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3584C - 用于接合线路基板端区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接合线路基板端区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3584C
CN1203584C CN00108128.4A CN00108128A CN1203584C CN 1203584 C CN1203584 C CN 1203584C CN 00108128 A CN00108128 A CN 00108128A CN 1203584 C CN1203584 C CN 120358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nector
flexible
assembly
flexibl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081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72700A (zh
Inventor
约瑟·L·奥尔特加
道格拉斯·M·约内斯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CI SA
Original Assignee
Connector Systems Technology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nector Systems Technology NV filed Critical Connector Systems Technology NV
Publication of CN1272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27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358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358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directly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在计算机处理器和电源之间功率和信号连接的一种连接器,它采用高导电触头和柔性电缆提供了短的密集信号线路。采用了一种模块式连接方案,其中连接器包括几个组件。一种典型的连接器包括一个第一触头组件、一个第二触头组件、以及一个外壳。连接器的内部部件有第一触头组件和第二触头组件。第一触头组件最好是一个功率触头组件,并且包括一对具有接触区的柔性触头。第二触头组件最好是一个辅助触头组件,并且包括一个具有接触区的柔性触头。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插入外壳中,因而被外壳表面卡住而形成连接器。

Description

用于接合线路基板端区的连接器
本发明一般性地涉及了电连接器。尤其是,本发明涉及了一种结构,它用于把线路触头可脱开地连接到印刷线路板的导电垫上。
在电技术中,通常做法是采用连接器把一个印刷线路板(PCB)在机械和电气上与另一个PCB联接。在这种做法中,已经演变到把各电触头放得愈来愈靠紧在一起,而同时在电触头和被接触区之间保持不变的高应力。在电气系统中,采用柔性印刷线路作为电跨接线或电缆,来相互连接PCB的几排接线针或垫。
制造商的主要注意力是集中于增加与连接它们产品中分组件和部件有关的线路密度。这导致更高密度的模块,每个模块需要对其它模块有许多路的相互连接。但是,对于具有密集间隔触头的连接器,主要问题包括了相互干扰、缺乏可控阻抗和电感增加等问题。
