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83729A -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283729A CN118283729A CN202211728626.5A CN202211728626A CN118283729A CN 118283729 A CN118283729 A CN 118283729A CN 202211728626 A CN202211728626 A CN 202211728626A CN 118283729 A CN118283729 A CN 1182837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nnel
- communication
- node
- iab
- host n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6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101100240462 Homo sapiens RASAL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2
- 102100035410 Ras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nGAP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641 tunne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23 data manag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45 sint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在第一宿主节点与第三宿主节点之间无法通过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路由传输数据的场景下,可以减少业务中断时延,有助于提高业务稳定性。该方法可包括:第一宿主节点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三宿主节点的标识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第一通信隧道为第二宿主节点的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与第三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接收第一配置响应信息,第一配置响应信息包括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接入回传一体化(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不仅可以满足大量密集部署基站的需求,还能满足灵活部署光纤的需求并节省光纤部署成本。IAB是一种中继方案,可包括IAB节点(IAB node)和IAB宿主(IAB donor),IAB donor为IAB node的宿主节点。其中,IAB node也可以称为中继设备或中继节点等,IAB node的子节点可以是另一IABnode或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IAB node的父节点可以是IAB donor或另一IABnode。IAB node由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tion,MT)部分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unit,DU)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可分别表示为IAB-MT和IAB-DU。当IAB node面向其父节点时,作为IAB-MT;当IAB node面向其子节点时,作为IAB-DU。IAB donor也可以称为宿主设备或宿主节点或宿主基站(donor gNodeB,DgNB)等。IAB donor由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unit,CU)部分和DU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可分别表示为IAB-donor-CU和IAB-donor-DU。
目前,在IAB网络中,为了进一步增强网络鲁棒性,以及实现更加精细的负载均衡和拓扑管理,引入部分迁移(partial migration)技术。进一步的,考虑IAB node的移动性,为了减少切换F1连接的IAB-donor-CU的次数,引入在网络中部署更高地位的IAB-donor-CU的方案,能够在更大的区域内保持与IAB-DU之间的F1连接,使得partial migration实现更大范围的移动性,从而减少切换F1连接的IAB-donor-CU的次数。
在部署有更高地位的IAB-donor-CU的网络拓扑中,可能存在该IAB-donor-CU与某个IAB-donor之间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不可达的情况。例如IAB node 2与IAB-donor-CU建立F1连接,由于IAB node 2的移动,IAB node 2进行了partialmigration,IAB-MT 2的RRC连接从IAB-donor-CU切换到IAB-donor-CU 2,再从IAB-donor-CU 2切换至IAB-donor-CU 3,IAB-DU 2一直与IAB-donor-CU保持F1连接,但IAB-donor-CU与IAB donor3之间IP不可到。IAB-donor-CU与IAB donor3之间IP不可达,导致IAB node 2将触发完全迁移(full migration)技术,将IAB-DU 2的F1连接切换至IAB-donor-CU 3,进而将增加业务中断时延,影响业务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可以减少业务中断时延,有助于提高业务稳定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由第一宿主节点执行,或由与第一宿主节点匹配的装置执行,例如由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该方法可包括:第一宿主节点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三宿主节点的标识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第一通信隧道为第二宿主节点的DU与第三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接收第一配置响应信息,第一配置响应信息包括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
可见,第一宿主节点通过配置第二宿主节点的DU与第三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第一通信隧道,以减少业务中断时延,有助于提高业务稳定性。第一配置响应信息包括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以便第一宿主节点可以获知第三宿主节点为其子节点分配的地址,进而不会丢弃针对这些地址的下行链路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包括IP隧道类型或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用户面隧道协议(generalpacket radio service tunnel protocol-user plane,GTP-U)隧道类型。对于不同的隧道类型,下行链路数据包和/或上行链路数据包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包含于第一隧道配置信息,第一隧道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这多个通信隧道包括第一通信隧道和第二通信隧道,第二通信隧道为第一宿主节点的DU与第二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通过第一隧道配置信息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以便建立相邻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业务的稳定性。可选的,第一隧道配置信息配置的隧道类型可包括第二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以便第一宿主节点对下行链路数据包和/或上行链路数据包进行相应的处理。
可选的,第一隧道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上述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便确定路由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响应信息包含于第一隧道配置响应信息,第一隧道配置响应信息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这多个通信隧道包括第一通信隧道和第二通信隧道,第二通信隧道为第一宿主节点的DU与第二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通过第一隧道配置响应信息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以便建立相邻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业务的稳定性。可选的,第一隧道配置响应信息配置的隧道类型可包括第二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以便第一宿主节点对下行链路数据包和/或上行链路数据包进行相应的处理。可选的,第一隧道配置响应信息还用于配置上述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便第一宿主节点基于该关联关系,可以确定路由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在检测到下行链路数据包的目标地址属于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时,即检测到向第三宿主节点的子节点发送的下行链路数据包时,确定该下行链路数据包通过第一通信隧道和/或第二通信隧道传输,以减少该下行链路数据包被丢弃的概率。在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情况下,确定该下行链路数据包通过第一通信隧道传输。在配置第一通信隧道和第二通信隧道的情况下,确定该下行链路数据包通过第一通信隧道和第二通信隧道传输。在配置第二通信隧道的情况下,确定该下行链路数据包通过第二通信隧道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保留通过第二通信隧道传输的上行链路数据包,避免该上行链路数据包被丢弃;或,保留源地址属于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的上行链路数据包,以避免该上行链路数据包被丢弃。
其中,上行链路数据包指的是来自终端设备的数据包,下行链路数据包指的是来自核心网网元或父节点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宿主节点在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时,向第二宿主节点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相应的,第一宿主节点在接收第一配置响应信息时,接收来自第二宿主节点的第一配置响应信息。也就是说,第一宿主节点通过第二宿主节点向第三宿主节点配置第一通信隧道。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宿主节点在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时,向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相应的,第一宿主节点在接收第一配置响应信息时,接收来自核心网网元的第一配置响应信息。也就是说,第一宿主节点通过核心网网元向第三宿主节点配置第一通信隧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指的是第一宿主节点的CU的IP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响应信息还包括第三宿主节点的地址。也就是说,第一配置响应信息不仅可以包括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还可以包括第三宿主节点的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宿主节点在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时,在第一宿主节点与第三宿主节点之间无法通过IP路由传输数据包时,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第一宿主节点与第三宿主节点之间无法通过IP路由传输数据包,即第一宿主节点与第三宿主节点之间的IP不可达,从而通过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第一通信隧道,以便第一宿主节点与第三宿主节点之间可以传输数据包。第一宿主节点与第三宿主节点之间的IP不可达,可能发生在中继设备与宿主节点之间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从第一宿主节点切换至第二宿主节点,再由第二宿主节点切换至第三宿主节点的场景中,该场景中中继设备与第一宿主节点保持F1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由第三宿主节点执行,或由与第三宿主节点匹配的装置执行,例如由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该方法可包括:第三宿主节点接收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第一通信隧道为第二宿主节点的DU与第三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发送第二配置响应信息,第二配置响应信息包括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
可见,第三宿主节点可基于第二配置信息,配置第一通信隧道,以减少业务中断时延,有助于提高业务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宿主节点接收第二配置信息时,接收来自第二宿主节点的第二配置信息。相应的,第三宿主节点发送第二配置响应信息时,向第二宿主节点发送第二配置响应信息。也就是说,第三宿主节点通过第二宿主节点接收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配置信息,并通过第二宿主节点向第一宿主节点反馈分配的地址。
可选的,第二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和/或,第二配置响应信息还包括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也就是说,第二宿主节点可以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和/或,第三宿主节点可以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使得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的配置具有灵活性。
可选的,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GTP-U隧道类型,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宿主节点的地址、第二宿主节点分配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 protocol,UDP)端口信息和用于标识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端点标识(tunnel end point identifier,TEID)。
可选的,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GTP-U隧道类型,第二配置响应信息还包括第三宿主节点的地址、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UDP端口信息和用于标识第一通信隧道的TEID。
也就是说,在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GTP-U隧道类型时,第二宿主节点可通过第二配置信息告知第三宿主节点,该GTP-U隧道在第二宿主节点侧的信息(即第二宿主节点的地址、第二宿主节点的UDP端口信息以及该GTP-U隧道的TEID)。和/或,第三宿主节点可通过第二配置响应信息告知第二宿主节点,该GTP-U隧道在第三宿主节点侧的信息(即第三宿主节点的地址、第三宿主节点的UDP端口信息以及该GTP-U隧道的TEID)。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宿主节点接收第二配置信息时,接收来自核心网网元的第二配置信息。相应的,第三宿主节点发送第二配置响应信息时,向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二配置响应信息。也就是说,第三宿主节点通过核心网网元接收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配置信息,并通过核心网网元向第一宿主节点反馈分配的地址。
可选的,第二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也就是说,核心网网元可以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配置信息包含于第二隧道配置信息,第二隧道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这多个通信隧道包括第一通信隧道和第二通信隧道,第二通信隧道为第一宿主节点的DU与第二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通过第二隧道配置信息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以便建立相邻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业务的稳定性。可选的,第二隧道配置信息配置的隧道类型可包括第二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
