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7099A - 无线通信终端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终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7099A
CN1187099A CN97122175A CN97122175A CN1187099A CN 1187099 A CN1187099 A CN 1187099A CN 97122175 A CN97122175 A CN 97122175A CN 97122175 A CN97122175 A CN 97122175A CN 1187099 A CN1187099 A CN 11870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andset
communication terminal
signal
machine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22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336C (zh
Inventor
福间敏晴
平冈彻
福井知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83151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016424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83441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019087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7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7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33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33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95System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picture signal
    • H04N1/00103System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picture signal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o transmission, e.g. via satellites
    • H04N1/00108System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picture signal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o transmission, e.g. via satellites of digital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04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with one of a facsimile and another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sharing a single li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04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with one of a facsimile and another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sharing a single line
    • H04N1/32706Type of the other apparatus
    • H04N1/32708Teleph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04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with one of a facsimile and another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sharing a single line
    • H04N1/32715Detecting
    • H04N1/32717Detecting a calling tone, e.g. C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04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with one of a facsimile and another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sharing a single line
    • H04N1/32715Detecting
    • H04N1/32719Detecting a facsimile calling signal, e.g. C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04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with one of a facsimile and another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sharing a single line
    • H04N1/32715Detecting
    • H04N1/32726Detecting signals other than facsimile protocol signals, e.g. DTMF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04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with one of a facsimile and another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sharing a single line
    • H04N1/32715Detecting
    • H04N1/32728Detecting an off-hook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Transmission Contro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线通信终端系统,在利用无线线路从母机向子机传送图像数据的情况下,能正确地传送图像数据,同时,由于子机内设置了模拟交换电路,所以子机可被用作无线转接器,用于使安装在所需地方的通信终端设备实现无线化连接。并且,在从交换机向母机发出无振鸣音呼叫的情况下,对子机也可以进行无振鸣音呼叫,另外,子机和通信终端设备可以互相识别对方。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终端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终端系统,其构成部分包括:与有线线路相连接的母机、用无线线路与该母机相连接的子机、以及直接与子机相连接的通信终端设备。
