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359C - 包含作为整体部件的热交换装置的容器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包含作为整体部件的热交换装置的容器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2359C CN1182359C CNB008049769A CN00804976A CN1182359C CN 1182359 C CN1182359 C CN 1182359C CN B008049769 A CNB008049769 A CN B008049769A CN 00804976 A CN00804976 A CN 00804976A CN 1182359 C CN1182359 C CN 118235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exchange device
- container
- openend
- be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18—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providing specific environment for contents, e.g. temperature above or below ambi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1/00—Making hollow objects
- B21D51/16—Making hollow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he objects
- B21D51/26—Making hollow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he objects cans or tins; Closing same in a permanent mann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35—Heat exchanger or boiler mak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 Y10T29/49908—Joining by deform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 Y10T29/49908—Joining by deforming
- Y10T29/49915—Overedge assembling of seated pa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ckages (AREA)
- Cookers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 Package Specialized In Special Use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储存食物或饮料、并包括作为整体部件的热交换装置(12)之容器的制造方法。在容器的封闭端设置一孔,该孔与装有吸附材料的热交换装置配合,并与一阀和阀盖一起永久地固定。热交换装置充填了介质,当启动时,就会对容器内的食物或饮料进行加热或冷却,加热还是冷却要取决于热交换装置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这样一种容器,即这种容器具有作为一整体部件的热交换装置,该热交换装置用于对放置在容器内的并与该热交换装置接触的食物或饮料进行冷却或加热。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是针对这种容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有许多种便携式容器,它们适于在内部装放食物或饮料的,并且还具有作为一个整体部件的一热交换装置。热交换装置可包括一个罐,该罐被充满一些会发生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的物质,以便对放置在容器内并与热交换装置的外表面接触的食物或饮料进行冷却或加热。这些现有技术中的容器有许多种形式,在许多情况下,容器必须对通常用于储存食物或饮料的、未设置热交换装置的容器进行改制形成。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容器的制造方法,这种方法无需对传统的容器作根本的改变,并且可以利用在特定食物或饮料产品产业中常用的标准包装设备。
发明内容
根据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具有一热交换装置的食物或饮料容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容器,该容器具有一完全封闭端和一对置的开口端;在所说容器的所说完全封闭端形成一开口孔,在该孔周围形成一突缘;提供具有一开口端和一封闭端的一热交换装置,所述突缘与该热交换装置的所述开口端啮合;把热交换装置插入所说容器的开口端;和把热交换装置的开口端固定到容器形成的开口孔处。
根据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具有一热交换装置的食物或饮料容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容器,该容器用于储存食物或饮料,并具有一完全封闭端和一对置的开口端;在所说封闭端形成由一突缘围绕的一孔,所说突缘伸入所说容器内部;提供一热交换装置,该热交换装置具有一开口端和一封闭端;把热交换装置通过所说对置的开口端插入容器内,使所说热交换装置的开口端与所说的突缘配合;和把热交换装置的开口端固定到容器的突缘上。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示意图,表示实施本发明的方法的装配生产线图;
