)组成,为使旋转操作筒(13)不会非故意移动且能让使用者容易识别操作界限,在中继筒(14)的内周面与推出棒构件(15)的外周面上形成在从旋入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入端的位置变化时轴方向互相跨越的作为第一限制器的突起(14f,15e),而在主体筒(11)的内周面与中继筒(14)的外周面上形成在从旋出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出端的位置变化时轴方向互相跨越的作为第二限制器的突起(11h,14g)。

Description

棒状内容物旋出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将口红、防裂唇膏、固体胶等棒状内容物旋出的旋出容器,尤其涉及为将内容物旋出的构件成多段连接的旋出容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棒状内容物旋出构件为多段连接的旋出容器例如记载于日本实用新型公布1986-1089号公报。这种容器如作为旋入状态的图1和作为旋出状态的图2所示的那样,具有:主体筒1;能从主体筒的前端装卸的装着的盖子2(图2所示了盖子被取下的状态);可回转地连接在主体筒1的后端的旋转操作筒3;构成为螺合在主体筒1的后端内周面相对旋转操作筒3不可旋转而可轴向进退的中继筒4;反向螺合在中继筒4的内周面、构成为相对主体筒1不可旋转而可轴向进退的推出棒构件5。推出棒构件5的前端的托盘5a夹住棒状内容物6的后端。
在这种结构中,当在旋出端(如图2的棒状内容物最旋出的状态)以外的位置向旋出方向转动旋转操作筒3,中继筒4相对旋转操作筒3前进,同时推出棒构件5相对中继筒4前进,内容物6被旋出。另外,当在旋入端(如图1的棒状内容物最旋入的状态)以外的位置反方向转动旋转操作筒3,中继筒4和推出棒构件5逆向移动而将内容物6旋入。
另一方面,这种容器以螺旋构成中继筒4和推出棒构件5,利用螺纹将旋转操作筒5的旋转运动变换为内容物6的直进运动,所以搬运时或携带时的振动会引起螺纹的松动及内容物非故意的移动,另外由于旋转操作的界限不明确,操作时旋转操作筒3过度旋转会损伤螺纹。
但是,作为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在于,在具有多段连接构造旋出结构的棒状内容物旋出容器中,使螺纹成为非故意不转动并能让使用者识别操作界限。
发明概况
本发明的棒状内容物旋出容器具有:在后端内周面有螺合片的主体筒;与主体筒的后端可回转地连接的旋转操作筒;在具有与主体筒的螺合片螺合的外螺纹的同时还具有相对于旋转操作筒不可回转而可轴向进退且在内周面形成有螺合片的中继筒;在具有与中继筒的螺合片螺合的外螺纹的同时还具有相对于主体筒不可回转而可轴向进退且在前端带有支承棒状内容物的托盘的推出棒构件,而且这种中继筒的外螺纹与推出棒构件的外螺纹互相构成逆螺纹的棒状内容物旋出容器具如下特征。
即,在中继筒的内周面与推出棒构件的外周面上,形成了在旋入端卡合的第一限制器,该第一限制器由从旋入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入端的位置变化时轴向互相跨越的突起和突起或由其位置变化时互相嵌合的突起和凹部构成。另外,主体筒的内周面与中继筒的外周面上形成在旋出端卡合的第二限制器,该第二限制器在由从旋出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出端的位置变化时轴向互相跨越的突起和突起或由其位置变化时互相嵌合的突起和凹部构成。还有,螺合片可各自作为沿各外螺纹的螺旋方向的内螺纹来形成,或单独作为突起来形成。
按这样的结构,在旋入端和旋出端,由各自的第一限制器和第二限制器防止螺纹的松动。从而可防止因搬运时或携带时的振动内容物的非故意移动。另外,由于作为两个限制器形成的突起与突起或突起与凹部,在从旋出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出端变化时,及在从旋入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入端变化时,可得到′卡搭′声的感觉,所以使用者能容易地识别操作界限,防止在操作时因将旋转操作筒旋转过度而损伤螺纹。
另外,中继筒上在旋入端位置设有与托盘的下面相对的前端面,在旋出位置设有与主体筒的下面相对的凸缘,第一限制器可在中继筒的前端面与推出棒构件的托盘的下面,由从旋入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入端的位置变化时互相旋转方向跨越卡合的突起和突起或由其位置变化时互相嵌合的突起和凹部构成,第二限制器可在主体筒的下面与中继筒的凸缘的上面,由从旋出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出端的位置变化时互相旋转方向跨越卡合的突起和突起或在其位置变化时互相嵌合的突起和凹部构成。
