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654690A - 导航方法、显示设备、存储介质及交通工具 - Google Patents

导航方法、显示设备、存储介质及交通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654690A
CN118654690A CN202410827107.7A CN202410827107A CN118654690A CN 118654690 A CN118654690 A CN 118654690A CN 202410827107 A CN202410827107 A CN 202410827107A CN 118654690 A CN118654690 A CN 1186546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area
waypoint
display
vehicle
navig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82710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维衡
董道明
邓远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Ruiwei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Ruiwe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Ruiwei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Ruiwe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82710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6546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8654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6546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34Route searching; Route guidance
    • G01C21/36Input/output arrangements for on-board computers
    • G01C21/3626Details of the output of route guidance instructions
    • G01C21/365Guidance using head up displays or projectors, e.g. virtual vehicles or arrows projected on the windscreen or on the road itsel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投影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航方法、显示设备、存储介质及交通工具。本申请在挡风玻璃上投影的显示区域中划分有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同时结合增强显示和地图显示两种模式,将指示车辆行驶路径的导航指示内容分别在不同的显示区域中以各自易于呈现的形式进行显示,并通过两个显示区域的显示联动,直观地引导驾驶人员按照正确的路线行驶。本申请可以在有限的投影显示区域中以直观的交互方式显示导航所需的信息,驾驶人员可以很好地理解指引内容,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导航方法、显示设备、存储介质及交通工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投影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航方法、显示设备、存储介质及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HUD(Head Up Display,抬头显示)是一种利用在车辆挡风玻璃上反射实现车载显示的全新方式,其具体由HUD显示设备的光机发出显示光,并通过相应的光学镜片投射在挡风玻璃上产生相应的虚像,与挡风玻璃外的真实世界形成增强显示的效果。如果利用HUD显示设备将导航指示内容投影显示在挡风玻璃上,驾驶人员就可以在不低头的情况下直接查看道路指引,既安全又便利。但是,目前HUD显示设备的投影受制于FOV(Field of View,视场角)的限制,可呈现的导航指示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常常因为指引内容显示不够完整直观而使驾驶人员无法准确识别,用户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航方法、显示设备、存储介质及交通工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挡风玻璃上投影显示导航指示内容受到FOV的限制而显示不直观,用户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导航方法,包括:
显示设备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投影具有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用于显示途经点标识,所述途经点标识与导航信息确定的途经位置贴合,所述途经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正对的挡风玻璃外;
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用于至少显示所述途经位置附近的导航地图,所述导航地图包括所述车辆经过所述途经位置前后的演示路径,所述演示路径在所述途经位置对应的路径点上设置有与所述途经点标识对应的指示标识。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尺寸。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航地图为全景地图。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演示路径在所述车辆所在位置对应的路径点上设置有表示所述车辆的图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表示所述车辆的图标根据所述车辆的型号确定图标的形状和/或颜色。
根据上述描述,可选实施方式利用第一显示区域实现增强显示,利用第二显示区域实现地图显示,通过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之间的配合来提高导航指引的直观性,破除显示区域较小而带来的显示局限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叠加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边角位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叠加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边角位置包括:
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叠加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右下角位置;或
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叠加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左下角位置;或
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叠加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左上角位置;或
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叠加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右上角位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叠加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边角位置包括:
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叠加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边界处采用渐变方式处理。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叠加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边角位置包括:
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叠加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部分采用半透明显示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叠加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边角位置包括:
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叠加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部分不显示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显示信息。
根据上述描述,可选实施方式通过对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的分布设置,可以使驾驶人员一目了然地看清两种显示模式的内容,按需理解相应的导航指示内容。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途经点标识的外观与所述指示标识的外观一致。
根据上述描述,可选实施方式通过统一的外观可以简单地引导用户建立关联,使其了解到同一途经位置在不同的显示模式下的相对位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航方法还包括:
所述途经位置包括第一途经位置及第二途经位置,所述第一途经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二途经位置更靠近所述车辆;
所述途经点标识包括与所述第一途经位置贴合显示的第一途经点标识及与所述第二途经位置贴合显示的第二途经点标识,所述指示标识包括在所述演示路径上设置的与所述第一途经点标识对应的第一指示标识及与所述第二途经点标识对应的第二指示标识;
所述第一途经点标识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遮挡第二途经点标识的至少部分时,所述第一指示标识、第二指示标识在所述演示路径上正常显示。
根据上述描述,可选实施方式根据导航信息确定多个途经位置,引导驾驶人员逐个通过对应的途经位置来使车辆始终处于正确的路线行驶。同时,可以通过第一途经点标识及第二途经点标识来展示不同途经位置在实际道路上的前后距离关系,通过第一指示标识、第二指示标识来展示不同途经位置在整个演示路径中的线路位置关系。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途经点标识与所述第二途经点标识之间连接有路线标识,所述路线标识与所述第一途经位置、第二途经位置之间的实际道路贴合显示。
根据上述描述,可选实施方式可以更加直观地利用增强显示的方式来展示导航的路线,帮助驾驶人员始终处在正确的行驶路线上。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途经位置与所述第二途经位置之间的距离间隔设置根据所述第一途经点标识及所述第二途经点标识确定,以支持所述第一途经点标识与所述第二途经点标识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同时显示。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途经位置与所述第二途经位置之间的距离间隔为2-5米。
根据上述描述,可选实施方式保证车辆在通过第一途经位置时,可以在第一显示区域中通过第二途经点标识确定下一步到达第二途经位置的行驶方向,提高导航的直观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途经位置的设置数量根据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确定。
根据上述描述,可选实施方式通过车辆的实际速度来调整途经位置的设置数量,避免在第一显示区域中显示过多的途经点标识而给驾驶人员带来的信息过载,提高安全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途经点标识、第二途经点标识为按照到达顺序编列的数字序号图形。
根据上述描述,可选实施方式可以使驾驶人员直接观察实际道路上贴合的数字序号来直观地了解目前车辆在行驶路线上的具体进度,提高了导航的可视化能力。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途经点标识、第二途经点标识为游戏化的卡通图案。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游戏化的卡通图案为带圈的五角星图形。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游戏化的卡通图案为金币图形。
根据上述描述,可选实施方式将车辆需要通过指定途经位置的导航行驶过程转换为可视化的任务完成体验,在导航的过程中提高驾驶的趣味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途经点标识、第二途经点标识根据与所述车辆的距离而调整颜色。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标识与所述第一途经点标识始终采用相同的颜色,所述第二指示标识与所述第二途经点始终采用相同的颜色。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途经点标识、第二途经点标识根据所述车辆的行驶方向而调整朝向。
根据上述描述,可选实施方式将第一途经点标识、第二途经点标识在第一显示区域中动态化显示,提高与驾驶人员的交互感受。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航方法还包括:
根据导航信息确定有第三途经位置,所述第三途经位置超出了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正对的挡风玻璃外,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不显示用于与所述第三途经位置贴合的第三途经点标识;
所述演示路径在所述第三途经位置对应的路径点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途经点标识对应的第三指示标识。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航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车辆的行驶使所述第三途经位置处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正对的挡风玻璃外,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显示所述第三途经点标识以使与所述第三途经位置贴合。
根据上述描述,可选实施方式在第二显示区域中采用全貌的方式显示所有途经位置对应的指示标识,更多的是让驾驶人员预览所需行驶的路线,而在第一显示区域中只会显示靠近车辆的途经点标识,具体根据人眼透过第一显示区域观察到挡风玻璃外的实景范围决定,更多的是对眼前道路的精准指引,两者达到相互协同的作用。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航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车辆到达所述第一途经位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关闭显示所述第一途经点标识,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标记所述第一指示标识。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响应于所述车辆到达所述第一途经位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关闭显示所述第一途经点标识包括:
所述第一途经点标识采用第一动画消失在第一显示区域中。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响应于所述车辆到达所述第一途经位置,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标记所述第一指示标识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标识采用第一颜色显示。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标识采用第一颜色显示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标识采用第二动画转换为第一颜色。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航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车辆错过所述第一途经位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关闭显示所述第一途经点标识,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标记所述第一指示标识。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响应于所述车辆错过所述第一途经位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关闭显示所述第一途经点标识包括:
所述第一途经点标识采用第三动画消失在第一显示区域中。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响应于所述车辆错过所述第一途经位置,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标记所述第一指示标识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标识采用第二颜色显示。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标识采用第二颜色显示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标识采用第四动画转换为第二颜色。
根据上述描述,可选实施方式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来实时地调整途经点标识及指示标识的显示状态,让驾驶人员直观地理解车辆当下所在的位置,并积极引导驾驶人员按照显示的导航指示行驶。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航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车辆错过所述第一途经位置,调整所述车辆的驾驶评分。
根据上述描述,可选实施方式根据车辆是否按照预定轨迹行驶来判定驾驶人员的驾驶行为是否存在风险,特别是对于掉头等车辆行驶过程,进一步可以以此作为保险价格确定的依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航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或第二显示区域中显示所述途经位置的数量和/或前方剩余的途经位置数量。
根据上述描述,可选实施方式通过数据统计的方式来直接提示导航指引下的车辆行驶进度及结果,从更多的维度辅助驾驶人员的驾驶行为。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航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车辆进入复杂路段时,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用于显示途经点标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用于至少显示所述途经位置附近的导航地图。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进入复杂路段包括所述车辆掉头、所述车辆进入环岛、所述车辆进入匝道中的一种。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响应于所述车辆进入复杂路段时,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用于显示途经点标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用于至少显示所述途经位置附近的导航地图包括:
所述第二显示区域采用第五动画叠加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范围内。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车辆进入复杂路段后,所述导航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车辆离开复杂路段时,关闭所述第二显示区域,重新配置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布局,恢复显示常规信息。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关闭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包括:
所述第二显示区域采用第六动画消失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范围内。
根据上述描述,可选实施方式仅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触发增强显示和地图显示的双重导航方式,而在普通的行驶过程中显示区域中会关闭第二显示区域,为其他投影信息的显示腾出空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导航方法的步骤。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导航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显示设备或第三方面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挡风玻璃上投影的显示区域中划分有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同时结合增强显示和地图显示两种模式,将指示车辆行驶路径的导航指示内容分别在不同的显示区域中以各自易于呈现的形式进行显示,并通过两个显示区域的显示联动,直观地引导驾驶人员按照正确的路线行驶。本申请可以在有限的投影显示区域中以直观的交互方式显示导航所需的信息,驾驶人员可以很好地理解指引内容,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技术方案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示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示例中HUD投影显示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示例中显示区域投影内容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示例中第二显示区域投影内容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示例中第二显示区域投影内容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示例中第一显示区域投影内容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示例中显示区域投影内容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示例中显示区域投影内容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示例中第二显示区域投影内容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示例中第二显示区域投影内容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示例中第二显示区域投影内容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示例中显示区域投影内容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些示例中显示区域投影内容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些示例中HUD显示设备模块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些示例中HUD显示设备组成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些示例中交通工具中投影显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详细的描述,但描述的内容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示例,并不限制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示例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等方面的变换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的示例中,可能使用相同的标号或标记,但是这些并不代表结构或功能上的绝对联系关系。