图2是一更详细的示意图,表示制造具有对容器所装物进行冷却的热交换装置的容器装配生产线;
图3是图2所示的装配线的一部分的装配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用于在饮料瓶中形成一孔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5表示形成有孔的饮料瓶;
图6表示在饮料瓶的孔附近形成一突缘的装置和方法;
图7是表示在饮料瓶底部孔周围的一适当突缘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工业领域中,长期以来一直需要提供这样一种便携式容器,即这种容器能够就地冷却或加热容器内装物,而无需采用外部工具,例如冰箱、炉、微波等。已经制造出满足这种需要的装置,例如,在美国专利US4,802,343和US566022中就公开了这种装置。现有技术中已有各种类型的容器形式,这些容器能安装一些可提供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的装置,以便对这种容器的内装物分别进行冷却或加热。上面所引用的仅仅是这些容器形式中的代表。正如在上面所说的两篇专利文件中所描述的那样,所安装的用于实现加热或冷却的装置要求对制造方法进行改变,以便安装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所需的装置。
在所有情况下,所采用的容器都必须包括某种类型的装置,当这种装置被启动时,就可以激发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以便实现对容器内装物进行所期望的冷却或加热。最好这种装置与装有提供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物质的元件一起,被固定到已在公司现有生产线上利用的对食物或饮料进行包装的容器上。因此,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能利用目前已有的标准包装设备生产线的食物或饮料容器。为在容器内部安装元件(通常是一热交换装置),该方法和设备只需稍微改造,并以这样的方式把该元件固定到容器上,即,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地利用一阀或类似的启动装置进行启动,以便对容器内装物进行冷却或加热。
尽管本发明同样应用于对容器内装物进行加热以及对容器内装物进行冷却的装置,但是为了便于图示和描述,后面的描述将针对用于对容器内装物进行冷却的装置,更具休地说,是针对饮料瓶或类似物。在这种装置中,热交换装置(HEU)永久地固定在容器的一端上,并被充满物质,当启动热交换装置时,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把容器内装物冷却到华氏35度与华氏45度之间。
现在参照图1,图中示意性地表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制造方法。如图中所示,提供了用于食物或饮料容器供给源10。还提供了一热交换装置罐供给源12。容器供给源提供一容器,该容器传统上被用于各种待包装的食物或饮料。如上面所指出的那样,在待包装物为饮料的情况下,通常采用传统的瓶式装置。这种瓶一般是顶部敞开的,以便把饮料注入瓶内,但是瓶的底部通常是封闭的。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在获得可用的容器之前,必须在容器的底部设置一个适当的孔。这个孔用来与供给源12所提供的热交换装置罐配合。因此,应认识到,来自供给源10的底部具有一孔的容器,将沿着一输送带或类似装置14输送到容器-热交换装置组装台16。用作热交换装置的罐沿着输送带或类似装置18输送到容器-热交换装置组装台16。热交换装置罐是一个可装在饮料瓶内部的罐,具有一敞开的上部,并可装纳致冷剂。或者,如果热交换装置是一种提供放热反应的热交换装置,那么热交换装置罐就可装纳提供放热反应的适当的化学物质,或者是,在热交换装置罐内已经放入了这种化学物质,这取决于在应用中所包括的适当装置。
在容器-热交换装置组装台16处,热交换装置罐的开口端与容器底部的孔配合,通常利用本领域中公知的方式把两者永久地固定在一起。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一适当的启动装置也与热交换装置的开口端配合,该启动装置还同时固定在热交换装置和饮料瓶上。通常,启动装置是一个柱塞、按钮、拉片或类似物,这取决于热交换装置的内装物以及是发生吸热反应还是发生放热反应。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容器是一个提供吸热反应并装有高压致冷气体的容器的情况下,启动装置是一阀,使用者可以按压这个阀来启动热交换装置。在这种情况下,阀设置在一阀座内,阀座插入饮料瓶的开口端和热交换装置的开口端内,然后,通过一卷边操作把三者永久地固定在一起。
一旦热交换装置和容器与适当的启动装置永久地固定在一起时,就通过输送带或类似装置20把它们输送到热交换装置充填台22。在这个位置,用适当的物质把热交换装置充满,这种物质将提供特定的应用和容器内所装食物或饮料所需的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正如上面所指出的那样,如果是吸热反应的话,那么热交换装置就可充入高压的气体物质,在某些情况中可充入被液化的物质。当通过按压阀释放气体时,随着气体的释放,饮料内的热量就会传递给气体,并可排入大气中。在这种情况下,对热交换装置充填气体物质通常是利用一适当的用于打开阀的卡具来打开阀,并通过阀把物质注入来完成的。显然,当气体已注入,热交换装置已被完全充填到期望的压力以及被充填入期望容积的物质时,就允许阀关闭,从而把气体物质封闭在热交换装置罐的内部。当完成这些操作之后,就把一保护盖放置在阀上的柱塞上,以防止在运输或处理组装好的容器和热交换装置期间阀被意外的启动。一旦热交换装置已充满,就把带有充满的热交换装置的容器提供给包装单位,包装单位将把指定的食物或饮料以这样的方式放在该容器内,即,使得食物或饮料位于容器内并围绕在热交换装置外表面周围。然后,根据本领域中的标准程序把一适当的盖放置并密封在容器的开口端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都了解,通过利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提供具有热交换装置的容器,这种容器似乎与消费者在通常情况下购买所想要的食物或饮料容器是相同的类型。但是,由于这种容器装有热交换装置,消费者通过激发启动装置,可以对容器内装物进行冷却或加热,例如,当热交换装置是一吸热反应装置时,启动装置例如为柱塞或阀。
