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0811A - 至少一个双模式移动站在相关专用基站的登记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至少一个双模式移动站在相关专用基站的登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0811A
CN1220811A CN98800330A CN98800330A CN1220811A CN 1220811 A CN1220811 A CN 1220811A CN 98800330 A CN98800330 A CN 98800330A CN 98800330 A CN98800330 A CN 98800330A CN 1220811 A CN1220811 A CN 12208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dual mode
mobile station
mode mobile
privat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800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462C (zh
Inventor
雅克·布尔兹廷
毛雷·哈威
威诺·库马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catel CIT SA
Alcatel Lucent SAS
Alcatel Lucent NV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NV filed Critical Alcatel NV
Publication of CN1220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08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46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6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04W60/04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using triggered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05PBS [Private Base Station]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相关专用基站(DBS)上至少一个双模式移动站(MMS)的登记方法。专用基站与公共电话网络(RTC,RNIS)相连接并且以接近或相同于蜂窝无线通信系统的频率发射和接收。双模式移动站能够或者在“无绳”模式下工作,此时它通过专用基站通信;或者在“蜂窝”模式下工作,此时它通过蜂窝无线系统基站(BTS)通信。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移动站在相关专用基站的登记方法包括根据预定协议的信号交换,该协议以预定跳频规则为基础,能够确定每一信号以哪个频率发射,以及以预定的上行链路起动频率为基础,双模式移动站以该频率发射第一信号。信号跳频规则及上行链路起动频率为双模式移动站和相关的专用基站所特有和知晓。

Description

至少一个双模式移动站在相关 专用基站的登记方法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系统领域。
更准确地说,本发明涉及至少一个双模式移动站(也就是说具有两个工作模式:“无绳”和“蜂窝”)在相关专用基站的登记方法,该基站与双模式移动站构成了无绳无线通信系统。
首先可以想到存在有两大类无线通信系统:无绳系统和蜂窝系统。
传统上,无绳系统(例如CT2或DECT类型)包括一个专用基站,它与一个或多个移动站相关联。我们了解大量的该类无绳系统的应用。
在第一种应用中,专用基站置于一居所内,使用者和其家庭成员持有一个或多个与专用基站共同工作的移动站。在这种情况下,专用基站也被称为家庭或个人基站,而移动站也被称为手持机或便携终端。
在第二种应用中,专用基站置于一公司本地,众多雇员每人持有与专用基站共同工作的移动站。在这种情况下,专用基站也被称为公司或办公室基站。
专用基站与公用电话网络相连接。因此,每个移动站通过它所相关的专用基站与公共网络通信。专用基站只是保证对应于大约寓所,房子及花园,或公司本地的范围的本地覆盖。
相反,蜂窝系统(例如GSM900或DCS1800类型)是用做保证更大的,对应于例如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大陆的覆盖。一般而言,蜂窝无线通信系统用在蜂窝地理网络中。基站(有时被称作在下面描述中的蜂窝基站)与每一个蜂窝相关联。每一用户拥有一个移动站(也被称作便携终端),使得用户借助于他所处的蜂窝相关联的基站进行通信。
在很长的时间里,无绳系统和蜂窝系统从两种类型基站的设计上彼此间毫不相关地独立发展,也就是只用于蜂窝系统的基站和只用于无绳系统的基站。
自从某一时间以来,人们力图将“无绳”和“蜂窝”两种功能类型结合在同一移动站中,该移动站被称为双模式移动站。实际上,对于用户而言蜂窝系统由于其复杂性,其应用要比无绳系统的应用贵许多。换句话说,在蜂窝系统中接线和通信的费用要比无绳系统中贵许多(用于无绳系统情况下的价目表是专用基站所连接的公共网络的价目表)。因此人们力图使用户尽可能经常地在“无绳”的模式下使用移动站(也既是说他处于专用基站本地覆盖下),“蜂窝”模式只是在“无绳”模式不能工作时才被应用。