在这种无线通信终端系统中,母机连接在有线线路上,作为通信终端设备的子机传真机利用无线线路与其母机相连接。并且,子机传真机像无绳电话一样,可以通过母机与外部的传真机进行传真通信。
但是,当在母机和子机传真机之间利用模拟传输方式交换通信数据时,出现的问题是:受到噪音和载波失真等的影响,使接收的图像数据容易产生异常、传输质量欠佳。
另外,近几年已经可以加入传真通信网(以下简称F网或传真网),签定无振鸣呼叫接收合同。该项服务是:当1300Hz的呼叫信号(通常的呼叫信号是16Hz)传到接收方时,可以判断出是发送传真,不让传真机的振鸣部发出响声。同时,根据该1300Hz的呼叫信号的到达,立即转移到传真接收动作上。因此,能避免振鸣音干扰,能迅速而准确地接收图象数据。
另外,过去已普及了拨号服务。在拨号服务中对外部的电话线路是一条,但在该电话线路上连接了传真机和电话机等多台通信终端设备。对各通信终端设备分配不同的电话号码,当从外部呼叫这些电话号码时,能呼入到与被呼电话号码相对应的通信终端设备上。
本发明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无线通信终端系统;当利用无线线路从母机向子机传送图象数据时,可以正确地传送图象数据。第2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无线通信终端系统:利用子机作为设置在所需场所的通信终端设备的转接器,可以使通信终端设备实现无线终端化。第3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无线通信终端系统;当母机被用无振鸣音方式呼叫时,与子机相连接的终端设备也用无振鸣音方式呼叫。第4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无线通信终端系统:子机以及与其相连接的通信终端设备能互相识别对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线通信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有线线路相连接的母机,
用无线线路与上述母机相连接的子机、以及
直接与上述子机相连接的通信终端设备,
在上述母机和上述子机之间用数字信号来传输数据。
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子机具有模拟交换装置,可以从上述通信终端设备上拆卸下来。
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母机具有:
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通过上述有线线路传来的呼叫信号及其种类;以及
指令输出装置,用于根据上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来向上述子机输出表示上述呼叫信号种类的指令,
上述子机根据从上述母机中接收到的上述指令,在上述模拟交换电路中向上述通信终端设备输出按上述指令确定种类的模拟呼叫信号。
一种无线通信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有线线路相连接的母机,
用无线线路与上述母机相连接的子机、以及
直接与上述子机相连接的通信终端设备,
上述通信终端设备按规定时间间隔向上述子机发送规定信号,只有在上述子机检测出了从上述通信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述规定信号的情况下,才允许上述通信终端设备发送和接收。
一种无线通信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有线线路相连接的母机,
用无线线路与上述母机相连接的子机、以及
直接与上述子机相连接的通信终端设备,
上述子机在本身起动时向上述通信终端设备发送规定的信号,只有在上述通信终端设备响应上述规定信号,发送出一定的音频信号的情况下,才允许上述通信终端设备进行发送和接收。
一种无线通信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有线线路相连接的母机,
用无线线路与上述母机相连接的子机、以及
直接与上述子机相连接的通信终端设备,
上述子机,响应来自上述母机的接收呼叫,向上述通信终端设备发送模拟呼叫信号,只有在上述通信终端设备响应上述模拟呼叫信号,发出一定音频信号的情况下,才允许上述通信终端设备发送和接收。
所述的发明,其构成部分包括:与有线电话线路相连接的母机、用无线线路与该母机相连接的子机、以及直接与子机相连接的通信终端设备,在上述母机和子机之间用数字信号传送数据。由于采用这种结构,从交换机送来的图象数据被变成数字信号,从母机传送到子机。并且,图像数据再从子机被传送到通信终端设备。
所述的发明是:子机具有模拟交换电路,可以从上述通信终端设备上拆下来。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除具有权利要求1的作用外,还可以把被安装在通信终端设备上的子机从该通信终端设备上拆下来再安装到其他通信终端设备上。
所述的发明,其结构是:除具有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的结构外,上述母机具有:
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从交换机传来的呼叫信号;以及
指令输出装置,用于根据上述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该检测结果取决于呼叫信号的种类),向子机输出使其以无振鸣音方式接收传真等的指令,
上述模拟交换电路具有:
模拟呼叫信号输出装置,用于根据从上述指令输出装置中输出的指令来向上述通信终端设备输出无振鸣音接收用的模拟呼叫信号等。
由于采用这种结构,除具有上述作用外,还可以由母机通过检测装置来检测从外部传来的呼叫信号,根据呼叫信号的种类,从指令输出装置向子机输出指令,使其以无振鸣音方式接收传真等。子机接收该指令,利用模拟呼叫信号输出装置把无振鸣音接收用的模拟呼叫信号等输出到通信终端设备内。
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具有:与有线线路相连接的母机、用无线通信来与母机连接的子机、以及用有线通信与子机相连接的通信终端设备。通信终端设备按一定时间间隔向子机发送规定的信号,仅仅在子机检测出了从通信终端设备发送的规定的信号时,才能允许通信终端设备正式进行发送和接收。
这种发明的无线通信终端系统,从通信终端设备向子机按一定时间间隔发送规定的信号,只有在响应该规定的信号,检测出了从通信终端设备发出的规定信号的情况下,才允许通信终端设备正式进行发送和接收。所以子机能识别出通信终端设备是否具有能适应本系统的特定功能。因此,子机能使用通信终端设备所具有的特定功能。
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具有:与有线线路相连接的母机、应以无线方式连接的子机、以及以有线方式与子机连接的通信终端设备,子机响应来自母机的接收呼叫,向通信终端设备发出模拟呼叫信号,只有在通信终端设备对其响应并发出了规定的声音信号的情况下,才可允许通信终端设备进行发送和接收。
这种发明的无线通信终端系统,只有在子机响应来自母机的接收呼叫而发出模拟呼叫信号后,通信终端设备对其响应并发出了规定的声音信号的情况下,才允许通信终端设备进行发送,因此,子机能识别出通信终端设备是否具有能适应本系统的特定功能。所以,子机可以使用无线通信终端设备所具有的特定功能。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构成无线通信终端系统的母机的电路结构图。
图2是构成相同的无线通信终端系统的子机的电路结构图。
图3是构成相同的无线通信终端系统的子机的电路结构图。
