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68344Y - 电话设备和其无绳听筒 - Google Patents

电话设备和其无绳听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768344Y
CN2768344Y CNU2004200740972U CN200420074097U CN2768344Y CN 2768344 Y CN2768344 Y CN 2768344Y CN U2004200740972 U CNU2004200740972 U CN U2004200740972U CN 200420074097 U CN200420074097 U CN 200420074097U CN 2768344 Y CN2768344 Y CN 276834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dless headset
main device
cordless
extension set
head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42007409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右近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76834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76834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H04M1/72502Cordless telephones with one base station connected to a single line
    • H04M1/72505Radio link set-up procedures
    • H04M1/72513On hold, intercom or transfer communication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ub-Exchange Stations And Push- Button Telepho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一主装置和多个无绳听筒的电话设备,所述无绳听筒能执行由所述主装置中继的分机通信。这种电话设备包括:线路保持系统,其保持所述主装置和所述外部装置间的连接;分机通信检测系统,当关于所述外部装置的通信被保持时,其检测所述分机通信的开始;定时器,其测量从所述分机通信开始后经过的时间段;以及通知系统,当所述定时器测得的时间段超出一预定时间段时,使得执行分机通信的至少一个所述无绳听筒执行一通知操作。

Description

电话设备和其无绳听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括主电话和无绳听筒的电话设备,尤其涉及其中可实行分机通信(即无绳听筒间的通信)的电话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具有分机电话通信功能的电话设备。通过主电话在无绳听筒间实行分机通信。例如,通过使用收发功能来实现分机通信。在使用收发功能的分机通信中,当无绳听筒之一工作在发送模式时,其它无绳听筒工作在接收模式。发送模式和接收模式通过无绳听筒处的操作而切换,从而实现双向(交替的)通信。在这样的电话设备中,当接收到外线呼叫且该呼叫从一个无绳听筒被传送到另一个时,暂时保持外线呼叫,并且可以在无绳听筒间作出分机通信。
在常规的电话设备中,当外线呼叫的保持状态继续了一预定时段时,被保持的呼叫被强制连到无绳听筒之一,或者外线呼叫被强制切断。
当外线呼叫被强制连到无绳听筒之一时,无绳听筒的用户感觉到线路被突然连到外线呼叫。在这一情况下,用户会迷惑,因为他/她没有认识到未完成的呼叫是外线呼叫还是分机呼叫。当外线呼叫被强制切断时,外线呼叫的呼叫者应再次作出呼叫,这会令呼叫者不愉快。
日本专利号2590104公开了即使当分机呼叫持续相对长时段时也能保持外线呼叫的保持状态的电话设备。在该电话设备中,为了使外线呼叫的保持状态保持一长段时间,通过用于维持保持状态的电源通路来执行自维持操作,从而即使在分机呼叫持续相对长时间时也能维持保留状态。
按照上述专利中公开的电话设备,当分机通信持续相对长时间时,外线呼叫的呼叫者会等待一段长时间,也会有不愉快的感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上述电话设备中,即使分机通信持续相对长时间,也能防止外线呼叫的保持状态持续时间过长。
按照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具有一主装置和多个无绳听筒的电话设备,主装置可以通过电话线与外部装置连接,多个无绳听筒被配置成能够实行由主装置中继的分机通信。这一电话设备还包括:一线路保持系统,该系统保持主装置和外部装置间的连接;一分机通信检测系统,当保持关于外部装置的通信时,其检测分机通信的开始;定时器,其检测从分机通信开始后经过的时间段;以及一通知系统,当定时器测得的时间段超出一预定时间段时,其使执行分机通信的至少一个无绳听筒执行通知操作。
任选地,可以向主装置提供分机通信检测系统和定时器,主装置可包括一指示系统,该系统在由定时器测得的时间段超出所述预定时间段时,指示至少一个无绳听筒执行分机通信。
在该情况下,每个无绳听筒可被配置成在它接收到由来自主装置的指令系统发布的指令时执行通知操作。
或者,可以向每一个无绳手机提供分机通信检测系统和定时器。在该情况下,当定时器测得的时间段超出所述预定时间段时,通知系统可以使每一个无绳听筒执行所述通知操作。
在一特定配置中,可以配置每一个无绳听筒,使得执行以下两种通信之一:与当前被保持的外部装置连接的通信、以及在执行通知操作后目前保持的分机通信。
任选地,每一个无绳听筒装备有一显示系统,该显示系统能显示字母和图形,并且可以把与外部装置的通信和分机通信限制在显示系统上作为可选择的项目。
进一步任选的是,主装置可包括:设置系统,该系统在主装置既没接收到与外部装置的通信又没接收到来自已执行通知操作的无绳听筒的分机通信时,把电话设备设置为适合存储来自外部装置的到来消息的状态下;以及切断系统,当保持来自外部装置的到来消息的状态已经被维持了一预定存储时段时,切断主装置和外部装置间的连接。
仍然任选的是,可以向每一个无绳听筒提供检测系统和定时器,多个无绳听筒的每一个可被配置成向主装置发送一切断信号,所述切断信号在定时器测得的所经过时间段超出所述预定时间段时请求断开与外部装置的连接。而且,主装置可被配置成向已发送切断信号的无绳听筒发送一重连信号,该信号是响应于切断信号而输出的,当无绳听筒从主装置接收重连信号时,通知系统可以使已接收到重连信号的无绳听筒执行通知操作。
而且,电话设备可包括:设置系统,该系统在不能与已向主装置发送切断信号的无绳听筒建立连接时,把电话设备设置在用于存储来自外部装置的到来消息的状态下;以及切断系统,当用于存储来自外部装置的到来消息的状态已经被维持了一预定存储时段时,用于切断主装置和外部装置间的连接。
在一特定情况下,分机通信检测系统可被配置成当检测到在无绳听筒内实行用于执行分机通信的操作时,开始分机通信。
任选的是,可以配置无绳听筒,使得通过在发送状态和接收状态间交替切换无绳听筒的操作状态而执行无绳听筒间的通信。而且,分机通信检测机制可包括一等待状态检测系统,其检测代表未选择发送状态和接收状态时的待命状态。当在等待状态检测系统已检测到所述待命状态后选择发送状态或接收状态时,会重置定时器,使得测量时段被清除,定时器被设为初始值。
电话设备还可包括一切换系统,它能在其中执行通知操作的第一模式和其中不执行通知操作的第二模式间切换操作模式。
进一步任选的是,每一个无绳听筒可包括一声音输出系统,通知系统通过经过声音输出系统输出声音,从而执行通知操作。
在该情况下,通过用于通知的声音输出系统输出的声音会与通过声音输出系统输出的振铃音不同。
任选地或备择地,每一个无绳听筒可包括一光照系统,所述通知系统通过起动照明系统而执行通知操作。
任选地或备择地,每一个无绳听筒可包括一显示系统,所述通知系统通过在显示系统上显示一预定消息而执行通知操作。
进一步任选的是,每一个无绳听筒可包括:用于通知的声音输出系统,所述声音输出系统的输出音量是可调的;还包括用于通知的光照系统,所述声音输出系统和所述光照系统之一可供选择用于通知。根据该配置,当选择声音输出系统用于通知且输出音量被设为其最小值时,声音输出系统不用于通知,而光照系统用于通知。
