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4433A - 物镜部件和记录/重现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镜部件和记录/重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4433A
CN1194433A CN97126428A CN97126428A CN1194433A CN 1194433 A CN1194433 A CN 1194433A CN 97126428 A CN97126428 A CN 97126428A CN 97126428 A CN97126428 A CN 97126428A CN 1194433 A CN1194433 A CN 11944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parts
optical
objective lens
he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26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540C (zh
Inventor
山本健二
市村功
前田史贞
渡辺俊夫
大里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94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44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54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4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4Objective len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25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for lens positioning
    • G11B7/0927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for lens positioning for focusing on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Numerical aperture control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25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for lens positioning
    • G11B7/0935Details of the moving par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同时调整NA规格和光学记录介质的衬底厚度的物镜部件。光束经物镜部件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以从光学记录介质上读取和/或者记录信号,所说的物镜部件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一种圆柱形的框架,用于根据光轴方向中的第一透镜移动支持所说的第二透镜;光圈元件被配置在第二透镜附近,并与第二透镜在光轴方向上一起移动,以遮掩被射到所说的光学记录介质上的光束的一部分。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配置有上述物镜部件的记录/重现装置,以便能够更好地在不同规格的光记录介质上写入或读取数据信号。

Description

物镜部件和记录/重现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镜部件,及使用这个物镜部件用以在光记录介质如光盘上记录和重现数据信号的记录/重现装置。
光记录介质如光盘,磁-光盘和光卡已被广泛地用在存储数据诸如一动态图象数据,声音数据,及计算机数据,因为这种光记录介质可用合理的成本批量生产。一个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需要更高的记录密度和一种更大容量的光记录介质。
通过减少用来读出数据信号的激光光束的波长,和使用有一增强的NA(数字孔径)的物镜来汇聚激光光束到磁盘上,可以有效地在这样的光记录介质上增加数据的记录密度。这是因为汇聚激光光束所形成微小的射束点的大小,由于衍射的缘故而不能使其降到低于λ/NA(λ:光束的波长)。
至于减少激光光束的波长,蓝色激光二极管和蓝或者绿色倍频激光现在发展缓慢。至于增强物镜的NA,用于致密盘(CD)(一种用于声音信号或者计算机信号的数字光盘)的物镜有0.45的NA,而用于所谓的,具有比致密盘更高记录密度的数字视盘(DVD)(用于视频信号的数字光盘)的一个物镜有0.6的NA。
