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7756A - 保护作物的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保护作物的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7756A
CN1187756A CN96194805A CN96194805A CN1187756A CN 1187756 A CN1187756 A CN 1187756A CN 96194805 A CN96194805 A CN 96194805A CN 96194805 A CN96194805 A CN 96194805A CN 1187756 A CN1187756 A CN 11877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hyl
tolyl
benzyl
oxygen bas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94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可考夫-柏特
R·B·科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yer AG
Original Assignee
Novarti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vartis AG filed Critical Novartis AG
Priority to CN961948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77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87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77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含有能达到增效作用的量的至少两种活性组分以及合适的载体的杀植物微生物的组合物,其中组分Ⅰ是具有上述化学式Ⅰ的化合物,式中:X是CH或N;R是CH3或环丙基;Y是H、F、Cl、Br、CF3、CF3O或炔丙氧基;Z是H、F、Cl、CF3或CF3O;或Y和Z一起构成亚甲基二氧基、(二氟亚甲基)二氧基、亚乙基二氧基、(三氟亚乙基)二氧基或苯并基。并且其中组分Ⅱ是一种选自于下列组中的化合物:丙环唑、噁醚唑、戊菌唑、戊唑醇、环氧唑、环唑醇、己唑醇、苯氰唑、氟硅唑、羟菌唑、氟醚唑、糠菌唑、fluquinconazol、醚酰胺、啶斑肟、腈菌唑;或者其一种盐或一种金属配合物。

Description

保护作物的组合物
本发明涉及新的保护作物的组合物,这些组合物具有高增效的作用,含有至少两种活性组分,还涉及在作物保护中使用这样一些组合物的方法,特别是控制和防止病害的方法。
组分I是一种具有下述化学式I的化合物:
Figure A9619480500071
式中:
X是CH或N;
R是CH3或环丙基;
Y是H、F、Cl、Br、CF3、CF3O或炔丙氧基;
Z是H、F、Cl、CF3或CF3O;或
Y和Z一起构成亚甲基二氧基、(二氟亚甲基)二氧基、亚乙基二氧基、(三氟亚乙基)二氧基或苯并基。
在EP-A-403 618、EP-A-460 575、WO92/18494和其他出版物中描述了这些化合物。
化合物II是一种选自下述组中的化合物:
A)1-[2-(2,4-二氯苯基)-4-丙基-1,3-二氧戊环-2-基甲基]-1H-1,2,4-三唑(“丙环唑”),(参考文献:GB-1 522 657);
B)1-{2-[2-氯-4-(4-氯苯氧基)-苯基]-4-甲基-1,3-二氧戊环-2-基甲基}-1H-1,2,4-三唑(“恶醚唑”),(参考文献:GB-2 098 607);
C)1-[2-(2,4-二氯苯基)戊基-1H-1,2,4-三唑(“戊菌唑”),(参考文献:GB-1 589 852);
D)α-[2-(4-氯苯基)乙基]-α-(1,1-二甲基乙基)-1H-1,2,4-三唑-1-乙醇(“戊唑醇”),(参考文献:EP-A-40 345);
E)1-[[3-(2-氯苯基)-2-(4-氟苯基)-环氧乙烷-2-基]甲基]-1H-1,2,4-三唑(“环氧唑”),(参考文献:EP-A-196 038);
F)α-(4-氯苯基)-α-(1-环丙基乙基)-1H-1,2,4-三唑-1-乙醇(“环唑醇”),(参考文献:US-4 664 696);
G)α-丁基-α-(2,4-二氯苯基)-1H-1,2,4-三唑-1-乙醇(“己唑醇”),(参考文献:GB-2 119 653);
H)4-(4-氯代苯基)-2-苯基-2-(1,2,4-三唑-1-基甲基)-丁腈(“苯氰唑”),(参考文献:EP-A-251 775);
J)1-{[双(4-氟苯基)甲基甲硅烷基]甲基}-1H-1,2,4-三唑(“氟硅唑”),(参考文献:US-4 510 136);
K)5-(4-氯苄基)-2,2-二甲基-1-(1H-1,2,4-三唑-1-基甲基)-环戊醇(“羟菌唑”),(参考文献:EP-A-267 778);
L)2-(2,4-二氯苯基)-3-(1H-1,2,4-三唑-1-基)丙基-1,1,2,2-四氟乙基醚(“氟醚唑”),(参考文献:EP-A-234 242);
M)1-[4-溴-2-(2,4-二氯苯基)四氢糠基]-1H-1,2,4-三唑(“糠菌唑”),(参考文献:EP-A-246 982);
N)3-(2,4-二氯苯基)-6-氟-2-(1H-1,2,4-三唑-1-基)喹唑啉-4(3H)酮(“fluquinconazol”),(参考文献:EP-A-183 458);
O)N-丙基-N-[2-(2,4,6-三氯苯氧基)乙基]咪唑-1-甲酰胺(“咪鲜安”),(参考文献:US-4 154 945);
P)2’,4’-二氯-2-(3-吡啶基)乙酰苯-O-甲基肟(“啶斑肟”),(参考文献:EP-A-49 854);和
Q)2-p-氯苯基-2-(1H-1,2,4-三唑-1-基甲基)己腈(“腈菌唑”),(参考文献:R.Worthing(Ed.),The Pesticide Manual,第9版,1991,第601页),或其盐或金属配合物。
本发明还涉及一些混合物,其中在化学式I的组分I中:
X是CH或N;
R是CH3或环丙基;
Y是H,F,Cl,Br,CF3,CF3O或炔丙氧基;
Z是H,F或Cl;或
Y和Z一起形成亚甲基二氧基、(二氟亚甲基)二氧基、亚乙基二氧基、(三氟亚乙基)二氧基或苯并基;并且其中组分II是一种选自于下列组的化合物:
A)1-[2-(2,4-二氯代苯基)-4-丙基-1,3-二氧戊环-2-基甲基]-1H-1,2,4-三唑(“丙环唑”);
B)1-{2-[2-氯-4-(4-氯代苯氧基)-苯基]-4-甲基-1,3-二氧戊环-2-基甲基}-1H-1,2,4-三唑(“恶醚唑”);
C)1-[2-(2,4-二氯代苯基)戊基-1H-1,2,4-三唑(“戊菌唑”);
D)α-[2-(4-氯代苯基)乙基]-α-(1,1-二甲基乙基)-1H-1,2,4-三唑-1-乙醇(“戊唑醇”);
E)1-[[3-(2-氯代苯基)-2-(4-氟代苯基)-环氧乙烷-2-基]甲基]-1H-1,2,4-三唑(“环氧唑”);
F)α-(4-氯代苯基)-α-(1-环丙基乙基)-1H-1,2,4-三唑-1-乙醇(“环唑醇”);
G)α-丁基-α-(2,4-二氯代苯基)-1H-1,2,4-三唑-1-乙醇(“己唑醇”);
H)4-(4-氯代苯基)-2-苯基-2-(1,2,4-三唑-1-基甲基)-丁腈(“苯氰唑”);
J)1-{[双(4-氟代苯基)甲基甲硅烷基]甲基}-1H-1,2,4-三唑(“氟硅唑”);
