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0544A - 制备大环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备大环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30544A
CN1230544A CN99102563A CN99102563A CN1230544A CN 1230544 A CN1230544 A CN 1230544A CN 99102563 A CN99102563 A CN 99102563A CN 99102563 A CN99102563 A CN 99102563A CN 1230544 A CN1230544 A CN 1230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ster
glycol
desired method
iii
cataly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9102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奥斯特霍尔特
J·梅茨
M·费尔德
G·科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els AG
Original Assignee
Huel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els AG filed Critical Huels AG
Publication of CN1230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05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2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rings having two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317/00 - C07D319/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82Recycling of unreacted starting or intermediate materi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Heterocyclic Compounds That Contain Two Or More Ring Oxygen Atoms (AREA)

Abstract

一种制备通式Ⅰ的大环酯方法其中,m是6—14的整数和n是2—6的整数,该方法包括在约0.1—500毫巴的减压下,在具有大表面积的蒸发器中,将(a)通式Ⅱ的二羧酸双(二醇)酯(b)若需要,最多可达100wt%(基于通式Ⅱ的酯)的就单元而言与酯Ⅱ对应的通式Ⅲ~Ⅴ的酯类:(c)以下通式Ⅵ的二醇、其摩尔量相当于酯Ⅱ和酯Ⅲ-Ⅳ的二羧酸单元的1—50倍,和(d)惰性高沸点反应介质,其重量相当于酯Ⅱ和Ⅲ-Ⅴ的总重量的0.1—20倍,在(e)催化剂存在下,加热到150—350℃,其结果是在除去二醇的情况下得到大环酯Ⅰ且与二醇Ⅳ一起被蒸馏出来并通过冷凝分离。(通式Ⅱ~Ⅵ的结构见说明书中所述)。

Description

制备大环酯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从通式Ⅱ的二羧酸双(二醇)酯(或二羧酸双(羟基烷基)酯)的环化反应制备通式Ⅰ的大环(优选12-20员)酯的方法,通式Ⅰ
Figure A9910256300051
其中,m是6-14的整数和n是2-12的整数,
通式Ⅱ    HO-(CH2)n-O-CO-(CH2)m-CO-O-(CH2)n-OH
其中m和n如以上所定义。
