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4095C - 光拾取装置、组装所述光拾取装置的方法以及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拾取装置、组装所述光拾取装置的方法以及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4095C
CN1244095C CNB2004100058390A CN200410005839A CN1244095C CN 1244095 C CN1244095 C CN 1244095C CN B2004100058390 A CNB2004100058390 A CN B2004100058390A CN 200410005839 A CN200410005839 A CN 200410005839A CN 1244095 C CN1244095 C CN 124409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radiator
optical substrate
optical
support component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058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42782A (zh
Inventor
鹫山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42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427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409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409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7Lasers; Multiple laser array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7Lasers; Multiple laser arrays
    • G11B7/1275Two or more lasers hav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2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optical heads, e.g. assemb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拾取装置、组装所述光拾取装置的方法以及光盘装置。在本发明的光拾取器中,利用散热器可使入射在二向色棱镜上的激光束的中心容易对应于物镜的中心,散热器被插入在设置于光学基底(151)中的通孔中的凸台部分和凸台板(161)支撑,凸台板(161)具有可使其中的凸台部分沿着与凸台部分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在通孔(153)中移动的平面部分。

Description

光拾取装置、组装所述光拾取装置的方法以及光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记录光盘上的信息和从光盘上复制信息的光拾取器和光盘装置,所述光盘用作信息记录媒体。
背景技术
实际上,在用作信息记录媒体的光盘中,已经使用了以CD(用于音乐的压缩盘)和DVD-ROM为代表的只读光盘、以CD-R和DVD-R为代表的一次性写入光盘、以计算机的外存储器和记录/复制视盘为代表的可改写光盘等等。
近年来,为了符合在信息相关仪器和广播相关仪器中所需的记录容量的快速增长,在光盘方面要求在记录容量上有所提高。因此,虽然仍在继续进行研究以通过缩短激光束波长(压缩光点直径的降低)而降低压缩光点直径或利用超限分辨技术以便于增加记录密度,但是为了缩短磁迹间距和标记凹点间距,研究了诸如电子束曝光的原版盘制作技术。
例如,根据激光束波长的降低,已经规定了使用具有405nm波长的蓝紫色激光束的标准。
因此,在用于记录光盘中的信息的光拾取器的定位精度和组装精度方面需要更高的精确度。
在日本专利申请(Jpn.Pat.Appln.KOKAI)公开号No.2002-150599中,描述了可使得包含在光拾取器中的光栅元件转动,以便于增加组装光拾取器时的组装精度和位置上的精度。
在日本专利(Jpn.Pat.Appln.KOKAI)公开号No.2002-150599中所披露的发明中,光拾取器中的突出部分49和环状导向部分50可使得包含光栅元件的模块70沿任意方向转动。