应该注意到,在数字视频盘中,为了减少由于盘倾斜而丢失帧象差造成的影响,一个透明的盘衬底的厚度是0.6毫米,它是用在致密盘(CD)和磁-光盘中的透明盘衬底厚度是1.2毫米的一半。
为了实现记录的数据信号密度比前面提到的数字视频盘更大,需要提供NA超过0.6的一个物镜部件。
物镜部件应该根据相应于各自的规格的光学记录介质加以调整,这里所谓的各自的规格是指具有不同厚度的透明衬底和不同的NA值。因为盘倾斜造成的帧象差与NA的立方和透明盘衬底厚度成比例地增加,因此这里的调整尤其重要。
为了适应在前面提到过的,不同规格的记录介质中的透明衬底的厚度不同的情况,必需准备很多有不同NA值的透镜组,或者在光程内插入一个衍射型的全息图。在这些方法中,NA是在设计透镜或相应于光记录介质每一个规格的全息图阶段被定义的。
前面提到物镜部件可以针对光记录介质每一种不同规格独立地加以调整。即必须为光记录介质的透明衬底的不同厚度和各自不同的NA准备透镜组,或者使用衍射型全息图。
在要准备很多透镜的情况之下,每当前面提到的光记录介质被改变时,则必须变换透镜。此外,这对设计小巧玲珑的,包括很多透镜的物镜部件是非常困难的。另一方面,使用在前面提到的衍射型全息图在成本和技术方面也存在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个物镜部件,这种物镜部件可以同时调整NA的规格和光记录介质的衬底厚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配置有前述的本发明的物镜部件的记录/重现装置,使得能够更好在不同规格的光记录介质上写入或读取数据信号。
图1是配置有本发明的物镜部件有记录/重现装置的整个构形的略图。
图2是被调整的适应薄衬底盘的物镜部件的截面图。
图3是被调整的适应DVD盘的物镜部件的截面图。
图4是被调整的适应DVD盘的物镜部件的截面图。此物镜部件的正对于DVD盘平面的光圈被除去。
图5是被调整的适应薄衬底盘的配置有三个透镜的物镜部件的截面图。
图6是被调整的适应DVD盘的配置有三个透镜的物镜部件的截面图。
现在通过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显示了装有本发明的物镜部件的记录/重现装置的整体配置,包括:一个发射光束部分121,一个物镜部件10,一个光束接收部分120,以及一个光记录介质,如一个光盘20。发射光束的部分121产生一束已经被调制为数字信号的圆偏振光。在光盘20上,物镜部件10聚集从发射光束部分121出来的光束。物镜部件10收集从光盘20反射的光成为一个光束。光束接收部分120接收这些光束,并且转化它成为数据信号和其它伺服信号。
发射光束部分121是由光源101,准直透镜102,衍射光栅103,偏振束分离器104,以及四分之一波长(λ/4)平片105组成。例如,光源101可以是半导体激光。从这个光源101产生的光,通过准直透镜102,被变成一种平行光束。通过衍射光栅103,这种光束被进一步地约束为线性的偏振光束,然后被传入光束分离器104。光束由λ/4波片105变换成被进入物镜部件的圆振偏振光束。
物镜部件10由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用于安装第二透镜12的圆柱形框架13(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透镜能相对于第一透镜11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第一光圈14,第二光圈15,第二透镜驱动机构(驱动器)16,以及一个物镜驱动机构(驱动器)17组成。这个物镜部件10接收通过发射光束部分121产生的光束,并且确定从称为入射高度的光轴中来的光束的距离。这种光束被第一透镜11聚焦,再进一步由第二透镜12聚焦该被引入的光束,并聚焦到平坦的,而对并接近光盘20的入射平面20a的表面12a,其中的第二透镜12是具有预先给定曲率半径的凸的球形表面的透镜。然后这些光束被限制到预定的半径内,并引入到光盘20的信号记录平面20b,应该注意到,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排放要使得它们与光轴相一致。
第二透镜12被第二个透镜驱动机构16驱动,以使得平面12a和入射平面之间的一个小小的间距是恒定。即,一个稀薄的空气层(空气间隙)在平面12a和入射平面20a之间形成。
沿光轴的方向通过物镜驱动机构17移动物镜部件10(在图1中,聚焦的方向由一个箭头F表示)和沿与光轴正相交的方向通过物镜驱动机构17移动物镜部件10(在图1中,跟踪方向由箭头T表明),以使得这些曾穿过第二透镜12的光束总是在光盘20的信号记录平面20b的记录轨道上形成一个光束斑点。即所说的,前面提到光束总是聚焦在前面提到记录轨道上。物镜驱动机构17根据检测信号(误差信号)操作,这样的检测信号依据从前面提到的记录平面上的信号反射出来的一束光产生。第二个透镜的驱动机构16根据光盘20中的透明衬底的厚度的变化操作,以使得前面提到空气间隙有一个恒定的厚度。
光盘20具有一个透明层20c,它通过入射平面20a和信号记录平面20b确定。该透明层20c依据记录信号层的记录密度,构成从0.1毫米至0.6毫米厚度的衬底,因此,物镜部件10必须有相应于盘的类型的特性诸如NA(数字孔径)。从这个物镜部件10所放出的光束进入入射平面20a和透明层20c,然后聚焦到信号记录平面20b上。