该类型环酯,尤其是从单体单元巴西基酸和乙二醇形成的环状巴西基酸亚乙基酯在香料工业中作为具有龙涎香或麝香香型的香精组分或作为香精混合物中的定香剂是非常重要的。
已知通过相应羧酸的低聚或聚合二醇酯的环化解聚反应获得大环酯。解聚反应通常是在高温和减压下以使得所得到的目标产物可以蒸馏出来并通过冷凝而获得的方式进行。环化解聚反应描述在例如J.Am.Chem.Soc.57(1935),929-34和US-A-4,175,321中。
在US-A 4709058,JA-B 55-120-581和DE 3225341中进一步指出,通过环化解聚反应制备大环酯的方法优选使用惰性高沸点反应介质进行。任何环化解聚反应的主要问题是,在反应条件下,通过具有端部羧基的低聚物或聚合物与携带端部羟基的其它低聚物或聚合物的缩聚反应(同时除去水),或通过具有端部羟基烷基的低聚物或聚合物的缩聚反应(同时除去二醇),也有可能形成高分子量酯。所需要的分子内形成的大环单体目标产物因此会伴随着不需要的分子间形成的线性,非活性的高度聚合的酯。然而,这不仅降低了目标产物的产量,而且会造成大量的工程问题。
在迄今所描述的方法中,反应通常间歇或半连续进行。对于小规模例如实验室或中间厂规模的合成,该方法完全没有问题。然而,将该方法用于工业化规模会产生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搅拌的反应器中间歇或连续进行反应具有许多严重的缺点。这是因为所形成的高分子量产物会降低反应混合物的热导率,而同时粘度增加。这会妨碍通过蒸馏除去单体目标产物,进而促进高分子量产物的形成。这些产物的量因此增加,导致所形成的必须抛弃的釜底产物的量增加。如果反应没有在适当时间停止,甚至有可能导致反应器的全部内容物固化。
而且,将环化解聚反应所需要的能量引入搅拌反应器中,同时又为目标产物和所形成的二醇以及任何另外引入的和不可避免地随产物蒸馏出来的物质提供尽可能大的蒸发表面积,在技术上不是简单易行的。
根据欧洲专利申请92907653.7,该问题可通过使用特殊的水平薄膜蒸发器来解决,但是它必须在>300℃的很高温度下和用几乎纯净的聚合原料来操作,因而形成高度聚合产物所产生的问题特别严重。
该问题可以以工业上容易进行的简单而方便的方式用新型方法来解决。本发明提供了从通式Ⅱ的二羧酸双二醇酯的环化反应中制备通式Ⅰ的大环酯,优选包括12-20个环原子的酯的方法,
通式Ⅰ
Figure A9910256300061
其中,m是6-14的整数和n是2-12的整数,
通式Ⅱ       HO-(CH2)n-O-CO-(CH2)m-CO-O-(CH2)n-OH
其中m和n如通式Ⅰ所定义,该方法包括在约0.1-500毫巴,优选0.5-100毫巴的减压下,在具有大表面积的蒸发器中,将
(a)二羧酸双(二醇)酯Ⅱ
(b)若需要,最多可达100wt%(基于通式Ⅱ的酯)的就单元而言与酯Ⅱ对应的具有以下通式的酯类:
通式Ⅲ H[O-(CH2)n-O-CO-(CH2)m-CO-]x-O-(CH2)n-OH,
通式Ⅳ H[O-(CH2)n-O-CO-(CH2)m-CO-]x-OH和/或
通式Ⅴ HO-CO-(CH2)m-CO-[-O-(CH2)nO-CO-(CH2)m-CO-]x-OH,
其中m和n具有与通式Ⅰ和Ⅱ相同的数值和x是大于1,优选2-10的整数,
(c)以下通式的二醇
通式Ⅵ HO-(CH2)n-OH
其中n具有与通式Ⅰ-Ⅴ相同的数值,其摩尔量相当于酯Ⅱ和酯Ⅲ-Ⅴ的二羧酸单元的1-50倍,优选2-20倍,和
(d)惰性高沸点反应介质,其重量相当于酯Ⅱ-Ⅴ的总重量的0.1-20倍,优选1-15倍和特别优选2-10倍,在
(e)催化剂存在下,
加热到150-350℃,优选180-300℃的温度,特别是200-280℃其结果是在除去二醇的情况下得到大环酯Ⅰ且与二醇Ⅳ一起被蒸馏出来并通过冷凝分离。
令人惊奇的是,尽管过量的二醇的存在将酯基转移平衡偏移向二羧酸双(二醇)酯Ⅱ方向,即抑制环化反应,该新型方法仍以高于理论值的90%的产率得到大环酯Ⅰ。