按照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为具有主装置和多个无绳听筒的电话设备提供了一个无绳听筒,所述主装置可以通过电话线与外部装置连接,至少两个无绳听筒能通过主装置的中继而执行其间的分机通信。无绳听筒可包括:分机通信检测系统,当主装置和外部装置间的连接被保持时,其检测分机通信的开始;定时器,其测量从分机通信开始后经过的时间段;以及通知系统,当定时器测得的时间段超出一预定时间段时,其执行通知操作。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程序产品,所述指令控制一具有主装置和至少两个无绳听筒的电话设备,所述主装置可通过电话线与外部装置连接,所述至少两个无绳听筒能够通过主装置执行分机通信。所述指令使电话设备包括以下部件的功能:线路保持系统,其保持主装置和外部装置间的连接;分机通信检测系统,当关于外部装置的连接被保持时,其检测分机通信的开始;定时器,其测量从分机通信开始后经过的时间段;以及通知系统,当定时器测得的时间段超出一预定时间段时,其使执行分机通信的至少一个无绳听筒执行通知操作。
任选的是,所述指令会使主装置具有分机通信检测系统和定时器的功能,所述主装置可包括一指示系统,该指示系统在定时器测得的时间段超出所述预定时间段时,指示至少一个无绳听筒执行分机通信。
或者或任选地,所述指令会使每一个无绳听筒具有分机通信检测系统和定时器的功能,而且,当定时器测得的时间段超出所述预定时间段时,通知系统使每一个无绳听筒执行通知操作。
附图简述
图1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包括主装置和无绳听筒的电话设备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话设备的框图;
图3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说明了由图1所示的主装置的CPU执行的主装置端连接监视过程的流程图;
图4A和4B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说明了由图1所示的无绳听筒的CPU执行的无绳听筒端连接监视过程的流程图;
图5示出说明了由无绳听筒的CPU执行的超时过程的流程图;
图6示出说明了由无绳听筒的CPU执行的通知过程的流程图;
图7示出说明了由主装置的CPU执行的重连过程的流程图;
图8示出说明了由无绳听筒的CPU执行的重连过程的流程图;
图9示出说明了由无绳听筒的CPU执行的超时通知过程的流程图;
图10示出说明了按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由主装置的CPU执行的主装置端连接监视过程的流程图;
图11A和11B示出说明了按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由无绳听筒的CPU执行的无绳听筒端连接监视过程的流程图;以及
图12示出说明了按照实施例的修改、由无绳听筒的CPU执行的超时通知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将描述按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话设备。
图1示出电话设备1的透视图,所述电话设备1包括主装置1a和无绳听筒1b和1c,它们能执行其间的无线通信。
主装置1a是一MFD(多功能设备),它有使用电话线26的电话、传真和邮件功能。而且,配置主装置1a,以便能存储通过电话线26从外线装置(下文将称为外线装置)接收到的语音信息,并且使所存储的消息能在主装置或无绳听筒的用户请求后输出。
在主装置1a的主体2的侧面部分,提供了一听筒3(有线听筒)。当不进行电话通信时,听筒3被放在钩子(未示出)上。当使用听筒3进行电话通信时,从钩子上提起听筒3。前一状态将称为挂机状态,后一状态将称为摘机状态。
在主体2的前端部分,提供了一操作面板4。操作面板4有多个按键,包括用于输入数字和字符的输入键、以及用于输入操作指令的指令输入键。在操作面板4的左手侧部分,提供了保持键4a和分机键4c,它们是指令输入键。保持键4a用于保持外部呼叫(即把主装置1a和外线装置间的连接设为保持状态)。分机键4c用于执行关于无绳听筒1b和1c之一的通信。在操作面板4的中心区域,提供了一LCD(液晶设备)5。LCD 5显示了:使用指令输入键和十个按键4b的操作的操作状态和向导、主装置1a所执行的操作、主装置1a或无绳听筒1b或1c以及通过电话线26连接的外部装置之间的通信状态。提供了一触摸面板来覆盖LCD 5的图像显示屏。
在操作面板4和LCD 5后侧,形成一原件入口6。用于传真传输的原件被插入原件入口6,其图像表面朝下。在扫描了原件(即读取原件图像)后,从操作面板4下面提供的原件出口7排出原件。在原件入口6后面有一记录纸保持器安装部分9,能以堆栈方式保持多张记录纸的记录纸保持器10可拆卸地附着于记录纸保持器安装部分9。从记录纸保持器10提供的并且用于打印的记录纸从原件出口7下面提供的记录纸出口8排出。
主体2包含天线18(见图2),其用于把各个信号和数据发送到无绳听筒1b和1c,或从无绳听筒1b和1c接收各个信号和数据。这样,主装置1a通过天线18与无绳听筒1b和1c相连,并且为了主装置1a和无绳听筒1b和1c间的数据通信使用电磁波。应该注意的是,所述配置仅仅是一个例子,主装置1a与无绳听筒1b和1c间的通信可以使用诸如电缆等其它装置来建立。
每一个无绳听筒1b和1c都是装备有天线33(见图2)的通信设备,所述无绳听筒1b和1c通过天线18与主装置相连。每一个无绳听筒1b和1c都装备有操作面板37和LCD 38。如图1所示,在操作面板37的中心部分,提供了用于输入数字和字符的十个按键37a。在十个按键37a上面是:用于连到电话线26的外线键44、用于在发送模式和接收模式间切换分机通信模式的呼叫模式切换键45、以及用于终止分机通信或者与电话线26的连接(即与外部装置的连接)的切断键46。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分机通信通过收发机通信来实现,并且通过操作呼叫模式切换键45来切换发送状态和接收状态。
在十个按键37a下面,提供了左光标键60和右光标键61、分机键62和保持键63。左光标键60和右光标键61用于调节超时通知声音的音量,这在下面会描述。分机键62用于开始分机通信。保持键63用于保持与外部装置的连接。LCD 38显示了为每一个无绳听筒1b和1c提供的各个键的操作状态、操作向导、关于主装置1a的连接状态以及通过电话线26连接的外部装置的连接状态。
在每一个无绳听筒1b和1c的外壳较低位置处,提供了一把用户语音转换成电信号的麦克风35。在每一个无绳听筒1b(1c)的外壳较高位置处,提供了一把电信号转换成可听声音的扬声器36。通过使用麦克风35和扬声器36,可以通过电话线26在无绳听筒1b和1c间、在无绳听筒1b或1c以及主装置1a间、以及在无绳听筒1b或1c以及外部装置间实行音频通信。
每一个无绳听筒1b和1c都被可拆卸地放在充电底座50上。充电底座连到未示出的外部电源,从外部电源提供的功率被提供给放在充电底座50上的无绳听筒1b(1c)。
特别是,当无绳听筒1b(1c)位于充电底座50上时,连接器49(见图2)电学上连接到充电底座50。当无绳听筒1b(1c)电学上连到充电底座50时,它被设为挂机状态。当从充电底座50提起无绳听筒1b(1c)时(即连接器49电气上从充电底座50断开),无绳听筒1b(1c)被设为摘机状态。也就是,当从充电底座50提起无绳听筒1b(1c)时,闭合电话线。
图2示出主装置1a以及无绳听筒1b和1c的框图。由于无绳听筒1b和c具有相同的配置,因此图2中仅示出无绳听筒1b的配置。
主装置1a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11、ROM(只读存储器)12、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3、音频LSI 17、NCU(网络控制单元)19、接口51、调制解调器20、缓冲器21、扫描仪22、译码单元23、编码单元24、打印机25、操作面板4、LCD 5和放大器27,它们通过总线29互连。
NCU 19用于电话线控制,主装置1a通过NCU 19连到电话线。NCU 19接收一呼叫信号和从电话交换板发送的各种其它信号,并且向电话交换板发送一拨号信号,以便按照操作面板4或37上的输入键的操作来作出呼叫。NCU 19还用于在关闭合电话线路时允许包括模拟音频信号的发送/接收在内的数据通信。主装置1a的听筒3直接连到NCU 19。
CPU 11按照通过NCU 19发送/接收的信号控制与总线29相连的每个单元,以执行数据通信(即实现传真功能、电话功能等)。ROM 12是一不可重写存储器,用于存储在主装置1a内执行的控制程序。传真功能和电话功能通过ROM 12内存储的控制程序来实现。