K)5-(4-氯代苄基)-2,2-二甲基-1-(1H-1,2,4-三唑-1-基甲基)-环戊醇(“羟菌唑”);
L)2-(2,4-二氯代苯基)-3-(1H-1,2,4-三唑-1-基)丙基-1,1,2,2-四氟乙基醚(“氟醚唑”);
M)1-[4-溴-2-(2,4-二氯代苯基)四氢糠基]-1H-1,2,4-三唑(“糠菌唑”);
N)3-(2,4-二氯代苯基)-6-氟-2-(1H-1,2,4-三唑-1-基)喹唑啉-4(3H)-酮(“fluquinconazol”);
O)N-丙基-N-[2-(2,4,6-三氯代苯氧基)乙基]咪唑-1-甲酰胺(“咪鲜安”);
P)2′,4′-二氯-2-(3-吡啶基)乙酰苯O-甲基肟(“啶斑肟”),或其一种盐或一种金属配合物。
现在令人吃惊地发现,在防止及控制植物疾病方面,本发明的组分I和组分II的混合物不仅显示出加和性作用,而且显示出明显的高增效作用。
这两种活性组分有利的混合比是I∶II=30∶1至1∶12,优选的是I∶II=20∶1至1∶5以及10∶1至1∶3。
特别有利的混合比率是:
I∶IIA=10∶1至1∶5,特别是8∶1至1∶2
I∶IIB=5∶1至1∶3
I∶IIC=6∶1至1∶2
I∶IID=10∶1至1∶4
I∶IIE=10∶1至1∶5
I∶IIF=8∶1至1∶4
I∶IIG=6∶1至1∶2
I∶IIH=10∶1至1∶5
I∶IIJ=10∶1至1∶10
I∶IIK=6∶1至1∶4
I∶IIL=8∶1至1∶3
I∶IIM=7∶1至1∶3
I∶IIN=6∶1至1∶6
I∶IIO=3∶1至1∶12
I∶IIP=4∶1至1∶10
I∶IIQ=8∶1至1∶3
给出优选的两组分混合物,其中组分I选自于下列化合物:
(01)3-甲氧基-2-[α-{[(α-环丙基-3-三氟甲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02)3-甲氧基-2-[α-{[(α-环丙基-3,4-(二氟亚甲基二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03)2-[α-{[(α-甲基-3-溴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04)2-[α-{[(α-环丙基-3,4-亚甲基二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05)3-甲氧基-2-[α-{[(α-甲基-3-炔丙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06)2-[α-{[(α-甲基-3,4-(二氟亚甲基二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07)3-甲氧基-2-[α-{[(α-环丙基-3,4-亚甲基二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08)2-[α-{[(α-甲基-3-炔丙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09)2-[α-{[(α-环丙基-4-氟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10)2-[α-{[(α-甲基-4-氟-3-三氟甲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11)3-甲氧基-2-[α-{[(1-(β-萘基)乙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12)3-甲氧基-2-[α-{[(α-甲基-3,4-亚甲基二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13)2-[α-{[(α-甲基-3-氯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14)3-甲氧基-2-[α-{[(α-甲基-3,4-亚乙基二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15)2-[α-{[(α-环丙基-4-氯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16)3-甲氧基-2-[α-{[(α-环丙基-3-氯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17)2-[α-{[(α-环丙基-3-三氟甲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18)3-甲氧基-2-[α-{[(α-甲基-3-三氟甲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19)2-[α-{[(α-甲基-3,4-亚甲基二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20)2-[α-{[(α-环丙基-3,4-(二氟亚甲基二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21)2-[α-{[(α-甲基-3,4-亚乙基二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22)3-甲氧基-2-[α-{[(1-(2,3-二氢-2,2,3-三氟-1,4-苯并二恶烷-6-基)乙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23)2-[α-{[(1-(2,3-二氢-2,2,3-三氟-1,4-苯并二恶烷-6-基)乙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24)3-甲氧基-2-[α-{[(α-甲基-3-三氟甲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25)2-[α-{[(α-甲基-4-氯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26)3-甲氧基-2-[α-{[(α-甲基-4-氯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27)3-甲氧基-2-[α-{[(α-甲基-3-溴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28)2-[α-{[(1-(β-萘基)乙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29)3-甲氧基-2-[α-{[(α-甲基-3,4-(二氟亚甲基二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30)3-甲氧基-2-[α-{[(α-环丙基-4-氟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31)3-甲氧基-2-[α-{[(α-甲基-4-氟-3-三氟甲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32)2-[α-{[(α-甲基-3-三氟甲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33)2-[α-{[(α-环丙基-3-氯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34)3-甲氧基-2-[α-{[(α-甲基-3-氯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35)2-[α-{[(α-甲基-3-三氟甲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36)3-甲氧基-2-[α-{[(α-环丙基-4-氯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37)2-[α-{[(α-环丙基-4-三氟甲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以及
