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8013C - 用于监视和必要时控制数据传输链路的传输容量的方法及电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监视和必要时控制数据传输链路的传输容量的方法及电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8013C
CN1188013C CNB008108099A CN00810809A CN1188013C CN 1188013 C CN1188013 C CN 1188013C CN B008108099 A CNB008108099 A CN B008108099A CN 00810809 A CN00810809 A CN 00810809A CN 1188013 C CN1188013 C CN 118801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ata
equipment
channel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8108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64392A (zh
Inventor
P·施奈德
S·盖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364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643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801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801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4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for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 H04Q11/0428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e. 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digitised signals, e.g. speech, data, telecentral, television signals
    • H04Q11/0435Details
    • H04Q11/0457Connection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为了监视和必要时控制位于两个数据设备(PC,COC;POP)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D,TL1,TL2)的传输容量,至少由所述一个数据设备(PC,COC)经所述数据传输链路(D,TL1,TL2)有规律或有目的地向所述的另一数据设备(POP)发出检验信号,然后由所述的另一数据设备发回一个应答信号。把位于发出检验信号与收到应答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同一个预定的阈值时间进行比较,其中,从该比较结果中得出一个传输容量信号,尤其在所述的时间间隔超过阈值时间的情况下,所述的传输容量信号是一个指示所述数据传输链路(D,TL1,TL2)的过载状态的指示信号。

Description

用于监视和必要时控制数据 传输链路的传输容量的方法及电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监视和必要时控制数据传输链路的传输容量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所述的数据传输链路位于两个数据设备之间且被用来传输尤其为数据信号的信号,并且在所述的数据传输链路上使用了一个传输容量较小的主信道,必要时该传输容量的大小由不受所述两个数据设备控制的作用来决定,而所述的主信道可以用一个或多个传输容量较大的次信道来代替或补充,
其中,在一些确定的时刻上或周期性地经所述的主信道传输一些检验信号,
其中,测定所述检验信号进行传输的延迟时间,
以及其中,当有关的延迟时间超过一个确定的阈值时,输出一个指示所述主信道的过载状态的信号,然后可根据该信号激活至少一个用于传输信号的次信道。
在上述方法和上述电路装置中,尤其考虑必须由两个数据设备之一来促使接通次信道。此处可能出现如下情况,即只有当两个数据设备借助通过主信道所开展的相应通信就此达成协议之后,才能促使有关的接通。
然而在此会出现如下情况,即譬如为了传输正在等候的大数据群而急需有关的接通,但同时主信道已过载,因为它已传输大数据群和/或因为其容量因不在所述数据设备的控制之下的外部影响而被降低。于是在该情形下,在促使接通次信道之前所需要的数据设备通信在迄今是不能实现的或只是强烈延迟地实现,使得所述急需的次信道接通也不能实现或只是强烈延迟地实现。从而使数据传输和信道利用的效率非常低。
