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7455A - 排气回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排气回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7455A
CN1207455A CN98116891A CN98116891A CN1207455A CN 1207455 A CN1207455 A CN 1207455A CN 98116891 A CN98116891 A CN 98116891A CN 98116891 A CN98116891 A CN 98116891A CN 1207455 A CN1207455 A CN 12074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gas
solenoid valve
air pressure
valv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16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208C (zh
Inventor
千叶勋
田尻刚
关根好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no Mo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no Jidosha Kogy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no Jidosha Kogyo KK filed Critical Hino Jidosha Kogyo KK
Publication of CN1207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74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20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20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52Systems for actuating EGR valves
    • F02M26/53Systems for actuating EGR valves using electric actuators, e.g. soleno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025Controlling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non-liquid fuels, pluralities of fuels, or non-fuel substances added to the combustible mixtures
    • F02D41/0047Controlling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 F02D41/0077Control of the EGR valve or actuator, e.g. duty cycle, closed loop control of posi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51EGR valves combined with other devices, e.g. with intake valves or compress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Exhaust-Gas Circulating Devices (AREA)
  • Output Control And Ontrol Of Special Type Engine (AREA)

Abstract

排气回流装置从进行回动作转变为不进行回流动作时,迅速关闭排气回流阀,很好地切断排气回流,以减少黑烟。在向设置在使内燃机的部分排气回流到其吸气侧的通路上的气压控制式排气回流阀、供给控制用气压的通路上、设置的第一电磁阀,在其电磁线圈为通电状态时,使控制用气压与大气连通,在该控制用气压为大气压时,使通过排气回流将内燃机的部分排气回流到吸气侧的通路成为切断状态。

Description

排气回流装置
本发明用于内燃机。本发明涉及内燃机排出的部分排气回流到该内燃机吸气侧的技术(EGR,Exhost Gas Recirculation)的改进。