(38)2-[α-{[(α-环丙基-4-三氟甲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在那些化合物中,特别给出以下的优选化合物:
(25)2-[α-{[(α-甲基-4-氯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03)2-[α-{[(α-甲基-3-溴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24)3-甲氧基-2-[α-{[(α-甲基-3-三氟甲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06)2-[α-{[(α-甲基-3,4-(二氟亚甲基二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32)2-[α-{[(α-甲基-3-三氟甲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29)3-甲氧基-2-[α-{[(α-甲基-3,4-(二氟亚甲基二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09)2-[α-{[(α-环丙基-4-氟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26)3-甲氧基-2-[α-{[(α-甲基-4-氯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34)3-甲氧基-2-[α-{[(α-甲基-3-氯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18)3-甲氧基-2-[α-{[(α-甲基-3-三氟甲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35)2-[α-{[(α-甲基-3-三氟甲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15)2-[α-{[(α-环丙基-4-氯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36)3-甲氧基-2-[α-{[(α-环丙基-4-氯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27)3-甲氧基-2-[α-{[(α-甲基-3-溴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37)2-[α-{[(α-环丙基-4-三氟甲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以及
(38)2-[α-{[(α-环丙基-4-三氟甲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当一种化学式I的组分与下列组分II中的任一组分一起使用时,得到特别有利的混合物:丙环唑、环唑醇、环氧唑、戊唑醇或者氟醚唑。
本发明的化合物的混合物I+II具有保护植物防止病害的非常有利的特性。本发明的化合物的混合物能够用于抑制或破坏发生在各种作物有用植株上或植株部分(果实、花、叶、茎、块茎或根)上的微生物,而同时也会保护以后生长的植株部分不受这些微生物的侵害。它们还可以在处理植物繁殖物质中作为包衣,特别是在处理种子(果实、块茎、种粒)以及植物插条(如水稻)中作为包衣,以便提供保护抗真菌感染以及抗土壤中存在的植物病原体真菌。本发明化合物的混合物的特点在于,植物能特别好地耐受这些混合物,而它们在环境方面也是可接受的。
该化合物的混合物对属于以下种类的植物病原体真菌有效:子囊菌(Ascomycetes)[如黑星菌属(Venturia)、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白粉菌属(Erysiphe)、念珠菌属(Monilinia)、小球壳属(Mycosphaerella)、钩丝壳属(Uncinula)];担子菌纲[如genera Hemi1eia、丝核菌属(Rhizoctonia)、柄锈属(Puccinia)];半知菌类[如葡萄孢属(Botrytis)、长孺孢属(Helminthosporium)、剌子莞属(Rhynchosporium)、镰孢霉属(Fusarium)、壳针孢属(Septoria)、尾孢菌属(Cercospora)、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梨孢属(Pyricularia)以及特别是Pseudocercosporellaherpotrichoides);以及卵菌亚纲(Oomycetes)[如疫霉属(Phytophthora)、霜霉属(Peronospora)、盘梗霉属(Bremia)、腐霉属(Pythium)以及单轴霉属(Plasmopara)]。
在本发明范围内受到保护的目标作物包括,例如以下品种的植物:谷类:(小麦、大麦、黑麦、燕麦、水稻、高梁及相关品种);甜菜:(糖甜菜和饲用甜菜);结梨果的植物、核果和浆果:(苹果、梨、李、桃、杏、樱桃、草莓、覆盆子和黑剌莓);豆科植物(豆、小扁豆、豌豆和大豆);油料作物:(油菜、芥子、罂粟、橄榄、向日葵、椰子、蓖麻、可可和花生);瓜(西葫芦、黄瓜、西瓜);纤维作物(棉花、亚麻、大麻和黄麻);柑橘类(橙、柠檬、葡萄柚和柑橘);蔬菜(菠菜、莴苣、天门冬、卷心菜、胡萝卜、洋葱、西红柿、马铃薯和辣椒);月桂类(鳄梨、肉桂、樟脑);或者如玉米、烟草、坚果、咖啡、甘蔗、茶、葡萄、啤酒花、香蕉以及天然橡胶植物,以及观赏植物(花、灌木、阔叶树和常绿植物,如针叶树)。这些列举并不表示任何限制。
本发明的化合物的混合物施用于谷类、特别是施用于小麦和大麦是特别有利的;在葡萄、稻、香蕉、水果和蔬菜上施用也是特别有利的。
化学式I和H化合物的混合物通常是以组合物形式使用的。化学式I和II的这些化合物可以在同一天,同时地或相继地施用到待处理的地区或植物上,如果合适,还可以与其他载体、表面活性剂或在配制工艺中通常使用的其他促进施用的添加剂一起施用。
合适的载体和添加剂可以是固体或液体,还可以是配制工艺中通常使用的物质,如天然或再生的矿物物质、溶剂、分散剂、润湿剂、增粘剂、增稠剂、粘结剂或肥料。
含有化合物I和II每种至少一种的化合物的混合物的一种优选施用方法是将其施用到土壤以上的植株部分,特别是叶子(叶面施用)。施用的频率和量取决于病原体的生物和气候生活条件。但是,如果用液体制剂浸渍植株生长地(如在水稻栽培中),或者如果这些化合物以固体形式掺入土壤中,如以颗粒的形式(土壤施用),这些化合物也能通过根经土壤和水进入植物(内吸作用)。为了处理种子,或者用每种化合物的液体制剂相继浸渍块茎或种粒,或者用已经混合的湿的或干的制剂包衣种子,也可以将化学式I和II的这些化合物施用到种子(包衣)上。另外,在特别的情况下,还可能使用其它施用到植物的方法,例如针对芽或果实的处理。
