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4273C - 表的连接构造以及表 - Google Patents

表的连接构造以及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4273C
CN1194273C CNB011171995A CN01117199A CN1194273C CN 1194273 C CN1194273 C CN 1194273C CN B011171995 A CNB011171995 A CN B011171995A CN 01117199 A CN01117199 A CN 01117199A CN 1194273 C CN1194273 C CN 119427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n
connecting pin
pin
watch chain
m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171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7731A (zh
Inventor
岩崎行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KASHIMA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KASHIM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SHIM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KASHIMA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17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7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427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427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37/00Cases
    • G04B37/14Suspending devices, supports or stands for time-pieces insofar as they form part of the case
    • G04B37/1486Arrangements for fixing to a bracelet
    • G04B37/1493Arrangements for fixing to a bracelet by means of a feather spring (Barette á resso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4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fastening to a wrist-watch or the like

Abstract

一种表的连接构造以及表,它包括位于表体两侧表体连接部、设置于表链上的表链连接部和此两连接部中分别设置的连接孔以及通过各连接孔使表体和表链连接为一体的连接销,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两连接孔内一方放入弹簧圈,并通过此弹簧圈固定连接销,其中连接销的一端或两端设有能够使该连接销转动的旋转部。其优点是:连接部件少、加工和连接作业简单、成本低,从根本上解决表在使用过程中连接销掉落的表的连接构造以及使用该连接构造的轻巧美观的表。

Description

表的连接构造以及表
本发明涉及表的连接构造以及使用该连接构造的表,特别是用连接销固定连接部的连接构造和使用该连接构造的表。
图11和图12所承的连接构造是目前所采用连接方式的1种。如图所示,较长的连接销34和较短的销套35是连接用连接部件。具体地说,表的表体连接部30和表链连接部32相连接时,首先将中空状的销套35放入表体连接部30所设的插入孔31内,然后将表链连接部32的抬起,使得表链连接部32的插入孔33与表体连接部30的插入孔31相对应,之后连接销34插入这3个孔33,31,33内。这种插入过程完了时,表的表体和表链就成为一体结构。
为了使表在使用过程中,连接销34在表的使用途中不致掉落,往往会在连接销34的中部设一外径缩减部36。当两连接部30和32相互连接时,连接销34的外径缩径部36嵌入销套35所设的内径缩径部37内,此时,连接销34则被固定住。
图13所示的连接部分的连接构造是日本特许厅公开的特开平08-224114号公报中所述的现有技术的另一种连接方式。表体40的双股状连接部42设有能够让一种两端设凸起部53、53的连接销50插入的连接孔41,41。表链连接部45中,也设一横贯表链连接部45的贯通孔46,此孔46的截面呈蚕茧状,并将一个与贯通孔46相同的截面形状的垫圈47放入此贯通孔46中。然后,将设有大径中空部61、小径中空部62以及两中空部61和62的相连处所形成的颈部63的蚕蛹状套环60插入贯通孔46内的垫圈47内。
套环60的大径中空部61的内径大小以连接销50的凸起部52能够顺利插入为准,小径中空部62的内径大小以连接销50的小圆周部51的径的大小相近,颈部63的窄幅应略小于小圆周部51的直径。然后,将已插入垫圈47和套环60的表链连接部45插入双插座状的表体连接部42和42之间,使得套环60的大径中空部61与表体连接部42的连接孔41相对应,之后将连接销50插入连接孔41和套环60的大径中空部61内。然后,将表体连接部42和表链连接部45朝相反方向拉,连接销50的小圆周部51则会通过颈部63从大径中空部61移向小径中空部62中。此时,两连接部42和45的连接作业完成。
其中,图11和图12所示的连接构造中,虽然连接部件只有连接销34和销套35两种,具有连接结构简单、连接部件的加工容易的优点,但是,为了让连接销34插入销套35内,销套35的缩径部37必须弹性扩张,需要很大的力量。由此常常引起组装作业困难,花费的时间增大。还有,对于细长的连接销34所用的垂直力超过5公斤的话,连接销34就会弯曲变形,并由此会对表的表体和表链的表面产生伤痕,从而影响表的外观和质量。所以,为了解决表的外观伤痕问题,还要使用特殊的工具,这又增加了制造成本,并且并不能解决连接销34的易弯曲变形问题。