RAM 13临时存储各种数据。RAM 13包括消息记录存储器13a和轮询监视定时器13b。消息记录存储器13a是用于存储从外部装置发送的、以及通过应答电话功能接收的到来消息的存储器。通过电话线26接收到的消息的形式为模拟音频信号,该模拟音频信号通过使用音频LSI 17被转换成数字音频信号,然后被存储在消息记录存储器13a中。当到来的消息被存储时,接收到这些消息的时间被检测,且所述消息与它们的接收时刻一起分别被存储在消息记录存储器13a中。当执行预定的取消操作时删除消息记录存储器13a中存储的消息。
轮询监视定时器13b是在主装置1a的CPU 11执行连接状态监视过程时用于监视无绳听筒1b和1c的操作状态的定时器。轮询监视定时器13b存储一值,该值在无绳听筒1b或无绳听筒1c都未被操作时在每个预定时间间隔处递增,当操作无绳听筒1b或1c之一时重置轮询监视定时器13b。
在RAM 13的预定区域中,暂时存储经解码的传真数据。然后把所存储的传真数据发送到打印机25。在打印机25在记录纸上打出传真数据后,删除在RAM 13的预定区域中存储的传真数据。传真数据一般是图像数据,其尺寸相对较大并且要求大的存储区域。由于传真数据在其被打印后被删除,因此可以有效地使用RAM 13的存储区域。
音频LSI 17把NCU 19接收到的模拟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音频信号。而且,音频LSI 17把在主装置1a内产生的数字音频信号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后者被发送到NCU 19。当重放消息记录存储器13a中存储的数字化到来消息时,音频LSI 17还用于把消息记录存储器13a中存储的数字消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被转换成模拟信号的到来消息从主装置1a的扬声器28或者无绳听筒1b或1c的扬声器36被输出。
接口51定义了用于数据通信的不同设备间的接触点,并且定义了用于电连接不同设备的电气标准。特别是,接口51用于允许到/来自每一个无绳听筒1b和1c的数据的发送/接收。从主装置1a发送到每一个无绳听筒1b和1c的信号从与接口51相连的天线18发出,而从每一个无绳听筒1b和1c发送到主装置1a的信号通过天线18被接口51接收,并被输入CPU 11。
调制解调器20执行图像数据和电子邮件数据的调制/解调。调制解调器20还用于发送/接收用于传输控制的各个过程信号。缓冲器21暂时存储发送到另一传真设备或从另一传真设备接收的已编码的传真数据、以及/或者由扫描仪22扫描的原件的图像数据。
扫描仪22用于扫描在原件入口6中插入的原件的图像。编码单元23对扫描仪22所扫描的原件的图像进行编码。解码单元24检取缓冲器21中暂时存储的传真数据,并且对经检取的数据进行解码。经解码的数据(即图像)被存储在RAM 13中,然后被打印在记录纸上,然后在记录纸上一一打印经解码的数据所表示的图像。
操作面板4使用户能执行各种操作,包括主装置1a的设置。放大器27放大音频信号,使得通过扬声器28输出振铃音、语音信息等的可听声音。
接着将描述无绳听筒1b和1c的电配置。如上所述,由于无绳听筒1b和1c具有相同的配置,因此仅将描述无绳听筒1b。
无绳听筒1b包括CPU 30、ROM 31、RAM 32、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39、接口34、操作面板37和LCD 38,它们彼此互连。
EEPROM 39是一可重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即使在电源停止后也能保持(即保持不被删除)EEPROM 39中存储的数据。提供了EEPROM 39来存储用户所修改/注册的各种数据和设置值。按照该实施例,EEPROM 39有一音量计数器39a。音量计数器39a是用于存储代表无绳听筒1b的振铃音以及通知音的音量的值,所述通知音用于通知用户:主装置1a和外部装置间的连接已经在不止一个预定时间段内被保持在保持状态。在该实施例中,振铃音和通知音是不同的音调。按照该实施例,通知音是一蜂鸣音。
当在无绳听筒1b和主装置1a间实行数据发送/接收时使用天线33。天线33连到接口34、麦克风35和扬声器36。主装置1a发出的模拟音频信号被天线33接收,然后被发送到扬声器36,而通过麦克风35输入的模拟音频信号(即用户的语音)从天线33被发出。
接口34定义了一电气规范,该规范定义了不同设备间的数据通信所使用的触点的排列。从无绳听筒1b被发送到主装置1a的各个信号通过接口34被发送到天线33。而且,从主装置1a被发送到无绳听筒1b的各个信号被天线33接收,然后通过接口34被输入到CPU 30。
无绳听筒1b通过连接器49连到充电台50。由于无绳听筒1b连到连接器49,因此外部电源的功率被提供给无绳听筒1b。所提供的功率通过连接器49施加于嵌内建的功率单元48。功率单元48带有一辅助电池,该电场可充电,且电源对辅助电池充电。因此,即使当无绳听筒1b在操作时从充电台50被提起时,也确保了到无绳听筒1b的电源供给,这是因为被充电的辅助电池向无绳听筒1b提供功率。
CPU 30保持监视连接器49关于充电台50的连接状态。当CPU 30认识到连接器49从充电台50断开时,CPU 30连到电话线26(即实现了摘机状态),而当被断开的连接器49连到充电台50时,CPU 30切断电话线26(即实现了挂机状态)。
然后将描述主装置1a和外线装置间的连接被保持的分机通信。当主装置1a和外部装置通过电话线26相连时,如果操作保持键4a,则保持主装置1a和外部装置间的连接。然后,主装置1a的用户操作分机键4c,然后操作与目标无绳听筒相对应的十个按键4b。例如,当用户试图呼叫无绳听筒1b时,用于操作十个按键4b的“1”键,而当用户试图呼叫无绳听筒1c时,用户操作十个按键4b的“2”键。在下列描述中,将解释操作“1”的情况。应该注意的是,每一个无绳听筒1b和1c还带有一分机键62,通过操作分机键62然后操作十wh按键37a的“0”键,用户可以作出到主装置1a的分机呼叫。
当从主装置1a呼叫时,在无绳听筒1b端,产生振铃音。与此同时,在LCD 38上作出指示,通知主装置1a作出了分机通信,从而无绳听筒1b的用户认识到主装置1a作出了分机通信。当用户从充电台50提起无绳听筒1b时,把无绳听筒1b引入用户能与主装置1a的用户通信的状态。
当主装置1a和无绳听筒1b间的分机通信完成时,并且当要实行无绳听筒1b和1c间的分机通信时,操作无绳听筒1b的呼叫模式切换键45以呼叫无绳听筒1c。当从无绳听筒1b呼叫时,在无绳听筒1c端,发出振铃音。与此同时,在LCD 38上作出指示,通知无绳听筒1b作出了分机呼叫,从而无绳听筒1c的用户认识到主装置1a作出了分机通信。当用户从充电台50提起无绳听筒1c时,把无绳听筒1c带入无绳听筒1b的用户能与无绳听筒1c的用户通信的状态。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收发机通信来执行无绳听筒1b和1c间的分机通信。因此,当操作呼叫模式切换键45以维持一个无绳听筒(例如1b)内的发送状态时,另一无绳听筒(例如1c)仅充当接收机,反之亦然。这样,通过操作呼叫模式切换键45,可以交替地切换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功能,从而可以在无绳听筒1b和1c间实行双向通信。
当无绳听筒1b和1c间的分机通信完成时,无绳听筒1b和1c之一的用户试图连到外线,用户操作外线键44。然后,其外线键44被操作的无绳听筒被连到外部装置,并且启用了它们之间的通信。
接着,参照图3和4,将描述用于监视如上配置的无绳听筒1b和1c的状态转移的过程。
图3示出说明主装置端连接状态监视过程的流程图,而图4A和4B示出说明无绳听筒端连接状态监视过程的流程图。
在下列描述中,将描述从外部装置作出呼叫的情况。在该例中,无绳听筒1b的用户接收该呼叫并且保留该呼叫,使无绳听筒1c的用户重放该呼叫。为此,首先在无绳听筒1b和1c间实行分机通信,其中保持了来自外部装置的呼叫。在该示例性情况下,无绳听筒1b的用户执行预定的保持操作(例如保持键的操作,用于无绳听筒1b和外线装置间的连接),向主装置1a发送一保持指令,并且保持主装置1a和外部装置间的连接。在该状态下,当无绳听筒1b的用户操作分机键62以开始与无绳听筒1c的分机通信时,开始主装置端监视过程以及无绳听筒端监视过程。
当开始主装置端监视过程时,轮询监视定时器13b开始正计数(即开始测量时间的流逝)(S10)。轮询监视定时器13b是一定时器,用于监视开始无绳听筒1b和1c间的分机通信后的时间流逝,并且在每隔预定时段流逝后正计数(即递增)RAM 13中存储的一定时器值。
当开始轮询监视定时器13b的正时数时,CPU 11确定是从无绳听筒1b还是从1c接收一指令(S11)。当CPU 11确定已经从无绳听筒1b或1c接收到一指令时(S11:是),控制继续到S12。S12后的步骤表示确定从无绳听筒1b或1c发出的命令的内容的过程,这一命令的传输在无绳听筒端监视过程中完成。下面将确定无绳听筒端监视过程。由于在无绳听筒1b和1c中执行相同的无绳听筒端监视过程,因此下面仅对在无绳听筒1b中执行的过程作出描述。
