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9007A - 膜处理方法及膜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膜处理方法及膜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39007A
CN1239007A CN99104513A CN99104513A CN1239007A CN 1239007 A CN1239007 A CN 1239007A CN 99104513 A CN99104513 A CN 99104513A CN 99104513 A CN99104513 A CN 99104513A CN 1239007 A CN1239007 A CN 12390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tion
circulation tank
fluid
film
memb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9104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桥本忠昭
山本公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Chemicals Inc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31436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130016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89746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4248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49767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9476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39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90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3/00Apparatu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ultrafiltration or microfilt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14Ultrafiltration; Microfiltration
    • B01D61/145Ultrafilt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14Ultrafiltration; Microfiltration
    • B01D61/18Apparatu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3/00Apparatu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3/08Flat membrane modules
    • B01D63/082Flat membrane modules comprising a stack of flat membr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3/00Apparatu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3/08Flat membrane modules
    • B01D63/082Flat membrane modules comprising a stack of flat membranes
    • B01D63/0822Plate-and-frame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5/00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5/08Prevention of membrane fouling or of concentration polaris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21/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cleaning, regeneration, sterilization or to the prevention of fouling
    • B01D2321/18Use of gases
    • B01D2321/185Aer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膜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并列地设置一个膜装置和一个循环罐,在所说膜装置的内部并列地设置多片滤膜,从该滤膜之间形成的膜间液道内内的循环液中取出滤液,在所说循环罐的内部充满循环液和原液,同时,在循环罐与该膜装置之间装有一台用于使循环液循环的循环泵,构成了一个由该循环罐经过该膜间液道再返回该循环罐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罐具有用于让循环液和原液的一部分溢流的排出口。使用所说的处理装置,可以降低成本,同时可以增大透过量。

Description

膜处理方法及膜处理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生物处理的反应槽内的污泥、来自反应槽并被输送来的污泥或其浓缩污泥、生物处理前的大小便废水等的原液进行膜过滤的膜处理方法及膜处理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够谋求降低成本、增大通过量和节省场地的膜处理方法及膜处理装置。
凡是含有那些能造成海洋或河流等污染的有机物、氮、磷等的废水,一般都要经过生物处理,使其变成澄清水后才将其排放入河流等中。
作为生物处理反应液的固液分离方法,一般使用重力沉降式的沉淀槽,但是在最近已经可以使用设置场地少,维护容易的膜分离技术。
对于膜分离技术来说,能够在长时间内获得一定的滤液量是极为重要的课题,通常,滤液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这是难以避免的。作为其原因之一,可以认为,这是由于分离浓缩物等沉积在膜表面上并形成凝胶层,该凝胶层逐步生长并在最后阻碍了滤液透过的缘故。污泥中的污浊物质浓度愈高,并且透过的滤液量愈多时,该凝胶层的厚度愈容易变厚。因此,对于膜分离技术来说,如何能够将上述凝胶层的厚度抑制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以及如何除去已生成的凝胶层就成为很重要的问题。
迄今为止,作为膜处理装置,已知的有图5中示出的装置。其该图中,10表示膜装置,11表示用于贮存污泥等原液的原液槽,12表示加压泵。13是用于取出图中没有示出的密封件并且其本身可以拆卸的框板,在该框板13内按照可以装卸的方式固定有许多块披膜板14。各块披膜板14由膜支持部件17和平膜18构成。
在膜支持部件17的两侧固定着平膜18,二者之间保持有间隙17a。
在各披膜板14的上、下方形成了用于让液流通过的开口15、16。
19是滤液的排出部,20是设置在框板上的原液流入口,21是浓缩液流出口,22是用于让原液或浓缩液流过的膜间液道。
原液槽11内的原液通过加压泵12被导入原液流入口20,然后通过开口16流入膜间液道22,在此处被分离成通过平膜18的滤液和设有通过平膜18的浓缩液。
滤液通过滤液排出部19而从装置外部取出,浓缩液通过浓缩液流出口21返回原液槽11并与该原液槽11内的原液混合。上述的循环操作通过加压泵12的动作来进行。
通常,在膜间液道22内的液体循环流量取决于流过该膜间液道22内的液体流速。另外,该流量也受到在披膜板14的上、下方形成的开口15、16的口径的限制。为了获得所需的滤液透过量以达到确保增大循环流量的目的,可以将该开口15、16的口径开得比较大,一般设计为65mmφ左右。
因此,与该比较大的口径相对应,从原液槽11到达原液流入口20的配管和从浓缩液流出口21返回原液槽11的配管都设计得比较大,这就成为设备成本增大的原因。另外,不仅限于这些配管,而且设置在这些配管途中的各种附件也随之增大,这就成为设备成本增加的原因。
在使用现有加压泵12的加压型膜处理装置中,由原液槽11内供给到膜间液道22的原液量较大,因此必须提高膜间液道22内的压力,从而不得不增大加压泵12的马力(动力),这就产生了动力成本增大的问题。另外,马力大的泵还有设置面积增大的缺点。
另外,当向膜的循环污泥侧(膜间液道侧)施加压力来运转时,滤液量立即增高,但是,由于滤液量增高,使得膜表面的凝胶层生长加快,其结果导致滤液量降低。为了维持高的滤液透过量,只能进一步提高动力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加压型膜处理装置所具有的问题,有人提出了气泡循环型膜处理装置的方案。
这种气泡循环型的膜处理装置,如图6所示,不使用加压泵,这一点与现有加压型的装置有很大差异。
在图6中,30是与膜装置10并设的循环罐。该循环罐30与膜10形成一个循环系统,在该循环系统中,用于将浓缩原液导入膜装置10的导入管32用于将浓缩原液从该膜装置10排出的排出管33相连结。
40是安装在下部开口16的微细气泡吐出管,41是形成于该吐出管40的气泡吐出孔,50是用于抽吸滤液的抽吸泵。
该循环罐30的构成如下,由图中没有示出的原液槽向原液供给部31a供给原液,另一方面,多余的浓缩液通过浓缩液排出部31b溢流并返回原液槽。
另外,通过将空气供入吐出管40而使得微细物泡从吐出孔41放出,因此导致在膜间液道22中含有气泡的原液与从循环罐30供给的新原液之间产生了密度差。由于该密度差而造成了在膜装置10与循环罐30之间的循环流动。
另一方面,滤液通过滤液的排出部19被抽吸泵50抽取到装置外部。
使用该装置,既可以防止膜表面凝胶层的生长,维持预定的滤液透过量,又能防止污泥的闭塞,并且可以均匀地防止膜的整体受污泥闭塞。另外可以减少板框的拆卸洗涤次数,而且不需要大动力的加压泵,从而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成本。
然而,对于这种气泡循环型膜处理装置来说,虽然与上述加压型的膜处理装置相比,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并可谋求节约费用,但是在另一方面,由于只是因放出微细气泡而使循环流动,因此使得在膜间液道中流动的液体流速变得很小,结果使得每单位膜面积的透过量(通过量)也随之变小,这是其缺点。