为了解决连接销34的变形问题,唯一的方法是使得销套35的固定力减弱(销套35的缩径部37的内径增大),这样往往会出现表在使用过程中,连接销34在不知不觉中掉落。为了使表在使用过程中连接销34不会脱落,销套35的固定力必须加强,当表链的长短需要调整时,连接销34的退出则十分困难。由于销套35的缩径部37是塑性变形,当连接销34的外径大于销套35的缩径部37的内径时,插销34的插入会十分困难,并且所用的力量也不稳定。
图13所示的连接构造中,表体40和表链45的装卸过程中,不需要很大的力量,只要相对移动表体40和表链45就可以了。但是,这种连接构造部件很多,这样会造成制造成本上升,并且装卸时丢失连接部件的可能性也会发生。另外,表体40和表链45在装卸过程中,必须预先设置两方所要移动的空间,这往往会影响表和表链在外观上的设计。
另外,横截面为蚕蛹状的贯通孔46的加工方法非常复杂,加工过程中必须将表链的连接部45上下分成两个部分分别加工半个孔,然后将上下两部接合固定。这种加工方法会使部件的生产工序增加、从而引起生产效率降低、使表的成本升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各种不利因素,提供一种连接部件少、部件的加工和连接作业简单、成本低、装卸容易并且从根本上解决表在使用过程中连接销掉落的问题的表的连接构造以及使用该连接构造的表。
本发明的表的连接构造的技术方案在于,位于表体两侧所设置的连接用表体连接部、设置于表链上的表链连接部和此两连接部中分别设置的横向贯通的连接孔以及通过各连接孔使表的表体和表链连接为一体的连接销,在所说的两连接孔内至少有一方放入弹簧圈,并通过此弹簧圈的内径的作用固定连接销,使得两连接部和成为一体,其中连接销的一端或两端设有能够使该连接销转动的旋转部。
这种连接构造能使零部件的数量减少,组装作业的工序简单化。对于弹簧圈来说,一有加工便利的优点,这样能使成本降低;二是有效地利用了弹簧的特性,在固定和退出连接销时,不需很大的力量即可实现。当连接销插入弹簧圈内时,弹簧圈的每一圈均紧紧地包在连接销的表面,每一圈的弹簧对连接销的摩擦力即是连接销的固定力,这样就不会发生连接销在无外力作用下自己掉落的可能性。
另外,由于连接销是沿与弹簧圈的缠卷方向相同的方向边旋转边插入或者取出,在拆卸作业时,也能简单地省力地取出连接销,并且对表的各连接体不易造成伤痕,连接销也不会因拆卸力而弯曲变形。
本发明的表的连接构造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在于,位于表体相连的表链上任意两个相邻接的由连接销连接的连接体,其中各个连接体的一端设连接部,另一端设能够与此连接部相连接的被连接部,并在两连接部中分别设置横向连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两连接孔内至少有一方放入弹簧圈,通过此弹簧圈的内径的作用固定连接销,使得表链上的连接部和被连接部成为一体,其中连接销的一端或两端设有能够使该连接销转动的旋转部。
这种连接构造一能使零部件的数量减少,组装作业的工序简单化,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实现成本降低的同时减轻了表链的重量;零部件的数量减少也能使表链的外观和设计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美观效果。二能有效地利用了弹簧的特性,简单地固定连接销,使得其固定力加强。
另外,上述的连接销亦可以是小端相对插入上述对应的连接孔的中央部、外侧部的后端设转动部的二根螺钉状连接销。这样,就可以将此二根螺钉状连接销的外侧部设计成大于连接孔的端部,使得设计多样化。
在所说的连接销的表面设螺纹,可以使得连接销的表面与弹簧圈的内径的接触面减少,更便于装卸连接销。
本发明的表的连接构造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在于,位于表体两侧所设置的连接用表体连接部、设置于表链上的表链连接部和此两连接部中分别设置的横向贯通的连接孔以及通过各连接孔使表的表体和表链连接为一体的连接销,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两连接孔内至少有一方放入弹簧圈,在上述连接孔相对应呈一直线的同时,分别从两侧插入二根螺钉状连接销,并通过此弹簧圈的内轻的作用固定二根螺钉状连接销,使得两连接部成为一体。
这种连接构造能使零部件的数量减少,组装作业的工序简单化的同时减轻了表的整个连接构造的重量。对于弹簧圈来说,一有加工便利的优点,这样能使成本降低;二是有效地利用了弹簧的特性,在固定和退出连接销时,不需很大的力量即可实现。当连接销插入弹簧圈内时,弹簧圈的每一圈均紧紧地包在连接销的表面,每一圈的弹簧对连接销的摩擦力即是连接销的固定力,这样就不会发生连接销在无外力作用下自己掉落的可能性。
另外,由于连接销是沿与弹簧圈的缠卷方向相同的方向边旋转边插入或者取出,在拆卸作业时,也能简单地省力地取出连接销,并且对表的各连接体不易造成伤痕,连接销也不会因拆卸力而弯曲变形。因使用了二根螺钉状连接销,就可以将此二根螺钉状连接销的外侧部设计成大于连接孔的端部,使得设计多样化。
由于上述二根螺钉状连接销的两侧分别设能够使此连接销转动的旋转部,可以使得连接销沿与弹簧圈的缠卷方向边转动边插入或者取出,更加容易可行。
本发明的表的连接构造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在于,它包括与表体相连的表链中相连接的任意两连接体,其中一方为连接部,另一方为能够与连接部相连接的被连接部,连接部与被连接部中分别设有横向贯通的连接孔,所说的连接孔中至少有一方放入弹簧圈,在上述连接孔相对应呈一直线的同时分别从两侧插入二根螺钉状连接销,并通过此弹簧圈的内径的作用固定连接销,使得两连接部成为一体,其中上述二根螺钉状连接销的两侧设能够使此连接销转动的旋转部。
这种连接构造一能使零部件的数量减少,组装作业的工序简单化,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实现成本降低;零部件的数量减少也能使表链的外观和设计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美观效果。二能有效地利用了弹簧的特性,简单地固定和退出连接销,更无须担心连接销的脱落。另外,由于使用了二根螺钉状连接销,就可以将此二根螺钉状连接销的外侧部设计成大于连接孔的端部,使得设计多样化。
在所说的二根螺钉状连接销的小端的外周设螺纹、外端旋转部的外径较横向贯通的连接孔大并覆盖连接孔的孔口。这样的构造可以使连接销在被弹簧圈固定的同时外侧的头部遮盖连接孔的孔口,使得设计多样化。
所说的相互连接的各两连接部中,一方设两侧凸起的双股状连接部,另一方则设为中间凸起并可以伸入上述双股状连接部的凹谷部的凸状连接部,各个相连接的凸起部分别设横向贯通的连接孔,凸状连接部所设的连接孔内放入弹簧圈,用二根螺钉状连接销插入各连接孔内连接两连接体。