当图4A和4B所示的无绳听筒端监视过程在无绳听筒1b中执行时,无绳听筒1b的CPU 30重置一超时定时器(S40)。超时定时器是用于测量其中不操作无绳听筒1b的时间段的定时器。当操作无绳听筒1b的按键之一时,重置超时定时器,并且从零值重新开始测量。
在步骤S40中,当重置超时定时器时,CPU 30确定是否从主装置1a接收命令(S41)。当没有从主装置1a接收到命令时(S41:否),CPU 30确定来自主装置1a的电磁波是否被切断(S42)。当无绳听筒1b位于可连接范围外时,或者主装置1a和无绳听筒1b间的连接被切断时,来自主装置1a的电磁波被切断(S42:是)。在这一情况下,CPU 30不能监视主装置1a和无绳听筒1b间的连接状态,并且把无绳听筒1b设为保持状态(S43)。保持状态是其中CPU 30等待无绳听筒1b的某些操作的状态。
当CPU 30确定可以在无绳听筒1b和主装置1a间实行命令的发送/接收时(S42:是),CPU 30就确定是否执行按键操作(S44)。当存在按键操作时(S44:是),CPU 30就在检测到无绳听筒1b的操作时重置超时定时器(S45)。
在S45中重置了超时定时器后,CPU 30在以下步骤中确定操作了哪个键。在S46中,CPU 30确定是否按下切断键46。当无绳听筒1b的用户与外部装置的用户通过电话线26的电话通信完成且电话线26被切断时,一般操作切断键46。当操作切断键46时,向主装置1a发送一“结束请求命令”(S47),该命令请求终止电话通信(即切断电话线26)。
当不操作切断键时(S46:否),CPU 30确定是否按下呼叫模式切换键45(S48)。呼叫模式切换键45是用于在分机通信期间请求发送模式的一按键。当操作呼叫模式切换键45时(S48:是),向主装置1a发送一“发送正确请求命令”来请求发送状态(S49)。
当不操作呼叫模式切换键时(S48:否),CPU 30确定是按下左光标键60还是按下右光标键61(S50)。当按下左光标键60或右光标键61时(S50:是),执行一超时通知音量切换过程(下面描述)。
当既不操作左光标键60又不操作右光标键61时(S50:否),CPU 30确定是否按下外线键44(S52)。当主装置1a与外线装置间的连接通过主装置1a的操作被保持时,以及当无绳听筒1b的用户意图释放保持状态并且开始与外线装置通信时,一般操作外线键44。当操作外线键44时(S52:是),向主装置1a发送一“外线请求命令”,该命令请求与外线装置进行通信(S53)。
当执行其它按键操作时(S46:否,S48:否,S50:否,以及S52:否),由于未改变无绳听筒1b的通信状态,因此不向主装置1a发送任何命令,控制返回S41。
当无绳听筒1b的用户操作分机键62以便执行与无绳听筒1c的分机通信时,无绳听筒1b的用户保持操作呼叫模式切换键45以便继续通信。由于呼叫模式切换键45的这个操作,重置超时定时器,并且向主装置1a发送所述发送正确请求命令。
图5示出说明了超时通知音量切换过程(下文中,简称为音量切换过程)的流程图。音量切换过程用于调节在下述超时通知过程中输出的通知声音的音量。图5中的流程图由无绳听筒1b(1c)的CPU 30执行,该过程在图4A和4B所示的流程图中称为S51。
在S70中,当开始音量切换过程时,CPU 30确定所操作的按键是左光标键60还是右光标键61。左光标键60用于下调音量,而右光标键61用于上调音量。当所操作的按键是左光标键60时,控制继续到S71,其中CPU 30确定EEPROM 39中存储的音量计数器39a的值是否为零。当音量计数器39a的值不为零时(S71:否),CPU 30确定使音量计数器39a的值减一(S72)。当音量计数器39a的值为零时(S71:是),由于音量不能再下调,因此CPU 30跳过S71,图5所示的过程终止。
当操作右光标键61时,控制继续到S73,其中CPU 30确定音量计数器39a的值是否大于等于最大值。当音量计数器39a的值小于最大值时(S73:否),CPU 30使音量计数器39a的值增一(S74)。当音量计数器39a的值等于或大于最大值时(S73:是),CPU 30把最大值设置到音量计数器39a(S75)。然后,图5所示的过程终止。
在S75中,把最大值设置到音量计数器39a以便防止最大计数器39a的值被增加。
返回图4A和4B所示的无绳听筒端监视过程,当尚未操作无绳听筒1b时(S44:否),CPU 30在S54中确定超时定时器的值是否超出一预定超时值(阈值)。当超时定时器的值低于预定超时值时(S54:否),控制返回到S41。当超时定时器的值超出预定值时(S54:是),CPU 30就确定在一预定时间段内没有在无绳听筒1b内完成任何操作。在该情况下,在S55中,CPU 30向主装置1a发送一“切断命令”以便执行通知过程(S69)。这例如在以下时刻出现:当已经启动了无绳听筒1b和1c间的分机通信、但是在预定时间段内既未操作无绳听筒1b又未操作1c时(且超时定时器的值超出所述预定超时值)。
在无绳听筒端监视过程中(S40-S55),从无绳听筒1b发出一命令。在步骤S12以后的主装置端监视过程中检验所发出的命令。
回到图3所示的主装置端监视过程,当从无绳听筒1b发送的命令是“发送正确请求命令”时(S12:是),CPU 11就确定所述命令由无绳听筒1b发出还是由无绳听筒1c发出(S13)。当从无绳听筒1b发出命令时,这意味着无绳听筒1b的用户希望处于发送状态,CPU 11就向无绳听筒1b和1c两者发送用于把无绳听筒1b设为发送模式的命令(S14)。当从无绳听筒1c发出命令时,这意味着无绳听筒1c的用户希望处于发送状态,CPU 11就向无绳听筒1b和1c两者发送用于把无绳听筒1c设为发送模式的命令(S15)。于是,整个电话设备被带入分机通信模式,该模式中无绳听筒1b和1c执行音频通信的发送/接收。
当接收到的命令是“终止请求命令”时(S12:否;S20:是),无绳听筒就指令切断通过电话线26到外线装置的连接。在该情况下,CPU 11发送一“终止命令”,代表响应于“终止请求命令”而发送了重放,切断与外线终止的连接,并且把电话设备带入保持状态(S22)。
当接收到的命令是“外线请求命令”时(S20:否;S23:是),CPU 11就向已发出该命令的无绳听筒发送一“外线指示命令”,并且建立关于外线装置的连接。于是,无绳听筒与其它无绳听筒的连接被切断(S24),并且把主装置1a带入外线通信模式(S25)。应该注意的是,外线通信模式是一模式,其中在无绳听筒1b和1c之一以及外线装置间实行通信。
当接收到的命令不是“外线请求命令”时(S23:否),CPU 11就确定“切断命令”是从无绳听筒1b还是从1c接收到(S26)。当接收到的命令不是“切断命令”时(S26:否),则执行与接收到的命令相对应的过程(S29),控制返回S11。当已接收到“切断命令”时(S26:是),CPU 11就向无绳听筒1b和1c两者发送“通知过程命令”(S27)。然后,CPU 11把无绳听筒1b和1c都设为保持状态(S28)。“通知过程命令”是指示无绳听筒使用声音进行通知的命令。当无绳听筒1b和1c被设为保持状态时,就在LCD 38上显示该状态。在把无绳听筒设为保持状态后,完成主装置端监视过程。
当没有从无绳听筒1b或1c接收到命令时(S11:否),CPU 11就确定电磁波是从无绳听筒1b还是从1c发出(S30)。当电磁波不是从无绳听筒1b或1c发出时(S30:否),则在S31中执行一用于连接无绳听筒1b和1c的操作。其中无绳听筒1b和1c未连接的状态可以包括以下情况:由于无绳听筒1b(1c)在与主装置1a的通信范围外,因此不能执行命令发送。在这一情况下,有必要重建连接,并且执行重连操作。当执行重连过程时,与外线装置的通信被保持在保持状态。
当电磁波是从无绳听筒1b和1c发出时(即已经建立了主装置1a与无绳听筒1b和1c间的连接)(S30:是),CPU 11就确定轮询监视定时器13b是否溢出(S32)。当轮询监视定时器13b未溢出时(S32:否),过程返回到S11以保持监视无绳听筒1b和1c。当轮询监视定时器13b溢出时(S32:是),CPU 11就向无绳听筒1b和1c两者发送“通知过程命令”(S33)。
通知过程用于向无绳听筒的用户通知一情况,该情况中:由于分机通信占用了相对长的时段,因此外线被保持一相对长的时段。这一情况可在以下时刻出现,例如:无绳听筒1b呼叫无绳听筒1c开始分机通信,且无绳听筒1b和1c都不指示到外线的连接,或者分机通信占用了长时间段且无绳听筒1b和1c都不能连到外线。下面将描述无绳听筒1b和1c中执行的通知过程。当发出通知过程命令时,过程返回到S11。
如上所述,响应于在无绳听筒端监视过程期间从无绳听筒1b和1c发出的命令,各命令从主装置1a被发送到无绳听筒1b和1c。而且,主装置1a根据被提供给主装置1a的轮询监视定时器13b的计数值来发送通知过程命令。
现在,将继续描述图4A和4B所示的无绳听筒端监视过程。在下列描述中,将描述当从主装置1a发出的各个命令被接收的无绳听筒1b的过程。