第一种公知的解决方案,也是最容易实现的,在于在同一盒体内并置构成“无绳”类型移动站的装置和构成“蜂窝”移动站的装置。
如同我们很容易地知道的那样,该第一种解决方案非常昂贵,因为如此实现的双模式移动站的费用基本上对应于“无绳”类型移动站的费用和“蜂窝”类型移动站的费用之和。
第二种公知的解决方案更具优点,于近期被提出。它在于设计出根据一个频率波段与用于“蜂窝”模式的蜂窝系统兼容的专用基站。换句话说,专用基站以包括在与蜂窝系统基站发射和接收的频率相同的频率波段的频率发射和接收。下面简要地描述这种情况下专用基站和双模式移动站的工作。
在备用模式(也就是说当双模式移动站未登记时或在双模式移动站登记后),专用基站在信标信道上发射,以向双模式移动站显示其存在。
在双模式移动站这一边,当它在“蜂窝”模式备用时,它周期性地监听相关专用基站的信标信道。当双模式移动站进入专用基站的本地覆盖时,它识别信标信道并在专用基站登记。在该登记之后,双模式移动站工作在“无绳”模式并且可被用来独立于蜂窝网络地直接向公共网络发送呼叫或接收来自公共网络的呼叫。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专用基站的双模式移动站的登记构成一个阶段,仅需在工作于“无绳”模式之前执行一次。相反地,真正的“无绳”模式的工作包括执行连续的多个呼叫(呼入或呼出)建立阶段,每个建立阶段跟随有(除了出问题的情况)一个通话阶段。换句话说,当双模式移动站一登记,多个连续的呼叫就可以被处理并且多个通话也可以被建立,并且每次不需要进行新的登记。
在活动模式,当双模式移动站在专用基站登记后,专用基站在信标信道上继续发射,以便通知双模式移动站一个以它为目的地的呼叫(呼入)或先前双模式移动站发射的接入请求(呼出)被接收。
很清楚,以该公知的解决方案,双模式移动站的费用要比第一种解决方案有显著的降低,因为在“无绳”和“蜂窝”两模式中使用了相同的硬件装置。
反过来,在第二种公知的解决方案中,由于同时使用相同的频率波段,这就存在着一方面在不同的专用基站之间及另一方面在专用基站和蜂窝基站之间的干扰的风险。
为减小这种风险,提出的建议是信标信道以弱操作周期(也就是说在相对较远的时隙内)间断地发射信号。
不幸的是,该建议对于干扰来说不是最佳的。实际上,尽管信标信道以弱操作循环发射,然而它还是与所有使用同一信标信道的其它基站(专用或蜂窝)构成了干扰源。因此,最好是考虑一种频率及地形覆盖协调,这就使得购买和安装的程序太为复杂。
本发明的目的特别是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同缺陷。
更准确地,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双模式移动站在专用基站的登记方法,它能够减小一方面在不同专用基站之间及另一方面在专用基站和蜂窝基站之间的干扰。
本发明同样还提供了一种相对于现存的蜂窝站在双模式移动站中只需要很小的改动就能使用的方法。
这些不同的目的以及其它下面将要描述的目的,根据本发明借助于至少一个双模式移动站在相关联的一个专用基站的登记方法来达到,所述的专用基站与公共电话网络相连并且以接近或相同于蜂窝无线通信系统的频率发射和接收,所述的双模式移动站能够或者在“无绳”模式或者在“蜂窝”模式下工作,
所述的方法包括根据预定协议的一种信号交换,协议一方面以预定跳频规则为基础,它确定每一个信号以哪个频率发射,另一方面以预定上行链路起动频率为基础,双模式移动站以其发射第一信号,所述跳频规则和上行链路起动频率为双模式移动站和相关专用基站所特有和知晓,
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初始接触阶段,该阶段本身包括下列步骤:
双模式移动站发射一个接触短促脉冲串,它由在所述上行链路起动频率的纯正弦构成;
专用基站以所述上行起动频率的接收模式接收接触短促脉冲串,然后回应发射一个确认短促脉冲串,它由与所述上行链路起动频率相关联的下行链路起动频率的纯正弦构成;
双模式移动站接收确认短促脉冲串。
因此本发明的一般原理在于依据基于同一跳频规则和同一上行链路起动频率的信号交换协议将双模式移动站与专用基站配对,以便根据预定的发射或接收频率,使得两站(专用基站或双模式移动站)的每一个知道它是否能够发射或接收及在什么频率上。
因此,由于跳频,我们就可以在登记阶段期间里使得与其他基站(专用或蜂窝)的干扰危险最小。
另外,由于协议的基本元素(既跃变规则和上行起动频率)对于双方(专用基站,双模式移动站)是特定的,因此登记阶段的持续时间可以是非常短的。
再有,特别要注意的是,根据本发明,总是双模式移动站开始信号交换。因此专用基站在备用模式不发射任何信号(它只是监听上行链路起动频率),这就可以避免与所有其他基站(专用或蜂窝)的干扰。
进一步,双模式移动站在用户表明希望双模式移动站在专用基站登记后,双模式移动站以上行链路起动频率发射第一信号。
因此,这是由用户自己决定何时将他的双模式移动站登记到专用基站。如同上面所述的,这就避免了专用基站为向双模式移动站表明其存在而发射信标类型的信号。
更进一步,专用基站是独立于蜂窝无线通信系统的,双模式移动站可以被接入:
在“无绳”模式,通过与公共电话网络中的专用基站相关的第一个号码,及
在“蜂窝”模式,通过与第一个号码有区别的并且在蜂窝无线通信系统中与插入到双模式移动站的用户识别模块相关的第二号码。
换句话说,我们不必为“无绳”和“蜂窝”两模式保留同一个号码。特别要注意的是,根据本发明,“无绳”模式的工作与蜂窝系统是完全独立的(不论是为了建立接触(同步)还是为了建立呼叫)。
一般而言(及特别是在GSM的情况下),用户的蜂窝号码被存储在储存有特定用户数据的卡(例如一个智能卡)中。该卡在GSM中被称为用户识别模块(或SIM卡),它被插入到任何移动站中,并且特别是在双模式移动站中。相反,用户的公共号码总是与特定的电话连接相关,在该连接上连有专用基站。