由于内燃机的排气温度高,所以,将排气回流到吸气侧的排气回流阀作为电磁阀是不适当的。因此,将排气回流到吸气管路内的排气回流阀作为气压控制式阀,通过另一电磁阀来控制供给该气压控制式排气回流阀的控制用气压,并通过程序控制电路来控制该电磁阀,这样,通过电气回路和空气回路构成两个阶段。该程序控制电路是这样构成的,即将加速器传感器输出、内燃机的回转传感器输出、内燃机的温度传感器输出等作为输入,与控制该内燃机的燃料供给控制阀(齿条,rack)的主控制电路联动,或者与进行该内燃机控制的主控制电路设计成一体,与该内燃机的燃料供给和空气供给相关联地进行最佳控制。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对装设在大型汽车上的柴油机进行了用于减少排气中的有害成份的改进试验,但在车辆行进中,如果驾驰人员松开加速器踏板,并从该踏板位置为零的状态突然用力地脚踏加速器踏板,以加快车辆速度时,发现在排气中立即产生黑烟现象。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后可知,装设在该柴油机上的排气回流装置有动作滞后现象,这是进行突然加速时产生黑烟的一个原因。即,处于使部分排气回流到吸气侧的状态时,供给内燃机的燃料量增加,于是吸气中所含的氧气不足,气缸内成为不完全燃烧状态。
进一步分析这种现象可知,该动作滞后并不是排气回流阀本身的机械动作滞后,而是由于向该排气回流阀传送控制用气压的电磁阀的动作滞后。即,如上所述,排气回流装置的排气回流阀是这样构成的,它是通过气压进行控制的,又通过电磁阀来控制气压。并且,如图2所示,在该电磁阀上连接有与电磁线圈相并联的二极管5。它用于吸收电磁线圈上产生的过电压。即,在图2中,如果开关S从接通状态切换到断开状态,那么原来一直连续地流动的线圈电流I1由于线圈的感应而产生要使该线圈电流继续流动的电动势。在控制线圈电流的继电器接点(图2中为开关S)刚断开后,该电动势在线圈的两端子之间产生相当高的电压。该高电压会破坏电磁线圈及其周围电路的绝缘,因此在电磁线圈的两端子之间,沿着吸收该电动势的方向固定连接二极管5。该二极管5的连接方向相对于为开闭电磁阀而给予电磁线圈的电压正好为反方向(阻止电流的方向)。并且,在通过开关S供给该电磁阀的电磁线圈的电压刚消失后便在二极管5上开始流通电流I2。这样,通过二极管5,因线圈的电感所积蓄的电能边在线圈上沿着保持开闭阀的方向逐渐减小、边继续流通电流I2,直至由于线圈的电阻而被消耗完为止。由此可知,上述的动作滞后,是由于在该二极管5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小的电流I2在减小到低于电磁阀的保持电流之前,电磁阀不复位而产生的。
该二极管5不能去掉。如果去掉该二极管5,那么线圈电流刚消失后线圈端子之间的电压便异常地增高,会破坏线圈及其周围电路的绝缘。另外,为了使通过该二极管5循环的电流迅速消失,虽考虑过应减小线圈电阻及二极管的导通电阻等,但这些属于部件材料问题,不是简单的问题。
本发明是在上述背景下研制成功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减少在排气回流装置从进行回流动作的状态到刚中止回流动作、并增加对内燃机的燃料供给量后,因不完全燃烧而在排气中产生的黑烟。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减小排气回流阀的动作滞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装置,它与将气压供给排气回流阀的电磁阀的动作滞后无关,从回流状态转向切断状态时排气回流阀的动作不滞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装置,它在电磁阀的线圈电流刚被切断之后,即使要消除电感线圈所积蓄的电能需要时间,该时间也与急速加速内燃机的时间无关。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这样一种装置,它在将气压供给排气回流阀的电磁阀产生故障时,也能消除下述不良现象,即排气回流不解除而继续进行的现象。
本发明改善排气回流阀的应答性并减少黑烟产生,该排气回流阀根据运转状态使内燃机排出的部分排气回流到吸气侧。
即,本发明的排气回流装置具有以下部分:气压控制式排气回流阀3,它设置在内燃机的部分排气回流到其吸气侧的通路上;第一电磁阀1,它设置在向排气回流阀供给控制用气压的通路上;控制电路4,它用于将电流供给第一电磁阀的电磁线圈;二极管5,它与电磁线圈并联且相对于将电流供给电磁线圈的电压来说,按非导通方向相连接,在这种排气回流装置中,上述第一电磁阀1在其电磁线圈通电状态下使控制用气压在与大气连通,该控制用气压为大气压时,排气回流阀3使所述回流通路成为切断状态。
最好包括这样的机构,即在第一电磁阀1的气压输入侧的空气回路上插入第二电磁阀2,在所述控制电路4即使电压施加在所述第一电磁阀1的电磁线圈上,规定电流也不流通时,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2,以切断气压输入侧的空气回路。