进而,近年来,人们要求通过使用膜处理装置来节省场地以及确保大的处理量,并希望开发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膜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成本,并同时能够增加透过量的膜处理方法和膜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节省场地并能确保大处理量的膜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特征与考虑到的新颖点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可以看清楚。然而,本发明本身及追加的目的和有益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对本发明的解释乃至对本发明实施方案的解释而变得清楚。
图1是表示本发明膜处理装置一例的流程图。
图2是表示图1中膜处理装置主要部件的概略构成图。
图3是表示在图1所示膜处理装置中使用的膜膜处理装置一例的主要部件截面图。
图4是表示膜处理装置其他实施方案的概略构成图。
图5是表示现有加压型膜处理装置主要部件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现有气泡循环型膜处理装置主要部件的截面图。
本发明的膜处理方法具有将原液供给入循环罐的第1工序。作为供给到循环罐中的原液,例如可以举出:生物处理反应槽内的污泥、来自反应槽并可以被输送的污泥及它们的浓缩污泥、生物处理前的大小便废水、通过添加凝胶剂而在沉淀槽中将凝聚反应液或其反应液进行分离处理而生成的浓缩污泥及其上清液等。另外,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废水的再利用、有价物的回收、雨水的利用、各种分离浓缩、各种分离浓缩精制等。循环罐的形状没有特殊限定,不过可以使用管状容器。
为了将原液供入循环罐,可以使用原液泵。由该泵供给的原液量与滤液的取出量(处理量)有关,与现有的加压型原液泵相比,所需供给的液量非常少。另外,由于供液量少,因此泵的马力也可以较小,配管也较细,在配管上安装的附件也较小,这样就可以降低设备成本。
第2工序是向并列地设置在膜装置内各个滤膜之间形成的膜间液道内供给循环液的工序,所说的膜装置与循环罐分别地设置。从降低设备成本的观点考虑,优选是将膜装置与循环罐相互靠近地并列设置。
滤膜优选是许多片并列地设置,因此最好地形成许多条膜间液道。作为向膜间液道内供给循环液的方法,在本发明中采用循环泵供液的方法。
对于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膜没有特殊限定,例如超过滤膜、精密过滤膜等之中任一种都可以使用,而作为膜的形态则优选为平膜。
第3工序是从膜间液道内的循环液中通过滤膜取出滤液的工序。作为取出滤液的方法,既可以使用抽吸泵的方法,也可以不使用抽吸泵而是依靠循环罐的水头压来进行的方法,在本发明中任一种方法都可以使用。所谓循环罐的水头压是指基于循环罐液面高度的位能。
在使用抽吸泵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抽吸泵来设定过滤量,通过抽吸泵的抽吸过滤量可以设定为相当于供给到上述循环罐中的原液量的1/20~1/2(体积比)。
第4工序是在需要将多余的循环液返送回循环罐时,利用为置在循环罐与该膜装置之间的循环泵驱动循环液进行循环的工序。循环泵可以设置在循环液的循环系统中的任一个地点。从安装方便的观点考虑,循环泵最好设置在循液由循环罐流入膜间液道的部位(膜间液道的入口)。
循环泵的作用只是使膜间液道的液体进行循环,不是为了取出滤液而特意地施加压力。该循环泵所产生的压力应能使膜间液道内的流速达到0.5~3.0m/sec的范围左右(考虑到膜间的压力损失),该流速要比现有利用气泡的抽吸型膜处理装置所能达到的膜间流速更快。根据这种设定,不会对抽吸泵的抽吸产生影响,并且由于膜间的循环而对膜表面起一种洗涤作用。
在本发明中,为了形成循环系统,使用了循环泵。在本发明中,在将原液导入循环系统时,除了循环泵之外,还需要使用原液泵等。
第5工序是使循环罐内循环液的一部分溢流的工序。循环罐的上部设计有排出口,循环液的一部分通过该排出口向外溢流。排出口在高度方向的位置限定了上述第4工序中循环罐的液面。在本发明中,溢流的作用是为了使膜装置内的浓缩物质浓度不会变得异常地高。也就是说,在将滤液从循环液中取出时,膜装置内的原液和循环液中浓缩物质的浓度随之上升,因此,为了防止浓度上升,向循环罐中供入原液,而在循环罐中多余的原液或浓缩液就从排出口溢流,返回到原液槽中。因此,膜处理装置内浓缩物质的浓度不会变得异常地高。
作为本发明的膜处理方法可以在上述构思的范围内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案。
下面根据附图来解释本发明膜处理装置的优选实施方案。
图1是表示本发明膜处理装置之一例的流程图;图2是图1的膜处理装置主要部件的概略构成图,图3是表示适合作为图1所示膜处理装置使用的膜装置之一例的主要部件截面图。
在附图中,1是用于将原液分离成滤液和浓缩液的膜装置;2是循环罐,其作用是向膜装置1供给原液,同时用于贮存原液和从膜装置1中分离出来并被送回的浓缩液;3是循环泵,其作用是在膜装置1和循环罐2之间造成循环流动;4是用于贮存原液的原液槽;5是原液泵,其作用是由该原液槽4向上述循环罐2中输送原液;6是用于取出滤液的抽吸泵。