另外,为了尽量减小耗用功率,计算机工业希望有能力在不使用时降低系统的功率,然后在需要时“瞬时地”增加系统的功率。这种高电流和快速前缘响应的结合,需要这些新计算机系统的功率连接器必须能够以最小的电阻性损失和最小的感应电压尖峰来处理高电流。
虽然电连接器技术已有很大发展,但在该技术中仍留有一些特有的问题,尤其是具有密集间隔触头的连接器包括了相互干扰、缺乏可控阻抗和电感增加等问题。因此,需要有一种连接器结构和组件,它在连接器密度增加时,能够降低相互干扰,控制阻抗,以及降低电感。
本发明导向一种连接器,它包括:一个第一触头组件,包括一个第一柔性触头和第二柔性触头,每一个柔性触头具有一个朝着柔性触头一端的接触区,接触区可与线路板上相应的导电垫作电连接;一个第二触头组件,包括在其一端具有接触区的柔性触头,用于与线路板上相应的导电垫作电连接;以及一个外壳,用于接纳第一触头组件和第二触头组件,外壳在一端具有一个开孔,以容纳包含导电垫的线路板。
按照本发明一个方面特性,第一和第二柔性触头的每一个包括一个柔性基片,它至少带有一个在其上面设有接触区的导电体。最好是,第一和第二柔性触头相互偏置,以及各接触区相互面对着。
按照本发明另一个方面特性,第一触头组件还包括一个用于固定第一和第二柔性触头的安装部分,第一和第二柔性触头的每一个包括一个凸起,用于把柔性触头固定到安装部分上。最好是,第一和第二柔性触头被夹层在安装部分内。
按照本发明另一个方面特性,第一和第二柔性触头的每一个具有一个对准孔,以提供在制造时的对准。另外,在与接触区相对着的柔性触头一端上,第一和第二柔性触头的每一个与柔性电缆连接。许多第一柔性触头可相互平行,以及许多第二柔性触头可相互平行。
按照本发明另一个方面特性,第二触头组件还包括一个壳体,在第二触头组件中的柔性触头具有一个切口,用于把柔性触头夹在壳体中。最好是,第二触头组件的壳体具有一个槽,用于容纳第一触头组件,以形成一个分组件。然后把分组件设置在外壳内。
在本发明范围内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一个连接器,它包括:一个第一触头组件,包括一个第一柔性触头和第二柔性触头,每一个柔性触头具有一个朝着柔性触头一端的接触区,接触区可与线路板上相应的导电垫作电连接;一个第二触头组件,包括在其一端具有接触区的柔性触头,用于与线路板上相应的导电垫作电连接;以及一个外壳,用于接纳第一触头组件和第二触头组件,外壳在一端具有一个开孔,以容纳包含导电垫的线路板,以及沿一个表面上具有许多通孔,远离接触区的各柔性触头端部通过通孔作垂直延伸。
按照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特性,第一和第二柔性触头被相互交错,或者被设置成并排布局方式。
按照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特性,触头通过通孔可脱开地与线路板连接。
如果考虑到结合附图,从以下本发明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以上及其它方面特性将变得很明显。
图1是本发明典型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是图1连接器的分解视图;
图3A是本发明典型第一触头的详细剖视图;
图3B是本发明第一典型组件中一对典型第一触头的剖视图;
图3C是本发明许多第一触头的典型结构俯视图;
图3D是图3C结构装在第一典型组件横条中的俯视图;
图3E是图3D结构的正视图;
图3F是图3E结构一部分的详细视图;
图3G是本发明第二典型组件中一对典型第一触头的剖视图;
图3H是本发明第二典型组件中典型第一触头的透视图;
图3I是用于本发明的典型横条侧视图;
图3J是图3I横条的俯视图;