此新型方法优选连续进行和循环使用含有催化剂和未反应的酯Ⅱ-Ⅴ的高沸点惰性介质。优选地,连续方法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即,将二羧酸双(二醇)酯Ⅱ在相应二醇中的溶液(含有催化剂和任意性地酯Ⅲ-Ⅴ)引入回用的惰性高沸点介质中,并将所得到的混合物引入到蒸发区(它也是反应区)中,所形成的大环酯Ⅰ和二醇Ⅵ通过蒸馏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起始物料即酯Ⅱ-Ⅴ在一轮中就已大部分进行反应。因此,在最佳操作程序中,通常仅1-10%的起始物料(以惰性高沸点介质为基础计)未被蒸发并在添加新鲜初始物料和二醇后再循环到蒸发区中。在具有大表面积的蒸发器中的停留时间优选为0.5-10分钟/轮。它通过操作产生循环的泵来控制。达到稳定态后,最多可达100%的起始物料转化成目标产物Ⅰ。在包括起始阶段和稳定态的持续的生产周期中,依周期的长短,可有远超过95%的起始物料转化被成目标产物。
酯Ⅱ-Ⅴ从二羧酸和二醇衍生而来。合适的二羧酸在羧基之间具有例如2-20个,优选4-12个碳原子。其例子特别是琥珀酸,己二酸,辛二酸,癸二酸(1,10-癸二酸),1,12-十二烷二酸和巴西基酸(1,13-十三烷二酸)。合适的二醇可以在羟基之间包含例如2-12个碳原子,可以提到以下例子:乙二醇,二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1,8-辛二醇,1,12-十二烷二醇。
酯Ⅱ和Ⅲ-Ⅴ的二醇溶液(它对于实施该新型方法是合适的)可以通过例如使用常规酯化反应或酯基转移反应催化剂,由二羧酸与二醇Ⅵ的直接酯化反应,由具有优选1-6个碳原子的脂族低分子量醇的二羧酸二烷基酯与二醇Ⅵ在除去脂族低分子量醇的情况下的酯基转移反应或由通式Ⅲ-Ⅴ的高度聚合酯(其中x是例如=>10)与过量二醇Ⅵ的解聚反应来制备。在后一情况下,高度聚合酯(x=>10)因此降解得到单体酯Ⅱ和较高分子量酯Ⅲ(x=2-10)(较高分子量酯Ⅳ和Ⅴ(它包含自由羧基)的形成不太有利,这是二醇过量的结果)的混合物。在所有情况下,用更加过量的二醇Ⅵ,均有利于二羧酸双(二醇)酯Ⅱ的形成。基本上不含酯Ⅲ的酯Ⅱ的二醇溶液只能用更大摩尔过量的二醇Ⅵ,例如高于200摩尔/摩尔二羧酸来制备。事实上,酯Ⅱ和酯Ⅲ总是一起存在。例如,酯Ⅱ和Ⅲ-Ⅴ的溶液(其中酯Ⅲ-Ⅴ占酯Ⅱ和Ⅲ-Ⅴ总重量的70-95%)可以连续使用。如果在酯Ⅱ和Ⅲ-Ⅴ中每摩尔二羧酸单元使用5-20摩尔二甘醇,则可制得这种溶液。
如果酯Ⅱ和Ⅲ-Ⅴ的二醇溶液是以所述的方式制备的,则它们通常含有所需量的二醇Ⅵ。如果不是这种情况或为了实现最佳目的而增加本身足够的用量,则需进一步添加二醇。例如,如果在制备酯Ⅱ和Ⅲ-Ⅴ的二醇溶液的过程中,为了实现高空时产率,只需添加比环化反应所需的量更少的二醇Ⅵ,就能够获得最佳效果。优选地,二醇的摩尔量为酯Ⅱ和Ⅲ-Ⅴ的二羧酸单元的2-20倍。
既能够用于制备酯Ⅱ和Ⅲ-Ⅴ的二醇溶液同时也能够用于新型环化反应的催化剂是常规酸性或碱性酯化催化剂,它们已知也是酯基转移反应催化剂。合适的催化剂的例子是在工艺条件下充分稳定的酸如硫酸,硫酸氢钠,磷酸和磺酸;还有碱金属和碱金属醇盐;镁,锰,镉,铁,钴,锡,铅,铝和钛的化合物。优选的是均匀溶解的路易斯酸型催化剂。在德国专利中请…(O.Z.5276)(待实审)中所述的铁(Ⅲ)配合物也可优选用作本发明的催化剂。
用于制备初始物料Ⅱ和Ⅲ的二醇溶液的催化剂通常可简单地保留在溶液中,因为它们,正如所述的,也是可用于新型环化反应的催化剂。当催化剂均匀溶解时,尤其可以使用。然而,此外或相反,催化剂可以随惰性高沸点介质一起引入。如果本发明的方法是连续进行的,可以向已经含有催化剂的回收使用的惰性高沸点介质中补加催化剂。
业已证实,在蒸发区中每摩尔二羧酸双(二醇)酯Ⅱ或酯Ⅲ-Ⅴ中的二羧酸单元存在0.01-10wt%的催化剂是有利的。如果该方法连续进行,则蒸发区中所需的催化剂浓度可通过惰性高沸点介质的循环速率来控制。在高循环速率下,有可能在蒸发区提供高浓度催化剂而不必回收相应大量催化剂和初始物料Ⅱ和Ⅲ-Ⅴ的二醇溶液。这是该新型方法的连续模式的一个优点。
合适的高沸点介质的例子,即在大气压下沸点高于400℃的介质是聚亚烷基二醇二烷基醚。
