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2214A - 逆向反射交通标志 - Google Patents

逆向反射交通标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2214A
CN1222214A CN96180346A CN96180346A CN1222214A CN 1222214 A CN1222214 A CN 1222214A CN 96180346 A CN96180346 A CN 96180346A CN 96180346 A CN96180346 A CN 96180346A CN 1222214 A CN1222214 A CN 1222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ase
rectroreflective sheet
level package
adhesive
traffic sig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80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L·艾里克森
L·M·赫洛克
L·D·里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M Co
Original Assignee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 filed Critical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
Priority to CN961803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22214A/zh
Publication of CN1222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22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交通或道路标志。它包括固定在支承基底(16)上的逆向反射片(12)。所述的支承基底包含聚合纤维增强的可浇铸胶结质组合物。该支承基底包含密集并排地装在可分散包装物中的一个或多个可分散一级包装件。

Description

逆向反射交通标志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逆向反射路面交通标志。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由连接在支承基底上的逆向反射片构成的交通标志。所述的支承基底包含可浇铸组合物的增强元件的一级包装件(primary package)。
发明背景
逆向反射材料具有将入射光反照到其光源的性质。这种优异性质使得逆向反射片广泛应用于各种制品。逆向反射片常用于平面制品,如交通标志和障碍物。
世界各地使用着逆向反射的交通标志或道路标志引导路面上的驾驶人员。制造标志的方法一般是将逆向反射片连接到支承该片的基底上。常见的支承基底包括铝和钢,虽然木材和钢筋混凝土材料也已使用。
由于与钢或钢筋混凝土相比重量较轻,所以铝支承基底是有用的。而且铝不象钢那样易受腐蚀。为了防止氧化,常常涂覆保护性涂层,如铬化处理涂层。钢支承基底虽然坚固而又刚性,但可能较重和易于腐蚀。为防止湿气和环境因素使钢腐蚀而质量变差,必须涂覆保护性涂层。在某些地方,用于交通标志的铝或钢支承基底常被损坏,甚至盗去将这些金属用于其它用途,如作为炊具和建筑材料。
木制支承基底不如铝或钢坚固或刚性,而且还有气候老化问题。
由于钢筋混凝土是刚性、坚固和可浇铸的,所以它也可用作支承基底材料。然而,为了防止钢筋因受水和环境因素腐蚀或降解后与支承基底分离,这些基底可能较厚。为使钢表面钝化,一般在钢筋上覆盖至少2英寸(5厘米)的混凝土。
因此,需要一种支承基底材料,它具有足够强度、耐气候老化性、足够长的寿命、价廉,而且不含易于转用于其它用途的金属。
发明的概述
