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6406A - 用分条整经机进行整经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分条整经机进行整经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36406A
CN1236406A CN97199466A CN97199466A CN1236406A CN 1236406 A CN1236406 A CN 1236406A CN 97199466 A CN97199466 A CN 97199466A CN 97199466 A CN97199466 A CN 97199466A CN 1236406 A CN1236406 A CN 12364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ver
warping
pressure
feeding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99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902C (zh
Inventor
H·克雷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ucre - Muller - Hakeba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cre - Muller - Hakeba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Sucre - Muller - Hakeba Ltd By Share Ltd
Publication of CN1236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64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90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0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HWARPING, BEAMING OR LEASING
    • D02H3/00Warping machines
    • D02H3/02Sectional war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arping, Beaming, Or Leasing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Winding Of Web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用分条整经机来进行整经的方法,它把纱线(10)以带状卷绕在一整经机大滚筒(11)上,其中用于导纱器的支架(12)由一进给传动使之相应于逐渐增大的卷装厚度和预定的整经数据相对于大滚筒(11)而平行地移动,其中第一纱条在测量期间由一辊子(15)在压紧情况下进行检测,以及对所测得的与整经机大滚筒(11)的转数有关的位移进行记录。并且在测量过程之后的后继卷绕过程中,辊子被取回并以在测量过程中所得的平均值而压在卷装上。为了使卷装的成形均匀起见,可这样来实行:辊子压在卷装上的压力在测量过程和/或继续卷绕或仿照过程期间连续地以测量技术进行监视,并大监视结果与预定的给定值出现偏差时便产生一支架进给的校正作用。