现在参照图2,图中提供了制造加工生产线的更详细的示意图,图中,装置是一用于对容器内装物进行冷却的吸热装置,更具体地说,图中的容器是一饮料瓶,当热交换装置被充满之后,将适当的饮料注入该饮料瓶。如图2所示,提供饮料瓶供给源24,该瓶供给源24供应饮料瓶,所供应的饮料瓶是传统的饮料瓶,这种饮料瓶顶部是敞开的,这是由于此时饮料瓶内部没有饮料,这个顶部必须是敞开的,以便当完成本发明的制造方法时向瓶内充填饮料。来自供给源24的瓶沿着一适当的输送带或类似装置26输送到一冲孔和卷边台28。这个冲孔和卷边台28用于在瓶的底部提供一孔,并随后产生围绕瓶底部孔的一突缘,在瓶-热交换装置组装过程期间会使用这个突缘。后面将更详细地讨论冲孔和卷边操作。还提供了一热交换装置罐供给源30,这个热交换装置罐供给源30包含了在自冷却饮料瓶工业中用作一热交换装置的容器的供给源。这些罐具有一敞开的顶部和一封闭的底部,且这些罐小于来自供给源24的饮料瓶,以便可以把这些罐安装在饮料瓶内,而同时又留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在后面步骤中将要注入的饮料。热交换装置罐将沿着一适当的输送带或类似装置32运行到一吸附剂充填台3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利用了吸附剂充填台,其中,利用放置在热交换装置罐内的吸附材料来提供吸热反应,使吸附材料吸附存留的二氧化碳,然后,当进行释放时就提供期望的冷却功能,这将在后面进行全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用的吸附剂为碳粒。将这些碳粒注入热交换装置罐。这个注入过程可以采用任何形式进行。例如,任何所期望的筛孔大小的活性碳颗粒可被简单地放入敞口容器内,敞口容器在它的开口端或颈部具有期望的结构,以便在组装时与瓶的被冲孔和卷边的孔配合,这将在后面作更全面的描述。或者,通过挤压、输送模可把碳粒注入热交换装置罐内,利用中间热传递元件如盘、片或类似物,把碳粒压实到一个可有效吸收二氧化碳的密度。热交换装置罐的开口端可向内收缩,以便在热交换装置被充满吸附材料之后与饮料瓶的冲孔和卷边的开口端配合。
在任何情况下,当热交换装置罐适当充满吸附材料之后,就通过输送带36把它输送到瓶/热交换装置组装台38.此外,把组装过程中所用的合适的阀和垫圈也输送到组装台38。阀和垫圈由供给源40提供。由一适当的输送带或类似装置42把阀和垫圈输送到瓶/热交换装置组装台38.在组装热交换装置并把它固定到饮料瓶的过程中,把由弹性材料制成的一合适的垫圈放置到装有吸附材料的热交换装置的开口端上。进行检测以确保垫圈确实已恰当地安装在热交换装置的开口端上。随后,具有垫圈的热交换装置开口端与突缘配合,该突缘围绕在孔周围,该孔在冲孔和卷边台28被推进瓶的封闭端。然后,把阀和阀座插入瓶底部的孔内,同时插入热交换装置罐的孔内,并通过一卷边操作,把阀热交换装置和饮料瓶以这样的方式永久地固定在一起,即,在热交换装置、阀座和瓶之间形成一适当的密封,以防止后来装入饮料瓶内的饮料发生泄漏。
在组装饮料罐和热交换装置之后,通过输送带或类似装置44把这个组件输送到一冷却通道46。冷却通道的目的是把碳吸附剂冷却到一相当低的温度。通常,将冷却通道充满低温气体,例如液态氮或类似物,以便全面冷却整个组件,除了热交换装置罐内用作吸附剂的活性碳颗粒以外。如果没有发生冷却,那么,由碳粒所吸附的二氧化碳的数量是有限的。此外,当二氧化碳在高压下被压入用于吸附的热交换装置罐内部时,就发生放热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将从热交换装置进行辐射。当在二氧化碳吸附过程中产生热量时,碳会自然升温,随着碳的升温,它所能吸附的二氧化碳的数量就会减小。结果是,需要在一个合理的时间段内使碳粒被冷却到尽可能低的温度。因此,使内部带有碳粒的瓶-热交换装置组件通过冷却通道,并从这沿着一输送带或类似装置48移动到一充气台50.在充气台50处,按压阀,将二氧化碳注入热交换装置直到达到一预定的大约25巴的压力为止。通常在这个位置,碳没有吸附足够的二氧化碳来把瓶内所装的饮料冷却到饮用所期望的温度。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在充气期间碳的热量增加,从而限制了二氧化碳的容量。结果,当二氧化碳的压力达到预定数值时,充气操作停止,经部分充气的瓶-热交换装置组件沿着输送带52输送到一第二冷却通道54,在第二冷却通道54重复上述冷却过程。在通过冷却通道54之后,被冷却的且经部分充气的热交换装置罐组件沿着输送带56被输送到第二充气台58,在该第二充气台58再进行充气处理。充气持续进行直到热交换装置内的活性碳粒吸附适当容量的二氧化碳为止。当这些发生时,充气操作被停止,并通过一适当的输送带60将已完全充满的热交换装置/瓶组件输送到一充满组件聚集台62。
尽管在图2中表示出了两冷却通道和两充气台,但是应当理解,经部分充气的热交换装置罐组件可以经过第一冷却通道46被送回,这由图中的虚线64表示.于是,如果具有足够的空间的话,那么就可以设置经过冷却通道的第二路径,以便不干扰原来的瓶/热交换装置组件进入该冷却通道,那么就能通过原来的冷却通道46和充气台50完成第二次重复冷却和充气。如果这些情况发生的话,然后就固定经充满的装置的收集台62,以便接收完全充满的热交换装置罐组件,这由从充气台50到收集台62的第二虚线66表示。
还发现,在完成对热交换装置的充气时,热交换装置罐内的压力应升高到热交换装置罐内碳粒上方的顶部空间所允许的最大值。二氧化碳压力的总值由饮料瓶和热交换装置罐以及阀座的形状和材料来确定。在目前,最大的压力值为25巴。当在充气步骤结束把阀释放时,在这个经升高的温度下的封闭在顶部空间的二氧化碳,将在瓶/热交换装置组件的储存期间逐渐进入碳粒并被吸附,从而增大成品组件的冷却能力。
