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32646A - 电磁驱动机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磁驱动机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232646A
CN118232646A CN202211636039.3A CN202211636039A CN118232646A CN 118232646 A CN118232646 A CN 118232646A CN 202211636039 A CN202211636039 A CN 202211636039A CN 118232646 A CN118232646 A CN 1182326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plate
coil
electromagnetic drive
imager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360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启俊
曲佐雅
王桂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estro Microelectronics Nan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estro Microelectronics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estro Microelectronics Nan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estro Microelectronics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3603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23264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29283 priority patent/WO202413135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8232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326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磁驱动机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该电磁驱动机构,应用于包括成像器的摄像模组。该电磁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与第一金属板相对设置;线圈和磁性件,线圈与磁性件层叠设置且设于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之间;以及用于承载成像器的致动组件,设置于第一金属板上,且连接于线圈。线圈通电后在磁性件的磁场内受安培力作用而相对于磁性件移动,促使致动组件产生形变,以由致动组件带动成像器移动。通过线圈、磁性件以及致动组件的配合,使得线圈通电后在磁性件所产生的磁场内而相对于磁性件运动,致动组件随之做变形运动,带动承载于致动组件上的成像器也随之移动,以使得成像器的移动抵消因振动造成的晃动。

Description

电磁驱动机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致动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驱动机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VCM(Voice Coil Motor)马达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并实现直线型及有限摆角的运动。利用来自永久磁钢的磁场与通电线圈导体产生的磁场中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产生有规律的运动的装置。VCM马达的出现,可以实现携带式拍摄装置的摄像头的防抖功能。
相关技术中的VCM马达结构中通常包括滚珠。在制动过程中,滚珠会带来非线性的摩擦力,导致在防抖过程中增加非线性的摩擦力,而摩擦力会直接影响防抖效果,也不利于进行精确的运动控制。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电磁驱动机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以进行精确的运动控制,并改善防抖效果。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磁驱动机构,应用于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包括成像器。该电磁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与所述第一金属板相对设置;线圈和磁性件,所述线圈与所述磁性件层叠设置且设于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之间;以及致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板上,且连接于所述线圈,所述致动组件还用于承载所述成像器;其中,所述线圈通电后在所述磁性件的磁场内受安培力作用而相对于所述磁性件移动,进而促使所述致动组件产生形变,以由所述致动组件带动所述成像器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致动组件包括:运动控制件,连接于所述线圈和所述第一金属板,所述运动控制件构造成在平行于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平面内变形运动,并限制向所述平面外运动;和柔性电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运动控制件;其中,所述线圈与所述运动控制件的两端固定连接;至少部分所述运动控制件能够在所述线圈的带动下发生形变以带动所述成像器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连接件包括:导线部主体;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导线部主体的一侧连接,且连接于所述运动控制件;以及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导线部主体的另一侧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运动控制件包括:两个第一移动部,位于所述导线部主体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处;第二移动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且用于承载所述成像器;弹性部,设于所述第二移动部的外围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以及固定部,设于所述弹性部上,且与所述第一金属板固定连接;其中,所述两个第一移动部、所述第二移动部以及所述成像器能够随着所述线圈移动,所述弹性部能够发生弹性形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引线键合的方式与所述成像器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板开设有第一槽,且所述第一槽贯穿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厚度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驱动机构还包括: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金属板相对设置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板远离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