这种连接结构可以避免前述的现有技术中必须预先设置两连接部所要移动的空间,对表的外观设计的自由度进一步升高。另外三个连接孔的设定也仅仅略大于连接销的外径,所以无论对表体还是表链的连接部,均可向薄巧轻的方向设计和制造。另外,由于弹簧圈放于三个连接孔的中间,可以确保弹簧圈的位置安定。
所说的弹簧圈上设置一个或多个内径小于其他部分的内径的小径部,所说的连接销上设置一个或多个外径小于其他部分的外径的缩径部,连接销插入弹簧圈时,上述缩径部嵌入小径部内,用以固定连接销的位置。
弹簧圈的这种构造可以使得连接销在经过小径部时,小径部扩张变形,即使轻轻压挤连接销的后部,也能轻易地插入弹簧圈的内径中。当小径部与连接销的缩径部嵌合时,由于小径部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会发出嵌合的声音和感觉,可以简单地确认完成情况,以避免不良品的发生。另外,由于弹簧圈的小径部和连接销的缩径部的相互嵌合,连接销的固定力进一步增强。
所说的弹簧圈的内径的设定略小于连接销的外径,通过弹簧圈的弹性恢复力所产生的摩擦力固定所说的连接销。如果弹簧圈上来设小径部时,整个弹簧的内径要比连接销的外径小一些为佳,作为弹簧圈来说,当比自己内径还粗的连接销插入时,弹簧圈整体扩张变形,由于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使得作用于连接销表面的摩擦力就会增大,即连接销的固定力增大,避免了连接销在表的使用过程中的脱落。
在所说的连接销的两侧所设置的旋转部是十字型或者是一字型的沟槽。这样的构造可以使连接销利用弹簧圈的特性用较小的力边旋转边从弹簧圈的内径插入或者取出。
本发明的表的技术方案在于,它包括位于表体两侧所设置的连接用表体连接部、设置于表链上的表链连接部和此两连接部中分别设置的横向贯通的连接孔以及通过各连接孔使表的表体和表链连接为一体的连接销,所说的两连接孔内至少有一方放入弹簧圈,通过此弹簧圈的内径的作用固定连接销,并在连接销的一侧或者两侧设能够是连接销转动的旋转部。
这种连接构造能使零部件的数量减少,组装作业的工序简单化。对于弹簧圈来说,一有加工便利的优点,这样能使成本降低;二是有效地利用了弹簧的特性,在固定和退出连接销时,不需很大的力量即可实现。当连接销插入弹簧圈内时,弹簧圈的每一圈均紧紧地包在连接销的表面,每一圈的弹簧对连接销的摩擦力即是连接销的固定力,这样就不会发生连接销在无外力作用下自己掉落的可能性。
另外,由于连接销是沿与弹簧圈的缠卷方向相同的方向边旋转边插入或者取出,在拆卸作业时,也能简单地省力地取出连接销,并且对表的各连接体不易造成伤痕,连接销也不会因拆卸力而弯曲变形,亦方便了维修。
本发明的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在于,位于表体两侧所设置的连接用表体连接部、设置于表链上的表链连接部和此两连接部中分别设置的横向贯通的连接孔,所说的两连接孔内至少有一方放入弹簧圈,在上述连接孔相对应呈一直线的同时分别从两侧插入二根螺钉状连接销,并通过此弹簧圈的内径的作用固定连接销,使得两连接部和成为一体。
这种连接构造能使零部件的数量减少,组装作业的工序简单化。对于弹簧圈来说,一有加工便利的优点,这样能使成本降低;二是有效地利用了弹簧的特性,在固定和退出连接销时,不需很大的力量即可实现。当连接销插入弹簧圈内时,弹簧圈的每一圈均紧紧地包在连接销的表面,每一圈的弹簧对连接销的摩擦力即是连接销的固定力,这样就不会发生连接销在无外力作用下自己掉落的可能性。
另外,由于连接销是沿与弹簧圈的缠卷方向相同的方向边旋转边插入或者取出,在拆卸作业时,也能简单地省力地取出连接销,并且对表的各连接体不易造成伤痕,连接销也不会因拆卸力而弯曲变形。另外,由于使用了二根螺钉状连接销,就可以将此二根螺钉状连接销的外侧部设计成大于连接孔的端部,使得设计多样化。
本发明的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在于,能与表体相连的表链上任意两个相邻接的连接体,其中各个连接体的一端设连接部,另一端设能够与此连接部相连接的被连接部,并在两连接部中分别设置横向连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两连接孔内至少有一方放入弹簧圈,通过此弹簧圈的内径的作用固定连接销,使得表链上的连接部和被连接部成为一体,其中连接销的一端或两端设有能够使该连接销转动的旋转部。并在所说的连接销的表面设螺纹。
这种连接构造一能使零部件的数量减少,组装作业的工序简单化,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实现成本降低的同时减轻了表链的重量;零部件的数量减少也能使表链的外观和设计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美观效果。二能有效地利用了弹簧的特性,简单地固定连接销,使得其固定力加强。并使得表的整体的重量减轻,降低表的成本。
下面结合附圈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图1所示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表的连接构造以及表所示的分解立体图。如图所示,表的表体1上设有成为表体连接部的凸起部2,此凸起部2中设置一个横向贯通的连接孔3。表的表链4上设有能与表体1相连接的表链连接部4a,此表链连接部4a的先端设双股状的突出部5、5,此双股状突出部5、5上分别设有横向贯通的连接孔6、6。三个连接孔6、3、6的设置,应在凸起部2伸入双股状突出部5、5之间时,呈直线形对应,并且可以插入连接销7使表体1和表链4连接而成一体状态。
如图2所示,表体1的凸起部2上的连接孔3的内径D3的设定要比表链连接部4a的连接孔6、6的内径D6稍大,并预先在连接孔3内放入圆筒状弹簧圈8。为了让此弹簧圈8能够顺利地插入连接孔3内,弹簧圈8的外径D8(如图3所示)应略小于内径D3。例如,如果连接孔3的内径D3为1.40mm的话,弹簧圈8的外径D8则应设定为1.37mm。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销7的材料为不锈钢制成,正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销7的中央部设有一缩径部9,此缩径部9的外径较连接销7的其他部分的外径略小。另外,弹簧圈8的中央部也设一小径部10。
另外,如图2所示,连接销7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一字型的沟槽7a、7a作为旋转部,而且在连接销7的两端的外周上,设斜面7b、7b。在缩径部9的两侧周面上也同样设有斜面7c、7c。