并且,各示例中可能提到的“第一”、“第二”等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并不代表结构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相应对象的数量。除非特别说明,描述中可能涉及到的“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另外,在表示特征时,字符“/”可以表示前后关联对象存在或的关系,例如,抬头显示/平视显示,可以表示为抬头显示或平视显示。在表示运算时,字符“/”可以表示前后关联对象存在相除的关系,例如,放大倍数M=L/P,可以表示为L(虚像大小)除以P(像源大小)。并且,不同示例中的“和/或”仅仅是为了描述前后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这种关联关系可以包括三种情况,例如,凹面镜和/或凸面镜,可以表示为单独存在凹面镜、单独存在凸面镜、同时存在凹面镜和凸面镜。
HUD投影显示主要利用光学的反射原理,将待显示的成像光线经过透明表面反射进入观看者的人眼,人眼可以沿着光线反方向观看到虚像信息,相应地,透明表面可以是车辆的挡风玻璃,将挡风玻璃充当显示屏显示车辆的导航指示内容、车辆行驶速度等。如图1所示,HUD显示设备可以至少包括光机1、第一反射镜2、第二反射镜3等,其中,光机1包括背光源及像源(图未示),背光源用于提供照明光及根据控制调整照明光的亮度,比如背光源可以是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激光等。而像源在背光源提供的照明光下,根据控制调整相应的显示内容并从像源表面投射显示光出去,比如像源可以是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s,数字微镜器件)、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微机电系统)微镜、LCOS(LiquidCrystal on Silicon,硅基液晶)等。第一反射镜2、第二反射镜3可以将光机1投射出的显示光投影在挡风玻璃4上,实现在较小的空间内进行光路定制,同时满足不同的投影显示要求,第一反射镜2、第二反射镜3可以根据光学规划的需求设置为凹面镜、凸面镜、凹透镜、凸透镜等,镜片的面型可以采用自由曲面。可选地,第一反射镜2、第二反射镜3中的至少一个还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角度调整,从而改变显示光在挡风玻璃4上的投影位置,以满足不同身高的观看者。光机1的显示光最终在车辆的挡风玻璃4上反射形成虚像5,人眼6在对着挡风玻璃4观察虚像5时可以感受到一定的深度感,就如同观看挡风玻璃外特定距离的实物一样,虚像5可以是如上所述的导航指示内容、车辆行驶速度等。需要补充的是,针对不同光机的特性,HUD显示设备还可以设置有散光镜,在一些示例中,HUD显示设备中还可以包括菲涅尔透镜、波导光学器件、衍射光学器件、全息光学器件、锥形光纤等。
如图2所示,利用上述示例中光学系统的投影显示,可以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直接显示信息,可投影显示的范围即为显示区域50,具体可以像中控屏一样在显示区域50的任意位置显示任意信息,具体可以控制像源上的显示内容来改变显示区域50中的投影内容。进一步,由于前挡风玻璃是透明的,因此在显示区域50上的特定信息还可以与挡风玻璃外的特定实景进行结合,达到增强显示的效果,特别是应用在导航方面,可以将抽象的导航指示内容直接贴合显示在指引的道路上,提高导航的直观性。即可以是将前挡风玻璃上投影显示的导航图标与特定位置的道路处于用户的同一视线上,从视觉上给用户感觉两者就是贴合在一起的。相应地,显示区域50中的显示信息是以虚像的形式进行呈现,因此具有一定的深度感,这就更容易使观看的用户感觉对应的导航图标等导航指示内容就是竖立在特定位置的道路上,可选地,可以将导航图标做成实际道路上的路牌等形式,达到更加真实的现场指引效果。如上所述,由于导航图标在视觉上就是贴合在特定道路上,因此直观性更强,用户无须复杂的理解。在一些示例中,将显示区域50划分为第一显示区域51及第二显示区域52,两个显示区域采用不同的显示方式,第一显示区域51为增强显示区,参照上述示例,利用投影在挡风玻璃上虚像的深度特点,与挡风玻璃外的真实道路进行结合,而第二显示区域52为地图显示区,在第二显示区域52中显示一个相对完整的导航地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整个导航线路的概貌,弥补增强显示区由于可显示的区域尺寸较小而无法承载显示完整的前方道路指引。可选地,仅在车辆进入复杂路段才会触发采用两个显示区域进行分功能显示,而车辆行驶在普通路段,显示区域50则采用统一的增强显示功能来实现显示,即只有第一显示区域51。其中,车辆进入的复杂路段包括车辆掉头、车辆进入环岛、车辆进入匝道等场景,这些场景由于路况相对复杂,所占视野较宽较大,很容易超出HUD显示设备投射的显示区域范围,同一时间内,部分实景道路由于无法与显示区域正对形成透视关系,导致本应贴合在道路上的导航指示内容由于超出了显示区域而无法显示,这样驾驶人员就无法看到具体的导航指示内容而对指引的内容感到困惑,体验不佳。
在一些示例中,当需要在投射的显示区域50中同时具有第一显示区域51及第二显示区域52时,第二显示区域52可以通过一定的转场动画显示在第一显示区域51的边角位置,这样既可以正常地在第二显示区域52中显示相应的地图导航,也不妨碍第一显示区域51中的增强显示呈现,两者还可以直接进行比较观察,获取更多的细节信息。在具体的示例中,第二显示区域的尺寸要小于第一显示区域的尺寸,保证第二显示区域不会占用第一显示区域太多的空间,这样第一显示区域才可以在本就尺寸受限的区域里显示更多的增强显示元素。可选地,第二显示区域叠加在第一显示区域的右下角,在更多的示例中,第二显示区域还可以叠加在第一显示区域的左上角、左下角或右上角。为了体现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之间的叠加关系,当第二显示区域叠加在第一显示区域上时,会遮挡住第一显示区域的部分内容而不显示,进一步,还可以配置第二显示区域的背景透明度,以隐约看到第一显示区域遮挡的内容,产生一定的层次感。可选地,还可以将第二显示区域叠加在第一显示区域的边界处采用渐变方式来实现过渡,提高整个显示布局的美观度,使用户在观看时,并不感觉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之间太过突兀,同时两个显示模式的内容划分一目了然。在一些示例中,当第二显示区域开始显示在第一显示区域时,还会对第一显示区域的显示布局进行重新配置,比如为了减少第二显示区域对第一显示区域遮挡带来的突兀感,可以将显示在第一显示区域右下角的车速信息等隐藏或者向左移位避开第二显示区域的位置。在一些示例中,还可以在特定的情况下,围绕第二显示区域的四周显示跑马灯等动画效果,引导驾驶人员关注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内容变化,比如前方存在急转弯,提示驾驶人员利用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导航地图从全貌的角度去提前了解急转弯的大致路径。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以车辆掉头为例,会在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相应的导航地图并在导航地图上进行相应的演示路径展示,其基于的是实际的道路地理数据及路径规划算法确定的导航信息,导航信息还根据车辆当前的定位(根据GPS定位获取)及所需到达的目的地(用户输入的坐标)在导航地图中呈现完整的车辆在掉头时的演示路径,即可以是图中车辆从右侧中间车道在路口实现180度的转弯后进入到反向道路的中间车道并持续直行的路线指示。在本示例中,演示路径的起点始终是从车辆当前的定位开始,而在演示路径的起点设置有表示当前车辆的图标,比如实际车辆的轮廓,其具体可以根据车辆的型号显示与实际车辆的形状与颜色一致的图标,具体可以从车辆图标库按需调用。进一步,表示车辆的图标还会根据车辆的实际移动而在导航地图上实时地移动,具体可以根据车辆的定位信息找到在导航地图上的映射位置,其演示路径也会在不断地缩小,演示路径的起点跟着表示车辆的图标向前移动。在一些示例中,导航地图采用的是全景地图,不仅呈现的是车辆在仿真的立体道路上移动,还可以使道路附近的建筑物以数字孪生的方式立体呈现,特别是道路两侧的标志性建筑,这样可以提高用户的直观体验。如图4所示,在图3示例的导航地图基础上,会在演示路径上设置若干个指示标识(如图中的五角星),指示标识用于表示按照导航信息确定的车辆所需经过的途经位置,通过多个类似里程碑的提示方式,可以帮助驾驶人员时刻矫正所驾驶的路线是否与导航地图中的演示路径一致,其中,指示标识设置的越密集,越能及时地让驾驶人员发现车辆偏离导航路线的情况。