从这个光盘20的信号记录平面20b上反射的光束再一次进入物镜部件10,然后被第二透镜12聚焦。光束穿过第一透镜11从而使从物镜部件110发射的光成为平行光束。这种反射光束到达四分之一波长片105。在此,光束从圆偏振光再返回成线性偏振光。请注意,这个偏振光的方向与进入物镜部件10的偏振光方向正交。反射光束从光束发射部分121发射时被偏振光分离器104分离,然后进入物镜部件10,所分离的光束被引入光束接收部分120。
光束接收部分是由一个第一半反射镜106,一个第一聚焦透镜107,一个第一复合透镜108,一个第一光检测器109,一个第二半反射镜110,一个第二聚焦透镜111,一个第二多透镜112,第二光检测器113,一个反射镜114,一个第三聚焦透镜115,和一个第三复合透镜组成。前面提到的从物镜部件10发出的被光分离器分离了的光束被引入到光束接收部分120,到达第一半反射镜106。
到达第一反射镜106的光束的一部分通过聚焦透镜107和复合透镜108,并聚焦于第一光检测器中的光接收面上。复合透镜是包括一个圆柱形的透镜和一个凸面的透镜,被制成一个单一的透镜,造成前面提到的反射光束的像散,并且聚焦反射光束到第一光检测器109的光接收表面。
第一光检测器109有一个被划分成多个平面的(如6个平面)的光接收表面。从这些光接收平面输出的光探测信号用来做处理创建一个RF信号的计算,这里的RF信号是从光记录介质20中读出的信号,以及包括焦距误差和轨迹误差在内的误差信号。
物镜驱动机构17根据前面提到的误差信号移动透镜部件10,以便于保持在信号记录平面20b上的光束处在一种被聚焦的状态下。此外,物镜驱动机构17根据前面提到的轨迹误差信号确定的轨迹方向运动物镜部件10,以便于前面提到的光束能被射在记录轨道上。
通过第一半反射镜106所反射的光束到达第二个半反射镜110。第二个半反射镜110分离所反射的光束成两个部分。从第二个半反射镜110穿过的那部分光束,进一步通过第二个聚焦透镜11和第二复合透镜112,到达第二个光学检测器113。被第二半反射镜110反射的那部分光束直接到达反射镜114,第三聚焦透镜115,以及第三复合透镜116,再达到第三光检测器117。
其位置被调整在光程方向的第二光检测器113检测到入射平面20a的反射光束。其位置被调整在光程方向的第三光检测器117检测平面12a的反射光束。从第二光检测器113和第三光检测器117的光检测输出端受到减法器118的消减处理。从这个减法器118的输出端的输出被提供给调节驱动器119。
调节驱动器根据从减法器18的输出,驱动第二透镜驱动机构16,以便于保持平面12a和入射平面20a之间的空气间隙的厚度恒定。
第二透镜驱动机构16通过移动第二透镜12和配置给第二透镜12的光圈,以便于保持空气间隙厚度恒定同时调整物镜部件10的NA。如果根据透明衬底层20c的厚度的变化保持空气间隙为恒定而限定的第二透镜12的运动范围,与作为调整NA的第二透镜12的移动范围做比较,后者明显地比前者大。无论如何,这两个移动都能单独地通过第二透镜驱动机构16进行操作。
现在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前面提到的物镜部件10的细节。
如图2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透镜部件10中,相对且接近于光盘20的入射平面20a的第二透镜12是一个凸透镜,具有一个接收光的预定曲率直径的凸球形和一个平面12a。
第二透镜12被设计得具有这样一种参考厚度,这一厚度使得当光束垂直地进入凸球面时,从第一透镜11来的光束被聚焦在光盘20的信号记录平面20b上,或者设计相对于这一参考厚度具有一定的附加厚度。这个凸面透镜12具有这样的特点:即使NA被设置得高,光记录介质,如光盘20的厚度误差所造成的象差也小。在当第二透镜12有一个相对于参考厚度具有一定的附加厚度的情况下,可能为从光轴出来的入射光束,光轴相对于第一个透镜11的倾斜,以及第二个透镜12的光轴的偏心都可以获得更大的许可,而不会产生象差。
第二透镜12由前面提到的,在相对且接近于光盘20的平面20a上的第二光圈15提供。这里的第二光圈可以通过如金属沉淀来形成。第二光圈15通过预定的直径限制进入第二透镜12的凸面的球形表面的光束。因此,对于具有比第二光圈15的直径更大的直径的光束,光盘20的入射角度被减少,也降低了这样的光束的NA。
第二透镜12是建立在对于第一透镜11在光程方向移动的情形下的。在第二透镜12和第一透镜11之间的间距能通过第二个透镜的驱动机构16(驱动器)来调整。这种调整使得光盘20的衬底(透明层)20c的不同厚度都能够相适应。
