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5214A - 无绳电话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绳电话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5214A
CN1225214A CN97196301.0A CN97196301A CN1225214A CN 1225214 A CN1225214 A CN 1225214A CN 97196301 A CN97196301 A CN 97196301A CN 1225214 A CN1225214 A CN 1225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mobile phone
base station
calling
p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963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505C (zh
Inventor
R·J·瓦布尔顿
S·J·布特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LC
Original Assignee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LC filed Critical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LC
Publication of CN1225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52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50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0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06Call di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H04M1/72502Cordless telephones with one base station connected to a single line
    • H04M1/72505Radio link set-up procedures

Abstract

一种连到远程通信网络(7)的无绳电话基站(1)具有依据对由基站发送的寻呼信号的响应检测出手机(3a,3b)在用与否来处理输入呼叫的装置(11)。

Description

无绳电话设备
本发明涉及无绳电话设备,特别是涉及用于支持对用户加强服务的用户站设备(CPE)。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允许用户可互相交换地,高效率和灵活地既使用无绳或固定电话系统又使用蜂窝电话系统的服务应用,不需要复杂的步骤。
无绳系统与蜂窝系统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一般无绳手机随同连到固定远程通信交换线路的一个专门的无线电基站一起工作,而蜂窝手机将与当前提供最佳无线电通信线路的许多无线电基站中无论哪个进行通信。当手机与它的用户围绕覆盖区域移动时,蜂窝系统需要手机从一个基站转移到另一个。某些大规模的无绳系统,称为‘无线PBX’,提供通常的私人交换服务并在一个小的规定的区域,如一座建筑物或一个校园内允许使用不同基站的手机,但是输入呼叫始终是传送到相同的(固定的)交换线路上。
如果一个用户既有到无绳又有到蜂窝系统的通路,对于用户来说宁愿使用无论何时都可为他专用的无绳系统,使得蜂窝系统可得到的容量可由其它用户使用,因为无绳系统比较简单并且提供的价线比较便宜。无绳系统也可提供在蜂窝网络中得不到的特性。无绳和蜂窝手机两者通常利用无线电通信工作,但有时其它的无线通信媒体如超声或光信号(例如红外)也被采用,在本技术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无线“包括任何这样的通信媒体。
从前面的说明中可见,无绳系统具有某些与真正的“固定”系统共同的特点,和某些与完全“移动”系统如蜂窝系统共同的特点。
既能在无绳又能在蜂窝系统上工作的双用途手机已经开发出来了。一些例子描述在GB2225512,WO93/16534,WO93/16348,WO93/16549,WO93/16560和WO94/00946(全都是Motorola),EP0660626(Nokia),WO95/01070(Ericsson)中。这类手机中有些是依据移动站可以检测出的基站的类型在无绳和蜂窝工作之间自动切换。然而,这样一种手机的用户必须为输入呼叫拥有两个电话号码:每种系统一个,用户必须作出安排,使得对相应于用户当前未用的系统的号码的呼叫得到回答,例如通过建立呼叫转移到其它号码来实现。呼叫转移是发送到远程通信系统的控制层的一个指令,命令将到一个给定号码的所有呼叫(通常是指令发来的线路上的呼叫)切换到不同的指定的号码。应该与呼叫传递区分开来,在呼叫传递过程中,一个已经在进行中的单独的呼叫被重新指向到另一条线路上。后一种服务通常在公共交换网络上还未提供。
因此必须识别是否每个手机是处于与它的无绳基站在无线通信中,以便确定是否通过通常的固定交换线路将呼叫传送给它,还是通过蜂窝线路传送呼叫。在某些以上讨论过的现有技术的双模式系统中,手机检测到何时它与它的无绳基站脱离接触,并相应地启动呼叫转移到蜂窝号码。然而,这是难以实现的,因为手机刚刚超出范围时是不可能与交换局线路通信来建立转移的。因而需要所做的蜂窝呼叫建立在固定网络上的转移,这就依次需要固定的交换局有能力建立这样的一种呼叫转移,根据来自另一个号码(蜂窝电话)的指令,为拨到一个号码(固定线路)的呼叫建立呼叫转移。
为安全起见,许多呼叫转移服务只可能从呼叫将被转交的号码建立,对于那些可被远距离建立的服务(例如,从呼叫将被转移的号码建立呼叫转移),步骤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发生转移的号码必须被识别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保证到其它用户号码的呼叫的有意或故意的转移不被建立。