目前在基于IP的网络中,就譬如在I SDN基本端口和拨入节点之间传输数据信号而言,上面所述的那种方法是已知的,其中所述的网络是基于因特网协议进行工作的网络,且可以访问因特网或内联网,在因特尔公司于1997年10月由A.Kuzma所著的文献“AlwaysOn/Dynamic ISDN(总是接通/动态ISDN)”中就曾讲述过这种方法,该文献由卖主ISDN协会在因特网中以http://www.via-ISDN.org/发行。在该文献中还讲述过上述措施,它能在基于IP的因特网或内联网中通过数据传输链路而在上述ISDN基本端口所包含的计算机或个人计算机与拨入节点之间实现数据传输,其中所述的计算机也被称作AO/DI客户(出自英文Always On/Dynamic ISDN)。这种拨入节点也被称为AO/DI-PoP(出自英文Always On/Dynamic ISDN-Point ofPresence)。
鉴于上述数据传输链路具有较低的传输容量,此处还需注意的是,这种数据传输链路通常不仅用于仅一个计算机或个人计算机与拨入节点之间的通信连接,而且还逐段地、也即基于分时地同时用于多个这种通信连接。对于这种可用的数据信号传输信道,人们也称之为逻辑信道或SVC信道(出自英文Switched Virtual Circuits(交换虚拟电路))。
在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中,所述类型的数据信号传输链路总是被构造在包含有辅助信道和有用信道的信道装置的辅助信道内。在长期以来已被应用的ISDN通信网中,辅助信道(被称为D信道)具有的传输容量譬如为16千比特/秒;有关的信道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有用信道,但通常是具有两个传输容量均为64千比特/秒的有用信道。
另外还已知一种用于在终端设备和因特网之间经ISDN传输链路传输尤其为数据信号的信号的方法(BP-A-0 905 998)。在此,所述的ISDN传输链路包括一个被用作主信道的D信道和两个被用作次信道的B信道。为了将该主信道或D信道合适地用于数据信号传输,该信道必须具有足够的传输容量和带宽。为了确定是否可以使用这种传输容量和带宽,在一些确定的时刻上或周期性地经所述的主信道在访问服务器和交换中心之间传输一些表示检验信号的质量监视包,其中所述的访问服务器把ISDN传输链路连接到因特网上,而所述的交换中心与有关的终端设备相连。该质量监视包总是具有一个计时标记,它允许在所述的交换中心或访问服务器内测定相应的质量监视包在其经主信道进行传输的过程中所经过的延迟时间。如果该取决于有关主信道的负荷的延迟时间超过某一阈值,则请求与上述交换中心相连的相应终端设备减小当前在主信道内所使用的带宽,也就是说利用较小的带宽工作。然而,从各个终端设备是不可能测出主信道的可用传输容量和带宽的。但可以借助需传输的IP包计算出从终端设备执行的数据信号传输所需要的带宽,以便针对有关的数据信号传输不仅使用所述的主信道(D信道),而且还在必要时可使用一个次信道(B信道)。但对于该过程而言,既不经有关的主信道传输检验信号,也不分析其传输时间。
还已知一种用于在电信交换设备中测定和考虑过载的方法和装置,所述的装置具有一种中央处理器和与该中央处理器相连的用户端口接线组和通信连接线组,所述的中央处理器用于控制交换设备的某些操作(US-A-4.511.762)。在所述的中央处理器和所述的用户端口接线组及通信连接线组上接有一个耦合网络,由它允许在不同的用户端口线和通信连接线之间建立连接。如果通信连接线和/或用户端口线彼此相连,那么,当经所述的通信连接线和/或用户端口线进行通信时便在交换设备内向中央处理器发送一个消息,而且根据该有关的消息向相应的线路组输出一个应答信号。在此,系统过载的确定是基于对如下时间的测定,即所述中央处理器在该时间之后收到响应所述消息的应答信号。在此,将测得的时间与至少一个确定的阈值进行比较,以便确定是否出现系统过载状态。在该情形下,与各用户端口线相连的用户电路有时也不能测出由该连接电路所提供的传输容量。
发明内容
在此,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在于展示一种方法,用于以简单的方式根据对两个数据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的主信道的传输容量进行监视来较早地、并由此在传输数据信号之前测出需要执行的数据信号传输所需要的附加传输容量,以便不达到过载状态,从而适时地接通次信道。
对于文章开头所述类型的数据传输方法,上述任务按本发明是以如下方式来解决的,即:利用如下方式来测定所述的延迟时间,即通过由所述两个数据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经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的主信道向所述的另一数据设备发出检验信号,由所述的另一数据设备根据该有关的检验信号的接收而经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的主信道向所述一个数据设备发回一个应答信号,该应答信号由相应的检验信号自身组成,或者是由该检验信号触发的专门信号;把位于从所述一个数据设备发出检验信号与收到由所述另一数据设备根据该检验信号而送回的应答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同一个预定的、与数据传输链路的主信道的当前确定的传输容量相对应的阈值时间进行比较,以构成一个比较结果,根据该比较结果求出与之相对应的传输容量信号,该传输容量信号可被考虑用来激活至少一个用于信号传输的次信道;在出现超过一个规定的群阈值的数据群的情况下,而该数据群需要从所述一个数据设备传输到所述的另一个数据设备,那么在发送有关的数据之前有目的地执行所述的传输容量监视;采用有目的地监视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的传输容量的开始时刻作为以时间间隔t有规律地监视该有关数据传输链路的传输容量的起始时刻;而且,如果自上一次监视传输容量以来的时延diiakt小于一个规定的时延dümin,则中断继续有目的地监视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的传输容量。