在车辆掉头的场景中,若干个指示标识可以主要设置在转弯路段的演示路径上,防止车辆的转弯角度不足或过多而走错车道,车辆只需逐个经过指示标识对应的途经位置就可以满足导航所指引的演示路径,使车辆始终处于到达目的地的正确方向上,相应地表现在导航地图上就是,表示车辆的图标始终沿着演示路径移动,还会逐个经过演示路径上的若干个指示标识。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所示,为了配合第二显示区域中显示的指示标识,还会在第一显示区域中显示对应的途经点标识,途经点标识同样与实际道路上的途经位置一一对应,如上所述,途经位置是根据导航信息确定的。其由于采用的是增强显示的方式,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的途经点标识会根据透视关系与实际道路上的途经位置贴合,因此驾驶人员从第一显示区域看向挡风玻璃之外,就像特定的途经点标识直接设置在特定途经位置的道路上一样,跟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地图显示相比,更能了解到前后途经位置的相对距离关系。可选地,同样表示同一途经位置的途经点标识(在第一显示区域中显示)外观与指示标识(在第二显示区域中显示)外观一致,这样可以让驾驶人员直观的发现两个区域中的对应关联关系,参照图4、图5,第二显示区域中的指示标识采用五角星,第一显示区域中的途经点标识采用带圈的五角星,两者外观基本一致。在一些示例中,对于若干个途经点标识而言,还会在途经点标识之间显示路线标识,即可以与第二显示区域中的演示路径对应,在第一显示区域中,路线标识是与挡风玻璃外所需行驶的道路贴合,从第一显示区域看向挡风玻璃外,就像实际道路上画上了到达目的地的路线,驾驶人员只须按照标有路线标识的车道向前行驶就可以保证车辆始终处于正确的导航路线上。
如图6所示,图5示例中的第二显示区域52设置在图4示例中的第一显示区域51右下角,驾驶人员在车内向显示区域50看向窗外,不仅能看到贴合在实际道路上的途经点标识,还可以看到右下角的指示标识。以车辆掉头的场景为例,驾驶人员可以对照查看途经点标识和指示标识,一目了然地确定到车辆需要向左进行一个大角度的转弯,同时当下的操作决策是从第一个途经点标识向第二个途经点标识方向进行转向。在本示例中,第二显示区域52中显示有8个指示标识,即车辆需要经过8个途经位置,需要说明的是,途经位置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配置,比如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车辆的行驶速度较慢,可以适当地增加途经位置的设置数量,以增强信息提示的强度,车辆的行驶速度较快,可以适当地减少途经位置的设置数量,以减轻信息过载带来的负担,大致可以使相邻两个途经位置之间的距离间隔控制在2-5米。但是,由于第一显示区域51的显示局限性,在本示例中,只会显示3.5个途经点标识,而超出第一显示区域51范围的途经点标识就不会呈现出来,即使对应的途经位置在整个前挡风玻璃范围内,而正对的位置却不在第一显示区域51的范围内,也不会被正常地观看到对应的途经点标识,这是由光学投影的限制导致,也是需要设置第二显示区域52来查看概貌的关键所在。相应地,为了让用户很好地掌握在第一显示区域51中未显示的途经点标识所在的位置,就会在第二显示区域52中以地图显示模式进行呈现,如上所述,第二显示区域52中的指示标识变化等与第一显示区域51中的途经点标识变化同步进行,并与车辆的行驶进度完全一致。具体地,在第二显示区域52的演示路径中将所有需要显示的途经位置用对应的指示标识来标记,标记的位置根据途经位置来对应确定,这样驾驶人员在需要查看未显示的最后一个途经位置时,可以查看第二显示区域52中的特定指示标识而直接找到,比如在第二显示区域52中确定最后一个途经位置在目前车辆行驶方向的左侧位置,驾驶人员也可以据此提前从左侧车窗观察当下的路况。而随着车辆的向前行驶,靠近车辆的途经位置会正常通过或绕开错过,此时第一显示区域51又可以显示之前未显示的途经点标识(即前方途经位置上的途经点标识),其通过透视关系与第一显示区域51正对的途经位置贴合,驾驶人员可以根据新显示的途经点标识来实现进一步的导航指引,而第二显示区域52中仍然可以看到完整的途经位置对应指示标识,不仅可以查看当下车辆所在的位置,还可以查看视野之外的线路,也可以查看已经通过的线路,使驾驶人员更加熟悉当下的驾驶状态。
在一些示例中,由于不同的途经位置之间在实际的道路上具有距离的差别,因此相对于车辆的行驶方向具有前后关系,相应地在第一显示区域中的表现就是,不同途经位置的途经点标识也会存在一定的前后关系,为了仿真这种前后关系下的观看效果,靠近车辆的在后途经点标识会与远离车辆的在前途经点标识存在一定的遮挡关系,其具体的遮挡关系与驾驶人员的观察方向有关,这样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加真实的感觉,彷佛途经点标识就是在对应途经位置上。进一步,不同途经位置贴合的途经点标识还会根据前后距离形成的线性透视关系,显示不同的大小,以具有更加逼真的深度感受。在一些示例中,还可以在具有不同虚像距离的焦面上来分配显示处于不同前后位置的途经点标识,虚像距离远的焦面上显示在前的途经点标识,同时与在前的对应途经位置贴合显示,虚像距离近的焦面上显示在后的途经点标识,同时与在后的对应途经位置贴合显示。基于光学成像的原理,不同焦面上的虚像具有天然的前后深度关系,因此更加给用户带来虚实贴合的真实感,从而间接提高导航的直观性。虽然上述的前后途经点标识会因为特定的观察方向而具有相互之间的遮挡关系,但是在第二显示区域中仍然可以查看到完整的途经位置对应的指示标识,这样可以给用户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前方的导航指示内容,即从第一显示区域中了解相邻途经位置之间的前后距离关系,从第二显示区域中了解相邻途经位置之间的线路行驶趋势,更加使用户易于理解。
在一些示例中,应至少保证第一显示区域中可以承载两个相邻的途经点标识,即通过调整导航信息中相邻途经位置之间的距离间隔,来使第一显示区域可以支持正对着两个途经位置,比如在后的途经位置(即当下更靠近车辆的途经位置)可以在某个时刻与第一显示区域的底部对应,在前的途经位置可以同时与第一显示区域的顶部对应,这样在后途经位置对应的途经点标识可以显示在第一显示区域的底部,在前途经位置对应的途经点标识可以显示在第一显示区域的顶部。如此设置,可以保证车辆经过在后的途经位置后,在第一显示区域中仍然可以看到最近的下一个途经位置,而不至于丢失导航的方向,驾驶人员只需向下一个途经点标识指引的位置行驶就可以实现连续的导航。可选地,为了保证上述若干个途经点标识在第一显示区域中的连续接力显示,可以使相邻的途经位置,比如第一途经位置与第二途经位置之间的距离间隔设置在2-5米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在保证导航直观性的基础上,还可以提高与用户的互动性,具体在第一显示区域中,不仅可以让用户感觉途经点标识是客观存在于特定途经位置的道路上,还可以让用户感觉到途经点标识具有动态变化的效果。相应地,途经点标识的朝向与车辆的朝向始终正对,车辆在转弯等改变行驶方向时,途经点标识也会实时地改变所对的朝向,让驾驶人员感觉车辆需要迎面向着途经点标识所在的位置行驶。可选地,途经点标识还会根据对应的途经位置与车辆的距离而调整颜色,比如随着距离的减少,靠近的途经点标识的颜色会不断加深,以提醒驾驶人员所控制的车辆正在逼近对应的途经位置,对于途经位置附近的行人、车辆较多的路况,还可以在途经点标识周边显示告警提示等。可选地,在与其协同的第二显示区域中,对应途经位置的指示标识也会具有朝向的实时调整,其朝向关系与演示路径上表示车辆的图标相对,在第二显示区域中采用全景地图的示例中,这种变化就会给用户一种上帝视角的感受。进一步,在第二显示区域中,不同的指示标识也会根据与车辆的距离而改变颜色,其颜色变化与对应途经点标识的颜色变化一致,这样用户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两种模式下的关联关系,实现两者的信息协同。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导航地图显示方向根据车辆的行驶方向确定,表示车辆的图标在沿着演示路径移动时,无论实际的行驶方向朝向哪里,始终保持演示路径上的车头始终对着显示区域的上方,而整个导航地图也会适应车头的方向而匹配正确的方向,减少驾驶人员在车辆行进时的转换理解。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7、图8所示,在第一显示区域51中显示的途经点标识及在第二显示区域52中显示的指示标识都是采用数字序号对应的图形,其数字顺序可以根据车辆经过途经位置的先后顺序来排列,比如最先经过的途经位置对应的途经点标识及指示标识皆用数字一所对应的图形,紧接着经过的途经位置对应的途经点标识及指示标识皆用数字二所对应的图形,依此类推,逐个增加数字的序号。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提示驾驶人员导航指引所需经过途经位置的先后顺序,同时通过前方显示的途经点标识对应的序号内容来直接确定目前的驾驶进度,提高导航的可视化能力。