如果手机与两个系统都脱离接触(例如因为断电),可能希望呼叫被转移到一个常设的号码。在这些情况下,很清楚从手机启动转移是不可能的。
而且,如果手机是与无绳基站有关的几个中的一个,将打算给固定交换局线路的呼叫转移到蜂窝号码上可以防止其它接收输入呼叫的手机。
依据本发明,在此提供了一种无绳电话基站,包括:连接装置,用于连接到远程通信网络的交换连接处;无线通信装置,用于建立与一个或多个手机的无线通信,使手机与远程通信网络之间能进行电话通信;寻呼装置,用于将寻呼信号发送到每个手机;手机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由手机发送的对这样一种寻呼信号的响应,其特征在于该基站具有:呼叫处理装置,用于产生呼叫转移指令;和通过交换局连接发送所述的呼叫转移指令的装置,使网络依据通过寻呼信号响应检测出手机存在与否,把输入呼叫指向所述的交换局连接或在指令中规定的预定的其它连接。
依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方法,在远程通信网络上控制指向连接在此的无绳电话基站的呼叫的路由并安排与一个或多个无绳手机无线通信,其中基站发送寻呼信号到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手机,检测存在不存在对所述的寻呼信号的响应,产生呼叫转移指令,并在交换连接上发送所述的呼叫转移指令,使网络根据所述的寻呼信号存在与否将输入呼叫指向所述的交换局连接处或在指令中规定的预定的其它连接处。
本发明利用这样的事实,虽然手机走出基站范围时并未处于和固定的交换线路通信的环境中,然而基站本身仍然连到网络上。在通常的无绳电话系统中,为了保证手机处在与正确的基站正常通信的环境中,尤其是为了防止附近的任何其它用户的手机偶然的或者故意的窃听电话,当基站和手机中任一方启动呼叫时,它们将交换编码寻呼信号。本发明使用这个特性,依据无绳手机存在与否安排输入呼叫作不同的处理。
最好的做法是,安排寻呼装置周期性地发送寻呼信号,由检测装置作这样的控制,如果检测装置检测到对第一寻呼信号的响应,但没有检测到对下一个寻呼信号的响应,将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由寻呼装置发送进一步的寻呼信号。检测装置可以包括测量检测到的响应信号的强度的装置,安排寻呼装置在与响应信号的强度有关的速率上发送寻呼信号。
如果手机不在,即脱离与基站的无线通信,输入呼叫可以,例如,被转移到与同一个手机有联系的蜂窝号码上。在有多于一个手机的系统中,系统可被配置为没有手机存在时才转移呼叫。另外一种办法是,如果可区分打算给不同手机的输入呼叫(例如,利用在本技术说明书中其它地方描述的受呼号码识别服务),则可为这些不存在的个别手机安排呼叫转移,其它的呼叫继续被接收。可以设想其它的变更方案,例如,如果手机A不存在,手机B振铃而不是C:如果A和B都不存在,安排呼叫转移。
呼叫处理装置可以有:信号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从网络接收到的信号,指明呼叫方的标志和/或优先权;和连接选择装置,安排尝试与能够和基站无线通信的几个手机之一通信;被选的手机对信号检测装置和手机检测装置检测出的信号作出响应。该基站还可以包括呼叫者接口装置,该呼叫者接口装置包括选择产生装置,用于产生和发送邀请呼叫者发送附加的信号以便选择可用的手机中的一个的消息;和呼叫者响应装置,对选择这样一种连接的这样一种信号作出响应,该信号检测装置可以有检测信号的装置,该信号指明呼叫方的优先权和/或标志,和选择产生装置,根据信号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指明呼叫方的标志和/或优先权的信号,可被控制来提供连接(例如不同的手机,或应答机)这种信号检测装置可以对指明呼叫方优先权的振铃节奏或型式作出响应。
该基站可以有编程装置,用于对选择产生装置编程,依据检测到的受呼和/或呼叫号码选择提供哪个连接。
在所描述的形式中。如果呼叫转移服务可得到的话,本发明要求不修改现有的电话网络。对于某些最佳的特性,也需要呼叫线路标志(CLI)或受呼号码标志(CNI)。
现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方案,其中:
图1依据本发明示出用户房屋设备(电话设备),和有关的电话手机与交换线路;
图2示出组成图1的电话设备的部分的控制器和辅助设备;
图3示出也组成图1的电话设备的部分的呼叫处理器和辅助设备;
本实施方案也合并了与本发明有相同提交日期的从欧洲申请96305600.7和96305370.7要求专利保护优先权的我们的共同未决国际申请的发明。
图1示出一个依据本发明的用户基站设备1,具有一个无线电天线2,用于利用无绳协议和移动站3A,3B通信,和固定的连接,连到固定的电话器械4和应答机5。设备1藉助于固定的交换线路6连接到通常的公共交换远程通信网络(PSTN)7。为了在线路6上输入呼叫,可得到两个分开的电话号码,在此以后称为“主号码”和“替代号码”,移动单元3a和3b也可以(如对于移动单元3a所示)利用蜂窝协议,如GSM(全球移动远程通信系统)和蜂窝无线电系统通信,通过基本发送接收站8(BTS)和连到固定交换系统7的移动交换中心(MSC)9来实现。可由呼叫者如以通常方法连到交换远程通信系统7(或实在说是移动系统9)的呼叫者10对设备1的用户作输入呼叫。手机3a也有一个在蜂窝系统中的电话号码,在此以后称为“远距离号码”。
图2比较详细地示出电话设备1的部分,特别是控制单元11。控制单元11有来自无绳手机检测器13的输入和来自人工输入单元的输入(在此具体化为键盘15)。虽然在此示出的是一个分开的单元,人工输入也可利用电话3a,3b,4中一个的键板来提供。检测器13依次具有来自无绳手机机座16和无线电天线2的输入。寻呼机单元12也被提供,用于通过天线2发送寻呼信号到无绳手机,控制单元11具有两个输出,首先输出到呼叫转交单元14,该单元依次通过交换线路6输出到PSTN7。来自控制单元11的第二输出是到示于图3中的呼叫处理器单元20。
图3示出也组成设备1的部分的呼叫处理器单元20和各种辅助单元。和上面提到的来自控制单元11的输入一样,呼叫处理器单元也有受呼号码标志(CNI)单元22和呼叫线路标志(CLI)单元23。两者从交换线路接合处6检测输入信号。在前面的情形下,交换线路6输送振铃电流给检测器21,识别振铃电流的存在并将指明振铃电流的信号传送到受呼号码标志单元22。