根据所述预定跳频规则的双模式移动站和专用基站发射的频率最好是等同于双模式移动站和蜂窝系统基站在“蜂窝”模式下所使用的频率,
每一个由双模式移动站发射的称为上行链路频率的频率与专用基站发射的称为下行链路频率的频率相关,以便构成双模式移动站和专用基站根据所述预定跳频规则所使用的双向信道。
换句话说,跃变规则允许从一个双向信道转入另一个双向信道,每一个信道包括一个上行链路(双模式移动站向专用基站)和一个下行链路(专用基站向双模式移动站)。因此,我们选取蜂窝系统(特别是GSM类型)信道的传统结构,这可以避免相对于传统的移动站(只有蜂窝)的双模式移动站硬件的改变。
最好是所述预定跳频规则分成组,包括:
传统上用于蜂窝无线通信的跃变规则;
伪随机跃变规则;
使蜂窝系统和无绳系统间干扰概率最小的跃变规则。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中,至少有两个双模式移动站与专用基站相关,专用基站和所有双模式移动站使用同一预定上行链路出发频率,而每个不同的对(专用基站,双模式移动站)使用不同的预定跳频规则。
因此,所有前述的优点也可以适用于一个专用基站与多个双模式移动站相关的情况。
该多个双模式移动站的实施例模式(与同一个专用基站共同工作)尤其适合于业务场所的安装,多个雇员持有双模式移动站,使得他们可以与公司专用基站相连接。
最好的是,当所述无线通信系统是时分多址联接时,交换信号为连续帧构造,每一个帧容纳有预定的时隙的数目,所述帧结构被保留,每一个双模式移动站可以被看作被安排在每一帧中时隙的特殊位置上。
在本发明的一特殊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下列连续阶段:
初始接触阶段,在该阶段中专用基站和双模式移动站保证它们能够互相接触;
时间同步阶段,在该阶段中双模式移动站相对于专用基站时间同步;
备用阶段,在该阶段中:
专用基站和双模式移动站保证它们相互之间的时间同步被保持;
当呼出时,双模式移动站向专用基站发射一个为建立呼叫的接入信号;
当呼入时,专用基站向双模式移动站发射一个为建立呼叫的寻呼信息。
在该特殊实施例中要注意到,双模式移动站和专用基站相互同步,并且它是完全独立于蜂窝系统的。
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结合下面的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和附图进行描述,这仅是一个示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附图中:
图1简要地示出了双模式移动站和相关的专用基站,在它们中可以应用根据本发明的登记方法;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简要框图;并且
图3示出了根据图2框图应用本发明方法时在双模式移动站和专用基站之间交换信号的例子。
因而本发明涉及到一种一个或多个双模式移动基站在相关专用基站上登记的方法。
典型地,如图1简图所示,双模式移动站MMS既可以在“无绳”模式下工作,此时它通过相关专用基站DBS通信;也可以工作在“蜂窝”模式,此时它通过蜂窝无线通信系统(例如GSM900或DCS1800类型系统)的基站之一BTS通信。
图1未按比例画出,蜂窝基站BTS所覆盖的区域的半径R1(也就是说蜂窝系统一个蜂窝的半径R1)一般要比专用基站DBS所覆盖的区域的半径R2大得多。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专用基站DBS只与公共电话网络(例如RTC或RNIS)相连。它使用与蜂窝无线通信系统所使用的频率相同的发射和接收频率,以便与传统移动站(仅用“蜂窝”模式)相比,减小双模式移动站MMS硬件和软件的改变至最低限度。
当双模式移动站MMS工作在“无绳”模式时,存在有两个阶段,它可以被连续地执行所需要次数,即:
呼叫建立阶段,每一次在呼叫由双模式移动站MMS(呼出),或由专用基站DBS(呼入)时执行;
通话阶段,它在呼叫建立阶段之后执行并且允许在双模式移动站MMS和其他电话设备(未示出)间通过专用基站DBS交换话音或数据。
要注意其他电话设备可以是同样连接于专用基站DBS的其他移动站(单模式或双模式),或者是任何一个通过公共电话网络与专用基站DBS相连的设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作于“无绳”模式之前的阶段(也就是说在呼叫建立阶段和连续通话阶段之前)。更准确地说,本发明涉及双模式移动站在专用基站DBS上登记的方法。
该登记方法特别是在于一方面使专用基站DBS知道双模式移动站MMS处于其覆盖之下,另一方面使专用基站DBS和双模式移动站MMS相互同步。
根据本发明,登记方法包括根据预定协议的信号交换,该协议基于专用基站DBS和双模式移动站MMS公知的两个元素,并且它们是特定的,即:
预定跳频规则,能够确定每一个信号必须以哪一个频率被发射,和
预定上行链路起动频率,双模式移动站MMS以其发射第一个信号。
对于特定于MMS和DBS站的元素,我们知道这些元素或是被该站物理存储(此时在存储器中),或是通过插入在该站中的卡(例如SIM卡)被存储。当然我们也可以预计一种两存储方法的结合:专用基站物理上存储这些元素(跃变规则和起动频率),而双模式移动站通过与其协同工作的SIM卡存储它们。
特别要注意的是跳频规则和上行链路起动频率对于该对(双模式移动站MMS,专用基站DBS)是特定的。换句话说,两MMS,DBS站被配对并只能在一起工作。
如果跳频规则和上行链路起动频率在工厂中被选择和存储,那么它们就将例如在一起被销售。
尽管如此,根据一个变型,我们可以将跳频规则和上行链路起动频率存储在一个SIM卡中,该卡被复制和插入到每一个MMS和DBS站中。
根据另一变型,我们还可以分别购买MMS,DBS站,跳频规则和上行链路起动频率的选择和存储可以在第一次共同使用时进行(通过例如在两站之一中的参数计算,然后通过载有所计算的参数的接口传输)。