在更多的示例中,第一显示区域中的途经点标识及第二显示区域中的指示标识还可以采用其他各种形式的内容,由于这些标识本身所起的导航指示作用,需要引导驾驶人员控制车辆向途经点标识所在的途经位置行驶,最终产生车辆掠过途经点标识的效果,因此还可以采用金币图形等卡通图案,来提高整个导航过程的趣味性。进一步,为了提高车辆到达途经位置的动态效果,当确定车辆的定位处于相应的途经位置时,可以采用第一动画使对应的途经点标识消失在第一显示区域中,比如吃金币的游戏化动画等,而对应于第二显示区域的指示标识则会采用第一颜色来标记此途经位置已经被车辆正常通过,指示标识变化为第一颜色也可以采用第二动画来实现过渡。可选地,第一动画与第二动画可以同步触发。可选地,指示标识也可以采用形状等属性来标记,通过这些标记,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查看第二显示区域中的指示标识就可以理解当下的行驶进度。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9所示,随着车辆的不断行驶,除了在第一显示区域中存在经过的途经点标识消失,更前方的途经点标识显示在第一显示区域中之外,在第二显示区域中,表示车辆的图标也会根据车辆的实际位置在导航地图上进行移动,而已经经过的演示路径可以消除在导航地图上,而经过的指示标识也会采用上述示例的方式进行标记。需要说明的是,在驾驶人员实际的驾驶过程中,车辆有可能按照导航的路径进行行驶,也有可能因为实际道路的特殊情况或驾驶人员自身的行为导致没有完全按照第二显示区域中的演示路径进行行驶,这就势必导致有的导航规划的途经位置并没有正常通过,而从旁边绕过了。在本示例中,车辆并没有通过在进入路口的第一个途经位置,也就是错过了第一个途经位置,此时由于这个途经位置随着车辆的移动而超出第一显示区域的范围,自然也就不会再显示在第一显示区域中,具体可以在第一途经位置刚好到达第一显示区域的边缘时触发对相应途经点标识的消失处理,具体可以采用第三动画进行转场。相应地,对于第二显示区域中第一个途经位置对应的指示标识采用第二颜色显示,具体可以采用第四动画进行过渡。可选地,第三动画与第四动画可以同步触发。相应地,用户可以通过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来简单地判定哪些途经位置是正常通过的,哪些途经位置是绕开错过的,在图9示例中,通过颜色可以判断到有两个已经正常通过的途经位置,而存在一个错过的途经位置。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0所示,用户不仅可以通过导航地图上的指示标识颜色来判断车辆经过不同途经位置的状态,还可以直接通过文字统计的方式显示正常通过途经位置的数量及绕开错过的途经位置数量,甚至还可以包括导航规划的总计途经位置数量及前方剩余的途经位置数量,随着车辆的不断行驶,其相关数据也在实时地变化。可选地,上述的数据可以显示在第二显示区域的顶部,也可以显示在第二显示区域的底部,还可以显示在第一显示区域的特定位置上。在一些示例中,可以根据车辆错过途经位置的数量来评估驾驶人员的驾驶评分,错过的途经位置数量越多,从一定程度上说明驾驶人员的驾驶行为不够规范,说明驾驶行为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就可以利用这些驾驶评分作为评估保险价格的依据,激励驾驶人员按照指定的导航路径进行行驶,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显示区域并不是始终叠加在第一显示区域上,长期显示势必会影响第一显示区域上的多元信息呈现。如上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是在车辆进入复杂路段时调出,相应地,也可以在车辆离开复杂路段时,关闭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比如车辆已经完成整个掉头动作,下一步就可以触发关闭第二显示区域,可选地,可以采用第六动画将第二显示区域从第一显示区域中消失。如图11所示,随着第二显示区域的关闭,第一显示区域也会进入正常的导航模式,即整个显示区域都属于第一显示区域,可选地,第一显示区域中不再显示任何途经点标识,而导航指示内容可以基于与挡风玻璃外道路贴合显示的路线标识来提示用户。在本示例中,由于第二显示区域的关闭为第一显示区域的底部恢复了一定的空间,因此可以进行相应的仪表显示内容,比如显示车辆当前的行驶速度、限速信息以及车辆当前的挡位信息。在一些示例中,车辆速度等信息可以在第二显示区域存在时,显示在第一显示区域的其他边角上,比如第二显示区域叠加在第一显示区域的右下角时,可以将速度信息显示在第一显示区域的左上角,而随着第二显示区域的关闭,速度信息的显示位置会被重新布局,比如图11中线路标识的下方。如图12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当第二显示区域关闭时,第一显示区域的导航指示内容会直接用相应的指引箭头来引导驾驶人员,相应地,在原有第二显示区域设置的位置进行重新布局,恢复显示音乐播放相关的内容,这样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显示功能,提高用户的体验。
如图13所示,实现上述示例中导航方法的HUD显示设备应用到车载中,可以提高导航的直观性,避免由于导航指示内容难于理解而对驾驶人员造成分心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其中,集成在车辆中的HUD显示设备可以由车机92提供电源及数据,也可以由HUD显示设备自身提供电源及生成数据。HUD显示设备具体可以包括处理器91、以太网接口901、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域网)接口902、电源管理模块903、运行内存904、存储内存905、温度监测906、电机907、背光源908、像源909、定位模块910、雷达911、相机912等。
需要说明的是,图13中列举的各个模块仅仅是示例性的描述,并不构成任何的限定,在一些示例中,HUD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其他模块。另外,上述的模块在不同的示例中可以在一个或多个硬件中实现,或者单个模块由多个硬件组合实现。
其中,处理器91作为HUD显示设备的控制中心,包括任何类型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包括但不限于微控制单元、微控制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控制单元)或其任意组合。处理器91用于根据计算机程序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实现对其他各个模块的控制,以及与相应的模块进行配合,对获取到的或者本身具有的数据、指令等进行处理。
以太网接口901是局域网通信的网络数据连接端口,定义了一系列的软件和硬件标准,通过以太网接口901可以将多个电子设备连接在一起,在本示例中,处理器91可以通过以太网接口901与车机92进行信息交互,比如向车机92发送数据或者接收车机92发送的数据。
CAN接口902是控制器局域网的网络数据连接端口,为汽车内部的控制系统和嵌入式工业控制提供标准的总线,实现控制各节点之间的通信交互,在本示例中,处理器91同样可以通过CAN接口902与车机92进行信息交互,可选地,处理器91还可以通过CAN接口902连接外部的其他设备。在一些示例中,处理器91还可以设置有GPIO(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通用输入/输出)接口,以提高外设连接的兼容性。
电源管理模块903连接车机92,可以接收车机92提供的电源,为HUD显示设备的各个模块提供稳压电源供电,保证处理器91及各个模块在正常的电压供应下工作,避免过压下的损坏。
运行内存904,用于存储处理器91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及暂时存放的运算数据、与存储内存交换的数据等,运行内存904可以为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access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内存)等存储器。
存储内存905,用于存放HUD显示设备的相关显示内容等资源,及长期存放的运行程序及数据等,存储内存905可以为Flash(闪存)等存储器。在一些示例中,处理器91也可以提供接口接入外部存储器。
温度检测906,用于对HUD显示设备内部的温度进行监测,具体可以包括若干个温度传感器,由于温度传感器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电阻值的变化,因此,处理器91可以在固定电源电压下根据每个温度传感器与分压电阻之间的电压变化来确定温度传感器在对应温度下的电阻值,从而反向推出温度传感器所在位置的温度。在一些示例中,处理器91可以通过GPIO接口控制若干个温度传感器,若干个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在HUD显示设备内部的不同位置,处理器91可以利用分时检测的方式分别获取若干个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温度值。