呼叫处理器20可有选择地连到天线2,电话4和应答机5以传送输入呼叫,对呼叫处理器的各种输入作出响应。
呼叫处理器20是在钟24的控制下,呼叫处理器20也与响应检测单元25有关,该单元将输入返回到呼叫处理器20。在本实施方案中,呼叫处理器20也有到呼叫传递单元26的输出,该单元依次有到交换线路6的输出。
呼叫处理器20也有到选择处理器27的输出,该处理器依次有到呼叫者提醒信号发生器28的输出,该发生器本身有到交换线路6的输出。从交换线路6的进一步输入引向DTMF解码器29,该解码器29依次回送到选择处理器27,提供对呼叫处理器20的进一步输入。
呼叫处理器单元20也控制一个接地开关30,它使PSTN连结处6的各条线连接到“地”(零)电位,由此模拟在通常电话上的“重呼”按钮的操作。正如以下将要描述的那样,该开关可由“回路断开”信号发生器代替,或任何其它可被认作是由PSTN7发出的“重呼”指令的信号来代替。
允许几个用户使用同一条交换线路和虽然共同使用同一条线路,对于服务的各个用户都有个性化的服务内容的电话网络服务正在开发中。呼叫处理单元1被设计来使用这些服务,在许多情况下,是自动地操作而不是通过用户输入,以便提供附加的服务,特别是允许呼叫转交,有选择的呼叫传递和其它呼叫处理功能、以来自用户本身最少的附加输入对输入呼叫的性质作出响应,特别是本系统被设计为允许双模式无绳/蜂窝手机的用户可由同一个电话号码达到,不管他是否在他的无绳基站的范围以内,都可经过最经济的路由,不需要受呼方或呼叫方作复杂的输入就可接通。本系统也允许以对呼叫方和受呼方的性质最合适的方式让用户自动地处理各个呼叫,一旦系统已经按用户的要求作了配置,就不需要来自用户的任何专门的输入。
以下描述的呼叫处理单元1随同通常的无绳和/或固定手机,以及通常应答机5一起工作。然而,优选的做法是应答机的功能可合并到呼叫处理单元1中。还有的电话设备可连到交换线路6与单元1并行连接。在一个可能的方案中,呼叫处理单元1代替通常家庭无绳系统的基站,该家庭无绳系统是与一个或多个固定电话并联的。
呼叫处理单元1打算与现有的公共交换电话网络和蜂窝无线电网络一起工作,肛用已经存在或已被提议在不远的将来引入的网络服务。因此,电话网络管理者将提供呼叫处理单元1和一个适当的现有网络的服务包以便提供所有必要的功能。现在将对这些网络服务中某些项目进行描述。
呼叫线路标志(CLI)
指明呼叫来源的信号由网络发送到受付电话号码的一种服务。可以提供一种设备,适于将这些信号转换以便显示呼叫者的身份标志,使受付方能够识别呼叫者,并选择是否回答该呼叫,如果回答用名字向呼叫者问候,若在此时受呼方不能够回答则返回呼叫(如果呼叫者已经挂机后,设备存贮了显示的内容),允许使用“呼叫线路标志”(CLI),确定是否要回答此呼叫,以及连到控制单元的几条线上哪个手机在振铃的系统已经开发出来了。这样一种系统的例子公开在国际专利申请NO.WO95/235 26(SNI发明)之中。然而,这只是允许呼叫传送到连到路由设备上的所选的手机上,例如,保证输入呼叫传送到指定的分机上,避免对房间里当前正占用的其它分机用户的干扰。
受呼号码标志(CNI)
现在某些远程通信经营者引入一种服务,在其中多于一个的不同电话号码由同一条交换线路提供服务。为了识别受呼方,已经拨号到交换局的号码作这样的安排,依据拨号的号码振铃音调以有特征的方式改变。这称为“振铃音调信号”。例如,若所拨的号码是“主号码”,交换局使振铃电流以“双重铃声”发送,周期性地重发,正如在通常的电话系统中,例如联合王国的电话系统那样,若所拨的是“替代号码”由交换局启动送出单铃声,周期性地重复,(如在美国以及某些欧洲国家中通常的电话系统那样)。其它的振铃音调信号的变化也可使用;例如短与长的铃声的型式,三重铃声,等。受呼方,根据听到的振铃型式或音调信号,将辨认出所拔的是哪个号码,因而辨认出是哪种类型的呼叫;例如,号码可分配给家庭的不同成员,或者另一种办法,它们可以是同一个人的业务号码和家庭(私人)号码。
呼叫转移
一种网络服务,其中用户可将输入呼叫转移给另一个号码,通过对交换局编程重新安排呼叫的路由来实现,例如,藉助于在用户的电话键板上敲键的方法发送DTMF(双音多频)音调信号。当此服务启动时,PSTN将所有的输入呼叫传送到新的号码。
呼叫传递
在这种服务中,对一条交换线路所作的输入呼叫被中止,受呼方可以为呼叫方安排连接到第三方,原始的连接被释放,这种服务通常在私人交换局(PBX)中提供,以便使输入呼叫能从一条分机线传递到另一条分机线,一般通过使用接地键(通常称为“重呼”键)将输入呼叫“停止”,然后拨新的号码。这种功能是在呼叫进行中发生的(即在呼叫已被回答以后),但是在本实施方案中,设备被安排为一连接上受呼方就实施传递,在铃声加到手机以前进行。呼叫传递与呼叫转移的区别在于呼叫转移使所有输入呼叫由交换局拦截,直接传送到远距离的号码,没有卷入与所拨的号码有关的交换线路。呼叫转移包括较少的信号费用,即使线路已经在使用也将工作,但通用性较少,因为它不允许受呼方对不同的呼叫选择不同的处理,呼叫传递一般还未在公共交换网络上提供。
在本技术说明中所用的术语“规定路线发送”即包括呼叫转移又包括呼叫传递。也包括由基站将呼叫连到与它有联系的一个或其它设备(如,应答机或无绳手机)。
现在将描述本系统的详细操作。首先描述由控制单元11产生处理器20使用的呼叫处理设置。用户输入15(作为一个键盘示出)允许用户对呼叫处理器20编程,依据用户可能希望采用的许多准则,以不同的方法处理不同类型的呼叫。例如,用户可能希望区分对“主”号码以及对“替代”号码所做的输入呼叫(呼叫处理器20,正如将要描述的那样,可以通过不同的振铃音调信号来区分),或者通过作出呼叫的呼叫者的标志来区分(利用CLI)。用户可以希望当移动站3a不在无绳基站范围内时,只选择传送到蜂窝电话号码的呼叫,设备1指向主号码并且来自一定的所选的电话号码。这就保证只有来自一定的所选的呼叫者的业务电话可以到达他那儿:少量的紧急呼叫,和指定给其它用户或其它手机的呼叫由基站处理,例如传送到应答机5,传送到电话薄号码而不是用户自己的蜂窝电话号码也是可能的。当用户拿着他的手机离开,或返回到基站1的范围中时,用户输入15可用于在实时的基础上对控制器编程。然而,也可以事先编程,或者在每天/每周的固定时间操作(例如,在业务时间以外把业务呼叫传送到应答机),或者可以根据用户已知的未来日程预先规定的日程表操作。用户输入15也可用来配置成对于一定类型的呼叫(例如专门的CLI)根本不回答。这将是有用的,例如自动屏蔽来自己知源的骚扰电话。
