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1642A - 去复用器、保护转换单元、电信网络和去复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去复用器、保护转换单元、电信网络和去复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1642A
CN1191642A CN96195662A CN96195662A CN1191642A CN 1191642 A CN1191642 A CN 1191642A CN 96195662 A CN96195662 A CN 96195662A CN 96195662 A CN96195662 A CN 96195662A CN 1191642 A CN1191642 A CN 11916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line
output
transmission line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95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布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191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16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04Control of transmission; Equalising
    • H04B3/14Control of transmission; Equali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qualising network us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4Distributors combined with modulators or demodulators
    • H04J3/047Distributors with transistor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51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 H03K17/56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K17/6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the devices being bipolar transistors
    • H03K17/62Switching arrangements with several input- output-terminals, e.g. multiplexers, distributors
    • H03K17/6285Switching arrangements with several input- output-terminals, e.g. multiplexers, distributors with several outputs only combined with selec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14Monitor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Use Of Switch Circuits For Exchanges And Methods Of Control Of Multiplex Exchanges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去复用处理中为在输入端接收的信号选择一个输出端的去复用器,一种包括一个这种去复用器的保护转换单元和一种包括一个这种保护转换单元的电信网络,其中去复用器具有一个输入端(IN+、IN-)和至少两个输出端(OUT1+、OUT1-、OUT2+、OUT2-)。输入端的第一连接点(IN+)被连接到第一传输线(TLINE_1)以便向其传送输入信号。每个输出端的第一连接点(OUT1+、OUT2+)经由各自的第一可控的信号转发装置(Q1、Q2)被连接到传输线(TLINE_1)。一个外部可控信号开关装置(S1、S2)也被连接到每个输出端。开关装置(S1)控制所述第一信号转发装置之一(Q1),以把通过第一传输线(TLINE_1)所施加的信号转发到所选择的输出端的第一连接点。

Description

去复用器、保护转换单元、 电信网络和去复用方法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去复用器、一种包括一个这种去复用器的保护转换单元、一种包括一个这种保护转换单元的电信网络、和一种涉及去复用的方法。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上述的有关去复用的信号为单模或差模信号和优选地是以传输速率高于100Mb/s的CMI型的或优选地是约在140-155Mb/s范围的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描述