然而,目前由于对于光拾取器的进一步小型化的需求,已经将用于输出光束的半导体激光器元件和用于在预定条件下接收从光盘中反射的反射光束并获得用于物镜的聚焦控制和跟踪控制以及用于信号再生的电信号的光电探测器相互结合在一起了。因此,光束的光轴对准需要特别高的精确度,所述光束的光轴穿过光学元件和物镜将光束从激光器元件引导到物镜。
另一方面,在激光器元件中,用于从激光器元件中辐射热量的散热器与激光器元件相结合。在使用具有405nm波长的蓝紫色激光束的情况中,为了提高光束的利用效率,还需要考虑光束的能量分布。因此,在调整光束的光轴对准方面存在对准时间增加的问题,所述光束的光轴穿过光学元件和物镜将光束从激光器元件引导到物镜。
通常在激光器元件中设有散热器。然而,仍然没有形成可安全地从中辐射热量的散热器形状、以及激光器元件支撑机构或在固定方法和用于调整光轴的对准空间之间具有兼容性的散热器形状。
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即,通过物镜聚集在光盘的记录表面上的光束的能量是不均匀的。
发明内容
依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发射光束的光源;支撑光源的光学基底;固定于光学基底的二向色棱镜,所述二向色棱镜反射从光源发射的光束;固定于光学基底的镜,所述镜接收从二向色棱镜所反射的光束;与光源结合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释放来自光源的热量;散热器支撑元件,所述散热器支撑元件可将散热器布置在光学基底中的预定位置处;以及散热器支撑元件具有插入到设置在光学基底中的通孔内的凸台部分和可使其中的凸台沿着与凸台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在通孔内移动的平面部分。
优选地,所述通孔具有对准余量,凸起部分在通孔中可在垂直于通孔的轴线方向上移动。
优选地,板簧和散热器支撑元件位于光学基底中的预定位置处。
优选地,利用粘合使散热器支撑元件固定在光学基底上。
依照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盘装置包括:发射光束的光源;支撑光源的光学基底;固定于光学基底的二向色棱镜,所述二向色棱镜反射从光源发射的光束;固定于光学基底的镜,所述镜接收从二向色棱镜所反射的光束;与光源结合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释放来自光源的热量;散热器支撑元件,所述散热器支撑元件可将散热器布置在光学基底中的预定位置处;以及光电探测器,所述光电探测器探测所反射的光束,其中在记录媒体处反射光束,并且所述光电探测器输出电信号,所述电信号具有与所反射光束的强度相对应的量值;散热器支撑元件具有插入到设置在光学基底中的通孔内的凸台部分和可使其中的凸台部分沿着与凸台部分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在通孔内移动的平面部分。
优选地,利用粘合使散热器支撑元件固定在光学基底上。
优选地,所述通孔具有对准余量,凸起部分在通孔中可在垂直于通孔的轴线方向上移动。
依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组装双波长光拾取装置的方法,所述双波长光拾取装置包括:物镜,用于将光束聚集到记录媒体上或捕获来自记录媒体的光束;棱镜,所述棱镜以预定角度使光束穿过物镜的光径弯折;用于发射具有第一波长的光束的第一光源;用于输出具有第二波长的光束的第二光源;用于校准来自于第一光源的光束的准直透镜;二向色棱镜,所述二向色棱镜朝向棱镜传输由准直透镜校准的具有第一波长的光束并且朝向棱镜反射来自于第二光源的光束;以及用于支撑每个元件的光学基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直接或通过支撑元件将棱镜固定在光学基底中的预定位置处;直接或通过支撑元件将准直透镜固定在光学基底中的预定位置处,以使得来自于第一光源的光束可在预定条件下入射到棱镜上;直接或通过支撑元件将二向色棱镜固定在光学基底中的预定位置处,同时用用于组件的虚拟光源取代第二光源,并且来自于虚拟光源的光束作为从棱镜中反射的光束被监控;将第二光源布置在光学基底中的预定位置处,所述第二光源根据对准光电探测器或自动准直仪的探测器所获得的监视器信号被固定于散热器上;以及将散热器支撑元件粘合于光学基底上,所述散热器支撑元件如此支撑散热器,即,使得散热器与光学基底之间的相对位置可改变;散热器支撑元件具有插入到设置在光学基底中的通孔内的凸台部分、可使其中的凸台部分沿着与凸台部分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在通孔内移动的平面部分。
优选地,利用粘合使散热器支撑元件固定在光学基底上。
优选地,所述通孔具有对准余量,凸起部分在通孔中可在垂直于通孔的轴线方向上移动。
优选地,将散热器支撑元件压在光学基底上的弹簧材料。