下表示出一种呼叫处理的示范性型式,可由控制单元11和用户输入15编程到呼叫处理器20中。为了说明的目的,“主号码“可认为是用户的业务号码,“替代号码”是用户的私人号码。但它们可按用户需要的任何其它方式使用,例如辨认对不同家庭成员的呼叫。CNT          主号码                  替代号码CLI↓类型1       跟随手机3a           在基站上的任何手机类型2       手机3a,若在基站上    手机3b,若在基站上类型3       不回答                不回答常设        应答机                 在基站上的任何手机
在表1中识别四种呼叫线路标志,辨认为“类型1”、“类型2”、“类型3”和“常设”。“常设”是用于任何在其它类型下未专门辨认出来的呼叫线路标志。
类型1CLI可以是,例如,主号码的用户希望即使他离开基站也能够用他的蜂窝电话达到他这儿的业务同事。在这种情况下,呼叫处理器20将被编程为,如果手机3a并未被检测器13检测到,正如以下将描述的那样,呼叫被用PSTN的方法传递,移动网络8和9藉助于蜂窝网络进入在远距离号码上的用户手机3a。然而,同事们也可以希望联系的是地点而不是人,他们可以通过拨“替代号码”而不是“主号码”做到这点。
对于类型2中的呼叫线路标志,在本例中主号码和替代号码被用来通过对不同手机振铃来联系家庭的不同成员等。
类型3,例如,是已知骚扰呼叫者的呼叫线路标志,没有一个用户希望回答对他的任何呼叫。在现有的系统中,用户可以利用呼叫线路标志显示来确定是否提起受话器,然而电话仍然在振铃。受呼方在回答呼叫以前,必须检测CLI显示,一台应答机,如配备的话,若用户不拾起它的话,仍然回答呼叫。然而,尽管仅仅知道,企图呼叫的骚扰呼叫者可能对这样呼叫的受害者是非常苦恼的,在所描述的实施方案中,系统将不把呼叫传送到任何手机(或其它设备,如应答机5),并简明地出现带有铃声的呼叫者号码,而受呼方甚至没有觉察到。
最后,对于未落在任何规定的类型中的呼叫线路标志有一个常设状态,依据是否拨打“主号码”或“替代号码”,常设状态可以有不同的传送路径。
由控制单元11设置的设置值可以包括依次使用的条件等级体系,在表1中所示的优选条件未被回答的情况下可依次使用。在每种情况下,等级体系最终或者结束在应答机,或者结束在“不回答”上。也应该理解,表1示出的是在特定时间上的设置值。控制器可被设置成对呼叫处理器编程,依据预定规定的日程表改变配置值,这种日程表可以是每天的体系,或者是固定的“一天中的时间”的日程表。例如,在夜间,所有的呼叫可传送到应答机。
控制单元11有来自手机检测器13的第二输入。这使得控制器能够依据是否双模式手机3a在无绳基站天线2的范围内设置处理器20回答呼叫或把它们转交到蜂窝号码。
寻呼系统用来确定是否手机3a,3b在无绳基站天线2的无线通信范围以内,这是已知的无绳寻呼系统的一种改进,它在企图从手机发呼叫或有呼叫到手机时操作。在这个修改的方案中,寻呼机12周期性地发送查询信号,看看是否有呼叫,如果手机在范围以内,将用通常的方法作出响应,检测器13确定是否来自寻呼机12的信号已经被响应,如果手机重新缺席,或重新出现,就相应地启动或撤销呼叫转移。为了避免频繁的重新设置呼叫转移系统接通或断开,这种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如果手机3a接近基站2的范围的极限位置时就是这样。呼叫路由功能可安排为只有当预先规定数量的相继的寻呼信号,例如是三与寻呼信号取得相同的响应时才由控制单元11启动操作。
如果检测到变化,寻呼的速度可以增加,使这样连贯的寻呼可在比原来更短的时间尺度上进行,辨别变化更快些。也可根据检测的信号电平来改变寻呼的速率,使得更可能做容易识别的转移。
检测器13可具有第二个操作模式,其中可检测在机座16中手机3a的存在。如果基站有多于一个有关的手机,检测器13可辨别哪些手机是在用的。机座16可辨别每一个手机。机座16也可作为手机3a的电池充电器,辨认手机可以实现的一种可能的方法是对每个手机3a,3b提供电气连接的不同配置,与机座16上的不同接线端相兼容,这样一来,机座可以检测出它的接线端上哪一个连到手机3a或3b,因而哪个手机在机座16中。
可以有多于一个机座16,允许同时存放几个手机,或者给它们的电池充电。每个手机可以有它自己专用的机座,因此给定的机座被占用就表明各自的手机在用。另一种方法是,每个机座可容纳任何手机,有一种如上所述的装置可辨别当前占用它的手机。
当然,也可这样安排,当手机在机座中时,无线系统连续地查询手机。另外,机座可检测是它被占用,当手机起初放入机座时,手机就被查询,一旦有响应,只要机座仍然被占用,就可推断出手机在机座中。当机座被腾空时,重新开始查询。
控制器11将它的指令编译到呼叫处理器,既依据来自输入设备15的人工输入,又依据检测器13的输出。如果在无绳手机未检测到时,所有指定给“主号码”的呼叫要被转移到蜂窝号码,控制器11利用呼叫转移单元14建立呼叫转移,发送必要的DTMF信号,通知在PSTN7中的交换局,到相关手机“主号码”的呼叫要转移到“远距离离号码”,这是与手机3a有关的蜂窝电话号码。指定给“替代号码”的呼叫仍不转移。
这种方案当手机3a无论何时离开基站2的范围时,允许把对手机3a的“主号码”的所有呼叫自动转交到远距离号码,当手机回到基站2的范围以内时,这样的转移被撤消,不需要用户任何的人工输入。确实,用户不需要知道他是否在基站2的范围以内还是以外。
用户输入15可用来编程,只在一定的时间上由控制器11转移呼叫,通过对控制器11编程使在其它时间上来自检测器的指示无效。
如果呼叫传递特性提供的话。还可以加上一些特性。如希望对一个规定的主号码(例如,具有预先规定的CNI)要有选择地传送到远距离号码,例如,只要它们具有规定的CLI类型,和/或只要它们未被手机3b回答,控制器不指向呼叫转移单元14为所有输入呼叫建立呼叫转移。相反,输入呼叫被呼叫处理器20单独地处理,如果需要的话,处理器可把输入呼叫传送到其它的交换线路。在这种情况下,当有输入呼叫时,只需查询手机。
现在将描述呼叫处理单元20和它的外围的操作。
呼叫处理单元20由控制单元11配置,以便依据在输入呼叫时间所做的各种输入以不同的方法处理不同类型的输入呼叫。这些输入是:
1)时间,如钟24所示,
2)受呼号码(即主或替代),由受呼号码指示器22确定,
3)呼叫线路,由呼叫线路识别器23指明