在电信网络中,多个信号线经常通过相应的终端接入单元的媒介被连接到交换机。这些终端接入单元是相对昂贵和复杂的装置,有时还是易于损坏的。由于这个原因,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保护转换单元,该单元包含一个其各输出端被连接到各信号线和其各输入端被连接到备用终端接入单元的去复用器。
当由于某些原因或另外一些情况标准终端接入单元不能使用时,交换机把输出信号发送给保护转换单元的去复用器,试图通过备用的终端接入单元把这些信号送到被连接到不能使用的正常终端接入单元的信号线上,所述去复用器被控制来把输出信号转发到所述信号线。
当交换或去复用的信号具有约140-155Mb/s范围的传输速率时要求良好的信号质量。在这方面,经常要求输出信号的脉冲形状要与输入信号的脉冲形状相同。
在这样高的传输速率下,在这种去复用器中可以容易产生各部件和导线之间的失配问题,从而大大地损害了信号的质量。
人们经常需要监视备用终端接入单元和还可能监视在保护转换单元中的去复用器在这方面的各种故障。
现在有多种标准电路能用来以相对简单和不昂贵的方式对于具有高达30Mb/s比特速率信号进行去复用。在较高的比特速率时,线路阻抗、连接、终端、线路运行和部件数据对电路提出严格的要求。为了保持导线阻抗尽可能的恒定,在印制电路板组件的制造上需要加以特别的注意。
在去复用器中利用标准电路的电路是昂贵的和高电流消耗的。
当前尚不存在在上述传输速率范围内进行监视,同时有效地进行去复用的技术。也没有已知的能同时监视输入信号的去复用器。
美国专利US-A5146113描述了在电路板上具有若干窄而细长的阻抗带线的集成电路,以提供具有预定输入和/或输出阻抗的印制板安装的电路。
美国专利US-A5281934描述了一种完全的微带结构的微波复用器。
发明概要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当去复用时选择若干输出端之一作为接收的输入信号的输出端的一种方法,从而以简单和不昂贵的方式同时获得良好质量的信号。
这个目的是利用在一个输入端接收的输入信号首先被传送到第一传输线和而后选择性地传送到至少两个输出端之一的方法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当去复用时选择若干输出端之一作为接收的输入信号的输出端以及使得转移到各输出端之一的信号将被以简单的方式监视的方法。
这个目的是利用一种还包括通过把曾被传送到所选择的输出端的输入信号同时传到第三传输线来  产生被转发到一个所选择的输出端的信号的复制品的方法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当去复用时选择若干输出端之一作为所接收的输入信号的输出端的方法,其中在所选择的输出端上获得的信号中的和在这个信号的复制品中的失真可以在后级中被容易地降低。
这个目的是利用其中输入信号包括两部分和所述输入信号的两部分中的每一部分被传送到相应的第一和第二传输线和而后选择性地被传送到在选择的输出端上的相应第一和第二连接点和还被传送到相应的第三和第四传输线的方法来实现的。
本发明还再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去复用器、一个包括一个这种去复用器的保护转换单元、和一个包括这种保护转换单元的电信网络,其中当选择若干输出端之一作为接收的输入信号的输出端时,以简单和不昂贵的方式获得良好的信号质量。
这个目的是利用一个去复用器、一个保护转换单元和一个电信网络实现的,其中去复用器包括一个输入端和至少两个输出端,其中该输入端上的一个连接点被连接到第一传输线,每个输出端的第一连接点经由各自的第一可控的信号转发导体装置被连接到该第一传输线。
本发明的再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去复用器、一个包括一个这种去复用器的保护转换单元、和一个包括一个这种保护转换单元的电信网络,其中去复用器的功能和连接到去复用器的输入端的单元的功能可以被容易地监视。
这个目的是利用一个去复用器、一个保护转换单元和一个电信网络来实现的,其中每个第一信号转发导体装置被连接到第三传输线。
本发明的再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去复用器、一个包括一个这种去复用器的保护转换单元和一个包括一个这种保护转换单元的电信网络,其中从去复用器的输出信号中得到的失真可以容易地在各个后级中降低。
这个目的是利用一个去复用器、一个保护转换单元和一个电信网络来实现的,其中去复用器的输入端中的第二连接点被连接到第二传输线,而该传输线又经由一个相应的第二可控的信号转发导体装置被连接到在每个输出端上的第二连接端,上述装置还可以任选地被连接到第四传输线。
附图简述
从下面的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另外的各个目的及其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电信系统的示意性方框图;和
图2是本发明的去复用器的电路图。