图4A是本发明典型第二触头组件的剖视图;
图4B是在本发明典型第二触头组件中触头夹持区的侧视图;
图4C是本发明许多第二触头典型结构的俯视图;
图4D是图4C结构的正视图;
图4E是图4A组件的透视图;
图4F是图4A另一个替代组件的透视图;
图5A是连接到软电缆的图1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5B是包括图5A连接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C是图5B结构的正视图;
图5D是图5C结构一部分的详细视图;
图5E是图5B结构封装在触头外壳中的透视图;
图5F是图5B结构封装在触头外壳中的另一个透视图;
图6A是本发明另一个典型第二触头组件的剖视图;
图6B是本发明图6A第二触头结合在连接器中的剖视图;
图7A是本发明另一个典型第二触头的剖视图;
图7B是本发明图7A第二触头结合在连接器中的剖视图;
图8A是本发明典型直角PCB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8B是图8A连接器的分解视图。
本发明导向一种连接器,例如它作为在计算机处理器和电源之间的功率和信号连接。连接器采用高导电触头和柔性电缆(以下也称为软电缆)提供了短的密集信号线路。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块式连接方案,其中连接器包括几个组件。按照本发明,连接器组件易于连接软电缆。
图1是本发明典型连接器10的剖视图,图2是图1连接器的分解视图。连接器10包括一个第一触头组件20、一个第二触头组件30、以及外壳11。外壳11最好是一个单件模制的塑料外壳,具有第一和第二外壳面12和14。相隔开的外壳面12和14与侧壁连接,在其中形成一个开口区。外壳11的一端具有一个与开口中心区连通的边缘连接器容纳孔16。
连接器10的内部部件包括一个第一触头组件20和第二触头组件30。第一触头组件20最好是功率触头组件,并至少包括分别具有接触区23和25的一对柔性触头22和24。第二组件30最好是一个辅助触头组件,并包括具有接触区33的柔性触头32。第一组件20和第二组件30固定在一起,然后被推入外壳的开口内部,由此被外壳面12和14夹住。应该注意到,尽管图1表示了一个组件20和一个组件30,但如下所述,可以相互成排地平行设置许多组件20,30,以便在连接器内提供许多触头。
第一组件20最好具有从横条27伸出的两个柔性基片29。每一个基片29可带有一个,通常是带有许多个导电体22,24,它们具有朝着柔性触头一端的接触区23,25。接触区23,25面朝着对面的基片29,并且当印刷线路板(PCB)的边缘连接器部分通过开孔16完全插入连接器10时,其位置可与PCB基板50上的导电垫51连接。应该注意到,PCB带有一个线路阵列,在边缘连接器部分上接线成一排导电垫51。相似的一排垫位于PCB的下侧,通常把两排安装成相互呈镜面映象。包括导电垫51的边缘连接器部分被插入外壳的边缘连接器容纳孔16中,每一个导电垫51与连接器中不同的触头相接触。如在这里所用,应把“垫”解释为包括对它希望作电连接的露出的导电体。
触头22,24伸入外壳的空腔中,使得当通过外壳的边缘连接器容纳孔16插入PCB的边缘连接器部分时,触头的接触区23,25对准了PCB的垫51。依靠注入模子中的塑料,优先制成第一组件20的插入模制工艺保证了柔性触头22,24的相互隔开。触头22,24的柔性接触区23,25相互面对着,并被相互偏置。柔性触头22,24弹性地偏移了接触区23,25,接合到与连接器连接的PCB的垫51上。