受呼号码藉助于振铃电流检测器21来识别,该检测器检测振铃电流的脉冲,此振铃电流的型式被传送到受呼号码识别器22,确定从PSTN交换局发送的是哪一种振铃音调信号,因此确定所拨的是哪一个和交换线路6有关的电话号码。在本例中,利用两个可能的号码,受呼号码识别器只需辨别是否音调信号是专用于号码之一的(例如“主号码”);任何其它的音调信号必须,按规定,是用于其它号码的。提供不同振铃序列原来目的是使用户能够辨别所拨的是哪个号码,因而可适当地回答呼叫,然而实际上振铃序列可以由人工很容易地区别开选出来。可是,如果振铃电流检测器21和受呼叫码识别器22可以区分它们,则振铃音调信号中更细微的差别可用于本发明的系统中。
呼叫处理器20根据不同的输入动作,按照它的编程,把呼叫只传送到设备3a,3b,4和5中的某一个,如果从所选的设备3a,3b,4和5未接收到响应,这个事实由响应检测器25检测出来。响应检测器25对接收到的振铃电流的脉冲数计数。如果达到了预定的脉冲数,通知呼叫处理器20移到等级体系中的下一个条件。
在可选的启动步骤中,如果呼叫传递可提供和可选择,呼叫藉助于呼叫传递单元26传送。呼叫传递单元26通过线路6把消息发送到PSTN7,通知它把呼叫传递到远距离号码,例如和手机3a有关的蜂窝号码。在接收到输入呼叫的基础上,呼叫处理器20首先利用接地开关30将来自PSTN7的连接处6接地,该接地开关执行在通常电话上‘R’“或重呼(recall)”按钮的同样功能,以便‘停止’在PSTN7中的呼叫。在呼叫根本未被回答的情况下,连接简单地保持‘停止’,直到呼叫者挂机。可以理解,其它信号,例如‘回路断开’,可由PSTN辨认为‘重呼(recall)’信号,接地开关30可由任何这样一种信号的产生器来代替,该信号可由设备所用的PSTN辨认。
现在描述呼叫处理器的另一种特点,这种特点使呼叫者10以及受呼方,对呼叫如何被回答有发言权。当呼叫处理单元20从某些或全部呼叫类型中依据一天中的时间检测到具有规定的CLI和CNI,它就回答此呼叫(即进行“脱钩”)并通知选择产生器27发送提醒信号到呼叫者10。这个提醒信号是一种产生话音的“菜单”,提供呼叫者10某些选择。这些选项由呼叫处理器单元20依据来自控制单元11的编程来选择。例如,选项可依据各个呼叫的CLI和CNI,一天中的时间和手机3a,3b的在用与否来选择。由选择产生器27产生的选项被呼叫者提醒信号单元28处理成话音消息,在PSTN7上发送到呼叫者。话音消息邀请呼叫者利用话音命令或STMF音调信号发送选择信息。选择信息通过PSTN交换局7和交换线路6从呼叫者10返回接收到并由DTMF解码器29解码以辨别所提供的选项中哪项已被选中。所选择的选项从所选的已激活的手机3a,3b,固定电话4,或应答机5输入到呼叫处理单元20。在所选的手机未被回答的情况下,响应检测器25使呼叫处理单元20或者工作在正如已描述过的另一个条件的常设值,或者返回到选择产生器,提供一个修改的选项目录,略去有故障的选项。
当可能的时候,通过在网络中建立呼叫转移而不是使用呼叫传递单元26,这样转移的呼叫可被较快地连接上,不需要用户的呼叫处理单元1或交换连接6为每个呼叫都要卷入,特别是,即使交换连接6正在使用也允许转移这种呼叫。
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实施方案的其它变更也是可能的。例如,如果日程表的特性不需要,则钟24可省去。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呼叫处理将依据人工输入和手机的检测(或另外一种方式)来处理。

Claims (20)

1.一个无绳电话基站,包括:连接远程通信网络的交换与连接点的装置;无线通信装置,用于建立与一个或多个手机无线通信,使在手机与远程通信网络之间能进行电话通信;寻呼装置,用于发送寻呼信号到每个手机;和手机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由手机发送的对这样一种寻呼信号的响应;其特征在于基站具有呼叫处理装置,用于产生呼叫转移指令和在交换局连接处发送所述的呼叫转移指令,使网络依据由寻呼信号的响应检测出的手机在用与否,把输入呼叫指向所述的交换局连接处或预先规定的在指令中指定的其它连接处。
2.一种依据权利要求1的无绳电话基站,其中的寻呼装置被安排成周期性地发送寻呼信号,由检测装置这样地进行控制:如果检测装置检测到对第一寻呼信号的响应,但未检测到对下一个寻呼信号的响应,将由寻呼装置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发送另外的寻呼信号。
3.一种依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无绳基站,检测装置包括测量检测到的响应信号的强度的装置,寻呼装置被安排成在与响应信号强度有关的速率上发送寻呼信号。
4.一种依据前面任何权利要求的无绳电话基站,基中无线通信装置被安排为与一个以上手机建立无线通信;呼叫处理装置带有信号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从网络接收到的信号,这些信号指明呼叫方的标志和/或优先权,和连接选择装置被安排成试图与手机中的一个手机通信,该手机是随由信号检测装置和手机检测装置检测出的信号而选出的。
5.一种依据权利要求4的无绳电话基站,还包括呼叫者接口装置,该呼叫者接口装置包括选择产生装置,用于产生和发送邀请呼叫方发送附加的信号以便选择可用的手机之一的消息,和呼叫者响应装置,对选择这样一种连接的这样一种信号作出响应。
6.一种依据权利要求5的无绳电话基站,其中信号检测装置具有检测指明呼叫方的优先权和/或标志的信号的装置,其中根据由信号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指明呼叫方的标志和/或优先权的信号,控制选择产生装置,以便提供连接。
7.一种依据权利要求6的无绳电话基站,具有编程装置,用于对选择产生装置编程。依据检测到的受呼和/或呼叫的号码选择提供哪种连接。
8.一种依据权利要求4到7中任一项的无绳电话站,其中信号检测装置对指明呼叫方优先权的振铃音调信号或型式作出响应。
9.一种依据权利要求4到8中任一项的无绳电话基站,其中所提供的连接中的一种是连到应答机。
10.一种控制呼叫路由的方法,这些呼叫是在远程通信网络上指向连在其上的无绳电话基站并安排与一个或多个无绳手机无线通信的,其中基站发送寻呼信号到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手机,检测对所述的寻呼信号的响应存在与否,产生呼叫转移指令,和在交换连接上发送所述的呼叫转移指令,使网络,依据检测到所述的寻呼信号存在与否,将输入呼叫指向所述的交换连接处或预先规定的其它在指令中指定的连接。