Description

用分条整经机 进行整经的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用分条整经机来进行整经的方法,它把纱线以带状卷绕在一整经机大滚筒上,其中导纱器用的支架由一进给驱动装置使之相应于逐渐增大的卷装厚度和预定的整经数据相对于大滚筒而平行地移动,其中第一纱条在测量过程期间由一个辊子在压紧情况下进行检测,并对所测得的与整经机大滚筒的转数有关的位移进行记录,并在测量过程之后的后继的卷绕中辊子被取回,并根据一在测量过程中所得的平均值而压在卷装上。
在整经过程中有许多从导纱器中通过而被引导的纱线以带状卷绕在一具有支承锥面的整经机大滚筒上。第一纱条具有一由大滚筒的锥面卷装所确定的平行四边形的截面。然后第二纱条利用第一纱条的支承锥面同样以平行四边形的截面而被卷绕。以后的纱条重复同样的过程直到全部经纱绕完为止。纱条的构成与待卷绕纱线的特性有很大的关系,例如与其单丝、染色、捻度和纺纱方法等有关。在卷绕过程中可能获得太硬或太软的卷装,例如,若第一纱条的卷装结构太软,则第二纱条将会进入第一纱线的侧面中去,因此不能达到足够的高度。于是其整经长度比第一纱条为小。在一太硬的第一纱条卷装结构中,则第二纱条将较高,因为第一纱条的被压成凹形的侧面而使得用于第二纱条的空间缩小的缘故。于是整经长度比第一纱条的增大。这两种情况均将导致织物变歪和花纹不均匀,因此都是有缺点的。
从DE 26 31 573 C3已知有一以上述处理步骤的方法,其中在测量过程中采取在加压情况下进行检测。接着仿照相同的压力来完成第一纱条,并所有纱条应在压力下仿照进行。
从DE-34 32 276 A1已知有一整经方法,其中进给驱动由一输入给处理器的理论计算的进给来控制。在开始第一整经条时,通过一测量过程,然后对产生的卷装进行控制,并对给定状态与储存在处理器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必要时对整经滑座位置和储存在处理器中的程序进行校正,必要时可采取第一测量过程,然后完成第一纱条的整经,并从而在所有后继纱条的整经过程中对进给位移按第一纱条整经时的情况进行控制。在此情况下,所需的校正是在一由辊子加载的并具有辊子调整的探测器的帮助下完成的。
在上述两种方法中,在仿照第一纱条时并未进行检查或对卷装构成进行校正。确切地说,测量过程必须这样来设置和实施,使能绕制成无疵点的织造用的经纱。
与此相反,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改进具有前面所述特征的方法,使在仿照至少第一纱条过程中仍能对卷装结构施加影响。
此任务是这样来解决的,即在测量过程中和/或其他卷绕或仿照过程中不断地用测量技术进行监视,并当监视结果偏离一预定的给定值时对支架进给进行校正。
通过这一方法便能实现在仿照过程中仍能对卷装结构起作用。如果现有的有效压力与考虑到容差极限的给定压力不符合时,便能在一支架进给的校正中产生一反应。于是支架进给能减小,中止或增大,结果使卷装厚度的增长减小或增大,从而使卷装结构在仿照过程中仍能进行比较和校正。它在整个卷装构成过程中能成为一完整的辊子压力的调整过程。因此有可能排除在一个或几个测量过程中不存在的例如由于筒子架上筒子的纱线储备减少而导致的纱线张力的增大或不精确的输入参数而造成的影响,这些影响造成的偏差在形成长的经纱时会导致一乘法效果。
关于测量过程所述的方法能这样来实施,即测量过程以一与待卷绕纱线的特征参数有关的压力给定值来开始,它使卷绕过程与待卷绕纱线的例如由单丝的数目、染色、捻度或纺纱方法所决定的特性相适应。这个适应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对这特殊的压力给定值的很小的偏差已足以引起在形成平均值时的误差。此平均值是在测量过程中根据所记录的测量值所求得的。这样的误差可能产生严重的影响,因为对大的整经长度它具有相应的乘法效果。
但关于测量过程所述的方法也能这样来实施,即确定一个用于测量过程的进给量,它的大小根据待卷绕纱线的特征参数来选定。这样的一个可计算的进给量的确定导致一不仅考虑到锥面角而且还耐加考虑到待卷绕纱线的特征参数的相对整经机大滚筒的移动。这种方法当在测量过程中要求辊子的压力实际上为零时或仅在仿照时以测量技术进行监视时是特别需要的。在测量过程期间采用计算的进给量也能作为一种对监视辊子在卷装上的压力的补充,其中在测量过程中的计算的进给量借助压力传感器来调节,使测量过程结束后重新产生校正的进给。