引线键合的方式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板还开设有第二槽,所述第二槽相对所述第一槽靠近所述第一金属板的边缘;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槽与所述电路板实现引线键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圈跨过所述柔性电连接件设于所述两个第一移动部之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子弹性部和第二子弹性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子弹性部弯折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运动控制件的数量至少为四个,所述磁性件的数量至少为两组,以及所述线圈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组磁性件与每一个所述线圈对应设置;其中,所述每一组磁性件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磁体或一个单独磁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并排设置的磁体在平行于所述第一金属板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并排设置,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金属板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完全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平行于所述第一金属板所在的平面内,所述每一个线圈的投影对应落在所述每一组磁性件的投影内;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金属板所在的平面内,所述每一个线圈的投影与所述每一组磁性件的投影平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每一个线圈的投影的中心点与对应的所述每一组磁性件的投影的中心点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运动控制件为四个,所述四个运动控制件设于所述第一金属板上且以所述成像器为中心,分别设置在所述成像器的相对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四个运动控制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性件的数量为四组,且四组所述磁性件沿所述四个运动控制件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四个运动控制件的外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的数量为四个,且所述四个线圈分别与所述四个运动控制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运动控制件与所述柔性电连接件为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运动控制件和/或所述柔性电连接件的制备材料包括:硅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性件与所述第二金属板连接,且所述第二金属板、所述磁性件以及所述线圈依次层叠设置;或者所述磁性件与所述第一金属板连接;且所述第二金属板、所述线圈以及所述磁性件依次层叠设置。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摄像模组,该摄像模组包括: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用于采集光线;如上所述的电磁驱动机构;陀螺仪,所述陀螺仪配置为检测所述镜头组件的振动;成像器,设置于所述电磁驱动机构的致动组件上;其中,响应于所述镜头组件的振动,所述致动组件促使所述成像器朝与所述镜头组件的振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如上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设于所述设备主体上。
本申请通过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驱动机构的结构中,通过线圈、磁性件以及致动组件的共同配合,使得成像器发生位移的变化,达到防抖效果。具体地,线圈通电后在磁性件所产生的磁场内而相对于磁性件运动,进而促使致动组件做变形运动,使得承载于致动组件上的成像器也随之移动,即成像器发生位移的变化以抵消因振动造成的晃动,从而达到防抖效果。
进一步地,区别于相关技术中的滚珠驱动模式,本申请中的电磁驱动机构是通过致动组件的变形运动而带动成像器的移动,从而避免在防抖过程中出现非线性摩擦力,可以有效降低运动控制难度,并提高运动控制的精确度和防抖效果。进一步地,本申请中的电磁驱动机构的结构简单紧凑、组装方便、容易实现量产。
附图说明
本申请将结合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申请的附图仅用于描述实施例,以展示为目的。在不偏离本申请原理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轻松地通过以下描述根据所述步骤做出其他实施例。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磁驱动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磁驱动机构组装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磁驱动机构组装后局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磁驱动机构的第一金属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磁驱动机构的一种磁场布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磁驱动机构的另一种磁场布局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磁驱动机构的支架与第二金属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磁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电磁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磁驱动机构的致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磁驱动机构的致动组件承载有成像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所示实施例中柔性电连接件的第一连接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0所示实施例中柔性电连接件的第二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0所示实施例中柔性电连接件与运动控制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00、电磁驱动机构;10、第一金属板;11、第一槽;12、第二槽;20、方形板;31、第一线圈;32、第二线圈;33、第三线圈;34、第四线圈;41、第一组磁性件;42、第二组磁性件;43、第三组磁性件;44、第四组磁性件;51、第一致动组件;52、第二致动组件;53、第三致动组件;54、第四致动组件;511、第一运动控制件;521、第二运动控制件;531、第三运动控制件;541、第四运动控制件;5111a,5111b、第一移动部;5112、第二移动部;5113、固定部;5114,5115、弹性部;5114a、第一子弹性部;5114b、第二子弹性部;5115a、第三子弹性部;5115b、第四子弹性部;512、第一柔性电连接件;522、第二柔性电连接件;532、第三柔性电连接件;5121、导线部主体;5122、第一连接部;5123、第二连接部;60、电路板;70、支架;701、通孔;200、摄像模组;210、镜头组件;220、成像器;300、电子设备;310、设备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磁驱动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磁驱动机构组装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磁驱动机构组装后局部结构的剖视图。