如同以上所述,增加在光学记录介质上的数据信号的记录密度,并且提高NA是必要的。当前,对光记录介质有一些标准的规格。在这些标准的规格中,本发明的实施例显示了具有0.1毫米厚度(透明层20c)和0.77的NA的薄衬底盘,以及有0.6毫米厚度和0.6的NA的透明衬底层20c的DVD盘的例子。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物镜部件10中,第一光圈14或者圆柱形框架的有效直径相应于前面提到薄衬底盘的衬底的厚度以及NA,而第二光圈15相应于前面提到的DVD盘的NA和衬底的厚度。第一透镜11和第二透镜12之间的空间可以根据前面提到的薄衬底盘和DVD盘的衬底厚度和NA加以调整。也就是所说的,第二透镜12能通过第二透镜驱动机构16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图2显示的是已经根据前面提到薄衬底盘20做了调整的物镜部件10。相应于这个薄衬底盘,第一透镜11和第二透镜12之间的间距,通过第二透镜的驱动机构16,被设置得很大。因为在第二透镜12中的光束不能由第二光圈15遮挡,NA没有被减少。根据薄衬底盘来调整过的物镜部件10具有如下的透镜数据。  [表1]
    Face No.   RDY(曲率半径)   厚度(间隙)   有效直径
    OBJ     无限大     无限大     3.957
    STO1     无限大     0.0     3.957
    2     非球面     2.600     3.957
    3     非球面     1.113     3.023
    4     1.25     1.300     1.550
    STO2     无穷大     0.086     3.25
    6     无穷大     0.1     0.115
    7     无穷大     0.0     0.002
    IMG     无穷大     0.0     0.002
  [表2]
    NA(数值孔径)     0.77
    焦距(mm)     2.569
    波前像差(rmsλ)     0.013
    全孔径(mm)     3.9571
    波长(nm)     680
在表1中,在面数号列中,OBJ表示目标是无穷大:STQ1,第一光圈14;STO2,第二光圈15;以及图象表面IMG相应于前面提到的信号记录平面20b。此外,面数号2和面数号3代表第一透镜11;面数号4代表第二透镜12的凸面的球形表面;面数号6和面数号7分别相应于入射平面20a和前面提到的薄衬底盘20的其它平面。
表2表示的是NA值,焦点的距离,波前像差,全孔径,以及已经依据前面提到薄衬底盘进行了调整的物镜部件10的波长。
通过利用第二透镜驱动机构16,物镜部件10可以根据光盘20的衬底厚度进行调整,同时,通过利用第二光圈15,其NA也可以被调整。图3表示已经通过第二光圈15根据DVD盘的规格调整了NA的物镜部件10。通过第二光圈15光束直径从第一光圈11的直径减少到D。因而,物镜部件10的NA被减少。此外,相应于前面提到的DVD盘的衬底的厚度,物镜部件10的第一透镜11和第二透镜12之间的空间距离已经由驱动机构16设置成很窄。这样的物镜部件10具有的透镜数据如下。
[表3]
    Face No.   RDY(曲率半径)     厚度(间隙)   有效直径
    OBJ     无穷大     无穷大     3.957
    STO1     无穷大     0.0     3.957
    2     非球面     2.600     3.957
    3     非球面     0.168     3.023
    4     1.25     1.300     2.154
    STO2     无穷大     0.035     1.062
    6     无穷大     0.1     0.864
    7     无穷大     0.0     0.033
    IMG     无穷大     0.0     0.033
[表4]
    NA(数值孔径)     0.60
    焦距(mm)     2.047
    波前像差(rmsλ)     0.004
    全孔径(mm)     3.9571
    波长(nm)     680
在表3中,如表2一样,在数号列中,OBJ表物体在无穷远处;STO1,第一光圈14;STO2,第二光圈15;图象表面IMG与信号记录平面20b对应。此外,面数号2和面数号3与第一个透镜11对应;面数号4表示第二透镜的凸球形表面;面数号6和面数号7与DVD的透明层的入射平面20a和其它平面相应。在面数号STO2栏的第二光圈的有效直径,在表3中是1.062毫米,在这里变成了0.325。因此,第二光圈在起作用。
表4表示NA值,焦点的距离,波前失真,全孔径,以及已经对应于DVD盘进行了调整的物镜部件10的波长。对应于DVD盘的规格,物镜部件10有0.60的NA。
因此,物镜部件10调节相应于光盘20的衬底厚度调节的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并使用第二光圈15调节NA。因而,物镜部件10能同时依据光记录介质的规格为衬底厚度和NA作调整。
图4表示的是,光圈15被从中移走了的物镜部件10。也就是所说的,对DVD盘的衬底厚度已经单独地做了调整,而没有对NA做调整。当图3做比较时,因为第二光圈15已经被移走,包括远离光轴的光线的光束被射到光盘20上。从DVD盘所观察到入射角度很大,因此,NA也很大。然而,因为入射光束没有加以限制,当与提供第二光圈15的情况作比较,偏差很大。如同图3一样,这里的DVD盘20有0.6mm的衬底厚度,而NA是0.94。在物镜部件10中,与DVD盘20相应,第二透镜12和第一透镜11之间的间距由于第二透镜驱动机械而被减少。在这种情况下,NA不被降低而是一个比DVD盘的规格更大的值。在这种状态中的物镜部件10显示的透镜数据如下。