参照图3,图中更详细地表示出了吸附剂充填操作,其中,将碳粉施加到热交换装置罐。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碳粉供给源68、一金属粉供给源70和一粘合剂供给源72。通过一适当的输送斜槽带、螺旋输送器、柱塞或其它机构74,把碳粉输送到一混合台76。金属粉也通过一输送装置78如输送带、斜槽、螺旋输送器或柱塞输送到混合台76,粘合剂同样也通过一类似的适当输送机构80输送到混合台76。在混合台76处,碳粉和金属粉与适当的粘合剂混合,以便提供一种能用于充填热交换装置罐形式的混合物。利用金属粉来提供适当的金属颗粒与活性碳颗粒的混合物,以便更好地通过碳粒来进行热传递,从而随着二氧化碳气在较短的时间内的消耗通过阀排出饮料的热量。尽管可以用各种金属粉,但是发现铝粉是比较好的。如果在碳粒内没有设置某种类型的热传递机构,就会发现热量不能容易地通过这些通常是相当好的绝热材料的碳来进行传递。已经采用过各种类型的散热器,但是发现金属粉与碳的适当的混合物是一种通过碳从饮料传递热量的良好媒介,并释放到大气中。已经发现,金属粉和碳不需要粘合剂就能粘合起来,并能注入热交换装置罐内和压实,对饮料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然而,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发现利用适量的粘合剂,来自混合台76的所形成的混合物可以是均匀的,并具有适合挤压并适合用于在充填台80充填热交换装置罐的粘性。因此,图中箭头和实线84所示的输送可以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挤压机构,例如柱塞或螺旋输送器。已发现粘合剂、金属粉和碳粉的组合应使所形成的混合物的熔流速度在每10分钟0.1与0.2克之间。粘合剂可以是本领域中任何公知的粘合剂,但是优选的是不影响碳粒吸附能力的聚合材料。一组优选的聚合材料是聚烯烃热塑材料。或者,粘合剂可以是溶剂基的或水基的,这取决于具体的应用。
如果碳和金属粉混合在一起,充满热交换装置罐,然后把充满的热交换装置罐直接输送到瓶/热交换装置组装台38上,如图2所示。另一方面,如果使用粘合剂,就需要通过把热交换装置沿着一适当的输送带86输送到一炉88,对热交换装置罐进行加热,来除去剩余的的粘合剂,在炉88处可以驻留一段足够的时间,以便除去那些在完成组装过程之前必须被除去的粘合剂。
如果象上面所指出的那样,在混合台76把粘合剂和金属粉进行混合,那么也可以用挤压装置来充填热交换装置罐,如图中84所示。然而,也有许多种可采用的其它方法来实现充填。这种方法可以利用输送模、压缩模、把杆挤入热交换装置外壳的RAM挤压装置、液态浆或类似物。这个加工步骤可作为这种方法中的一个整体部分来进行,或者在一个单独的地点进行,并把产物储存起来以便在后面的过程中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混合台可具有挤压模,从这种模中制造出碳和金属粉的初制品。按照需要,这些带有适当粘合剂的初制品可在炉中加热,以便除去剩余的粘合剂,从而形成成品。随后,在热交换装置充填台可以各种方式把这些初制品注入热交换装置罐内,以便与热交换装置罐的内表面紧密的热接合,从而当二氧化碳从碳粒中解吸时,有助于把热量从饮料通过这个热交换装置罐传递到大气中。
如上所述,在图2所示的方法中,在冲孔和卷边台28设置由突缘围绕的适当的孔。后面将进一步更详细地描述,以便进一步描述和公开在冲孔和卷边台28所进行的冲孔和卷边操作。
参照图4和图6,图中表示出了用于在罐底形成突缘28的装置。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都知道,图4和图6中所表示的是为了形成突缘128而进行的制造方法所用的装置的示意图。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尤其是在大批生产过程中,这种装置将是自动化的,远比图4和图6中所表示的要复杂。然而,所涉及的原理是相同的,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附图。如图4所示,提供一个铁砧134,这个铁砧座落在底座136上,从而使得这个铁砧被良好地支撑着,并在一个位置承受由冲孔器138所产生的作用力。冲孔器138的外径d1大致等于位于铁砧134上部的孔140的直径。在直径之间有足够的差值以便存在一间隙,允许冲孔器138能无约束地进入孔140。
为了形成突缘28,首先必须除去饮料瓶底部114的一些材料。这可通过把饮料瓶112定位在铁砧134上,使瓶底部定位在孔140上来完成。瓶112应对中地定位在铁砧134上,并把一适当的夹具如一隔离物142设置在铁砧134周围。显然,也可以用其它装置来正确地对瓶112相对于铁砧134对中地定位。一旦瓶被这样定位,就使瓶向下移动,如图4所示,使得瓶的底部114牢固地座落在铁砧的顶表面144上,使底部114的中心直接位于孔140的中心上面。然后向冲孔器138作用一个适当的力,如图中箭头146所示,使冲孔器向下移动并允许冲孔器的下部进入孔140。应当注意到,特别参照图4,只是具有直径d1的冲孔器138的下部进入孔140,直径d1大致等于孔140的内径。一旦冲孔器138的向外张开部分148到达孔140时,就限制了冲孔器138进一步向下移动。然而,应当理解饮料瓶112的底部114中央部分通过冲孔器138向下移动而从饮料瓶上切割下来。一旦进行这个步骤,结构就象图5中所示,其中所示的饮料瓶112具有一个通过的孔或开孔150。开孔150是通过把冲孔器130从图4所示位置向下移入开孔140内除去材料而形成的。
显然,也可以用其它装置除去瓶底的材料。例如,在铁砧上或冲孔器端部形成一切割刀刃,另一表面是平的或形成一小槽。当这些表面与其间的平材料结合时,就切割下并除去一预定量的材料。被除去的材料的数量足够可以形成突缘而没有裂口,也不会破坏瓶底其余部分的整体性。