当无绳听筒1b从主装置1a接收一命令时(S41:是),CPU 30就确定接收到的命令的类型。当接收到的命令是一“结束命令”时(S60:是),CPU 30就确定接收到的命令是来自主装置1a的应答,该应答是关于通过操作切断键46而从无绳听筒1b发送的“结束请求命令”。在该情况下,无绳听筒1b和1c被引入待机状态(S61)。
当接收到的命令是“到另一站的通信模式命令”时(S62:是),CPU 30就把无绳听筒1b的操作模式设为接收模式(S63),因为分机通信的对方希望语音发送模式,而无绳听筒1b应被设为工作在语音接收模式。
当接收到的命令是“自指定语音发送模式命令”时(S64:是),允许自无绳听筒1b的分机通信(语音发送)。因此,在该情况下,CPU 30把无绳听筒1b的操作模式设为语音发送模式(S65)。当接收到的命令是“外线指定命令”时(S66:是),CPU 30就确定当操作外线键44时,主装置1a已经对从无绳听筒1b发送的“外线请求命令”作出应答。在这一情况下,CPU 30把无绳听筒1b设为工作在外线通信模式下(S67),以便开始无绳听筒和外线装置间的通信,所述通信通过电话线26相连。
当接收到的命令是“通知过程命令”时(S68:是),执行图6所示的通知过程(S69),且过程返回S41。当接收到其它命令时(S60:否;S62:否;S64:否;S66:否;以及S68:否),则不执行任何特定的过程,进程返回S41。
这样,例如,当无绳听筒1c的用户操作呼叫模式切换键45以便对来自无绳听筒1b的呼叫作出应答时,向主装置1a发送“语音发送正确请求命令”。接着,主装置1a认识到所述请求来自无绳听筒1c,并且向无绳听筒1b和1c发送用于把无绳听筒1c设为语音模式的命令。根据上述过程,无绳听筒1c的用户可能发送语音。当无绳听筒1c的用户操作外线键44来与被保持的外线装置进行通信时,“外线请求命令”被发送到主装置1a。然后,主装置1a认识到无绳听筒1c请求外线连接,并且向无绳听筒1c发送“外线指定命令”。结果,无绳听筒1c能与外线装置通信。当操作分机键62但未作出任何分机通信且尚未操作无绳听筒1c时,把外线装置的保持状态保持一长段时间。按照该实施例,由于执行了通知过程,因此无绳听筒1b和1c的用户认识到这一情况。
接着将描述S69中(图4A和4B)执行的通知过程。通知过程又被每一个无绳听筒1b和1c的CPU 30所执行。如上所述,当轮询监视定时器13b溢出时,或者当在无绳听筒1b或1c所执行的过程中检测到超时时,执行通知过程。通知过程用于向无绳听筒1b和1c的用户通知一状态,其中外线被保持了一预定时段,还用于使用户通过电话线26起动与外线装置的通信。
当指令CPU 30执行通知过程时(S69),CPU 30在S140中点亮无绳听筒1b(1c)的LED。在S141中,执行图像显示过程。LED用于照亮无绳听筒1b的按键,在S141中,至少点亮用于照亮外线键44的LED来请求用户操作外线键44。在S144中的图像显示过程中,CPU 30显示指示在LCD 38上把外线的保持状态保持一预定时段的信息,并且显示要求用户操作外线键44的消息。如上所述,成功地通知用户有关外线已被保持一相对长时段的状态,其具有使用声音的听觉效应以及使用光和消息的视觉效应。
当点亮LED(S140)并且在LCD 38上显示信息(消息)(S141)时,CPU 30按照在音量计数器39a中设定的值输出一通知音,其不同于呼叫音(S142),以通知无绳听筒1b(1c)的用户:主装置1a和外线装置间的连接被保持。
在S143中,CPU 30确定是否区由用户作出按键操作,且直到用户操作一按键时(S143:否),步骤S140到S142中的声音/音频通知被重复。当用户操作一按键时(S143:是),CPU 30就确定所操作的按键是否是外线键44(S144)。当所操作的按键不是外线键时(S144:否),过程返回到S140,且重复步骤S140到S142,直到操作外线键44为止。当所操作的键是外线键44时(S144:是),CPU 30就把无绳听筒1b的操作模式设为外线通信模式,以允许无绳听筒1b和外线装置间的通信,并且终止图6所示的过程。应该注意的是,按照该实施例,由于通知音不同于正常的振铃音,因此无绳听筒1b的用户能容易地识别声音是振铃音还是通知音。
附带地,当起动图6所示的通知过程时,重复执行音频/视觉通知,直到操作外线键44为止。在这一情况下,在主装置1a中,当在无绳听筒端超出一预定时段内尚未操作外线键44时,主装置1a的CPU 11就执行一应答电话过程作为一超时过程,该应答电话过程类似于图7的S105中的过程(下面描述)。当执行超时过程并且在主装置1a中启动应答电话过程时,停止步骤S140到S142中的通知,并且终止无绳听筒1b(图6)中的通知过程。
接着,参照图7和8,描述了用于重连无绳听筒1b和1c的过程(图3的S31)。特别是,图7是说明由主装置1a的CPU 11所执行的重连过程的流程图,而图8是说明由无绳听筒1b和1c的CPU 30所执行的重连过程的流程图。
当启动图7所示的重连过程时,主装置1a的CPU 11向每一个无绳听筒1b和1c发送一“重连命令”(S90)。接着,CPU 11确定主装置1a与无绳听筒1b和1c通信所通过的通信信道是否可用(S91)。当通信信道可用时(S91:是),CPU 11向每一个无绳听筒1b和1c发送一“通信信道指定命令”以便指定主装置1a与每一个无绳听筒1b和1c通信所要使用的可用通信信道(S92)。在S92的执行后,CPU 11重复步骤S93和S94,直到接收到“NAK命令”或“ACK命令”为止。
当接收到“NAK命令”时(S93:是),CPU 11确定根据“通信信道指定命令”所指定的信道不可用(即不能用于通信),CPU 11指定另一通信信道(S95)。然后,过程返回S91。重复地发送指定不同通信信道的“通信信道指定命令”,直到指定了不可用的通信信道为止。
当接收到“ACK命令”时(S94:是),所指定的通信信道可用于通信,过程继续到S96。
当所有通信信道都不可用时(S91:否),不能建立外线装置与无绳听筒1b和1c之一之间的通信。在该情况下,CPU 11执行应答电话过程(S105),其中向外线装置发送一消息,并且把主装置1a的操作模式改变为用于记录来自外线装置的到来消息的模式。此后,当经过一预定时间段后,CPU 11切断外线(S106)。
根据上述过程,在释放保持状态前将不会把外部装置的用户保持一长段时间,所述外部装置通过电话线26与主装置1a相连。由于外部装置的用户能留下一消息(即消息在S105中被存储),因此他/她无须再次作出电话呼叫,并且不会有不舒服的感受。
当指定要被使用的通信信道时,在S96中停止“通信信道指定命令”的发送。然后,CPU 11确定哪个无绳听筒中的外线键44已被按下(S97和S100)。当已经按下无绳听筒1b的外线键44时,从无绳听筒1b接收到“外线请求命令”(S97:是)。在该情况下,CPU 11切断与无绳听筒1c的连接(S98),并且把“外线指定命令”发送到无绳听筒1b(S99)。当已经按下无绳听筒1c的外线键44时,从无绳听筒1c接收到“外线请求命令”(S100:是)。在该情况下,CPU 11切断与无绳听筒1b的连接(S101),并且把“外线指定命令”发送到无绳听筒1c(S102)。在S99或S102的执行后,CPU 11把操作模式改变为外线通信模式(S103)。
在S96中停止“通信信道指定命令”的发送后,CPU 11确定“外线请求命令”是否在预定的时间段内从无绳听筒1b或1c接收到(S97:否;S100:否;S104:否)。当CPU 11确定已经经过预定的时间段(S104:是)而没有接收“外线请求命令”时,至少有一个无绳听筒1b和1c能与外部装置通信。在该情况下,类似于上述过程,在S105中执行应答电话过程,然后在S106中切断外线。
接着,将参照图8所示的流程图来描述在无绳听筒1b(即CPU 30)中执行的重连过程。
当启动重连过程时,CPU 30确定是否从主装置1a接收到一命令(S111)。过程重复S111,直到从主装置1a接收到命令为止(S111:否)。当接收到命令时(S111:是),CPU 30确定接收到的命令是否是指定了要使用的通信信道的“通信信道指定命令”(S112)。当接收到的命令是“通信信道指定命令”时(S111:是),CPU 30进一步确定由“通信信道指定命令”所指定的通信信道是否可用(S113)。当所指定的信道不可用时(S113:否),CPU 30就向主装置1a发送一“NAK命令”。当所指定的信道可用时(S113:是),CPU 30就向主装置发送一“ACK命令”。在S114或S115的执行后,过程返回S111。在接收到“通信信道指定命令”(S112:是)时,过程重复步骤S111-S115。应该注意的是,“NAK命令”和“ACK命令”不适用于指示某些操作,而是仅用于对从主装置1a发出的命令作出应答。
当存在可用的通信信道且CPU 30向主装置1a发送“ACK命令”时(S114),停止“通信信道指定命令”从主装置1a的发送,如同步骤S96在主装置1a中执行(S112:否)那样。接着,在S116中,CPU 30确定接收到的命令是否是“重连命令”。当接收到“重连命令”时(S116:是),在S117中执行超时通知过程。当接收到的命令不是“重连命令”时(S116:否),确定已经从主装置1a发出重连过程的结尾。因此,在该情况下,CPU 30终止重连过程,并且执行其它过程(S121),其它过程可包括用于监视无绳听筒1b(1c)的操作状态从待机状态转移到其操作时的另一状态的过程。