这些组合化合物能以不变的形式使用,或者优选地与配制工艺中通常使用的添加剂一起使用,因此,这些化合物能以已知的方式进行配制,例如制成乳油、可涂敷糊剂、直接可喷洒或可稀释的溶液、稀释乳剂、可湿性粉剂、可溶粉剂、粉剂或颗粒,或者采用封装在例如聚合物中。根据这些组合物所具有的性质,可以根据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环境情况选择如喷雾、弥雾、喷粉、撒播、涂敷或浇泼等之类的施用方法。该化合物的混合物有利的施用量通常是50克-2千克有效成分/公顷,优选的是100-1000克有效成分/公顷,特别是150-700克有效成分/公顷。在处理种子的情况下,施用量是每100千克种子0.5-1000克有效成分,优选的是5-100克有效成分。
以已知的方式制备制剂,如采用活性组分与如溶剂、固体载体和(如果合适)表面活性化合物(表面活性剂)之类的补充剂均匀地混合和/或研磨的方式制备。
合适的溶剂是:芳烃,优选的是含有8-12个碳原子的馏分,如二甲苯混合物或取代的萘、邻苯二甲酸酯,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或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脂族烃,如环己烷或石蜡、醇和二醇及它们的醚和酯,如乙醇、乙二醇、乙二醇单甲基醚或单乙基醚、酮,如环己酮、强极性溶剂,如N-甲基-2-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或二甲基甲酰胺,以及植物油或环氧化的植物油,如环氧化的椰子油或大豆油;及水。
用作例如粉剂和可分散粉剂的固体载体通常是天然矿物填料,如方解石、滑石、高岭土、蒙脱石或硅镁土。为了改进其物理特性,还可能加入高分散的硅酸或高分散的吸收性聚合物。合适的粒状吸附载体是多孔型的,如浮石、碎砖、海泡石或膨润土;并且合适的非吸附载体是例如方解石或砂。另外,可以使用大量的无机性质或有机性质的预制成粒状的材料,特别是如白云石或粉状植物残渣。
取决于被配制化学式I和II化合物的性质,合适的表面活性化合物是具有良好乳化、分散以及润湿性质的非离子、阳离子和/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术语“表面活性剂”还可以理解为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
特别有利的促进施用的添加剂还是天然的或由脑磷脂和卵磷脂系列合成的磷脂,如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甘油以及溶血卵磷脂。
农药组合物通常含有0.1-99%、优选的是0.1-95%化学式I和II的化合物,99.9-1%、优选的是99.9-5%固体或液体添加物,以及0-25%、优选的是0.1-25%表面活性剂。
而工业产品优选地加工成浓缩物,使用者一般使用稀释的制剂。
这样一些制剂构成了本发明的部分。
以下的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活性组分”表示具有特定混合比的化合物I与化合物II的混合物。制备实施例可湿性粉剂                               a)    b)      c)
活性组分
[I∶II=4∶1(a),1∶11(b),3∶2(c)]  25%  50%    75%
木素磺酸钠                           5%   5%     -
月桂基硫酸钠                         3%   -       5%
二异丁基萘磺酸钠                     -     6%     10%
辛基酚聚乙二醇醚
(7-8摩尔环氧乙烷)                    -     2%     -
高分散硅酸                           5%   10%    10%
高岭土                               62%  27%    -
活性组分与添加剂充分混合,并且该混合物在合适的研磨机中充分研磨,这样得到了可以用水稀释以得到任何希望浓度的悬浮液的可湿性粉剂。乳油
活性组分(I∶II=3∶7)          10%
辛基酚聚乙二醇醚
(4-5摩尔的环氧乙烷)            3%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3%
蓖麻油聚乙二醇醚
(35摩尔的环氧乙烷)             4%
环己酮                         30%
二甲苯混合物                   50%
可以用于作物保护的任何要求稀释度乳液都可以用水稀释此乳油得到。粉剂                                     a)   b)     c)
活性组分
[I∶II=1∶4(a);5∶1(b)及1∶1(c)]   5%  6%    4%
滑石粉                               95% -      -
高岭土                               -    94%   -
矿物填料                             -    -      96%
将活性组分与载体混合,然后该混合物在合适的研磨机上研磨得到准备使用的粉剂。这样的粉剂还可以用于种子干的包衣。挤出型颗粒剂
活性组分(I∶II=14∶1)  15%
木素磺酸钠              2%
羧甲基纤维素            1%
高岭土                  82%
活性组分与添加剂混合并研磨,然后混合物用水润湿。挤出该混合物,然后在空气流中干燥。涂敷型颗粒剂
活性组分(I∶II=7∶1)   8%
聚乙二醇(分子量=200)   3%
高岭土                  89%
研磨得很好的活性组分在搅拌器中均匀地涂到已用聚乙二醇润湿的高岭土上。用这种办法得到无粉末的涂敷型颗粒剂。悬浮剂
活性组分
(I∶II=3∶1)           40%
丙二醇                  10%
壬基酚聚乙二醇醚
(15摩尔的环氧乙烷)      6%
木素磺酸钠              10%
羧甲基纤维素            1%
硅油(75%含水乳液形式)  1%
水                      32%
研磨得很好的活性组分与添加物充分地混合在一起,得到了一种悬浮剂,用水稀释这种悬浮剂可以得到任何要求稀释度的悬浮液。这样一些稀释液可以采用喷雾、浇泼或者浸渍方法处理生长着的植物以及植物繁殖物质,以保护它们不受微生物的感染。生物实施例
当活性组分组合的作用大于单个组分作用之和时,则有一种增效效应。
一定的活性组分组合所预期的作用E遵守COLBY公式,并能够按如下计算(COLBY,报告“除草剂组合的增效与拮抗效应的计算”。Weeds,第15卷,20-22页;1967年):
ppm=每升喷洒混合物的活性组分(=ai)毫克数
X=使用p ppm活性组分I由该活性组分产生的作用%
Y=使用q ppm的活性组分II由该活性组分产生作用%,以及
E=使用p+q ppm的活性组分,活性组分I+II的期望作用(加和性作用):
根据Colbey:
Figure A9619480500201
如果实际观察到的作用(O)大于期望作用(E),那么该组合的作用是超加和性的,即存在增效效应。
O/E=增效系数(SF)。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未处理的植物的感染设为100%,其相应于作用为0%。B-1:对小麦(Puccinia recondita)的作用a)残留预防作用:
播种6天后,由试验化合物混合物的可湿性粉制剂制成的含水喷洒混合物喷洒小麦植株至雾滴向下滴流点,并在24小时后用真菌的夏孢子悬浮液感染植株。在48小时的培养期(条件:95-100%的相对湿度,20℃)后,将植株放置到22℃的温室中。感染后12天进行真菌侵害的评价。b)内吸作用