可选的,第二隧道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便确定路由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配置响应信息包含于第二隧道配置响应信息,第二隧道配置响应信息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这多个通信隧道包括第一通信隧道和第二通信隧道,第二通信隧道为第一宿主节点的DU与第二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通过第二隧道配置响应信息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以便建立相邻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业务的稳定性。可选的,第二隧道配置响应信息配置的隧道类型可包括第二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
可选的,第二隧道配置响应信息还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便确定路由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向第二宿主节点发送第三配置信息,第三配置信息包括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接收来自第二宿主节点的第三配置响应信息,第三配置响应信息用于响应第三配置信息。该方法的前提条件是第三宿主节点接收来自核心网网元的第二配置信息,向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二配置响应信息。第三宿主节点向第二宿主节点提供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以便第二宿主节点将这些地址作为不丢弃上行链路数据包的白名单。
可选的,第三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也就是说,第三宿主节点可以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
可选的,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GTP-U隧道类型,第三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三宿主节点的地址、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UDP端口信息和用于标识第一通信隧道的TEID。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配置信息包含于第三隧道配置信息,第三隧道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这多个通信隧道包括第一通信隧道和第二通信隧道,第二通信隧道为第一宿主节点的DU与第二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隧道类型包括第二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通过第三隧道配置信息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以便建立相邻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业务的稳定性。可选的,第三隧道配置信息配置的隧道类型可包括第二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
可选的,第三隧道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便确定路由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配置响应信息包括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也就是说,第二宿主节点可以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
可选的,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GTP-U隧道类型,第三配置响应信息还包括第二宿主节点的地址、第二宿主节点的UDP端口信息和用于标识第一通信隧道的TEID。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配置响应信息包含于第三隧道配置响应信息,第三隧道配置响应信息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多个通信隧道包括第一通信隧道和第二通信隧道,第二通信隧道为第一宿主节点的DU与第二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隧道类型包括第二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通过第三隧道配置响应信息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以便建立相邻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业务的稳定性。可选的,第三隧道配置响应信息配置的隧道类型可包括第二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
可选的,第三隧道配置响应信息还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便确定路由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配置响应信息还包括第三宿主节点的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上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上行链路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与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相同时,通过第一通信隧道向第二宿主节点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包。也就是说,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的作用是,在检测到目的地址为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的上行链路数据包时,可以通过第一通信隧道向第二宿主节点发送该上行链路数据包。即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用于第三宿主节点识别出需要通过第一通信隧道进行传输的上行链路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保留通过第一通信隧道传输的下行链路数据包,以避免该下行链路数据包被丢弃;或,保留源地址与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相同的下行链路数据包,以避免该下行链路数据包被丢弃。
其中,上行链路数据包指的是来自终端设备的数据包,下行链路数据包指的是来自核心网网元或父节点的数据包。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由第二宿主节点执行,或由与第二宿主节点匹配的装置执行,例如由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该方法可包括:第二宿主节点接收来自第一宿主节点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三宿主节点的标识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第一通信隧道为第二宿主节点的DU与第三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基于第三宿主节点的标识信息,向第三宿主节点发送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接收来自第三宿主节点的第二配置响应信息,第二配置响应信息包括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向第一宿主节点发送第一配置响应信息,第一配置响应信息包括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
可见,第一宿主节点通过第二宿主节点向第三宿主节点发送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配置信息,第三宿主节点通过第二宿主节点向第一宿主节点发送分配的地址,从而减少业务中断时延,有助于提高业务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也就是说,第一宿主节点可以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也就是说,第二宿主节点可以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配置响应信息还包括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也就是说,第三宿主节点可以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
可选的,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GTP-U隧道类型,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宿主节点的地址、第二宿主节点分配的UDP端口信息和用于标识第一通信隧道的TEID。
可选的,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GTP-U隧道类型,第二配置响应信息还包括第三宿主节点的地址、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UDP端口信息和用于标识第一通信隧道的TEID。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包含于第一隧道配置信息,第一隧道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多个通信隧道包括第一通信隧道和第二通信隧道,第二通信隧道为第一宿主节点的DU与第二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通过第一隧道配置信息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以便建立相邻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业务的稳定性。
可选的,第一隧道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便确定路由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响应信息包含于第一隧道配置响应信息,第一隧道配置响应信息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这多个通信隧道包括第一通信隧道和第二通信隧道,第二通信隧道为第一宿主节点的DU与第二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通过第一隧道配置响应信息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以便建立相邻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业务的稳定性。可选的,第一隧道配置响应信息配置的隧道类型可包括第二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以便第一宿主节点对下行链路数据包和/或上行链路数据包进行相应的处理。可选的,第一隧道配置响应信息还用于配置上述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便第一宿主节点基于该关联关系,可以确定路由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配置信息包含于第二隧道配置信息,第二隧道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多个通信隧道包括第一通信隧道和第二通信隧道,第二通信隧道为第一宿主节点的DU与第二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通过第二隧道配置信息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以便建立相邻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业务的稳定性。
可选的,第二隧道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便确定路由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配置响应信息包含于第二隧道配置响应信息,第二隧道配置响应信息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多个通信隧道包括第一通信隧道和第二通信隧道,第二通信隧道为第一宿主节点的DU与第二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通过第二隧道配置响应信息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以便建立相邻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业务的稳定性。
可选的,第二隧道配置响应信息还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便确定路由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这样,第二宿主节点在获得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的情况下,可以保留源地址为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的下行链路数据包,避免该下行链路数据包被丢弃,并通过第一通信隧道向第三宿主节点传输该下行链路数据包。
可选的,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也就是说,第二宿主节点在获得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告知第三宿主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保留源地址与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相同的下行链路数据包,避免该下行链路数据包被丢弃,并通过第一通信隧道向第三宿主节点传输该下行链路数据包。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保留通过第二通信隧道传输的下行链路数据包。也就是说,对于第二通信隧道传输的下行链路数据包,第二宿主节点可以默认保留,以减少业务中断的概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保留通过第一通信隧道传输的上行链路数据包,以避免丢弃通过第一通信隧道传输的上行链路数据包;或,保留源地址属于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的上行链路数据包,以避免丢弃来自第三宿主节点的子节点的上行链路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响应信息还包括第三宿主节点的地址。也就是说,第一配置响应信息不仅可以包括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还可以包括第三宿主节点的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配置响应消息还包括第三宿主节点的地址。也就是说,第二配置响应信息不仅可以包括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还可以包括第三宿主节点的地址。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由第二宿主节点执行,或由与第二宿主节点匹配的装置执行,例如由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该方法可包括:第二宿主节点接收来自第三宿主节点的第三配置信息,第三配置信息包括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向第三宿主节点发送第三配置响应信息,第三配置响应信息用于响应第三配置信息。
可见,第三宿主节点向第二宿主节点提供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以便第二宿主节点将这些地址作为不丢弃上行链路数据包的白名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也就是说,第三宿主节点可以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
可选的,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GTP-U隧道类型,第三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三宿主节点的地址、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UDP端口信息和用于标识第一通信隧道的TEID。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配置信息包含于第三隧道配置信息,第三隧道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多个通信隧道包括第一通信隧道和第二通信隧道,第二通信隧道为第一宿主节点的DU与第二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隧道类型包括第二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通过第三隧道配置信息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以便建立相邻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业务的稳定性。