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图1是以140-155Mb/s范围的传输速率发送的CMI信号操作的电信系统的方框图。这个系统包括一个与多个信号导线进行通信的交换机1。每个信号导线被连接到保护单元2(PU是保护单元)。虽然只有8个保护单元被表示在图1中,但应当明白这些单元数目上可以或多或少。利用指向和远离保护单元2的箭头表示输入到保护单元2的信号和从其输出的信号。每个保护单元2经由相应的终端接入单元3(TAU)连接到交换机1,虽然其中仅表示出8个终端接入单元,但实际上是总共16个。这些终端接入单元3的工作方式并非本发明的一部分和它对于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是熟知的,因此不需要进行详细地描述。然而,应当指出的是,这些终端接入单元3是相对复杂和昂贵和具有如此高的故障率,以至于需要某种形式的保护转换装置。为了避免信号导线变为不能使用,提供一个备用终端接入单元5,该单元在各正常的终端接入单元3中的一个单元不能工作时,被接通替代这个单元。备用终端接入单元5被连接在交换机1和保护转换单元(PSU)4之间。
该保护转换单元被连接到每个保护单元2上。保护单元2的主要任务是把输入到保护转换单元4的单模信号变换为差模信号,和把经由终端接入单元3和保护转换单元4的从交换机1输出的差模信号变换为单模信号。保护转换单元4包括一个复用器或选择器和一个去复用器。复用器的作用是接收各个导线上输入的所有信号和选择性地转发所述各信号中的一个信号,和去复用器的作用是接收从交换机1输出的信号和把这个信号转发到一个所选择的信号导线上。
图2表示本发明的去复用器的一个实施例,虽然人们理解,去复用器一般将包括许多输出端,但为了简单起见仅显示了两个输出端。这些输出端中的第一输出端具有第一和第二连接点OUT1+和OUT1-。第一输出端的第一连接点OUT1+经电阻R1被连接到第一信号转发导体装置Q1,在所说明的情况下,所述装置Q1被连接到一个射频晶体管。在所说明的情况下,电阻R1被连接到晶体管Q1的发射极。晶体管的基极经电阻R8被连接到第一传输线TLINE_1。传输线TLINE_1的一端与被连接到电压源VBB的电阻R5进行端接。
晶体管的集电极被连接到包括在去复用器电路板中的第三传输线TLINE_3,所述第三传输线的两端和被连接到电压源VCC的相应电阻R13和R12进行端接,所述电压源可任选地与VBB相同。在第三传输线TLINE_3的一端上的监视信号的输出端处有第一连接点SUP+。
第一输入端的第二连接点OUT1-,类似于第一连接点OUT1+,经由电阻R3和射频晶体管Q4和另外的电阻R10被连接到安装在去复用器电路板上的第二传输线TLINE_2。TLINE_2的一端与被连接到电压源VBB的电阻R6进行端接。晶体管Q4的集电极被连接到安装在去复用器的电路板上的第四传输线TLINE_4,这个第四传输线以类似于第三传输线TLINE_3的方式在一端与电阻R14和在另一端与电阻R7进行端接,所述各电阻被连接到电压源VCC。在第四传输线TLINE_4的一端得到在监视信号的输出端处的第二连接点。
第一和第二晶体管Q1和Q4的各个发射极分别经电阻R29和R31被连接到第一外部控制开关装置S1的一端。开关S1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输出端的连接点OUT2+和OUT2-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分别经由电阻R2、晶体管Q2和电阻R9,和经由电阻R4、晶体管Q3和电阻R11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传输线TLINE_1和TLINE_2。晶体管Q2和Q3的各个集电极分别被连接到第三和第四传输线TLINE_3和TLINE_4。晶体管Q2和Q3的各个发射极经由电阻R30和R32以与第一输出端完全相同的方式被连接到第二外部控制开关S2,所述开关S2类似于开关S1也被连接到地。
晶体管Q1、Q2、Q3和Q4和相关的各个元件是沿传输线TLINE_1、TLINE_2、TLINE_3和TLINE_4如此进行布置的,以使得失配和反射都将减至最小。事实上,用于另外输出端的另外的一些晶体管也相应地沿所述传输线TLINE_1、TLINE_2、TLINE_3和TLINE_4进行布置。
差分放大器D_AMP具有一个输出端并在其中的第一连接点+0处被连接到第一传输线TLINE_1和在第二连接点-0处被连接到第二传输线TLINE_2。放大器D_AMP具有一个带有两个连接点+I和-I的输入端,该两个连接点的每一个被连接到在输入端处的相应连接点IN+和IN-。
与放大器D_AMP相连接的并与相应的第一和第二传输线TLINE_1和TLINE_2的终端进行端接的各个电阻被包括在这个放大器中,且还被连接到电源VBB,该电源VBB也被包括在传输线的这一端的放大器D_AMP中,因此在图中没有被表示出来。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每个传输线TLINE_1、TLINE_2、TLINE_3和TLINE_4具有被包括在电路板中的微带形式且晶体管被连接到该微带上。这些微带优选地是成直线的,具有相等的长度和基本上是均匀的宽度。但是,本实施例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在每个输出端处的两个晶体管具有到达在放大器D_AMP的输出端上的连接点+0和-0的等长的路径。传输线TLINE_1、TLINE_2、TLINE_3和TLINE_4在各晶体管连接的这些点上可以任选地稍微窄些,使得微带的阻抗与由无源晶体管提供的附加电容进行匹配。另外一种方案,各个传输线的阻抗可以通过选择对应于具有由晶体管提供的附加分布电容的各个传输线的端接电阻R5、R6、R7、R12、R13和R14的数值来与各无源晶体管的电容进行匹配。