该电磁驱动机构100可以应用于摄像模组200(如图15所示)。其中,摄像模组200包括成像器220。如图1所示,该电磁驱动机构100可以包括:第一金属板10;第二金属板,与第一金属板10相对设置;线圈和磁性件,线圈与磁性件层叠设置且设于第一金属板10和第二金属板之间;以及致动组件,设置于第一金属板10上,且连接于线圈,致动组件还用于承载成像器220;其中,线圈通电后在磁性件的磁场内受安培力作用而相对于磁性件移动,进而促使致动组件产生形变,以由致动组件带动成像器220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磁驱动机构100还包括:电路板60。其中,电路板60与第一金属板10相对设置且设置于第一金属板10远离第二金属板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磁驱动机构100还包括:支架70。其中,支架70与电路板60扣合连接。第二金属板可以设置于支架70朝向第一金属板10的一侧。
请参阅图4并结合参阅图1至图3,图4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磁驱动机构的第一金属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金属板10用于支撑/承载致动组件、磁性件、线圈以及第二金属板。
如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金属板10开设有第一槽11和第二槽12。其中,第一槽11贯穿第一金属板10的厚度方向。第一槽11与致动组件对应设置,以用于在组装过程中利用真空来吸附至少部分致动组件。进一步地,第二槽12相对第一槽11靠近第一金属板10的边缘。第二槽12可用于分离磁场。并且,在将电路板60与致动组件进行电连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二槽12将致动组件与电路板60实现引线键合。可选地,第一金属板10可为铁板。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槽11也可以称之为真空吸附槽,以及第二槽12也可以称之为分离槽。
可选地,第一槽11的数量为三个,第二槽12的数量为四个,当然,第一槽11和第二槽12的数量也可以依据具体设计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以依据致动组件的结构设计进行设定,即:第一槽11/第二槽12的数量均为四个,或者,第一槽11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等等。
如图4所示,当第二槽12的数量为四个时,四个第二槽12分为两组,每一组中的两个第二槽12相对设置,即:每一组中的两个第二槽12可以靠近第一金属板10的边缘并分别设置在第一金属板10的相对两侧。相应地,当第二槽12的数量为三个时,每一第一槽11可以与对应的第二槽12大致平行设置,且第二槽12相对对应的第一槽11更靠近第一金属板10的边缘。
请参阅图5和图6,图5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磁驱动机构的一种磁场布局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磁驱动机构的另一种磁场布局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金属板10还具有如下作用:电磁屏蔽和磁场导向。这是由于层叠设置的线圈与磁性件设于第一金属板10和第二金属板,可以使得磁性件产生的磁场在第一金属板10和第二金属板之间形成一个闭合通道。这样的磁场布局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大线圈的磁力输出,还能减少磁场外溢。因此,在本实施例的电磁驱动机构100的结构设计中,设置在第一金属板10和第二金属板之间的磁性件所产生的磁场主要分布在第一金属板10和第二金属板之间,使得第一金属板10和第二金属板之间的磁通密度较大,而第一金属板10和第二金属板之外的磁通密度则比较小,即:磁场外溢较少。由此,与磁性件层叠设置的线圈所处的磁场也就更大,并且其他区域(除线圈所处区域之外的区域)的磁场则比较小。
请参阅图7并结合参阅图2和图3,图7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磁驱动机构的支架与第二金属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金属板可包括与线圈和磁性件形状对应第二金属板多个方形板20。其中,多个方形板20设于支架70朝向第一金属板10的一侧,从而使得磁性件产生的磁场在第二金属板与第一金属板之间形成一个闭合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多个方形板20可以分别设于支架70朝向第一金属板10的一侧,即:第二金属板呈分离结构设置,例如可以通过涂覆环氧树脂(或各种其它粘合剂/材料和/或粘合方法)于支架70的表面上,并将多个方形板20分别粘结或模制于支架70上。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方形板20也可以一体成型设置,即:第二金属板呈一体成型结构设置,并将一体成型的第二金属板粘结或模制于支架70上。
如图1和图7所示,支架70可以呈方形设置,其上可以开设有通孔701,电磁驱动机构100可以通过通孔701与摄像模组200的其它功能元件连接,例如,可以与镜头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支架70也可以设置为圆形或六边形等其他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包括多个方形板20的第二金属板呈分离结构设置时,多个方形板20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并沿通孔701的周向间隔设置于通孔701的外围。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包括多个方形板20的第二金属板呈一体成型结构设置时,则一体成型的第二金属板围设于通孔701的外围。
请参阅图1至图4,磁性件与线圈对应设置,并且两者层叠设置于第一金属板10和第二金属板之间。其中,当线圈通电后,线圈在磁性件产生的磁场内产生安培力,并受安培力的作用沿平行于安培力的运动方向相对磁性件移动。进一步地,与线圈连接的致动组件也随之产生形变,使得承载于致动组件连接之上的成像器220在致动组件的带动下移动,即:成像器220发生位移的变化。当线圈断电时,线圈所受到的安培力消失,发生形变的致动组件又可以恢复原状,成像器220也随之又回到初始位置,即:致动组件和成像器220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改变线圈的电流大小及方向,可以改变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改变成像器220移动的位移,以使得成像器220发生位移的变化可以抵消因振动造成的晃动,达到防抖效果。
如图1所示,线圈在平行于第一金属板10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可以为环形,在垂直于第一金属板10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可以为条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性件可以是由一个单独的磁体形成的一组磁性件,也可以是由两个单独的磁体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组磁性件。其中,两个单独的磁体并排设置,并且两者的组合方式可以为贴合或者分开。进一步地,并排设置的两个单独的磁体的磁极方向相反。举例而言,两个单独的磁体中的一者的第一侧是N极,第二侧是S极,则两个单独的磁体中的另一者靠近第一侧的一侧是S极,靠近第二侧的另一侧是N极。反之亦然。具体地,在如图5所示的电磁驱动机构结构中,两个单独的磁体中的一者靠近第二金属板的一侧是N极,远离第二金属板的一侧是S极,以及两个单独的磁体中的另一者靠近第二金属板的一侧是S极,远离第二金属板的一侧是N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并排设置的两个单独的磁体在平行于第一金属板10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可以并排设置,在垂直于第一金属板10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可以完全重叠。