可选的,第三隧道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便确定路由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配置响应信息包括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也就是说,第二宿主节点可以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
可选的,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GTP-U隧道类型,第三配置响应信息还包括第二宿主节点的地址、第二宿主节点的UDP端口信息和用于标识第一通信隧道的TEID。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配置响应信息包含于第三隧道配置响应信息,第三隧道配置响应信息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多个通信隧道包括第一通信隧道和第二通信隧道,第二通信隧道为第一宿主节点的DU与第二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隧道类型包括第二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通过第三隧道配置响应信息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以便建立相邻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业务的稳定性。
可选的,第三隧道配置响应信息还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便确定路由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并保留源地址与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相同的下行链路数据包,以避免该下行链路数据包被丢弃,并通过第一通信隧道向第三宿主节点传输该下行链路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保留通过第二通信隧道传输的下行链路数据包。也就是说,对于第二通信隧道传输的下行链路数据包,第二宿主节点可以默认保留,以减少业务中断的概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保留通过第一通信隧道传输的上行链路数据包,以避免丢弃通过第一通信隧道传输的上行链路数据包;或,保留源地址属于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的上行链路数据包,以避免丢弃来自第三宿主节点的子节点的上行链路数据包。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由核心网网元执行,或由与核心网网元匹配的装置执行,例如由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该方法可包括:核心网网元接收来自第一宿主节点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三宿主节点的标识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第一通信隧道为第二宿主节点的DU与第三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基于第三宿主节点的标识信息,向第三宿主节点发送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接收来自第三宿主节点的第二配置响应信息,第二配置响应信息包括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向第一宿主节点发送第一配置响应信息,第一配置响应信息包括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
可见,第一宿主节点通过核心网网元向第三宿主节点发送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配置信息,第三宿主节点通过核心网网元向第一宿主节点发送分配的地址,从而减少业务中断时延,有助于提高业务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也就是说,第一宿主节点可以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也就是说,核心网网元可以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配置响应信息还包括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也就是说,第三宿主节点可以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包含于第一隧道配置信息,第一隧道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多个通信隧道包括第一通信隧道和第二通信隧道,第二通信隧道为第一宿主节点的DU与第二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通过第一隧道配置信息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以便建立相邻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业务的稳定性。
可选的,第一隧道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便确定路由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响应信息包含于第一隧道配置响应信息,第一隧道配置响应信息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这多个通信隧道包括第一通信隧道和第二通信隧道,第二通信隧道为第一宿主节点的DU与第二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通过第一隧道配置响应信息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以便建立相邻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业务的稳定性。可选的,第一隧道配置响应信息配置的隧道类型可包括第二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以便第一宿主节点对下行链路数据包和/或上行链路数据包进行相应的处理。可选的,第一隧道配置响应信息还用于配置上述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便第一宿主节点基于该关联关系,可以确定路由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配置信息包含于第二隧道配置信息,第二隧道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多个通信隧道包括第一通信隧道和第二通信隧道,第二通信隧道为第一宿主节点的DU与第二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通过第二隧道配置信息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以便建立相邻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业务的稳定性。
可选的,第二隧道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便确定路由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配置响应信息包含于第二隧道配置响应信息,第二隧道配置响应信息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多个通信隧道包括第一通信隧道和第二通信隧道,第二通信隧道为第一宿主节点的DU与第二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通过第二隧道配置响应信息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以便建立相邻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业务的稳定性。
可选的,第二隧道配置响应信息还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便确定路由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
可选的,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也就是说,核心网网元在获得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告知第三宿主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响应信息还包括第三宿主节点的地址。也就是说,第一配置响应信息不仅可以包括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还可以包括第三宿主节点的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配置响应消息还包括第三宿主节点的地址。也就是说,第二配置响应信息不仅可以包括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还可以包括第三宿主节点的地址。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第一宿主节点,也可以是第一宿主节点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第一宿主节点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可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该单元或模块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该通信装置执行的操作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以及有益效果。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第三宿主节点,也可以是第三宿主节点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第三宿主节点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可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该单元或模块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该通信装置执行的操作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以及有益效果。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第二宿主节点,也可以是第二宿主节点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第二宿主节点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可执行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该单元或模块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该通信装置执行的操作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所述的方法以及有益效果。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核心网网元,也可以是核心网网元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核心网网元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可执行第五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该单元或模块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该通信装置执行的操作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五方面所述的方法以及有益效果。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通信装置读取并执行该指令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中任意一项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无线中继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一种部分迁移的示例图;
图2A是一种IAB传输迁移管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2B是部署有IAB-donor-CU 1的场景示意图;
图3是IAB-donor-DU 1与IAB-donor-DU 2之间的隧道示例图;
图4A是IAB node基于IAB-donor-CU 1连续执行partial migration的场景示例图;
图4B是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系统架构示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A是一种通信隧道的示意图;
图7B是另一种通信隧道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中,“第一”、“第二”等字样用于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本申请的“等于”可以与“大于”连用,也可以与“小于”连用。在“等于”与“大于”连用的情况下,采用“大于”的技术方案;在“等于”与“小于”连用的情况下,采用“小于”的技术方案。
下面先对本申请涉及的相关名称或术语进行阐述,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IAB网络
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相比第四代(4th-generation,4G)移动通信,对网络各项性能指标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例如,容量提升1000倍,更广的覆盖需求、超高可靠低时延等。一方面,考虑到高频载波频率资源丰富,在热点区域,为满足5G超高容量需求,利用高频小站组网愈发流行。高频载波传播特性较差,受遮挡衰减严重,覆盖范围不广,故而需要大量密集部署小站,相应地,为这些大量密集部署的小站提供光纤回传的代价很高,施工难度大,因此需要经济便捷的回传方案。另一方面,从广覆盖需求的角度出发,在一些偏远地区提供网络覆盖,光纤的部署难度大,成本高,也需要设计灵活便利的接入和回传方案。IAB技术为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提供了思路:其接入链路(access link)和回传链路(backhaul link)皆采用无线传输方案,减少了光纤部署。
在IAB网络中,IAB节点(IAB node)也可以称为中继节点(relay node,RN)或中继设备等。IAB node可以为UE提供无线接入服务,UE的业务数据由IAB node通过回传链路连接到IAB donor传输。
IAB node由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tion,MT)部分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unit,DU)部分组成。也就是说,IAB node包括MT和DU。其中,当IAB node面向其父节点时,可以作为MT,即MT的角色;当IAB node面向其子节点(子节点可能是另一个中继设备或UE)时,可以被视为网络设备,即DU的角色。
IAB donor可以是一个具有完整基站功能的接入网设备,还可以是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DU分离形态的接入网设备。IAB donor连接到为UE提供服务的核心网网元(例如连接到5G核心网(5G core,5GC)网元),并为IAB node提供无线回传功能。其中,IAB-donor CU可能是控制面(control plane,CP)和用户面(user plane,UP)分离的形态。例如,IAB-donor-CU可由一个IAB-donor-CU-CP和一个(或多个)IAB-donor-CU-UP组成。
IAB node经IAB donor连接到核心网。例如,在独立组网(standalone,SA)的5G架构下,IAB node经IAB donor连接到5GC网元。在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NSA)(例如,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或多连接(multi-connectivity,MC))的5G架构下,在主路径上,IAB node可以经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连接到演进分组核心网(evolvedpacket core,EPC),也可以经IAB donor连接到5G核心网。
在IAB网络中,在UE与IAB donor之间的一条传输路径上,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IABnode。每个IAB node不仅维护面向父节点的回传链路,还维护与子节点的接入链路。若IABnode的子节点是UE,该IAB node与UE之间的链路是接入链路。若IAB node的子节点是其他IAB node,该IAB node与其他IAB node之间的链路是回传链路。示例性的,可参见图1所示的无线中继场景,在路径“UE1→IAB node 4→IAB node 3→IAB node 1→IAB donor”中,UE1通过接入链路接入IAB node 4,IAB node 4通过回传链路连接IAB node 3,IAB node 3通过回传链路连接IAB node 1,IAB node 1通过回传链路连接IAB donor。图1中,黑色双向箭头表示回传链路,灰色双向箭头表示接入链路。