图3A是基片29的详细剖视图,表示了本发明用于第一触头组件20中的典型第一触头。最好是,第一触头是功率触头。如上所述,触头22具有接触区23。另外,触头22具有从窗口26伸出的凸起21,它用于把触头22固定到组件20的安装部分或横条27上,如图3B所示。最好是,组件20是功率触头组件,它保持着功率触头和功率电缆。如图3B所示,相同的触头设计(图3A的设计)可用于热触头和接地触头(触头22和24)。最好是,两个触头被插入模制到横条27中。这可尽量减小各触头的相互分开,并提供了组件20的刚度,以保证适当的触头法向力,同时也提供了触头尾部所希望的分开,以便连接软电缆。虽然图中表示了凸起21,但可以设想采用其它连接装置来把触头22固定到组件20上。组件20包括用于固定到组件30上的锁定结构21。锁定结构可位于组件20的两端,以容许沿任一个方向(如触头22在上或触头24在上)把组件20插入组件30中。
图3C是基片29典型结构的俯视图,它具有许多相互平行的第一触头。应该理解到,当容差许可时,本发明可以具有任何适当的触头之间节距(与PCB上各垫之间的节距相配合)。触头组件20被设计成使得它从上面和下面均可接近。这在焊接或其它装配过程中,容许电缆组件具有自由的接近通道。另外,在与接触区对着的一端,触头22,24最好在其尾部具有对准孔28,以便在冲压、喷镀和模制时为支承物提供对准。圆形开口或孔28还为焊点检查提供定位。每个孔28还用于接合柔性电缆29端区中相应的开孔,以便把柔性电缆29相对于第一触头定位。最好是,第一触头和柔性电缆均非常柔顺,不管因制造工艺引起任何可能的不对准程度,仍容许接触区23,25和PCB 50的垫51之间作优选的接合。
最好是,触头22,24被冲压和成形到具有预载的弹簧系数,当PCB完全接合在连接器中时,在与PCB接触的相关表面上提供了所希望的法向力。触头22,24最好是铍铜(Be-Cu)。按照本发明,所选材料、触头22,24的几何形状和外模制横条27的应用,保证了在相关接触区23,25上产生足够的法向力,以确保相互电连接的可靠性。
图3D是图3C所示基片29装到组件20的横条27上之后的俯视图。如上所述,触头22,24是被插入模制到横条27中,横条最好采用塑料制成。为了在横条27形成时减轻应变,提供正确锁定和模制流动的改道,触头22,24具有窗口26和升高截面或凸起21。在把材料注入模子时(最好从塑料横条的短侧边注入),凸起21使流动中断,并迫使材料通过窗口26并进入两排触头之间。在模制之后,一个软电缆29从后端(也就是说,对着对接插销的一端,对接插销在具有接触区的一端)滑入,并焊接到触头22,24上。在该实施例中,各排触头22,24从公用的横条27伸出。图3E是图3D结构的正视图,图3F是图3E结构的更详细视图。
另一个供替代的功率触头组件侧视图如图3G所示,并在图3H中表示为透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具有触头22,24的两个基片在开始时焊接到软电缆29的对着的两侧。软电缆最好是高铜合金材料,并且一旦焊接到触头22,24上,可用于把触头隔开。远离上述连接器的柔性电缆29端部可以按任何常规方式引线,或者可以引线到与上述连接器相似的连接器中。可以理解到,触头22,24与其所连接柔性电缆29的接合,保证了触头自由端和柔性电缆的相应端区不会干扰PCB边缘连接器部分插入连接器。两个预先模制的横条37,最好是塑料的,它们对上、下为相同的零件,用于把软电缆29夹在触头22,24之间。依靠图3G所示的铆钉38,或者在生产中依靠制成如图3I和3J所示具有突柱42的模制横条40,把组件装在一起。突柱42相似于铆钉38通过横条40中的通孔44。一个再成形过程(如加热压凹)使突柱42顶端变形,以防止突柱42脱离通孔44,并把组件装在一起。突柱42最好与通孔44交错,如图3I和3J所示,使得当把各横条40放在一起时,可采用相同的上、下零件。这个实施例的优点是,它不采用插入模制,由于容许电缆在触头中一直朝前移,提供了更低的电感,并且可提供更方便的直角连接器组件。