膜装置1由一些按照预定间隔并沿纵向设置的并通过框101、102而可以拆卸的侧框构成,在该框板101、102之间沿纵向设置多块隔板103,借此将该框板101、102之间分隔成多个区段。在图2的方案中示出了由6块隔板103分隔成S1~S7的7个区段的例子。
在该隔板103的上部或下部开有液体流通口104,借助该流通口104而使相邻的区段相互连通。对于这些隔板103来说,如图2所示,在相邻的隔板103上,按上、下交替的方式配置流通口104,从而使得在相邻的区段内交替地形成向上和向下的液流。
在膜装置1中被隔板103分隔成的各个区段内,如图3所示,沿纵向并列地设置多块披膜板103。
上述披膜板105由膜支持部件108和固定于其两侧面的平膜109构成,在该膜支持部件108的上、下端部附近形成了开口106、107。利用相邻的开口106、106……或开口107、107,在该装置的上、下方各自形成了液筒。
在上、下开口106、107处分别嵌着密封环110、111,利用该密封环将平膜109固定在膜支持部件108上。
膜支持部件108是由板材制成,其表面形成一种截面呈波纹形的凹凸状。
平膜109处于膜支持部件108的两个侧面上,平膜109与该膜支持部件108之间确保一定的间隙,从而形成了能让透过平膜109的滤液排出的排出部112。
作为平膜109,只要是能够在较低压力条件下过滤原液的滤膜即可,对此没有特殊限定,例如超滤膜、精密滤膜等任一种都可以使用,但优选是那些能在膜间压差的1Kg/cm2以下过滤的滤膜。
113是设置在膜支持部件108下端的滤液排出沟,它们各自与滤液集合管301相连接,上述排出部112各自与抽吸泵6相连通。由于抽吸泵6的抽吸,透过平膜109并流过排出部112的滤液就通过滤液集合管301而被取出到外部。
在多块并列地设置的披膜板105相互之间,披膜板105与框板101、102之间,以及披膜板105与隔板103之间,沿着披膜板105的外缘设置有密封件114,以防止液体向外泄漏。因此,膜装置1由于构成侧框的框板101、102密封件114的共同作用而形成水密状态。
同时,由于密封件114与邻接的披膜板105的共同作用,使得在披膜板105与框板101、102之间以及披膜板105与隔板103之间,各自形成了可让原液或浓缩液通过的膜间液道115。因此,该膜间液道115的间隙受密封件的限制,只要通过调整密封件114的厚度就能调节膜间液道115的间隙。
从防止该液道闭塞的观点考虑,该膜间液道115的间隙优选在1.5mm以上,更优选在3.0mm以上。从膜装置1的体积利用率考虑,上述间隙的上限优选在8.0mm以下,更优选在6.0mm以下。
另外,密封件114还具有将平膜109的外缘固定于披膜板105的膜支持部件108的两个侧面上的功能。
另外,在膜装置1中的区段数(隔板103的数目)以及在各区段内设置的披膜板105的数目可以根据透过量或处理量、循环泵3的容量等诸条件适宜地作出决定,不限于图示的例子。
在该膜装置1中,在处于一侧的框板101上形成用于导入原液的流入口116,在处于另一侧的框板102上形成用于让浓缩液流出的流出口117,如图2所示,上述流入口和流出口分别通过配管201、202而与循环罐2相连接。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流入口116形成于框板101的下部,另外,流出口117形成于框板102的上部。因此,经过配管201而从流入口116导入的循环罐2内的原液,先后流过膜装置1的流入口116、各区段S1~S7内的膜间液道115、开口106、107和流通口104,在各区段S1~S7内交替地向上、向下流动,然后经过流出口117和配管202返回循环罐2,如此构成了循环系统。
上述循环罐2与膜装置1并列地设置,用于贮存由原液槽4供应的原液和由膜装置1排出的浓缩液,以及向膜装置1供给新的原液。
在循环罐2的下部设置有用于供给来箱原液槽4的原液的原液供给部203。另外,在循环罐2的上部,设置有浓缩液排出口204,来自膜装置1的上述流出口117并回流至循环罐2内的浓缩液通过排出口204向外溢流而返回原液槽4,浓缩液排出口204与配管202的连接部位也处于循环罐2的上部。
当滤液被抽吸泵6抽吸时,在膜装置1中原液内的浓缩物质浓度就相应上升,因此,为了防止浓度上升,由原液供给部203向循环罐2中供给原液,循环罐2中多余的原液或浓缩液就从浓缩液排出口204溢出并返回原液槽4中。因此,膜处理装置内的浓缩物质浓度不会异常地增高。
另外,只要将该膜处理装置内的原液抽出并加入洗涤水,就可以简单地通过循环运转将膜洗净,不需要特定地准备洗涤装置。另外,只要向循环罐2内投入药品就能简单地进行药液洗涤。
在由膜装置1与循环罐2之间构成的循环液道(循环系统)的途径中安装一个循环泵3,从而使上述循环液道内的液体循环流通。在该循环途径上流过膜间液道115的原液,由于抽吸泵6的抽吸作用而透过平膜109,从而被过滤。该过滤后的滤液受该抽吸泵6的抽吸而通过滤液排出部112和滤液集合管301,并被取出到膜装置1的外部。另一方面,浓缩液通过各膜间液道115、开口106、107、流通口104,再经由流出口117和配管202返回循环罐2中并与原液混合。
上述的循环泵3最好设置在上述循环液道途径中连接于循环罐2与膜装置1的流入口116之间的配管201上。