本发明所带来的优点在于,可以用较简单的方式监视上述数据传输链路上的传输容量,使得各个数据设备能根据那儿提供的、尤其可指示主信道的过载状态的监视结果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上述传输容量信号指示所述数据信号传输链路过载的情况下,该措施归结于由有关的数据设备根据该传输容量信号来请求附加的传输容量。在文章开头以实施例讲述的、位于ISDN基本端口上的信道装置的情况下,随后通过如下方式来提供附加的传输容量,即除了迄今为传输数据信号而使用的主信道或D信道之外,还为数据信号传输请求至少一个有用信道或B信道作为次信道,并将其一起用于数据信号传输。
因此,根据本发明可以较早地识别出所使用的数据传输链路的过载状态,并立即引入合适的措施,尤其是接通一个次信道。如果为此需要经主信道在终端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则可以在已过载的主信道还能附加地继续承受发射数据之前执行该通信。
由此可以有利地在传输数据信号之前确定出在所述数据传输链路上传输有关的数据信号是否具有足够的传输容量,以便不会达到过载状态。如果测出所述的数据传输链路在传输等侯的数据信号时达到过载状态,则可以在有关的数据信号传输之前由所述的一个数据设备请求附加的传输容量,并由此确保无问题的数据信号传输。
此外还可以确保:为数据信号传输通常所使用的数据传输链路将不会不必要地在有规律的监视之后立即就紧跟有目的的监视,而实际上它可以立即被用于数据信号传输。
最后,还可以以优选的方式有意义地把有目的的监视过渡到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的传输容量的有规律的监视,从而排除了在极短的时间间隔内不必要地依次进行两次监视。
优选地,利用发出相应的检验信号来激活一个时间元件,该时间元件在规定的时间间隔过去之后输出一个输出信号,在出现该输出信号的情况下,在收到所述的应答信号之前促使输出一个指示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的过载状态的传输容量信号。通过该措施可以实现如下优点,即便上述应答信号根本没有被收到或只是在如下时刻上收到,即在发出检验信号与收到根据该检验信号而送回的应答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上述的阈值时间,那么,也能识别出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的过载状态。
优选地,在最早的可能时刻上经有关的数据传输链路从所述的一个数据设备向所述的另一数据设备发送一些为在所述两个数据设备之间接通次信道所需要的通信的信号,该时刻尤其被拉到传输正等候的数据的前面。该方法有个优点,就是在识别出需要次信道和接通该信道之间的时延不会不必要地被拉长。
优选地,在上述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ISDN)中,采用一种按路线经过D信道之内的交换虚拟信道(交换虚拟电路)作为主信道,以及采用至少一个B信道作为次信道,在建立B信道之前,采用带宽分配协议的消息信号来获取需要使用的带宽或传输容量,并在传输时将该消息信号拉到其它数据的前面。由此可以用一种有利的方式在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内在所述两个数据设备之间有效地执行数据信号传输。从而可以在此简单地使用现有带宽分配协议的信号。
优选地,采用因特网通信控制协议的消息信号“回响请求”或“回响应答”来作为检验信号或应答信号。这带来了一个优点,就是可以使用无论如何都存在的协议的信号。
为执行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使用一种具有一些装置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经数据传输链路相连的数据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一个监视设备,该监视设备可以把位于从有关的数据设备向另一数据设备发出检验信号与收到所述另一数据设备的应答信号之间的测试时间间隔同一个预定的阈值时间进行时间比较;当所述的测试时间间隔超过所述有关的阈值时间时,由该有关的监视设备输出一个与该相应时间比较结果相对应的传输容量信号,尤其是一个指示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的过载状态的指示信号。该电路装置的特点是具有电路费用非常低的优点。
优选地,在所述的监视设备上连接一个时间元件,该时间元件可以利用所述的检验信号来激活,且在其与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的过载状态相对应的工作时间过去之后,由该时间元件向所述有关的监视设备输出一个输出信号,在还没有从所述另一数据设备收到应答信号的情况下,由所述的监视设备考虑输出一个指示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的过载状态的指示信号。由此可以利用非常低的电路费用确保:即便上述应答信号根本没有被收到或只是在如下时刻上收到,即在发出检验信号与收到根据该检验信号而送回的应答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上述的阈值时间,那么,也能识别出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的过载状态。