图4是构成相同的无线通信终端系统的传真机的电路结构图。
图5是相同的无线通信终端系统的结构图。
图6是分配给子机的拨号号码及其种类的对照表。
图7是表示通过电话线路进行呼叫时的母机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通过电话线路进行呼叫时的母机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通过电话线路进行呼叫时的子机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与图9的流程图相对应的图。
图11是与图9的流程图相对应的图。
图12是表示通过电话线路呼叫时的子机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与图12的流程图相对应的图。
图14是与图12的流程图相对应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终端系统的子机内部构成例的方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终端系统中通信终端设备连接状态确认动作的第1实施形态的说明图。
图17是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终端系统中通信终端设备连接状态确认动作的第2实施形态的说明图。
图18是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终端系统中通信终端设备连接状态确认动作的第3实施形态的说明图。
图19是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终端系统中通信终端设备连接状态确认动作的第3实施形态的说明图。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根据图5来说明本实施形态的无线通信系统X的概要。0#母机被连接在3线的PSTN电话线路(一般电话线路网络)L1~L3上。1#~3#子机可以利用无线线路来与0#母机相连接。1#子机被安装在作为通信终端设备的4#(或5#)传真机上,具有转接器的功能,可以发挥在0#母机和4#(或5#)传真机之间交换数据的中介作用。2#、3#子机是电话子机,其本身具有通话功能。1#子机被安装在4#(或5#)传真机上的状态下,1#子机的端子P1处于和4#(或5#)传真机的端子P2相连接的状态下,若把1#子机从4#(或5#)传真机上拆下来,则两个端子P1、P2均处于不连接状态。
1#~3#子机和0#母机之间的无线通信,用PHS(个人手机系统)方式的移动通信服务。PHS的传输方式采用TDMA/TDD(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多址联接/时分双工)方式,其频率利用效率高。另外,因为语音编码方式采用ADPCM(自适应差分脉码调制)方式,所以,线路质量好,而且,与模拟方式的无绳电话相比,数据传输速度快。因此,采用PHS方式的传真通信可以提高数据通信质量。
在3线的电话线路L1~L3中,电话线路L1被分配作为拨号呼叫用的线路;电话线路L2被分配用作通过1#子机连接4#(或5#)传真机的传真专用线路;电话线路L3被分配用作传真通信网的线路。并且,本实施形态对1#子机分配两个拨号号码作为拨号呼叫用的号码(以下简称拨号号码)。对2#和3#子机分别分配1个拨号号码。
0#母机根据来自外部的呼叫从交换机Y通过电话线路L1来接收呼叫信号,这时,根据拨号进行呼叫,利用下述的拨号功能来呼叫1#~3#子机中的某一台。并且,0#母机通过传真专用线,即电话线路L2接收到呼叫信号时立即呼叫1#子机。0#母机通过传真通信网的电话线路L3接收到1300Hz呼叫信号的呼叫时,也立即呼叫1#子机。1#子机被安装在4#(或5#)传真机上,所以对1#子机的呼叫意味着对4#(或5#)传真的呼叫。
下面说明0#母机的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由NCU(网络控制单元)10来控制0#母机与电话线路L1~L3的连接和断开。NCU10具有:拨号处理电路11、第1呼叫信号检测电路12、第2呼叫信号检测电路13、以及DTMF(双音多频)检测电路14。拨号处理电路11是用于进行拨号处理的。第1呼叫信号检测电路12检测从交换机Y发送来的16Hz的呼叫信号。第2呼叫信号检测电路13检测从交换机Y发送来的1300Hz的呼叫信号。另外,DTMF检测电路14检测从交换机Y发送来的按键音(Push toe)信号(DTMF信号)。NCU10上连接用于对收发的数据进行调制、解调的调制解调器15。
连接在调制解调器15上的ADPCM编码/译码器16利用ADPCM(自适应差分脉码调制)对通过电话线路L1~L3接收的数据进行编码;对通过无线线路从1#~3#子机接收的数据进行译码。连接在ADPCM编码/译码器16上的信道编码/译码器17,制作适合于TDMA/TDD方式的数据;从来自1#~3#子机的接收数据中抽出必要的数据。调制部18利用π/4移位QPSK方式对向1#~3#子机发送的数据进行调制;解码器19利用同样的方式对从1#~3#子机接收的数据进行解调。RF部20通过天线21把从调制器18输入的数据发送到1#~3#子机内,同时把通过天线21接收的数据输出到译码部19内。
再者,0#母机具有:控制上述各部的CPU22、存储该控制所需的程序等的ROM23、以及暂时存储控制所需的数据等的RAM24。
RAM24存储图6所示电话号码对应表24a。该电话号码对应表24a表示1#~3#各子机和拨号号码的对应关系。对1#子机来说,4#(或5#)传真机的2个拨号号码被分配作为下列两种功能的对应码:①无振鸣音传真接收功能;②通常的通话和传真通信功能。后面4位为“0001”的拨号号码对应于无振鸣音的传真接收功能;后4位为“0002”的拨号号码对应于通常的通话和传真通信功能。另外,对2#和3#子机来说,拨号号码分别被分配作为通常通话功能的对应码。后4位为“0003”的拨号号码对应于2#子机;后4位为“0004”的拨号号码对应于3#子机。
CPU22根据电话号码对应表24a来选择1#~3#子机,根据由DTMF检测电话14所检测出的拨号号码的种类,从RF部20中输出数字信号的指令。指令是为发生1300Hz呼叫信号所用的指令(以下简称指令1300)、和为发生16Hz呼叫信号所用的指令(以下简称指令16)。由上述RF部20,CPU22、ROM23和RAM24共同构成指令输出装置。
下面说明1#子机的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1#子机由子机主体R1和终端控制部R2构成。子机主体R1具有:RF部分25、调制部26、天线27、解调部28、信道编码/译码器29和ADPCM编码/译码器30。RF部分25通过天线27发送从调制部26输入的信号,同时向解调部28输出从天线27接收的信号。调制部26利用π/4移位QPSK方式来对通过无线线路发送的数据进行调制;解调部28利用同样的方式来对通过无线线路接收的数据进行解调。信道编码/译码器29,制作适合于TDMA/TDD方式的数据,并从接收的数据中抽出必要的数据。ADPCM编码/译码器30利用ADPCM方式对通过无线线路接收的数据进行译码。
再者,子机主体R1具有:控制上述各部的CPU32、存储对该控制所需要的程序等的ROM33、以及暂时存储对控制所需要的数据等的RAM34。CPU32输出从0#母机输出的指令1300或指令16所对应的传输指令。
终端控制部R2具有控制模拟交换电路31的次级CPU35、ROM36、RAM37。模拟交换电路31向4#(或5#)传真机输出16Hz或1300Hz的某一种呼叫信号。次级CPU35根据从CPU32输出的传输指令向模拟交换电路31输出16Hz或1300Hz的某一种呼叫信号。另外,模拟交换电路31具有下列功能:①供给4#(或5#)传真机通信所需的电流;②检测4#(或5#)传真机的摘机;③检测4#(或5#)传真机发出的按键音。次级CPU35监视4#(或5#)传真机的断开、接通;ROM36存储次级CPU35的控制所需的程序等;RAM37暂时存储控制所需的数据等。