由一个单独的磁体或两个单独的磁体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组磁性件均与线圈对应设置。在平行于第一金属板10所在的平面内,线圈的投影落在一组磁性件的投影内。在垂直于第一金属板10所在的平面内,线圈的投影与一组磁性件的投影可以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对应设置的一组磁性件与线圈的层叠位置可以互换。
请参阅图8,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磁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组磁性件与第一金属板10连接,即:第二金属板、线圈以及一组磁性件依次层叠设置。具体地,可以通过涂覆环氧树脂(或各种其它粘合剂/材料和/或粘合方法)于第一金属板10朝向第二金属板的表面上,例如,可以将环氧树脂涂覆在第二槽12与第一金属板10边缘之间的区域,并将一组磁性件连接于该表面上。该结构设计中,一组磁性件是直接设于第一金属板10上,易于加工。
请参阅图9,图9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电磁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一组磁性件与第二金属板连接,即:第二金属板、一组磁性件以及线圈依次层叠设置。具体地,可以通过涂覆环氧树脂(或各种其它粘合剂/材料和/或粘合方法)于第二金属板朝向第一金属板10的表面上,并将一组磁性件连接于该表面上。该结构设计使得电磁驱动机构100的结构较为紧凑,减少电磁驱动机构100的整体尺寸。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8和图9所示实施例中的电磁驱动机构100,其促使致动组件发生形变的作用过程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组装过程中,线圈与磁性件的层叠方式不同,具体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申请如下内容以如图8所示的线圈与磁性件的层叠结构进行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性件的数量可以为两组,分别为相对设置的第一组磁性件41和第二组磁性件42,或相对设置的第三组磁性件43和第四组磁性件44。具体地,第一组磁性件41与第二组磁性件42,或第三组磁性件43和第四组磁性件44,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金属板10靠近第二槽12的两端。
对应地,线圈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分别为相对设置的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或相对设置的第三线圈33和第四线圈34。每一个线圈与每一组磁性件分别对应设置。即:第一线圈31与第一组磁性件41层叠设置,第二线圈32与第一组磁性件41层叠设置,或者,第三线圈33与第三组磁性件43层叠设置,第四线圈34与第四组磁性件44层叠设置。
进一步地,致动组件的数量也对应为两个,即:与第一线圈31连接的第一致动组件51和与第二线圈32连接的第二致动组件52,或与第三线圈33连接的第三致动组件53和与第四线圈34连接的第四致动组件54。相应地,第一致动组件51与第二致动组件52相对设置。第三致动组件53与第四致动组件54相对设置。成像器220承载于第一致动组件51和第二致动组件52之上。或者,成像器220承载于第三致动组件53和第四致动组件54之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性件的数量可以为四组,分别为第一组磁性件41,第二组磁性件42,第三组磁性件43以及第四组磁性件44。其中,四组磁性件中的每两组磁性件相对设置。对应地,线圈的数量也可以为四个,分别为:第一线圈31,第二线圈32,第三线圈33以及第四线圈34。每一个线圈与每一组磁性件分别对应设置。其中,四个线圈分为两组,每一组中的两个线圈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致动组件的数量也对应为四个,即:与第一线圈31连接的第一致动组件51,与第二线圈32连接的第二致动组件52,与第三线圈33连接的第三致动组件53以及与第四线圈34连接的第四致动组件54。成像器220承载于第一致动组件51、第二致动组件52连接、第三致动组件53以及第四致动组件54之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组磁性件41,第二组磁性件42,第三组磁性件43以及第四组磁性件44具有相同的结构设计,即:每一组磁性件均是由一个单独的磁体或两个单独的磁体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且分别与一个线圈对应设置。类似地,第一线圈31、第二线圈32、第三线圈33以及第四线圈34具有相同的结构设计。第一致动组件51、第二致动组件52连接、第三致动组件53以及第四致动组件54具有相同的结构设计。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分别具体描述了其中一组磁性件,或一个线圈,或一个致动组件的结构,其他三组磁性件,或三个线圈,或三个致动组件的结构均可参考相关内容,不再一一赘述。
请参阅图10和图11,图10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磁驱动机构的致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磁驱动机构的致动组件承载有成像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和图11所示,该致动组件可包括:运动控制件(Motions Control)和连接于运动控制件的柔性电连接件(Electrical Connect Flexure)。其中,连接于线圈和第一金属板10的运动控制件构造成在平行于第一金属板10的平面内变形运动,并限制向平面外运动。进一步地,线圈与运动控制件的两端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运动控制件还用于承载成像器220。具体地,当线圈通电后,在磁性件的磁场内受安培力作用而相对磁性件移动时,至少部分运动控制件能够在线圈的带动下发生形变以带动成像器220移动。当线圈断电时,线圈所受到的安培力消失,发生形变的运动控制件又可以恢复原状,成像器220也随之又回到初始位置,即:运动控制件和成像器220复位。
请再次参阅图10并结合参阅图1至图5。具体地,如图10所示,柔性电连接件可以包括由若干导线组成的导线部主体5121。其中,导线部主体5121大致呈长条形设置。