IAB node可以分为接入IAB node和中间IAB node。接入IAB node是指UE接入的IAB node,中间IAB node是指为UE或IAB node提供回传服务的IAB node。示例性的,可参见图1,在路径“UE1→IAB node 4→IAB node 3→IAB node 1→IAB donor”中,IAB node 4是接入IAB node,IAB node 3和IAB node 1是中间IAB node。需要说明的是,一个IAB node针对接入该IAB node的UE而言,是接入IAB node;一个IAB node针对接入其他IAB node的UE而言,是中间IAB node。一个IAB node是接入IAB node还是中间IAB node,并不是固定的,视具体的应用场景而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宿主节点可以是IAB donor,IAB donor的CU和DU可采用分离架构或不采用分离架构,视具体情况而定。
2,部分迁移(partial migration)
在IAB网络中,为了进一步增强网络鲁棒性,以及实现更加精细的负载均衡和拓扑管理,引入partial migration技术。示例性的,部分迁移技术可参见图2所示。
部分迁移技术中,边界节点(boundary IAB-node,例如图2中的IAB node 2)的MT(即图2中的IAB-MT 2)从一个父节点(图2中的IAB node 1)切换到另一个父节点(图2中的IAB node 3),这两个父节点分属不同的IAB-donor-CU控制的拓扑,即图2中IAB node 1属于IAB-donor-CU 1控制的拓扑,IAB node 3属于IAB-donor-CU 2控制的拓扑。部分迁移的本质在于,IAB-MT 2与IAB-donor-CU之间的RRC连接从IAB-donor-CU 1切换至IAB-donor-CU2,但是IAB-DU 2与IAB-donor-CU之间的F1连接依然为与IAB-donor-CU 1之间的F1连接。也就是说,IAB-DU 2的F1连接仍然终结在IAB-donor-CU 1,并没有随IAB-MT 2一起迁移至IAB-donor-CU 2。对于IAB node而言,其RRC连接发生切换,但是F1连接并没有发生切换,该过程可以称为partial migration。
图2中,IAB-donor 1可以称为边界节点F1所终结的IAB donor,即F1-terminatingIAB-donor of boundary IAB-node。也就是说,IAB-DU 2的F1连接终结在IAB-donor-CU 1。图2中,IAB-donor 2可以称为边界节点非F1所终结的IAB donor,即Non-F1-terminatingIAB-donor of boundary IAB-node。也就是说,与边界节点存在RRC连接的IABdonor,而非F1连接终结的IAB donor。
为了实现UE数据流程,从IAB-donor-CU 1控制的拓扑迁移到IAB-donor-CU 2控制的拓扑,在Xn接口引入IAB传输迁移管理(即IAB Transport Migration Management)过程。该过程可参考图2A所示的流程,该流程可包括:
201,IAB-donor-CU 1向IAB-donor-CU 2发送IAB传输迁移管理请求,即IABTransport Migration Management Request。
202,IAB-donor-CU 2向IAB-donor-CU 1发送IAB传输迁移管理响应,即IABTransport Migration Management Response。
图2A中,IAB-donor-CU 1指的是F1-terminating IAB-donor的CU,IAB-donor-CU2指的是Non-F1-terminating IAB-donor的CU。
基于图2A所示的流程,CU之间可以通过交互数据流量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service,QoS),以及自适应回传协议(backhaul adaptation protocol,BAP)配置信息等信息,来实现数据流量的卸载(offloading)。并且,在IAB Transport Migration Management过程中,只能F1-terminating IAB-donor的CU向Non-F1-terminating IAB-donor的CU发送IAB传输迁移管理请求。
进一步的,考虑IAB node的移动性,例如车载IAB node的场景,IAB node随着车辆的移动而移动。若继续沿用上述partial migration,由于IAB-donor-CU的覆盖区域有限,无法一直保持与IAB-DU之间的F1连接。进而,需要更换IAB-DU所连接的IAB-donor-CU。这种IAB-MT和IAB-DU都需要更换至同一个IAB-donor-CU的场景称为完全迁移(fullmigration)。
full migration场景下,IAB-donor-CU的更换会带来更多的信令开销和系统复杂度。为了解决该问题,减少F1连接的IAB-donor-CU的切换次数,引入在网络中部署更高地位的IAB-donor-CU的方案,能够在更大的区域内保持与IAB-DU之间的F1连接,使得partialmigration实现更大范围的移动性,从而减少F1连接的IAB-donor-CU的切换次数。为了描述方便,本申请实施例将部署地位更高的IAB-donor-CU称为IAB-donor-CU 1,也可以称为主IAB-donor-CU(master-IAB-donor-CU,m-IAB-donor-CU)。
示例性的,部署有IAB-donor-CU 1的场景示意图可参考图2B所示。图2B中,IAB-donor-CU 1在网络中的部署地位较高,可以直接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连接。IAB node在随着车辆的移动过程中,其与IAB-donor-CU 1之间的F1连接未改变。
3,IAB-donor-DU之间的隧道(tunneling)
基于图2所示的示例图,当上行链路(uplink,UL)数据包需要经过边界节点路由至异拓扑(即IAB-donor-CU 2控制的拓扑)时,可能会出现上行链路数据包使用的还是源拓扑(即IAB-donor-CU 1控制的拓扑)分配的IP地址的情况,这些数据包如果不做处理直接路由至异拓扑,会被异拓扑中的IP过滤器(IP filter)过滤为丢弃的包,例如IAB-donor-DU 2的IP filter会将源IP地址属于IAB-Donor-DU 1分配的IP地址的数据包丢弃。原因在于,IAB-donor-DU2不认识源拓扑分配的IP地址。
进而,引入IAB-donor-DU之间的隧道机制,即Inter-Donor-DU的隧道机制。该隧道机制通过在源IAB-donor-DU与目标IAB-donor-DU之间建立一个隧道来解决异拓扑丢包的问题。示例性的,可参见图3所示的IAB-donor-DU 1与IAB-donor-DU 2之间的隧道示例图。
图3中,IAB-donor-DU 1即源IAB-donor-DU,IAB-donor-DU 2即目标IAB-donor-DU。假设IAB-donor-DU 1为F1-terminating IAB-donor的DU,IAB-donor-DU 2为Non-F1-terminating IAB-donor的DU,IAB-donor-CU 1通过IAB传输迁移管理过程向IAB-donor-CU2发送,由IAB-donor-DU 1分配的IP前缀地址或IP地址列表。IAB-donor-CU2在接收到IP前缀地址或IP地址列表时,将其作为白名单,并将白名单配置给IAB-donor-DU2。IAB-donor-DU 2在接收到上行链路数据包时,将上行链路数据包的源IP地址与白名单对比。如果上行链路数据包的源IP地址包含于白名单,则IAB-donor-DU 2不会对这些上行链路数据包进行过滤,而是通过与IAB-donor-DU 1之间的隧道,将这些上行链路数据包发送至IAB-donor-DU 1,由IAB-donor-DU 1对这些上行链路数据包进行解析(因为源IP地址是IAB-donor-DU1分配的,因此IAB-donor-DU 1能够识别这些上行链路数据包),解析之后可递交给IAB-donor-CU 1。如果上行链路数据包的源IP地址未包含在白名单中,则IAB-donor-DU 2会对这些上行链路数据包进行过滤,丢弃这些上行链路数据包。
上述隧道的隧道类型可以是IP隧道类型或GTP-U隧道类型。对于GTP-U隧道,通过节点的IP地址、UDP端口号和隧道的TEID来标识,发送节点使用接收节点分配的TEID来进行点到点的数据传输,即将TEID包含在数据包外层添加的GTP-U头中。对于IP隧道,通过向数据包外层添加IP头来传输数据。IP隧道又可以分为IP in IP和IPSec。IPin IP是在数据包外层再添加IP头,IP头包括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IPSec是在IP in IP的基础上,再添加加密验证信息,例如在数据包外层添加IP头,该IP头包括加密验证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通信隧道,指的是一个IAB-donor-DU与另一个IAB-donor-DU之间的隧道,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可以是IP隧道类型或GTP-U隧道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上行链路数据包指的是来自UE的数据包,下行链路数据包指的是来自核心网网元或父节点的数据包。
下面对本申请应用的场景和系统架构进行介绍。
考虑IAB node的移动性,IAB node可能会基于IAB-donor-CU 1连续执行partialmigration。示例性的,可参见图4A所示的场景示例图。IAB node最开始与IAB-donor-CU 1建立F1连接,随后由于移动性进行partial migration,IAB-MT与IAB-donor-CU之间的RRC连接从IAB-donor-CU 1切换至IAB-donor-CU 2,再从IAB-donor-CU 2切换至IAB-donor-CU3,IAB-DU一直与IAB-donor-CU 1保持F1连接。考虑IAB-donor-CU 1与IAB-donor-CU 3之间可能存在IP不可达的情况,即IAB-donor-CU 1与IAB-donor-CU 3之间无法通过IP路由传输数据包的情况,IAB-donor-CU 1无法向IAB-donor-CU 3发起IAB传输迁移管理流程以进行流量卸载(traffic offloading)。
其中,IAB-donor-CU 1与IAB-donor-CU 3之间IP不可达,也可以理解为IAB-donor-CU1与IAB-donor-CU 3之间IP不可达,或IAB-donor-CU 1与IAB-donor-DU 3之间IP不可达。因为CU和DU在部署时,实体物理距离不会太远或部署在同一设备中。IAB-donor-CU1与IAB-donor-CU 3之间无法通过IP路由传输数据包,例如两者的实体物理距离过远,或者两者之间不存在Xn接口等。
IAB-donor-CU 1无法向IAB-donor-CU 3发起IAB传输迁移管理流程以进行流量卸载(traffic offloading),那么IAB node将触发full migration,将IAB-DU的F1连接也切换至IAB-donor-CU 3。这样将延长业务中断时延,影响业务稳定性。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可以减少业务中断时延,有助于提高业务稳定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不进行full migration,在partialmigration过程中,减少业务中断时延。
本申请实施例不仅适用于IAB node基于IAB-donor-CU 1连续执行partialmigration的场景,还可以适用于除IAB系统之外的其他中继系统。
请参见图4B,是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系统架构示例图。图4B所示的系统架构包括第一宿主节点401、第二宿主节点402和第三宿主节点40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宿主节点401即为上述IAB-donor-CU 1对应的IABdonor。第一宿主节点401与第二宿主节点402之间,可以通过IP路由传输数据包,即两者之间IP可达。第一宿主节点401与第三宿主节点403之间,无法通过IP路由传输数据包,即两者之间IP不可达。
可选的,图4B还可以包括更多数量的宿主节点,第三宿主节点403可以是系统中任意一个与第一宿主节点401之间IP不可达的宿主节点。第二宿主节点402可以是系统中与第一宿主节点401直接IP可达或间接IP可达的宿主节点。
可选的,图4B所示的系统还可包括核心网网元404。核心网网元404可用于对UE进行鉴权、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等。核心网网元40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网元中的一个或多个: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认证服务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function,AUSF)、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策略控制功能(policycontrol function,PCF)和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核心网网元,以AMF网元为例进行描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宿主节点401通过第二宿主节点402,配置第二宿主节点402的DU与第三宿主节点403的DU之间的第一通信隧道,以减少业务中断时延。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宿主节点401通过核心网网元404,配置第二宿主节点402的DU与第三宿主节点403的DU之间的第一通信隧道,以减少业务中断时延。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详细阐述。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前置条件为:IAB node在移动过程中执行partial migration,IAB-MT与IAB-donor-CU之间的RRC连接从第一宿主节点的CU切换至第二宿主节点的CU,IAB-DU保持与第一宿主节点的CU之间的F1连接。随后,IAB-MT与IAB-donor-CU之间的RRC连接从第二宿主节点的CU切换至第三宿主节点的CU,IAB-DU保持与第一宿主节点的CU之间的F1连接。
请参见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5所示的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501,第一宿主节点向第二宿主节点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相应的,第二宿主节点接收来自第一宿主节点的第一配置信息。
其中,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第一通信隧道为第二宿主节点的DU与第三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也就是说,第一配置信息用于请求建立第二宿主节点的DU与第三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第一通信隧道。
第一配置信息可包括第三宿主节点的标识信息。第三宿主节点的标识信息用于第二宿主节点找到第三宿主节点,以便向第三宿主节点发送第二配置信息。第三宿主节点的标识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三宿主节点的CU的标识(identifier,ID)、第三宿主节点的ID(即gNB ID)、第三宿主节点的CU的IP地址。
可选的,第一配置信息还可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包括IP隧道类型或GTP-U隧道类型。也可以理解为,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在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的情况下,可指示建立相应隧道类型的第一通信隧道。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可以理解为第一宿主节点可以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类型字段,该字段的取值用于指示IP隧道类型或GTP-U隧道类型。例如,该字段的取值为1,指示IP隧道类型;该字段的取值为0,指示GTP-U隧道类型。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类型位图,不同的位图指示不同的隧道类型。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如何对隧道类型进行指示。
可选的,第一配置信息还可包括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可以是第一宿主节点的CU的IP地址。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地址均指的是IP地址。第一宿主节点的CU的IP地址,一方面可用于第二宿主节点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包的白名单,即第二宿主节点的DU在接收到源IP地址与第一宿主节点的CU的IP地址相同的下行链路数据包时,可保留该下行链路数据包。另一方面可用于第三宿主节点识别出需要通过第一通信隧道传输的上行链路数据包,即第三宿主节点的DU在接收到目的地址与第一宿主节点的CU的IP地址相同的上行链路数据包时,确定通过第一通信隧道向第二宿主节点的DU传输该上行链路数据包。
可选的,第一配置信息还可包括第一宿主节点为IAB-MT分配的Xn接口应用协议(Xn application protocol,XnAP)ID,以及第二宿主节点为IAB-MT分配的XnAP ID。其中,第一宿主节点为IAB-MT分配的XnAP ID,可以是第一宿主节点的CU为IAB-MT分配的XnAPID;第二宿主节点为IAB-MT分配的XnAP ID,可以是第二宿主节点的CU为IAB-MT分配的XnAPID。可选的,第一宿主节点可以通过IAB-MT的切换过程从第二宿主节点处获得第二宿主节点为IAB-MT分配的XnAP ID。从而第一配置信息可包括第一宿主节点为IAB-MT分配的XnAPID以及第二宿主节点为IAB-MT分配的XnAP ID。
可选的,第一配置信息还可包括需要迁移的流量(traffic)列表信息,该列表信息用于描述哪些traffic需要迁移至第三宿主节点。该列表信息例如可包括数据流量ID或QoS等信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宿主节点在确定与第三宿主节点之间无法通过IP路由传输数据包时,向第二宿主节点发送第一配置信息。例如,第一宿主节点的CU向第二宿主节点的CU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可选的,第一配置信息可以第一宿主节点的CU向第二宿主节点的CU发送的XnAP信息中。第一配置信息可以理解为partial migration的配置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