各传输线的另外可能的变形是配置在电路板的中间层的平行平面线路(带状线)。但是,这种传输线的实施例将要求晶体管借助于加衬套或者穿芯被连接到所述的线路上,这种办法将使匹配问题的解决比当晶体管被连接到微带上时稍微困难一些。然而,去复用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经常被安排为向电路板内部延伸的平行平面线的形式。
在图2中所显示的去复用器以差模信号进行工作,这种工作使得离开去复用器的信号失真较小。该去复用器按照如下步骤工作:在输入端IN+、IN-接收一个输入信号并在放大器D_AMP中被放大到一个适当的电平。被放大的输入信号通过第一和第二传输线TLINE_1、TLINE_2被转发到一个选择的输出端。放大器D_AMP的放大量是这样选择的,使得基本上补偿由于输出阻抗和负载引起的后续损耗。
各个输出端之一,诸如作为例子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外部控制的开关S1被启动,该开关S1在所述输入端被闭合时启动连接到该输入端的晶体管Q1和Q4。第二输入端不被启动,即,第二开关S2被断开。
这些开关可以包括本专业技术人员熟知的多种不同设计中的任何一种,例如晶体管。开关S1和S2受被安排在保护转换单元中的控制电路的控制并根据上述的终端接入单元中的哪个不工作,起到闭合一个开关的作用。这种开关作用也可以直接由上述交换机来实现。开关S1的闭合使得晶体管Q1和Q4被施加偏置和被放大的输入信号从传输线TLINE_1、TLINE_2通过晶体管Q1和Q4被传送到在第一输出端中的连接点OUT1+和OUT2-。
当输出信号在一个输出端上被获得时,该去复用器还适合于立即传送输出信号到第三和第四传输线TLINE_3、TLINE_4。这意味着还获得了该输入信号的复制品。这个复制品在监视输出端的连接点SUP+、SUP-上被获得和在可能被包括在保护转换单元中的监视电路中被进行处理。该去复用器还可以包括用于放大监视信号的第二差分放大器。通过分析这信号,可以确定备用的接入单元是否损坏。该信号的分析还将显示该去复用器是否正工作在所期望的方式上。这代表对附加监视电路的节约,否则将要求这个电路。
这种传输线的连接意味着其中的各个反射将被迅速地消除。各个传输线被如此的安排,使得第三和第四传输线TLINE_3、TLINE_4的阻抗约为第一和第二传输线TLINE_1、TLINE_2的阻抗的一半。这是由选择传输线的宽度和它们到接地板的相应距离实现的。作为这种选择的结果,在一个晶体管上的集电极电压将会低于发射极和基极的电压。因此从集电极到基极的串话对信号质量只有非常小的影响。在从基极到集电极的反方向上可能出现某种程度的串话,但是监视信号的质量不象输出信号的质量那么重要。因为集电极电压与发射极和基极电压相比较是低的,该晶体管可以被看作为一个发射极跟随器。这给出一个高的输入阻抗和因此对第一和第二传输线TLINE_1、TLINE_2几乎没有影响,仅对脉冲形状具有很小的影响。
另外一种可选择的方式,放大器D_AMP可以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传输线TLINE_1、TLINE_2的相反的一端。监视信号输出端也可以被布置在第三和第四传输线TLINE_3、TLINE_4的相反的一端。

Claims (29)

1.在去复用处理中,一种选择若干输出端之一作为在一个输入端(IN+、IN-)接收的输入信号的输出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传送来自该输入端的第一连接点(IN+)的输入信号或至少其第一部分到第一传输线(TLINE_1);经由第一可控的信号转发装置(Q1)选择性地传送来自所述第一传输线的输入信号或其第一部分到在去复用器上的至少两个输出端(OUT1+、OUT1-、OUT2+、OUT2-)之一的第一连接点(OUT1+),作为高信号质量的输出信号或输出信号的第一部分。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入信号或其所述第一部分被传送到在输出端上的所述第一连接点(OUT+)的同时,传送输入信号或其第一部分到第三传输线(TLINE 3),以便产生输出信号或其第一部分的第一复制品。
3.按照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输入信号包括第一和第二部分,其中与第一信号部分同时地,输入信号的第二部分被从输入端中的第二连接点(IN-)传送到第二传输线(TLINE_2),此后该第二部分经由第二可控的信号转发装置(Q4)被从所述传输线传送到在所述的一个输出端的第二连接点(OUT-)。
4.按照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部分被传送到所述第二连接点(OUT-)的同时,传送所述输入信号的第二部分到第四传输线(TLINE_4),以便产生所述输出信号的第二部分的第二复制品。
5.按照前面各权利要求的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传送所述信号到传输线(TLINE_1、TLINE_2)之前放大输入信号,该传输线汇集输入信号到所述一个输出端。