进一步地,该柔性电连接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导线部主体5121两侧的第一连接部5122以及第二连接部5123。其中,第一连接部5122与导线部主体5121的一侧连接,且连接于运动控制件。第二连接部5123与导线部主体5121的另一侧连接且与第一连接部5122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5122可以包括引脚。请参阅图12,图12示出了图10所示实施例中柔性电连接件的第一连接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第一连接部5122还可以通过引线键合/引线接合的方式与成像器220电连接。当线圈通电时,至少部分运动控制件在线圈的带动下发生形变并带动成像器220移动,第一连接部5122也可以随之而移动。当线圈断电时,线圈所受到的安培力消失,发生形变的运动控制件又可以恢复原状,成像器220也随之又回到初始位置,此时,第一连接部5122也可以随之复位。因此,第一连接部5122也可以称之为可移动的连接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5123也可以包括引脚。请参阅图13,图13示出了图10所示实施例中柔性电连接件的第二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第二连接部5123可以通过第一金属板10上的第二槽12以引线键合/引线接合的方式与电路板60实现电连接。由于在运动控制件带动成像器220移动或复位的过程中,第二连接部5123与电路板60处于固定连接的状态,因此,第二连接部5123也可以称之为固定连接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电连接件的制备材料包括:硅片。具体地,可以通过硅片的光刻和蚀刻等制备工艺而制成柔性电连接件。因此,柔性电连接件的第一连接部5122和第二连接部5123也可以称之为柔性电连接件的两个E-bar(电连接端子)。虽然图中所示实施例的柔性电连接件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柔性电连接件512、第二柔性电连接件522以及第三柔性电连接件532,但这不是限制性的,其数量可以依据成像器220的结构设计而进行设定,例如,可以根据成像器220的电连接结构,柔性电连接件的数量也可以设定为一个,两个,或四个等,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柔性电连接件512、第二柔性电连接件522以及第三柔性电连接件532具有相同的结构设计,具体可参考本申请实施例中关于柔性电连接件的结构的描述内容。
本实施例中的柔性电连接件在电磁驱动机构100中可以起到电连接作用,相比于柔性电路板60而言,该柔性电连接件的结构更为紧凑,占用空间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采用该柔性电连接件也可以减少电磁驱动机构100的整体尺寸。
请再次参阅图9和图10并结合参阅图1至图4,运动控制件通过线圈的带动发生形变,进而控制成像器220的移动。具体地,运动控制件的制备材料也包括:硅片,并通过对硅片的光刻和蚀刻等制备工艺而制得高精度的运动控制件,并且其面外刚度/面内刚度比值较高,即:运动控制是被构造成平行于第一金属板10的平面内变形运动,同时限制向平面外运动。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运动控制件基本上不会有平面外运动的干扰。由于,运动控制件可以跟随通电后的线圈做变形运动,同时还可以随断电后的线圈复位。进一步地,运动控制件的制备材料又包括硅片。因此,运动控制件也可以称之为硅弹簧。
一些实施例中,运动控制件与柔性电连接件可以通过硅片的光刻和蚀刻等工艺形成一体成型结构。即:一体成型的致动组件的结构简单,并且结构紧凑。
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涂覆环氧树脂(或各种其它粘合剂/材料和/或粘合方法)于第一金属板10朝向第二金属板的表面上,例如,可以将环氧树脂涂覆在第二槽12与第一槽11之间的区域以及第一槽11靠近第一金属板10的中心位置的所在区域,并将运动控制件与柔性电连接件连接于该表面上。
具体地,运动控制件可以包括:两个第一移动部5111a、5111b,位于导线部主体512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处;第二移动部5112,与第一连接部5122连接,且用于承载成像器220;弹性部5114,设于第二移动部5112的外围且与第一连接部5122连接;以及固定部5113,设于弹性部5114上,且与第一金属板10固定连接。其中,当线圈通电后,在磁性件产生的磁场内受到安培力而相对磁性件移动,两个第一移动部5111a、5111b、第二移动部5112以及成像器220能够随着线圈移动,并且弹性部5114能够随之发生弹性形变。当线圈断电后,线圈所受到的安培力消失,发生弹性形变的弹性部5114又可以恢复原状,成像器220也随之又回到初始位置,即:弹性部5114和成像器220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一移动部5111a、5111b可以呈方形设置。线圈跨过柔性电连接件设于两个第一移动部5111a、5111b之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线圈也可以跨过柔性电连接件分别与两个第一移动部5111a、5111b连接。具体地,也可以通过涂覆环氧树脂(或各种其它粘合剂/材料和/或粘合方法)于两个第一移动部5111a、5111b的顶表面上,并将线圈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移动部5111a、5111b的顶表面上。可选地,两个第一移动部5111a、5111b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移动部5112的一侧与第一连接部5122连接,且可以呈条形状设置。具体地,也可以通过涂覆环氧树脂(或各种其它粘合剂/材料和/或粘合方法)于第二移动部5112的顶表面上,并将成像部的一端连接于第二移动部5112的顶表面上。
请参阅图14,图14示出了图10所示实施例中柔性电连接件与运动控制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弹性部5114可设置为高深宽比结构,例如,高深宽比的细长梁结构。具备高深宽比结构的弹性部5114,使得其面外刚度/面内刚度的比值较高,即:弹性部5114被构造成平行于第一金属板10的平面内变形运动,同时限制向平面外运动,从而达到运动控制的效果。
具体地,弹性部5114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子弹性部5114a和第二子弹性部5114b。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弹性部5114a和第二子弹性部5114b弯折连接。其中,第一子弹性部5114a的一端与第二子弹性部5114b的一端连接,并且第一子弹性部5114a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部5122连接,并且第二子弹性部5114b的另一端与固定部5113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弹性部5114a和第二子弹性部5114b大致相互垂直设置,形成“L”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运动控制件的结构设计中,弹性部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例如,弹性部5114,5115。类似地,弹性部5115的结构设计可以与弹性部5114的结构基本相同。举例而言,弹性部5115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子弹性部5115a和第四子弹性部5115b。其中,第三子弹性部5115a和第四子弹性部5115b弯折连接。第三子弹性部5115a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5122连接,并且第三子弹性部5115a的另一端与第四子弹性部5115b的一端连接,并且第四子弹性部5115b的另一端与固定部5113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5113设于第二子弹性部5114b与第四子弹性部5115b的连接处,相比于第二移动部5112的整体尺寸而言,固定部5113的整体尺寸较小。当通过涂覆环氧树脂(或各种其它粘合剂/材料和/或粘合方法)将运动控制件连接在第一金属板10时,该固定部5113可作为运动控制件的固定锚点而粘接在第一金属板10的表面上。可选地,该固定部5113也可以称之为锚固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运动控制件的两个第一移动部5111a、5111b、第二移动部5112,弹性部5114,5115以及固定部5113可以分别通过硅片的光刻和蚀刻等制备工艺制得,然后再将制作好的两个第一移动部5111a、5111b、第二移动部5112,弹性部5114,5115以及固定部5113进行组装而得到运动控制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运动控制件的两个第一移动部5111a、5111b、第二移动部5112,弹性部5114,5115以及固定部5113可以通过硅片的光刻和蚀刻等制备工艺一体成型。