下面根据图3来说明2#和3#子机的电路结构。2#子机和3#子机所有的RF部25、调制部26、天线27、解调部28、信道编码/译码器29、ADPCM编码/译码器30、以及LCD35,其结构与上述1#子机相同,故其说明从略。扬声器40和话筒41与ADPCM编码/译码器30相连接。ADPCM编码/译码器30利用ADPCM方式来对通过无线线路接收的数据进行译码,并使其从扬声器40中输出,同时,利用同样的方式对从话筒41输入的声音数据进行编码。另外,2#和3#子机还具有:控制上述各部的CPU32、存储该控制所需的程序等的ROM33、以及暂时存储控制所需的数据等的RAM34。LCD42显示出被输入的电话号码等各种信息。键输入部43具有为输入电话号码等所用的数字键等各种操作键。
下面根据图4来说明4#(或5#)传真机的电路结构。
4#(或5#)传真机具有:读取部45、记录部46、传真编码/译码器47、调制解调器48、NCU49、键输入部50、LCD51以及声音发送部52。读取部45用CCD(电荷耦合器件)等来扫描原稿,对已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二进制编码。记录部46根据被传送的图象数据在记录纸上打印。传真编码/译码器47为了压缩冗余度,对于由读取部41进行二进制编码的图象数据进行编码,同时对从线路中接收的编码数据进行译码,并输出到记录部42内。调制解调器47对由传真编码/译码器47进行编码的数据进行调制和解调。NCU49控制4#(或5#)传真机与1#子机之间的断开和接通。并且,NCU49具有:
第3呼叫信号检测电路53,用于检测从1#子机发送来的16Hz的呼叫信号;以及
第4呼叫信号检测电路54,用于检测从1#子机发送来的1300Hz的呼叫信号。键输入部50具有为输入电话号码等所用的数字键等各种操作键。LCD51显示出输入的电话号码等各种信息。声音送出部52由钟铃和峰鸣器等构成。
另外,4#(或5#)传真机具有:控制上述各部的CPU55、存储控制所需的程序等的ROM56、以及暂时存储控制所需的数据等的RAM57。并且,4#(或5#)传真机具有附属电话机T。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首先根据图7和图8的流程图来说明根据外部的呼叫从交换机Y通过电话线路L1~L3来呼叫0#母机时0#母机的动作。
在S101步骤中CPU22判断呼叫信号是否已从拨号呼叫线路、即电话线路L1传来。在这里若已判断出是来自电话线路L1的呼叫,则在S102步转向拨号处理。
拨号处理的概况如下。首先,电话线路L1接通,在0#母机和交换机Y之间形成直流环路。该直流环路的形成作为一次响应信号被交换机Y检测出来,与拨号号码相对应的按钮音信号从交换机Y发送到0#母机。然后,规定的电话号码(传真号码)以按钮音信号方式从电话交换机方面发送来。若由DTMF检测电路15来检测出上述按钮音信号,则利用拨号处理电路11使电话线路L1断开一下。使0#母机和交换机Y之间的直流环路断开。该直流环路断开作为内线指定号码接收结束信号被交换机Y检测出来。另一方面,当由DTMF检测电路15检测出上述按键音信号时,由按键音信号表示的内线指定号码利用拨号处理电话11进行译码。然而,由0#母机根据RAM24内的电话号码对应表24a(图6),选择出与拨号号码相对应的1#~3#子机中的某一子机。
在S103步中要判断出经过上述S102步的拨号处理是否是后4位为“0001”的拨号号码。在判断出是后4位为“0001”的拨号号码的情况下,在S104步中向1#子机输出数字信号的指令1300。另一方面,在判断出不是后4位为“0001”的拨号号码的情况下,在S105步中判断是否是后4位为“0002”的拨号号码。这里,在判断出是后4位为“0002”的拨号号码的情况下,在S106步中向1#子机输出指令16。
另一方面,在S105步中,在判断出不是后4位为“0002”的拨号号码的情况下,在S107中判断其是否是后4位为“0003”的拨号号码。在已判断出是后4位为“0003”的拨号号码的情况下,在S108步中向2#子机输出数字信号的通话用指令。在已判断为不是后4位为“0003”的拨号号码的情况下,判断为是“0004”的拨号号码,在S109步中向3#子机输出数字信号的通话用指令。
在上述S101步中已判断出不是来自电话线路L1的呼叫的情况下,在S110中要判断呼叫信号是否已从作为传真专用线的电话线路L2传来。在这里,在已判断出是来自电话线路L2的呼叫的情况下,立即转移到S106步中。另一方面,在已判断出不是来自电话线路L2的呼叫的情况下,在S111步中判断呼叫信号是否已从传真网络用的电话线路L3传来。在已判断出不是来自电话线路L3的呼叫的情况下,保持等待接收状态。在已判断出是来自电话线路L3的呼叫的情况下,处理被转移到S112步中,判断是否已检测出了来自交换机Y的16Hz的呼叫铃信号。在已检测出16Hz的呼叫铃信号的情况下处理被转移到S106步中。在未检测出16Hz的呼叫铃信号的情况下,在S113步中判断是否已检测出了来自交换机的1300Hz的呼叫铃信号。在S113步中若检测出1300Hz的呼叫铃信号,则处理被转向S104步。在S113步中若未检测出1300Hz的呼叫铃信号,则保持等待接收状态。
若进行S104、S106、S108和S109各步中的某一步的处理,则在S114步中判断是否已检测出了来自1#~3#子机的回信指令。回信指令是向0#母机返回的通知指令,其目的在于说明1#~3#子机已做好了接收准备。在检测出回信指令时,在S115步中,接通已被调用的某一电话线路L1~L3。然后,执行传真通信或通话用的程序,之后,开始在与1#子机之间通过1#子机与4#(或5#)传真机进行传真通信或通话,在与2#或3#子机之间开始通话(S116步)。在S117步中判断是否检测出了切断指令。切断指令是传真通信或通话结束后要求切断线路的指令。在检测出切断指令时,在S118步中切断线路。
下面根据图9的流程图来说明从0#母机发送指令时1#子机的动作。
在S121步中判断是否检测出了指令1300。当判断为已检测出了指令1300时,在S122步中传输指令从CPU32被输出到次级CPU35内,进一步在S123步中根据传输指令,来自次级CPU35的1300Hz的呼叫信号被从模拟交换电路31通过端子P1、P2向4#(或5#)传真机输出。然后,在S124步中转移到无振鸣音传真接收处理。
如图10所示,无振鸣音传真接收处理,在0#母机接收后,以无线方式把指令1300从其0#母机向1#子机发送。然后,1#子机把1300Hz的呼叫信号输出到4#(或5#)传真机上。若在4#(或5#)传真机侧检测出来自1#子机的1300Hz的呼叫信号,则4#(或5#)传真机以无振鸣音方式连接直流电路,形成直流环路。然后,若在1#子机侧确认电路已接通,则停止输出1300Hz的呼叫信号,同时向0#母机输出数字信号的回信指令。接收到该回信指令的0#母机在接通电话线路的同时,在与1#子机之间执行接收用的程序,开始通过1#子机向4#(或5#)传真机传送图象数据。并且,1#子机不等待对1300Hz呼叫信号的应答信号、即CDE信号。这是因为1300Hz的呼叫信号不会是传真通信以外的。1号子机在S125中结束传真接收后切断直流电路时,对该切断加以确认,向0#母机输出数字化信号的无线线路切断用的指令,切断线路,结束传真接收动作。
另一方面,在S121步中未能检测出指令1300时,在S126步中判断是否检测出了指令16。在检测出指令16时,在S127中从CPU32向次级CPU35输出传输指令,进一步,在S128步中根据传输指令,来自次级CPU35的16Hz的呼叫信号被从模拟交换电路31经过端子P1、P2向4#(或5#)传真机输出。并且,在S129步中转移到通常的通话或传真接收处理(以下简称通常的通信处理)。如图11所示,通常的通信处理,在0#母机被呼叫后,以无线方式从0#母机向1#子机发送指令16。然后,1#子机向4#(或5#)传真机输出16Hz的呼叫信号。若在4#(或5#)传真机侧检测出来自1#子机的16Hz的呼叫信号,则4#(或5#)传真机从声音送出部24发出振鸣声音。在通话时,通过提起辅属电话机T的送受话器而进行摘机,使得传真接收在规定次数的振鸣之后,接通直流电路,形成直流环路。并且,若在1#子机侧确认电路的接通后,则停止输出16Hz的呼叫信号,同时,向0#母机输出数字化信号的回信指令,通知说明已处于可以通话或接收传真的状态。收到该回信指令的0#母机使电话线路接通,同时在与1#子机之间执行接收用的程序,开始通过1#子机向4#(或5#)传真机传送图象数据,或者在0#母机和1#子机之间开始双方向声音数据传输。1#子机在接收传真或通话结束后断开直流电路时,对其切断加以确认,在S130步中向0#母机输出数字化信号的无线线路切断用指令,对线路加以切断,结束传真接收或通话动作。