上行链路起动频率和接下来的频率(根据跳频规则确定)可以是等同于双模式移动站MMS在“蜂窝”模式中所使用的频率。
特定于一对(双模式移动站MMS,专用基站DBS)的预定跳频规则是例如用于蜂窝无线通信的传统跃变规则。尽管如此很清楚地是还有许多其他的跃变规则可以被使用,例如特别是伪随机跃变规则,以及特别是能够使蜂窝系统和无绳系统之间干扰概率最小的跃变规则。它特别涉及:
专用基站DBS之间的干扰,和/或
专用基站DBS和蜂窝基站BTS之间的干扰,和/或
双模式移动站和专用基站DBS之间的干扰,和/或
双模式移动站和蜂窝基站之间的干扰。
本发明的设计还包括多个双模式移动站MMS相关于同一个专用基站DBS的情况。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上行链路起动频率被所有双模式移动站MMS分享,而相反,每一对(双模式移动站MMS,专用基站DBS)使用其本身的跳频规则。
特别要注意的是,总是双模式移动站MMS以上行链路起动频率发射第一信号。因此,专用基站DBS以该上行链路起动频率监听而不发射任何频率,这可以避免与所有其他专用基站DBS或蜂窝基站BTS的干扰。
我们还可以预计到双模式移动站的第一信号的发射由使用者自己执行,例如通过按下预先设置在双模式移动站MMS上的登记按钮。在这种情况下,当一处在专用基站DBS覆盖的区域内(也就是说一回到家时),使用者就可以在专用基站DBS上进行其双模式移动站MMS的登记。
根据一个变型,双模式移动站MMS根据预定准则(例如当蜂窝覆盖不再保证时,这说明使用者可能回到了自己的住宅中;或者当双模式移动站MMS被置于特殊的支持下),以上行链路起动频率自动启动第一信号的发射。
当登记一结束时,双模式移动站MMS工作在“无绳”模式并且通过专用基站DBS接收或发送呼叫,而不再通过蜂窝系统,这就享受了公共电话网络优越的费用。
在一个特殊的实施例中,专用基站DBS独立于蜂窝无线通信系统。因此用户的蜂窝号码(它被存储在插入到双模式移动站MMS的SIM卡中)与专用基站DBS所使用的公共号码不同。公共号码我们这里可以理解为专用基站在公共通信电话(RTC)网络或RNIS网络中的号码。在“蜂窝”模式中,双模式移动站通过蜂窝网络接收呼叫(根据蜂窝号码)。在“无绳”模式中,当专用基站DBS接收到公共号码上的呼叫时,双模式移动站MMS通过专用基站被通告。
本发明也可以用在用户蜂窝号码与专用移动站DBS的公共号码相同的情况下。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要有一个专用基站DBS特性化的装置(例如将双模式移动站MMS置于特殊的支持下或在专用基站DBS中插入第二SIM卡)。对于无绳系统和蜂窝系统同一号码的呼叫路由技术在本发明中没有直接涉及。
我们现在根据图2和3展示出一种依据本发明的双模式移动站MMS在专用基站DBS上登记的方法的具体实施例。
在该例中我们假设无线通信系统是时分多址联接(AMRT)类型的,交换信号为连续帧构造,每一个容纳有预定的时隙数。这是例如GSM类型系统的情况,其中每一帧包括8个时隙。
该帧结构为“无绳”系统所保留,也就是说为了在双模式移动站MMS和专用基站DBS之间交换信号。因此每一个双模式移动站MMS在每一帧中一个特定的时隙位置。所以,如果一帧包括8个时隙(GSM的情况),最多可以有8个双模式移动站MMS在同一个专用基站DBS上登记和与其工作。
如图2上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下列连续的步骤:
初始接触阶段(20),在该阶段中专用基站DBS和双模式移动站MMS保证它们能够互相接触;
时间同步阶段(30),在该阶段中双模式移动站MMS相对于专用基站DBS时间同步;
备用阶段(40),在该阶段中:
专用基站DBS和双模式移动站MMS保证它们之间的时间同步被保持;
当呼出时,双模式移动站MMS向专用基站DBS发射一个为建立呼叫的接入信号;
当呼入时,专用基站DBS向双模式移动站MMS发射一个为建立呼叫的寻呼信息。
现在参照图3更加详细地描述这些阶段的每一个,图中示出了根据图2的框图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双模式移动站和专用基站之间信号交换的一个例子。在该图3中,每一短促脉冲串由箭头表示,而以其发射该短促脉冲串的频率被详细地给出。
初始接触阶段(20)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21:双模式移动站MMS在基本上等于一个时隙的期间内发射接触短促脉冲串50,它又由在上行链路起动频率f1,M的纯正弦构成;
步骤22:处于以上行链路起动频率f1,M的持续接收模式下的专用基站DBS接收接触短促脉冲串50,然后在一个基本上等于一个时隙的期间内回应发射确认短促脉冲串51,它由与上行链路起动频率f1,M相关的下行链路起动频率f1,D的纯正弦构成;
步骤23:双模式移动站MMS接收确认短促脉冲串51。
时间同步阶段(30),如果初始接触阶段进行正确的话被执行,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31:根据X连续帧上(在例子中所示X=7)每帧一个短促脉冲串,专用基站DBS发射X个同步短促脉冲串60到66。每一同步短促脉冲串60到66又由根据跳频规则所选择出的下行链路频率f2,D到f8,D的纯正弦构成;
步骤32:双模式移动站MMS接收X个同步短促脉冲串60到66,由于这些短促脉冲串,它相对于专用基站DBS时间上同步(双同步:帧和时隙)。
备用阶段(40),如果同步阶段(30)进行正确的话被执行,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41:专用基站DBS发射:
所有的N个帧,一个同步控制短促脉冲串71,73,它由根据跳频规则选择出的下行链路频率f9,D,f10,D的纯正弦构成;