为了对整个整经卷绕起影响起见,采用这样的实施方法较为有利,即支架进给的校正在第一纱条之后的其他纱条的仿照过程中也能起作用。这样能实现在远离锥面的整经纱条的结构与第一纱条的卷装结构相一致。
本方法能这样来实施,即支架进给的校正在压力增大或减小的情况下通过大滚筒的转动进行有级地分配。从而有可能在卷装结构上受到相当的影响,即在外周上有平坦的感觉。也有可能例如对较大的压力增加进行突然减弱,以压力峰值形式的压力骤然增大例如出现在锥形大滚筒上的纱线悬挂区域内。在某种范围内如果悬挂位置在锥形大滚筒中下降的话,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还有一种有利的实施方法是不考虑在测量过程和/或在获得平均值的仿照过程和/或在压力监视过程中的短时出现的压力变动。在这种短时的压力变动的情况下可从这样来出发,即不产生卷装结构的加剧的变化。于是只要出现的压力不超过预定的时间就不产生支架进给的校正,这种方法在实用中当必须包绕横向的绳索时或当出现由于悬挂而要求加厚纱条时可以采用。
本方法还能这样来实施,即在测量过程期间所出现的、与整经机大滚筒的转数有关的进给变化或支架的位置变化在后继的纱条中予以仿照。因此在第一纱条的测量过程期间的卷装结构变化在与第一纱条的测量过程相应的后继纱条的起始范围内被接受,使这里始终处于一致的卷装结构。
这样来实施本方法也是有利的,即第一纱条以恒定的纱线拉力来卷绕,并在从第二纱条起的仿照过程中以卷绕纱线的拉力所产生的影响来取代或补充支架进给的校正。纱线拉力的变化有助于避免进给的校正,它能完全取代进给校正,如果不希望通过辊子来改变压力的话。
本发明还涉及一分条整经机,它具有一设置在机架上可平行于整经机大滚筒而调节的、其上具有导纱器的支架,还具有一由控制装置所控制的电动机进给传动,用来产生与卷装厚度相适应的在整经机大滚筒与支架之间的相对运动,还具有一个压在卷装外周上的探测辊,它的移动距离与整经机大滚筒的转数有关,并可储存在控制装置中。
为了能实施前面所述的方法起见,分条整经机是这样来设计的,辊子至少由一压力传感器所支承,它在测量过程期间和/或其他卷绕或仿照期间向控制装置加载,它在所测量的压力偏离预定的给定值时对辊子进行控制来作校正。由卷装所加载的辊子能以简单的方式向压力传感器加载,它的测量值能由控制装置来评定。这种压力传感器不仅能检测多余的压力也能检测低的压力,为了校正辊子在卷装上的压力,控制装置能按在调节回路中普通所知的标准来进行处理。它不需要设置特殊的调节装置,只不过是附加的所需的调节装置。
如果辊子是设置在一摆臂上的话,则压力传感器在相当程度上能与辊子的弹性性能无关地设置。这对测量的精确度是有利的。
分条整经机能这样来安排,即辊子由一伺服电动机压在卷装上。因此可以取消用来实现与支架进给传动有关的辊子调节所需的部件。例如可取消一齿轮箱、离合器和转轴部件。装在支架中的伺服电动机在调节辊的实际压力偏离给定压力时起作用。于是例如在高压时,伺服电动机便以平行于轴的方向来调节支架。通过一与锥面斜度适当的转换,支架能同时调节到与整经机大滚筒的轴相垂直。
下面借助于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其中:
图1分条整经机在其支架区域的示意侧视图;
图2a在辊子区域的放大侧视图;
图2b相对于图2a旋转90°后的视图;
图3两个卷绕在整经机大滚筒上的纱条的示意局部视图;
图4用以说明在测量过程期间的方法的方框图;
图5用以说明在第一纱条的仿照期间的方法的方框图;
图6用以说明在第二纱条和所有其他纱条的仿照过程期间的方法的方框图;
图7用来说明借助于纱线拉力的影响来使卷装具有附加影响的方法的方框图。
一分条整经机具有一作为主要部件的、由未表示的整经机大滚筒的传动机构驱动而可旋转的整经机大滚筒11。在整经机大滚筒11的一端具有一从图1,3可见的锥面19,它作为以纱条方式卷绕的纱线10的支承,纱线10由未表示的筒子架上的筒子上引向分条整经机。纱线10形成一片纱线群通过导纱器13而被安排成一纱条宽度,并被引到一测量辊20上。测量辊20由纱线群10所转动,因而有可能测量纱线的长度。纱线群从测量辊20在一换向辊21的部分围抱下而到达整经机大滚筒11上。纱线群的纱线10是成束地结头的并固定在大滚筒11上来表示的悬挂装置上。于是被驱动而旋转的整经机大滚筒11把纱线10从筒子架的筒子上拉出而绕在其上。