另外,第一限制器和第二限制器还可由根据轴向的位置变化卡合的突起和突起或突起和凹部与根据旋转方向的位置变化卡合的突起和突起或突起和凹部组合构成。也就是说,可当第一限制器以相互轴向的位置变化卡合的突起和突起或突起和凹部形成时,第二限制器则以旋转方向的位置变化卡合的突起和突起或突起和凹部组合构成;反之,当第一限制器以相互旋转方向的位置变化卡合的突起和突起或突起和凹部形成时,第二限制器则以轴向的位置变化卡合的突起和突起或突起和凹部组合构成。
对于上述任何一种构成,都因在旋入端和旋出端没有松动而可防止因搬运时或携带时的振动使内容物的非故意移动。也能让使用者容易地识别操作界限,防止因将旋转操作筒旋转过度而损伤螺纹。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传统的棒状内容物旋出容器位于旋入状态的半剖面图。
图2是图1的棒状内容物旋出容器位于旋出状态的半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棒状内容物旋出容器的第1实施形态的剖面图,其中上半部表示旋入状态,下半部表示旋出状态。
图4是表示图3中容器的主体筒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3中容器的盖子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3中容器的旋转操作筒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3中容器的推出棒构件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3中容器的中继筒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9是在图3的容器中为支承旋入端和旋出端所设的第一限制器及第二限制器的作用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棒状内容物旋出容器的第2实施形态的剖面图,其中上半部表示旋入状态,下半部表示旋出状态。
图11是表示图10中容器的主体筒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图10中容器的盖子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图10中容器的旋转操作筒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图10中容器的推出棒构件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图10中容器的中继筒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16是在图10的容器中为支承旋入端和旋出端所设的第一限制器及第二限制器的作用说明图。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状态
以下通过图3至图9就与本发明的棒状内容物旋出容器的第1实施形态加以详细说明。
图中,整个容器用符号10表示,主体筒为11,盖子为12,旋转操作筒为13,中继筒为14,推出棒构件为15。另外,容器10中能容纳作为棒状内容物的口红、防裂唇膏、固体胶等物,但为方便起见图中省略了棒状内容物。
主体筒11在后端部与前端部的外周面形成了段部11a与11b。在主体筒11的后端侧的段部11a的外周面上形成沿圆周方向连续的环状爪11c,在旋转操作筒13的前端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主体筒11的爪11c卡合的爪13a。如此由两构件11、13的爪11c、13a互相咬合,使旋转操作筒13能相对主体筒11转动。另外,在主体筒11的前端侧的段部11b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突出量小的环状突起11d,而在盖子12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此突起11d相咬合的小的突起12a。两突起11d、12a的突出量小,主体筒11与盖子12的卡合力小,所以盖子12很容易从主体筒11取下装上。
中继筒14的外周面上有2条外螺纹14a,在后端部有沿径向外方延伸的凸缘14b。在凸缘14b外周面的数处形成有沿中继筒14轴向延伸的导向槽14c,在旋转操作筒13的内面按圆周方向等间隔(30°)地形成与此导向槽14c咬合的突条13b。中继筒14的导向槽14c以间隔30°各3条对称形成,使中继筒14能以每隔30°的任意方向装入旋转操作筒13。