11.一种依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寻呼信号被周期性地发送,如果检测到对第一寻呼信号的响应,而未检测到对下一个寻呼信号的响应,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发送另外的寻呼信号。
12.一种依据权利要求10或11的方法,其中检测响应信号的强度,并在与响应信号的强度有关的速率上发送寻呼信号。
13.一种依据权利要求10,11或12的方法,其中输入呼叫被传送到各个手机,以响应从网络接收到的信号和所述的手机在用与否。
14.一种依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信号的特征在于呼叫方的标志和/或由呼叫方选择的优先权。
15.一种依据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信号的特征在于由呼叫方拔打的电话号码。
1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14或15的方法,其中手机选择是依据由呼叫方启动的信号选取的,以便对由基站提供的选项作出响应,所提供的选项是依据检测到的手机在用与否和/或从网络接收到的信号而选取的。
17.一种依据权利要求13,14,15或16的方法,其中呼叫可被传送到应答机或服务设施。
18.一种依据权利要求13,14,15,16或17的方法,其中呼叫可被传送到另一个手机。
19.一种基本上如参考附图所描述的电话设备。
20.一种基本上如参考附图所描述的控制呼叫路由的方法。
CNB971963010A 1996-07-11 1997-07-07 用于寻呼无绳电话的方法和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114350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96305601 1996-07-11
EP96305601.5 1996-07-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25214A true CN1225214A (zh) 1999-08-04
CN1143505C CN1143505C (zh) 2004-03-24

Family

ID=8225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71963010A Expired - Lifetime CN1143505C (zh) 1996-07-11 1997-07-07 用于寻呼无绳电话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010003706A1 (zh)
EP (1) EP0910914B1 (zh)
JP (1) JP2000514620A (zh)
CN (1) CN1143505C (zh)
AU (1) AU3453597A (zh)
CA (1) CA2260140A1 (zh)
DE (1) DE69730715D1 (zh)
WO (1) WO19980030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99682A1 (en) * 1998-11-06 2000-05-10 Alcatel Cordless telephone system
DE19914402A1 (de) * 1999-03-30 2000-10-12 Bosch Gmbh Robert Verfahren zur Rufumleitung und Telekommunikationsendgerät
EP1111886A1 (en) * 1999-12-23 2001-06-27 Sony International (Europe) GmbH Telephone apparatus
WO2001080578A1 (en) * 2000-04-14 2001-10-25 Stratos Global Limited Cellular radio system
FR2808405B1 (fr) * 2000-04-26 2003-06-13 Sagem Procede pour appeler un terminal telephonique d'un reseau local de telephonie cellulaire et reseau local associe
US7680511B2 (en) * 2000-06-14 2010-03-16 Ascendent Tele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via virtual office telephone extensions
US7372955B1 (en) * 2001-02-26 2008-05-13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a wireless network from a handset connected to a public wiring network
US7075904B1 (en) 2001-11-16 2006-07-11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casting messages to select mobile recipients
US7424283B1 (en) 2001-11-16 2008-09-09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billing for multicast communications to wireless terminals
US7046783B1 (en) * 2002-02-07 2006-05-16 At&T Corp. Seamless re-direction of calls between home and mobile telephones