电机907,用于在处理器91的控制下,驱动HUD显示设备中的光学镜片发生转动,从而实现相应光路的改变,比如阳光倒灌导致像源表面产生温升时,可以通过电机驱动光学镜片来使外部的阳光无法到达像源表面。在一些示例中,处理器91还可以通过电机907驱动HUD显示设备上设置的风扇,提高HUD显示设备内外部空气交换的速度以实现散热。具体地,电机907通过电机驱动芯片与处理器91连接,电机驱动芯片为电机907提供高性能的功率输出,还可以通过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等接口与处理器91进行通信和控制。
背光源908,用于提供照明光及根据处理器91的控制调整照明光的亮度,以调整整个HUD显示设备的投影显示亮度。背光源908与像源909配合实现光机投影显示的主要功能,背光源908可以为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激光等。具体地,背光源908通过背光驱动芯片与处理器91连接,背光驱动芯片为背光源908提供驱动电压,并在处理器91输出的脉冲宽度信号下控制背光源908的亮度。
像源909,用于根据处理器91的控制显示相应内容的图像并将图像对应的显示光投射出去,像源909可以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DMD(DigitalMicromirror Devices,数字微镜器件)、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微机电系统)微镜、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硅基液晶)等。
定位模块910,用于对HUD显示设备及对应车辆的位置进行监测,定位模块910可以为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通过在不同的位置测量卫星和定位模块910上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相应的位置及朝向等数据。在一些示例中,定位模块910还可以包括惯性导航系统,以牛顿力学定律为基础,通过测量定位模块910在惯性参考系的加速度,将它对时间进行积分,并把它变换到导航坐标系中,从而得到在导航坐标系中的速度、偏航角和位置等数据。可选地,惯性导航系统可以辅助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实现更加精准的定位,为处理器91提供相应的位置信息。
雷达911,用于通过电磁波来确定目标物体的位置,通常可以确定目标物体离雷达911所在车辆的距离。
相机912,包括车身相机及车内相机,其中,车身相机用于通过视觉识别来确定目标物体的位置,车身相机可以为单目相机或双目相机,单目相机与双目相机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双目相机可以捕捉两个不同视角下的图像,从而可以获得三维空间中的距离信息。车内相机用于识别车辆内驾驶员及乘客的行为状态,包括疲劳检测、分心检测、表情识别、手势识别、视线追踪等,在本示例中,车内相机还可以特别实现眼动跟踪。
在一些示例中,定位模块910、雷达911及相机912还可以直接连接车机92,并没有与HUD显示设备的处理器91进行直接连接,比如车机92本身集成有用于位置跟踪的定位模块及用于自动驾驶的雷达及相机,HUD显示设备则可以通过与车机92之间的通信来实时获取到定位模块、雷达及相机的采集数据。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4所示,实现上述示例导航方法的显示设备具体可以包括处理器1401、存储器1402、输入设备1403及输出设备1404,其中,输入设备1403可以包括集成在显示设备上的操作按键等,显示设备可以通过输入设备1403接收输入的控制指令及数据,比如输入导航目的地等。输出设备1404可以包括集成在显示设备上的扬声器等,显示设备可以向输出设备1404输出相应的指令或数据,比如音频信号等。进一步,存储器1402上存储有处理器14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40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示例的导航方法。
在一些示例中,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示例的导航方法。可选地,可以将具体的导航显示控制程序按照需求分发给指定的显示设备,便于显示设备可以实现直观地车载导航。
如图15所示,在一些示例中,交通工具可以设置有上述的HUD显示设备,具体地,HUD显示设备集成在中控台10的内部,比如在方向盘的前方位置。通过HUD显示设备的投射窗口102将相应的显示光投射在正对的车辆挡风玻璃4上,观看者从驾驶舱内观察挡风玻璃4上的效果就是可以直接看到相应的虚像,具体在挡风玻璃4对应显示区域50中包括基础显示信息(车速信息等)及扩展显示信息(前车告警信息等),更重要的是,可以按需呈现分区管理的导航显示。作为观看者的驾驶人员在驾驶时无需低头就可以查看到相应的车辆状态,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在一些示例中,交通工具还可以通过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分发获得上述示例中导航方法的程序,驾驶人员可以在交通工具中直接打开相应的导航功能,在挡风玻璃上便利地获取详细的导航指示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交通工具并不局限于作为代步工具的小汽车,也可以包括公交车、卡车、挖掘机、摩托车、火车、高铁、轮船、游艇、飞机、宇宙飞船等。投影的挡风玻璃也不局限于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也可以是其他位置的透明表面。
结合上述示例,本申请涉及的技术方案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由控制单元执行的软件模块或二者组合,即一个或多个步骤和/或一个或多个步骤组合,既可以对应于计算机程序流程的各个软件模块,亦可以对应于各个硬件模块,例如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适当组合。为了描述的方便,在上述描述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上述示例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涉及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由微控制单元执行,依赖于所需要的配置,可以包括任何类型的一个或多个微控制单元,包括但不限于微控制单元、微控制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控制单元)或其任意组合。该软件存储在存储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读取存储器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闪存等)或其任意组合。
综上所述,本申请在挡风玻璃上投影的显示区域中划分有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同时结合增强显示和地图显示两种模式,将指示车辆行驶路径的导航指示内容分别在不同的显示区域中以各自易于呈现的形式进行显示,并通过两个显示区域的显示联动,直观地引导驾驶人员按照正确的路线行驶。本申请可以在有限的投影显示区域中以直观的交互方式显示导航所需的信息,驾驶人员可以很好地理解指引内容,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包括一些示例,但这些示例中的任何一个并非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示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形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申请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教导内容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型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导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设备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投影具有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用于显示途经点标识,所述途经点标识与导航信息确定的途经位置贴合,所述途经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正对的挡风玻璃外;