可以提到以下的具体实例:聚乙二醇二甲基醚(PEG DME)1000,2000,5000;聚乙二醇二乙基醚(PEG DEE)1000,2000,5000;相应的或类似的聚丙二醇二甲基或二乙基醚和具有嵌段结构或无规分布的混合的聚(乙二醇丙二醇)的二甲基或二乙基醚。该数值指分子量。
除存在以酯Ⅱ和酯Ⅲ-Ⅴ中的二羧酸单元为基础计的特定摩尔量的二醇外,以酯Ⅱ和Ⅲ-Ⅴ的总重量为基础计的惰性高沸点介质的重量,同样是本发明的一个基本特征。这些措施的结果是仅在一轮中就可将酯Ⅱ和Ⅲ-Ⅴ大量地转化为大环酯Ⅰ,这样在连续实施该方法的情况下,实际上在回用的反应介质中并没有积累非挥发性的较高分子量或高度聚合的产物。所需惰性高沸点介质的量不仅由单位时间内添加的酯Ⅱ和Ⅲ-Ⅴ和二醇Ⅵ的量决定,而且决定于蒸发区内的最佳停留时间,它特别取决于设备,尤其是蒸发器的类型和泵的再循环性能,同时还取决于蒸发区的温度。在每种情况下,相对应的参数都必须以这样的方式彼此匹配,使得蒸发区中存在重量为酯Ⅱ和Ⅲ-Ⅴ总重量的0.1-20倍,优选1-15倍,尤其优选2-10倍的惰性高沸点介质。较大的稀释度,即20-倍以上的惰性高沸点介质虽然在经济上不太有利,但对反应进程没有影响。
合适的蒸发器也是反应器,是任何普通的具有大表面积的蒸发器,如薄膜式,降膜式,滴流膜式和短径蒸发器。在这些情况下,所需量的热优选直接通过蒸发器来引入。如果惰性高沸点介质的循环流通过热交换器,则反应也可在滴流床反应器中进行。另一个合适的变化形式是具有固定床催化剂的搅拌式反应器,它通过环路与具有大表面积的常规蒸发器相连。最后,有可能将包括初始物料Ⅱ-Ⅴ和二醇Ⅵ及催化剂的预热的高沸点反应介质喷射进到蒸发器中,其中,受热的惰性载气流出并携带出大环酯Ⅰ和过量的二醇Ⅵ,同时高沸点反应介质从蒸发器中以液体形式流出。在合适的蒸发器中,高沸点反应介质(它含有初始物料Ⅱ-Ⅴ,二醇Ⅵ和催化剂,在反应进行后还含有大环酯Ⅰ)以厚度小于2cm,优选小于0.5cm的薄膜形式,或以液滴的形式存在,从而提供大的促进蒸发的比表面积。高沸点反应介质的停留时间相应地很短,在此过程中完成初始物料向产物的转化。在适合各大环酯的反应温度下,大表面积的蒸发器允许在小于5分钟,优选小于2分钟的停留时间内使至少80%,优选至少90%的初始物料转化。在大多数情况下,停留时间在数秒的范围。在所有情况下,蒸馏液分离成两相,大环酯Ⅰ是上层相和二醇Ⅵ是底层相。
令人惊奇的是,在具有大表面积的蒸发器中,新型反应进行的尤其好,因为在这些条件下,二醇(以过量摩尔数存在是本发明的特征)是存在于反应混合物中的所有组分中沸点最低的物质,能够特别快地从反应混合物中除去。
令人惊奇的是,新型的制备大环酯的方法还得到高的、几乎是定量的产量,甚至当除单体酯Ⅱ外还存在大量的高分子量酯Ⅲ-Ⅴ时也是这样。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如果较高度聚合的酯积累在回用的惰性高沸点介质中,则也可以通过临时增加二醇的添加量来将它们转化成大环酯Ⅰ。另外,在制备酯Ⅱ和Ⅲ的二醇溶液时,有可能使用或附带使用富含较高分子量或高度聚合酯的一些惰性高沸点介质。此时也发生降解成酯Ⅱ和Ⅲ-Ⅴ的反应。
实施例1-6
一般步骤
将含有0.12wt%乙二胺四乙酸合铁(Ⅲ)配合物单钠盐的Xkg/h通式Ⅱ二羧酸双二醇酯(其中m=11,n=2,巴西基酸双羟基乙基酯)和Y kg/h乙二醇加入到反应器(该反应器装有作为高沸点介质的聚乙二醇(2000)二甲基醚)中。反应器由表面积约1.5m2的一台加热的薄膜式蒸发器和连通到加热循环中并具有约50升容积的蒸馏器组成,蒸馏器有一个连接到该降膜式蒸发器的顶部的返回管路,该蒸发器在其入口端装有热交换器。薄膜式蒸发器在压力p下操作。进入蒸发器的物流温度是Tmax,离开蒸发器的物流温度为Tv,薄膜式蒸发器的转子以速度U运转。
来自薄膜式蒸发器的蒸汽经蒸汽管到达冷凝器。冷凝物进入连接于分离器下游的接受器。从分离器中抽出的上层相是含约7wt%乙二醇5的巴西基酸亚乙基酯。简单的蒸馏操作制备出纯净的巴西基酸亚乙基酯。下方的分离相是含痕量巴西基酸亚乙基酯的乙二醇,它可以与新鲜乙二醇一起再循环使用。
原料量,工艺条件和实施例的结果在以下表给出。
实施例     X     Y     P     Tv    Tmax      U            产量