如图10所示,致动组件的数量为四个,对应地,运动控制件的数量为四个,柔性电连接件的数量则根据成像器220的电连接结构而设定为三个。但不是限制性的,运动控制件的数量也可以依据具体应用需求而进行设定,例如,运动控制件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等其他数量。
当运动控制件的数量为四个时,分别为:与第一线圈31连接的第一运动控制件511,与第二线圈32连接的第二运动控制件521,与第三线圈33连接的第三运动控制件531以及与第四线圈34连接的第四运动控制件541。其中,两组运动控制件中的每两个运动控制件相对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运动控制件511、第二运动控制件521、第三运动控制件531以及第四运动控制件541具有相同的结构设计,具体可参考本申请实施例中关于运动控制件的结构的描述内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四个运动控制件设于第一金属板10上且以成像器220为中心,分别设置在成像器220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四组磁性件沿四个运动控制件的周向间隔设置于四个运动控制件的外围。
在具体组装电磁驱动机构100时,可以将运动控制件和/或柔性电连接件连接于第一金属板10朝向第二金属板的表面上,然后通过第一金属板10的第一槽11,分别吸住两个第一移动部5111a、5111b。进一步地,再将成像器220与运动控制件的第二移动部5112连接,并通过引线键合的方式将柔性电连接件与成像器220进行电连接。将连接有运动控制件、柔性电连接件以及成像器220的第一金属板10固定连接在电路板60上,并通过第二槽12以引线键合的方式,将柔性电连接件的第二连接部5123与电路板60电连接。再将磁性件连接在第一金属板10上,并将线圈跨过柔性电连接件分别与两个第一移动部5111a、5111b连接,此时线圈和磁性件层叠设置。再将粘结有第二金属板的支架70与电路板60扣合连接。至此,电磁驱动机构100组装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组装过程中可以通过涂覆环氧树脂(或各种其它粘合剂/材料和/或粘合方法)进行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性件的数量为两组,分别为相对设置的第一组磁性件41和第二组磁性件42,或相对设置的第三组磁性件43和第四组磁性件44。对应地,线圈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分别为相对设置的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或相对设置的第三线圈33和第四线圈34。每一个线圈与每一组磁性件分别对应设置。运动控制件的数量也对应为两个,即:相对设置的第一运动控制件511与第二运动控制件521,或相对设置的第三运动控制件531与第四运动控制件541。成像器220分别承载于第一运动控制件511与第二运动控制件521之上,或承载于第三运动控制件531与第四运动控制件541之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通电后,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在第一组磁性件41和第二组磁性件42产生的磁场内产生沿第一方向X(如图11所示)的第一安培力。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分别在第一安培力的作用下沿平行于第一方向X的运动方向相对磁性件移动。由此,第一运动控制件511的弹性部5114和/或5115和第二运动控制件521的弹性部5114和/或5115也随之产生形变,使得承载于第一运动控制件511和第二运动控制件521之上的成像器220在第一运动控制件511和第二运动控制件521的带动下沿平行于第一方向X的运动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可以通过改变第一线圈31/或第二线圈32的电流大小及方向,可以改变第一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改变成像器220沿平行于第一方向X的运动方向移动的位移,以使得成像器220沿平行于第一方向X的运动方向发生位移的变化可以抵消因振动造成的晃动,达到防抖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三线圈33和第四线圈34通电后,第三线圈33和第四线圈34在第三组磁性件43和第四组磁性件44产生的磁场内产生沿第二方向Y(如图11所示)的第二安培力。第三线圈33和第四线圈34分别在第二安培力的作用下沿平行于第二方向Y的运动方向相对磁性件移动。由此,第三运动控制件531的弹性部5114和/或5115和第四运动控制件541的弹性部5114和/或5115也随之产生形变,使得承载于第三运动控制件531和第四运动控制件541之上的成像器220在第三运动控制件531和第四运动控制件541的带动下沿平行于第二方向Y的运动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也可以通过改变第三线圈33和/或第四线圈34的电流大小及方向,可以改变第二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改变成像器220沿平行于第二方向Y的运动方向移动的位移,以使得成像器220沿平行于第二方向Y的运动方向发生位移的变化可以抵消因振动造成的晃动,达到防抖效果。
可选地,平行于第一金属板10所在的平面内,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大致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性件的数量可以为四组,分别为第一组磁性件41,第二组磁性件42,第三组磁性件43以及第四组磁性件44。对应地,线圈的数量也可以为四个,分别为第一线圈31,第二线圈32,第三线圈33以及第四线圈34。每一个线圈与每一组磁性件分别对应设置。进一步地,运动控制件的数量也对应为四个,即:第一运动控制件511,第二运动控制件521,第三运动控制件531以及第四运动控制件541。成像器220承载于第一运动控制件511、第二运动控制件521连接、第三运动控制件531以及第四运动控制件541之上。
当第一线圈31,第二线圈32,第三线圈33以及第四线圈34同时充电,则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在第一组磁性件41和第二组磁性件42产生的磁场内产生沿第一方向X的第一安培力,同时,第三线圈33和第四线圈34在第三组磁性件43和第四组磁性件44产生的磁场内产生沿第二方向Y的第二安培力。由此,第一运动控制件511的弹性部5114和/或5115和第二运动控制件521的弹性部5114和/或5115在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的带动下也随之产生形变。与此同时,第三运动控制件531的弹性部5114和/或5115和第四运动控制件541的弹性部5114和/或5115在第三线圈33和第四线圈34的带动下也随之产生形变。这样一来,成像器220既能在第一运动控制件511和第二运动控制件521的带动下沿平行于第一方向X的运动方向移动,与此同时,成像器220又能在第三运动控制件531和第四运动控制件541的带动下沿平行于第二方向Y的运动方向移动。因此,成像器220会被四个运动控制件同时带动,并同时产生第一方向X的第一分位移和第二方向Y的第二分位移。由此,成像器220就可以在平行于第一金属板10的平面内移动到任意位置。
进一步地,通过改变至少一个线圈的电流大小及方向,可以改变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改变成像器220移动的第一分位移和/或第二分位移,以使得成像器220发生的第一分位移和/或第二分位移的变化可以抵消因振动造成的晃动,进一步地提高防抖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驱动机构100的结构中,通过线圈、磁性件以及致动组件的共同配合,使得成像器220发生位移的变化可以抵消因振动造成的晃动,达到防抖效果。具体地,致动组件可在平行于第一金属板10的平面内被驱动做变形运动,使得线圈通电后在磁性件所产生的磁场内而相对于磁性件运动,进而促使致动组件在平行于第一金属板10的平面内变形运动,使得承载于致动组件上的成像器220也随之移动,即成像器发生位移的变化以抵消因振动造成的晃动,从而达到防抖效果。
进一步地,当致动组件的数量为四个时,成像器220还可以同时在不同的方向上发生位移的变化,从而可以移动到平面内的任意位置以抵消因振动造成的晃动,进一步提高防抖效果。