纱线10的卷绕是以纱条的方式按图3来实现的。一片纱条的纱线是互相绕在许多位置上。在那里形成一平行四边形的截面的纱条,例如纱条14。如果达到此截面后,则第一纱条14已被整经机大滚筒的锥面19支撑在其轴向。为了获得从图3看到的第一纱条14的平行四边形的截面,纱线在整经机大滚筒11上的卷绕位置或在已卷绕的纱线上的卷绕位置必须在轴向上予以扩大。这是通过整经机大滚筒11与一其上装有导纱器13或测量辊20和换向辊21的支架12之间的适当的相对移动来实现的。这个平行于整经机大滚筒轴的相对运动称为支架进给,它例如可通过一未表示的进给传动来产生,例如通过一固定设置在一底轨上或在图1中示意表示的固定机架17的齿条上的伺服电动机来实现。
支架进给是在考虑到锥面角度和与在卷绕过程中增大的卷装厚度成比例的情况下来实行的。当锥面角大小为一定时,并在适当考虑到支架进给的确定时。必须用测量技术来检测正在增大的卷装厚度。这可借助一实际上具有纱条宽度并可旋转地设置在支架12上的调整辊15来实现。调整辊15在卷绕开始时是靠放在整经机大滚筒11上,在那里锥面的起始点19′决定了初始位置或零位。根据纱线的特点,或快或慢地建立起卷装16,并且支架进给也与之相应而时大时小。如果纱线较粗,则卷装厚度增加得很快,而以每一角度或整经机大滚筒每转一圈的毫米数为计的进给量或调整辊15的轴向位移必须增大。
调整辊15以未表示的方式可垂直于大滚筒11的轴而调节,并在卷绕开始之前向整经机大滚筒靠拢。当整经机大滚筒11旋转时,层状地建立起卷装16。在第一纱条14开始卷绕时先实施一测量过程23,它例如可持续到整经机大滚筒11旋转100圈以上。在测量过程23期间,纱条在压紧的压力下进行检测,当超过给定压力时通过伺服电动机产生一与轴平行的运动,同时产生一径向的当然是步幅很小的运动,直到给定压力重新出现为止。在测量过程23结束后便确定出整经机大滚筒每转一圈的平均调节距离也就是平均进给量。这相当于在测量过程23后继的仿照过程所用的进给量。
测量过程23仅持续经过一较小的卷装厚度。因此测量有可能不够精确,而且在第一纱条继续卷绕过程中可能出现调整辊15在卷装16上的压力变动。其结果将成为一错误的卷装结构,因此必须考虑对调整辊15在卷装16上的压力进行控制。
为了测量调整辊15在纱条14的卷装16上的压力,将调整辊15铰接在支架12上。铰接是用在调整辊15每一端上的摆臂39来实现的,它能对支架12作相对的运动。在每一摆臂39中放入带有一轴承23的调整辊15的转轴的一端15′。在轴承23上支承着一压力传感器18的压销18′,压力传感器的另一侧固定在机架上。因此改变调整辊15或摆臂39的位置便使压销18′移位而产生一压力传感器18的测量值。于是调整辊15在卷装16上的压力的调节可这样来实现。即只要使调整辊15随同支架12向整经机大滚筒11而移动,直到达到预定的压力为止。由于压力传感器的测量是连续起作用的,所以能对它连续监视,并必要时进行改变。这在第一纱条的整经过程中例如可这样来实现,即在仿照过程内对支架进给进行校正。
在测量过程23期间的方法可按图4来说明。图4把压力传感器18用一方框来表示,它把测量结果送到一调节装置27。在调节装置27中示意表示了此压力值与时间的关系曲线V1。压力V1围绕一平均值V2而波动。平均值是作为一纱线的特定压力面由一调节装置27的数据存储器27′给定的。对于V2设有一容差范围,它在调节装置27的方框内用“-”号和“+”号来表示。如果由压力传感器18所输出的测量值V1在此容差范围内波动,则支架不需要改变位置。如果压力传感器18的测量结果超过调节装置27的容许值,于是在控制装置24中产生一信号,从那里使伺服电动机25动作而使支架12移位。如果没有预定进给量的话,则压力传感器将几乎永久超过调节装置27的最大容许值,并首先查明在测量过程的进给量,控制装置24向测量过程所用的存储器29以整经机大滚筒11每一转的进给量进行加载。在控制装置24中还存放有关卷绕速度、整经长度、纱条宽度、待卷绕的纱条数目和纱线拉力的数据。