该循环泵3的作用是使处理液在膜装置1与循环罐2之间构成的上述循环液道内进行循环流动,而且,流过膜装置1内的原液被抽吸泵6的抽吸过滤,因此不需要象现有加压型膜处理装置中使用的加压泵那样大的动力。由于加压作用而提高了透过的滤液量,其结果是使膜表面凝胶层的生长加快,最终降低了滤液量。对于现有的气泡循环型膜处理装置来说,由于加入了空气,因此不需要加压泵,从而降低了动力成本,同时由于放出微细气泡而抑制了凝胶层的生长,但是,它同时也降低了透过量。在本发明中,上述膜装置1的内部被隔板1分隔成多个区段,同时,在各区段内设置披膜板105,在循环罐2与膜装置1之间构成的循环液道途径中插一个循环泵3而使处理液进行循环,而滤液则被抽吸泵6抽吸取出,这样就能比现有的气泡循环型膜处理装置具有更大的透过量。
另外,在利用循环泵3进行处理液循环的同时,也利用抽吸泵6来过滤原液。因此,该循环泵3只需要能够驱动处理液在循环液道内进行循环流动的动力即已足够,所以不需要象处于各膜内液道115侧的现有加压型膜处理装置那样大的压力。
在上述的实施方案中,利用抽吸泵将滤液取出,但是不限于该方案,也可以利用循环罐的水头压来进行。也就是说,可以采用下述方案,即,为了取出滤液,不使用象抽吸泵那样特别的动力,而是利用循环罐的水头压来进行膜过滤,也不依靠循环泵的压力来取出滤液。只要循环泵能产生用于压送的压力,当然可以仅仅利用该泵来获得滤液,但是,按照该方案,利用该循环泵的压力来获得滤液不是本发明的意图。
为了确保所说的水头压,在图2中,用于让上述循环罐2内的循环液与原液的一部分溢流的排出口204的位置优选高于上述膜装置的上部流出口117的中心位置,更优选是二者的高度差在0.5m以上。即使高度差过大和设备过大,其滤液量也不能相应地增加,因此,高度压的上限为5m左右。
图4是表示膜处理装置另一种实施方案的概略构成图。
在该实施方案所示的膜处理方案中,除了膜装置1、循环罐2和循环泵3之外,对于其他与图1~3中所示膜处理装置具有同一构成的部件用同一种符号来标志,省略了对各种构成的详细说明。
在该实施方案中示出的膜处理装置由膜装置1、循环罐2和中间设置有循环泵3的循环液道(循环系统)作为一组,构成一个膜处理单元U。由于膜处理单元U具有用于进行膜处理的装置1,因此通过增加该膜处理单元U的数目就能容易地相应增加处理量。
虽然在图4中示出了将该膜处理单元U设计为U1~U3共三个单元的情况。但是,膜处理单元U的数目可以根据所希望的处理量适宜地决定,不限定于该图所示的情况。
各个膜处理单元U1~U3共同使用一个原液槽4和一个原液泵5,利用这一个原液泵5就能将原液由原液槽4通过供给管401输送到各个膜处理单元U1~U3的循环罐2中。对于各个膜处理单元U1~U3来说,在膜装置1与循环罐2之间进行液体循环的循环系统中插入一台循环泵3,只须通过该循环泵3的动作就能使膜装置1的膜间液道115内达到预定的液流速度,因此,原液泵5只需将原液槽4内的原液输送到各循环罐2内即可,不需要为了造成在膜间液道115内液流的流速而进行驱动。因此,完全可以只用一台原液泵5供各个膜处理单元U1~U3共同使用。
也就是说,即使增加了膜装置1的数目,在膜装置1的膜间液道115内的液体流速也是依靠安装在膜装置1与循环罐2之间构成的循环系统中的循环泵3的动作来造成,因此,原液泵5只需进行原液输送的动作即可,所以,不管膜处理国元U的数目增加到多少个,原液泵5也不会导致巨大化,只需1台即能够充分地供应原液。因此,即使对应于处理量的增加而增加了膜处理单元U的数目,原液泵5也与以往同样地只需1台就可以了,因此,其设备成本不会比以往有过大的增加,同时,原液泵5的设置场地也不会增加。
另外,由一台原液泵5将来自原液槽4的原液转送给各个膜处理单元U1~U3的循环罐2时所经过的配管401以及从该循环罐2溢流出来的液体返回原液槽4时所经过的配管402也可以由各个膜处理单元U1~U3共同享用,因此,附设在这些配管401、402上的附件之类所需要的设备成本也不会比以往有过大的增加。
因此,它既是一种能够增加处理量的膜处理装置,同时又能够达到节约成本和节约场地的目的。
另外,由于各个膜处理单元U1~U3共同1台原液泵5,因此,只需停止这一台原液泵5并向各循环罐2中加入洗涤水,就可以容易地对各个膜处理单元U1~U3进行自动水洗。另外,在原液泵5运转时,在各单元的循环槽入口处安装有控制阀,通过对各个控制阀的开关操作,就可以对每一个单元个别地进行自动水洗。
另外,在该膜处理装置的各个膜处理单元U1~U3中,为了从流过膜间液道115的原液中取出透过平膜109而被滤过的滤液,可从设置一个抽吸泵6,或者,也可以利用循环罐的水头压将滤液取出。
在本发明中,原液泵的台数可以设置得比膜处理单元的数目少,象上述方案所示那样,使用一台原液泵来配合3个膜处理单元,除此情况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单元数以进行更大量的处理,另外,如果增加原液泵的台数,就可以根据原液泵的台数成倍地增加单元数,这样就能相应地进一步加大处理量。
在以上的实施方案中,对于使用具有凹凸表面的板材作为膜支持部件108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这种情况,例如,也可以使用多孔结构的板材或者由合成纤维制的板材作为膜支持部件。
                               实施例
实施例1
(试验条件)
膜装置
型式:UFP-70型(5S17P;S表示区段数;P表示膜间液道数。)
膜牌号:IRIS-3038(聚丙烯腈制)
分离分子量:20,000
膜片数:80片
膜面积:28m2
膜间隔:3mm循环泵
升压泵(テラルキョクトゥ社制):1.2m3/min×5.5KW抽吸泵
自吸式泵(荏原社制):1.5m3/hr×0.4KW原液
对象:大小便处理场的活性污泥液
MLSS:10,000mg/L
向循环罐的供给量:8.4m3/hr
(试验结果)
按照以上的工作条件进行试验的结果表明,在膜处理装置中各披膜板之间的膜间流速为1.2m/Sec,这时在膜处理装置内循环流动的液流量为55m3/hr,而其抽吸滤液量为1.4m3/hr。