本发明提供包含连接在支承基底上的逆向反射片的交通或道路标志。所述的支承基底包含聚合纤维增强的可浇铸胶结质组合物。
这些纤维增强的胶结质组合物,或更具体地普通水泥基组合物,是特别合适的支承基底材料。由这种材料构成的支承基底重量较轻,因为可以用它作的基底较薄(约0.25英寸(0.64厘米)厚)。另外,这种纤维增强的混凝土状基底是坚固、易延展、耐腐蚀和耐气候老化的。聚合纤维有助于控制由于裂缝延长而引起的断裂。制造这些基底可以不用焊接、不用切割也无废弃物。另外,本发明的聚合纤维增强的基底可以钻孔,例如可以钻螺钉孔,以便根据需要将该标志固定在另一块基底或杆子上。
这种材料的成本一般比铝、钢或钢筋混凝土更低。另一些优点包括易于处理,并可将其浇铸成各种形状和尺寸。
本发明的支承基底包含一个或多个可分散的一级包装件。每个包装件包含许多可在分散条件下加入可浇铸组合物中并基本上保持直线排列的长度直径比(aspect ratio)大的聚合纤维。每个一级包装件是按有控制的方式破坏的,使得其中的纤维按基本上非缠结的方式释放到可浇铸的组合物中。较好在分散前用周边包装带(perimeter wrap)使纤维基本上保持直线排列。
该支承基底较好有一个基本上平的表面,以便将逆向反射片(可能是平的,且通常是不易弯曲的)有效地连接在该基底上(例如用粘合剂、机械固定物、镶嵌模塑)。
两类常见的逆向反射片,即微球型逆向反射片和立方角型逆向反射片,适用于本发明。封闭式透镜逆向反射片特别适用于本发明。逆向反射片一般有至少两个主表面。第一主表面一般基本上是平面的,第二主表面是反射性的。
逆向反射片的第一主表面(即基本上平的表面)一般用粘合剂粘接到基本上平的支承基底表面上。许多种粘合剂适于将逆向反射片粘接到支承基底上。该粘合剂较好是压敏粘合剂。合适的压敏粘合剂例如包括与大量增粘剂和丙烯酸类粘合剂混合的烃类弹体。在本领域中已知是用它把逆向反射片粘接到金属基底上。
任选地,在用粘合剂把逆向反射片粘接到支承基底上之前还可以使用底涂层,以便提高逆向反射片与支承基底间的粘合性。
本发明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包括用机械固定物(如U形钉(staple)、铰链(anchor)、铆钉、螺丝、钉子等)把逆向反射片连接到支承基底上。另外,逆向反射片可镶嵌模塑到支承基底上。
本发明的交通标志一般至少约为0.70厘米厚,但其厚度随用途所需的物理性质而异。
附图简介
图1是交通标志的截面图,它用粘合剂层(14)将逆向反射片(12)连接到纤维增强的胶结质(cementious)支承基底(16)上。
图2是细长增强元件(22)的包装件的示意图,图中包括其一级包装物(primary containment means)(24)。
这些附图是理想化的,并不按比例绘制。它们仅是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定义
本申请中使用:
“可浇铸组合物”是指可以浇铸成形或用其它技术(如用于胶结质组合物的喷浆法)涂覆于表面上的可流动组合物;
“浇铸面”是指浇铸过程中与模具接触的支承基底表面(较好是与逆向反射片连接的表面);
“分散剂”是指可浇铸组合物中所含的用于从纤维束中释放纤维的水;
“暴露面”是指浇铸过程中敞开在空气中的支承基底表面。
说明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
支承基底
根据交通标志所需的用途,本发明的支承基底可浇铸成各种形状和尺寸。例如,该基底可以是多边形、圆形、三角形等。该基底较好有两个主表面,至少一个主表面基本上是平的,以便提高与逆向反射片的粘合性。支承基底基本上可以有任意厚度,但厚度一般至少为0.125英寸(0.32厘米)。支承基底的厚度较好为0.25-1.5英寸(0.64-3.8厘米),更好为0.50-1英寸(1.27-2.54厘米)。这样的厚度范围降低了材料成本,但仍提供足够的强度、韧性、延展性和冲击强度。
加入增强元件可提高可浇铸组合物的性能。例如将增强元件加入到胶结质组合物(如水泥浆、灰泥和混凝土)中,用以提高强度或减少表面断裂倾向。增强元件包括各种形状,但一般具有细长结构(即主轴的尺寸明显大于次轴的尺寸)。这些细长结构包括具有基本上圆形截面的棒形细丝、为减少拉出倾向而具有螺旋状扭曲结构或制成截面不均匀的平带(flat strip)、或以棒状细丝扭曲结构为基础的缆状结构。用作增强元件的材料包括金属、合成聚合物材料和天然材料。