图4A是本发明装在组件30中的典型第二触头32的剖视图。组件30最好是一个辅助触头分组件,其中把触头32插入模制在壳体31中。每个触头32具有缺口或切口34,如图4B所示。图4B表示了被图4A壳体31隐藏的触头32的一部分。切口34充以塑料,在插入模制的硬化步骤期间,把触头32夹在壳体31中。
可平行地放置许多触头32,以形成多触头组件。图4C是本发明组件中许多第二触头典型结构的俯视图,图4D是图4C结构的正视图。
触头32最好通过柔性电缆35,用于接触附加的电压和对PCB的信号连接。触头32具有相关的接触区33,当连接器10与PCB边缘连接器部分连接时,接触区位置可与PCB的第二组导电垫52连接。第二组垫52最好位于垫51之后。
触头32可同时用于PCB基板50和软电缆35之间I/O和高速缓冲存储器功率的连接,如图1所示。如上所述,触头32被插入模制到壳体31中。用于形成壳体31的插入模制工艺被设计成不需要侧面作用或用凸轮控制。组件30在中心开口,当把软电缆35连接到触头32上的焊接操作期间,对触头32提供了很好的观察通道。为了减轻电缆35的应力,电缆35以绕着两个横梁39a,39b的蛇行路径前进。如图4E中组件30的透视图所示,通过由横梁39a,39b形成的槽68插入电缆35。横梁39a,39b还对组件提供了稳定性,并且在连接器10装配时,用于卡住第一组件20。
组件30还具有槽36,第一组件29插入其中。组件20的突舌21插入组件30的槽36中,如图4E所示。为了把组件20固定到组件30上,在突舌通过升高区66之后,沿着槽36表面的升高区66把突舌21卡在槽36内。
组件30固定在外壳11之内。沿着图4E所示箭头方向A,外壳11与组件30相接合。在组件30上的插销72用于与外壳11相接合。插销72插入外壳11中的开孔64中(图5E中表示了开孔64的前面)。组件30上的另一个插销70用于与插入外壳11的PCB上装置相接合。
组件30上的突起74与柔性电缆29中缺口41相接合。为了减轻与第一组件20连接的电缆29的应力,提供了两个可使电缆29滑入其中的侧向突起74,从而使电缆不被拉出。一旦组件20卡入组件30中,电缆29夹住了辅助电缆35,由于把电缆29放在辅助电缆35上面,使电感变得最小。把触头、配合插销和装配耳孔设置成使得配合力均得到配置,因此配合力不受组件公差的影响。
图4F是图4A的另一个供替代的组件。图4F中的组件相似于图4E中所示的组件,但它没有突起74来接合软电缆29中的缺口。如果柔性电缆29没有相应的缺口,最好采用这个实施例。
图5A是图1连接器与软电缆29和35连接的剖视图,但没有外壳11。换句话说,两个组件20,30已连接在一起,但还没有插入外壳11中。一旦组件20夹在组件30中,平行地形成的许多触头22,24,32,制成了一个具有许多触头的连接器。图5B是包括许多图5A连接器的一个这种结构的俯视图。图5C是图5B结构的正视图,图5D是图5C一部分的更详细视图。在连接器本身内两个组件20,30的模块化提供了电缆对触头安装的方便,以及对触头检查的方便。
图5E是包封在外壳11中的图5B结构前面的透视图。图5F是包封在外壳11中的图5B结构后面的透视图。包括组件20和30的内部组件被推入外壳11中,其中开口64(参见图5E)卡住了下侧插销72(参见图4C)。通过前面的容纳开孔16,外壳11提供了PCB基板50对触头22,24,32的对准。在内部,外壳11具有隔板49,隔离了辅助触头32并使它对准基板的垫52。当基板50插入外壳11时,隔板49的顶部还提供了基板50的支承面。
图6A是本发明另一个典型第二触头132的剖视图。触头132具有接触区133,它的使用方式上述接触区33相似。当连接器10与PCB的边缘连接器部分连接时,接触区133的位置可与PCB第二组导电垫52连接。远离软电缆35的接触区132端部为钩形或U形。