在图5中表示了测量过程之后第一纱条在继续卷绕中的方法。调节装置27不断地把从测量过程中的平均进给输送给控制装置24。从那里使伺服电动机25动作而使支架12再次移位。压力传感器18把连续的测量值V1传送给调节装置27。一旦这些测量值V1以+/-最大容差的方式超过或低于从数据存储器27′所传送来的纱线的特定压力值,就改变测量过程的平均进给量,直到V1重新处于V2的最大容差以内为止。支架进给的校正是直接通过控制装置24作用在伺服电动机25上来实现的。控制装置24促使把新的进给量储存在一存储器30中以便用于第一纱条的仿照。这种校正必要时可重新进行。在图3中表示了仿照过程32,其中若在测量过程23中的平均进给量不适宜的话,则始终进行进给改变使调整辊15保持在V2的容差范围内。
在图3中的第一纱条14的右侧表示在测量过程23期间这一侧并不是很顺利的,它产生一个分阶段,其中从调整辊15的压力来看在方法上并无影响。分阶段是这样来实现的,即在卷绕开始时立即建立一压力并超过了调节装置27的负的最大容差,这在没有给定进给的情况下总是这样的,在测量过程23中,当回复到符合调整辊15的压力V2或符合在测量过程23期间所获得的未表示的平均值V2′时,便进入仿照过程32,从而适当地压在卷装16上。第一纱条的右侧产生一用侧面直线段33表示的细的分阶段。如果在继续卷绕过程或仿照过程中必须改变压紧压力时,便产生一支架进给的校正,它再次产生一与测量过程相似的分阶段,它在图3中作为一细部A用放大图表示出。在存储器30中能储存在测量过程23中所卷绕的部分之上的与大滚筒转数有关的整个第一纱条14的卷装厚度的增加。
在第一纱条14的仿照过程之后便实行第二纱条15的仿照,如图6所示。支架进给由存储器29,30控制。存储器29如同对第一纱条的测量过程23所示那样,精确地控制支架进给,并予以储存,然后存储器30通过控制装置24和伺服电动机25承担支架进给的控制。如前所述,在第二纱条15中也产生支架进给的变动,如同在第一纱条14的测量过程23之后继续进行卷绕时一样。其他纱条也同样进行整经,于是不仅符合在测量过程23中所出现的压力变化的数值,而且符合在第一纱条的仿照过程期间在改变过程31中所出现的进给变化。
完全有可能,特别是在测量过程23中,出现V1的容差范围以内的压力峰值。这种压力峰值例如是由于为了确定纱线束的悬挂而在大滚筒外周放入部分绳索或由于大滚筒外周时凹槽而引起的。由于这些正的或负的压力峰值仅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所以无需进行支架进给的校正。它在那里能被控制装置24使之逐渐消失而并不进入存储器29中,在测量过程期间,它在查明平均值时不予考虑,以及在仿照过程期间它在压力监视中也不予考虑。
在图3中除了第一纱条14之外还表示一第二纱条15,此第二纱条15和可能发生的其他纱条均按第一纱条14相应地进行仿照。于是纱条产生卷装部分23′,它如同测量过程23中的一样地构成,一直到整个第二纱条15完成为止,它像第一纱条在测量过程之后同样地进行卷绕。在纱条15和可能发生的其他纱条的仿照中也能实行压力监视。它产生附加的、在第二纱条15中未表示的改变过程31而在后继的纱条中能被接受。
进给的校正以适当的步骤来实现。例如在紧接着的大滚筒的旋转中相应的压力增加,以大滚筒每转动10°的角度作为最小的步骤来使之降低,步骤的数目取决于压力增加或降低的数量。小的压力变动要求较少的步骤,较大的压力变动则需要更多的步骤。这里步骤的数目也能通过大滚筒的旋转来确定。在逐步进行进给校正中能产生一特别整洁的纱条构成,因为它能避免大的进给突变。
特别能被接受的是在控制装置24中并不输入进给,而且从卷绕开始所建立的压力超过负的容差而导致一相应的进给改变,其中也考虑到锥面角度。但本方法也能这样来实施,即控制装置24具有一已经在测量过程23期间起作用的固定进给。固定进给是以经验数据为基础或通过与纱线特征参数例如染色和捻度等有关的的计算来确定。
图7说明一种方法,其中第二纱条15和其他纱条的仿照是像图6那样来实施的。但同时调节装置27还持续地加载以压力传感器18的压力测量值。如果压力传感器18输出超过给定压力值V2的-/+容差范围或平均值V2′的数值V1′和V1″,则调节回路40被加载,使纱线拉力受到影响,这可借助一未详细说明的调节电动机41来实现,它对未详细说明的调节装置42施加影响来对纱线拉力产生作用,例如对筒子架制动的调节,如果超过负的最大容差V1″时使纱线的制动减弱,如果超过正的最大容差V1′时,则增强纱线的制动,因此传感器18对筒子架纱线拉力产生直接的影响。