连接销7两端的斜面7b、7b的设置是为了便于连接销7插入弹簧圈8的小径部10的内径,使得小径部10较为容易地扩张。缩径部9的两侧的斜面7c、7c的作用是,当连接销7和弹簧圈8一旦嵌合后,连接销7退出弹簧圈8的小径部10时,不用很大的力量压挤或者拔出,亦可使小径部10通过斜面7c、7c渐渐扩张,取出连接销7。
两端面的一字型沟槽7a、7a的作用在于使用头部为超小型的螺丝刀让连接销7转动。因为弹簧圈8的扩张弹性有限,弹簧圈8的小径部10的内径S与弹簧圈8的内径d8的差以及连接销7的缩径部9的外径D9与连接销7的外径D7的差分别有0.2mm左右的话,将连接销7从弹簧圈8中取出时,所需的力为10牛顿即可实现。
这样的构造不会发生连接销7在无外力作用下自己从弹簧圈8掉落的可能性,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但是,当弹簧圈8对连接销7的表面需要更大的作用力时(例如用于高级手表的状况下),这种程度的力量就有些不足。
为了加强弹簧圈8对连接销7的作用力,这就需要弹簧圈8的小径部10的内径S与弹簧圈8的内径d8之间的差、以及连接销7的缩径部9的外径D9与连接销7的外径D7的差超过0.2mm,这种差越大,连接销7在插入或者拔出弹簧圈8时就越困难。本发明的如下实施例就是用转动连接销7来解决此问题。
原理是,当弹簧圈8的一端顶住固定部,使连接销7朝与弹簧圈8的缠卷方向相同的方向边旋转边插入,这样弹簧圈8的内径则会暂时扩大。为此,需要一种比较特殊的工具——小型螺丝刀,将此螺丝刀与连接销7两端的一字型的沟槽7a、7a的一端相合,本实施例中使螺丝刀顶住连接销7的左端,朝与弹簧圈8的缠卷方向相同的方向边旋转边插入。由于螺丝刀所用的推力为水平方向,这就使得弹簧圈8的右端顶住表链连接部4a右侧的突出部5的内侧,产生防止弹簧圈8旋转的摩擦力,此摩擦力可以将弹簧圈8的右端固定于表链连接部4a右侧的突出部5的内侧,可以使得弹簧圈8不会随着连接销7旋转而转动。
连接销7在沿与弹簧圈8的缠卷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时,与弹簧圈8的内径相接触,则会产生摩擦力,此摩擦力可以扩张弹簧圈8的内径。这样,在连接销7的外径比弹簧圈8的内径大0.05mm左右时,也可以在表面不受损伤的状况下轻松插进弹簧圈8内。
连接销7在完全插入连接孔6、3和6内时,缩径部9与弹簧圈8的小径部10相嵌合,以固定连接销7的位置。此时,表的表体1与表链4之间通过连接销7而成为一体,而连接销7一旦插入弹簧圈8内,在没有工具(螺丝刀)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取出的。
连接销7从弹簧圈8内取出时,所用的原理与插入时相同,即如图2所示,将螺丝刀与连接销7左端相合,水平方向用弱力推的同时,朝与弹簧圈8的缠卷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直至连接销7从弹簧圈8的右端完全出来为止即可。另外,使用连接销7右端的沟槽7a将连接销7从右侧插入或取出亦可,这种情况下,用螺丝刀顶住右端的沟槽7a,朝与弹簧圈8的缠卷方向(从右侧看)相同的方向边旋转边插入(注意从右侧插入时,螺丝刀的旋转方向与从左侧插入的方向相反)即可实现。
这种方法可以使得弹簧圈8的内径和连接销7的表面均不受损伤而经久耐用。另外,由于在连接销7的中部设置了缩径部9,在弹簧圈8的中央亦设置了小径部10,两者相嵌和时,会产生弹簧突然收缩的感觉,便于连接销位置的确定。
综上所述,整个组装作业的过程如下:
在连接表的表体1和表链4的连接作业时,首先将弹簧圈8放入表体连接部的凸起部2的连接孔3内,然后将表链4的表链连接部4a的双股状突出部5、5套于表体的凸起部2的外侧,并使各连接孔6、3和6横向相通呈一直线,然后将连接销7的一端从左侧连接孔6插入。
连接销7在从连接孔6插入弹簧圈8的内径时,螺丝刀顶住连接销7左端的一字型沟槽7a,沿水平方向边推边旋转,其旋转方向应与弹簧圈8的缠卷方向(从左侧看的缠卷方向)相同。当连接销7完全插入连接孔6、3和6时,连接销7的缩径部9与弹簧圈8的小径部10相嵌,会产生弹簧突然收缩的感觉,这种感觉发生后,表体1和表链4的连接作业即完成,二者亦成为一体结构。
为了使连接销7往连接孔6、6及弹簧圈8的内径边旋转边插入过程顺利,连接孔6的内径D6和弹簧圈8的内径d8的设定应比连接销7的外径D7略大。例如,若本实施例的连接销7的外径设定为1.04mm时,弹簧圈8的内径d8应为1.05mm,D6应为1.10mm。弹簧圈8的长度L8应与表体连接部的凸起部2的宽度大致相同。
另外,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表链连接部4a的连接孔6、6的内径D6为1.10mm,连接孔3的内径D3为1.40mm时,弹簧圈8的外径D8则设定为1.37mm,这种设定可以使得放入连接孔3内的弹簧圈8的两端由连接孔6、6的内缘顶住,以阻止弹簧圈8的横向移动,同时可以在弹簧圈8的左端或者右端产生摩擦力用以固定弹簧圈8的左端或者右端。
另外,弹簧圈8的小径部10的内径S设定为0.90mm,连接销7的缩径部9的外径设为0.80mm。当外径为1.04mm的连接销7在通过径为0.90mm的弹簧圈8的小径部10时,一端的斜面7b与小径部10相碰,通过螺丝刀的水平推力和沿与弹簧圈8的缠卷方向相同的旋转,使得小径部10扩张,连接销7则可以顺利插入。
这样,连接销7在能够顺利地通过弹簧圈8的小径部10的同时,在不取出连接销7的情况下弹簧圈8亦不会从连接孔3中落出。另外,由于小径部10的弹性作用,在嵌入连接销7的缩径部9时,连接销7则被固定于弹簧圈8内。
另外,由于连接销7在不旋转时难以插入,比如说当连接销7的外径D7为1.00mm,小径部10的内径S为0.95mm时,其间的差虽说只有0.05mm,但使连接销7能够顺利地插入则需要一定的方法。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了边旋转边插入,用很小的力即可装卸的方法,上述D7与S的差可达到0.14mm。这样,由弹簧圈8的小径部10与连接销7的缩径部9的嵌合而产生的固定力则会加强。在这种较强固定力的情况下,如果不旋转而将连接销7取出的话,则需要30牛顿以上的力;如果采用旋转方式,则仅需10牛顿以下的力即可。
由此方法来连接表的表体1和表链4时,零部件的数量少、成本低、工作效率高。由于弹簧圈8与连接销7的嵌合力较强,使得连接部较为安定。另外,由于各连接孔6、3、6的加工方法简单,同时,连接部5、2、5能向薄形设计,就增强了表的各连接部的美观。斜面7b的设置使得连接销7的旋转插入较为容易,斜面7c、7c的设置是为了较为容易地取出连接销7。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如图4、图5所示,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部分用同一符号说明。