[表5]
    Face No. RDY(曲率半径)   厚度(间隙)   有效直径
    OBJ     无限大     无限大     2.457
    STO1     无限大     0.0     2.457
    2     非球面     2.600     2.457
    3     非球面     1.113     1.687
    4     1.25     1.300     1.498
    STO2     无穷大     0.086     0.5862
    6     无穷大     0.1     0.4954
    7     无穷大     0.0     0.0006
    IMG     无穷大     0.0     0.0006
[表6]
    NA(数值孔径)     0.94
    焦距(mm)     2.096
    波前像差(rmsλ)     0.153
    全孔径(mm)     3.9571
    波长(mm)     680
在表5中,如表1一样,在面数号栏中,OBJ表示物体在无穷远处;STO1,第一光圈14;STO2,第二光圈15;图象表面IMG与信号记录平面20b对应。此外,面数号2和面数号3表示第一透镜11对应;面数号4表示第二透镜12的凸球形表面;面数号6和面数号7分别与前面提到薄衬底盘20的入射平面20a和其它平面相应。其中,在面数号STO2栏的第二光圈中的有效直径是1.062毫米。
表6表示NA值,焦点的距离,波前像差,全孔径,以及物镜部件10的波长。其中的物镜部件10有0.60的NA,该数值比DVD盘20规格的NA0.60大。这种情况下,偏差太大,而且在DVD盘20中读出和写入时可能引起误差。
应该注意到,根据本发明制作的物镜部件10以及由物镜部件10制造的记录/再现装置100不能被限制如下的情况中:第二透镜12是由一个单一透镜如已经叙述过的方式组成。作为改进的例子,图5以及图6表示了这样的物镜部件10,它中间的第二透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其中的物镜部件10是由下列部分组成: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A;第三透镜12B;安装第二透镜12A和第三透镜12B以使得这些透镜能按光轴方向移动的一种圆柱形框架;第一光圈14;靠在第三透镜上的第二透镜平面上的第二光圈15;第二透镜驱动机构16;以及一个尚未被描述的物镜驱动机构17。在图5中的物镜部件10已经被适应于薄衬底盘而调整衬底厚度为0.1毫米,NA为0.77,而在图6中的物镜部件10也是已经适应于DVD盘而调整衬底厚度为0.6毫米,NA为0.60。在图5中,第一个透镜11,第二透镜12A和第三透镜12B之间的间距被由第二透镜驱动机械16设置成很宽阔,而在图5中,间距被设置得很窄而且光束的半径被限制为D,降低了NA。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光圈12既不必被放在与光记录介质相对的物镜部件10的平面上,也不必放在透镜的其它表面上。进而,第二光圈15也既不必被放在透镜的表面上,也不必放在光程的无论什么地方。
如早先所述,本发明提供能同时调整光记录介质的NA和衬底厚度的不同规格的一个物镜部件。亦即,一个单一的物镜部件能处理光记录介质的不同规格,而不用复杂的手段,诸如很多不同的透镜或者衍射型全息图。因此,本发明能够简化物镜部件的配置,从而改进了物镜部件的生产率,减少了产品的尺寸和重量并且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物镜部件,配置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并调整这些透镜之间的距离,使能够适合光记录介质的不同衬底厚度。方便的是,一个单一的物镜能够适合不同的规格的光学记录介质。此外,即使是在光学记录介质的衬底厚度变化时,也可通过改变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的距离获得稳定的聚焦。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物镜部件中,NA的光圈被提供在第二透镜的表面。这个光圈能用如沉积膜的方式而形成。这样一种膜能容易地形成并且在环境中稳定。因为沉积膜不需要机械支持结构,它可能减少元件的数量。因而,它可能降低透镜部件的生产成本同时简化保养工作。
进而,在根据本发明的物镜部件中,第二透镜是一个凸透镜,它的球形表面具有所预定值的曲率半径,平面相对并接近于光学记录介质。因为这个凸透镜的一面是平面,因此在这个平面上容易形成光圈。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物镜部件中,第二透镜可以包括两个透镜。当利用两个透镜时,可能的设计比利用一个单一透镜时覆盖的范围更大。这也增加可形成光圈的平面的数量,增加设计的自由度。