6.一种具有一个输入端(IN+、IN-)和至少两个输出端(OUT1+、OUT1-、OUT2+、OUT2-)的去复用器,其中在每个输出端的第一连接点(OUT1+、OUT2+)经由各自的第一可控的信号转发装置(Q1、Q2)被连接到一个公共线(TLINE_1)上,其中在每个输出端的所述第一连接点还被连接到外部可控开关(S1、S2),该开关的作用是控制所述第一信号转发装置以把通过公共线所加上的一个信号或一个信号的第一部分转发到在所述输出端的第一连接点,其特征在于:该公共线是第一传输线(TLINE_1),该传输线还被连接到输入端的第一连接点(IN+)。
7.按照权利要求6的去复用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信号转发装置(Q1、Q2)还被连接到第三传输线(TLINE_3),以便产生监视信号或监视信号的第一部分。
8.按照权利要求6或7的去复用器,其特征在于:每个输出端的第二连接点(OUT1-、OUT2-)经由各自的第二可控的信号转发装置(Q4、Q3)被连接到第二传输线(TLINE_2),其中所述第二传输线被连接到输入端的第二连接点(IN-),以及其中所述开关(S1、S2)还控制所述第二信号转发装置。
9.按照权利要求8的去复用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二信号转发装置(Q3、Q4)还被连接到第四传输线(TLINE_4),以便产生监视信号的第二部分。
10.按照权利要求6-9的任何一项的去复用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传输线(TLINE_1、TLINE_2、TLINE_3、TLINE_4)是被安装在去复用器电路板中的微带线。
11.按照权利要求6-9的任何一项的去复用器,其特征在于:每个传输线(TLINE_1、TLINE_2、TLINE_3、TLINE_4)是被安装在去复用器电路板中的平行平面导线。
12.按照权利要求6-11的任何一项的去复用器,其特征在于:放大器被连接在输入端(IN+、IN-)和连接该输入端与每个输出端(OUT1+、OUT1-、OUT2+、OUT2-)的所述传输线(TLINE_1、TLINE_2)之间。
13.按照权利要求7或9的去复用器,其特征在于:信号转发装置(Q1、Q2、Q3、Q4)是晶体管,其中发射极经由电阻(R1、R2、R3、R4)被连接到输出端的连接点(OUT1+、OUT1-、OUT2+、OUT2-),基极被连接到连接输入端(IN+、IN-)与每个输出端的各传输线(TLINE_1、TLINE_2),和集电极被连接到传输线(TLINE_3、TLINE_4)以便产生监视信号。
14.按照权利要求6-13的任何一项的去复用器,其特征在于:各个传输线(TLINE_1、TLINE_2、TLINE_3、TLINE_4)与相应的电阻(R5、R6、R12、R13、R7、R14)进行端接。
15.一种包括一个去复用器的保护转换单元(4),该去复用器具有一个输入端(IN+、IN-)和至少两个输出端(OUT1+、OUT1-、OUT2+、OUT2-),其中在去复用器上的每个输出端的第一连接点(OUT1+、OUT2+)经由各自的第一可控的信号转发装置(Q1、Q2)被连接到一个公共线(TLINE_1),其中还被连接到每个输出端的是外部可控开关装置(S1、S2),该开关的作用是控制所述第一信号转发装置,以把通过该公共线或导线所施加的信号或信号的第一部分转发到输出端的第一连接点,其特征在于:该公共线(TLINE_1)是还被连接到去复用器的输入端的第一连接点(IN+)的第一传输线。
16.按照权利要求15的单元(4),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信号转发装置(Q1、Q2)还被连接到第三传输线(TLINE_3),以便产生一个监视信号或监视信号的第一部分。
17.按照权利要求15或16的单元(4),其特征在于:每个去复用器输出端的第二连接点(OUT1-、OUT2-)经由各自的第二可控的信号转发装置(Q4、Q3)被连接到第二传输线(TLINE_2),其中第二传输线被连接到输入端的第二连接点(IN-),和其中所述开关装置(S1、S2)也控制所述第二信号转发装置。
18.按照权利要求17的单元(4),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二信号转发装置(Q3、Q4)也被连接到第四传输线(TLINE_4),以便产生监视信号的第二部分。
19.按照权利要求15-18的任何一项的单元(4),其特征在于:放大器被连接在输入端(IN+、IN-)和连接该输入端与每个去复用器的输出端(OUT1+、OUT1-、OUT2+、OUT2-)的传输线(TLINE_1、TLINE_2)之间。
20.按照权利要求16或18的单元(4),其特征在于:信号转发装置(Q1、Q4、Q2、Q3)是晶体管,其中发射极经由相应的电阻(R1,R3,R2,R4)被连接到相应的输出端的连接点(OUT1+、OUT1-、OUT2+、OUT2-),其中基极被连接到连接输入端(IN+、IN-)与每个输出端的传输线(TLINE_1、TLINE_2),和其中集电极被连接到传输线(TLINE_3、TLINE_4),以便产生监视信号。
21.按照权利要求15-20的任何一项的单元(4),其特征在于:在去复用器中的传输线(TLINE_1、TLINE_2、TLINE_3、TLINE_4)与相应的电阻(R5、R6、R12、R13、R7、R14)进行端接。