主体筒11的内周面后端部形成与中继筒14的外螺纹14a螺合的螺合片11e。如上所述,旋转操作筒13相对于主体筒11可旋转,中继筒14相对于旋转操作筒13可轴向滑动,所以一旦旋转操作筒13转动,中继筒14就在图3的中心线的上下2个位置间进退。中心线的上侧表示旋入位置,下侧表示旋出位置。另外在该例子中,在中继筒14的后端部形成的凸缘14b作为旋出端位置的限制器,与主体筒11的下面11f(图4)抵接,但旋出端的限制器也可用其他形式构成。
推出棒构件与中继筒14的外螺纹14a的螺纹方向相反、具有螺距约为2倍的2条的外螺纹15a,在中继筒14的内周面前端部形成了与该外螺纹15a螺合的螺合片14d。在螺纹轴的前端部(图的上端部)有凸缘状鼓出的托盘15b,托盘15b的上面,有为支承棒状内容物的支承片15c。另外在该例子中,以托盘15b的下面与中继筒14的前端面14e的抵接作为旋入端位置的限制器,但除此之外比如也可使中继筒14的下端与旋转操作筒13的底面抵接。
在主体筒11的内周面相对的2处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导向片11g,在推出棒构件15的托盘15b的外周面设有与此导向片11g接合的导向槽15d。根据导向片11g与导向槽15d的作用,使推出棒构件15相对于主体筒11不能回转只能轴向滑动。另外,如上所述,推出棒构件15的外螺纹15a与中继筒14的外螺纹14a螺纹方向相反且螺距比其大(约2倍)。由此,当旋转操作筒13转动时,对于中继筒14推出棒构件15的相对旋转方向与对于主体筒11中继筒14的相对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所以推出棒构件15以中继筒14的移动量的约2倍沿轴心向相同方向移动,在图3的中心线的下侧所示的旋出位置和上侧所示的旋入位置间进退。
另一方面,在中继筒14的内周面的前端形成有2个相对的各自向径向内方突出的突起14f,在推出棒构件15的螺纹轴外周面的基端部与托盘15b稍稍离开的位置形成有与中继筒14内周面的突起14f卡合的环状突起15e。由这两个突起14f、15e构成了从旋入端的前面位置到旋入端的位置变化时互相轴向跨越卡合的第一限制器。此外,突起14f也可是1个或3个以上,也可为圆周方向连续的环状突起,突起15e只要在旋入端内与14f卡合,也可在圆周方向上以分离形式构成。
另外,在主体筒11的内周面的后端,有2个相对的各自向径向内方突出的突起11h,在中继筒14的外周面的基端部与凸缘14b稍稍离开的位置,形成有与主体筒11内周面的突起11h卡合的环状的突起14g。由这两个突起11h、14g构成了从旋出端的前面位置到旋出端的位置变化时互相轴向跨越卡合的第二限制器。此外,突起11h也可是1个或3个以上,也可为圆周方向连续的环状突起,突起14g只要在旋入端内与11h卡合,也可在圆周方向上以分离形式构成。
各限制器的作用如图9所示。在图9中,括弧外的符号对应于第一限制器,括弧内的符号对应于第二限制器。单方向转动旋转操作筒13将棒状内容物旋入时,推出棒构件15相对于中继筒14边回转边后退,作为第一限制器的两突起14f、15e互相接近。然后在从旋入端的前面位置到旋入端变化时,两突起14f、15e互相接触后跨越卡合。另外,一旦反方向转动旋转操作筒13,中继筒14相对于主体筒11边回转边前进,作为第二限制器的两突起11h、14g互相接近。然后在从旋出端的前面位置到旋出端变化时,两突起11h、14g互相接触后跨越卡合。从而,由于在旋入端和旋出端的各自的第一限制器14f、15e和第二限制器11h、14g的作用防止了螺纹的松动,因而可防止因搬运时或携带时的振动使内容物在容器10内的非故意移动。另外,在制造工序中向容器内填充内容物时,有必要将中继筒14和推出棒构件15支承在旋入端位置,对此,用传统的容器会有螺纹松动错位的情况,这时又产生重新调整位置的必要,但如根据上述实施形态,这样的位置调整就没必要了。
更进一步讲,在从旋入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入端变化时和在从旋出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出端变化时,由于作为两限制器14f、15e、11h、14g的突起作用,可得到′卡搭′声的感觉,所以使用者能容易地识别操作界限。从而可防止在操作时因将旋转操作筒13旋转过度而损伤螺纹。
以下从图10至图16就与本发明相关的棒状内容物旋出容器的第2实施形态加以详细说明。这个实施形态的第一限制器和第二限制器与第1实施形态不同,两限制器以外的部分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因此,两限制器以外的部分用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具体说明。