502,第二宿主节点向第三宿主节点发送第二配置信息。相应的,第三宿主节点接收来自第二宿主节点的第二配置信息。
第二宿主节点在接收到第一配置信息的情况下,基于第三宿主节点的标识信息,确定出第三宿主节点,并向第三宿主节点发送第二配置信息。例如,第二宿主节点的CU向第三宿主节点的CU发送第二配置信息。
其中,第二配置信息可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
可选的,第二配置信息还可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包括IP隧道类型或GTP-U隧道类型。也可以理解为,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在第二配置信息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的情况下,可指示建立相应隧道类型的第一通信隧道。第二配置信息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可以理解为第二宿主节点可以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
在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的情况下,第二宿主节点可以不用再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直接将第一配置信息携带的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携带在第二配置信息中即可。若第一配置信息不包括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那么第二宿主节点可以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并将其携带在第二配置信息中。或者,第二宿主节点的DU可以从操作维护和管理(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AM)设备获取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也就是说,OAM设备可以将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预配置给第二宿主节点的DU。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类型字段,该字段的取值用于指示IP隧道类型或GTP-U隧道类型。例如,该字段的取值为1,指示IP隧道类型;该字段的取值为0,指示GTP-U隧道类型。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类型位图,不同的位图指示不同的隧道类型。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如何对隧道类型进行指示。
可选的,在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GTP-U隧道类型的情况下,第二配置信息还可包括第二宿主节点的地址、第二宿主节点分配的UDP端口信息以及用于标识第一通信隧道的TEID。第二宿主节点的地址指的是第二宿主节点的DU的IP地址。第二宿主节点可以分配UDP端口信息和第一通信隧道的TEID,UDP端口信息指的是UDP端口号,第一通信隧道的TEID可用于在第二宿主节点的DU与第三宿主节点的DU之间建立第一通信隧道。
可选的,第二配置信息还可包括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可以是第一宿主节点的CU的IP地址。第一宿主节点的CU的IP地址的作用可参考步骤501中对其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二配置信息还可包括第二宿主节点为IAB-MT分配的XnAPID,以及第三宿主节点为IAB-MT分配的XnAP ID。其中,第二宿主节点为IAB-MT分配的XnAP ID,可以是第二宿主节点的CU为IAB-MT分配的XnAP ID;第三宿主节点为IAB-MT分配的XnAP ID,可以是第三宿主节点的CU为IAB-MT分配的XnAP ID。
可选的,第二配置信息还可包括需要迁移的traffic列表信息,该列表信息用于描述哪些traffic需要迁移至第三宿主节点的CU。该列表信息例如可包括数据流量ID或QoS等信息。
503,第三宿主节点向第二宿主节点发送第二配置响应信息。相应的,第二宿主节点接收来自第三宿主节点的第二配置响应信息。
第三宿主节点在接收到第二配置信息的情况下,可建立其DU与第二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第一通信隧道。
第三宿主节点可向第二宿主节点发送第二配置响应信息,第二配置响应信息用于响应第二配置信息。例如,第三宿主节点的CU向第二宿主节点的CU发送第二配置响应信息。
其中,第二配置响应信息可包括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即第三宿主节点为其子节点分配的IP地址。第三宿主节点的子节点可以是IAB node或UE。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宿主节点为其拓扑下的节点分配IP地址。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可以是第三宿主节点的DU分配的IP地址。
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一方面用于第一宿主节点在接收到目的IP地址属于这些IP地址的下行链路数据包时,可以识别出该下行链路数据包需要通过第一通信隧道传输至第三宿主节点。另一方面用于第二宿主节点在接收到源IP地址属于这些IP地址的上行链路数据包时,可以保留这些上行链路数据包,而不进行数据包过滤。
可选的,第二配置响应信息还可包括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包括IP隧道类型或GTP-U隧道类型。也可以理解为,第二配置响应信息可以指示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第二配置响应信息包括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可以理解为第三宿主节点可以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
在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的情况下,第二配置响应信息可以携带或不携带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若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均不包括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那么第三宿主节点可以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并将其携带在第二配置响应信息中。或者,第三宿主节点的DU可以从OAM设备获取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也就是说,OAM设备可以将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预配置给第三宿主节点的DU。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配置响应信息包括类型字段,该字段的取值用于指示IP隧道类型或GTP-U隧道类型。例如,该字段的取值为1,指示IP隧道类型;该字段的取值为0,指示GTP-U隧道类型。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配置响应信息包括类型位图,不同的位图指示不同的隧道类型。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如何对隧道类型进行指示。
可选的,在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GTP-U隧道类型的情况下,第二配置响应信息还可包括第三宿主节点的地址、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UDP端口信息以及用于标识第一通信隧道的TEID。第三宿主节点的地址指的是第三宿主节点的DU的IP地址。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UDP端口信息指的是第三宿主节点的DU分配的第三宿主节点侧的UDP端口号。
可选的,第二配置响应信息还可包括第二宿主节点为IAB-MT分配的XnAP ID,以及第三宿主节点为IAB-MT分配的XnAP ID。其中,第二宿主节点为IAB-MT分配的XnAP ID,可以是第二宿主节点的CU为IAB-MT分配的XnAP ID;第三宿主节点为IAB-MT分配的XnAP ID,可以是第三宿主节点的CU为IAB-MT分配的XnAP ID。
可选的,第二配置响应信息还可包括已添加的traffic列表信息和/或未添加的traffic列表信息。其中,已添加的traffic列表信息可以理解为已迁移至第三宿主节点的traffic列表信息,未添加的traffic列表信息可以理解为未迁移至第三宿主节点的traffic列表信息。
504,第二宿主节点向第一宿主节点发送第一配置响应信息。相应的,第一宿主节点接收来自第二宿主节点的第一配置响应信息。
第二宿主节点在接收到第二配置响应信息的情况下,向第一宿主节点发送第一配置响应信息。例如,第二宿主节点的CU向第一宿主节点的CU发送第一配置响应信息。第一配置响应信息用于响应第一配置信息。
其中,第一配置响应信息可包括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具体可参考步骤503中对其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一配置响应信息还可包括第一宿主节点为IAB-MT分配的XnAP ID,以及第二宿主节点为IAB-MT分配的XnAP ID。其中,第一宿主节点为IAB-MT分配的XnAP ID,可以是第一宿主节点的CU为IAB-MT分配的XnAP ID;第二宿主节点为IAB-MT分配的XnAP ID,可以是第二宿主节点的CU为IAB-MT分配的XnAP ID。
可选的,第一配置响应信息还可包括已添加的traffic列表信息和/或未添加的traffic列表信息。其中,已添加的traffic列表信息可以理解为已迁移至第三宿主节点的traffic列表信息,未添加的traffic列表信息可以理解为未迁移至第三宿主节点的traffic列表信息。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宿主节点通过第二宿主节点向第三宿主节点发送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配置信息,以建立第二宿主节点的DU与第三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第一通信隧道,从而可以减少业务中断时延,有助于提高业务稳定性。
请参见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6以核心网网元为AMF网元为例。图6所示的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601,第一宿主节点向AMF网元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相应的,AMF网元接收来自第一宿主节点的第一配置信息。
其中,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第一通信隧道为第二宿主节点的DU与第三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通信隧道。也就是说,第一配置信息用于请求建立第二宿主节点的DU与第三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第一通信隧道。
第一配置信息可包括第三宿主节点的标识信息。第三宿主节点的标识信息用于AMF网元找到第三宿主节点,以便向第三宿主节点发送第二配置信息。第三宿主节点的标识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三宿主节点的CU ID、第三宿主节点的ID(即gNB ID)、第三宿主节点的CU的IP地址。
可选的,第一配置信息还可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包括IP隧道类型或GTP-U隧道类型。也可以理解为,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在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的情况下,可指示建立相应隧道类型的第一通信隧道。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可以理解为第一宿主节点可以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类型字段,该字段的取值用于指示IP隧道类型或GTP-U隧道类型。例如,该字段的取值为1,指示IP隧道类型;该字段的取值为0,指示GTP-U隧道类型。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类型位图,不同的位图指示不同的隧道类型。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如何对隧道类型进行指示。
可选的,第一配置信息还可包括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可以是第一宿主节点的CU的IP地址。第一宿主节点的CU的IP地址的作用可参考步骤501中对其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一配置信息还可包括第一宿主节点为IAB-MT分配的NG接口应用协议(NG application protocol,NGAP)ID,以及AMF网元为IAB-MT分配的NGAP ID。其中,第一宿主节点为IAB-MT分配的NGAP ID,可以是第一宿主节点的CU为IAB-MT分配的NGAP ID。
可选的,第一配置信息还可包括需要迁移的traffic列表信息,该列表信息用于描述哪些traffic需要迁移至第三宿主节点的CU。该列表信息例如可包括数据流量ID或QoS等信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宿主节点在确定与第三宿主节点之间无法通过IP路由传输数据包时,向AMF网元发送第一配置信息。例如,第一宿主节点的CU向AMF网元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602,AMF网元向第三宿主节点发送第二配置信息。相应的,第三宿主节点接收来自AMF网元的第二配置信息。
AMF网元在接收到第一配置信息的情况下,基于第三宿主节点的标识信息,确定出第三宿主节点,并向第三宿主节点发送第二配置信息。例如,AMF网元向第三宿主节点的CU发送第二配置信息。
其中,第二配置信息可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
可选的,第二配置信息还可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包括IP隧道类型或GTP-U隧道类型。也可以理解为,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在第二配置信息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的情况下,可指示建立相应隧道类型的第一通信隧道。第二配置信息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可以理解为AMF网元可以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
在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的情况下,AMF网元可以不用再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直接将第一配置信息携带的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携带在第二配置信息中即可。若第一配置信息不包括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那么AMF网元可以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并将其携带在第二配置信息中。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类型字段,该字段的取值用于指示IP隧道类型或GTP-U隧道类型。例如,该字段的取值为1,指示IP隧道类型;该字段的取值为0,指示GTP-U隧道类型。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类型位图,不同的位图指示不同的隧道类型。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如何对隧道类型进行指示。
可选的,第二配置信息还可包括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可以是第一宿主节点的CU的IP地址。第一宿主节点的CU的IP地址的作用可参考步骤501中对其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二配置信息还可包括AMF网元为IAB-MT分配的NGAP ID,以及第三宿主节点为IAB-MT分配的NGAP ID。其中,第三宿主节点为IAB-MT分配的NGAP ID,可以是第三宿主节点的CU为IAB-MT分配的NGAP ID。
可选的,第二配置信息还可包括需要迁移的traffic列表信息,该列表信息用于描述哪些traffic需要迁移至第三宿主节点的CU。该列表信息例如可包括数据流量ID或QoS等信息。
603,第三宿主节点向第二宿主节点发送第三配置信息。相应的,第二宿主节点接收来自第三宿主节点的第三配置信息。
由于IAB-MT与IAB-donor-CU之间的RRC连接从第二宿主节点的CU切换至第三宿主节点的CU,那么第三宿主节点可向第二宿主节点发送第三配置信息。例如,第三宿主节点的CU向第二宿主节点的CU发送第三配置信息。
其中,第三配置信息可包括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具体可参考步骤503中对其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三配置信息还可包括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第三配置信息携带的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可以来自第二配置信息,也可以是第三宿主节点配置的,还可以是第三宿主节点的DU从OAM设备获取的。