播种5天后,由试验化合物混合物的可湿性粉制剂制成的含水喷洒混合物浇小麦植株。注意不要让喷洒混合物接触到植株在土壤上的部分。48小时后,用真菌的夏孢子悬浮液感染植株。在48小时的培养期(条件:95-100%的相对湿度,20℃)后,将植株放置到22℃的温室中。感染后12天进行真菌侵害的评价。
特别地,在化合物混合物中,组分I是下列化合物显示了很好的增效作用:
(29)3-甲氧基-2-[α-{[(α-甲基-3,4-(二氟亚甲基二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18)3-甲氧基-2-[α-{[(α-甲基-3-三氟甲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32)2-[α-{[(α-甲基-3-三氟甲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15)2-[α-{[(α-环丙基-4-氯代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35)2-[α-{[(α-甲基-3-三氟甲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06)2-[α-{[(α-甲基-3,4-(二氟亚甲基二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或
(37)2-[α-{[(α-环丙基-4-三氟甲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实施例B-2:抗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的作用
由试验化合物的混合物的可湿性粉制剂制成的含水喷洒混合物喷洒4-5叶期的葡萄幼苗至雾滴向下滴流点。24小时后用真菌的孢子囊悬浮液感染处理过的植株。感染后6天进行真菌侵害的评价,这期间保持95-100%的相对湿度及20℃的温度。
特别地,在化合物的混合物中,组分I是下述化合物显示了很好的增效作用:
(29)3-甲氧基-2-[α-{[(α-甲基-3,4-(二氟亚甲基二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18)3-甲氧基-2-[α-{[(α-甲基-3-三氟甲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32)2-[α-{[(α-甲基-3-三氟甲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15)2-[α-{[(α-环丙基-4-氯代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或
(06)2-[α-{[(α-甲基-3,4-(二氟亚甲基二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实施例B-3:对苹果黑星病(Venturia inaequalis)的残留预防作用
用试验化合物的混合物可湿性粉制剂制成的含水喷洒混合物喷洒有10-20厘米长嫩芽的苹果插枝至雾滴向下滴流点,并在24小时后用真菌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感染植株。植株在90-100%的相对湿度下培养5天,然后再在20-24℃的温室中放置10天。感染后12天进行真菌侵害的评价。本发明化合物的混合物显示了明显的增效作用。实施例B-4:对大麦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的作用a)残留预防作用:
用试验化合物的混合物可湿性粉剂剂制成的含水喷洒混合物喷洒约8厘米高的大麦植株至雾滴向下滴流点,并在3-4小时后用真菌的分生孢子给植株喷粉。将受到感染的植株放置到22℃的温室中。感染后12天进行真菌侵害的评价。b)内吸作用
用试验化合物的混合物可湿性粉制剂制成的含水喷洒混合物浇约8厘米高的大麦植株。注意不要让喷洒混合物接触到植株在土壤以上的部分。48小时后用真菌的分生孢子给植株喷粉。将受到感染的植株放置到22℃的温室中。感染后12天进行真菌侵害的评价。
特别地,在化合物的混合物中,组分I是下列化合物显示了很好的增效作用:
(6)2-[α-{[(α-甲基-3,4-(二氟亚甲基二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32)2-[α-{[(α-甲基-3-三氟甲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15)2-[α-{[(α-环丙基-4-氯代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24)3-甲氧基-2-[α-{[(α-甲基-3-三氟甲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35)2-[α-{[(α-甲基-3-三氟甲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29)3-甲氧基-2-[α-{[(α-甲基-3,4-(二氟亚甲基二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18)3-甲氧基-2-[α-{[(α-甲基-3-三氟甲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36)3-甲氧基-2-[α-{[(α-环丙基-4-氯代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或
(38)2-[α-{[(α-环丙基-4-三氟甲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实施例B-5:对蕃茄植株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作用a)治疗作用
“Red Gnome”品种的蕃茄植株生长三个星期后,用真菌的游动孢子悬浮液喷洒,并在18-20℃及100%湿度的培养室内培养。24小时后终止增湿。植株干燥后,用含有配制成可湿性粉剂的试验化合物的混合物喷洒。喷洒液层干后,把植株再在潮湿的培养室中放4天。根据这一时期后出现的典型的叶斑数量和大小评价试验化合物的活性。b)预防内吸作用
配制成可湿性粉剂的试验化合物的混合物施用到种植在盆内的三个星期大的“Red Gnome”品种的番茄植株的土壤表面。等三天后,植株叶子的下面用蔓延疫霉的游动孢子悬浮液喷洒。然后将植株在18-20℃及100%湿度的喷洒小室里放5天。这段时期过后,形成了典型的叶斑,其数量和大小用于评价实验化合物的活性。
特别地,在化合物的混合物中,组分I是以下化合物显示了很好的增效作用:
(6)2-[α-{[(α-甲基-3,4-(二氟亚甲基二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32)2-[α-{[(α-甲基-3-三氟甲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15)2-[α-{[(α-环丙基-4-氯代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24)3-甲氧基-2-[α-{[(α-甲基-3-三氟甲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或
(36)3-甲氧基-2-[α-{[(α-环丙基-4-氯代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实施例B-6:对花生褐斑病(Cercospora arachidicola)残留预防作用