此实施例如图4和图5所示,由带有宽幅较宽的小径部15a的弹簧圈1 5和两个类似螺丝形状的二根螺钉状连接销11、11’组成连接用具,其中二根螺钉状连接销11、11’的一端设有缩径部13、13’,用于插入弹簧圈15中。插入后,则会形成两个小径部14、14和一个中央小径部15b。
二根螺钉状连接销11、11’的构造如图4所示,一端是直径较大的头部12、12’,另一端则是小径的缩径部13、13’,并在小端端面设呈一字型的沟槽11b、11b’,在头部12、12’的外端面上亦设有一字型沟槽11a、11a’。
表的表体1和表链4在进行连接作业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先将弹簧圈15放入连接孔3内(如图5所示),然后将表链4的表链连接部4a的双股状突出部5、5套于表体1的凸起部2的外侧,并使各连接孔6、3和6横向相通呈一直线后,将一个连接销11从一侧朝与弹簧圈15的缠卷方向相同的方向边旋转边插入,另一个连接销11’从另一侧以同样的方式插入弹簧圈15内。两连接销11、11’在插入时使用螺丝刀,此螺丝刀分别与沟槽11a、11a’相对应,从两侧沿与弹簧圈15的缠卷方向相同的方向边旋转边插入。
但是,当取出二根螺钉状连接销11、11’时,其方法与第一实施例不同。首先,将螺丝刀顶住一端连接销11沿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此时,连接销11的旋转方向与弹簧圈1 5的缠卷方向相逆,旋转时,连接销11的外表面与弹簧圈15的内侧产生摩擦力,使得弹簧圈15产生收缩力紧紧绕于连接销11的表面,这样弹簧圈15就有可能随着连接销11一起旋转。但是,由于弹簧圈15亦固定住了另一端的连接销11’,所以,弹簧圈15则不会与连接销11一起转动,左侧的连接销11就可取出。
当一端的螺钉状连接销11取出后,要取出另一端的连接销11’时,则不能利用头部12’外端部的沟槽11a’,这是因为,如前述的原理相同,一旦在连接销11的外端部用螺丝刀朝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话,就会使弹簧圈15无固定场所而一起转动。因此,在取出连接销11’时,是利用沟槽11b'使连接销11’旋转,以扩开弹簧圈15的内径。所以在连接销11、11’的小端面均设有一字型沟槽11b、11b’。
具体地说,左侧的连接销11取出后,将螺丝刀与另一个连接销11’的小端沟槽11b’对应,从左侧看沿与弹簧圈15的缠卷方向相同的方向边推边旋转,使得弹簧圈15的右侧的端部与表链连接部4a右侧的突出部5的内表面相靠,产生摩擦力用以固定弹簧圈15。另外,连接销11’的表面与弹簧圈15的内径所产生的摩擦力,使弹簧圈15的内径扩张,则可轻松取出连接销11’。当然,用同样的方法,先取出连接销11’后,在取出连接销11亦可。
通常,用螺钉固定物体时,会有螺钉松动的担心,像本实施例的构造——利用弹簧圈15的弹性来固定二根螺钉状连接销11、11’的表面,则不会出现松动现象,即使连接销11、11’发生转动也是弹簧圈15与连接销11、11’呈一体转动,不会发生连接销11、11’的掉落。只有在使二根螺钉状连接销11、11’相互反转,或者一端固定一端转动的情况下,才能使二根螺钉状连接销11、11’松动、取出。
本实施例中,连接孔3的内径D3设为1.40mm,连接孔6、6的内径D6设为1.10mm,弹簧圈15的外径D15为1.37mm,小径部15a的内径为0.90mm;二根螺钉状连接销11、11’的外径为1.04mm,缩径13、13’的外径设定为0.80mm。
另外,二根螺钉状连接销11、11’的头部12、12’的大小应比突出部5、5的连接孔6、6的内径D6大为宜,但最好是能够覆盖连接孔6、6的同时又能稍微露出一部分连接孔6、6的边缘,这样可以使外观美观。为了使外观的设计呈多样化,特别对高级表来说,头部12、12’的形状可以以各种形状来设计。
上述2个实施例是本发明所实施的较好的例,其中设定的各个数值和连接部的形状,只要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都可以依照具体情况予以变化。例如,使用于表的表链4的各个连接构造的两个连接部25,25’之间的连接亦可(如图10所示)。
这种连接构造用于表链4的连接部分的话,连接销7在装卸时,可以避免使表链4受伤而造成不良品;另外,由于连接销7和弹簧圈8可以反复使用的同时,工作程序又简单化,使得成本降低;又因在连接销7的装卸作业时,若部使用特殊的工具,外行人是无法作业,其安全性很高。
另外,如图6所示,中央不设小径部的弹簧圈17和中央未设缩径部的连接销16(但两端设一字型沟槽16a)组合起来使用亦可。此时,弹簧圈17的内径应比连接销16的外径小0.02mm-0.05mm,当连接销16插入弹簧圈17内时,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让连接销16朝与弹簧圈17的缠卷方向相同的方向边旋转边插入,使得表体1和表链4成为一体。
还有,如图7所示,若使用带有两个小径部18a、18a’的弹簧圈18亦可。此弹簧圈18与第一个实施例的连接销7、第二个实施例的二根螺钉状连接销11、11’或者图6所示的连接销16中的任意一个相组合使用均可,但其中与二根螺钉状连接销11、11’或者图6所示的连接销16相配使用则更佳。另外,图6和图7所示的结构亦适用于表链的各个连接部之间的连接。
另外,连接销的构造亦可如图8(A)(B)所示。图8(A)所示的连接销19的结构为表面设螺纹19a,两端的端面设一字型沟槽19b、19b的构造。图8(B)所示的连接销21、21’的结构与实施例2中的连接销11、11’相类似,呈螺钉状,但在小端侧的表面设螺纹20、20’,外侧的头部21a、21a的外端面设一字型沟槽21b、21b。由于螺纹19、20、20’的螺距与弹簧圈的卷距不同,使得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因此,连接销19和二根螺钉状连接销21、21’的插入和取出所用的力较小,连接作业也变得容易简单。
图8(A)(B)所示的连接销19、21、21’均适用于上述各种弹簧圈,但连接销19与弹簧圈15或者17相配使用为宜,二根螺钉状连接销21、21’与弹簧圈15、17、18相配使用为宜。另外,表链4的连接也适用于此。
作为连接部,连接销7、11、11’、16、19、21、21’的端面所设的沟槽不是一字型,十字型的沟槽亦可,或者不设沟槽,设一字型或者十字型突出部亦可。或者,设六角形穴、椭圆形穴、椭圆形突出部的形状亦可。
另外,二根螺钉状连接销11、11’或者二根螺钉状连接销21、21’的头部12、12’、21a、21a的形状,如图9(A)(B)(C)所示,采用四方形、五角形或者六角形的头部22、23、24均可,或者如图9(D)(E)所示的在其侧面设呈凹陷状的多个穴26或呈突出状的多个凸球27的头部28或29均可。