在胶结质组合物(cementitous composition)中(如水泥浆、灰泥和混凝土),该材料的冲击强度、挠曲强度和韧性随组合物中增强元件的百分数的增加而增加。然而,增强元件的加入量实际上有一个限制,因为超过这个限制,增强元件可能相互缠结,形成球或其它不合要求的聚集体。
适当选择增强元件的长度和直径的标准(如长度直径比)可有助于减少聚集的倾向。然而,用这种方法来获得更好的混合能力是困难的,因为这类变化有损于元件的增强能力。
将增强元件加入到胶结质组合物中的方法对于实现增强元件的高加入量也起着主要的作用。例如,如果需要高体积浓度的增强元件,则必须在较长的时间内以非常低的浓度,以基本上单根纤维的方式将长度直径比大的增强元件加入到胶结质组合物中。
由于运输过程中遇到的振动和碰撞,棒形增强元件可能在运输容器中发生缠结和聚集。聚集的元件就不易从运输容器中倒出,难以加入到胶结质组合物,除非分离成单个的元件。已用各种机械技术和气动技术将聚集的元件分离成单个的元件,并将其呈雨状加入到混凝土状混合物中。
用于可浇铸组合物,特别是胶结质组合物的增强元件常用比胶结质组合物的常见组分高得多的长度直径比。而这种长度直径比方面的差异又使得难于将增强元件能均匀地加入到胶结质组合物中,特别增强元件的体积百分数很高时。
本发明使用细长增强元件的一级包装件,用它可以在单个步骤中将高体积百分数的增强纤维加入到胶结质组合物中,并基本上均匀地将各个增强元件加入到在整个胶结质组合物中,而不会形成“球”或类似的不合要求的聚集形式。增强元件的材料较好是聚烯烃、聚酯、聚酰胺、聚酰亚胺、或聚砜聚合纤维。每根纤维的直径较好约为0.01-0.02厘米。
增强纤维的体积百分数一般为0到8%,较好至少为1.5%体积。纤维的体积百分数随物理性能要求而异。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包括装有二级包装中的许多一级包装件。该二级包装可以是另一种周边包装带、袋子、箱子或其它合适的包装物。二级包装件包括可分散的包装物。其分散可在(1)可浇铸组合物中存在的分散剂(即水)和(2)可浇铸组合物和二级包装件的基本上同时机械混合的共同作用下进行。二级包装物内紧密地装有增强元件的许多一级包装。
图2中增强元件20的一级包装件包含许多密集并排在可分散一级包装物24中的细长增强元件22。该一级包装物较好包括含这样一种组合物的周边包装带(wrap),该组合物在胶结质组合物中所含的水和基本上同时的机械混合的共同作用下至少可部分破坏其连续性,从而释放出一级包装件中的物料。破坏基一级包装物的连续性是指释放出细长增强元件,并可以将该元件均匀地混合到可浇铸组合物中。
适用于胶粘质含水组合物的可水分散的包装物包括,但不限于纤维素纸、用可水溶胀或可水分散的粘合剂饱和的纤维素纸以及可水分散的PSA带结构。适用于可水分散包装物的可水溶胀或可水分散的粘合剂包括,但不限于聚糖、明胶和聚(甲基)丙烯酸。可水溶胀或可水分散的粘合剂可用常用来将粘合剂涂布到纸类材料上的几种方法,将其涂布到可水分散的包装物上。这些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辊涂法、挤压辊饱和法、刀涂法和凹槽辊涂布法。可水分散包装物的基重、粘合剂的类型和粘合剂的加入量都可用来控制分散能力,即将一级包装物的连续性破坏到足以释放出增强元件所需的时间。
纤维状增强元件20的圆柱形一级包装件易于按如下方法由纤维束制成,即按螺旋形重叠的方式用可水分散包装带作为包装物缠绕覆盖在增强元件芯上,然后将纤维束切割成所需长度的增强元件。通过使用较高基重的一级包装物、使用粘合剂加入量较高的一级包装物、或仅仅增加一级包装物24的重叠量或重叠层数,可以延长增强元件20的一级包装件的分散时间。
在纤维带被切割成增强元件的一级包装件后,为防止重叠带的上端解卷,一级包装物应具有足够的内聚引力。如果在相邻层间没有足够的内聚引力,当一级包装物缠绕在增强元件周围时,可将任选的可分散粘合剂涂布在一级包装物的外表面上,如可分散热融粘合剂、可分散转移粘合剂、或水溶性粘合剂涂层。选择可分散粘合剂,较好使得它可被用于分散一级包装物的水分散。