在借助实施例进一步讲述本发明之前,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方法的特殊应用情况是从综合业务数字网、亦即所谓的ISDN得出的,就如同ITU-T、系列1的介绍所规定的一样。对此,在所谓的基本端口(可以在网络上最多连接8个终端设备)上可以使用最大为16千比特/秒的所谓D信道和均为64比特/秒的两个B信道。通过D信道与网络建立固定的基本端口连接,准确地说是与对此适合的网络节点、也即所谓的本地交换局建立连接。一方面,它被用来有利在终端设备和本地交换局之间交换信息,而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建立和运行虚拟信道、即所谓的SVC信道(交换虚拟电路),以便向网络的另一终端设备传输数据。B信道在需要时使用;它根据所述基本端口上的终端设备的触发而被接通到由该触发终端设备所选定的另一网络用户。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所述SVC信道被用作两个数据设备之间的主信道;B信道可以被用作次信道。在该情形下,所述SVC信道的容量显然只局限于小于或等于16千比特/秒的值。但该最大容量通常并不是同时被提供给本地交换中心的所有基本端口,因为许多SVC信道至少是分段地以多路复用的工作方式出现在公用的线路上。这通常会在本地交换中心内发生,并且还在网络中各SVC信道的其它通路部分上发生。因此,各SVC信道的可用带宽不仅取决于由该信道所连接的两个终端设备对该有关的SVC信道的使用,而且还取决于外部通信业务流的影响。
就综合业务数字网内的数据信号传输而言,此处采用文章开头所述的名为“总是接通/动态ISDN”(简称AO/DI)的方法,它于1997年10月由因特尔公司的A.Kuzma在上文所引用的相同标题的文献中讲述过。对此,在上述方法中作用为数据设备的一方面是通常与ISDN基本端口相连的所谓的客户,另一方面是同样与ISDN相连(但也可以与因特网或内联网相连,并用来允许客户访问因特网或内联网)的所谓PoP(接入点)。SVC信道被用作主信道,其中在需要时可以根据客户与PoP之间的事先谈判来建立至少一个附加的B信道以作为次信道。
为进行通信而在所述的AO/DI方法中使用了一系列由IETF(因特网工程任务组)标准化的协议,尤其是“链接控制协议”(LCP)和“带宽分配协议”(BAP)。如同上文所陈述的一样,LCP协议的消息信号“回响请求”或“回响应答”可以被用作本发明方法中的检验信号或应答信号。BAP协议的消息信号被用来通过谈判接通附加的B信道;也就是说它涉及如下的消息信号,即在本发明的方法中该消息信号在必要时被拉到等侯的数据传输之前。
附图说明
现在借助附图所示的实施例来详细讲述本发明。
在附图中简要地示出了通信网的用户站SUB,此处是涉及ISDN基本端口。有关的用户站利用一系列的设备通过连接电路COC被连接到有关通信网的交换设备上。
具体实施方式
所示的设备包括电话终端TEL、传真终端FX和家用或个人计算机PC。在用户站SUB的所有与连接电路COC-譬如是ISDN通信网的网络终端电路(所谓的NT电路)-相连的那些设备中,下面只有所述的家用或个人计算机PC在通信连接方面起作用。在此,该个人计算机PC与连接电路COC通过合作而表现为一个数据设备,在该数据设备和一个还要讲述的其它或另一数据设备之间将要传输数据信号。
连接电路COC通过一系列的通信信道B1、B2和D被连接到交换设备上,在该情形下只用一个所属的耦合设备SW来表示所述的交换设备。在本例中,表现为上文所述的其它数据设备的拨入节点POP通过一系列通信信道BCH被连接到前面所提及的通信网的耦合设备SW上。利用该拨入节点POP可以实现与所谓的基于IP的网络进行连接或通信,所述基于IP的网络是指那些能够基于因特网协议建立通信连接和传输数据的网络。该网络在附图中是以IP网络来表示的。
耦合设备SW和拨入节点POP通过分组处理设备PHD(在英文中被称为Packet Handling Device)相连。同时,分组处理设备PHD通过连接线TL1和TL2与耦合设备SW或与拨入节点POP相连。
在连接电路COC中,用剖视图示出了一个电路装置,借助该电路装置来在传输容量方面监视和必要时控制位于上述数据设备或个人计算机PC与另一数据设备POP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的传输容量。在此,所述的数据传输链路是由上述D信道中和所述连接线TL1、TL2上的主信道形式的SVC信道构成的,除了该信道之外,在所述包括耦合设备SW的通信网是ISDN网的情况下还可以使用至少一个有用信道(B信道)作为次信道。按照附图所示的情况,刚刚提及的信道装置包含两个有用信道B1和B2。如同上文所讲述的一样,此处的连接线TL1、TL2被提供用于多个实际为同时执行的数据信号传输,使得其传输容量或带宽不只是用于这样一个传输。
上文所述的包含在连接电路COC中的电路装置包括一个信号发生器SIG,它可以通过连接线L1由个人计算机PC进行控制,以便根据各种控制来输出与该控制相应的输出信号。正如下文还要阐明的一样,该有关的输出信号涉及一种检验信号或由个人计算机PC预置的其它指令或询问信号。这在下文还要详细讲述。