当呼入时,一个包括4个短促脉冲串90到93的寻呼信息以4个连续帧每帧一个短促脉冲串发射。每一个寻呼信息短促脉冲串90到93被构造成例如传统的GSM短促脉冲串,并且以根据跳频规则选择出的下行链路频率fy,D到fy+3,D被发射;
步骤42:双模式移动站MMS以稍微大于在每一帧中分配给它的时隙的期间监听,并且接收:
或者由专用基站DBS发射的同步控制短促脉冲串71,73;
或者由专用基站DBS发射的4个寻呼信息短促脉冲串90到93的一个;
或者噪音;
步骤43:双模式移动站MMS发射:
所有N帧,一个同步控制短促脉冲串70,72,它由根据跳频规则选择的上行链路频率f9,M,f10,M的纯正弦构成;
当呼出时,一个RACH类型(呼叫建立请求)短促脉冲串80,例如被构造成与传统GSM短促脉冲串相同,并且以根据跳频规则选择的上行链路频率fx,M被发射;
步骤44:专用基站DBS以稍微大于在每一帧中分配给它的时隙的期间监听,并且接收:
或者由双模式移动站MMS发射的同步控制短促脉冲串70,72;
或者由双模式移动站MMS发射的RACH类型短促脉冲串80;
或者噪音。
接着呼叫(呼入和呼出)初始化,接下来的步骤可以与应用于GSM中的一样,除了任何信息的连续短促脉冲串以预定跳频规则所确定的频率交换的情况(在例如本发明所提出的登记过程中使用)。
在该例中,在备用阶段(40)双模式移动站MS和专用基站DBS发射所有N个帧的每一个,以便维持相互间的同步。我们也可以预见到两站MMS和DBS以位移N/2帧发射。
在与多个双模式移动站MMS工作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双模式移动站已经登记,专用基站DBS在每一帧的一个时隙上与该双模式移动站工作。尽管如此,专用基站DBS对于每一帧中所有剩余的时隙而言还处于接收模式(在起动频率上)。

Claims (8)

1.一种在相关专用基站(DBS)上至少一个双模式移动站(MMS)的登记方法,所述的专用基站(DBS)与公共电话网络(RTC,RNIS)相连并且以相近或相同于蜂窝无线通信系统的频率发射和接收,所述的双模式移动站(MMS)能够或者在“无绳”模式或者在“蜂窝”模式下工作,
所述的方法包括预定协议的信号交换,协议一方面以预定跳频规则为基础,它确定每一个信号以哪个频率发射,另一方面以预定上行链路起动频率(f1,M)为基础,双模式移动站以其发射第一信号,所述跳频规则和上行链路起动频率为双模式移动站和相关专用基站所特有和知晓,
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初始接触阶段(20),该阶段本身包括下列步骤:
双模式移动站发射一个接触短促脉冲串(50),它由所述上行链路起动频率(f1,M)的纯正弦构成;
专用基站以所述上行链路起动频率(f1,M)接收接触短促脉冲串(50),然后回应发射一个确认短促脉冲串(51),它由与所述上行链路起动频率(f1,M)相关的下行链路起动频率(f1,D)的纯正弦构成;
双模式移动站接收确认短促脉冲串(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双模式移动站(MMS)在用户表明希望双模式移动站(MMS)在专用基站(DBS)上登记后以上行链路起动频率(f1,M)发射第一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专用基站(DBS)是独立于蜂窝无线通信系统的,双模式移动站(MMS)可以被接入:
在“无绳”模式,通过与公共电话网络中的专用基站相关的第一个号码,及
在“蜂窝”模式,通过与所述第一个号码有区别的,在蜂窝无线通信系统中与插入到双模式移动站的用户识别模块相关的第二个号码。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预定跳频规则的双模式移动站(MMS)和专用基站(DBS)发射的频率最好是等同于在“蜂窝”模式下双模式移动站和蜂窝系统基站所使用的频率,
其特征还在于每一个由双模式移动站(MMS)发射的称为上行链路频率的频率与专用基站(DBS)发射的称为下行链路频率的频率相关,以便构成根据所述预定跳频规则双模式移动站和专用基站所使用的双向信道中的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跳频规则分成组,包括:
传统上用于蜂窝无线通信的跃变规则;
伪随机跃变规则;
使蜂窝系统和无绳系统间干扰概率最小的跃变规则。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涉及到至少两个与所述专用基站(DBS)相关的双模式移动站(MMS),其特征在于专用基站和所有双模式移动站使用同一预定上行链路起动频率,
其特征还在于每一个不同的对(专用基站,双模式移动站)使用不同的预定跳频规则。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是时分多址联接(AMRT)类型的,交换信号为连续帧构造,每个帧容纳有预定的时隙数目,
其特征在于该帧结构被保留,每一双模式移动站可以被看作被安排在每一帧中时隙的特定位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连续的步骤:
初始接触阶段(20),在该阶段中专用基站(DBS)和双模式移动站(MMS)保证它们能够互相接触;
时间同步阶段(30),在该阶段中双模式移动站(MMS)相对于专用基站(DBS)时间同步;
备用阶段(40),在该阶段中:
专用基站(DBS)和双模式移动站(MMS)保证它们之间的时间同步被保持;
当呼出时,双模式移动站(MMS)向专用基站(DBS)发射一个为建立呼叫的接入信号;
当呼入时,专用基站(DBS)向双模式移动站(MMS)发射一个为建立呼叫的寻呼信息。