图9示出说明了由无绳听筒1b或1c的CPU 30所执行的超时通知过程的流程图。当外部装置和主装置1a间的连接被保持、无绳听筒1b和1c在超出一预定时间段内未被操作、以及主装置1a与无绳听筒1b和1c重连时,执行超时通知过程。当执行超时通知过程时,无绳听筒1b和1c输出一通知音。
当在S117中指示超时通知过程时,CPU 30在S130中点亮无绳听筒1b和1c的LED。在S131中,执行图像显示过程。LED用于照亮无绳听筒1b的按键,在S131中,至少点亮用于照亮外线键44的LED以便请求用户操作外线键44。在S131中的图像显示过程中,CPU 30显示指示外线的保持状态已经在LCD 38上被保持了一预定时间段的信息,还显示要求用户操作外线键44的消息。如上所述,成功地通知用户有关外线已被保持一相对长时间段的状态,其具有使用声音的听觉效应和使用光和消息的视觉效应。
当点亮LED(S130)并且在LCD 38上显示信息(消息)时(S131),CPU 30把音量计数器39a中设定的值设为一变量Acc(S132)。在S133中,CPU 30确定Acc是否等于零(即音量是否等于零)。当Acc等于零时(S133:是),图9所示的过程完成。由于音量被设为零,因此不必要执行操作来输出通知音。当Acc不等于零时(S133:否),CPU 30按照被设为Acc的值输出通知音(S134),其不同于呼叫音,以通知无绳听筒1b(1c)的用户:主装置1a与外线装置间的连接被保持。应该注意的是,按照该实施例,通知音不同于正常的振铃音,因而,无绳听筒1b的用户能容易地识别声音是振铃音还是通知音。
返回图8,当S117中的超时通知过程结束时,CPU 30确定是否有按键输入(S118)。当未操作任何按键时(S118:否),过程返回到S117以重复超时通知过程。当操作了一按键时(S118:是),CPU 30确定所操作的按键是否是外线键44(S119)。当所操作的键不是外线键44时(S119:否),过程返回S117,重复步骤S117-S119,直到操作外线键44为止。
当所操作的按键是外线键44时(S119:是),CPU 30向主装置1a发送“外线请求命令”,把无绳听筒1b(1c)的操作模式改变为外线通信模式(S120),并且终止图8所示的重连过程。
如上详细所述,按照电话设备1,当外部装置(例如外线装置)和主装置1a间的连接被保持时,在无绳听筒1b和1c间实行分机通信,无绳听筒1b和1c不被操作超出一预定时间段,在执行分机通信的无绳听筒中输出通知音,以通知外线的连接被保持。根据该配置,用户能识别出到外线的连接已被保持,从而保持状态不会继续一相对长的时段。而且,通知不仅通过声音作出,也通过视觉输出(例如光和/或消息)作出。因此,用户能成功地识别出状态。
而且,在目前没有从无绳听筒1b和1c发出的可用电磁波时,选择可用的通信信道,并且在主装置1a和无绳听筒之一间的重连被建立后作出通知。因而,在作出通知时,确认可以执行外部装置和无绳听筒1b(1c)间的通信。而且,如果要使用的通信信道都不可用,则把主装置设为用于存储来自外部装置的到来消息的模式。因此,外线装置无须一次次地呼叫主装置1a。这样,外部装置的用户不会有很差的感受,因此不必要一次次地向主装置1a作出电话呼叫。
下面将描述按照第二实施例的电话设备1M。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当实行分机通信时,其中外线被保持且无绳听筒1b和1c在一预定时间段内(即当检测到超时时)尚未被操作,从无绳听筒向主装置1a发送“切断命令”。然后,当无绳听筒从主装置1a接收通知过程命令时,开始超时通知过程。按照第二实施例,当检测到超时时,在无绳听筒端执行超时通知过程。
以下将参照图10-12来描述第二实施例。图10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说明了由主装置1a的CPU 11所执行的主装置端连接监视过程的流程图。图11A和11B示出按照第二实施例、说明了由无绳听筒1b(1c)的CPU 30所执行的无绳听筒端连接监视过程的流程图。图12是说明了按照第二实施例、由无绳听筒的CPU 30所执行的超时通知过程的流程图。在有关第二实施例的描述中,用相同的数字/符号来指出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部件类似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而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如上所述,按照第二实施例不发送“切断命令”。因此,第二实施例中(即图10中)不包括在第一实施例的S26-S28(图3)中执行的“切断命令”的确认。相反,按照第二实施例,当未接收到“外线请求命令”时(S23:否),过程立即执行与接收到的命令相对应的操作(S29)。图10中的其它步骤类似于图3中的步骤,下面将不再描述。
在图11A和11B中,当CPU 30确定超时状态时(S54:是),在S217中执行超时通知过程,而不是把“切断命令”发送到主装置1a。其它步骤类似于图4A和4B中的步骤。
应该注意到,S217中执行的超时通知过程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S117中执行的过程,在图9中说明。
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当外线的保持状态已经被保持了超出所述预定时间段时,用LED的光和通知音来通知无绳听筒1b和1c的用户有关状态。而且,当作出通知时,无绳听筒1b或1c的用户能选择外线通信或分机通信。如果要求用户在作出通知时仅实行外线通信,则在用户需要实行分机通信时对于用户尤其不便。按照第二实施例,由于用户即使在作出通知后也能选择外线通信或分机通信,因此电话设备对于用户是方便的。由于作出通知,即使用户在外线通信前实行分机通信,也能预期外线的保持状态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当在无绳听筒1b和1c中都检测到超时时,在每个无绳听筒中开始超时通知过程。与在主装置1a的控制下启动超时通知过程相比,减少了主装置1a的负担,并且有效地控制了操作。
应该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无须限于上面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可以作出各种修改,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例如,在所述实施例中,在每一个无绳听筒1b和1c中作出操作时重置超时定时器。这可以被修改,使得无论无绳听筒的操作如何,都在无绳听筒间的通信开始后经过一预定时间段时作出通知。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不从无绳听筒1b和1c发出电磁波时,执行重连过程。这可以被修改,使得主装置1a与无绳听筒1b和1c间的连接在通知过程(S69)和/或超时通知过程(第二实施例:S217)之前被释放,然后被重连,然后在每一个无绳听筒1b和1c中作出通知。根据这一配置,确保了在作出通知前作出重连。因而,成功地作出通知。
而且,按照所述实施例,在图6的S105中使用应答电话功能。该步骤可以代替以下步骤:输出指示用户不能对电话应答的消息。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外部装置和主装置间的连接已被保持,并且在超出一预定时间段内尚未操作无绳听筒1b和1c时,成功地通知超时。该电话设备的配置可被修改,使得能切换通知是否被作出。在这一情况下,切换简单地通过操作一切换元件而作出,或者作出设置并存储在主装置1a的RAM 13、无绳听筒1b和1c的RAM 32和/或EEPROM 39中。如果配置电话设备使得可以切换超时被通知与否,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通知。这样,用户可以根据电话设备的环境来切换设置,这提高了电话设备的可操作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视觉输出作出超时通知,这包括点亮LED以及在LCD 38上显示图像/消息,还通过音频输出作出,这包括输出通知音。本实用新型无须限于上述配置,可以为通知仅采用视觉和音频输出之一。任选地,可以配置电话设备,使得可以选择(a)音频通知,(b)视觉通知以及(c)音频和视觉通知。仍然任选的是,可以配置电话设备,使得即使当仅作出音频通知来通知超时时,如果音量计数器39a的值被设为零,则强制作出视觉输出。
仍旧任选的是,可以配置电话设备,使得即使当作出音频通知来通知超时,如果音量计数器39a的值被设为零,就强制执行视觉通知。