在根据本发明的配置有透镜部件的记录/重现装置中,物镜部件的NA能随着不同规格的衬底厚度和光学记录介质的NA被调整。如上所述,这样一种透镜部件能减少尺寸和重量以及生产成本。配置有这种物镜部件的记录/再现装置能适合不同规格的光学记录介质,这有利于用户对装置的利用。它可以减少记录/再现装置自身的尺寸,重量和生产成本。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配置有透镜部件的记录/再现装置中,物镜部件可通过改变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的距离来适合不同规格衬底厚度的光学记录介质。即用一个单一的物镜部件,可能适应不同规格的光学记录介质。
进而,在根据本发明的配置有透镜部件的记录/重现装置中,控制NA的光圈被配置在第二透镜的表面。这个光圈能容易地被形成,例如,通过膜沉积的方法。这样一种光圈在环境变化中很稳定。因而,它是可能实现低的生产成本并容易保养。

Claims (20)

1、一种物镜部件,用于将光束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以从光学记录介质上读取和/或记录到其上,所说的物镜部件包括:
第一透镜;
第二透镜;
一种圆柱形框架,用于在光轴方向相对所说第一透镜而可移动地支撑所说的第二透镜;和
光圈元件,配置在第二透镜附近,并与所说第二透镜可在光轴方向上一起移动,以遮掩射到所说光学记录介质上的光束的一部分。
2、权利要求1的物镜部件,所说的第二透镜被提供在光学记录介质的侧面,所说的第一透镜和所说的第二透镜的距离根据所说的光学记录介质的衬底厚度来调整。
3、权利要求2的物镜部件,这里所说的光圈被提供在所说的第二透镜的表面。
4、权利要求3的物镜部件,这里所说的被提供在所说的第二透镜的表面的光圈,它相对于所说的光学记录介质。
5、权利要求4的物镜部件,这里所说的接近并相对于所说的光记录介质的第二透镜是一个凸透镜,这样的凸透镜有预定的曲率半径的凸球面做为入射平面,平坦面接近并相对于所说的光记录介质的表面。
6、权利要求1的物镜部件,这里所说第二透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
7、权利要求1的物镜部件,这里所说的部分还包括用于在光轴方向移动所说的圆柱形框架的手段。
8、权利要求1的物镜部件,这里所说的部件还包括用于在与光轴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移动所说的圆柱形框架的手段。
9、用于将光束加到光学记录介质上以在所说光学记录介质上读和/或者记录信号的记录/重现装置,所说的装置包括:
光束发射部分;以及
在所说光学记录介质上使光束发射部分发出的光束聚焦的一个物镜部件;
所说的物镜部件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一种在光轴方向相对所说第一透镜而可移动地支撑第二透镜的圆柱形框架;以及光圈元件,配置在第二透镜附近,并与所说第二透镜可在光轴方向上一起移动。
10、权利要求9中的记录/重现装置,这里所说的第二透镜提供在光记录介质的侧面上,而且所说的第一透镜和所说的第二透镜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光记录介质的衬底厚度加以调整。
11、权利要求10中的记录/重现装置,这里所说的光圈放在所说的第二透镜的表面上。
12、权利要求9中的记录/重现装置,这里所说的接近并相对于所说的光记录介质的第二透镜是一个凸透镜,这样的凸透镜有预定的曲率半径的凸球面做为入射平面,和接近并相对于所说的光记录介质的平坦面。
13、权利要求9中的记录/重现装置,这里所说的部件还包括用于在光轴方向移动所说的圆柱形框架的手段。
14、权利要求9中的记录/重现装置,这里所说的部件还包括用于在与光轴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移动所说的圆柱形框架的手段。
15、一种物镜部件,用于将光束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以从光学记录介质上读取和/或记录信号,所说的物镜部件包括
第一透镜;
位于光学记录介质和所说第一透镜之间的第二透镜,其光轴方向与所说第一透镜的方向一致;
移动元件,用以在光轴方向相对移动所说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
用以至少在光轴方向移动所说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驱动器;
配置在第二透镜表面的光圈元件,与所说光学记录介质相对,并与所说第二透镜可一起移动,以遮掩射到所说光学记录介质上的光束的一部分。
16、权利要求15的物镜部件,这里所说的第一透镜与所说的第二透镜之间的间距可根据所说的光记录介质的衬底厚度来调整。
17、权利要求15的物镜部件,这里所说的接近并相于所说的光记录介质的第二透镜是一个凸透镜,这样的凸透镜有预定的曲率半径的凸球面做为入射平面,和接近并相对于所说的光记录介质的平坦面。
18、权利要求17的物镜部件,这里所说的光圈元件被提供在所说的第二透镜的表面。
19、权利要求15的透镜部件,这里所说的移动元件用以在与光轴正相交的方向移动所说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