参照图6和图7,图中表示出了形成突缘128的第二步骤。为达到上述同样的目的,如图6所示,饮料瓶112被定位在铁砧152上,铁砧与图4中所示的类似,它也座落在底座154上。铁砧还具有一隔离机构156,以便把饮料瓶112与铁砧152的中心线158对中。尽管铁砧152的结构类似于铁砧134,其内部具有一孔160,但是应当注意到,孔向外呈锥形,如图中162所示,并终止于再进入孔164内,再进入孔164的直径大于孔160的直径。同样,如图中箭头168所示,向下推进的冲孔器166也向外呈锥形,并终止于竖直设置的区域172内的冲孔器166的上部附近,如图中170所示。通过测试可以注意到,冲孔器138和166的构成大致相同,然而,铁砧152和134具有不同形状的孔,如上所述。通过利用具有张开部分162且具有直径164的铁砧,当冲孔器166完全进入孔160至其全部极限时,首先通过锥形表面170使围绕瓶112的孔150的内部边缘174向下移动,然后通过在竖直相对的表面172和164之间而分别定位在冲孔器166和铁砧152上最终形成。显然,冲孔器166的表面172的外直径略小于孔160的竖直表面164的内径一个数值,这个数值大致等于饮料瓶底114材料的厚度。最终结果如图7所示,图中清楚地表示出了在瓶112底部114的孔176周围的向下的突缘128。如图所示,突缘128的大小足够接收弹性垫圈和热交换装置罐中的孔,足够在其内径处接收阀座。通过利用适当的成形工具,如通过卷边来形成突缘128、热交换装置罐和阀座,以提供一密封的自冷却饮料装置。
上面已经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容器的方法,其中所制造出的这种容器具有作为一整体部件的一热交换装置,该热交换装置根据特定的应用要求对容器内装物进行冷却或加热。
Claims (30)
1、一种制造具有一热交换装置的食物或饮料容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一容器,该容器具有一完全封闭端和一对置的开口端;
(b)在所说容器的所说完全封闭端形成一孔,在该孔周围形成一突缘;
(c)提供具有一开口端和一封闭端的一热交换装置,所述突缘与该热交换装置的所述开口端啮合;
(d)把热交换装置插入所说容器的开口端;和
(e)把热交换装置的开口端固定到容器形成的孔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固定步骤包括提供阀装置,把阀装置插入热交换装置的开口端和容器的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对所说的热交换装置充填一介质,用于形成与所说食物或饮料产生热交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说的介质提供吸热反应,以便对食物或饮料进行冷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说的介质包括二氧化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提供一用于所说热交换装置的罐,向所说罐内注入碳粒,在压力下将二氧化碳注入所说的罐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说的介质产生放热反应,以便对所说食物或饮料进行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突缘由所述容器的材料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固定步骤包括:提供阀装置,把阀装置插入热交换装置的开口端内和所说突缘附近的容器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提供一垫圈装置,并把该垫圈装置定位在阀与突缘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通过迫使阀装置的一部分向外抵靠热交换装置的开口端,对所说的阀装置进行卷边,从而把所说的阀装置、所说的容器和所说的热交换装置密封地固定在一起。
12、一种制造具有一热交换装置的食物或饮料容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一容器,该容器用于储存食物或饮料,并具有一完全封闭端和一对置的开口端;
(b)在所说封闭端形成由一突缘围绕的一孔,所说突缘伸入所说容器内部;
(c)提供一热交换装置,该热交换装置具有一开口端和一封闭端;
(d)把热交换装置通过所说对置的开口端插入容器内,使所说热交换装置的开口端与所说的突缘配合;和
(e)把热交换装置的开口端固定到容器的突缘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在将热交换装置插入容器之前,把吸附材料的颗粒注入所说的热交换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将热交换装置固定到容器上之后,在压力下把吸附气体注入所说的热交换装置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固定步骤包括:提供阀装置,把阀装置插入热交换装置的开口端内和容器孔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提供一垫圈装置,并在把热交换装置固定在容器内之前,将该垫圈定位在阀装置与突缘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吸附材料包括碳粒。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提供粉末的金属颗粒,把所说的金属粉末颗粒与所说的碳粒混合,并把所说的混合物注入所说的热交换装置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提供一粘合剂,并形成所说粘合剂、所说碳粒、和所说金属颗粒的粘性混合物。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挤压所说混合物的步骤。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制造所说粘性混合物的初制品,该初制品适于被所说热交换装置接收。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吸附气体是二氧化碳。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吸附材料包括碳颗粒。