触头132可同时用于PCB基板50和柔性电缆35之间I/O和高速缓冲存储器功率的连接,如图1所示。与组件30一样,触头132被插入模制到壳体131中。另外,用于形成壳体131的插入模制工艺被设计成不需要侧面作用或用凸轮控制。组件130在中心开口,当把软电缆35连接到触头132上的焊接操作期间,对触头132提供了很好的观察通道。为了减轻电缆35的应力,电缆35以绕着两个横梁139a,139b的蛇行路径前进。通过由横梁139a,139b形成的槽插入电缆35。横梁139a,139b还对组件提供了稳定性,并且在连接器10装配时,用于卡住第一组件20。
组件130还具有槽136,第一组件20插入其中。组件20的突舌21插入组件30的槽136中。突舌21与一个突起(相似于图4E中的突起66)接合,把组件20固定到组件130上。相似于上述对图4E所示的情形,组件130可固定在外壳11内。
图7A是本发明另一个典型辅助触头或第二触头232的剖视图。触头232具有一个接触区233,它的使用方式与上述接触区33相似。触头232最好是钩形或V形,其一条腿240相对于另一条腿241成一个锐角,最好约45度。最好是,触头232的尾部244被偏置(弯曲),以改进与软电缆(如电缆35)的连接。弯曲部分和壳体230表面在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区域。触头232装在组件230中,然后用于包括第一组件20和外壳211的一个连接器中,如图7B所示,它相似于上述图1的情形。
在图7B中,触头232位于第二组件壳体230和外壳211之间。另外,触头尾部244被设置成通过一条槽,槽形成在从内壳230上伸出的肋片250之间。最好当软电缆位于肋片250上时,触头尾部244焊接到软电缆35上(在图7B中未表示)。然后把具有触头232和电缆的内壳230推入外壳211中,由此把触头232夹在两个壳体之间。最好把另外一串肋片260添加到内壳230上,以便对固定到触头22,24上的软电缆29提供支承。如图7B所示,触头24在相邻肋片260之间和之上延伸。最好是,内壳230和外壳211均为塑料。
图8A是本发明典型直角连接器的剖视图,图8B是图8A连接器的分解视图。连接器是图1连接器的直角连接器型式或直接PCB安装连接器型式(它采用凸块53固定在一个图中未示的较大外壳中)。连接器410相似于上述图1的连接器10,但触头22和24的尾端421近似垂直地从外壳中伸出,而不是如图1那样大致平行于外壳底面。相似地,触头32的尾端431近似垂直地从外壳中伸出,而不是如图1那样大致平行于外壳底面。此时,连接器可用作一个直角连接器。
应该注意到,在图8A中,触头22和24被表示成相互交错地进入PCB中的单排通孔中,而在图8B中,触头22和24被表示成能够进入并排设置的两排通孔中。虽然任一个布局方式均可采用,但最好使触头作成并排布局方式,以便进一步降低触头的电感和电阻。并排布局方式最好作成一个“触头夹层”,例如在图3E和3F中所示。此时,触头22和24分开形成,然后装配成一个功率触头模块(组件20)。
依靠连接器外壳411中的通孔411a,411b,把触头421,431连接到一个直接安装PCB(图中未示)上。连接器可焊接传到PCB上和/或用螺钉刚性连接。为了尽量减小在功率触头和接地触头之间的电感,以及为了容许在模制后弯曲方便,两个触头22,24相互交错。与图1的软电缆连接器相同,包括触头22,24的组件被滑入包含触头32的组件中,并被一个锁定结构卡住。然后把组合的组件滑入外壳411中,并且还用一个锁定结构固定。外壳411最好在底部具有一个凹窝,以便为PCB提供间隙,并使它位于连接器之内,由此具有与图1软电缆连接器基本相同的包络外形。
可以理解到,尽管利用适于与PCB两面上接触垫连通,或者适于与PCB一面上平行两排垫连通的一对柔性电缆,描述了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但本发明可用于与PCB单排接触垫连通的柔性电缆布局方式。
虽然这里参照某些具体实施例作了说明和描述,尽管如此,本发明并不想限于所说明的细节。相反,在与权利要求相当的范围内,可以详细地作出各种修改而不偏离本发明。