CN98800330A 1997-03-20 1998-03-20 至少一个双模式移动站在相关专用基站的登记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10946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97/03414 1997-03-20
FR9703414A FR2761224B1 (fr) 1997-03-20 1997-03-20 Procede d'enregistrement d'au moins une station mobile bimode aupres d'une station de base domestique associe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20811A true CN1220811A (zh) 1999-06-23
CN1109462C CN1109462C (zh) 2003-05-21

Family

ID=9505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800330A Expired - Lifetime CN1109462C (zh) 1997-03-20 1998-03-20 至少一个双模式移动站在相关专用基站的登记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6459688B1 (zh)
EP (1) EP0925701B1 (zh)
JP (1) JP2001506100A (zh)
CN (1) CN1109462C (zh)
AU (1) AU729152B2 (zh)
CA (1) CA2255598A1 (zh)
DE (1) DE69831645T2 (zh)
ES (1) ES2246531T3 (zh)
FR (1) FR2761224B1 (zh)
TW (1) TW407413B (zh)
WO (1) WO19980434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07197A1 (en) 1997-07-30 2008-08-28 Steven Tischer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interfacing devices with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7149514B1 (en) 1997-07-30 2006-12-12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Cellular docking station
DE19915548C2 (de) * 1999-04-07 2001-02-15 Plus Mobilfunk Gmbh E Verfahren zum Kombinieren von Festnetz- und Mobilfunktelefonie
JP2001036958A (ja) * 1999-07-16 2001-02-09 Nec Corp 待受け受信方式
US6909705B1 (en) * 1999-11-02 2005-06-21 Cello Partnership Integrating wireless local loop networks with cellular networks
US6430395B2 (en) * 2000-04-07 2002-08-06 Commil Ltd. Wireless private branch exchange (WPBX) and communicating between mobile units and base stations
FR2809554B1 (fr) * 2000-05-23 2002-08-16 Mitsubishi Electric Telecom Eu Procede de synchronisation d'au moins une station mobile dans un reseau de telecommunication mobile ayant une structure de canal de synchronisation modifiee
US6895255B1 (en) * 2000-10-20 2005-05-17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Dual mode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s
US7120454B1 (en) * 2001-12-26 2006-10-10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Auto sensing home base station for mobile telephone with remote answering capabilites
US8000682B2 (en) 2002-07-15 2011-08-1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stricting access to data
US8543098B2 (en) 2002-07-15 2013-09-2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curely provid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devices and networks
US8416804B2 (en) 2002-07-15 2013-04-0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user interface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devices