优选地,散热器支撑元件平行于所述平面部分移动并且位于光学基底中的预定位置以使由对准光电探测器或者自动准直仪的探测器所获得的监视器信号达到最大。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以上给出的概述和以下所给出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示意图,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盘装置的一个示例;
图2是示意图,示出了包含在图1中所示的光盘装置中的光拾取器的一个示例;
图3是框图,示出了图1和图2中所示的光盘装置中的信号处理系统的一个示例;
图4A和4B是示意图,示出了包含在图2中所示的光拾取器中的散热器的一个示例;
图5A和5B是示意图,示出了包含在图2中所示的光拾取器中的用于DVD的光线-发射/接收单元的一个示例;
图6是示意图,示出了其中图5A和5B中所示的用于DVD的光线-发射/接收单元被安装在图2中所示的光盘装置上的结构的一个示例;
图7是示意图,示出了由所述结构引起的不足的一个示例,其中如图6中所示,在所述结构中用于DVD的光线-发射/接收单元被安装在光盘装置上;
图8是示意图,示出了代替所述结构的安装结构中的主要部分的一个示例,其中如图6中所示的,在所述结构中用于DVD的光线-发射/接收单元被安装在光盘装置上;
图9是示意图,示出了光线-发射/接收单元支撑结构的一个示例,所述支撑结构与图6中所示的安装结构相组合;
图10是示意图,示出了其中图9中所示的安装结构被连接于图8中所示的安装结构上的一个状态的示例;
图11是示意图,示出了其中在图9中所示的安装结构被连接于图8中所示的安装结构上时,图9中所示的安装结构可移动的一个状态的示例;
图12A和图12B是示意图,示出了模制图9中所示的安装结构过程中的一方面;
图13是示意图,示出了用于组装使用了光线-发射/接收单元支撑结构的光拾取器与图8到10中所示的安装机构的工艺的示例;以及
图14是示意图,示出了用于组装使用了光线-发射/接收单元支撑结构的光拾取器与图8到10中所示的安装机构的工艺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示意图,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括光拾取器的光盘装置的一个示例。
图1中所示的光盘装置101包括外壳111和台单元112,所述台单元112被构成得可相对于外壳111执行弹射操作(沿箭头A的方向移动)和装载操作(沿箭头A′的方向移动)。
可使得光盘D在预定转数下转动的转台113被设在台单元112的基本的中央位置中。由于图1示出了其中在未插入光盘D时台单元112被弹射的情况,因此在光拾取器121和物镜122露出的情况下,可看到光拾取器121的一部分和包含在光拾取器121中的物镜122。
图2是示意图,示出了在拔出了图1中所示的光盘装置101中的光拾取器121的元件时光拾取器121的操作原理。
如图2中所示的,光拾取器121包括物镜122,所述物镜122将光束(即,激光束)聚集到光盘D的记录表面上并捕获从光盘D中反射的激光束(在下文中称之为反射的激光束)。
第一全息元件123被设在与光盘D相对的物镜122侧部上的预定位置处。第一全息元件123给出了通过物镜122指向光盘D的激光束和从光盘D中反射的激光束的预定光学特性。
三轴驱动器(未详细描述)可使得物镜122和第一全息元件123沿垂直于光盘D的记录表面的方向以及沿垂直于导槽或设在记录表面中的记录标记线的方向任意地移动。
棱镜124被设在第一全息元件123前面的预定位置处,即,在与物镜122相对的侧部上。棱镜124朝向物镜122反射基本沿平行于光盘D的记录表面的方向被引导的激光束。
第一激光器元件125被设在激光束可被入射到棱镜124上的位置处。第一激光器元件125朝向基本沿平行于光盘D的记录表面的方向发射具有例如近红外线波长的激光束。例如,使用第一激光器元件125以从CD光盘上复制信息。
衍射光栅和非极化全息图整体形成在其中的光接收特征设定元件126、接合透镜127、二向色棱镜128和准直透镜129从激光器元件125一侧沿着该次序设置在第一激光元件125和棱镜124之间。探测来自于光盘D的反射激光束的第一光电探测器130处于满足设置第一激光器元件125的位置的预定条件的位置。光接收特征设定元件126提供预定衍射的反射激光束入射到第一光电探测器130上。
发射例如具有红色波长的激光束的第二激光器元件131被设置在由二向色棱镜128反射的激光束可被入射到棱镜124上的位置处。例如,使用第二激光器元件131再现来自于DVD标准光盘的信息并且将信息写到CD光盘和DVD标准光盘中。
FM全息元件132处于第二激光器元件131和二向色棱镜128之间的预定位置处。FM全息元件132将适于记录在光盘D中的信息特征提供给由第二激光器元件131发出的激光束。FM全息元件132还具有将预定的光接收特征提供给来自于光盘D的反射激光束的功能。