可分散的收缩缠绕材料可用作一级包装物的周边包装带。除提供收缩缠绕能力外,合适的材料也必须具有与上述材料基本上相似的分散性能。
不管增强元件的一级包装件的形状或设计如何,较好使每个一级包装件周围的周边包装带保持在足够的张力下,以便基本上限制细长增强元件的相互侧向移动。限制增强元件的相互侧向移动可防止在运输或加入到可浇铸组合物中时过早释放出增强元件。除了通过明显减少在临界混合点时加入胶结质组合物中的增强元件的体积而提供将增强元件加入可浇铸组合物中的便利和有条理的方法以外,包装件还提供难得的运输优点,因为它可使增强元件保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聚集的结构中。另外,与未压实的增强元件的可比体积相比,一级包装件要密实得多,从而在未压实增强元件占据的相同体积内可运输更多重量的增强元件。
增强元件的圆柱形包装件的高度约为0.25-20厘米,较好约为1.0-10厘米,直径约为0.25-20厘米,较好约为1.0-10厘米。尽管该尺寸范围可能产生与常见胶结质组合物的其它组分的尺寸和形状明显不同的一级包装件,但该增强元件的一级包装件仍易于基本上均匀地混合到胶结质组合物中。当破坏周边包装带的连续性及其施加在增强元件上的张力时,增强元件迅速地被分散到胶结质组合物中。如有聚集发生,也很少。尽管不想作任何理论解释,但可以假定没有发生聚集是部分由于增强元件在释放时保持有条理、基本上平行排列的缘故。释放时,增强元件继续保持平行排列,进一步促进增强元件在整个胶结质组合物中基本上均匀的微观分布,直到各个增强元件被润湿和分散为止。
尽管增强元件的每个一级包装件上的周边包装带基本上相同,但它们有一个分散时间范围。该分散时间范围允许以增强元件的一级包装件形式向胶结质组合物中一次加入高浓度的增强元件。然后按有控制的方式从这些一级包装件中释放出增强元件,此时的聚集现象很小(如有的话),从而基本上均匀地将增强元件分布在胶结质组合物中。
在所述一级包装件破裂时,一般以单个纤维形式基本上同时释放出各个一级包装件中的基本上所有纤维。
所述的加入方式与完全无规取向地把各个增强元件加入到胶结质组合物的方法形成对比。后一种方法中就会因纤维间的相互作用而发生聚集。
增强元件的一级包装件较好不含把各个增强元件粘合在一起的粘合剂(即纤维间粘合剂)。增强元件间没有粘合剂有利于增强元件更迅速地分散,因为不必溶解粘合剂来释放出各个增强元件。
细长的增强元件可用如下方法加入:
a)制备可浇铸组合物的组分材料的混合物;
b)将细长增强元件的至少一个一级包装件加入到该混合物中,该增强元件的一级包装件中含有紧密并排地装在可分散的一级包装物中的许多细长增强元件,该可分散的一级包装物包括在足够张力下用于限制所述细长增强元件相互侧向移动的周边包装带。通过分散至少一部分可分散的一级包装物,可有控制地破坏其连续性,可分散的一级包装物的分散是通过可浇铸组合物中存在的水和至少一个增强元件的一级包装件与可浇铸组合物基本上同时机械混合的共同作用实现的;
c)混合可浇铸组合物和至少一个增强元件的一级包装件,以便把至少一个增强元件的一级包装件基本上均匀地分散在可浇铸的物料中,然后破坏可分散的一级包装物的连续性,结果把细长的增强元件释放到可浇铸组合物中;
d)把可浇铸组合物和细长增强元件的混合物继续混合到细长增强元件基本上均匀地分散在可浇铸组合物中为止。
本方法是根据组合物所需的增强元件的加入量在可浇铸组合物中加入一个或多个增强元件的一级包装件。在可浇铸组合物中可加入不同尺寸增强元件的混合物,其方法是a)加入装有各种尺寸的增强元件的一级包装件,或b)使用仅装有一种尺寸增强元件的一级包装件,但按适当的比例加入装有不同尺寸的增强元件的一级包装件,来获得所需的最终组合物。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按类似的方法加入一种或多种二级(secondary)包装。
在加入增强元件的一级包装件前,可浇铸组合物的组分混合物中已可含有水(即分散剂),或在加入增强元件的一级包装件后才把水加入到可浇铸组合物中。在加入一级包装件后加入水可提供更多的时间,让一级包装件在可分散包装物和周边包装带开始破裂之前基本上均匀地加入到可浇铸组合物中。在上述两种情况中,为了分散一级包装物,需要通过在水的存在下基本上同时混合一级包装件和可浇铸组合物混合物而提供的机械混合作用。