22.一种包括经由相应的终端接入单元(3)连接到交换机(1)的两个或多个线路的电信网络,其中每个线路还被连接到保护转换单元(4),而该保护转换单元又经由备用终端接入单元(5)被连接到交换机,其中保护转换单元包括具有一个输入端(IN+、IN-)和至少两个输出端(OUT1+、OUT1-、OUT2+、OUT2-)的去复用器,其中每个去复用器的输出端的第一连接点(OUT1+、OUT2+)经由各自的可控的信号转发装置(Q1、Q2)被连接到一个公共线(TLINE_1)上,其中每个输出端还被连接到外部可控开关装置(S1、S2),以便控制所述第一信号转发装置,以把通过公共线所施加的信号或信号的第一部分转发到输出端的第一连接点,其特征在于:公共线(TLINE_1)是还被连接到去复用器的输入端的第一连接点(IN+)的第一传输线。
23.按照权利要求22的电信网络,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信号转发装置(Q1、Q2)还被连接到第三传输线(TLINE_3),以便产生监视信号或监视信号的第一部分。
24.按照权利要求22或23的电信网络,其特征在于:每个去复用器的输出端的第二连接点(OUT1-、OUT2-)经由各自的第二可控的信号转发装置(Q4、Q3)被连接到第二传输线(TLINE_2),第二传输线被连接到输入端的第二连接点(IN-),其中所述开关装置(S1、S2)还控制所述第二信号转发装置。
25.按照权利要求24的电信网络,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二信号转发装置(Q3、Q4)还被连接到第四传输线(TLINE_4),以便产生监视信号的第二部分。
26.一种涉及去复用的方法,用于选择多个输出端之一作为在一个输入端上接收的输入信号的输出端,包括以下步骤:
-传送来自输入端的第一连接点的输入信号或至少所述输入信号的第一部分到第一传输线;和
-经由第一可控的信号转发装置,传送来自第一传输线的输入信号或所述输入信号的第一部分到去复用器的至少两个输出端之一的第一连接点,作为具有良好信号质量的输出信号的第一部分的输出信号。
27.一种具有一个输入端和至少两个输出端的去复用器,其中每个输出端的第一连接点经由各自的第一可控的信号转发装置被连接到一个公共线;其中还有被连接到每个输出端的外部可控开关装置,其功能是控制第一信号转发装置,以把通过公共线所施加的信号或信号的第一部分转发到所述输出端的第一连接点;和其中该公共线是还被连接到输入端的第一连接点的第一传输线。
28.一种包括去复用器的保护转换单元,该去复用器具有一个输入端和至少两个输出端,其中在每个去复用器的输出端的第一连接点经由各自的第一可控的信号转发装置被连接到公共线;其中还有被连接到每个输出端的外部可控开关装置,其功能是控制所述第一信号转发装置,以把通过公共线所施加的信号或信号的第一部分转发到输出端的第一连接点;和其中公共线是也被连接到去复用器的输入端的第一连接点的第一传输线。
29.一种包括经由相应的终端接入单元连接到交换机的两个或更多个线路的电信网络,其中每个线路还被连接到一个保护转换单元,而该保护转换单元又经由一个备用终端接入单元连接到交换机,其中保护转换单元包括具有一个输入端和至少两个输出端的去复用器;其中每个去复用器的输出端的第一连接点经由各自的第一可控的信号转发装置被连接到公共线;其中还有连接到每个输出端的外部可控开关装置,其功能是控制所述第一信号转发装置,以把通过公共线所施加的信号或信号的第一部分转发到所述输出端的第一连接点;和其中公共线是也连接到去复用器的输入端的第一连接点的第一传输线。
CN96195662A 1995-06-01 1996-05-24 去复用器、保护转换单元、电信网络和去复用方法 Pending CN11916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SE9502010A SE504533C2 (sv) 1995-06-01 1995-06-01 Demultiplexor, skyddsomkopplingsenhet, telekommunikationsnät samt förfarande vid demultiplexering
SE95020103 1995-06-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1642A true CN1191642A (zh) 1998-08-26

Family

ID=20398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95662A Pending CN1191642A (zh) 1995-06-01 1996-05-24 去复用器、保护转换单元、电信网络和去复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0873609A1 (zh)
JP (1) JPH11507480A (zh)
KR (1) KR19990021881A (zh)
CN (1) CN1191642A (zh)
AU (1) AU705430B2 (zh)
CA (1) CA2222624A1 (zh)
SE (1) SE504533C2 (zh)
WO (1) WO19960389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29054U (zh) 2010-03-19 2013-12-11 普拉不锈钢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保护用于存储和容纳流体的装置的容器部的盖部