可选的,在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GTP-U隧道类型的情况下,第三配置信息还可包括第三宿主节点的地址、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UDP端口信息以及用于标识第一通信隧道的TEID。
604,第二宿主节点向第三宿主节点发送第三配置响应信息。相应的,第三宿主节点接收来自第二宿主节点的第三配置响应信息。
第二宿主节点在接收到第三配置信息的情况下,向第三宿主节点发送第三配置响应信息。例如,第二宿主节点的CU向第三宿主节点的CU发送第三配置响应信息,用于响应第三配置信息。
可选的,在第三配置信息不包括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的情况下,第三配置响应信息可包括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第二宿主节点可以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或第二宿主节点的DU从OAM设备获取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
可选的,第三配置响应信息携带的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来自第三配置信息。
可选的,在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GTP-U隧道类型的情况下,第三配置响应信息还可包括第二宿主节点的地址、第二宿主节点分配的UDP端口信息以及用于标识第一通信隧道的TEID。
605,第三宿主节点向AMF网元发送第二配置响应信息。相应的,AMF网元接收来自第三宿主节点的第二配置响应信息。
第三宿主节点在接收到第二配置信息的情况下,可建立其DU与第二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第一通信隧道。在建立第一通信隧道之后,第三宿主节点可向AMF网元发送第二配置响应信息,第二配置响应信息用于响应第二配置信息。例如,第三宿主节点的CU向AMF网元发送第二配置响应信息。
其中,第二配置响应信息可包括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具体可参考步骤503中对其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二配置响应信息还可包括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也可以理解为,第二配置响应信息可以指示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第二配置响应信息包括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可以理解为第三宿主节点可以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
在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的情况下,第二配置响应信息可以携带或不携带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若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均不包括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那么第三宿主节点可以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并将其携带在第二配置响应信息中。或者,第三宿主节点的DU可以从OAM设备获取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也就是说,OAM设备可以将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预配置给第三宿主节点的DU。
可选的,第二配置响应信息还可包括AMF网元为IAB-MT分配的NGAP ID,以及第三宿主节点为IAB-MT分配的NGAP ID。
可选的,第二配置响应信息还可包括已添加的traffic列表信息和/或未添加的traffic列表信息。
606,AMF网元向第一宿主节点发送第一配置响应信息。相应的,第一宿主节点接收来自AMF网元的第一配置响应信息。
第二宿主节点在接收到第二配置响应信息的情况下,向第一宿主节点发送第一配置响应信息。例如,第二宿主节点的CU向第一宿主节点的CU发送第一配置响应信息。第一配置响应信息用于响应第一配置信息。
其中,第一配置响应信息可包括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具体可参考步骤503中对其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一配置响应信息还可包括AMF网元为IAB-MT分配的NGAP ID,以及第一宿主节点为IAB-MT分配的NGAP ID。
可选的,第一配置响应信息还可包括已添加的traffic列表信息和/或未添加的traffic列表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步骤603-步骤604,与步骤605-步骤606,执行的先后顺序。可以先执行步骤603-步骤604,再执行步骤605-步骤606;或者,先执行步骤605-步骤606,再执行步骤603-步骤604;或者,执行步骤603-步骤604的同时执行步骤605-步骤606。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宿主节点通过AMF网元向第三宿主节点发送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的配置信息,以建立第二宿主节点的DU与第三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第一通信隧道,从而可以减少业务中断时延,有助于提高业务稳定性。
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建立第二宿主节点的DU与第三宿主节点的DU之间的第一通信隧道。示例性的,可参考图7A所示的通信隧道的示意图,在IAB-donor-DU 2与IAB-donor-DU 3之间建立第一通信隧道。
基于图7A所示的示例图,若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IP隧道类型,那么上行链路数据包传输过程可包括:
1)IAB-donor-DU 3在检测到上行链路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为IAB-donor-CU 1的IP地址时,为该上行链路数据包添加IP头(目的IP地址为IAB-donor-DU 2的IP地址,源IP地址为IAB-donor-DU 3的IP地址),得到第一上行链路数据包。并确定第一上行链路数据包通过第一通信隧道传输。进而,IAB-donor-DU 3通过第一通信隧道,向IAB-donor-DU 2传输第一上行链路数据包。
2)IAB-donor-DU 2在接收到第一上行链路数据包时,将第一上行链路数据包的IP头删除,得到上行链路数据包。IAB-donor-DU 2可以默认保留通过第一通信隧道传输的上行链路数据包。或者,IAB-donor-DU 2可以将IAB-donor-DU 3分配的IP地址作为白名单,基于白名单识别出源IP地址属于该白名单的上行链路数据包,并保留该上行链路数据包。
可选的,IAB-donor-DU 2为保留的上行链路数据包添加IP头(目的IP地址为IAB-donor-CU 1的IP地址,源IP地址为IAB-donor-DU 2的IP地址),得到第二上行链路数据包。
可选的,IAB-donor-DU 2通过与IAB-donor-CU 1之间的IP隧道,向IAB-donor-CU1发送保留的上行链路数据包。IAB-donor-DU 2与IAB-donor-CU 1之间的IP隧道,可以理解为已建立的IP隧道。通过该IP隧道传输,可以防止IAB-donor-DU 2与IAB-donor-CU 1之间的路径可能存在的其他路由节点过滤掉IAB-donor-DU 2保留的上行链路数据包。
基于图7A所示的示例图,若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GTP-U隧道类型,那么上行链路数据包传输过程可包括:
1)IAB-donor-DU 3在检测到上行链路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为IAB-donor-CU 1的IP地址时,基于IAB-donor-DU2的IP地址、UDP端口号和第一通信隧道的TEID,为该上行链路数据包添加GTP-U头、UDP头和外层IP头(目的IP地址为IAB-donor-DU 2的IP地址,源IP地址为IAB-donor-DU 3的IP地址),得到第一上行链路数据包。并确定第一上行链路数据包通过第一通信隧道传输。进而,IAB-donor-DU 3通过第一通信隧道,向IAB-donor-DU 2传输第一上行链路数据包。
2)IAB-donor-DU 2在接收到第一上行链路数据包时,将第一上行链路数据包的GTP-U头、UDP头和外层IP头删除,得到上行链路数据包。IAB-donor-DU 2可以默认保留通过第一通信隧道传输的上行链路数据包。或者,IAB-donor-DU 2可以将IAB-donor-DU 3分配的IP地址作为白名单,基于白名单识别出源IP地址属于该白名单的上行链路数据包,并保留该上行链路数据包。
可选的,IAB-donor-DU 2通过与IAB-donor-CU 1之间的IP隧道,向IAB-donor-CU1发送保留的上行链路数据包。IAB-donor-DU 2与IAB-donor-CU 1之间的IP隧道,可以理解为已建立的IP隧道。通过该IP隧道传输,可以防止IAB-donor-DU 2与IAB-donor-CU 1之间的路径可能存在的其他路由节点过滤掉IAB-donor-DU 2保留的上行链路数据包。
基于图7A所示的示例图,若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IP隧道类型,那么下行链路数据包传输过程可包括:
1)IAB-donor-CU 1在检测到下行链路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属于IAB-donor-DU 3分配的IP地址时,由于IAB-donor-CU 1与IAB-donor-CU 3无法通过IP路由传输数据包,那么将该下行链路数据包路由至第一通信隧道的端点,即IAB-donor-DU 2。
可选的,IAB-donor-CU 1为该下行链路数据包添加IP头(目的IP地址为IAB-donor-DU2的IP地址,源IP地址为IAB-donor-CU 1的IP地址),得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包。并通过与IAB-donor-DU 2之间的IP隧道传输第一下行链路数据包。
2)IAB-donor-DU 2在接收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包时,可选的,将第一下行链路数据包的IP头删除,得到下行链路数据包。IAB-donor-DU 2可以默认保留下行链路数据包。或者,IAB-donor-DU 2可以将IAB-donor-CU 1的IP地址作为白名单,基于白名单识别出源IP地址属于该白名单的下行链路数据包,并保留该下行链路数据包。
可选的,IAB-donor-DU 2为保留的下行链路数据包添加IP头(目的IP地址为IAB-donor-DU 3的IP地址,源IP地址为IAB-donor-DU 2的IP地址),得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包。
可选的,IAB-donor-DU 2通过第一通信隧道,向IAB-donor-DU 3发送第二下行链路数据包。
3)可选的,IAB-donor-DU 3在接收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包时,将第二下行链路数据包的IP头删除,得到下行链路数据包。IAB-donor-DU 3可以将IAB-donor-CU 1的IP地址作为白名单,基于白名单识别出源IP地址属于该白名单的下行链路数据包,并确定保留这些下行链路数据包。或者,IAB-donor-DU 3默认保留通过第一通信隧道传输的下行链路数据包。
基于图7A所示的示例图,若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GTP-U隧道类型,那么下行链路数据包传输过程可包括:
1)IAB-donor-CU 1在检测到下行链路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属于IAB-donor-DU 3分配的IP地址时,由于IAB-donor-CU 1与IAB-donor-CU 3无法通过IP路由传输数据包,那么将该下行链路数据包路由至第一通信隧道的端点,即IAB-donor-DU 2。
可选的,IAB-donor-CU 1为该下行链路数据包添加IP头(目的IP地址为IAB-donor-DU2的IP地址,源IP地址为IAB-donor-CU 1的IP地址),得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包。并通过与IAB-donor-DU 2之间的IP隧道传输第一下行链路数据包。
2)可选的,IAB-donor-DU 2在接收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包时,将第一下行链路数据包的IP头删除,得到下行链路数据包。IAB-donor-DU 2可以默认保留下行链路数据包。或者,IAB-donor-DU 2可以将IAB-donor-CU 1的IP地址作为白名单,基于白名单识别出源IP地址属于该白名单的下行链路数据包,并保留该下行链路数据包。
可选的,IAB-donor-DU 2基于IAB-donor-DU 3的IP地址、UDP端口号以及第一通信隧道的TEID,为保留的下行链路数据包添加GTP-U头、UDP头和外层IP头(目的IP地址为IAB-donor-DU 3的IP地址,源IP地址为IAB-donor-DU 2的IP地址),得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包。
可选的,IAB-donor-DU 2通过第一通信隧道,向IAB-donor-DU 3发送第二下行链路数据包。
3)可选的,IAB-donor-DU 3在接收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包时,将第二下行链路数据包的GTP-U头、UDP头和外层IP头删除,得到下行链路数据包。IAB-donor-DU 3可以将IAB-donor-CU 1的IP地址作为白名单,基于白名单识别出源IP地址属于该白名单的下行链路数据包,并确定保留这些下行链路数据包。或者,IAB-donor-DU 3默认保留通过第一通信隧道传输的下行链路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IAB-donor-CU 1与IAB-donor-DU2之间的传输,还可以经过IAB-donor-CU2转发。即传输路径为IAB-donor-CU 1<——>IAB-donor-CU2<——>IAB-donor-DU2。IAB-donor-CU 1与IAB-donor-CU 2之间可以通过IP隧道传输。
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以第一宿主节点、第二宿主节点和第三宿主节点为例,即以3个宿主节点为例,实际应用中,宿主节点的数量可以大于3个。这样,第一宿主节点与第二宿主节点之间可通过IP路由传输数据包,可扩展为第一个宿主节点与倒数第二个宿主节点之间可通过IP路由传输数据包,第二宿主节点与第三宿主节点之间的第一通信隧道即可拓展为倒数第二个宿主节点与最后一个宿主节点之间的第一通信隧道,第一个宿主节点与最后一个宿主节点之间无法通过IP路由传输数据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不仅第二宿主节点的DU与第三宿主节点的DU之间可以建立第一通信隧道,第一宿主节点的DU与第二宿主节点的DU之间也可以建立通信隧道,即第二通信隧道。也就是说,相邻两个宿主节点的DU之间可以建立通信隧道。换句话说,可以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为了便于区分是配置第一通信隧道还是配置多个通信隧道,本申请实施例中隧道配置信息(例如第一隧道配置信息或第二隧道配置信息等)或隧道配置响应信息(例如第一隧道配置响应信息或第二隧道配置响应信息等)可携带一个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配置第一通信隧道或配置多个通信隧道。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宿主节点可以配置多个通信隧道。第一配置信息可包含于第一隧道配置信息,第一隧道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和隧道类型。这多个通信隧道包括第一通信隧道和第二通信隧道。可选的,第一隧道配置信息配置的隧道类型可包括第二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第一隧道配置信息可以针对多个通信隧道中的每个通信隧道配置隧道类型,或针对部分通信隧道配置隧道类型,或配置一个隧道类型适用于这多个通信隧道。
第一隧道配置信息可以理解为一个隧道列表,该隧道列表包括隧道索引和隧道类型。示例性的,第一隧道配置信息可表示为如下:
>隧道列表(tunnellist)
>>隧道索引(tunnel index)
>>隧道类型(tunnel type)
可选的,第一隧道配置信息还可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用于指示不同通信隧道之间的对应关系,即传输数据包的路径。例如,当前通信隧道的出口对应多个通信隧道时,应该选择哪个通信隧道作为下一段通信隧道。示例性的,第一隧道配置信息可表示如下:
>tunnelmappingconfiguration
>>UL(上行对应关系)
>>>tunnel index
>>>>tunnel type
>>>next tunnel index
>>>>tunnel type
>>DL(下行对应关系)
>>>tunnel index
>>>>tunnel type
>>>next tunnel index
>>>>tunnel type
当tunnelmappingconfiguration中包括tunnel type时,不仅可以指示使用哪些通信隧道以及它们的隧道类型,还能指示经过这些通信隧道路由时的路径。
可选的,第一配置响应信息可包含于第一隧道配置响应信息,第一隧道配置响应信息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和隧道类型。第一隧道配置响应信息与第一隧道配置信息类似,在此不再赘述。也就是说,第二宿主节点或AMF网元可以配置多个通信隧道。可选的,第一隧道配置响应信息还可包括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也就是说,第二宿主节点或AMF网元可以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