如果使用二级包装物,较好控制周边包装带的分散时间,使得在破坏二级包装物的连续性之前不破坏周边包装带的连续性。当增强元件仍装在二级包装中时,若过早释放出增强元件,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聚集。
逆向反射片
两种适用于本发明的常见逆向反射片是微球型逆向反射片和立方角型逆向反射片。
微球型逆向反射片(有时称为“珠型”逆向反射片)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它使用许多微球来逆向反射入射光,这些微球一般部分地埋在粘结剂层中,且有相关的镜面或扩散反射材料(如颜料颗粒、金属片或蒸汽沉积涂层等)。这种合适的逆向反射片的说明性实例描述在美国专利3,190,178(McKenzie)、4,025,159(McGrath)和5,066,098(Kult)。
另一方面,立方角型逆向反射片一般使用许多立方角元件来逆向反射入射光。立方角型逆向反射片一般包括具有通常为平面的前表面和从后表面上突起的立方角元件阵列的片材。立方角反射元件一般包含三面结构,该结构具有三个相交于一个角(即立方角)的几乎相互垂直的侧面。使用时,逆向反射片一般将前表面朝向观察者预料的位置。照在前表面上的光线进入该逆向反射片,通过该逆向反射片的本体,被元件的表面内反射,结果基本上以朝向光源的方向射出前表面,即逆向反射。光线一般由于全内反射在立方面处被反射,或者被蒸汽沉积铝涂层之类的反射涂层反射。立方角型反射片的说明性实例揭示在美国专利3,712,706(stamm)、4,025,159(McGrath)、4,202,600(Burke等)、4,243,618(Van Arnam)、4,349,598(White)、4,576,850(Martins)、4,588,258(Hoopman)、4,775,219(Appeldorn等)和4,895,428(Nelson等)。
由于可以暴露在湿气(如户外或高湿度)环境中,包封透镜逆向反射片特别适用于本发明的交通标志。封闭式透镜逆向反射片的说明性实例揭示在美国专利3,190,178(McKenzie)、4,025,159(McGrath)、4,896,943(Tolliver等)、5,064,272(Bailey等)和5,066,098(Kult)。
保形性(conformable)逆向反射片也可用于本发明中。这种逆向反射片一般在其后面有一个保形层(如铝)。该整合层提高了对粗糙表面的粘合性。市售保形性逆向反射片的说明性实例是购自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3M”),St,Paul,MN.的ScotchliteTM高强度保形系列。
可用于本发明的市售逆向反射片的说明性实例包括购自3M,St.Paul,MN.的ScotchliteTM高强度逆向反射片(微球型)和ScotchliteTM金刚石级逆向反射片(立方角型)。
粘合剂层
为了把逆向反射片固定在支承基底上,一般使用粘合剂或结合使用粘合剂和底涂层。如果使用市售的逆向反射片(如ScotchliteTM Reflective SheetingEngineer Grade Series 3200,ScotchliteTM Reflective Sheeting High Intensity GradeSeries 3800,和ScotchliteTM Reflective Sheeting Diamond Grade VIP Series3990,都购自3M,St.Paul,MN.),逆向反射片上可能已有粘合剂层。为了获得与支承基底足够的粘合力,可能需要再施加粘合剂或底涂层。对于原来没有粘合剂层的逆向反射片,当用常规方法(如辊涂法)制备交通标志时,可将粘合剂,必要时底涂层,涂布到逆向反射片和/或支承基底上。
粘合剂较好是压敏粘合剂(“PSA”)。合适的压敏粘合剂包括本领域中已知的烃类弹体(如聚丁二烯、顺式-聚异戊二烯)和丙烯酸类粘合剂。这种烃类压敏粘合剂的一个说明性实例揭示在美国专利5,453,320(Harper等)中。Harper等揭示了一种含Tg(玻璃转化温度)为-120℃至-50℃的橡胶和约125-225重量份增粘剂的粘合剂。该增粘剂含有环,其球状软化点约为70-140℃。对于本发明,粘合剂层厚度较好至少为40格令重量(格令/4英寸×6英寸,约为170克/平方米)。粘合剂层厚度较好为100格令重量(425克/平方米)或更低。