探测来自于光盘D的反射激光束的第二光电探测器133设置在处于满足设置第二激光器元件131的位置的预定条件的位置。FM全息元件132提供预定衍射的反射激光束入射到第二光电探测器133上。第二激光器元件131、FM全息元件132和第二光电探测器133以DVD的光发射/接收单元135的形式集成,同时散热器134包含在DVD的光发射/接收单元135中。
在利用图2中所示的光拾取器121再现来自于CD光盘的信息的情况下,光接收特征设定元件126将预定的波阵面特征提供给从第一激光器元件125输出的波长例如为780nm的激光束La,由接合透镜127保证预定的结合效果,并且激光束La被入射到二向色棱镜128。
入射到二向色棱镜128的激光束La透过二向色棱镜128传播并且利用准直透镜129对其进行校准,利用棱镜124使激光束La的传播方向折向物镜122。
利用棱镜124而朝向物镜122的激光束La通过第一全息元件123,激光束La被聚集在光盘D的记录表面上。
已经被反射到光盘D的记录表面上的反射激光束La′通过第一全息元件123并且返回到棱镜124,并且激光束La′的传播方向再次沿着基本上平行于光盘D的记录表面弯折。
利用棱镜124弯折的反射激光束La′被入射到准直透镜129并且被引导到二向色棱镜128。
接着,返回二向色棱镜128的反射激光束La′通过二向色棱镜128传播并且利用光接收特征设定元件126使其被导向第一光电探测器130。
因此,强度改变并且根据被记录在光盘D上的信息返回的反射激光束La′被入射到第一光电探测器130上。
利用第一光电探测器130使反射激光束La′被光电转换,并且利用信号处理单元(后面利用图3描述的)处理光电转换输出,并且以与记录在光盘D中的信息相对应的信号形式被输出到外部装置或临时储存装置。
在信息被记录在DVD标准光盘中的情况下,FM全息元件132将预定的波阵面特征提供给从第二激光器元件131输出的波长例如为660nm的激光束Lb,并且激光束Lb被入射在二向色棱镜128上。
入射到二向色棱镜128的激光束Lb从二向色棱镜128反射并且被引导到准直透镜129。
利用准直透镜129对被引导到准直透镜129的激光束Lb进行校准,利用棱镜124使激光束Lb的传播方向折向物镜122。
利用棱镜124而导向物镜122的激光束Lb通过第一全息元件123,激光束Lb被聚集在光盘D的记录表面上。
聚集在光盘D的记录表面上的激光束Lb的光强已经根据利用如图3中所示的信号处理单元记录的信息被调制,以便当单位时间的能量足以使在光盘D中的记录膜产生相变时使记录标志,即,凹点形成在记录膜中。
已经被反射到光盘D的记录表面上的反射激光束Lb′通过第一全息元件123并且返回到棱镜124,并且激光束Lb′的传播方向再次沿着基本上平行于光盘D的记录表面弯折。激光束Lb′通过准直透镜129返回二向色棱镜128。
接着,返回二向色棱镜128的反射激光束Lb′从二向色棱镜128反射并且利用FM全息元件132被导向第二光电探测器133。
使用入射到第二光电探测器133的反射激光束Lb′的一部分在图3中所示的信号处理系统中产生聚焦错误信号和追踪错误信号。即,当物镜122被聚焦锁定在物镜122被聚焦在未详细描述的光盘D的记录表面上的位置处,对追踪进行控制以使激光束的中心对应于先前形成在光盘D的记录表面中的信息凹点的轨迹或者凹点串的中心。
在从DVD标准光盘再现信息的情况下,以与信息记录相同的方式,聚焦在光盘D的记录表面上的激光束Lb从光盘D反射,同时反射的激光束Lb的强度根据记录在记录表面上的记录标记(凹点串)改变。
从光盘D反射的反射激光束Lb′通过第一全息元件123并且返回到棱镜124,并且激光束Lb′的传播方向再次沿着基本上平行于光盘D的记录表面弯折。激光束Lb′通过准直透镜129返回二向色棱镜128。
接着,返回二向色棱镜128的反射激光束Lb′从二向色棱镜128反射并且利用FM全息元件132被导向第二光电探测器133。
在图3中所示的信号处理系统中,入射到第二光电探测器133的反射激光束Lb′的一部分以对应于通过增加第二光电探测器133的输出所获得的再现信号的信号形式被输出到外部装置或者临时存储装置。
图3是表示图1和图2中所示的光盘装置中的信号处理系统的示例的框图。在图3中,来自于CD光盘的信号再现(穿过二向色棱镜的激光束)将被省略,并且将主要描述第二光电探测器的输出信号,即,来自于DVD标准光盘的再现信号、聚焦控制和追踪控制。
第二光电探测器133包括第一区域光电二极管133A、第二区域光电二极管133B、第三区域光电二极管133C和第四区域光电二极管133D。利用第一放大器221a、第二放大器221b、第三放大器221c和第四放大器221d分别使光电二极管133A至133D的输出A、B、C和D被放大到预定水平。
在放大器221a至221d的输出A至D中,利用第一加法器222a增加输出A和B,利用第二加法器222b增加输出C和D。
利用加法器223增加加法器222a和222b的输出,同时输出C和D的符号与输出A和B的相反。
加法器223的增加结果以所用的聚焦错误信号的形式被供给到聚焦控制电路231,以使物镜122的位置对应于激光束聚焦在先前形成在光盘D的记录表面上的轨迹(未示出)上或者作为通过物镜122的记录信息的凹点串(未示出)的焦距。