其次,当从4#(或5#)传真机向外部传真机发送传真时,或者从4#(或5#)传真机向外部传真机发送传真时,或者从4#(或5#)传真机的电话机T呼叫外部电话机,与其通话时,1#子机的动作情况现根据图12的流程图说明如下。
在S201步中判断4#(或5#)传真机的直流电路是否接通。当判断为直流电路已接通时,在S202步中向0#母机输出数字化信号的接通指令。在这里,利用次级CPU35来检测直流电路的接通,该接通指令一旦被传送到子机主体R1侧的CPU32之后,将被输出到0#母机。收到接通指令的0#母机进行线路连接动作。在S203步中若检测出与4#(或5#)传真机侧所输入的规定传真号码或电话号码相对应的按键音信号,则在S204步向0#母机依次输出以该按键音信号为基础的数字化信号的键控代码指令。在这里,由次级CPU35来检测按键音号码,以按键音信号为基础的键按代码指令一旦被传送到子机主体R1侧的CPU32之后,就被输出到0#母机内。也就是说,按键音信号不是直接向0#母机传送,而是先被编码。这样,可以避免无线通信系统X根据按钮音信号而产生误动作。
在S205步中判断在3秒以内是否检测出了下一个按键音信号,若在3秒以内未检测出该信号,则判断为拨号已结束,在S206步中开始进行传真发送处理。在这里,按照本实施形态,在拨号结束之前从1#子机向0#母机的声音发送电路处于断开状态。也就是说,从4#(或5#)传真机中输出的按键音信号不能向1#母机发送。
1#子机在S207步中若传真通信或通话结束,直流电路被断开,则对该断开加以确认,在S208步中向0#母机输出数字化信号的无线线路切断用的指令,把线路切断,结束传真传送或通话动作。在图13中表示发送传真时的路线对应图;在图14内表示通话时的路线对应图。
下面说明子机以及与其相连接的终端设备能互相识别对方的无线通信终端系统。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下列结构:在上述图5所示的系统中,4#传真机具有特定的功能,从1#子机可以识别4#传真机。
图15是表示图2所示1#子机的终端控制部R2的内部结构例的方框图。
子机主体R1连接模拟接收线路(以下简称RXA)131、模拟发送线路(以下简称TXA)132、数字接收线路(以下简称RXD)141、以及数字发送线路(以下简称TXD)142。RXA131、TXA132通过子机主体R1在0#母机和4#传真机之间发送和接收声音信号;RXD141、TXD142通过子机主体R1在0#母机和控制部143之间用数字信号收发各种指示。控制部143和RXA131通过音频生成部134进行连接;控制部143和TXA132通过DTMF检测部133进行连接。另外,RXA131、TXA132通过2线-4线转换电路135连接到与4#传真机的连接端子L11、L12上。
参考符号L11表示为连接1#子机和4#传真机所用的连接端子的接收侧端子;参考符号L12表示上述连接端子的发送侧端子。接收侧端子L11连接到继电器RR的公用接点上;发送侧端2L12连接到摘机检测部136和继电器RT的公用接点上。继电器RR和RT的一边的端子均连接到上述2线-4线转换电路135上;继电器RR和RT的另一边的端子均连接到CI发生部137上。
DTMF检测部133检测出4#传真机向TXA132发送的900Hz的音和DTMF音,并进行译码,作为DTMF检测信号SO加到控制部143内。再者,声音生成部134在从控制部143给出控制信号的情况下,生成与传真网络接收相对应的1300Hz的声音、900Hz的模拟声音、或者正在通话的忙音(BT),并向RXA132输出。
控制信号从上述控制部143加到CI发生部137内。当CI信号到达0#母机时,若从0#母机通过无线部R1向控制部143发出此旨意的指示,则从控制部143向CI发生部137发出上述控制信号与此相对应,由CI发生部137发生16Hz的呼叫信号(CI),并且同时由控制部143控制上述2个继电器RR、RT,使CI发生部137与接收侧端子L11和发送侧端子L12相连接。所以,这时由CI发生部137发生的16Hz的呼叫信号(CI)被发送到4#传真机内。
另外,摘机检测部136,在4#传真机为摘机状态时,即检测4#传真机使用线路进行通信的状态,输出摘机信号OH,送入控制部143内。换言之,在4#传真机为挂机状态时,即检测出4#传真机未使用线路的状态时,摘机检测部136不输出摘机信号OH。
图16是采用本发明的通信终端系统的终端设备连接状态确认动作的第1实施形态说明图。在图16中参考符号1#表示子机转接器、105表示4#传真机等终端设备,R1表示子机主体,143表示控制部。这和上述图15是一样的。但由1#子机内的子机主体R1和控制部143以外的部分构成的模拟交换功能以模拟交换部150表示。
在该第1实施形态中,按一定时间间隔从终端设备105向1#子机发送允许连接信号,这样,可随时确认终端设备105具有特定功能。
首先,在如图16(a)所示的终端设备105的等待状态下,即若终端设备105是传真机,则是在既未发送也未接收的状态下,终端设备105处于挂机状态,所以,从摘机检测部136输出摘机检测信号OH,向控制部143内输入。
这样,从摘机检测部136输出摘机检测信号OH,因而,在由控制部143检测终端设备105的等待状态的状态下,终端设备105如图16(b)所示,按照一定时间T 1间隔向1#子机发送900Hz的模拟音作为请求允许连接的信号S1。从该终端设备105发送的900Hz模拟音、即请求允许连接的信号S1,从接收侧端子L11向1#子机输入,被模拟交换部150检测出来。具体来说,请求允许连接的信号S1通过摘机检测部136、继电器RT、2线-4线转换电路135,由DTMF检测部133检测出来,从DTMF检测部133向控制部143传送表示已检测出了900Hz模拟音的DTMF检测信号S0。
控制部143,仅仅在从该DTMF检测部133中按上述时间T1间隔发出DTMF检测信号S0的情况下,才认为终端设备105具有特定功能,允许终端设备105发送和接收。具体来说,若从DTMF检测部133发出DTMF检测信号S0,则控制部143从这时起在时间T1的期间内,允许终端设备105发送和接收。但是,即使经过了比时间T1更长的时间T2时仍没有从DTMF检测部133发出DTMF检测信号S0的情况下,控制部143从这时开始在时间T1的期间内禁止终端设备105发送和接收。
通过由控制部143进行以上处理,在1#子机侧可以识别出终端设备105是否是具有特定功能的设备。
图17是采用本发明的通信终端系统的终端设备连接状态确认动作的第2实施形态的说明图。并且,在图17中,各参考符号与上述图16相同。
在该第2实施形态中,当1#子机电源接通时,实质上是在1#子机被设置时,从1#子机向终端设备105发送终端确认信号,这样可以确认终端设备105是否具有特定功能。
首先,如图17(a)所示,当1#子机接通电源时,如果检测出终端设备105的摘机状态,则终端设备105是等待状态。这一情况和第1实施形态相同,可由1#子机的控制部143检测出来。
在这种一#子机刚接通电源后的终端设备105的等待状态下,控制部143如图17(b)所示,向终端设备105发出900Hz的模拟音作为终端确认信号S2。具体来说,在控制部143刚接通电源后进行初期设定之后向声音生成部134发出控制信号,于是发出900Hz的模拟音。从该声音生成部134发出的900Hz模拟音、即终端确认信号S2经过RXA131、2线-4线转换电路135和继电器RR,从接收侧端子L1传输到终端设备105内。并且,来自该1#子机的终端确认信号S2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发送,或持续发送到直流电路接通为止。
终端设备105在检测出上述900Hz的模拟音、即终端确认信号S2时,如图17(c)所示,发送4位的DTMF音作为预定的应答信号S3。但是,该图17(c)所示的例中表示在直流电路接通后从终端设备105发出的DTMF音的状态。然后,终端设备105断开直流电路。从该终端设备105发出的4位的DTMF音即应答信号S3,从接收侧端子L12输入到子机内,被模拟交换部150检测出来。具体来说,请求允许连接的信号S1通过摘机检测部136,继电器RT、2线~4线转换电路135,被DTMF检测部133检测出来,进行译码,该数值从DTMF检测部133向控制部143被作为DTMF检测信号S0进行传送。