第一限制器由在中继筒14的前端面处形成的突起14f′和在推出棒构件15的托盘15b的下面形成的突起15e′构成,各自间隔90°在4处形成。然后这两个突起14f′、15e′在从旋入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入端的位置变化时,形成互相向旋转方向的跨越卡合。还有,中继筒14的前端面和托盘15b的下面不同于第一实施形态,在旋入端不抵接而是对向地稍稍分离。
第二限制器由在主体筒11的下面处形成的突起11h′和在中继筒14的凸缘14b的上面形成的突起14g′构成,这些突起11h′、14g′也分别间隔90°在4处形成。在从旋出端的前面位置到旋出端的位置变化时,形成互相向旋转方向的跨越卡合。还有,主体筒11的下面和凸缘14b的上面不同于第一实施形态,在旋出端不抵接而是对向地稍稍分离。
根据这样的结构,也可防止因旋入端和旋出端的螺纹松动引起的搬运时或携带时振动带来的内容物的非故意移动及在向容器内填充内容物时调整中继筒14和推出棒构件15的位置的必要。还可让使用者能容易地识别操作界限,从而防止在操作时因将旋转操作筒13旋转过度而损伤螺纹。
另外,在中继筒14处形成的构成第一限制器的突起14f′与在主体筒11处形成的构成第二限制器的突起11h′如本实施形态那样向旋转方向互相跨越卡合时,还具有如下优点,即形成这些突起14f′、突起11h′的各构件14、11在成型后起模时,各突起14f′、11h′不会妨碍其起模。在第1实施形态中,各突起14f、11h的突出方向是向着各构件14、11的径向内侧的,所以考虑到各构件14、11的起模情况而使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比较软质的成型材料,这种情况下,如内容物是防裂唇膏等时,会存在其香料附吸在容器的各构件14、11上的问题,但用本实施形态就可任意选择成型材料,所以能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那样的不附吸香料的聚酯系列的硬质材料。
还有,在本实施形态中,各突起14f′、11h′是在不妨碍其成型品的起模情况下形成的,对此,各突起14f′、11h′的尺寸可任意决定。这样,在第1实施形态中因突起14f、11h不能做得太大,受其限制所以得到的′卡搭′声的感觉比较微弱,而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可将突起14f′、11h′做大从而能得到更强的′卡搭′声的感觉。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还能实施其他各种形态。比如,第一限制器和第二限制器也可由向轴方向跨越的突起与向旋转方向跨越的突起组合构成。即可以将如图7、8中符号14f、15e所示那样向轴方向互相跨越卡合的第一限制器和如图11、15的符号11h′、14g′所示那样向旋转方向互相跨越卡合的第二限制器组合,相反地,也可以将如图14、15的符号14f′、15e′所示那样向旋转方向互相跨越卡合的第一限制器和如图4、8的符号11h、14g所示那样向轴方向互相跨越卡合的第二限制器组合。
另外,上述各实施形态中,第一限制器是由在从旋入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入端的位置变化时互相跨越卡合的突起和突起构成、第二限制器是由在从旋出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出端的位置变化时互相跨越卡合的突起和突起构成,但也可以让第一限制器由在从旋入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入端的位置变化时互相嵌合的突起和凹部构成、让第二限制器由在从旋出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出端的位置变化时互相跨越卡合的突起和凹部形成。

Claims (4)

1.一种棒状内容物旋出容器,具有:在后端内周面具有螺合片(11e)的主体筒(11);与主体筒(11)的后端可回转地连接的旋转操作筒(13);在具有与主体筒(11)的螺合片(11e)螺合的外螺纹(14a)的同时还具有相对于旋转操作筒(13)不可旋转而可轴向进退且在内周面形成有螺合片(14d)的中继筒(14);在具有与中继筒(14)的螺合片(14d)螺合的外螺纹(15a)的同时还具有相对于主体筒(11)不可旋转而可轴向进退且在前端部具有支承棒状内容物的托盘(15b)的推出棒构件,
所述中继筒(14)的外螺纹(14a)与推出棒构件(15)的外螺纹(15a)互为相反螺纹,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继筒(14)的内周面与推出棒构件(15)的外周面形成有在旋入端卡合的第一限制器(14f,15e),该第一限制器(14f,15e)由在从旋入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入端的位置变化时轴方向互相跨越的突起和突起或在其位置变化时互相嵌合的突起和凹部构成,