进一步地,区别于相关技术中的滚珠驱动模式,本申请中的电磁驱动机构100是通过运动控制件的弹性部5114和/或5115的变形运动而带动成像器220的移动,从而避免了非线性摩擦力的影响,可以有效降低运动控制难度,并进一步提高运动控制的精确度和防抖精准度。
与此同时,采用滚珠驱动模式的VCM结构,由于滚珠的体积相对较大,导致VCM结构的总体尺寸较大。并且,在组装过程中,滚珠对组装精度要求比较高,导致设备的组装难度大。此外,VCM中的线圈一般需要额外的柔性电路板60去进行电连接,增大的模组的复杂度及成本。而本申请中的电磁驱动机构100,其采用的致动组件包括柔性电连接件和运动控制件,并且,两者均可通过硅片的光刻和蚀刻等制备工艺而制得,从而取代了滚珠和柔性电路板60,使得电磁驱动机构100的整体尺寸较小,并且减少了设备的组装难度,同时也减少了生产成本。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摄像模组200,请参阅图15,图1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如图15所示,该摄像模组200包括:镜头组件210,镜头组件210用于采集光线,设置于前述支架70上;任一如上的电磁驱动机构100;和成像器220,设置于电磁驱动机构100的致动组件上。该摄像模组200还包括:陀螺仪(图未示出),以用于检测镜头组件210的振动。其中,陀螺仪检测出镜头组件210的振动,并根据镜头组件210的振动角度计算出镜头模组200需要补偿的距离。进一步地,响应于镜头组件210的振动,致动组件促使成像器220朝与镜头组件210的振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达到防抖效果。可选地,成像器220的移动可以是与镜头组件210的振动的振幅相接近的运动,以抵消因镜头组件210的振动造成的晃动,进而达到防抖的效果。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300,请参阅图16,图16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如图16所示,该电子设备300包括:设备主体310;和如上的摄像模组200,摄像模组200设于设备主体310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与本申请中的摄像模组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5)

1.一种电磁驱动机构,应用于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包括成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金属板;
第二金属板,与所述第一金属板相对设置;
线圈和磁性件,所述线圈与所述磁性件层叠设置且设于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之间;以及
致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板上,且连接于所述线圈,所述致动组件还用于承载所述成像器;
其中,所述线圈通电后在所述磁性件的磁场内受安培力作用而相对于所述磁性件移动,进而促使所述致动组件产生形变,以由所述致动组件带动所述成像器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组件包括:
运动控制件,连接于所述线圈和所述第一金属板,所述运动控制件构造成在平行于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平面内变形运动,并限制向所述平面外运动;和
柔性电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运动控制件;
其中,所述线圈与所述运动控制件的两端固定连接;
至少部分所述运动控制件能够在所述线圈的带动下发生形变以带动所述成像器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连接件包括:
导线部主体;
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导线部主体的一侧连接,且连接于所述运动控制件;以及
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导线部主体的另一侧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控制件包括:
两个第一移动部,位于所述导线部主体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处;
第二移动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且用于承载所述成像器;
弹性部,设于所述第二移动部的外围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以及
固定部,设于所述弹性部上,且与所述第一金属板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两个第一移动部、所述第二移动部以及所述成像器能够随着所述线圈移动,所述弹性部能够发生弹性形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引线键合的方式与所述成像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开设有第一槽,且所述第一槽贯穿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厚度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驱动机构还包括:电路板;
其中,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金属板相对设置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板远离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引线键合的方式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还开设有第二槽,所述第二槽相对所述第一槽靠近所述第一金属板的边缘;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槽与所述电路板实现引线键合。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跨过所述柔性电连接件设于所述两个第一移动部之上。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子弹性部和第二子弹性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子弹性部弯折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控制件的数量至少为四个,所述磁性件的数量至少为两组,以及所述线圈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一组磁性件与每一个所述线圈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每一组磁性件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磁体或一个单独磁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并排设置的磁体在平行于所述第一金属板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并排设置,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金属板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完全重叠。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第一金属板所在的平面内,所述每一个线圈的投影对应落在所述每一组磁性件的投影内;