终端设备105的控制部143,如果该DTMF检测信号S0所表示的数值与规定数值相一致,那么,认为终端设备105具有特定功能,在此之后允许终端设备105发送和接收。但是,如果DTMF检测信号S0所表示的数据与规定数值不一致,那么,即使在规定时间经过时仍未能从DTMF检测部133发送DTMF检测信号S0的情况下,和上述情况一样,多次反复发送终端确认信号S2。这样,在反复发送终端确认信号S2的过程中,如果从终端设备105接收到规定的DTMF音,那么,1#子机处于允许终端设备105发送和接收的状态。但是,如果即使接规定次数反复发送终端确认信号S2,仍不能从终端设备105接收到规定的DTMF音,那么,1#子机在此之后禁止终端设备105发送和接收。
再者,不言而哈,当1#子机的电源一旦被切断后再次接通时,要重复进行与上述内容相同的处理。
通过由控制部143来进行上述处理,可以在1#子机侧识别出终端设备105是否是具有特定功能的设备。
图18是在采用本发明的通信终端系统的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确认动作的第3实施形态中通过传真网络接收时的说明图。并且,在图18中各参考符号与上述图16和图17相同。
在第3实施形态中,通过所谓传真网络进行接收时,从1#子机向终端设备105发送终端确认信号,这样可以确认终端设备105。
首先,在图18(a)所示的终端设备105的等待状态下,即终端设备105是传真机,但既不发送也不接收的状态下,由于终端设备105是挂机状态,所以,不从摘机检测部136输入摘机检测信号OH。
这样,不输出摘机检测信号OH,1#子机检测出终端设备105的等待状态,在此状态下,当从传真网络呼叫图5所示的0#母机(1300Hz音的呼叫)时,利用无线通信将此旨意通知1#子机。因为对控制部143来说已有传真网络呼叫,这一情况是从子机主体R1通过RXD141用代码信号通知的,所以,如图18(b)所示,向终端设备105发送900Hz的模拟音作为终端确认信号S2。具体来说,如果0#母机检测出1300Hz的传真网络呼叫,向1#子机进行无线发送,那么,控制部143就向声音生成部134输送控制信号,使其发出900Hz的模拟音。从该声音生成部134发出的900Hz的模拟音、即终端确认信号S2经过RXA131、2线~4线转换电路135和继电器RR从接收侧端子L11送到终端设备105。
终端设备105若检测出上述900Hz的模拟音、即终端确认信号S2,则进行按叉簧(hooking:挂钩)动作。因为这样就可以如图18(C)所示,由1#子机的摘机检测部136检测出终端设备105的摘机,所以,输出摘机检测信号OH,加到控制部143。这样,摘机检测部136检测出终端设备105的摘机状态,输出摘机信号OH,于是控制部143判断出终端设备105具有特定功能,换言之能适应该系统。
终端设备105能适应于本系统一事被确认后,下面进行通常的网络接收处理。也就是说,如图18(d)所示,控制部143把控制信号加到声音生成部134内,使其发出1300Hz的音,以此来呼叫终端设备105。若接收该1300Hz音,则终端设备105如图18(e)所示,接通直流电路,进行线路连接。这样一来,因为摘机检测部136检测出终端设备105的摘机状态,输出摘机信号OH,加到控制部143上,所以,控制部143检测出:终端设备105接通直流电路,进入接收状态,通过TXD142向无线部(子机主体)130发送表示接收的“通话”代码CI,同时也停止向终端设备105发送1300Hz音。并且,从子机主体R1向0#母机发出旨在说明已收到信息的通知。
然后,如图18(f)所示,进行传真通信,终端设备105进入传真接收状态。不久,传真通信即告结束,于是如图18(g)所示,终端设备105把直流电路断开,当该终端设备105使直流电路断开时,摘机检测部136检测出终端设备105的挂机状态,停止向控制部143输出摘机信号OH,所以,控制部143判断出传真通信已经结束,通过TXD142向无线部(子机主体)R1发送“切断”代码C2。并且,从无线部R1向0#母机发出通知,旨在说明线路已切断。
通过由控制部143进行上述处理,只有在终端设备105是具有特定功能的装置时,才能通过传真网络来接收传真。
图19是在采用本发明的通信终端系统的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确认动作的第3实施形态中,出现一般呼叫(C1呼叫)时的说明图。并且,在图5中各参考符号与上述图16、图17和图18是相同的。
在该例中,通过一般线路呼叫时从1#子机向终端设备105发出终端确认信号,以此来确认终端设备105。
首先,在图19(a)所示的终端设备105的等待状态下即终端设备105是传真机,既不发送也不接收的状态下,因为终端设备105是挂机状态,所以,不能从摘机检测部136输出摘机检测信号OH。
这样,不能输出摘机检测信号OH,使1#子机检测出终端设备105的等待状态,在此状态下,当图5所示的0#母机上出现从一般线路来的呼叫(C1呼叫)时(出现16Hz的呼叫时),利用无线通信将此事通知1#子机。对控制部143来说,出现C1呼叫一事是从子机主体R1经过RXD141进行通知的,所以,如图19(b)所示,向终端设备105发送900Hz的模拟音作为终端确认信号S2。具体来说,若由0#母机检测16Hz的C1呼叫,向1#子机进行无线发送,则控制部143把控制信号加到声音生成部134内,使其发出900Hz的模拟音。从该声音生成部134发出的900Hz的模拟音、即终端确认信号S2,经过RXA131、2线-4线转换电路135和继电器RR从接收侧端子L11发送到终端设备105内。
终端设备105若检测出上述900Hz的模拟音、即终端确认信号S2,则进行接叉簧动作。这样一来,如图19(c)所示,因为由1#子机的摘机检测部136来检测终端设备105的摘机,所以,输出摘机检测信号OH,加到控制部143内。这样,摘机检测部136检测终端设备105的摘机状态,输出摘机信号OH,这样,由控制部143来判断出终端设备105具有特定功能,即能适应本系统。
终端设备105能适应本系统一事被确认后,下面进行通常的C1呼叫处理。也就是说,如图19(d)所示,控制部143输出控制信号,把两个继电器RR、RT切换到CI发生部137侧,然后,把控制信号加到CI发生部137内,使其发出16Hz的呼叫信号(CI),以此来呼叫终端设备105。当接收到该16Hz的呼叫信号(CI)时,终端设备105如图19(e)所示,接通直流电路,进行线路连接。这样一来,摘机检测部136检测出终端设备105的摘机状态,输出摘机信号OH,加到控制部143内,所以,控制部143使两个继电器RR、RT返回到通常的状态(接收侧端子L11、发送侧端子L12、RXA131、TXA132已连接的状态)。同时,若控制部143检测出终端设备105使直流电路接通,进入呼叫状态,则通过TXD142向子机主体R1发出表示呼叫的“通话”代码CI,同时也停止向终端设备105发送16Hz的呼叫信号(CI)。并且,从子机主体R1向0#母机发出通知,旨在说明已呼叫。
然后,如图19(f)所示,进行传真通信或通话,终端设备105进入通话状态。不久,通话结束时,如图19(g)所示,终端设备105使直流电路断开。当该终端设备105使直流电路断开时,摘机检测部136检测出终端设备105的挂机状态,停止向控制部143输出摘机信号OH,所以,控制部143判断出通话已结束,通过TXD142向子机主体R1发送“切断”代码C2。从子机主体R1向0#母机发出通知,旨在说明线已切断。
通过由控制部143进行上述处理,仅在终端设备105是具有特定功能的设备的情况下,才能通过一般线路来接收传真或通话。
另外,声音生成部134所生成的模拟音频率是900Hz,但是,不言而喻,这仅是一例,也可以是其他频率。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施形态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1)由于在用无线线路进行连接的0#母机和1#子机之间,用数字信号交换数据,所以,与模拟信号时相比,不易受噪音和载波失真等影响,在使图像数据实现图像化时能保证图像质量良好。