Claims (30)

1.一种连接器包括:
一个外壳,在其一端上确定了线路板对准孔,和连到该线路板对准孔上的内腔;
一个第一触头组件,包括一个第一柔性触头和一个与其相对的第二柔性触头,每一个柔性触头具有一个朝着柔性触头一端的相应的接触区,接触区可与线路板上相应的导电垫作电连接;
一个第二触头组件,包括在其一端具有第三接触区的第三柔性触头,用于与线路板上另一相应的导电垫作电连接;以及
其中第一触头组件和第二触头组件接纳在由该外壳确定的内腔中。
2.按照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其中,第一和第二柔性触头的每一个包括一个柔性基片,它至少带有一个在其上面设有相应接触区的导电体。
3.按照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其中,第一和第二柔性触头相互偏置,以及相应各接触区相互面对着。
4.按照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其中,第一触头组件还包括一个用于固定第一和第二柔性触头的安装部分,第一和第二柔性触头的每一个包括一个凸起,用于把柔性触头固定到安装部分上。
5.按照权利要求4的连接器,其中,第一和第二柔性触头被夹层在安装部分内。
6.按照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其中,第一和第二柔性触头的每一个具有一个对准孔,以提供在制造时的对准。
7.按照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其中,在与接触区相对着的柔性触头一端上,第一和第二柔性触头的每一个与柔性电缆连接。
8.按照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还包括许多相互平行的第一柔性触头,以及许多相互平行的第二柔性触头。
9.按照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其中,第二触头组件还包括一个第二触头壳体。
10.按照权利要求9的连接器,其中,在第二触头组件中的第三柔性触头具有一个切口,用于把第三柔性触头夹在第二触头壳体中。
11.按照权利要求9的连接器,其中,第二触头组件的壳体具有一个槽,用于容纳第一触头组件,以形成一个分组件。
12.按照权利要求11的连接器,其中,分组件被设置在外壳内。
13.按照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还包括许多第一和第二触头组件,它们在外壳中被设置成一排。
14.按照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其中,在第二触头组件中最接近接触区的柔性触头端部为U形、V形和钩形之一。
15.一个连接器包括:
一个外壳,在其一端上确定了一个线路板对准孔,和连到该线路板对准孔上的内腔,
一个第一触头组件,包括一个第一柔性触头和一个与其相对的第二柔性触头,每一个柔性触头具有一个朝着一个柔性触头的接触区和一个离开相应接触区的连接端,接触区可与线路板上相应的导电垫作电连接;
一个第二触头组件,包括在其一端具有第三接触区的第三柔性触头,用于与线路板上另一相应的导电垫作电连接;以及
一个离开第三接触区的连接端;其中第一触头组件和第二触头组件接纳在该外壳的内腔中,外壳确定了沿其一个表面的许多通孔,这些通孔容纳至少一个柔性触头的连接端,使该至少一个柔性触头的连接端垂直该外壳的外表面。
16.按照权利要求15的连接器,其中,第一和第二柔性触头被相互交错。
17.按照权利要求15的连接器,其中,第一和第二柔性触头被设置成并排布局方式。
18.按照权利要求15的连接器,其中,第一和第二触头通过通孔可脱开地与线路板连接。
19.按照权利要求15的连接器,其中,第一和第二柔性触头的每一个包括一个柔性基片,该柔性基片至少带有一个在其上面设有相应接触区的导电体。
20.按照权利要求15的连接器,其中,第一和第二柔性触头相互偏置,以及相应的各接触区相互面对着。
21.按照权利要求15的连接器,其中,第一触头组件还包括一个用于固定第一和第二柔性触头的安装部分,第一和第二柔性触头的每一个包括一个凸起,用于把柔性触头固定到安装部分上。
22.按照权利要求21的连接器,其中,第一和第二柔性触头被夹层在安装部分内。
23.按照权利要求15的连接器,其中,第一和第二柔性触头的每一个具有一个对准孔,以提供在制造时的对准。
24.按照权利要求15的连接器,其中,在与接触区相对着的柔性触头一端上,第一和第二柔性触头的每一个与柔性电缆连接。
25.按照权利要求15的连接器,还包括许多相互平行的第一柔性触头,以及许多相互平行的第二柔性触头。
26.按照权利要求15的连接器,其中,第二触头组件还包括一个第二触头壳体。
27.按照权利要求26的连接器,其中,在第二触头组件中的柔性触头具有一个切口,用于把第三柔性触头夹在第二触头壳体中。
28.按照权利要求26的连接器,其中,第二触头组件的壳体具有一个槽,用于容纳第一触头组件,以形成一个分组件。
29.按照权利要求28的连接器,其中,分组件被设置在外壳内。
30.按照权利要求15的连接器,还包括许多第一和第二触头组件,它们在外壳中被设置成一排。
CN00108128.4A 1999-04-30 2000-04-28 用于接合线路基板端区的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358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9/302,621 1999-04-30
US09/302,621 US6203328B1 (en) 1999-04-30 1999-04-30 Connector for engaging end region of circuit substrat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72700A CN1272700A (zh) 2000-11-08
CN1203584C true CN1203584C (zh) 2005-05-25