上述排气回流阀3的开度可以采用四阶段控制形式(关闭一段,开放三段),可以设置2个第一电磁阀,它们可以这样进行连接,即在各自的电磁线圈通电状态下切断所述控制用气压,还可以包括这样的机构,即在所述分别设置的第一电磁阀的气压输入侧的空气回路上插入一个共用的第二电磁阀2,在所述控制电路4即使对分别设置的第一电磁阀的电磁线圈加上电压、其任何一方也不流通规定电流的情况下,控制第二电磁阀2,以切断气压输入侧的空气回路。
通过排气回流阀3使部分排气回流到其吸气侧时,控制电路4切断对第一电磁阀1的电磁线圈的电流供给(在过去的例子中导通电流),开放管路21,向排气回流阀3供给控制用气压。排气回流阀3因该控制用气压的供给而开放,将内燃机的部分排气回流到吸气侧。
另外,中止排气回流时,控制电路4将电流供给第一电磁阀1的电磁线圈(过去是切断电流),闭塞管路21,停止向排气回流阀3供给控制用气压。由于停止供给该控制用气压,排气回流阀3便闭塞将部分排气供给吸气侧的通路,因此就不能进行排气回流了。
本发明在从这样的排气回流状态转变到中止该排气回流状态时,即从不向第一电磁阀1的电磁线圈供电流状态转变到向该电磁线圈供电流时,在将电流供给电磁线圈的状态下第一电磁阀1使控制用气压与大气连通,控制用气压为大气压时,排气回流阀3转变成切断通路的状态,该通路是用于使内燃机的排气回流到吸气侧的。
因此,控制电路4从不向第一电磁阀的线圈供电流状态到供给线圈电流时,与从排气回流状态转变到中止排气回流状态时的时间偏差可以缩短,伴随着第一电磁阀1的动作滞后所产生的黑烟可以减少。对第一电磁阀1的线圈供给电流时,虽然因其电感线圈上积蓄能量而产生时间滞后,但该电流由车辆上的电池供给,其内部电阻比二极管5导通方向的电阻要小,因此从切断转向导通的时间滞后比从导通转向切断的时间滞后要小。
由于在第一电磁阀1的气压输入侧的空气回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2,因此即使第一电磁阀1产生任何异常,对电磁线圈供给电流时不产生规定电流,也可以使第二电磁阀2动作,切断气压输入侧的空气回路,使排气回流阀3不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停止排气回流的动作,但不妨碍车辆行走。
采用四阶段控制排气回流阀3的开度的结构时,第一电磁阀1A和1B随着控制电路4的控制输出而动作,排气回流阀3在第一电磁阀1A和1B各自的电磁线圈通电的状态下,使控制用气压与大气连通,切断气压输入侧的空气回路。
在这种情况下,也在分别设置的第一电磁阀1A和1B的气压输入侧空气回路上设置一个共用的第二电磁阀2,因此,控制电路4在即使对第一电磁阀1A和1B加上电压,其任何一方也不流通规定电流时,就控制第二电磁阀2,切断其气压输入侧的空气回路,使排气回流阀3不起作用。
通过采用这种本发明的结构,与向排气回流阀供给气压的电磁阀的动作滞后无关,使排气回流阀从回流状态转变为切断状态的动作滞后减小,即使在电磁阀的线圈电流刚被切断后,消除电感线圈所积蓄的电能需要时间,也可以与快速加速内燃机的时间无关,可以减少从排气回流装置进行回流动作的状态到中止回流动作且使内燃机的燃料供给量增大后,因不完全燃烧而在排气中产生的黑烟。
另外,当对排气回流阀供给气压用的电磁阀产生故障时,也可以消除排气回流继续进行的不良现象。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装置主要部分的结构之方框图;
图2是对本发明实施例1装置的第一电磁阀的动作原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装置所用的第一电磁阀的结构之断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装置所用的排气回流阀的结构之断面图;
图5是说明利用本发明实施例1装置所用的第一电磁阀对动作滞后的改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装置主要部分的结构之方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装置所用的排气回流阀的结构之断面图。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装置的主要部分构成之方框图。
本发明实施例1装置是一种排气回流装置,它具有以下部分:排气回流阀3,它是由气压控制式的三通阀构成的,该三通阀设在使内燃机10的部分排气回流到其吸气侧的通路上;第一电磁阀1,它设在把控制用气压传送给排气回流阀3的通路上;控制电路4,它用于将电流供给所述第一电磁阀1的电磁线圈;二极管5,它与上述电磁线圈并联,并且相对于电压来说,是按非导通方向进行连接,上述电压系指向所述电磁线圈供电流的电压。
本发明的所述第一电磁阀1是这样设定的,在所述电磁线圈通电状态下,使上述控制用气压与大气连通,该控制用气压为大气压时,排气回流阀3使得内燃机排气回流到内燃机吸气侧的通路成为切断状态。
即,排气回流阀3是机械阀,它是这样构成的,当供给管路18的控制用气压高时,该阀处于排气向吸气侧回流的状态,供给管路18的控制用气压为大气压时,通过设在其开闭阀上的复位弹簧的作用,切断排气和吸气的连通。