所述主体筒(11)的内周面与中继筒(1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在旋出端卡合的第二限制器(11h,14g),该第二限制器(11h,14g)由在从旋出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出端的位置变化时轴方向互相跨越的突起和突起或在其位置变化时互相嵌合的突起和凹部构成。
2.一种棒状内容物旋出容器,具有:在后端内周面具有螺合片(11e)的主体筒(11);与主体筒(11)的后端可回转地连接的旋转操作筒(13);在具有与主体筒(11)的螺合片(11e)螺合的外螺纹(14a)的同时还具有相对于旋转操作筒(13)不可旋转而可轴向进退且在内周面形成有螺合片(14d)的中继筒(14);在具有与中继筒(14)的螺合片(14d)螺合的外螺纹(15a)的同时还具有相对于主体筒(11)不可旋转而可轴向进退且在前端部具有支承棒状内容物后端的托盘(15b)的推出棒构件,
所述中继筒(14)的外螺纹(14a)与推出棒构件(15)的外螺纹(15a)互为相反螺纹,
在所述中继筒(14)上,设有在旋入端位置与所述托盘(15b)的下面相对的前端面(14e)及在旋出位置与所述主体筒(11)的下面(11f)相对的凸缘(14b),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继筒(14)的前端面(14e)与推出棒构件(15)的托盘(15b)的下面,形成了在旋入端卡合的第一限制器(14f′,15e′),该第一限制器(14f′,15e′)由在从旋入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入端的位置变化时旋转方向互相跨越的突起和突起或在其位置变化时互相嵌合的突起和凹部构成,
所述主体筒(11)的下面(11f)与中继筒(14)的凸缘(14b)上面,形成了在旋出端卡合的第二限制器(11h′,14g′),该第二限制器(11h′,14g′)由在从旋出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出端的位置变化时旋转方向互相跨越的突起和突起或在其位置变化时互相嵌合的突起和凹部构成。
3.一种棒状内容物旋出容器,具有:在后端内周面具有螺合片(11e)的主体筒(11);与主体筒(11)的后端可回转地连接的旋转操作筒(13);在具有与主体筒(11)的螺合片(11e)螺合的外螺纹(14a)的同时还具有相对于旋转操作筒(13)不可旋转而可轴向进退且在内周面形成有螺合片(14d)的中继筒(14);在具有与中继筒(14)的螺合片(14d)螺合的外螺纹(15a)的同时还具有相对于主体筒(11)不可旋转而可轴向进退且在前端部具有支承棒状内容物后端的托盘(15b)的推出棒构件,
所述中继筒(14)的外螺纹(14a)与推出棒构件(15)的外螺纹(15a)互为相反螺纹,
在所述中继筒(14)上设有在旋出端位置与所述主体筒(11)的下面(11f)相对的凸缘(14b),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继筒(14)的内周面与推出棒构件(15)的外周面形成有在旋入端卡合的第一限制器(14f,15e),该第一限制器(14f,15e)由在从旋入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入端的位置变化时轴方向互相跨越的突起和突起或在其位置变化时互相嵌合的突起和凹部构成,
所述主体筒(11)的下面(11f)与中继筒(14)的凸缘(14b)上面形成有在旋出端卡合的第二限制器(11h′,14g′),该第二限制器(11h′,14g′)由在从旋出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出端的位置变化时旋转方向互相跨越的突起和突起或在其位置变化时互相嵌合的突起和凹部构成。
4.一种棒状内容物旋出容器,具有:在后端内周面具有螺合片(11e)的主体筒(11);与主体筒(11)的后端可回转地连接的旋转操作筒(13);在具有与主体筒(11)的螺合片(11e)螺合的外螺纹(14a)的同时还具有相对于旋转操作筒(13)不可旋转而可轴向进退且在内周面形成有螺合片(14d)的中继筒(14);在具有与中继筒(14)的螺合片(14d)螺合的外螺纹(15a)的同时还具有相对于主体筒(11)不可旋转而可轴向进退且在前端部具有支承棒状内容物后端的托盘(15b)的推出棒构件,
所述中继筒(14)的外螺纹(14a)与推出棒构件(15)的外螺纹(15a)互为相反螺纹,
在所述中继筒(14)上设有在旋入端位置与所述托盘(15b)的下面相对的前端面(14e),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继筒(14)的前端面(14e)与推出棒构件(15)的托盘(15b)的下面形成有在旋入端卡合的第一限制器(14f′,15e′),该第一限制器(14f′,15e′)由在从旋入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入端的位置变化时旋转方向互相跨越的突起和突起或在其位置变化时互相嵌合的突起和凹部构成,