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提供粉末金属颗粒,把所说金属粉末颗粒与所说碳粒混合,将所说混合物注入所说的热交换装置内。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提供一粘合剂,并形成所说粘合剂、所说碳粒和所说金属颗粒的粘性混合物。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挤压所说粘性混合物的步骤。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制造所说粘性材料的初制品,该初制品被所说的热交换装置接收。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在将所说的二氧化碳气体注入热交换装置内之前,对所说的热交换装置进行冷却。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冷却步骤包括:第一和第二冷却步骤,在该第一和第二冷却步骤之后分别是第一和第二注入二氧化碳的步骤。
3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在将所说的二氧化碳注入所说的热交换装置内之后,使所说热交换装置内的压力增大到一预定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09/248,163 | 1999-02-10 | ||
US09/248,163 US6487766B2 (en) | 1999-02-10 | 1999-02-10 |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container including a heat exchange unit as an integral part thereof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43148A CN1343148A (zh) | 2002-04-03 |
CN1182359C true CN1182359C (zh) | 2004-12-29 |
Family
ID=22937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080497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2359C (zh) | 1999-02-10 | 2000-01-19 | 包含作为整体部件的热交换装置的容器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487766B2 (zh) |
EP (1) | EP1165266A4 (zh) |
JP (1) | JP2002536623A (zh) |
KR (1) | KR20020001735A (zh) |
CN (1) | CN1182359C (zh) |
AP (1) | AP2001002257A0 (zh) |
AU (1) | AU766450B2 (zh) |
BR (1) | BR0009959A (zh) |
CA (1) | CA2362980A1 (zh) |
EA (1) | EA003806B1 (zh) |
HK (1) | HK1045662B (zh) |
IL (1) | IL144854A0 (zh) |
MX (1) | MXPA01008155A (zh) |
WO (1) | WO200004734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174048A1 (en) * | 2010-01-15 | 2011-07-21 | Lennox Industries Inc. | Reflare tool and process |
EP2531310B1 (en) * | 2010-02-04 | 2019-05-22 | Crown Packaging Technology, Inc. | Can manufacture |
US8931302B2 (en) | 2010-04-23 | 2015-01-13 | Joseph Company International, Inc. | Heat exchange unit for self-cooling containers |
AU2011256257B2 (en) * | 2010-05-17 | 2014-12-11 | Joseph Company International, Inc. | Container cleaning rechar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JP6416124B2 (ja) * | 2013-01-29 | 2018-10-31 | ジョセフ カンパニー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熱交換ユニットのための二酸化炭素装填装置及び方法 |
AU2014212449B2 (en) * | 2013-01-30 | 2017-06-15 | Joseph Company International, Inc. | Compa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eat exchange unit |
WO2014166867A1 (en) | 2013-04-08 | 2014-10-16 | Carlsberg Breweries A/S | A system for externally cooling a beverage holder and a method of externally cooling a beverage holder |
KR102444320B1 (ko) * | 2016-12-15 | 2022-09-15 | 메델라 홀딩 아게 | 이유식을 특정 온도에 있게 하는 디바이스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49158A (en) * | 1975-11-13 | 1977-09-20 | S. C. Johnson & Son, Inc. | Pressurized container-dispensers and filling method |