加法器224产生(A+C),而加法器225产生(B+D)。加法器224和225的输出(A+C)和(B+D)被输入到相差探测器232。当物镜122进行透镜移动时相差探测器232用于获得准确的追踪误差信号。
(A+B)和(C+D)的总和由加法器226获得并且以追踪错误信号的形式被供给到追踪控制电路233。
(A+C)和(B+D)由加法器227进一步增加,被变换为(A+B+C+D)信号,即,再现信号,并且输入到缓冲存贮器234。
从第二激光器元件131发出的激光束的光反馈强度被输入到APC电路239。这导致从激光器元件131发出的记录激光束的强度基于被存储在记录数据存储器236中的记录数据的稳定化。
第二激光器元件131与散热器134集成,例如,如图4A和图4B所示。如图5A和图5B中所示,通过将单元化的光发射/接收单元135设置在后面参照图6描述的光学基底151的凸台152和散热器134中的定位孔134a处使得第二激光器元件固定在光学基底151的预定位置处。
但是,人们已经知道,散热器134中的定位孔134a的位置精度、光发射/接收单元135和散热器134之间的定位精度、每一个元件的形状精度等可能使位于定位孔134a和光发射/接收单元135中的第二激光器元件131的光发射位置不稳定或从激光元件131发出的激光束Lb的中心位置不稳定。另外,在从第二激光元件131发出的激光束中,公知的是,激光器元件在与激光器元件芯片的接合表面水平的方向上的扩散角不同于在与接合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扩散角。
即,光发射/接收单元135简单地固定在光学基底151上不会使激光束Lb的束斑的中心与物镜122的中心对应。
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如图7中所示的,通过使二向色棱镜128沿着箭头A的方向或者沿着箭头B的方向转动、同时使二向色棱镜128平行于包括在棱镜124和二向色棱镜128之间的光学轴线和当组装光拾取器121时光发射/接收单元135的参考轴线的平面、使得激光束Lb的束斑的中心基本上对应于物镜122的中心。
但是,如图7中所示,在从第二激光器131发出的激光束的主光束的方向从物镜122的中心移动的情况下,即使激光束Lb的束斑的中心对应于物镜122的中心,在光发射/接收单元135的侧面上的位置精度或者光发射/接收单元135相对于光学基底151的安装精度导致激光束的强度发生大的变化,即,入射到物镜122的能量值发生大的变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中,如图8中所示,通孔153设置在光学基底151中,并且板簧163压迫图9中所示的凸台板161,如图10中所示,在凸台板161中从光学基底51的外侧形成凸台162。
如图11中所示,图8至图10中所示的构形使得凸台(凸台板161)在光学基底151中的通孔153的范围内沿着与通孔153的轴向正交的任意方向移动(滑动)任意量。当然,通过适当地设定通孔153和凸台162的直径之间的差可任意设定凸台板161中的凸台162可滑动的最大值(对准余量)。
如图12A中所示,通过使凸台板161和凸台162相对于光学基底151独立地形成而使得压铸模中分型线对凸台板161和凸台162的影响很小。
因此,如图12B中所示,在凸台板161和凸台162与光学基底151同时形成的情况下,无需形成在考虑分型时必须制备的突出部分152a(无需为了去除由金属模分型产生的飞边而附加形成的特定形状的凸台)。
即,通过相对于光学基底151独立地制备凸台162(凸台板161)并且在如图8至图10中所示的分离过程中将凸台162(凸台板161)安装在光学基底151上也可提高凸台板161(凸台162)相对于光学基底151的安装精度。
下面将对如图8至图10中所示的利用凸台、凸台板和光学基底组装光拾取器的主要工艺的一个示例进行描述。
如图13中所示,光学基底151和二向色棱镜128被设定在其中设有虚拟(组装)光源(有效光源)301的组装夹具(未示出)上。虚拟光源301可提供使第二激光器元件131处于设计位置处的状态。
利用自动准直仪(未示出),通过粘合使得二向色棱镜128位于和安装在光学基底151上以使从二向色棱镜128发射的来自于虚拟光源301的光束形成预定角度。
凸台板161,即凸台162被设定到光学基底151中的用于凸台162的通孔153,并且利用板簧163使得凸台板161被压到光学基底151上。
接着,利用散热器134中的定位孔134a使得光发射/接收单元135安装在凸台162上,并且光发射/接收单元135中的第二激光元件131发光。
此时,在利用自动准直仪监测从二向色棱镜128发出的激光束时,凸台板161沿着任意方向移动,发光点被移动到激光束的光学轴线上(激光束应该初始穿过的轴线),并且凸台板161停止。
由于板簧163将凸台板161压到光学基底151上,因此即使施加轻微振动或者外力也能够保持凸台板161的位置。