因此,即使循环泵的动力较小,在各膜内液道中流动的液体的流速地快于在现有抽吸型膜处理装置的膜液道中流动的液体的流速,但,其膜间流速要比现有加压型膜处理装置的膜间液道中流动的液体流速稍慢一些,同时,与现有的气泡循环型膜处理装置相比,也能确保在膜处理装置内循环流动的液体具有较大的流量。
实施例2
(试验条件)
膜装置
型式:UFP-70型(5S17P;S表示区段数;P表示膜间液道数。)
膜牌号:IRIS-3038(聚丙烯腈制)
分割分子量:20,000
膜片数:80片
膜面积:28m2
膜间隔:3mm
循环泵
升压泵(テラルキョクトゥ社制):1.2m3/min×5.5KW
原液
对象:大小便处理场的活性污泥液
MLSS:10,000mg/L
循环罐的参数
从流入口116的中心至液面的高度:1530mm向循环罐的供给量:8.4m3/hr
从流入口116的中心至上部流出口117的中心之间的高度:770mm
由循环罐液面引起的水头压:760mm Aq
(试验结果)
按照以上条件进行试验时获得的结果表明,当膜处理装置的各披膜板之间的膜间流速为1.2m/Sec时,在膜处理装置内进行循环流动的液体流量为55m3/hr,另外,其滤液量为1.4m3/hr。
根据以上试验可以认为,只要能够确保所需的水头压,不使用抽吸泵也能获得滤液,另外,利用低动力的循环泵即可以进行膜洗涤。

Claims (9)

1.一种膜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原液供入循环罐中,
向一个与循环罐分别地设置的膜装置内并列地设置的滤膜之间所形成的膜间液道内供给循环液,
从该液道内的循环液中通过该滤膜取出滤液,
在将剩余的循环液返回循环罐时,利用设置在该循环罐与该膜装置之间的循环泵使循环液进行循环,
使循环罐内的循环液中的一部分溢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上述滤液取出时,利用抽吸泵来进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上述滤液取出时,利用上述循环罐的水头压来进行。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膜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膜间液道内的液体流速为0.5~3.0m/Sec。
5.一种膜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并列地设置膜装置和一个循环罐,在所说膜装置的内部并列地设置多片滤膜,从该滤膜之间形成的膜间液道内的循环液中取出滤液,在所说循环罐的内部充满循环液和原液,同时,在循环罐与该膜装置之间装有一台用于驱动循环液循环的循环泵,构成了一个由该循环罐经过该膜间液道再返回该循环罐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罐具有一个用于让循环液和原液的一部分溢流的排出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膜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取出上述滤液的系统中具有用于抽吸和取出上述滤液的抽吸泵。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膜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让上述循环罐内的循环液和原液的一部分溢流的排出口的位置高于上述膜装置上部流出口中心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膜处理装置,其中,上述膜装置的内部被许多块在其上部或下部开有流出口的隔板分隔成多个区段,在各区段内沿纵向并列地设置有披膜板,在该披膜板上,在一块具有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的膜支持部件的两个侧面上固定有平膜状的滤膜。
9.一种膜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并列地设置一个膜装置和一个循环罐,在所说膜装置的内部并列地设置多片滤膜,从该滤膜之间形成的膜间液道内的循环液中取出滤液,在所说循环罐的内部充满原液和循环液,同时,在该循环罐与上述膜装置之间安装一台循环泵,由该循环泵驱动循环液进行循环,形成了一个由该循环罐经过该膜间液道然后返回该循环罐的循环系统,从而构成一个膜处理单元,该膜处理单元被设计为多个单元共存,同时,为了将原液供给到各个膜处理单元的循环罐中所需的原液泵的数目被设计成少于所说单元的数目。
CN99104513A 1998-04-24 1999-03-30 膜处理方法及膜处理装置 Pending CN12390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3143698A JPH11300168A (ja) 1998-04-24 1998-04-24 膜処理方法及び膜処理装置
JP131436/98 1998-04-24
JP18974698A JP4242480B2 (ja) 1998-06-19 1998-06-19 膜処理方法及び膜処理装置
JP189746/98 1998-06-19
JP24976798A JP4294762B2 (ja) 1998-09-03 1998-09-03 膜処理方法及び膜処理装置