在本发明中,使供给所述管路18的控制用气压高的状态成为第一电磁阀1的电磁线圈上不流通电流的状态,使管路18为大气压状态成为第一电磁阀1的电磁线圈被施力的状态,即成为在第一电磁阀1的电磁线圈上流通电流的状态。这是以往公告的所有结构都未展示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还包括这样的机构,即将第二电磁阀2插入第一电磁阀1的气压输入侧的空气回路上,在控制电路4设有控制第二电磁阀2的装置,该装置在即使对第一电磁阀1的电磁线圈加电压也不流通规定电流时,控制第二电磁阀2,以切断所述气压输入侧的空气回路。
图1中的双线表示气压回路,单线表示电路的连接线。从贮气罐6经过减压阀7、再通过第二电磁阀2向第一电磁阀1传送气压。该第二电磁阀2采用与过去同样结构的电磁阀。控制电路4向电磁线圈供给电流时,由贮气罐6向排气回流阀3传送气压,电流的供给被切断时,便停止传送气压。
这样,成问题的、从排气回流状态转变到中止排气回流状态的时间,就变成第一电磁阀1从无线圈电流状态转变到供给线圈电流的时间。图2是对本发明实施例1装置的第一电磁阀的动作原理进行说明用的电路图。参照图2进行说明时,是这样进行设定的,不是将断开开关S的时间、而是把接通开关S的时间作为中止所述排气回流的时间。断开图2的开关S时,虽然由于电磁线圈的感应,其后也继续流通电流,但接通开关S时,由车辆强力的内部电阻低的电池B供给电流,因此电磁阀的动作迅速,动作滞后极小。反之,断开图2的开关S的时间成为排气回流阀使排气与吸气连通的时间。
另外,控制电路4或从控制电路4到电磁阀1的电路配线产生故障时,排气回流阀3就成为使排气和吸气连通的状态。关于这一点,是这样进行设定的,在第一电磁阀1的空气供给回路上设置第二电磁阀2,当第一电磁阀1产生任何异常时,第二电磁阀2成为闭塞状态,使排气回流阀3不起作用。
即,本发明包括这样的机构,在上述第一电磁阀的气压输入侧的空气回路上插入第二电磁阀2,在控制电路4即使对所述第一电磁阀1的电磁线圈施加电压也不流通规定电流时,该机构控制第二电磁阀2,以切断气压输入侧的空气回路。因此,第一电磁阀1或第二电磁阀2之中的任一个产生异常时,可使排气回流阀3不起作用,不进行排气回流。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装置所用的第一电磁阀的结构之断面图。
第一电磁阀1由以下部件构成:在外周上卷绕有电磁线圈11的铁心12;柱塞13,它插入在铁心12的部分轴心上形成的圆筒孔内,可自由地滑动;弹簧14,它对柱塞13施力;连接部15,它的内部设有柱塞13,通过管路将排气回流阀3与大气压连通;轭铁16,它用于存放电磁线圈11和铁心12;连接部17,它被固定在铁心12的一侧端面上,通过管路与贮气罐6连接。
在铁心12的内部设有气压通路12a,它与连接部17的气压供给口17a连通,在柱塞13的内部也设有气压通路13a,它通过移动位置,与气压通路12a进行连通或断开。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装置所用的排气回流阀的结构之断面图。
实施例1装置所用的排气回流阀3具有活塞22;主体24,它设有气缸23,该气缸23内插入活塞22,该话塞22可自由地滑动;弹簧25,它对设在所述主体24内的活塞22施力;盖27,它用于闭塞主体24内的气缸23的开口部。
在主体24上设有:气压供给口26a,它与从第一电磁阀1出来的管路18相连接;排气回流入口26c,它用于将排气回流到吸气侧;朝向吸气歧管21的排气回流出口26d。在活塞22上连接有伞状开闭阀29,该开闭阀29随着活塞22的移动而开或闭排气回流入口26c。
下面,对于这样构成的本发明实施例1装置的第一电磁阀1的动作进行说明。
第一电磁阀1,当控制电路4不向电磁线圈11供给电流时,由于电磁线圈11不产生磁场,因此柱塞13受弹簧14的弹力作用,如图3的虚线所示,处于与设在连接部15上的排出口15a的内侧端面相接触的状态,闭塞排出口15a。这里,柱塞13的气压通路13a与铁心12内的气压通路12a成为连通状态。
这样,从贮气罐6出来的控制用气压如虚线箭头所示,通过气压供给口17a、铁心12内的气压通路12a及柱塞13内的气压通路13a,传送给排气回流阀3一侧。通过传送该控制用气压,对排气回流阀3的活塞室28加压,将活塞22按图4所示的箭头方向推到距离L的位置。随着该活塞22的移动,开闭阀29也移动到双点划线所示的L位置,开放排气回流入口26c,将内燃机1的部分排气从图1所示的排气歧管20回流到吸气歧管21内。
从该排气回流状态中止所述排气回流时,控制电路4对第一电磁阀1的电磁线圈供电。电流一供给电磁线圈,柱塞13便压缩弹簧14,如图3的实线所示,被吸附在铁心12侧。
由于柱塞13的移动,设在其内部的气压通路13a的气压流入口便偏离设在铁心12内的气压通路12a的出口,气压通路13a和气压通路12a的连通被切断,便停止从贮气罐6向排气回流阀3传送控制用气压。
同时,连接部15的排出口15a的内侧端面与柱塞13的端面的接触状态被解除,使排出口15a和连通排气回流阀3的排气回流口15b连通,供给到排气回流阀3内的控制用气压便从排出口15a释放到大气中。