(2)传真机本身,即使不装无线接口也能由1#子机来完成该接口的作用。所以,如上所述,当安装多台4#(或5#)传真机时,只要有一台子机,即可将其用作转接器,可以用相同的传真号码进行传真通信。并且,因为传真机本身不安装无线接口,所以可减轻传真机重量并降低其价格。
(3)当从0#母机向1#子机输出无振鸣音传真接收用的指令时,在1#子机内部由CPU32模拟生成1300Hz的呼叫信号,向4#(或5#)传真机内输出。所以,即使传真网络以外的呼叫信号,也能对该呼叫信号模拟地分配1300Hz的呼叫信号,如果向4#(或5#)传真机内输出,那么,4#(或5#)传真机可以识别出是采用传真网络的无振鸣音接收呼叫。所以,采用传真网络以外的呼叫信号可以进行无振鸣音呼叫。
(4)当选择通常的振鸣音呼叫方法时,通过1#子机向4#(或5#)传真机模拟输出16Hz的呼叫信号即可,无振鸣音呼叫也可任意设定振鸣音呼叫。
(5)来自交换机Y的呼叫信号并不直接传送到1#子机内,而是由O#母机进行检测。因此,1#子机没有第1、第2呼叫信号检测电路13、14和DTMF检测电路15等检测电路以及拨号处理电路11。因此,1#子机结构很简单,体积不大便于搬运。
(6)因为O#母机具有拨号处理电路11,所以,即使拨号线路,即使与1#子机相连接的传真机等终端设备没有拨号处理电路,也能使用。
并且,本发明除采用上述实施形态外,也可以更改为下列实施形态。
(1)有线线路,除作为模拟线路网的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外,还可以使用数字线路网的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线路,通过ISDN接口把O#母机的信道编码/译码器4连接到ISDN线路上。这样可以达到32千比特/秒的数据传输速度。
(2)通信终端设备,除使用传真机外,还可使用具有通信功能的个人计算机和打印机。这样,不仅可以进行图像数据通信,而且也可以进行图像等的二进制数据通信。
(3)来自上述传真网络的无振鸣音接收用的呼叫信号是1300Hz,但是,当然也可以是其他频率。
(4)上述实施形态在1#子机内部的CPU32中,模拟地生成作为模拟呼叫信号的1300Hz或16Hz的呼叫信号,使其从模拟交换电路31向4#(或5#)传真机输出。但是,也可以另外设置振荡电路,把模拟呼叫信号从该振荡电路向模拟交换电路31内输出。也可以在模拟交换电路内安装振荡电路。
另外,根据以上实施形态而掌握的其他技术思想以及其效果等一并叙述如下。
(a)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用子机,其中所具有的上述模拟呼叫信号输出装置,根据从权利要求3的指令输出装置中输出的指令,向上述通信终端设备输出无振鸣音接收用的模拟呼叫信号。采用这种结构,可以获得与权利要求3相同的效果。
(b)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用的母机,它具有权利要求3的指令输出装置,根据从该指令输出装置中输出的指令,向上述通信终端设备中输出无振鸣音接收用的模拟呼叫信号。采用这种结构,可以获得与权利要求3相同的效果。
(c)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拨号处理电路和无振鸣音接收用检测电路被布置在母机侧。采用这种结构,使子机结构非常简单。
(d)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子机具有监视装置,用于监视通信终端设备的断开、接通状态。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可以获得以下良好效果:
根据所述的发明,由于在母机和子机之间用数字信号来交换数据,所以,与模拟信号时相比,不易受噪音和载波失真等影响,在使图形数据实现图像化时能确保图像质量。
根据所述的发明,由于子机具有模拟交换装置,所以,子机和通信终端设备拆卸方便,与电话线路相连接的现有通信终端设备限容易作为无线终端使用。
根据所述的发明,因为从交换机进行无振鸣音呼叫时,子机以无振鸣音方式呼叫通信终端,所以不会突然出现响铃声音。
根据所述的发明,从通信终端设备向子机按规定时间间隔发送规定的信号,只有在对此信号作出响应,检测出从通信终端设备发出规定信号的情况下,才允许通信终端设备进行收发,因此,子机能识别出通信终端设备是否具有与系统相适应的特定功能。所以,子机可以利用通信终端设备所具有的特定功能。
根据所述的发明,只有在通信终端设备为响应子机本身起动时所发送的规定信号,而发出规定的音频信号的情况下,才允许通信终端设备进行发送,因此,子机能识别出通信终端设备是否具有适应本系统的特定功能。所以,子机可以利用通信终端设备所具有的特定功能。
根据所述的发明,只有在子机响应来自母机的接收呼叫而发出模拟呼叫信号,而通信终端设备响应该模拟呼叫信号而发出规定的音频信号的情况下,才允许通信终端设备进行发送。因此,子机能识别出通信终端设备是否具有适应本系统的特定功能。所以,子机可以利用通信终端设备所具有的特定功能。

Claims (6)

1、一种无线通信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有线线路相连接的母机,
用无线线路与上述母机相连接的子机、以及
直接与上述子机相连接的通信终端设备,
在上述母机和上述子机之间用数字信号来传输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子机具有模拟交换装置,可以从上述通信终端设备上拆卸下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母机具有:
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通过上述有线线路传来的呼叫信号及其种类;以及
指令输出装置,用于根据上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来向上述子机输出表示上述呼叫信号种类的指令,
上述子机根据从上述母机中接收到的上述指令,在上述模拟交换电路中向上述通信终端设备输出按上述指令确定种类的模拟呼叫信号。
4、一种无线通信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有线线路相连接的母机,
用无线线路与上述母机相连接的子机、以及
直接与上述子机相连接的通信终端设备,
上述通信终端设备按规定时间间隔向上述子机发送规定信号,只有在上述子机检测出了从上述通信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述规定信号的情况下,才允许上述通信终端设备发送和接收。
5、一种无线通信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有线线路相连接的母机,
用无线线路与上述母机相连接的子机、以及
直接与上述子机相连接的通信终端设备,
上述子机在本身起动时向上述通信终端设备发送规定的信号,只有在上述通信终端设备响应上述规定信号,发送出一定的音频信号的情况下,才允许上述通信终端设备进行发送和接收。
6、一种无线通信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有线线路相连接的母机,
用无线线路与上述母机相连接的子机、以及
直接与上述子机相连接的通信终端设备,
上述子机,响应来自上述母机的接收呼叫,向上述通信终端设备发送模拟呼叫信号,只有在上述通信终端设备响应上述模拟呼叫信号,发出一定音频信号的情况下,才允许上述通信终端设备发送和接收。
CNB971221758A 1996-11-26 1997-11-26 无线通信终端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833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8315108A JPH10164247A (ja) 1996-11-26 1996-11-26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315108/1996 1996-11-26