US4387833A (en) * | 1980-12-16 | 1983-06-14 | Container Industries, Inc. | Apparatus for containing and dispensing fluids under pressur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
US4679407A (en) * | 1985-12-10 | 1987-07-14 | Kim Ho K | Beverage container with enclosed cooling means |
US5214933A (en) * | 1992-01-29 | 1993-06-01 | Envirochill International Ltd. | Self-cooling fluid container |
US5394703A (en) * | 1993-05-28 | 1995-03-07 | Microcold Technologies, Inc. | Self-chilling food or beverage container |
US5626022A (en) * | 1994-05-31 | 1997-05-06 | Insta-Heat, Inc. | Container with integral module for heating or cooling the contents |
US5655384A (en) * | 1995-05-24 | 1997-08-12 | The Joseph Company | Self-cooling container including liner member |
AU5928796A (en) * | 1995-05-24 | 1996-12-11 | Joseph Company, The | Self-cooling container including liner member, valve with automatic shut-off and overcap protection |
AU2607697A (en) * | 1996-04-04 | 1997-10-29 | Joseph Company, The | Combined valve cup and bottom assembly for self-cooling container |
GB2355679B (en) * | 1997-04-04 | 2001-09-19 | Corus Uk Ltd | Metal cans |
US6103280A (en) * | 1997-09-20 | 2000-08-15 | Bas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 Self-cooling containers of beverage and foodstuffs |
NL1008077C2 (nl) * | 1998-01-21 | 1999-07-22 | Hoogovens Staal Bv | Werkwijze voor de vervaardiging van een metalen bus met inzetstuk voor verpakking van bijvoorbeeld een levensmiddel en een dergelijke bus. |
US6253440B1 (en) * | 1999-01-13 | 2001-07-03 | Chill-Can International, Inc.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lf cooling beverage container |
US6105384A (en) * | 1999-01-19 | 2000-08-22 | Chill-Can International, Inc. | Self-cooling or self-heating food or beverage container having heat exchange unit with external protective coating |
-
1999
- 1999-02-10 US US09/248,163 patent/US648776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
- 2000-01-19 EA EA200100877A patent/EA003806B1/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0-01-19 MX MXPA01008155A patent/MXPA01008155A/es unknown
- 2000-01-19 JP JP2000598292A patent/JP2002536623A/ja active Pending
- 2000-01-19 AU AU26190/00A patent/AU766450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0-01-19 CN CNB008049769A patent/CN118235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01-19 KR KR1020017010172A patent/KR20020001735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0-01-19 CA CA002362980A patent/CA236298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0-01-19 EP EP00904428A patent/EP1165266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0-01-19 AP APAP/P/2001/002257A patent/AP2001002257A0/en unknown