图12示出了一流程图,其说明了由无绳听筒1b或1c的CPU 30执行的超时通知过程的这一修改。
当指示超时通知过程时(例如在S117或S217中),CPU 30把音量计数器39a中设定的值设为一变量Acc(S332)。在S333中,CPU 30确定Acc是否等于零(即音量是否等于零)。当Acc不等于零时(S333:否),CPU 30按照被设为Acc的值输出通知音(S334),其不同于呼叫音,以通知无绳听筒1b(1c)的用户:主装置1a和外线装置之间的连接被保持。当Acc等于零时(S333:是),CPU 30在S335中点亮无绳听筒1b和1c的LED。而且,在S336中,执行一图像显示过程。因此,在S335中,至少点亮用于照亮外线键44的LED来请求用户操作外线键44。在S336中的图像显示过程中,CPU 30显示了指示外线的保持状态已经在LCD 38上被保持了一预定时段的信息,并且显示请求用户操作外线键44的消息。如上所述,如果通知音的音量被设为零,则用使用光和消息的视觉效应来成功地通知用户有关外线已被保持一相对长的时段。
在所述实施例中,无绳听筒1b和1c执行收发机通信,每一个无绳听筒1b和1c的操作模式在发送模式和接收模式之间被切换。本实用新型无须限于上述配置,无绳听筒可被配置成同时工作在发送模式和接收模式。

Claims (18)

1.具有一主装置和多个无绳听筒的电话设备,所述主装置可通过电话线与外部装置相连,所述多个无绳听筒能实行由主装置中继的分机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话设备包括:
线路保持系统,其保持所述主装置和所述外部装置间的连接;
分机通信检测系统,其在关于所述外部装置的通信被保持时检测所述分机通信的开始;
定时器,其测量从分机通信开始经过的时间段;以及
通知系统,其在定时器所测得的时间段超出一预定时间段时,使执行分机通信的至少一个无绳听筒执行一通知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话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机通信检测系统和定时器被提供给所述主装置,
其中所述主装置包括一指令系统,其在所述定时器测得的时间段超出所述预定时间段时指令至少一个无绳听筒实行分机通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话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无绳听筒都被配置成在它从所述主装置接收到由所述指令系统所发布的指令时,实行所述通知操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话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机通信检测系统和所述定时器被提供给每一个无绳听筒,
其中,当所述定时器测得的时间段超出所述预定时间段时,通知系统使每一个无绳听筒实行所述通知操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话设备,其特征在于,配置每一个所述无绳听筒,使得实行以下中的一个:与目前被保持的外部装置连接的通信、以及在执行通知操作后目前保持的分机通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话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无绳听筒都装备有能够显示字母和图形的显示系统,与所述外部装置的通信和所述分机通信被显示在所述显示系统上作为可选择的项目。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装置包括:
设置系统,当所述主装置既没有接收到与所述外部装置通信的选择又没有接收到来自其中已执行了通知操作的无绳听筒的分机通信时,把所述电话设备设置在存储来自所述外部装置的到来消息的状态;以及
切断系统,当用于存储来自所述外部装置的到来消息的状态已经被维持了一预定存储时段时,切断所述主装置和所述外部装置间的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话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系统和所述定时器被提供给每一个所述无绳听筒,
其中所述多个无绳听筒的每一个都被配置成向所述主装置发送一切断信号,所述切断信号在所述定时器测得的经过的时间段超出所述预定时间段时请求切断与所述外部装置的连接,
其中所述主装置被配置成发送一重连信号,该信号响应于所述切断信号被输出到已经发送所述切断信号的无绳听筒,以及
其中,当所述无绳听筒从所述主装置接收所述重连信号时,所述通知系统使已经接收到所述重连信号的无绳听筒执行通知操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话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系统,当不能与已经向所述主装置发送了切断信号的无绳听筒建立连接时,其把所述电话设备设置在用于存储来自所述外部装置的到来消息的状态,以及
切断系统,当用于保持来自所述外部装置的到来消息的状态已经维持了一预定存储时段时,其切断所述主装置和所述外部装置间的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话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检测到在所述无绳听筒中实行用于执行所述分机通信的操作时,所述分机通信检测系统检测到分机通信已开始。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话设备,其特征在于,
配置所述无绳听筒,使得通过交替地在发送状态和接收状态间切换所述无绳听筒的操作状态而实行其间的通信,
其中所述分机通信检测系统还包括一待机状态检测系统,该系统检测一待机状态,代表未选择发送状态或接收状态的一状态,以及
其中当在所述待机状态检测系统已经检测到所述待机状态后选择发送状态和接收状态之一时,重置定时器,使得测得的时间段被清除,并且把定时器设为初始值。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话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切换系统,它使操作模式能够在其中执行通知操作的第一模式和其中不执行通知操作的第二模式间切换。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话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无绳听筒包括一声音输出系统,所述通知系统通过声音输出系统输出声音而执行所述通知操作。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话设备,其特征在于,通过用于通知的所述第二输出系统输出的声音是不同于通过所述声音输出系统输出的振铃音。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话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无绳听筒包括一照明系统,所述通知系统通过起动所述照明系统而执行所述通知操作。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话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无绳听筒包括一显示系统,所述通知系统通过在所述显示系统上显示一预定消息而执行所述通知操作。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话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无绳听筒包括:
用于通知的声音输出系统,所述声音输出系统的输出音量可调节;以及
用于通知的照明系统,所述声音输出系统和所述照明系统之一可供选择用于通知,
其中当选择声音输出系统用于通知且所述输出音量被设为其最小值时,所述声音输出系统不用于通知,而所述照明系统用于通知。
18.具有一主装置和多个无绳听筒的电话设备的一无绳听筒,所述主装置可通过电话线与外部装置相连,至少两个无绳听筒能够执行由所述主装置中继的分机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绳听筒包括:
分机通信检测系统,当所述主装置和所述外部装置间的连接被保持时,其检测分机通信的开始;