Family

ID=23168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010812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3584C (zh) 1999-04-30 2000-04-28 用于接合线路基板端区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203328B1 (zh)
CN (1) CN1203584C (zh)
TW (1) TW449127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47583A1 (de) * 2003-10-14 2005-05-19 Abb Patent Gmbh Elektrisches Kontaktsystem, insbesondere für Niederspannungen
US7744376B2 (en) * 2008-06-03 2010-06-29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ocket connector with power blade
TWI355220B (en) 2008-07-14 2011-12-21 Unimicron Technology Corp Circuit board structure
USD664096S1 (en) 2009-01-16 2012-07-24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Llc Vertical electrical connector
USD610548S1 (en) 2009-01-16 2010-02-23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Right-ang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D606497S1 (en) 2009-01-16 2009-12-22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Vertical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070503B2 (en) * 2009-05-26 2011-12-06 Spin Master Ltd. Charging interface for rechargeable devices
CN102377053B (zh) * 2010-08-16 2015-02-2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2646878B (zh) * 2011-02-16 2016-01-0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US8727793B2 (en) * 2011-03-11 2014-05-20 Cisco Technology, Inc. Optical module design in an SFP form factor to support increased rates of data transmission
CN102832480B (zh) * 2011-06-16 2016-02-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8597056B2 (en) * 2011-06-30 2013-12-0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ard edge connector
CN102882031B (zh) * 2011-07-12 2015-01-21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
US8727796B2 (en) * 2011-08-12 2014-05-20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Llc Power connector
US10122112B2 (en) * 2014-02-18 2018-11-06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CN204243363U (zh) * 2014-02-21 2015-04-01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9300068B2 (en) * 2014-08-20 2016-03-29 Samtec, Inc. Edgecard connector with common-end datum to reduce misalignment tolerances
CN104298988B (zh) * 2014-08-21 2017-08-2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视频图像局部特征匹配的财物保护方法
CN105529554B (zh) * 2015-06-03 2019-05-31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插头电连接器
TWI719390B (zh) 2015-09-23 2021-02-21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插座組件
US11309655B2 (en) 2016-05-16 2022-04-19 Molex, Llc High density receptacle
US9848493B1 (en) * 2016-12-09 2017-12-19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Printed circuit board having improved high speed transmission lines
CN111082243B (zh) * 2018-10-18 2024-08-23 富加宜(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低成本、高可靠性滑动电源连接器
TWI699052B (zh) * 2019-05-01 2020-07-11 致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纜線連接器以及纜線連接系統
JP7279554B2 (ja) * 2019-07-16 2023-05-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及び基板付きコネクタ
TWI710168B (zh) 2020-01-21 2020-11-11 大陸商東莞立訊技術有限公司 連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10133A (en) * 1986-06-19 1987-12-01 Trw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s
US5035632A (en) * 1989-10-10 1991-07-30 Itt Corporation Card connector with interceptor plate
US5156554A (en) * 1989-10-10 1992-10-20 Itt Corporation Connector interceptor plate arrang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72700A (zh) 2000-11-08
US6203328B1 (en) 2001-03-20
TW449127U (en) 2001-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3584C (zh) 用于接合线路基板端区的连接器
CN1127780C (zh) 高强度电连接器
CN1139151C (zh) 电连接器
CN1127783C (zh) 具有接地增强和串扰减少能力的高密度电气互联系统
CN2571026Y (zh) 背板连接器
JP342468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用導電シュラウド
CN1054001C (zh) 用于定位电路构件的方法和装置
CN2735594Y (zh) 电连接器
CN1182631C (zh) 具有可定制的电路板片的电连接器
EP1087300B1 (en) Computer bus bar assembly
US5634821A (en) High-density electrical interconnect system
CN1228888C (zh) 带有多触点接地屏蔽件的连接器组件
CN1139149C (zh) 带有改进了参考端子的卡片边缘连接器
CN1215238A (zh) Hf同轴角插入连接件
CN1502145A (zh) 矩阵连接器
CN112701511B (zh) 电连接器
KR101147598B1 (ko) 전기커넥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394032A (zh) 具有双压聚合物和可弯曲接触阵列的连接器
CN101032056A (zh) 散热端子及使用该散热端子的电连接器
CN110829069A (zh) 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1057371A (zh) 连接器以及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的引线的连接器组件
CN1118900C (zh) 具有改进接地端子的插件连接器
US2023023872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bination
US666344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taggered contacts
CN109256643B (zh) 高速连接器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CIGONG SI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ONNECTOR SYSTEMS TECHNOLOGY CO.

Effective date: 2005051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50513

Address after: Versailles France

Patentee after: FCI Corp.

Address before: The Netherlands Antilles William Stader Cu Russo

Patentee before: BERG TECHNOLOGY, Inc.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French guyancourt

Patentee after: FCI Corp.

Address before: Versailles, France

Patentee before: FCI Corp.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525

Termination date: 2013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