接着,如图14中所示,利用可在紫外线照射下固化的UV固化粘结剂将凸台板161和光学基底151粘合在一起(UV固化树脂被注入到凸台板161和光学基底151之间的预定空间中,并且利用具有预定波长的UV光照射)。
特别是,在如图13和图14中所示的组装光拾取器的方法中,双波长光拾取装置包括:物镜122,用于将光束聚集到光盘D上或从光盘D中捕获光束;棱镜124,所述棱镜以预定角度使光束穿过物镜122的光径折叠;用于发射具有第一波长的光束的第一光源125;用于输出具有第二波长的光束的第二光源131(光发射/接收单元);用于校准来自于第一光源的光束的准直透镜129;二向色棱镜128,所述二向色棱镜朝向棱镜124传递由准直透镜129校准的具有第一波长的光束,并且朝向棱镜124反射来自于第二光源131的光束;以及用于支撑每个元件的光学基底151,所述光拾取装置是通过以下步骤组装的:
直接或通过支撑元件将棱镜124固定在光学基底151中的预定位置处;
直接或通过支撑元件将准直透镜129固定在光学基底151中的预定位置处,以使得来自于第一光源125的光束可在预定条件下被入射到棱镜124上;
直接或通过支撑元件将二向色棱镜128固定在光学基底151中的预定位置处,同时使用用于组装的虚拟光源301取代第二光源131,并且来自于虚拟光源301的光束作为从棱镜124中反射的光束被监控;
将第二光源131布置在光学基底151中的预定位置处,所述第二光源根据调整光电探测器或自动准直仪(未示出)的监测器所获得的监控信号固定于散热器134上;以及
将散热器支撑元件161粘合于光学基底151上,所述散热器支撑元件161如此支撑散热器134,即,使得散热器134与光学基底151之间的相对位置可改变。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从光源,即光发射/接收单元发出的激光束的中心可对应于物镜的基本中心,即,发光点可被对准在激光束的光学轴线上(激光束应该初始穿过的轴线),可防止利用物镜聚焦在光盘中的记录表面上的激光束的能量出现不必要的波动。另外,无需昂贵的测量机器,并且目前使用的制造设备可被使用,从而不影响组装成本。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用于将信息写在DVD标准光盘中的光发射/接收单元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包括用于使来自于CD标准光盘的信息再现的激光器元件的激光器单元。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在实现本发明中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基础上可进行各种变化和变型。另外,每一个实施例尽可能地可被适当结合,在该情况下可被获得组合所产生的优点。
如上面详细描述的,根据本发明,来自于光源的光束的中心可被入射到物镜上,以便可获得具有很少变化的光拾取器。因此,可增加光拾取器的产量,并降低制造成本。
在结合本发明的光拾取器的光盘装置中,在将信息记录在光盘中的过程中记录状态是均匀的,以尽可能地减少光盘装置中变化的产生。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获得其他的优点和改进。因此,本发明在广义上不限于这里所述和所示的特定细节和实施例。因此,可在不脱离如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限定的本发明保护范围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变型。

Claims (12)

1.一种光拾取装置(12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发射光束的光源(131);
支撑光源的光学基底(151);
固定于光学基底的二向色棱镜(128),所述二向色棱镜反射从光源发射的光束;
固定于光学基底的镜(124),所述镜接收从二向色棱镜所反射的光束;
与光源结合的散热器(134),所述散热器释放来自光源的热量;
散热器支撑元件(161),所述散热器支撑元件可将散热器布置在光学基底中的预定位置处;以及
散热器支撑元件具有插入到设置在光学基底中的通孔内的凸台部分和可使其中的凸台沿着与凸台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在通孔内移动的平面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具有对准余量,凸起部分在通孔中可在垂直于通孔的轴线方向上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板簧和散热器支撑元件位于光学基底中的预定位置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粘合使散热器支撑元件固定在光学基底上。
5.一种光盘装置(101),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盘装置包括:
发射光束的光源(131);
支撑光源的光学基底(151);
固定于光学基底的二向色棱镜(128),所述二向色棱镜反射从光源发射的光束;
固定于光学基底的镜(124),所述镜接收从二向色棱镜所反射的光束;
与光源结合的散热器(134),所述散热器释放来自光源的热量;
散热器支撑元件(161),所述散热器支撑元件可将散热器布置在光学基底中的预定位置处;以及
光电探测器(133),所述光电探测器探测所反射的光束,其中在记录媒体处反射光束,并且所述光电探测器输出电信号,所述电信号具有与所反射光束的强度相对应的量值;
散热器支撑元件具有插入到设置在光学基底中的通孔内的凸台部分和可使其中的凸台部分沿着与凸台部分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在通孔内移动的平面部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粘合使散热器支撑元件固定在光学基底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具有对准余量,凸起部分在通孔中可在垂直于通孔的轴线方向上移动。
8.一种组装双波长光拾取装置的方法,所述双波长光拾取装置包括:物镜,用于将光束聚集到记录媒体上或捕获来自记录媒体的光束;棱镜,所述棱镜以预定角度使光束穿过物镜的光径弯折;用于发射具有第一波长的光束的第一光源;用于输出具有第二波长的光束的第二光源;用于校准来自于第一光源的光束的准直透镜;二向色棱镜,所述二向色棱镜朝向棱镜传输由准直透镜校准的具有第一波长的光束并且朝向棱镜反射来自于第二光源的光束;以及用于支撑每个元件的光学基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直接或通过支撑元件将棱镜固定在光学基底中的预定位置处;
直接或通过支撑元件将准直透镜固定在光学基底中的预定位置处,以使得来自于第一光源的光束可在预定条件下入射到棱镜上;
直接或通过支撑元件将二向色棱镜固定在光学基底中的预定位置处,同时用用于组件的虚拟光源取代第二光源,并且来自于虚拟光源的光束作为从棱镜中反射的光束被监控;
将第二光源布置在光学基底中的预定位置处,所述第二光源根据对准光电探测器或自动准直仪的探测器所获得的监视器信号被固定于散热器上;以及
将散热器支撑元件粘合于光学基底上,所述散热器支撑元件如此支撑散热器,即,使得散热器与光学基底之间的相对位置可改变;
散热器支撑元件具有插入到设置在光学基底中的通孔内的凸台部分、可使其中的凸台部分沿着与凸台部分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在通孔内移动的平面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装光拾取装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粘合使散热器支撑元件固定在光学基底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装光拾取装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具有对准余量,凸起部分在通孔中可在垂直于通孔的轴线方向上移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装光拾取装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散热器支撑元件压在光学基底上的弹簧材料。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装光拾取装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散热器支撑元件平行于所述平面部分移动并且位于光学基底中的预定位置以使由对准光电探测器或者自动准直仪的探测器所获得的监视器信号达到最大。
CNB2004100058390A 2003-02-21 2004-02-20 光拾取装置、组装所述光拾取装置的方法以及光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409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44522/2003 2003-02-21
JP2003044522A JP2004253092A (ja) 2003-02-21 2003-02-21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ならびに光ディス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2782A CN1542782A (zh) 2004-11-03
CN1244095C true CN1244095C (zh) 2006-03-01