 (kg/h)  (kg/h)     (hPa)     (℃)     (℃)    (min-1)    (kg/h)    (%)
    1     5     15     0.1     280     290      200    4.8     96
    2     7     14     0.05     240     300      250    6.6     94
    3     9     35     25     260     270      300    8.7     97
    4     12     28     15     290     300      300    11.2     93
    5     9     25     10     300     300      200    8.5     94
    6     3     6     75     290     290      300    2.7     92

Claims (18)

1、一种从通式Ⅱ的二羧酸双(二醇)酯的环化反应中制备通式Ⅰ的大环酯方法
通式Ⅰ
Figure A9910256300021
其中,m是6-14的整数和n是2-6的整数,
通式Ⅱ HO-(CH2)n-O-CO-(CH2)m-CO-O-(CH2)n-OH,
其中m和n如上面给出的定义,该方法包括在约0.1-500毫巴的减压下,在具有大表面积的蒸发器中,将
(a)二羧酸双(二醇)酯Ⅱ
(b)若需要,最多可达100wt%(基于通式Ⅱ的酯)的就单元而言与酯Ⅱ对应的具有以下通式的酯类:
通式Ⅲ H[O-(CH2)n-O-CO-(CH2)m-CO-]x-O-(CH2)n-OH,
通式Ⅳ H[O-(CH2)n-O-CO-(CH2)m-CO-]x-OH和/或,
通式Ⅴ HO-CO-(CH2)m-CO-[-O-(CH2)n-O-CO-(CH2)m-CO-]x-OH,
其中m和n具有上面给出的定义和x是大于1的整数,
(c)以下通式的二醇
通式Ⅵ                HO-(CH2)n-OH
其中n具有与通式Ⅰ-Ⅴ相同的数值,其摩尔量相当于酯Ⅱ和酯Ⅲ-Ⅴ的二羧酸单元的1-50倍,和
(d)惰性高沸点反应介质,其重量相当于酯Ⅱ和Ⅲ-Ⅴ的总重量的0.1-20倍,在
(e)催化剂存在下
加热到150-350℃的温度,其结果是在除去二醇的情况下得到大环酯Ⅰ且与二醇Ⅳ一起被蒸馏出来并通过冷凝获得。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连续地进行,其中将含有催化剂和未反应的酯Ⅱ及Ⅲ的惰性高沸点介质循环使用,并向该循环体系中加入新鲜酯Ⅱ和任选的Ⅲ-Ⅴ和二醇Ⅵ。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要求的方法,其中二醇以相当于酯Ⅱ-Ⅴ中的二羧酸单元的2-20倍摩尔量使用。
4、按照权利要求1-3中一项所要求的方法,其中温度为180-300℃。
5、按照权利要求1-3中一项所要求的方法,其中温度为200-280℃。
6、按照权利要求1-5中一项所要求的方法,其中压力为0.5-100毫巴。
7、按照权利要求1-6中一项所要求的方法,其中所使用的惰性高沸点介质是选自惰性高级二醇二烷基醚和聚亚烷基二醇二烷基醚的一种或多种溶剂。
8、按照权利要求1-7中一项所要求的方法,其中惰性高沸点介质以相当于酯Ⅱ-Ⅴ总重量的1-15倍重量的量存在于反应区中。
9、按照权利要求1-7中一项所要求的方法,其中惰性高沸点介质相当于酯Ⅱ-Ⅴ总重量的2-10倍重量的量存在于反应区中。
10、按照权利要求1-9中一项所要求的方法,其中酯Ⅱ和Ⅲ-Ⅴ和二醇Ⅵ是以酯的二醇溶液形式使用的,该醇溶液是通过用过量的二醇将二羧酸酯化,用过量二醇将具有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的二羧基二烷基酯进行酯基转移反应或用过量的二醇将高度聚合的酯Ⅲ-Ⅴ(x=>10)解聚来制备的。