定时器,其测量从所述分机通信开始后经过的时间段;以及
通知系统,当所述定时器测得的时间段超出一预定时间段时,其执行通知操作。
CNU2004200740972U 2003-08-28 2004-08-26 电话设备和其无绳听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68344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04273 2003-08-28
JP2003304273A JP3941760B2 (ja) 2003-08-28 2003-08-28 電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68344Y true CN2768344Y (zh) 2006-03-29

Family

ID=3438592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1006854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592331B (zh) 2003-08-28 2004-08-26 电话设备
CNU20042007409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68344Y (zh) 2003-08-28 2004-08-26 电话设备和其无绳听筒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1006854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592331B (zh) 2003-08-28 2004-08-26 电话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292869B2 (zh)
JP (1) JP3941760B2 (zh)
CN (2) CN15923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92392B2 (ja) * 2004-11-10 2010-12-0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制御装置、移動端末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JP4254794B2 (ja) 2006-03-07 2009-04-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多機能装置
US8229084B2 (en) * 2007-10-10 2012-07-24 Ascendent Tele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ark call messages
EP2198594B1 (en) * 2007-10-10 2015-02-25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ark call messag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90104B2 (ja) 1987-05-29 1997-03-12 松下通信工業株式会社 コードレス電話機
US4882746A (en) * 1987-03-22 1989-11-21 Masatoshi Shimada Cordless telephone system
JP2846106B2 (ja) * 1990-11-16 1999-01-1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JPH0847050A (ja) * 1994-08-02 1996-02-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コードレス電話機
US5711010A (en) * 1995-05-31 1998-01-20 Motorola, Inc. Method of establishing access to secondary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894504A (en) * 1996-10-02 1999-04-13 At&T Advanced call waiting and messaging system
JPH10341296A (ja) * 1997-06-09 1998-12-22 Murata Mach Ltd 通信装置
JP2000083098A (ja) 1998-09-04 2000-03-21 Nec Eng Ltd 構内交換機の保留解除方式
US6724877B1 (en) * 1999-06-11 2004-04-20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c. User specified hold recall treatment
US6836478B1 (en) * 1999-12-30 2004-12-28 At&T Corp. Call hold with reminder and information push
US6760581B2 (en) * 2001-03-26 2004-07-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mobile phone functionalit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2331B (zh) 2011-02-02
CN1592331A (zh) 2005-03-09
JP3941760B2 (ja) 2007-07-04
US20050075132A1 (en) 2005-04-07
US7292869B2 (en) 2007-11-06
JP2005079618A (ja) 2005-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2514A (zh) 无绳设备
CN1154381C (zh) 无线通信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144489C (zh) 移动式电话机及移动式无线通信装置
CN1248123C (zh) 信息分配设备、系统和方法、信息终端设备及处理方法
CN1168176C (zh) 具有可收缩天线的无线通信装置及其阻抗匹配方法
CN1132454A (zh) 通信系统
CN1893508A (zh) 传真设备
US7570745B2 (en) Telephone system having message recording function
CN1822614A (zh) 无绳电话装置及其附加装置
CN1450784A (zh) 电话通信设备
CN2768344Y (zh) 电话设备和其无绳听筒
CN1432240A (zh) 用于无线lan系统的子通信装置、子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
CN1432238A (zh) 用于无线lan系统的子通信装置、子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
CN1416291A (zh) 无线通信终端
CN1112758A (zh) 传真机
CN1236254A (zh) 电话设备
CN1266917C (zh) 电话控制系统
CN1249981C (zh) 通信装置
CN1177887A (zh) 消息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0988C (zh) 用于为电话服务提供保密的通信支持系统
CN1168336C (zh) 无线通信终端系统
CN1212556A (zh) 用数据处理装置的远程控制提供电话业务的通信支援系统
CN1309480A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便携式蜂窝电话机及其所用的终接响应方法
CN1254982C (zh) 无线本地环路系统的固定用户单元及其呼叫始发控制方法
CN1032618C (zh) 多功能电话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329

Termination date: 2012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