Family

ID=32958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583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4095C (zh) 2003-02-21 2004-02-20 光拾取装置、组装所述光拾取装置的方法以及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179437A1 (zh)
JP (1) JP2004253092A (zh)
CN (1) CN124409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25646B2 (ja) * 2006-07-07 2009-09-02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4303273B2 (ja) * 2006-09-26 2009-07-29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ア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光ピックアップ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17301B2 (ja) * 1989-12-28 1998-10-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ヘッド
US6304526B1 (en) * 1998-03-12 2001-10-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head
JP4227295B2 (ja) * 2000-11-08 2009-02-1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用光学部品収納モジュール
US6816375B2 (en) * 2001-08-03 2004-11-0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Heat sink attach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2782A (zh) 2004-11-03
JP2004253092A (ja) 2004-09-09
US20040179437A1 (en) 2004-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2474C (zh) 发光模件及采用该发光模件的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
CN1725327A (zh) 光学拾取设备、记录器和/或复制器
CN1811940A (zh) 与多种类型的介质兼容的光学拾取设备
CN1282956C (zh) 光盘装置和光拾取器
CN1236434C (zh) 光拾取装置
CN1691157A (zh) 光学拾取装置
CN1445762A (zh) 光学拾取装置
CN1604204A (zh) 光盘装置
CN1169128C (zh) 光头和光拾取器
CN1249695C (zh) 使用两个波长光源组件的光学拾取器和校正位置差的方法
CN1172301C (zh) 光拾取装置
CN1244095C (zh) 光拾取装置、组装所述光拾取装置的方法以及光盘装置
CN1604207A (zh) 光学拾波器和全息激光器
CN1421034A (zh) 小型光头
CN1080430C (zh) 磁光头装置
CN1750144A (zh) 全息激光单元和光学拾取装置
CN1925035A (zh) 兼容的光学拾取器以及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设备
CN1122981C (zh) 聚焦装置及使用这种装置的光盘装置
CN1171209C (zh) 光拾取装置
CN1639611A (zh) 光学元件和用该元件的光头器件以及用该光头器件的装置
CN1259730A (zh) 光拾取头和光学装置
CN1747005A (zh) 半导体激光装置及光拾取装置
CN1231901C (zh) 光学头及光盘驱动装置
JP2007294004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CN1815582A (zh) 光学拾取器和光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301

Termination date: 201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