US8554187B2 (en) 2002-07-15 2013-10-0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out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networks and devices
US7200424B2 (en) 2002-07-15 2007-04-03 Bellsouth Inte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stricting the use and movement of telephony devices
US8526466B2 (en) 2002-07-15 2013-09-0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ioritiz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devices
US8275371B2 (en) 2002-07-15 2012-09-2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s and connection-oriented services to devices
US20040203789A1 (en) * 2002-11-12 2004-10-14 Hammond Marc John Location service assisted transition between wireless networks
KR100556878B1 (ko) * 2003-08-12 2006-03-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초기화 방법
GB0323429D0 (en) * 2003-10-07 2003-11-05 Roke Manor Research Spectrum sharing
US7577180B2 (en) * 2003-12-18 2009-08-18 Vtech Telecommunication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intaining synchronization in low-power mode over a frequency hopping radio link
JP2005252501A (ja) * 2004-03-03 2005-09-15 Nec Corp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20080056194A1 (en) * 2006-08-29 2008-03-06 Gonorovsky Ilya O System for combining uplink data blocks from a user with transmission pauses from another user
US20080058004A1 (en) * 2006-08-29 2008-03-06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ssigning an uplink time slot from a circuit-switched gprs mobile device to a different packet-switched gprs mobile device
JP5140312B2 (ja) * 2007-04-27 2013-02-0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における接続制御方法、移動通信管理装置、および移動局装置
US9750044B2 (en) * 2013-05-10 2017-08-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synchroniz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2004796A1 (en) * 1990-09-04 1992-03-19 Motorola, Inc. Cordless telephone system for residential, business and public telepoint operation
GB2271917B (en) * 1992-02-06 1996-07-03 Motorola Inc Dual system cellular cordless radiotelephone apparatus and method
US5349588A (en) * 1992-02-06 1994-09-20 Motorola, Inc. Error detec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communications
CA2115657C (en) * 1992-06-23 1998-07-07 Michael J. Schellinger Dual system cellular cordless radiotelephone apparatus with sub-data channel timing monitor
CA2142702C (en) * 1993-06-17 2002-02-26 Koichi Ito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fixed and mobile units used therefor