因此,对第一电磁阀1的电磁线圈11通电时,与此同时,使排气回流阀3成为排气回流状态的控制用空气与大气连通,切断了排气回流到吸气侧的通路,避免了随着第一电磁阀1的动作滞后而产生黑烟的现象。
图5是说明就通过本发明实施例1所用的第一电磁阀对动作滞后的改善情况进行试验的结果的图。这是松开加速器踏板,从踏板的踏下量为零的状态,为使车辆加速而以超过加速器开度的界限值突然且用力地踏下加速器踏板时,排气回流阀3从接通状态变为断开状态时记录下来的开闭阀的动作状况。
根据该实验结果可知,从排气回流阀3由接通状态变为断开状态时起,到排气回流到吸气侧的通路完全被切断为止,过去需要以虚线所示的时间,而采用本发明,则缩短为只需要以实线所示的时间t。因此,在被缩短的时间段内,没有排气回流,可以抑制黑烟的产生。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装置的主要部分构成之方框图。
本发明实施例2的排气回流阀30采用包括其开度为关闭状态在内的四阶段控制形式,设定其阶段的电磁阀1A和1B分别进行设置,这些电磁阀都是这样进行连接的,即各自在电磁线圈通电状态下切断控制用气压。另外,还包括这样的机构,即在分别设置的第一电磁阀1A和1B的气压输入侧的空气回路上插入一个共用的第一电磁阀2,在即使控制电路4对第一电磁阀1A和1B的电磁线圈加上电压,其任何一方也不流通规定电流时,该机构控制第一电磁阀2,以切断气压输入侧的空气回路。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的相同。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装置所用的排气回流阀的结构之断面图。
实施例2所用的排气回流阀30具有以下部件:第一活塞31;第二活塞32;气缸33,在该气缸内插入第一活塞31,该活塞可自由滑动,第二活塞32固定在气缸的一侧的端部;主体34,其内部呈圆筒形,并且气缸33可自由滑动地插入其内部;弹簧35,它设在主体34内,对第一活塞31、第二活塞32及气缸33施力;盖37,它固定在主体34的第二活塞32侧,在该盖上形成气压供给口36b,该气压供给口36b与来自第一电磁阀1B的气压管路相连接。
主体34上设有:气压供给口36a,它与来自第一电磁阀1A的管路相连接;排气回流入口36c,它用于将排气回流到吸气侧;向着吸气歧管21的排气回流出口36d。伞状开闭阀39连接在第一活塞31上,该开闭阀39随着第一活塞31的移动,打开或关闭排气回流入口36c。
第一电磁阀1A和1B的结构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1相同,其动作也相同。
下面,对这样构成的实施例2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控制电路4不对第一电磁阀1A和1B供电流时,从贮气罐6出来的控制用气压被传送给排气回流阀30,进行排气回流。另外,为了从该排气回流状态中止该排气回流而由控制电路4供给电流时,停止向排气回流阀30传送来自贮气罐6的控制用气压,将排气回流阀30内的控制用气压与大气压连通,使排气回流阀30成为闭阀状态,从而停止进行排气回流。
第一电磁阀1A和1B不向排气回流阀30传送控制用气压时,第一活塞31和第二活塞32位于图7所示的位置,开闭阀39闭塞排气回流入口36c,成为中止排气回流的状态。
将该状态作为第1阶段时,当第一电磁阀1B把控制用气压传送给气压供给口36b时,控制用气压便施加在第二活塞32上。由于第二活塞32与气缸33固定,因此,通过该气压的作用,气缸33按箭头B方向移动距离L1后停止。这时,开闭阀39移动到双点划线所示的L1位置(第二阶段的开度位置)。
第一活塞31和第二活塞32位于图7所示的位置,由第一电磁阀1A向气压供给口36a供给控制用气压时,由于该气压的作用,第一活塞31沿箭头B方向移动一段距离L2后停止。这时,开闭阀39移动到双点划线所示的L2位置(第三阶段的开度位置),使排气回流量比第二阶段更大。
另外,第一活塞31和第二活塞32位于图7所示的位置,由第一电磁阀1A向气压供给口36a传送控制用气压,同时第一电磁阀1B也向气压供给口36b传送控制用气压时,气缸33便沿箭头B方向移动距离L1,与此同时,第一活塞31移动距离L2。这时,开闭阀39移动到双点划线所示的L1+L2的位置(第四阶段的开度位置),使排气回流量比第三阶段的还要大。
开闭阀39位于该第四阶段的开度位置(L1+L2)时,在由第一电磁阀1A向气压供给口36a传送控制用气压的状态下,如果对第一电磁阀1B的电磁线圈11供电,控制用气压与大气连通时,则停止向排气回流阀30的气压供给口36b传送控制用气压。由于该气压的供给停止,气缸33受弹簧35的作用力相应地退回一段距离L1,开闭阀39移动到双点划线所示的第三阶段的开度位置L2,使排气回流量减小。
同样,开闭阀39位于第四阶段的开度位置(L1+L2)时,在由第一电磁阀1B向气压供给口36b传送控制用气压的状态下,如果对第一电磁阀1A的电磁线圈11供给电流,控制用气压与大气连通,停止向排气回流阀3的气压供给口36a供给控制用气压,则由于弹簧35的作用力,第一活塞31相应地退回一段距离L2,开闭阀39移动到双点划线所示的第二阶段开度位置L1,使排气回流量进一步减小。