JP344131/96 1996-12-24
JP344131/1996 1996-12-24
JP8344131A JPH10190871A (ja) 1996-12-24 1996-12-24 通信端末システム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066645A Division CN1527492A (zh) 1996-11-26 1997-11-26 无线通信终端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7099A true CN1187099A (zh) 1998-07-08
CN1168336C CN1168336C (zh) 2004-09-22

Family

ID=2656818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066645A Pending CN1527492A (zh) 1996-11-26 1997-11-26 无线通信终端系统
CNB9712217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8336C (zh) 1996-11-26 1997-11-26 无线通信终端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066645A Pending CN1527492A (zh) 1996-11-26 1997-11-26 无线通信终端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0844774A3 (zh)
KR (1) KR100372397B1 (zh)
CN (2) CN1527492A (zh)
HK (1) HK1015104A1 (zh)
TW (1) TW34492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0662A (zh) * 2012-03-09 2014-11-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多跳通信系统、子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0360B (zh) * 2016-08-31 2021-11-05 广州先尚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的监听传真线路并录制音频的系统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94558A (ja) * 1989-09-06 1991-04-19 Sharp Corp コードレス電話機を利用した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US5426511A (en) * 1990-09-14 1995-06-2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acsimile system with base unit connected to wire network and in communication with multiple extensions sets by wire or radio transmission
DE69323384T2 (de) * 1992-10-21 1999-09-09 Hitachi Ltd Faksimilesystem mit schnurlosen Untereinheiten
DE19514194A1 (de) * 1995-04-15 1996-10-17 Grundig Emv Schnurloses Faksimilegerät
DE19514713C2 (de) * 1995-04-21 1998-11-26 Grundig Ag Kennungsaustausch bei einem schnurlosen Faksimilegerä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0662A (zh) * 2012-03-09 2014-11-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多跳通信系统、子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844774A3 (en) 2003-05-14
KR19980042800A (ko) 1998-08-17
KR100372397B1 (ko) 2003-05-17
EP0844774A2 (en) 1998-05-27
CN1527492A (zh) 2004-09-08
HK1015104A1 (en) 1999-10-08
CN1168336C (zh) 2004-09-22
TW344923B (en) 1998-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489C (zh) 移动式电话机及移动式无线通信装置
CN1154381C (zh) 无线通信装置、系统及方法
US5263078A (en) Mobile facsim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off-hooking a facsimile device
CN1288578C (zh) 用于通知用户图像数据已被传送的数据传送/接收系统
CN1345506A (zh) 用于多个音频辅助设备的便携式电信设备
CN1136752A (zh)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CN1132454A (zh) 通信系统
CN1450784A (zh) 电话通信设备
CN1073783C (zh) 将利用单一频率同时收发方式的无线电话系统与电话通信系统连接的通信系统
CN101047602A (zh) 计算机网络软件电话与室内电话系统的通信装置及方法
CN1112758A (zh) 传真机
CN1168336C (zh) 无线通信终端系统
CN1181674A (zh) 包括信息处理终端和数据通信设备的数据通信系统
CN1236254A (zh) 电话设备
CN1166118A (zh) 用于远程通信服务的无线访问系统
US6463129B1 (en) Call screening method of a facsimile system having a stationary main unit connected to a telephone network and a cordless portable unit
CN1177887A (zh) 消息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212557A (zh) 用语音指令提供数据处理装置的电话业务的通讯支持系统
CN1212556A (zh) 用数据处理装置的远程控制提供电话业务的通信支援系统
CN1254982C (zh) 无线本地环路系统的固定用户单元及其呼叫始发控制方法
CN1247008C (zh) 通信设备
CN2768344Y (zh) 电话设备和其无绳听筒
US2008019230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csimile Transmission
CN1355645A (zh) 通过互联网进行通讯的方法及装置
CN1153487C (zh) 通信网络中信号交换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922

Termination date: 20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