可选的,宿主节点之间可以基于信令交互得到目的IP地址,从而采用目的IP地址来识别下一段通信隧道。可选的,宿主节点之间还可以基于信令交互得到TEID和/或UDP端口号,从而采用目的IP地址和TEID,或目标IP地址和UDP端口号,或目标IP地址、TEID和UDP端口号,来识别下一段通信隧道。若当前通信隧道的出口对应多个通信隧道可以到达目的IP地址时,宿主节点可通过实现自主选择下一段通信隧道。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宿主节点或AMF网元可以配置多个通信隧道。
可选的,第二配置信息包含于第二隧道配置信息,第二隧道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第二隧道配置信息与第一隧道配置信息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三配置响应信息包含于第三隧道配置响应信息,第三隧道配置响应信息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第三隧道配置响应信息与第一隧道配置信息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三宿主节点可以配置多个通信隧道。
可选的,第二配置响应信息包含于第二隧道配置响应信息,第二隧道配置响应信息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第二隧道配置响应信息与第一隧道配置信息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三配置信息包含于第三隧道配置信息,第三隧道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第三隧道配置信息与第一隧道配置信息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OAM设备可以配置多个通信隧道和隧道类型。OAM设备可将其配置的多个通信隧道和隧道类型告知第二宿主节点和/或第三宿主节点。
示例性的,可参考图7B所示的通信隧道的示意图,在IAB-donor-DU 2与IAB-donor-DU3之间建立第一通信隧道,在IAB-donor-DU 1与IAB-donor-DU 2建立第二通信隧道。第一通信隧道与第二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可以相同,或不同。
基于图7B所示的示例图,若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IP隧道类型,第二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GTP-U隧道类型,那么上行链路数据包传输过程可包括:
1)IAB-donor-DU 3在检测到上行链路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为IAB-donor-CU 1的IP地址时,为该上行链路数据包添加IP头(目的IP地址为IAB-donor-DU 2的IP地址,源IP地址为IAB-donor-DU 3的IP地址),得到第一上行链路数据包。并确定第一上行链路数据包通过第一通信隧道传输。进而,IAB-donor-DU 3通过第一通信隧道,向IAB-donor-DU 2传输第一上行链路数据包。
2)IAB-donor-DU 2在接收到第一上行链路数据包时,将第一上行链路数据包的IP头删除,得到上行链路数据包。IAB-donor-DU 2可以默认保留通过第一通信隧道传输的上行链路数据包。或者,IAB-donor-DU 2可以将IAB-donor-DU 3分配的IP地址作为白名单,基于白名单识别出源IP地址属于该白名单的上行链路数据包,并保留该上行链路数据包。
3)IAB-donor-DU 2基于IAB-donor-DU1的IP地址、UDP端口号和第二通信隧道的TEID,为保留的上行链路数据包添加GTP-U头、UDP头和外层IP头(目的IP地址为IAB-donor-DU1的IP地址,源IP地址为IAB-donor-DU 2的IP地址),得到第二上行链路数据包。
可选的,IAB-donor-DU 2通过第二通信隧道,向IAB-donor-DU 1发送第二上行链路数据包。
4)IAB-donor-DU 1在接收到第二上行链路数据包时,将第二上行链路数据包的GTP-U头、UDP头和外层IP头删除,得到上行链路数据包。IAB-donor-DU 1可以默认保留通过第二通信隧道传输的上行链路数据包。或者,IAB-donor-DU 1可以将IAB-donor-DU 3分配的IP地址作为白名单,基于白名单识别出源IP地址属于该白名单的上行链路数据包,并保留该上行链路数据包。
可选的,IAB-donor-DU 1为保留的上行链路数据包添加外层IP头(目的IP地址为IAB-donor-CU 1的IP地址,源IP地址为IAB-donor-DU 1的IP地址)。
基于图7B所示的示例图,若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IP隧道类型,第二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GTP-U隧道类型,那么下行链路数据包传输过程可包括:
1)IAB-donor-CU 1在检测到下行链路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属于IAB-donor-DU 3分配的IP地址时,由于IAB-donor-CU 1与IAB-donor-CU 3无法通过IP路由传输数据包,那么将该下行链路数据包路由至第二通信隧道的端点,即IAB-donor-DU 1。
可选的,IAB-donor-CU 1为该下行链路数据包添加IP头(目的IP地址为IAB-donor-DU1的IP地址,源IP地址为IAB-donor-CU 1的IP地址),得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包。并通过与IAB-donor-DU 1之间的IP隧道传输第一下行链路数据包至IAB-donor-DU 1。
可选的,IAB-donor-DU 1在接收到第一下行链路数据包时,将第一下行链路数据包的IP头删除,得到下行链路数据包。
2)IAB-donor-DU 1基于IAB-donor-DU 2的IP地址、UDP端口号以及第二通信隧道的TEID,为下行链路数据包添加GTP-U头、UDP头和外层IP头(目的IP地址为IAB-donor-DU2的IP地址,源IP地址为IAB-donor-DU 1的IP地址),得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包。并通过第二通信隧道向IAB-donor-DU 2发送第二下行链路数据包。
3)IAB-donor-DU 2在接收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包时,将第二下行链路数据包的GTP-U头、UDP头和外层IP头删除,得到下行链路数据包。IAB-donor-DU 2可以默认保留通过第二通信隧道传输的下行链路数据包。或者,IAB-donor-DU 2可以将IAB-donor-CU 1的IP地址作为白名单,基于白名单识别出源IP地址属于该白名单的下行链路数据包,并保留该下行链路数据包。
可选的,IAB-donor-DU 2为保留的下行链路数据包添加IP头(目的IP地址为IAB-donor-DU 3的IP地址,源IP地址为IAB-donor-DU 2的IP地址),得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包。
可选的,IAB-donor-DU 2通过第一通信隧道,向IAB-donor-DU 3发送第二下行链路数据包。
4)IAB-donor-DU 3在接收到第二下行链路数据包时,可选的,将第二下行链路数据包的IP头删除,得到下行链路数据包。IAB-donor-DU 3可以将IAB-donor-CU 1的IP地址作为白名单,基于白名单识别出源IP地址属于该白名单的下行链路数据包,并确定保留这些下行链路数据包。或者,IAB-donor-DU 3默认保留通过第一通信隧道传输的下行链路数据包。
上述以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IP隧道类型,第二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GTP-U隧道类型为例,对上行链路数据包传输过程和下行链路数据包传输过程进行描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GTP-U隧道类型,第二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也为GTP-U隧道类型。该方式下的数据包传输过程可综合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GTP-U隧道类型的数据包传输过程,以及第二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GTP-U隧道类型的数据包传输过程。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IP隧道类型,第二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也为IP隧道类型。该方式下的数据包传输过程可综合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IP隧道类型的数据包传输过程,以及第二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IP隧道类型的数据包传输过程。
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GTP-U隧道类型,第二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也为IP隧道类型。该方式下的数据包传输过程可综合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GTP-U隧道类型的数据包传输过程,以及第二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IP隧道类型的数据包传输过程。
相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给出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相应的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相应的模块。所述模块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或者是软件和硬件结合。
图8给出了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通信装置800可以是宿主节点,也可以是支持宿主节点实现上述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等。其中,宿主节点可以是第一宿主节点,也可以是第二宿主节点,还可以是第三宿主节点。该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
通信装置8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1,处理器801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或处理模块等,可以实现一定的控制功能。处理器8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等。通用处理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专用处理器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装置(如,基站、基带芯片,MT、DU或CU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处理器801也可以存有指令803,所述指令803可以被处理器801运行,使得通信装置8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
在另一种可选的设计中,处理器801中可以包括用于实现接收和发送功能的收发单元。例如该收发单元可以是收发电路,或者是接口。用于实现接收和发送功能的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是分开的,也可以集成在一起。上述收发电路或接口可以用于指令的读写,或者,上述收发电路或接口可以用于信号的传输。
可选的,通信装置80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802,其上可以存有指令804,指令804可在处理器801上被运行,使得通信装置8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选的,存储器802中还可以存储有数据。可选的,处理器801中也可以存储指令和/或数据。处理器801和存储器802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例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对应关系可以存储在存储器802中,或者存储在处理器801中。
可选的,通信装置8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805和/或天线806。收发器805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收发装置或收发模块等,用于实现收发功能。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装置800为中继设备时,可以包含各种功能模块,用于执行方法实施例中的中继设备或IAB node执行的步骤。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装置800为第一宿主节点时,可以包含各种功能模块,用于执行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宿主节点执行的步骤。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装置800为第二宿主节点时,可以包含各种功能模块,用于执行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二宿主节点执行的步骤。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装置800为第三宿主节点时,可以包含各种功能模块,用于执行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三宿主节点执行的步骤。
本申请中描述的处理器和收发器可实现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上。IC可以包括模拟IC、射频集成电路RFIC、混合信号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等。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上印刷电路可以实现IC。
如图9所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900。该装置可以是宿主节点,也可以是宿主节点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芯片等等)。该装置也可以是其他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本申请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该通信装置9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901(或称为处理模块)。可选的,还可以包括通信单元902(或称为收发单元,接收单元和/或发送单元)。可选的,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或称为存储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9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单元可能由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来实现,或者由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来实现;或者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收发器实现;或者由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所述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900中各个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方法实施例描述的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些可选的特征,在某些场景下,可以不依赖于其他特征,比如其当前所基于的方案,而独立实施,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应的效果,也可以在某些场景下,依据需求与其他特征进行结合。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给出的装置也可以相应的实现这些特征或功能,在此不予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到本申请实施例列出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可以通过电子硬件、电脑软件,或两者的结合进行实现。这样的功能是通过硬件还是软件来实现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整个系统的设计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相应的应用,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实现所述的功能,但这种实现不应被理解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 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可以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个实施例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中各表所示的对应关系可以被配置,也可以是预定义的。各表中的信息的取值仅仅是举例,可以配置为其他值,本申请并不限定。在配置信息与各参数的对应关系时,并不一定要求必须配置各表中示意出的所有对应关系。例如,本申请中的表格中,某些行示出的对应关系也可以不配置。又例如,可以基于上述表格做适当的变形调整,例如,拆分,合并等等。上述各表中标题示出参数的名称也可以采用通信装置可理解的其他名称,其参数的取值或表示方式也可以通信装置可理解的其他取值或表示方式。上述各表在实现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数据结构,例如可以采用数组、队列、容器、栈、线性表、指针、链表、树、图、结构体、类、堆、散列表或哈希表等。