信号发生器SIG的输出侧一方面通过连接线L2与处理电路PRC的输入端IN1相连,另一方面还与“或”电路OG的输入端相连,且该“或”电路OG的输出侧与转接电路COM的输入端A相接。所述的转接电路COM利用专门的输出端B与所述处理电路PRC的输入端IN2相连。利用作用为输入/输出端的端子C,有关的转接电路COM被连接到属于数据传输链路的信道D和必要时所附带的连接线TL1、TL2上-在下文简称为主信道。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的转接电路可以如此地工作,使得它把输入给其输入端A的数据信号引至端子C,并允许通过该端子输入到主信道D,而且该转接电路还允许把从信道D输入到有关端子C的数据信号引至输出端B。
上述“或”电路OG的另一输入端被连接到连接线L3上,通过该连接线L3可以从个人计算机PC输出数据信号。
另外,所述信号发生器SIG的上述输出线L2还被连接到时间元件TIM的输入侧。有关时间元件TIM的输出侧被接到处理电路PRC的输入端IN3上。
除了上述输入端IN1~IN3之外,所述处理电路PRC还具有另外两个输入端IN4和IN5,通过端子T1和T2向该两个输入端输入用于比较目的的信号。在此,向端子T1输入一个表征阈值时间的比较信号,向端子T2输入一个表征某一规定时延(dümin)的信号,如同下文还要讲述的一样,在由主信道D、TL1、TL2所构成的数据传输链路的传输容量方面,所述信号的时延被视为尚未过载。
在此,所述处理电路PRC包含三个输出端,它们用OV、TCA和DAC表示,且分别与控制线L4、L5和L6相连。于是,假若-如同下文还要讲述的一样-检测到所述构成数据传输链路的信道D的过载状态,则在处理电路PRC的输出端OV上将出现一个譬如为“1”信号的输出信号。在处理电路PRC的输出端TCA上出现一个输出信号,由该输出信号指示提供或分配可供使用的其它传输容量,以补充或替代上述主信道D、TL1、TL2的传输容量。最后,在处理电路PRC的还需讲述的输出端DAC上出现一些数据信号,从连接电路COC的角度上来看,这些数据信号在输入传输方向上从上述的另一数据设备POP开始,经分组处理设备PHD、耦合设备SW和转接电路COM然后再经其处理电路PRC而被输入到该连接电路COC中,以便进一步传送给个人计算机PC。
当前文在足以理解本发明的范围内讲述完附图所示的电路结构之后,现在来阐述本发明的方法,它是可以利用所述的电路装置来执行的。
对于在构成一个数据设备的设备-此处为个人计算机PC及连接电路COC-与另一数据设备POP之间的数据信号传输,为了监视包含上述主信道D、TL1、TL2在内的数据传输链路的传输容量,原则上由所述有关的一个数据设备在某些时刻上有规律地按时间间隔t向所述的另一或其它数据设备POP发出专门的检验信号。这种检验信号譬如可以根据在基于IP的网络中所使用的协议而由所谓的回响请求信号构成,在此,该检验信号可以由个人计算机PC自己产生并通过D信道输出给所述的另一数据设备POP,且在一定程度上穿过信号发生器SIG,或者,该检验信号由所述的信号发生器SIG根据个人计算机PC的相应指令控制来输出。如上文所述,有关的检验信号通过主信道D、TL1、TL2和耦合设备SW而到达分组处理设备PHD,然后由该分组处理设备PHD把该检验信号引至所述的另一数据设备POP中。该过程可以在面向包的交换过程的范围内进行,在假定为前提的ISDN通信网中实际也就是这样。
此时,所述的另一数据设备POP根据该检验信号的接收来促使把该相应的检验信号本身经所述的传输链路、也即经所述的主信道D、TL1、TL2再送回到所述的一个数据设备(PC,COC),或者促使把由该相应检验信号所触发的专门应答信号送回到有关的数据设备。该专门的应答信号譬如可以根据在基于IP的网络中所使用的协议而由所谓的回响应答信号构成。在此,所使用的主信道D、TL1、TL2的传输容量或带宽越大,所述有关的应答信号到达所述的数据设备也就越快。
在该情形下,此时在处理电路PRC中把位于发出检验信号与收到由所述另一数据设备POP根据该检验信号而送回的应答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同一个预定的、与数据传输链路-也即主信道D、TL1、TL2-的确定传输容量相对应的阈值时间进行比较。为了求出所述表示测试时间间隔的时间间隔,譬如根据处理电路的输入端IN1的控制并通过检验信号来启动一个包含在处理电路PRC之内的计数器的计数工作。利用在其输入端IN2上收到应答信号来停止该有关的计数器的计数过程。于是,与如此测得的时间间隔相对应的信号便可以同与上述阈值时间相对应的、被输至端子T1的信号进行比较。
根据所述测试时间间隔与阈值时间的比较来得出比较结果,再根据该比较结果来得出与其相对应的传输容量信号。在该情形下,尤其是当确定出所述测试时间间隔大于阈值时间时,便从处理电路PRC的输出端OV输出一个指示数据传输链路-也即主信道D、TL1、TL2-的过载状态的指示信号。然后可以根据该指示信号在所述的数据设备侧-也即个人计算机PC-判断出需要为计划的数据信号传输请求附加的传输容量。于是,该附加的传输容量不再提供给数据传输链路的主信道D、TL1、TL2,而是为此考虑将现有的有用信道B1、B2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次信道,该次信道此时是经过一个不同于主信道的链路。于是,该次信道可以代替或补充此时用于数据信号传输的主信道而被用来进行数据信号传输。
如果上述另一数据设备POP没有输出应答信号、或者只有在比上述阈值时间更长的时间之后才输出该应答信号并由上述数据设备侧(PC,COC)收到,那么,为了在该情形下也能获得指示数据传输链路-也即D信道和连接线TL1、TL2-的过载状态的指示信号,可以装设上述的时间元件TIM。在规定的时间间隔过去之后,该时间元件TIM将根据检验信号的控制而输出一个输出信号,由该输出信号在收到上述另一数据设备POP的应答信号之前促使输出一个指示数据传输链路D、TL1、TL2的过载状态的指示信号。在此,把与所述时间元件TIM的有关规定时间间隔相对应的信号同上述阈值时间相比较,其中,如此来确定该时间元件TIM的时间间隔的大小,使得它恰好对应于规定的某一负载状态,并由此对应于数据传输链路D的传输容量。