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用于至少显示所述途经位置附近的导航地图,所述导航地图包括所述车辆经过所述途经位置前后的演示路径,所述演示路径在所述途经位置对应的路径点上设置有与所述途经点标识对应的指示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叠加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边角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航方法还包括:
所述途经位置包括第一途经位置及第二途经位置,所述第一途经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二途经位置更靠近所述车辆;
所述途经点标识包括与所述第一途经位置贴合显示的第一途经点标识及与所述第二途经位置贴合显示的第二途经点标识,所述指示标识包括在所述演示路径上设置的与所述第一途经点标识对应的第一指示标识及与所述第二途经点标识对应的第二指示标识;
所述第一途经点标识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遮挡第二途经点标识的至少部分时,所述第一指示标识、第二指示标识在所述演示路径上正常显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航方法还包括:
根据导航信息确定有第三途经位置,所述第三途经位置超出了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正对的挡风玻璃外,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不显示用于与所述第三途经位置贴合的第三途经点标识;
所述演示路径在所述第三途经位置对应的路径点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途经点标识对应的第三指示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航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车辆到达或错过所述第一途经位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关闭显示所述第一途经点标识,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标记所述第一指示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导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航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或第二显示区域中显示所述途经位置的数量和/或前方剩余的途经位置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航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车辆进入复杂路段时,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用于显示途经点标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用于至少显示所述途经位置附近的导航地图。
8.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导航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导航方法的步骤。
10.一种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设备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2410827107.7A 2024-06-25 2024-06-25 导航方法、显示设备、存储介质及交通工具 Pending CN1186546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827107.7A CN118654690A (zh) 2024-06-25 2024-06-25 导航方法、显示设备、存储介质及交通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827107.7A CN118654690A (zh) 2024-06-25 2024-06-25 导航方法、显示设备、存储介质及交通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654690A true CN118654690A (zh) 2024-09-17

Family

ID=92703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827107.7A Pending CN118654690A (zh) 2024-06-25 2024-06-25 导航方法、显示设备、存储介质及交通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65469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1738B2 (en) Heads-up display with variable focal plane
JP7113259B2 (ja) 表示システム、表示システムを備える情報提示システム、表示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表示システムを備える移動体
CN104515531B (zh) 增强的3-维(3-d)导航系统和方法
US8994558B2 (en) Automotive augmented reality head-up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JP5275963B2 (ja)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及び移動体
CN109484299A (zh) 控制增强现实显示装置的显示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TWI388803B (zh) 具有簡化顯示模式之導航系統及其顯示方法
EP2919057B1 (en) Navigation display method and system
KR20200042166A (ko) 컨텐츠를 시각화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WO2012036098A1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JP2015104930A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6501443A (ja) 車両に対してナビゲーション情報を表示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4512336A (zh) 3维(3d)导航
JP6225379B2 (ja) 車両情報投影システム
WO2019097762A1 (ja) 重畳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TWI728117B (zh) 動態信息系統及動態信息系統的操作方法
JP2013112269A (ja) 車載用表示装置
CN114489332A (zh) Ar-hud输出信息的显示方法及系统
KR20150051671A (ko) 차량 및 사용자 동작 인식에 따른 화면 제어 장치 및 그 운영방법
CN117518496A (zh) 显示方法、显示设备、存储介质及交通工具
JP2018020779A (ja) 車両情報投影システム
CN118654690A (zh) 导航方法、显示设备、存储介质及交通工具
JP7484132B2 (ja) 重畳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7321787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2024175621A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表示制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