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易于选择其它合适的粘合剂,如环氧树脂和硅氧烷树脂粘合剂。这些粘合剂可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合适的常规方法制备。
本发明的粘合剂可用化学交联剂或光化学辐射(如电子束或紫外线照射)进行交联。该粘合剂较好交联到足以耐长期剪切但不妨碍与基底形成粘接为止。
底涂层
底涂层组合物(如接触胶结剂)可涂布到需粘贴逆向反射片的本发明支承基底表面上。
当逆向反射片粘贴到支承基底的浇铸面(face surface)上时,底涂层不是必需的。对于支承基底的暴露面,则可增加粘合力,虽然通过“清洁”表面(即动力清洗;刷掉灰尘)和/或使用底涂层可提高粘合力,
底涂层能改善粘合剂的粘合性能。在某些情况下,如粘合剂含有特别多的增粘剂和/或被高度交联时,为了获得粘合力,必须使用底涂层。用于本发明的底涂层较好形成硬的涂层。优选的底涂层例如是氯丁橡胶基接触胶结剂。这种胶结剂形成硬的耐水涂层。
为了保证有效地粘接,粘贴逆向反射片,必要时涂布底涂层的支承基底表面较好是基本上干燥的。如果使用底涂层,它较好涂布得足够厚,以便在支承基底表面形成基本上连续的涂层,更好形成更平一点的表面,从而提高与粘合剂层表面的接触程度。粘合剂或涂有粘合剂的逆向反射片较好在底涂层的开启时间(open time)内粘合到上过底涂层的表面上。
交通标志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交通标志可用如下方法制造。
虽然可以使用干铸法(dry cast method)制造,但支承基底一般是用湿铸法(wet cast)制造的。用常规的方法在混凝土混合机(如预混合搅拌机汽车、转筒式混合机)将各组分混合在一起,直到获得均匀的混合物为止。在上述的混合物中一次加入聚合纤维。对于转筒式混合机而言,混合时间一般为3-5分钟。
然后在所需尺寸和形状铸模的顶部将含有纤维的混合物倒入模孔中。然后将暴露面表面修饰成所需的纹理。大约12小时后,将铸成的支承基底脱模,让其固化至少7天(虽然可能需要28天)。
然后用动力清洗机或刷子对基底的表面进行处理。
如果使用涂有粘合剂层的市售逆向反射片,从粘合剂层上剥离防粘衬垫后较好将该逆向反射片粘合剂层朝下地粘贴到支承基底的浇铸面上。注意:如有必要,先在支承表面上涂布底涂层。然后在底涂层的开启时间内粘贴逆向反射片。
如果逆向反射片12没有粘合剂层14,或如果需要其它粘合剂,较好先用常规的方法在支承基底的浇铸面上涂覆粘合剂。然后将逆向反射片12粘贴到粘合剂层14上(如有必要,在涂布粘合剂层前先涂布底涂层)。
下一步是将逆向反射片层压到该基底上。可以使用任何常见的方法(如挤压辊)。
作为可供选择的实施方式,可用机械固定物(U形钉、铰链、铆钉、螺丝、钉子等)将逆向反射片固定到混凝土基底上。另外,可用镶嵌模塑法把逆向反射片固定到支承基底上。当镶嵌模塑时,可先将逆向反射片放在模具中,使反射面与该模具的底表面接触。然后将纤维增强的可浇铸组合物倒入模具中,让其在逆向反射片的背面现场固化,从而形成良好的粘接。
实施例
如下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各种具体特征、优点和其它细节。这些实施例中引用的具体材料和用量以及其它条件和细节不应认为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用如下方法制备交通标志。
在一个Hobart(A-200T)混合机(购自Hobart Corp.,Troy,OH)中将如下物料混合在一起,直到获得均匀的混合物为止,制备30.5厘米×30.5厘米×0.635厘米的支承基底:
4720克          40/30砂子
1568克       3/8英寸(0.95厘米)石子
1680克       1号普通水泥
1680克       水