上述对传输容量的检验是在有规律的时间间隔内进行的。
在出现超过预定的群阈值的数据群或数据信号的情况下,为了只在有足够可用的传输容量的情况下才开始数据信号传输,可以优选地在发送这些数据信号之前首先有目的地监视数据传输链路或主信道D、TL1、TL2的传输容量,其中,所述的数据群或数据信号需要从所述一个数据设备传输到另一、亦即第二数据设备POP,并且其传输譬如需要如下的传输容量,该传输容量至少是由在上文讨论的时间比较中所讲述的预定传输容量给定的。为此,可以由所述的数据设备PC再发出一个检验信号,由所述的另一数据设备根据该检验信号送回一个应答信号。然后,把在发出该检验信号和应答信号到达有关的数据设备或到达属于该数据设备的连接电路COC之间的时间间隔同上述阈值时间相比较,以便从该时间差中导出一个传输容量信号,然后根据该信号来判断是否需要附加的传输容量。
如果自上一次监视传输容量以来的时延düakt小于一个规定的时延dümin,则中断继续有目的地监视该主信道D、TL1、TL2的传输容量。在此,可以采用这种有目的地监视有关主信道D、TL1、TL2的传输容量的开始时刻作为以预定间隔t有规律地监视有关传输容量的起始时刻。于是,由此便过渡到上面所讨论的、有规律地监视传输容量的基本方法。
如果确定出在所述的数据设备(PC,COC)和所述的另一数据设备POP之间主信道D、TL1、TL2的负载较强或过载,则立即由所述的第一数据设备经有关主信道D、TL1、TL2向所述的第二数据设备POP只发送一个这样的消息信号,并由所述的第二数据设备POP根据该消息信号向所述的第一数据设备PC输入一个指示提供附加传输容量的指示信号。该信号譬如可以根据在基于IP的网络中所使用的协议而由所谓的回答请求信号或呼叫请求信号构成,且该信号有利地逆着那些经主信道D、TL1、TL2传输的其它信号进行传输。由此可以避免在传输这些信号时所产生的延迟,以便能快速地提供将要进行的数据传输所需的附加传输容量,也就是给数据信号传输分配表现为次信道的有用信道B1、B2中的一个或多个。于是,这些次信道可以替代主信道或必要时补充这些主信道以用于数据信号传输。
利用上述从一个数据设备(PC,COC)传输到另一数据设备POP的消息信号,可以在这些数据设备之间实现必要时包括多个传输过程在内的处理,以便为所计划的数据信号传输取得或分配附加的传输容量。但是,此处只有在当前使用或必要时只有在急需时才把这种附加的传输容量分配给所述一个数据设备。
上文通过考虑一个电路装置而讲述了本发明所实现的、用于监视两个数据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也即主信道D、TL1、TL2-的传输容量的方法,所述的电路装置基本上被包含在一个属于所述一个数据设备的连接电路COC之内。但显然可以看出,该电路装置的功能也可以包含在有关数据设备的个人计算机PC内,使得整个监视和控制过程实际上可以象上文所述的那样由该个人计算机PC来展开。于是,所述连接电路COC只具有网络终端设备的功能,正如其作为NT连接设备而被应用在ISDN交换设备中一样。
此外,还讲述了用于监视两个数据设备之间的传输容量的本发明只应用在所述一个数据设备中,所述一个数据设备在上文的实施例中是由计算机PC和与之合作的连接电路COC构成的。但本发明也可以按相应的方式或甚至同时用于所述的另一数据设备方,也即拨入节点POP。因此,本发明在原则上可以应用于所述两个数据设备中的至少一个。

Claims (7)

1.一种用于监视和控制数据传输链路的传输容量的方法,所述的数据传输链路位于两个数据设备之间且被用来传输数据信号,并且在所述的数据传输链路上使用了一个传输容量较小的主信道,该传输容量的大小由不受所述两个数据设备控制的作用来决定,而所述的主信道可以用一个或多个传输容量较大的次信道来代替或补充,
其中,在一些确定的时刻上或周期性地经所述的主信道传输一些检验信号,
其中,测定所述检验信号进行传输的延迟时间,
以及其中,当有关的延迟时间超过一个确定的阈值时,输出一个指示所述主信道的过载状态的信号,然后可根据该信号激活至少一个用于传输信号的次信道,
其特征在于:
利用如下方式来测定所述的延迟时间,即通过由所述两个数据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经所述数据传输链路(D,TL1,TL2)的主信道向所述的另一数据设备(POP)发出检验信号,由所述的另一数据设备根据该有关的检验信号的接收而经所述数据传输链路(D,TL1,TL2)的主信道向所述一个数据设备发回一个应答信号,该应答信号由相应的检验信号自身组成,或者是由该检验信号触发的专门信号,
把位于从所述一个数据设备发出检验信号与收到由所述另一数据设备根据该检验信号而送回的应答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同一个预定的、与数据传输链路(D,TL1,TL2)的主信道的当前确定的传输容量相对应的阈值时间进行比较,以构成一个比较结果,根据该比较结果求出与之相对应的传输容量信号,该传输容量信号可被用来激活至少一个用于信号传输的次信道,
在出现超过一个规定的群阈值的数据群的情况下,而该数据群需要从所述一个数据设备传输到所述的另一个数据设备,那么在发送有关的数据之前有针对性地地执行所述的传输容量监视,
采用有针对性地监视所述数据传输链路(D、TL1、TL2)的传输容量的开始时刻作为以时间间隔t有规律地监视该有关数据传输链路(D、TL1、TL2)的传输容量的起始时刻,