为了中止排气回流,控制电路4同时停止由第一电磁阀1A和1B对排气回流阀30传送控制用气压时,则由于第一电磁阀1A和1B处于与大气连通状态,因此供给活塞室38的控制用气压受弹簧35的作用力,经过第一电磁阀1A和1B与大气连通,同时供给第二活塞32的气压也同样与大气连通。于是,开闭阀39闭塞排气回流入口36c,便停止排气回流。
在实施例2中,第一电磁阀1A和1B也是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电磁阀,因此在各自的电磁线圈通电状态下,控制用气压被切断,与此同时,控制用气压与大气连通,便可以减少因电磁阀的动作滞后而产生的黑烟。
另外,与实施例1一样,由于设有第二电磁阀2,因此在第一电磁阀1A和1B的任一方不流通规定电流的情况下,根据控制电路4的控制,第二电磁阀2切断气压输入侧的空气回路,便停止排气回流。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与向排气回流阀提供气压的电磁阀的动作滞后无关,使排气回流阀从回流状态转为切断状态的动作滞后减小,即使在电磁阀的线圈电流刚被切断后消耗掉电感线圈上积蓄的电能需要时间,这也可以与突然加速内燃机的时间无关,可以减少排气回流装置在刚从进行回流动作的状态转为中止回流动作,使内燃机的燃料供给量增大之后,因不完全燃烧而在排气中产生的黑烟。
另外,在对排气回流阀供气压用的电磁阀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能避免产生因排气回流不中止而继续进行的不良现象。

Claims (4)

1.一种排气回流装置,它具有以下部分:气压控制式排气回流阀(3),它设置在使内燃机的部分排气回流到其吸气侧的通路上;第一电磁阀(1),它设置在对所述排气回流阀传送控制用气压的通路上;控制电路(4),它是对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电磁线圈供电用的;二极管(5),它与所述电磁线圈相并联,且相对于对所述电磁线圈供电的电压,是按非导通方向进行连接的,这种排气回流装置的特征在于,它是这样设定的,所述第一电磁阀(1)在其电磁线圈通电状态下,使所述控制用气压与大气连通,该控制用气压为大气压时,使所述排气回流阀(3)形成切断回流通路的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回流装置,它包括这样的机构,即在所述第一电磁阀(1)的气压输入侧的空气回路上插入第二电磁阀(2),在所述控制电路(4)即使对所述第一电磁阀(1)的电磁线圈加上电压也不流通规定电流时,控制第二电磁阀(2),以切断所述气压输入侧的空气回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回流装置,所述排气回流阀(3)的开度是四阶段控制式的,设有两个所述第一电磁阀,它们都是这样进行连接的,即在各自的所述电磁线圈通电状态下切断所述控制用气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回流装置,它包括这样的机构,即在所述分别设置的第一电磁阀的气压输入侧空气回路上插入一个共用的第二电磁阀(2),在所述控制电路(4)即使对所述第一电磁阀(1A、1B)的电磁线圈加上电压,其任何一方也不流通电流时,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2),以切断其气压输入侧的空气回流。
CN98116891A 1997-08-06 1998-08-06 排气回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720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12160/1997 1997-08-06
JP21216097A JP3462726B2 (ja) 1997-08-06 1997-08-06 排気還流装置
JP212160/97 1997-08-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07455A true CN1207455A (zh) 1999-02-10
CN1077208C CN1077208C (zh) 2002-01-02

Family

ID=16617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168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7208C (zh) 1997-08-06 1998-08-06 排气回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462726B2 (zh)
KR (1) KR100303241B1 (zh)