JP249767/98 1998-09-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39007A true CN1239007A (zh) 1999-12-22

Family

ID=27316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104513A Pending CN1239007A (zh) 1998-04-24 1999-03-30 膜处理方法及膜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224766B1 (zh)
EP (1) EP0951933A3 (zh)
KR (1) KR100323597B1 (zh)
CN (1) CN1239007A (zh)
TW (1) TW42273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7752A (zh) * 2015-03-03 2017-12-01 曼波尔公司 二手油回收预处理及过滤组件
CN111888942A (zh) * 2020-06-10 2020-11-06 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膜清洗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924087D0 (en) * 1999-10-12 1999-12-15 Maltin Christopher Treatment of process fluids
DE10035787C2 (de) 2000-07-22 2002-05-16 Koenig & Bauer Ag Verfahren zur Regelung einer Bahnspannung
DE10064894A1 (de) * 2000-12-23 2002-06-27 Alstom Switzerland Ltd Luftzerlegungseinrichtung
AT412273B (de) * 2001-12-07 2004-12-27 Hueck Folien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registergenau gedruckten multilayer-aufbauten, nach diesem verfahren hergestellte produkte und deren verwendung
AT412847B (de) * 2003-12-09 2005-08-25 Va Tech Wabag Gmbh Membranfilteranlage mit parallel durchströmbaren filtermodulen
US20080121593A1 (en) * 2004-12-01 2008-05-29 Va Tech Wabag Gmbh Filter System for Water and Waste Water
US7429321B2 (en) * 2005-10-05 2008-09-30 Jw Pet Company, Inc. Aquarium filter cartridge and filtration system
US7628913B2 (en) * 2005-10-05 2009-12-08 J.W. Pet Company, Inc. Aquarium filter cartridge and filtration system
KR20130014306A (ko) * 2011-07-28 2013-02-07 코웨이 주식회사 연속 회분식 또는 회분식 여과 처리 장치 및 이의 운전방법
US11092977B1 (en) 2017-10-30 2021-08-17 Zane Coleman Fluid transfer component comprising a film with fluid channels
KR101519566B1 (ko) * 2013-12-27 2015-05-13 부경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저에너지 및 저파울링 역삼투 장치 및 이의 운전방법
CN110354555A (zh) * 2019-07-19 2019-10-22 杭州可可景观园林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微孔过滤装置及其过滤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225509B1 (zh) * 1973-04-12 1976-05-21 Inst Francais Du Petrole
GB8620468D0 (en) * 1986-08-22 1986-10-01 Atomic Energy Authority Uk Liquid treatment apparatus
EP0510328B1 (en) * 1991-03-07 1995-10-04 Kubota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treating activated sludge
JP2947314B2 (ja) * 1992-12-24 1999-09-13 株式会社クボタ 吸着・反応装置
NL9302260A (nl) * 1993-12-24 1995-07-17 Stork Friesland Bv Membraan-bioreaktor met gas-lift systeem.