11、按照权利要求1-10中一种所要求的方法,其中所使用的催化剂(e)是一种常规酸性或碱性酯基反应或酯基转移反应催化剂。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要求的方法,其中所使用的催化剂(e)是硫酸,磷酸或磺酸。
13、按照权利要求11所要求的方法,其中所使用的催化剂(e)是碱金属或碱金属醇盐。
14、按照权利要求11所要求的方法,其中所使用的催化剂(e)是一种或多种镁,锰,镉,铁,钴,锡,铅,铝或钛化合物。
15、按照权利要求10所要求的方法,它包括对于酯化反应或酯基转移反应使用后来作为催化剂(e)使用的同样的催化剂。
16、按照权利要求2-15的一项所要求的方法,它包括将催化剂(e)添加到回流的惰性高沸点介质中。
17、按照权利要求1-15的一项所要求的方法,其中具有大表面积的蒸发器是薄膜,降膜或短径蒸发器。
18、按照权利要求1-15的一项所要求的方法,其中具有大表面积的蒸发器是塔式的喷淋床。
CN99102563A 1998-03-03 1999-03-02 制备大环酯的方法 Pending CN12305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9808844A DE19808844A1 (de) 1998-03-03 1998-03-03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akrocyclischen Estern
DE19808844.2 1998-03-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30544A true CN1230544A (zh) 1999-10-06

Family

ID=7859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102563A Pending CN1230544A (zh) 1998-03-03 1999-03-02 制备大环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107496A (zh)
EP (1) EP0940399B1 (zh)
JP (1) JPH11315076A (zh)
CN (1) CN1230544A (zh)
AT (1) ATE302769T1 (zh)
BR (1) BR9900827A (zh)
DE (2) DE19808844A1 (zh)
PL (1) PL3317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34223A1 (en) * 2002-02-07 2004-02-19 Covalent Partners, Llc. Amphiphilic molecular modules and constructs based thereon
EP1481268A4 (en) * 2002-02-07 2005-06-29 Covalent Partners Llc NANOFILM AND MEMBRANE COMPOSITIONS
US20040106741A1 (en) * 2002-09-17 2004-06-03 Kriesel Joshua W. Nanofilm compositions with polymeric components
US10266512B2 (en) 2017-08-10 2019-04-23 Novus International, Inc.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heteroatom containing cyclic dim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223064A (de) * 1934-02-17 1942-08-31 Du Pon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onomerem Brassylsäureäthylenester.