用含水喷洒混合物喷洒10-15厘米高的花生植株至雾滴向下滴流点,并在48小时后用真菌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感染。植株在21℃且高潮湿的条件下培养72小时,然后放置在温室中直到典型的叶斑出现。感染后12天后根据叶斑的数量和大小评价试验化合物的活性。
特别地,在化合物的混合物中,组分I是下列化合物显示了很好的增效作用:
(32)2-[α-{[(α-甲基-3-三氟甲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35)2-[α-{[(α-甲基-3-三氟甲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24)3-甲氧基-2-[α-{[(α-甲基-3-三氟甲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15)2-[α-{[(α-环丙基-4-氯代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18)3-甲氧基-2-[α-{[(α-甲基-3-三氟甲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或
(36)3-甲氧基-2-[α-{[(α-环丙基-4-氯代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实施例B-7:对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的作用a)残留预防作用
稻植株在两星期的培育期后,用活性组分的含水喷洒混合物喷洒至雾滴向下滴流点。48小时后,用真菌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感染处理过的植株。感染后5天进行真菌侵害的评价,在这段时间内保持相对湿度95-100%及温度22℃的条件。b)内吸作用
用活性组分的含水喷洒混合物浇生长了两周的稻植株。注意不让喷洒混合物与植株在土壤以上的部分接触。然后在盆里装满水以使水稻的茎的最低部分浸在水中。96小时后,用真菌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感染处理过的植株,然后在相对湿度95-100%及温度24℃条件下保持5天。
特别地,其中组分II是丙环唑、环唑醇、环氧唑、戊唑醇或者氟醚唑的化合物的混合物显示了很好的增效作用。实施例B-8:对苹果灰害病(Botrytis cinerea)的作用残留预防作用
通过将活性组分的喷洒混合物滴到受伤部位对人为伤害的苹果进行处理。然后用真菌的孢子悬浮液接种处理过的果实,并在高度潮湿且大约20℃的条件下培养一星期。从已腐烂的受伤部位的数量得到试验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
特别地,在化合物的混合物中,组分I是下列化合物:
(32)2-[α-{[(α-甲基-3-三氟甲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35)2-[α-{[(α-甲基-3-三氟甲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24)3-甲氧基-2-[α-{[(α-甲基-3-三氟甲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15)2-[α-{[(α-环丙基-4-氯代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18)3-甲氧基-2-[α-{[(α-甲基-3-三氟甲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或
(36)3-甲氧基-2-[α-{[(α-环丙基-4-氯代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和组分II是环唑醇、环氧唑、戊菌唑、啶斑肟或氟醚唑的化合物的混合物显示了很好的增效作用。实施例B-9:对禾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gramineum)的作用
小麦粒用真菌的孢子悬浮液污染,然后干燥。污染的麦粒涂上试验化合物的混合物的悬浮液。两天后,麦粒播在合适的琼脂盘子中,4天后评定麦粒周围的真菌群落情况。真菌群落的数量和大小用于评价试验化合物。
特别地,其中组分II是丙环唑、环氧唑、戊唑醇、氟醚唑或咪鲜安的化合物的混合物显示了很好的增效作用。实施例B-10:对黑麦雪腐病(Fusarium nivale)的作用
受到雪腐病镰孢自然感染的Tetrahell品种的黑麦在滚筒混合器内用试验杀菌剂混合物包衣。
在十月份,在露天用播种机将感染并处理过的种子播在3米长有6条畦的地里。每个浓度三个重复。试验植株在正常田间条件(优选地是在冬季能被雪完全覆盖的地区)下培育,直到进行侵害评价。
为了评价植物毒性,在秋季确定种子出苗的情况,在春季确定作物密度/每单位面积的植株数量。
为了测定试验化合物的活性,在春季雪融后立即确定被镰孢霉感染的植株的百分比。
特别地,在化合物的混合物中,组分I是下列化合物:
(32)2-[α-{[(α-甲基-3-三氟甲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15)2-[α-{[(α-环丙基-4-氯代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18)3-甲氧基-2-[α-{[(α-甲基-3-三氟甲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或
(6)2-[α-{[(α-甲基-3,4-(二氟亚甲基二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以及组分II是丙环唑、环氧唑、戊唑醇、氟醚唑或咪鲜安的化合物的混合物显示了很好的增效作用。实施例B-11:对小麦颖枯病(Septoria nodorum)的作用
用试验化合物的可湿性粉制剂制得的喷洒混合物喷洒3叶阶段的小麦植株。24小时后,用真菌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感染处理过的植株。然后将植株在90-100%的相对湿度下培养2天,并再在20-24℃的温室中放置10天。感染后13天评价真菌侵害。
特别地,在化合物的混合物中,组分I是下列化合物:
(32)2-[α-{[(α-甲基-3-三氟甲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35)2-[α-{[(α-甲基-3-三氟甲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24)3-甲氧基-2-[α-{[(α-甲基-3-三氟甲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15)2-[α-{[(α-环丙基-4-氯代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18)3-甲氧基-2-[α-{[(α-甲基-3-三氟甲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或
(36)3-甲氧基-2-[α-{[(α-环丙基-4-氯代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和组分II是丙环唑、戊唑醇、氟醚唑、恶醚唑、糠菌唑或咪鲜安的化合物的混合物显示了很好的增效作用。