TW255835B (en) * 1994-01-07 1995-09-01 Kubota Kk Filtration membrane module
NL9400647A (nl) * 1994-04-22 1995-12-01 Stork Friesland Bv Membraanfiltratiesysteem, werkwijze voor het onderwerpen van een vloeistof aan membraanfiltratie en werkwijze voor het reinigen van een dergelijk membraanfiltratiesysteem.
US5451317A (en) * 1994-09-08 1995-09-19 Kubota Corporation Solid-liquid separator
TW283657B (en) * 1995-03-31 1996-08-21 Mitsui Eng & Shipbuilding Co Membrane device and its processing device
US5651889A (en) * 1996-03-25 1997-07-29 Mitsui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Ltd. Sludge treatment membrane apparatu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7752A (zh) * 2015-03-03 2017-12-01 曼波尔公司 二手油回收预处理及过滤组件
CN107427752B (zh) * 2015-03-03 2020-11-06 曼波尔公司 二手油回收预处理及过滤组件
CN111888942A (zh) * 2020-06-10 2020-11-06 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膜清洗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22736B (en) 2001-02-21
KR100323597B1 (ko) 2002-02-19
EP0951933A3 (en) 2000-08-02
US6224766B1 (en) 2001-05-01
KR19990082714A (ko) 1999-11-25
EP0951933A2 (en) 1999-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9007A (zh) 膜处理方法及膜处理装置
CN101045582A (zh) 叠加式污水生化反应器
CN101074140A (zh) 褐藻胶生产废水的处理及循环回用零排放的工艺方法
CN105271615B (zh) 电化学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
CN104470859A (zh) 使用污泥脱气和污泥回收以及处理设备的厌氧污水处理
CN1205130C (zh) 凝结器
CN100484886C (zh) 废纸造纸废水的处理方法
CN206736035U (zh) 一种复合生物滤池
CN101215024A (zh) 斜板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
CN209098440U (zh) 一种双隔板式小型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101434435A (zh) 曝气生物滤池用于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方法与装置
CN101293723B (zh) 污水深度处理方法及泥水旋流预分离型膜生物反应器
CN204981318U (zh)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
CN203959909U (zh) 一种强化膜污染控制的浸没板式膜生物反应器
CN103626291B (zh) 内循环式膜生物反应器
CN212924742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01317703Y (zh)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用于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CN212212250U (zh) 一种水生植物的循环生态系统
CN1015167B (zh) 低能耗的深井曝气废水处理装置
CN100351187C (zh) 污泥厌氧消化方法和消化器
CN1935689A (zh) 气提式内循环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装置及其方法
CN204211602U (zh) 一种pvc离心母液处理站
CN113896325A (zh) 一种气提内循环膜罐
CN1796305A (zh) 生物膜滤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609015A (zh) 折流曝气增压重力出流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