80克         纤维(2体积%的25/38型3M聚烯烃纤维)-用可水分散的粘
             合剂体系粘合的牛皮纸包裹的15密耳(381微米)×2.54厘
             米纤维(纤维密度为0.91)
混合方法如下:
1.          加入砂子、石子和一半的水
2.          混合一分钟
3.          加入水泥和其余的水
4.          混合4分钟
5.          静止1分钟
6.          混合3分钟,同时加入纤维
7.          混合2-3分钟
把该混合物倒入模具中。将模具中的混合物振动30秒钟(用购自FMC Corp.,Homer City,PA.的Syntron(VP51 D1)振动台),同时刮平其表面。再用抹子把模具中的混合物弄光滑。然后把模具放在水平桌子,1小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
大约12小时后,将该混合物脱模,在空气干燥前湿固化14天。
实施例1A.在支承基底的浇铸削光表面上涂布一层烃类弹体粘合剂。用高剪切橡胶配混设备将如下组分混合在一起,可预制该粘合剂:
100份        天然橡胶-顺式聚异戊二烯CV-60
125份        PICCOLYTE S155(β-蒎烯),购自Hercules,Inc.,Wilmington,
             DE
1份          IRGANOX 1010,购自Ciba-Geigy Corporation,Ardsley,NY
然后将此粘合剂涂覆在一衬垫上,干燥后在该衬垫上形成80格令重量(341克/平方米)厚的粘合剂薄膜。然后用电子束辐射该粘合剂。
将该粘合剂层压到支承基底的浇铸面上。用手压辊把原本不带粘合剂层的逆向反射片(3M ScotchliteTM Reflective Sheeting High Intensity Grade Series 3800,3M Co.,St.Paul,MN)层压到支承基底的粘合剂表面上。
将逆向反射片设法从支承基底上剥离,以此来检验交通标志的粘合破坏性,结果在发生粘合破坏前都发生内聚破坏,
两小时后,粘合性有所提高。这表明粘合性随时间而增强。
实施例1B.用手压辊把带有粘合剂层(丙烯酸酯类粘合剂)的逆向反射片(3M ScotchliteTM Reflective Sheeting High Intensity Grade Series 3800,3M Co.,St.Paul,MN)层压到支承基底的浇铸面上。
按实施例1A所述的方法,检验交通标志的粘合破坏性。结果在发生粘合破坏前都发生内聚破坏。两小时后,粘合性似乎更高。
实施例2
用如下方法制备交通标志。
用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在Hobart(A-200)混合机中混合含如下物料的灰泥混合物:
6000克        砂子
2000克        1号普通水泥
1400克        水
76克          纤维(2体积%的50/63型3M聚烯烃纤维)-用可水分散的粘
              合剂体系粘合的牛皮纸包裹的25密耳(635微米)×5.08厘
              米纤维
              把该混合物倒入两个10.16厘米×15.24厘米×0.64厘米模具中(实施例2A和2B)。
按同样的方法把实施例1A和1B中的粘合剂/逆向反射片体系粘贴到该支承基底的浇铸面上。
与实施例1A和1B一样,该逆向反射片被撕裂,而不是脱层。这表明在粘合破坏前发生内聚破坏。
实施例3
用如下方法制造交通标志。
用实施例1所述的混合物和方法制造两个支承基底。把该混合物倒入两个0.16厘米×15.24厘米×0.64厘米模具中。
实施例3A.
用手压辊把带有粘合剂层(丙烯酸酯类粘合剂)的保形性逆向反射片(3MScotchliteTM High Intensity Conformable 6800 Series.3M Co.,St.Paul,MN)层压到支承基底的粘合剂表面上。
该逆向反射片被干净地从该表面上剥离。这表明在内聚破坏前发生了粘合破坏。注意:这类逆向反射片是可剥离的。
实施例3B.