本申请中的预定义可以理解为定义、预先定义、存储、预存储、预协商、预配置、固化、或预烧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本申请中描述的系统、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本申请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可以互相参考。在本申请中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实施方法/实现方法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实施方法/实现方法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实施方法/实现方法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实施方式、实施方法、或实现方法。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9)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三宿主节点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所述第一通信隧道为第二宿主节点的分布式单元与所述第三宿主节点的分布式单元之间的通信隧道;
接收第一配置响应信息,所述第一配置响应信息包括所述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所述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所述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包括互联网协议IP隧道类型或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用户面隧道协议GTP-U隧道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含于第一隧道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隧道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所述多个通信隧道包括所述第一通信隧道和第二通信隧道,所述第二通信隧道为所述第一宿主节点的分布式单元与所述第二宿主节点的分布式单元之间的通信隧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隧道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所述多个通信隧道之间的关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响应信息包含于第一隧道配置响应信息,所述第一隧道配置响应信息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所述多个通信隧道包括所述第一通信隧道和第二通信隧道,所述第二通信隧道为所述第一宿主节点的分布式单元与所述第二宿主节点的分布式单元之间的通信隧道。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下行链路数据包的目标地址属于所述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时,确定所述下行链路数据包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隧道和/或所述第二通信隧道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保留通过所述第二通信隧道传输的上行链路数据包;
或,保留源地址属于所述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的上行链路数据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包括:
向所述第二宿主节点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所述接收第一配置响应信息,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宿主节点的第一配置响应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包括:
向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所述接收第一配置响应信息,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核心网网元的第一配置响应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响应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三宿主节点的地址。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包括:
与第三宿主节点之间无法通过IP路由传输数据包时,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13.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所述第一通信隧道为第二宿主节点的分布式单元与所述第三宿主节点的分布式单元之间的通信隧道;
发送第二配置响应信息,所述第二配置响应信息包括所述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第二配置信息,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宿主节点的第二配置信息;
所述发送第二配置响应信息,包括:
向所述第二宿主节点发送所述第二配置响应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所述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和/或,所述第二配置响应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为GTP-U隧道,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二宿主节点的地址、所述第二宿主节点分配的UDP端口信息和用于标识所述第一通信隧道的TEID。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置响应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三宿主节点的地址、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UDP端口信息和用于标识所述第一通信隧道的TEID。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第二配置信息,包括:
接收来自核心网网元的第二配置信息;
所述发送第二配置响应信息,包括:
向所述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二配置响应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所述第一通信隧道的隧道类型。
20.根据权利要求13至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含于第二隧道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隧道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所述多个通信隧道包括所述第一通信隧道和第二通信隧道,所述第二通信隧道为所述第一宿主节点的分布式单元与所述第二宿主节点的分布式单元之间的通信隧道。
21.根据权利要求13至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置响应信息包含于第二隧道配置响应信息,所述第二隧道配置响应信息用于配置多个通信隧道以及隧道类型,所述多个通信隧道包括所述第一通信隧道和第二通信隧道,所述第二通信隧道为所述第一宿主节点的分布式单元与所述第二宿主节点的分布式单元之间的通信隧道。
22.根据权利要求18至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宿主节点发送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宿主节点的第三配置响应信息,所述第三配置响应信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三配置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13至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上行链路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与所述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相同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隧道向所述第二宿主节点发送所述上行链路数据包。
24.一种IAB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第一宿主节点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三宿主节点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通信隧道,所述第一通信隧道为第二宿主节点的分布式单元与所述第三宿主节点的分布式单元之间的通信隧道;
基于所述第三宿主节点的标识信息,向所述第三宿主节点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一通信隧道;
接收来自所述第三宿主节点的第二配置响应信息,所述第二配置响应信息包括所述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
向所述第一宿主节点发送第一配置响应信息,所述第一配置响应信息包括所述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和/或,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宿主节点的地址。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保留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隧道传输的上行链路数据包;
或,保留源地址属于所述第三宿主节点分配的地址的上行链路数据包。
2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和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所述通信装置实现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实现权利要求13-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实现权利要求24-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13-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24-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13-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24-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728626.5A CN118283729A (zh) | 2022-12-29 | 2022-12-29 |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PCT/CN2023/135622 WO2024140007A1 (zh) | 2022-12-29 | 2023-11-30 |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728626.5A CN118283729A (zh) | 2022-12-29 | 2022-12-29 |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283729A true CN118283729A (zh) | 2024-07-02 |
Family
ID=91642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728626.5A Pending CN118283729A (zh) | 2022-12-29 | 2022-12-29 |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283729A (zh) |
WO (1) | WO2024140007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78813A (zh) * | 2021-04-30 | 2022-11-01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节点及其执行的方法 |
EP4335157A1 (en) * | 2021-05-07 | 2024-03-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First node, second nod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by for handling migration of a node |
KR20230170788A (ko) * | 2021-05-19 | 2023-12-19 |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 임시 토폴로지 적응 중 소스 통합 액세스 백홀(iab) 도너에서의 구성 처리 |
-
2022
- 2022-12-29 CN CN202211728626.5A patent/CN118283729A/zh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11-30 WO PCT/CN2023/135622 patent/WO2024140007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140007A1 (zh) | 2024-07-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510268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arding buffered data while keeping connection in CP-UP separation | |
CN110636583B (zh) | 路径变更方法及装置 | |
CN107889169B (zh) | 网络切片的建立方法和装置 | |
CN111865802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US20210378035A1 (en) | Identifier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11272567B2 (en) | Adaptation handling for layer-2-based sidelink relay | |
CN110830979A (zh)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16233950A (zh) | 一种路由方法及装置 | |
CN116438835A (zh) | 用于施主间移动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5004767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1328089A (zh) | 通信业务的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
US20230370898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5314956A (zh) | 一种iab节点连接更新方法及装置 | |
CN114765830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 |
WO2022082602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cket rerouting | |
CN115278817A (zh)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3810215A (zh) |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8283729A (zh) |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
CN116266936A (zh) | 报文转发方法及代理设备 | |
CN115707029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
CN114828133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
CN110475384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US10433234B2 (en) | SDN controlled overlay network | |
CN116724589A (zh) | 群组迁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6488518B (zh) | 一种跨多小区切换下实现用户数据接续传输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