20、权利要求15的透镜部件,这里所说的第一透镜被所说的移动元件在光轴方向移动,所说的第二透镜通过移动元件根据所说的第一透镜在光轴方向被移动。
CNB971264287A 1996-11-14 1997-11-14 物镜部件和记录/重现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554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3238/1996 1996-11-14
JP30323896A JP3787925B2 (ja) 1996-11-14 1996-11-14 対物レンズ装置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JP303238/96 1996-11-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4433A true CN1194433A (zh) 1998-09-30
CN1135540C CN1135540C (zh) 2004-01-21

Family

ID=17918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712642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5540C (zh) 1996-11-14 1997-11-14 物镜部件和记录/重现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104691A (zh)
JP (1) JP3787925B2 (zh)
KR (1) KR100543421B1 (zh)
CN (1) CN113554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40237A (ja) * 1998-07-17 2000-02-08 Sony Corp 光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記録再生方法
JP3895471B2 (ja) * 1998-07-17 2007-03-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レンズアクチュエータ
US6359852B1 (en) * 1999-01-08 2002-03-19 Fuji Xerox Co., Ltd. Optical head an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US6594204B1 (en) * 1999-03-31 2003-07-15 Sony Corporation Lens hold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ens holder, metal die for producing lens holder and objective lens device
JP2000322757A (ja) 1999-05-12 2000-11-24 Sharp Corp 光記録再生装置
JP3956547B2 (ja) 1999-09-07 2007-08-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記録装置、光記録及び/又は再生方法
JP2001126305A (ja) * 1999-10-29 2001-05-11 Fujitsu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そのレンズ調整方法
KR100631494B1 (ko) * 1999-11-02 2006-10-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근접장 기록 재생장치의 광 픽업 헤드
EP1185980B1 (en) * 2000-03-27 2008-10-15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ptical lens system comprising two more than half-spherical lenses
JP2002092926A (ja) * 2000-09-14 2002-03-29 Sony Corp 光ヘッドおよび光ピックアップ
JP2002140831A (ja) 2000-11-02 2002-05-17 Sharp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2279680A (ja) * 2001-03-21 2002-09-27 Konica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の集光光学系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方法、
JP2002318345A (ja) * 2001-04-23 2002-10-31 Konica Corp 対物レンズ