Claims (25)

1.一种含有能达到增效作用的量的至少两种活性组分以及合适的裁体的杀植物微生物的组合物,其中组分I是一种具有下述化学式I的化合物式中:
X是CH或N;
R是CH3或环丙基;
Y是H、F、Cl、Br、CF3、CF3O或炔丙氧基;
Z是H、F、Cl、CF3或CF3O;或
Y和Z一起构成亚甲基二氧基、(二氟亚甲基)二氧基、亚乙基二氧基、(三氟亚乙基)二氧基或苯并基。
并且其中组分II是一种选自于下列组中的化合物
A)1-[2-(2,4-二氯代苯基)-4-丙基-1,3-二氧戊环-2-基甲基]-1H-1,2,4-三唑(“丙环唑”);
B)1-{2-[2-氯-4-(4-氯代苯氧基)-苯基]-4-甲基-1,3-二氧戊环-2-基甲基}-1H-1,2,4-三唑(“恶醚唑”);
C)1-[2-(2,4-二氯代苯基)戊基-1H-1,2,4-三唑(“戊菌唑”);
D)α-[2-(4-氯代苯基)乙基]-α-(1,1-二甲基乙基)-1H-1,2,4-三唑-1-乙醇(“戊唑醇”);
E)1-[[3-(2-氯代苯基)-2-(4-氟代苯基)-环氧乙烷-2-基]甲基]-1H-1,2,4-三唑(“环氧唑”);
F)α-(4-氯代苯基)-α-(1-环丙基乙基)-1H-1,2,4-三唑-1-乙醇(“环唑醇”);
G)α-丁基-α-(2,4-二氯代苯基)-1H-1,2,4-三唑-1-乙醇(“己唑醇”);
H)4-(4-氯代苯基)-2-苯基-2-(1,2,4-三唑-1-基甲基)-丁腈(“苯氰唑”);
J)1-{[双(4-氟代苯基)甲基甲硅烷基]甲基}-1H-1,2,4-三唑(“氟硅唑”);
K)5-(4-氯代苄基)-2,2-二甲基-1-(1H-1,2,4-三唑-1-基甲基)-环戊醇(“羟菌唑”);
L)2-(2,4-二氯代苯基)-3-(1H-1,2,4-三唑-1-基)丙基-1,1,2,2-四氟乙基醚(“氟醚唑”);
M)1-[4-溴-2-(2,4-二氯代苯基)四氢糠基]-1H-1,2,4-三唑(“糠菌唑”);
N)3-(2,4-二氯代苯基)-6-氟-2-(1H-1,2,4-三唑-1-基)喹唑啉-4(3H)-酮(“fluquinconazol”);
O)N-丙基-N-[2-(2,4,6-三氯代苯氧基)乙基]咪唑-1-甲酰胺(“咪鲜安”);
P)2’,4’-二氯-2-(3-吡啶基)乙酰苯O-甲基肟(“啶斑肟”);以及
Q)2-p-氯代苯基-2-(1H-1,2,4-三唑-1-基甲基)己腈(“腈菌唑”),或其一种盐或一种金属配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在化学式I中:
X是CH或N;
R是CH3或环丙基;
Y是H、F、Cl、Br、CF3、CF3O或炔丙氧基;
Z是H、F或Cl;或
Y和Z一起构成亚甲基二氧基、(二氟亚甲基)二氧基、亚乙基二氧基、(三氟亚乙基)二氧基或苯并基;
并且其中组分II是一种选自于下列组中的化合物:
A)1-[2-(2,4-二氯代苯基)-4-丙基-1,3-二氧戊环-2-基甲基]-1H-1,2,4-三唑(“丙环唑”);
B)1-{2-[2-氯-4-(4-氯代苯氧基)-苯基]-4-甲基-1,3-二氧戊环-2-基甲基}-1H-1,2,4-三唑(“恶醚唑”);
C)1-[2-(2,4-二氯代苯基)戊基-1H-1,2,4-三唑(“戊菌唑”);
D)α-[2-(4-氯代苯基)乙基]-α-(1,1-二甲基乙基)-1H-1,2,4-三唑-1-乙醇(“戊唑醇”);
E)1-[[3-(2-氯代苯基)-2-(4-氟代苯基)-环氧乙烷-2-基]甲基]-1H-1,2,4-三唑(“环氧唑”);
F)α-(4-氯代苯基)-α-(1-环丙基乙基)-1H-1,2,4-三唑-1-乙醇(“环唑醇”);
G)α-丁基-α-(2,4-二氯代苯基)-1H-1,2,4-三唑-1-乙醇(“己唑醇”);
H)4-(4-氯代苯基)-2-苯基-2-(1,2,4-三唑-1-基甲基)-丁腈(“苯氰唑”);
J)1-{[双(4-氟代苯基)甲基甲硅烷基]甲基}-1H-1,2,4-三唑(“氟硅唑”);
K)5-(4-氯代苄基)-2,2-二甲基-1-(1H-1,2,4-三唑-1-基甲基)-环戊醇(“羟菌唑”);
L)2-(2,4-二氯代苯基)-3-(1H-1,2,4-三唑-1-基)丙基-1,1,2,2-四氟乙基醚(“氟醚唑”);
M)1-[4-溴-2-(2,4-二氯代苯基)四氢糠基]-1H-1,2,4-三唑(“糠菌唑”);
N)3-(2,4-二氯代苯基)-6-氟-2-(1H-1,2,4-三唑-1-基)喹唑啉-4(3H)-酮(“fluquinconazol”);
O)N-丙基-N-[2-(2,4,6-三氯代苯氧基)乙基]咪唑-1-甲酰胺(“咪鲜安”);
P)2′,4′-二氯-2-(3-吡啶基)乙酰苯O-甲基肟(“啶斑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组分I是化合物
(25)2-[α-{[(α-甲基-4-氯代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组分I是化合物
(03)2-[α-{[(α-甲基-3-溴代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组分I是化合物
(24)3-甲氧基-2-[α-{[(α-甲基-3-三氟甲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组分I是化合物
(06)2-[α-{[(α-甲基-3,4-(二氟亚甲基二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组分I是化合物
(32)2-[α-{[(α-甲基-3-三氟甲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8.根据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中组分I是化合物
(29)3-甲氧基-2-[α-{[(α-甲基-3,4-(二氟亚甲基二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组分I是化合物
(09)2-[α-{[(α-环丙基-4-氟代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组分I是化合物
(26)3-甲氧基-2-[α-{[(α-甲基-4-氯代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中组分I是化合物
(34)3-甲氧基-2-[α-{[(α-甲基-3-氯代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组分I是化合物
(18)3-甲氧基-2-[α-{[(α-甲基-3-三氟甲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中组分I是化合物
(35)2-[α-{[(α-甲基-3-三氟甲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组分I是化合物
(15)2-[α-{[(α-环丙基-4-氯代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15.根据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中组分I是化合物
(36)3-甲氧基-2-[α-{[(α-环丙基-4-氯代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组分I是化合物
(27)3-甲氧基-2-[α-{[(α-甲基-3-溴代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丙烯酸甲酯。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组分I是化合物