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中,设有连接销7的缩径部9和弹簧圈8的小径部10均为一处,根据需要设2处、3处等均可;弹簧圈8、15、17、18的材料除用不锈钢外,还可使用防水性强的硬橡胶或者硬树脂类的弹性材料;连接销的材质除不锈钢外,亦可用陶瓷或者工程塑料等强度较强的材料。
至于弹簧圈8、15、17、18所放的位置,既可以放入突出部2的连接孔3内,亦可放入二股状突出部5、5的连接孔6、6中,也可以放入所有的连接孔6、3、6中。弹簧圈和连接销的长短粗细可根据使用需求而定;所说的连接部不仅是双股状突出部与凸起部的连接,双股状突出部对双股状突出部、双股状突出部对三股状突出部的连接均可。
各个连接孔的设定也可以是贯通式结构,亦可以是一方让连接销插入,另一方堵住的结构。还有,本发明不仅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手表的表体1和表链4的连接、表链4的各个连接部的连接上,而且也适用于项链、包带以及锁等生活用品中。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零部件少,连接部间的组装拆卸既简单又快速,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成本,也避免了连接部的连接作业时的不良品的出现和连接销的脱落从而安全性高。(2)解除了因表的连接部的构造而引起的外观设计上的制约,使表和表链的外观的设计自由度增大。(3)由于连接部之间的装卸变得容易,对表的表链更换、修理及表链长短的调整则更便利。(4)使整个表的重量减轻,佩带舒适。
图1是本发明第1个实施例的表的连接构造和表的零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连接销插入后的两连接部的部分断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弹簧圈的断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2个实施例的表的连接构造的二根螺钉状连接销插入后的两连接部的部分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表的连接构造中二根螺钉状连接销插入前的两连接部的断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未设有小径部的弹簧圈与不设小径部的连接销相配合使用的一个例的连接部断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弹簧圈的另一种构造(设两个小径部)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表的连接构造及表的连接销的其他构造的示意图;其中(A)是未设小径部设有螺纹的连接销的例,(B)是设有螺纹的2根二根螺钉状连接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所使用的2根二根螺钉状连接销的头部的构造示意图;(A)是呈四方形的头部,(B)是呈五角形的头部,(C)是呈六角形的头部,(D)是圆形但外侧设有多个呈凹状的穴的头部,(E)是圆形但外侧设有多个呈凸状的凸球的头部。
图10是本发明中的表链的任意两个连接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一个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连接销插入后的两连接部的部分断面示意图。
图13是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另一个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Claims (16)

1、一种表的连接构造,它包括位于表体(1)两侧所设置的连接用表体连接部(2)、设置于表链(4)上的表链连接部(4a)和此两连接部(2)、(4a)中分别设置的横向贯通的连接孔(3)、(6)、(6)以及通过各连接孔(3)、(6)、(6)使表的表体(1)和表链(4)连接为一体的连接销(7)、(16)、(19),其中连接销(7)、(16)、(19)的一端或两端设有能够使该连接销(7)、(16)、(19)转动的旋转部(7a)、(16a)、(21b);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两连接孔(3)、(6)、(6)内至少有一方放入弹簧圈(8)、(15)、(17)、(18),并通过此弹簧圈(8)、(15)、(17)、(18)的内径的作用固定连接销(7)、(16)、(19),使得两连接部(2)和(4a)成为一体。
2、一种表的连接构造,它包括能与表体(1)相连的表链(4)上任意两个相邻接的由连接销(7)、(16)、(19)连接的连接体(25)、(25’),其中各个连接体(25)的一端设连接部(25a),另一端设能够与此连接部(25a)相连接的被连接部(25a’)、(25a’),并在两连接部中分别设置横向连接孔(3)、(6)、(6),其中连接销(7)、(16)、(19)的一端或两端设有能够使该连接销(7)、(16)、(19)转动的旋转部(7a)、(16a)、(19b);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两连接孔(3)、(6)、(6)内至少有一方放入弹簧圈(8)、(15)、(17)、(18),通过此弹簧圈(8)、(15)、(17)、(18)的内径的作用固定连接销(7)、(16)、(19),使得表链(4)上的连接部(25a)和被连接部(25a’)、(25a’)成为一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连接销亦可以是小端相对插入上述对应的连接孔(3)、(6)、(6)的中央部、外侧部的后端设旋转部的二根螺钉状连接销(11)和(11’)、(21)和(21’)。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表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连接销(19)、(21)和(21’)的表面设螺纹(19a)、(20)、(20’)。