而且,如果自上一次监视传输容量以来的时延düakt小于一个规定的时延dümin,则中断继续有目的地监视所述数据传输链路(D、TL1、TL2)的传输容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发出相应的检验信号来激活一个时间元件(TIM),该时间元件在规定的时间间隔过去之后输出一个输出信号,
在出现所述有关的输出信号的情况下,在收到所述的应答信号之前促使输出一个指示所述数据传输链路(D,TL1,TL2)的过载状态的传输容量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尽可能早的时刻发送为在所述两个数据设备之间接通次信道所需要的通信的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中,采用一种按路线经过D信道之内的交换虚拟信道作为主信道,以及采用至少一个B信道作为次信道,在建立B信道之前,采用带宽分配协议的消息信号来获取需要使用的带宽或传输容量,并在传输时将其拉到其它数据的前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因特网通信控制协议的消息信号“回响请求”或“回响应答”来作为检验信号或应答信号。
6.一种电路装置,它具有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个经数据传输链路(D,TL1,TL2)相连的数据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一个监视设备(SIG,PRC),该监视设备可以把位于从有关的数据设备(SUB)向另一数据设备发出检验信号与收到所述另一数据设备的应答信号之间的测试时间间隔同一个预定的阈值时间(T1)进行时间比较,
当所述的测试时间间隔超过所述有关的阈值时间时,由该有关的监视设备(SIG,PRC)输出一个与该相应时间比较结果相对应的传输容量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监视设备(SIG,PRC)上连接一个时间元件(TIM),该时间元件可以利用所述的检验信号来激活,且在其与所述数据传输链路(D,TL1,TL2)的过载状态相对应的工作时间过去之后,由该时间元件向所述有关的监视设备(SIG,PRC)输出一个输出信号,在还没有从所述另一数据设备收到应答信号的情况下,由所述的监视设备可用来输出一个指示所述数据传输链路(D,TL1,TL2)的过载状态的指示信号。
CNB008108099A 1999-07-26 2000-07-25 用于监视和必要时控制数据传输链路的传输容量的方法及电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801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999134978 DE19934978A1 (de) 1999-07-26 1999-07-26 Verfahren und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Überwachung und gegebenenfalls zur Steuerung der Übertragungskapazität einer Datenübertragungsstrecke
DE19934978.9 1999-07-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64392A CN1364392A (zh) 2002-08-14
CN1188013C true CN1188013C (zh) 2005-02-02

Family

ID=7916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81080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8013C (zh) 1999-07-26 2000-07-25 用于监视和必要时控制数据传输链路的传输容量的方法及电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197118A1 (zh)
CN (1) CN1188013C (zh)
DE (1) DE19934978A1 (zh)
WO (1) WO20010084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72737B2 (ja) 2002-06-05 2007-09-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ディジタル伝送方法
EP2038766A4 (en) 2006-07-12 2009-08-05 Arbitron Inc METHOD AND SYSTEMS FOR CONFIRMATION AND BONUS CONFORMITY
CN104901920B (zh) * 2014-03-03 2018-06-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633379A (zh) * 2019-02-12 2019-04-16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牡丹江供电公司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的故障定位方法