WO2005066945A1 (en) * 2004-01-12 2005-07-21 Mempile Inc. Lens actuator assembly for optical head
JP4201740B2 (ja) 2004-06-02 2008-12-2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DE112009000292T5 (de) * 2008-04-01 2010-12-30 Tunable Optix Corporation Abtastkopfanordnung für eine optische Platte, die eine elektrisch einstellbare Flüssigkristalllinse verwendet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3441A (ja) * 1985-06-27 1987-01-09 Toshiba Corp 光学式記録再生装置
JPS6242111A (ja) * 1985-08-19 1987-02-24 Minolta Camera Co Ltd 光デイスク用対物レンズ
JPH01284816A (ja) * 1988-05-12 1989-11-1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用対物レンズ
US6026065A (en) * 1995-03-04 2000-02-15 Lg Electronics Inc.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capable of reading data irrespective of disc type
KR100239237B1 (ko) * 1995-09-12 2000-01-15 가나이 쓰도무 광디스크장치 및 그의 광헤드
US5659533A (en) * 1996-07-23 1997-08-19 Sampo Corporation Method of using a single pick-up head to read and store data on discs of different thicknesses and structure of a pick-up head apparatus theref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787925B2 (ja) 2006-06-21
JPH10142494A (ja) 1998-05-29
CN1135540C (zh) 2004-01-21
US6104691A (en) 2000-08-15
KR100543421B1 (ko) 2006-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540C (zh) 物镜部件和记录/重现装置
KR100653289B1 (ko) 광학 헤드 및 기록 재생 장치
US6058095A (en) Objective lens having a doublet lens with high numerical aperture
CN1173350C (zh) 光记录介质和光记录/重放方法与装置
CN1649006A (zh) 光学拾取器和记录/重放设备
CN1264150C (zh) 可兼容不同厚度光记录介质的光拾取装置
US6798581B2 (en) Optical picku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ead and write operations on recording media
CN1192565A (zh) 可与小型盘和数字视盘兼容的采用平行平面板的光学头
CN1089470C (zh) 光学式录放装置
CN1155956C (zh) 兼容光拾取器
CN1229929A (zh) 采用适于多种光盘的物镜的光学头
CN1208918A (zh) 光头和光盘设备
CN1220448A (zh) 拾光器装置
CN1146595A (zh) 光学头
CN1088232C (zh) 一种使用不同厚度光盘的光拾取器
CN1162851C (zh) 物镜、再现装置及再现方法
CN1801355A (zh) 光学头及使用该光学头的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CN1133160C (zh) 光拾取器
CN1093975C (zh) 光学头
CN1231898C (zh) 激光模块和激光头
CN1114201C (zh) 能够调整聚焦误差信号偏差的光学拾取器
CN1053056C (zh) 光拾取装置
CN1153197C (zh) 光学拾波器和其所用的校正透镜
US7428194B2 (en) Integrated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3470297B2 (ja) 高いデータ速度の光学テープレコー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