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金属板所在的平面内,所述每一个线圈的投影与所述每一组磁性件的投影平行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线圈的投影的中心点与对应的所述每一组磁性件的投影的中心点重叠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控制件为四个,所述四个运动控制件设于所述第一金属板上且以所述成像器为中心,分别设置在所述成像器的相对两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运动控制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的数量为四组,且四组所述磁性件沿所述四个运动控制件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四个运动控制件的外围。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的数量为四个,且所述四个线圈分别与所述四个运动控制件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控制件与所述柔性电连接件为一体成型。
2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控制件和/或所述柔性电连接件的制备材料包括:硅片。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与所述第二金属板连接,且所述第二金属板、所述磁性件以及所述线圈依次层叠设置;或者
所述磁性件与所述第一金属板连接;且所述第二金属板、所述线圈以及所述磁性件依次层叠设置。
24.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用于采集光线;
如权利要求1-23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驱动机构;
陀螺仪,所述陀螺仪配置为检测所述镜头组件的振动;
成像器,设置于所述电磁驱动机构的致动组件上;
其中,响应于所述镜头组件的振动,所述致动组件促使所述成像器朝与所述镜头组件的振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2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主体;和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设于所述设备主体上。
CN202211636039.3A 2022-12-19 2022-12-19 电磁驱动机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82326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36039.3A CN118232646A (zh) 2022-12-19 2022-12-19 电磁驱动机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PCT/CN2023/129283 WO2024131351A1 (zh) 2022-12-19 2023-11-02 电磁驱动机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36039.3A CN118232646A (zh) 2022-12-19 2022-12-19 电磁驱动机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32646A true CN118232646A (zh) 2024-06-21

Family

ID=91508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36039.3A Pending CN118232646A (zh) 2022-12-19 2022-12-19 电磁驱动机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8232646A (zh)
WO (1) WO202413135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7708B (zh) * 2019-12-04 2021-0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音圈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391422A (zh) * 2020-03-12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驱动装置、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654612B (zh) * 2020-06-17 2021-09-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301226B (zh) * 2021-05-11 2022-08-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5344795U (zh) * 2021-08-03 2021-12-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防抖机构、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3489888B (zh) * 2021-08-03 2023-05-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31351A1 (zh) 2024-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17530B (zh) 镜头移动装置
US8224169B2 (en)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ng function
US8279541B2 (en) Lens actuator module
US20200249424A1 (en) Driving mechanism
JP5765361B2 (ja) レンズ保持装置
CN106791290B (zh) 电磁驱动模组及应用该电磁驱动模组的相机装置
CN112083544A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JP6797704B2 (ja) 電磁駆動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14257716B (zh) 防抖模组、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8232646A (zh) 电磁驱动机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6132801A (zh) 传感器移位模块、相机模块及电子设备
US11256108B2 (en)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CN113514930A (zh) 一种具有镭雕导电线路的自动对焦防抖潜望马达
CN115706503A (zh) 一种用于驱动镜头组件的马达组件及摄像模组
CN115268167A (zh) 摄像模组
CN219737873U (zh) 光学驱动装置
CN102195438A (zh) 实现驱动物体直线运动装置的方法与直线电动机
WO2024022228A1 (zh) 一种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CN216748244U (zh) 一种三轴自动对焦的防抖潜望马达
CN117518678A (zh) 一种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CN115469422A (zh) 透镜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CN117319768A (zh) 一种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CN116668810A (zh) 驱动装置及其组装方法和摄像模组
CN117518679A (zh) 一种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CN117539106A (zh) 一种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