CN115131994B (zh) * 2022-06-29 2023-08-18 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H-acas目标监视容量及过载能力测试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1762A (en) * 1983-06-06 1985-04-16 Siemens Corporate Research & Support, Inc. Overload detection and control system for a telecommunications exchange
US6175575B1 (en) * 1997-09-26 2001-01-1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Internet service via ISD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9934978A1 (de) 2001-02-22
CN1364392A (zh) 2002-08-14
WO2001008440A1 (de) 2001-02-01
EP1197118A1 (de) 2002-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44707A (en) Packet switch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347516A (en) System for access from LAN to ISDN with means for changing between use of packet switch and line switch without interruption of data transmission
US4805172A (en) Time division multiplex (TDM) switching system especially for pulse code modulated (PCM) telephony signals
CA2246872A1 (en) Network traffic controller
DE69633865T2 (de)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verarbeitung von telefonanrufen zwischen zwei digitalen schnurlosen teilnehmern unter vermeidung doppelter sprachkodierung
CN1812362A (zh) 网关单元
CN100459545C (zh) 一种高速业务跨网通信建立方法和系统
CN1188013C (zh) 用于监视和必要时控制数据传输链路的传输容量的方法及电路装置
DE202004021231U1 (de) Adaptive Anrufzulassungssteuerung für Anrufe, die über einen komprimierten freien Kanal abgewickelt werden
RU2474869C1 (ru)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ая станция обмена документальной информацией
CN1205587A (zh) 管理电信线路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US6888849B2 (en) Method for evaluating capacity utilization of a terminu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537406A (en) Traffic st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by satellite between telephone switching centers
CN1248369A (zh) 对以不同格式和按照不同协议传送的信息进行一般路由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55228A (zh) 电话交换系统
CN1234210C (zh) 支持交换系统和终端之间的通信的网络终端单元和方法
CN1192676C (zh) 自动配置一个具有网络接口单元的用户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US6529512B1 (en) Statistical method of data compression and decompression
CN1656752B (zh) 数据服务器
JP2731007B2 (ja) 回線交換システム
CN1230316A (zh) 连接数据的缓冲器
US6665290B1 (en)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S63133736A (ja) パケツト即時通信方式
CN1653826A (zh) 通过多个数据传输网传输数字数据的方法、所属的单元和所属的程序
IL104106A (en) A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ignals in remote commun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