5、一种表的连接构造,它包括位于表体(1)两侧所设置的连接用表体连接部(2)、设置于表链(4)上的表链连接部(4a)和此两连接部(2)、(4a)中分别设置的横向贯通的连接孔(3)、(6)、(6)以及通过各连接孔(3)、(6)、(6)使表的表体(1)和表链(4)连接为一体的连接销(7)、(16)、(19),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两连接孔(3)、(6)、(6)内至少有一方放入弹簧圈(8)、(15)、(17)、(18),在上述连接孔(3)、(6)、(6)相对应呈一直线的同时,分别从两侧插入二根螺钉状连接销(11)和(11’)、(21)和(21’),并通过此弹簧圈(8)、(15)、(17)、(18)的内径的作用固定二根螺钉状连接销,使得两连接部(2)和(4a)成为一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二根螺钉状连接销(11)和(11’)、(21)和(21’)的两侧分别设能够使二根螺钉状连接销(11)和(11’)、(21)和(21’)转动的旋转部(11a)、(11a’)、(21b)。
7、一种表的连接构造,它包括与表体(1)相连的表链(4)中相连接的任意两连接体(25)和(25a’)、(20)和(20′),其中一方为连接部(25a),另一方为能够与连接部(25a)相连接的被连接部(25a’)、(25a’),连接部(25a)与被连接部(25a’)、(25a’)中分别设有横向贯通的连接孔(3)、(6)、(6),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连接孔(3)、(6)、(6)中至少有一方放入弹簧圈(8)、(15)、(17)、(18),在上述连接孔(3)、(6)、(6)相对应呈一直线的同时分别从两侧插入二根螺钉状连接销(11)和(11’)、(21)和(21’),并通过此弹簧圈(8)、(15)、(17)、(18)的内径的作用固定连接销(11)和(11’)、(21)和(21’),使得两连接部(25)和(25’)成为一体,其中上述二根螺钉状连接销(11)和(11’)、(21)和(21’)的两侧设能够使此连接销(11)和(11’)、(21)和(21’)转动的旋转部(11a)、(11a’)、(21b)。
8、如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表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二根螺钉状连接销(21)和(21’)的小端的外周设螺纹(20)、(20’),所说的连接销(11)和(11’)、(21)和(21’)的外端旋转部(11a)、(11a)、(21b)的外径较横向贯通的连接孔大并覆盖连接孔(6)的孔口。
9、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7所述的表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相互连接的各两连接部中,一方设两侧凸起的双股状连接部(5)、(25a’),另一方则设为中间凸起并可以伸入上述双股状连接部(5)、(25a’)的凹谷部的凸状连接部(2)、(25a),各个相连接的凸起部(2)、(5)、(25a)、(25a’)分别设横向贯通的连接孔(3)、(6)、(6),凸状连接部(2)、(25a)所设的连接孔(3)内放入弹簧圈(8)、(15)、(17)、(18),用二根螺钉状连接销(11)和(11’)、(21)和(21’)插入各连接孔(3)、(6)、(6)内连接两连接体。
10、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7或9所述的表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弹簧圈(8)、(15)、(18)上设置一个或多个内径小于其他部分的内径的小径部(10)、(15a)、(18a),所说的连接销(7)、(11)和(11’)上设置一个或多个外径小于其他部分的外径的缩径部(9)、(11)和(11’),连接销(7)、(11)和(11’)插入弹簧圈时,上述缩径部(9)、(11)和(11’)嵌入小径部(10)、(15a)、(18a)内,用以固定连接销(7)、(11)和(11’)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或2或7或9所述的表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弹簧圈(17)的内径的设定略小于连接销(16)、(19)、(21)和(21’)的外径,通过弹簧圈(17)的弹性恢复力所产生的摩擦力固定所说的连接销(16)、(19)、(21)和(21’)。
12、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8所述的表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连接销(7)、(16)、(19)、(11)和(11’)、(21)和(21’)的两侧所设置的旋转部(7a)、(16a)、(19b)、(11a)和(11a’)、(21b)是十字型或者是一字型的沟槽。
13、一种表,它包括位于表体(1)两侧所设置的连接用表体连接部(2)、设置于表链(4)上的表链连接部(4a)和此两连接部(2)、(4a)中分别设置的横向贯通的连接孔(3)、(6)以及通过各连接孔(3)、(6)、(6)使表的表体(1)和表链(4)连接为一体的连接销(7)、(16)、(19),并在连接销(7)、(16)、(19)的一侧或者两侧设能够是连接销(7)、(16)、(19)转动的旋转部(7a)、(16a)、(19b);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两连接孔(3)、(6)、(6)内至少有一方放入弹簧圈(8)、(15)、(17)、(18),通过此弹簧圈(8)、(15)、(17)、(18)的内径的作用固定连接销(7)、(16)、(19)。
14、一种表,它包括位于表体(1)两侧所设置的连接用表体连接部(2)、设置于表链(4)上的表链连接部(4a)和此两连接部(2)、(4a)中分别设置的横向贯通的连接孔(3)、(6)、(6),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两连接孔(3)、(6)、(6)内至少有一方放入弹簧圈(8)、(15)、(17)、(18),在上述连接孔(3)、(6)、(6)相对应呈一直线的同时分别从两侧插入二根螺钉状连接销(11)和(11’)、(21)和(21’),并通过此弹簧圈(8)、(15)、(17)、(18)的内径的作用固定连接销(11)和(11’)、(21)和(21’),使得两连接部(2)和(4a)成为一体。