Claims (11)

1.以分条整经机来整经的方法,纱线(10)以条状卷绕在一整经机大滚筒(11)上,其中一个用于导纱器(13)的支架(12)根据增大的卷绕厚度和预定的整经数据通过一进给传动而相对于整经大滚筒(11)作平行的移动,其中,第一纱条(14)在测量过程(23)期间由一辊子(15)在压紧情况下进行检测,并对所检测的与整经机大滚筒(11)的转数有关的调节距离进行记录,并且辊子在测量过程(23)之后继续卷绕过程中取得了相当于一由测量过程(23)获得的平均值(V2′)而压在卷装(16)上,其特征在于,辊子(15)在卷装(16)上的压力在测量过程(23)和/或在继续卷绕或仿照过程中用测量技术连续地进行监视,并在监视结果与预定的给定值出现偏差时产生对支架进给的校正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测量过程从选定一个与待卷绕的纱线(10)的特征参数有关的压力给定值开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测量过程确定一进给量,其大小根据待卷绕纱线(10)的特征参数来选定。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支架进给的校正也在第一纱条(14)后继的诸纱条(例如15)的仿照过程中产生。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支架进给的校正在压力增大或减小的情况下通过大滚筒的旋转而逐步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测量过程(23)和/或在求取平均值的仿照过程期间和/或在压力监视中出现的短时间的压力变动不予考虑。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测量过程(23)出现的与整经机大滚筒(11)的转数有关的支架进给的变化在后随的纱条中予以仿照。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纱条(14)以恒定的纱线拉力进行卷绕,并在从第二纱条(15)开始的仿照过程中所卷绕的纱线(10)的拉力所起的作用可以取代或补充支架进给的校正。
9.用以实施权利要求1-8中之一的方法的分条整经机,具有一装有导纱器(13)的支架(12),它可在机架(17)上平行于整经机大滚筒(11)而调节,还具有一由控制装置(24)控制的电气进给传动来产生适应于卷装厚度增加的、在整经机大滚筒(11)与支架(12)之间的相对运动,还在卷装外周上具有一检测压力的辊子(15),它与整经机大滚筒(11)的转数有关的位移距离可用控制装置来储存,其特征在于,辊子(15)至少由一个压力传感器(18)来支承,它在测量过程(23)和/或在继续卷绕或仿照过程期间向控制装置(24)加载,并当所测得的压力与给定值出现偏差时对辊子(15)进行控制予以校正。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分条整经机,其特征在于,辊子(15)装在一摆臂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的分条整经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伺服电动机的辊子(15)压在卷装(16)上。
CN97199466A 1996-11-08 1997-11-06 用分条整经机进行整经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10090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9646087A DE19646087A1 (de) 1996-11-08 1996-11-08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chären mit einer Konusschärmaschine
DE19646087.5 1996-11-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36406A true CN1236406A (zh) 1999-11-24
CN1100902C CN1100902C (zh) 2003-02-05