所述主体筒(11)的内周面与中继筒(14)的外周面上,形成了在旋出端卡合的第二限制器(11h,14g),该第二限制器(11h,14g)由在从旋出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出端的位置变化时轴方向互相跨越的突起和突起或在其位置变化时互相嵌合的突起和凹部构成。
CN 97182037 1997-03-17 1997-03-17 棒状内容物旋出容器 Pending CN12488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7182037 CN1248890A (zh) 1997-03-17 1997-03-17 棒状内容物旋出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7182037 CN1248890A (zh) 1997-03-17 1997-03-17 棒状内容物旋出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48890A true CN1248890A (zh) 2000-03-29

Family

ID=5178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7182037 Pending CN1248890A (zh) 1997-03-17 1997-03-17 棒状内容物旋出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4889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8406C (zh) * 2002-02-09 2008-07-02 日本乐敦制药株式会社 制剂用容器
CN100484433C (zh) * 2002-07-09 2009-05-06 株式会社常盘 可移动体的分配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8406C (zh) * 2002-02-09 2008-07-02 日本乐敦制药株式会社 制剂用容器
CN100484433C (zh) * 2002-07-09 2009-05-06 株式会社常盘 可移动体的分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0742C (zh) 存储管状薄膜的卷筒、包括该卷筒的废弃物存储装置以及在该卷筒上装载管状薄膜的方法
CN1213677C (zh) 膏剂和除臭剂施用器
CN1248890A (zh) 棒状内容物旋出容器
CN207890082U (zh) 一种异形条烟捆扎打包装置用的装烟机构
CN108529095A (zh) 一种低碳型垃圾车辅助垃圾桶倾倒装置
CN101045494A (zh) 收纳容器
US11691785B1 (en) Dispenser with self-deployable telescopic actuator
FR2827847A1 (fr) Dispositif a moyens antiroulement escamotables, et application aux bobines de conditionnement de fil
JPS6221767Y2 (zh)
CN1240118A (zh) 杆状化妆料抽出容器
CN210654551U (zh) 一种双旋钮推进装置
CN210734571U (zh) 一种可自动卸料的环状物体包装用加工台
CN208217590U (zh) 一种低碳型垃圾车辅助垃圾桶倾倒装置
CN208868593U (zh) 一种封铝膜瓶口的开启结构
CN214492997U (zh) 一种物流运输智能液压搬运装置
CN1147251C (zh) 细绳扣卡件
CN214987257U (zh) 一种瓶盖
CN215248554U (zh) 基于高阻隔包装膜生产用整平分切装置
CN87209397U (zh) 稠性物挤出容器
CN2480324Y (zh) 自动标记药瓶
CN113371658A (zh) 一种药瓶旋盖机
CN219361873U (zh) 一种便于机械罐装的编织包装袋
CN220765929U (zh) 医用敷料上料机构
CN220382075U (zh) 一种半导体晶圆贴膜载台
CN218663996U (zh) 一种勒口机下料换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2749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