先用刷子刷支承基底的浇铸面,后用干布擦,除去灰尘和其它杂质。在该支承基底的浇铸面上刷一薄层ScotchliteTM 4448底涂层(购自3M.St.Paul,MN的氯丁橡胶基底涂层)。让该涂层干燥10分钟左右.直到发粘为止。然后用手压辊把带有粘合剂层(丙烯酸酯类粘合剂)的保形性逆向反射片(3M ScotchliteTMHigh Intensity Conformable 6800 Series,3M Co.,St.Paul,MN)层压到支承基底的粘合剂表面上。
该逆向反射片比实施例3A更难从该表面上剥离。1小时后,粘合性更高了,该标志似乎在粘合破坏前发生内聚破坏。
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预料各种改进和变化。因此,应当认为本发明不能局限于上述的说明性实施方式。

Claims (22)

1.一种逆向反射标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a)支承基底,它包括:
一个或多个可分散一级包装件,每个包装件包含许多在分散条件下加入可浇铸组合物中并基本上保持直线排列的长度直径比大的聚合纤维,将每个一级包装件有控制地破损,以按基本上非缠结的方式把纤维释放到可浇铸组合物中;
(b)连接在所述基底上的逆向反射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基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包装件包含聚烯烃纤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基底,其特征在于用周边包装带使纤维基本上保持直线排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基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浇铸组合物包括胶结质组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基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至少占可浇铸组合物总体积的1.5体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基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包装件基本上不含纤维间粘合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基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的直径为0.01-0.02厘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基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包装的高度为0.25-20厘米,直径为1.0-10厘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基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散条件包括加入到所述可浇铸组合物中的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基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级包装件破裂时,每个一级包装件中的几乎所有纤维基本上同时以单个纤维释放。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基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包装件包含在二级包装中。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标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逆向反射片选自微球型逆向反射片和立方角型逆向反射片。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标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逆向反射片是保形性的。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标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逆向反射片用粘合剂粘贴到所述的支承基底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交通示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合剂选自烃类弹体粘合剂和丙烯酸酯类粘合剂。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交通标志,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逆向反射片连接的支承基底部分上还含有底涂层。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标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逆向反射片用机械固定物连接到所述的支承基底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交通标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固定物选自螺钉、钉子、铆钉、铰链或U形钉。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标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逆向反射片用镶嵌模塑法固定到所述的支承基底上。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标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通标志至少为0.70厘米厚。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标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基底至少为0.32厘米厚。
22.一种逆向反射标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a)包含纤维增强的可浇铸胶结质组合物,和
(b)连接到该基底上的逆向反射片。
CN96180346A 1996-06-21 1996-10-17 逆向反射交通标志 Pending CN12222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6180346A CN1222214A (zh) 1996-06-21 1996-10-17 逆向反射交通标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8/668,115 1996-06-21
CN96180346A CN1222214A (zh) 1996-06-21 1996-10-17 逆向反射交通标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22214A true CN1222214A (zh) 1999-07-07

Family

ID=5127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80346A Pending CN1222214A (zh) 1996-06-21 1996-10-17 逆向反射交通标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2221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B1570913A (en) Reinforced panel structure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them
CN1853847A (zh) 用于焊缝缺陷修复补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和方法
JP5071630B2 (ja) 複合防水工法
CN1468200A (zh) 复合轻质预制板及其心材
CN1968808A (zh) 防止粘附的结构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222214A (zh) 逆向反射交通标志
CN1152174C (zh) 具有胶凝特性并包含玻璃珠的饰面及其制备方法
JP2007056450A (ja) タイル補強方法
CN1479831A (zh) 增强纤维束和制造这种增强纤维束的方法
JP2018177963A (ja) 物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重ね貼り装置
JP2001089265A (ja) 強化用組成物及びコンクリート強化方法
JP6012168B2 (ja) 内装壁面角部の仕上げ構造、および、内装壁面角部の施工方法
CN1259492C (zh) 钢制结构物的增强方法
JPH10249844A (ja) 繊維補強ポリマーセメント組成物とその形成方法
JP2009127257A (ja) 外壁素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外壁構造
JP2003246662A (ja) コンクリート接着強化剤およびモルタル接着強化壁施工方法
CN109054670A (zh) 一种反光材料表面保护膜及其制造工艺
JP2000513058A (ja) 再帰反射道路標識
JP2007031206A (ja) 着色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表面装飾材
CN1433387A (zh) 具有逆向反射表面的混凝土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CN211570527U (zh) 一种改性沥青预铺防水卷材
JP2001159221A (ja) 外壁外防水構造
CN116335430A (zh) 一种建筑裂缝修复方法
JP2000119404A (ja) Frp防水シート、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frp防水工法
JP6551019B2 (ja)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接着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