DE1929550A1 (de) * 1968-06-28 1970-01-02 Techni Chem Co Th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cyclischen Estern von Dicarbonsaeuren
DE3225431A1 (de) * 1982-07-09 1984-01-12 Nisso Petro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Tokyo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akrocyclischen esterverbindungen
US4803288A (en) * 1986-03-20 1989-02-07 Nisso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Co., Ltd. Process for producing macrocyclic ester compounds
DE19515888A1 (de) * 1995-04-29 1996-10-31 Huels Chemische Werke Ag Verfahren zur kontinuierlichen Herstellung von macrocyclischen Verbindung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59912443D1 (de) 2005-09-29
PL331724A1 (en) 1999-09-13
ATE302769T1 (de) 2005-09-15
EP0940399B1 (de) 2005-08-24
BR9900827A (pt) 2000-01-11
US6107496A (en) 2000-08-22
EP0940399A1 (de) 1999-09-08
JPH11315076A (ja) 1999-11-16
DE19808844A1 (de) 1999-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428C (zh) 制备大环酯的方法
JP5301390B2 (ja) グリコリド製造用グリコール酸オリゴマー
CN103547556A (zh) 基本不含杂质的亚甲基丙二酸酯的合成
CN102076471B (zh) 一种萃取聚酰胺-6的连续方法
CN101273073A (zh) 制备聚甲醛均聚物或共聚物的方法
CN104292085A (zh) 一种制备聚甲醛二甲醚的装置及方法
US6245879B1 (en) Purification of 1,3-propanediol in carbonyl-containing stream
CN1125105C (zh) 由对苯二甲酸和丁二醇连续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方法
US4499261A (en) Process for the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CN1327459A (zh) 脱离子的对苯二甲酸双-β-羟乙酯的聚合方法
CN1230544A (zh) 制备大环酯的方法
CA2501346C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oligomers
US6812321B1 (en) Method for the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 from terephthalic acid and butanediol
EP4204475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comprising 2,5-furandicarboxylate units
CN1102157C (zh)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制备过程中副产物物流的净化
US20240002592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polyester comprising 2,5-furandicarboxylate units
CN104781248A (zh) 用于制备环状二酯尤其是丙交酯的方法
JP3837966B2 (ja) ポリテトラメチレンエーテルグリコ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17659368A (zh) 一种制备peit共聚酯的方法
RU2064940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мочевиноформальдегидных смол
CN117659362A (zh) 一种制备pent共聚酯的方法
EP4133003A2 (fr) Recyclage de polyacétal pour la production de polyoxyméthylènedialkyléthers
RU2466146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полиалкилметакрилатных присадок и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18005896A (zh) 一种环氧乙烷直接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方法
CN116554451A (zh) 生物基聚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