- 2000-01-19 BR BR0009959-7A patent/BR0009959A/pt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00-01-19 IL IL14485400A patent/IL144854A0/xx unknown
- 2000-01-19 WO PCT/US2000/001298 patent/WO2000047346A1/en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2
- 2002-10-03 HK HK02107253.5A patent/HK1045662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P2001002257A0 (en) | 2001-09-30 |
AU766450B2 (en) | 2003-10-16 |
MXPA01008155A (es) | 2003-07-21 |
EP1165266A1 (en) | 2002-01-02 |
US6487766B2 (en) | 2002-12-03 |
EA200100877A1 (ru) | 2002-02-28 |
BR0009959A (pt) | 2002-10-22 |
HK1045662A1 (en) | 2002-12-06 |
KR20020001735A (ko) | 2002-01-09 |
CA2362980A1 (en) | 2000-08-17 |
AU2619000A (en) | 2000-08-29 |
WO2000047346A1 (en) | 2000-08-17 |
CN1343148A (zh) | 2002-04-03 |
IL144854A0 (en) | 2002-06-30 |
HK1045662B (zh) | 2005-04-29 |
EP1165266A4 (en) | 2003-06-25 |
EA003806B1 (ru) | 2003-10-30 |
JP2002536623A (ja) | 2002-10-29 |
US20010005931A1 (en) | 2001-07-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683702A (en) | Method for vacuum-packaging finely divided materials, and a bag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 |
CN1182359C (zh) | 包含作为整体部件的热交换装置的容器制造方法 | |
CN100448757C (zh) | 一种用于提供更新鲜的包装咖啡的容器、方法和装置 | |
US7972421B2 (en) | Rectangular parallelepiped fluid storage and dispensing vessel | |
US8435026B2 (en) | Liquid or hydraulic blow molding | |
EP1975080B1 (en) | A mixing container with a self-disengaging inner chamber and its application | |
EP2009062A1 (en) | Compounding oxygen absorber for resin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 |
EP2585385B1 (en) | Oxygen scavenging system for a container | |
US3996725A (en) | Apparatus for filling and hermetically sealing thermoplastic containers under vacuum | |
EP2791025A2 (en) | A three-part closure sealing and dispensing device for all types of Containers | |
EP2951514B1 (en) | Carbon dioxide char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eat exchange unit | |
US3824762A (en) | Apparatus for filling and hermetically sealing thermoplastic containers under vacuum | |
JP2019524567A (ja) | 高効率自己加熱容器 | |
CN213324816U (zh) | 一种防潮结自动填料装置 | |
CN2892694Y (zh) | 便捷发泡使用的聚胺酯发泡材料包装袋 | |
WO2014120839A1 (en) | Compa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eat exchange unit | |
CN118083344B (zh) | 一种可换位装配的容器封口装置及其包装和应用 | |
CN206983308U (zh) | 一种塑胶瓶盖装配装置 | |
JP5724675B2 (ja) | 食品廃棄物を利用した燃料塊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990444B2 (ja) | 再生発泡体の製造方法 | |
US7343758B1 (en) | Dry ice compaction method | |
WO2014184314A1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beverage dispensing system including a gas suppl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4566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