CN (1) CN1077208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8728A (zh) * 2014-06-24 2014-10-08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egr阀老化修正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43181B2 (ja) * 2006-07-20 2011-08-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圧力制御装置
WO2008010579A1 (fr) 2006-07-20 2008-01-24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Dispositif de régulation de pression
KR101628567B1 (ko) * 2014-12-10 2016-06-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엑츄에이터 제어 시뮬레이션 시스템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8728A (zh) * 2014-06-24 2014-10-08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egr阀老化修正方法及装置
CN104088728B (zh) * 2014-06-24 2016-12-07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egr阀老化修正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303241B1 (ko) 2001-11-15
JPH1150918A (ja) 1999-02-23
CN1077208C (zh) 2002-01-02
JP3462726B2 (ja) 2003-11-05
KR19990023246A (ko) 1999-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10274016A (ja) 電磁式動弁制御装置
US6073596A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for operating cylinder valves in piston-typ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US6581551B1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process of combustion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engine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effective compression ratio of the cylinders
CN1145451A (zh) 注射喷嘴
CN1077208C (zh) 排气回流装置
JPS5854245B2 (ja) 内燃機関
EP2543855B1 (en) Vehicle provided with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aving valve stop mechanism
JPS5835241A (ja) デイ−ゼルエンジンの吸気絞り装置
CN209688055U (zh) 双泵液压系统工作模式的一体式切换装置
KR20010024636A (ko) 통합 지연 기능을 가진 공전 유압 오버헤드
CN109578152A (zh) 具有停缸功能的液压连续可变气门驱动机构及控制方法
CN113006981B (zh) 一种用于气体机的进气调控方法
CN201149661Y (zh) 柱塞泵流量控制装置
CN108457733A (zh) 发动机排气背压电动调节系统
CN208153195U (zh) 一种汽油机化油器
CN101289974A (zh) 控制汽车有害气体排放量的方法及真空调节器
CN1598274A (zh) 汽车燃油喷射式发动机节油装置
CN205841065U (zh) 一种制动控油装置
JP2502273Y2 (ja) 過給機付ディ―ゼルエンジンの出力調整装置
JPS59229042A (ja) エンジンの空燃比制御装置
JPH0380969B2 (zh)
CN202911553U (zh) 汽车油门回位节油装置
JPS5943952A (ja) デイ−ゼルエンジンの停止制御装置
KR100288530B1 (ko) 차량용급가속보조장치
JPS5827863A (ja) 排気ガス再循環量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