US7496357B2 (en) * 2002-03-04 2009-02-2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utomated telephone assistant devic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ATE355710T1 (de) * 2002-09-09 2006-03-15 Bmd Wireless Ag Verfahren zur integrierten kommunikation in einem mobilen telekommunikationsnetz, vermittlungszentrum, integriertes endgerät und telekommunikationsnetz
US20040052360A1 (en) * 2002-09-18 2004-03-18 Tony Tsai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screening and filtering disturbance for the incoming phone call
TW200420075A (en) * 2003-03-18 2004-10-01 Tai-Her Yang Combined and standalone hand hel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40203680A1 (en) * 2003-04-08 2004-10-1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Integrated wireline and wireless service
US9042371B1 (en) 2003-04-10 2015-05-26 Rpx Clearinghouse Llc Integrating telephone lines with packet connections
US20040235482A1 (en) * 2003-05-21 2004-11-2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Integrated wireline and wireless service using a common directory number
US20050068938A1 (en) * 2003-09-28 2005-03-31 Telecommsoft Corporation Internet Enhanced Cordless Telephone System
US20050090271A1 (en) * 2003-10-24 2005-04-28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Call routing configuration from a mobile terminal docking station
US20050174992A1 (en) * 2004-02-09 2005-08-11 Files Ray G. Landline telephones converted to transmit and receive cell phones telecommunication
US20050239496A1 (en) * 2004-04-14 2005-10-27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obile terminal with wired and wireless network interfaces
EP1599057B1 (en) * 2004-05-19 2006-07-05 Alcatel Telephone message forwarding method and device
US7760704B2 (en) * 2004-06-29 2010-07-20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l routing and paging across different types of networks
US20060019605A1 (en) * 2004-07-20 2006-01-26 Jeng-Jye Shau Wireless signal transfer by sound waves
WO2006104887A2 (en) * 2005-03-25 2006-10-05 Schulein Robert B Audio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7573837B1 (en) 2006-04-19 2009-08-11 Sprint Spectrum L.P. Establishment of multicast Push-to-X over Cellular (PoC) communication
US20080141352A1 (en) * 2006-12-11 2008-06-12 Motorola, Inc. Secure password distribution to a client device of a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2123A (en) * 1990-01-08 1993-06-22 Motorola, Inc. Registration and automatic call redirecting for cordless telephone systems
GB2241851A (en) * 1990-03-09 1991-09-11 Philips Electronic Associated Optimising transmitter power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MX9100944A (es) * 1990-09-04 1992-05-04 Motorola Inc Metodo y aparato para la transferencia selectiva de llamadas en comunicadores personales inalambricos