(37)2-[α-{[(α-环丙基-4-三氟甲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组分I是化合物
(38)2-[α-{[(α-环丙基-4-三氟甲氧基-苄基)亚氨基]-氧基}-o-甲苯基]-二羟乙酸甲酯-O-甲基肟。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比(重量)I∶II=30∶1至1∶12。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比(重量)I∶II=20∶1至1∶5。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比(重量)I∶II=10∶1至1∶3。
22.一种控制与预防植物病害的方法,其中,以任何所希望的顺序或同时地,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分I和组分II处理被真菌侵害的地点或有真菌侵害危险的地点。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处理谷类。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处理植物繁殖物质。
25.根据权利要求24处理的植物繁殖物质。
CN96194805A 1995-06-16 1996-06-04 保护作物的组合物 Pending CN11877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6194805A CN1187756A (zh) 1995-06-16 1996-06-04 保护作物的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H1785/95 1995-06-16
CN96194805A CN1187756A (zh) 1995-06-16 1996-06-04 保护作物的组合物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1471714A Division CN1636455A (zh) 1995-06-16 1996-06-04 保护作物的组合物及控制与预防植物病害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7756A true CN1187756A (zh) 1998-07-15

Family

ID=5128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94805A Pending CN1187756A (zh) 1995-06-16 1996-06-04 保护作物的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775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9086A (zh) * 2011-03-31 2014-04-16 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肟菌酯与抗生素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CN104135861A (zh) * 2012-01-20 2014-11-05 威尔金制药有限公司 金属酶抑制剂化合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9086A (zh) * 2011-03-31 2014-04-16 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肟菌酯与抗生素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CN104135861A (zh) * 2012-01-20 2014-11-05 威尔金制药有限公司 金属酶抑制剂化合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36455A (zh) 保护作物的组合物及控制与预防植物病害的方法
CN1152007C (zh) 杀虫剂
CN1109499C (zh) 杀菌剂活性物质组合
CN1478396A (zh) 杀微生物的组合物
CN1031971C (zh) 包含(亚苄基)-唑基甲基环烷烃及其杀菌剂组合物
CN1221526C (zh) 新的苯基-炔丙基醚衍生物
CN1239866A (zh) 杀真菌活性化合物组合物
CN101031204A (zh) 用于防治植物致病真菌的保护剂
CN1029814C (zh) 杀菌组合物
CN1255380C (zh) 吡咯酰胺和吡咯硫代酰胺杀菌剂
CN1870895A (zh) 协同杀真菌活性化合物结合物
CN1915019A (zh) 杀菌剂组合物
CN1220578A (zh) 农药组合物
CN1332608A (zh) 除草剂组合物
CN1541535A (zh) 含有咪蚜胺和杀真菌剂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0349515C (zh) 农药组合物
CN1245537A (zh) 保护植物的方法
CN1147247A (zh) 用作杀微生物剂的n-磺酰和n-亚磺酰氨基酸酰胺
CN1096446C (zh) N-(邻位取代苄氧基)亚胺衍生物及其用作杀真菌剂、杀螨剂或杀虫剂的用途
CN1066610C (zh) 杀微生物剂
CN1099221A (zh) 杀真菌组合物
CN1564658A (zh) 除草组合物
CN1037067A (zh) 含两种或三种活性成分的协同杀菌和杀螨组合物
CN1279818C (zh) 除草增效组合物及防治杂草的方法
CN1325268A (zh) 含噻吩并[2,3-d]嘧啶-4-酮的杀真菌混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INGENTA PARTICIPATION A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OVANNIS COMPANY

Effective date: 200108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10804

Applicant after: Xingenta Shara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Novartis AG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AYER A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OVANNIS COMPANY

Effective date: 2001080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10805

Address after: Germany Leverkusen

Applicant after: Bayer AG

Address before: Basel

Applicant before: Novartis AG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