Family

ID=7811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99466A Expired - Lifetime CN1100902C (zh) 1996-11-08 1997-11-06 用分条整经机进行整经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6195856B1 (zh)
EP (1) EP0937165B1 (zh)
CN (1) CN1100902C (zh)
BR (1) BR9712919A (zh)
DE (2) DE19646087A1 (zh)
ES (1) ES2193411T3 (zh)
PT (1) PT937165E (zh)
TR (1) TR199900996T2 (zh)
WO (1) WO199802138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9636A (zh) * 2015-08-12 2017-02-22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监视装置和纱线卷绕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9906429B1 (pt) 1998-05-07 2009-01-13 processo para urdiÇço com uma urdideira seccional de cone e urdideira seccional de cone.
DE59910664D1 (de) * 1999-07-16 2004-11-04 Benninger Zell Gmbh Verfahren und Hilfsvorrichtung zum Einlesen von Fäden in Führungsorgane einer Behandlungsvorrichtung zur Behandlung der Fäden und eine solche Behandlungsvorrichtung
DE10355732B4 (de) * 2003-11-28 2007-11-29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Schärverfahren
DE102004052735A1 (de) * 2004-10-30 2006-05-04 Moenus Textilmaschinen Gmbh Verfahren zum Zetteln und Zettelvorrichtung
DE102005033524A1 (de) * 2005-06-22 2006-12-28 H.K.O. Isolier- Und Textiltechnik Gmbh Bandscheranlage und Verfahren zur Kettbaumherstellung
US9951445B2 (en) * 2012-08-23 2018-04-24 Columbia Insurance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and controlling yarn texture
US9896786B2 (en) * 2012-08-23 2018-02-20 Columbia Insurance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and controlling yarn texture
CN107523914B (zh) * 2017-09-08 2019-05-21 江西诚鑫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分条整经机的控制方法
CN109612624A (zh) * 2018-11-28 2019-04-12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回转窑底部托轮径向力多点检测方法
CN117867714B (zh) * 2024-03-11 2024-05-07 常州市鑫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整经机导纱功能的变位调节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98232A (en) * 1944-04-24 1946-04-09 Lambach Fritz Warping or beaming machine
US2635321A (en) * 1949-11-23 1953-04-21 American Viscose Corp Winding apparatus
US3429016A (en) * 1967-01-18 1969-02-25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Warp tension control means
DE2510517C3 (de) * 1975-03-11 1979-06-13 Hacoba Textilmaschinen Gmbh & Co Kg, 5600 Wuppertal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chären von Fäden
CH606545A5 (zh) * 1976-04-23 1978-11-15 Benninger Ag Maschf
DE2631573C3 (de) * 1976-07-14 1986-07-10 Hacoba Textilmaschinen Gmbh & Co Kg, 5600 Wuppertal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chären von Fäden
CH603849A5 (zh) * 1976-12-17 1978-08-31 Benninger Ag Maschf
CH661061A5 (de) * 1983-10-06 1987-06-30 Benninger Ag Maschf Verfahren zum steuern des schaerschlittens einer schaermaschine und schaermaschine.
CH669409A5 (zh) * 1986-02-27 1989-03-15 Benninger Ag Maschf
CH675261A5 (zh) * 1987-05-14 1990-09-14 Benninger Ag Maschf
US4989798A (en) * 1988-11-07 1991-02-05 Appalachian Electronic Instruments, Inc. High speed precision yarn winding system
DE9110397U1 (zh) * 1990-08-24 1991-10-10 Benninger Ag, Uzwil, St. Gallen, Ch
DE9110361U1 (zh) * 1991-08-22 1991-12-05 Hacoba Textilmaschinen Gmbh & Co Kg, 5600 Wuppertal, De
DE4304956C2 (de) * 1993-02-18 1998-09-24 Mayer Textilmaschf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chären von Fäde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9636A (zh) * 2015-08-12 2017-02-22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监视装置和纱线卷绕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R199900996T2 (xx) 1999-07-21
BR9712919A (pt) 1999-12-07
DE19646087A1 (de) 1998-05-14
CN1100902C (zh) 2003-02-05
EP0937165B1 (de) 2003-03-05
EP0937165A1 (de) 1999-08-25
PT937165E (pt) 2003-07-31
DE59709455D1 (de) 2003-04-10
ES2193411T3 (es) 2003-11-01
US6195856B1 (en) 2001-03-06
WO1998021388A1 (de) 1998-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124C (zh) 用来卷绕输入长丝的方法和卷绕机
CN1100902C (zh) 用分条整经机进行整经的方法和装置
US4074404A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pplication of warp sections during warping
CN112960477B (zh) 一种实时检测和动态调节张力的绕线成型控制方法
US4792101A (en) Process for unwinding a thread from a reel in looms, and arrangement used therefor
US4049211A (en) Winding apparatus for textile threads
RU2150537C1 (ru) Малоинерционное положительное нитепод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эластомерных нитей и способ подачи таких нитей
TWI321173B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ircular knitting with elastomeric yarn that compensate for yarn package relaxation
JPH0146427B2 (zh)
CN1743522A (zh) 纱线质量确保方法和纱线处理设备
US5533686A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he winding of filaments
JP2622352B2 (ja) 糸の整経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部分整経機
CN1048225C (zh) 导纱器
CN101544322A (zh) 控制横动装置的方法及制造交叉卷绕筒的纺织机
US7086129B2 (en) System for producing wound warps
US6249939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warping using a cone sectional warping machine
US4854513A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termittently storing and returning yarn during the winding of conical bobbins fed with yarn at constant speed
US4670953A (en) Method for forming warp beam of uniform diameter
US5046673A (en) Controlled programmable electronic winding
KR100641681B1 (ko) 와인더의 권취장력 조절방법 및 조절시스템
RU2322350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изделия из композиционн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методом намотки
ÇELİK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a feedback tension control system designed for warping machines
CN220578615U (zh) 纱线的卷绕单元
US2439645A (en) Preparation of multiend yarn packages
KR101966887B1 (ko) 정경기의 장력 조절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OENUS TEXTILMASCHINEN GMBH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UCKER-MUELER-HACOBA GMBH + CO.

Effective date: 200504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50422

Address after: Gera

Patentee after: Moenus Textilmaschinen GmbH

Address before: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Monchengladbach

Patentee before: Sucker-Muller-Hacoba GmbH & Co.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ZOOK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AIKESIMAKE LIQUIDATION CO.,LTD.

Effective date: 2008103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TAIKESIMAKE LIQUIDATION CO.,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MOENUS TEXTILMASCHINEN GMBH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Gera

Patentee after: Tektronix smuck clearing LLC

Address before: Gera

Patentee before: Moenus Textilmaschinen GmbH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1031

Address after: The German Monchengladbach

Patentee after: Zook Textile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Gera

Patentee before: Tektronix smuck clearing LLC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KARL MAYER 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UKE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4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409

Address after: Olbers Stockhausen Germany

Patentee after: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Address before: Germany Moenchengladbach

Patentee before: Zook Textile Machinery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