15、一种表,它包括能与表体(1)相连的表链(4)上任意两个相邻接的连接体,其中各个连接体的一端设连接部(25),另一端设能够与此连接部(25)相连接的被连接部(25’),并在两连接部(25)、(25’)中分别设置横向连接孔(3)、(6)、(6),其中连接销(7)、(16)、(19)、(11)和(11’)、(21)和(21’)的一端或两端设有能够使该连接销(7)(16)、(19)、(11)和(11’)、(21)和(21’)转动的旋转部(7a)、(16a)、(19b)、(11a)和(11a’)、(21b);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两连接孔(3)、(6)、(6)内至少有一方放入弹簧圈(8)、(15)、(17)、(18),通过此弹簧圈(8)、(15)、(17)、(18)的内径的作用固定连接销(7)、(16)、(19)、(11)和(11’)、(21)和(21’),使得表链(4)上的连接部(25)和被连接部(25’)成为一体。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连接销(19),(21)和(21’)的表面设螺纹(19a),(20)和(20’)。
CNB011171995A 2000-08-18 2001-04-26 表的连接构造以及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427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4897/2000 2000-08-18
JP248978/2000 2000-08-18
JP2000248978A JP2002062374A (ja) 2000-08-18 2000-08-18 時計用連結構造および時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7731A CN1317731A (zh) 2001-10-17
CN1194273C true CN1194273C (zh) 2005-03-23

Family

ID=18738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1719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4273C (zh) 2000-08-18 2001-04-26 表的连接构造以及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1188388A1 (zh)
JP (1) JP2002062374A (zh)
CN (1) CN119427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08544B2 (ja) * 2002-01-24 2007-04-25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携帯時計
EP1400875B1 (fr) * 2002-09-17 2009-07-08 Cartier Création Studio S.A. Dispositif de fixation d'un bracelet sur une boîte de montre
KR100907285B1 (ko) * 2007-10-11 2009-07-13 김영중 컨트롤 케이블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7048624B (zh) * 2017-02-21 2019-08-16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穿戴设备及其主机底壳结构
EP3560371B1 (fr) * 2018-04-26 2023-12-27 Rolex Sa Dispositif de fixation d'un bracelet sur une boîte de mont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49662A (en) * 1977-12-09 1979-04-17 Romuald Ramaciere Wrist watch band
US5724708A (en) * 1996-12-03 1998-03-10 Textron, Inc. End connector assembly for watchband
JP3559794B2 (ja) * 1999-11-30 2004-09-02 高島産業株式会社 時計用連結構造および時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2062374A (ja) 2002-02-28
EP1188388A1 (en) 2002-03-20
CN1317731A (zh) 2001-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9268C (zh) 具有封装在壳体中的锁定机构的电连接器
CN1028737C (zh) 合成树脂制的坛状容器
CN1174704C (zh) 空心结构件
CN1194273C (zh) 表的连接构造以及表
CN1270650C (zh) 带扣
CN1826066A (zh) 具有保持器的项链和手镯
CN1329475A (zh) 牙缝清洁具及其制造方法
CN1672747A (zh) 连接器
CN1590788A (zh) 角度调整铰链
CN1723818A (zh) 带扣
CN1212790C (zh) 表的连接构造
CN1051237A (zh) 管接头
CN1647714A (zh) 拉链用的滑动件
CN1146842C (zh) 环形别针及其组件
CN1833274A (zh) 声援用敲击发声棒
CN1564736A (zh) 带把手的合成树脂制瓶体
CN1175774C (zh) 用于杆状化妆品的容器
CN1294561A (zh) 贴装有标签的合成树脂制容器
CN1435736A (zh) 便携式计时装置
US6772614B1 (en) Key ring with a diamond-shining ornamental block
CN201428710Y (zh) 法兰面带齿内六角防松半螺纹螺钉
CN1499123A (zh) 用于预制结构的连接器
AU2012312453A1 (en) Multifaceted bait keeper
WO2004098444A1 (fr) Brosse a dents electrique
CN1792294A (zh) 表的零件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323

Termination date: 201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