BR9304158A (pt) * 1992-02-06 1994-08-02 Motorola Inc Sistema de comunicações, unidade portátil móvel, e processo de operar sistema de comunicações
US5559860A (en) * 1992-06-11 1996-09-24 Sony Corporation User selectable response to an incoming call at a mobile station
US5600704A (en) * 1994-08-30 1997-02-04 Ericsso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ioritized routing of telephone calls to a subscriber
DE4440500A1 (de) * 1994-11-12 1996-05-15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Kommunikationssystem
GB2297455B (en) * 1995-01-28 1999-07-14 Motorola Ltd Automatic call divert for cordless telephone system
EP0740482A1 (en) * 1995-04-28 1996-10-3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Telephone management system for answering a transfering calls in a system including a mobile cellular pho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910914B1 (en) 2004-09-15
AU3453597A (en) 1998-02-09
US20010003706A1 (en) 2001-06-14
WO1998003002A1 (en) 1998-01-22
CA2260140A1 (en) 1998-01-22
DE69730715D1 (de) 2004-10-21
CN1143505C (zh) 2004-03-24
JP2000514620A (ja) 2000-10-31
EP0910914A1 (en) 1999-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505C (zh) 用于寻呼无绳电话的方法和设备
US6192231B1 (en) Telephone apparatus
EP064707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he incoming directory number when multiple directory numbers are assigned to one wireless device
CN1582596B (zh) 电信网络中控制及启用移动电话中高级服务和用户界面的方法、装置和配置
EP1404099A1 (en) Internet telephone apparatus and internet telephone system
US20080226055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 Callback/Callback Reminder Feature
CN1149371A (zh) 在通信网中使用信令辅助重拔建立呼叫的方法和装置
AU3769899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a call for a mobile station using either a wireless network or a wireline network
CN101019449A (zh) 蜂窝和桌面电话之间的通信会话切换
CN1894948A (zh) 用于向蜂窝电话转发电话呼叫的方法和系统
CN100426921C (zh) 用于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时区中断的系统和装置
MXPA96006703A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radio-localization of two ways, to provide call control
AU75026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in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JP2003219018A (ja) 通信端末装置
JP3296323B2 (ja) 電話転送方法および電話転送システム
CN1589056A (zh) 通过固话网络实现phs系统接入的方法及其系统
JPH0456586A (ja) 無線呼出装置
JPH11355828A (ja) 統合通信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KR20000024011A (ko) 유선 전화 부가 서비스의 자동적인 활성 및 비활성 방법
JPH04150425A (ja) 移動局装置
EP109051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ll redirection
JP2002507861A (ja) 接続用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GB2305330A (en) Telephone call forwarding apparatus
JPH04107042A (ja) 交換アダプタ
JPH0618392B2 (ja) 回線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