USD724233S1 (en) 2012-09-05 2015-03-10 Pura Stainless Llc Fluid container top
USD820085S1 (en) 2017-05-19 2018-06-12 Pura Stainless Llc Fluid container spout with straw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59561A (ja) * 1990-03-09 1991-11-19 Fujitsu Ltd 半導体装置
JPH04286230A (ja) * 1991-03-14 1992-10-12 Fujitsu Ltd 現用/予備用回線切替方式
US5281934A (en) * 1992-04-09 1994-01-25 Trw Inc. Common input junction, multioctave printed microwave multiplexer
GB9405771D0 (en) * 1994-03-23 1994-05-11 Plessey Telecomm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rotection sche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873609A1 (en) 1998-10-28
AU705430B2 (en) 1999-05-20
AU6019696A (en) 1996-12-18
SE9502010L (sv) 1996-12-02
SE9502010D0 (sv) 1995-06-01
KR19990021881A (ko) 1999-03-25
SE504533C2 (sv) 1997-03-03
WO1996038943A1 (en) 1996-12-05
CA2222624A1 (en) 1996-12-05
JPH11507480A (ja) 1999-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S6336178B2 (zh)
CN1027118C (zh) 具有级联开关部分的开关装置
JPS58501399A (ja) 広帯域交換ア−キテクチヤ−
CN1191642A (zh) 去复用器、保护转换单元、电信网络和去复用方法
US7457593B2 (en) Attenuator system
US5317560A (en) Star data network with logical ring function preferably using token access
JP4602543B2 (ja) 特に宇宙空間用の再構成可能なスイッチマトリクス
CA1167121A (en) High speed ribbon cable bus
US4338496A (en) Testing facility for telephone conference bridge
US6611070B2 (en) Electronic switch member having one inlet and a plurality of outlets,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to a switch matrix
KR100904845B1 (ko) 전송 라인 장치
US20070096778A1 (en) Amplifier with passive data port for continuous VoIP
CN1185877A (zh) 多路复用器,保护开关单元,电信网和一种有关多路复用的方法
CN1790933A (zh) 一种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热备份系统及方法
CA2252746A1 (en) Line receiver circuit
FR2718909B1 (fr) Matrice de connexion configurable électriquement entre lignes d'au moins un port d'entrée-sortie de signaux électriques.
USRE27798E (en) Electrical communication switching network
EP0824788B1 (en) Isolating circuit for telephone apparatus
US7119702B2 (en) Audible relay emulator
Le Fevre et al. A 100 Mb/s multi-LAN crosspoint chip set for cable management
KR200224444Y1 (ko) 유선방송 설비의 저잡음 광대역 분배기
JPH0746311A (ja) ネットワーク・モニタ装置
JPH0595413A (ja) 加入者線の試験方式
JPH02210937A (ja) 加入者回線モニ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