US5406615A (en) * 1993-08-04 1995-04-11 At&T Corp. Multi-band wireless radiotelephone operative in a plurality of air interface of differ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5550895A (en) * 1993-12-02 1996-08-2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Bimodal portable telephone
JPH07297776A (ja) * 1994-04-22 1995-11-10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通信システム
US5463659A (en) * 1994-07-05 1995-10-31 At&T Ipm Corp.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figuring a cordless telephone for operating in a frequency hopping system
GB2293294B (en) * 1994-09-02 1999-01-13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ulti-mode radio telepho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1506100A (ja) 2001-05-08
FR2761224A1 (fr) 1998-09-25
CN1109462C (zh) 2003-05-21
ES2246531T3 (es) 2006-02-16
TW407413B (en) 2000-10-01
DE69831645D1 (de) 2005-10-27
CA2255598A1 (fr) 1998-10-01
WO1998043457A1 (fr) 1998-10-01
AU729152B2 (en) 2001-01-25
EP0925701B1 (fr) 2005-09-21
US6459688B1 (en) 2002-10-01
EP0925701A1 (fr) 1999-06-30
FR2761224B1 (fr) 2001-10-05
AU5935898A (en) 1998-09-24
DE69831645T2 (de) 200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462C (zh) 至少一个双模式移动站在相关专用基站的登记方法
CN1126399C (zh) 用于实施专用无线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130101C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方法
CN1153482C (zh) 通信系统
CN1186958C (zh) 用于多模式无线电装置的呼入通知方法和装置
KR100902205B1 (ko) 무선 통신 장치의 지리적 정보에 기반한 통신 네트워크선택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22881C (zh) 通信系统的操作方法
JP2830473B2 (ja) 多重無線電話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電話の呼の経路決定
US7675878B2 (en) Enhanced passive scanning
CN1086094C (zh) 蜂窝通信网及其中的通信方法、基站、网络控制器和手机
CN100337500C (zh) 无线基站设备设置系统和方法
CN1073786C (zh) 无线通信设备
CN1169385C (zh) 蜂窝无线通信系统
CN1136752A (zh)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CN1062059A (zh) 网格式通信系统中的多址联接处理
JPH06507058A (ja) 多重無線電話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周波数の共有
CN1688894A (zh) 在通信终端中多个空中链路标准信号操作间的同步定时
JP2000511731A (ja) ハンドセット選択チャンネル割当てを用いるマルチモード通信ネットワーク
JP2004023391A (ja) 携帯電話機及びこの携帯電話機における通信方法
CN1925341A (zh) 多模式移动通讯设备及其配置和操作控制方法
CN1682470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内离开通信信道的方法和系统
CN1574682A (zh) 天线分集收发器和切换接收天线的方法
WO199904318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quiring a control channel
CN1055817C (zh) 蜂窝状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CN1305320A (zh) 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52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